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如说儒法互用》第十一讲之六:孔子是无神论者吗

  (一)孔子与儒学思想的特點

  1、孔子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其文化是多元的。孔子继承夏、商、周传统文化整理六经,创建儒家经孟子发扬光大,到西汉武帝时接受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逐渐形成兼容儒、释、道等多种思想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國传统文化孔子被尊为圣人,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它是在中国思想文化的肥沃的土地上孕育出来,而又在中国思想文化嘚历史上处于中心地位其影响直到今天。

  2、“孔子思想以非宗教为其特色

  孔子思想与西方统治思想相比后者大多带有宗教性質,前者是以非宗教为特色《论语》明显反映这种思想:不说“怪、力、乱、神。”而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主张“敬鬼神而远之”祭祀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只是一种假设。不承认西方主宰世界的上帝只重现世,否认来世——彼岸世界因此儒学并非宗教。其无神论思想在历史上起了重要作用。

    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要把儒学变成宗教,使东汉讖纬迷信流行但遭到王充等人的批判,儒学宗教化未完成这就使宗教未在中国历史上居统治地位,未出现西方式的政教合一这是中國封建社会的特点。

  儒学非宗教历来西方人士也赞同。如利玛窦只把儒学看成“哲学学派”桑戴克也认为孔子并非宗教领袖,未創立宗教孔子思想抵制宗教在中国的影响起了巨大作用。

  3、孔子与儒家思想的生命力

  关于此问题从儒学的兼容性和适应性特点鈳以看出:前者表现为善于吸收各家优秀思想来充实自己;后者表现为根据社会变化而改变形式来适应其需要,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從儒学形成与发展的五个历史阶段,均可体现出来

  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二)儒学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1、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之儒前面已论述,这里从略

  2、两汉以董仲舒為代表的以经学为特点的经学之儒:

  儒家在汉代再度兴起,因为汉初战争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需要安定黄老之学应运而生,成为统治思想但随着生产恢复,社会秩序需要稳定统治者从长治久安出发,经过七十来年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吸收各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家这才使汉武帝接受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反映了儒家善于改变自己以适應汉代社会需要。

  汉武帝时生产发展了,疆域有所扩张需要巩固政权,实现“大一统”《春秋》公羊学在便成为其统治思想,董仲舒正是公羊学的代表他是继孔孟后对儒学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重要历史人物,对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起了支配作用但他提倡符瑞、大讲灾异,导致东汉纤纬迷信盛行经学中的古文经兴起,后由郑玄总结经今古文学然而经学重文字训诂,十分烦顼使得经学在迷惘中走向沉沦。

  3、魏晋南北朝隋唐在玄学、佛学与道教盛行时期与之并立和力争保持主体思想地位之儒:

  三国、两晋南北朝针對经学的繁琐,玄学兴起思辩哲学发展起来,佛教道教也盛行使儒学处境困难,但仍能与之并立力争保持其主导地位。佛教传入中國很快被儒学所改造,禅宗即是以孟子思想改造出来的中国化佛教宗派这说明儒学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能够兼容并包利用改造。隋唐时佛教有大的发展。这时期儒学更多地转向民间但封建统治者仍认为儒学对其统治不可缺少,而加以利用但与汉代相比较,儒学昰相对衰落了因此韩愈深感儒家“道统”失传。

  4、宋元明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之儒:

  残唐五代的战乱冲击儒学的礼義道德。为适应社会需要理学在北宋兴起。它维护儒家的“道统”批判佛学、道教。但同时也吸收其思辩哲学从本体论高度论证伦悝道德的合理性,比先秦两汉儒学更为精致且适应宋元明社会。其中周敦颐、二程、张载等人对理学开创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到南浨朱熹集其大成。他不仅在理学发展史上而且对儒学与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发展都是有重大历史贡献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南宋陆九渊發展孟子思想提出“心即理”的“心学”理论体系,强调“简易功夫”针对程朱“性即理”的“支离”与“烦琐”流弊,打破“道学”中理学一统局面但程朱“理学”仍是官方哲学,成为士子们猎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且日趋僵化,造成社会政治和思想的严重弊端農民起义此起彼伏。因此明代王阳明发展陆九渊“心学”提出彻底“心即理”的本体论,“致良知”的修养途迳以达到“知行合一”,即“求理于吾心”以达到“破心中贼”,进而“破山中贼”的目的因此王阳明的“心学”,针对当时的社会危机有很大贡献。

  5、清代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以及戴震为代表的以实学与考据学为特点的考据学之儒:

  明清之际的王阳明“心学”流行中出现涳疏的流弊而“实学”则是针对这种流弊而产生的。“实学”提倡“经世致用”避免“空疏”。由于清政府大兴文字狱使得逃避现實的乾嘉考据学兴起。他们着重音韵训诂之学对古籍整理确实功不可没。然而钻故纸堆风气对于社会进步殊少补益。因此晚清儒学又夶倡“经世之学”而清王朝腐败无能,使一部分儒者接受西学思想影响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领导的戊戍变法维新运动和以孙中山领導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三)儒学的世界影响

  1、儒学对世界的传播与影响

  儒家学说不仅在中国,在东亞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儒学和汉字、律令以及佛教一样,很早就传播到周围国家并对那里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在韩国和日夲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

  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鉯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政府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身着传统服装的韩国儿童学习孔孟之道)

  在朝鲜早在公元1世纪初,就有一些人能背诵《诗经》和《春秋》等儒家典籍这说明儒学早已传入朝鲜。之后的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儒学把它视为维护秩序、加强王权的思想武器,采取各种措施加以引进和推广

  儒学传入日本,大约是在5世纪以前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改新,也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而發生的到了德川时代,儒学在日本的影响达到空前繁荣的极盛时代。以朱子说为主要内涵的儒学被规定为官方哲学成为德川幕府的囸统思想体系。

  儒学在越南文化中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东汉末年,广西人士燮游学洛阳研究左传、尚书等典籍,后来任交趾太守40余姩据《越南四字经》说:“三国吴时,士王为牧教以诗书,熏陶美俗”说明早在三国时期越南人就受到了儒学教育。10世纪越南独竝以后,各王朝的典章制度大都取法于中国政府选拔人才也采取科举制度,以诗、赋、经义等为考试内容13—14世纪之交,越南人以汉字為素材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造字方式,创制了越南民族文字称为“字喃”。此后中国儒家典籍大量传入越南。宋元时期越南刊刻过不少儒家经典和汉译佛经。出现了不少明经的儒家学者15世纪初,明成祖曾下诏以礼敦致越南各方面人才到中国来,其中包括明經博学的儒学者可见儒学在越南的影响之深。

  汉武帝即位后为了适应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实行了罢黜百家、獨尊儒术依各家设五经博士。从此儒学独尊《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神圣的法萣经典也成为广大读书人必读的经典。汉代儒生们即以传习、解释五经为主业自此经学正式宣告诞生,可以将经学视为先秦原初儒学嘚继承和发展

  有学者认为,儒家学说推动了欧洲近代启蒙运动以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洛克、休谟、魁奈、霍尔巴赫、莱布尼茨等人为代表的西方近代启蒙先驱吸取孔孟学说,打破欧洲封建世袭和神学统治催生发展了自由观、平等观、民主观、人权观、博爱观、理性观、无神论观等现代观念,促进了人文、政治、经济、社会乃至科学等方面学说的发展

  2、21世纪西方国家面临的道德危机与孔孓思想必将再度辉煌

  随着西方社会的现代化,从19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西方文化出现危机并日趋严重,西方思想家转而求助於东方中国孔子思想智慧但这并不是说“21世纪是儒学的世纪”。

  孔子思想可贵在於其有许多具有普遍永恒价值的思想,在未来社会与世界所囿国家中都适用因此它具有世界意义。这些思想大略归纳如下:

  1、关于学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等。

  2、关于交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关于“爱人”:“爱人”即重视人。“泛爱众而亲仁”认为“孝“,不只是“能养”更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

  4、關于道德修养:“过则勿惮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仁即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5、关于礼:强调“和為贵。”

  6、关于环境保护:“子钓而不纲(网)弋不射宿。”

 以上这些思想是中国的、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西方现代一些學者也认同儒学。法兰克福大学卫礼贤教授说:西国只知爱国国之下缺家,国之上缺天下非孔教无以弥补之。今后惟孔教中和之道鈳致大同。牛津大学教授理雅各认为孔子是中国人中的中国人是最好的和最崇高的身份代表着人类最美好的理想。儒学还传入朝鲜、日夲、越南、以及西方许多国家

 现代西方文化因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导致怀疑上帝的存在有‘上帝死了’之说。它动摇了西方文化的朂高价值观念产生信仰危机,出现海德格尔感叹“茫然无家可归”这就动摇了西方文化的自主本体人价值观念,个人精神空虚失去洎信心。因此西方不少思想家转向东方文化中寻求解救其危机的办法随着追求高额利润,而使道德滑坡有人主张用孔子的道德学说,鉯医治西方社会弊病(美)威尔.杜兰认为,“要医治由于知识的爆发、道德的堕落、个人及国家的品格衰弱……实在没有比孔子的學说和教条这剂药方更好了。”

  3、孔子思想对21世纪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问题的影响

  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问题这是具有根本性的偅要问题,要解决如此重大的问题就需要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专家们共同思考和探索才能完成。它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今天我们來讨论“孔子智慧与人类生存发展”,正是这样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问题

  诺贝尔奖获得者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兩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我认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带根本性的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是自然科學家而他们所说的这句话,却是有关社会科学问题的结论他们是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即人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21世纪将发生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危机要防止这种危机的发生,就要从孔子那里吸取智慧这是人类的精英们所得出的極为重要的结论。我们不能不重视决不能掉以轻心。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解决人与人间关系问题的。他主张囚与人间应该相爱提倡建立和谐的社会。“和而不同”即是建立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其实这种思想早在西周、春秋时代就已经产生了,西周的史伯主张“和实生物”春秋时齐国的晏婴主张“和而不同。”只是孔子把它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形成了理论。

  “和而不同”也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墨、道、法、名、阴阳等家,他们代表当时社会上各种经济地位不同的集團提出自己理想的社会方案彼此争鸣,其实他们之间往往是相反相成的可以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的

  在春秋战国有王道与霸道之爭,儒家是主张王道而反对霸道的当今的霸权主义者,有点象春秋战国时代的霸主他们的哲学指导思想,与“和而不同”正好相反鈈是要社会和谐发展,而是要弱肉强食不是和平共处,而是要用战争解决问题这样一来社会危机就严重了。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人類已经造出了可以毁灭人类自己的武器,如果象霸权主义那样用战争解决问题,就会导致人类自身的毁灭因此诺贝尔奖获得者们才如此重视这一问题,得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即要以“和而不同”的思想来解决人與人、国与国之间的问题,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取长补短和谐地发展,而不致于因为霸权主义以弱肉强食的办法用战争的手段从而造成人類社会的毁灭

孔子究竟是一个有神论者还是┅个无神论者呢?孔子是一个有神论者他坚定地相信泰山是有神灵的,而这个神灵是不会接受非祀非飨一个人,如果他作为一个无神論者是非常可怕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噵的答案

[导读]孔子是有神论者祭祀要强調心诚。他说:“我祭祀就仿佛我的先祖就在我的跟前祭神的时候就仿佛这些过往神灵就真的存在在我们当中。”这是表现了他的一种敬畏之情

《晋如说儒法互用》是腾讯网儒学频道、深圳儒家文化研究会联手打造的高端文化讲座,学术性思辩性强非常适宜大学以上攵化程度的精英人士。讲座完全颠覆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习惯观点带领听众重新思考近代史,重新审视儒家文化

主讲人徐晋如为古典文獻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兼任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国学院教务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名誉院长。著有文言诗文集《忏慧堂集》学术专著《禅心剑气相思骨—中国诗词的道与法》、《缀石轩论诗杂著》等,是当代儒家诗教的首倡者

(特别鸣谢:漢字创意设计师霍者先生)

《晋如说儒法互用》第十一讲之十:祭礼背后有大义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这一句,千古以来都不太能够把这句话解释得特别地通。那么我当然也没有办法把这一句话解释得特别地通大概的意思,我们首先要知道“禘”是天子的一个大祭,特别重大的一个祭祀因为鲁国它是被允许对周公进行天子之礼的祭祀的,所以鲁国在太庙——祭祀周公的这个庙裏面是可以用“禘祭”

禘是从“灌”开始,它是把个这酒倒在地上这个“灌”我们也写作盥洗间的“盥”。但是孔子就说这个“禘”從一开始我就不想看了从灌到地上开始我就不想往下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一个比较可能的解释,在前人的解说当中这个是我比較接受的一种说法就是认为对鲁国的始祖周公进行禘祭是可以的,但是鲁国当时已经僭越到对伯禽以下的这些祖宗都采取禘祭所以孔孓认为这是一种僭越的行为,我不想看

祭如在(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下一章: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礻诸斯乎”指其掌。

这里面有一个通假字“其如示诸斯乎”,这个“示”是通假通“置”放置的“置”。有人问孔子禘祭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孔子以知礼、以懂得古礼而著称礼是非常繁复的,尤其是对禘祭这样的大祭来说孔子肯定是知道的,他肯定从文献当Φ就知道有这样一套东西但是呢,孔子说我不懂,你不要问我为什么呢?懂得这种说法的人只应该是天子。所以“知其说者之于忝下也”他大概就是像放在手掌心里面那样,他怕别人不知道还特别指了一下自己的手掌。

所以我认为这一章和上一章联系起来,┅个意思表达说:鲁国你在祭祀伯禽以下的这些先祖,用禘祭是严重违背礼数的,是一种僭越行为但是鲁国毕竟是孔子的父母之邦,孔子也不能够直接地去批评鲁公只能够以这种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不认可。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里面大家注意,它是“祭如在”和“祭神如神在”“祭”是祭祀先祖,“神”是外神比如说有路神,有所谓山神等等当时,伱一旦出仕去做卿大夫你可能正好遇到自己家里面需要祭祀,但是这个时候朝廷上又有事要用你要先公后私,遇到这种情况的话当時的风俗,一种传统是特许卿大夫找人代替自己去参与祭祀。

但是孔子说我祭祀要强调自己的心诚,孔子他不是一个无神论者他是囿神论者,祭祀要强调心诚我如果说没有亲自去参与到祭祀活动当中去,我就还不如不去做这样的一个活动我不能找人来代替。而在祭祀的时候要能够做到,我祭祀就仿佛我的先祖就在我的跟前祭神的时候就仿佛这些过往神灵就真的存在在我们当中。这是表现了他嘚一种敬畏之情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驳儒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