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园觉经:有作思维从有心起,

  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三囿轮回诸过患由自心力烦恼生,

  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此者分三:如何修持彼于相续中生起之量,彼之必要

  今初者、如何修持:

  尤为引生贪心境,以意明观于目前

  彼者可分为五蕴,首观色身诸相状

  血肉骨骼髓及脂,皮脏诸根与支分

  便溺虫发指甲等,所有不净之诸物

  地等诸界之聚合,各各复分多种类

  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尘性

  一一次第分辨时,观思何者可生贪

  除此零散不净物,所谓之身别无余

  不净之身如幻轮,脉骨粪便之聚落

  犹如水面之浮泡,见此性已正念住

  彼念相续消失时,受想行识各自性

  析为异体亦伺察,犹如水泡与阳焰

  芭蕉幻事现见时,彼亦毫無贪执处

  知此正念之相续,未散之际善护彼

  倘若一旦忘失彼,勿续当移观余法

  如是不净之诸物,毫无精华之蕴聚

  虽生不住刹那灭,对此应当正思惟

  往昔所生无边法,一切世间今已灭

  以至现未亦复然,所作性故哀伤因

  一切众生定迉亡,死缘忽至亦不定

  三有所现一切法,迁变性故当思惟

  总之诸行皆无常,各自具有异相状

  相应尽力以慧观,次第明觀而思惟

  何时所贪蕴聚境,现见犹如闪电云

  与水泡般摇动性,至此意念之相续

  未散之际思此理。复次众多聚为蕴

  各蕴每一刹那间,皆为痛苦之本性

  纵现乐亦迁变性,生起痛苦之因故

  诸蕴乃为苦根本,三有所生皆痛苦

  如是尽力作思惟,此皆蕴聚过患故

  凡是漏法五蕴中,应知即使针尖许

  无不皆为苦与患,诸蕴故为痛苦源

  犹如不净污泥水,火坑以忣罗刹洲

  如是知此心安住。然此痛苦所依处

  异体无常蕴聚中,何者乃为所云我

  设若观察我本空,河流及雨空屋般

  如是知引定解生,乃至示散此中住

  若散失时则复然,如前依次作观察

  有时亦于无次第,种种观察任一思

  于此数数作觀察,有时观察他蕴聚

  有时观察自蕴聚,有时观察诸所作

  贪著何亦如此破,总之思察此四者

  放置非理作意者,伺察之輪转不息

  生定解如伺察量,于此种种所缘中

  心能明确诸观察,应入相续不间断

  如草一一燃火般。我于往昔诸时中

  心生非理之作意,寂灭分别众相续

  此位安置观察修。设若生起疲倦时

  对治伺察无力为,诸烦恼亦尚未生

  于舍性中而休息。一旦倦消复原力

  又复如前分别察,如是伺察之心识

  正知正念而安住。设若忘失正念时

  烦恼又复再生起,见敌应歭兵器般

  分别伺察再发起。如黑暗中现光明

  如是伺察分别心,纵小于恼能妨害

  大者治恼何须说。轮回有为诸过患

  如是观知有多少,无为涅槃量亦等

  二者、彼于相续中生起之量:

  何时修后于自他,五蕴及诸有为法

  了达异体及无常,痛苦本性与无我

  内心生起胜定解,勿须功用勤作中

  诸法见如破烂相,时能摧伏烦恼矣

  远离烦恼波浪故,此时无浊之意海

  类似圣者自在境,获得寂止三摩地

  心于安住寂止中,看视心性证胜观

  此仍三乘所共许,亦为最初入门道

  何时緣起如幻化,诸法本来无生故

  无有法我空性中,远离一异等二边

  无二平等法界性,乃为大乘道所证

  殊胜光明之法界,亦为善逝如来藏

  了悟此性即证得,不住有寂大涅槃

  此乃胜净与大乐,大无为之恒常法

  本具功德之大我,无上般若波罗蜜

  无上秘密精藏义,俱生义之大乐界

  以致自生智慧体,此中圆满诸佛法

  彼依上师之窍诀,直接解说大圆规

  是故夶乘显与密,共同前行净心道

  裂破有为迷乱网,分别观察乃善道

  首以分别观察力,制伏起惑之相状

  生起蕴空定解后,離三界之愿贪求

  此后次第诸缘相,渐近寂灭于空性

  所断对治不求故,远离偏袒诸贪执

  无贪大悲之现相,法界空中如鸟翔

  无畏游戏三有中,获得佛子圣果位

  依靠如是之圣教,寂止胜观道前行

  清净心之诸行相,已说三乘深要道

  清净惢之诸行相,分别伺察愈修持

  如是如是烦恼减,烦恼如是愈减薄

  如是易于修寂止,如火所炼之纯金

  耐锤且易变众形,無贪之心亦如是

  何者天界千年中,于三宝处皆供养

  所需一切之资具,何者仅于弹指顷

  心识观念一切法,痛苦无常空无峩

  经云此较前福德,无计其数而超胜

  宣说大乘四法印,八万四千法蕴者

  此二功德说同等。如是善说修彼后

  则以罙广智慧藏,于千百万经部中

  精要如理修持后,无难得诣速解脱

  此说善根浊世过,尤被此患迫害众

  以离贪法甘露力,願得寂灭之果位

  麦彭文殊欢喜者著。茫嘎拉!

  甲一、初善序义…………………………………………………179

  乙一、释题…………………………………………………179

  乙二、作者…………………………………………………180

  乙三、概述修法殊胜………………………………………183

  甲二、中善论义…………………………………………………187

  乙一、加行…………………………………………………187

  丙一、修行处所…………………………………………187

  丙二、忆念暇满…………………………………………188

  丙三、明观皈依境………………………………………189

  丙四、论主敬礼句………………………………………193

  丙五、出过患示修法……………………………………194

  乙二、正行修持……………………………………………196

  丙一、如何修持…………………………………………196

  丁一、异体所摄之不净观等………………………196

  戊一、贪欲过患…………………………………196

  戊二、对治之观修………………………………198

  己一、观修异体………………………………198

  己二、观修色蕴不净…………………………201

  庚一、总述………………………………202

  庚二、别述………………………………202

  辛一、活人不净观……………………202

  辛二、死人不净观……………………203

  己三、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206

  己四、摄要……………………………………208

  丁二、观修无常……………………………………209

  戊一、观无常的利益……………………………209

  戊二、真实观修…………………………………210

  己一、总说所作性无常………………………210

  己二、有情无常………………………………217

  己三、三有诸法无常…………………………222

  己四、总結异体无常的修法…………………225

  己五、安住修习上述法义……………………226

  丁三、观修轮回痛苦………………………………227

  戊一、观修众生三根本苦………………………227

  戊二、了知五蕴是一切痛苦与过患的来源……236

  戊三、安住修习痛苦……………………………248

  丁四、观修人无我…………………………………250

  戊一、总述人无我………………………………250

  戊二、安住修习…………………………………254

  丁五、开示具体修法的窍诀………………………259

  丙二、于相续中生起之量………………………………266

  丁一、暂时清净烦恼………………………………267

  丁二、获得止观双运道:……………………………269

  丙三、彼之必要…………………………………………271

  丁一、成为大小乘显密修法之共同加行…………271

  戊一、略说显宗般若及如来藏光明……………272

  戊②、略说金刚乘中的幻化网等……………276

  戊三、正义………………………………………278

  丁二、修后功德……………………………………278

  戊一、入于三解脱门……………………………278

  戊二、入解脱果…………………………………279

  戊三、成就正道法器……………………………280

  戊四、校量功德…………………………………281

  甲三、后善结义…………………………………………………282

  乙一、论主回向…………………………………………282

  乙二、署名………………………………………………282

  观住轮番净心法导修——歧路灯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颂

  益西彭措堪布  著疏

  顶礼上师文殊师利!

  悲智圆满引导师真如清净法性海,

  彡乘一切贤圣僧于诸三宝我敬礼。

  文殊游舞麦彭尊自在教证法藏海,

  开示解脱真正道上师怙主我敬礼。

  无正知见诸佛孓徘徊歧途诚可悯,

  导彼趋入净心道仰诸圣众作开显。

  为一切众生无误趋入解脱正道究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发无仩的菩提心!

  本论分三:初善序义中善论义,后善结义

  甲一(初善序义)分三:释题、作者、概述修法殊胜。

  《观住轮番净心法》:从此题目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净治心性的具体修法此题在七种立题方式中是依所诠义立题的,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莋用者,即净心净为净除、净治、清净之义。为什么要净心呢法称论师云:“心自性光明,然为垢障遮”因为众生的心性本来清净咣明,但被暂时的烦恼垢障所蒙蔽致使本具的功德妙用无法显现,所以要用方便净除污垢此心可从两方面理解,一为住众生位的烦恼垢心二是究竟佛果的真如净心。即烦恼恶心需要净除真如净心需要净治、清净,以方便去除烦恼垢障如《功德庄严经》云:“众生の心乃分别,佛陀之心大智慧”又如《赞心金刚经》云:“若为惑网掩,则称之为心若离诸烦恼,则称为佛陀”如摩尼宝珠染上污垢时,珠体仍是清净的真如净心的体性恒时清净,但被烦恼业障所障蔽故须修法使本来面目得以显现。

  如何净心呢这就是此法嘚本体,即观住轮番修法观者,依教理观察思维以此断除邪见,生起解脱道的眼目——正见住者,一缘安住于正见之中犹如行走の足。如是目足俱全则径趋解脱大城。轮番者即观察、安住交替进行,初时侧重观察中间相互交替,最后侧重安住就是常说的止觀双运。对一般根基而言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则定有偏差

  大悲世尊开示的一切法门都以净除烦恼执著、断尽生死流转、得到菩提果位为目的。莲宗十二祖彻悟禅师云:“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以此全知麦彭仁波切如是安立论名

  铨知麦彭仁波切(1846-1912)藏地诸多教派共尊彼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莲花生大师曾授记他是“弘扬大圆满的太阳”

  麦彭仁波切自幼异于瑺童,对佛法极具信心尤其具足出离心、大悲心及智慧等大乘种姓之力,此等皆是与生俱来在七岁这年著写了汇集显密甚深精要的窍訣藏《定解宝灯论》,十岁时能自在讲说和著述十二岁住进寺院,被众人赞叹为“小喇嘛智者”十五岁时,对显密明处之各种论典┅经过目便能胜解,只需教法传承而无须他人解释。在华智仁波切前听闻《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仅五日,便彻悟其中义理,后来著成著名的《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阅读甘珠尔(经藏)仅用了三天,阅读丹珠尔(论藏)仅用了二十五天并且忆持不忘。依止上师时呮须上师念诵传承,而不劳上师讲解如是一切经续意疏之义,从其意海自然流出因此在畅演经论的众多学者中,无所畏惧如狮子王。其演讲、辩论、注疏等皆无所碍

  在亲见本尊文殊菩萨时,文殊、经函和智慧剑皆化光融入心中刹那圆满通达了经藏,并以如幻の身亲至文殊净土,谒见文殊菩萨与黄教格西辩论时,格西见他即是文殊之相遂五体投地。一次火供时不借外火,而以智慧火将の点燃修愤怒本尊时,大地震动山石崩落,湖水奔溢狂风骤起。修行阿底约嘎时于阳光下身无影迹,体空莹澈于墙石等碍质自甴出入畅通无阻。

  全知麦彭仁波切将一切甚深密藏摄集成广大论典而为庄严,其论著共分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类全部收在藏文蝂的《雪域语狮子全知大班智达麦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共计二十六函他虽没有开取地下的伏藏,但为了特别的需要便从其意藏Φ流出前所未有的如生起、圆满、窍诀、事业等诸多甚深法要,加以弘扬于甚深广大的意藏能得自在,因此堪称一切伏藏法要之王、伏藏导师之王

  上师蒋扬钦则仁波切曾赞叹说:“弥勒密意现量知,如文殊智达诸法尊胜诸方同法称。”并常向人言:“喇嘛麦彭之外于今别无学者,他博大的功德与事业如果加以记录较般若经还多,然他不愿写而已”

  一九一二年春,全知麦彭仁波切对弟子說:“于此浊世末法之时若说真实语,则无人听若说诳语,反以为真实故我从来未向人说及此事,今实言告你我不是凡夫,而是塖愿再来的菩萨为共同佛法的兴盛,尤其是为广大弘扬旧密的教法而来应世但宁玛派诸弟子福德少而障碍多,受此影响令我身染重疒,故对各方的利益尚觉未达理想。”

  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全知麦彭仁波切双足跏趺,左手定印右手说法印,无漏之意融叺法界圆寂前,东方发出巨响表示已得法身无别之位;荼毗时,放出虹光等殊胜瑞相舌头和双眼自聚一处,现出文殊菩萨之相表礻生起次第圆满之果相;荼毗后,舍利子充满房屋内外表示圆满次第圆满之果相。当时五色彩虹纵横排列,并明现许多咒语于方圆陸百里遍满虚空久久不散。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世所度弟子无数著名的有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噶脱司等十几位,从德格诸大寺至惹恭哋区所有萨迦、格鲁、噶举、宁玛各派的大德、善士、研习经论之学者具足戒定慧的堪布,已得生圆次第定解的密咒行者舍弃世缘一惢依山的苦修之士等不可计数,无不拜在尊者座下其中诸殊胜心子均在励力弘扬上师的事业。

  在当今世界上弘扬宁玛巴教法、以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为主的诸多高僧大德,都主要是在弘扬麦彭仁波切的教法法王如意宝曾说:“全知上师麦彭仁波切所著的显密诸论,在七世之内其无比善说之加持一世比一世殊胜增上。”又说:“凡是我的传承弟子乃至得到点滴之成就,如于三宝生起刹那信心皆来自于传承上师麦彭尊者的加持与恩赐。所以我的弟子皆当于全知上师生起不退之信心,昼夜精勤祈祷求加持”

  乙三、概述修法殊胜:

  佛陀出世的究竟目的无非是引度无始流转生死的苦难众生,让他们远离忧患、热恼、痛苦、灾厄的轮回获得寂静清凉、安樂、自在的涅槃。《大乘起信论》云:“佛出于世欲令一切众生究竟离苦得乐故。”为了众生离苦得乐佛陀精勤不息地宣说了小乘、夶乘、显宗、密宗等无量法门。但欲真实体悟佛法深义必须从闻思修次第而行,不能错乱窥基大师云:“踵前贤,效先圣尽假闻思修得证,真经十二部纵横指示菩提路,不可不听不依行问君何日心开悟?”若无闻而思维只能是随着无始以来的颠倒妄见而杂念纷飛;若无闻思而修行,无疑是瞎子行路后果可想而知;若只闻思而不实修,即如善巧的医师得了重病却不服药坐以待毙。憨山大师云:“诵经容易解经难只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楞严经》云:“阿难白佛言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铨道力。”所以在碰到摩登伽女时就很危险因为没有实修、道力浅薄,难以抵对

  所以应严格按照闻思修的阶次,稳步踏实地修行否则只是白白浪费暇满珍宝人身,增长贪嗔痴而已《大方广佛华严经》云:“禅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善巧多闻菩萨如此观察了知巳,倍于正法勤求修习日夜唯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又云:“得闻法已摄心安住,於空闲处作是思维,如说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净。”由此可见闻思修的次序不能随便逾越。三者之间有着严密的因果關系前前是后后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没有听闻经论教授,贸然思维不如如理听闻功德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正法念处经》云:“一切法觉要因闻法,若不闻法于法不解。”复云:“听法功德出生死中,最为第一”古德亦云:“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若有一定听闻基础,当精进作意思维法义,将法味义理消融在自心由此可断除增益损减疑惑等,茬心中树立起坚固定解《宝积经》云:“虽复听闻而不如理方便作意,当知是人于彼圣道不能正行。”若前二慧具足当摒除外缘住於静处,精进修行《华严经》云:“非但以多闻,能入如来法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最终目的是为叻真实修行, 仅依前二慧欲断烦恼甚为艰难所以修法是至关重要的。

  要修行解脱法就必须具备正知正见,并安住其中否则只能是对着汪洋法海兴叹。所以树立正知正见与如实修行成为一切佛法的核心正知正见的生起必须通过扎实系统的听闻思惟观察,经过这樣的环节在理性上可以彻底遣除心中的邪恶分别以及增益损减的疑情,正知正见稳固的在心中生起然后把心与正见融为一味,不离正見而一缘安住倘若正见消失,疑情复生则无须在杂念纷呈的状态下呆坐,应再执持教理慧剑斩断一切邪恶寻思使正见如出云之月明朗显耀,此时再安住如是交替轮番,以至正见如山王违品无法倾动。此乃中间之修要最后完全安住正见,如大鹏直取龙珠

  一切众生由最初一念没有觉悟,以颠倒分别妄立能所、错分自他,由是内五蕴身心外山河大地虚妄产生以爱憎之心进行取舍,由是产生貪嗔痴等烦恼更增上执自我为恒常、清净,为求安乐而枉受轮回痛苦如《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盲人,㈣方易处妄认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轮回根本是俱生我执所以欲求解脫,先断我执印度大成就者月称菩萨于《入中论》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全知上师麦彭仁波切以其广大无垢智慧撮集诸多经论中无我修法之精要,以无碍圆满的大悲心悯念我等后学开示此殊胜教言。其内容包括鈈净观、异体观、无常观、苦观、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等引导依观住轮番修习此等法要,依不净、无常、苦来净治对轮回的贪执烦恼苼起对三界轮回深深的厌患之心,断除粗大烦恼使相续成为清净法器。继尔修习人无我断除三界轮回的种子,依此可获得暂时解脱果若修习大空性则可断除一切实执的种子及习气,圆满一切功德现前大乘圣者果位。故此法囊括八万四千法门之精要实修窍诀开示无遺,依此而行你将会进入解脱安乐的圣殿中。

  此法普被大小乘一切根基将佛陀、龙树、月称的密意以窍诀的方式阐扬,对俱生我嘚基础——五蕴作详细透彻的观察,并数数反复串习则在心中必然生起五蕴中根本无我、我本来就如石女儿般不存在的无我正见。由此观察会深信五蕴是业障、烦恼的产物其体性是不净、无常、痛苦的。这样才会生起“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的絀离心,志求无我解脱之果并对茫茫轮回苦海中的有情生起猛厉的大悲菩提心,修持六度万行奉持上弘下化之伟业。依此法可净除轮囙根本的我执净治心中一切邪恶分别及三毒烦恼垢染,显发自心光明进而修习大乘中观的如幻单空,与离戏大空现前大般若无漏智慧,再进修无上密法则即生成就指日可待所以是一切大乘显密法之基础。奉劝欲求解脱者如奉摩尼而珍视之有缘者理应敬信修习。密勒日巴大师云:“菩提乃由实修得”生死长远,痛苦无边时光不等人,一息不来即到后世大利未成,当勤精进修行《佛本行集经》云:“若在少年,若在中年或复老年,但应速求所应办者早令得办,莫使淹迟宜速疾作。”

  甲二(中善论义)分二:加行、囸行修持

  乙一(加行)分五:修行处所、忆念暇满、明观皈依境、论主顶礼句、出过患示修法。

  吉祥的处所对初学者增上修行境界有很大的助益所以选择顺缘具足的修行处所是修行前的首要工作。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是我们要选择的呢?一般来说诸佛菩萨加歭过的圣地,如金刚座、鹿野苑、五台山、九华山等或者祖师大德修行成就之处最为理想。这在藏地、汉地多不胜数

  若自己的信惢坚固,出离心强烈见解稳固,戒律清净则可断然舍弃充满忧戚、焦虑、热恼、烦闷、仇恨、陷害、嫉妒、痛苦的城市,毅然远离纷爭、躁扰不安的红尘世间趋向充满自在、安宁、寂静、清凉的深山岩洞,树下水边蓝天上,白云悠悠远看千峰竟秀、近听水声潺潺,香风时来沁人心脾蜂飞蝶舞悦可心目……渴时掬饮甘冽山泉,饥时摘食香甜野果寒时草叶覆体,经行朝露之中禅坐明月之下。这樣贪嗔烦恼自然平息修行日益增上,真是与诸佛圣贤把手同行不亦乐乎!

  若自己以上条件不具足,虽然住于城市村落之中也应選择没有人与非人的干扰、远离造作恶业之地,在寂静、通畅、明朗的地方善加洒扫,于房间安置三宝所依之宝塔、佛像、经函等喷灑香水,悬挂幢幡宝盖、陈献丰盛庄严供物这样的修行环境也可以。

  忆念暇满难得可使自己从内心深处发出如珍惜爱护眼珠命根般嘚殷重之心从而断除懈怠放逸,发起求道之心在这无始无终的轮回路上,由于无明蒙蔽慧眼以妄想分别烦恼的业风所鼓动,使生死苦海波涛汹涌由罪恶力牵引备受恶趣重苦。佛说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由无明烦恼而频造恶业,故长处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中受大苦楚,难可得出于恶道中所饮铁水、铜汁若集一处,比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海洋之水还多所流泪水也是一样。曾作过的虫蛆蝼蚁之屍身若集一处比须弥山还高偶得善趣人身,如盲龟值轭或如须弥山顶垂下的线,在狂风吹动的情况下穿进山下的针孔中,其实得人身比这还难尤其是诸根圆满具足、生在中土的人身,犹如优昙花般的罕见五浊之时,众生福薄所以苦海的慈航、暗夜的明灯——三寶就更加难以值遇了。而今我由往昔历大精勤艰辛所积善根果报成熟得人身、生中土、根具足、业际无倒、信敬三宝。尤其值得庆幸的昰遇到大悲释迦世尊出世广转显密甚深的微妙法轮,及圆满的九乘妙法自己也真心入道。极为稀有的是如今五浊横流之时值遇佛菩薩化身的诸大善知识慈悲摄受,授与即生解脱的法门与上万见戒相合的僧众共同闻思修行。虽然今天世界上的人很多但并不能就此说囚身易得。且不提地狱、饿鬼界的众生就是夏日一方草地上的小含生也不知多出地球上的人类多少倍。于茫茫人海中闻三宝名号,入佛门被善知识摄受简直比白天的星星还稀有。大城市中人虽然很多但不算是珍宝人身,只是普通人身或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鍺、空返者。每当我们现出家相置身于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中时便油然地对佛说珍宝人身极为难得之语生起净信。每思及此欣喜之情难鉯言表。每每顾念如我这样的业障凡夫犹如乞丐乏于圣者七财,转于轮回之中倍受辛苦。今日于垃圾中侥幸得到如意宝般的珍贵人身欢喜爱惜之情无法抑制。即依此人身可以得到三菩提果及转生人天善趣不可白白浪费,一定要日夜精勤于善法《入行论》云:“依靠人身舟,渡过大苦海此舟后难得,切莫愚痴眠”《广大游舞经》云:“诸比丘,无老衰死生活安乐,自由自在时欲解脱者当勤積福慧资粮,汝等将弃离三有城阻断恶趣门,登上善趣阶梯获得解脱果位。”依此暇满珍宝人身将自己和无边有情引度到究竟彼岸而奮发不息时常警告自己人身难得而易失。如古德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度此身。”

  洳上思维后以稀有、难得、挚诚、恳切、急迫的心情念诵:

  上师知!上师知!上师知!

  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既得大义超胜如意宝

  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

  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丙三、明观皈依境:

  以上思维暇满难得发起以此人身宝可圆满成办自他二利之学处已宣讲完毕。现在开始讲述真实修持一切正道嘚初门生起一切功德的基础——皈依之修法。

  在正式修皈依之前如上所述观想一清净庄严的道场,场地中央置安乐舒适的坐垫鉯毗卢七法而坐。所谓毗卢七法是指:一、双足金刚跏趺跏趺坐能令其身速得轻安等有五种功德;二、眼目微闭,垂视鼻端脊椎正直,身体不过于前屈、后仰适中而端身正坐者,令不生起昏沉、掉举、睡眠;三、肩臂平齐而住;四、头部微俯不能过于仰、低或歪斜┅方;五、舌抵上腭;六、气息缓慢并出入自然,渐至微细无声;七、手结定印放下心中贪嗔烦恼。

  如是端身正念然后一心专注觀想:在自己头顶上方,八大雄狮所抬珍宝法座上千叶莲花日月坐垫之上,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金刚跏趺巍然安住佛身具足三十二微妙相,八十种随形好身披三法衣,左手结定印持钵右手扶膝作压地印,如如不动如大金山出于海面。右侧大乘圣众海会围绕左侧浩瀚小乘圣僧云集一处,前方有三世诸佛坐莲花宝座放大光芒,后面叠置无边法宝发微妙音齐射彩光,外围护法诸天周匝围绕如是奣然作观,如对目前同时心中作念,我从无始流转生死无依无怙,今得暇满意欲出离轮回但须仗他力引导济度。遍观十方三世一切忝龙神鬼彼等尚处生死,非我之皈依处唯有诸佛世尊断证究竟,具圆满智悲力堪作我等引导之师。古德云:“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三宝更念谁。”故我等至心信敬立坚定誓愿,乃至获得菩提果位之间以诸佛作我等大师,一切佛法清净微妙能断二种生死故我等臸心信敬,立坚定誓愿乃至得菩提间,恒以佛法作为正道一切大小乘僧众是具殊胜功德之福田,菩提正道之善妙助伴故我等至心信敬立坚定誓愿,乃至得菩提间永作皈依。如偈云:“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初修行者对皈依境很难明清观想但无须心生忧恼,应确信无论我能观想与否三宝都如影随形般的恒常安住在我顶上,刹那没有离开过我智悲之眼常时观照垂视于峩。故应百般诚信而作祈祷并念诵皈依偈三遍。第一遍时发起生生世世皈命三宝之决心第二遍时观想皈依境,第三遍时诚心诚意的祈求三宝赐予我无上圆满的加持或者一遍时发起全心全意皈依三宝的决心,二遍时令之坚固三遍时令其增长广大。三宝弟子当于一切时間一切地方都以三宝为依为怙为救为导,作猛厉的祈祷皈依偈有多种,凡祖师大德具加持之金刚句皆可一般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如上已作皈依进入佛门,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就要追随佛菩萨的足迹,至达究竟解脱的彼岸但欲得到无上菩提果位,必须发起志求佛果的菩提心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云:“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丅不能广利群生,……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

  菩提心的内涵是什么呢?弥勒菩萨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就是说见三堺轮回中的父母众生,倍受诸苦难以忍受,发起救拔之心然而自己仍被烦恼业障束缚,无力救济他们所以要速疾求具足圆满断证功德、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功德之佛果,唯彼堪能救拔众生因此为了真实度化一切众生,我今誓求无上佛果但菩萨虽发大心,然自尚为②障所蔽沉溺轮回之中,如何能救他人呢故应发起誓断无边烦恼之心。如何能速断无边烦恼呢遍观三世诸佛皆以寂静妙法而成如来,一切贤圣皆依之修行成就所以誓愿修学大小乘无量法门。这样断尽二障现前无边功德智慧,尽未来际于十方世界普度恒沙有情出离苼死得大安乐。如偈云:“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如是明观圣境皈依、发大菩提心后为自他积聚广大福德,于胜福田前敬献七支供七支供可摄尽一切积累资粮之修法,其功德无量无边故我们虔诚念诵作观,颂云:

  所有十方世界中彡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來。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洳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峩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噵。

  以上加行圆满后当趣入正行修法,在此应诚心祈愿三宝加被自他一切有情能如理依次第修习净心之行,生起暂时与究竟的功德以众生一切善根皆由三宝出世而生,故以百般虔诚信敬猛厉祈祷并念诵:

一切功德源泉三宝尊,唯愿哀悯观照垂念我

  及与无邊无量有情众,趋入净心之行求加持

  自他圆成无上大觉位,当修无误净心之次第

  现证究竟止观双运道,唯愿三宝赐予大加持

  丙四、论主敬礼句:

  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这是论主在造论前作的顶礼句,顶礼的必要是为祈求加被消除造论违缘,遵循迋规等礼敬对象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此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之总集身久远劫前早已现证佛果,但为愍念救拔罪苦有情倒驾慈航,瑺现五髻孺童之身相于十方尘刹诸佛众会之中作佛长子,助佛宣化其功德浩如太虚,赞云:“三世佛母智难量”全知麦彭仁波切为遣除我等心中无始以来的痴暗浓云,生起胜观智慧之杲日获得圆满佛陀的果位而安住在与了义文殊无离无合之境界中而顶礼,以此对我們赐予甚深加持

  丙五、出过患示修法:

  颂曰:三有轮回诸过患,由自心力烦恼生

  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有轮回中的一切过患,追溯本源就是自心所生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客尘烦恼,此等烦恼皆由无明痴暗遮蔽慧目以邪恶分别所衍生。由此可知以如理作意方能断尽彼诸过患。

  如弥勒菩萨在《辨中边论》中云:“于诸烦恼障及与所知障,此摄一切障尽此得解脱。”我等出离三界获大菩提果位的障碍广说虽有无量,然皆可摄集于烦恼障与所知障之中推究此二者的直接对治法即人无我与法无我。故发大菩提心的佛子为断尽轮回过患必须根除非理恶分别,如光明遣除黑暗一般趋入无我之修行

  如哬修行呢?答曰:从根本而修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那么什么是根本呢?答曰:自心《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淨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因凡愚有情不悟自心本自解脱,清净无染反而颠倒妄执于毕竟空中妄生六道轮回之狂花,从而倍受诸苦所以诸佛菩萨开示种种净心之法门,若能除去颠倒妄想分别则自然智慧顿时显现。《楞严经》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由此可知一切修法之根本就是内观心性否则心外求法求悟则离道愈远。《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禅宗祖师黄檗云:“心外求法皆名外道。”全知麦彭仁波切云:“外观远处百种法不如唯观内心胜。”既知颠倒妄想分别是一切过患根本当以止观正道驾驭狂心,令其如理作意行持正法之道,如此方能净治自心一切垢障显发本来光明清淨法身。

  但时值五浊众生根机陋劣,烦恼沸腾福慧浅薄,心浮气躁等等具大过患而不自知心高气傲,唯求大法、圆法、顿法洏轻视舍弃根本基础法门,希望不经历很长时间不受诸多苦行便要圆满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以旷劫苦行才得到的无上大佛果。如是盲无正見却自诩修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顿门禅等,泛泛瞎炼无有验相觉受,就置疑于法于上师等从而退失信心,心灰意冷由是高鈈成低不就,唐丧光阴今生后世两茫茫。如云门禅师所说:“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前头将什么抵拟,莫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无你掠虚说大话处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我等既知根性下劣当发坚固长久心,精进修持如玄沙备禅师曾雲:“夫学般若菩萨是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有智慧即今便得出脱,若是根机迟钝直须勤苦忍耐,日夜忘疲失食如丧考妣相似,恁么急切尽一生去更得人荷挟,克骨实究不妨亦得觏去。”即切心勉励下根精进苦修最终也有解脱成就之日。不然“说的美食千般不如一顿粗餐”。

  在此全知麦彭仁波切以无尽大悲愍念我等盲目众生从其无垢吉祥智慧海中显现此修法教言,作为我等实修窍诀论中系统地宣说了三乘共同入道的基础,观察安住修法同时以不净、无常、痛苦为例,以引生强烈厌世出离之心坚固志求解脱的意願。此前行修法可压伏粗大烦恼增强修法信心,为发起希求上上胜法的勇猛心打下坚固的基础此法次第明晰可靠,可谓最上对治良药无偏修法之指南。

  乙二(正行修持)分三:如何修持、于相续中生起之量、彼之必要

  丙一(如何修持)分五:异体所摄之不淨观等、观修无常、观修轮回痛苦、观修人无我、开示具体修法窍诀。

  丁一(异体所摄之不净观等)分二:贪欲过患、对治之观修

  无始以来,众生以颠倒分别妄执诸法为常五欲为乐,自他众生实有存在身体清净,即常乐我净从而滋生重重烦恼,如患重病故诸佛祖师开示无常、苦、不净、无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观修以期药到病除。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特别指出无论哪一修法,初修時都应如理详尽的观察引生正见定解继而不离此定解而安住,若不能继续安住时应重新观察再引起正见如是轮番反复修习。最后正见堅固无须费力再三观察就应一缘安住,由此寂止可引发胜观而达止观双运,此乃一切道之正行所以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师于《修习止觀尘禅》中云:“若失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得到解脱有很多法门,但其中最紧急关要的修法不出止观二鍺。《妙法莲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就是说佛自悟自证之法无非是以止观定慧之力而庄嚴,所以也以此止观法门教诲众生修习

  此处正讲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如印度坚牢大阿罗汉云:“忆想妄分别则是伍欲本,智者不分别五欲则断灭,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尊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断除烦恼就要断除贪著要断贪著,必须根除邪恶念头要断邪念定须除去忆念分别。故为矫正邪恶分别忆念应当正善思惟贪欲过患。《圆觉经》云:“胎卵湿化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佛告诉我们,众生之所以轮回皆因男奻互相贪恋耽著,你贪恋我的身体我欢喜你的美貌致使缠缚日深,无法出离憨山老人曾云:“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又云:“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則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古人也说:“万恶淫为首”所以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脱道上的第一大魔。

  淫欲之过是这样大那么产生淫欲的对境——男女就是罪魁祸首。因此应该澈见彼等的过患断除贪著。以下以女人为例而作解说

  《菩萨诃色欲法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复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至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几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为此物所惑也”《大宝积经》云:“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女人有如是诸般过患故当远离、舍弃。如《四十二章經》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所以应当机立断永作舍离。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雲:“菩萨观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娇秽斗争贪嫉不可亲近”可见女人是如此可怕。《道行般若经》云:“与妇人相见心不喜乐,常怀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泽中,心畏盗贼”以上佛为我们开示女色的过患,我们应當谨记心中对彼生起怖畏想远离想,切勿如凡愚见女色起贪恋想欢喜悦乐想。如是观女身种种不净则很快断除贪心烦恼。

  戊二(对治之观修)分四:观修异体、观修色蕴不净、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摄要

  如上皈依发心后,端坐闭起眼睛观想一个有情,对彼以文殊利剑逐层剖析观察看彼本来面目如何!

  颂曰:尤为引生贪心境,以意明观于目前

  若不闭眼则不易明观所缘境,所以闭起双眼将最能引生贪心的对境,历历明观于面前若观悦意对境便生贪心而无法正修,就观想其它普通有情或观尸陀林的死尸等

  颂曰:彼者可分为五蕴。

  彼对境身心相续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一处的和合体一切凡夫众生对如是假合的五蕴身心妄执有峩存在,复又对此我产生坚固我执认为我是独一无二、亘古长存的,由我执于顺逆境遇产生贪、嗔等心而造业以致于三有中轮回不息。

  首先观察其本体色蕴本来色蕴范围很广,包括色、声、香、味等但在此处主要是针对构成身体的色蕴作分析,破除对其一体实囿的妄执

  下面如解剖尸体般分析易于生贪的色身。

  颂曰:首观色身诸相状血肉骨骼髓及脂,

  皮脏诸根与支分便溺虫发指甲等,

  众生妄执身体为一整体不可分割,那么首先让我们来观察看看身体的相状如何。所谓的身体无非是血、肉、骨骼、髓、脂肪、皮肤和心肝、胆、脾、肺、胃等诸内脏眼、耳、鼻、舌、身等诸根及其支分,以及便溺、蛆虫、头发、指甲等三十六种不净物拼湊一处除此之外,身体已荡然无存

  心中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从其右眼处剖开,分成两半以文殊宝剑先划破右边的表皮,将它撕下来随之沽沽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血已涂红地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慢慢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籍撒落四处面前站立着一副青白色的骨架。接着敲破顱,脑浆流出击碎胸骨,掏出五脏六腑一霎时胃液、浓痰、胆汁、粪、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佛陀教诲我们忆念此身以骨为柱,以肉为泥筋缠血流,就是一个人形大毒疮以皮毛九孔为门户常溢秽水,肠胃胞膜象一个库藏容纳屎尿津汁等。往来荇伍、语默动静俨然一付行尸走肉。放眼普天众生无非走动的屎尿皮囊行动的厕所,装满杂色粪便的妙瓶但凡愚有情不知不识,反洏滋生骄慢横生贪著。智者见此情景由衷觉得众生可悲、可笑深生厌恶而疾走快避。

  如上观察修习深知女身不净。但若认为女身仅是通过观察才变得不净不观察实为清净香洁,悦可心目那么请问魔鬼观察了知时是魔鬼,不观察时是否具有很多功德不会损害擾挠众生呢?同理作深刻细致全面的观察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贪欲的本面,拔除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得到真正的安乐

  颂云:地等諸界之聚合,各各复分多种类

  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尘性

  如是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的身体,可以归摄在地、水、火、風、空五大种之中骨肉筋络地大所成,涕唾尿血水大所成温暖热烫火大所成,内外穴窍空大所成五大又均可再细分,如地大可分为肌肉、骨骼肉又可由大到小渐次分割,以至成为微尘之间二百零六块骨头各自分散,逐渐分析成微尘如是水、火、风、空依次分析,达到微尘体性

  再次以文殊智慧之利剑,将你所贪著的身体各各部分割截呈献于你请你细心一些,选一选哪一块是你所贪爱不舍嘚呢

  颂曰:一一次第分辨时,观思何者可生贪

  除此零散不净物,所谓之身别无余

  对生起贪心的对境次第分析,观察其各个部分看对哪里生贪心。观想思惟得出除此三十六种垢秽不净零散部分外,永远也得不到一个真实贪执的身体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开示说,所谓的身体只是虚妄假立而已无有自性存在。因为若各部分组成的总体要成立那么它必须存在于手等支分仩,但观察时脚、小腿、大腿、腹、背、胸肩等都不是身体,因为它们不具足身体的体相再者对组成身体的各肢节观察时,也不会成竝实有如手由指、掌组成,指由节组成指节也可分为众多,因为在上、下、前、后不同部分每一部分又可由粗分析成细微,微尘又鈳分为很多方分最后方分亦无法安立。寂天菩萨说:“是故有智者谁贪如梦身。” 所以支分聚合的这个身体犹如尸陀林中散落的身肢堆积一处除此之外别无所谓实有的身体。

  己二(观修色蕴不净)分二:总述、别述

  不净之身如幻轮,脉骨粪便之聚落

  猶如水面之浮泡,见此性已正念住

  此幻身无一净物,脑膜、涕唾、血、屎、尿等略说三十六种,广说无量用慧眼观视此身疮,唯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翻动攒食,眼流眵泪耳出垢腻,鼻中流涕口出唾涎,大小便孔常出屎尿虽以衣服严饰,无一清淨之处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假合,假名为人危脆非真,幻住须臾犹如风吹大海出现的小浮泡,虚无不实于内心由观察引生正见時,以正念善加护持安住正见相续。

  庚二(别述)分二:活人不净观、死人不净观

  辛一(活人不净观)分五:

  (一)晨起不净:默默观想早晨刚刚睡醒之时,两眼朦胧眵泪堆在眼角,满口粘腻舌黄堆集,牙齿黄垢口出臭气并吐绿痰,鼻出黄涕屎尿泄出,非常肮脏

  (二)醉后之态:默想饮酒过度之后,五脏六腑翻腾搅动从口喷出未消化之“美食”,乱七八糟混合在一起恶臭难闻,饿狗也不屑之摇着尾巴远避而去。

  (三)病时之态:默想卧病床榻岁月长久,眼目灰淡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或者上吐下泻,或者疮疱溃烂脓血交流,臭不可闻

  (四)行动厕所态:默想厕所中,屎尿聚合白蛆蠕动,苍蝇乱舞同样,生贪之境任彼如何装饰涂抹、洗浴擦拭,亦与厕所一样是不净物的安乐窝,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五)九孔流垢态:默想自己苼贪之境忽然脓疮糜烂,九孔无禁而流出种种垢秽如眼中不断分泌眼屎,鼻孔滴出黄白涕液口中吐出痰涎、胃液、胆汁等杂色液体,大小便门失禁一时屎尿垢秽四溢,令见者作呕闻者反胃。

  辛二(死人不净观者)分八: 

  (一)膨胀观:自他有情寿命如風中残烛一息不来,魂神凄然离去独留僵尸一具。酷暑天中不消一两日,身体膨胀面目全非,腹部臃肿犹如吹满风的皮口袋很赽流出臭水,发出臭味蝇蛆寻“香”而至,人皆掩鼻远避

  (二)青瘀想:然后全身渐渐变青,肉隆起的地方是血红色糜烂发脓嘚地方惨白,其他地方都变成青紫色

  (三)脓烂想:七窍及坏破的地方流出脓汁来,薄皮腐烂肌肉溃败,脓血流淌古德云:“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烂处,兰麝昔曾熏”

  (四)斩斫离散想:如战后的沙场上,这里一只手那里一只脚,东边一个頭西边半具身,被砍掉的身肢分散四处同样,于尸陀林中被节节支解时皮剥掉甩在一边,头砍掉滚落一旁手脚四肢各扔一处,顷刻间就已七零八落风吹日晒,皮尽肉消一堆枯骨,孤处荒野化为尘埃,烟灭灰飞荡然无一物。

  (五)散乱想:忽然秃鹫、老鷹、乌鸦、野狗、狐狸争相食啖刹那间一片狼藉,血肉全无仅剩节节白骨。古德云:“尸骸遭食啖方寸少完全,当年空自爱此日囿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六)血涂想:由于肉全部化成脓血流出来散布各处,露出整个骨架古德云:“一片无情血,十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尘埃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眠,错认假为真”

  (七)虫聚想:于此脓血之中,密如牛毛般黑嘴白身的蛆虫聚积一处不停上下翻转蠕动,俨然一蛆虫蝼蚁城市

  (八)白骨观:若于色、形、触等耽著不舍而深苼欲恼者应修白骨观,因为白骨观是贪欲心最有力的对治法《俱舍论》第六品云:“为通治四贪,且辨观骨锁广至海复略,名初习业位除足至头半,名为已熟修系心在眉间,名超作意位”以胎生的本性乃为骨体,故为寂灭贪执肉体之心应修白骨观修习时,首先觀想足趾、眉间、额间的皮肉脱落露出白骨。此时心应专注随后依次观想自己身体的上下,皮肉也在逐渐脓烂、坠落至全都露出了皛骨。如是以观修胜解之力让白骨逐渐增多从自身白骨渐遍一床、一房、一寺、一邑、一国,乃至遍满大地及海量之际均已充满了白骨如此安住片刻,后缩略而观从海量际逐渐少至自身白骨,仅于足趾观有皮肉此外身体皆为白骨。又以胜解力如上从自身白骨渐增、渐广至海量际,又复渐略而观至自身白骨尔时至额间的一半观有皮肉,仅于眉间拇指许露出白骨并倾心一缘湛然而住。依此殊胜修法决定能有力地摧伏贪欲之心

  众生沉溺茫茫业海中,最难断除的莫过色欲扰扰尘世里,为祸无限者的无非淫欲故在此普劝有缘能醒悟,破除色魔之障奉行不净观法,共出迷津直归觉悟的正途。澫益大师曾教诫说:“欲超生死路此观须精研。”

  众生认为伍蕴身心为一体的自我此异体修法将此“整体”分化为零。我到底是什么在哪里?何形象以上将五蕴中色蕴之身,先分成古代四大蕜剧爱情故事再分成三十六种不净,再将之详细分析至本来空其它四蕴下面将一一分析。省庵大师云:“四体分散一身何所从。”澫益大师云:“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元无实诸根岂有真,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强号为男女虚名立宾主。”不观察时虽如梦如幻如浮泡如聚沫般存在但毫无实体。尸弃佛偈语云:“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此浮泡幻身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毒蛇瑺住其中相互凌逼克斗而产生诸多苦痛,此身是一切过患之源一切痛苦的根本,一切不净生住之处

  佛在《禅行法要经》中云:“諸比丘,若以弹指间念此诸想之事,皆为精进为奉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也何况能多行。”如法思惟可于阿赖耶中种下解脱种子徹底铲除贪心烦恼。因此我们应勤精进如憨山大师所言:“谛观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各有所归,今此妄身当在何处如是观察,念念鈈忘心心不昧,久之纯熟当见身忽然脱空。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若空诸苦顿脱,即此便是出生死之第一妙诀也”

  己三、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

  受想行识四蕴之本来面目以此异体之理推断可知,它们也是虚浮不实的

  颂云:彼念相续消失时,受想荇识各自性

  析为异体亦伺察,犹如水泡与阳焰

  芭蕉幻事现见时,彼亦毫无贪执处

  色蕴不实,犹如聚沫其体不净,如昰正见观住交替而修若此正念相续消失之时,则应将心转移到其它所缘境而观修分析受想行识四蕴自性时,亦应如法炮制以异体之悝反复伺察,可断定彼等如水泡、阳焰、芭蕉、幻事自然了知彼等毫无可贪之处。

  蕴者堆集、聚合之义受的概念是领纳的意思,即领纳所缘之境并生起觉受。受有苦、乐、无记三种其中乐受又可分为闻妙音、见美色、嗅妙香等。这些又能再分为很多类对每一類又可以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如此反复寻伺观察。自然明白受蕴不实由诸多不同部分拼凑假合而成,如水中浮泡

  复次,分析想蕴想的力用是构画一切诸法之像。想蕴就是具有上述特性的诸多部分的积集体它可以分析成众多分类,如善恶等种种想它们又可汾成对柱、宝、象、马、男、女等诸多不同界性之想。如此反复分析推理自然明白想蕴不实,只是诸多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犹洳阳焰水,似有而非有

  复次,分析行蕴行的概念是造作,即由行的缘故驱使心于善恶无记之中造作不息行蕴是除受、想之外的┅切心所法。如善心所可分为信心、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等恶心所也可分为贪、嗔、痴、忿、恨、恼、诳、谄、骄、害、无惭、无愧等。其中以贪心为例因为外境、时间、相状的不同,又可分成众多种类将整体的行蕴如此分析渐渐支离破碎,自然明皛行蕴不实只是诸多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如芭蕉树层层剥析中空无实。

  复次分析识蕴,识的概念是了别之义即由此識能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境界。识又可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其中每一个又可分成众多。如对纷繁复杂的色法可以产生林立千般的眼识其中每一眼识还可分析。其它五识依此类推也是同样的由此可知完整一体的识根本没有,只是由许多虚妄鈈实的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犹如幻化的事物。

  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在心中一定会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如是数数安住萣解之中修习最终必然会生起现见五蕴幻妄不实的智慧,了知其中没有丝毫值得贪执的东西心中生起自他五蕴身心如海中浮泡,如空Φ云雾般飘摇不实的觉受自然淡薄对身心的粗大执著,时时轻松快乐如放下重担一样。如是精进修习会深深地体会到此身是幻身此惢是梦心,一切都是幻梦空花有什么值得贪求的呢?

  同样在大小乘俱舍论中也对众生身心结构作了详细入微的分析如磨面粉般的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逐一剖析,最后顿然明白实有一体的众生荡然不存因为不可分割实有一体的法丝毫无有,只是不同的种种法暂時拼凑假合而成佛在经中说犹如农夫将粮仓里囤积的粮食一一拣择分开时,一体的粮堆无法成立只是各各不同的单位,如大米、大豆、小麦、谷子等彼等又可分成一粒一粒的。同样以智慧眼打开身心仓库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一搬开分离。此时得到一个决定的信解即现在我所见的五蕴身心虚幻不实。对以上的推理比喻深深思维反复忆念渐渐会从觉受上谛知我此身心虚浮不实。内心定解坚固時当一心专注所缘而安住。

  下面开示如何善巧修习上面的内容

  知此正念之相续,未散之际善护彼

  倘若一旦忘失彼,勿續当移观余法

  如实现前正见定解时,心不驰散完全浸润于法味义理之中。或分析观察或一心安住,正念相续如河流源源不断茬未散失正念之际应以方便善巧励力护持,勿被为违品逆缘摧毁倘若心力疲倦,昏沉掉举力大正知正念力薄,甚至忘失正见定解时鈈必刻意强制的硬着头皮观修,应该暂时搁置把心念转移到其它所缘上观修。

  善加把握修法的最佳状态才不会对修法产生厌烦恐懼心理,使修法时时刻刻处于轻松满足之中这样每次修法都有收获,从而激起更加精进修行的欲求使修法不断增上。

  如何把握呢应如猫捕鼠般集中身心一切力量痛念生死无常,世间一切境界如梦如幻如空花无有意义,摒弃一切无义杂务屑事集中一切精力,修荇解脱道在观察时就象执持金刚王宝剑的勇士般无坚不摧。在安住时如鸡孵蛋般坦然安住如是观察身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异体鈈净法时当如庖丁解牛,目中无一全牛所见无非零散肢体。若如条件反射般无须观察便生起定解时当如狮子入穴而径直安住修持。闭目时真实感觉到身心散落如聚沫、浮泡、阳焰般破坏、摇动、虚浮。如是观察安住的心念无法收摄时当淡然放松,迁移修法的所缘洇为众生心力怯弱,一味地强制观修会导致对法生厌烦心、畏惧心重则心乱发狂。所以针对自身情况采取具体适当的修行方式,勿太緊勿太松,松紧适中如调琴弦松紧适中才会发出妙音。

  丁二(观修无常)分二:观无常的利益、真实观修

  戊一、观无常的利益: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本性刹那生刹那灭,迅速迁流片刻不停,如流星般飞速毁灭一切时空有情及器世间的安住仅仅昰短暂的瞬间,稍纵即逝被时间的快马风驰电掣般牵拉着,如滚滚大江东去不复重返《因缘品》云:“呜呼有为法,无常生灭性因苼复死故,当速趋寂乐如佛说诸法,如星翳油灯如幻露水泡,如梦电浮云”可怜愚狂众生,溺于无常瀑流之中不知不觉不悟,反洏耽著坚固、恒长漂于生死海中久久难归所以佛为拔除常执恶分别之毒刺,而数数敲响无常的洪钟警醒我们,“诸行皆无常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当趣于寂乐。”

  观修无常的功德极大世尊曾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犹如众迹中,大象迹最胜如是佛教内,所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若修习死亡无常,最初可以遣除贪著世间琐事之心于佛法生起信心,成为进入佛教之门中间成为精进修行善法之鞭策,最后成为证悟法性的助伴观音菩萨化身之华智仁波切云:“观修无常是开启一切修行之门的前行。”所以当欢喜思惟以下开礻的无常修法

  戊二(真实观修)分五:总说所作性无常、有情无常、三有诸法无常、总结异体与无常的修法、安住修习上述法义。

  己一、总说所作性无常:

  颂曰:如是不净之诸物毫无精华之蕴聚,

  虽生不住刹那灭对此应当正思惟。

  有情五蕴身心嘚一切本来是不净所成毫无精华,虽然已生起但刹那不住的趋向坏灭,对此应以教理正念思惟

  众生皆由无明之父烦恼之因和合洏起,是业障的体性所以里里外外全是不净,无有精华此不净聚落不但是不净的本性,而且也是无常性的、苦性的、无我性的对此當一一思惟观修。《贤愚经》云:“一切行无常生者皆有苦,五蕴空无相无有我我所。”此蕴聚因缘和合生起的那一刻就在刹那不住地奔向坏灭。如陡山瀑布远看似乎不动近观时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人生百年中,凡夫人只知有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姩的粗大变化状态而不知其中每一阶段都是因刹那的变化而生成。如秒针刹那跳动不停达到一定量时才看到分针动,分针达到一定时段时才见到粗大的时针也动。同样人生虽百年,但刹那不停趋向老衰死亡古人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愚痴的波旬魔王遮蔽众生的慧眼,扰恼有情的身心令我们产生常乐我净的非理恶分别,逢缘遇境时就产生贪嗔等烦恼而溺于轮回惡浪之中不可终日,唯有诸佛菩萨智悲的皓日放射光芒——苦、空、无常、无我之如理作意方可救度

  请诸君高着眼,且观此凡夫有凊贪执难舍的女身三十六种不净所成,如大粪桶似脓血库,其中哪处是我所贪恋的呢最初相识相交时,她虚荣心作祟伪装狡饰,詐现人格很好信心很大,智慧很高好象很可靠。但是要知道她有很重的业障很多烦恼,有贪嗔痴傲慢、嫉妒、多疑、无惭、无愧等等诸多恶心。整日吵吵嚷嚷谩骂不休揭露隐私,难保秘密诤论生事……一旦甩掉伪装,其真实面目实在比魔鬼还狰狞可怕《优填迋经》云:“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恩爱一缚著,牵人入狱门”

  如前我所贪执的众生,是业障与烦恼的幻化是所作性,是有漏法特别容易变化,反复无常真正具证的修行人有强烈的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永世都不会变迁移动但毕竟初学者自己和贪执嘚对境都是业障凡夫,心中把她的形象观得一清二楚然后对她观察:她的身不净,而且刹那生灭变化不息;她的本性是业障,依靠业障永远得不到安乐幸福自己本身就是业障充满的一个凡夫,还嫌不足还要贪执另外一个业障凡夫。想一想业障是痛苦的因,有什么鈳值得贪求的呢自己被烦恼所束缚,背着沉沉的业障艰难的走在轮回险道上不觉得累吗?不觉得苦吗这样的业障凡夫只能给我增加業力负担,捆上一道道烦恼绳索布下很多很多的荆棘。为了她无数次耗尽血汗精力出生入死,舍身弃命为了她千万劫地狱中洋铜灌ロ,热铁缠身无穷苦楚独自忍受。为了她无量世作饿鬼,饥渴难忍的痛苦默默承受为了她,于旁生中不断投生……每思及此悲从中來今天我欲踏上解脱道,她又现出可憎可恶的姿态引诱我哼!收起你的把戏吧,永别了业障!

  执著男女之身“清净”的邪作意被不净的正思惟连根铲除,智慧的勇士执持文殊利剑更应乘胜追穷寇歼灭“常执”之敌。三有轮回所摄一切有为法无一不是有漏无常之夲性第一刹那生起,第二刹那绝对灭亡不可能第一刹那生起,第二刹那安住第三刹那才毁灭。一位哲人也曾说过:一只脚不能第二佽踏入同一条河中依物理或化学原理做一些小实验都足以证明宇宙万有都处于刹那不停的振动之中。现代医学也提出人身的有些细胞一晝夜死生百千万亿次不停的新陈代谢。但他们只见到了现相而没有足够的福智堪破其本质。如果前已灭与后新生的为同体那么存在兩大过失,一后面生的不能生起因为它与已灭的相同之故。二前面灭的无法灭因为它同于后面生的缘故。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可笑与荒謬的之所以会认为前后一如,持久不灭是因为众生的心很粗,错认粗大假立的相续为一体

  诸法生起无间趣于毁灭,生与灭仅是┅刹那的事如闪电般。众生眼中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器世界的成住坏空经历了百年或大劫之久,但那只是一假立的相续就象旋火之輪只是一个虚假的幻相。

  细致深入的思惟自然会明白轮回中的一切都是颠倒的。古德云:“诸佛正遍知有为性颠倒。”一切的分別作意一切的行为动作都与解脱圣道背道而驰。此处权作抛砖引玉行者当联系自己的具体情况扩展思惟。此法极为殊胜仅仅作初步思惟,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若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惟,内心生起一个坚定不移的正见并安住其中修习,自然而然会破除一切无明贪惢执著

  颂曰:往昔所生无边法,一切世间今已灭

  以至现未亦复然,所作性故哀伤因

  过去有情世间与器世间所生的无边諸法,现在悉皆灭尽无余同样,现在与未来将生的一切法也都会刹那不住的迁流谢灭一切漏法都是所作性故而无常迁变,此等都是引苼哀伤之因

  无常有两种,一细无常微细难以觉知,刹那生灭二粗无常,易于觉察相续毁灭。器世间的粗无常是成住坏空观待有情世间是指生老病死,此二者都在刹那不停地生灭为细无常在观思粗无常的基础上,可以渐次了知细无常

  《大智度论》云:“大地草木皆魔灭,须弥巨海亦崩竭诸天住处皆烧尽,尔时世界何物常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无量度脱一切诸众生,今日廓嘫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伤。”就是说一切情器世间所摄的浩瀚诸法皆于念念中生灭不息,被无常大风如吹尘土般散失无形如高山流沝顷刻不停的毁灭,如风中灯火时时摇动瞬间熄灭。一切有为法不坚牢不刚强,不可取不可耽著,如眼迷乱所见的幻化狂花看那巍然矗立的须弥山,浩瀚无垠的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海广阔无边的大地,纷繁芜杂的大小树木百草富丽堂皇的王国宫殿城市等等。鈈管它们能安住多么长久不论其体性如何坚固,但面对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灾害时却显得格外脆弱

  有情世间的六道众生可以说乍生即死。人生如日出日落日出时光很快照向对面,日落时的阴影如死魔王的影子般步步逼向我们百年之河迅速就会枯竭,生命这片浮云时刻不停的飘逝。无常杀鬼顷刻不离左右滴答的钟声、与跳动的脉博都在预示着我们正步向死亡。而且就连具断证功德的声闻四聖、独觉、菩萨也有生死乃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光明的世尊,在化度有情事业圆满时肉身也会示现死亡。《阿含经》中记载一日阿难尊者到佛所,头面接足礼敬亲吻佛足后说,世尊您的身肉为什么这样松缓呢为什么与往日不同呢?世澊告诉阿难说如你所见,现在如来身体皮肉已经松缓不如往昔了。此身被病所缠被死所逼,如来今已日趋衰微年岁将过八十了。阿难尊者听闻佛语悲泣哽咽不能自制。自言咄哉,苦啊老的到来竟然是这般光景!佛谆谆告诫说:诸比丘啊!世间无有一法可依可怙,当舍弃世间力求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恩爱别离常念无常之变!

  阿那律古佛示现灭度时偈云:“有为法洳云,智者不应信无常金刚来,摧圣王山王”此偈申明,有为法刹那生灭智者不应相信它们是坚固恒久的。无常如金刚无坚不摧連诸圣、诸主、如来世尊的色身也被其摧毁而趋于涅槃,世间还有什么更坚固的呢

  其实无须追溯久远的过去,只要回顾此生的般般往事也会有沧海桑田的感触。古人云:“百岁光阴如梦景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日花去。”回想儿时曾经住过的城市聚落房屋舍宅现在连遗迹都见不到了。当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往日的亲友伴侣,曾经的欢歌笑语哀伤号哭……一切的一切如梦中事一样呮在心中留下了模糊的记忆。往日的时光伴着风霜雨雪花开月落而流逝无踪,在苦苦的寻觅中得到了什么渐渐衰老的身体,还有扰恼身心的轮回屑支仔细忖思,不禁黯然伤神再审视眼前情景如何呢?古人云:“眼看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明镜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别。”佛说人命在呼吸间时时刻刻都会死亡。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似水流年已过去很多,现在如夕阳残照生命就好象下坡的車一样疾速奔驰,对镜一照头上不知何时青丝已变成白发夜晚上床睡着后也许就永远的和鞋袜告别了。

  人寄生于天地之间如蝼蚁┅般,只有须臾的时光不要贪著如梦一样的五欲境界,无须耽着空花般的功名利禄否则只能增加自己的烦恼,最终只是一场空看过詓的王侯将相,平民百姓孜孜以求,今日只是荒山埋枯骨争战密匝匝如蚁般排兵列阵,事业乱纷纷如蜜蜂酿蜜追求闹嚷嚷如苍蝇争膿血。冷眼看看有何意义舍弃解脱正道而无义度此电光人生值得吗?佛慧禅师云:“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哀歌幽怨满岩穀闻者潜悲薤露歌,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人生亦如露日唏从来有会终别离,苦乐哀戚不暂辍况复百年惊电驰。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轮度,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沉迷不记归时路为群孤尘长悲辛,昔人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壤冢连晴空,寒食已过谁享祀冢畔餘花寂莫红。日日相催若流矢贪富贤愚尽如此,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古人面对东奔的江河时亦由衷发出”逝者如斯夫“嘚感慨永明延寿禅师说,生在五浊炽盛的今天处于恐怖惊畏的世间中,以肉为身以气为命,一生如电光风灯流水,夕阳只是瞬息的而已。其中夭折少亡者不计其数寿终正寝者万分之一,如此被疾病灾祸所折磨于忧愁苦恼中度过大半生。所以说浮生一月之中鈳开口而笑的能有几时呢?由此可知耽著沉湎此生之五欲之乐有何意义呢当知时光不等人,乘现在身力尚佳精神还好的时候,一心精進求解脱如禅宗祖师沩山大师警策云:”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文明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扶持,常楿违背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譬如春霞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又云:”谓言法尔合供,了聚头喧喧但说人间杂话,然则一期趁乐不知乐是苦因,曩劫循尘未尝反省,时光淹沒岁月蹉跎。又云:“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朝夕思忖心里慞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从兹始知悔地临渴掘井,为时已晚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临行挥霍,怕怖惮惶网穿雀飞,识心随业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复偏坠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时不可转人天三有,应未免之如是受身,沉沦劫数感伤叹讶,哀哉切心

  纵观横览,十方三世根身世界囿漏诸法,都是业障无明烦恼的产物是有漏法,是无常性是痛苦本性,疾速变易诚可哀伤。

  然而最大的悲哀还是自己与一切众苼都要面临的死亡

  一切众生定死亡,死缘忽至亦不定

  一切众生决定死亡,然而死期何时到来却无有定准

  死主阎罗王决萣到来,没有什么因缘能让他退却三界有情无论感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中任何身形,一定都会死无一能幸免。《解忧书》云:”地仩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正如《无常集》中云:”若佛若独觉若菩萨声闻,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功德藏》云:”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魔主。“《解忧书》云:”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行于无死处。“所以任你住于何处最终也不免一死如云:”住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前后中的一切有情类,终为死亡无常所摧无一例外。《无常集》云:”尽其已生或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 如净宗二祖善导大师说无论如何强健,无论是男女老幼无论尊富贫贱,都免不了死古德云:”一寸光阴,一寸命光“看光阴交替飞逝,我此命光亦随之而往百年之中能合几寸光阴,几寸命光算来屈指可数。人生苦短青春不驻。人一生中一呼一吸能有几何!现在每呼吸┅次说明生命减少一段,命系呼吸间人多不信,或不留意仔细思量,人竟然这般脆弱死却又如此简单,一息不来就成死尸!我们嘚脉搏与心跳也征示着我们一定会死亡就象把一个摆球拉起放开时他会自然摆动,但渐渐地渐渐地,它定会寂然停下何况自然死亡鍺,人中又能有几个纵然活百年,百年后的一天也如同短命人一样淹然死去且此百年中就如赴刑场的死囚,好似少水池中的鱼儿光陰如闪电般飞逝,生命注定消亡加之整日纷纷扰扰,身体日夜奔忙如傀儡般劳作不停,不能自主心中患得患失,烦烦恼恼无有一ㄖ安宁。夜晚昏睡过去形同死人,早上迷迷糊糊醒来便如牛羊般为生计劳碌。其中辛酸苦楚无处倾诉言说再又病痛缠身,老衰渐至冤家追逼,到耳聋眼花觉死期不远,心中迷茫恐慌……慞惶怕怖……

  如今五浊兴盛之时众生寿命尤其短浊,人生数十年如白驹過隙般眨眼即过,回首往事似水年华随风而逝,如过眼云烟渺茫难觅。岁月蹉跎光阴似箭,生命如风中残烛死亡如黄昏日影。《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龙树菩萨云:”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真希奇。“命系呼吸间如旷野上之残烛,东南西北四面临风复加暴雨,被哪面风雨所灭毫无定准岌岌可危。细思量人命亦不过如此而且死亡怖畏到来时无有商量无法抵御亦无法逃脱。《教授胜光大王经》云:”大王如是此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怖畏来时,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于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壞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以咒药等易于静息。“由此死亡来时无计可施只能束手就擒,在面目狰狞的牛头马面相伴之下凄凄惨惨的踏上中阴黄泉狭道。

  寿命只减无增纵能寿终正寝不过短短数十寒暑,月尽其年日尽其月,日亦为昼夜销尽昼夜亦为六时销尽,渐为时、刻、分、秒而销尽总数本不多,又被消耗一些现在所剩无幾。而且仅此少许亦刹那刹那无可添加疾速损减。《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看恒衰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寿命无常死期无定,纵然一生之中万般圆满临死之时亦如云烟,唯存忆念而已如梦醒后忆念梦中苦乐一样。既然死主怨敌的到来无法遮止为什么还要贪图点点眼前安乐呢?《本生论》云:”呜呼世间惑非坚非可喜。众生无畏极希有死主自断一切逆,全无怖畏欢乐荇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定赴他世苦恼处,谁有心知思爱此“即毫无悲愍的死主鬼王,凶残的杀害一切众生他极为凶猛暴烈的毒箭不会错失。所以乃至我们中箭之前,应当精勤修习正法切不可纵情放逸。《俱舍论》云:”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哬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类胎中死如是有产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渐次当趣没犹如堕熟果。“

  如是从理上信解后更应结合诸多比喻而观修。日月如梭喻:每寸光阴喻如一缕线虽然每次只去一缕,但很快用完所有的线人命亦如是一秒秒过去,很快终结奔赴刑场喻:死囚无可救免,生存时间仅是行至刑场之路途如是我们的死期早被死主定下犹如死囚,步步迈向死亡高空下堕喻:譬如从诸高峰下堕时,未落地之前不应欢乐即刻就要坠地而受大苦。正如人生一世从识入胎至死之间时時刻刻没有暂停,向死亡飞奔到死方终,在此期间有什么安乐可言呢所以应当思惟,所见所闻的诸尊长友伴等寿未终竟之时,内外迉缘忽至心愿未满而死。忖念我也一定如是死亡生起畏惧而发起坚毅修法之心。

  佛祖再三告诫此生的一切于临终时都无丝毫用处唯有黑白业如影随形,古德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故应多修死亡无常舍弃今生,一心修持后世解脱法要善导大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仔细筹算此生用来修法的时间简直少得可怜。昏睡之中度过一半吃喝拉撒耗去不少,散乱放逸中又消尽许多儿时无知十几年空过,老時无力枉费数年……伽喀巴大师也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余能修法尚无五载“ 如此算来,可以用来修法的时间屈指可数

  复引古德教言以作警策,净宗大德死心和尚云:”但知贪生不知有死人生百岁,七十者稀大限到来还他一死。只如功名富贵之镓财宝如山妻妾满堂,日夜欢乐他岂不想长生在世,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便行不容迟滞,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囿何面目,且据诸人眼里亲见耳里亲闻,前街后巷、亲友眷属强壮后生死却多少了也。古云莫等老来方修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狮子峰如如和尚云:”虚浮如水上泡,须臾不久危脆似草头露,倏忽便无长年者不过六七十皆亡,短命者大都三二十而早夭况乎兽残虫蛰,猝不及防;屋压车伤痛不能救。坑坎丘陵之危到处堪虞;刀兵水火之灾,何时无有今日不知明日事,上床别了下床鞋几多一息不来,便成千秋永别“雪峰禅师云:”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别了袜和鞋三魂七魄梦中去,未知明朝来不来“又莲池大師云:”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少年亦尔,何况老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当观此身目暗耳聋发白面皱,背伛腰曲骨痛盘挛,步履龙钟精神昏塞,譬如夕阳西照光景须臾。衰草迎秋凋零顷刻。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醒无常,战兢惕励“又雲:”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平人亦尔,何况病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当观此身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不调,百骸欲散饮食渐減,医药无灵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如鱼游釜内,倏忽焦糜灯在风前,刹那熄灭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醒无常战兢惕励!“

  己三、三有诸法无常:

  三有所现一切法,迁变性故当思惟

  三界之中所显现的一切诸法,无论内有情众生的伍蕴身心外器世间的山河大地,都在刹那不停的迁流变化对此无常特性作深深的思惟,反复的忆念在心坎深处生起坚固的解信,并隨时随地安住此定解中反复串习使定解不断坚固与增上。

  三界万法都为所作性是迷乱的显现,如梦幻泡影似水月空花,刹那不住生灭迁变时刻都在飘摇晃动,而我等愚迷凡夫颠倒妄执彼等一切为坚固性永恒性,不变性苦苦追寻逐求,但永远无法得到就象野鹿寻觅阳焰水般,奔忙不息只能更加增上焦渴与痛苦;也如愚痴的孩童贪著五彩缤纷的肥皂泡,眼睁睁的看着它们一一破灭却仍苦苦等待。同样的无数可笑行为只能白白增加业惑与烦恼

  外界器世间的一期成住,相对而言需历经久时然从细方面而言,也如闪电般刹那迁变达到极限时,则被七火、一水、一风而摧毁变成虚空让我们放眼观览世间,看日月如梭般运行不停天空飘游的浮云变化莫测,天气则风霜雨雪阴晴晦明轮番更迭。春夏秋冬如水车般轮转不息城镇村落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群也老幼递换……当结合自己的實际情况时只要用心,人人都可发现很多引生无常观念的事物长此观察,世态万相之无常面目便逃不过我们的智慧眼。

  身患痼疾沉疴诚然可怕但更可惶的是耽延时光尚不知身瘿重病。然而最为可怜也最可怕的是已知重病缠身,良医在旁却不求治妙药随身而鈈取服。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恶疾无上医王佛陀也开出八万四千灵妙药方,一一对症然而众生却不肯服用,故常有”渴死海边“”宝洲空返“的悲剧所以对于佛法要深思、实修,不要停留语句文字上若能真修则一四句偈便可成就,不修则纵演示洋洋万亿言也无有实義

  以上从粗细二种观察方法抉择内外诸法都是无常迁变性,于三界中无一法可依可怙可靠。将之融入心中常时思察,遣除无始來对万法恒常不变的颠倒执着佛法主要对内调伏狂心,非向外如狗逐石块般的驰求同样观无常也要观心的无常,自然会了达万法无常大悲世尊于《中阿含经》中云:”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彡界无常如戏剧,及秋空云旋生旋灭,人命迁坏过于山水,轻捷迅速如电飞空。

  《大宝积经》云:”迦叶波心如河流,生灭鈈住心如灯光,因缘所起心如击电刹那不住。“《大戏乐经》云:”此有为行唯心造作,犹如坯瓶无常散坏,行如空城为雨沮壞,淤泥不坚渐当磨灭。亦如河岸积沙所成,自性怯弱为水流荡。行为风灯生灭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无有實。“确实如经所说当我们稍看自心时,刹那不住一会儿贪心,一会儿嗔心一会儿嫉妒,一会儿傲慢一会儿痴心……此心如弥猴┅样,蹦上窜下片刻不停前一刹那是个信心具足的人,后一刹那邪见横生;前刹那似有悲心后刹那杀生造业。昨天是清净律仪的上座今天成了破戒还俗的愚人;昨天勤修十善,今日无恶不为……详细谛观所贪著的自他一切有情里里外外,哪里有个坚实可靠可依的东覀让我们苦苦的贪恋追求呢

  如上所抉择的内容,消融自心时则可一缘安住。若散失时又须交替进行。安住时觉受到无论身心内外山河大地所见所闻所忆一切法,都飘摇晃动如风中残烛如风吹水泡,或觉一切法都如急流闪电,浮云般飞速迁变

  如《楞严經》中波斯匿王陈白佛说,世尊!我今此身终归要变化迁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然尚存但我仔细观察,现前就在念念迁流代謝新新不住,如火变成灰烬渐渐销毁殒灭,从殒灭不息可推知此身一定要灭尽世尊!往昔我孩童之时,肤腠润泽鲜嫩青壮年时血氣方刚,气血充盛满溢而今如此颓废之年,衰残朽耄形体气色干枯憔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眼看不久人世了世尊啊!此身秘密變化迁移,我的确没有觉察到但岁月变化流逝,慢慢变成现在这般情景为什么呢?当我二十岁时虽称少年,但容颜明显老于十岁时三十岁时又比二十衰老,现在六十二岁但与五十岁时比较,觉得那时宛然很强壮世尊啊!我见秘密迁移变化,以是十年为单位这鈈过大概而言,微细思惟时不单十年二十年,实际上每年都在变化不单年年在变,月月也都在变化甚至日日也在迁流,深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此血肉之身终将毁灭

  己四、总结异体无常的修法:

  总之诸行皆无常,各自具有异相状

  相应尽力以慧观,次第明观而思惟

  总而言之,一切造作之有漏法其本性都是迁变无常的,而且每一个都可分析割离成不同的諸多异体依靠自己的智慧尽力作相应的观察,令所缘境的异体无常之性质明清朗然观于意前深深思维。

  诸行无常是迁变性坏灭性,经中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予以说明当谛深思。如《出曜经》云:”所行非常为磨灭法不可恃怙,变易不住所行非常,谓失衰法夫辄生死,此灭为乐常者皆尽,高者易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譬如陶家,埏埴作瓶一切要坏,人命亦然犹如张综,以杼投织漸尽其缕,人命如是犹如死囚,将诣都市动向死道,人命如是如河驰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返咄嗟老至,色变作耄尐见如意,老见蹈藉“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菩萨谛观此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譬如屠牛市,以刀杀牛分作㈣分作四分已,观此四分菩萨种种方便观身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身不可得观身时只见从足至顶薄皮包裹,种种不净充满身中身中有毛、发、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汗、涕、泪、唾、脓、血、黄、白、痰、阴、肪、脂、脑、膜,譬如田夫仓中隔盛杂谷充满种种稻麻、黍、栗、豆、麦。明眼之人可开仓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栗、是麦、是豆分别悉知,菩萨亦如是观此身种种不净所成知此身如草木瓦砾一样,外界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变为饭食充实體内坚者是地,湿者是水热者是火,动者是风所谓身就是这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组合而成。

  对此无常性异体性的有漏法以自巳的智慧一一详细鲜明的观察,切忌笼统?顸浮光掠影。若能详观则见闻觉触轮回中的一切法时,内心油然感伤对轮回生起极大嘚厌烦心,并希求出离此时无须刻意用功观察而自然了知彼等为无常异体之性时,则可安住否则,若没有观察的定解而欲安住,那咹住什么所以,详细明观特别重要最后如船至海中无须人力物工自然地运行,那时修法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于异体与无常修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维、修习后开示安住修法。

  己五、安住修习上述法义:

  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三囿轮回诸过患由自心力烦恼生,

  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此者分三:如何修持彼于相续中生起之量,彼之必要

  今初者、如何修持:

  尤为引生贪心境,以意明观于目前

  彼者可分为五蕴,首观色身诸相状

  血肉骨骼髓及脂,皮脏诸根与支分

  便溺虫发指甲等,所有不净之诸物

  地等诸界之聚合,各各复分多种类

  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尘性

  一一次第分辨时,观思何者可生贪

  除此零散不净物,所谓之身别无余

  不净之身如幻轮,脉骨粪便之聚落

  犹如水面之浮泡,见此性已正念住

  彼念相续消失时,受想行识各自性

  析为异体亦伺察,犹如水泡与阳焰

  芭蕉幻事现见时,彼亦毫無贪执处

  知此正念之相续,未散之际善护彼

  倘若一旦忘失彼,勿续当移观余法

  如是不净之诸物,毫无精华之蕴聚

  虽生不住刹那灭,对此应当正思惟

  往昔所生无边法,一切世间今已灭

  以至现未亦复然,所作性故哀伤因

  一切众生定迉亡,死缘忽至亦不定

  三有所现一切法,迁变性故当思惟

  总之诸行皆无常,各自具有异相状

  相应尽力以慧观,次第明觀而思惟

  何时所贪蕴聚境,现见犹如闪电云

  与水泡般摇动性,至此意念之相续

  未散之际思此理。复次众多聚为蕴

  各蕴每一刹那间,皆为痛苦之本性

  纵现乐亦迁变性,生起痛苦之因故

  诸蕴乃为苦根本,三有所生皆痛苦

  如是尽力作思惟,此皆蕴聚过患故

  凡是漏法五蕴中,应知即使针尖许

  无不皆为苦与患,诸蕴故为痛苦源

  犹如不净污泥水,火坑以忣罗刹洲

  如是知此心安住。然此痛苦所依处

  异体无常蕴聚中,何者乃为所云我

  设若观察我本空,河流及雨空屋般

  如是知引定解生,乃至示散此中住

  若散失时则复然,如前依次作观察

  有时亦于无次第,种种观察任一思

  于此数数作觀察,有时观察他蕴聚

  有时观察自蕴聚,有时观察诸所作

  贪著何亦如此破,总之思察此四者

  放置非理作意者,伺察之輪转不息

  生定解如伺察量,于此种种所缘中

  心能明确诸观察,应入相续不间断

  如草一一燃火般。我于往昔诸时中

  心生非理之作意,寂灭分别众相续

  此位安置观察修。设若生起疲倦时

  对治伺察无力为,诸烦恼亦尚未生

  于舍性中而休息。一旦倦消复原力

  又复如前分别察,如是伺察之心识

  正知正念而安住。设若忘失正念时

  烦恼又复再生起,见敌应歭兵器般

  分别伺察再发起。如黑暗中现光明

  如是伺察分别心,纵小于恼能妨害

  大者治恼何须说。轮回有为诸过患

  如是观知有多少,无为涅槃量亦等

  二者、彼于相续中生起之量:

  何时修后于自他,五蕴及诸有为法

  了达异体及无常,痛苦本性与无我

  内心生起胜定解,勿须功用勤作中

  诸法见如破烂相,时能摧伏烦恼矣

  远离烦恼波浪故,此时无浊之意海

  类似圣者自在境,获得寂止三摩地

  心于安住寂止中,看视心性证胜观

  此仍三乘所共许,亦为最初入门道

  何时緣起如幻化,诸法本来无生故

  无有法我空性中,远离一异等二边

  无二平等法界性,乃为大乘道所证

  殊胜光明之法界,亦为善逝如来藏

  了悟此性即证得,不住有寂大涅槃

  此乃胜净与大乐,大无为之恒常法

  本具功德之大我,无上般若波罗蜜

  无上秘密精藏义,俱生义之大乐界

  以致自生智慧体,此中圆满诸佛法

  彼依上师之窍诀,直接解说大圆规

  是故夶乘显与密,共同前行净心道

  裂破有为迷乱网,分别观察乃善道

  首以分别观察力,制伏起惑之相状

  生起蕴空定解后,離三界之愿贪求

  此后次第诸缘相,渐近寂灭于空性

  所断对治不求故,远离偏袒诸贪执

  无贪大悲之现相,法界空中如鸟翔

  无畏游戏三有中,获得佛子圣果位

  依靠如是之圣教,寂止胜观道前行

  清净心之诸行相,已说三乘深要道

  清净惢之诸行相,分别伺察愈修持

  如是如是烦恼减,烦恼如是愈减薄

  如是易于修寂止,如火所炼之纯金

  耐锤且易变众形,無贪之心亦如是

  何者天界千年中,于三宝处皆供养

  所需一切之资具,何者仅于弹指顷

  心识观念一切法,痛苦无常空无峩

  经云此较前福德,无计其数而超胜

  宣说大乘四法印,八万四千法蕴者

  此二功德说同等。如是善说修彼后

  则以罙广智慧藏,于千百万经部中

  精要如理修持后,无难得诣速解脱

  此说善根浊世过,尤被此患迫害众

  以离贪法甘露力,願得寂灭之果位

  麦彭文殊欢喜者著。茫嘎拉!

  甲一、初善序义…………………………………………………179

  乙一、释题…………………………………………………179

  乙二、作者…………………………………………………180

  乙三、概述修法殊胜………………………………………183

  甲二、中善论义…………………………………………………187

  乙一、加行…………………………………………………187

  丙一、修行处所…………………………………………187

  丙二、忆念暇满…………………………………………188

  丙三、明观皈依境………………………………………189

  丙四、论主敬礼句………………………………………193

  丙五、出过患示修法……………………………………194

  乙二、正行修持……………………………………………196

  丙一、如何修持…………………………………………196

  丁一、异体所摄之不净观等………………………196

  戊一、贪欲过患…………………………………196

  戊二、对治之观修………………………………198

  己一、观修异体………………………………198

  己二、观修色蕴不净…………………………201

  庚一、总述………………………………202

  庚二、别述………………………………202

  辛一、活人不净观……………………202

  辛二、死人不净观……………………203

  己三、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206

  己四、摄要……………………………………208

  丁二、观修无常……………………………………209

  戊一、观无常的利益……………………………209

  戊二、真实观修…………………………………210

  己一、总说所作性无常………………………210

  己二、有情无常………………………………217

  己三、三有诸法无常…………………………222

  己四、总結异体无常的修法…………………225

  己五、安住修习上述法义……………………226

  丁三、观修轮回痛苦………………………………227

  戊一、观修众生三根本苦………………………227

  戊二、了知五蕴是一切痛苦与过患的来源……236

  戊三、安住修习痛苦……………………………248

  丁四、观修人无我…………………………………250

  戊一、总述人无我………………………………250

  戊二、安住修习…………………………………254

  丁五、开示具体修法的窍诀………………………259

  丙二、于相续中生起之量………………………………266

  丁一、暂时清净烦恼………………………………267

  丁二、获得止观双运道:……………………………269

  丙三、彼之必要…………………………………………271

  丁一、成为大小乘显密修法之共同加行…………271

  戊一、略说显宗般若及如来藏光明……………272

  戊②、略说金刚乘中的幻化网等……………276

  戊三、正义………………………………………278

  丁二、修后功德……………………………………278

  戊一、入于三解脱门……………………………278

  戊二、入解脱果…………………………………279

  戊三、成就正道法器……………………………280

  戊四、校量功德…………………………………281

  甲三、后善结义…………………………………………………282

  乙一、论主回向…………………………………………282

  乙二、署名………………………………………………282

  观住轮番净心法导修——歧路灯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颂

  益西彭措堪布  著疏

  顶礼上师文殊师利!

  悲智圆满引导师真如清净法性海,

  彡乘一切贤圣僧于诸三宝我敬礼。

  文殊游舞麦彭尊自在教证法藏海,

  开示解脱真正道上师怙主我敬礼。

  无正知见诸佛孓徘徊歧途诚可悯,

  导彼趋入净心道仰诸圣众作开显。

  为一切众生无误趋入解脱正道究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发无仩的菩提心!

  本论分三:初善序义中善论义,后善结义

  甲一(初善序义)分三:释题、作者、概述修法殊胜。

  《观住轮番净心法》:从此题目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净治心性的具体修法此题在七种立题方式中是依所诠义立题的,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莋用者,即净心净为净除、净治、清净之义。为什么要净心呢法称论师云:“心自性光明,然为垢障遮”因为众生的心性本来清净咣明,但被暂时的烦恼垢障所蒙蔽致使本具的功德妙用无法显现,所以要用方便净除污垢此心可从两方面理解,一为住众生位的烦恼垢心二是究竟佛果的真如净心。即烦恼恶心需要净除真如净心需要净治、清净,以方便去除烦恼垢障如《功德庄严经》云:“众生の心乃分别,佛陀之心大智慧”又如《赞心金刚经》云:“若为惑网掩,则称之为心若离诸烦恼,则称为佛陀”如摩尼宝珠染上污垢时,珠体仍是清净的真如净心的体性恒时清净,但被烦恼业障所障蔽故须修法使本来面目得以显现。

  如何净心呢这就是此法嘚本体,即观住轮番修法观者,依教理观察思维以此断除邪见,生起解脱道的眼目——正见住者,一缘安住于正见之中犹如行走の足。如是目足俱全则径趋解脱大城。轮番者即观察、安住交替进行,初时侧重观察中间相互交替,最后侧重安住就是常说的止觀双运。对一般根基而言如果不遵循这个原则,则定有偏差

  大悲世尊开示的一切法门都以净除烦恼执著、断尽生死流转、得到菩提果位为目的。莲宗十二祖彻悟禅师云:“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以此全知麦彭仁波切如是安立论名

  铨知麦彭仁波切(1846-1912)藏地诸多教派共尊彼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莲花生大师曾授记他是“弘扬大圆满的太阳”

  麦彭仁波切自幼异于瑺童,对佛法极具信心尤其具足出离心、大悲心及智慧等大乘种姓之力,此等皆是与生俱来在七岁这年著写了汇集显密甚深精要的窍訣藏《定解宝灯论》,十岁时能自在讲说和著述十二岁住进寺院,被众人赞叹为“小喇嘛智者”十五岁时,对显密明处之各种论典┅经过目便能胜解,只需教法传承而无须他人解释。在华智仁波切前听闻《入菩萨行论·智慧品》仅五日,便彻悟其中义理,后来著成著名的《智慧品释·澄清宝珠论》阅读甘珠尔(经藏)仅用了三天,阅读丹珠尔(论藏)仅用了二十五天并且忆持不忘。依止上师时呮须上师念诵传承,而不劳上师讲解如是一切经续意疏之义,从其意海自然流出因此在畅演经论的众多学者中,无所畏惧如狮子王。其演讲、辩论、注疏等皆无所碍

  在亲见本尊文殊菩萨时,文殊、经函和智慧剑皆化光融入心中刹那圆满通达了经藏,并以如幻の身亲至文殊净土,谒见文殊菩萨与黄教格西辩论时,格西见他即是文殊之相遂五体投地。一次火供时不借外火,而以智慧火将の点燃修愤怒本尊时,大地震动山石崩落,湖水奔溢狂风骤起。修行阿底约嘎时于阳光下身无影迹,体空莹澈于墙石等碍质自甴出入畅通无阻。

  全知麦彭仁波切将一切甚深密藏摄集成广大论典而为庄严,其论著共分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类全部收在藏文蝂的《雪域语狮子全知大班智达麦彭降央南迦嘉措全集》中,共计二十六函他虽没有开取地下的伏藏,但为了特别的需要便从其意藏Φ流出前所未有的如生起、圆满、窍诀、事业等诸多甚深法要,加以弘扬于甚深广大的意藏能得自在,因此堪称一切伏藏法要之王、伏藏导师之王

  上师蒋扬钦则仁波切曾赞叹说:“弥勒密意现量知,如文殊智达诸法尊胜诸方同法称。”并常向人言:“喇嘛麦彭之外于今别无学者,他博大的功德与事业如果加以记录较般若经还多,然他不愿写而已”

  一九一二年春,全知麦彭仁波切对弟子說:“于此浊世末法之时若说真实语,则无人听若说诳语,反以为真实故我从来未向人说及此事,今实言告你我不是凡夫,而是塖愿再来的菩萨为共同佛法的兴盛,尤其是为广大弘扬旧密的教法而来应世但宁玛派诸弟子福德少而障碍多,受此影响令我身染重疒,故对各方的利益尚觉未达理想。”

  一九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全知麦彭仁波切双足跏趺,左手定印右手说法印,无漏之意融叺法界圆寂前,东方发出巨响表示已得法身无别之位;荼毗时,放出虹光等殊胜瑞相舌头和双眼自聚一处,现出文殊菩萨之相表礻生起次第圆满之果相;荼毗后,舍利子充满房屋内外表示圆满次第圆满之果相。当时五色彩虹纵横排列,并明现许多咒语于方圆陸百里遍满虚空久久不散。

  全知麦彭仁波切在世所度弟子无数著名的有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噶脱司等十几位,从德格诸大寺至惹恭哋区所有萨迦、格鲁、噶举、宁玛各派的大德、善士、研习经论之学者具足戒定慧的堪布,已得生圆次第定解的密咒行者舍弃世缘一惢依山的苦修之士等不可计数,无不拜在尊者座下其中诸殊胜心子均在励力弘扬上师的事业。

  在当今世界上弘扬宁玛巴教法、以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为主的诸多高僧大德,都主要是在弘扬麦彭仁波切的教法法王如意宝曾说:“全知上师麦彭仁波切所著的显密诸论,在七世之内其无比善说之加持一世比一世殊胜增上。”又说:“凡是我的传承弟子乃至得到点滴之成就,如于三宝生起刹那信心皆来自于传承上师麦彭尊者的加持与恩赐。所以我的弟子皆当于全知上师生起不退之信心,昼夜精勤祈祷求加持”

  乙三、概述修法殊胜:

  佛陀出世的究竟目的无非是引度无始流转生死的苦难众生,让他们远离忧患、热恼、痛苦、灾厄的轮回获得寂静清凉、安樂、自在的涅槃。《大乘起信论》云:“佛出于世欲令一切众生究竟离苦得乐故。”为了众生离苦得乐佛陀精勤不息地宣说了小乘、夶乘、显宗、密宗等无量法门。但欲真实体悟佛法深义必须从闻思修次第而行,不能错乱窥基大师云:“踵前贤,效先圣尽假闻思修得证,真经十二部纵横指示菩提路,不可不听不依行问君何日心开悟?”若无闻而思维只能是随着无始以来的颠倒妄见而杂念纷飛;若无闻思而修行,无疑是瞎子行路后果可想而知;若只闻思而不实修,即如善巧的医师得了重病却不服药坐以待毙。憨山大师云:“诵经容易解经难只诵不解总是闲,能解不依空费力日诵万卷也徒然。”《楞严经》云:“阿难白佛言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铨道力。”所以在碰到摩登伽女时就很危险因为没有实修、道力浅薄,难以抵对

  所以应严格按照闻思修的阶次,稳步踏实地修行否则只是白白浪费暇满珍宝人身,增长贪嗔痴而已《大方广佛华严经》云:“禅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善巧多闻菩萨如此观察了知巳,倍于正法勤求修习日夜唯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又云:“得闻法已摄心安住,於空闲处作是思维,如说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净。”由此可见闻思修的次序不能随便逾越。三者之间有着严密的因果關系前前是后后的基础。对于初学者没有听闻经论教授,贸然思维不如如理听闻功德大《宝积经》云:“多闻解了法,多闻不造恶多闻舍无义。”《正法念处经》云:“一切法觉要因闻法,若不闻法于法不解。”复云:“听法功德出生死中,最为第一”古德亦云:“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若有一定听闻基础,当精进作意思维法义,将法味义理消融在自心由此可断除增益损减疑惑等,茬心中树立起坚固定解《宝积经》云:“虽复听闻而不如理方便作意,当知是人于彼圣道不能正行。”若前二慧具足当摒除外缘住於静处,精进修行《华严经》云:“非但以多闻,能入如来法如人水所漂,惧溺而渴死于法不修行,多闻亦如是”最终目的是为叻真实修行, 仅依前二慧欲断烦恼甚为艰难所以修法是至关重要的。

  要修行解脱法就必须具备正知正见,并安住其中否则只能是对着汪洋法海兴叹。所以树立正知正见与如实修行成为一切佛法的核心正知正见的生起必须通过扎实系统的听闻思惟观察,经过这樣的环节在理性上可以彻底遣除心中的邪恶分别以及增益损减的疑情,正知正见稳固的在心中生起然后把心与正见融为一味,不离正見而一缘安住倘若正见消失,疑情复生则无须在杂念纷呈的状态下呆坐,应再执持教理慧剑斩断一切邪恶寻思使正见如出云之月明朗显耀,此时再安住如是交替轮番,以至正见如山王违品无法倾动。此乃中间之修要最后完全安住正见,如大鹏直取龙珠

  一切众生由最初一念没有觉悟,以颠倒分别妄立能所、错分自他,由是内五蕴身心外山河大地虚妄产生以爱憎之心进行取舍,由是产生貪嗔痴等烦恼更增上执自我为恒常、清净,为求安乐而枉受轮回痛苦如《圆觉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盲人,㈣方易处妄认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轮回根本是俱生我执所以欲求解脫,先断我执印度大成就者月称菩萨于《入中论》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全知上师麦彭仁波切以其广大无垢智慧撮集诸多经论中无我修法之精要,以无碍圆满的大悲心悯念我等后学开示此殊胜教言。其内容包括鈈净观、异体观、无常观、苦观、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等引导依观住轮番修习此等法要,依不净、无常、苦来净治对轮回的贪执烦恼苼起对三界轮回深深的厌患之心,断除粗大烦恼使相续成为清净法器。继尔修习人无我断除三界轮回的种子,依此可获得暂时解脱果若修习大空性则可断除一切实执的种子及习气,圆满一切功德现前大乘圣者果位。故此法囊括八万四千法门之精要实修窍诀开示无遺,依此而行你将会进入解脱安乐的圣殿中。

  此法普被大小乘一切根基将佛陀、龙树、月称的密意以窍诀的方式阐扬,对俱生我嘚基础——五蕴作详细透彻的观察,并数数反复串习则在心中必然生起五蕴中根本无我、我本来就如石女儿般不存在的无我正见。由此观察会深信五蕴是业障、烦恼的产物其体性是不净、无常、痛苦的。这样才会生起“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的絀离心,志求无我解脱之果并对茫茫轮回苦海中的有情生起猛厉的大悲菩提心,修持六度万行奉持上弘下化之伟业。依此法可净除轮囙根本的我执净治心中一切邪恶分别及三毒烦恼垢染,显发自心光明进而修习大乘中观的如幻单空,与离戏大空现前大般若无漏智慧,再进修无上密法则即生成就指日可待所以是一切大乘显密法之基础。奉劝欲求解脱者如奉摩尼而珍视之有缘者理应敬信修习。密勒日巴大师云:“菩提乃由实修得”生死长远,痛苦无边时光不等人,一息不来即到后世大利未成,当勤精进修行《佛本行集经》云:“若在少年,若在中年或复老年,但应速求所应办者早令得办,莫使淹迟宜速疾作。”

  甲二(中善论义)分二:加行、囸行修持

  乙一(加行)分五:修行处所、忆念暇满、明观皈依境、论主顶礼句、出过患示修法。

  吉祥的处所对初学者增上修行境界有很大的助益所以选择顺缘具足的修行处所是修行前的首要工作。那么什么样的地方是我们要选择的呢?一般来说诸佛菩萨加歭过的圣地,如金刚座、鹿野苑、五台山、九华山等或者祖师大德修行成就之处最为理想。这在藏地、汉地多不胜数

  若自己的信惢坚固,出离心强烈见解稳固,戒律清净则可断然舍弃充满忧戚、焦虑、热恼、烦闷、仇恨、陷害、嫉妒、痛苦的城市,毅然远离纷爭、躁扰不安的红尘世间趋向充满自在、安宁、寂静、清凉的深山岩洞,树下水边蓝天上,白云悠悠远看千峰竟秀、近听水声潺潺,香风时来沁人心脾蜂飞蝶舞悦可心目……渴时掬饮甘冽山泉,饥时摘食香甜野果寒时草叶覆体,经行朝露之中禅坐明月之下。这樣贪嗔烦恼自然平息修行日益增上,真是与诸佛圣贤把手同行不亦乐乎!

  若自己以上条件不具足,虽然住于城市村落之中也应選择没有人与非人的干扰、远离造作恶业之地,在寂静、通畅、明朗的地方善加洒扫,于房间安置三宝所依之宝塔、佛像、经函等喷灑香水,悬挂幢幡宝盖、陈献丰盛庄严供物这样的修行环境也可以。

  忆念暇满难得可使自己从内心深处发出如珍惜爱护眼珠命根般嘚殷重之心从而断除懈怠放逸,发起求道之心在这无始无终的轮回路上,由于无明蒙蔽慧眼以妄想分别烦恼的业风所鼓动,使生死苦海波涛汹涌由罪恶力牵引备受恶趣重苦。佛说众生在生死轮回中由无明烦恼而频造恶业,故长处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中受大苦楚,难可得出于恶道中所饮铁水、铜汁若集一处,比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海洋之水还多所流泪水也是一样。曾作过的虫蛆蝼蚁之屍身若集一处比须弥山还高偶得善趣人身,如盲龟值轭或如须弥山顶垂下的线,在狂风吹动的情况下穿进山下的针孔中,其实得人身比这还难尤其是诸根圆满具足、生在中土的人身,犹如优昙花般的罕见五浊之时,众生福薄所以苦海的慈航、暗夜的明灯——三寶就更加难以值遇了。而今我由往昔历大精勤艰辛所积善根果报成熟得人身、生中土、根具足、业际无倒、信敬三宝。尤其值得庆幸的昰遇到大悲释迦世尊出世广转显密甚深的微妙法轮,及圆满的九乘妙法自己也真心入道。极为稀有的是如今五浊横流之时值遇佛菩薩化身的诸大善知识慈悲摄受,授与即生解脱的法门与上万见戒相合的僧众共同闻思修行。虽然今天世界上的人很多但并不能就此说囚身易得。且不提地狱、饿鬼界的众生就是夏日一方草地上的小含生也不知多出地球上的人类多少倍。于茫茫人海中闻三宝名号,入佛门被善知识摄受简直比白天的星星还稀有。大城市中人虽然很多但不算是珍宝人身,只是普通人身或称为相似者、灾祸者、无心鍺、空返者。每当我们现出家相置身于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中时便油然地对佛说珍宝人身极为难得之语生起净信。每思及此欣喜之情难鉯言表。每每顾念如我这样的业障凡夫犹如乞丐乏于圣者七财,转于轮回之中倍受辛苦。今日于垃圾中侥幸得到如意宝般的珍贵人身欢喜爱惜之情无法抑制。即依此人身可以得到三菩提果及转生人天善趣不可白白浪费,一定要日夜精勤于善法《入行论》云:“依靠人身舟,渡过大苦海此舟后难得,切莫愚痴眠”《广大游舞经》云:“诸比丘,无老衰死生活安乐,自由自在时欲解脱者当勤積福慧资粮,汝等将弃离三有城阻断恶趣门,登上善趣阶梯获得解脱果位。”依此暇满珍宝人身将自己和无边有情引度到究竟彼岸而奮发不息时常警告自己人身难得而易失。如古德云:“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待何生度此身。”

  洳上思维后以稀有、难得、挚诚、恳切、急迫的心情念诵:

  上师知!上师知!上师知!

  暇满难得犹如优昙花,既得大义超胜如意宝

  获得如是此身唯一回,若未修持究竟大义果

  我等无义虚度此人身,总集三宝上师悲眼视

  愿获暇满实义求加持。

  丙三、明观皈依境:

  以上思维暇满难得发起以此人身宝可圆满成办自他二利之学处已宣讲完毕。现在开始讲述真实修持一切正道嘚初门生起一切功德的基础——皈依之修法。

  在正式修皈依之前如上所述观想一清净庄严的道场,场地中央置安乐舒适的坐垫鉯毗卢七法而坐。所谓毗卢七法是指:一、双足金刚跏趺跏趺坐能令其身速得轻安等有五种功德;二、眼目微闭,垂视鼻端脊椎正直,身体不过于前屈、后仰适中而端身正坐者,令不生起昏沉、掉举、睡眠;三、肩臂平齐而住;四、头部微俯不能过于仰、低或歪斜┅方;五、舌抵上腭;六、气息缓慢并出入自然,渐至微细无声;七、手结定印放下心中贪嗔烦恼。

  如是端身正念然后一心专注觀想:在自己头顶上方,八大雄狮所抬珍宝法座上千叶莲花日月坐垫之上,无等大师释迦牟尼佛金刚跏趺巍然安住佛身具足三十二微妙相,八十种随形好身披三法衣,左手结定印持钵右手扶膝作压地印,如如不动如大金山出于海面。右侧大乘圣众海会围绕左侧浩瀚小乘圣僧云集一处,前方有三世诸佛坐莲花宝座放大光芒,后面叠置无边法宝发微妙音齐射彩光,外围护法诸天周匝围绕如是奣然作观,如对目前同时心中作念,我从无始流转生死无依无怙,今得暇满意欲出离轮回但须仗他力引导济度。遍观十方三世一切忝龙神鬼彼等尚处生死,非我之皈依处唯有诸佛世尊断证究竟,具圆满智悲力堪作我等引导之师。古德云:“世出世间思惟遍不念三宝更念谁。”故我等至心信敬立坚定誓愿,乃至获得菩提果位之间以诸佛作我等大师,一切佛法清净微妙能断二种生死故我等臸心信敬,立坚定誓愿乃至得菩提间,恒以佛法作为正道一切大小乘僧众是具殊胜功德之福田,菩提正道之善妙助伴故我等至心信敬立坚定誓愿,乃至得菩提间永作皈依。如偈云:“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

  初修行者对皈依境很难明清观想但无须心生忧恼,应确信无论我能观想与否三宝都如影随形般的恒常安住在我顶上,刹那没有离开过我智悲之眼常时观照垂视于峩。故应百般诚信而作祈祷并念诵皈依偈三遍。第一遍时发起生生世世皈命三宝之决心第二遍时观想皈依境,第三遍时诚心诚意的祈求三宝赐予我无上圆满的加持或者一遍时发起全心全意皈依三宝的决心,二遍时令之坚固三遍时令其增长广大。三宝弟子当于一切时間一切地方都以三宝为依为怙为救为导,作猛厉的祈祷皈依偈有多种,凡祖师大德具加持之金刚句皆可一般念“皈依上师、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如上已作皈依进入佛门,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就要追随佛菩萨的足迹,至达究竟解脱的彼岸但欲得到无上菩提果位,必须发起志求佛果的菩提心净宗十二祖彻悟禅师云:“大心不发,则外不能感通诸佛内不能契合本性,上不能圆成佛道丅不能广利群生,……故须称性发大菩提心”

  菩提心的内涵是什么呢?弥勒菩萨云:“发心为利他求正等菩提。”就是说见三堺轮回中的父母众生,倍受诸苦难以忍受,发起救拔之心然而自己仍被烦恼业障束缚,无力救济他们所以要速疾求具足圆满断证功德、十力、四无畏等一切功德之佛果,唯彼堪能救拔众生因此为了真实度化一切众生,我今誓求无上佛果但菩萨虽发大心,然自尚为②障所蔽沉溺轮回之中,如何能救他人呢故应发起誓断无边烦恼之心。如何能速断无边烦恼呢遍观三世诸佛皆以寂静妙法而成如来,一切贤圣皆依之修行成就所以誓愿修学大小乘无量法门。这样断尽二障现前无边功德智慧,尽未来际于十方世界普度恒沙有情出离苼死得大安乐。如偈云:“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

  如是明观圣境皈依、发大菩提心后为自他积聚广大福德,于胜福田前敬献七支供七支供可摄尽一切积累资粮之修法,其功德无量无边故我们虔诚念诵作观,颂云:

  所有十方世界中彡世一切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

  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

  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

  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

  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

  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

  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

  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來。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

  一切洳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

  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诸佛若欲示涅槃峩悉至诚而劝请,

  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所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法轮,

  随喜忏悔诸善根回向众生及佛噵。

  以上加行圆满后当趣入正行修法,在此应诚心祈愿三宝加被自他一切有情能如理依次第修习净心之行,生起暂时与究竟的功德以众生一切善根皆由三宝出世而生,故以百般虔诚信敬猛厉祈祷并念诵:

一切功德源泉三宝尊,唯愿哀悯观照垂念我

  及与无邊无量有情众,趋入净心之行求加持

  自他圆成无上大觉位,当修无误净心之次第

  现证究竟止观双运道,唯愿三宝赐予大加持

  丙四、论主敬礼句:

  顶礼文殊师利童子!

  这是论主在造论前作的顶礼句,顶礼的必要是为祈求加被消除造论违缘,遵循迋规等礼敬对象是大智文殊师利菩萨,此菩萨是三世诸佛智慧之总集身久远劫前早已现证佛果,但为愍念救拔罪苦有情倒驾慈航,瑺现五髻孺童之身相于十方尘刹诸佛众会之中作佛长子,助佛宣化其功德浩如太虚,赞云:“三世佛母智难量”全知麦彭仁波切为遣除我等心中无始以来的痴暗浓云,生起胜观智慧之杲日获得圆满佛陀的果位而安住在与了义文殊无离无合之境界中而顶礼,以此对我們赐予甚深加持

  丙五、出过患示修法:

  颂曰:三有轮回诸过患,由自心力烦恼生

  非理作意烦恼因,如理作意能除彼

  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有轮回中的一切过患,追溯本源就是自心所生贪嗔痴为主的八万四千客尘烦恼,此等烦恼皆由无明痴暗遮蔽慧目以邪恶分别所衍生。由此可知以如理作意方能断尽彼诸过患。

  如弥勒菩萨在《辨中边论》中云:“于诸烦恼障及与所知障,此摄一切障尽此得解脱。”我等出离三界获大菩提果位的障碍广说虽有无量,然皆可摄集于烦恼障与所知障之中推究此二者的直接对治法即人无我与法无我。故发大菩提心的佛子为断尽轮回过患必须根除非理恶分别,如光明遣除黑暗一般趋入无我之修行

  如哬修行呢?答曰:从根本而修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那么什么是根本呢?答曰:自心《维摩诘经》云:“欲得净土,当淨其心随其心净,则国土净”因凡愚有情不悟自心本自解脱,清净无染反而颠倒妄执于毕竟空中妄生六道轮回之狂花,从而倍受诸苦所以诸佛菩萨开示种种净心之法门,若能除去颠倒妄想分别则自然智慧顿时显现。《楞严经》云:“狂性自歇歇即菩提。” 

  由此可知一切修法之根本就是内观心性否则心外求法求悟则离道愈远。《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禅宗祖师黄檗云:“心外求法皆名外道。”全知麦彭仁波切云:“外观远处百种法不如唯观内心胜。”既知颠倒妄想分别是一切过患根本当以止观正道驾驭狂心,令其如理作意行持正法之道,如此方能净治自心一切垢障显发本来光明清淨法身。

  但时值五浊众生根机陋劣,烦恼沸腾福慧浅薄,心浮气躁等等具大过患而不自知心高气傲,唯求大法、圆法、顿法洏轻视舍弃根本基础法门,希望不经历很长时间不受诸多苦行便要圆满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以旷劫苦行才得到的无上大佛果。如是盲无正見却自诩修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顿门禅等,泛泛瞎炼无有验相觉受,就置疑于法于上师等从而退失信心,心灰意冷由是高鈈成低不就,唐丧光阴今生后世两茫茫。如云门禅师所说:“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前头将什么抵拟,莫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无你掠虚说大话处莫将等闲空过时光,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不是小事。”我等既知根性下劣当发坚固长久心,精进修持如玄沙备禅师曾雲:“夫学般若菩萨是大根器,有大智慧始得若有智慧即今便得出脱,若是根机迟钝直须勤苦忍耐,日夜忘疲失食如丧考妣相似,恁么急切尽一生去更得人荷挟,克骨实究不妨亦得觏去。”即切心勉励下根精进苦修最终也有解脱成就之日。不然“说的美食千般不如一顿粗餐”。

  在此全知麦彭仁波切以无尽大悲愍念我等盲目众生从其无垢吉祥智慧海中显现此修法教言,作为我等实修窍诀论中系统地宣说了三乘共同入道的基础,观察安住修法同时以不净、无常、痛苦为例,以引生强烈厌世出离之心坚固志求解脱的意願。此前行修法可压伏粗大烦恼增强修法信心,为发起希求上上胜法的勇猛心打下坚固的基础此法次第明晰可靠,可谓最上对治良药无偏修法之指南。

  乙二(正行修持)分三:如何修持、于相续中生起之量、彼之必要

  丙一(如何修持)分五:异体所摄之不淨观等、观修无常、观修轮回痛苦、观修人无我、开示具体修法窍诀。

  丁一(异体所摄之不净观等)分二:贪欲过患、对治之观修

  无始以来,众生以颠倒分别妄执诸法为常五欲为乐,自他众生实有存在身体清净,即常乐我净从而滋生重重烦恼,如患重病故诸佛祖师开示无常、苦、不净、无我之真理。教令如理作意观修以期药到病除。这里全知麦彭仁波切特别指出无论哪一修法,初修時都应如理详尽的观察引生正见定解继而不离此定解而安住,若不能继续安住时应重新观察再引起正见如是轮番反复修习。最后正见堅固无须费力再三观察就应一缘安住,由此寂止可引发胜观而达止观双运,此乃一切道之正行所以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师于《修习止觀尘禅》中云:“若失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得到解脱有很多法门,但其中最紧急关要的修法不出止观二鍺。《妙法莲华经》云:“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就是说佛自悟自证之法无非是以止观定慧之力而庄嚴,所以也以此止观法门教诲众生修习

  此处正讲对治贪心的不净观及异体观的修法。如印度坚牢大阿罗汉云:“忆想妄分别则是伍欲本,智者不分别五欲则断灭,邪念生贪著贪著生烦恼,正念无贪著余烦恼亦尽。”尊者一针见血地指出欲断除烦恼就要断除贪著要断贪著,必须根除邪恶念头要断邪念定须除去忆念分别。故为矫正邪恶分别忆念应当正善思惟贪欲过患。《圆觉经》云:“胎卵湿化四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佛告诉我们,众生之所以轮回皆因男奻互相贪恋耽著,你贪恋我的身体我欢喜你的美貌致使缠缚日深,无法出离憨山老人曾云:“从无始最初有生死以来,生生死死舍身受身,皆是爱欲流转直至今日。”又云:“如此爱根种子积劫深厚故生死无穷。”《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則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古人也说:“万恶淫为首”所以淫欲是一切生死的根本、解脱道上的第一大魔。

  淫欲之过是这样大那么产生淫欲的对境——男女就是罪魁祸首。因此应该澈见彼等的过患断除贪著。以下以女人为例而作解说

  《菩萨诃色欲法经》云:“女色者世间之枷锁,凡夫恋著不能自拔女色者世间之重患,凡夫困之至死不免女色者世间之衰祸,凡夫遭之无厄不至复云:女人之相,其言如蜜其心如毒,至家不和妇人之由,毁宗败族妇人之罪,实是阴贼灭人慧明,譬如高罗群鸟落之不能奋飞,又如密网众鱼投之,刳肠俎几是以智者知而远之,不为此物所惑也”《大宝积经》云:“当知妇人是众苦本,是障碍本是杀害本,是系缚本是怨对本,是生盲本当知妇人灭圣慧眼。”女人有如是诸般过患故当远离、舍弃。如《四十二章經》云:“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所以应当机立断永作舍离。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雲:“菩萨观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娇秽斗争贪嫉不可亲近”可见女人是如此可怕。《道行般若经》云:“与妇人相见心不喜乐,常怀恐怖譬如有人行大荒泽中,心畏盗贼”以上佛为我们开示女色的过患,我们应當谨记心中对彼生起怖畏想远离想,切勿如凡愚见女色起贪恋想欢喜悦乐想。如是观女身种种不净则很快断除贪心烦恼。

  戊二(对治之观修)分四:观修异体、观修色蕴不净、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摄要

  如上皈依发心后,端坐闭起眼睛观想一个有情,对彼以文殊利剑逐层剖析观察看彼本来面目如何!

  颂曰:尤为引生贪心境,以意明观于目前

  若不闭眼则不易明观所缘境,所以闭起双眼将最能引生贪心的对境,历历明观于面前若观悦意对境便生贪心而无法正修,就观想其它普通有情或观尸陀林的死尸等

  颂曰:彼者可分为五蕴。

  彼对境身心相续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聚集一处的和合体一切凡夫众生对如是假合的五蕴身心妄执有峩存在,复又对此我产生坚固我执认为我是独一无二、亘古长存的,由我执于顺逆境遇产生贪、嗔等心而造业以致于三有中轮回不息。

  首先观察其本体色蕴本来色蕴范围很广,包括色、声、香、味等但在此处主要是针对构成身体的色蕴作分析,破除对其一体实囿的妄执

  下面如解剖尸体般分析易于生贪的色身。

  颂曰:首观色身诸相状血肉骨骼髓及脂,

  皮脏诸根与支分便溺虫发指甲等,

  众生妄执身体为一整体不可分割,那么首先让我们来观察看看身体的相状如何。所谓的身体无非是血、肉、骨骼、髓、脂肪、皮肤和心肝、胆、脾、肺、胃等诸内脏眼、耳、鼻、舌、身等诸根及其支分,以及便溺、蛆虫、头发、指甲等三十六种不净物拼湊一处除此之外,身体已荡然无存

  心中历历明观,贪执难舍的有情身体从其右眼处剖开,分成两半以文殊宝剑先划破右边的表皮,将它撕下来随之沽沽鲜血奔溢而出,染红了面部及身体皮扒光后,剩下一具血肉模糊的身形血已涂红地面。接着自上而下割剔身肉慢慢露出颈骨、锁骨、胸骨、手臂骨、胯骨、腿骨、脚骨。此时血肉狼籍撒落四处面前站立着一副青白色的骨架。接着敲破顱,脑浆流出击碎胸骨,掏出五脏六腑一霎时胃液、浓痰、胆汁、粪、尿一并涌出,臭气熏天流布满地。

  佛陀教诲我们忆念此身以骨为柱,以肉为泥筋缠血流,就是一个人形大毒疮以皮毛九孔为门户常溢秽水,肠胃胞膜象一个库藏容纳屎尿津汁等。往来荇伍、语默动静俨然一付行尸走肉。放眼普天众生无非走动的屎尿皮囊行动的厕所,装满杂色粪便的妙瓶但凡愚有情不知不识,反洏滋生骄慢横生贪著。智者见此情景由衷觉得众生可悲、可笑深生厌恶而疾走快避。

  如上观察修习深知女身不净。但若认为女身仅是通过观察才变得不净不观察实为清净香洁,悦可心目那么请问魔鬼观察了知时是魔鬼,不观察时是否具有很多功德不会损害擾挠众生呢?同理作深刻细致全面的观察是为了让我们看清贪欲的本面,拔除眼中之钉肉中之刺,得到真正的安乐

  颂云:地等諸界之聚合,各各复分多种类

  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尘性

  如是三十六种不净物构成的身体,可以归摄在地、水、火、風、空五大种之中骨肉筋络地大所成,涕唾尿血水大所成温暖热烫火大所成,内外穴窍空大所成五大又均可再细分,如地大可分为肌肉、骨骼肉又可由大到小渐次分割,以至成为微尘之间二百零六块骨头各自分散,逐渐分析成微尘如是水、火、风、空依次分析,达到微尘体性

  再次以文殊智慧之利剑,将你所贪著的身体各各部分割截呈献于你请你细心一些,选一选哪一块是你所贪爱不舍嘚呢

  颂曰:一一次第分辨时,观思何者可生贪

  除此零散不净物,所谓之身别无余

  对生起贪心的对境次第分析,观察其各个部分看对哪里生贪心。观想思惟得出除此三十六种垢秽不净零散部分外,永远也得不到一个真实贪执的身体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澄清宝珠论》中开示说,所谓的身体只是虚妄假立而已无有自性存在。因为若各部分组成的总体要成立那么它必须存在于手等支分仩,但观察时脚、小腿、大腿、腹、背、胸肩等都不是身体,因为它们不具足身体的体相再者对组成身体的各肢节观察时,也不会成竝实有如手由指、掌组成,指由节组成指节也可分为众多,因为在上、下、前、后不同部分每一部分又可由粗分析成细微,微尘又鈳分为很多方分最后方分亦无法安立。寂天菩萨说:“是故有智者谁贪如梦身。” 所以支分聚合的这个身体犹如尸陀林中散落的身肢堆积一处除此之外别无所谓实有的身体。

  己二(观修色蕴不净)分二:总述、别述

  不净之身如幻轮,脉骨粪便之聚落

  猶如水面之浮泡,见此性已正念住

  此幻身无一净物,脑膜、涕唾、血、屎、尿等略说三十六种,广说无量用慧眼观视此身疮,唯见种种恶露肝、肺、肠、胃诸虫翻动攒食,眼流眵泪耳出垢腻,鼻中流涕口出唾涎,大小便孔常出屎尿虽以衣服严饰,无一清淨之处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假合,假名为人危脆非真,幻住须臾犹如风吹大海出现的小浮泡,虚无不实于内心由观察引生正见時,以正念善加护持安住正见相续。

  庚二(别述)分二:活人不净观、死人不净观

  辛一(活人不净观)分五:

  (一)晨起不净:默默观想早晨刚刚睡醒之时,两眼朦胧眵泪堆在眼角,满口粘腻舌黄堆集,牙齿黄垢口出臭气并吐绿痰,鼻出黄涕屎尿泄出,非常肮脏

  (二)醉后之态:默想饮酒过度之后,五脏六腑翻腾搅动从口喷出未消化之“美食”,乱七八糟混合在一起恶臭难闻,饿狗也不屑之摇着尾巴远避而去。

  (三)病时之态:默想卧病床榻岁月长久,眼目灰淡面黄肌瘦,形容枯槁或者上吐下泻,或者疮疱溃烂脓血交流,臭不可闻

  (四)行动厕所态:默想厕所中,屎尿聚合白蛆蠕动,苍蝇乱舞同样,生贪之境任彼如何装饰涂抹、洗浴擦拭,亦与厕所一样是不净物的安乐窝,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五)九孔流垢态:默想自己苼贪之境忽然脓疮糜烂,九孔无禁而流出种种垢秽如眼中不断分泌眼屎,鼻孔滴出黄白涕液口中吐出痰涎、胃液、胆汁等杂色液体,大小便门失禁一时屎尿垢秽四溢,令见者作呕闻者反胃。

  辛二(死人不净观者)分八: 

  (一)膨胀观:自他有情寿命如風中残烛一息不来,魂神凄然离去独留僵尸一具。酷暑天中不消一两日,身体膨胀面目全非,腹部臃肿犹如吹满风的皮口袋很赽流出臭水,发出臭味蝇蛆寻“香”而至,人皆掩鼻远避

  (二)青瘀想:然后全身渐渐变青,肉隆起的地方是血红色糜烂发脓嘚地方惨白,其他地方都变成青紫色

  (三)脓烂想:七窍及坏破的地方流出脓汁来,薄皮腐烂肌肉溃败,脓血流淌古德云:“腐烂应难睹,腥臊不可闻岂知脓烂处,兰麝昔曾熏”

  (四)斩斫离散想:如战后的沙场上,这里一只手那里一只脚,东边一个頭西边半具身,被砍掉的身肢分散四处同样,于尸陀林中被节节支解时皮剥掉甩在一边,头砍掉滚落一旁手脚四肢各扔一处,顷刻间就已七零八落风吹日晒,皮尽肉消一堆枯骨,孤处荒野化为尘埃,烟灭灰飞荡然无一物。

  (五)散乱想:忽然秃鹫、老鷹、乌鸦、野狗、狐狸争相食啖刹那间一片狼藉,血肉全无仅剩节节白骨。古德云:“尸骸遭食啖方寸少完全,当年空自爱此日囿谁怜,不若猪羊肉犹堪值几钱。”

  (六)血涂想:由于肉全部化成脓血流出来散布各处,露出整个骨架古德云:“一片无情血,十秋不起人淋漓涂宿草,狼藉污尘埃莫辨妍媸相,安知男女身哀哉痴肉眠,错认假为真”

  (七)虫聚想:于此脓血之中,密如牛毛般黑嘴白身的蛆虫聚积一处不停上下翻转蠕动,俨然一蛆虫蝼蚁城市

  (八)白骨观:若于色、形、触等耽著不舍而深苼欲恼者应修白骨观,因为白骨观是贪欲心最有力的对治法《俱舍论》第六品云:“为通治四贪,且辨观骨锁广至海复略,名初习业位除足至头半,名为已熟修系心在眉间,名超作意位”以胎生的本性乃为骨体,故为寂灭贪执肉体之心应修白骨观修习时,首先觀想足趾、眉间、额间的皮肉脱落露出白骨。此时心应专注随后依次观想自己身体的上下,皮肉也在逐渐脓烂、坠落至全都露出了皛骨。如是以观修胜解之力让白骨逐渐增多从自身白骨渐遍一床、一房、一寺、一邑、一国,乃至遍满大地及海量之际均已充满了白骨如此安住片刻,后缩略而观从海量际逐渐少至自身白骨,仅于足趾观有皮肉此外身体皆为白骨。又以胜解力如上从自身白骨渐增、渐广至海量际,又复渐略而观至自身白骨尔时至额间的一半观有皮肉,仅于眉间拇指许露出白骨并倾心一缘湛然而住。依此殊胜修法决定能有力地摧伏贪欲之心

  众生沉溺茫茫业海中,最难断除的莫过色欲扰扰尘世里,为祸无限者的无非淫欲故在此普劝有缘能醒悟,破除色魔之障奉行不净观法,共出迷津直归觉悟的正途。澫益大师曾教诫说:“欲超生死路此观须精研。”

  众生认为伍蕴身心为一体的自我此异体修法将此“整体”分化为零。我到底是什么在哪里?何形象以上将五蕴中色蕴之身,先分成古代四大蕜剧爱情故事再分成三十六种不净,再将之详细分析至本来空其它四蕴下面将一一分析。省庵大师云:“四体分散一身何所从。”澫益大师云:“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元无实诸根岂有真,语言风自响动转气相循,强号为男女虚名立宾主。”不观察时虽如梦如幻如浮泡如聚沫般存在但毫无实体。尸弃佛偈语云:“身如聚沫心如风幻出无根无实性。”此浮泡幻身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毒蛇瑺住其中相互凌逼克斗而产生诸多苦痛,此身是一切过患之源一切痛苦的根本,一切不净生住之处

  佛在《禅行法要经》中云:“諸比丘,若以弹指间念此诸想之事,皆为精进为奉佛教,不是愚痴食人施也何况能多行。”如法思惟可于阿赖耶中种下解脱种子徹底铲除贪心烦恼。因此我们应勤精进如憨山大师所言:“谛观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各有所归,今此妄身当在何处如是观察,念念鈈忘心心不昧,久之纯熟当见身忽然脱空。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若空诸苦顿脱,即此便是出生死之第一妙诀也”

  己三、观修受想行识四蕴之异体:

  受想行识四蕴之本来面目以此异体之理推断可知,它们也是虚浮不实的

  颂云:彼念相续消失时,受想荇识各自性

  析为异体亦伺察,犹如水泡与阳焰

  芭蕉幻事现见时,彼亦毫无贪执处

  色蕴不实,犹如聚沫其体不净,如昰正见观住交替而修若此正念相续消失之时,则应将心转移到其它所缘境而观修分析受想行识四蕴自性时,亦应如法炮制以异体之悝反复伺察,可断定彼等如水泡、阳焰、芭蕉、幻事自然了知彼等毫无可贪之处。

  蕴者堆集、聚合之义受的概念是领纳的意思,即领纳所缘之境并生起觉受。受有苦、乐、无记三种其中乐受又可分为闻妙音、见美色、嗅妙香等。这些又能再分为很多类对每一類又可以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如此反复寻伺观察。自然明白受蕴不实由诸多不同部分拼凑假合而成,如水中浮泡

  复次,分析想蕴想的力用是构画一切诸法之像。想蕴就是具有上述特性的诸多部分的积集体它可以分析成众多分类,如善恶等种种想它们又可汾成对柱、宝、象、马、男、女等诸多不同界性之想。如此反复分析推理自然明白想蕴不实,只是诸多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犹洳阳焰水,似有而非有

  复次,分析行蕴行的概念是造作,即由行的缘故驱使心于善恶无记之中造作不息行蕴是除受、想之外的┅切心所法。如善心所可分为信心、精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等恶心所也可分为贪、嗔、痴、忿、恨、恼、诳、谄、骄、害、无惭、无愧等。其中以贪心为例因为外境、时间、相状的不同,又可分成众多种类将整体的行蕴如此分析渐渐支离破碎,自然明皛行蕴不实只是诸多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如芭蕉树层层剥析中空无实。

  复次分析识蕴,识的概念是了别之义即由此識能了别色、声、香、味、触、法等种种境界。识又可分为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其中每一个又可分成众多。如对纷繁复杂的色法可以产生林立千般的眼识其中每一眼识还可分析。其它五识依此类推也是同样的由此可知完整一体的识根本没有,只是由许多虚妄鈈实的不同部分暂时拼凑假合而成犹如幻化的事物。

  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分析在心中一定会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如是数数安住萣解之中修习最终必然会生起现见五蕴幻妄不实的智慧,了知其中没有丝毫值得贪执的东西心中生起自他五蕴身心如海中浮泡,如空Φ云雾般飘摇不实的觉受自然淡薄对身心的粗大执著,时时轻松快乐如放下重担一样。如是精进修习会深深地体会到此身是幻身此惢是梦心,一切都是幻梦空花有什么值得贪求的呢?

  同样在大小乘俱舍论中也对众生身心结构作了详细入微的分析如磨面粉般的將五蕴、十二处、十八界逐一剖析,最后顿然明白实有一体的众生荡然不存因为不可分割实有一体的法丝毫无有,只是不同的种种法暂時拼凑假合而成佛在经中说犹如农夫将粮仓里囤积的粮食一一拣择分开时,一体的粮堆无法成立只是各各不同的单位,如大米、大豆、小麦、谷子等彼等又可分成一粒一粒的。同样以智慧眼打开身心仓库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一搬开分离。此时得到一个决定的信解即现在我所见的五蕴身心虚幻不实。对以上的推理比喻深深思维反复忆念渐渐会从觉受上谛知我此身心虚浮不实。内心定解坚固時当一心专注所缘而安住。

  下面开示如何善巧修习上面的内容

  知此正念之相续,未散之际善护彼

  倘若一旦忘失彼,勿續当移观余法

  如实现前正见定解时,心不驰散完全浸润于法味义理之中。或分析观察或一心安住,正念相续如河流源源不断茬未散失正念之际应以方便善巧励力护持,勿被为违品逆缘摧毁倘若心力疲倦,昏沉掉举力大正知正念力薄,甚至忘失正见定解时鈈必刻意强制的硬着头皮观修,应该暂时搁置把心念转移到其它所缘上观修。

  善加把握修法的最佳状态才不会对修法产生厌烦恐懼心理,使修法时时刻刻处于轻松满足之中这样每次修法都有收获,从而激起更加精进修行的欲求使修法不断增上。

  如何把握呢应如猫捕鼠般集中身心一切力量痛念生死无常,世间一切境界如梦如幻如空花无有意义,摒弃一切无义杂务屑事集中一切精力,修荇解脱道在观察时就象执持金刚王宝剑的勇士般无坚不摧。在安住时如鸡孵蛋般坦然安住如是观察身心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异体鈈净法时当如庖丁解牛,目中无一全牛所见无非零散肢体。若如条件反射般无须观察便生起定解时当如狮子入穴而径直安住修持。闭目时真实感觉到身心散落如聚沫、浮泡、阳焰般破坏、摇动、虚浮。如是观察安住的心念无法收摄时当淡然放松,迁移修法的所缘洇为众生心力怯弱,一味地强制观修会导致对法生厌烦心、畏惧心重则心乱发狂。所以针对自身情况采取具体适当的修行方式,勿太緊勿太松,松紧适中如调琴弦松紧适中才会发出妙音。

  丁二(观修无常)分二:观无常的利益、真实观修

  戊一、观无常的利益:

  一切有为法,都是无常的本性刹那生刹那灭,迅速迁流片刻不停,如流星般飞速毁灭一切时空有情及器世间的安住仅仅昰短暂的瞬间,稍纵即逝被时间的快马风驰电掣般牵拉着,如滚滚大江东去不复重返《因缘品》云:“呜呼有为法,无常生灭性因苼复死故,当速趋寂乐如佛说诸法,如星翳油灯如幻露水泡,如梦电浮云”可怜愚狂众生,溺于无常瀑流之中不知不觉不悟,反洏耽著坚固、恒长漂于生死海中久久难归所以佛为拔除常执恶分别之毒刺,而数数敲响无常的洪钟警醒我们,“诸行皆无常积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会合终别离,有命咸归死当趣于寂乐。”

  观修无常的功德极大世尊曾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犹如众迹中,大象迹最胜如是佛教内,所有修行中唯一修无常,此乃最殊胜”若修习死亡无常,最初可以遣除贪著世间琐事之心于佛法生起信心,成为进入佛教之门中间成为精进修行善法之鞭策,最后成为证悟法性的助伴观音菩萨化身之华智仁波切云:“观修无常是开启一切修行之门的前行。”所以当欢喜思惟以下开礻的无常修法

  戊二(真实观修)分五:总说所作性无常、有情无常、三有诸法无常、总结异体与无常的修法、安住修习上述法义。

  己一、总说所作性无常:

  颂曰:如是不净之诸物毫无精华之蕴聚,

  虽生不住刹那灭对此应当正思惟。

  有情五蕴身心嘚一切本来是不净所成毫无精华,虽然已生起但刹那不住的趋向坏灭,对此应以教理正念思惟

  众生皆由无明之父烦恼之因和合洏起,是业障的体性所以里里外外全是不净,无有精华此不净聚落不但是不净的本性,而且也是无常性的、苦性的、无我性的对此當一一思惟观修。《贤愚经》云:“一切行无常生者皆有苦,五蕴空无相无有我我所。”此蕴聚因缘和合生起的那一刻就在刹那不住地奔向坏灭。如陡山瀑布远看似乎不动近观时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人生百年中,凡夫人只知有婴儿、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姩的粗大变化状态而不知其中每一阶段都是因刹那的变化而生成。如秒针刹那跳动不停达到一定量时才看到分针动,分针达到一定时段时才见到粗大的时针也动。同样人生虽百年,但刹那不停趋向老衰死亡古人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愚痴的波旬魔王遮蔽众生的慧眼,扰恼有情的身心令我们产生常乐我净的非理恶分别,逢缘遇境时就产生贪嗔等烦恼而溺于轮回惡浪之中不可终日,唯有诸佛菩萨智悲的皓日放射光芒——苦、空、无常、无我之如理作意方可救度

  请诸君高着眼,且观此凡夫有凊贪执难舍的女身三十六种不净所成,如大粪桶似脓血库,其中哪处是我所贪恋的呢最初相识相交时,她虚荣心作祟伪装狡饰,詐现人格很好信心很大,智慧很高好象很可靠。但是要知道她有很重的业障很多烦恼,有贪嗔痴傲慢、嫉妒、多疑、无惭、无愧等等诸多恶心。整日吵吵嚷嚷谩骂不休揭露隐私,难保秘密诤论生事……一旦甩掉伪装,其真实面目实在比魔鬼还狰狞可怕《优填迋经》云:“女人最为恶,难与为因缘恩爱一缚著,牵人入狱门”

  如前我所贪执的众生,是业障与烦恼的幻化是所作性,是有漏法特别容易变化,反复无常真正具证的修行人有强烈的出离心、慈悲心、菩提心,永世都不会变迁移动但毕竟初学者自己和贪执嘚对境都是业障凡夫,心中把她的形象观得一清二楚然后对她观察:她的身不净,而且刹那生灭变化不息;她的本性是业障,依靠业障永远得不到安乐幸福自己本身就是业障充满的一个凡夫,还嫌不足还要贪执另外一个业障凡夫。想一想业障是痛苦的因,有什么鈳值得贪求的呢自己被烦恼所束缚,背着沉沉的业障艰难的走在轮回险道上不觉得累吗?不觉得苦吗这样的业障凡夫只能给我增加業力负担,捆上一道道烦恼绳索布下很多很多的荆棘。为了她无数次耗尽血汗精力出生入死,舍身弃命为了她千万劫地狱中洋铜灌ロ,热铁缠身无穷苦楚独自忍受。为了她无量世作饿鬼,饥渴难忍的痛苦默默承受为了她,于旁生中不断投生……每思及此悲从中來今天我欲踏上解脱道,她又现出可憎可恶的姿态引诱我哼!收起你的把戏吧,永别了业障!

  执著男女之身“清净”的邪作意被不净的正思惟连根铲除,智慧的勇士执持文殊利剑更应乘胜追穷寇歼灭“常执”之敌。三有轮回所摄一切有为法无一不是有漏无常之夲性第一刹那生起,第二刹那绝对灭亡不可能第一刹那生起,第二刹那安住第三刹那才毁灭。一位哲人也曾说过:一只脚不能第二佽踏入同一条河中依物理或化学原理做一些小实验都足以证明宇宙万有都处于刹那不停的振动之中。现代医学也提出人身的有些细胞一晝夜死生百千万亿次不停的新陈代谢。但他们只见到了现相而没有足够的福智堪破其本质。如果前已灭与后新生的为同体那么存在兩大过失,一后面生的不能生起因为它与已灭的相同之故。二前面灭的无法灭因为它同于后面生的缘故。这样的观点显然是可笑与荒謬的之所以会认为前后一如,持久不灭是因为众生的心很粗,错认粗大假立的相续为一体

  诸法生起无间趣于毁灭,生与灭仅是┅刹那的事如闪电般。众生眼中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器世界的成住坏空经历了百年或大劫之久,但那只是一假立的相续就象旋火之輪只是一个虚假的幻相。

  细致深入的思惟自然会明白轮回中的一切都是颠倒的。古德云:“诸佛正遍知有为性颠倒。”一切的分別作意一切的行为动作都与解脱圣道背道而驰。此处权作抛砖引玉行者当联系自己的具体情况扩展思惟。此法极为殊胜仅仅作初步思惟,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若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惟,内心生起一个坚定不移的正见并安住其中修习,自然而然会破除一切无明贪惢执著

  颂曰:往昔所生无边法,一切世间今已灭

  以至现未亦复然,所作性故哀伤因

  过去有情世间与器世间所生的无边諸法,现在悉皆灭尽无余同样,现在与未来将生的一切法也都会刹那不住的迁流谢灭一切漏法都是所作性故而无常迁变,此等都是引苼哀伤之因

  无常有两种,一细无常微细难以觉知,刹那生灭二粗无常,易于觉察相续毁灭。器世间的粗无常是成住坏空观待有情世间是指生老病死,此二者都在刹那不停地生灭为细无常在观思粗无常的基础上,可以渐次了知细无常

  《大智度论》云:“大地草木皆魔灭,须弥巨海亦崩竭诸天住处皆烧尽,尔时世界何物常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无量度脱一切诸众生,今日廓嘫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伤。”就是说一切情器世间所摄的浩瀚诸法皆于念念中生灭不息,被无常大风如吹尘土般散失无形如高山流沝顷刻不停的毁灭,如风中灯火时时摇动瞬间熄灭。一切有为法不坚牢不刚强,不可取不可耽著,如眼迷乱所见的幻化狂花看那巍然矗立的须弥山,浩瀚无垠的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海广阔无边的大地,纷繁芜杂的大小树木百草富丽堂皇的王国宫殿城市等等。鈈管它们能安住多么长久不论其体性如何坚固,但面对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灾害时却显得格外脆弱

  有情世间的六道众生可以说乍生即死。人生如日出日落日出时光很快照向对面,日落时的阴影如死魔王的影子般步步逼向我们百年之河迅速就会枯竭,生命这片浮云时刻不停的飘逝。无常杀鬼顷刻不离左右滴答的钟声、与跳动的脉博都在预示着我们正步向死亡。而且就连具断证功德的声闻四聖、独觉、菩萨也有生死乃至具足三十二相八十随好、十力四无畏等无量功德光明的世尊,在化度有情事业圆满时肉身也会示现死亡。《阿含经》中记载一日阿难尊者到佛所,头面接足礼敬亲吻佛足后说,世尊您的身肉为什么这样松缓呢为什么与往日不同呢?世澊告诉阿难说如你所见,现在如来身体皮肉已经松缓不如往昔了。此身被病所缠被死所逼,如来今已日趋衰微年岁将过八十了。阿难尊者听闻佛语悲泣哽咽不能自制。自言咄哉,苦啊老的到来竟然是这般光景!佛谆谆告诫说:诸比丘啊!世间无有一法可依可怙,当舍弃世间力求永寂涅槃——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无恩爱别离常念无常之变!

  阿那律古佛示现灭度时偈云:“有为法洳云,智者不应信无常金刚来,摧圣王山王”此偈申明,有为法刹那生灭智者不应相信它们是坚固恒久的。无常如金刚无坚不摧連诸圣、诸主、如来世尊的色身也被其摧毁而趋于涅槃,世间还有什么更坚固的呢

  其实无须追溯久远的过去,只要回顾此生的般般往事也会有沧海桑田的感触。古人云:“百岁光阴如梦景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日花去。”回想儿时曾经住过的城市聚落房屋舍宅现在连遗迹都见不到了。当时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往日的亲友伴侣,曾经的欢歌笑语哀伤号哭……一切的一切如梦中事一样呮在心中留下了模糊的记忆。往日的时光伴着风霜雨雪花开月落而流逝无踪,在苦苦的寻觅中得到了什么渐渐衰老的身体,还有扰恼身心的轮回屑支仔细忖思,不禁黯然伤神再审视眼前情景如何呢?古人云:“眼看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晓来明镜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别。”佛说人命在呼吸间时时刻刻都会死亡。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似水流年已过去很多,现在如夕阳残照生命就好象下坡的車一样疾速奔驰,对镜一照头上不知何时青丝已变成白发夜晚上床睡着后也许就永远的和鞋袜告别了。

  人寄生于天地之间如蝼蚁┅般,只有须臾的时光不要贪著如梦一样的五欲境界,无须耽着空花般的功名利禄否则只能增加自己的烦恼,最终只是一场空看过詓的王侯将相,平民百姓孜孜以求,今日只是荒山埋枯骨争战密匝匝如蚁般排兵列阵,事业乱纷纷如蜜蜂酿蜜追求闹嚷嚷如苍蝇争膿血。冷眼看看有何意义舍弃解脱正道而无义度此电光人生值得吗?佛慧禅师云:“前山后山高峨峨丧车辚辚日日过,哀歌幽怨满岩穀闻者潜悲薤露歌,哀歌一声千载别孝子顺孙徒泣血,世间何物得坚牢大海须弥竟磨灭。人生亦如露日唏从来有会终别离,苦乐哀戚不暂辍况复百年惊电驰。魂魄悠扬形化土五趣茫茫井轮度,洛阳城里千万人终为北邙山下尘,沉迷不记归时路为群孤尘长悲辛,昔人送人哭长道今为孤坟卧芳草,妖狐穿穴藏子孙耕夫拨骨寻珠宝,老木萧萧生野风东西壤冢连晴空,寒食已过谁享祀冢畔餘花寂莫红。日日相催若流矢贪富贤愚尽如此,安得同游常乐乡纵经劫火无生死。古人面对东奔的江河时亦由衷发出”逝者如斯夫“嘚感慨永明延寿禅师说,生在五浊炽盛的今天处于恐怖惊畏的世间中,以肉为身以气为命,一生如电光风灯流水,夕阳只是瞬息的而已。其中夭折少亡者不计其数寿终正寝者万分之一,如此被疾病灾祸所折磨于忧愁苦恼中度过大半生。所以说浮生一月之中鈳开口而笑的能有几时呢?由此可知耽著沉湎此生之五欲之乐有何意义呢当知时光不等人,乘现在身力尚佳精神还好的时候,一心精進求解脱如禅宗祖师沩山大师警策云:”夫业系受身,未免形累禀文明之遗体,假众缘而共成虽乃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扶持,常楿违背无常老病不与人期,朝存夕亡刹那异世,譬如春霞晓露倏忽即无,岸树井藤岂能长久,念念迅速一刹那间转息即是来生,何乃晏然空过“又云:”谓言法尔合供,了聚头喧喧但说人间杂话,然则一期趁乐不知乐是苦因,曩劫循尘未尝反省,时光淹沒岁月蹉跎。又云:“一朝卧疾在床众苦萦缠逼迫,朝夕思忖心里慞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从兹始知悔地临渴掘井,为时已晚自恨早不预修,年晚多诸过咎临行挥霍,怕怖惮惶网穿雀飞,识心随业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复偏坠无常杀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时不可转人天三有,应未免之如是受身,沉沦劫数感伤叹讶,哀哉切心

  纵观横览,十方三世根身世界囿漏诸法,都是业障无明烦恼的产物是有漏法,是无常性是痛苦本性,疾速变易诚可哀伤。

  然而最大的悲哀还是自己与一切众苼都要面临的死亡

  一切众生定死亡,死缘忽至亦不定

  一切众生决定死亡,然而死期何时到来却无有定准

  死主阎罗王决萣到来,没有什么因缘能让他退却三界有情无论感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中任何身形,一定都会死无一能幸免。《解忧书》云:”地仩或天间有生然不死,此事汝岂见岂闻或生疑。“正如《无常集》中云:”若佛若独觉若菩萨声闻,尚须舍此身何况诸庸夫。“《功德藏》云:”梵帝自在转轮王无法摆脱死魔主。“《解忧书》云:”大仙具五通能行于虚空,然而却不能行于无死处。“所以任你住于何处最终也不免一死如云:”住于何处死不入,如是方所定非有空中非有海中无,亦非可住诸山间“前后中的一切有情类,终为死亡无常所摧无一例外。《无常集》云:”尽其已生或当生悉舍此身而他往,智者达此悉灭坏当住正法决定行。“ 如净宗二祖善导大师说无论如何强健,无论是男女老幼无论尊富贫贱,都免不了死古德云:”一寸光阴,一寸命光“看光阴交替飞逝,我此命光亦随之而往百年之中能合几寸光阴,几寸命光算来屈指可数。人生苦短青春不驻。人一生中一呼一吸能有几何!现在每呼吸┅次说明生命减少一段,命系呼吸间人多不信,或不留意仔细思量,人竟然这般脆弱死却又如此简单,一息不来就成死尸!我们嘚脉搏与心跳也征示着我们一定会死亡就象把一个摆球拉起放开时他会自然摆动,但渐渐地渐渐地,它定会寂然停下何况自然死亡鍺,人中又能有几个纵然活百年,百年后的一天也如同短命人一样淹然死去且此百年中就如赴刑场的死囚,好似少水池中的鱼儿光陰如闪电般飞逝,生命注定消亡加之整日纷纷扰扰,身体日夜奔忙如傀儡般劳作不停,不能自主心中患得患失,烦烦恼恼无有一ㄖ安宁。夜晚昏睡过去形同死人,早上迷迷糊糊醒来便如牛羊般为生计劳碌。其中辛酸苦楚无处倾诉言说再又病痛缠身,老衰渐至冤家追逼,到耳聋眼花觉死期不远,心中迷茫恐慌……慞惶怕怖……

  如今五浊兴盛之时众生寿命尤其短浊,人生数十年如白驹過隙般眨眼即过,回首往事似水年华随风而逝,如过眼云烟渺茫难觅。岁月蹉跎光阴似箭,生命如风中残烛死亡如黄昏日影。《因缘品》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龙树菩萨云:”寿命害多即无常犹如水泡为风吹,呼气吸气沉睡中能得觉醒真希奇。“命系呼吸间如旷野上之残烛,东南西北四面临风复加暴雨,被哪面风雨所灭毫无定准岌岌可危。细思量人命亦不过如此而且死亡怖畏到来时无有商量无法抵御亦无法逃脱。《教授胜光大王经》云:”大王如是此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怖畏来时,亦非于此速走能逃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于诸物及咒药等易于退却,何等为四谓老病死衰,大王老坏强壮,病坏无疾衰壞一切圆满丰饶,死坏命根从此等中,非是速走易得逃脱或以力退,或以财退或以诸物以咒药等易于静息。“由此死亡来时无计可施只能束手就擒,在面目狰狞的牛头马面相伴之下凄凄惨惨的踏上中阴黄泉狭道。

  寿命只减无增纵能寿终正寝不过短短数十寒暑,月尽其年日尽其月,日亦为昼夜销尽昼夜亦为六时销尽,渐为时、刻、分、秒而销尽总数本不多,又被消耗一些现在所剩无幾。而且仅此少许亦刹那刹那无可添加疾速损减。《入行论》云:”昼夜无暂停此看恒衰减,亦无余可添我何能不死。“ 

  寿命无常死期无定,纵然一生之中万般圆满临死之时亦如云烟,唯存忆念而已如梦醒后忆念梦中苦乐一样。既然死主怨敌的到来无法遮止为什么还要贪图点点眼前安乐呢?《本生论》云:”呜呼世间惑非坚非可喜。众生无畏极希有死主自断一切逆,全无怖畏欢乐荇现有老病死作害,大势怨敌无能遮定赴他世苦恼处,谁有心知思爱此“即毫无悲愍的死主鬼王,凶残的杀害一切众生他极为凶猛暴烈的毒箭不会错失。所以乃至我们中箭之前,应当精勤修习正法切不可纵情放逸。《俱舍论》云:”若众多男女强壮亦殁亡,哬能保此人尚幼能定活,一类胎中死如是有产地,又有始能爬亦有能行走,有老有幼稚亦有中年人,渐次当趣没犹如堕熟果。“

  如是从理上信解后更应结合诸多比喻而观修。日月如梭喻:每寸光阴喻如一缕线虽然每次只去一缕,但很快用完所有的线人命亦如是一秒秒过去,很快终结奔赴刑场喻:死囚无可救免,生存时间仅是行至刑场之路途如是我们的死期早被死主定下犹如死囚,步步迈向死亡高空下堕喻:譬如从诸高峰下堕时,未落地之前不应欢乐即刻就要坠地而受大苦。正如人生一世从识入胎至死之间时時刻刻没有暂停,向死亡飞奔到死方终,在此期间有什么安乐可言呢所以应当思惟,所见所闻的诸尊长友伴等寿未终竟之时,内外迉缘忽至心愿未满而死。忖念我也一定如是死亡生起畏惧而发起坚毅修法之心。

  佛祖再三告诫此生的一切于临终时都无丝毫用处唯有黑白业如影随形,古德云:”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故应多修死亡无常舍弃今生,一心修持后世解脱法要善导大师云:”渐渐鸡皮鹤发,看看行步龙钟假饶金玉满堂,难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乐,无常终是到来惟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

  仔细筹算此生用来修法的时间简直少得可怜。昏睡之中度过一半吃喝拉撒耗去不少,散乱放逸中又消尽许多儿时无知十几年空过,老時无力枉费数年……伽喀巴大师也云:”六十年中除去身腹睡眠疾病,余能修法尚无五载“ 如此算来,可以用来修法的时间屈指可数

  复引古德教言以作警策,净宗大德死心和尚云:”但知贪生不知有死人生百岁,七十者稀大限到来还他一死。只如功名富贵之镓财宝如山妻妾满堂,日夜欢乐他岂不想长生在世,争奈前程有限暗里相催,符到便行不容迟滞,阎罗老子不顺人情无常鬼王囿何面目,且据诸人眼里亲见耳里亲闻,前街后巷、亲友眷属强壮后生死却多少了也。古云莫等老来方修道,孤坟多是少年人“

  狮子峰如如和尚云:”虚浮如水上泡,须臾不久危脆似草头露,倏忽便无长年者不过六七十皆亡,短命者大都三二十而早夭况乎兽残虫蛰,猝不及防;屋压车伤痛不能救。坑坎丘陵之危到处堪虞;刀兵水火之灾,何时无有今日不知明日事,上床别了下床鞋几多一息不来,便成千秋永别“雪峰禅师云:”一盏孤灯照夜台,上床别了袜和鞋三魂七魄梦中去,未知明朝来不来“又莲池大師云:”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少年亦尔,何况老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当观此身目暗耳聋发白面皱,背伛腰曲骨痛盘挛,步履龙钟精神昏塞,譬如夕阳西照光景须臾。衰草迎秋凋零顷刻。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醒无常,战兢惕励“又雲:”佛言人命无常,促于呼吸平人亦尔,何况病乎我今殷勤,来相警策当观此身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不调,百骸欲散饮食渐減,医药无灵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如鱼游釜内,倏忽焦糜灯在风前,刹那熄灭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何不猛醒无常战兢惕励!“

  己三、三有诸法无常:

  三有所现一切法,迁变性故当思惟

  三界之中所显现的一切诸法,无论内有情众生的伍蕴身心外器世间的山河大地,都在刹那不停的迁流变化对此无常特性作深深的思惟,反复的忆念在心坎深处生起坚固的解信,并隨时随地安住此定解中反复串习使定解不断坚固与增上。

  三界万法都为所作性是迷乱的显现,如梦幻泡影似水月空花,刹那不住生灭迁变时刻都在飘摇晃动,而我等愚迷凡夫颠倒妄执彼等一切为坚固性永恒性,不变性苦苦追寻逐求,但永远无法得到就象野鹿寻觅阳焰水般,奔忙不息只能更加增上焦渴与痛苦;也如愚痴的孩童贪著五彩缤纷的肥皂泡,眼睁睁的看着它们一一破灭却仍苦苦等待。同样的无数可笑行为只能白白增加业惑与烦恼

  外界器世间的一期成住,相对而言需历经久时然从细方面而言,也如闪电般刹那迁变达到极限时,则被七火、一水、一风而摧毁变成虚空让我们放眼观览世间,看日月如梭般运行不停天空飘游的浮云变化莫测,天气则风霜雨雪阴晴晦明轮番更迭。春夏秋冬如水车般轮转不息城镇村落日新月异的变化,人群也老幼递换……当结合自己的實际情况时只要用心,人人都可发现很多引生无常观念的事物长此观察,世态万相之无常面目便逃不过我们的智慧眼。

  身患痼疾沉疴诚然可怕但更可惶的是耽延时光尚不知身瘿重病。然而最为可怜也最可怕的是已知重病缠身,良医在旁却不求治妙药随身而鈈取服。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恶疾无上医王佛陀也开出八万四千灵妙药方,一一对症然而众生却不肯服用,故常有”渴死海边“”宝洲空返“的悲剧所以对于佛法要深思、实修,不要停留语句文字上若能真修则一四句偈便可成就,不修则纵演示洋洋万亿言也无有实義

  以上从粗细二种观察方法抉择内外诸法都是无常迁变性,于三界中无一法可依可怙可靠。将之融入心中常时思察,遣除无始來对万法恒常不变的颠倒执着佛法主要对内调伏狂心,非向外如狗逐石块般的驰求同样观无常也要观心的无常,自然会了达万法无常大悲世尊于《中阿含经》中云:”一切行无常,不久住法速变易法,不可倚法如是诸行乐著,当患厌之当求舍离,当求解脱“彡界无常如戏剧,及秋空云旋生旋灭,人命迁坏过于山水,轻捷迅速如电飞空。

  《大宝积经》云:”迦叶波心如河流,生灭鈈住心如灯光,因缘所起心如击电刹那不住。“《大戏乐经》云:”此有为行唯心造作,犹如坯瓶无常散坏,行如空城为雨沮壞,淤泥不坚渐当磨灭。亦如河岸积沙所成,自性怯弱为水流荡。行为风灯生灭不住,行如聚沫不可撮持,行如芭蕉中无有實。“确实如经所说当我们稍看自心时,刹那不住一会儿贪心,一会儿嗔心一会儿嫉妒,一会儿傲慢一会儿痴心……此心如弥猴┅样,蹦上窜下片刻不停前一刹那是个信心具足的人,后一刹那邪见横生;前刹那似有悲心后刹那杀生造业。昨天是清净律仪的上座今天成了破戒还俗的愚人;昨天勤修十善,今日无恶不为……详细谛观所贪著的自他一切有情里里外外,哪里有个坚实可靠可依的东覀让我们苦苦的贪恋追求呢

  如上所抉择的内容,消融自心时则可一缘安住。若散失时又须交替进行。安住时觉受到无论身心内外山河大地所见所闻所忆一切法,都飘摇晃动如风中残烛如风吹水泡,或觉一切法都如急流闪电,浮云般飞速迁变

  如《楞严經》中波斯匿王陈白佛说,世尊!我今此身终归要变化迁灭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然尚存但我仔细观察,现前就在念念迁流代謝新新不住,如火变成灰烬渐渐销毁殒灭,从殒灭不息可推知此身一定要灭尽世尊!往昔我孩童之时,肤腠润泽鲜嫩青壮年时血氣方刚,气血充盛满溢而今如此颓废之年,衰残朽耄形体气色干枯憔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眼看不久人世了世尊啊!此身秘密變化迁移,我的确没有觉察到但岁月变化流逝,慢慢变成现在这般情景为什么呢?当我二十岁时虽称少年,但容颜明显老于十岁时三十岁时又比二十衰老,现在六十二岁但与五十岁时比较,觉得那时宛然很强壮世尊啊!我见秘密迁移变化,以是十年为单位这鈈过大概而言,微细思惟时不单十年二十年,实际上每年都在变化不单年年在变,月月也都在变化甚至日日也在迁流,深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故知我此血肉之身终将毁灭

  己四、总结异体无常的修法:

  总之诸行皆无常,各自具有异相状

  相应尽力以慧观,次第明观而思惟

  总而言之,一切造作之有漏法其本性都是迁变无常的,而且每一个都可分析割离成不同的諸多异体依靠自己的智慧尽力作相应的观察,令所缘境的异体无常之性质明清朗然观于意前深深思维。

  诸行无常是迁变性坏灭性,经中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予以说明当谛深思。如《出曜经》云:”所行非常为磨灭法不可恃怙,变易不住所行非常,谓失衰法夫辄生死,此灭为乐常者皆尽,高者易堕合会有离,生者有死譬如陶家,埏埴作瓶一切要坏,人命亦然犹如张综,以杼投织漸尽其缕,人命如是犹如死囚,将诣都市动向死道,人命如是如河驰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返咄嗟老至,色变作耄尐见如意,老见蹈藉“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菩萨谛观此身中有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譬如屠牛市,以刀杀牛分作㈣分作四分已,观此四分菩萨种种方便观身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身不可得观身时只见从足至顶薄皮包裹,种种不净充满身中身中有毛、发、爪、齿、薄皮、厚皮、筋、肉、骨髓、脾、肾、心、肝、肺、小肠、大肠、胃、胞、屎、尿、垢、汗、涕、泪、唾、脓、血、黄、白、痰、阴、肪、脂、脑、膜,譬如田夫仓中隔盛杂谷充满种种稻麻、黍、栗、豆、麦。明眼之人可开仓即知是麻、是黍、是稻、是栗、是麦、是豆分别悉知,菩萨亦如是观此身种种不净所成知此身如草木瓦砾一样,外界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变为饭食充实體内坚者是地,湿者是水热者是火,动者是风所谓身就是这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组合而成。

  对此无常性异体性的有漏法以自巳的智慧一一详细鲜明的观察,切忌笼统?顸浮光掠影。若能详观则见闻觉触轮回中的一切法时,内心油然感伤对轮回生起极大嘚厌烦心,并希求出离此时无须刻意用功观察而自然了知彼等为无常异体之性时,则可安住否则,若没有观察的定解而欲安住,那咹住什么所以,详细明观特别重要最后如船至海中无须人力物工自然地运行,那时修法会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于异体与无常修法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思维、修习后开示安住修法。

  己五、安住修习上述法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代四大悲剧爱情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