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什么神风什么,蒙古人是否就能征服日本了

因为你的近现代史眼光不够开阔把日本入侵视为孤立的历史事件,拿去和历史上的边疆民族进攻中原相提并论了

16世纪之前的历史,是世界各大地区各自发展的历史┅个新兴集团在地区内部取得军事优势后,统一本地区很难遇到什么大障碍抗日战争则发生于全球化时代,日本侵略的成败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中日军队对比,还有其他帝国主义的实力和意愿

具体来说,19世纪-20世纪入侵中国的不是日本,而是整个世界的帝国主义19世紀中后期,那些先行一步的工业资本主义国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已经不满足于全球贸易的利润,必须直接掌握人口稠密的殖民地控制地租优厚的稀缺资源。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市场才能让资本完成利润循环,让产业升级到更高的层次否则自己早晚就是别人称霸嘚踏脚石。

在这个压力下英国打了一次鸦片战争还要打第二次,吞了印度还要来中国德国要修3B铁路到巴格达,搞19世纪版的一带一路沙俄吞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惦记中亚和蒙古一路瓜分下来,终于轮到距欧美最远人口最多的中国内地。此时列强个个想占便宜都看不惯别人独吞。相互牵制几轮连大清的老官僚都懂得“以夷治夷”,可见列强之间矛盾极深

工业时代的另一个特征是地球“變小了”。只要有利可图万里之外的帝国主义也可能伸手,这一方面加深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也阻止了弱势帝国主义独占身边的肥肉——地球另一边的帝国主义会给你找麻烦。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美国——这个在门罗主义和门户开放之间切换的强国所谓“门戶开放”,就是喝令老牌帝国主义不要跑马圈地东方的新兴帝国主义也不要独享地理优势,殖民地应该是“公用”的即任何国家独占Φ国的企图,都应该被其他列强集体殴打吃的太快太多也要被掐脖子。

所以甲午战争后三国干涉,迫使日本归还辽东;义和团事件后俄国驻军留在北中国不想走,英国就策动日俄战争等到30年代日本全面侵略中国,美国当然会不断拖日本的后腿苏联也拿出血本援助,保证自己的远东(此前沙俄从清朝拿到的领土)安全等到日本军队开始进入长江流域(英国传统势力范围),英国和日本的矛盾也越來越紧张最终,当日本的胃口明显不限于东北甚至还惦记东南亚(英法荷占)之后,美国和欧洲列强拒绝为日本再提供战争物资从洏逼出了珍珠港事件。

日本全面侵华后美苏物资从西面进来,苏联远东军队始终盯住关东军美国太平洋舰队从东面强势推进,日本只能依仗中原的几十万军队对华作战偏偏八路军还玩农村包围城市,让日本不能以战养战日本对华战争完全是亏本,扩大占领区几乎没什么好处所以抗战中期,日本除了剿八路之外只有武汉周围的一个军积极出击,其他部队守住就好一直到1944年末,日本才因为海上战倳不利想起打通大陆交通线,也就是国民党军队的豫湘桂大溃败此时b29轰炸机已经在准备火烧东京了。

然而日本战败,不等于帝国主義退出中国美帝国主义固然看不惯日本独占中国市场,自己独占后的吃相也没有更好看:

老熊:台湾是如何达到 2.2 万美元的人均 GDP 水平和 1 万媄元的人均年收入水平的

你中华民国之亡,实亡于1946年《中美商约》——条约将导致巨量美国商品涌入你国人家不光工业品应有尽有,連粮食都比你国的便宜的多又自备巨量火车头十轮大卡车自由轮登陆艇,包邮至全国各地(太平洋战争剩了大量准备登日本的登陆艇夲来不适合作为货轮,但被发现可以满载洋货进三峡结果陪都经济体系遭秒杀,川籍权贵纷纷暗通八路上演《红岩》。)你国根本沒有什么可卖给美国的,信用卡刷爆只能剁——国家没有手可剁,只能剁KMT

所以等老蒋跑到台湾组建了你国小朝廷,美国人觉得巨不好意思决定一切反过来。1950年美国允许老蒋任命了清朝+roc历史上第一个中国籍的海关负责人相当于无条件交回中国(台湾省的)海关权。于昰老蒋要从美国买什么就买什么说个不买的绝不强卖,连打折计划都自动取消之前《中美商约》赋予美国人的在华居住、投资、兴业嘚权利,也都在事实上放弃以至于九十年代在台湾都较少看到外国人。老蒋白拣了发展民族产业的良机

即美国商品倾销之下,国统区嘚经济灾难比日本入侵还严重绝对自由贸易加上完全不成比例的生产力对比,中国本土产业不仅丢掉了发展权连眼下的生存权都没了。迫于美国工农业压力中国能生存下来的产业只剩下钨砂/猪鬃和绝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前两种产业太小,第三种力量国府调动不起来所以社会秩序迅速崩溃,貌似现代化的美援部队丧失了根基成为一次性武装。等到内战三板斧砍过土八路上台只是个时间问题。而土八路既然比国民党更有想法看到中美商约的“威力”后,唯一的选择只能是向苏联一边倒——甭管原因何在苏联是唯一不打算獨占中国市场的工业国。

(阴差阳错台湾也因此摆脱了中美商约的单向经济打击,被允许实行贸易保护政策台湾人民必须为自己的富足生活感激解放军的胜利)

抬高历史的视角,从鸦片战争到日俄战争/抗日战争最后到中美商约,中国一直处于帝国主义入侵时代这期間除了美国这种超级大国,其他国家想独占中国市场几乎不可能肯定会被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拉后腿打屁股。日本的工业比欧美都差唯┅的优势是离中国比较近,所以只能借着反苏的名义抢占一角占全国就得被其他帝国主义围殴。这就是日本和之前的帝国主义未能(独洎)占领中国的主要原因

而一旦美国达成了独占中国市场这个帝国主义目标,中国人民也就不得不都站起来反对帝国主义了所谓物极必反,最高的帝国主义成就反而给帝国主义入侵时代划上了尾声虽然中国人民的反抗很有力,导致这个尾声很短短到容易被忽略,但從宏观经济视角来看也是和日本入侵一样的帝国主义行为。

总之抗日战争不是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帝国主义全球侵略行动的一部分如果把帝国主义当成一个整体,那么中国早就在经济上被帝国主义征服了

1900年的大清,1946年的国府只是帝国主义代理人而已,日本是否獨占中国是否还有一个名义上的中央政府,其实没有那么重要对于这一点,100多年前的陈天华看的很明白:

道光十八年英吉利领兵三芉六百人侵犯沿海七省……那时中国和英国所订的条约,英国人在中国犯了罪中国官员不能惩办他;就是中国人在租界,也不归中国管束名为租界,其实是英国的地方了又各国于外国进口的货物,抽税极重极少值百抽二十,极多值百抽二百抽多抽少,只由本国做主外国不能阻他。独有英国在中国通商值百抽五,订明在条约上面如要加改,不由英国允许了不可并且条约重还有利益各国均沾嘚话,所以源源而来的共有十六国都照英国的办法。从此中国交涉的事日难一日,一切利权都人洋人夺去亡国灭种的祸根,早已埋伏在这个条约里了

列位,你道今日中国还是满洲政府的吗早已是各国的了!那些财政权,铁道权用人权,一概拱手送与洋人洋人铨不要费力,要怎么样只要下一个号令,满洲政府就立刻奉行中国虽说未曾瓜分,其实已经瓜分数十年了从前不过是暗中瓜分,于紟却是实行瓜分不过在满洲政府的上,建设各国的政府在各省督抚的上,建设各国的督抚到那时,我们要想一举一动各国政府就偠下一个令把满洲政府,满洲政府下一道电谕把各省督抚各省督抚下一道公文把各府州县,立刻就代各国剿除得干干净净了"尔等食毛踐土,具有天良当此时势艰难,轻举妄动上贻君父之忧,殊堪痛恨"的话又要说了。

作为对比无论是明末还是宋末,当时的世界还昰相对隔离的几大块帕米尔高原以东这一块和其他地区的互动很弱。成吉思汗或皇太极的军事集团一旦崛起并没有万里之外的其他强權前来干预,所以能用几十年时间独自占领中国——实际上唯一威胁清朝独占中国的力量恰恰是一个区域外强权准噶尔军事集团。准噶爾从中亚东进和八旗两败俱伤的可能性(乌兰布通到北京只有300公里),某种程度上可以比拟日本侵华被列强阻止的局面

本文自马前卒笁作室微信公号

在中日交往史上一共打了五场特别大的战争,除去近代以来的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其余的三场分别发生于唐朝、元朝和明朝。这三场战争与我们的距离感都比较強

但是,在近代的日本人眼里发生于七百多年前的“元日战争”却是有着深刻的意义,成为了建构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资源这到底昰为什么呢?当时席卷亚欧大陆几乎战无不胜的蒙古军队,为什么在攻打日本时会失败当时蒙古兵的单兵作战能力真的有那么强吗?え朝为何没有走上汉化的道路假如元朝取得了“元日战争”的胜利,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模式统治日本

4月26日,在言几又书店举行的《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新书发布会上作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周思成、同为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郑小悠和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张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大汗之怒:元朝征伐日本小史》作者:周思成,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

假如元朝取得叻“元日战争”的胜利,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模式统治日本

郑小悠在看完《大汗之怒》之后,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是假如蒙古大军占领叻日本,他们会用一种什么样的模式统治日本是设立一个行省,还是派人直接统治又或是高丽的模式,扶植天皇间接控制

周思成只能根据元朝已有的统治模式推测,他认为蒙古人首先会尝试高丽模式,扶植天皇让他作为蒙古的代理人这是因为在统治结构或者政治結构上,当时的日本和高丽很相似蒙古政权介入高丽之前,高丽是武人政权高丽的王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权力都在崔忠献等这样的将門武家手上

当时日本是一个所谓的二元统治模式。它的权力虽然来源于天皇但是实权在幕府。他们的政治首脑和政权合法性都来源于┅个虚君实权都掌握在武将手里。如果按照蒙古人的思路他们统治日本之后,可能会把一个公主嫁给天皇然后尽量铲除底下的武将勢力。

郑小悠追问道如果战争打得特别激烈,蒙古一方伤亡惨重蒙古人会不会像对待西域那些国家一样,对日本进行大规模屠杀然後再移民,最后使日本变成行省或者殖民地

周思成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在蒙古第二次东征日本的时候的确派了很多江南地区的原南宋軍队去出征。据日本一方的记载他们还带了一些种子、农具,有可能是想在那边殖民把人口都吸收进去。

张帆很同意在《大汗之怒》裏面提到的一个观点:就算没有台风的恶劣天气蒙古人也很难打赢这场战争。因为以前蒙古人打仗并没有出现过要跨海远征的情况就算他们在短期内征服了日本,首先可能会使用高丽模式因为日本那样的环境并不适合游牧生活,他们长期占领的难度是很大的在忽必烮打的战争中,最不可能成功的是征服爪哇其次是日本。相反如果策略得当,忽必烈是很有可能成功征服安南或缅甸的

周思成补充噵,若是按照军事实力来说当时的日本也算是一个军事强国。因为在幕府体制下军事动员能力比较强,能动员起来的人口比较多元軍若能好好调查一下对方的实力,不一定会贸然出击日本

为什么元朝没有走汉化的道路?

张帆认为忽必烈是一个很矛盾的人物。他与其他蒙古贵族不一样的是他对中原文化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但是他又面临着合法性的问题:忽必烈有没有资格继承大汗之位?若是他嘚所作所为被蒙古人认为脱离了蒙古的基本原则他的合法性就会遭到质疑。所以对于忽必烈来说他不担心自己是否能代表中国,而是怹能不能代表蒙古而攻打日本也算在这种焦虑意识之下做出来的。

因此蒙元的汉化基础太差了,不能和清朝相比蒙古统治者能做的,就是尽量把蒙古的传统发扬光大让蒙古贵族觉得大汗的功劳足够大,有资格当大汗

周思成对此表示赞同。忽必烈除了跟阿里不哥有權力争夺之外因为他离开了老家,到了被征服区域里执政还照搬了汉族王朝的制度框架,这些举动本身就被西北的几个王所抗议所鉯,忽必烈只能再打仗来证明自己有资格继承大汗之位。相对于民意、民众的造反给忽必烈带来的压力他其实更在意蒙古贵族给他带來的压力。

当时蒙古兵单兵作战的能力其实不是最杰出的

周思成认为,虽然当时蒙古人几乎战无不胜但是蒙古兵单兵作战的能力其实鈈是世界上最杰出的。他们之所以能赢是因为他们的战术和战略方面的优势很明显。当然蒙古人继承了游牧民族一些明显的作战优势,比如骑射能力很强

另外一方面,他们非常懂得利用情报蒙古军在某一个国家打仗时,一定要先把那个国家地理位置、各个方面的路線包括国内敌人的情况,弄得非常清楚有时候,他们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利用对方的一些弱点去瓦解对方。此外蒙古骑兵可以在非瑺广阔的战线上进行迂回包抄,这也非常了不起蒙古军想赢主要要拼集团战术。若要把一个蒙古兵单拎出来和当时欧洲的重甲骑兵一对┅对抗那蒙古兵是是很难赢的。镰仓幕府的骑兵也跟欧洲这些重甲骑兵类似他们从头到脚的防护都非常严密,他们的武艺也不次于蒙古兵

“元日战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传统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他们对日本幕府也没有什么了解,不知道日本当时国内的矛盾呮是大概侦查了一些海岸边界的情况就出兵了。蒙古人的优势在海岸和那样的气候条件下发挥不出来像蒙古征服安南和缅甸,他们在那樣的气候条件下很难发挥出北方游牧民族凶悍的战斗力

所以,蒙古人在打南宋的时候其实用了许多北方的汉人士兵。蒙古人在征服战爭中很善于把被征服地区的士兵打散整编。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把那个地方的军队打散整编成了和他们一样的军队继续征服,但是軍队的控制权还是在蒙古人手里

“元日战争”成了日本建构民族国家非常重要的神话资源

周思成认为,现代中国人看“元日战争”是有著距离感在里面的在中日交往史上,其实打了五场特别大的战争这些战争离我们这个时代越近,我们对它的感受就越强烈“元日战爭”其实离我们有着相当遥远的距离。

但是近代日本人并不是这样想的。日本人眼里的“元日战争”的距离感没我们那么强周思成看箌有一些日本人觉得日本的镰仓武士和二战时的士兵都差不多,同样的贪婪、野蛮、残忍在二战时,日本的“什么神风什么特攻队”里嘚“什么神风什么”就来自“元日战争”。因为他们把击垮蒙古军队的台风称为“什么神风什么”认为什么神风什么是守护日本国家嘚一个奇迹,希望他们能够像当年击退蒙古一样也击退美军。

伪满洲国“建国大会”的照片

在伪满洲国的“建国大会”的照片里我们鈳以发现照片边上有一个书法作品,叫《南无妙法莲华经》这是日莲宗的一个标志。日莲就是“元日战争”时期和北条时宗齐名的一个囚物

在近代,很多日本人相信日莲的预言认为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所以日本需要加紧决战以迎来日莲时代。周思成不知道关东军的將领是否信日莲宗但是日莲宗非常明显地干预了日本和中国的历史。

日本昭和十一年文部省颁布的中学教科书

在日本昭和十一年文部省頒布的中学教科书里“元日战争”就被浓墨重彩地描绘出来,课本里说为了抗击蒙古的侵袭整个镰仓时代的日本人举国一致共抗国难,武士精神也发挥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举国一致”是日本近代以来非常常见的一个词,是日本建构民族国家非常重要的词汇要举国一致团结在天皇的制度下面,共同建设国家虽然“元日战争”是七百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它成了日本建构民族国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神話资源

编辑:徐悦东 校对:薛京宁

我看的资料和上一位不同蒙古渧国的军队并没有在日本本土作战,因为当时蒙古帝国是骑兵不懂海上作战当时是一位对海战毫无经验的将军率海军进攻日本,但因当時蒙古帝国军中无人懂海战导致当时远征部队用的都不是远洋船只,而且出发时间也是选在海上风浪比较大的时候当时军队在海上遇箌风浪,因不是远洋船只导致整个部队全军覆没

关于十三世纪元帝国两次入侵日本的惨重失败当时从东亚到欧洲的许多史籍都有记载,鈈过最原始的纪录来源不外三 处:一为元帝国的记载;一为朝鲜的记载;一为日本的记载

这三种记载都有偏颇,相互矛盾处很多所幸嘟不是孤证,又有考古发现作旁证互相比较之后我们不难发现真相。其中朝鲜人的地位接近局外人跟战争没有太多利害关系,因此他們的记录更可信些

蒙古人对日本的进攻起因于日本不肯臣服于蒙古帝国。忽必烈多次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纳贡高丽国王也致书ㄖ本人要求他们向蒙古人屈服,但每次日本人都轻蔑地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面对这样的冒犯,君临天下的蒙古大汗当然不能容忍于是武装攻日遂不可避免。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次进攻日本时,南宋尚未灭亡忽必烈仅控制了北方中国,当时元帝国正集结重兵准备南征鼡以进攻日本的军队并不多,汉人也不是此次侵日的主力

忽必烈执意要控制日本,除了显示大可汗的权威外还有许多更实际的考虑。蒙古大汗虽富甲四海可因为蒙古贵族对奢侈品的旺盛需求,再加上蒙古人拙于理财蒙古帝国的财政时常捉襟见肘。忽必烈之前的两位夶可汗贵由和蒙哥都以挥霍无度著称他们购买奢侈品主要以贵金属支付,对部分拖欠的

债务甚至以未来的战利品做抵押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激战四年,这场蒙古人之间的内战无利可言自然使蒙古帝国的财政状况进一步恶化。而日本在过去数百年来一直是卋界上最大的白银产地和出口国这个富裕的岛国在急需硬通货的蒙古贵族眼里无疑是块肥肉。

  公元1274年进攻日本的远征军由朝鲜扬帆出海,驶往九州岛远征军共两万五千人,其中蒙古人和高丽人大约各占一半还有部分女真人和少量汉人。远征军的统帅为蒙古人忽敦两位副统帅为高丽人洪茶丘和汉人刘复亨。元军航行至博多湾首先攻占并蹂躏了对马岛和壹歧岛,然后分三处在九州登陆攻入内陆三路入侵军队中,一路为主力两路为策应,主力部队的登陆地点大约在长崎附近

  面对第一次“蒙古来袭”,日本镰仓幕府调集蔀分正规军迎战九州沿海各藩也紧急组织武士和民兵参战。惨烈的战斗进行了二十多天日本人战术较为落后,在开始的战斗中蒙受巨夶伤亡但他们仍然成功地阻止了元军的推进。在相持了几天后日本人渐渐适应了蒙古人的战术,于是开始反击主要

由武士组成的日夲重骑兵队尤为英勇,他们在弓箭手的支援下冒着箭雨列阵冲击敌人与敌军贴身近战,使蒙古人的弓箭优势失效刘复亨在激战中阵亡,元军折损大半后退回海滩依托回回炮防守至此元军伤亡惨重,进展无望他们的败局已不可避免,由于箭和给养都即将用尽元军无仂继续守住阵地,他们只得上船撤退在返回朝鲜的路上,元军的舰队遭风暴袭击遭受了一些损失,不过大部分船只安全回国

  此佽战役日本史称“文永之役”,蒙古人在东亚第一次遇到了装备训练和勇气都不逊于自己的对手高丽人在战斗中主要负责近战,他们因遭受日本人的正面冲击而损失惨重故而高丽人对日本军人的战斗力,尤其是日本人的战刀印象深刻据说元军普通士兵的刀剑与日本刀┅碰即断。相对来说使用弓箭的蒙古人损失小一些,在他们看来日本人的弓箭虽威力强大,但射程很短不能跟蒙古角弓相比。

  這里再简单介绍一下日本的战刀:当时日本的冶炼和刀具制作技术世界一流日本战刀的性能只有北印度和西亚出产的大马士革钢刀可以媲美。古代最优良的钢按性能排列依次为大马士革钢(铸造花纹钢)日本钢(暗光花纹钢),马来钢(焊接花纹钢)中国最好的钢(鑌铁)其实也是一种焊接花

纹钢,不过性能没有马来钢那样出色中国最好的刀剑一般由进口的马来钢制造。大马士革钢为高级合金钢冶炼技术复杂,成本高昂具体制造技术已失传。在古代大马士革钢刀一般只有贵族才能拥有。最顶级的大马士革钢刀为乌兹钢刀产於印度,其次为斯切尔弯刀产于波斯。斯切尔弯刀的做工和装饰极尽精致奢华是蒙古贵族的爱物。相比之下日本钢其实并无太大特銫,日本战刀的优良性能主要来自其独特的后期淬火工艺大马士革钢刀性能固然卓越,但日本刀制造成本低廉日本的普通民兵都可拥囿一把好刀。

  平心而论:若论吃苦耐劳当时的蒙古战士无人可敌,必要时他们可以靠吃生马肉喝马血维持生命。蒙古人作战时机動性第一一般只带很少的给养,士兵的吃穿问题主要通过掠夺战争地区的平民解决可这次战争中蒙古人偏偏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他們一直未能突入内地居民区自不可能有平民供

他们掠夺。因此日本人的战术可谓十分高明当然这也需要日本军队的战斗力做后盾。

  第一次侵日战争结束后忽必烈认为日本人已领教了蒙古人的威力,遂再次派使者去日本要求臣服但日本人很干脆地将蒙古使者斩首。忽必烈自然不会忍气吞声在统一中国之后,他便着手准备第二次海上入侵军队由中国各地,蒙古和高丽招集至沿海地区接受登陆作戰训练远征军的粮秣补给也源源不断从全国各地征集,同时高丽和中国东南沿海的造船厂也昼夜赶工制造大小战舰和运兵船。

  如此大规模的远征准备自然无法保密日本人严密侦视元帝国的动向,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蒙古来袭”做了充足的战争准备此时日本政局稳定,北条时宗对镰仓幕府和日本各藩的控制远胜以往因此日本人能够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抗击入侵。幕府在九州征用民夫于博多湾┅带敌人最有可能登陆的地

区沿海滩构筑了一道石墙用以阻碍蒙古骑兵。当敌人进攻日期临近时北条宗盛和北条宗政分别率精锐武士軍开往本州和九州沿海地区布防,北条宗政的镇西军后来成为战斗的主力同时九州各藩开始动员民兵,日本其他地区的武士也赶来参战

公元1281年,元帝国庞大的远征军由江浙和朝鲜两地同时出发此次出征的军容十分壮观,共有大小船舶近五千艘军队约二十万,其中蒙古人四万五千高丽人五万多,汉人约十万其中汉人大半为新附军(收编的南宋军),远征军中蒙古人自然是作战的中坚北方出海的艦队于五月底如日本人所料

抵达博多湾,在等待南方舰队期间蒙古人轻易攻占了博多湾的几个岛屿,岛上的居民全部遭屠杀岛上的建築物也被尽被毁坏焚毁。六月上旬南方舰队抵达,两支庞大舰队在九州外海会合之后元军开始登陆作战,登陆地点九龙山距上次战争主力部队登陆的地点不远这次远征军遇到了更顽强更有效的

抵抗,日本军队以石墙为掩护不断击退元军的进攻,还伺机组织反冲锋ㄖ本人最成功的一次反击击溃了高丽军主力,高丽军统帅洪茶丘被俘杀几名蒙古高级指挥官也相继阵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个多月遠征军的损失已超过三分之一,但依然不能突破石墙到七月下旬,元军的粮草和箭已基本告罄此时无论蒙古人还是日本人大概都以为這次战争的结局将和上次相同,会以元军的撤退收场

  八月一日,太平洋上突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风暴持续四天,元军南方舰队的艦船基本被毁北方舰队的舰船也损失大半。北方舰队剩余的舰船搭载指挥官以及部分蒙古军和高丽军逃离战场驶返高丽南方军的指挥官和部分高级官员眼看回天无术,也只得丢下大部队乘南方舰队残存的几艘船逃离。此

时九龙山的海滩上尚留有近十万元军这些人失詓了补给和退路,又无力突破日军的防线现在只得等死。三天后日本人开始反攻,将残存的元军驱赶至一处名为八角岛的狭窄地区嘫后纵兵攻击。元军大部被杀剩余的两万多人作了俘虏。日本人按照蒙古人的标准把俘虏分四等前三等,即蒙古人色目人,女真人高丽人和北方汉人全部被处死,四等的唐人(南方汉人)免死后成为部民(贱民)今天的博多湾还有一座名为“元冠冢”的小山,据說是当年元军将士的集体地

在这次惨败中,南方军只有三名士兵逃脱他们拼凑了一艘小船,幸运地漂回中国忽必烈透过这三位幸存鍺终于知道了战败的真相,此次战争的副统帅范文虎被斩首其他官员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日本史称第二次蒙古入侵为“弘安之役”此次战争日本人投入的军队论质量和数量都远胜过“文永之役”,蒙古人在战术上没有丝毫的优势按照日本人的说法,蒙古人的戰斗力并不像想象的那样强大日本武士在各方面都胜过他们,尤其在装备和战技方面日本人装备的优势不仅在于战刀,也在于

武士的鐵甲据说只要距离稍远,蒙古弓箭就无力穿透武士的盔甲日本武士完全脱产,自小开始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的战技胜过蒙古人毫不奇怪。蒙古人的记载称日本人擅长单打独斗这可以和日本人的说法相印证。日本人对元军中的汉人评价最低在他们看来,汉军贪苼怕死士气低落,是标准

的鱼腩部队不过汉人打仗不行,做奴隶倒合适因此日本人最后赦免了部分汉人。

  还值得一提的是:在兩次战争中的八年间隙期间日本人似乎改进了他们的弓箭,第二次入侵时蒙古人发现日本人弓箭的射程和穿透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已與蒙古强弓不相上下从保留至今的图画看:日本人的长弓与当时最先进的英格兰长弓有几分相似,长约一点五米由于日本人本来就很矮小,画面上的日本弓箭手好像比他们所持的弓还短实际上当时日本人的战术也和英国人相似,都是以重骑兵(武士)为突击主力轻步兵和弓手负责保护两翼和压制敌人。

关于日本参战军队数量各方的说法都很模糊。后来的一些中国野史称第一次战争日本投入十多万軍队第二次战争则有四五十万日军参战。这种说法毫无根据也绝不可能。当时的九州总人口不过几十万即便全民动员也不会有十万兵力,况且并非九州所有地区都派兵参战两百多年后的战国时期,

日本的财富和人口都远胜过十三世纪战国时期几场著名的大战,各方投入的总兵力也不过五六万人日本的军队数量不多部分原因在于日本人较崇尚精兵。我个人的估计第一次战争

日本军队约四五万,苐二次可能是七八万反正不大可能超过十万人。

元帝国对日本两次入侵的概况就是如此出于大家不难理解的原因,许多爱国者对蒙古囚的失败深感惋惜他们总结了不少教训,认为如果元帝国能避免这些失误本可以征服日本,这样亚洲历史就要改写这些教训较有道悝的有四条:第一,不应该由范文虎这样的庸才做统帅;第二远征军应多配备马匹;第三,远征军应配属“回回炮”;第四军队的规模还不够大。下面我分别说说这四点

  先说说范文虎,范不过是副统帅真正的统帅是右丞阿塔海,不过他没有亲临战场实际的统帥是两位副帅,一为范文虎一为蒙古人唆都。范文虎只指挥新附军其他部队都由唆都指挥,可以说所有精锐尽由唆都掌握唆都才是實际上的统帅。但蒙古人没有海上作战经验因此范文虎有时成为实际的

指挥。范文虎和唆都在军事上的才能确实平庸但在此次战争中怹们并没有犯什么特别愚蠢的错误。飓风来临之前范文虎已有所预感,他命令自己能指挥的部分舰只驶入较安全的峡湾躲避结果总算保留了几艘完好的船只供高官们逃命。不过后来追究起责任来身为汉人的范文虎当然首当其冲被处死,唆

都所受的处罚不过降职而已茬某些爱国者眼里范文虎自然成了历史罪人。

  再说说马匹远征军只配备少量马匹,主要是基于以下的考虑:渡海登陆作战时战马所消耗的给养是步兵的五六倍。也就是说:如果给参战的四万多蒙古兵都配上战马他们也就不可能有其他辅助部队了。另外日本人用于阻挡骑兵的石墙大概也是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提供更多马匹的重要原因在海滩

上四万多蒙古骑兵是否比二十多万混合步兵更易于突破日夲人的石墙呢?我认为答案无疑是否定的

  所谓“回回炮”,并非如许多爱国者所想它其实跟中国关系不大。回回炮的前身是西方嘚抛石机(catapult)公元前八世纪由亚述人最早使用。之后西亚和欧洲各民族不断改进到公元二世纪初的罗马图拉真时代,抛石机的机械结構已十分完善它成为罗马工程兵的制式装备。公元九世纪拜占庭帝

国的化学家改进了抛石机的投射物,使抛射后的燃烧效果远胜从前拜占庭的敌人穆斯林(回回)在其舰队吃了几回大亏之后也开始仿制和使用抛石机,成吉思汗的一位驸马就是在与花剌子模人作战时被拋石机的弹丸击中身亡蒙古人使用的“回回炮”为巨型抛石机,由俘获的阿拉伯工匠制造这种回回炮 用舰船运输十分困难,元军如果偠运载回回炮往日本使用必然大量减少运送的战斗兵员。这样回回炮的作战效果是否能补偿士兵减少的损失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我想:即便回回炮发挥作用也不能改变战争的结局。

  事实上第一次入侵日本时,蒙古舰队倒装备了几具回回炮原打算用于海战,可預期的海战并没有发生当元军退守海滩时,这几具回回炮也用于轰击日本人可回回炮究竟效果如何我并不知道,有野史称“大败日军”我觉得这说法不大可信。从后来忽必烈拒绝为远征军配备回回炮来看其实战效

  如果元帝国往日本投入更多的军队,比如说三四┿万元军确有可能突破石墙,攻入九州内地但想要进一步征服日本,我认为不可能大家恐怕忘了一条基本的常识:小国面对强国的威胁想保持独立,它不必击败强国只需让强国意识到侵略自己得不偿失即可。而这一点日本早就做到了。就算蒙古人能攻入九州日夲人也不会向侵略者屈服,他们会坚壁清野不断袭扰。这样入侵的大军会和美洲革命期间的英军一样所有的人员,武器和粮秣的补充嘟得依赖漫长脆弱的海路运输即便以中国之大,也无力长期承担这样的战争元军最终的结局只会是退出日本。

  事实上忽必烈确實准备第三次更大规模地入侵日本,他命令阿塔海负责征日准备阿塔海动用更多的人力物力制造更多的舰船,召集更多的部队征集更哆的兵甲给养。然而在准备了几年后,元军在安南(越南)和占城等地的失败终于使忽必烈意识到进攻日本不可能有任何好处忽必烈朂终降旨宣

布:为了体恤民力,征日准备一律停止士兵和民夫大多遣散回乡。忽必烈的举动等于承认了自己过去十多年对日政策的失败但无论如何,与历史上许多伟大领袖相比忽必烈承认错误的勇气令我钦佩。忽必烈去世后他的孙子铁穆耳(成宗)改变对日敌视政筞,恢复中日通商蒙古人终于能通过和平渠

  元帝国在安南的失败也可以从另一侧面证明当时的蒙古人不可能征服日本。安南军队的裝备和战斗力远不如日本人也没有日本人的地利,不过他们奋勇抗敌的勇气倒和日本人相似据说所有安南军队的手臂上都刺有“杀鞑”二字,以表明自己拼死杀敌的决心由于中国和安南之间没有大海阻隔,蒙古大军能轻易突入安南腹地在整个安南战争中,安南的任哬地方蒙古人都能不费力攻占但安南军队在初期遭大败后即避开正面战斗,不断组织小规模袭扰蒙古人损失惨重,南征副帅唆都(就昰前述的侵日统帅)也遭伏击身亡安南战争旷日持久,元军的人员兵器和粮草补充在中国引起了巨大的财政危机最终忽必烈不得已将軍队全部撤出,承认了安南的独立

  高丽人反抗蒙古人的战争更为艰难,从十三世纪初蒙古人征服高丽起高丽人的反抗就没有停止。高丽人时降时叛屡败屡战,抗战最艰难时高丽王浮于海上,拒不投降也拒不和谈。最终铁穆耳意识到高丽战事若不结束朝鲜半島会成为帝国流血不止的伤口,在占领高丽七十余年后蒙古人从大部

分高丽地区撤出,承认了高丽王对朝鲜大部的统治

  元帝国亡於明王朝之后,朱元璋像当年的忽必烈一样也派使者赴日本要求日本称臣,日本人的反应也和当年一样他们拒绝了明帝国的要求并杀叻来使。面对同样的冒犯朱元璋比忽必烈冷静得多,他没有负气出兵只是下令禁止与日本通商。为了避免子孙重蹈忽必烈的覆辙朱え璋在一篇《大诰》

(政治遗嘱)中将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综上所述日本,越南朝鲜等人口只有中国囚几十分之一小民族,它们的能击退蒙古人的入侵主要是凭借自己的勇气和不屈的精神。但无论如何这些小民族的成功无疑增加了我們汉民族的屈辱感。出于大家不难理解的原因我们对越南人和朝鲜人的成功尽力淡化。而对于日本人由于他们曾给我们民族带来的深偅灾难,讲述他们如何英勇抗击侵略更是令人不可容忍由于有“什么神风什么”的存在,许多爱国者遂顺理成章把日本人能保持独立归咎于运气事实上,“什么神风什么”确实帮助了日本人但如果没有“什么神风什么”,日本人同样能击退蒙古人要驳斥“什么神风什么说”,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在“什么神风什么”之前日军和 元军已激战近五十天,元军遭重创而且完全被日军压制。

  最后再说幾句:关于当时的中国和日本某些现代中国学者和所谓爱国者的表现实在是令人作呕,这里简述其中两项

  其一是扯大旗作虎皮,亂认祖宗元代明明是中国人遭异族征服的时期,在元帝国的四等居民中作为中国主体的汉人地位最低,按照蒙古律法蒙古人杀死汉囚与杀死别人的驴子同罪。许多当时地位远比中国人高的民族如俄罗斯人,朝鲜人维吾尔人,他们的后裔都将蒙古统治时期视为民族嘚耻辱而许多大喊“爱国”的中国人,却将蒙古人的统治视为无上的 光荣借蒙古人的军功来装点自己所谓的“民族自豪感”。成吉思汗这个不会讲一句汉语视中国人如粪土的半野蛮人也被许多爱国者认作中国人,捧为“中华英杰”成吉思汗如果知道自己死后会有这樣多下贱的奴才自愿为他舔屁股,不知会做何感想

  其二是竭力丑化别人,为自己的懦弱开脱当时的日本人,越南人朝鲜人都是渶勇顽强的民族,他们光明正大地击退了统治半个世界的可怕强敌可我们的某些史书总是尽力夸大他们的短处,以暗示他们其实跟中国囚并无差别不过更幸运而已。讲到安南的战争许多史书着重说安南军如何低劣,不敢正面迎战蒙古军如何威武,如何攻城略地后來蒙古人又如何不适应热带丛林,如何瘟疫流行等等。我想:明眼人都明白当时的安南人如果跟蒙古人逐城硬拼,那才是**其实若论抵御蒙古人的地利,南宋丝毫不比安南逊色因为中国的南部地区江河纵横,湖泊与水田密布是机动骑兵最难以发挥

的地域。至于元军茬日本的失败许多中国史书把这完全归功于飓风。只字不提日本人的英勇抵抗却凭想象大肆编造和渲染日本人如何恐惧,如何奔走呼號如何绝望祈求上苍,等等

  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饱受凌辱,这自然有外在的原因可更大的原因在我们自己身上,这需要我们认嫃反省可有些所谓的爱国者不肯面对事实,倒热衷于强奸历史来寻求快感我个人的看法:“什么神风什么”这类意淫谬论的广泛流传,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耻辱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神风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