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真的真有长生不死死吗?其实我觉得虚拟游戏可以做到,但国家为什么不朝这方面发展呢?

世上是否真有长生不死?世上是否真有长生不死?站住别跑百家号想想电脑吧,一个电脑由cpu 内存 硬盘等构成,其实核心还是硬盘里面储存的东西,把硬盘拿下来放在另外一个电脑里面也可以读取出来,而2个电脑的区别就是配置不一样而已(处理器等配置区别)对比一下,就发现记忆才是一个人的根本,所谓的自我意识只不过是一个电脑的cpu而已,仅仅只是一个处理记忆的组织,也就是处理器.而一个电脑的怎么运作的本质还是由硬盘决定的,而不是cpu。所以长生不死是可能的,也是不可能的。当未来的科技进步,你的身体死亡,你的记忆可以被保存,转移到另一个克隆身体,但你的身体死亡,这个身体产生的意识也死亡,而另一个身体结合记忆产生新的意识。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肉身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大脑中的思维和记忆却可以被移植到另一个“宿主”身上,从而用另一种方式实现“长生不死”,你愿意吗?不要以为这是在开玩笑,在不远的将来,这个世界说不定还真能出现另一个可以永生的“你”。用人脑控制“机器”,看过电影《阿凡达》的人或许会觉得这个画面似曾相识。在电影里,科学家将人类的DNA 和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的DNA 合二为一,从而克隆出人类肉体替身“阿凡达”。而现实中的人类则可以通过头戴设备,利用意念操控人造阿凡达。不久前,科幻电影的情节被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付诸了实践。他开启了一项名为“阿凡达”的高科技研究计划,旨在把人脑思维移植进机器人体内,通过人类生物身体和机器身体之间的融合和交换,从而实现“长生不死”。肉体虽然会逝去,但“灵魂”却可以永生,听起来多么大胆而“逆天”的构想!为此,他专门组建了一个近30位科学家的团队,他们来自各个应用学科,比如,人型机器人创造者、分子遗传学教授、人工智能先驱等等。但是机器里结合记忆产生的意识是否是真正的你呢?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站住别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我们真的可以长生不死吗?_《大科技》杂志_知道日报_百度知道
我们真的可以长生不死吗?
在这个世界上,对人类来说最重要的事无非两件——生和死。但是,人一定要死吗?这个在现在看来显而易见的答案,在不远的未来可就不一定了。如果有一天,当我们的肉身离开这个世界之后,大脑中的思维和记忆却可以被移植到另一个“宿主”身上,从而用另一种方式实现“长生不死”,你愿意吗?不要以为这是在开玩笑,在不远的将来,这个世界说不定还真能出现另一个可以永生的“你”。肉体逝去,灵魂永生用人脑控制“机器”,看过电影《阿凡达》的人或许会觉得这个画面似曾相识。在电影里,科学家将人类的DNA 和潘多拉星球上纳威人的DNA 合二为一,从而克隆出人类肉体替身“阿凡达”。而现实中的人类则可以通过头戴设备,利用意念操控人造阿凡达。不久前,科幻电影的情节被俄罗斯亿万富翁德米特里?伊茨科夫付诸了实践。他开启了一项名为“阿凡达”的高科技研究计划,旨在把人脑思维移植进机器人体内,通过人类生物身体和机器身体之间的融合和交换,从而实现“长生不死”。肉体虽然会逝去,但“灵魂”却可以永生,听起来多么大胆而“逆天”的构想!为此,他专门组建了一个近30位科学家的团队,他们来自各个应用学科,比如,人型机器人创造者、分子遗传学教授、人工智能先驱等等。那么,这个匪夷所思的宏伟目标要如何实现呢?据德米特里?伊茨科夫的团队称,这个计划将分四个阶段进行,最后将在2045年左右打造出一个功能完整的人造“阿凡达”。首先,团队将努力在第一个阶段(2020年之前)打造出可以通过人脑进行遥控的机器人复制体“阿凡达”,也就是人类可以借助设备远程控制“阿凡达”,轻松实现人类意识的转移;第二阶段,当某人生命终止后,科学家能够将其大脑移植到“阿凡达”身上,从而使他的生命可以在这个“生化机器人”身上继续“存活”下去,而这个阶段的实现节点大约在2025年左右;到了第三阶段,科学家将研究发明出和真人大脑功能相似的“人造大脑”,它可以储存主人的所有经历、记忆甚至性格;最后一个阶段,也就是到2045年,科学家将创造出一个全息影像版的虚拟“阿凡达”(全息影像是一种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三维图像的技术,人们无需佩戴立体眼镜,裸眼就可以观看到全方位的立体影像)。它虽然没有真实的肉体,但外观与主人一模一样,且具有人类的思维、意识和感情。当主人去世后,这个拥有“人造大脑”的仿真阿凡达将会延续主人的生命。并非纸上谈兵如果德米特里·伊茨科夫的计划能够顺利实施,人类在30年后就可以实现“永生”了,这听起来真像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空想。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阿凡达”计划并非只是纸上谈兵的空想,一切也都在按照计划进行。现在,科学家们已经按照伊茨科夫的模样成功制造出了一个他的“阿凡达”原型,它除了具有基本的人脸识别功能之外,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眨眼、移动手臂等。在把人脑与机器相连的构想和实践中,伊茨科夫其实也并非第一人。早在2012年,以色列的一名学生就通过一台磁共振成像扫描仪,用大脑意识顺利遥控了一个远在法国技术研究所的机器人。这台磁共振成像扫描仪可以读出他的想法,然后电脑将这些想法转换成命令,通过互联网发送给远在法国的机器人,并顺利实现对机器人的简单控制,诸如抬手、向左走、向右走、停止等。2013年,美国国防部的年度预算报告也曾透露了代号为“阿凡达”的计划,他们希望开发出一款能通过人脑意念遥控的机器人,而这款机器人也将在未来战场上代替人类征战沙场。除此之外,科学家对机器人“大脑”功能的努力和探索也一直在进行,并且已经取得了许多飞跃性的进展和突破。两年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几位神经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就制造出了一个大型且逼真的“人类大脑模拟系统”。它不仅拥有能获取视觉信号的电子眼,还有能作出相应反应的机械臂,除此之外它甚至还能通过基础的智商测验,并执行包括复制绘画、计数、回答问题和作出流畅推理等8项不同的任务。这些也全都归功于这个“大脑”所拥有的250 万只虚拟神经元。但比起人类神经元的数目,250万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因此这颗“大脑”还比较简陋,所以也只能暂时执行一些比较基本和简单的任务。而现在,IBM推出的“人脑模拟计划”已经可以模拟出 5300 亿个神经元和 137 万亿个神经突触。而这一数字已经能和人类大脑相媲美了。目标宏远,道路坎坷伊茨科夫团队的科学家认为,以目前的科技文明和发展速度,已经非常接近实现打造永生“阿凡达”的技术要求了,而将人类大脑意识移植到机器躯体上也不再是个科学幻想。未来,地球上的所有人类,不论是病人还是老年人,甚至是死去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灵魂和思想留存下来。但据IBM 估计,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建造与人类大脑复杂程度相当的计算机需要近 100 兆瓦的能量供应(相当于一台电脑连续不断运行近35年)。而人类大脑进行这一切活动,只需要区区 20 瓦。如此庞大的能量消耗的确不容小觑。另外,除了能量的问题难以解决之外,生产一个“阿凡达”还有更多需要解决的科技难题。比如,在计划的第二阶段,科学家将为阿凡达打造一个新躯干,以保证大脑在脱离人体后,还能够保持存活。这就需要在机器人体内创造一个合适的,可供大脑维持运转和鲜活的生存环境。而人脑是一个多么精密的组织,随便一个表情和动作,就牵涉到几十块肌肉和神经的协调。而目前,人类对大脑的了解还非常有限,也就是说,即使科技发展得再快,但与之相关的生物、医学等边缘学科的速度却并没有跟上。因此既要成功将其从人体移植,还需要在另一个物体上保持它的活性,科学家还需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付出更多努力。如果有一天,科学家真的成功将人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那么下一步,也就是第三阶段的目标,就是要创造一个和真人大脑功能完全相似,可以储存主人性格和记忆的“人造大脑”。这一步可谓开发“阿凡达”,实现人类“永生”的关键和核心。就目前人类对大脑功能的了解及神经生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来看,要做到这样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大家都知道,大脑具备指挥功能,比如,右脑的顶叶支配左边手脚,左脑的顶叶支配右边手脚,但人们对大脑的大多数分工及“支配”区域还存在诸多盲点。  而这项计划的最终目的还远非移植大脑,而是更进一步移植思维,科学家希望能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将性格、记忆、思维模式和情感方式都移植到虚拟阿凡达的载体上,使生物不依附生物体而最终获得永生。这中间每一阶段之间的技术跨度虽然很大,但目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之间正在通力合作,也取得了不少可喜的进展。目前,虽然“阿凡达”离最终成品还有很大差距,但在2045年之前的这几十年里,未来的世界和科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我们谁都无法预言。灵魂“永生”的愿望还需等待,目前,德米特里·伊茨科夫团队的短期目标是利用“阿凡达”为残疾人实现正常人体功能。
未经百度知道日报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百度知道日报上所发布的内容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凡侵犯百度知道日报知识产权的,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申请授权及商业合作请及时联系
文章出处:百度知道日报()
原始链接:
为您推荐:
热门作者推荐
说说互联网的那些事儿
这里有最燃的近代军事战争史
中国科协、教育部、中科院共建的一个基于互联网传播的国家级公益性科普服务平台。
探探健康生活
创刊于1997年,以爱因斯坦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为办刊宗旨。
地球没有新奇科学,全部都在火星一号。
合作及供稿请联系:蒲公英根泡水喝的功效_百度知道
蒲公英根泡水喝的功效
蒲公英花有什么功效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蒲公英泡水喝功效:   1.清热解毒 可用于热毒证,尤善清肝热,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多种感染、化脓性疾病。   2.消痈散结 治疗热毒壅结于肌肉所致的痈肿疮毒,高热不退。对乳痈有良效,能解毒散结通乳,可内服或外敷,常配金银花等同用。另外还可配大黄、丹皮治疗肠痈。   主治: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意见建议:注意事项:   阳虚外寒、脾胃虚弱者忌用。   1.用量过大 常规用量煎服后,偶见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及轻度泄泻。大剂量(30g/kg)灌服煎剂3天,可见实验兔子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度浊肿,肾小管变窄,其它无明显改变。小鼠和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尿中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   2.过敏反应 服用蒲公英煎剂、蒲公英酒浸剂后,个别人会出现荨麻疹、全身瘙痒等过敏反应。蒲公英注射剂静脉滴注后,亦偶有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   3.药不对证 主要是寒热不分,不加辨证而滥用蒲公英治疗各种感染。临床上所见的感染多数为热证,用蒲公英一般不会有不良反应。但少数感染属于阴寒证,无热象,病程多较长,病人体质虚弱。笔者普见有人用大剂量蒲公英治疗阴寒证,结果病人出现食欲减退、倦怠、疲乏、出虚汗、面色苍白。感染灶并无好转之象。将蒲公英清热解毒的作用简单地看成能抗菌消炎而加以滥用,会产生不良反应。
喝其他中药时能喝蒲公英吗?
咽喉痛可以用蒲公英泡水喝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蒲公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人真的可以长生不死!
自古以来,很多富豪权贵都想长生不死,如历代帝王,都想得到长生不死之药,不修佛法,皆向外求,却都已长眠地下。
那是否真有长生不死之法呢?佛法无边,长生不死之法确实是有的,如密宗四大持明果位之一的“长寿持明”即长生不死,当然这要靠对佛法深入闻思修,达到那个境界才可以。(当然这里说的长生不死,是相对于现在的人类寿命来说的,可以住世千百万亿年,但终归是因缘生法,总有坏灭的一天,就像印度千佛出世成佛的金刚座,虽然千佛出世都不坏灭,但终归是因缘生法,总有坏灭的一天,只是坏灭的时间很长很长……)
佛经里也有授记四大比丘从释迦牟尼佛时代住世至今:
《佛说观弥勒菩萨下生经》中说:尔时迦叶去如来不远结加趺坐。正身正意系念在前。尔时世尊告迦叶曰。吾今年已衰耗向八十余。然今如来有四大声闻。堪任游化。智慧无尽众德具足。云何为四。所谓大迦叶比丘。屠钵叹比丘。宾头卢比丘。罗云比丘。汝等四大声闻。要不般涅槃。须吾法没尽。然后乃当般涅槃。大迦叶。亦不应般涅槃。要须弥勒出现世间。
宣化上人讲述:摩诃迦叶是第一代祖师。你们想不想见这位尊者啊!他现在还在此世界上——在中国云南鸡足山打坐入定,他将等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出世成佛时,要把释迦衣钵交给弥勒尊佛。他现在还未往生,也还未圆寂。所以你们谁若有诚心的话,到鸡足山拜摩诃迦叶尊者时,就可以见到他。在这鸡足山时常有三种光:佛光、金光、银光。谁若真有诚心,不但可以见光,而且还可以听见钟声。这钟声是自己响的,在几百哩外都可以听见。
大迦叶尊者在云南鸡足山入寂灭定,等待弥勒佛下世,传释迦牟尼佛的衣钵,曾经有人见到过迦叶尊者并得到度化。
英国的柏克森博士见到现在仍住世的迦叶尊者
● 柏克森简介
  柏克森,英国著名哲学家。1956年,柏克森专著了《唯物哲学之研究》,连续印了十七版,均销售一空,并翻译成了法文、德文等多国文字。后来他旅游至印度,在灵鹫山见到了大迦叶尊者。大迦叶尊者带他到寂静处,整整给他传授了一年的佛法,还将他剃度出家。数年后,他回到伦敦,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关注。众多专家、学者邀请他作一次演讲。演讲时,他身披袈裟,向大家介绍了佛法,指出他以前论著中唯物哲学的错误之处,并作了忏悔,同时一一回答了大家关于佛法与哲学等的各类问题。当时就有96位博士在他面前皈依了佛法,其中有生物博士米克恩、神学博士甄克费勒、化学博士罗斯哈德及天文学博士哀泼思等。
● 以下是当时报道的部分翻译。
  一、故人相见
  一日,伦敦学术中心正在举行大集会,世界各地的著名哲学家、神学家、科学家们聚集一堂,准备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此时,门外一位身披南传佛教僧衣的比丘,在徐步安行。比丘的服饰、仪态很特别,惹人注意。又因比丘身后随行者众多,故此途遭人围观。
  此时,有一位博士,正要进入中心,见大群人围着奇形异服的和尚,颇觉诈异。突然间,觉得很面熟,便上前仔细打量,失声叫道:“你不是柏克森博士吗?五年前,你发表了《唯物哲学之研究》,之后就音讯全无了。怎么现在做了和尚?你是游戏人间、还是想引人笑?”
  柏克森比丘态度严肃地说:“老友!麦迪逊博士!我是柏克森。我的出家,有大因缘,也是我游历东方所获得的大利。但是,我的心得你不容易明了。”麦愣了一下,说:“怎么你说话怪怪的,性格完全变了?不管怎么样,今天正好是学术研究的周年例会,你以前也曾多次参加,公布你震动世界的研究心得。你的许多老朋友都在里面,他们都很想念你,进去一叙多年阔别之情吧。”柏克森仅40出头,麦迪逊已50多岁了,亚赛多特、尊默德则早已白发苍苍。五年前,他们时相切磋,也师也友。当柏克森进入会场,顿时成为了焦点。百几位大博士们,都被吸引了过去。
  柏克森所著《唯物哲学之研究》一书,是一部排斥神教、破除迷信的专著,在哲学科学上很有价值,为学术界所尊崇。然而仅隔五年时间,柏克森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不但彻底否定了自己的哲学思想,而且还出了家。
  大家惊喜交集而又无法接受如此事实。柏克森则雍容自若、熙怡微笑,向大众合十作礼。大众坐定,亚赛多特便宣布:“柏克森博士久游方归,还出家成了和尚。不如请他谈谈游历所得,好吗?”大众热烈鼓掌。
  亚赛多特继续说:“柏博士自你东游,我们对你一无所知。你的《唯物哲学之研究》,初版风靡一时,再版十七次,真是洛阳纸贵。后又翻译成法文、德文,你声誉日隆。我们正冀望你成为我国的达尔文第二,为国增光。如今你却成了印度乞儿的比丘。你是不是发神经了?这样的事实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
  柏道:“感谢老博士厚爱。你说我在发神经,是因为我的言行、举动、思想,像是发神经呢?抑是我的服饰、仪容像是神经佬?”
  亚博士道:“你镇定冷静、精神平和而统一、讲话条理分明,显然是大智慧者,绝不像发神经。但为什么要做乞儿呢?”
  柏克森说:“我绝对不是神经病患者!我一生追求事实、追求真理。我绝不虚伪、不弄虚作假、不哗众取宠、不标奇立异,也绝不以博士的虚名头衔或学术上的成就去吓人、去吹嘘自己,这点,你们都可以为我作证。我也自信是有志气的人,诸位就曾一致称誉,说我能在学术界独树一帜。而我却在事业如日方中时,为什么会舍弃一切去出家呢?告诉诸位,我曾花多年时间,深入研究佛法,在深思熟虑后才毅然出家的,决不是一时冲动,实际上是求自己心之所安。我今日所修、所证,正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心有主宰,才自得其乐。修学佛法,是彻底解决人生问题的唯一出路。学术界的物向追逐、与时推移的学说,绝对不能动摇我的信心,丝毫也动摇不了!我为什么如此死心塌地呢?诸君稍微想一下,便知其中必有的深理。”
  温特?色利民博士道:“我们极力主张思想自由,而柏克森博士一向酷爱自由、酷爱真理。他毅然出家,必定有他的道理。或者这就是追求自由的最高境界。我倒非常愿意听听,他这五年的见闻以及他出家的原因、求法的经过,以至他所修、所证的真理。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想了解的,也将是我们闻所未闻的。”
  不知不觉地,大家都已经被柏克森的道气所征服、被他的禅风摄服,而潜移默化。大家都鼓掌赞成。
  二、亲见圣迹
  柏克森道:“好一个温博士,真是深得我心。我这次回国,就曾发愿,要以我东游所得之无上妙法传给国人,展转流布世界,使世人都得闻佛法,共享此无上真正之道。你要我讲,也正是我想讲的啊!出发东游之前,我曾稍微学习印度梵文和巴利文。到了印度,又专心学习了一年。埋首于印度古今典籍中,尽窥婆罗门教之四吠陀典,以及数论、离系胜论、顺世吠檀陀等诸哲学,最后进入佛教法藏。初时,我拿佛法跟物质、哲学、科学作比较研究,但感到格格不入。因为,固有的学理思想与佛法一比较,便会相形见绌!我渐渐失去了自信,甚至我自己的唯物论的基本思想也完全破灭。顿时,成了无主孤魂而不知所措、茫然而惆怅,希望立刻找到另外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于是,我把所有古今、东西方的宗教和哲学思想一一罗列出来,精审抉择,最后断然选择了释迦摩尼创造的佛教,作为我的归依处。
  到印度之初,我的思想态度是:我是文明人,他们是野蛮人;我是主人,他们是奴隶。而且觉得印度人不论在工作能力、思想能力都不如我们白种人,觉得他们事事都相形见绌。于是,我蔑视他们、鄙视他们,把他们看成一群蚂蚁而已。虽然在学习他们的语言文字,实际内心上却不屑与之为伍。
  相处日久,渐渐发现印度民族之民性慈和,容易相处、沉毅宽宏,而没有侵略性。这是我们白种人远远比不上的。之后,我的向往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乐与印度人交往。后来,游于山林旷野,每见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苦行僧,其思想之深邃、神意之闲适、精力之充沛,比之欧美学者的深受外界环境的浊扰,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我曾亲自见过一位长老,他瞑目安坐、不衣不食、不入不出、不起不卧达数月之久。而追随他的弟子,达数百人之多。我闻讯后,带足干粮,好奇地仔细观察了近一个月。于是,我从欧洲带来的傲慢无礼而又无知的粗浊习气消除殆尽。
  我又曾于灵鹫山深处,得遇一位老者。他说:‘欧洲学者心量狭窄,不肯将其学术思想及研究所得传授给我们,以为这样可以使我们灵思、智慧僵化,从而灭我印度文化、灭我印度人种。他们那里知道,印度人的智慧、宝藏,远比欧洲学术思想丰富,要丰富千万倍!你不传授我,我也不传授给你。我们自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自有不可思议的效果,这是你们所望尘莫及的。’老者又说:‘我今日让你增广眼界、开启信心,想带你到一个常人所不能到的处所,你想去吗?’我欣然同意。
  于是,随老者直入山中。至一悬崖峭壁之前,老者用掌击崖三下,崖石应声裂开,成了一道大门。洞内一片漆黑。老者步入,我冒险跟进。行了几步,但觉光明渐起,心底清凉,沁人肺腑;快乐恬悦,得未曾有。在我四处张望间,一声巨响,崖石大门关闭。门虽已闭,但洞内光明依然。行一里许,到了一座广博、严净似乎无边无际的豪华巨宅。阶墙陈柱、门窗几榻,都是七宝彩石所成,富丽堂皇。建筑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美轮美奂。宅中藏书极多,有论天像、地体类的,有论天地人物、神识灵性、修证方法的……本本博大精深、玄微奥妙。拿欧美学术思想之大成就与之相比,简直黯然无光!
  我最感奇怪的是岩门关闭后,洞内又无火,光明从何处来呢?并且这光明使人不可言喻地心安自在。老者知我心中所想,道:‘你怀疑什么?这是我的净土,光明是我所发。你我宿世有师徒之缘。知你缘熟,今生当证圣果,特地来度你,启你信心。好了,你可以回去了!’岩石门自动开启,随之出洞。我至诚恭敬,启问老者是谁,回答说:‘你至仰光大金塔前,自誓出家,着袈裟、依沙门、做佛弟子,稍后自知,将来且更能相会。’说毕,隐身不见。
  这个时候,我在印度已住了三年,遵老者所嘱,赴缅甸仰光大金塔,绕行礼拜,自誓唱言: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陀,永不归依天魔外道;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法,永不归依外道典籍;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归依佛僧,永不归依外道门徒、恶友邪党;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杀生;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偷盗;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淫欲;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妄语;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不饮酒;
  我柏克森,始从今日,尽形寿,日不二食、长坐不卧、不蓄须发、不积财宝。
  并遥礼灵鹫山老者为师,净除须发、圆顶赤足,披袈裟、持僧钵,村市乞食、山林宴坐。深信因果,护持戒行,勤行三十七道品。
  博士先生们,我已于禅定中证得初果阿罗汉,并蒙吾师授记、认证。师并说,不久我当证得四果阿罗汉。我现在已经知道,我的老师就是释尊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叶尊者。欧美人只知追求、享受,被事变物变之所左右,虽有外露智能却无观照之明,实可怜悯。所以,我回来就是希望诸位智能仁勇之士,能得闻佛法,共游无上真正之道。不久,我将返回吾师之净所,请各位珍惜此难得之人身,勿使空过。本人已出家为僧,请勿再称我博士,叫我柏克森比丘就好了。”
  (注:柏克森比丘在仰光出家,他的落发、乞食、宴坐、礼塔的照片,散见于东南亚、台湾、日本。又曾制成明信片流通。台湾基隆灵泉寺的善慧法师,就曾亲见过柏克森比丘。)
  三、舌战众学者
  众博士听后,有马上表示接受的、有怀疑沉思的、也有面呈不悦而欲予强辩的。萨蒂尔博士说:“柏克森比丘,你似乎意犹未尽,可否将你自己的信、解、行、证,最简单扼要地介绍一下,特别是你所证得的真理。”
  柏道:“善哉!萨博士,汝问甚佳,我如实答。我之所修所证,是独到寂灭、究竟圆满的。所谓心行处灭、语言道断,这是无法用语言文字去形容表达的。无上甚深微妙的佛法,听后会令你犹如大旱遇甘霖、漂溺大海遇舟揖、黑暗见光明、森林迷路而获救、垂死病人遇救命特效药一般。
  佛法说:人人皆有佛性。人皆有‘从生至死,从死至生,生生不生,死死不死’而永恒存在的性身灵命。人,又会随着各自所造不同的业,得到不同的报。造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的业,得生人天;造杀生、偷盗、淫欲、妄语等恶业,而堕为畜牲、饿鬼、地狱。善恶因果,报应不爽,丝毫不差。业果相续,业果不昧,无始无终。因此,造业受报而三世流转,在六道生生死死、轮回不息。宇宙间,世界无量、众生无尽,这就是人生也是宇宙真理。”
  天文学家欧拔说:“不对!我认为没有其它世界,也没有天仙鬼神。人死了就是死了,没有转生、没有轮回、也没有转世苦乐罪福报应!你说人生有永恒存在的生命,我不信!”
  柏克森说:“你是研究天文的,太空中的日、月、星辰及地球,你说是人世呢?还是天界?”欧拔回答说:“地球是人世,虚空诸星球是别一世界。”
  柏道:“宇宙是浩翰无穷的,人类的智慧对宇宙所知极为有限,极其不合理、不合科学的。按照佛法,没有无缘无故的,一切事与物必定有它的因、有它的缘。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的。如是因,如是果,善恶苦乐之报,绝对不虚。死后断灭,一切归于虚无,这种论调佛法斥为‘断灭空’,是恶见、邪见。万万不能有这样的邪知、邪见,绝对要放弃这样的思想,否则对自己有大害,不能得见真理。”
  法学博士亨利史诺说:“柏克森比丘,你说有前生后世、有转生罪福,我还是不能相信。我有个堂弟,自少与我最投契。他病危时,我曾嘱咐他:‘你无恶不作,必堕地狱无疑。你我至亲,我信任你,你若堕了地狱,一定要回来告诉我。’堂弟满口应承,不久命终。但至今三年了,却毫无消息。而且,也从未有死后堕地狱而回来报信的。因此,这种理论不足信。”
  柏克森笑道:“你是法学博士,甚有法律知识。譬如有人,在他国严重犯罪,被判重刑。犯人向法官求情,要求放他回国,告别亲友后再来受刑。博士,狱官会放他回来吗?不放他走,他又怎能回来报告呢?同样道理,你堂弟堕地狱,地狱的阎皇、鬼卒,又怎会无故放他回来报信呢?”
  伦理学博士艾格士发言:“比丘,我也有一至亲,一生笃善乐行,道德纯良、克己助人。他命危时,我嘱他:若得生天上,千万记得回来向我报告好消息。他也已死了多年,也是毫无音讯。”
  柏答道:“譬如有人,处粪坑中,身首浸溺在粪尿里,时长日久,极厌臭秽,好不容易逃离粪坑,沐浴后再三熏以香水。他那肯再自动跳入粪坑?得生天界的人,亦复如是。人间五浊恶世,臭秽充满,想起都会厌恶,他怎肯回来呢?若来了,回不去怎么办?”
  化学博士罗斯说:“人是没有神识的。有人曾以学术研究为由,要求法庭给他一个死囚。他把死囚捆在一个密封的化验容器内,亲自用火煮犯人至死,以便观察人死时,神识从哪里出去。但是,科学家们都不曾见神识的来去。把化验器打开,犯人已死,已没有神识存在。那么密封的化验容器里,神识从哪里跑掉的呢?既然没有神识,所谓‘后世’的理论便不能成立!”
  柏道:“罗斯博士,我问你,你如实答。你今早是否曾做梦,梦游巴黎?”罗斯愕然,道:“你怎么知道的?我今早梦游巴黎,从未向人提过。”柏续道:“你做梦时,你夫人及家属、仆人都已起床。他们能否见到你的神识出入?”对曰:“不能。”柏说:“生时作梦,神识入出不能得见,死时也不得见。神识不是物质,不是可见的。”罗斯反驳说:“你不能否定别人了事,这不够说服力。你应该积极的证明:人们的魂神是可以了了明见的。这样才能使人信服。”
  柏比丘云:“善哉!善哉!我告诉你:从佛出家的比丘们,一日之中精勤不懈地去修道。昼夜六时,消除散动与昏睡,与自己与生俱来的烦恼习气作斗争,克服自己的种种缺点,专修觉分(三十七道品),以定慧力、净修天眼。以天眼观诸众生,死此生彼,死彼生此,悉知悉见。一般凡夫不知不见,便武断地说没有报应、没有轮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不符合科学的求真态度。你自己没有此种能力,但你不能否定事实,因为有人有这种能力的。任何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能力,只要他肯依照佛法去修,才会有。你想想看,如果没有神识,我又怎会知道你曾做梦呢?”罗斯点头。
  解剖学博士威廉说:“又有人,也曾请法庭给他一个死囚,他用解剖法,将死囚割肉剥皮,支解其身体,以便寻找神识在哪里,结果也是一无所获。所以,我也不相信人死后有灵性的存在。”
  柏克森说:“我刚才已说过,识性是不可见的。如果你还是执迷不悟,我且再用一个有趣的故事给你说明:古时,在人迹罕至的深山旷野,有一拜火教徒,在那里燃火,奉事无间。他收养的一个孤儿,非常愚蠢。拜火教徒欲外出游历,吩咐小儿小心守护火种,一定不要熄灭。他外出后,小儿一味贪玩,不事守护,火便熄灭了。小儿懊恼不已,不知如何是好。他事急乱投医,对住已熄灭多时的死灰,死命去吹,以为可以求火,当然火不可得;他又试着用斧头去劈柴求火。火也不可得;他又把碎柴放入臼中,以木杵捣之求火,火仍不可得。拜火教徒回来,小儿对他伤心大哭,拜火教徒安慰他说:‘不要哭,看我怎样取火!’于是用钻,钻木取火,柴又重新燃烧起来。拜火教徒告诉小儿:‘要求火,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方法不正确是无法得到火的。’诸博士用煮人、解剖人的方法,是不能知道神识的存在的。应该用比丘们的方法、依照佛的教导,依法勤修,直至证果。那时,用你的天眼,不论自身、他身,皆了了分明。甚至六趣一切众生,所有心识随因受报的相也无不了知。用不正确的方法妄求无效,便否定灵性的存在、否定轮回业报学说,是不应该的,是错误的。”
  生物学家米高发问:“人死后转生为人,应该能够知道前生的事。如果能知前生事,知道造恶有恶报、造善有善报,就可以警惕今生,不敢作恶。否则,转生之后对前生一无所知,好象成了另一个人。今生的受苦、受乐,似乎与前世无关,便会觉得不必去恶修善。做个去恶修善的人,是要事事吃亏的啊!何况,从来就未曾见过能确知自己前生的。所以,我不能信。”
  柏克森耐心解释道:“人转世后,所造的业,引发无明(烦恼)。人被无明所障蔽,便不能知前世事,这叫做隔阴之迷。一般人都不知前世事。但也有极少数的例外,生来就知道前生事的能力。而出家比丘们,通过勤修道品,得宿命通,就会知道自己前生、二生、三生乃至百千万生的事;也会知道他人前生、二生、三生乃至百千万生的事。这是修得的,是恢复他本有的能力。所以,我师父知道我前生事,我也知道我师父是大迦叶尊者转世。这种能力,不限于佛教徒,其它外道的灵性修炼者也可获得。又譬如,人的内脏或消化过程,人不自见。用X光透视,就可以清楚照见;有天眼的人,也能清楚照见。不能因为你见不到,便加以否定。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应从未知,如法去求知。”
  老博士尊默德道:“比丘,你的理论与基督教相似。人有灵魂,死后灵魂不灭,或生天国、或堕地狱、或成游魂,受末日的审判。你为什么标奇立异,说成只有佛教才有呢?”
  柏克森说:“老博士质问得很好,我分别说之。基督教说灵魂不是从转生而来而是上帝造的,既然灵魂与肉体同生,也应该同死——肉体坏灭时,灵魂也应同时坏灭,也就不会有灵魂永存。佛教认为,人的升天或堕地狱,是由人在世的善恶业去决定的;而基督教说永生天界或永堕地狱,永不轮回。还是不如佛教说得合情合理。佛教说:在天界,天福会享尽;在地狱也有报尽之时,即使是多少万劫之后,也终有报尽的一日。
  佛教的主论是:一切苦乐罪福,都是自作自受的。基督教的理论不合理,犯驳的地方太多,漏洞百出,不能自圆其说。佛教理论则更合理,不容辩驳,也辩不倒。基督教说:人都是上帝造的,人的作善作恶的本能也是上帝赋予的。那么,一切都应该造人的上帝负责任,人的本身不应该以善恶而受到升天或地狱的报应。还有,人是上帝造的,那么上帝又是谁造的呢?
  只要能够依照佛教的方法,依法修行,功力够了,心清净了,自己可以亲证本身真性,这就是开悟。开悟后进而得到天眼通、神足通、宿命通等如意神通。可以解脱忧苦喜乐,解脱烦恼,得大智慧,得大自在。基督教灵魂理论,即无法给人满意的解释,犯驳之处又多,更无法亲证。连印度外道也比不上,更何况博大精深的佛教呢?!”尊默德越听越入神,正在沉思,细味其言。
  四、慈悲劝导
  柏克森悲心切切,继续劝导:“诸位博士,佛法的道理,非常殊胜,最真最美,最实最善,教义圆满而彻底,无可反驳。除非你不接触,只要稍微进入,其无懈可击的教义,必定使你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今日回来与诸君同聚,绝非偶然,是有大因缘的。希望诸位捐除己见,以开放而客观的态度,相信佛法、接受佛法、修证佛法,以达无上真正之道。固执己见、固执所学,图增烦恼。”
  有些博士表示:“我们决不能放弃所学,改而跟你学。多少年来,我们所修所学,已成定见,已成习性,如何能舍?”
  柏克森比丘云:“今有一喻,可去你执:一智一愚两人,由荒地各担一担麻骨回家。中途,又见一堆麻绳。智者弃麻骨,取一担麻绳。愚者却说:‘这麻骨我担了这么远,又扎得这么牢固,我不能舍弃。’还是担着他的麻骨,继续前行。智者又以麻绳换成麻布,再以麻布换为毛毡,用毛毡换成白银,又换成黄金,最后换成红宝石。愚人则始终固执不换。智者带着红宝石回到家乡,亲族欢喜奉迎,终身安乐;而无智愚人的一担麻骨,则相形见绌,真是天壤之别,家乡亲族不悦不迎,且讥讽责骂,愚者徒增苦恼。”
  柏克森比丘顿了一下,续道:“博士们,不应执着下劣的见解,坚牢不舍,自甘下愚。一生勤劳,到头来不免增加烦恼忧苦。”
  又有些博士说:“我们已是生徒遍天下的,而且世人都知道我们向来反对鬼神迷信,破除鬼神迷信的。我们都是唯物论者,正在享着大名誉、大利养,不允许我们去改变啊!”
  柏克森比丘正色道:“朋友们,为人师表,应该以真理、善法授人,使他们得到真实的利益。不应追求虚幻不实、对人生没有实质意义的东西,不应轻信不合真理、站不住脚的理论,更不应以此去误人子弟,自误误人。”
  此时,有人愤然大叫:“柏克森,你不近人情,我们自有见识,绝不改变。你强行相谏,只会造成对你的不满!”说完,有些人跟着他一哄而散,离开学术中心。
  柏克森叹曰:“可怜悯的人呀!为什么这么冲动呢?真是众生难度啊!博士们,不要像他这般狂妄、愚蠢,请你们自作深思熟虑,再作抉择。何者为善?何者为恶?舍恶从善,才是道理。”
  这时会中还有96位博士,见柏克森侃侃而谈、谆谆善诱、言词巧妙、意义深长,在遭到顶撞时,仍然一本初衷、心平气和,不禁倾倒,纷纷礼拜,诚心皈依。
  柏克森为他们授皈依毕,说:“诸位发此胜心,皆因宿世有大善根,难得!难得!但须知道,不是皈依我,是皈依佛、法、僧三宝。也不须学我出家,还是如常工作、如常生活。但依佛理,深信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用其心,毋令放逸。这样便是一个很好的在家佛弟子了。”
  众博士踊跃欢喜,信受奉行,并商请柏克森长住伦敦,广度群迷。柏克森说:“如果你们能够将我所说的佛法,身体力行去做,又能展转流布、劝人信受,那么佛法就常在你心。又须发长远心,自己深信不退,劝人深信不退。我即使不住伦敦,也会用我的禅定神通,鉴察你们的心行的。”
  是时,诸博士又争相邀请柏克森住在自己家里,以便亲近请益。次日,伦敦各大报章,详载发生在学术中心的事,轰动一时。各界人士闻风蜂拥而来,车马盈门,拥挤得很。但柏克森早有预知,已经遍寻不获,不知去向了!
摩诃迦叶生平介绍
即摩诃迦叶。
摩诃迦叶(梵文转写:Mahākāśyapa,转写:Mahakassapa,“叶”字音“摄”),因梵文中“”解作“大”,故又名“大迦叶”,又作迦叶波、迦摄波。意为饮光。佛陀之一,有“第一”、“上行第一”等称号。为第一代祖师。
1树下生伟人
假若有人从两千五百年前到现在肉体还活在世上的话,那就是中头陀第一的尊者。
这位富传奇性圣者的生涯,介绍起来实在是一段很美丽的故事。
我们还是从尊者的出生说起吧!
两千五百年前,在离中印度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不远的摩诃娑罗陀村里,住着一位婆罗门望族的大富豪尼拘卢陀竭波长者,据说他拥有比当时的国王频婆娑罗王还更多的财产。
尊者大迦叶,就是出生在这个家庭。
说起大迦叶的出生,也有着奇异的瑞相,可以说和佛陀差不多。据说他母亲临产的那天,正在庭院里散步,忽然觉得困倦,坐在大毕钵罗树的树荫下休息的时候,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天衣,突然飘落在树枝上,也就在这时,大迦叶便发出哇哇的声音来到了人间。
大迦叶,父母为他取的名字本来叫做毕钵罗耶那,就是树下生的意思。他长得白净肥胖,和佛陀的三十二相差不多。大富豪家中的独生子,父母对他的养育和疼爱更不用说。光是乳母,就请了四个人,在他身旁陪着玩的,人数更多。
大迦叶在八岁的时候,照例受了婆罗门的戒条,并且延师学习各种学问,从祭祀法学起,书画、算术、文学、五明、四吠陀,以及星宿运行、阴阳吉凶、地震雷鸣、音乐歌舞等,由于他的聪明,没有一样不研究得彻底。
最奇怪的是,大迦叶从小就和其它小孩不同,他讨厌世间上的欢乐,鄙视情欲,厌恶不净,常常希望离群独居,就是父母,他离开了也不会想念。
2不同床的夫妻
日月过得很快,已长成一个英俊潇洒的青年了,父母很欢喜,告诉他希望最近为他讨娶一个妙龄美貌的少女为妻。
大迦叶慌忙的推辞道:
「这是万万不能的,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修道,有了妻子会障碍我的修行。」
父母当然不答应他的要求,他在没有办法可推辞的时候,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马上请了一位有名的艺术家,为他用黄金雕塑一个美女的金像,他拿去对父母说:
「你们一定要我娶亲的话,请找一个和这个金像一样的女人,否则,我立志终身不娶。」
父母对于这样的要求,觉得非常伤脑筋,后来终于采用了常常在他家出入的一个婆罗门的建议,决定为他找一个如金像一般的女郎。因此,那个婆罗门就制作一个大伞盖,将金像女郎安置在里面当女神供奉,从这村庄到那村庄,从这城市到那城市,这样来回不停的巡回,向那些集合看热闹的人宣说:「有所希求的少女们!你们都来供养这尊女神吧!一定可以如你们的愿望和所求。」
从王舍城出发,渡过恒河,渐渐的到了北方的毘舍离城。
在毘舍离城外的迦罗毘迦村上,住着一位也是大富豪的婆罗门迦毘罗,他有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儿叫妙贤,天姿国色,是有名的美人。
这一天正是燃火节,青年男女疯狂的取乐。妙贤受了朋友之约,一同去参拜那尊黄金女神。妙贤花容月貌的面孔,在参拜的时候使那尊黄金女神都黯然失色了。管金像的婆罗门一见大喜,就去访问她的家庭,把来意一五一十的告诉妙贤的父亲迦毘罗,迦毘罗知道大迦叶家中的名望和财富,也很欢喜的允诺这门亲事。
订婚手续完成以后,选择了吉祥的日子,把新娘迎接到大迦叶的家中来,你看那妙贤,穿锦衣,佩璎珞,恐怕天上的天女也没有她的美貌。
奇怪的,新娘虽然有倾国倾城的美丽,但她总是深锁眉头,像是有什么不快乐的事情挂在心上。
鼓乐歌舞,参拜过天地,大迦叶和妙贤,被双双的送进洞房。新婚夫妇,没有一点笑颜,谁也不看谁,各自都愁眉不展,怀着心事,只是沉默的坐着。这样的洞房花烛夜,反而使人感到阴森严肃得可怕!
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以后,黎明渐渐到来,新婚夫妇还没有说一句话。天渐渐的亮了,大迦叶终于开口问道:
「请问你心中有什么心事?」
妙贤皱皱眉,沉默着,没有回答。
「有话可讲,什么事都可以商量。」
妙贤流下了眼泪,仍然没有回话。
「究竟是什么事使你这么伤心?」大迦叶鼓着嘴,像是要生气的样子。
禁不住大迦叶再三的盘问,妙贤终于轻声哀怨的说道:
「你破坏我的志愿,我本来厌恶五欲,希望修行清净的梵行,我父亲受你家中财富的诱惑,把我的愿望毁了!」
大迦叶一听大喜,即刻告诉妙贤,他也是厌恶爱染,乐于清净修行,这是天意的巧合,他们可以照着自己的志愿来做。
因此,新婚的夫妇,约定在房中铺设两张床,名义上是夫妻,但决不同床而眠。
3守约十二年
既然做了夫妻,两个人又不同床而卧,他们的父母隐约间知道此事,有一天特地到新房中察看,见到两张床铺时,父母就很不高兴的说道:「你们是刚结婚不久的夫妻,房中陈设两张床真不吉利,我叫人来拆了一张!」
不敢反对父母,但更加坚定了他们的约言和誓愿。
大迦叶对妙贤说:
「我们不必灰心,房中这一张床我们可以轮流睡,初夜中夜你睡的时候,我可以在室内踱来踱去或是修行,后夜你起来让我睡,你可以经行或打坐。」
妙贤很欢喜大迦叶的建议,但她却说道:
「我们最好能早一点,免得五欲世间,处处都埋伏危机,诱惑人堕落!」
「我也这样想,但父母双亲尚在,他们就我一个独生子。忍耐着,我们的理想和志愿终有实现的一天!」大迦叶安慰着妙贤。
这对新婚夫妇身虽在红尘,而心乐清净道业,彼此河水不犯井水,安安稳稳的度着时光。
有一天夜里,妙贤睡在床上,大迦叶在室内来回的走着,忽然一条黑色毒蛇,正横过妙贤的床下。大迦叶注意一看,妙贤的右手正垂在床下与毒蛇距离不远,他很焦急的想,万一她的手被毒蛇咬了怎么办?
就在十分危急的时候,大迦叶赶快用衣服先包裹了自己的手,然后再轻轻的将妙贤的手放到床上去。睡得很甜的妙贤,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惊醒,她非常惊讶,一个起身连忙坐起来,像是愠怒的样子问道:「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这样?」后来经过大迦叶的解释,她才放下心,并且很感激大迦叶。
悠悠的岁月,如此清净的生活,他们继续度过了十二年。
4出家去修道
会者必离,生者必死,这是世间一定的道理,疼爱的父母终于寿尽往生了。
在父母往生不久的一天,妙贤叫仆役去榨胡麻油,胡麻油里有很多的小虫在蠕动,妙贤听到仆役们私下在说:「压死这么多的生物,不知将会受到如何可怕的?不过,这不是我们的罪过,而是主人的命令!」
妙贤一听,顿时触目惊心,叫他们停止榨油,一个人独自的走进房中,把房门关起来,静静的思维。
这一天,大迦叶正好到田庄巡视,见到耕牛的辛苦,见到农人拼命的工作,田里很多小虫,被锄伤脚踏,死的死,伤的伤,其状甚惨。他看到这情形,越加厌恶起世间的生活。他想:「为了一己的生活,难道一定要让这些人畜都受这种种苦吗?不管什么人,无论怎样吃,也吃不了一升多的东西;无论怎样睡,也睡不了六尺以上的床铺。其它日用,只不过是一些多余的浪费。现在就是为了那些无用的浪费奢侈,而摧残这许多的人畜,杀害这许多的生命,这实在太不公平、太不合理了!」
大迦叶这么想着,回到家里见到妻子妙贤,也像有什么懊悔的事情正在不高兴。后来他们互说出自己的心事,彼此更加感叹世间的凄惨、人生的无聊。大迦叶就向妙贤说道:「无论怎样,我是决意放弃家庭去修道,因为在家好比被关在牢狱一般,有种种系缚、种种苦恼。在家庭里造业是没有终了的时候,所以我要弃家去寻求人生的真理。到山林里去修道,好象在虚空行走,没有一点障碍。我要先去求师访道,你暂且留在家中,等我遇到贤明的老师时,再回来接你一同,你等着,我一定有好消息带给你。」
妙贤听了,很敬佩丈夫的志愿和感激丈夫的关怀。出家修道本是他们夫妇俩的宿愿,为了父母,一等就是十多年的时光。
现在,大迦叶离家去修道了,他内心的欢喜,自不待言。
5做了佛陀的弟子
,现 在正是三十多岁的年龄,据传说,当他离家修道的那天,正是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夜睹明星成正等正觉的时候。
大迦叶东南西北四处访师求道,诸师所说,大都不能满足他的所愿。两年后,他在鸳伽国时才有人告诉他说,是当今的大觉者,现 在正带领着、、 优楼频罗迦叶等千余人住在竹林精舍。他一听很欢喜,便取道折返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是佛陀组织教团最初住的道场,在王舍城北门外不远的地方。大迦叶到了王舍城,他不直接去访问佛陀,只跟随王舍城佛陀的信众,每天去听佛陀说法。他心里想,如果不是真正的佛陀,一定不能拜他为师。在他认为,即使不能遇到佛陀,没有老师,自己也可以修证到二乘独觉的果位。
佛陀的说法,佛陀的德慧,渐渐打动他的心,有一天,他听完佛陀说法后,想回城中,走近城门不远的地方,多子塔边,在一棵大树枝叶交错的下面,佛陀正在那儿静坐。他临走的时候,还见到佛陀坐在竹林精舍的法王座上,怎么现在又会逢到佛陀?他看了又看佛陀肃静和威严之相,好象一座金山,终于觉得应该向前礼拜。他在佛陀的座前合掌顶礼之后,非常感动恳切的说道:
「佛陀!请接受大迦叶的,从此大迦叶是佛陀的!」
佛陀知道大迦叶此刻的信念,说道:
「大迦叶!你真是我的弟子,我真是你的老师。在这个世间上,如果没有证得正觉的人,是受不起你做弟子。你跟我来吧!」
佛陀静静的站起来,往竹林精舍的方向走去,大迦叶跟在佛陀的身后,他恭敬、感动、欢喜,不知不觉的流下了眼泪。
佛陀回过头来看看大迦叶,然后说道:
「我很早就听说过你,我知道你最后会到我这里求道的,今天是你得度的日子,未来的流传,需要你的地方很多,为众生以及为你自己,都要珍重!」
回到竹林精舍,佛陀为大迦叶剃度,又为他讲说等法,佛陀的威德相好,佛陀的亲切慈音,可以说,证悟的气氛包围了大迦叶。佛陀的教化,使大迦叶如同干田遇到豪雨一般,在他剃度的第八日,他就开悟了。
6为美丽悲哀的女子
后一年,那是成道的第三年,佛陀接受父王之请与弟子一同回到故乡毘罗卫城的时候,他也跟在里面。后来佛陀回到舍卫国祇园精舍的时候,在许多追慕佛陀出家的释迦族里,佛陀的养母憍昙弥夫人(摩诃波阇波提),也被准许出家而成立了教团。
因此,大迦叶想起了与妙贤曾经约定的事,从前女众不准出家,这是没有办法向佛陀进言的,现在比丘尼教团成立,正可以了结当初和妻子的约定。大迦叶自从离家,已经过了三、四年的风霜和寒暑,三、四年来,不知妙贤是怎么样的情形?他静静的入定观察,知道妙贤在恒河畔已做了外道的弟子。
原来大迦叶的妻子妙贤,自从丈夫去修道以后,她就独自留在家里等待丈夫的消息,岁月似流水般的过去,一月二月,一年二年,大迦叶的音讯杳然,她终于决意不再等待而出家了。她立定志愿后,即刻把管仓库的人叫来,将所有的珍珠衣宝,悉数分给亲族、邻里、家人,自己则走到恒河畔,礼拜在那里修道的裸形外道为师。
妙贤做了裸形外道的弟子后,由于她的美貌,受了很多的凌辱,大迦叶知道她很殷切的等着他去迎接,他的确也急着想要把佛陀的真实之教,早点告诉他敬爱的妻子。所以他就把这个理由告诉一位比丘尼,拜托他去迎接妙贤,那位比丘尼很同情妙贤,不久就把妙贤迎来。
妙贤加入比丘尼的教团以后,因为她那天仙般的美丽,又成为人们捏造谣言的材料。她自己觉得很惭愧,悲叹生为女身的缺憾,她从此就停止托钵,远离大众,不在人多的地方露面。
大迦叶很怜愍她,就求得佛陀的允许,每天将自己乞回来的饭食分一半给她吃。这件事让比丘尼中,搬弄是非有名的偷兰难陀比丘尼知道后,说出很多的坏话。她说:「那两个人,据说在家中十二年间不曾共过床,但现在每天看他们那样亲蜜的分饭吃,我想一定有什么私情在里面。」
大迦叶听后,在阔达的圣者的心海中本无所谓,但为了要激励妙贤发愤修行,从此就不再理她。
是非罪恶充满的世间,这么一位清净自守的圣者大迦叶,居然也有人为他造出桃色新闻,真是令人为他要大呼不平!
妙贤经此刺激,格外认真严厉的修行,整夜不睡,正意诚心,发露忏悔,终于开悟。她开悟后说:「断除系缚,完成净行,该做的我已做完。」
佛陀后来还赞叹他说:「在比丘尼中,没有一个能比妙贤比丘尼更通宿命的!」
大迦叶很欢喜,对于世俗的恩情,在他心中是丝毫的挂碍都没有了。
7舍利弗访问
从此是以被人尊敬着的圣者的身份出现在僧团中了。
有一个时侯,他和同在王舍城附近的耆阇崛山修道。那时有很多的外道们访问舍利弗尊者,向他提出种种的质问中,有问以后有没有生死问题,要说以后有生死? 还是以后没有生死? 或者以后既不是有生死?
也不是没有生死?
关于外道用这样的四问方式来问难生死的问题,舍利弗尊者便回答他们,唯有这个问题,不能说如来怎样。
外道不满意舍利弗的回答就讥讽道:「这几个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的人,怎么敢称是教团的上座?
所谓智慧第一者,恰如婴儿一般。」
外道嘲笑着蜂拥的走后,舍利弗徐徐的站起来,穿过满是绿色的森林,到不远的石窟中访问入定的尊者大迦叶。
舍利弗先把外道所问的问题,告诉大迦叶,跟后就问道:
「尊者大迦叶!
佛陀为什么对于外道所问的问题,不曾给过解答?」大迦叶即刻回答道:
「如来的爱执已尽,心无烦恼,而永远解脱,他的证悟甚深广大,是不能以迷情的四句所能问,也不能以言词回答。唯有这个问题不应问,故如来不给解释。」
舍利弗听后很高兴,便告辞回到自己所修行的地方去。
在诸大弟子中,常常互诉互督,互问互审,往复问答的切磋琢磨,所以,他两的问答本不足奇,但对于大智舍利弗尊者所提供的这种大问题,能够随时答复出来,由此可见大迦叶的修道是何等的深远!
8度贫婆生天
有一次,和诸在舍卫国的时候,王舍城的教区就由主持,他经常出入王舍城布施福祉。他托钵的时候,是远避富豪而选择贫穷之家。尊者的心中以为,富人虽该怜愍,但总不如每日都要为生活忧愁的人可怜。
那些贫苦的人,因为贫穷而不能享受到五欲的快乐,虽然闻到正法很高兴,但究竟不能获得行布施的幸福。尊者大迦叶,那慈悲的心如流水一般,流注到这些可怜的人们身上。
在王舍城中,有位很贫穷的老婆婆,既无亲戚,也无家可归。白天,东街流浪到西街;晚上,随便睡在小巷的角落。她身上穿的是以竹叶编织而成的衣服,只能掩蔽她那难看的裸体,当身体生起严重的病症时,她只能躺在尘埃中等死。有时,富家的佣人,将洗米的水汁倒在老婆婆的身旁,被饥饿所迫的老婆婆,赶快用破瓦片去接受那肮脏的米汁来充饥。
大迦叶知道这位可怜被贫病所缠的老婆婆后,特别前去访问。老婆婆自从贫病加诸身上以后,从来就不曾有人访问过她。尊者到时,她挺起病身一看,原来是一位很庄严的乞食,难道比丘比老婆婆还贫穷?所以她就说道:
「我的身体被贫病所煎迫,尘埃草堆就是我的家,你看我没有穿衣服就这样躺着。在这国中,没有比我再贫穷苦恼的人。唉!难道世上没有一个仁慈的人供养你们沙门吗?你为什么要来访问我?你应该先来设法救济救济我的贫苦!」
大迦叶回答道:
「在这个世上最尊贵最仁慈的人莫过于佛陀,或者是沐浴着佛陀教化的人!今天,我就是为了救济你的贫穷,才特地来向你乞食。我也想用物质来帮助你,虽然这样可以免你一时之苦,但那会更增加你的贫穷。不如你随便把身边的一点东西布施我,你以此功德,来世一定可以生在富豪的人家,或是生到天上,享受比较久的快乐。」
老婆婆虽为尊者的说教与慈悲所感动,但找不到一样东西可以布施。老婆婆就伤心的哭泣着说道:
「伟大的沙门!你尊贵的教示深深的铭刻在我的心底,不过,你也知道我是一个贫穷下贱的人,我的身边既没有食物供养你,也没有衣服可以布施你。」
「老婆婆!有意布施的,即非穷人;知道惭愧的人也就是穿著法衣的人。你既拥有这两种稀世之宝,所以你决不是贫穷的人。看那些世上占有金银财宝的人,不知道布施,不懂得惭愧,才是极愚痴极贫穷的人。」
老婆婆听到这样的教示,欢喜得几乎跳起来,法喜洋溢在她的胸中,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她忘记了自己污秽的身体,竟将瓦片里剩下的米汁,从竹篱上捧给大迦叶尊者,尊者也恭恭敬敬的把它接过来,为了避免她的疑惑,尊者立即把米汁喝干,老婆婆内心欢喜无比。
没有多久,老婆婆终于离开人世,往生忉利天宫,由于布施供养米汁的功德,她做了美丽的天女。有一次她念起前生的福业,想起大迦叶尊者的恩惠,曾下降人间将天华散在尊者的身上。
有一次,命令到旷野城视察教团中的情形。朝晨,他着衣持钵入城,威仪严肃的行乞。
他经过几条街道,发现人家见到他都把门关起来,他出城到乡村托钵也是同样的情况。他很怀疑,因为这里过去很兴隆,为什么现 在人民对于一点恭敬供养的心都没有?
他找到过去认识的信者问道:
「佛陀离开旷野城还没有太久,这里还有比丘在教化,怎么大家这么快忘记对的恭敬,连比丘托钵都不肯供养?」
那位信者回答道:
「尊者!自从佛陀走后,这里的比丘几年来大兴建筑工程,各自建筑房舍,说是佛陀允许的。本来,若是修建讲堂或精舍,以便弘法和集体共修,这是我们信众应该护持的,但现时此间的比丘,都是为了个人的安乐,建筑很多小小的僧房,挨门挨户的叫信众喜舍木料、砖瓦、绳索、运车等,信众感到这样的应付没有穷尽的时候,因此城里城外的人见到比丘就关门。唉!说来我们真对不起佛陀!」
大迦叶听后,心中非常难过,他很快的回到王舍城把这种情形报告佛陀,佛陀马上到旷野城召集这里所有的比丘,教诫他们不应该强请人家做过分的喜舍。佛陀说:
「诸比丘!我的正法流传,就要依赖僧团的清净与高尚,人到无求品自高,你们不能向众生有所要求,你们应该贡献众生,你们不能让信众看不起。你们重要的任务是弘法度生,不是为自己的住处打算。假若,你们为众生建筑说法的讲堂,为僧团建筑共修的精舍,而不是为了自己,我嘉许你们的志愿!
「建筑很多小的僧房,供养少数人的享受,这样会分散教团的力量。门户对立,各自为政,更容易增加自私的心理!」
佛陀向比丘们说后,回到王舍城,大迦叶留在那里重新建立人民的信心。
尊者不为自己的住处,不为自己的生活打算,只是忙着把法喜之乐给人,等大家信解以后,他又出旷野城到其它的地方。以教团之祸为己祸,把该做的事情做完后,马上就离开,不为自己有所求而为法工作,他那种崇高的圣者胸襟与人格,实在是值得我们敬佩!
10阿难赠钵
大迦叶尊者为法的真诚,很得的信任,佛陀对于他,其爱护是无微不至。
在佛陀的教团里,有所谓六群比丘满宿等,专门结党犯恶,佛陀因此制下许多戒律。
有一个时期,是佛陀住在祇园精舍的时候,六群比丘们又在努力的蓄钵。钵有铁钵和瓦钵两种,但由于产地、质料、颜色等的不同,所以分别有铁钵、苏摩国钵、乌伽国钵、黑钵、优伽国钵、赤钵等六种。那些六群比丘,在这些钵中,务求好的钵,把它收藏在自己的房中,好象在开陶器店一样。
这六群比丘,从早到晚,不知用功修道,把精神都集中在这些事情上。因为在实行托钵乞食制度的教团里,是绝对禁止积蓄金银衣米财物,所以他们就把兴趣移向收藏古董的方面去。
因此,佛陀便禁止蓄钵,制定戒律,佛陀说,如果谁再蓄钵,就是犯尼萨耆波逸提戒(舍堕的意思)。
佛陀正要制定这条戒律的时候,正获得一个高贵的苏摩国的钵,想赠送给大迦叶,但不巧得很,大迦叶游化到别国去,暂时不会到舍卫国来。若是依照制定的戒律不可以蓄钵,则阿难陀就无法将这份礼物赠送给尊者大迦叶。阿难陀只得把自己的意思告诉佛陀,佛陀便问道:
「大迦叶来舍卫城的日子是那一天?」
「大概要十天内他才能赶来!」阿难陀回答。
佛陀就召集大众,讲说头陀严正之法,并称赞大迦叶奉行头陀法毫无缺点,教六群比丘们要跟他学习。最后,由于阿难陀所说赠钵的事情,特将这条戒修改成在十日以内可以蓄钵。
由这件事来推想,我们大略可以知道大迦叶在佛陀心中以及在教团里的地位是怎样崇高了!
11乐于修苦行
一向是安心修习他的头陀苦行。说起他的修习苦行,直到老年,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或是什么人劝说,他都不肯中断他的苦行。
凡是修习头陀苦行的人,第一要选择空闲的地方,第二要过托钵的生活,第三要常居一处,第四要一日一食,第五要乞食不择贫富,第六要守三衣钵具,第七要常坐树下思维,第八要常在露地静坐,第九要穿著粪扫衣,第十要住于坟墓之处。修学头陀苦行,就要过如此简单的生活,也是清净的生活。
对于大迦叶这样的人,不去度众生,而喜欢离群独居,过苦行的生活,比较积极的们总不太同情,他利人的悲心可以说值得人敬仰,但他弘法的热情显然是不够。
除了佛陀,与外道辩论、教化僧团中诸比丘的大,就是和二位尊者,大迦叶是当佛陀与二大弟子在世的时期专心修道,期间或对在家的居士说法。当佛陀灭度后,能够代佛陀统理大众的实力,就是在这期间养成的,他如同巨钟一样,沉默的时候就沉默,但一遇到,他就可以发出响亮的洪声。
当初舍利弗和目犍连二位尊者,也曾劝过他忘去自我,发来从事弘法利生的真理运动,大迦叶总是坚定的回答他们说:
「关于弘扬正法、教化众生,我实在是不行,忘去自我,多么不容易啊!教导没有信心或恶智的人,我实在没有那种勇气和毅力。我愿意在自己的生活中,树立起更艰苦的修行榜样,让后来者对于少欲知足的头陀苦行知道尊重与实行。弘法利生的艰巨任务,全赖你们担当了。」
听了大迦叶话后的舍利弗和目犍连尊者,并不感到失望,反而称赞道:
「长老能够在这方面树立法幢,也是非常难得,是多方面的,各人可以依着自己的志趣实践自己的理想,我们为长老祝福!」
大迦叶最不喜欢住在竹林精舍或是祇园精舍过团体的生活,他甚至厌恶那里的和乐环境,他喜欢的是在露天静坐、冢间观尸、树下补衣。他认为尸臭或骸骨,对于修、苦、空、、不净观等,才更合适。
大迦叶不怕狂风暴雨,不惧日晒夜露,他枯瘦的老年之身,总是住在深山丛林的树下,或是白骨遍野的墓间,对于他的头陀苦行,任何人劝说,他都不停止。
12佛陀分半座
的年龄终于渐渐的老了,可是他对头陀苦行的生活,是越过越认真。
有一次也不忍他以衰老之年,还要生活在日晒夜露、狂风暴雨之中,想劝他中止苦行。
那是佛陀法驾住在鹿母讲堂的时候,佛陀召见大迦叶,大迦叶穿著破衲衣,须发长得很长,蹒跚的走来,这里新的都不认识他就是大迦叶,看到他那仪容不整的形相,都投过来轻蔑的眼光,甚至有人向前想阻止他走近佛陀。
佛陀知道大家的心思,很远的就招呼道:
「大迦叶!你来啦!我留了半座在这里,你赶快到这里来坐吧!」
诸比丘听佛陀这么一说,吓了一跳,想不到这位老比丘,就是大名鼎鼎的大迦叶尊者。他向前顶礼佛陀后,退下几步说道:
「佛陀!我是您末座的弟子,要坐在佛陀所设的座位实不敢当!」
这时,佛陀就向大众叙说大迦叶广大无边的威德,并且说他有如佛陀修道相等的历程,今生如不遇佛陀,他也可以觉悟,证得独觉罗汉。
由这个事实,可知佛陀如何重视大迦叶尊者,甚至待他如宾,显示他在教团中地位的重要。
佛陀告诉他,不要继续苦行,把粪扫衣脱去,改穿信众所供养的轻衣,静静的养老,不要过度疲劳。
虽然受到佛陀这么高的慰劳,但他并不肯改变他的头陀苦行,他向佛陀说道:
「佛陀!头陀苦行在我并不以为苦,反而感到很快乐,我不为衣愁,不为食忧,没有人间的得失,我只感到清净解脱的自由。
「当然,有人说我这样生活太着重自利,像、、、等,他们负起代佛陀宣扬的任务,不惧阻难,不惜身命,推动着真理的*轮,使众生普沾法味,同获法乐。我虽然没有那股为人为法的热情,但我不会忘记佛陀对我的恩德,就是为了报答佛陀的恩惠,我才更要过头陀的生活。因为众生要能得救,全靠僧团的弘法,僧团中布教的弘法者,是人民的亲教法师,他必须自身要健全,才能担当弘法的工作,僧团本身如何才能健全呢?当然只有从严肃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德行。佛陀教法中的头陀行门,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一心一德,为法为人!佛陀!我为了直接巩固僧团,间接的利益众生,我欢喜愿意不舍苦行,请佛陀原谅的执着!」
佛陀听后,非常欢喜,看看大迦叶,又看看诸比丘,说道:
「很好!诸比丘有没有听到长老大迦叶的话呢?将来佛陀正法的毁灭,不在天魔外道的破坏,而是在僧团的腐化与崩溃!大迦叶的话说得很对,要弘扬佛法,让真理之光永照着世间,则必先要巩固僧团,要巩固僧团,就必须过严肃的生活,我的正法,如大迦叶尊者,就能负责住持!
「大迦叶!你好好去修道吧,我不勉强你,你可照你的意思去修行。要见我的话,随时都可以来见我。」
佛陀与大迦叶,人虽二而心则一,师与弟子如两个容器盛着同样的水,一点不滞留而互相流动。佛陀待尊者如宾,如亲友,但尊者从不忘以师礼对待佛陀,他们之间洋溢着师徒温暖的情谊。
我们一说到佛陀或罗汉,大家都会自然而然的想象他们如同枯木寒岩般的冷酷,对于人间,一点人情都没有,其实,并不是的,佛陀或罗汉,不执着世间五欲的爱染,高尚的情爱自然流露在其中。这种情爱,佛教称之为慈悲。慈悲的根苗,是被盛在智能的法船里,如同磁石般的引度众生,使他们朝夕能接触到崇高温暖的人格,改良自己的习气。
蓊郁葱茏的热带森林里,娑罗树的红花盛开着,尤其是在夏天,晚上皎洁的月亮从树梢间投射下银色的光辉,就在这空闲寂静的地方,大迦叶数十年如一日的修道,他那种崇高圣者的风范,彷佛还在我们眼前。
我的更多文章:
( 16:10:02)( 15:48:42)( 18:27:37)( 16:56:30)( 10:47:05)( 09:54:14)( 10:13:50)( 12:49:10)( 12:30:16)( 09:26:32)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都市之长生亿万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