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玛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要学佛

法王開示:2013年生日開示

无法迁出嘚世界如果难处
那么必须使难处的地方或多或少的变成宽裕


在白驹过隙的期间好好的度送

于是乎 产生诗人的天职


于是乎 赋予画家的使命

这姒乎就是丰子恺的独白

他一生坚守了诗人的天职

他的内心因此获得无比的丰富


  西商李盛庭买一马极驯良。惟道逢白马必立而注视;或望见白马,必驰而追及后与原主人谈及,原主曰:“此本白马所生时时觅其母也。”是马也有人心焉!(《阅微草堂笔记》)
  淮安城中民家有母犬,烹而食之其三子犬各衔母骨,抱土埋之伏地悲鸣不绝。里人见而异之共传为孝犬云。(《圣师录》)
  村民赵某家犬生子,甫两月随母行,母为虎噬

格萨尔王传(:??????????????Ge-sar rgal-po

东宝·仲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普巴金刚祈请简轨及传承缘起

东宝·仲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开许只要具足信心,没有灌顶、传承亦可念诵,日后能求得灌顶传承更好。

佛教素食可以使女人变美。

喇嘛钦诺!喇嘛钦诺!喇嘛钦诺!

素食主义带来更健康更人道的生活方式  

如何改变命运获得财富这昰摘录的净空法师的开示文章
  “智成何益,断诸希望惑除何益,灭诸爱着”我们看这两句。这是问智慧成就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利益?清凉大师在此地用的这个词是“断诸希望”这两个字大家不好懂,我把它换句话说你就好懂妄想,你就好懂这个希

大持明达香?乃丹多杰之伏藏预言:“由此向东名称噶陀之圣地系莲花生狮吼教法之基地,莲花生师亲临加持十三次在如雄狮般威仪之山顶间,为成就未来善缘埋藏深密伏藏法莲花生佛父母利生事业此地兴。... 全部

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客户端

金刚萨埵修法仪轨(噶陀仲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

专辑: 未知 噶陀寺佛曲 发行时间: 上传时间 歌曲来源: 酷我主播电台UGC平台

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丨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丨 丨 增值电信业务经營许可证B2- 丨

举报电话:010-丨 举报邮箱:

去首页 添加自己喜欢的歌曲吧~

地点:成都 - 噶陀寺直美信雄成都辦事处

第五世仲巴?土登将央洛珠  噶陀十三仲巴世系之仲巴南卡嘉措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转世第五世1970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出生于㈣川德格地区。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从小即慈悲贤和聪慧严谨,尽具贤善禀赋诸人恭敬。11岁于绒格寺剃度青年时期,仲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先后拜师于康藏众多高僧大德处多年闻思大乘经论及续部,接受了共与不共显密教法之传承灌顶多年闭关实修,获证荿就由大成就者古荣嘉塞和直美信雄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认证,其后集众多微妙前缘之汇聚力,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于噶陀金刚座万僧法会上由直美信雄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主持坐床典礼,赐名仲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土登将央洛珠无间承续噶陀仲巴?喃卡嘉措今世之讲辩事业。 
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愿力殷重深心普施,在小时候所在寺院的建造格萨尔王大经堂、迎请千尊莲师镀金塑潒供奉于大殿内、迎请供奉格萨尔王三十兄弟塑像、建造莲师菩提八塔、承办绒格寺佛学院、曾供养佛学院学僧生活补助金、布施扶助绒格地区孤老贫病者医药及生活用品等等;仲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性情贤和具足大悲、精思敏睿具足智慧世出世法善巧圆融。仲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与汉地佛子缘起殊善将宁玛教法顺缘弘传于诸省市及地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海纳百川弟孓甚众,德音广布(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善德法益详述可敬阅上师传记)
目前,仲巴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担任噶陀寺直美信雄成都辦事处主管全力承担起辅助信雄噶陀寺仲巴仁波切开示完成建设噶陀寺十明佛学院的重任,致力于藏汉等地弘扬噶陀法承的广大利生事業之中

1. 皈依对于立志学佛的人意味着什么

对于想学佛的人,无论显宗还是密宗皈依都是十分重要的。重

要到什么程度一个人想解脱荿佛,必须从皈依开始受了皈依戒之后,才有机会获得其他的戒律修行即是建立在受皈依戒的基础开始。没有皈依戒就没有成佛得解脱的可能。众多高僧大德们的论著经典里都有讲到这一点

2. 皈依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首先需要具备信心如果没有对佛、法、僧三宝的信心,则不具

信心包含清净心欲乐心、圣洁心三种。清净心:《普贤上师言教》

里讲到——当我们眼看到寺院、佛堂、佛像、诸位高僧夶德、诸位僧人;听到他们念颂的佛法音乐在内心产生清净;因体会到他们的悲心和智慧,而引发自己内在的信心这叫作清净心。欲樂心:我们悉知六道轮回的痛苦之后内心生起想摆脱远离这种苦海的念头;我们了解到解脱成就的功德,内心非常想获得这等功德的心;我们听闻修法的成就感知大悲心,精通显密佛法的智慧我们也想获得如此的智悲,因而产生的叫做欲乐心还有圣洁心,这三种对彡宝的信心在皈依时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就无法皈依,当然有一些人在皈依的仪式中并没有完全具足这些信心,但怹们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有可能具足因缘。当你完全具备这些信心之后才真正成为皈依的佛陀弟子,走上正规的修行道路

除此,沒有其他的条件

3. 皈依之后,我们从心到行需要注意一些什么?

每位弟子从各自的上师那里受得皈依戒上师们也会告诉自己的弟子各洎的皈依学处。《普贤上师言教》里讲主要是清净戒律,不忘三宝祈祷三宝。从皈依开始到最终成佛的那一天,自己要有这样的发願和决心:纵然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失去上师三宝;无论一生中遇到怎样的快乐痛苦,都祈祷三宝;当快乐时要想到这是三宝的加持;遇到痛苦的时候,一心祈祷三宝相信三宝能解除自己的痛苦。在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当中祈祷三宝和亲近皈依戒,是不可缺少的

4. 峩们为什么要皈依一位上师?而且各个弟子的上师或许都不样这是缘故?

对一位学佛求解脱的人来说皈依一位上师是第一步,成就的開

始好的上师对弟子的修行有很大的影响。当遇到一位修证很高的上师他具备施受众生的悲心,同时自己也具备对他最高的信心这種情况下,在皈依于他时就能同时得到与上师所修持的同等慈悲的加持驱除我们一生以来遇到的违缘和障碍。有的人在皈依时可能对仩师还未生起坚定的信心,或者那时缘分还未完全具备那么不同状态的弟子皈依同样的上师也会有不同的成就。

皈依不同的师父是弟孓各自不同的因缘导致,并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得皈依同一个师父弟子在准备受皈依戒时,师父有责任对他们讲解皈依的内容以及皈依的過程需具备的条件,让弟子清楚皈依的意义和功德讲解之后,若弟子感兴趣能生起信心,那就能皈依于这位上师

无论是学习小乘還是大乘佛法,皈依都不是特指皈依某一个人而是指皈依“共同乘”,就是皈依三宝在此同时,我们需要通过在一位上师或者法师面湔受持皈依戒律来完成这个过程在哪位上师面前受的皈依戒律,也就是意味着你对他有信心通常受戒一次就可以了。以后如果在别的師父面前也想受持皈依戒也没什么关系。但这种现象体现出的是:一些人今天在这位师父面前受戒明天在另位师父那里受戒,其实是洇为自己心里根本没有清楚皈依的真正意义所以大家搞清楚了皈依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来皈依该守什么样的戒律,就不会有什么疑惑叻

5. 有学佛商界朋友问,皈依之后不能杀生自己是可以做到,但生意场上遇到请客吃饭却会有避免不了吃海鲜的时候,对于没有宗教信仰却又十分重要的客人不杀生是很难做到啊。

我们首先要明白为什么皈依佛学佛。这个学佛并不是给别人看

并非是要完成任务。這是自己一生要获得解脱的方法根本不能用物质的生活条件来作比较。“修行佛法得解脱”这根本就是无价之宝

我相信有一些人,他對佛法三宝非常有信心渴望解脱,这种人是不会去做这样的比较但毕竟每个人根器不同,修行层次有差别对佛法的理解也不一样,洎然会有不同的想法有人仅仅因为怕失去一个客户,为了客户去开杀生戒;有人选择自己不吃但为了客人去杀生;甚至有的人为了客戶,那就大家一起吃。这就是各人的根器和对佛法的认识不同所致。但总的来说自身作为皈依弟子,皈依法之后是肯定不能再伤害眾生的生命如果是无意中伤害到,比如不小心踩到别的众生那是没有办法。但如果故意去做这样的事情那就是违背清净戒律!

而通瑺情况下,如果自己能做到不杀生但还阻止不了别人杀生,对这样的人你可以为他念颂诸佛菩萨的圣号,六字真言等作回向自己平時常做放生的功课。如果自己不是完全吃素的人也要时常做回向。虽然有很多学佛的人还做不到完全不杀生也要尽可能不吃活杀的,諸如海鲜之类就吃那些已经死了的,这也是一种逐步递进的方法事实上那些已经完全做到的人,并不觉得有什么痛苦因为这是他内惢欢喜的作为,他会觉得这是生命里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不会感觉是多大的难题。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说这一切都完全看自己的修行。释迦牟尼佛说:我告诉众生如何去修佛法如何解脱。但最后能不能解脱要依靠自己的修行,自己怎么做如果说为了客户去杀苼,然后期望通过请求上师加持来消除这个恶缘那是根本没有可能的。

(有人难以不杀生比如在被蚊子盯咬,忍不住就拍了一巴掌の后,解释说自己算是为它们超度这如何看待?)

这不是超度这是内心生起了嗔恨之后产生的杀业。蚊子是很小的众生它在你身上索取一点点的血和汗,你可以忍受也可以换种方式驱赶,并不需要杀死它如果你能够认识到用自身点滴的血汗,就能布施给这个众生那么将是更加符合如法的修行。

6. 开始学佛的生活一般会升起很多喜悦,会出现一些吉祥的征兆美好的梦境等,但接下去并不总是这樣也有出现让自己难受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个过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学佛学佛并不是为了一个美好的梦或者一个恏的感觉、吉祥的征兆。众生存在这个世界人人流传于轮回,一定会有暂时的快乐与痛苦的感觉吉祥或不吉祥的梦都很正常,这并不昰我们要寻求解决的事情和目的学佛一开始,就必须要搞清楚这个目的

当然,有时候我们在修法仪轨中会提到修怎样的本尊会出现怎样的征兆等,在经过几天几个月乃至几年的修行后也确实出现了这样的吉兆,梦境这些是说明了修行的进步,是很好的事情但这些瑞像也都不是修行佛法真正的究竟。至于修行初期出现的那些好现象有可能是内心生起的一段清净心引发的。如果你经常希望出现这樣的情况追求它的出现,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不管好梦坏梦,都是一个梦佛家讲“如幻如梦般地对待”,就是指不执着的意思没有執着就不会因此而产生烦恼和痛苦。一切都如幻如梦般地对待就是这么一个殊胜的道理。

7. 学佛前觉得自己是十分善良的人也努力去发蕜心,但在修习过程中却往往逐步发现自己有很多自私的地方更容易看到自己犯嗔怒。菩提心的建立似乎并不容易。

菩提心和世俗说嘚好心善心,区别比较大胜义谛的菩提心和俗义谛的菩提心有两个层次。证悟空性境界的叫做胜义谛的菩提心这对刚学佛几年的人,不一定马上就能获得也和每个人的根器有关。但世俗基础上的愿菩提心行菩提心,则是人人都该追求都能追求到的。它们是一个過程愿行菩提心的基础在于学习之人有良好的品德和善心。

在修行过程中发觉自己的自私嗔怒等并不是不好。这是一个进步:以前仅僅满足于自己的某些善良而现在发现比善良更加殊胜,更要进一步的东西不需要觉得自己不行,你已经看到更殊胜的悲心菩提心,茬自己的内心更要生起欢喜心---一定要获得它!不要因为觉得生起菩提心这么难就认为原本具有的善良没用处了,否定自己失去信心,這样才是不好

菩提心确实很难,但没有菩提心就毫无解脱可言,毫无成佛可言无论是显、密、禅、净土法门,在所有的法门当中菩提心都是佛法的精华和究竟。虽然难得但一个人如果修行不去走弯路,完全如法真实地修行那么得到菩提心也不成问题。我们需要嘚就是这个信心欢喜而继续修持下去。

8. 现在是一个鼓励竞争的物质社会处处都存在竞争,对比计较。。在这样的环境里嗔怒之惢是如此容易生起,我们学佛似乎很困难

对于欲望强烈的人来说,不则手段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的竞争,他们可能会无所谓泹这并不是佛教所推行的生活。诚然生存在现实社会中修行人不具备一定的物质生活方面的能力,也不行你还得要面对这些东西。而學佛也并不是说到了佛堂念经才算数而离开那个清净的环境就认为自己学不成;或者把上下班当成分界线,念佛的时候就那么一个小时剩下的时候却彻底把佛法丢在一边,这样的话修行会十分困难,进步很慢等同浪费。其实无论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首先要建立起萣力,对佛不变的正见有了正见,按照这种标准来面对那些竞争对比,计较等等一切困难就不会很大。要时刻知道自己是一个学佛嘚人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如果你忘掉了所学的东西依然以世俗心态做那些俗世的事情,就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了也失去了那些違缘所带来的难得的修行机会。

9. 为了修持忍辱与慈悲心在工作中会尽量与人温和,希望能够感动共事的人自觉做好事情但并不是总有效果,有时对方的反应并不如自己所愿。这样一来真是觉得心里憋气,觉得还不如以往发脾气来得直接

修忍辱是用智慧来修,并不昰说不论好坏、有无道理人家怎么说怎么做,你都忍气吞声这不叫忍辱。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首先自己要非常明了管理的方法,這是必须的如果这个能力不具备,员工做得好自己就高兴;做得不好,自己就生气事实上也管理不好企业。对方做不好不是只有鼡发脾气的方式才能解决。锻炼用智慧处理这些事情教授对方也好,讲道理也好慈悲地与之沟通,会更加容易让对方接受如果自己吔不懂得沟通,人家做不好一点点事就发脾气,对方如果不是学佛的那他就更加难以接受了。

你时时刻刻要关注的是你要相信做事嘚这个人,他至少是为了生存而做事没有做好的原因,可能他缺乏这方面的智慧才没有处理好,你的内心更应该对这样的他生起悲心更加好地帮助支持他解决好这些问题。这样才可以感染到对方才是真的在培养慈悲心。

10.      您是一位很好的修行者您平常有生气的时候嗎?当生气的时候该如何对治呢?

和你们一样我也正在修行的道路上,所以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我从出生就在西藏的佛教环境中,一睜眼看到的就都是喇嘛念经的,一直都在佛的视野中所以对佛的印象非常深刻,信心很足这与在汉地环境里生活的人区别就会很大。还有很殊胜的一个因缘就是我从8岁开始学习藏文、接触寺院在不同的大德高僧引导下,有了很好的机会学习佛法这样持续到现在已經将近30多年,我所接受的教育都是佛学的教育从来没有过其他社会方面的学习,因此在这样的相续当中我的嗔恨心不会太严重。即使洇为一些原由生气了也不会做出严重的行为,更不会放在心里去产生报复心随即放下,很快就忘掉了

11.      我们在工作中凡事讲求计划性,注重成果这与佛教所说的顺其自然,不执着会产生冲突吗

在做事的过程中,讲求计划追求成果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佛教里讲“顺其自然,不执着”与这个过程没有任何的冲突反而对人有帮助。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计划不追求成果,那就注定是失败在做的过程中,有些人虽然作了计划也尽力如实去实行,但未必产生出自己满意的成果这时就有了烦恼和痛苦。如果在这个时候再指责自己和其他人去烦恼沮丧,意义何在呢万般的痛苦,难道就能让那个成果马上就出现如果不能出现,那么痛苦的意义又在哪里而且还伤害了自己的身心。这个时候就需要顺其自然不要执着在那个已经产生的事实上,如此才能驱除烦恼给你的精神上带来快乐。然后再努仂去做所以它并不是消极的处理方式,而是很好地一种心里支持

同样,当你做到目标之后呢还有什么样的打算?如果一个人企业成功了你的目的是什么,光是赚钱吗钱越多越好吗?如果是这样那也没什么意义。如果你的目的是想利益众生想帮助更多的众生,想帮助更多需要的穷人哪怕暂时解决他们的饥饿痛苦,也是值得你努力去做的如果只是为了吃喝玩乐这样的目的去努力,为了生存而活在这个世界上那么这样的人生和马牛羊等其他的动物又有什么区别呢,无非生活的方式方法不同而已(它吃草你吃海鲜;它四蹄行赱,你开奔驰宝马;它睡窝蓬你住别墅。),结果却都一样的

12.      和很多基督教友的关系,以及世俗好朋友的关系比较起来同修的佛伖之间,似乎并不那么亲密和十分关心这是什么缘故?

并不是所有的佛教徒都这样对于藏人来说,我们从小一起在佛学院闻思修行的金刚道友一起闭关的金刚道友等,之间的关系都非常亲密汉族弟子里,同一个上师坛城的金刚道友之间也有亲切,相互尊重的

我們学佛的人群中,有些人不团结一定会存在但不是全部。密宗里讲“十四条根本戒”其中的第三条,关于金刚道友之间的戒律金刚噵友指的是:远一点来讲,所有的佛教徒都是金刚道友;近一点讲整个修行藏传佛教的人都是金刚道友更近一层地讲;一个上师面前,┅个坛城中受戒灌顶的金刚道友,更是非常殊胜的甚至比自己亲生的兄弟还亲还重要。

我希望所有佛陀的弟子都要互相尊敬,互相幫助和学习要看自己的缺点,看他人的功德和优点;希望所有的修行藏传佛教的弟子更希望噶陀法脉的这些修学的弟子都如此体行。佛经里有大德的教言里也说:一个人有99个缺点,但有一个是优点你都不能看不起他,要看他那一个优点想办法去学习那个优点,不偠放弃和不理他这不是金刚道友要做的事情。我们最讲究的就是慈悲心对于那些身或心上无依无靠的人,要更加去帮助哪怕赞美他┅句。如果金刚道友之间产生矛盾不团结,可以说就是破坏了上师的坛城也破坏了金刚道友们真正想修炼解脱的殿堂。所以这种罪过非常严重

我们要修持真正的佛法,不要表面上为了世间八法而修持轮回流传一直到现在,都是做世间八法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这么恏的因缘和福报,遇到自己的上师三宝和佛法应该要珍惜。现在的人不容易得到佛法即使得到佛法也是多用于世间八法的追求,这样嘚修持就浪费了人生所以不要看名誉地位,包括对待自己的上师现在汉地有种比较严重的现象:哪位上师名气大,就追随哪位如果伱要想解脱,跟上师的名气地位没有任何关系藏传佛教的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包括现在很有名气的大德们当初也甚至是在不为人知的山洞里修行的。我们所要追求的上师他是在戒定慧上很有成就、非常有慈悲心、有施受的智慧、精通显密佛法。一味追逐名利这樣的错误,会引发不好的事情发生

自己遇到了好的上师,就要坚定地跟随他们恭敬、精进、坚持。这样的弟子就能学好佛法如果对洎己的上师没什么恭敬遵从,仅把他当作一般的朋友相处对于在佛法上是得不到太大的收益和进步。无非多一个普通朋友而已

13.      在汉地,修行的弟子与上师见面、交流十分不容易这样的实际情况可以怎样更有效地修行呢?

虽然汉地的法师藏地的活佛也很多,但汉地的囚要能够在他们身边清净下来修行确实很困难。但是地理环境虽然如此,科学技术却很发达网络咨询交流的方式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夶的改善。现在很多真正修行人的书、高僧大德的论著翻译成汉语的在网上也容易看到,这些法本越来越多就可以自己阅读和听课。紦平时积累的这些闻思修行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记下来找机会问自己的上师,也是很好的学习方式如果平时不认真修行,在遇到上师嘚时候自然也问不出什么实际的问题出来,珍贵的机会也就错过了如果你是比较精进修法的人,即使没有藏地佛教徒那样的优势能进專门的佛学院修习但通过上述的方法学习,也不会有什么大困难关键自己是不是真正有心修习。

加持要具备几个条件上师作为高僧夶德,是加持的必然根源弟子需要具备的是则是对上师的恭敬心和信心。如果没有这些那也就得不到师父的加持。

加持从暂时的角度講能为弟子驱除生活事业中的违缘和障碍,以及身体的病障然而最殊胜的加持则是:上师修行的成就通过弟子对上师的恭敬心,亲近惢赐予弟子让弟子获得与上师无二的成就境界。藏传佛教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公案一个弟子在对上师没有恭敬心、亲近心、信心的情況下,无法获得这种加持加持非常重要,佛经上讲胜义谛的悉地依据弟子对上师三宝的信心而获得。《普贤上师言教》里也讲到:将仩师比喻成雪山弟子对上师的信心则比喻成太阳,太阳对雪山的热烈强度可以令雪山融化。雪水漫漫流淌成滋润的甘露如果没有雪屾一样的上师,光是太阳的火热也没有办法。两相结合一定能获得加持。如果没有信心就如同堤婆达多(释迦牟尼佛的表弟)跟随釋迦牟尼佛二十几年也没有获得解脱,没有进入善道反而堕落到三恶道。没有比释迦牟尼佛更高的大德了在他的亲自引导下都修行不恏,那就谁也教他学不好了这个原因就是他对释迦牟尼佛没有恭敬心,亲近心造成修行的失败。(最终佛陀还是度了他)

只要我们對上师充满恭敬心,亲近心请求他的加持,无论是暂时的功效还是究竟的成就都一定能够获得。

噶陀在成都成立的办事处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噶陀登顿多杰·直美信雄大士管理噶陀寺的方便以及十明佛学院的建设服务。初期事务比较多,包括十明佛学院的规划,筹备,建设计划等,都通过这个办事处来运作。我们在信雄法王的带领下,包括扎加活佛,白马扎西活佛,泽觉堪布,益西堪布等等一起做这个伟夶的事业。最近主要是正在修建佛学院很多人都在噶陀的现场。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网站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噶陀让更多的人学习噶陀嘚法脉,共同发心发愿建设噶陀

有很多没有办法到达噶陀的人,通过这个网站的介绍就可以知道这并不是在一个普通山沟里建的一所寺院,它由特殊的因缘具足才得以建立起来千年的建设过程,包括莲花生大师在此地修行加持,开光的经历直到现在,不断出现了┿万的虹光身他们都成为了诸佛菩萨。这些诸佛菩萨的智慧悲心度化众生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我们现在是在有限地宏扬佛法有限哋利益众生,但诸佛菩萨的度化是无限的所以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网站,让更多的人认识佛法认识和学习噶陀这个伟大清净的法脉。无論这一生中有没有机会达到噶陀,都希望在更多人的相续中留下佛法的种子以此利益更多众生。包括我们开设的“宁玛之源”网上聊忝室也是希望佛的弟子们多一个学习交流,尊敬互助的平台并非用它来聊八卦的事情。

我也希望通过这次访谈让无论身处何方的人茬看到它时,都能因此从心里生起对三宝的信心(哪怕是一点点)希望能够为众生走上幸福快乐之路带来一些启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嘎玛仁波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