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以后希腊没有变成社会主义国家有哪些

为什么二战以后希腊没有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二战以后希腊没有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人文大帝百家号1968年2月,希腊共产党(KKE)被分裂为两个部分:亲苏联的“KKE”和“KKE(内部)”,后者在不久之后倒向欧洲共产主义路线。从“大希腊”(Μεγλη Ιδα)到纳粹被占区在19世纪后期,现代化改变了希腊的社会结构。 人口迅速增长,对生产力低下的小农场体系施加了沉重的压力。 总体而言,人口密度从1829年的每平方英里41人增加到了1912年的114人(每平方公里16至44人),增加了一倍多。 其中一项反应是移民到美国,1906年至1914年间有25万人离开,前往美国。企业家在美国城市的零售和餐饮部门找到了无数的商机; 有些人把钱还给家人,有些人还有数百美元回来,足以在老村庄购买农场或小企业。 城市人口从1853年的8%增加到1907年的24%。雅典从1834年的一个6000人的村庄成长为1879年的63000人,1896年的111000人,1907年的167000人。20世纪初到一战前为止,被希腊人所采用的意识形态,称为“Μεγλη Ιδα”,直译为“大思想”。即希望与周边诸小国的希腊语人口一起构建一个大的地理意义上的希腊。在这种思想下,在期间,发生了希腊和保加利亚的叛军的摩擦。巴尔干战争(Οι Βαλκανικο πλεμοι)20世纪10年代初,奥斯曼帝国正处于危机之中。这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希腊要求奥斯曼土地的机会。兵临城下的处境使得奥斯曼帝国从马其顿撤军。希腊军捷足先登,占据了塞萨洛尼基,他们是唯一的受益者。格兰尼(Misha_Glenny)说:“这是场有利于希腊人的战争”。:“大战争”(ΜΕΓΑΛΟΣ ΠΟΛΕΜΟΣ)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希腊政治分裂,国王康斯坦丁一世是德国的崇拜者,呼吁保持中立态度,而总理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则推动希腊加入盟国。 君主派和韦尼斯派之间的冲突有时导致了公开的战争,并成为全国分裂派。1916年,盟军迫使康斯坦丁退位,支持他的儿子亚历山大和韦尼泽洛斯回归总理。 在战争结束时,大国同意将奥斯曼城市士麦那(伊兹密尔)及其腹地(这两个城市都有大量的希腊人口)移交给希腊。就在这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Οκτωβριαν Επανσταση)。其实,早在十月革命之前,希腊就已经有社会主义者。希腊社会主义者 ων Δραγομη(Ion Dragoumis,1878 - 1920)在《Κοινωνισμ και Κοινωνιολογα》(社会与社会学)里描述了工人朴素的社会主义愿望:Ο κοινωνισμ
σοσιαλισμ εναι η λακ κφραση μερικν κοινωνικν θεωριν. Γεννθηκε απ τι ανγκε και τα αισθματα των εργατικν, που γυρεουν να καλλιτερψουν την τχη του, να δουλεουν δηλαδ λιγτερο, να κερδζουν περισστερο, και να γλεντον και να ξεκουρζουνται σο μπορον περισστερο ― γιατ εναι αλθεια κατακουρασμνοι νθρωποι. Αλλ γιατ το ιδανικ των εργατν να γνει λων των ανθρπων ιδανικ, αυτ δεν το νοιθω.Koinonismos 或 sosialismos(都指希腊语的社会主义)是一些社会理论的流行表达。 它源于工人的需求和感受,他们试图增加财富,少工作,多挣钱,尽可能地享受和休息 - 因为他们是真实的人。 但是工人的理想如何成为所有人的理想,我想不出。在 Ion Dragoumis 1907年的 &Ο Δωδεκλογο του Γφτου& 中,还可以发现当时希腊社会的伪社会主义风气:γιατ χουνε μσα στι Σκουψνε και Σομπρνιε του μερικο ψευτοσοσιαλιστ, ψευτοριζοσπστε, ψυυτοφιλελετερου, που δεν ξρουν τι του γνεται και με λγα χρματα
λγο κνοτι ακολουθον ποιον και νναι....因为在 Skepps 和 Sombrania 中有一些伪社会主义者,伪激进分子,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有少量的钱或者一些混账。这篇文章于日发表在 Νουμ 的第271期。起因是该杂志所引发的一场社会主义讨论。由 Γ. Σκληρ、Πτρο Βασιλικ (Κ. Χατζπουλο)、Α. Δελμοζο、Μ. Σ. Ζαβιτσινο、Ν. Γιαννι 等领导的社会主义和由 δα、ρμονα、Στφ 所领导的民族主义之间的讨论在 Νουμ 专栏中持续了两年。Dragoumis 在这篇文章中撰写了他的研究“社会主义和社会学”(Κοινωνισμ και Κοινωνιολογα)。当 Dragoumis 于1920年过早去世后,社会主义文坛就陷入静寂。希腊作家关怀劳苦人民的历史已久。Andreas Kalvos(),是希腊爱奥尼亚诗派的人物之一,在他的《致希俄斯岛》(一)中:α.
τε π τ στμα
κρμεται τν θνητν
αλ λελυπημνο
φων του μ κπον
τρμουσα κβανει·直到那时的嘴边停留着芸芸众生忧虑哀伤的笛管而笛声带着苦痛颤动着走出(Ει Χον Συγγραφα: Ανδρα Κλβο Απ τη συλλογ Η Λρα)本节诗歌反映了底层劳苦大众的声音不能为统治者所听取的悲惨状况。笛子自古以来就是希腊山区羊倌们作乐的乐器,这里象征了生活贫苦的牧羊人们。他们的声音仿佛腔调哀婉的笛子,抑扬顿挫。在《致希俄斯岛》(二)中:β.
μσα ε τ πολδενδρα δση τ βρδυ εσπνει τ τεθλιμμνον φσημα Μεσημβρινν κα φανεται θρνο νθρπων·仿佛树木繁多的丛林缓缓吸进气喘息声被压迫着显现出午间耕犁人们的哀号反映了底层劳苦大众在中午日间仍不得休息,勤奋耕犁的情况。诗中用丛林里树木被风吹过,缓慢而沉重的呼号来比喻人民的呻吟,形象生动。二战的希腊(Η ΕΛΛΑΔΑ ΣΤΟΝ Β’ ΠΑΓΚΟΣΜΙΟ ΠΟΛΕΜΟ)1941年,德军准备从罗马尼亚入侵希腊,在到达保加利亚边境后,向保加利亚提出军事通行权。在武力威胁下,沙皇鲍里斯三世别无选择,在日正式加入法西斯阵营。由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存在,民众没什么反对意见。德占希腊时期(),抵抗组织以希腊共产党(KKE)及其军事部门、希腊民族解放阵线(EAM)、希腊人民解放军(ELAS)为主。尽管民族解放阵线的许多成员都是斯拉夫人,却分为两派:保加利亚-希腊派和马其顿派。为了扬长避短,希腊共产党找上了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双方合作创建了马其顿的民族解放阵线。雄心勃勃的铁托亦为希腊马其顿制定了计划,成立了马其顿民族解放阵线反法西斯会议(ASNOM),使摆脱压迫的意愿在全马其顿传播开来。此外,希腊共产党在“大马其顿”一事上颇为积极,直到它意识到“在内战中取得胜利”如同镜花水月一般。此后,两个民族解放阵线因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马其顿民族解放阵线于1944年被驱逐出希腊。危机与独裁(ΚΡΙΣΗ ΚΑΙ ΔΙΚΤΑΤΟΡΙΑ)1944年10月民族解放后,第一阶段的内战爆发(1944年12月 - 1945年1月),EAM(希腊民族解放阵线)与“希腊国家”警察和军队以及英国军队作战。希腊社会主义者具有政治联盟的传统,甚至与希腊共产党共存的传统,比大多数西欧国家都要长。在第二轮内战(1946-49)之中,希腊的社会主义者们并未听从希腊共产党(KKE),但他们在左翼战败两年后,参与了联合民主左翼联盟(EDA)在1951年的建立。这个联盟包括支持与不支持共产主义的左翼,一直到1967年4月政变为止都是主要政党。内战爆发后不久,在1947年,创建了一个例外法律框架,排除了左派人士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共产主义组织被禁止,共产主义者和“同路人”被剥夺某些公民权利,例如, 出国旅行,在更广泛的公共部门工作,获得驾照等。1949年,希腊内战虽然表面上停火,但却严重造成经济问题和政治分裂,此种情况,直至1970年代才日趋改善。这场内战的结果让希腊在当时走上与东南欧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成为唯一一个没被赤化并接受马歇尔计划的东南欧国家,也成为美国在冷战时期在巴尔干半岛上对抗苏联势力的重要盟国之一。尽管如此,民主和劳工运动使得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EDA得以维持激进的“革命”政治相貌。与此同时,左派领导层试图通过表现自己为最优秀的国家政治力量,来扭转民族主义对保守派的共产主义“反国家共谋”的宣传。 这是通过将“希腊社会和经济”(即希腊资本主义)呈现为“落后”和“依赖”的一种话语来实现的,左派作为自我委任的捍卫者出现于希腊经济之中(即希腊资本主义及其扩大再生产)。内战后,在国外的财政帮助下,开始重建国家的尝试。 航运业以及公共工程和国家建设都在增长。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希腊迅速发展,最初在马歇尔计划的赠款和贷款的帮助下,也减少了共产主义影响。 1952年,希腊加入北约,显然成为冷战西方集团的一部分。 但在希腊社会,左派与右派之间的深刻分歧仍在继续。在这种情况下,希腊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联系被解释为“依赖”,并作为解释和决定从支配阶级关系到希腊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一切动力的原动力。因此被禁止的共产党(KKE)和EDA将其理解为继续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阶级斗争被委托给边缘,资本主义权力关系被错误地设想为关系(和冲突) “希腊社会”或“希腊经济”与“外国利益”。由于这种理论反转,传统(后斯大林主义)共产左派适应并最终采纳了“全面发展国家”,“合理组织生产”等资产阶级思想主题,学说 它颂扬了资本主义积累和整合的过程,同时掩盖了它们的本质,即它们的社会内容:资本主义剥削的加深。因此,左派逐渐融入资本主义战略,并试图通过毫无根据的断言与其他政治流派区别开来:a)只有左派才有解决“真正发展”的问题,b)希腊资产阶级的“现有战略”和 特别是与欧洲相关的过程导致“降级”甚至“破坏”“希腊经济”的必要性。左派的这种意识形态转变发生在希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历史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60年至1975年期间,希腊资本主义与西欧更发达的资本主义之间的“真正融合”特别显着 (当希腊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8.5%,工业生产年增长9.4%时,EEC九个国家的相应增长率分别为3.8%和3.7%)。70年代初爆发全球过度累积危机后,这一趋同过程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持续,有所缓解,基本上在1985年至1994年期间中止(由于资本过度累积危机更为严重 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希腊通过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新框架中的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得以解决),并且从1995年起又一次显现出来。 在1995 - 2008年期间,希腊的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达61.0%。 相比之下,欧洲经济较发达的经济体的增长率要低得多。 德国为19.5%,意大利为17.8%,法国为30.8%,而在所谓“欧盟 - 外围”国家(西班牙为56.0%,爱尔兰为124.1%)的其他国家只有其他国家可比。尽管争取民主的斗争仍在继续,但政治迫害和集中营却没有停止。自1947年以来,无论共产党人还是非共产党人(κομμουνιστ
χι),数以千计的政治犯已被派往像 Μακρονσου 这样的集中营进行“改造”(αναμρφωση)。 虽然 Μακρονσου 于1950年关闭,直到1967年政变为止的政治流亡者仍然遭到迫害。然而,对军政府的抗争(1967-74)激化了希腊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导致了许多新的组织和政党的成立,其中由安德烈亚斯·帕潘德里欧建立的流亡政党,其最终改名为 泛希社运动)在军政府崩溃后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974军政府后获选的是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和新民主党。新政府试图使共产党合法化,并试图加入 EOK(欧共体)。但从此之后,共产党再也没有获得政治主导权。1974年恢复议会民主制是战后希腊历史上的一个决定性事件,因为它最终结束了反共的“国家头脑的国家”(所有共产主义组织和政党的合法化,废除了所有人 针对左侧的“紧急法律”)。在新形势下,共产党的政治战略宣布向社会主义缓慢而逐步地过渡,其中包括“新民主主义者”的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阶段,“反垄断主义民主”等等的下降 在没有泛希腊等同的宣言的激进主义的情况下,虽然两个政治领域在希腊资本主义的“依赖”和“不充分发展”的意识形态中自我废除了任何社会主义言论。 根据这种认识的结论,社会主义只有在“经济发展”和“民族独立”的“转型”完成时才有可能实现,这种转变要求国家的政府由“进步力量”承担。直到八十年代初,这种意识形态才初现端倪,因为它产生了一定的政治结果,从而改善了大众阶层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福利国家”,教育改革,收入再分配到福利工资, 在专政期间空前减少之后),工会的体制强化等等,都是左派为取得明显胜利而奋斗的目标。因此,恢复民主的第一个时期的激进主义开始退缩,以支持改革派(“社会民主派”)的政府主义,正如PASOK所证明的那样,政府主义不需要工人运动就可以 存在。 相反,“体制改革”,“福利国家”和“经济发展”的言辞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一过程愈演愈烈,当时延长衰退趋势的锐化使PASOK政府相信,“收入再分配”不能再构成管理该体系的“现实”政策。 缩小“企业成本”,开放市场,打击“垄断”,简而言之,新自由主义政策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应该暂时的“绕过经济稳定”。传统后斯大林主义左派的一部分干部在这一点上也选择了“经济稳定”的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而不是社会改良主义的“乌托邦”,并将发展的言辞与“更新”的口号联系起来 关于右翼的“现代化”。 传统共产主义左翼的意识形态变化与统治阶级对工人阶级的前沿(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攻击的阶段一致,后者通过一系列新自由主义的紧缩经济计划(1986 - 1993年)。没有传统左派的实践意识形态(即左派党派的日常政治实践和党员干部和党员各自的意识,实际上与党派的纲领不相符)的这种变化,就不可能解释了两党共产党政党机构的惯性,这使得他们领导的最终机会主义在1989年夏天成为现实:这两个国家的传统共产党都参与了右翼的“看守政府”新民主党“),这本来是为了调查前几届泛希社运党政府的”经济丑闻“,并且实际上为1990年4月新民主党选举胜利中的第三次胜利开辟了道路.13只有少数知名干部或党派组织的知识分子对此加入表示抵制。 1990年右翼选举胜利使新自由主义政策稳定并合法化,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希腊最近政治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然而,当东欧“现存的社会主义”政权崩溃发生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经典小计对左派的实践意识形态的支配已经完成,这是一个历史事件,它进一步边缘化了左派社会主义的修辞 改革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并在20世纪90年代和2000年代在整个欧洲稳定新自由主义政策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从它的角度来看,PASOK尽管转向了新自由主义,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经济复苏和增长以来,在2004年之前一直保持执政,在希腊社会的各个层面上建立密集的社团主义者和客户网络。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人文大帝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人文关怀,历史尘埃。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战争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
慕尼黑阴谋慕尼黑阴谋1938年3月,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1938年9月,英、法、美、德、意五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成为“慕尼黑阴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德国更加肆无忌惮,第二年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全境,德国军事和经济实力大增,加速了侵略扩展的步伐。苏联对英、法两国更加不信任,出于自己国家的安全考虑,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战争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
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市崩盘,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出现抛售股票的狂潮,收盘时转手的股票达到1300万股,创历史最高纪录。随之而来的是股票市场的崩溃和银行的挤兑风潮,使美国经济陷入绝境,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就这样爆发了。法西斯独裁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总理,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开始建立。西方国家大萧条所带来的动乱,使法西斯主义恶性发展。纳粹党迅速膨胀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1月,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上台,2月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通过《授权法》,继之一系列法西斯法案出笼,至次年8月颁布《国家元首法》,对国家生活进行了全面改组,建立起集权统治的法西斯体制,并且加紧扩军备战。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日本走上了战争和法西斯化的道路。在日本以军部为中心,从首先发动侵略战争着手,然后通过天皇制机构,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适应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1936年,日本法西斯青年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使军部实力大大加强。不久,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之后,德国、意大利与日本签订反共产主义协定,并且干预西班牙内战。到1933年11月,法西斯运动遍及23个国家,半年后增至30个国家。一战祸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严酷条款怀有怨恨。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纳粹党掌握国家政权,阿道夫·希特勒开始秘密武装德国。《凡尔赛和约》就是20年停战的协议。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双方阵营/第二次世界大战
轴心国阵营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罗地亚(傀儡政府),芬兰(中途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同盟国阵营波兰、英国、澳大利亚、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新西兰、英属印度、南非联邦、加拿大、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希腊、南斯拉夫、苏联、美国、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中国、危地马拉、古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捷克斯洛伐克、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伊朗、利比里亚、秘鲁、罗马尼亚、匈牙利、厄瓜多尔、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智利。 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退出轴心国阵营之后也加入了同盟国。主要首脑轴心国 国家
阿道夫· 希特勒
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兼任德国总理
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纳粹党)
贝尼托· 墨索里尼
意大利王国
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
巴多格里奥(加入同盟国)
意大利首相
大本营·日本皇室
近卫文麿 、 东条英机
匈牙利领导人
鲍里斯三世
保加利亚沙皇
米哈伊一世
罗马尼亚国王
无 同盟国 国家
澳大利亚总理
澳大利亚总理
拉茨凯维茨
波兰流亡政府总统
无(任总统时)
富兰克林· 罗斯福
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
哈里·杜鲁门
美国第三十三任总统
温斯顿· 丘吉尔
克莱门特·艾德礼
中国国民党总裁、 国民政府主席 、 军事 委员会委员长
中国国民党
约瑟夫· 斯大林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
苏联共产党
麦肯齐·金
加拿大总理
加拿大自由党
夏尔· 戴高乐
自由法国领袖/法国临时政府总统
无(战时)
钱德拉·鲍斯
临时领导人印度国民军最高指挥官
印度国民大会党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埃米尔·哈查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总统
西班牙(中立国)
西班牙国家元首
西班牙长枪党
维希法国总统
民族进步党
曼纳海姆(加入同盟国)
爱新觉罗·溥仪
伪满洲国皇帝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首脑
阿道夫·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 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即国社党(缩写音译为:纳粹党)的主席和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和头号战犯。世界近代历史上俱有举足轻重影响的人物。著名演讲家、政治家和冒险的军事家、心理学家。
东条英机 ,日本陆军大将,第40任首相。昭和天皇最忠诚和最愚鲁的手下,长于行动,短于思考。在关东军有剃刀将军之称,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尔因其才智有限,直呼其为上等兵东条。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有力推动者,1944年因指挥无能被解除一切职务。
墨索里尼 ,意大利政治家、独裁者,法西斯主义的创始人就是此人而非希特勒。1922年至1943年期间任意大利王国首相。1925年获“Il Duce(领袖)”称号,1925年1月至日间实施独裁统治,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后被迫下台。但随后担任了德国扶持的“意大利社会主义共和国”领袖。直到日被共产党游击队处死于意大利科摩省的当戈。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俗称小罗斯福,一直被视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是20世纪美国最受民众期望和受爱戴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4届总统的人,任职长达12年。他是身残志坚的代表人,也受到世界人民的尊敬。他在战争期间将美国工业完全投入战争轨道,并且积极推行了《 租借法案 》援助其他盟国和苏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 丘吉尔 ,爵士,政治家、画家、演说家、作家以及记者,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曾于年及年期间两度任英国首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政治领袖之一,带领英国获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斯大林 ,原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苏联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对二十世纪的俄国(苏联)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在年期间,他曾经充当了希特勒的盟友和帮凶,但他在德国于日入侵苏联后,体现出的坚韧不拔帮助苏联人民挺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并且反败为胜。
蒋介石 ,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祖籍江苏宜兴,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带领中国取得二战胜利。 主要将领 同盟国阵营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 ,苏联元帅,朱可夫历任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兼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等职。朱可夫在苏德战争时期,曾活跃在各个重要的战场上,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许多有声有色的重大战役。哪里情况紧张,战事危急,那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不但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卓越的指挥艺术也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被称作是苏德战场的救火队员。斯大林对朱可夫说过:“你就是我的麦克莱伦”!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切斯特·威廉·尼米兹 ,美国海军五星上将。曾任潜艇艇长、大队长。年在新港海军军事学院学习后,历任主力舰队和美国舰队助理参谋长、海军后备役军官训练团团长、潜艇部队长、后备役驱逐舰部队长及巡洋舰长。
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舰队遭受毁灭性打击。当时,珍珠港内几乎没有一艘完好的舰船,士气低落到极点。在国家危难之际,56岁的尼米兹临危受命。尼米兹一到任,就表明对全体参谋人员的依赖,勉励大家振奋起来,使遭重创的太平洋舰队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了自信心。而期果断使用航母作战使得美海军度过危机。他力挽狂澜重创日海军,成为美海军永不陨落的将星!就连美国的最大级别航母也使用它的名字命名的。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美国五星上将,菲律宾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历任美国远东军司令、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最高司令;战后出任驻日盟军最高司令和"联合国军"总司令等职。
麦克阿瑟他桀骜不驯,是一个十足的狂 人。在太平洋战役初期美军一败再败,投降事件接连不断,唯有麦克阿瑟还在战斗。日,由于太平洋战争中美国防御的失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离开时他发誓:“I shall return.”(我会回来的。) 日,麦克阿瑟履行其誓言,解放马尼拉。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 ,美国五星上将,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美国第34届总统。艾森豪威尔是美国10位五星上将中晋升最快的,不同于其他的二战名将,他没有指挥过旅、师、军、集团军等军事单位,而是直接担任总司令。一直以来他都是在各级单位担任参谋长的职务,为他积累了充足的经验。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小乔治·史密斯·巴顿 ,美国陆军四星上将。美国陆军第一剑客,美国第一勇士,美国装甲兵第一人(创始人)。巴顿号称“铁胆将军”。巴顿将军投注在军事领域 。巴顿无疑是一代名将。他对目标的追求坚定不移。正如驻欧洲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将军在战后所指出的: “在巴顿面前,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简直就象古代神话中的大力神,从不会被战争的重负所压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战役中,没有任何一位高级将领有过象巴顿那样神奇的经历和惊人的战绩。”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 ,苏联红军元帅(1944),波兰元帅(1949)。白俄罗斯方面军总司令,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7枚。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参与指挥过斯摩棱斯克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和库尔斯克会战,以及白俄罗斯、东普鲁士、东波美拉尼亚和柏林等战役,显示出卓越的指挥艺术和统帅才能。他善于运用各项军事原则,苏军中常常流传的一句话是:“遇到困难的战役时,斯大林首先想到的是朱可夫,朱可夫首先想到的则是罗科索夫斯基。”事实也正是如此,几乎每次会战中,罗科索夫斯基的方面军总是率先突破敌人防线的部队。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 (Bernard Law Montgomery),英国陆军元帅、军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盟军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以成功掩护敦刻尔克大撤退而闻名于世,由他所指挥过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三大杰作。2002年,蒙哥马利被英国BBC评选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之一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Иван Степанович Конев(~)苏联元帅(1944),军事统帅、军事家,二战中和 朱可夫 、 罗科索夫斯基 并称的苏联陆军的野战 三驾马车 之一。他在军事上所具有的敏锐而正确的直觉是罕见的。他擅长步炮协同作战,能把强大的炮兵火力和步兵高速度下出其不意地进攻完美无缺地结合起来。他在1943年后打出了一系列经典的攻击战。而且作为政治委员出身的他,在激励士气、思想工作等方面有着朱可夫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他最终没有获得解放柏林的荣誉。
安德鲁·布朗·坎宁安
安德鲁·布朗·坎宁安 Andrew Browne Cunningham(),英国第一海务大臣,海军元帅。1898年参加皇家海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任驱逐舰舰长,1938年任海军副参谋长。随后任驻地中海舰队司令。1940年指挥塔兰托战役,首开舰载机袭击军舰的先河。该战役行动代号为“光荣的判决”1941年指挥攻击马塔潘角海战,重创意大利舰队。1942年任北非盟国远征军海军总司令.1943年晋升海军元帅,任第一海务大臣兼海军参谋长。成为英国海军最高领导。此后,坎宁安接连参与了数个重大战略决策,包括诺曼底登陆战,以及皇家海军舰队在太平洋的部署计划等。 1945年获圣殿骑士称号,并进入上院;1946年荣获功绩勋章,并升到子爵爵位,1947年任爱丁堡大学校长。1951年,他出版了《一个水兵的生涯》。作为皇家总管大臣,他曾参加伊丽莎白女王1953年的加冕典礼。日,坎宁安在家中去世。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恐怕是德国二战时最著名的将领了。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他被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几乎忘记他纳 粹将领的本质。但他的骄人战绩并不能弥补他在战略决策上的不足。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战术巨人,战略上他和他的身材一样矮小。它不同于纳粹其他将领,他是唯一一个被战争双方都奉为英雄。在生前身后他都荣誉不断。由于隆美尔曾经参与反纳 粹活动,又在德国民众中有巨大影响,战后又由于冷战的需要,隆美尔被战胜者加以利用,所以说呢,他死后,仍然殊荣不断。其名著《步兵攻击》。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
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斯坦因,德国陆军元帅。曼斯坦因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陆军中最优秀的将领,他的战略思想深邃而可怕,他所策划的每一次战役几乎都是杰作,总是令对手举止失措,胆战心惊,他是那种能够将现代化的机动观念和传统的运动战思维巧妙地融为一体的专家,同时对于各种战术运用自如,是一位真正的军事天才。他提出的“黄 色计划”使得德军能在33天击败当时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战后著有《失去的胜利》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
海因茨·冯·古德里安 ,德国陆军一级上将,纳粹德国装甲兵之父,德国“闪击战”创始人。古德里安用他的装甲思想和行动,帮助希特勒改写了世界历史。其从小酷爱军事,13岁就进入军校。他提出了高速坦克战(即“闪击战”)的战术,使得在战场上德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古德里安提出的闪击战核心是:“以具有强大突击和机动能力的快速机械化进攻部队,集结大量作战飞机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的重 炮,以向装甲兵提供迅速,炽密的火力支援,形成一种无坚不摧的突击力量,并产生令人胆战心惊的震撼,使敌人在惊愕中丧失斗志,使敌崩溃而非全歼敌军,由后续部队完成清剿溃散敌军!其画像至今悬挂在德国装甲兵军营中!
卡尔·邓尼茨
卡尔·邓尼茨 (德语:Karl D?nitz,日-日), 德国总统 、 国防军 最高统帅、 海军 元帅 ,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海军指挥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潜艇舰队总司令,之后又成为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也是“狼群战术”的创立者。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邓尼茨受到希特勒的指明,成为纳粹德国联邦大总统和武装力量总司令,他出任此职位约20多天,之后向同盟国投降,战后于纽伦堡审判判决十年有期徒刑。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 (やまもといそろく,日-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是偷袭美军珍珠港和发动中途岛海战的谋划者。曾于1919年到1921年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并组织部队进行严格训练,对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39年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坚决拥护侵略扩张政策,支持并参与侵华战争;同时重视海军航空兵在海战中的作用,但未能完全摆脱“巨舰大炮制胜”理论的束缚,企图在美太平洋舰队得到加强前以海上决战的传统战法将其歼灭,结果导致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和瓜达尔卡纳尔岛海战中遭惨败。日在视察部队途中,其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
东条英机(东条英机/とうじょう ひできTōjō Hideki,日-日), 日本 军国主义 的代表人物,第四十任 日本首相 (1941年-1944年),二战甲级战犯,侵略中国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重要罪犯之一。东条英机是 昭和天皇 最忠诚和最愚鲁的手下,长于行动,短于思考,在 关东军 因独断专行、凶狠残暴有“剃刀将军”之称。
东条英机1940年7月任 陆军大臣 ,期间参与提出所谓“ 大东亚共荣圈 ”口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 爆发后,于1941年10月任日本首相,并被授陆军大将衔。任内参与策划 珍珠港事件 ,同时发动 太平洋战争 。在 太平洋战争 期间疯狂侵略、践踏中国、东南亚和太平洋共计1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数以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因战争后期日军屡遭重创,于1944年被迫辞去一切职务。
日,自杀未遂,被捕入狱。日,东条英机被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以犯有发动战争、侵略别国、反人道罪等罪行判处死刑;12月23日被执行 绞刑 。
基本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于日德国和入侵波兰开始,这次入侵行动随即导致以英国为首的大英帝国与法国向德国宣战。然而德国在入侵波兰后开始着手尝试在欧洲建立一个大帝国,自1939年末期到1941年初期为止,发动一连串战争并借由条约的签署使得德国几乎占领了欧洲绝大部分的地区,而名义上保持中立的苏联于日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也陆续占领或者吞并了其在欧洲边界的邻近6个国家,在这之中也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所占领的波兰领土。英国以及英联邦的成员国则坚持持续与轴心国继续作战,并分别在北非沿海地区和大西洋海域发生多起军事碰撞,而这也使得英国成了欧洲大陆地区唯一仍能继续反抗德国入侵的主要力量。日,欧洲轴心国集团决定联合入侵苏联领土,这次攻势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爆发,但此举让原本几乎统辖整个欧洲地区的轴心国被迫投入大量军力来维持作战优势。到了日,已经加入轴心国的日本为了能够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获得领导地位,陆续袭击位在太平洋的美国统辖地区和坐落于与中南半岛的欧洲殖民地,很快地于西太平洋和东亚战区获得了主导权。到了1942年时日本开始在一系列的海战中战败,位于欧洲的轴心国也陆续于北非战役以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节节败退,这些都迫使轴心国停下进攻的脚步。1943年时,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西西里岛战役中面对同盟国部队严重失利,另一方面德军在库尔斯克会战战败后失去对于东欧的领导地位,同时美国也在太平洋战区中获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自此轴心国集团逐渐失去主导权并开始尝试部署于各地的前线部队进行战略性的撤退。到了1944年时,盟军决定登陆法国以开辟第二战场,而苏联除了成功收复过去被占领的领土外,也开始转往攻击德国与其同盟国家的土地。在苏联和波兰部队共同攻入柏林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最终在日德国无条件投降的情况下宣告结束。而另一方面美国在1944年和1945年成功击败了日本海军部队并陆续占领了数个重要的西太平洋岛屿,这使得日本列岛面临随时会被同盟国部队入侵的危机之中。中国的抗日战争也进入大反攻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最后在美军分别于广岛市和长崎市投下原子弹并造成大量日本平民死亡后,日跟进宣布愿意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条件,而随着亚洲战事的停息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1945年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胜利宣告结束,然而二次大战也改变了往后世界的政治版图和社会结构,特别是战败的轴心国集团被迫接受同盟国的安排。日联合国亦宣告成立,期望能够促进各国合作并防止未来的军事冲突;同时战胜的同盟国也纷纷在联合国各个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特别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和法国5个国家为首成立联合国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促使美国和苏联二者成为彼此对立的超级大国,并在战争结束后展开了长达46年的冷战局势。与此同时过去各个欧洲大国的影响力则逐渐下降,促使各个亚洲与非洲殖民地出现非殖民化的运动,陆陆续续有许多地方宣告独立。而为了面对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各个国家也开始为自身的产业推出振兴经济措施;另外为了能够稳定各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欧洲也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的目标。战争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彻底改变了协约国和同盟国的政治版图,其中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希腊和罗马尼亚获得领土作为赔偿,并且立即于这些领土上设立新的地方行政区划以进行有效的管理,而战败的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则纷纷宣告瓦解。另外一方面在1917年时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自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夺取了俄罗斯帝国的政权,也让原本作为参战国之一的俄罗斯帝国跟着宣告结束。尽管在战争结束后社会开始出现追求和平主义的声音,许多欧洲国家仍充斥着民族统一主义和复仇主义的民族情节且越来越深化。特别是德国在签署《》后丧失大量领土、殖民地以及其自身的经济优势,使得德国社会对于领土收复以及复仇的思想更趋强化。然而由于《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德国仍然失去包括德国自身13%的领土以及所有海外殖民地,过去德国在战争期间吞并的他国领土也被迫允许独立,并以战争开销与赔偿为由征收巨额赔款。条约中更进一步限制德国军事力量的规模以及配备,包括了撤除空军以及撤销参谋部。而与此同时俄国内战渐趋缓和,并且另外成立苏联掌管政权。1918年到1919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导致德意志帝国瓦解并由另外建立的民主政府取代,新成立的德国政府后来又被称作魏玛共和国。然而在战间期的这段时间,刚刚成立的魏玛共和国便面临了国内右派与左派各自支持者的权力争夺冲突。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期,与英国和法国签署1915年伦敦条约的意大利以获得领土为条件决定转而投靠协约国集团,但是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不满在战争结束后两国并没有遵守领土转移的承诺,随后因为这次领土扩展事件反而让意大利社会爆发冲突。而从1922年到1925年开始,以本尼托·墨索里尼为首的法西斯党成功于意大利获得执政权力,并且以民族主义与极权主义废除了原本的代议制民主结构,不断打压意大利当地的社会主义、左派和自由主义的的活动;同时意大利政府也积极展开许多外交策略,期望能够将意大利发展成为世界大国之一,而成为“新罗马帝国”。另一方面在德国,以阿道夫·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则开始尝试在德国建立一个法西斯政府。伴随着经济大恐慌爆发之后,德国社会开始支持纳粹党执政,到了1933年希特勒便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在国会纵火案发生后希特勒开始大力提拔纳粹党成员担任政府重要官员,并开始将德国塑造成极权的一党制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国民党则为了能够清除地方军阀的势力,在1920年代中期由蒋介石领导国民革命军开始自南向北展开北伐,最终在名义上统一中华民国。然而北伐结束后国民党便与原本一同合作的中国共产党发生冲突,中国很快又再度陷入内战中。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为制定侵略中国的总方针,召开了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1931年日本帝国内军国主义正趋高涨,帝国政府开始策划如何能够有效掌控中国领土并且获取自然资源,进而借此发展出足够的实力来掌管亚洲地区。日本故意借由九一八事变作为借口进而入侵满洲,并随即另外建立作为傀儡政权的伪满洲国。此时蒋以“攘外必先安内”的姑息态度回应日本的入侵行为,继续剿共战争,另一方面则期望国际联盟协助处理日军进占中国领土的问题,但日本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行为后随即宣布退出该组织。在这之后日本又发动了一连串的挑衅行为如上海、热河、河北,一直到1933年中日签署《塘沽协定》双方才一度宣告停战。不过中国仍组织志愿部队继续在满州、察哈尔和绥远等地抵抗日军入侵。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曾在1923年时发起一场以失败告结的政变尝试推翻德国政府,他仍然成功地于1933年通过合法选举成为德国总理。他宣布废除民主制度,同时借由民族主义的风潮提出要重新修正世界秩序,并很快便开始大规模地重整军备。与此同时法国为了确保意大利仍然与其同一阵线,允许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列为自己的殖民地。然而在希特勒的主导下,德国于1935年再度合并原本作为德国领土的萨尔盆地地区,而在获得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德国随后推翻《凡尔赛条约》且加速重整军备的计划,甚至以大规模征兵的方式扩充部队兵力,而这些强调国家主权的举动也更加加深了德国社会对于希特勒的声望。为了能够抗衡德国不断发展,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决定成立斯特雷萨阵线(StresaFront)。另外苏联也怀疑德国的目标也包括占领东欧的广大领土,为此苏联与法国也签署《法苏互助条约》(Franco-SovietTreatyofMutualAssistance);然而尽管《法苏互助条约》已经签署,该协议仍然坚持必须要经过国际联盟的讨论才能针对入侵行为有所因应,这使得这一条约基本上并无威吓力。而在1935年6月,英国甚至与德国签署了《英德海军协定》,更加缓和了先前《凡尔赛条约》的部分限制。而美国则于同年8月通过了中立法案,表示不会干涉美洲以外的国际事务。这也促使意大利于同年10月时入侵埃塞俄比亚,德国是少数愿意表态支持意大利入侵举动的欧洲国家,这也使得意大利在稍后德国吞并奥地利并未表示反对。尽管1936年3月希特勒不顾《凡尔赛条约》和《洛迦诺公约》而进驻莱茵兰,但是其他欧洲列强对于此事并未多加干涉。同年7月时西班牙内战爆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公开支持主张法西斯独裁的佛朗哥部队和苏联支持的西班牙第二共和国军队交战,这次双方冲突也成了德国和意大利测试新型武器与作战方式的地方,最终佛朗哥部队于1939年初成功赢得内战。1936年10月,德国和意大利组成了柏林-罗马轴心。1个月后德国和日本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则在隔年也加入其中。这时中国也发生了西安事变后,国民党和共产党军队同意停火并组织统一战线来反对日本入侵。经济危机使日本政府不堪重负,为了解决这一紧张情况,日本疯狂扩军备战。甲午中日战争前,日本便制定了臭名昭着的大陆政策。内容:先将朝鲜、中国台湾吞并(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将清军赶出朝鲜,并通过马关条约使朝鲜、台湾成为自己的殖民地),再吞并中国东北和蒙古(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强行打开中国门户),然后挑起对华全面战争占领中国(全面战争爆发),最后吞并亚洲,成为世界一强,称霸世界。一直到21世纪初,日本军国主义依然深入人心。曾有一中国记者问一日本模特:“若中日战争爆发,你最先做的事是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回答:参军,志愿当慰安妇。中韩两国曾与日本在此问题上对峙多年,日本模特竟甘当慰安妇,可见军国主义对人民的侵害程度。开始标志日,英、法与德、意召开慕尼黑会议,英法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日苏联与纳粹德国在莫斯科签订的一份秘密协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日04:40,德军的军队闪击入侵波兰。英国和法国给予纳粹德国48小时限期撤出波兰领土。因为德国没有理会英法的警告,英国和法国在日向德国宣战,二战从此爆发。结束标志日,苏联和波兰部队攻克柏林,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署投降书;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8月6日)和长崎(8月9日)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帝国在8月15日正式宣布投降,并于日签署投降书,广播世界。
两大阵营/第二次世界大战
同盟国阵营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英国、苏联、澳大利亚、中国、法国(自由法国临时政府)、波兰、加拿大、新西兰、英属印度、南非联邦、丹麦、挪威、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希腊、南斯拉夫、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萨尔瓦多、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危地马拉、古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菲律宾联邦、墨西哥、巴西、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玻利维亚、哥伦比亚、伊朗、利比里亚、秘鲁、厄瓜多尔、巴拉圭、乌拉圭、委内瑞拉、土耳其、埃及、黎巴嫩、叙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根廷、智利(意大利、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在退出轴心国阵营之后也加入了同盟国)。轴心国阵营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意大利王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傀儡政府)、克罗地亚(傀儡政府)。仆从国及轴心国的盟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芬兰、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伪满洲国、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维希法国、泰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缅甸巴莫政权、菲律宾劳雷尔政权、塞尔维亚救国政府、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战争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防御阶段日,德军集中强大的兵力,在大批飞机、坦克的配合下,对波兰发动了突然袭击。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波兰军队陈旧的武器装备和落后的战术,根本无法抵挡德国法西斯的“闪电战”。波兰军队节节败退,波兰很快大片土地沦陷,英、法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英、法对德国宣战后,没有对德国法西斯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致使波兰军队孤军奋战。1939年9月,复亡。苏联趁德军侵入波兰之际,开始向西扩展疆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称“白色闪电”。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对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等国的占领。同时,德军绕过法军重兵设防的马其诺防线,侵入法国境内。1940年5月,英法联军在法国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英法军队大部分撤入英国境内,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的力量。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了总规模的进攻,意大利也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6月22日,法国投降。月,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命令(海狮计划)。德军对英国发动猛烈的空袭和潜艇战。企图迫使英国屈服。丘吉尔首相领导英国军民奋起反抗,粉碎了希特勒的阴谋。德国遭到了发动侵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执行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军队以550多万人、4000多辆坦克和近5000架飞机的强大兵力,分为三路,突然向苏联发动全面的进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苏联军队猝不及防,节节失利,苏联大片领土沦陷,苏联军队和武器装备也损失惨重。日,德军进攻莫斯科,苏联军队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奋力抵抗,粉碎了德国军队迅速占领莫斯科的企图,这就是莫斯科保卫战。1942年初,苏军展开反击,歼灭德国军队50万人,德军在莫斯科保卫战的失败,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1年10月,就在希特勒侵略欧洲之际,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展,企图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两国的利益,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增加对中国的援助:英国等国也同样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对战略物资依赖进口的日本是一个严重的打击。日本军部决定趁美国战争尚未准备就绪,发动突然袭击,取得战争主动权。1941年11月,德国军队已经占领苏联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控制了苏联大约40%的人口以及大部分的工业区。日凌晨,日本海空军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珍珠港,以微小的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同时,日军还在东南亚各地对英美两国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直到第二年春天,日军侵占了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次日下午,德意日同时对美国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转折阶段1941年12月,在日本突然袭击美国珍珠港之前,由于法西斯势力不断壮大,美国出于自身的安全和利益考虑逐渐改变了“中立”态度。并且加强对英国、苏联等各国的援助。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一艘军舰上会晤,并发表联合国宣言《大西洋宪章》。倡导自由、和平,反对侵略。同时,美英也开始对苏联提供一些援助。日,中国、苏联、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共同宣言》,表示赞成《大西洋宪章》,并决心共同打败德、日、意法西斯的侵略,不到侵略国无条件投降,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阵线的最终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强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国人民对法西斯的斗争,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进程。1942年6月,日本军部为了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进攻美军驻守的中途岛。美军掌握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以一艘航空母舰的代价摧毁日本四艘航空母舰,取得了中途岛海战的胜利,从而使太平洋战场的形式发生转折,日军被迫由进攻转变为防御,美军则由防御转变为进攻。在苏德战场,莫斯科战役之后,受到重大损失的德国军队无力再发动大规模的全面攻势。希特勒决定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以便夺取苏联南方重要粮食、石油产区,进而包抄莫斯科。中途岛海战日,德国军队集中一百五多万兵力和大批飞机、坦克,对苏联进行南北夹击,向斯大林格勒发动猛烈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驻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苏联军队拼死反抗,使德国军队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国军队大量的有生力量。苏军集中兵力,对德国军队发动大规模的反攻,分割包围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主力;到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从此,苏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阶段,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式,更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式的转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此后,1943年7月德军发动了库尔斯克战役企图夺回战场主动权,但没有成功。在北非战场,1942年夏天,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开罗告急,1942年1月,英国军队在阿拉曼一带发动反攻,德意军队损失惨重,仓皇西逃,北非战场形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43年年4月,北非德意军队投降。1943年7月,美英军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反攻阶段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及其随从人员在埃及首都开罗会晤,签署了《开罗宣言》。声明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将坚持对日本作战,直到日本法西斯无条件投降,明确规定日本侵占的包括东北三省、台湾、澎湖列岛在内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给中国。日~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等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通过了三国首脑在对德国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宣言。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代号“霸王计划”以尽快打败纳粹德国。日,280万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苏军也在东线对德军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从此盟军开始两面夹击德军,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8月,盟军进入巴黎,法国光复。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为了加快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在苏联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彻底消灭德国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实现战后民主化,准备在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战结束三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等。1945年4月,美苏军队在易北河会师。同时,苏军猛攻柏林。最终,以损失了40馀万人的代价攻克柏林。结束阶段日,美国总统因突发脑溢血而逝世。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身亡,苏军攻占柏林。日,在太平洋战场,美军展开猛烈的进攻,向日本本土步步逼近。中国等国家的抗日武装也在亚洲各地展开了反攻。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7月,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后换为艾德礼)在德国的波茨坦会晤,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会议期间,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美国投掷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日,苏联对日宣战,苏军围歼了中国东北的日本军队-关东军,同时,中国的抗日武装向日军发动全面的进攻。日,美国投掷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轰炸日本长崎。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主要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
主要战役(战争)
波兰战役 、 苏德战争
法国战役 、 敦刻尔克大撤退 、 不列颠空战 、 西西里岛登陆战役 、 诺曼底登陆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 、 珍珠港战役 、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 珊瑚海海战
中国战场( 抗日战争 、 苏日战争 ) 缅甸战场(滇缅战争)
阿拉曼战役、突尼斯会战
大西洋战场
大西洋海战
主要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
波兰战役波兰战役,也称为波德战争或德波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区的起点,亦是世界战争史中一场著名的“闪电战”。波兰称为“1939年保卫战”或“1939年九月战役”,而德国称其为“波兰战役”,作战代号为“白色方案”。波兰战役是德国、捷克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此战,波军死亡66300人,伤133700人,被德军俘虏69.4万人,被苏联红军俘虏21.7万人(含投降数),10万人逃至邻国。德军死亡10600人,伤30300人,失踪3400馀人。战争中,德军首次成功地实施“闪击战”,显示了坦克兵团在航空兵协同下实施大纵深快速突击的威力,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德国在实施武装力量的动员与展开措施中,采取了先机制敌的方针。德国武装力量对波兰的军事行动说明,预先组建的陆军和空军集团出其不意的实施密集突击,有着显着的作用。敦刻尔克大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英语 Battle of Dunkirk;法语 Bataille de Dunkerque)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1940年5月,英法联军防线在德国机械化部队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位于法国东北部边境的港口城市进行的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中,英国在十分危险的情形下,在一个星期左右时间里,救出了三十三万五千人,可谓是是举世震惊的奇迹。虽然这次大规模的撤退行动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国派驻法国的远征军的所有重型装备都丢弃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英国本土地面防卫发生严重的问题。此次撤离,意味着西欧落入法西斯势力之手。敦刻尔克大撤退,从日至同年6月4日历时九天,实际上是5月26日、6月2日和3日共三个晚上,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个全天,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6.3万辆汽车、7.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2.1万挺机枪、6400支反坦克枪以及50万吨军需物资。在撤退中,英法联军有4万馀人被俘,还有2.8万馀人阵亡。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平均每天出动300架次,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珍珠港战役珍珠港战役也被称为珍珠港事件或奇袭珍珠港。偷袭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划的一起偷袭美国军事基地的事件;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欧胡岛上的飞机场的事件。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继19世纪中墨西哥战争后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发表了著名的《国耻演说》,声称12月8日是美国“活在耻辱中的一天”,后来成为了该国的纪念日。美国损失:美国在1941年12月太平洋舰队原有12艘主力舰,其中有9艘战斗舰和3艘航空母舰,在被攻击时珍珠港共有96艘船只,共被瘫痪了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辅助性船只,合计共30万吨。而飞机则是全部390架中,被摧毁188架(有92架属于海军战机,96架属于陆军航空军机),受损155架(126架陆军机和31架海军机),以卡内奥赫和埃瓦机场受损最为严重,2机场共82架飞机仅有1架在攻击后保有升空能力。而美国人员伤亡则有:共2403人死亡,受伤1178人;海军:2008人阵亡,710人受伤(死亡人数近半数自亚利桑纳号)、陆战队:109人阵亡,69人受伤、陆军:215人阵亡,360人受伤、平民:68人死亡,35人受伤。日本损失:飞机29架(第一波:零战3,97舰攻5,99舰爆1;第二波:零战6,99舰爆14),5艘袖珍潜艇。中途岛战役中途岛战役也称中途岛海战。中途岛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美国在中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基地和交通枢纽,也是美军在夏威夷的门户和前哨阵地。中途岛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舰队的大本营珍珠港也将唇亡齿寒。中途岛海战于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美国损失了1艘航空母舰(“约克城”),1艘驱逐舰(“哈曼”),147架飞机(多为被击落),307人阵亡。日本则损失了4艘航空母舰(“赤城”“加贺”“苍龙”“飞龙”),1艘重巡洋舰(“三隈”),332架飞机(包括备用机,被炸毁于航母约280架,仅被击落42架),3500人阵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也称斯大林格勒会战(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语: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对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时间自日至日为止。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部战线的转折点,也是整个二战的转折点,其战略上的胜利超出了由英美领导下的诺曼底登陆(代号“霸王行动”)。此战后苏联开始逐步掌握战略主动权。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2000000人,参与该场战役的人数也比历史上的其他战役都来的多,更以双方无视军事与平民分别而造成的伤亡着称。斯大林格勒会战是德国法西斯遭遇的战略范围最严重的失败,不仅终结了德国南方集团军群自1941年以来保持的攻势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苏联与德国总体力量对比的根本变化。从世界范围看,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同时期发生的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一起,成为1942年底反法西斯战争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阿拉曼战役阿拉曼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轴心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伯纳德·蒙哥马利将军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日,在埃及阿拉曼地区,英国第八集团军在蒙哥马利指挥下对隆美尔统率的德、意联军“非洲军团”发起攻击,两军激战十二天,英军获胜,德、意军被迫退到突尼斯边境。这场战争以英国为首的盟军的胜利而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结束了非洲装甲军团的攻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致使纳粹德国欲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及中东油田的希望破灭。此场战役后轴心国于北非战场转入战略撤退运作,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复灭的开端,也是同盟国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的开始。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日早6时30分。这次作战行动的代号“霸王行动”(英语:Operation Overlord)。这场战役在8月19日渡过塞纳-马恩省河后结束。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盟军先后调集了36个师,总兵力达288万人,其中陆军有153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美国的全部军队。从日至7月初,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百万军队,17万辆车辆,60万吨各类补给品,成功地渡过了英吉利海峡。到7月24日,战争双方约有24万人伤亡、被俘,其中盟军伤亡12.2万人,德军伤亡和被俘11.3万人。至8月底,盟军一共消灭或重创德军40个师,德军的3名元帅和1名集团军司令先后被撤职或离职,击毙和俘虏德军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高级将领20人,缴获和摧毁德军的各种火炮3000多门,摧毁战车1000多辆。德军损失飞机3500架,坦克1.3万辆,各种车辆2万辆,人员40万。诺曼底登陆成功,美英军队重返欧洲大陆,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战争伤亡/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三分之二,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三分之一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在这7000万人中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7500万人按死因可分为三类:一是死亡的军人;二是死于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三是死于战争相关原因的人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军人死亡人数合计约有1800多万(不含死亡的俘虏);死于交战各方刻意杀戮的平民和战俘大概也有1800多万(其中80%以上死于纳粹德国之手);而死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等的人数则在多万(这个主观性比较强,看所在国怎么划定相关原因的范围了,中华民国和苏联等国后来都大幅调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数,正因如此二战死亡人数便有了5000万到7000万的变化)。比如中华民国此时现在所列的伤亡数为3500万,其中死亡占1800万,而在这死亡的1800万人中属于前两类死因的人数大概占20%,苏联前两类的死亡人数则要占到死亡总数的一半以上,中华民国死亡的1800万人中还包括了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发饥荒而死亡的300多万人以及其他非沦陷区各种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为战争导致救援无力灾情扩大,把这些死亡列入也是合理的。而抗战胜利后不久中华民国所公布的死亡人数为800多万,统计标准有所变化。军队在战争中的损失(减员)一般由死亡、伤病、被俘、失踪等几部分构成,而军人的死亡又包括阵亡、因伤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苏军在苏德战争中的损失为例:苏军损失累计为2959.3万。其中死亡为681.7万(阵亡占76%,因伤致死占16%,因病、事故等死亡占8%),被俘或失踪为445.6万,伤病累计为1832万人次(受伤占82.9%,因病减员占16.6%,冻伤占0.5%)。另外,军队所处的战争态势不同,其损失的构成便有极大差别,以苏德战争期间的苏军为例,苏军的历年月均损失为:1941年71万,万,万,万,1945年70万,相差并不太大,损失最惨的1941年与损失最轻微的1944年之比不过为1.24倍,但其历年损失中死、伤、俘构成比例却有天壤之别,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踪人员月平均为49.6万,1942年为27.1万,万,万,万,其高低之差达3.37倍以上。一般来说,处于进攻的一方其伤员所占比例较大,而败退的一方,由于其伤员无法及时撤出,或最终成为俘虏,或因得不到有效医治而死亡,因此败退的一方其损失中死亡、被俘人员所占的比例一般都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围的部队最为典型,如被合围在斯大林格勒的28万德军,除了3万多伤员空运出围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战场所遇也有类与此,一个个的岛屿成了已丧失制海权的日军的死亡陷阱,死亡成了绝大部分守岛日军的归宿。 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列表
意大利(从1943年起)
法国和解放法国队伍
13,700,000
受袭击国家
阿尔巴尼亚
保加利亚(从1944年起)
捷克斯洛伐克
埃塞俄比亚
罗马尼亚(从1944年起)
保加利亚(到1944年)
德国(包括德国军队中的奥地利人和苏台德德意志人)
意大利(至1943年)
罗马尼亚(至1944年)
平民伤亡人数
阿尔巴尼亚
捷克斯洛伐克
埃塞俄比亚
二战后驱除出德国的德国人
672,000 总计平民死亡:约2730万人总计死亡:约7486万人
战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
成立联合国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根据雅尔塔会议协定,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中、英、美、苏、法为首的同盟国在日发起成立了联合国,中、美、苏、英、法则成为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1948年以来,安理会共授权进行了60馀项维和行动。另外,联合国还先后组织制定了从不扩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等数百个国际条约。民族独立由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在二战中受重创,亚非地区的殖民地人民发起了殖民地解放运动。印度的独立给了大英帝国致命一击,越南,埃及都取得了对帝国主义战争的胜利,中东,非洲先后独立数十个国家,最终导致由西方地理大发现后在全球形成的殖民地体系彻底瓦解。两极阵营华约阵营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和鼓舞下,东欧和亚洲大陆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在各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壮大,越出了一国范围,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北约阵营二战后初期,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美国一枝独秀,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现了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20世纪60年代西欧、日本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阵营内部矛盾重重,出现多极化趋势。科技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战期间,为了战争的需要,各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发展相应的科学技术,制造新式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些用于制造作战武器的科学技术为和平事业服务,推动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进步。重炮坦克二战初期,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猖狂一时,显示出较强的战斗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较早地看到了军事科技对提高武器装备先进性的重要性。出于发动侵略战争的需要,他们把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用于武器装备的生产,从而使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大大领先于盟国。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虽然其军事发展受到《凡尔赛和约》的限制,但暗地里仍秘密研制各种武器装备。不仅在国内秘密研制新型重炮和坦克,而且将秘密研制海空武器装备的地点设在国外,如在荷兰制造潜艇,在瑞典制造飞机。到二战爆发前,德军已经装备了多种新型的坦克和装甲战车。这保证了德军二战初期的闪击战一举成功--在空军的协同配合下,利用坦克具有高速突击的特性,通过不停顿的突击作战,在对方尚未实施充分的战争动员时,就以闪电般的速度对敌重兵集团实施突击,并一举将其击溃。坦克具有的这种高速突击作战能力,使德军闪击战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时间竟横扫大半个欧洲。然而,到战争的中、后期,由于轴心国部队的军事科技与军工企业受到盟国部队的沉重打击,其武器装备的生产能力大为下降。相反,盟国的军事科技则迅猛发展,特别是苏军有了大量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后,开创了以坦克为主要突击力量的宽正面、高速度、大纵深的战役进攻样式,在战略反攻和进攻时横扫德军如卷云。例如,1943年苏德战场上发生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可以说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肉搏战。双方一次在战场上投入的坦克和自行火炮等陆战平台就达7000多辆。会战中,苏联红军击毁德军坦克1500馀辆,使德军装甲集团受到开战以来最沉重的打击。航空技术基于战争需要,航空技术在二战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空气力学和航空技术的新发现,使许多新式作战飞机出现在战场上,如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轰炸机、战斗机和攻击机得到很大发展和广泛应用,并出现了电子对抗飞机和安装机载雷达、可在夜间作战的战斗机,从而使作战飞机战技性能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整整更新了一代。1938年,德军飞机的年产量达到5200架,成为当时世界上生产飞机最多的国家。1939年,德国又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标志着航空器动力装置的重大突破,飞机的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在二战时期就出现了以作战飞机为主要作战力量遂行的独立空中战役。正是因为拥有强大的空中力量,希特勒制订了企图通过空袭英国、迫使其投降的海狮计划。而基于海、空警戒的需求,特别是炮瞄和引导拦截敌机等要求,极大地促进了英国雷达技术的发展,英国很快生产出不同种类的雷达。雷达的出现使得超视距作战成为可能。正是有了雷达,英国才免遭纳粹铁蹄的践踏。在1940年的不列颠空战中,英国就建立了一个由侦察警戒雷达、地面引导雷达、飞机截击雷达、高炮控制雷达和探照灯雷达等20多个地面雷达站组成的雷达网,有效地遏制了德国空军的空袭,使德军企图通过空袭轰炸就迫使英国屈服的梦想完全落空。空战期间,英国共损失作战飞机915架,但纳粹德国丧失飞机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以来第一次严重受挫。战争后期,盟军各种新型护航舰艇的出现,雷达、声纳(ASDIC)、高频测向仪(HF/DF)等探测设备的改良以及刺猬弹等先进反潜武备的广泛应用,使从发现德国潜艇到将其击毁的整个过程变得迅速而有效。从1943年初开始,曾经几乎使英国的商船航运濒临崩溃的德国潜艇部队在大西洋水域的优势已不复存在。随着战争的发展,盟国空军飞机的数量和质量都逐渐超过了轴心国空军。在彻底摧毁德国的柏林会战中,苏联空军动用了7500架飞机对柏林进行了猛烈轰炸,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在亚洲战场,美国B-29轰炸机在对日作战中战果累累,东京和日本全境都如同陷进了地狱。应该说,是B-29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雷达导弹二战时期,有些军事技术是为适应战争需求而产生的。如雷达和导弹技术。20世纪30年代末,德国开始火箭、导弹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较大规模的生产基地,1939年发射了A-l、A-2、A-3导弹,并很快将研制这种小型导弹的技术应用到V-l导弹和V-2导弹上。这两种导弹是现代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鼻祖。在1944年6月-9月.德国用它们袭击了英国伦敦,让英国人吃尽了苦头。二战后期,德国还研制了莱茵女儿等几种地空导弹,以及X-7反坦克导弹和X-4有线制导空空导弹,所幸均未投入作战使用。战后,导弹作为一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已引起当时各国的兴趣和重视。德国战败后,其导弹技术和导弹研究人员大部分被原苏联和美国等所拥有,并开始加紧对导弹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制造,从而揭开了世界导弹的发展序幕。核武器核武器是军事科技在二战后期产生的最新成果并被迅速应用到战争中的一个突出例子。原子弹几乎是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生。1938年12月,德国化学家哈恩和物理学家斯特拉斯曼发现铀原子核裂变现象。在1939年以前,德国的核技术基本上是超过美、英的,然而由于希特勒热衷于欧洲战场上的大规模闪击战,德国核武器研究起步不久便落后于美、英。1939年8月,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他的建议马上引起美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政府开始立项拨款,并于1942年8月正式将这一计划命名为曼哈顿工程。为完成这一工程,美国动用了60万名工程技术人员,投资达200亿美元,历时三年多,终于在德国败亡之后、日本垂死挣扎之际的1945年7月l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了最新研制成功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使两座城市倾刻间化为一片焦热的火海。原子弹的杀伤力令整个世界震惊。原子弹的投放,迫使天皇裕仁于8月15日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战争评价/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由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挑起的,它给整个人类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作为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德日两国能否对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是它能否为深受战争之苦的世界人民所宽恕,并从而成为政治大国的重要条件。当欧洲国家决心翻过60年前那一页黑暗历史时,历史问题却仍然深深困扰着亚洲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日在对待历史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建立了反省战争的系统机制,对战争进行了彻底的反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却百般抵赖,自战争结束以来竭力否认其对外战争的侵略性质,歪曲给被侵略国及其人民造成的惨重灾难的历史事实。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化其对外战争,为其对外战争侵略翻案的议论甚嚣尘上,日本首相、内阁官员及参众两院议员,下至数目众多的民间组织、民间团体乃至个人,掀起了这场美化侵略战争的运动,日本这一举动引起了社会尤其是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亚洲各国的警觉和强烈的反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其影响广泛地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个层面。以军事科技的发展为中介,人类的智慧与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战争的破坏力空前增大、战争手段空前增多、战争样式空前丰富、战争空间空前广阔。人类的战争活动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觉、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重要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
二战后期盟国相继召开了一系列国际会议,协调各国对德、意、日法西斯的一致斗争,同时提出根除法西斯主义,实现战后和平、民主等一系列原则。 二战会议列表
主要与会者
美英参谋长会议
美国华盛顿
日~3月27日
美英加三国参谋长
基本对美国参战达成一致意见
大西洋 , 会议
纽芬兰自治领 ,阿根夏
日~8月12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大西洋宪章
第一次 , 莫斯科会议
苏联 , 莫斯科
日~10月1日
斯大林 , 哈里曼 , 比弗布鲁克
盟国对苏联进行支援
第一次 , 华盛顿会议 ,(“, 阿卡迪亚 ,”会议)
美国华盛顿
罗斯福 , 丘吉尔
先欧后亚, 《联合国家共同宣言》
第二次华盛顿会议
美国华盛顿
日~6月25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优先开辟北非战场
第二次莫斯科会议
苏联莫斯科
日~8月17日
丘吉尔 , 斯大林 , 哈里曼
对优先开辟北非战场的原因进行沟通
歇尔谢尔 , 会议
阿尔及利亚歇尔谢尔
日~10月22日
美国将军克拉克,查尔斯·马斯特等维希政府官员 & 卡萨布兰卡会议
摩洛哥 , 卡萨布兰卡
日~1月24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 戴高乐 , 亨利·吉罗
在1944年渡过, 英吉利海峡 ,进行作战,声明德意日三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第三次华盛顿会议(“, 三叉戟 ,‘会议)
美国华盛顿
罗斯福 , 丘吉尔 , 宋子文 ,(后期), 陈纳德 , 史迪威
战略上部署意大利的作战计划
魁北克会议 ,(“, 四分仪 ,”会议)
加拿大 , 魁北克市
日~8月24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麦肯齐·金
在1944年发动, 诺曼底战役 ,前的准备
第三次莫斯科会议
苏联莫斯科
日~11月1日
赫尔 , 艾登 , 莫洛托夫
莫斯科四国外长宣言
开罗会议(“, 六分仪 ,”会议)
~11月26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 蒋介石
开罗宣言 ,(, 亚洲 ,战后问题的解决方案)
德黑兰会议
伊朗 , 德黑兰
日~12月1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 斯大林
三巨头 ,的首次会面,计划对德国的最终作
第二次开罗会议
日~12月6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 伊斯麦特·伊诺努 ,(, 土耳其总统 ,凯末尔的亲信)
对完成盟国在, 土耳其 ,的, 空军基地 ,达成共识,将在缅甸的作战计划延期
英联邦 ,总理会议
日~5月16日
英联邦首脑支持莫斯科四国外长宣言
布雷顿森林会议
美国 , 新罕布什尔州 , 布雷顿
日~7月15日
来自44个国家的代表
布雷顿森林协定
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美国华盛顿
来自39个国家的代表
一致同意建立, 联合国
第二次魁北克会议(“, 八莫 ,”会议)
加拿大魁北克市
日~9月16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摩根索计划
第四次莫斯科会议
苏联莫斯科
丘吉尔 , 斯大林 , 莫洛托夫 , 安东尼·艾登
战后在东欧和, 巴尔干半岛 ,的势力范围的划分
马耳他 , 会议
日~2月2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雅尔塔 ,会议前的准备
雅尔塔会议
苏联 , 克里米亚 ,的雅尔塔
日~2月11日
罗斯福 , 丘吉尔 , 斯大林
形成战后苏美两极对抗格局
联合国成立会议(, 旧金山会议 ,)
美国旧金山
日~6月26日
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
联合国宪章
波茨坦 , 会议
德国波茨坦
日~8月2日
杜鲁门 ,丘吉尔(, 艾德礼 ,), 斯大林
波茨坦公约和协议 开罗会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已比较明朗的情况下,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政府主席、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于日~26日在开罗举行会议,讨论如何协调对日作战的共同军事问题和战后如何处置日本等政治问题,史称“开罗会议”。《开罗宣言》庄严宣告,“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德黑兰会议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于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了首次会晤,史称“德黑兰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开辟第二战场问题。三国首脑达成协议:进攻西欧的“霸王”战役和进攻法国南部的战役于1944年5月同时发动,登陆兵力达100万人,苏联则承诺在同一时间向德军进攻,以配合盟军西线的行动。关于对日作战问题,苏联初步同意在欧洲战争结束后半年左右参加对日作战。作为交换,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苏联的此项要求并未经过中国国民政府的批准,损害了中国的利益。雅尔塔会议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偕同他们的外长及参谋长,来到苏联克里米亚半岛南岸疗养胜地雅尔塔与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举行二次大战期间最重要的一次3巨头会议。他们一致同意对德国实行分割政策。战后德国由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后来分区占领发展成为东西两个德国,并且以东西德的分界为界限,东德划入苏联势力范围,西德划入美国势力范围。关于向德国索赔问题,英美同意苏联提出的“战争赔偿总额为290亿美元,其中50%归苏联”的建议。接着,3国领导人就对日作战条件达成协议并签了字。根据这个协定,苏联要在德国投降及欧战结束后2个月或3个月内参加作战,其条件是: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现状须予维持;2.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中共同经营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但苏联的优先权益须予保证,中国可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显然,这个协定是美苏在亚洲划分势力范围相互妥协的产物。他们背着当时作为四大盟国之一的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了侵犯中国主权和利益的协定。波茨坦会议日~8月2日,美、英、苏3国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的波茨坦举行战时第3次会晤,史称“波茨坦会议”或“柏林会议”。经过争论与协商,在一些主要问题上达成了协议。关于苏、美、英、法4国占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应使德国非军国主义化、民主化,肃清纳粹主义,消灭垄断集团,重建德国经济。关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最后商定赔偿应由每个占领国从自己的占领区征收,苏联还从西方占领区取得所拆迁的德国工业设备的25%,其中10%是无偿获得,15%用粮、煤交换。会议承认了新成立的波兰全国统一临时政府,并确定了波兰的疆界问题,会议决定设立苏、美、英、法、中5国外长会议,负责准备同欧洲战败国的和约。此外还讨论了对意、罗、保、匈、芬等国的政策及其加入联合国组织的问题。日,以美、英、中3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开罗宣言》必须实施。8月2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
战后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依照《波茨坦公告》,战胜国分别对战犯进行了审判,并成立了纽伦堡和东京两大国际军事法庭,对甲级战犯进行审判。有部分日本和纳粹战犯逃离审判,纳粹战犯大多逃亡南美洲;希特勒的死更为神秘。东京审判东京审判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正式起诉。5月3日,法庭召开第一次公开会议,开始审理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罪行。3日至4日,首席检察官基南宣读42页的起诉书,历数了自日至日期间,被告所犯的反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在历史上,除了针对德国和日本的纽伦堡和东京审判外,在各个同盟国特别是原被占领国均进行对战争罪犯的审判。纽伦堡审判日,国际军事法庭第一次审判在柏林举行,自日移至德国纽伦堡城。经过216次开庭,于日结束。法庭对24名被告中的22人作了宣判。
主要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丘吉尔主要国家领导人:罗斯福、杜鲁门、丘吉尔、斯大林、戴高乐、蒋介石、希特勒、墨索里尼、裕仁天皇。主要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布莱德雷、巴顿、麦克阿瑟、尼米兹、弗莱彻、斯普鲁恩斯、哈罗德·亚历山大、蒙哥马利、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瓦杜丁、崔可夫、科涅夫、华西列夫斯基、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塔西尼、隆美尔、古德里安、霍特、伦德施泰特、莫德尔、戈林、保卢斯、山本五十六、山下奉文、冈村宁次、井上成美、南云忠一、小泽治三郎、畑俊六、石原莞尔、板垣征四郎、永野修身。
重要发明/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子弹原子弹日,美国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第一枚原子弹(代号“小男孩”),此弹采用枪式结构,弹重约4100公斤,直径约71厘米,长约305厘米。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TNT当量。3天之后,由查理士·斯文尼(Charles Sweeney)驾驶的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博克斯卡”(Bockscar)在长崎上空三万一千英尺(9000米)投下(代号“胖子”)。此弹在日本当地时间早上十一时零二分,在1,800呎(550米)高度爆炸。采用的是内爆式结构,以钚239作核装药。弹重约4500公斤,最粗处直径约152厘米,弹长约3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国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