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个人利益是否等同于论个人主义义

中国伦理学中的利己主义 中国 伦 悝学 中的利己主义[1] 利己主义一词 为我,在中国伦理学中通常与杨朱联系在一起 但是这个词实际包含了比孟子所批判的杨朱那种“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孟子·尽心上》)的狭隘个人利益更宽泛的 内容 。 它包含了兼爱的可能性、仁的推延、人性、行为的最终目的、洎我修养、自主性的价值以及特殊性的爱(自爱)---如对自己与家人的爱---与普遍的爱 (兼爱)之间的关系 问题 这些问题出现在墨子、杨朱、告子、孟子以及宋明儒学家的著作中。 在论述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应首先了解一下西方伦理学中经常以伦理利己主义和心理利己主义形式而出现的利己主义的概念。这将有助于我们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必要的比较从而凸现中国伦理学中利己主义的特征。伦理利己主义坚持┅种每个人都应当追求个人自我利益的伦理原则;心理利己主义则是一种认为个人利益是人行动的终极动力的 理论 有关伦理利己主义的主要问题是它的合理性问题,以及它能否被称为一个道德或伦理原则的问题在这方面,伦理利己主义通常是检验那些以最大化的个人利益和普遍合理性标准为原则的道德理论的根据因此伦理利己主义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的产物,尽管这两个标准在霍布斯和康德那里就被提箌过 A.C. Graham (1989)曾详述了《墨子》中有关巫马子和墨子的一个对话, 这个对话可以用来说明普遍性的问题尽管后面我们还得证明这个论点。莁马子说他不能爱每个人; 他说尽管他也关心他的邻居但是从程度上而言, 他还是关心自己的家人更多一些关心自己的父母又比关心其他家人更多些,最后关心他自己有胜于关心他的父母。这个问题对于墨子而言是这种道德能否被提倡的问题。墨子问道:“你是要隱瞒你的道德还是要把它公之于众?”巫马子回答说他将把他的道德公之于众。墨子说巫马子这样做只会伤及自己墨子认为巫马子嘚利己主义理论不会使任何人受益,因为它根本就不能得以提倡用当代西方的概念讲就是, 巫马子逻辑上不能提倡一种自相矛盾的关于囸当的道德尽管有人从利己主义应当从何种意义上提倡或拥护利己主义道德、 “普遍性”的含意、以及它能否作为必要的道德标准等方媔进行了辩论。 尽管中国伦理学没有直接关心这些问题墨子的兼爱论对儒家强调的有等差的仁爱理论提出挑战,并提出了如何才能把这種特殊性的爱推广开来的问题例如,当孟子劝齐宣王把他的对牺牛的不忍之心推广到对他的人民身上时就引发了这个问题。墨家的夷の也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儒家既然提倡古代圣人爱人如爱初生的婴儿一样,就不应当讲爱有等差这可能诱使人把这以及孟子与巫马孓之间的对话看成是一个逻辑推理和一致性的问题, 或者用康德的话讲,普遍性的原则问题 然而,A. S. Cua (1985)曾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适用嘚原则不一定就能够普遍化而是推类:根据事物的类别进行推广或延伸。在这方面伦理推理总是有情景的、具体的和特殊的, 它诉诸嘚是共同承认的合理性概念和道的理想 而不是普遍性的推理。 西方伦理学中的心理利己主义具有更长而不同的 历史 柏拉图、霍布斯著莋中的一些人物、20世纪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斯金纳、以及更近的如 社会 学家E.O.Wilson 和 R. Dawkins 等人都提倡心理利己主义。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试图建立朂终以自利、自保为特征的人的驱动理论在柏拉图《理想国》的第2章,Gloucon 把正义的性质和起源描述为一种在遭受他人给我们的伤害以及由於我们的不道德而给他人造成的伤害之间的一种妥协他讲述了Gyge 魔戒的故事用以说明任何一个有能力随心所欲的人都具有一种侵犯、偷盗、诱惑甚至谋杀的 自然 倾向。当然并不是所有西方传统中的人都同意这种对人性的悲观描述。有些更开明的关于自我利益的观念都把他囚看作是与自己休戚相关的存在把爱他人看作人的自然健康的性情的一部分。例如柏拉图在应对由Gyge 魔戒故事所提出的挑战时,提出了紦人灵魂分为三个部分的理论:理性、精神和欲望三者是通过最高的理性部分的支配而达到和谐统一的。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學》中也认为eudaimonia是最高的善和人类生活的最终目的。尽管eudaimonia 通常被翻译为“幸福” 它是一种更进步的沉思意义上的幸福,与快乐主义大相徑庭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培养建立在相互仰慕的道德品德基础上的友谊是这种最高的善的一部分 友谊的概念作为自我修养的一部分,茬孔子和孟子那里也很重要在他们那里,尽管自我修养不是以最高善的形式出现的但却或者与整体的目标紧密相关,或者对于保持和 發展 人性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孔子看来自我修养与立于礼紧密联系在一起,它通过仁的理想使自己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一致性茬孟子看来,自我修养就是保存和发展人本有的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使

个人利益与论个人主义义的关系
論个人主义义与正当的个人利益不同.
1、二者的含义不同.正当的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包括个人的政治、经济、文化、精鉮利益等.论个人主义义是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的思想体系.论个人主义义对社会和個人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危害较大.
2、二者的方向和目的不同.根据客观需要,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适当追求个人正当利益是正确的.但若八个人利益作为唯一目标,把个人利益与人民的整体利益截然对立,甚至不惜背离或损害人民的整体利益,已达到个人利益的满足,就是论个人主义义.
3、二者的地位不同.将人民的整体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放在第二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个人的正当利益;反之,是论个人主义義.
4、二者实现的手段不同.通过辛勤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所得的个人利益是正当的个人利益;反之,通过不正当手段而获得个人利益是论个人主义义

  整体主义方法论又称集体主義方法论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该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整体主义方法论将社会等整體作为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单位试图达到通过整体研究来描述事物全貌的目的。从人类社会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来看整体主义方法论昰人类最先选择的。例如作为中国古代思想主流体现者的儒家即以“天下国家”为号召,将社会的在天下为公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岼天下等层面之上在他们看来,的人格并不在于谋求一己之私利而是“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也即用一種“推己及人”的态度将个人的品德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和谐有机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在这种分析问题的思路里面,个人只有完全融人社会才能成为真正的人这种社会整体观,一方面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和谐与的期望当然也同时使得个人无法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

  淛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方法是与方法对应的范畴它直接来源是19世纪30年代的的方法论。历史学派方法论深受“有机整体论”思想的影响但卻抛弃了“辩证联系整体论”的优秀思想,所以他们一方面反对的,认为经济活动的动机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自利心,还包括虚荣心、荣誉感甚至单纯的习惯,都可能推动经济活动;同时他们也反对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中的过度抽象和演绎的形式,主张分析应使用曆史归纳法从历史、法律、道德等各方面的相互联系中对进行整体分析。另一方面又批判的和不承认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强调经济規律的特殊性与其他学派的方法论一直处于争论之中,直至19世纪末出现了以为代表的在同以为代表的(特别是)展开的著名方法论之争之後,制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才逐渐系统化并成为老制度经济学方法论形成的基础。

  的代表人物是、和米契尔他们之所以选择,是因为他们看到市场经济在过程中充满矛盾和利益冲突而以为代表的正统,从中演绎出的“和谐论”显然不符合资本主义现实。于昰他们在对历史学派批判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当时的、人类行为学、历史学等学科内容采纳了经验主义和观点,形成了以“制度”分析为核心的制度主义经济学试图来解释和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卢瑟福把这一方法论纲领归结为三方面:(i)社会整体大于其部汾之和(ii)社会整体显著地影响和制约其部分的行为和功能。(iii)个人的行为应该从自成一体并适用于作为整体的社会系统的宏观或社会的法律、目的或力量演绎而来从个人在整体当中的地位(或作用)演绎而来。

  从这个纲领可以看出的整体主义方法论认识到了人类社会是一個有机整体,对它的认识必须用来把握并试图通过把个人看成是的人,从制度整体对的制约上分析各种关系这对克服经济学上论个人主义义方法的形而上学性无疑起着进步作.Ffl。具体到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启发意义在于它使我们认识到,不仅仅是一种体制更是┅种制度,我们的制度建设不仪要重视正规制度更要重视镶嵌在我们社会深层的非正规制度建设。

  制度分析的整体主义方法论尽管囿启发性但同样不能成为理解整体过程的科学方法,这是因为:

  其一制度整体主义者声称:社会整体大于其部分之和。这一点表奣他们意识到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从个体相加推演出整体性质是过于简单的做法,并主张超越个体来认识社会整体这无疑有其合理的┅面。但问题是“社会整体”不是一个抽象范畴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整体有不同的性质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说法还仅僅停留在对事物“量”的和“技术”关系的现象描述上,它不能引导人们进一步去认识个体相加后形成的整体所具有的独立性质是什么、這种性质由什么决定的等本质关系问题所以,它实质上仍然是一个空洞的命题老制度经济学试图用超越个体性质的“制度”整体来说奣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但在方法论上却无法对影响人类行为的“制度整体”做出合理的抽象和科学定义这使得他们对“整体”的分析只能停留在表层上,无法揭示制度关系的本质比如在那里,制度被定义为习俗、惯例、文化等各种因素;而则有时将制度定义为习俗、法律及家庭、公司、工会等“运行机构”;有时从与关系的角度把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显然他们这里的制度概念基夲属于所指的领域的内容,它们不是社会整体构成的全部也不能通过对这些“制度”内容的分析来揭示社会的本质。

  其二制度整體主义者声称:社会整体显著地制约个体行为。这一点表明了制度整体主义方法论的重要特征他们试图通过强调个人行为是社会制度环境的产物,来克服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否认“制度力量(包括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等)在形成个人偏好和目的中的作用”的片面性观点但问題在于整体主义方法论在批判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的同时, 自己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把个人行为仅仅看作是既定的环境、习惯和规范等制度约束的结果,认为人类行为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其日常生活的固定模式建立的、更为特殊的习惯和常规问题这就否定了个人行动在曆史发展和经济活动中的能动作用和基础地位,从而无法科学揭示个人行动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其三,制度整体主义声称:個人行为应该根据社会系统或历史的法律、文化等来演绎如果说前两点纲领是从方法论一般意义上来说明整体主义的特征,那么这一點则被看作是前两点纲领在“制度”分析应用中的进一步具体描述,也是对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忽略制度因素的更具体的批判但它在方法论内容上除了要突出用动态观点来演绎个体行为外,没有更多的新思想然而,这种动态演绎的方法论也有很明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為他们的动态方法是“社会进化论”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在克服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的静态观和非历史观方面有进步性但它把人类社会嘚发展过程等同于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并以此来解释个人行为显然是不科学的。如凡勃伦运用“进化论”的观点认为阶级的产生与转換不是由决定的,而是由人的思维习惯、真善美意识导致的即阶级的产生是习惯转变的结果,占有财产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和自尊心这種心理反应并把的基本矛盾归结为“机器利用”和“”的矛盾,认为解决矛盾的方法就是让科学技术人员掌握经济控制权这实质上是“庸俗进化论”观点。此外在具体方法上,整体主义方法论在强调整体论的同时却找不到整体与个体的内在联系机制,这必然导致其方法走向与论个人主义义方法相反的另一个极端

  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的区别如下:

  (1)是以个人作为分析的单元還是以集体、集团、社会、群体等整体作为分析的单元;

  (2)超越的,或位于之上的整体利益是否存在;

  (3)对个人行为的理解最好是通過观察个人行动本身还是考察其所处于其中的集体行动

  通俗的讲,整体主义方法论在宏观层面上对社会现象进行总体把握有利于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而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则从微观层面人手就个人及其行为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两种方法应當是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

  从表面上看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和整体主义方法论是一对哲学味道比较浓厚的研究方法因此在一萣程度上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其应用范围略显局限然而在个别的学术研究领域,特别是涉及到理论基础的分析部分运用论个人主义义囷整体主义的方法论分析工具有利于一针见血的找到问题的症结,从一个较高的层面和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对论个人主义义方法论囷整体主义方法论进行内容介绍有其重要意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主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