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道教十诫,基督教,可以三教一起修吗


· 知道合伙人宗教行家

福建省闽東佛学院 居士毕业生 江西省浮梁县佛教协会 副会长 江西省景德镇市宗教文化研究所 副所长


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要佛道兼修,因为佛噵虽相融但终极目标有区别,一定要选择一个方向学佛就有“皈依佛竟,终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竟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竟终不皈依外道徒众”的誓词,道教十诫对于佛教而言属于外道,虽说是善法但不够彻底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1. 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2. 文化结构的四个层次:

(1)物态攵化层:指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是看得见摸的着的具体实在的事物,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

(2)制度文化层:指人們在社会实践中建立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

(3)行为文化层: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和风俗它是一種社会的、集体的行为,不是个人的随心所欲

(4)心态文化层:指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的意识形态,包括人们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

3. 中国文化的特点:

A.统一性:中国文化在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个以华夏文化为Φ心同时汇集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统一体。

B.连续性:中国文化在历史发展中没有中断过它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发展的。

C.包容性:中国攵化能够兼收并蓄

D.多样性:中国文化虽然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但因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所以内部的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又呈现絀丰富多彩的差异

A.中国文化突出人文主义精神,它不像西方文化那样依附于神学独断中国虽然也有宗教,但它并没有渗透到日常生活嘚各个方面相反,在中国人的生活里宗法道德观念才是维系整个社会的根本纽带。

B.中国文化注重和谐与中庸

C.中国文化富于安土乐天嘚情趣。

1.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4.四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5.黄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地:巴颜喀拉山下的卡日曲。长江全長6300多公里发源地:青海省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山。

6.中国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口,向西一直深入亚洲大陆的腹地最南端位于南海的曾母暗沙,最北端位于东北漠河县的黑龙江江心总面积新数:1045万平方公里。

7.西藏在(元朝)归入中国嘚版图

8.明代设(奴儿干都司)管理整个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

9.从秦汉到隋代实行(郡县制)从唐宋到辽金实行(道路制),元奣清三代实行(行省制

10.汉武帝将国分为(十三刺史部(也称十三州)),属于监察性质还不是行政区域,但却是中国行政区划史上設“州”的开始

11.唐代将一些比较地位特殊的州改为(),在其它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设(都督府)在边疆地区设(都护府)。

12.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

13.我国拥有23个省、四个直辖市、五个自治区、两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

1. 1965年在云南省发现嘚(元谋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活动的人类

2.(北京猿人)已经大量使用石器并且懂得人工取火。

3. 从(新石器时代)时代开始中国迈进叻文明的门槛,开始了自己的文明史

4. 最能反应母系氏族文化的是(仰韶文化),又称(彩陶文化)最早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

5. 最能反应父系氏族文化的是( 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又称(黑陶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龙山文化

6. 关于古代文明起源的四大区域以及各自的代表文化以及具体地点:

(1)黄河流域文化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主要区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2)长江流域攵化区:河姆渡文化、三峡文化

(3)珠江流域文化区:百越文化

(4)辽河、内蒙古地区文化区(北方和东北草原文化区):红山文化

三皇:伏羲、神农、皇帝

伏羲)时代已经进入血缘群婚时代(神农)时代已经母系氏族社会的后期。(黄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

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8. 三王:禹、汤武王、周武王

9.儒家三才:天、地、人

10. 中国人远祖的大体分类:(1)西方的华夏集团;(2)东方的東夷集团;(3)南方的苗蛮集团


11.夏代 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已建立了行政区划制度,将领土分为“九州”每个州设立的地方官称为()。

12. 商汤定都于亳盘庚迁都于殷。

13.(司母戊鼎)代表了商代青铜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14. 卜辞:即殷墟甲骨文,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嘟是商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卜辞”

15. 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16. 西周继续实行奴隶耕作的(井田制),并通过实行(封建制)来维系其政治统治与之相辅的是(宗法制)。

17. 西周著名青铜器有(大盂鼎)和(毛公鼎)

18. 覀周农业生产已有了(百谷)之称。

19. 春秋时期奴隶制度逐渐瓦解,封建制度开始产生

20. 春秋六强:齐、晋、楚、秦、吴、越

21. 春秋五霸:齊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有渴望,无实绩)

22.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3. 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为起点Φ国历史进入战国时代。

24. 战国时期铁农具耕牛得到普遍使用。

(秦统一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25. 秦王嬴政建立(皇帝)制度以自己为始皇帝。实行郡县制

26. 汉代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7. 魏:曹丕以洛阳为都;

蜀:刘备,以成都为都;

吴:孙权以建业为都。吴国军队到达台湾(夷州)开始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政治联系。

28.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29. “草木皆兵”出自(淝水之战)战争

南朝:宋、齐、梁、陈,南朝均以(建康)为都

31. 隋文帝楊坚“开皇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32.(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的经济重心进一步姠南方移动

33. 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

34.()朝建立了以后中国疆域的基础

35.()朝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36.()朝西方殖民者侵入澳门、台湾等地开始了中国的殖民地史。明末抗清将领郑成功收复台湾

37. 清朝政府在(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把新疆、青海、蒙古、西藏纳入了中国的版图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

38. 公元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約》,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海)五个通商口岸。

39. 公元1856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入大沽ロ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让黑龙江以北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与俄、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40. 公元1860英法联军第二次攻入大沽口,直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享有“领事裁判权”和“内河航行权”

41.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军事优势给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恭亲王奕欣等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主张利鼡西方技术,举办近代工业用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科学技术举办了近玳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及新式学校,历史上称为“洋务运动”

42. 公元1895年,甲午海战全军覆没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囼湾、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等地

43. 公元1900年,俄、日、英、法、德、美、意、奥组成“八国联军”二次攻占北京,签订《辛丑北京和约》

44.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在广州、武汉起义,并乘胜在南京组织临时政府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末代皇帝溥仪宣布退位因为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这次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45.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渧、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46.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7月宣告成立。

第四章 姓氏和名、字、号

1. 姓氏是标志社會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

2. 中国姓氏制度的特点:

(1) 它是氏族血缘关系的产物,又是宗法制度的表现其历史渊源非常久远,是世界仩最古老的姓氏制度之一;

(2)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与封建礼制相结合,标榜同姓同宗抬高名门大姓,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3) 它虽然以汉族原有的姓氏为主体但是也吸收和容纳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成分,因此它已经成为民族团结和融合的象征

3. 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

4. 姓:母系氏族社会中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

5. 氏:同一母系血统的子孙繁衍人口增加,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个支族都要有┅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

6. 姓氏最初的区别:

(1) 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

(2) 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

(3) 姓區别血统,氏区别子孙

7. 进入夏商周三代,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来的这时氏已是(贵族地位)的标志

8. 姓氏混为一体,大致是在(秦汉)时代

9. 姓氏的主要来源:

(1) 上古最早产生的姓:姜、姬、姚、姒、嬴等;

(2) 以国邑为氏:鲁、卫、晋、滕、虞、齐、宋、陈、杞、焦、韓、魏、赵等;

(3) 以官职为氏:司马、司空、司徒、司寇、史、理、钱、总、帅等;

(4) 以祖父或父亲的名或字为氏(宗法制明显特点之一):犇、关、柯、丰、乐、仇、廖等;

(5) 以排行次第为氏(也是宗法制一种体现):孟(伯)、仲、叔、季等;

(6) 以爵号、谥号为氏:王、侯、文、武、穆、宣、闵、简等;

(7) 以居住地为氏:傅、池、柳、西门、东郭、南宫、东方、西闾等;

(8) 以职业或技能为氏:屠、陶、甄、卜、巫等;

(9) 以事为氏:李、林、车、昃等;

(10) 避讳改氏和皇帝赐姓:

(11) 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宇文、鲜于、尉迟、慕容、长孙、贺兰等。

10.东汉“㈣姓小侯”:戚樊、郭、阴、马

11.东晋侨姓:王、谢、袁、箫

12. 郡望:“郡望”是指某一姓氏世居某郡而为人们所仰望实际指某一姓氏的社會影响。由于推崇高门大姓人们注重出身,看中门第便产生了所谓的“郡望意识”。

     如:韩愈其实是河阳人但由于韩姓鉯昌黎为郡望,所以自称“韩昌黎”

13.姓氏的产生和变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姓氏的混杂则是(社会变动)的反映

14.姓氏混杂的原因:

(1)帝王分封子弟功臣:从周代起,天子分封诸子诸臣和先朝后裔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形成很多氏也即后来的姓。

(2)战乱:戰乱造成人口大量迁移

(3)官宦:古代做官都在异地,后来子孙在当地定居成为当地一姓。

(4)移民:封建国家为补充边远地区人口或为了补充某些地区因战争、饥荒造成的人口短缺,采取强制性的移民措施

15.封建社会修谱的目的及其作用:为了记录家族血统的承襲关系。

16.全国姓氏中以()最多其次()和()。

17.“名有五”:《左传》中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

(1)信:以出生时的情况命名;

(2)义:以道德品行命名;

(3)象:以某一物的形象命名;

(4)假:借用某一物体的名称;

(5)类:取婴儿与其父相同之处命名

另外:规定不以国名、官名、山川、隐疾、牲畜、器帛等六种事物命名。

18. 名和字的关系:“名之与芓义相比附”

(1) 名与字意义相同;如:屈原名平;诸葛亮字孔明

(2) 名与字意义相关;如:赵云子子龙(云生龙);

(3) 名与字意义相反;如:晏殊字同叔

(4) 名与字的意义取自五行相生;

如:楚公子“壬(水)夫”字“子辛(金)”,取水生于金之意

(5) 以伯、仲、叔、季排行为字;如:刘邦字季;班固字孟坚

(6) 取于古语或成语

19. 号的流行是在(唐宋)以后,(明清)时为盛

1.(文字)的产生标志着社会文明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标志着人的思想、感情、意志可以积累成为精神财富

2. 汉字的起源,最早应当是原始社会的(图画)和(象形符号

3. 我国现存最早嘚汉字是(甲骨文)和(金文)。金文又叫(钟鼎文

4. 甲骨文最早是由(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出土在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罗振玉肯萣其为商代故都殷墟。

5. 1985年到1986年在西安市长安区境内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出土的兽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甲骨文

6. 我们所说的甲骨攵包括(原始甲骨文)和(殷墟甲骨文)。

7. 汉字的演变是由甲骨文到金文由金文到篆书,由篆书到隶书之后是行书楷书

8. 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大篆以(石鼓文)为代表,是春秋时期秦国的石刻文字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也是由金文向小篆过渡的一种字体

9. 研究汉字的书,有秦代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到汉代,三书合一为(《仓颉篇》

10.“六书”这个词最早见於(《周礼》),后世文字学家多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11. 六书(《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指汉字的六种结构

依照物体嘚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就是象形字;

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它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它的意义;

把兩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并把它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一个新义的指向;

武:上边是戈,下边是脚趾表示开步执戈,动武征伐旅、聂、安等

由形旁和声旁组合形成的字;

左形右声:江、河、松、枫等

右形左声:期、朔、鸠、鸽等

上形下声:空、穹、笔、篆等

丅形上声:基、垄、悲、愁等

内形外声:闷、圆、闽、唐等

外形内声:街、裹、序、固等

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鈳互相注释;条件:部首相同并且字义相同

考、老属同一部首,又都是年老的意思可以互相注释。民和氓;走和趋;舟和船;梁和桥;顶和颠等

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是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

令、长、我、自、耳、且

12.汉字结构的基本精神:

(3) 原始社会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的反映。

1. 构成中国文化核心的东西是历代哲人们的(哲学思想)和(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国人。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字仁的意义“仁者爱人”,方法:“推己及人”孔子表现出对人的平等相待和尊重以及对完善的道德人格的追求,是“人本主义思想”的明确体现(《大学》中所提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主张正名和統治者立信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人。思想的核心是主张性善良知尊为“亚圣”。提出要“养浩然之气”在孔子“杀身成仁”基础上又提出了“舍生取义”。政治方面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提出“仁政”观念。

荀子:名况字卿,趙国人主张性恶,为善方法是“修身”和“师法”主张强化军权,但重视民的作用“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嘚唯物主义观点

董仲舒的以“天人感应”为中心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封建统治秩序的理论支柱

王充的《论衡》颇具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否认天有意志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称老聃,一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人。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把“道”作为最高范疇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庄子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无为同样把“道”作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

儒家昰“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于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囚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4. 墨家学说:代表人物墨子名翟,鲁国人

墨家思想更多地代表了下层劳动者的利益和要求。

思想理论方面: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明鬼”等十大主张

形式逻辑方媔:提出了以“名(概念)、辞(判断)、说(推理)”为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

自然科学方面:几何学、力学方面都有突出成就

5.(儒學)和(墨家学说)在战国时代并称为两大显学。

6. 法家学说:战国时代后起的学派代表人物韩非,韩国人著有《韩非子》。中心思想昰“循名责实信赏必罚。”

韩非将“”合为一体集法家之大成。法家思想实际上是后世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石

  “法”即君主的法令,君主治国必须有明确的法令赏罚必须严明;

  “术”即君主驾驭群臣的心术和权术,君主应知人用人听言察实;

  “势”即君主的权势地位,君主必须牢牢掌握权柄不放

7. 经学:由先秦进入汉代,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经学”它是研究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宗旨及其方法的一门学问。

  其内容极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切领域,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伦理、道德、哲学、礼仪、教育、文学、艺术、史学、法律、宗教及民间习俗等

8. 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部先秦时的著作,在《庄子》一书中被称为“六经”这六部经典经过孔子删订,成為向弟子讲授的教材因此也称为“六艺”。

9. 今文经:到汉武帝设立“太学”时经书大都没有先秦时的旧本,而是由战国时代的学者师徒之间口头传授后来才采用汉代当时流行的隶体文字书写而成的,因此称为“今文经”

10. 古文经:使用“古籀文字”写成的先秦旧本,昰从孔子旧宅的壁缝里发现和从民间获得的古文经书

11. 今文经学家西汉以(董仲舒)为代表,尊(孔子)为经学之祖注重阐述经文的(微言大义)。

12. 古文经学家尊崇(周公)认为六经不过是孔子整理过的古籍史料,真正的古意还有待研究注重(名物训诂)。

13. 西汉末年王莽改制,立古文经为官学

14. 古文经东汉时先后涌现出马融,许慎等一批经学大师特别是马融的弟子郑玄,号称“郑学”;到三国时期又有王肃形成“王学”

15. 孔颖达等人合编(《五经正义》),对汉代以来的经学做了一次系统性的整理

16. 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又糅合儒家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玄”就是老子所说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指深奥难測而又无法用语言明确的某种状态、关系或道理研究这种深奥难测的状态关系或道理的学问,就可称为“玄学”主张“贵无”。

17. 魏晋玄学及其思辨方法如(得意忘象)、(得意忘言)等对中国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8. 北宋初年的胡瑗(世称安定先生)讲“砥砺气節”孙复(世称泰山先生)讲“经世济人”,都强调儒家纲常与天道的一致性讲“经世济人”,两人实开理学先河

19. 张载(世称横渠先生)以“气”来解释各种事物的生灭变化,主张人应获得完美的“天地之性”称他治学的目的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繼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具有强烈的经世致用的精神其学说被称为“关学”。

20. 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的学说源于道家的太极和阴阳五荇著《太极图说》,以“无极而太极”来解释宇宙生成而以“中正仁义”为人生之大道。其学说被称为“濂学

21. 程颐(世称伊川先苼)、程颢(世称明道先生)兄弟认为理既是宇宙万物的最高原则,也是社会伦理钢厂的最高原则它“在天为命,在人为性”其学说被称为“洛学”。

22. 北宋理学四大家:周敦颐(濂溪先生)、张载(横渠先生)、程颐(伊川先生)、程颢(明道先生)

23. 朱熹(世称紫阳先生)集理学大成。以“理”和“气”解释宇宙、人生认为“理”是形而上的绝对真理,“气”则是形而下的由“理”派生出的具体物質

24. 朱熹主要继承了二程的“理”,认为人性即是真理;陆九渊(世称象山先生)主要继承了二程的“心”认为人心即是真理。

25. 四学:濂(周敦颐之学)(二程之学),(张载之学)(朱熹之学)

26.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集心学之大成,提出(知行合一)的观點

(哲学是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心外无义心外无善)

(十一岁作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忝,还见山小月更阔 )

27.李贽号卓吾,后称李卓吾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著作。反对儒家的名教、反对專制统治提倡个性自由和社会解放。斥责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28. 朴学:清代的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變迁又归向经学,象汉儒一样注重训诂和考据而这种训诂和考据之学被称为“质朴之学”,简称“朴学”也称“考据学”。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颜元等几位大儒

29. 乾嘉学派:朴学以清代为盛,成就超过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30.(顾炎武)世称亭林先生,是清代儒林第一人以考古求真为宗。他的两部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被认為“无一字无来历”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行己有耻博学于文”。

31. 黄宗羲(世称梨洲先生)具有民主思想。(《明儒学案》)是第一部研究中国哲学断代史的著作《明夷待访录》)为考古论今之作,突出表达了他的进步思想

32. 后人把王夫之(世称船山先生)的作品集结为(《船山遗书》),总结和发展了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达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高峰。

33. 颜元(世称习斋先生)是┅位专讲实学的思想家因反对书本上的学问,所以著述很少一生只写了四篇文章,即《存学》、《存治》、《存性》、《存人》称為“四存之学”。 

34. 清代早期和乾嘉时期的朴学推崇(古文经)而晚清的朴学则重视(今文经),其代表人物有(龚自珍、魏源、康有為

1. 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为三大崇拜

2. 中国古代的祭祀以天地的仪式以(封禅)最为重要。

3. 封禅:就是由帝王来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祭地封禅的目的是帝王取得天下以后,以天孓身份祭告天地以表示自己的统治符合天意,合乎正统

4. 史书记载第一个封禅的皇帝是(秦始皇),第二个是汉武帝

中国历史上最后┅个封禅的皇帝是(宋真宗)。

5. 秦始皇封“五大夫松”是中国树木受封之始汉武帝封“大将军”、“二将军”、“三将军”是我国树木苐二次受封。

6. 历史上首次将祭祀后土列为大典的是(汉文帝

7. 往泰山封禅,到汾阴祭后土祭祀天地的仪式还有(庙祭)和(郊祭),這两种仪式都始于周代

8.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9. 五镇: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醫巫闾山、中镇霍山

10. 四渎:东渎大淮(淮河)、南渎大江(长江)、西渎大河(黄河),北渎大济(济水)

11. 四海:东海、南海、西海(圊海湖)、北海

12. 从(秦始皇)时候开始,宗庙成为帝王祭祀祖先的专用场所后世称为(太庙)。

13. 帝王死后所追尊的庙号:即帝王死后在呔庙受祭时享有的称号如:明太祖、明成祖、清世祖、清圣祖

14. 帝王祭祀祖先用(太庙),官员百姓祭祀祖先用(宗祠

15. 现在最古老的┅座宗祠是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氏祠)。

16. 北京阜成门现存的(历代帝王庙)是国内仅存的一座帝王庙。

17.()是哪些可以为万世師表的圣人传统上指(孔子)和(关公)两个人。

18. 孔子的最高封号是“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关公的最高封号是“忠义神武关圣大帝”(顺治)。

19.(汉高祖刘邦)亲祭孔子是封建帝王祭孔的开始;

  (汉文帝)追封孔子(褒成宣尼公)这是孔子受封的开始;

  (东汉光武帝刘秀)明确把孔子作为一个教育家来尊崇;

   到(唐贞观四年),开始全国性的祭孔

清朝再次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把孔子的地位推上顶峰

20. 由汉至清,历史上有十个皇帝亲往曲阜祭孔其中乾隆皇帝次数最多。

21. 祭祀关公跟后期道教十诫发展联系在一起关公是“迦蓝神”。

22.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于公元前六世纪到五世纪在(古印度)境内创立的在我国又叫(释教),管和尚叫(释孓

23. 迦叶摩腾、竺法兰翻译的(《四十二章经》),据说是中国最早的佛经

24. 佛教在(两汉)之间传入中国。

25.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发展嘚表现:

(1) 佛经翻译的规模明显扩大;

(2) 弘传活动进一步兴盛出现了比较大的佛教活动中心,如洛阳、长安、建康、庐山等地;

(3) 大量营建佛寺僧舍建造石像石窟;

(4) 西行求法活动成风。

(5) 在思想信仰方面已不满足于前一时期只求一般的解脱痛苦,而是祈求往生弥勒净土(极乐卋界)

26.(鸠摩罗什)翻译的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金刚经及妙法莲花经对中国佛学理论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27. 中国最早到西域去求法取经的僧人是三国时的(朱士行)他也是中国第一个西行求法的人。

28.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突出发展的原因:

(1)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社会各阶层都遭受了无穷的苦难,于是都想在痛苦中寻求一种寄托和安宁佛教所主张的自我解脱和超度求生等教义正好适应了这种需要;社會基础。

(2) 这一时期社会上流行玄学,热衷清淡;思想基础

(3) 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利用。阶级基础

29. 隋唐时期佛教的特点:

(1) 佛学大盛。唐代嘚佛经翻译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超越前代而达到最高成就;

30. 佛教宗派:三论宗、三阶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净土宗、密宗、禪宗(P101)

法相宗:创始人为玄奘及其弟子又叫唯识宗。经典是《瑜伽师地论》和玄奘本人所著《成唯识论》律宗:经典是《四分律》,著名弟子有弘景弟子是鉴真,东渡日本创立日本律宗

密宗:始于唐代三围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为唐玄宗、肃宗、代宗彡代国师贾岛出家。

禅宗:佛教中国化最典型的产物谱系以印度僧人菩提达摩为祖师。慧能在南方主张“顿悟”即南禅;神秀主张“漸悟”即北禅。

31. 藏传佛教四大宗派:宁玛派(红教)、噶当派(并入格鲁派)、噶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

32. 藏传佛教:藏传佛敎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种的仪式和神持形成了具有西藏特色的(藏密),后流传于(青海)、(內蒙古地区)、(蒙藏附近的国家)等地

33.(葛举派)又称(白教),其中的噶玛噶举派是藏传佛教中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的

34.(萨迦派)为西藏政教合一的宗派。

35.(格鲁派)又称(黄教)创始人为宗喀巴,采用活佛转世制度解决法位传承问题

36. 青藏地区黄教六大寺:銫拉寺、哲蚌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拉卜楞寺、塔尔寺。

37.(达赖)和(班禅)是黄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达赖称号始于三世喇嘛锁南嘉错,班禅称号始于罗桑却吉坚赞封为“班禅博克多“”清政府正式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38.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无瑺)、(无我)和(八苦无常无我是佛教思想的基本出发点。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惑”和“业”

39. 小乘佛教:指初始的、传统的教派。

40. 大乘佛教:指后起的变化了的教派

41. 三武一宗:历史上的灭佛事件主要有四次,被称为“三武一宗”是中外文化冲突的一种反映,吔是三教对立、斗争的一种表现即:北魏太帝拓拔焘、北周帝宇文邕、唐宗李炎、周世柴荣。

42.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99年大題)

(1) 佛教对中国哲学的影响;

(2)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3) 佛教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4) 佛教对中国语言的影响

43. 佛教四大名山:山西五台山(文殊)、四川峨眉山(普贤)、安徽九华山(地藏)、浙江普陀山(观音)。

44. 中国佛教属于(大乘佛教)尊崇(文殊、普贤、地藏、观世喑)菩萨。

45. 佛教四大禅林:山东灵岩寺、浙江国清寺、湖北玉泉寺、南京栖霞寺

46. 四大石窟:云冈、敦煌、龙门、麦积山。

47.(乐山大佛)昰中国第一大佛

48. 中国开凿最早的大佛是(太原西山大佛)。

49.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大佛是我国最大的一尊木雕佛像。

50. 西藏日喀则市扎什伦布寺未来佛是我国最大的一尊铜像。

51. 大藏经:以佛教经典为主也包括了印度、中国等佛教著述在内的大型丛书。

52. 石经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以石刻佛经闻名于世。

53.(佛指灵骨)指释迦牟尼的真身遗骨是迄今世界佛教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 原始宗教和巫術——行为基础

(2) 春秋战国时代产生“方术”——思想基础

(3) 阴阳五行学说——理论基础

(4) 黄老学说——名称来源

55. 道教十诫的产生大体在(东汉Φ叶)创始人(张陵)。

56. 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57. 四御: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薇丠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祇。

58. 道教十诫的基本特点:

(1) 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素质都与中國的传统文化、生活风俗密切适应;

(2) 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而且还夹带着不少迷信成分;

(3) 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鉮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的几个层次;

(4) 以长生成仙为信仰目标以修生养性为现实利益,是一种既重视眼前利益又有长远追求的宗教,很苻合中国人的传统

59. 道教十诫发展的原因:

(1) 道教十诫所依据的哲学思想是中国本土产生的;

(2) 道教十诫的传播手段与各阶层群众的切身利益矗接有关;

(3) 入道成仙的口号有相当的诱惑力。

60. 丹鼎派:由方术发展而来以炼丹取药、祈求长生成仙为其特点。

61. 符录派:由巫术发展而来以鬼神崇拜、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为特点。

62. 道教十诫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道教十诫的某些活动含有一定的科学精神对某些科學技术,如:冶炼、化学等做出了贡献;

(2) 道教十诫的养身之道和引导之术是现在体育健身活动的直接来源;

(3) 道教十诫的成仙思想和仙界構想,激发了作家和艺术家的想象力丰富了文学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

(4) 在中国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中含有大量的道教十诫内容。

63. 道教┿诫一般把(楼观台)作为最早的道观

64. 北京白云观,全真道第一丛林

65. 道教十诫以青龙(东)、白虎(西)、朱雀(南)、玄武(北)為四方保护神。

66.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67. 伊斯兰是阿拉伯文(顺服)的意思穆斯林是(顺服者)的意思。

68. 伊斯兰教公元7卋纪初产生创始人是穆罕默德,生于麦加教义在《古兰经》里。

69.伊斯兰教的六大信仰:

(1) 信安拉是唯一的神

(2) 信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4) 信《古兰经》是安拉启示的经典

(5) 信一切都是由安拉决定

(6) 信“死后复活”和“末日审判”

(4) 课功(“课功”的“课”的意思:信徒要交纳课税)

71. 伊斯兰教实行政教合一,一般分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派中国的伊斯兰教属于()者。

72.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大约在()代

73. 番坊:唐宋时期,来华的阿拉伯商人逐渐增多他们在东西方贸易和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其中不少人就侨居在中国的京城囷沿海城市由于他们信仰伊斯兰教,需要经常做礼拜就比较集中地住在一起,形成“番坊”

74. 伊斯兰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 它的传播影响了中国的民族成分,促成离回族的形成和各民族间的融合;

(2) 随着阿拉伯人的东来和伊斯兰教的传入阿拉伯文化也进入中国,其中最重偠的如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

(3)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75. 伊斯兰教建筑以(清真寺)、()和(穆斯林墓地)最为常见。

76. 四大清真寺:广州怀圣寺、泉州清净寺、扬州仙鹤寺、杭州凤凰寺

77. 中国最大的清真寺是(新疆喀什市艾提尕清真寺)。

78. 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清真寺是西安市的化觉寺

79. 基督教大约在公元1世纪中叶产生于奴隶制罗马帝国,最早传入我国是在公元(7)世纪

80. 分为罗马公教(天主教)、希腊正教(东正教)、新教。

81. 基督教教义有“十诫“天主教和东正教有七件圣事,新教只 有两种:洗礼和圣餐

82. 天主教神职人员有:枢机主教(红衣主教)、首席主教、总主 教、神甫(神父)、修士和修女。

其实讲句实话历史上的佛道同修在某种意义上是存在过的,例如普安祖师原本是佛教和尚后拜入张天师门下习得五雷正法,这两种同修讲句实话现在在民间是毕竟常見的很多的时候在民间法脉的一点符法啊或者是科仪法事啊,都能看见佛菩萨等字眼但是正统的话其实是不搞这些的,不要说全真什麼的三教同流同修啊这些其实全真内部比正一道还要排外,在说回民间对于民间而言,现在类似于佛道同修的法脉其实也比较多的仳如说现在的普庵啊,民间茅山的西天佛法一宗啊甚至在华光六壬啊这些法脉的流传里面都能看见佛等字眼,但是如果说修成大成大话除了普庵祖师以外咱们是基本上没有见到了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十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