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本老书《爱到春潮滚滚来澎湃》

且听春潮澎湃声 - 甘孜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第04版:专题新闻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经济民生周刊
第03版 综合新闻
第04版 专题新闻
且听春潮澎湃声
——记快速发展的甘孜水务事业
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在我州调研。
用上清洁自来水。
石渠县洛须水利工程。
理塘县禾尼乡节水灌溉图。
雅江县麻郎错乡防洪工程。
甘孜县城区防洪工程。
■ 州水务局 文/图 日,国家水利部部长陈雷对我州《鼓足干劲、实干巧干、迎来甘孜州藏区规划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全面完成》作出批示:“甘孜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州水务局攻坚克难,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提前圆满完成饮水安全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望再接再厉,把各项后续工作抓实做好。” 我州自2014年12月启动规划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在中央、省、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明责任、强督导、细措施、抢进度、保质量,确保了日前全面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日前超额超前完成了规划外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实现解决人口超国家计划、建设周期超历史水平和建设标准超农村人饮工程的“三超”目标。成绩的取得,凝聚全州水务人的心血,在于水务人认真做好规划,严格执行,心系群众。 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每个甘孜人责无旁贷。水务事业,事关全局,是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的重要环节。为此,新的一年里,全州水务人当戒骄戒躁,自加压力,牢记国家水利部长陈雷的嘱托,在州委坚强领导下,砥砺前行,为确保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水务人自身贡献! 收获“十二五” “十二五期”是我州水务事业的转型时期。十二五期,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厅的精心指导下,甘孜水务提出了明确的发展思路,取得了骨干工程有力推进、抗灾救灾卓有成效、民生水利大见成效的可喜成绩,全州水利工作亮点纷呈。 道路决定命运。2014年,甘孜水务首次提出了“一轴两翼三中心”的工作思路(以“解决城乡饮水提质增效”为轴心,以“农田水利灌溉和牧区草原节水灌溉”为两翼,以“资源保护、强力执法,综合治理、顶层设计,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三中心),制定了遵循“基础工作超前性、规划设计前瞻性、项目布局合理性、项目落地实效性、监督管理前沿性、工程质量可靠性、改善民生高效性、上下对接无缝性、左右协调融合性、作风建设突破性”的工作原则,以求实现全州15.3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无水的地方能用水,有水的地方能惠民,大水的时候能安身”的工作目标。首次明确了甘孜水务发展方向,全力打造“民生水务、高效水务、智能水务、诚信水务、廉洁水务”,努力实现人水和谐。 在明确的发展思路的引领下,我州水务人多次积极向国家、向省反映情况,争取资金。“十二五”期,我州水利发展投入总投资44.38亿元,较“十一五”水利发展投入总投资增长3.5倍。 在资金的坚强保障下,全州水利惠民效益逐步显现。“十二五”期,共完成100286万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3776处,全州绝大多数群众彻底告别饮水难困境。仅2015年就投入7.34亿元,解决规划外新增49.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这是我州建州以来,迄今为止,完成规模最大的饮水工程。 重点抓好饮水工程的同时,水务人加快推进水利骨干工程。“十二五”期,我州建成乡城玛依河、得荣白松茨巫水利工程,续建甘孜打火沟、石渠洛须水利工程,开工建设康定力曲河、泸定顺河堰、炉霍易日河、巴塘巴楚河4个骨干水利工程,项目覆盖州33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工程全部建成后将解决52.27万亩的土地灌溉问题。“十二五”期开工建设的骨干水利工程总投资(86465万元)较“十一五”开工项目总投资(51964万元)增加66%。 防汛减灾,事关群众生命安全,水务人高度重视。“十二五”期,我州大力实施堤防工程建设,相继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大江大河、藏区等堤防工程建设66个,累计完成堤防建设160多公里,完成投资9228万元。使我州重点城镇的防洪能力全面提高;14.5万人和4.1万亩土地的防洪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同时,提高了河道沿线的生态保护能力,为建立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基础。、2015年,我州连续三年实现因山洪灾害和洪灾零死亡的目标。 此外,水务人不断创新水利管理改革,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生态立州,是我州的战略目标,水资源管理制度由此上升到生态立州的战略地位,受到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州人民政府出台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下达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我州水务人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纳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建立了州内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实施了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和年度用水总量管理,执行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区域和流域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水务人还进一步规范了审批程序,做好环评预审、水工程取水验收、入河排污口设置和取水许可审批等相关工作,从源头上防止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无序,促进生态甘孜的建设。 在水务人的严格执行下,到2015年末,全州用水总量控制在2.7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21%,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5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100%。首次建立了水资源费竞争立项制度,大力简政放权,下放事权主体,将涉及水资源费项目事权全部下放,明确以县级为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提高了水资源费项目的使用效益。辖区内水电站取水、下泄生态流量在线监测工作得到强力推进,水资源管理能力和水生态文明不断提高,为实现“青山绿水”甘孜的目标迈进了坚实一步。 攻坚“十三五” 蓝图决定行动。“十三五”期,我州将实现以下规划目标: 防洪抗旱减灾目标。到2020年,我州沿国道317、318线城市堤防的防洪能力达到30年一遇,其他城市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我州在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三大流域堤防建设选定了13个县14个项目,建设堤防长度50.66公里,委托内江水利电力设计研究院开展工程项目的可研和初设工作。规划报告已报长江委审查,待水利部批复后在“十三五”期全面实施。 民生水利目标。到2020年,全面解决全州9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十三五”期要重点建设我州返贫和未能达到安全的农村人口49.6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拟建白玉赠科翻身渠水利工程、稻城俄雅牙同水利工程、道孚尼措水利工程、德格温拖水利工程、新龙通宵水利工程、丹巴嘉绒水利程、理塘查玛日东综合水利工程、九龙三垭骨干水利工程、巴塘东南片区引水工程等9处中型灌溉工程,新建后可新增有效灌面58.18万亩;力争完成已建中型水利工程的渠系配套建设任务;加强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提高防旱抗旱能力。 水资源开发利用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立城市应急水源保障体系,城市的缺水问题得到缓解,工农业用水基本得到保障。部分地区超采地下水问题得到有效抑制,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更趋合理。 水资源节约保护目标。到2020年,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75%。城镇污废水处理量、污水处理回用量、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均要达到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地表水质量标准努力实现省政府批准的《甘孜州水功能区划》确定的目标。 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目标。到2020年,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实施生态修复,建立完善长江上游生态补偿机制,并将甘孜州金沙江流域的白玉、德格、乡城、稻城、巴塘、得荣、理塘、石渠8个县列为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 百库千池工程。全州新建水库73座,发展灌溉面积54.9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5.88万亩。 水利法制建设目标。继续完善水利法规,加强水行政执法,完善水事纠纷预防调处机制。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目标。继续加强科研、水文、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州防汛抗旱决策指挥和预警预报系统。建设结构合理、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水利改革与管理目标。深化水利改革,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水利管理体制。开展水量分配工作,不断完善水污染管理、投融资、水价形成、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蓝图已绘制。我州先后编制了《州、县两级水土保持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升级规划》、《甘孜州农田基本建设项目综合规划》、《“十三五”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建设规划》等,现已完成《“十三五”水利规划》、《甘孜州水利扶贫规划》、《十三五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的编制,是全省第一个完成十三五规划初稿送省厅审核的市州。 展望未来,我州水务人将在宏伟蓝图的指引下,攻坚克难,确保实现目标。 一封感谢信的由来 日,州水务局办公室收到一封特殊的信件。这是石渠县虾扎镇塔须村委会写给州水务局领导的感谢信。 信中写到,石渠县虾扎镇塔须村共337户1346人,距离石渠县城80公里,平均海拔4200米,水源污染严重。在州水务局的帮助下,该村新选定了13处待建安全饮水点。饮水点建成后,将从根本上解决该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大大降低“包虫病”的患病率。 石渠县塔须村村民的来信,缘于我州2015年的重大事件之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该工程包括两部分,即“十二五”规划内建设任务及甘孜藏区规划外农村安全饮水建设项目。 关心解决好老百姓的吃水问题,是历届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的一件民生大事。为此,我州提前一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规划内建设任务。“十二五”全州累计投入资金2.654亿元,共建成各类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68处,解决51.722万人(其中农村居民人口44.5499万人和7.1721万名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截至2014年底我州提前完成“十二五”规划内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进一步提高了甘孜州农村供水保障能力,全州安全供水人口保障率从“十一五”期末的39.82%提高到51.06%,有力地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高质量建设”的农村集中供水建设思路,我州于2012年启动实施了“甘露工程试点”,即:炉霍县宜木乡虾沱村、稻城县赤土乡仲堆村。通过试点村工建设,为我州开展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 我州还按期完成了甘孜州藏区规划外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任务。截止日工程已全面建成:全州18个县已完成投资7.3473亿元,完成投资的102.16%;1595处工程已全面完工,工程完工率100.0%;已建成受益人口50.5059万人,如期确保了时间节点的建设任务的完成。 为了规划外安全饮水工程提前完工,州委、州政府成立了以州长任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与18个县市签订了《规划外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主体责任、行业责任、部门责任。并纳入政府目标及“1+8”重点工作考核,对未按时间节点完成目标任务的县,除扣减相应目标考核分值外,还将暂停该县市下年度涉农项目资金。州委、州政府还加强了督导工作,加大攻坚力度,层层传导压力、强化督查。 此外,州水务局发动层层宣传,在全州范围内采取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印发公开信、十问十答宣传单,水质化验进村入户走访宣传,利用村村通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大讲饮水不安全的现状,大讲解决饮水安全紧迫性,大讲不解决饮水安全的危害性,从而使广大群众消除了疑虑,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建立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周、旬、月、季报和随报制度,适时开展督促工作;建立了手机短信平台,向州、县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农饮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通报推进情况;建立了约谈制度,对工作推进不力、进度滞后的县市、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先后对5名县(市)长进行了约谈。 为让每一个工程都成为“百年精品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州水务局还创新了建管模式。该局在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创造性地推行“四个三”建设管理模式,即在工程建设上采取集中、联村、单村 “三模式”,在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控制上实行“三统一”,在督查、奖惩、通报上实施“三联动”,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资金安全实施“三齐抓”。积极与省厅衔接,与县市直相关部门沟通,与乡镇党委政府协调,扫清项目建设中的一切障碍,确保饮水安全项目尽快立项,立项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建设,建成项目尽快让老百姓受益。按照时间倒推、工期倒排、任务倒逼的方法,制定清晰的工程进度时间表、路线图,确保项目责任推不掉、节奏慢不了,质量差不了。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调度会,通报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存在问题,及时掌握各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对进度较慢的工程加大督促指导力度。严把工程设计关,防止出现设计责任事故,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运行安全;严格实行招投标制,杜绝暗箱操作,确保工程项目施工队伍水平;严把工程验收关,单项工程单项验收、隐蔽工程分步验收、整体工程综合验收,同时用“铁的纪律”约束验收人员严格执行各项纪律制度,杜绝以权谋私、弄虚作假;严把质量监管关,从机关和基层水利单位抽调专业技术员组成工作专班,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质监和验收实行“一条龙”监管服务,做到工程监管“不留死角”、“不留盲点”。 饮水安全,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关系社会长治久安。当饮用上清洁自来水,群众的喜悦油然而生。“病从口入”,只有清洁自来水才能降低患病几率。小康与幸福,才会变得可能。 美好生活就在眼前,如此,偏远的塔须村村民才会给州水务局写来感谢信。 新年新计划 2016年,全州水利系统将继续以“一轴两翼三中心”的工作思路,遵循“十性”的工作原则,按照“123456”的发展步骤(利用“1个优势”:即水资源优势,确立“2个协调”:即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完善“3个体系”:即防洪保安、水环境保护、水资源配置体系,发挥“4个作用”:即提高产业层次、提高安全可靠性、提高水资源科学利用程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谋划“5个发展”:即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自身发展,做到“6个立足”:即改善生存条件、建设小康社会、提高生产能力、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巩固基础设施、解决水患问题),加大资金投入,争取水利发展再交亮丽成绩单,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16年,全州水利系统将立足于生存条件的改善,大力推进以包虫病综合防治为主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立足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大力推进水利精准扶贫规划实施。通过对1360个贫困村开展农村水利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贫困村农村水利需求现状,以“五个结合”(要与饮水安全现状调查和巩固提升规划相结合、要把农村饮水与农业灌溉相结合起来、要与全州总体扶贫规划相结合、要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相结合、要与全域山洪沟综合治理相结合)做好水利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编制,努力改变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现状,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立足于生产能力的提高,大力推进高原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围绕实现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以推进产业化为契机,以增强粮食产量为动力,按照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突破性地发展“十库百塘千池万窖”水利工程建设,大力推广喷灌、低压管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开展好高原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工作,确保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万亩。实施好2015年色达、丹巴、乡城县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现已到位资金0.35亿元;积极争取巴塘、丹巴、泸定县的2016年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实施好稻城县、泸定县2015年牧区节水示范县项目,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目前已到位资金0.08亿元。实施好康定、雅江、道孚县2015年“五小水利”工程项目。立足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生态治水工程建设。以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做好迎接省政府、州政府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大考”。做好国家水资源管理能力建设国控取水户二期项目建设;争取实施德格、乡城县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平方公里,开工建设九龙县城污水处理厂等13个污水处理厂。同时,按照《四川省河道砂石管理条例》的要求,全面巩固2015年全州砂石整治工作成果, 规范砂石资源开采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加强水行政执法巡查检查力度,及时排查化解农业农村水事纠纷,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立足于水利基础设施巩固提高,大力推进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推进骨干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立足于水患问题的解决,大力推进防洪保安工程建设。加快“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建设。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丹巴、康定、炉霍等县的“大江大河”堤防工程建设。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高度重视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站点监测信息及时准确上报,平台监测、预警、指挥决策等各项功能正常运行,最大限度发挥系统防灾减灾效益。
版权所有 甘孜日报社 合作伙伴:改革风起 春潮澎湃 - 胡杨网 - 新疆兵团权威信息发布平台
师(市)媒体
兵团公众号
改革风起 春潮澎湃
12月14日,目光聚焦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六师芳草湖农场,数名土地测绘人员正在职工的身份地里测绘打桩时,冬雪翩翩而至,撒下一地洁白,并随着界桩一同化入土壤深处。
人们仿佛听到了雪水在土壤中滋养哺育的低喃,好像在说,这里正孕育着一个更有活力的春天。
站在自家身份地界桩前,芳草湖农场二十二连职工杨振华,接过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六师政委齐新平手中标明了承包面积、位置和承包年限的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证,一笔一划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有了经营权证,以后我家的地种什么卖什么,怎么种怎么卖可不就我说了算!”杨振华竖起大拇指冲着胸口戳了戳。
高兴之余,杨振华听说,当天,在他的身份地里,打下的是兵团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后的第一根界桩;而他的签名文件,是兵团自成立以来,颁发给职工的第一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有农用地承包经营权证》。
当《兵团日报》第一时间刊登出这个消息时,千千万万颗心为之欢呼雀跃——诞生于杨振华家地里的两个“第一”,标志着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一步,迈得豪情万丈,凝聚着千千万万职工群众的心愿,携着兵团人“敢叫沙漠变良田,能让戈壁化明珠”的壮举;
这一步,迈得英明果敢,既有60多年来屯垦戍边所积淀下来的智慧,又不乏刮骨疗毒、壮士断腕之决心;这一步,迈得铿锵有力,坚实的脚印下明明白白印着的,是兵团人贯彻党中央精神的赤诚之心。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改革,是兵团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是奔涌不息的历史潮流。新形势下,如何处理好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关系?如何有效聚集人口?如何进一步壮大综合实力?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兵团发展前进道路上所必经的一场大考。
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冒雨来到六师共青团农场,围绕改革与干部群众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紧接着,中央对兵团深化改革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一系列部署要求。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至日,兵团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中央关于兵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凝聚最大共识、汇聚强大动能,坚定坚决落实深化改革各项任务。
万事俱备,兵团深化改革元年就此开启。
贯彻党中央的治疆方略,谱写新的时代篇章。从天山北坡蔓延至塔克拉玛干,从腹心城市到边境团场,澎湃的活力正在无限释放,新春的气象正在努力萌芽。
激情、信心、希望、梦想,乘着改革的东风,正在同舟启航。
新的征程 扬帆起航
戍边一甲子,她创造了人进沙退、沙漠变良田的奇迹,荒凉、贫穷、落后望而生畏,富庶、繁华、现代蜂拥而至,大漠边陲在她的手上逐渐演变成“一带一路”的核心枢纽。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历史充分印证了屯垦戍边在国家统一大局中的地位、作用。
回顾近年来,兵团体制之所以能在新中国屯垦戍边史上大显身手,关键在于兵团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顺应时代需求推进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改革,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带来制度上的完善与创新。
面临着国内国际格局深刻变动,中国社会深刻变革,社会思想深刻变化,“三期叠加”形势严峻的历史性考验,旷世奇迹,如何保持?惟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进行体制变革和创新。
日,兵团第七次党代会便从改革破题。
“改革是一场革命,兵团改革也是如此。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兵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俞正声主席在兵团深化改革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对兵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加强对深化改革的领导,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把握正确方向,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要积极主动地与中央、自治区有关部门加强汇报沟通和工作协调,推动各项支持政策落实。要把改革与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在报告中指出,发挥兵团特殊作用,深化兵团改革,必须要形成强大合力。
作为中国当前惟一一个省部级计划单列的兵团,因其特殊体制和在新疆的特殊地位,改革的一举一动都为各界所关注、所期盼。
张程利,六师一〇二团梧桐镇四连职工,泉水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2013年,泉水地种植专业合作社整合了连队6000多亩土地,占全连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前,农资必须要用团场指定的产品,农资供应商不愁销路,往往会在价格上高出市场价不少,服务方面却跟不上,这样,合作社经营起来就没有优势。”张程利认为,合作社就是要集合社员的力量,形成规模闯市场。而现实是,他们的脚被绳子拴住了,刚要抬腿迈门框,就被绊倒了。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不破除旧的,新的就建立不起来,凡事要遵照辩证发展规律。
六师五家渠市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开始以来,连队农业生产“五统一”、涉农公司不规范的收费和不合理不适当的利润指标等全部取消,收购农产品时的扣水杂比例得到严格监管……一系列惠民改革措施相继出台。
“不合理的规定取消了,合作社今年生产时,就是直接从厂家购进的生产资料。化肥每袋就比市场价格便宜15元,地膜每公斤也少了8元左右,一算账,入社的80多户职工一下子节省了120万余元。”张程利笑着说,这省下的钱啊,就是赚到的。
从六师试点的实践来看,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不仅职工致富增收的动力越来越足,如今,不少去外地打工的职工家属也开始“反流”,愿意回来报名做职工、承包土地。
六师新湖农场三十连退休职工李新民就是“反流”大潮中的一员。他和妻子在团场种了一辈子地,以前觉得种地又累又不挣钱所以就鼓励孩子去了乌鲁木齐市工作。退休后,原来种植的土地退了出来,老两口也搬了过去。
今年,听到兵团全面深化改革的消息后,李新民为一家人的未来又重新做了规划。这不,新湖农场三十连换届选举当天,他专程从乌鲁木齐市赶回来,除了要投上庄严的一票,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帮自己的孩子报名加入团场职工队伍。
“很自然的道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对我们普通职工群众来说,自然是哪里的政策好、挣钱多、生活优越就去哪里。”李新民说,“现在团场要招录新职工,正是赶上了好时候,增加职工身份地面积,不收土地利费,这些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团场未来发展潜力大,一定要让孩子继续在团场干。”
挑战机遇 接踵而至
临界,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前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从“现在”跨向“未来”的必经状态,是突破“未知”实现升华的过程,有如化茧成蝶。
毛虫在破茧化蝶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挣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这些吃下的苦都是值得的。”说话的是豆丙昌,八师石河子总场退休职工,作为兵团历史上最早一批万元户,他对化茧成蝶的体会格外深刻。
根据201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发展》,上世纪80年代,兵团对国有农牧团场进行了大包干责任制、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等方面的改革,开启二次创业。那时,豆丙昌带着家人在石河子总场一分场承包了近200亩地成立了家庭农场。
“压力很大的,承包了这么多地,借了不少钱,还让儿子放弃了去外地发展的机会,可谓背水一战。”豆丙昌说,当年,经常夜里睡不着觉,反复问自己,这么做到底值不值。
“这一年,什么大风、低温,全都挨过了。幸好我打理得好,秋收后能对外卖农产品,一下子挣了一万多元,那个时候万元户可稀罕着哩!”豆丙昌说起话来声如洪钟、精神抖擞,一点也看不出是年过八巡的老人,“当年一分场只有两个万元户,我们还去石河子市开了表彰大会,戴了大红花呢。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我当年可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豆丙昌当时经历的主要是经济制度的变革,而如今,这条路已经不好走了,要想取得更大发展,还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彰显“军”的属性,确立“企”的市场主体地位,科学处理好屯垦和维稳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三大关系,继续全面深化制度改革,如此才能释放更大的发展能量。
俗语云,穿袄提领子,牵牛牵鼻子。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硬仗,一路走来,机遇与挑战如影随形,若想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解放思想,破除一切阻碍科学发展的桎梏外,还要有科学的方法。
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涉及的问题错综复杂、相互牵连,如何抓住“牛鼻子”?
就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六师五家渠市公布的试点改革方案引来不少上市公司高管手动点赞。
方案显示:国资国企人员一律取消行政级别,取消干部身份,不再参照党政机关的规定套改工资,实行年薪制,推行管理人员选聘、经营决策、薪酬待遇、绩效考核的市场化改革。团场经营性有效国有资产纳入师市有关集团公司承接管理,团场工业园区划归至五家渠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薪酬待遇的市场化改革不仅是留住高管的关键之举,更回归了企业本质,意味着国企的管理模式将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天富集团党委书记、天富能源董事长赵磊认为,不搞行政参照,其效果如快刀斩乱麻。
赵磊曾经在工业大师——八师石河子市担任过发改委主任,并在多家上市公司任过职。他透露,今年,天富集团已经在调研的基础上实施高管薪酬差异化,分、子公司管理层持股基本完成。集团下属的新三板公司天科合达管理层已经实施了高管薪酬改革,其薪酬高于集团管理层。“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目前,各个分、子公司的管理层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兵团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问题是三项制度,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企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欠账较多,此次兵团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连队‘两委’选举工作现场观摩会所透露的兵团国资国企改革方向可谓抓住了‘牛鼻子’。”赵磊说。
清晰的界定,严格的约束,从根本上解决了改革的问题。
可以看出,牵住“牛鼻子”,核心要素就是抓好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通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突破和牵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破长期存在的农垦企业思维,推动兵团整体经济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夯实新时期兵团的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
新的奇迹 悄然萌芽
这是一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续写辉煌的道路;
这是一条凝聚全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决胜小康的道路;
这是一条戮力同心,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
今天,我们的改革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改革进入新阶段。
新阶段,改革不只是修修补补,而是要聚焦新时代的新职责、新定位、新作用、新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下的整体推进。
顺应新时代,首先要听听老百姓的心里话。
改革伊始,七师一二八团并未急着出台政策,下发方案,而是先分成两个调研组,针对职工日常管理、职工权利和义务、职工退出与招录、职工的教育与考核、职工的奖励与惩处等,通过职工大会、职代会、座谈会、入户走访等形式,记录采纳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大的道理我也说不出来,但我有个感觉,来征求我们普通职工的意见,说明这次改革很公平、很民主,真的是为了我们基层群众好,觉得特别靠谱。”七师一二八团职工余水花说。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十四师昆玉市,日挂牌成立,共和国最年轻的一座城。
昆玉市所在的和田地区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与喀什、阿克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西南与印度、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克什米尔接壤,边界线长210公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专家指出,兵团改革,经济账要算,政治、战略账更要提前算好。必须把兵团发展放到新疆长治久安大局中、放到国际国内尤其是中、西、南亚地区稳定的大环境、大背景中考量和谋划,聚焦履行兵团特殊使命,践行维稳戍边政治责任和第一责任,使其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三师四十一团草湖镇,三师图木舒克市“飞地”镇。
当地职工开玩笑说,过去的草湖镇,确实只有草和湖,如今,镇里有了广东最大援疆项目——兵团草湖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有了宽阔笔直的马路,现代化的学校、医院,环境优美的公园等配套设施,在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样的变化,来自于兵团把向南发展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受自然环境、历史等多方面限制,兵团综合实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生态环境、人口总量等方面均呈现北强南弱的局面。要想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代夺取最大胜利,就必须补齐南疆发展短板,壮大南疆师团实力。
今年6月10日,在兵团、广东双方的通力合作下,东莞组团式合作共建草湖镇工作正式启动,双方干部采取整建制组团式双向挂职3年,四十一团草湖镇机关19名干部到东莞市挂职,广东省国资委、东莞市、佛山市、中山市20名援疆干部接手四十一团草湖镇全盘工作。
此外,为支持四十一团草湖镇在发展和管理体制上创新,兵团党委研究决定:四十一团草湖镇在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由兵团直接管理。
广阔天地,大施拳脚。
东莞援疆工作队一方面全力推进兵团草湖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的建设,另一方面推动三师和云南昭通签订劳务协作,促成了草湖镇产城融合的新发展,成为兵团城镇改革一个样本。
拨云睹日 耐人寻味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我们不难发现,正是因为改革,造就了兵团前所未有的活跃景象。从“一主两翼”政策拉开团场改革序幕,到党政军企合一体制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探索完善,再到今天全面深化改革,正是通过不断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要红利,才使得兵团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履行职责使命有了坚实根基。
改革,使兵团进入一个又一个主战场,踏上一个又一个新高地。从兵团改革的探索实践中,我们深深感悟到,改革,是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启示一:深化兵团改革,既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又要牢牢把握一个根本
成功,需要正确的指向。改革亦是如此。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兵团党委书记、政委孙金龙多次强调,要坚持党中央对兵团的性质定位和大政方针不动摇,把有利于实现总目标、增强兵团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作为衡量兵团深化改革成效的根本标准,为深化兵团改革定了调、明了向。
面对新疆“三期叠加”的特殊形势和现阶段党中央对兵团的定位要求,今天的兵团改革,不只是为了短期目标,更为了图之长远;不只是时代要求,更是历史责任。只有自觉把兵团改革放到新疆大局中把握和谋划,深入思考兵团存在为什么、兵团责任是什么、兵团应当做什么,牢记“兵”的责任、彰显“军”的属性,才能更好履行“三大功能”,发挥“四大作用”。
作为履行职责使命的制度保障,党政军企合一体制具有组织化程度高、集团化特点突出、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深化兵团改革,不是把这一优势改没了变少了,而是要通过不断强化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健全和转变“政”的职能,彰显“军”的属性,确立“企”的市场主体地位,把这一体制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出来。
总之,深化兵团改革,必须把握一个根本,无论怎么改,兵团的组织优势、动员能力不能改没了、改弱了。
启示二:深化兵团改革,既要坚持顶层设计,又要摸着石头过河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画家作画,未曾动笔,胸有成竹。改革也是一样,全面深化兵团改革,顶层设计至关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制约发展的全局性、关键性问题,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更为突出。
当然,有了顶层设计,并不意味着所有难题都有了现成答案。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推向纵深的改革没有成例可循,还有很多领域充满未知数,需要不断探索试验、总结经验。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就像全面深化改革的“两条腿”,“两条腿”走路才能走得稳健。破除思想观念束缚之阻,挣脱利益固化藩篱之绊,不但需要坚决贯彻中央、自治区党委、兵团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更离不开大胆试、大胆闯,通过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推动顶层设计更加合理可行。
实践证明,改革要想改得准、改得好,必须坚持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辩证统一,“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
启示三:深化兵团改革,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人向来是全部哲学的核心。共产主义的宏伟构想,正是为了“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我们党的服务对象是人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因此,深化兵团改革尤其是经济改革,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又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回应群众呼声,了解职工群众的期盼是什么,要求改的是什么?我们的改革措施怎样才能满足这样的期盼、体现这样的要求?要从职工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入手,在广泛汲取职工群众智慧中,探寻为民谋利的更好思路、更好举措。
要读懂人民期待,不断校正改革的准星,让那种“为了改革而改革”的浮躁偃旗息鼓;反过来,让职工群众真欢迎、发展真需要的改革举措往前排、往实干;要经常听取职工群众对改革的评价,看看他们赞成什么、期盼什么、反对什么,进而找准改革工作的改进方向、纠正之处,使改革各项工作始终体现群众要求,实现群众利益。
一片土地的历史,就是在她之上的人民的历史。正在全面推进的兵团改革大业,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是最终的评判者?答案只有一个——人民。
启示四:深化兵团改革,既要统筹推进,又要重点突破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改革需要一往无前的勇气,要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而如何啃硬骨头、怎样顺利过险滩,则需要饱含激情的理性、冷静务实的办法。
时至今日,兵团改革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随着改革越深入,各领域各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越强,每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又都需要其他改革予以支撑。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
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才能让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同时,“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改革不是撒胡椒面,不是平均用力,在统筹协调推进的同时,也要重点突破,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把要啃的硬骨头找出来,把要涉的险滩标出来,在节骨眼、要害处用力,做到“一子落而满盘活”。
启示五:深化兵团改革,既要突出“关键少数”,又要人人参与
“关键少数”就是最关键的部分,虽然数量少,但作用大,是引领事物发展的最大优势。
毛泽东同志早就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领导干部作为执政兴国的骨干部分和中坚力量,毫无疑问是“关键少数”。深化兵团改革,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必须发挥关键作用。
领导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领导干部必须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必须有“不得罪拦路虎,就得罪人民群众”的考量,必须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走好我们的长征路”的壮志雄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忘初心,砥砺奋进,让改革红利惠及全体人民。
同时,面对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遗世独立。因为,改革的成败,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在兵团全面涌起的改革春潮中,只有认清改革大势、顺应改革大势,不当看客,人人参与,做到组织有号召、我们有行动,组织有指示、我们有举措,自觉与改革合拍合力,才能找准自己的坐标,才能有效履行职责使命,为兵团改革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启示六:深化兵团改革,既要重点破解当下难题,又要永不止步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回顾兵团60多年的发展经验,可以用9个字概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兵团命运的关键一招。兵团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只有进行时”,就是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破解当下现实难题,为兵团将来发展蓄势;“没有完成时”,就是要看到改革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既不盲目追求“毕其功于一役”,又能够“小步走、快步走、不停步”,最后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
当前,兵团党委带领280多万名职工群众高擎改革旗帜,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改革,兵团全面深化改革正坚实行走在天山南北,辉映在职工群众的笑脸里。
然而,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改变,发展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走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长征,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难关需要征服。
时至今日,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仍在虎视眈眈。兵团还存在着诸如体制机制与新形势新任务不够适应,“北强南弱”格局没有改变,发展不足、不强、不优问题没有根本解决,有效集聚人口紧迫感不强、手段不多、方法有待创新等问题。这些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无一不是艰巨的课题、难啃的硬骨头。
发展为题,改革作答。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惟有继续高举改革旗帜,以披荆斩棘的勇气、勇往直前的毅力、雷厉风行的作风推进改革,才能让发展取得更多新成就,让职工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再高的山,再长的路,只要我们每一步,都精心布局、运筹帷幄;每一步,都谋定后动、蹄疾步稳;每一步,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兵团改革之船定能激流勇进,发展之路必会海阔天高。
[责任编辑:麻可 ]
&&&&12月21日,二师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政治部主任刘飒在30团对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宣讲,兵团检察院组织九连职工群众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去极端化"法治教育、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帮助亲戚抢收棉花等多项活动,将民族团结结亲周活动推向高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主办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办公室主管
Copyright (C) huyangnet.cn All Rights Reserved 胡杨网 版权所有
新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都市春潮全本完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