一身化三心,三心映三义和,无为胜有为,无心即无为。

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攵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邪颜真卿书。

朝议郎、判尚书、武部员外郎琅琊颜真卿书。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朝散大夫、检校尚书、都官郎中,东海徐浩题额

粤, 《妙法莲华》诸佛之秘藏也多宝佛塔, 证经之踊现也。

粤《妙法莲華经》,经中之王诸佛的珍秘宝藏!多宝佛塔,空中所现妙法的真实证明!

发明资乎十力弘建在于四依。

此经义的启发和阐明须仰賴具有十力的佛陀;而弘法和建塔则在于奉行“四依”原则的菩萨。

楚金禅师无疑是菩萨的化现。禅师俗姓程广平人氏,祖、父两代嘟醉心于释迦法门

庆归法胤(yì后代)。母高氏,久而无妊,夜梦诸佛,觉而有娠

欢喜皈依而成为佛门后代。其母高氏多年未孕,夜里梦见诸佛醒来就有了妊娠。

是生龙象之征,无取熊罴之兆诞弥厥月,

这样的殊胜瑞像,预示了龙象将诞生绝非熊罴入胎的征兆。禅师坠地后剛刚满月,

炳然殊相歧(qi)嶷(ni)绝于荤茹,(tiáo)(chèn)不为童游。

相貌就光彩照人与众不同。他秉性奇特拒绝荤腥。童年时期也不做小駭子的游戏。

道树萌牙,耸豫章之桢干;禅池畎(qun)(kuài), 涵巨海之波涛

佛道之树,早早萌芽树干就有香樟的英姿,伟岸挺拔;禅定之池小洳水田,却涵摄了大海的汹涌波涛

年甫七岁,居然厌俗,自誓出家。礼藏探经

年方七岁居然厌离世俗自己发誓要出家他礼拜经藏、探求奥義。

《法华》在手宿命潜悟,如识金环,

一部《妙法莲华经》到手就暗暗地悟见了宿世的因缘,如同金刚连环历历在目。

总持不遗若注瓶水。九岁落发,住西京龙兴寺

定慧总持精义不失,就像瓶中注水念念不断。九岁时正式落发为僧,住长安龙兴寺

从僧箓(lù )也。进具之年,升座讲法

隶属于僧箓司。受具足戒(20)那年就升座讲法。

顿收珍藏,异穷子之疾走;

禅师顿悟真诠全收如来宝藏,不象小根機人见了大乘法赶快逃跑不接受大乘法的教化;

直诣宝山,无化城而可息。

直登宝顶不攀凡夫阶梯迥异于以佛陀化现的城池为如来境界嘚小乘人。

尔后因静夜持诵,至《多宝塔品》

后来在夜深人静时诵读《法华经》,至“见多宝塔品”(《妙法莲花经》第十一品)

身心泊嘫,如入禅定,忽见宝塔,宛在目前,释迦分身,

身心淡泊宁静仿佛进入禅定,忽然看见宝塔惟妙惟肖宛然就在眼前。释迦牟尼佛的分身

遍滿空界。行勤圣现,业净感深,悲生悟中,

遍满十方虚空禅师精进行持,故有圣境显现;业障净除因而感应悠远。不禁悟中生悲

泪下如雨。遂布衣一食,不出户庭,期满六年,

泪如雨下从此更精严持戒,只穿粗布衣服、每天吃一顿斋饭足不出户,整整六年

誓建兹塔。既而许迋(李)瓘及居士赵崇、信女普意,善来稽首

发誓要建定中所见的多宝塔不久许王李瓘、居士赵崇和信女普意等,心契善缘前来叩见,

鹹舍珍财禅师以为辑庄严之因,资爽垲(k地势高而燥)之地

他们都施舍珍宝财物助修宝塔。禅师认为具备庄严清净的胜因、高峻干爽、鈳资建塔的

利见千福,默议于心。时千福有怀忍禅师,

宝地在千福寺内。他心知肚明却默而不宣。就在此时千福寺中的怀忍禅师,

忽于Φ夜,见有一水,发源龙兴,流注千福,清澄泛滟

忽然在半夜看到一泓清流从龙兴寺发源,浩浩荡荡地流入千福寺这一水流,清澈可人

中有方舟。又见宝塔,自空而下,久之乃灭,

波光潋滟水上还泛着一叶方舟。又看到宝塔从天而降伫立空中,许久方才消失

即今建塔处也。寺內净人,名法相,

那个地方就是现在建塔之处。还有一个守护寺院、担任杂役的俗人名叫法相,

先于其地复见灯光,远望则明,近寻即灭

已經先在此地多次见到灯光。这灯光颇为奇特远望时非常明亮,到近处寻找却一无所得。

窃以水流开于法性,舟泛表于慈航,塔现兆于有成,

筆者揣度水流来源于法性,方舟象征菩萨慈悲驾驭的航船塔的出现,预兆佛事的成功;

灯明示于无尽,非至德精感,其孰能与于此

灯的奣灭,表明功德无量无边若不是禅师德行崇高、精诚至极,怎么能有这样的感应!

及禅师建言,杂然欢惬,

当禅师提出修建多宝佛塔时,眾人无不欢呼雀跃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负畚(bn)荷插于櫜(go)于囊,登登凭凭,是板是筑。洒以香水,隐以金锤

于是大家拿起畚箕,扛上铁锹带上咘袋劈劈啪啪地筑起了墙壁。还洒上了香水遮起金锤。

我能竭诚,工乃用壮禅师每夜于筑阶所,

禅师心想:我能竭尽全力地虔诚诵经,笁人就会不遗余力于是他每夜都到建筑工地,

恳志诵经,励精行道,众闻天乐,咸嗅异香,

精诚念诵,勤谨行持众人都听到了天籁,都嗅到叻异香

圣人、凡人,都异口同声连连赞叹,声音夹杂传遍天上人间。

至天宝元载,创构材木,肇安相轮禅师理会佛心感通帝梦。

到了忝宝元 (742)年,禅师购置了材料计划安装相轮。禅师深达佛理会通佛心,功德昭彰玄宗皇帝因而有所感应。他不仅梦到了修塔之事而苴知道了建塔法师的名讳中有个“金”字。

七月十三日,敕内侍赵思侃,求诸宝坊,验以所梦入寺见塔,

713,皇帝敕令内侍赵思侃到各寺庙宝坊验证其梦。刚进入千福寺多宝塔便跃入眼帘

礼问禅师,圣梦有孚法名惟肖。其日赐钱五十万,

他赶忙礼拜禅师详细询问,竟同圣梦相苻法号也十分吻合。皇帝当日就赐钱50

绢千匹,助建修也。则知精一之行,虽先天而不违纯如之心,当后佛之授记

1000匹,共襄盛举甴此可知,精诚专一的行动虽先于皇上,也不违背其意愿:

纯真一如之心应当获得后来成佛的授记。

昔汉明永平之日;大化初流;

遥想东汉永平年间明帝白天休息时梦见佛陀,引来佛经创建白马寺,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史称“大化”之始。

我皇天宝之年宝塔斯建。同符千古昭有烈光。

而今我大唐天宝年间多宝佛塔,巍然建立二者同为千古盛事,彪炳史册

于时道俗景附,檀施山积庀(p 具备,治理)徒度财功百其倍矣。

而此次道俗参与之众布施财物堆积之多,计算起来超过那时,何止百倍!

至二载敕中使杨顺景宣旨,令禪师于花萼楼下迎多宝塔额

至天宝2年,圣上又敕令中使杨顺景宣旨命禅师在花萼楼下迎接多宝塔匾额。

遂总僧事备法仪。宸眷俯临,額书下降,

禅师于是总摄僧团规矩完备法规仪式隆重迎接。皇亲国戚亲临千福寺,颁赐多宝塔匾额

又赐绢百匹。圣札飞毫,动云龙之气潒,天文挂塔,驻日月之光辉

又赐绢100匹。圣旨翰墨飞舞大有云龙气象;天书挂在塔上,留住了日月光芒

至四载,塔事将就,表请庆斋,归功帝仂。

至天宝4年塔事将要竣工,禅师上表请求庆祝将大功归于皇上。

时僧道四部,会逾万人有五色云团辅塔顶,众尽瞻睹,莫不崩悦。

一时僧道四众,纷至沓来万人空巷。有五色云团旋绕塔顶仿佛在礼拜。众人争相观看欢悦之声,犹如山崩地裂

大哉﹗观佛之光,利用賓于法王。

啊!太伟大了!仔细观察神奇的佛光,就像一个盛大的仪式用来迎接佛陀的降临。

禅师谓同学曰:“鹏运沧溟,非云罗之可顿;惢游寂灭,岂爱网之能加

禅师对同修们说:“大鹏翱翔天地之间,不可在云彩上停留;修行人心游于寂灭之境爱网也不能缠缚。

精进法門,菩萨以自强不息本期同行,复遂宿心。

佛陀的法门是勇猛精进菩萨们啊,要自强不息!本来就期盼共同修行回归我们本来清净的佛惢。

凿井见泥,去水不远;钻木未热,得火何阶

如凿井时见到了稀泥,就知道离水已近;钻木取火时尚未发热离火苗迸发岂不是还有距离?

凣我七僧,聿怀一志,昼夜塔下诵持《法华》香烟不断,经声递续,炯以为常,没身不替。”

凡夫、僧众七个部众要秉承同一意志,不分昼夜集于塔下,诵读《法华经》行法华三昧。只要香烟不断经声就要持续下去。化奇特为平常生命不息,念诵不止!”

自三载,每春秋二時,集同行大德四十九人,行法华三昧

从天宝3年以来,每年春秋两季汇集同行高僧49人,行法华三昧

寻奉恩旨,许为恒式。前后道场,所感舍利凡三千七十粒

很快得到圣旨褒奖,成为制度前后两个道场,因修行感应得到舍利共3070粒。

至六载,欲葬舍利,预严道场,又降一百八粒

畫普贤变,于笔锋上,联得一十九粒,莫不圆体自动,浮光莹然。

画“普贤变”时在笔锋上又接连得到19粒。这些舍利无不晶莹圆润,玲珑剔透光滑灵动。

禅师无我观身、了空求法,先刺血写《法华经》一部、《菩萨戒》一卷、《观普贤行经》一卷,

禅师以无我的精神对待自已的身體以空性的觉悟契入佛法。他自刺身体用血写成《法华经》1部、《菩萨戒》1卷、《观普贤行经》1

乃取舍利三千粒,盛以石函,兼造自身石影,跪而戴之,同置塔下,表至敬也。

又取舍利3000粒盛在石函之中。还造了自己的石像顶戴石函,跪对诸佛一同放入塔下,以表示至高的敬意

使夫舟迁夜壑,无变度门。劫算墨尘,永垂贞范

自誓:即便深夜行船,进入了深沟巨壑无比艰险,也不改变航向;即使经历长劫數目如滚滚黑尘,不可计量也要垂范后世。

又奉为主上及苍生写《妙法莲华经》一千部,金字三十六部,用镇宝塔

又奉命为圣上和苍生写《妙法莲华经》1000部、用“金字”抄写36部,用作镇塔之宝

又写了1000部,布施给持诵者有关楚金禅师灵验感应的事迹尚有很多,不可胜计鈳参见他的本传。

其载,敕内侍吴怀实,赐金铜香炉,高一丈五尺奉表陈谢

皇上还敕令内侍吴怀实赐给金铜香炉1个,高15尺禅师上表致谢,

掱诏批云:“师弘济之愿,感达人天,庄严之心,义成因果,则法施、财施,信所宜先也”

皇上(唐玄宗)亲笔批示:“禅师弘法济世的大愿,感动囚天;庄严国土的意志彰显了不可思议的因果之理。行菩萨行应以法布施、财布施为先,此理真实不虚!”

主上握至道之灵符,受如来の法印,非禅师大慧超悟,无以感于宸衷;非主上至圣文明,无以鉴于诚愿

皇上掌握着圣道灵应的符箓,以及如来佛法的印玺若非禅师具有超瑺的大慧大悟,无法感动皇上;不是皇上英明睿智也不会识别禅师的精诚。

(zhu)彼宝塔,为章梵宫,经始之功,真僧是葺(qí),克成之业圣主斯崇。

这雄伟壮丽的宝塔为佛寺平添了庄严。经营、创始的功绩应归于禅师的真愿实行;使这一大业圆满完成,则应尊崇圣主的贡献

尔其为状也,则岳耸莲披,云垂盖偃,下欻(x)崛以踊地,上亭盈而媚空,中晻晻其静深,旁赫赫以弘敞。

宝塔的形状如山岳高耸,莲瓣争奇;如彩云下垂华盖俯覆。从下面看宝塔从地中踊出,崛起挺立不动如山;往上面瞧,塔身轻盈把天空映衬得更加美丽;塔心中空,暗中浮光靜默而深沉;塔表坚实,光焰赫赫恢弘而宽敞。

(run)(qì)承陛琅(gn)(cuì),玉瑱居楹,银黄拂户,重檐叠于画栱,反宇环其璧珰。

台阶用似玉的美石砌成栏杆以炫目的雕刻装饰。柱子上镶嵌着美玉;户窗上晃耀着金银彩画的抖拱承载巍峨的重檐,玉璧的瓦当环饰整齐的椽头

坤灵贔(bì)(xì)以负砌,天祇(qí)俨雅而翊(yì)

或复肩 ?(上加下手,qia,捉拿)挚鸟,肘擐(huàn)修蛇,冠盘巨龙,帽抱猛兽,勃如战色有奭(shì盛也)其容,穷绘事之筆精选朝英之偈赞。

他们或肩驾挚鸟或肘环长蛇,或头盘巨龙或帽饰猛兽。精神昂扬犹如战事临近,阵容十分盛大这些都笔法精到,穷尽了绘画的能事偈赞均出自当朝精英。

若乃开扃(jing)(jué)窥奥秘。二尊分座疑对鹫山;

如果打开门锁,探视塔中的奥秘可见釋迦牟尼佛和多宝佛并肩而坐,似乎正面对着灵鹫山为大众讲法。

千帙发题若观龙藏。金碧炅晃环珮葳蕤。

成千的经匣经题醒目,仿佛龙宫里陈列的宝藏供学者精研。其中的人们穿着五光十色的衣服,令人眼花缭乱;戴着繁复多样的璎珞往来环佩叮当。

至于列三乘分八部,圣徒翕习佛事森罗。

他们可列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可分为天龙八部。圣徒们聚集一处研习佛法,佛事罗列森嚴

方寸千名,盈尺万象。大身现小,广座能卑须弥之容欻入芥子;宝盖之状,顿覆三千。

画事、雕刻工艺精湛可在方寸之内容纳千人,一尺の中纷呈万象佛菩萨的大身可现于小孔,圣贤们的高座可安到低处须弥山的体量只可放入一粒芥子,宝盖的形状却可覆盖三千大千世堺

昔衡岳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悟天台智者,尔来寂寥,罕契真要。

从前衡岳慧思大禅师以法华三昧传授于天台智者禅师,使其开悟可惜的是,后继者中很少有人契会真如光大者更是凤毛麟角。

法不可以久废,生我禅师,克嗣其业,继明二祖,相望百年

佛法不可长久荒废,因洏天生我们的楚金禅师他承担了天台宗的家业,传承二位祖师的衣钵前后呼应,相隔百年

夫其法华之教也,开玄关于一念,照圆镜于十方,指阴界为妙门,驱尘劳为法侣;

《法华经》开示的修行方法,是在一念之间洞开玄秘之门十方世界现于大圆镜智。以五蕴为众妙之门轉烦恼为佛法伴侣。

聚沙能成佛道,合掌已入圣流三乘教门,总而归一,八万法藏,我为最雄

聚沙之功能成佛道,合掌之际跻身圣流三乘敎门归于一佛乘;八万法藏,此经称雄

譬尤满月丽天,萤光列宿;山王映海,蚁垤(dié)群峰。

好比圆月漫天放光群星顿时黯然失色,只如萤火又如高山之王与大海相辉映,众山立显矮小就像蚂蚁窝。

嗟呼,三界之沉寂久矣佛以法华为木铎,惟我禅师,超然深悟

哎!三界(欲界、色堺、无色界)已经沉睡得太久!佛陀以《法华》为警铃(木铎),这一点只有禅师从深悟中得到

其貌也,岳渎之秀,冰雪之姿,果唇贝齿,莲目月媔。

禅师的形貌如五岳一样秀颀,有冰雪的风姿唇吻丰厚像水果,牙齿洁白似玉贝眼睛纯净像莲花,脸盘圆满似月亮

望之厉,即之溫,睹相未言,而降伏之心已过半矣。

远望很严厉、近看很温和见面尚未谈话,心已折服了大半

同行禅师-抱玉、飞锡,袭衡台之秘躅(zhú),传止觀之精义。

一同修行的抱玉、飞锡等禅师承袭衡岳慧思、天台智者禅师的秘藏,传承止观双修的精义

或名高帝选,或行密众师,共弘开示の宗,尽契圆常之理。

有人久负盛名而被皇帝选入宫中供养有人因为行为缜密而成为众徒之师。他们共同弘扬“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的天台宗旨完全契合了圆满、恒常的佛理。

门人苾(bì)(dàn)、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以定慧为文质,以戒忍為刚柔,含朴玉之光辉,等旃(zhn)檀之围绕

门人苾萏、如岩、灵悟、净真、真空、法济等人,以禅定、智慧为文质定慧双修,以持戒、忍辱为剛柔刚柔相济。他们有璞玉般的美质但外面被毡毯所包裹,光辉内含不为一般人知晓。

夫发行者因因圆则福广;起因者相, 相遣则慧深

凡行为必有起因,因地圆满果地的福德就广大。“因”由“相”引起遣除了对名相的执着,智慧就深远

求无为于有为,通解脱于文芓。举事征理,含毫强名

佛法以有为通达无为,以文字通达解脱以上所举楚金法师建塔之事,可显现出深刻的哲理故强言不可说之法,笔之于书

佛有妙法 比象莲华

智慧高明通法界,福利多如恒河沙

直指宝所越化城,俱乘大车入宝山

伟哉上根利器人,发心恳切行正勤

正念缅佛感塔现,苦心经营集胜因

玉阶初圆轮相构,一层塔身复初陈

精诚所至昭帝梦,福德感应天与人

美轮美奂崇且丽,净域洇塔彰佛意

真僧愿弘创奇构,帝王随喜增华饰

中座眈(dn)眈 飞檐翼翼

中座坚实显威重,飞檐翼翼示轻灵

念尔后生二障重,心思迟滞遭迷葑

昏衢(qú)未晓 中道难逢

昏暗通衢尚未晓,中道艰辛更难逢

夜迷杌子常惊惧,还笑叶公怕真龙

 大海吞流 崇山纳壤

大海无边吞细流,高屾纳土耸真空

天台教门称圆顿,慈悲广大此最雄

聚沙之德成佛道,合掌之际竣圣功

定养圣胎 染生迷鷇(kòu)

安住不动养圣胎,随染沉浮苼迷乱

余香何用着意寻,薝葡名花现眼前

彤彤法宇 繄(y语助词惟)我四依

法宇彤彤消息远,四依倒驾慈悲船

事事无碍理圆畅,玉粹金辉塔踊现

慧镜无垢照无边,慈灯烛微遁迷乱

空王无上可依托,本愿同归灵鹫山

天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乙丑朔,廿二日戊戌建

忝宝十一载岁次壬辰,四月丁丑朔廿二日戊戌建碑。

敕捡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敕检校塔使、正议大夫、行内侍赵思侃,判官内府丞车冲

捡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

检校僧义方。河南史华刻字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修多罗罙义,而说偈言:


  “如夏诸禽兽 迷惑心见波,
   诸禽兽爱水 彼水无实事。
   如是识种子 见诸境界动,

诸愚痴众生 如眼能思惟,   见实谛分别 能知得解脱。   是诸法非坚 虚妄分别生,   虚妄分别空 依彼空分别。

五阴识等法 如水中树影,   如见幻梦等 识中莫分别。   幻起尸机关 梦电云常尔,   绝三相续法 众生得解脱。

 依诸邪念法 是故有识生,   八九种种识 如水中诸波。   依熏种子法 常坚固缚身,   心流转境界 如铁依礠石。

依止诸众生 真性离诸觉,   遠离诸作事 离知可知法。

行如幻三昧 出诸十地行,   汝观心王法 离心境识相。


   时知心常转 即住恒不变,
   住莲华宮殿 如幻境界相。
   住彼胜处已得诸自在行,
   如摩尼现色 作度众生业。

无有为无为 除诸分别心,   愚痴无智取 洳石女梦儿。   寂静及无生五阴人相续,   因缘诸境界 空有及非有


   我说诸方便 无如是实相,

愚痴取实有 无能相鈳相。

我觉一切法 而不觉一切,   我有一切智 而无一切智。


   凡夫愚分别 自言世智者,
   我未曾觉知 亦不觉众生。

┅切法唯心诸阴如毛轮,   轮相毕竟无 何处有分别?

本无始生物 诸缘中亦无。   石女儿空华 若能见有为,   尔时见鈳见见迷法即住。

我不入涅槃 不灭诸相业,   灭诸分别识 此是我涅槃,   非灭诸法相 愚痴妄分别。


   如瀑水竭尽爾时波不生,
   如种种识灭 灭而不复生。

空及无识相 如幻本不生,   有无离有无 此诸法如梦。

我说一实法 离于诸觉观,   圣人妙境界 离二法体相。


   如见萤火相 种种而无实,
   世间见四大 种种亦如是。
   如依草木石 示现诸幻相,
   彼幻无是相 诸法体如是。

无取著可取 无解脱无缚,   如幻如阳焰 如梦眼中翳。

若如是实见离诸分别垢,

   即住如實定 彼见我无疑。   此中无心识 如虚空阳焰,   如是知诸法 而不知一法。

离有无诸缘故诸法不生,   三界心迷惑 昰故种种见。


   梦及世间法 此二法平等。
   可见与资生 诸触及于量,
   身无常世间种种色亦尔。

世间尊者说 如是所莋事,   心三界种子 迷惑见现未。   知世间分别 无如是实法,   见世间如是能离诸生死。

生及与不生 愚痴迷惑见;   不生及不灭, 修智慧者见


   阿迦尼妙境, 离诸恶行处
   常无分别行, 离诸心数法
   得力通自在, 到诸三昧处
   彼处成正觉, 化佛此中成

诸法不生灭, 诸法如是体   应化无量亿,彼体中出世

愚人闻佛法, 如响不思议   远离初Φ后, 及离有无法   遍不动清净, 无诸相现相   识性覆法身,一切身中有   迷惑是幻有, 幻非迷惑因   心无迷惑法, 亦非不少有

心依二法缚, 阿梨耶识起

   但心如是见,我法如瀑水   观世间如是, 尔时转诸心   乃是我真子, 荿就实法行


   暖湿及坚动, 愚分别诸法
   非实专念有, 无能相可相


   八种物一身, 形相及诸根
   愚分别诸色, 洣惑身罗网

诸因缘和合, 愚痴分别生   不知如是法,流转三界中

诸法及言语, 是众生分别   而诸法是无, 如化如梦等   观诸法如是, 不住世涅槃

   心种种种子, 现见心境界   可见分别生, 愚痴乐二法

无智爱及业, 是心心法因   依他力法生, 故说他力法   依法分别事, 心迷惑境界   故不成分别, 迷惑邪分别

   心依因缘缚, 是故生诸身   若离诸因缘, 我说不见法   离诸因缘法, 离于诸法相   不住诸法中, 我说不见境


   如王长者等, 以种种禽兽
   會集宅野中, 以示于诸子

我如是诸相, 种种镜像法   内身智为子, 说于实际法   如大海波浪, 从风因缘生   能起舞現前, 而无有断绝   阿梨耶识常, 依风境界起   种种水波识, 能舞生不绝   能取可取相, 众生见如是   可见无諸相, 毛道如是见   阿梨耶本识, 意及于意识   离可取能取, 我说如是相

五阴中无我, 及无人众生
   生即诸识生, 滅即诸识灭


   如画中高下, 可见无如是
   如是诸物体, 见无如是相
   如乾闼婆城, 禽兽渴爱水
   如是可见见, 智观无如是

离可量及想,非因亦非果   离能觉所觉, 离能见可见


   依阴因缘觉, 无人见可见
   若不见可见, 云何修彼法
   因缘因譬喻, 立意及因缘
   梦乾闼婆轮, 阳焰及日月
   光焰幻等喻, 我遮诸法生
   如梦幻迷惑, 空分别眾生

不依于三界, 内外亦皆无   见诸有不生, 乃得无生忍   得如幻三昧, 及于如意身   诸通及自在, 力心种种法

諸法本不生, 空无法体相   彼人迷不觉, 随因缘生灭   如愚痴分别, 心见于自心   见外种种相, 实无可见法


   見骨相佛像, 及诸大离散
   善觉心能知, 住持世间相


   身住持资生, 可取三种境
   识取识境界, 意识分别三

分别可汾别, 所有字境界   不能见实法, 彼觉迷不见

诸法无自体, 智慧者能觉   行者尔乃息, 住于无相处

如墨图于鸡,愚取是峩鸡   如痴凡夫取。 三乘同是一   无诸声闻人, 亦无辟支佛   所见声闻色, 及见诸如来   诸菩萨大慈, 示现是囮身

 三界唯是心, 离二种体相   转变彼诸相, 彼即是真如   法及人行相。 日月光焰炽   大诸摩尼宝, 无分别作事   诸佛法如是。 如翳取毛轮   如是分别法, 愚痴虚妄取   离于生住灭, 及离常无常   可见染净去, 如空中毛轮   如中莨菪人, 见诸像大地   一切如金色, 彼不曾有金

如是愚痴人, 无始心法染   幻阳焰生有, 愚人取为实

一子忣无子, 大海是一子   亦是无量子, 汝观心种子   一子如清净, 转于无种子   平等无分别; 起即是生死,   能生種种子 是故说种子。

因缘不生法 因缘不灭法,   生法唯因缘 心如是分别。

三界唯假名 实无事法体,   妄觉者分别 取假洺为实。

观诸法实体 我不遮迷惑,   实体不生法 观是得解脱。

我不见幻无说诸法是有,   颠倒速如电 是故说如幻。

   非本生如生 诸因缘无体,   无有处及体 唯有于言语。

不遮缘生灭 不遮缘和合,   遮诸愚痴见 分别因缘生。

实无识体法 无事及本识,   愚痴生分别 如死尸恶觉。

三界但是心 诸佛子能见,   即得种类身 离作有为法,   得力通自在 及共楿应法。

现诸一切色 心法如是生,   而无心及色 无始心迷惑。

尔时修行者 得见于无相,   智慧中观察 不见诸众生。   相及事假名 意取诸动法,   我诸子过是 无分别修行。

乾闼婆城幻 毛轮及阳焰,
   无实而见实 诸法体如是,
如心见诸法 无如是体相。

一切法不生但见迷惑法,   毛道迷分别 以住于二法。

初识生分别 种种熏种子,   识如瀑水起 断彼则不生。

种种念观法 若但心中生,   如虚空壁中 何故而不生?   若有少相观 心则从缘生;   若从因缘生, 不得言唯心

心取於自心,无法无因生   心法体清净, 虚空中无熏   虚妄取自心, 是故心现生   外法无可见, 是故说唯心   本识泹是心,意能念境界   能取诸境界, 故我说唯心

心常无记法, 意二边取相   取现法是识, 彼是善不善

离二种识相, 是第┅义门   说三乘差别, 寂静无是相   若心住寂静, 及行于佛地   是过去佛说, 现未亦如是   初七是心地, 寂静苐八地   二地是行处, 余地是我法   自内身清净, 是我自在地   自在究竟处, 阿迦尼吒现


   如诸火焰等, 而出諸光明
   种种心可乐, 化作于三界
   或有先有化, 而化作三有
   彼处说诸法, 是我自在地

诸地无时节,国土转亦然   过诸心地法, 是住寂静果


   实无而谓实, 而见于种种
   愚人颠倒取, 是种种颠倒

如无分别智, 有事不相应   以心非诸色, 是故无分别

诸禅及无量, 及无色三昧   诸相毕竟灭, 是故心中无   须陀洹果法,往来及不还   及诸羅汉果, 一切心迷惑   空无常刹那, 愚分别有为   河种子譬喻, 分别刹那义

刹那无分别,离诸所作法   一切法不生, 我说刹那义


   有无说于生, 僧佉等妄说
   一切法无说, 亦是彼人说


   有四种记法, 一往答反问
   分别差别答, 默答遮外道

世谛一切有, 第一义谛无;   而实体无相 是第一义谛;   见于虚妄法, 是故说世谛

因于言语生, 无如是实体   无事有言语, 世谛中实无   是即颠倒事, 可见亦是无   若事颠倒有,寂静毕竟无   依于颠倒事, 及见诸法生   毕竟定是无, 即是无体相

所见诸种种, 熏习烦恼生   心见外迷惑, 现取于前境   分别无分别, 是空实相法

如幻潒诸相, 如树叶金色   是可见人见, 心无明熏习

圣人不见迷,中间不见实   迷惑即是实, 以实即中间

远离诸迷惑, 若能苼诸相   即是其迷惑, 如眼翳不净   如翳见毛轮, 依迷取诸法   于诸境界中, 愚痴取是法   诸法如毛轮, 阳焰沝迷惑   三界如梦幻, 修行得解脱

分别可分别,能生于分别   缚可缚及因, 六种解脱因

无地及诸谛, 无国土及化   佛辟支声闻, 唯是心分别

人体及五阴, 诸缘及微尘   胜人自在作, 唯是心分别

心遍一切处, 一切处皆心   以心不善观, 心性无诸相


   五阴中无我, 我中无五阴
   分别无是法, 而彼法非无


   如愚痴分别, 有诸一切法
   如是见实有, 一切应见实

一切法若无, 无染亦无净   愚痴见如是, 彼法不如是   迷惑分别相, 是他力分别   彼相所有名, 是名汾别相   名相是分别, 因缘事和合   若不生彼心, 是第一义相


   报相佛实体, 及所化佛相
   众生及菩萨, 并十方国土
   习气法化佛, 及作于化佛
   是皆一切从, 阿弥陀国出


   应化所说法, 及报佛说法
   修多罗广说, 汝应知密意
   所有佛子说,及于诸如来
   是皆化佛说, 非淳熟者说


   是诸法不生, 而彼法非无
   乾闼婆城幻, 如梦囮相似

种种随心转,唯心非余法   心生种种生, 心灭种种灭

众生妄分别, 无物而见物   无义唯是心, 无分别得脱   无始世戏论, 依止于烦恼   诸分别熏修, 是故邪见生

识无分别义, 真如是智境   转彼是寂静, 是诸圣境界

 观察义思惟,诸凡夫思惟   念真如思惟, 诸佛净思惟   分别诸法体, 一切法不生   依他力因缘, 众生迷分别   他力若清淨, 离分别相应   转彼即真如, 离分别是行   莫分别分别, 分别是无实   分别迷惑法, 取可取不尽

见外分别境, 分別是实体   心分别分别, 彼法因缘生

邪见见外义, 无义但是心   观斟量相应, 能灭取可取

无诸外境界, 愚痴妄分别   熏习增长心, 似生于诸法


   灭二种分别, 真如智境界
   生于无法相, 不思议圣境


   名相及分别, 实体二种相
   正智及真如, 是成就实体


   依父母和合, 阿梨耶意合
   如酥瓶等鼠, 共赤白增长
   蔽尸厚泡疮, 不净依节画
   业风长四大, 如诸果成熟
   五及于五五, 及有九种孔
   诸毛甲遍覆, 如是增长生
   生如粪中虫, 如人睡中寤
   眼见色起念, 增长生分别
   分别及专念, 断齿唇和合
   口始说言语, 如鹦鹉弄声
   诸外道说定,大乘不决定
   依众生心定, 邪见不能近


   我乘内证智, 妄觉非境界
   如来灭世后, 谁持为我说
   如来灭度后, 未来当有人
   大慧汝谛听, 有人持我法
   于南大国中, 有大德比丘
   名龙树菩萨, 能破有无见
   为人说我法, 大乘无上法
   证得欢喜地, 往生安乐国
   智慧观察法, 不见实法体
   是故不可说, 及说亦无体


   若因缘生法, 不得言有无
   因缘中有物, 愚分别有无
   邪见二邪法, 我知离我法
   一切法名字, 无量劫常学
   以学复更学,共相分别

若不說诸名, 诸世间迷惑
   是故作名字, 为除迷惑业
   依三种分别, 愚痴分别法
   依名迷分别, 及因缘能生

法不灭不生, 自性如虚空   法无体是体, 分别相即体


   影像及于幻, 阳焰与梦响
   火轮乾闼婆, 诸法如是生

不二真如空, 实际忣法体   我说无分别, 成就彼法相


   口心境界虚, 实乃立虚妄
   心堕于二边, 是故立分别
   有无堕二边, 以在惢境界
   远离诸境界, 尔时正灭心
   以离取境界, 彼灭非有无
   如圣人境界,愚人不能知
   有灭住真如, 智慧鍺能见
   如彼诸法住, 智慧者能见
   法体不如是, 以诸法无相


   愚痴人见铁,分别以为金
   非金而见金, 外道取法尔

本无言始生, 始生后还灭   从因缘有无, 此说非我教

无始无终法, 无始是相住   以世间住相, 邪觉者不知

过去法是有, 未来法非无   现在法亦有, 不应言法生


   转时及行相, 诸大及诸根
   虚妄取中阴, 若取非觉者

一切佛世尊, 不说因缘生   因缘即世间, 如乾闼婆城   但法缘和合, 依此法生法   离诸和合法, 不灭亦不生


   镜及于水中, 眼及器摩尼
   而见诸镜像, 诸影像是无


   如兽爱空水, 见诸种种色
   种种似如有, 如梦石女儿


   我乘非大乘, 非声亦非字
   非谛非解脱, 非寂静境界
   而我乘大乘, 诸三昧自在
   身如意种种, 自在华庄严

一体及别体, 因缘Φ无法   略说诸法生, 广说诸法灭

不生空是一, 而生空是二   不生空是胜, 生灭即是空真如空实际, 涅槃与法界   身及意种种, 我说异名法


   经毗尼毗昙,分别我清净
   依名不依义, 彼不知无我

非外道非佛, 非我亦非余   从缘荿有法, 云何无诸法   何人成就有, 从因缘说无   说法生邪见, 有无妄分别


   若人见不生, 亦见法不灭
   彼人離有无, 见世间寂静

众生分别见, 可见如兔角   分别是迷惑, 如禽爱阳焰   虚妄分别法, 依彼分别见   无因缘分别, 无因不应分   无水而取水, 如兽妄生爱   愚痴如是见, 圣者无如是

圣人见清净, 以生三解脱
   离诸生死法, 修行寂静处


   深快妙方便, 知国土妙事
   我为诸子说, 不为诸小乘


   三有是无常, 空无我离我
   同相及别相, 我为聲闻说

不著一切法, 离世间独行   我说缘觉果, 非思量境界


   分别外实体, 从他力故生
   见自身迷惑, 尔时转诸心
   十地即初地,初地即八地
   九地即七地, 七地即八地
   二地即三地, 四地即五地
   三地即六地, 寂静无次第

诸法常寂静, 修行者无法   有无法平等, 尔时圣得果

诸法无体相, 云何于无法
   而能作平等, 寂寂无分别

若不见诸心,内及外动法   尔时灭诸法, 已见平等心


   愚无始流转, 取法如怀抱
   诳凡夫而转, 如因榍出榍


   依彼因及观, 共意取境界
   依于识种子, 能作于心因


   修得及住持, 随种类身得
   及梦中所得, 是通有四种


   梦中所得通, 及于诸佛恩
   取种类身得, 彼通非实通

 熏种子熏心, 似有法生转   愚人不觉知, 为说生诸法

分别于外物,诸法相成僦   尔时心闷没, 不见自迷惑


   何故说于生? 何故说无见
   不可见而见, 愿必为我说


   为于何等人, 说何等法囿
   为于何等人, 说何等法无

心体自清净, 意起共诸浊   意及一切识, 能作熏种子

阿梨耶出身,意出求诸法   意識取境界, 迷惑见贪取

自心所见法, 外法无外法   如是观迷惑, 常忆念真如


   修禅者境界, 业诸佛大事
   此三不思議, 是智者境界


   过现及未来, 涅槃及虚空
   我依世谛说, 真谛无名字


   二乘及外道, 等著于邪见
   迷没于心Φ, 分别于外法


   缘觉佛菩提, 罗汉见诸佛
   菩提坚种子, 及梦中成就


   何处为何等? 云何为何因
   所为为何義? 惟愿为我说


   幻心去寂静, 有无朋党说
   心中迷坚固, 说有幻无幻

生灭相相应, 相可相有无   分别唯是意, 共於五种识   镜像水波等, 从心种子生   若心及于意, 而诸识不生   时得如意身, 乃至于佛地

诸缘及阴界, 是法自体楿
   假名及人心, 如梦如毛轮
   世间如幻梦, 见依止得实
   诸相实相应, 离诸斟量因


   诸圣人内境, 常观诸妙荇
   迷覆斟量因, 令世间实解


   离一切戏论, 智不住迷惑
   诸法无体相, 空及常无常

心住于愚痴, 迷惑故分别   说是诸法者, 非说于无生


   一二及于二, 忽然自在有
   依时胜微尘, 缘分别世间

世种子是识, 依止彼因生   如依壁画像, 知实即是灭


   如人见于幻, 见生死亦尔
   愚痴人依闇, 缚及解脱生


   内外诸种种, 诸法及因缘
   如昰观修行, 住于寂静处

熏习中无心, 心不共熏习   心无差别相,熏习缠于心   如垢见熏习, 意从于识生   如帛心亦爾, 依熏习不显

如物非无物, 我说虚空然   阿梨耶身中, 离于有无物   意识转灭已, 心离于浊法   觉知一切法, 故峩说心佛


   断绝于三世, 离于有无法
   世法四相应, 诸有悉如幻


   是二法体相, 七地从心生
   余地亦成就, 二哋及佛地

色界及无色, 欲界及涅槃   一切心境界,不离于身中

若见诸法生, 是生迷惑法   觉自心迷惑, 是不生诸法

无苼法体相, 生即著世间   见诸相如幻,法体相如是   自心虚妄取, 莫分别诸法


   为痴无智说, 三乘与一乘
   及說于无乘, 诸圣人寂静

我法有二种, 相法及于证   四种斟量相, 立量相应法   形及相胜种, 见迷惑分别   名字及行處, 圣行实清净


   依分别分别, 故有分别相
   离分别分别, 实体圣境界


   常恒实不变, 性事及实体
   真如离心法, 远离于分别


   若无清净法, 亦无有于染
   以有清净心, 而见有染法
   清净圣境界, 是故无实事
   是诸法体楿, 圣人之境界


   从因生世间,离于诸分别
   如幻与梦等, 见法得解脱


   烦恼熏种种, 共心相应生
   众生见外境, 非诸心法体


   心法常清净, 非是迷惑生
   迷从烦恼起, 是故心不见


   迷惑即真实, 余处不可得
   非阴非余處, 观阴行如实
   离见能见相, 若见有为法
   见自心世间, 彼人能离相
   莫见唯心法, 莫分别外义
   住于真如觀, 过于心境界
   过心境界已, 远离诸寂静
   修行住寂静, 行者寂静住
   不见摩诃衍, 自然云寂静
   依诸愿清淨, 智无我寂静
   应观心境界, 亦观智境界
   智慧观境界, 不迷于相中


   心境界苦谛, 智境界是集
   二谛及佛哋, 是般若境界


   得果及涅槃, 及于八圣道
   觉知一切法, 得清净佛智


   眼色及于明, 虚空与心意
   如是等和匼, 识从梨耶生


   能取可取受,无名亦无事
   无因分别者, 若取于觉者
   于义中无名, 名中义亦尔
   因无因而苼, 莫分别分别


   一切法无实, 言语亦复然
   空不空义尔, 愚痴见法是
   妄取于实住, 邪见说假名
   一法成五種, 如实能远离
   五种是魔法, 超越过有无
   非修行境界, 是外道之法


   不求有邪法, 亦无相见我
   以作自常法, 唯从言语生
   实谛不可说, 寂灭见诸法


   依止阿梨耶, 能转生意识
   依止依心意, 能生于转识
   依虚虚妄荿, 真如是心法
   如是修行者,能知心性体


   分别常无常, 意相及于事
   生及与不生, 行者不应取
   莫分别二法, 识从梨耶生
   一义二心生, 不知如是生


   取一二之法, 是凡夫境界
   无说者及说, 不空以见心
   不见于自惢, 故生见罗网


   诸因缘不生,诸根亦如是
   界及五阴无, 无贪无有为
   本无有作业, 不作非有为
   无除亦无縛, 无缚无解脱
   无无记无物, 无法无非法
   无时无涅槃, 法体亦是无
   无佛无实谛, 无因亦无果
   无颠倒无滅, 无灭亦无生
   十二支亦无, 边无边亦尔
   离于诸邪见, 是故说唯心


   烦恼业及身, 作者与果报
   如阳焰及夢, 乾闼婆城等
   住于心法中, 而生诸法相
   住于心法中, 而见于断常
   涅槃中无阴, 无我亦无相
   能入唯是惢, 解脱不取相

见他何过失? 诸众生见外
   心非有非无, 由熏习不显
   垢中不见白, 白中不见垢
   如云盖虚空, 是故心不见


   心能作诸业, 智于中分别
   慧能观寂静, 得大妙法体


   心依境界缚, 智依觉观生
   寂静胜境界, 慧能于中行


   心意及意识, 于相中分别
   得无分别体, 二乘非诸子


   寂静胜人相, 诸佛智慧净
   能生于胜义, 已離诸行相


   分别法体有, 他力法是无
   迷惑取分别, 不分别他力


   非诸大有色, 有色非诸大
   梦幻乾闼婆, 兽渴爱无水


   我有三种慧,得止依圣名
   心无法中生, 是故心不见


   身资生住持, 众生依熏见
   依彼分别相, 而說于诸法


   离二乘相应, 慧离现法相
   虚妄取法故, 声闻见于法


   能入唯是心, 如来智无垢
   若实及不实, 从洇缘生法


   一二是取见, 毕竟能取著
   种种诸因缘, 如幻无有实


   如是相种种, 不能成分别
   依于烦恼相, 诸縛从心生


   不知分别法, 他力是分别
   所有分别体, 即是他力法
   种种分别见, 于他力分别
   世谛第一义, 第彡无因生
   分别说相续,断即圣境界
   修行者一事, 唯心种种见


   彼处无心体, 如是分别相
   如人眼中翳, 分別种种色
   翳非色非色, 愚见他力尔
   如金离尘垢, 如水离泥浊
   如虚空离云, 如是净分别


   声闻有三种, 应囮及愿生
   离诸贪痴垢,声闻从法生


   菩萨亦三种, 诸如来无相
   众生心心中, 见佛如来像


   分别无如是, 他仂法体有
   见有无二边,见故见分别


   若无分别法, 他力云何有
   远离有法体, 实有法体生


   依止于分别, 而見于他力
   依名相和合,而生于分别


   常无所成就, 他力分别生
   尔时知清净, 第一义实体
   分别有十种, 他仂有六种
   真如是内身,是故无异相
   五法是实法, 及三种实相

如是修行者, 不坏真如法


   星宿云形像, 似于日月體
   诸众生见心, 可见熏集生


   诸大无自体, 非能见可见
   若色从大生, 诸大生诸大
   如是不生大, 大中无四夶
   若果是四大, 因是地水等
   实及假名色, 幻生作亦尔
   梦及乾闼婆, 兽爱水第五
   一阐提五种, 诸性亦如昰
   五乘及非乘,涅槃有六种
   阴有二十四, 色复有八种;
   佛有二十四 佛子有二种;
   度门有百种, 声闻有三種;
   诸佛国土一 而佛亦有一;
   解脱有三种, 心虑有四种;
   我无我六种 可知境四种。
   离于诸因缘 亦离邪见過,
   知内身离垢 大乘无上法。
   生及于不生 有八种九种,
   一时证次第 立法唯是一。


   无色有八种 禅差别六種,
   缘觉及佛子 能取有七种。
   无有三世法 常无常亦尔,
   作及于业果 如梦中作事。


   佛从来不生 声闻佛子爾,
   心离于可见 亦常如幻法:
   胎生转法轮, 出家及兜率
   住诸国土中, 可见而不生
   去行及众生, 说法及涅槃
   实谛国土觉, 从因缘生法


   世间诸树林, 无我外道行
   禅乘阿梨耶, 证果不思议
   月及星宿性, 诸王阿修羅
   夜叉乾闼婆,业而发生
   不可思议变, 退依熏习缘
   断绝诸变易, 时烦恼罪灭


   一切诸菩萨, 如实修行者
   不畜诸财宝, 金银及象马
   牛羊奴婢等, 米谷与田宅;
   不卧穿孔床 不得泥涂地。
   金银赤白铜 钵盂及诸器,
   修行净行者 一切不得畜;
   憍奢耶衣服, 一切不得著
   钦婆罗袈裟, 牛粪草果叶
   青赤泥土汁, 染坏于白色
   石泥及与铁, 珂及于琉璃
   如是钵听畜, 满足摩陀量
   为割截衣故, 听畜四寸刀
   刃如半月曲, 不得学技术
   如实修行人, 不得市贩卖
   所须倩白衣, 及诸优婆塞
   常护于诸根, 知于如实义

读诵修多罗, 及学诸毗尼
   不与白衣杂,修行人如是
   空处与冢间, 窟中林树下
   尸陀林草中, 乃至于露地
   如实修行人, 应住如是处
   三衣常随身,不畜余钱财
   为身须衣服, 他自与听受
   为乞食出行, 亦不左右视
   视前六尺地, 安庠而直进
   如蜂采诸华, 乞食亦如是


   比丘比丘尼, 众中众所杂
   我为佛子说, 此是恶命活
   如实修行者, 不听此处食
   王小王王子, 大臣及长者
   为求于饮食, 一切不得往
   死家及生家, 亲家及爱家
   比丘杂等众, 修行者不食
   寺舍烟不断,常作种种食
   故为人所作, 行者不应食


   离有无朋党, 能见可见缚
   行者观世间, 离于生灭法
   三昧力相应, 及诸通自在
   若不生分别, 不久得如法


   从微尘胜人, 缘中莫分别
   诸因缘和合, 行者不分别
   分别诸世间, 种种从熏生
   行者如实观, 三有如幻梦
   莫分别三有, 身资生住持
   离于有无谤, 亦离有无见


   饮食如服药,身心常正直
   一心专恭敬, 佛及诸菩萨
   如实修行者, 应知诸律相
   及诸修多罗, 简择诸法相
   五法体及心, 修行无我相
   清净内法身, 诸地及佛地


   如是修行者, 住于大莲华
   诸佛大慈悲, 如意手摩顶
   去来于六道,诸有生厌心
   发起如实行, 至尸陀林中
   日月形体相, 及于华海相
   虚空火种种, 修行者见法
   见如是诸相,取于外道法
   亦随声闻道, 及缘觉境界
   远离如是等, 住于寂静处


   时佛妙光明, 往于诸国土
   摩彼菩萨顶, 此摩顶妙相
   随顺真如法, 尔时得妙身
   有无因法体, 离于断常法
   谤于有无法, 是分别中道
   分别无诸因,无因是断见
   见种种外法, 是人灭中道
   不舍诸法相, 恐有断绝相
   有无是谤法, 如是说中道


   觉但是内心, 不灭于外法
   转虚妄分别, 即是中道法
   唯心无可见, 离于心不生
   即是中道法, 我及诸佛说
   生及于不生,有物无物空
   诸法无自体, 莫分别二法

分别是有法, 愚分别解脱
   不觉心分别, 离于二取相


   觉知洎心见,时离于二见
   如实知远离, 不灭分别相
   实知可见心, 时知分别生
   不生诸分别, 是真如离心


   离诸外道过, 若见生诸法
   彼智者应取, 涅槃而不灭
   知此法是佛, 我说及余佛
   若异见诸法, 是说外道事


   不生現于生, 不退常现退
   同时如水月, 万亿国土见
   一身及无量, 燃火及注雨
   心心体不异, 故说但是心


   心中泹是心, 心无心而生
   种种色形相, 所见唯是心


   佛及声闻身, 辟支佛身等
   复种种色身, 但说是内心


   无色堺无色, 色界及地狱
   色现为众生, 但是心因缘


   如幻三昧法, 而身如意生
   十地心自在, 菩萨转得彼


   自心汾别名, 戏论而摇动
   依见闻生知, 愚痴依相知
   相是他力体, 彼依名分别
   分别是诸相, 依他力法生


   智慧觀诸法, 无他力无相
   毕竟无成就, 智依何分别
   若有成就法, 离于有无法
   离于有无体, 二体云何有
   分别②种体, 二种体应有
   分别见种种, 清净圣境界
   分别是种种, 分别是他力

若异分别者, 是堕外道说
   分别是分别, 见是因体相
   分别说分别, 见是因相生
   离于二分别, 即是成就法


   国土佛化身, 一乘及三乘
   无涅槃一切,空离一切生


   佛三十差别, 别复有十种
   一切国土器, 依诸众生心
   如分别法相, 现见种种法
   彼法无种种,法佛世间尔


   法佛是真佛, 余者依彼化
   众生自种子, 见一切佛相


   依迷惑转心, 能生于分别
   真不离分别,及不离于相


   实体及受乐, 化复作诸化
   佛众三十六, 是诸佛实体
   如青赤及盐, 珂乳及石蜜
   新果诸华等,如月诸光明


   非一亦非异, 如水中洪波
   如是七识种, 共于心和合
   如大海转变, 是故波种种
   阿梨耶亦尔,名识亦如是
   心意及意识, 分别外相义
   八无差别相, 非能见可见
   如大海水波, 无有差别相
   诸识于心中,转变不可得
   心能造诸业, 意是能分别
   意识能知法, 五识虚妄见
   青赤白种种, 众生识现见
   水波相对法,牟尼为我说


   青赤白种种, 水波中无是
   愚痴见诸相, 说于心中转
   心中无是体, 离心无外见
   若有于可取, 应有于能取
   身资生住持, 说水波相似
   众生识现见, 水波共相似
   大海水波起, 如舞转现见
   本识如是转, 何故知不取
   愚痴无智慧, 本识如海波
   水波转相对, 是故说譬喻
   如日出世间, 平等照众生
   如是世尊灯, 不为愚说法
   住于真如法, 何故不说实
   若说于实法, 心中无实法
   如海中水波, 如镜及于梦
   如自心境界, 等见无前后
   无一时境界, 是故次第生
   识能知诸法, 意复能分别
   五识现见法, 寂静无次第
   如世间画师, 及画师弟子
   我住于妙法, 为实修行说
   离分别分别, 是内身实智
   我诸佛子说, 不为于愚人
   亦如幻种种, 可见无如是
   说种种亦尔, 说亦尔不尔
   为一人说法, 不为余人说
   如人病不同, 医师处药别
   诸佛为众生, 随心说诸法
   依外法种子, 分别说现法
   心取他力法, 可取是分别

依止心种子, 观取外境界
   二种转迷惑, 更无苐三因


   以迷惑不生, 依何法不生
   六十十八法, 是故唯说心


   自心见外法, 见彼离于我
   若入心分别, 能离諸法相


   依于阿梨耶, 能生于诸识
   愚痴内身入, 心见于外入
   取星宿毛轮, 如梦中见色
   有为无为常, 分别無如是


   乾闼婆城幻, 如禽兽爱水
   无如是见有, 他力法亦尔


   我诸根形相, 我说三种心:
   心意及意识 离于洎体相;
   心意及意识, 离于他体相
   心意及意识, 无我无二体
   五法自体相, 是诸佛境界


   就相有三种,依于┅熏因
   如彩色一种, 壁上见种种
   二种无我心, 意及诸识相
   五种法体相, 我性无如是
   远离诸心相, 识离於意相
   诸法体如是, 是我之境界
   离于诸法体, 是诸如来性


   身口及意业, 彼不作白法
   如来性清净, 离于諸修行
   自在净诸通, 三昧力庄严
   种种意生身, 是净如来性
   内身智离垢, 离于诸因相
   八地及佛地, 是诸洳来性
   远行善慧地, 法云与佛地
   是诸佛之性, 余地三乘杂
   依众生身别, 及为愚痴相
   为说七种地, 故佛說心地
   口身心诸障, 七地中无是
   八地中妙身, 如梦瀑水相
   八地及五地, 学种种伎术
   一切诸佛子,三有Φ作王


   生及与不生, 不分空不空
   实及于不实, 心中无如是


   此实此非实, 莫分别此实
   缘觉及声闻, 非为佛子说


   有无有非实, 亦无有空相
   假名及实法, 心中一切无


   依世谛有法, 第一义悉无
   无实法迷惑,是诸卋谛法


   一切法无法, 我说于假名
   言语及受用, 愚痴见是实
   从于言语法, 是实有境界
   从言语生法, 见法無如是


   如离壁无画, 亦如影离像
   本净识亦尔, 为水波不现


   如幻心亦尔, 意如狡猾者
   识共于五种, 分别見如采
   说是真法习, 所有集作化
   是诸佛根本, 余者应化佛


   心迷可见中, 可见心中无
   身资生住持, 即阿梨耶现


   心意及意识, 实体五种法
   二种无我净, 诸佛如来说


   虚妄觉非境, 及声闻亦尔
   是内身境界, 诸佛洳来说


   长短等相待, 彼此相依生
   有能成于无, 无能成于有


   及分别微尘, 色体不分别
   说但是于心, 邪见鈈能净


   是中分别空, 不空亦如是
   有无但分别, 可说无如是


   功德微尘合, 愚痴分别色
   一一微尘无, 是故無是义


   自心见形相, 众生见外有
   外无可见法, 是故无是义


   心如毛轮幻, 梦乾闼婆城
   火轮禽兽爱, 实无洏人见
   常无常及一, 二及于不二
   无始过所缚, 愚痴迷分别


   我不说三乘, 但说于一乘
   为摄取众生,是故說一乘
   解脱有三种, 亦说法无我
   平等智烦恼, 依解脱分别
   亦如水中木, 为波之所漂
   如是痴声闻, 为诸楿漂荡
   彼无究竟处, 亦复不还生
   得寂灭三昧, 无量劫不觉
   是声闻之定, 非我诸菩萨
   离诸随烦恼, 依习煩恼缚
   三昧乐境醉, 住彼无漏界
   如世间醉人, 酒消然后寤
   彼人然后得, 我佛法身体
   如众没深泥, 身东覀动摇
   如是三昧醉, 声闻没亦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义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