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正确理解无我无相,无相和无生法忍的修行

一切法无相 都是心作用一切法无相 都是心作用解码国学百家号修行到第六正心住,讲般若智慧。“一切诸法皆无相,无体无性空无实,如幻如梦离分别,常乐听闻如是义。”第一个,“一切诸法皆无相”,一切法都没有相,这指有为法。有为法,无相;无为法,也无相。不是有为法无相,无为法就有相。我们所看到的森罗万象都是无常法,相是因缘生因缘灭,因为都是无常。从世间法来看,它有;从出世间法来看,它无相。无相,不是硬把“有”说成“无”,不是这样。一切万法都是心的作用,都是相对的,好心的作用;不好,也是心的作用。执着是我们心理的作用。例如这块紫檀木头不错,很硬。另一块木头也是紫檀,做法不一样,这声音拍起来很棒。可啄木鸟来了,它说啄一次,要到啄木鸟牙医诊所去挂号。对啄木鸟来讲,会非常讨厌它。好与不好谁在决定的?啄木鸟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同样是人,因为它的用途不同,这个东西好坏、差别就特别大。仔细的分析,几乎一切法都是心的作用。好是心的作用;不好,也是心的作用,慢慢去体会。只是我们依于世间法。世间法麻烦在于,大家有有一个共识,那个共识一定下去,它就是法执,法执就把束缚住,能不能够超越,就叫解脱了。不能超越,你就不能解脱,这很简单的一个道理。解脱是什么,解脱就解开这些束缚,那么多共识的束缚。所以一个解脱者,是一个自在者,为什么自在,他没有这些共识的束缚。他会在这些共识当中,运用得很自在。象很会打球的人,一定遵守球赛的规则,规则就是一个共识,而他在这里面很自在,他会运用,而在整个族群里头,他没有障碍。我们就不是了,会讨厌那种约束。第二个,“一切诸法无体、一切诸法无性、一切诸法空、一切诸法无实、一切诸法如梦、一切诸法如幻。”无相,无体,无性,空,无实,如幻,如梦,一共七个。详细去分析,这叫七菩提分。对一切法,能够用这七菩提分,这样子去了解,就能够真正达到“离分别”。对于这样的七菩提分法,来衡量告诉我们一切正法的体性如何,要从这里来。对一切法去做分别,因为我们有很多的这种制约约束在那里,使我们一直没有办法完成解脱的使命。替换高清大图“常乐听闻如是义”。他先跟我们谈十种状态,赞法毁法,众生有量无量,有垢无垢,法界大小,成坏有无等十种状态用这七个标准去看。一个一个讲叫微观,把它分成十个种类,七个标准,这就是宏观。一个行者,就是经教的行者,要有这个能力。我们要有解读经典语言模式的能力。他的语言模式跟他的思维模式,有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语言模式不通,思维模式也不懂的人,当然不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者都有关系。念下来就会发现,一定有这种情形。讲正法,一定跟这个地方有关,七菩提有关;假如要讲菩萨道,一定跟八正道有关。把心泡在七菩提分里头,是要做什么,是要感受正法体性。把身口意这三个,行在八正道上面,是要做什么,行菩萨道。差别在这里。我们在佛法的这种实践的过程当中,对理论的指导常常忽略。假如我们懂得这个要领,那我们将永远不会离开理论的指导,这个理,体性的指导不会荒废。所以我们在实践运用的时候、在妙用的时候,一定是走在理体上面。无有理体之行,行必行体,行一定行在理体上面。“无有理外之行”,没有在理体以外的行。“无有行外之理”,行以外的理没有,理单独的没有行的没有。所以有理必有行,有行必有理!(海云师演华严,圆明心要笔记)替换高清大图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菩提偈龚玥当前浏览器暂不支持播放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解码国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时时触缘都欢喜,事事应对皆圆融!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94被浏览58,630分享邀请回答1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妙华法师:《六祖惠能说》之无生法忍
《六祖惠能说》妙华法师
“若悟无生顿法,见西方只在刹那。”什么叫无生顿法?无生,就是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如果顿悟了佛性,就知道我们的自性当中没有任何杂染。这非要凭我们的慧根和甚深的修行的功夫,才能够彻见本性。有一个修行的方法叫无生法忍。对一般的人讲忍辱,说我们在世间做人的时候要忍辱。对修行人讲法忍,就是按照佛法,要忍受世间种种的不顺心的苦难。什么叫无生法忍呢?就是无相。一个人修行到了无相的境界,证到无生法忍,安忍如大地,你挖一个坑也可以,你拉泡屎也可以,大地安然,岿然不动。要修行那样的心。如果你悟到了无生法忍,能够悟到法界的本体,就是顿见、顿悟了,那么西方就在一刹那间,甚至连一刹那就谈不上了。这就像我们小时候都做过的实验:拿一个磁石,再拿一个含铁的东西,只要磁石的距离靠近它的范围,它“啪”的一下就吸上去了,你想拽都拽不住。但是如果你的距离很远,或者你根本就不含铁的话,这个磁石是不会吸的。只要是含铁的东西,隔着玻璃都能吸上去。 心性明镜 月映心海如果我们的心性明净,西方极乐世界就象月亮直接映在我们的心海当中。你说是两个也可以,你说是一个也可以,你说啥都不是也可以。因为水里头的月是幻的,你要说它没有,它又确实有。这里强调的,是我们念佛修行的人,一定自己准备好资糧,要心念清净。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何谓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大家都知道忍辱是大乘菩萨所修六度之一,也是地上菩萨所修十波罗蜜多之一,称为忍辱度或忍辱波罗蜜。所谓「他人加毁,名之为辱,于辱能安,目之为忍。」可见忍辱表现出来,最平常的心行法相就是忍耐;就是面对不如意的环境,而不生瞋恨怨恼的心。但佛法中讲忍,还有另一个层面的意义:所谓于法实相安住名忍。就是面对深妙乃至闻所未闻法,依自己的智慧难以了知、难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议,但却是诸法实相时,心不惊怖能安忍,就是接受而安住不动摇。因此,对于菩萨六度的第三度忍辱波罗蜜,经中也有只称为忍波罗蜜,或者称为安忍波罗蜜,是菩萨歷经三大阿僧祇劫修习成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所应学事之一。在经论中,忍有不同的分类;例如在菩萨《优婆塞戒经》中,【佛言:&「善男子!忍有二种:一者世忍、二者出世忍。能忍飢、渴、寒、热、苦、乐,是名世忍。能忍信、戒、施、闻、智慧,正见无谬,忍佛法僧,骂詈、挝打、恶口、恶事,贪、瞋、痴等,悉能忍之;能忍难忍、难施、难作,名出世忍。】又像《解深密经》中圣教【忍三种者:一者耐怨害忍,二者安受苦忍,三者谛察法忍。】还有在《大智度论》中&龙树菩萨开示说:【有二种忍:生忍、法忍。】这些经论都是各从不同的层面来说明忍的内涵。在这一集中,我们则是针对生忍、法忍及无生法忍来探讨。
&&&&&&&&首先来说生忍。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生忍名众生中忍,如恒河沙劫等众生,种种加恶,心不瞋恚;种种恭敬供养,心不欢喜。】意思是说,生忍就是菩萨处于众生中,面对一切众生以种种恶害加诸于我,心不起瞋恚;众生以种种恭敬供养于我,心也不生欢喜;因此,生忍又称为众生忍。正如&龙树菩萨说:【菩萨住众生忍中,忍一切众生加恶事,行大慈悲。】菩萨对于一切众生,就如同慈母爱子一般,不瞋也不恼。总归来说,生忍就是能忍一切众生所加&&&&&&&&&&&&&&&&&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也就是古人常说的——八风吹不动;所以生忍是比较属于忍耐方面的意涵。
&&&&&&&&再来说法忍。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甚深法中,心无罣碍,是名法忍。】绝大多数人对于&佛陀在经典中所说甚深法,通常会因为不是自己浅薄的世间智慧所能理解,因此就不肯至心信受;既不信受,当然就不会勤学读诵,也不愿意依教奉行、如说修学,结果当然不可能亲自去证实而得到胜解。这就是于甚深法心中有了罣碍,不能安忍,不能安住于佛陀的法教中精勤修学,就是没有法忍。像《佛藏经》中记载&佛陀开演此经的因缘,就是舍利弗尊者从静虑三昧中起来,向佛陀禀白说:「真是太稀有了,世尊!您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能够令人信受进而亲证而得胜解,真是太稀有难得了。」舍利弗进一步说:&「世尊所说的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是无一切名相的法,是没有语句言说的法,世尊却能以种种名相来宣说这个无名相法,以种种语言来叙述这个无语言法,而能令人信解,真是太稀有了!」佛陀听了也贊同舍利弗的说法,并且举了十个例子:像有人能乘坐着以岩石凿成的船筏,从大海的此岸度到大海的彼岸;还有人身上背负着须弥山下北俱卢洲、西牛货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等四天下的四大部洲,以及须弥山腰的四天王天,须弥山顶的忉利天,这些地方全部的山河大地草木都背着,然后攀爬着以蚊子的脚作成的天梯,登到欲界之上的色界初禅梵天等等,这十个世间法上的譬喻。
&&&&&&&&那佛所说的这些譬喻,都是极为稀有难得,可以说根本是世间人难以想像的。然而&世尊却以这十个稀有的世间法上的譬喻,一一对比如来以种种语言名相而说的无名相法、无语言法,说对于诸佛所说的这个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的无名相法、无语言法,能够信受并得到胜解的人,比起十个譬喻中的任何一个,都要来得加倍稀有难得!既然对于这个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的无名相法、无语言法,能够信受并得到胜解的人,稀有到几乎是不存在,那就表示绝大部分的众生对于诸佛如来所说的这个无名相法、无语言法,是不能安忍、不能安住而依教奉行受学的,那当然就谈不上法忍可说了。因为这个无名相法、无语言法是甚深微妙,乃至是世出世间无上的大法。反之,能于世尊所说的无名相法、无语言法,不惊惧、不怖畏、信受不疑,能安住而依教奉行受学的人,那当然就是于这个法有法忍。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目前正宣说《佛藏经》,想知道什么是诸佛所说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无相无为的无名相法、无语言法的菩萨,不妨就近前往聆听。以上所说的是生忍和法忍。
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也开示了如何修这二种忍。他说:「住于羼提忍辱行的人,应该要先赞叹忍辱的功德,在心中这么想:『忍辱是我们离开自己安适的家庭与家人,而能在外独自存活的力量。由于忍辱,我就能伏除种种恶害,能够在大众中表现出稀有奇特的事;由于忍辱,所以能够守护着我的心,使我愿意行布施来救护众生,也能持守戒律而不毁犯。忍辱就像是一副大铠甲保护着我,即使千军万马也不能加害我。忍辱是一帖良药,能除去我所面对的一切恶病,还有苦毒。忍辱是极为殊胜善妙的,能让我处于生死险道时,安隐而无有忧虑恐惧地通过。忍辱就像是重大的宝藏,能施给我无量无数的宝物。忍辱就像一艘坚固的大船,能够载运我度过生死的此岸,去到涅槃的彼岸。忍辱就像质地细腻的磨刀石,能将我的德行磨治得更加晶莹剔透,他人加害于我,就如秽猪擦拭着金山表面,让金山益发显得明亮。一切修学求证佛道,救度众生的利器之中,就数忍辱最为胜妙。』」龙树菩萨又说:「众生都是因为被贪瞋无明等烦恼所牵绊,因而造作了种种恶事令心不得自在。譬如有人被非人的鬼道众生所执持因而生病了,有一位术德兼备的良师为他医治时,他却辱骂良师,这时良师只是一心为他除去恶鬼带来的病痛,而不会嫌怨他无理的辱骂。修忍辱行的人也是一样,当众生加恶害于自己的时候,不应该嫌怨众生而起瞋恨,就只是为他除去烦恼的繫缚。并且修忍辱的人,看待眼前辱骂自己的人,都如同父母看待自己还年幼无知的小孩一样;看着他对自己瞋恼骂辱,却更加地生起慈爱不捨的心念,爱惜着他更加深切。所以面对众生无理的对待,心中就想着:「这个人加恶害于我,是我前世自己造了恶业因缘,今生就应当要受偿。如果今生我又以瞋恼、恶害来回报他,那我又进一步造作了未来世的苦因,这样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够免除我的恶业呢?如果我如今能忍耐去受偿,那我以后就可以永远地离开苦恶的业报,因此我不应该起瞋恨心对待对方。」
&&&&&&&&龙树菩萨接着说:「要以这种因缘来修忍辱行,一方面诃责瞋恚的过患,一方面要生起慈悲心,这样就真正进入到生忍,就是众生忍之中。修行进入众生忍之后,心中进一步要思惟十方诸佛所说的法,都说无我也无我所,只不过诸法因缘和合,而假名施设有我、有人、有众生,那就如同内部藏着机器的木头人,虽然能动作,但其实没有一个主宰的我在。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只不过皮骨相连相执持,然后随着心识及风大而起种种运转;但心识其实是念念生灭的,根本是无常变异,空寂无有自性;也就是说并没有一个加恶害于我的人存在,也没有一个辱骂我的人存在,当然也没有一个承受这些恶害辱骂的我存在,因为一切的我、人、众生,从头到尾就是毕竟空,只因为凡夫众生不能认知真相,导致心中颠倒虚诳,产生了惑着罢了。」这样思惟之后,就能认知其实无所谓众生存在;既无众生,那一切法也就无所归属,只是因缘和合都无有自性。龙树菩萨最后说:「就如众生是因缘和合,假名强说而有众生。」如果对于诸法也能同样去理解、看待,这样也就有了法忍。菩萨修行有了众生忍,也有了法忍之后,就能证得佛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的大利益,其他的利益的获得就更不在话下了。众生听闻了这些法义之后,进而如说修行,就住于羼提波罗蜜,成就了安忍到彼岸的解脱功德。
&&&&&&&龙树菩萨在这后半段所说修行进入众生忍之后,心中进一步思惟:【众生和合强名众生】,所要说明的就是无生忍。但是大乘的无生忍与二乘的无生忍不同。二乘的无生忍,就是现前如实的观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是无常空;或者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的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入胎识为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为缘,才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其性本空。然后要缘于一切诸法灭尽,就是要用苦集灭道来灭掉自己的蕴处界,让自己不受后有,永远不再有未来世的蕴处界;是把自己消失掉,就是用灭来停止再出生。所以阿罗汉的无生,只是用一个灭尽来停止自己未来世再出生一切法,这是将灭止生。可是大乘菩萨所证的『缘一切诸法无尽』,是缘于一切诸法不断地生灭,永无穷尽;缘于这个不断生灭的境界而继续安住下来,这样子得无生忍。因为菩萨亲证在三界一切法不断地生灭,一世又一世永无穷尽,是由于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本来不生的法——如来藏,常住不坏、永远不灭。一切诸法都缘于这个本来不生的本住法、常住法,所以诸法无妨不断地生灭而无穷无尽,但是如来藏仍然是无生。对于这样的道理能够不怀疑,能安忍,就是大乘的无生忍。是忍于如来藏的本来无生,不是像二乘无生,是灭尽蕴处界来将灭止生,这才是成佛之道里的法忍。
严格来说,二乘人因为只能从蕴处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虽证身无我&人无我,并未证得自心如来藏;所以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他们不知一切外法皆是自心所现,就是未证法无我,然后就会恐怕堕到外法中继续轮转生死,因此说他们虽然有无生忍,但是没有大乘法忍;所以不迴心的阿罗汉就会急取灭度,入无余涅槃,灰身泯智,不能成就实相不生不灭的究竟境界。而菩萨明心见道亲证如来藏,也证人无我,发起大乘无生忍,并对于&世尊所宣说的微妙甚深无上的成佛之道有了法忍;但依所证第八识如来藏体性,于八识心王所生一切法中,详审观察领受第八识的本来无生,对此所生所见一切法,心能安忍,不取证无余涅槃。等到入了菩萨初地,发起道种智,渐次修学唯识一切种智,分证诸地无生法,继续向法无我的究竟佛地迈进修习,乃至满证解脱果及佛菩提果,成就一切种智,这就是无生法忍。也就是说,菩萨在三大阿僧祇劫中,每一阶位虽各有主修项目,对于其余各度还是随分修习,并不是只专修其一;然而每一阶位也都各有无生忍,就是大乘人无我智,或入地后有无生法忍,就是法无我智应修。这人无我智和法无我智,是不共二乘人及通教菩萨的,因为是以如来藏八识心王为根本,摄属于一切种智的缘故。唯有修习这二种忍,才能以入到别教菩萨位中,次第成佛,因此称为佛菩提。
&&&&&&&&我们学佛人应该知道,并非能出三界就能称为佛。出三界只断分段生死证解脱果,想要成就佛果还须证佛菩提,才能断尽变易生死究竟成佛;这必须依亲证八识心王,进修唯识种智方能次第成就。而阿罗汉不证八识心王,就是不证佛菩提,当然不能称为佛;而佛则既证佛菩提,也证解脱果,因此可以称为阿罗汉,也是佛,这是修学大乘法的佛弟子们不可不知的正理。而无生法忍,就只有诸地菩萨才能证,不是未入地的三贤位菩萨所能,二乘人当然就更是与此无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