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二战时的美国总统是谁谁?

美国总统眼中的朝鲜战争,与中国人印象中有多大的差别?如此的大相径庭美国总统眼中的朝鲜战争,与中国人印象中有多大的差别?如此的大相径庭杜娟有话说百家号朝鲜战争大致分为4个阶段:日至8月中旬,北朝鲜人民军夺取南朝鲜汉城,占领南朝鲜90%的土地。 之后麦克阿瑟指挥联合国军介入,打反攻,至北朝鲜平壤,扬言统一朝鲜半岛,打到鸭绿江,灭了北朝鲜。志愿军跨国鸭绿江第三阶段是,日开始,志愿军一直打到南朝鲜,势如破竹,再夺汉城,打得联合国军溃不成军。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第四阶段是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出车祸死亡后,美国中将李奇微接管,打反攻。此时是日,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难解难分的朝鲜战场局势,让美国总统杜鲁门很是头痛,他本来不想过多介入的。但又怕苏联解放了南朝鲜,威胁了日本,影响了亚洲。志愿军取得朝鲜战争胜利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杜娟有话说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事,这里听我杜娟把话说相关文章看美国人如何评价朝鲜战争
关于抗美援朝,总有一些人打着解读历史、还原真相、学术研究的旗号,对真实史料视而不见,对抗美援朝的意义肆意进行歪曲、质疑、贬损,这些人自诩正义化身,敢说真话,站在美国立场发表意见,替美国想的很周到,很难想象他们是中国国籍。我们还是看看美国人是如何评价朝鲜战争一些所谓的争议问题的吧。
1、朝鲜从一个历史上统一的国家,以战胜国的地位变成南北分裂,责任在谁?
“一九四五年,就在日本投降的前夕,杜鲁门和斯大林在波茨坦通过了一项声明,保证朝鲜在苏联、大不列颠和中国共同托管五年之后实现独立。”
——[美]李奇微:《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第一章
“朝鲜人很少相信,在南部建立一个独立的政府将会最终产生一个统一的朝鲜,即使它得到联合国的支持,并标榜为全朝鲜的政府。大多数朝鲜人担心,这样的选举将会使朝鲜永远分裂,因为俄国人会在北部很快建立一个与之相匹敌的共产党国家。
“温和派和左翼党派对这一前景感到极不高兴,他们敦促人们联合抵制定于日举行的联合国选举。……由于南朝鲜所有的温和派领袖都反对联合国选举,在朝鲜境外逃亡40年之久的李承晚在南部便没有任何有力的挑战者。”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3章“分割”
朝鲜和韩国
二战后,苏联、美国分别出兵从日本手里接受了朝鲜,美苏的协议是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
按李奇微的说法,说好的朝鲜从1945年起要托管5年,美国人首先把协议放在一边,于日组织成立了大韩民国,随即苏联支持金日成在日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作为历史上一个长期统一的国家,作为二战受害国和战胜国的地位,竟然无奈地成为砧板上的肉,就这样被美国首先苏联跟进,人为的分裂成了两个国家,同时也埋下了内战的种子。朝鲜分裂的责任,难道不应该由美国来承担吗?
2、朝鲜战争爆发的责任一定在朝鲜吗?韩国是无辜的?
“李承晚反复声称要向北迈进,把整个朝鲜半岛统一到他的领导之下,这让他的美国盟友经常为之提心吊胆。”
——[美]莫里斯·艾泽曼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26页
“(1950年)4月,我们在汉城停留两夜。这次拜访没有具体结论,但我们被飨以国宴,还参加阅兵仪式。令我惊讶的是,数名南韩高阶军官竟然
是我的旧识,他们用不同名字加入国民党军队,成为野战级的军官。他们在中国时,我们想都没想过他们是韩国人。
“汉城的主人盛大欢迎我们,却抱歉这回被迫简陋招待,保证未来‘统一后取得北韩时’,一定更花心思来款待我们。两个多月后,北韩的坦克把他们全都赶出汉城。”
——[美]黄仁宇:《黄河青山》,三联书店2001年6月版,145页
朝鲜战争爆发前,南北双方在三八线附近的摩擦、冲突非常频繁,据百度百科记载,从1949年1月至1950年6月,朝韩在“三八线”附近共发生2000多起纠纷。战前南北双方都在积极备战,从以上引用的美国人的记录来看,韩国也在做着统一全国的准备,只不过韩国军队战斗力太差,不经打,被朝鲜赶出了汉城,赶到了大海边而已。
要争论谁打第一枪,2000多次的纠纷算不算进去?据俄罗斯解密文件,日,华西列夫斯基和什捷缅科就三八线的形势向斯大林报告中说:“从今年1月1日至4月15日期间,在整个三八线上发生了37次破坏规定的事件,其中24次发生在3月15日至4月15日。就其性质看,破坏规定的事件是警戒部队的小规模冲突,一般是连和营规模的冲突,动用了轻机枪和迫击炮......”从这个文件看,第一枪已经打了N次了。
3、中国为什么要抗美援朝?
“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做出相反的结论。”
——[美]基辛格:《大外交》,第19章,全书第431页
“旅顺大连港口之使用权及中东南满铁路之所有权,经毛泽东谈判又付出参加韩战之代价后收回。”
——[美]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黄仁宇全集》第六册,319页
“可以理解,中国军队是不能容忍敌对的部队靠近鸭绿江(中国和北朝鲜的边界)的,正如美国不会容忍在它与墨西哥边界的格兰德河上出现敌对的军队一样。”
——[美]斯蒂芬·豪沃斯:《美国海军史》第2编“蒸汽与钢铁”第19章“用核动力航行”
关于抗美援朝的原因:一是美国派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止中国解放台湾,对中国边境丹东(时称“安东”)等领土实施轰炸,威胁东北安全;二是苏联还计划让朝鲜在东北建立流亡政府,并将其残余部队撤到东北休整。这一切,极有可能把战火引向中国东北。
历史上,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卖国条约——《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其中规定:“......(4)中苏共有共营中东及南满二路干线三十年,路警由中国组织。(5)大连开为自由港,苏联租用码头仓库之一半,期限三十年。(6)旅顺为中苏共同使用之海军根据地,由苏联防护,期限三十年,民政归中国管辖。......”
新中国领导人在东北问题上与苏联进行了艰苦谈判,才迫使斯大林接受了限期归还长春铁路和旅顺、大连的协定。如果战火烧到东北,苏联必定出兵东北,中国的主权完整将会受到更大威胁。把战争挡在国门之外,难道不是正确的选择吗?
4、抗美援朝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吗?
“另一个在战争中提高了地位的国家是共产党中国。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己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
——[美]沃尔特·G·赫姆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第一卷)停战谈到的帐笼和战斗前线》,解放军国防大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565页
“在越南战争之后,美国总统们将抱怨他们在外交政策方面被‘越南战争综合症’缚住了手脚,害怕美国的军事介入造成灾难性的结果。但是,早在越南战争综合症出现之前就曾经有过朝鲜战争综合症。
“助理国防部长约翰·麦克诺顿在1965年3月向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宣称‘向越南大规模派遣部队……收到“法国失败论”和“朝鲜战争综合症”的阻碍。’为了对付这种‘朝鲜战争综合症’,约翰·F·肯尼迪鼓励美国军队发展反游击战战术,以帮助那些‘被包围的’反共国家。”
——[美]莫里斯·艾泽曼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134页
“这且不说,尽管美国公众很少有人了解真实情况,但美国领导人却心中有数,他们曾计划征服北朝鲜,使之与李承晚的南朝鲜合并,而这一计划却被红色中国挫败了。1950年9月仁川登陆后,美军又入侵北朝鲜,其唯一原因便在于此。美国领导人知道,遭到失败后进行的战争实质上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战争,但公众却鲜有人知。
“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拥有大量现代技术、先进工业和尖端武器的世界头号强国美国。”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63章“朝鲜战争的长期阴影”
抗美援朝对中国没有任何好处,这真是极其可笑的荒谬的说法。
首先抗美援朝的胜利极大提高了中国在苏联眼里的地位,改变了苏联对中国的看法,迫使苏联放弃了控制中国的想法。
同时保证了中国的安全缓冲带——朝鲜的安全,时至今日,朝鲜对中国仍然重要。在美朝对立日趋尖锐的今天,中国多次声明“决不允许在家门口生战生乱”。这个声明,希望美国当成中国在1950年“不准美国越过三八线”的那个声明一样对待。
朝鲜战争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和荣誉,以及国际地位。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兵败以后,从来没有真正打胜过一次对外战争,八年抗战也只是在盟国助力下的“惨胜”。抗美援朝之战中共却能把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从鸭绿江击退到三八线,最后不得不讲和,这既进一步增加了国内凝聚力,也让世界各国都刮目相看,更让许多亚非小国羡慕不已。
抗美援朝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军事力量,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海边架起几门大炮就能让中国屈服的”历史,保证了中国发展经济建设的和平环境。后来越战中周总理发话不准美军越过17度线,美国乖乖听话了,还不是在朝鲜被打怕了。
有人说抗美援朝有消极影响,失去了与美国关系正常化的机会,使新中国长期被拒于联合国大门之外,延缓了新中国的战后重建作。这是想当然脱离历史实际的想法。
当时美苏冷战局面形成,中国必须选边战或两不选,但当时国家初建,百废待兴,美国却悍然插手我国解放台湾,欲陈兵鸭绿江,中国没得选择只能出兵。难道为了交好美国、进联合国而去臣服美国当美国人的附庸走狗吗?
坚决不能,中国革命历尽千辛万苦就是为了一个独立自主。一个独立自主的中国,美国会任由你发展不加以遏制吗?如果中国忍住了美国插手台湾、陈兵鸭绿江,下一步必然是在美苏两国夹缝里苟且生存,再无出头之日。
5、志愿军是靠人海战术来战斗吗?
“(第二次战役时)与这30万中国军队以及为数不详的北朝鲜军队相对垒,联合国军司令部集结了7个美军师,6个南朝鲜师,2个英联邦旅,1个土耳其旅,以及来自菲律宾和泰国的几个营,外加一个英国突击连。所有部队加起来,联合国军有相当于14个师的兵力。
“然而,这些师的平均人数事实上超过了中共师,这样,人数的悬殊并没有乍一看起来那么大。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师有大约12.4万人(包括大约1.8万南朝鲜人),南朝鲜师大约有8.2万人,其他联合国部队总计有1.2万人左右。另外还有大约2.9万人的美军独立战斗部队,主要是坦克和炮兵特遣队。
“因此,联合国军的战斗部队总计有24.7万人,这还不算空军作战人员。”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42章“突入险境”
“当美国的报纸里充斥着关于中国‘人浪’攻击的夸张报道时,在前线的事实却完全是另一回事。……中国军队令人敬畏,不是因为他们人数众多,而是因为他们善于运用欺骗战术和达成攻击的突然性。”
——[美]莫里斯·艾泽曼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78、79页
“尽管有许多关于中国人采取‘人海战术’,用‘大批军队’猛攻美军阵地的说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国人的集中进攻,而是他们的佯攻、奇袭或夜间的悄悄渗透。
“中国人确实采用成排成连的人海战术,以优势兵力占领精心挑选的战术阵地,以便进行决定性的穿插,但这些通常是为了牵制敌人防御部队,与此同时,其他中国部队从侧翼发动进攻,并在敌后设置路障。
“官方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战史中引用了一位陆战队队员戏谑的评论:‘天知道一个中国排中到底会有多少群士兵?’”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42章
“西方国家的媒体想象中国士兵冲进战场,并肩作战,以大规模的‘人海战术’发动进攻。事实恰恰相反!中国军队确实是很少利用重炮和装甲车,而且他们也确实是依赖大量的人发起进攻——有时候是听军号声——但他们都是善战的勇士。进入战斗后,积极主动也善于用脑。
“彭德怀元帅和他的副手们都完全相信他们能打下整个朝鲜半岛,正如几个月前朝鲜人民军差点做到的那样。事实证明,他们确实差一点就达到目标了。他们给了美国士兵及美国人民重重一击。如果他们拥有空中力量,如果制空权不是掌握在联军手里,那他们就会取得全胜了。”
——[美]沃尔特·J·搏伊恩主编:《阿尔法美国军事指南丛书》之[美]罗伯特·F·多尔著:《美国陆军》,王洪浩、周正译,南京出版社2004年7月版,208,209页
通过第二次战役,中国把美国从鸭绿江边击退到了三八线,扭转了朝鲜战局。据美国人自己的记载,志愿军总人数只比对手多了不到四分之一,其实并无特别大的优势,这能算人海战术吗?
按美国人的总结,志愿军战斗中采用的是:佯攻、奇袭、伪装、渗透、牵制、穿插、侧攻等等战术,绝非人海战术。所谓人海战术,不过是脱离战场实际的想象,或者是某些人故意污蔑而已。
“三三制”战术示意图
解放军现在还在实行以班为单位的战术“三三制”,这是长期战争中融合众多经验教训发展的一种跨时代步兵战术,颠覆了传统的步兵线列推进理论,而西方近来发展的“班组先进战术”实质上也是“三三制”的一种变种。
“三三制”在火力分布上梯层分明又相互协调,是一种完美的攻防队形,不存在西方散兵多层推进时火力难以发挥的缺点,而每个战斗组的间隔都保持着合理的距离,这样避免了在遭遇炮火覆盖时损失过大的问题。但是“三三制”需要团体间的完美配合——中共军队的强大组织力保证了这一点。
6、抗美援朝的结果是志愿军死亡惨重等于战败了吗?
“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情况是:54246人死亡(其中33629人死于战斗中,另一些人死于受伤、事故或者其他原因),103284人受伤。”
资料来源:[美]莫里斯·艾泽曼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版,129页。
“其他联合国军成员共损失14103人,其中2597名属于死亡,9581名负伤,1925名失踪。”
资料来源:[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63章“最后的危机”
死亡:美国:54246 联合国军:628833
受伤:美国:103284 联合国军:1061453
被俘:美国:7140 联合国军:92970
资料来源:美国韩战纪念碑
“志愿军共阵亡11.6万人,战伤22万余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因此自身作战减员共36.6万余人,非作战死亡2.5万余人。”
资料来源: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战争史》,第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9月版,461页
在这组引用上,伤亡数字都是中美自己的官方数字,这是最接近公正的办法,毕竟各方伤亡都是自己清楚。敌方的伤亡从来都靠统计加估计,只统计就会少,加估计的话就不会准确,所以相比而言还是各国自己的伤亡数字靠谱一点。韩国等联合国军伤亡数字采用美方数字。
199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统计的志愿军烈士在册人数分别为(按统计时行政区划,海南省烈士并入广东省):四川省:30789,山东省:19685,吉林省:18260,辽宁省:13374,湖南省:10687,河南省:10673,河北省:10155,黑龙江省:8222,江苏省:7268,山西省:5853,湖北省:5167,安徽省:4151,浙江省:3732,广东省:3186,广西壮族自治区:2915,陕西省:2802,贵州省:2799,江西省:2162,内蒙古自治区:1683,上海市:1634,云南省:1482,北京市:1438,甘肃省:1041,福建省:982,天津市:977,宁夏回族自治区:46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1,青海省:48。合计:171687。这些数字是对烈士优抚的根据,应该是准确的。
从以上数据看,按照联军各方的官方数字相加,联军这边总共损失约114万。就算联军这些损失只有一半是志愿军造成的,那么志愿军消灭敌人也有57万——而志愿军作为实际上的主力,消灭敌人比例肯定不止一半。志愿军的官方损失数字是39万。39万比57万,1:1.46,结论是志愿军歼敌数超过自身损失,岂能算战败?
7、为什么志愿军战俘大部分“自愿”去台湾?
“南边的韩国军队抓获的共产党人被美国列上反共主义的标签,这些标志被认为是对朝鲜和中国的背叛,这就排除了他们回归的可能性。海军上将特纳·乔伊领导美国参加休战谈判,他表示那些想遣返的共产主义囚犯,要么是被打伤要么是被杀害。”
——[美]艾特伍德:《美国战争史》新华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180页
“根据英国国防大臣的话,‘联合国的囚犯在中国人手里,即使是不同强度的再教育,也远远好于美国人对待囚犯的态度……’”
——[美]艾特伍德:《美国战争史》新华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181页
台湾的圣严法师是在1949年去的台湾,当时为了逃离共产党即将执政的大陆,没有门路去台湾,只能加入国军。圣严法师在自传中说:“在韩国的中国共产党战俘被美国遣送到台湾,加入国民党的军队。这些战俘被打散到不同的营队。他们身上都有刺青,写着‘反共抗俄’,这些刺青是美国人抓到他们时刺的,这样他们就只能加入台湾的国民党军队。”
几乎所有返回大陆的志愿军战俘,在回忆战俘营生活的时候,都会提到自己或者战友被强迫在身体各处刺上“抗俄反共”、“杀朱拔毛”一类的标语。战俘营内部名义上虽然“自治”,但很大程度上被台湾特工控制,故而这种刺字活动进行得相当普遍。
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刺字加上宣传,再加上强迫,就是志愿军战俘“自愿”去台湾的真相。
从常识看,谁肯背井离乡,远离亲人去投奔逃到孤岛上的手下败将国民党呢?
8、、志愿军是如何优待俘虏的?
“战争双方都曾经残暴地对待战俘。朝鲜共和军因其残忍地对待敌军俘虏和被怀疑支持共产党的平民而臭名昭著。在战争最激烈的时期,美国士兵经常无视《日内瓦公约》(保护战俘的国际协定)。
“出于对失去战友的愤怒,或者认为战俘是一个带来麻烦的负担,美国人在一些场合对落入他们手中的北朝鲜军队和中国人开枪射击。但是如果战俘在被捕获时生存了下来,他们此后收到的对待和最终生存的机会都相对好一些。
“落入中国人手中的美国人要相对幸运一些。在战争初期,中国人确实主动地释放了一些他们俘获的美国人,并给他们饭吃,还发给他们香烟。(此举旨在瓦解美国军队的士气,使他们更倾向于投降。)
“中国军队在月之间的攻势行动中俘虏了数千名敌人。……绝大部分的战俘并未遭受拷打和折磨,但缺乏充足的食品,也没有必要的医疗条件。”
——[美]莫里斯·艾泽曼著:《战争中的美国从书·朝鲜战争》,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2月,120,121页
“我们后来体会到,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攻击。但是,我们发现,较之朝鲜人他们是更加文明的敌人。有很多次,他们同俘虏分享仅有的一点食物,对俘虏采取友善的态度。”
——[美]李奇微:《朝鲜战争回忆录》,第四章“中国人参战──第1陆战师且战且退”
志愿军组织战俘开运动会
红军建军之初,毛伟人就有一条自创的几乎变态的政策——优待俘虏。
“优待俘虏”的政策是中国历史上没有过的,其实质内容就是对于被俘的敌人,不准打骂虐待。在国共战争中,被俘虏的普通士兵,愿意加入中共军队的,就加入,不愿意加入的,就地遣散,而且还要给他们发路费。至于他是回去再加入国民党,还是真的回家,一概不管。那种回去继续参军,下次又被俘虏的,怎么办?不管被俘多少次,一律继续发钱遣散。
这也是共产党打败国民党,部队迅速增长的原因。国民党的溃兵降兵,一旦参加解放军,立刻爆发出战斗力,其中原因就是当兵是自愿的。
当然还有一条,共产党的土改政策是为穷苦人谋福利的,大多数国民党兵也是穷苦人。
从这个角度说,志愿军战俘放弃家中亲人土地“自愿”去台湾,纯粹是不符合客观事实。
优待俘虏的政策被严格执行到朝鲜战场。在待遇上,志愿军有的,战俘有,志愿军没有的,战俘也有。
9、联合国军是合法的去干涉朝鲜战争的吗?
“6月27日的早上,杜鲁门总统便向全国宣布了他的决定。关于美国武装部队的任务,他只用一句话概括道:‘我已命令美国海军和空军部队向韩国政府军提供保护和支持。’”
——[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第七章
“联合国安理会于6月27日再次开会,这为俄国人在宣传上遭到惨败创造了条件。杜鲁门上午发表的通告已向世界清楚地表明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是安理会成员事先已经知道这种情况。中立国印度和埃及感到惊慌失措,他们将会议推迟到下午召开,以便其代表能够跟他们的政府进行磋商。”
——同上书,第八章
日早上,杜鲁门已经下令美军支援韩国。而联合国是在当天下午才开的会。结论只有一个:美国的行动没有联合国授权,美国搞了一个先斩后奏。
但是这个“奏”最后是没有被联合国正式“准”的。
《联合国宪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关于一切其他事项的决定则由七个理事国的可决票,其中包括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作出。
日“联合国军”相关决议出台之时,作为“五常”之一的苏联根本就没有出席投票。而根据《联合国宪章》,要求的是“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同意票”。是“同意票”,不但不是反对票,而且不可以弃权,更别说没出席的情况。当时明明白白苏联缺席了,这种情况下“通过”的决议,有合法性吗?
联合国官方微博曾否认联军合法性。
联合国官方微博截图
曾经有人鼓吹赞扬说美国是不干涉别国内政的,理由就是国共内战时美国没有出兵帮蒋介石。这样的观点真得是让人很无语。
美国没出兵,只是限于自身的实力和国际形势,和美国干不干涉别国内政扯不上关系。美国干涉别国内政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国共内战时美国向蒋介石提供军事、经济援助,朝鲜战争爆发后竟然先来封锁台湾海峡,深度介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后来越过联合国打南联盟、伊拉克,干涉利比亚、叙利亚。美国到处充当国际警察,实施霸权主义,有人竟然说美国不干涉别国内政,真是天大的笑话。
注:文中引用参考了军报记者微博等相关资料。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朝鲜战争当时是哪一位美国总统在任?
朝鲜战争当时是哪一位美国总统在任?
08-11-13 &
朝鲜战争爆发时,时任美国总统是杜鲁门 美国第33任总统 民主党人。 哈里·斯·杜鲁门,日生于密苏里州拉玛小镇,出身农家,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是20世纪美国历史上唯一没有上过大学的总统。性格倔强、果断,工作踏实、讲究实效。1917年一次大战时参加军队,被派赴法国作战。1917-1918年在俄克拉荷马州西尔堡炮兵学校学习。1919年以少校衔退役。在独立城经营服饰用品店,1921年该店倒闭后投身于政界。1922年任杰克逊县法官,1926年任首席法官。年任联邦参议员。1944年罗斯福第四次竞选总统时,被提名为副总统候选人,同年11月当选为副总统。次年4月12日罗斯福病逝,杜鲁门继任总统。1948年竞选连任获胜。任内于日和9日下令向日本长崎和逛岛投掷两枚原子弹。在战后的对外政策上,他积极谋求世界霸权,同苏联进行“冷战”,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遏制”政策。1947年3月他在国会发表讲话,提出不能对希腊、土耳其政府面临进步力量的打击“坐视不救”,要求国会拨款4亿美元“援助”两国濒于崩溃的政府。这篇讲话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他还于1947年6月支持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以“美援”为手段,打开欧洲门户。1949年提出“开发落后地区”的“第四点计划”,向第三世界进行渗透。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实行军事包围、政治孤立、经济封锁。1950年6月下令出兵朝鲜,同时下令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干涉中国内政,阻挠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52年他宣布不竞选下届总统,次年1月任期届满后回到故乡独立城。1972年12月逝世。著有《杜鲁门回忆录》等。 1952,艾森豪威尔当选总统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d Danid Eisenhower),生卒年:—;出生地:德克萨斯州丹尼森市,逝世地:堪萨斯州葛底斯堡弗农山农场,安葬地:堪萨斯州阿比林城;学校: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职务:欧洲盟军远征军总司令、陆军参谋长、哥伦比亚大学校长、北 大西洋公约组织军事委员会主席、美国第34届总统;军衔:陆军五星上将(Gemeral Of the Army);夫人:玛丽-吉瓦尼-杜德;著作:《远征欧洲》、《受命变革》、《缔造和平》、《悠闲的话》;名言:“我不能容忍那些把一切与他们见解不同得人都称作共产党的极右分子,我也不能容忍那些高呼我们其余 的人都是残酷的贪财牟利之徒的极右分子。”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日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丹尼森。 1911年,艾森豪威尔考取美国海军学院,却因超龄而未被录取,后经该州参议员推荐,考入美国西点军校。西点军校这一届毕业生将星闪耀,168名毕业生中有56人晋升为将军,因此被称为&将星云集之班&。艾森豪威尔1915年从西点军校毕业并获得少尉军衔,赴得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任职。1916年晋升为中尉。 1920年7日,艾森豪威尔的永久军衔为少校。1921年从陆军坦克学校毕业,1922年调任驻巴拿马的第20步兵旅参谋。旅长福克斯·康纳将军认为他很有发展前途,遂不惜时间和精力加以培养,1923年,经康纳帮助而进入陆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192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又经康纳介绍而赴法国进行战场考察。年,艾森豪威尔在陆军军事学院深造。 1929年,艾森豪威尔赴陆军部助理部长办公室任职。1933年,改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助理。1935-1940年。担任菲律宾军事顾问麦克阿瑟的高级助理。1936年,艾森蒙威尔晋升为中校。1940年2月调到驻加利福尼亚的第15步兵团任职,11月升任第3师参谋长。1941年3月,升任第9军参谋长。1941年6月出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就在25年前开始任少尉的地方晋升为准将。在集团军参谋长任内,艾森豪威尔成功地组织实施大规模军事演习,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重视。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艾森豪威尔调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部副部长。1942年2月,升任作战计划部部长。就在2月,马歇尔将作战计划部改组为美国陆军的最高指挥机构--作战部,并于3月任命艾森豪威尔为作战部部长。此后不久,艾森豪威尔即晋升为少将。 自1942年3月起,艾森豪威尔奉马歇尔之命拟制欧洲盟军联合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认为,美军应以欧洲与大西洋战场为主要战略方向,先将美军的主要兵力兵器向英国集中,再横渡海峡突向欧陆。5月,奉命赴伦敦考察军事形势和未来驻欧美军的编制问题。6月,在呈交考察报告《给欧洲战区司令的指令》后被任命为欧洲战区美军司令,重返伦敦。7月,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中将。 1942年7月,鉴于北非英军及远东美军接连受挫和邱吉尔的极力支持,美英决定发动北非战役。8月,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实施北非登陆的盟军最高司令。 日,艾森豪威尔率领美英联军10万人分三路在法属北非殖民地登陆。在强大的空军掩护之下,分别占领了阿尔及尔、奥兰和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接着向西挺进,对退入突尼斯的德意联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1943年1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来到北非,检阅了登陆美军,并于14日至26日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2月,艾森豪威尔获得了当时的最高军衔上将军衔。 1943年3月下旬,美英联军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下,对突尼斯南部发动总攻。经过20余日的激战,将德意军队驱赶至突尼斯北部。4月20日决战开始,5月 6日和7日两天,美英联军就突破敌人的防御,登上海岸,占领了突尼斯市。于此同时,在北部进攻的美军占领了比塞大。德意军队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他们无法撤退,于5月13日25万人全部投降。至此,在非洲的法西斯军队全部被肃清。 艾森豪威尔准备进攻西西里岛,并立即着手制定意大利战役的计划。他不顾参谋部成员的意见,认为首先必须让横在西西里和北非之间的班泰雷利亚岛上的驻军投降。6月上旬,约有300吨炸弹落在这个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的岛屿上,揭开了西西里岛战役的序幕。参加这次战役的有1000艘舰艇,登陆的人数是15 万。为了可以靠近作战地点,艾森豪威尔于7月7日抵达马耳他。登陆战役的一切都已准备就绪,但天气突变,风大浪急,对海军、空军作战极为不利,许多参谋人员要求更改登陆日期。艾森豪威尔不为所动,坚持盟军按原计划行动。7月9日夜,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8集团军和巴顿指挥的美国第7集团军开始登陆和空降。 8月17日盟军攻克墨西拿.占领全岛,西西里岛战役至此结束。盟军伤亡失踪约2.3万人;德意军队伤亡3.2万人,13.5万人被俘,另有10万人撤退至意大利本土。 在1943年11月开始的德黑兰会议上,美国和英国再次明确表示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决心、苏联则希望尽快确定此次作战的盟军最高司令人选。艾森豪威尔在会后被任命为指挥&霸王&行动的盟军最高司令。 l944年1月中旬.艾森豪威尔抵达伦敦,组建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经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同意,艾森豪威尔任命特德为副司令,史密斯为参谋长,布莱德雷为美国地面部队司令,蒙哥马利为英国地面部队司令,拉姆齐为海军司令,利马洛里为空军司令。按照艾森豪威尔设计的体制,上述军种司令担负着双重角色:一方面,军种司令是最高司令部成员,参与最高司令部制订计划的工作;另方面,军种司令是整个军事行动中指挥具体作战的司令,拥有各自的司令部。为了获得诺曼底地区的制空权,艾森豪威尔将在英国的战术与战略空军完全置于其控制之下。 早在1943年3月,盟军就在伦敦成立联合参谋机构,研究和拟制欧陆作战计划。艾森豪威尔在原有计划的基础上主持制订的&霸王&作战纲要包括:在诺曼底海岸登陆并突破敌军的防御阵地;用两个集团军群实施宽大正面追击,重点是在左翼取得必需的港口,进逼德国边境并威胁鲁尔,右翼要同从南面进攻法国的兵力相连接;取得比利时、布列塔尼以及地中海的港口,以便沿着德国占领区的西界建立新的基地;按照两翼包围鲁尔的方式发动最后进攻,重点再次放在左翼,随后朝着当时决定的特定方向直接突入德国;攻击发起日定为日。与此同时,集中于英国的盟军加紧进行以两栖登陆作战为重点的协同作战演练,相当数量的登陆艇、特种坦克等逐步装备部队;空军频繁出动,以重创德国空军,掌握制空权,孤立突击地带;情报部门通过&超级&和&魔术&破译机构获取德军情报,气象部门则密切注视气候变化;开始制造人工港和防波堤,敷设通过海峡的输油管道,采取军事欺骗措施,使德国最高统帅部判断失误。&霸王&行动实施前夕,盟军在英国共集中兵力38个师(287万),坦克5000余辆,舰艇9000余艘,飞机13000余架。 处于防御地位的伦德施泰特的德军西线部队(辖隆美尔的B集团军群和布拉斯科维茨的G集团军群)共59个师;施佩勒的空军第3航空队和克兰克指挥的西线海军集群,力量明显薄弱。令人费解的是,伦德施泰特和隆美尔颇受限制:无权向施佩勒或克兰克下达命令;未经最高统帅部批准,无权调动任何装甲师;战斗行动地域及防守沿海地区的所有陆军部队管辖的范围,纵深不得超过20英里。此外,伦德施泰特、隆美尔和最高统帅部之间在防御计划方面亦有较大分歧。 6月4日,在盟军作战会议上,艾森豪威尔根据气候形势的变化,果断地决定将攻击发起日改为6月6日。 日凌晨.&霸王&作战开始实施。空降部队在诺曼底地区的要害地域降落。空军和海军对沿海目标实施火力突击和扫雷。盟军5个师在海空军的火力掩护和特种坦克的引导下向诺曼底海滩发起冲击,登陆成功。 滩头争夺战时期,盟军(蒙哥马利的第21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英国第2集团军)主要通过激战来巩固和扩大登陆场。7月,盟军在攻占瑟堡和冈城之后,登陆场扩大为正面宽100公里、纵深过50公里的地带。7月25日至30日,美军的&眼镜蛇&战役实现了对德军防线的突破。8月1日,布莱德雷指挥的第12集团军群(辖美国第1集团军和第3集团军)组成,随后,美军横扫布列塔尼。盟军挫败莫尔坦反攻后,发现可在法莱斯形成对德军的包围圈。艾森豪威尔命令实施围歼德军的作战。自8月8日起,盟军通过机动兵力从北、西、南对法莱斯形成包围态势。至20日,德军被俘5万,死亡l万。诺曼底战役至此结束,德军损失约40万人,盟军损失约21万人。8月25日,盟军解放巴黎。8月,盟军&铁砧-龙骑兵&作战开始。9月,实施&霸王&和&铁砧-龙骑兵&作战的盟军胜利会帅。德弗斯的第6集团军群开始隶属艾森豪威尔。9月1日,艾森豪威尔将司令部移驻法国并从蒙哥马利手中正式接管地面部队的指挥权。在此前后,美军解放夏隆、兰斯、凡尔登等地,强渡马斯河,英军则解放亚眠、里尔和布鲁塞尔。艾森豪威尔决定盟军采取&宽大正面战略&,使德军首尾不能相顾而加速崩溃。4 日,艾森豪威尔命令阿登以北部队必须占领安特卫普,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鲁尔区;阿登以南部队必须突破齐格菲防线,然后夺取法兰克福。英军攻克安特卫普后,盟军在齐格菲防线前受阻。12日,艾森豪威尔晋升为五星上将。 日,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反攻(通称突出部战役),企图攻占列日和安特卫普,迫使美英同意和谈。德军从圣维特地区出发,向西攻至美国第 1集团军的南部.最后进抵马斯河畔的迪兰特。与此同时,德军实施&格赖夫计划&.组成能讲英语的连队,换穿美军制服,突入美军防区制造混乱。17日,艾森豪威尔对形势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19日,艾森豪威尔召开作战会议,决定:北侧盟军先取守势,待机转入进攻;南侧盟军则应尽早向北进攻。南侧盟军于22日发动进攻,迫使德军由进攻转入防御;北侧盟军直到次年1月才发起进攻。1945年1月,盟军在乌法利兹会师,将德军赶过初始防线。在突出部战役中,盟军伤亡7.7万,德军伤亡12万。在突破齐格菲防线之后.盟军攻占萨尔.将德军赶过莱茵河,并抢占雷马根地区的鲁登道夫大桥,继而控制莱茵河东岸,对鲁尔实施两翼包围。4月18日,德国B集团军群(32万余人)投降。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就盟军主要突击方向发生分歧,蒙哥马利主张向柏林快速突击,先于苏军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则认为主要突击方向为莱比锡和德累斯顿(考虑到苏军距柏林远比盟军近,雅尔塔会议规定柏林处于苏占区,必须争取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因而据此通知苏联协调行动。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德国代表到驻法国兰斯的盟军司令部洽降。5月7日和8日,德国代表在兰斯和柏林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 艾森豪威尔战时的主要活动就是组织、协调并指挥盟军作战,而盟军联合作战上是这场大战的显著特点。艾森豪威尔以其良好的军人素质、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指挥艺术而获得成功。德国投降之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司令。1945年12月。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艾森豪威尔退出现役,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年,艾森豪威尔出任北约组织欧洲盟军最高司令。1953-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为了使白宫办公厅成为有效的总统行政机构,艾森豪威尔仿参谋长制度而设办公厅主任。艾森豪威尔在任内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但继续奉行冷战政策,并先后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大规模报复战略和战争边缘政策。 日,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病逝,终年79岁。主要著作有《远征欧陆》、《白宫岁月》和《艾森豪威尔的战争经历》。 艾森豪威尔 1890年,艾森豪威尔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他选择军人职业,并非完全出于个人爱好,也不是父母的意志,而是与家境有关。他家境贫寒,其他的6个兄弟都没有受高等教育,艾森豪威尔也只能免费进入西点军校。他的母亲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不愿自己的儿子从军,但又不便阻拦,加之十九世纪末期美洲的战事不断,从军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神圣而新鲜的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艾森豪威尔从西点军校毕业,获少尉军衔。由于战争,许多同学都去法国参战,他却被留在国内从事训练工作。他创办了美国陆军的第一所战车训练营,28岁成为少校军官。巴拿马地区司令康纳少将,看中了这位年青人的军事才华,便邀请他到巴拿马服役。在巴拿马服役的三年中,他受到了康纳的特殊栽培,军事知识和技能大为长进。后来,康纳又保送他进入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受训。艾森豪威尔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于1926年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又到陆军军事学院学习两年。 在艾森豪威尔的早期军事生涯中,有幸结识了潘兴和麦克阿瑟这两位美国陆军的名将。他对这两人极为崇拜并拼命追随,特别是对麦克阿瑟的追随竟长达6年之久。最先是随之在陆军参谋部,后来一同前往菲律宾。麦克阿瑟对他很器重,在菲律宾时任命他为军事顾问助理。1939年9月,德军入侵波兰,他不顾麦克阿瑟等人的劝阻和挽留,坚决要求回国。年底回国后,任美国西部军区司令部的后勤计划官。1941年,艾森豪威尔改任团长,后来又改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晋升准将。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军基地。8日,美国对日本宣战。在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第5天,马歇尔电召艾森豪威尔速回华盛顿。这固然与艾森豪威尔熟悉菲律宾和太平洋地区军事问题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有丰富的参谋工作经验。他先任战争计划处副处长,不久计划处升格为作战厅,又被任命为作战厅长,几星期后便升为少将。这是他步入统帅部与马歇尔长期合作的开始。 这时的艾森豪威尔,虽然还没有资格参加那些有关同盟国战略问题的高层会议,但他却能站在最高统帅的角度,代表美国利益来指导全球性的战略行动。艾森豪威尔注意到,当美国朝野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太平洋战场的时候,罗斯福和马歇尔却把欧洲战场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这种战略观点,在1942年3月就和作战厅的参谋们一起提出了如何进行战争的基本设想:把大量美军集中在英国,而且拒绝将他们化整为零地用在任何周边性的攻击之中,在欧洲上空应获得空中优势,然后从英国渡过海峡,直指法国和德国。对这一基本设想,英国人虽然原则上同意,但在许多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分歧意见。马歇尔又命令艾森豪威尔前往英国作实地考察,并在英国设立了一个美军指挥所,为日后实施计划提出建议。当他返回华盛顿提出报告之后,罗斯福总统接受马歇尔的意见,已经任命艾森豪威尔为驻伦敦的美军欧洲战区总司令了。不久,艾森豪威尔又出任北非战场盟军总司令。在这之前,他并未单独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第一次重大使命却马到成功,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进展顺利。这证明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名声大振。1943年2月,他出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 艾森豪威尔在指挥盟军进行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作战中,在实现与盟国的合作中,都表现了卓越的军事、政治、外交才能,被誉为“军人政治家外交家”。他坚定、果断、宽宏大量、对部属充分信任。艾森豪威尔曾不顾可能产生的政治批评,决定承认正在北非的法国维希政府海军上将达尔朗为该地区的法国最高统帅,从而避免了阻力,加速了盟军在北非的进展。1942年底,凯塞林隘道之战失利,他毫不动摇,及时采取措施,派巴顿将军接替了不称职的第2军军长费里登达。布鲁克、蒙哥马利等人曾看不起艾森豪威尔,甚至时而发出一些尖刻的批评,他仍然宽宏大量,努力使英美合作成为现实。在当时困难甚多的情况下,艾森豪威尔指挥若定,先是取得了北非的胜利,接着攻占西西里,推进到意大利本土。1944年,他晋升为五星上将。他把首批登陆部队由三个师增加到五个师,其它细节交由蒙哥马利和布莱德雷去负责处理,自己则去关心他认为更为重要的问题。艾森豪威尔意识到,制空权的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他要求英国的空军应在他的控制之下进行诺曼底之战。这个决定遭到英国战略空军司令哈里斯的反对,这使一贯处事谨慎,态度和蔼的艾森豪威尔大动肝火,他于3月23日宣布:“如果这个问题不能获得满意的解决,我将呈请辞职。”英国的参谋总长不得不同意把战略空军交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美国空军和其他有关国家的空军也都作了同样的安排。接着,他与法国人又达成了忍受损失的协议。这样,制空权的问题就被艾森豪威尔解决了。起初,诺曼底登陆定于5月,因天气不好而推迟到6月。到6月6日,尽管气象预报天气仍然不好,艾森豪威尔还是决定发起进攻。在这之前,他对加来海峡进行了一次佯攻。6日凌晨2时,联军的伞兵和空运部队首先开始在诺曼底着陆,接着是海空军进行炮击轰炸,6时30分,4000多艘战舰载运的五个师12万人在诺曼底登陆并巩固了登陆场。到深夜就取得了初战胜利。9月,法国全境解放。艾森豪威尔接着指挥他的部队,击退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扑,突破齐格菲防线,进入德国境内,消灭了大量德军。艾森豪威尔由于在二次大战中战功赫赫而被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曾任美国驻德占领军司令。1945年回国,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一度退出现役,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 年,去法国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52年退出军界,参加总统竞选,以压倒多数当选。1953—1960年任美国总统。竞选时他提出结束朝鲜战争, 1953年就职后,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1957年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企图控制中东地区。1957年1月,艾森豪威尔在致国会的《对中东政策特别咨文》中提出:由国会授权总统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并可借口对付“共产主义侵略”,在中东地区使用美国武装部队;两年内额外拨款4亿美元向中近东国家提供经济“援助”。这个决议案于3月7日被美国国会通过。3月9日,艾森豪威尔签署了这个后来被称为“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决议案。 当时,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战争失败,美国企图利用这个计划,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进一步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其独占中东的阴谋。后来,艾森豪威尔主义也被用于中东以外的地区。艾森豪威尔主义遭到中东各国人民的反对。埃及、叙利亚、沙特阿拉伯和约旦四国政府两度发表声明,拒绝接受艾森豪威尔主义。1959年,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也黯然失色了。从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期间,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美国戴维营举行了美苏高级会谈。“戴维营会谈”开创了冷战年代及以后的日子里美苏首脑会晤的先例。 艾森豪威尔是个戎马半生,战功卓著的美国总统。现代战争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从中协调。艾森豪威尔在具体战役指挥上可能不如巴顿、蒙哥马利,但在协调各方面关系上极具才能。他以坚定、镇静而又平等待人的态度赢得了广泛的信赖和支持。他还善于发现人才,所以蒙哥马利、巴顿、范佛里特等一大批名将,都能为他所用。日逝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讨厌的杜鲁门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杜鲁门 、艾森豪威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杜鲁门,艾森豪威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时的美国总统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