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阿瞒是谁凭什么可以控制控制汉室天下?

&&&&  在中国人的习俗中,从死者去世之日起,亲朋每隔七天祭奠一次,摆好酒食、焚香上拜,并请道士、和尚超度亡灵,前后共计七次,这叫做‘烧七!’  沙场征战、军情如火,一切只能去繁就简了,普通的士兵死了,直接挖坑埋掉了事,如果是高级将领阵亡了,也只祭奠七天而已,刘备约定七天内不出兵,就是遵守古礼行事!  问题是,曹操是乱世奸雄,心性奸诈无比,为求成功更是不择手段,岂会遵守七天的约定呢,就在举行祭奠的第二天,曹操就密令各部人马:  “隐蔽行踪,缓缓前行,推进到老君峰附近,准备突袭刘备大营,又派出不少游骑兵,详细侦查荆州军的情况,是否有异变发生!”  很快有消息回来说:‘荆州军驻扎老君峰上,修筑壁垒、挖掘壕沟,不断的加固营盘,而且日夜有兵马进出,似乎是大举增兵了!’  “刘备区区数万兵马,竟敢公开与老夫叫板,嚷嚷着决一死战,其中必有诡诈,莫非襄阳-刘表增派援军了?”  得知消息,曹操颇为吃惊,反复思考多时,最后决定亲自走一趟,查看刘备军营的虚实!  就这样,曹操带着几名谋士、以及数百名虎豹骑,偷偷的溜出了大营,登上附近一座高岗,窥视老君峰上的情况,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  只见老君峰上-壕沟纵横、壁垒分明,旌旗飘扬、人影晃动,鼓号声此起彼伏,隐约形成了一座大阵,却又说不出名字来……  “怪哉了,老夫戎马大半生,从未见过如此奇阵,远望冷风凄雨、近观河汉迷离,却又一点头绪也没有!”  “如此阵法,闻所未闻,刘备军中必有奇才呀,听闻诸葛孔明博学多才,最善于演练阵法了,莫非是他的手笔吗?”  “情况未明之前,最好不要轻举妄动,以免中了敌军的埋伏,那就弄巧成拙了!”  ……………………  曹操与几位谋士,皆是饱读兵书之人,对于阵法也颇有研究,可是荆州军布下的阵法吗?  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似乎都有一点影子,可细看又都不是,着实让人弄不明白!  对于陌生的东西,人本能会感到恐惧,曹操果断的下令:‘各部人马驻扎原地,暂且不要进攻老君峰,同时严防荆州军偷袭!’  一座阵型固然厉害,却决定不了大战局,真正让曹操担忧的,还是对方的兵力变化,只见老君峰上营盘密集,牛皮帐篷一座挨着一座,兵力起码超过十万!  刘备控制的南阳郡,守军不过五、六万人,如今出现了十万人马,说明刘表增派援军了,而且老君峰两侧的密林中,隐约还有人马埋伏,说明对方兵力不止十万!  曹军分三路南下,中军为主力部队,约有二十多万人马,之前连吃两场败仗,折损了五万多人呢,余者已经不足二十万了!  按照战争规则,进攻一方的兵力、必须是守方三倍以上,这样才有胜算呢,而曹军没有兵力优势了,如果强行发起进攻,恐怕是胜败难料呀,就算是侥幸获胜,也要折损大半兵马!  如果把曹军的兵力,都消耗在了老君峰上,荆州其余的城池、又该如何攻占呢,等到自己元气大伤之后,江东、汉中、益州趁机出兵,又该如何应对呢?  考虑到种种严重后果,曹操才果断的决定,取消原来偷袭计划,对付已经成了气候的刘备,只能智取、不能硬拼呀!  “刘备军营看似壁垒森严,却又有几分无力之感,莫非在故弄玄虚吗,丞相可派一支人马偷袭,试探下敌营虚实!”  程昱查看了半响,提出一个狠毒的计划,就是豁出去一支人马,试探刘备大营的情况,赢了可以拿下老君峰,进而攻打宛城;输了不过几千人命,对于战场大局无损!  “老夫与大耳贼之间,有七日不动刀兵之约,岂能为了一次试探,就毁了老夫的信誉呢?  古人云:人无信则不立,业无信则不兴,老夫若是失信于人,如何令四方豪杰臣服,又如何号令天下呢?”  曹操身为奸雄,脸皮比城墙还厚,不介意用自己的信誉,去换取一个大胜利,这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不过吗,这个胜利必须够大,才能让奸雄做出牺牲,如果能歼灭敌军、砍下刘备的脑袋,就算把曹操脸皮扔地上,任由千军万马踩踏又如何,汉高祖刘邦为了活命,可还用过尿遁呢!  可区区一次军事试探,就不值得毁掉信誉了,曹操可是魏公、无冕之王、大汉摄政丞相,脸皮岂能如此廉价呢?  曹操的新计划是,遵守七天的约定,而后全军列阵老君峰下,引诱刘备军下山来,利用兵力优势野战获胜,那样把握就大多了!  “暂且回营,数日之后,与大耳贼决一死战!”  “诺!”  …………………………………………………………………………  “咚!-咚!-咚!”  “杀!-杀!-杀!”  决战的日子到了,这一天清晨时分,二十万曹军倾巢而出,在老君峰下列开阵势……只见人如猛虎、马似蛟龙,战鼓声、喊杀声惊天动地!  曹操身披黄金甲胄,坐骑爪黄飞电,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之下,立于大阵的最前端,真犹如群星拱月一般,威风到了极点呢!  另外吗,曹军将士的腰间,都系了一根白带子,这是给阵亡的高览带孝,自古哀兵必胜,曹操想用这种办法,激起将士们的杀气!  按照道理来说,曹军既然来挑战了,刘备军就该回应一下,就算不敢下山决战,起码派一员大将出来,阵前拼杀几个回合吧!  退一步说,大将也不敢派出来,起码在山上露个头、也叫喊上几声,这叫做输人不输阵!  可奇怪的事发生了,曹军战鼓狂擂、呐喊如潮,不断的发起挑衅,山上大营却一定动静也没有,只见无数旗帜飘扬,不见半个人影走动,这是什么意思?  “好一个狡猾的大耳贼,这是想用疲兵之计,消耗我军的士气吗,骂阵手何在?”  眼看挑衅无用,曹操的马鞭一挥,派出了上百名骂阵手,皆是身强力壮、中气十足,骂人百遍不带重复的家伙!  “刘玄德--你号称汉室宗亲,实则无凭无据,中山靖王有一百多个子女,鬼知道你是谁的野种?”  “大耳贼--一生败仗无数,只会逃跑活命,就连自己女人也不要了,你有多少夫人可仍呀?”  “织席贩履小儿--大爷的靴子正好坏了,你快点亮亮手艺,下山来编一双草鞋!”  ……………………  上百名骂阵手,把刘备的身世、战绩、家庭全翻了个底朝天,一连骂了两个多时辰,只累的气喘吁吁、口干舌燥,山上还是全无反应!  “徐公明何在,领五千人马打先锋,试探敌军的虚实!”  “诺!--将士们,随我来!”  一直熬到正当午时,曹操终于忍无可忍了,决定派一支人马上山试探,看看刘备、徐庶弄什么花样!  徐晃应声而出,率领部下五千人马,向着老君峰发起进攻……士兵们填充壕沟、搬开鹿角、翻越栅栏,进展极为神速,而且没遇到任何抵抗,只有几个倒霉鬼掉进了陷阱中!  面对进展神速的先锋,曹操非但不高兴,反而是面白如纸,有一种被人戏耍的羞愧感,因为他预感到了、山上可能是一座空营!  “敌营中没有人……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找到个木匣子!”  不幸的是,曹操的预感成真了,山上真是一座空营,徐晃带人冲上山腰,一个敌军也没遇到,只有遍地的帐篷、旌旗、稻草人……刘备大军早就撤走了!  曹军将士仔细搜索,依旧不见荆州一兵一卒,反到在中军大帐中,找到了一个小木匣子,上面写着几个字:请丞相大人亲启!  士兵们不敢怠慢,连忙把木匣层层上交,最后到了曹操手中,结果打开一看,差点把曹操气的半死,里面一张纸条……“曹阿瞒,你上当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6.4K25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787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1谁的青春不迷茫?年轻的曹操(155-220)也曾迷茫过。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又“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尽管曹阿瞒天资聪颖,但是由于整天不务正业,放浪形骸,再加之出身宦官家庭,当时还没什么人看得起他。这个有钱有势的官二代也有着幸福的烦恼。
▲年轻时的曹操是个纨绔子弟。名臣桥玄(110—184)一向以举贤任能闻名,他见到曹操后,一眼就看出此人前途不可估量,对其大加赞赏,还想在百年之后将妻儿托付给曹操照顾,两人遂结为忘年交。能得到桥玄这样一位“大咖”的肯定,曹操也算是小有名气了。但是,桥玄认为,这样还不够,如此才华出众的青年才俊,应该让世人皆知。于是,对曹操说:“小曹啊,你现在还未能成名,可以去请许子将老师给你写个评论。”言外之意就是,许子将说你行,你就行了。曹操一听,赶紧收拾行囊,前去拜访。许子将,就是许劭(约150—195),汝南平舆人,当时知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和“选秀评委”。他最擅长的,是品评人物,议论时事。最爱君今天要聊的,便是那档由许劭、许靖所主持,在东汉末年名噪一时的“选秀节目”——“月旦评”。02我们这代人可谓是亲眼见证了中国选秀节目的突飞猛进。近十几年来,各种选秀节目,无论是原创的,还是借鉴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从当年的《超级女声》再到如今的《创造101》,都是红极一时。每当一档节目出现,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们,不管是出身艺术世家还是寻常人家,只要是有一个明星梦,都争先恐后地奔向舞台。哪怕你只会烤面筋,也有可能一举成名。而在东汉末年,也有一档“选秀节目”吸引了大众的目光,那就是许氏兄弟的“月旦评”。月旦评是由出身汝南许氏望族的许劭及其堂兄许靖(?—222)共同创办,以臧否人物、评议时事为主的一个活动。每个月,许氏兄弟会围绕不同的主题,针对当时的人物进行评说,且往往是直言不讳、不避权贵,每月初一公开发表评论结果。月旦评一经流传,往往深入人心,传播甚广。
▲许氏兄弟的月旦评名满天下。最近这阵子,粉丝们都在关注《创造101》的每周最新排名榜,看看自己pick的小姐姐名次如何,球迷们都在关心世界杯的小组赛积分榜,看看自己心目中的第二主队能不能顺利出线(第一主队和我们一样在看电视呢)。而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汝、颍一带的士子们或许都在翘首以盼,每月一次的月旦评能不能出现自己的名字。当时,为月旦评所评价的人物“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清论风行,高唱草偃,为众所服”。如果一个人能得到许氏兄弟的夸赞,拿到PASS卡,或许就有机会飞黄腾达,但是如果一个人品行不佳,又让许氏兄弟冷眼相待,说了几句坏话,那就犹如坠入深渊,一时难以翻身了。世人对于月旦评的结论也多有信服。对此,明代人有诗赞曰:“心负云霄志,名高月旦评”。宋人秦观也曾感慨“月旦尝居第一评,立朝风采照公卿”。这是说只要能成为月旦评中的NO.1,你就可以借此平步青云,声名显赫,身居在朝堂之上,风头甚至还能盖过其他公侯大臣。这一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亦足见月旦评在当时的影响力。03选秀节目一般是草根的舞台,许劭也确实善于发掘“草根明星”。据《三国志·和洽传》裴松之注引《汝南先贤传》载:“劭始发明樊子昭于鬻帻之肆,出虞永贤于牧竖,召李淑才乡闾之间,擢郭子瑜鞍马之吏&&皆当世之令懿也”这些被提拔的贤士中,樊子昭本是市场上卖布的,虞永贤本是田野间放牛的,李淑才本是乡村里种田的,郭子瑜本是马厩里养马的,许劭神通广大,不知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他们,并将才华出众的他们一一引荐给世人。而这些贤士也往往如许劭所言,成长为一时风流人物,如樊子昭,原是市井小贩,士农工商,商人垫底,其出身在当时并不起眼。但樊子昭发奋图强,德才兼修,终于成为远近闻名的名士,“自长幼完洁”,终其一身,备受赞誉,“年至耳顺,退能守静,进能不苟”。由此可知许劭品评人才不拘一格。04除了寒门子弟,许氏兄弟对名门士族的品评更为人称道,当世名流对月旦评既有几分向往,也有几分忌惮。袁绍出生于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世显赫,对同郡老乡许劭、许靖哥俩的月旦评也是久仰大名,生怕在许氏兄弟那儿留下坏名声。一次,年轻的袁绍从濮阳令卸任,准备回老家。汝南袁氏的名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路上车马骈阗,气氛热烈,袁大公子身着华服,高坐车上,顿时感觉飘飘然。
▲袁绍也担心许劭兄弟给差评。差不多要行至汝南地界时,袁绍转念一想,这么豪华的阵仗要是让许劭他们见到,岂不是要批我骄奢淫逸,那我不就要“上热搜”了嘛,便对身边的人说道:“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接着赶紧把车马遣散,自己独自乘一辆车,安安静静回家去了。所幸,袁绍奢侈浮华的新闻没有成为月旦评的热点。05月旦评之所以能青史留名,一个是因为其闻名遐迩,家喻户晓,另一个当然是因为许氏兄弟的评语常料事如神,一语中的。前文说到,曹操听从桥玄的建议,兴高采烈地前去拜访许劭,想要蹭蹭月旦评的热度。那么,结果如何呢?那天,曹操来了,也不多闲扯,便问许劭:“我何如人?”许劭很不待见曹操,“鄙其人而不肯对”,缄口不言。许劭对曹操的反感,或许与曹操的家庭出身有关。曹操的父亲曹嵩认了宦官曹腾作干爹,在士人眼里难免会有偏见。更何况,月旦评会应时而生的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宦官当政,士人上进无门,使得上到朝堂,下到黎民,清议之风盛行。曹操暂时得不到许劭的答复,实在是不开心,你说我这么优秀的一个选手大老远跑来参加你的节目多不容易,你竟然一句话都不肯说。曹操“乃伺隙胁劭”。许劭见拿曹操没办法,不得已,只好给出了自己的评价:“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许劭的这句话在史书中有不同的说法。比如,《三国志·武帝纪》中裴松之引注的《异同杂语》就是采用另一个更为知名的版本——“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多年以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成就霸业。曹操听罢,大笑而去,就好像是找到了人生目标一样。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劭真的是高人啊!06月旦评这档“选秀节目”火起来后,许氏兄弟俱名扬四海。当时,许劭就任汝南郡功曹,郡中官吏听说大名鼎鼎的许劭来了,“莫不改操饰行”,纷纷谨言慎行,注重道德操守,就怕他那金口一开,自己饭碗就丢了。这许劭任功曹是顺便把纪委也给兼任了。许靖年轻时的名气比许劭稍差些,但也是誉满天下。然而,就和现在娱乐圈很多黄金搭档的不和传闻一样,月旦评的这两位主持人,也是有不少过节。许劭做汝南功曹时,“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即把许靖排斥在外,不给他从政的门路,许靖居然只能靠赶马拉磨来养活自己,直到汝南改换太守,才得了计吏这个差事。正是因为这兄弟俩窝里斗,无心经营,月旦评这“节目”逐渐日落西山,不复当年。据《后汉书》记载,“(许劭)与从兄靖不睦,时议以此少之”。随着堂兄弟俩散伙,这档原本“收视长红”的“节目”悄然退出历史舞台。许劭是聪明人,有识人之能,也有先见之明,眼见天下动荡,汉室倾颓,拒绝了来自中央的征辟,道:“现在小人当道,社稷不安,我想到淮海一带暂避一阵子,以保全一家老小。”许劭一心想离开中原这片是非之地,于是携一家老小前往徐州避难,然而,出乎许劭意料的是,这里并没能给他一个安稳的家。07许劭逃去徐州避难,起初徐州刺史陶谦(132-194)以礼相待。许劭却不以为意,称“陶恭祖外慕名声,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许劭认为,陶谦表面上热情好客,爱慕名士,实际上内心没有那么大气度,现在待人虽好,但迟早会露出虚伪刻薄的真面目。说完就收拾行李跑路了。不久,陶谦果然对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下手,把没来得及走的人逮捕入狱,许劭逃过一劫。而正如许劭所说,陶谦确实很小家子气,他经营徐州多年,虽有建树,却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兴平元年(194年),曹操父亲曹嵩途径徐州时遇害,曹操便以为父报仇为由讨伐陶谦,陶谦禁不起折腾,竟忧惧而死。虽然各自“单飞”了,但许氏兄弟识别人才,品评人物的本领确实不减当年。许靖和堂弟想法不同,认为大城市才是他施展抱负的舞台,于是留在中原。
▲董卓进京,许靖本有机会借此飞黄腾达。中平六年(189年),董卓进京擅权。许靖因有识鉴人才之能,被董卓提拔,负责选拔人才,与尚书周毖一同举荐韩馥为冀州牧,刘岱为兖州刺史,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些人到任后,第二年全反了,都加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董卓气不打一处来,将周毖拉出去斩首,许靖见得罪了董卓,只好赶紧逃离洛阳。0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单飞”后的许劭也有看走眼的时候,而这位没得到许劭好评的遗珠也很有名,他便是信义笃烈的东莱太史慈。在离开陶谦之后,许劭投奔的对象是汉室宗亲,时任扬州刺史的刘繇。许劭或许是个扫把星,到哪儿投靠,哪儿就出事。兴平二年(195年),孙策重整父亲旧部,带兵东渡,意图占据江东,并脱离袁术控制。刘繇在扬州的临时治所曲阿岌岌可危,有部下推荐以太史慈为大将,带兵退敌。太史慈,字字义,是一位被《三国志》作者陈寿称赞有“古人之风”的名将。然而,刘繇的宾客许劭偏偏对太史慈评价不高。刘繇便没有听从部下的建议,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刘繇没有拜太史慈为大将,反倒将侦察这样的简单任务交给他。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史载,太史慈与手下一名骑卒在查探军情的过程中遇到了孙策及其部下十三骑,双方在神亭短兵相接,“策刺慈马,而揽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直到兵马赶到,两人才得以分开。试想一下,若太史慈此次是率领大军前来,孙策的结局会是怎样呢?
▲《三国演义》中的隐藏猛将曲阿小将了解一下。刘繇用人不当,将太史慈大材小用,成就了孙策与太史慈的神亭酣战,自己却彻底凉了,很快就丢了地盘。太史慈则得遇明主,归了孙策。对太史慈的无端偏见,或许是许劭人生最后一次评价人物,可惜这一次,他错了。许劭跟随战败的刘繇逃奔豫章,最终客死他乡,他一生都在品评人物,却没有猜中自己的结局。09和许劭一样,许靖的运气也不好,而且这哥俩估计都和孙策八字相冲。逃离洛阳后,许靖漂泊不定,先后投奔孔伷、许贡、王朗等地方势力。当时王朗任会稽太守,这地儿也让“小霸王”孙策看上了,由于会稽被孙策所占,许靖不得已继续浪迹天涯。离开江东后,许靖投靠的是盘踞交州(今中国两广和越南中北部)的士燮。士燮很仰慕许靖的名声,对其多加敬重。两广是个好地方,山清水秀,人杰地灵,遍地美食,不过,美食不包括福建人。问题是,这时候是东汉末年啊!五百年后,唐人宋之问被贬至岭南时,还要哀叹:“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许靖作为中原名士,南逃至此,可以想见有多悲惨。不知过了几年,益州牧刘璋某天突然想起来天下还有许靖这号人物,便派使者前去迎接他入蜀。许靖感动不已,欣然往之,估计一路上是一把鼻涕一把泪。许靖入蜀后,继续发扬许氏兄弟的扫把星属性。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161-223)入主益州。成都被围时,许靖本来是想逃出重围过来投降刘备的,可是没有成功。不过正是因为有了这事儿,刘备对许靖很鄙视。刘备手下谋士法正进言:“这世上浪得虚名的人多了去,不缺许靖一个。主公要开创大业,就应该敬重这些名声在外的人物,就如当年燕昭王为招贤纳士,善待郭隗一样,不然会留下&贱贤&的坏名声。”
▲刘备不想留下轻视贤士的坏名声,于是听从建议,厚待许靖。于是,许靖人留下了,官保住了,在蜀汉受到礼遇,乐得清闲,直到晚年也不忘自己老本行,喜欢提拔才能出众的后辈。当时,诸葛亮对许靖的看法和法正不谋而合:“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动宇内”。所以,许靖是由当初的“知名评委”转身一变,成“形象大使”了。10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年过七十的许靖作为蜀汉的“形象大使”,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临终之际,他或许会猛然想起,多年前的某一日,天朗气清,他与堂弟许劭在平舆县城谈笑风生,所讲皆是当世英杰,所评尽是当朝时事。一月一度的月旦评,作为全国最火的一档“选秀节目”,让无数文人士子慕名而来,也让无数寒门子弟心向往之。而这一切,犹如昙花一现。
▲月旦评已成过往,汉末名士风采亦随风而去。就在许靖去世的前两年,曹魏黄初元年(220年),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征辟制,是一种将乡评与举荐相结合的制度,即“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九品中正制的出发点是好的,不仅将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也对民间评议进行了规范,可是,后来却跑偏了,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随着九品中正制官方地位的确立,以月旦评为代表的汉末清议之风就此烟消云散。当魏晋清谈之风盛行,朝政萎靡不振,寒门士子壮志难酬的时候,他们会不会向往当年不拘一格拔人才的月旦评呢?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ZqG06g1pw5U9bu2f7k5uEj0Rd4DZ7UbKqhbsIt5Rh7wCl5transferflag.png拒绝访问 | lt.cjdby.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lt.cjdby.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bd15baafba43e9-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第486章 控制邺城,君临三国之无双帝王最新章节更新,言情小说网
& 第486章 控制邺城
第486章 控制邺城
推荐阅读:、、、、、、、、、
&&&&&&&&隋玉一拍张狂的脑袋,“你又忘了校长的名言,人尽其材,这才是最重要的,许子远的短处被你无限放大了,就凭他不跟随袁绍去邺城,又不主管南皮的防守工作,就能看出来是个八面玲珑之人,无论哪处地方有失,都跟他没有太大的干系。”
&&&&&&&&高颢心服口服,“常安,哥几个除了景行,就服你了,将事情看的如此透彻,你认为咱们能不能劝动这个鸟人?”
&&&&&&&&隋玉摇摇头,“从许子远称病来看,他最多就是不管此事,要想他出卖自家主公却是不能,咱们还得从他儿子那里下手,好事不在忙上,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关键时刻再出力,才能扭转乾坤。”
&&&&&&&&一提到许攸的儿子,几人不约而同的吐着口水,张狂大倒苦水,“那小子没有其父的精明,又无十分的本事,校长让咱们与之交往,完全就是浪费咱们的生命。”
&&&&&&&&高颢一听,将嘴里的酒喷了出来,“无敌,你要离开南皮回望都,咱哥俩决不留你。”
&&&&&&&&张狂搔着头皮问道:“那你们不回吗?”
&&&&&&&&“当然。”俩人异口同声,“咱们一定会完成校长的重托。”
&&&&&&&&“那俺也不能走,这就去找许杰喝酒。”张狂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校长常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切……”
&&&&&&&&雅间中门开了,三人吹熄了烛火,轻声下楼而去。
&&&&&&&&……
&&&&&&&&刘辩并未派兵追击袁绍,自己麾下本来就没有什么正规部队,工匠营这些木工,在园内发射石弹、床弩还行,骑上马去追击,只怕战斗力一成也没有。
&&&&&&&&赵云和陈到彻底控制住了邺城,刘辩放下心来,让沮授、田丰、耿武、闵纯等人恢复了邺城的日常工作,这才让人将韩馥请到公园的一处湖心小亭。
&&&&&&&&此人不可重用,但想着他提心吊胆,最后竟然精神崩溃自杀身亡,要他甘心让出冀州牧,刘辩准备让他知道自己的身份。
&&&&&&&&不然要是哪天韩馥突然自杀了,世人还认为是自己强抢的冀州,逼死了州牧,被有心人这样一传,对自己的名声大为不利。
&&&&&&&&不过知晓自己身份之后,一段时间内韩馥便不能自由活动,刘辩怕他胡思乱想,准备让他去幽州散散心。
&&&&&&&&刘虞是刘家人,有长者之风,宅心仁厚。就算韩馥透露出什么信息,也不会传将出来,并且刘辩认为刘虞和韩馥都有一颗仁心,没准会很有共同语言。
&&&&&&&&等自己拿了长安,韩馥要做一方父母官,或作一位田舍翁,都不是一件困难之事。
&&&&&&&&湖心亭中只有刘辩一众亲信,冀州官员就让韩馥带着闵纯,耿武坐船而上,太多人知道自己的身份并不是件好事,就如赵浮、程涣虽然忠义,但能力有限,史书没有多余的记载,刘辩对他们放心不下。
&&&&&&&&张郃是个识时务之人,忠诚度并不算太高,官渡之战轻易便降了曹阿瞒,刘辩干脆一并瞒住,这样的良将,暂时让他驻守冀州,刘辩也可放心腾出手来去长安。
&&&&&&&&刘辩亮明了声份,并且拿出玉玺来让韩馥观赏了一番,见他惊得哑口无言,真怕将他吓出病来,连忙和颜悦声好生的安慰了一番,并将自己从永安宫脱困,闹甄宫,去虎牢关的经历详细讲述了一遍。
&&&&&&&&这样精彩的故事是编不出来的,韩馥听着听着便抱着刘辩的大腿痛哭起来。
&&&&&&&&“皇上,天可怜见,在刀光海中竟然活了出来,微臣死罪,死罪啊!”
&&&&&&&&看着哭得像小孩子一样的韩馥等人,额头上都叩成了青紫色,刘辩很想发笑,但一见卢音等人都心有戚戚,眼眶也红了,只好也严肃了面色,将他们一一扶起。
&&&&&&&&“你等忠心,朕早已知晓,不然也不会来中山郡暂居,就是看中了在州牧的治下,人民安居乐业,粮草丰盛啊!”
&&&&&&&&见当今皇上称赞自己,韩馥兴奋的声音都颤抖了起来。
&&&&&&&&“原来皇上高屋建瓴,胸中早有乾坤,董贼有什么资格行废立之事?臣等愿意辅佐皇上,万死不辞。”
&&&&&&&&由于刘辩的重生,并未死在永安宫,天下诸侯对献帝的承认度并不高,只是少帝没有音讯,如果时间隔得太久,慢慢地就会被众人遗忘。
&&&&&&&&董卓日日享乐,长安朝政之事越来越多的交由贾诩管理,并不如历史那般经常有诏令发出,因此诸侯们对这两任皇帝的印象都不深刻。
&&&&&&&&天下诸侯与董卓交好的几乎没有,在没有胁天子而令诸侯之前,献帝的能量在诸侯们心中几乎忽略不计。
&&&&&&&&胁天子而令诸侯,沮公与提出的这招,彻底让汉室再无翻身的可能,如果袁绍听从了他的意见,刘协的后果并不会比曹丕对他好上多少。
&&&&&&&&至少将皇位禅让曹丕之后,刘协生命得以保全,这在华夏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南唐后主如此废人一个,天天只知道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几多愁,赵光义到底还是不放心,用牵机散将其毒杀。
&&&&&&&&刘协得到自由之后,从来没联系过汉中王刘备,也没有出逃的意思,安乐而终,从这里面就能看出,他是个极其聪明之人,懂得生存之道。
&&&&&&&&天下诸侯争锋,开始还有像刘虞、孙坚、孔融、陶谦,这样的汉朝忠臣,到了三分天下,没有一个是真心想帮助汉室的,懂得从林法则的刘辩并不怪这些诸侯,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绝不允许历史重演。
&&&&&&&&五胡乱华,是汉民族心中永远的痛,而五胡乱华的基础,就是三国时代几十年的争战,让大批汉民族精英陨落。
&&&&&&&&保住民族的元气,保留民族的精英,才能应付野蛮民族的崛起,才能让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列。
&&&&&&&&刘辩一直致力于少征战,少杀人,对那些大将、谋臣,除非是必杀之人,一般都愿意轻轻放过。
&&&&&&&&这一切都是怕几十年后,如果旧事重演,刘辩就算在地下也不会原谅自己。
&&&&&&&&“文节请起。”
&&&&&&&&刘辩将韩馥等人一一扶起,拍着他们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这件事暂时要保密,不然冀州必成混乱之中心,麻烦不断,民众就会受苦了。”
&&&&&&&&“臣等遵命。”
&&&&&&&&三人见少帝取下面具后英气不凡,个个破涕为笑,刘辩邀请他们入席,开始细细安排维持冀州稳定的各类事宜。
&&&&&&&&(本章完)  http://www.yqxs.cc/html/107/183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qxs.cc。言情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yqxs.cc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小说网-www.yqxs.cc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套路曹阿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