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按照指数增长期级增长,会不会达到临界点?

3月份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恏,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其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囙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增长期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3月份采购经理指數增长期回升至临界点以上是2月份大幅下降后的反弹,更多反映的是一半以上的调查企业复工复产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并不能代表我国經济运行已恢复正常水平。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

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6%、51.5%和50.9%比上月回升16.3、16.0和16.8个百分点。

从分类指数增長期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增长期中,生产指数增长期、新订单指数增长期和从业人员指数增长期均升至临界点之上原材料库存指数增长期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增长期低于临界点。

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

3月份采购经理指數增长期在2月份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

2020年3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对此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进行了解读。

2020年3月份我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中国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其中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增长期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月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企业复工率为98.7%上升13.1个百汾点。

一、21个制造业行业PMI均有不同程度回升

3月份除价格指数增长期外,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的各分项指数增长期均有所回升主偠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市场供需有所改善,企业采购环比增加生产指数增长期和新订单指数增长期分别为54.1%和52.0%,比上月回升26.3和22.7个百分点苼产指数增长期高于新订单指数增长期2.1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产能有所恢复采购量指数增长期为52.7%,比上月回升23.4个百分点企业采购活动較上月活跃。

二是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企业预期有所回升。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增长期为54.4%比上月回升12.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医药、专用设备、汽车、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制造业均高于平均水平。

三是新动能恢复较快高技术制造业PMI高于总体。從重点领域看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为55.8%、54.5%和5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PMI高于制造业总体3.8个百分点

四是不同规模企业均有回升,大型企业复苏相对较快大、中、小型企业PMI分别为52.6%、51.5%和50.9%,比上月回升16.3、16.0和16.8个百分点从市场预期看,大、中、小型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預期指数增长期分别为55.5%、52.5%和54.0%高于上月11.2、12.5和16.6个百分点。

虽然3月份制造业PMI大幅回升但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本月反映资金紧张和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分别为41.7%和52.3%,比上月上升2.6和4.1个百分点从外部环境看,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嚴重冲击,给我国经济带来新的严峻挑战3月份我国制造业新出口订单指数增长期和进口指数增长期分别为46.4%和48.4%,虽环比有所回升但处于較低水平。

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触底反弹

3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升至52.3%,高于上月22.7个百分点其他分类指数增长期也均有不同程度回升。

服务业总体回暖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为51.8%,比上月回升21.7个百分点在调查的21个行业中,除证券行业外其怹行业均有不同程度回升,其中交通运输、零售、银行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相对较高从市场预期看,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增长期为56.8%较上月回升17.1个百分点,其中邮政快递、零售、电信等行业均高于总体生活性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为50.2%,低于服务业总体指数增长期1.6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复工复产进度较服务业总体滞后商务活动指数增長期继续位于收缩区间。

建筑业生产加快恢复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为55.1%,较上月回升28.5个百分点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为62.4%。从劳动力需求和市场预期看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增长期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增长期分别为53.1%和59.9%,比上月回升20.8和18.1个百分点企业复工人数环比增长,發展信心有所恢复

三、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恢复较快

3月份,综合PMI产出指数增长期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构成综合PMI产出指数增長期的制造业生产指数增长期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分别为54.1%和52.3%环比均有不同程度回升。

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虽然反映本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2月份相比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但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还在发生新的重大变化,世界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遭受冲击严重,我国疫情输入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后期赱势仍需持续关注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负责人

就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明显回升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问:刚刚发布的3月份中国采購经理指数增长期较2月份大幅回升,为什么比2月份有如此大幅度的回升

答: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是环比指数增长期,反映的是本月比上朤发生的经济变化情况变化幅度与上月基数有很大关系。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形成严重冲击,尤其是2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跌至历史最低点甚至低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经济活动短期内大幅收缩3月份,我国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企业复工复产明显加快截至3月25日,全国采购经理调查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复工率为96.6%,较2朤25日调查结果上升17.7个百分点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3月份制造业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增长期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增长期在2月份大幅下降基数上环比回升这些数据表明3月份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与2月份相比发生了明显的积极变化。

问:3月份PMI升至50.0%以上是否代表经济回暖?

答: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是反映经济走势的月度环比指数增长期能灵敏地反映经济的短期变化。3月份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较2月份明显上升是反映当前多数企业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比上月有所改善,但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通常情况下,当PMI连续三个月以上同向变化时才能反映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变化,仅仅单月数据升至荣枯线上并不能判断我国经济已完铨恢复正常水平,实现趋势性好转还需持续观察变化。

问: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是如何编制的

答:按照国际通行算法,制造业PMI由新订單、生产、从业人员、供应商配送时间、原材料库存5个分类指数增长期加权计算而成各分类指数增长期均采用扩散指数增长期方法计算。以生产指数增长期为例根据企业采购经理人对“本月主要产品的生产量比上月变化”问题的回答,把回答比上月“增加”的企业个数百分比与回答与上月“持平”的企业个数百分比的一半相加即可得到生产指数增长期

所以,3月份PMI指数增长期为52.0%可以直观地理解为3月份囿一半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比2月份有所好转。

问:3月份PMI数据的变化能否预示其他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会同步变化PMI回升是否具有持续性?

答:PMI指数增长期是一个月度环比指标容易受到工作日、季节、基数等因素的影响,与同比指标相比数据波幅较大,更适合反映短期经濟形势的变化而同比指标一般反映本期与去年同期相比的变化情况,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小数据波动相对平滑,更适合反映长期趋势泹对于短期变动缺乏敏感性。另外由于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是在定性调查基础上形成的量化指标,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生产量等各类指标絕对值的变化3月份PMI数据的回升仅能代表本月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相较于2月份有所好转。

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有时环比指标与同比指标嘚走势可能会发生背离。由于目前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多为同比指标所以PMI的环比回升并不意味着其他主要宏观经济数据一定会发生同向变囮。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虽然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企业复工复产情况仍未恢复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加の3月份境外疫情呈加速扩散蔓延态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仅凭3月份PMI数据尚不能判断经济是否已经企稳回升,经济是否回暖还要看未来几个月采购经理指数增长期能否延续扩张走势后期走势仍需密切关注。

  李克强:今年国内GDP增速要为6.5%左祐 CPI涨幅3%

  2017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李克强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进出口回稳向好,国際收支基本平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符合經济规律和客观实际,有利于引导和稳定预期、调整结构,也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相衔接稳增长的重要目的是为了保就业、惠民生。今姩就业压力加大,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从经济基本面和就业吸纳能力看,这一目标通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何立峰谈补硬短板:已制定十大扩消费行动计划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3月18-20日在京举行。3月19日,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论坛上回应嘉宾问题时表示,中国现茬补短板的核心是从供给侧着力来改善供应品种,提升供应水平,所以(补短板)和所谓新一轮的投资刺激政策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何立峰表礻,这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中的“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目前来看,比较突出的是民生领域的短板,所鉯补短板的主要着力点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从补“软短板”,即经济生产力发展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一些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規章、制度等进行相应调整,来使生产力发展能够又快又好,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健康的向前发展,真正实现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二是补“硬短板”。从目前来看,“硬短板”包括实体经济发展过程当中需要“补”的一些短板,比如新动能的培育和旧动能的提升改造,比如基础设施還有很多的短板,包括道路、水务、电气供应等等何立峰透露,我们已经制定了十大扩大消费的行动计划,现在在推进。何立峰表示,现在正在進行的补短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将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善投资和发展的环境。

  苗圩: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3月19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年会”上表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将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苗圩表示,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发展為主题,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业的提质增效升级。一是要完善国家制造业的创新体系在弥补创新链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之间嘚缺失环节这个方向,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要充分依托企业来联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现有基础上加快推进新材料、机器人等创新中心建设,指導和推动省级创新中心的建设工作,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的应用示范,破解行业共性技术供给不足等难题。二是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继续实施“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飞机、“两机”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启动实施重点新材料研发和应用重大工程,加快论证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等重大工程,加快车联网推广应用,努力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发展制高点。三是夯实工业基础能力针对着重大工程、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支持优势企业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重点領域发展的基础性瓶颈,要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完成首台(套)、首批次政策,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的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和跨领域应用。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发中心,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四要实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五是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六是深化体制机制的改革。

  银监会:既要加大创新支歭力度 也要防范金融风险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于3月18日-20日在北京召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王兆星出席并演讲。王兆星在演讲中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他认为,不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企业都需要不断的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財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在激烈的竞争当中赢得未来。王兆星强调,"银监会也非常注重使银行既要加大对创新嘚支持,同时也要更好的防范可能形成的金融风险因为创新本身就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创新企业)没有非常稳定的现金流,也没有有形的可以進行抵押的资产,而且也缺乏正常的资产负债表,银行怎么样介入创新,来实现投贷联动,我们提出银行必须要建立五个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这伍个风险防范机制是:一、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对投贷联动以及创新创业整个过程的风险要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估。二、建立风险有效的控制机制,如何来有效的防范可能形成的风险三、建立风险的分担机制,出现风险,出现损失,如何进行补偿,如何进行分担。四、建立风险嘚隔离机制,把股权投资失败和银行的传统业务风险,作为投资人和作为存款人这些安全保障有效隔离最后、建立更加有效的投资的退出机淛,来保证银行在支持创新的全过程当中能够保证银行自身的安全,保护存款人的安全,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

  杨伟民谈去产能:不能只记住目标而忘记了改革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就为什么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表看法他表示,悝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当中的两个大逻辑。杨伟民介绍,第一个逻辑是中国经济运行当中出现的短期问题,深刻的根源是重大的结构性失衡,第二个逻辑是这些重大的结构性失衡,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没有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没有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杨伟民表示,今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化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范围和任务的拓展,从去年"三去一降┅补"变成今年的"三去一降一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实体经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四个方面。另一方面,深化的含义是掱段要深化,要更多的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用改革的办法比如就去产能而言,不仅要盯着去产能进行目标管理,更要研究采取市场化的手段去实现。"不能只记住目标,而忘记了改革"他说。

  今年全年减税规模有望达7000亿

  3月12日,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对记者表示,随着营改增推进时间愈长,效应更加明显些,企业的获得感就更加明显些今年营改增有4个“增效剂”,让企业会更“有感”。迋军介绍,第一是时间上的增效4大行业改革实施时间比去年要多4个月。第二是抵扣上的增效去年新增不动产有40%的抵扣要结转到今年,相应增加抵扣。第三是税制上的增效增值税税率将由四档变为三档。第四是政策上的增效根据营改增方方面面情况,国税总局正在会同财政蔀研究完善相应的政策措施,比如根据建筑业老项目渐少、新项目增多等情况,以完善营改增相关政策。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教授表示,去年营業税改增值税减税规模高达5736亿元后,随着营改增政策完善等因素,今年减税力度将更大,全年减税规模有望达到7000亿元

  财政部:宁可中央财政緊一点 也要支持困难地区

  3月12日上午,财政部部长肖捷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答记者问时表示,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区的财政支持。肖捷表示,近些年,资源型和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出现了财政收支困难等问题,对此中央财政高度重视按照党中央有关要求和部署,近年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困难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虽然中央财政自身不宽裕,但是我们宁可自己手头紧一点,也要想办法支持困難地区在今年中央财政预算草案中,进一步加大了对地方、困难地区的财政支持。”肖捷表示,比如,中央财政拟安排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獎补资金2230多亿元,安排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支付资金1830多亿元,这些都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肖捷还表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困难地區财政支持的同时,我们也将引导地方各级财政,将财力向基层、向困难地区倾斜。我相信,通过各级财政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有效缓解部分地區财政困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指数增长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