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说工资要向人事后感觉工资低,发信息给人事婉拒了,找工作累了,又想回去,就联系人事说还想回去,也同意了,

我是6月5号下午参加的面试,面试后,面试官说他要把面试名单上报,让我在家等通知,今天都9号了,还没有消息,是不是就意味着没被录用啊。还会等到通知吗着急啊,呜呜... 我是6月5号下午参加的面试,面试后,面试官说他要把面试名单上报,让我在家等通知,今天都9号了,还没有消息,是不是就意味着没被录用啊。还会等到通知吗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我10年毕业,从实习到现在换了5份工作面试N次,说说我的观点吧,面试后HR告知等通知是令大家很无奈的一个问题,感觉自己的命运似乎被别人控制着,自己无能为力,只有等待,感觉很无助彷徨,其实不然。通过N次的面试,现在面试谈话结束之后,不用他说我已经能知道自己是否会被录用。就像考试那样,交卷出考场,一般都能估到自己多少分了,会做多少自己不知道吗?面试也一样,通过和HR的谈话,他的问题,你能否答得上,回答时候没有牵强,你自己清楚,回答后,通过观察HR的表情细节和继续谈话内容,你也可以觉察得到他是否对你的回答满意。在职业技能谈话完毕之后,他如果主动向你介绍公司的情况或者你职位的要求或者公司的规章制度作息时间等,恭喜你,你有70%的几率被录用了,因为在谈话结束之后,他已经有初步意识要不要招你了,如果他向你介绍公司,证明他想让你了解公司看是不是你心目中的工作。如果他不想招你他不会和你说这些。最后就是是否要你等通知的环节了,说实在的,以我的经历经验,一个经验丰富的HR,当场就能断定你是否是公司要录用的人选!就好像我们看女人,是不是美女你一眼就能看出了,难道你还要叫她给照片你回去看几天再断定她是不是美女吗?面试官也同样道理,在你之前他面试过无数的求职者了,合不合适这个岗位他当场就能断定了,如果叫你回去等通知的,90%是没戏了。但不一定,这时,你就需要观察面试官的细节来断定你是否有希望,如果HR很平静随便地和你说你回去等通知吧,95%没戏了。如果他有心要录用你了,但大公司会有一个流程,HR当场没权拍板,他可能要上报董事长审核或者要再次确定职位调配等,他希望录用你的,他语气会不同,会耐心和蔼点,例如我有次他是这么说的,请你先回去等通知,如果合适我们会在多少多少天内和你联系,这段时间,请你保持手机畅通。或者,他会再次和你核对一下手机号码,注意这些细节。那次他和我说完我就感觉他一定会录用我,果然,三四天后他就打电话过来了。所以,你那个情况,你自己回忆想想,或者以后面试多点,你就会知道了。

一般面试都要收身份证复印件和学历复印件,不管录取没有录取.如果你已经给过复印件了,他们还要你准备原件.那多半是录用你了.如果你没有给过复印件.那就不一定录你.你可以打电话都他们的人事处去咨询!

嗯,因为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当时只给了简历,现在还没有领到毕业证书。就是觉得有点着急,怕给人事部打电话人家又觉得我没耐心,好纠结,我该怎么办啊

感觉希望不大了,因为如果别人真心想要你的话,会在三天内给你答复的。因为他害怕你被别的公司抢走。时间越久,机会就越渺茫了。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

如果没有比你优秀的人,他们公司应该就会通知你去上班了,一般会在三天内,超过了就不要等了,如果是上市公司或国企,一般等一个多月都有可能.我觉得还是去找工作,多几个选择总归是好的

 主流的博士,至少是二本起点,本硕博一路走来,毕业时也不到30岁,进高校公司研究所海外博后,随心选择,从容应对,因为还有大把青春可以挥霍。而我,第一学历大专,拼死的考研考博,最后36-7了才博士毕业,虽然发了四篇文章,平均单篇影响因子大于11,还包括一篇Nature子刊,最后也几近穷途末路.........

大专毕业后,我在中国最基层的乡镇高中,一教6年。那个时候没想考研,一个同事考了5次都没考上,受打击的不仅是他自己,还有我的信心,让我觉得考研太难了。后来,为了晋级需要,我参加成人高考,考上了教育界老大——北师大的函授本科,在北京的日子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考研。但我对考研了解不多,买了本《风雨考研路》,根据书里的过来人的经验介绍,买了一皮箱的考研参考书,带回家后就开始了我的风雨考研路。

那个时候我的课还比较多,一周能达20多节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我只好抽时间学习了。为了避人耳目,我把单词书的封皮换成教科书,以免同事知道传出去影响不好,拿着书,有时间就背几个单词。我的英语基础很差,当时的大专不开英语课,所以我只有高中的底子,考研还要考听力,我就反复听。就这样,在学生厌学逃课中背单词,在同事喝酒打麻将中练听力。但如此一来,我觉得效率还是太低了,然后向校长提出能不能请几个月假,校长说只能请1个多月,再长不行,要么调走。我想了3个小时后找他,说我要调走,他说调走容易,想回来就不容易了,我说我知道。然后,我把工作调到一个邻村的小学,成了一名小学老师。那小学是我的母校,通过关系找个人替我代课,我请假去了合肥。和我另外一个函授班的同学一起,在合肥租了个房子,每天6点起床,跑步1小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学习,每天至少15个小时,坚持了3个月,报名的时候要回家,然后就在家自学。我同学在我走后,一个人在合肥独守空房,后来他继续坚持了1个多月,也回家学去了。报考的时候也没信心,因为中科院的公费多,所以我报考了最远的中科院新疆理化所,超出分数线30多分,但复试发挥不好,调剂到中部的一个“211”。读硕士时,我发了2篇文章,其中一篇因子2点多,也是所在实验室文章发得最好的了。

读研期间决定考博,报国内TOP10的南京高校,结果我的英语差2分,只能找工作了。后来阴差阳错,我进入一煤化工国企上班。我硕士做的化学实验,都是烧瓶啊,试管啊,上班的第一天看到的就是巨型的化工管路,一下子懵了,工作环境也很差,硕士也下生产一线四班三倒,而且危险,在我走后据说发生了几次意外事故,数人殒命。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决定再次考博。那个时候公司还在建,事情不多,带我的班长是我老乡,和他说好后,我就在公司外租了个房子自学。为了省钱,找个小的顶楼,春节过年也没有回家。房间里连个桌子都没有,我就在靠窗的暖气片上放了块木板当书桌,很暖和。报考的时候为了保险同时报了国内TOP10的南京和上海高校,都考上了,想着上海导师名气更大,放弃了南京,开始了上海的漫漫读博路。

在NC没接受的时候,只有JMC和AM,我联系过一个江苏非省会的211的A校,一个副院长说可以进他的团队,给讲师,我告诉他我有一篇Nature在投,即使不中也可以发一篇子刊,他说那就等等吧,到时候给我申请特聘副教授,带家属。于是我等啊等啊,后来Nature没中,NC接受了,我去找他,他告诉我院长2个月前换了,之前的院长同意给我特聘副教授带家属,但新院长不同意,院长看我简历上还有一篇Angew在投,要么等中了再讨论。我当时没把握,也不想等了,给他说副教授也行,院长又说,家属的本科学历太低了,不好解决,他要问人事处,后来沟通了,按副教授往上报,写个申请请求解决家属工作。等了一个多月,一直没回复,我打电话问,他们告诉我说我们那一批的校长都没批,前期进的人太多了。又等了10来天打电话问,说校长给我的批示是没有出国经历,建议学院引进有海外经历的人员。我把简历投到另外一个学院,有几个团队想要,但我说了我的这段求职经历后,他们觉得还得报校长审批,都说不能要了,同时建议我最好出国,哪怕一年就行,也算是有海外经历了。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的Nature中了,如果我NC早接收2月,如果……可惜没有如果。

在和A校院长纠缠的时候,我也投了南京的211的B和C校,以及上海的211的D校,他们也都通知我去面试。后来A校学院往上报了,觉得没问题,就告诉他们说,我这边弄的差不多了,面试不去了,后来A不行了,又重新联系了B校,院长为我一个人专门安排了一个试讲,试讲后,有一个老师当时提出,我应该出国,搞得我很尴尬,我本来是要找工作的嘛。那边招人是以进团队的形式,但对口的团队一个就是提议我出国的,另外一个想留自己的学生,最后没人接收,我灰溜溜的离开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就收到了不能录用的消息。这期间我也参加了上海的D校的面试,试讲分两部分,科研成果介绍和任选一门讲课,下面有学生打分,他们所给的课我都没有上过。周3的时候我决定参加面试,中间花了1天的时间从网上下了些PPT,做了课件,练了几遍,周5就试讲,最终我通过了学院的试讲。学校的试讲3个月集中一次,各个学院一起,当时全校51个人参加,最后通过30多个,我是其中之一。那个时候我的文章有JMC、AM和NC了,我想要副教授,院里也同意,他们和人事处也帮我争取了几次,但人事处那边一直不同意。海外回来的可以走绿色通道,即评即聘,我只能赶9月份的大部分,到时候破格申报。院长答应给我破格申报,即使我上不了,院里也会把待遇补齐。我很感激他们,但我还是担心人事处或者学校到时候破格不了,院里也没任何办法,所以一直下不定决心。后来就过年了,我和家人商量了下,说不行就去吧,到时候再说。这段时间,南京的C校通知面试,觉得和上海的相比也差不了多少,那边的副教授估计也不容易,所以我就没去试讲,放弃了。

就在我犹豫的时候,错过了上海的应届生落户,等年后往上报的时候,D校人事处说你这个应届生走不了,看看人才引进吧,然后就放在那里了。这个时候,中部的985的E校有个人才计划,还是年前投的简历,他们告诉我入候选人名单了。如果最终入选,可以先签副教授,然后送到国外的顾问教授那里培养1-2年,都是美国名校牛组,这个颇有吸引力,我也认真准备了。一同参加这个面试的就我一个是土鳖,其它的都是海归博士、博士后,都发了Nature子刊或者PNAS,他们一周安排一个人面试,我被安排到最后,轮到我的时候,人事处的那个人他太忙了,再招个人专门负责这个事情。好吧,等了2个周,招到了,这个人办事效率很高,但海外的几个顾问教授约到一起不容易,又耽误了3个周,终于约好了面试时间。面试用Skype,用英语,我有些紧张,英语也不好,所以表现得不够好。最后中方的负责人也是院长告诉我,这个政策人事处那边有分歧,不想招国外的人了,因为要有海外培养过程,想招海归直接副教授、青千之类的,可以直接入职的,他后来说再帮我问问。这种情况,我就不报任何希望了,就再也没问过了,他们也没和我联系,就不了了之了。

这期间也有中部的国内TOP30的2个985高校,给我副教授或者副研究员,但想想还要从头经过院面、校面、人事处、校长等等手续,每个学校搞下来都2-3个月了,都不想再弄了,再加上我爱人的亲戚都在上海,在上海留校的话,也有类似的计划,就是但还没有正式的文件,从申请到批下来要小1年的时间,实在是不能等了,想想不行就D校算了。但后来还是有些担心,如果破格不了,一步步的PK副教授,我年龄超35了,不能报青基了,只能申请面上或省基,省基据说也不好申请,面上要和教授副教授PK,也很难,所以我上副教授也不容易,想想这些困境,干脆出国得了。 

我是农民的孩子,什么活都干过,做实验再累也累不倒我。每天早上8点多到,晚上10点多走,周末无休,最多的时候1天能做80多个样品,3h用SEM拍了100多个样品。临近毕业的最后2年,过年都没回家,即便我的文章是组内迄今最好的,但我一点儿都不认为自己优秀,我还有很多东西不知道。

无论我个人怎么努力都可以,我感到唯一对不住的就是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爱人和孩子。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支持我求学上进,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我爱人在老家很落后的一个小镇上教学,婚后一直聚少离多;儿子在我读硕士时出生,现在8岁了,由她一个人带,每次在一起的时间都屈指可数。因为我没有固定下来,她也没法辞职跟随我,一直以来,只能以微薄的工资(一个月才1000多)支撑全家的生活(我硕士自费、没补助,博士还好些有了助学金,但维持全家往往入不敷出)。所以,我想用我的付出给她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为了安慰她,我给我爱人说,你等着,等我Nature中了,我找个好工作,也把你带过去。这样,她们就很开心,连我儿子都对他的小伙伴说,他真正的家在XX。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也知道,一直以来,他并没有真正的家。后来,我的Nature没中,那边的家自然也就没了。我最终的选择又一次鼓起了他们的梦想,我希望不会让他们再失望。

感谢我的父母、家人、朋友,感谢培养过我的老师们,和我一起奋斗过的实验室的兄弟姐妹们,在我人生低谷的时候给我鼓励和支持,祝福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备注:认识我的人请别公布我个人信息,不认识的人不必试图猜测文中涉及到的人和学校,我只是把我的故事讲述出来,给大家一个借鉴,也为我的这段遭遇画个句号,然后好好继续赶路。

【 廊坊人才网】这些公司,一看就不想去面试!

公司背景介绍异样 
嫌弃指数:★★★★★
 

    求职者吐槽:我认为办公地址在小区里的公司不靠谱指数很高。曾经有家公司在网上介绍自己还是上市公司,但是去面试时,居然是在居民楼里的一套三室户。门口放个桌子算是前台了。询问前台工作人员公司网站的网址,居然说还在建设中,于是我果断走人了。     HR有话说:公司初创,当然是一切从简,艰苦是正常的,但我们有大公司给不到的机会,你到底是要环境还是要从业经验呢?     提醒:小公司也未必都是“不正规”、“没发展前途”的。比如,幼儿园就多是建在小区里的,难道幼儿教师就没有前途了?公司和人一样都有成长期,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作为求职者,需要在求职时多花点时间调查下公司的背景,看清楚公司的发展脚步是不是和自己的现状相匹配。 岗位要求多,招募“超能英雄”? 
嫌弃指数:★★★★☆
     求职者吐槽:招聘启事上明明写的是招聘编导职位,结果职位描述上却要求应聘者必须会做文案、摄像、剪辑、特效等所有的活……我很想问这家公司:“一人做四个人的活,是不是工资也应该给四个人的份啊?”     HR有话说:公司小,业务又不多,老板宁愿出双倍的价钱请身兼数职的能人,也不愿意出多份钱养一群闲散之人占用公司资源。     提醒:不同规模的公司对同一职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些成熟的大公司来说,业务分工是非常细致的,具体职位都是由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完成,全能型人才可能只需要发挥一种技能就可以了。因此,出于合理使用人力资源的考虑,公司喜欢用“合适”的而非“全能”的人才。     而对于那些人员配备较少的小公司来说,全能型人才却正是他们需要的。可这样的小公司往往会因为薪资低要求高而被许多求职者嫌弃。 招聘启事内容不规范 
嫌弃指数★★★★
     求职者吐槽:公司的招聘广告也是公司的宣传窗口,很重要。如果在招聘广告中就有各种不规范的信息,或是与劳动合同法相背的条款,那么这样的公司肯定是个“渣公司”。曾经看到有家公司在网上公然写着,试用期内公司不交“五险一金”。看到这条,我就把网页关了。     HR有话说:招聘信息不规范的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我们会委托招聘网站帮我们录入招聘信息,录入的人粗心大意就容易坏事。当然因为HR入行门槛低,的确有一小部分HR不太专业。     提醒:粗心大意、不规范和违反劳动合同法是三个不同程度的问题,个人需要判断清楚。对于粗心大意和不规范的,可以视情况而定,反问自己这是不是你最在意的问题,再决定要不要投简历,毕竟现在工作不好找。但对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必须果断说“再见”。 天天刷职位,一刷刷1年 
嫌弃指数:★★★☆
     求职者吐槽:如果有个相亲对象在一年后回过头再来找你,你会不会信他?会不会觉得这事很荒谬?这不找工作也正像相亲一样,哪有同一家公司同一个职位,在网上一挂挂一年还招不到人的?这还不是人员流动率极高的销售岗位!最奇妙的是,有些公司的招聘启事把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岗位几乎连同保洁阿姨都招了一遍!这是全公司的人都离职了还是失踪了?让人无力吐糟!     HR有话说:一个职位招一年并不罕见。有些中高端职位,专业窄众、部门用人条件苛刻,圈子很小,要挖个人才不容易;有些基层岗位,人员流动频繁,需要不断补足人员。根据人力资源调研中心的《2015离职与调薪调研报告》指出,随着新生代员工大量进入职场,他们更加注重自我,以及人生目标的实现,对于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要求较高,对于离职跳槽看得更开。也有些公司批示流程特别漫长,本地区、亚太地区、全球总部……面试一关关、批复一道道,弄得有些抢手的候选人无意等候,中途跳去了更好的东家,这好不容易找到的人不是又要重新找了吗?    提醒:如若是个别岗位挂了一年招聘启事可以理解,如今公司用人成本高,而个人跳槽成本也高,大家都很谨慎,招到合适的人选不容易,留住优秀的人选更不容易。但如果是一家公司几乎把所有职位都挂在网上天天刷新,那就有点问题了,不是招人的心不诚,就是这公司用人留人有问题,求职需谨慎! 高管职位,招聘若干(10人以上) 
嫌弃指数:★★★
     求职者吐槽:经理总监,高管职位,工作年限却只要求1年以上,居然还有可笑的年龄限制“35岁以下”。在职场上没摸爬滚打个8年10年的,这种总监能有多少阅历多少分量?难不成都以为拍偶像剧,个个都是霸道总裁,精通6国语言擅长柔道跆拳道,操纵得了股市开得了直升机?     HR有话说:我们也有苦衷啊!公司名头不响,出去见个客户谈个事情,title不响亮一点,哪个理你啊?公司庙小,不设个把经理总监的,都收不到应聘邮件!    提醒:除非大型集团大型公司设立新的业务和项目组,才会招聘“若干”经理。否则看到招聘广告上的“若干”经理需求,一般都是小公司人为“高升”的职位,并非什么高级职位。 薪资水平远远超出市场平均水平 
嫌弃指数:★
     求职者吐槽:“高薪诚聘,年薪XX万”,看到这样的招聘广告,很难让人不动心!可是我应聘的职位只不过是人事助理,难道真的能得到那么诱人的高薪吗?     HR有话说:现在的求职者真难伺候,薪资写“保密”被说没诚意;薪资写低了又要被嫌弃;薪资写高了又要被质疑……到底有完没完!    提醒:“高薪”背后未必一定就是陷阱,求职者可以从多方面判断是机会还是机关。例如事先了解招聘企业的背景,包括资产、规模、所在行业等,只有实力雄厚、前途光明的企业才会不惜千金纳贤才。但是也要根据不同的职位来作判断,如果以每月8000元的薪水招聘一名人事主管是有可能的,但要以这份薪资招聘一名人事助理,就得提高警惕了。求职者可以通过前程无忧手机客户端中的薪酬查询功能得知不同职位的薪酬水平。     看招聘启事需要有效抓取五个关键点     前程无忧调查显示,HR最常使用的简历搜索关键词分类包括:“学历”、“工作年限”、“行业”、“知名公司名称”、“技能”等等。所以仔细研究公司的招聘启事很重要。     关键点1:公司介绍(规模、公司性质、公司网址等)     公司本身所登广告位的位置,也有可能探出公司招聘职位的迫切度。     关键点2:HR的邮箱和公司地址     了解公司地址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预先打听情况,为面试预热。     关键点3:公司电话         记下近期投递过简历的公司电话有两个用处:第一,如果公司来电话通知面试,我们只需看一眼号码马上就可以知道是哪家公司在约自己。第二,在投递简历后,可以过几天去电话询问对方是否收到了简历,或许机会就这样光临了。     关键点4:公司的其他招聘职位     可以了解这家公司本次招聘的规模、招聘的原因,同时也能为自己寻找更多的机会。     关键点5:自己的学历与公司要求的学历不能相差太远     记住“杀鸡焉用牛刀”,学历并非越高越好。     虽然说,招聘启事上发现的各种问题并不能绝对与“坏公司”划上等号,但至少能从侧面反映出一家公司招聘人才的诚意。当然,作为求职者本着防人之心不可无的信条,最好还是要谨慎再谨慎,小心再小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面试的时候面试官说工资要向人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