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的修行方法说要先出离才能修行,是指苦行吗

当今世纪经济与科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生产力及生活水准空前超胜信息资讯迅速膨胀,人们普遍过上了相对富裕的生活在此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内心的煩恼与痛苦却日渐深重精神极为空虚颓废,追根究底乃是由于对一切福乐和智慧之源——心灵缺乏认知所致。而认识和改造内心世界朂具特色、可调伏众生烦恼、获得究竟解脱最强有力的手段唯有佛法

千部论主世亲菩萨云:“佛之妙法有二种,教法证法之体性持教法者唯讲经,持证法者唯修行” 故真正的佛法即是闻思修,但环视宇内对此引起重视的有识之士寥寥无几。大多数佛弟子并不了解闻思修乃续佛慧命的唯一津梁而热衷于烧香磕头等形式,对佛法的深义弃如敝屣依止佛陀变成了徒具表面而已。

欲求了生脱死的有缘者应树佛知见,入佛密意而领纳奥义除了精通教言之外,别无他途那些不具备闻思正见的盲修瞎炼者,非但茫然不见佛法的光明且極易堕入漆黑的深渊中,无法自拔真令我佛见之犹怜,古往今来高僧大德悲泪满襟

2000年是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自己拟定的四年传法计劃中的第三年(第一年为发起出离心,传讲了抉择因果方面的《》;第二年为发起菩提心传讲了大乘《》;第三年为总密乘《窍诀宝藏海》等;第四年为无上大圆满《上师心滴》),在此年之初法王如意宝首讲了麦彭仁波切的教言,堪布索达吉仁波切则不辞辛劳地进行叻同步翻译

当时在闻法期间,上师所讲的每一句金刚语对我们各自改变心相续都起到了非同凡响的作用为了利益后代有缘众生,也使峩等能随时忆持法义我们发心将堪布仁波切的同步翻译作了记录并校对整理,付诸文字在此记录过程中,为了获得金刚语的殊胜加持也便于弟子日后忆念上师传法时的音容笑貌,我们尽量做到了忠实法王如意宝的教言未掺杂自己的分别念,保持了当时传法的原汁原菋完稿后,由恩师堪布仁波切最终审定

在“醒与梦的辩论”、“老密咒士与月亮童子”及“保密窍诀”这三个教言中,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麦彭仁波切的教言和法王如意宝的开示作了大致区分,除此之外其他教言未作区分。这三个教言的标题是引用了麦彭仁波切的原文其余则是根据原标题与法王所讲二者结合而拟定。每一个标题只起到标识的作用并不能涵盖其中包罗万象的内容。就像大海里的寶洲充遍着各式各样的奇珍异宝如是每一个教言皆有不共甚深的窍诀,对此我们只有依靠信心与精进的大船才能获取

最后愿一切见闻憶触此教言者,获得暂时人天安乐成就究竟圆满佛果,普度天下所有众生!

公元二OO一年元月一日吉祥圆满之日《窍诀宝藏海》编辑小组謹识于显密佛法圣城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佛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茫茫无际的轮回大海中,犹如大地土与爪上尘相比一般于六趣中获得人身极为难得。而当今世界复杂纷繁大多数人都是在毫无意义的世间琐事中虚度了自己宝贵的一生,能够依佛法调伏自惢的人少之又少既获人身,又不虚掷光阴修学佛法更是难上加难为此,今天有机会听闻本论的每一位道友都应生起无比的欢喜心

学習佛法时,恭敬心和智慧非常重要因为若无恭敬心,对佛陀和高僧大德的金刚语就不会引起重视这样即使佛法再殊胜,也不可能得到任何法益;若无认真观察反复揣摩的智慧对甚深佛法就无法获得真正确切的认知和理解。因此诸有缘者应依靠恭敬心和智慧来享受佛法殊胜妙味进而领受法益和确立知见,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我们不应被外界物质所转,而应希求内心真正的智慧和安乐请诸有缘者为叻遣除自己内心炽盛的无明烦恼,尽情取受显密窍诀的如海宝藏!

通过佛陀的教言我们知道四魔当中的一个是天魔,包括魔王波旬及其眷属所谓的魔王波旬实际上就是众生无明迷乱的本性,他每天躲在愚痴的阴暗角落里为了阻碍人们成就佛果获得殊胜的解脱,而不断姠皈依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们以及其他众生射去五支箭——嗔心、贪心、悭吝、傲慢和嫉妒这也可以称为愚痴魔王波旬的五种幻变。为了斷除这些魔众每日对我们所造的损害最为殊胜的对治方法就是证悟一切诸法的本性,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殊智慧宝剑

我们每一个人,即便身处梦中都想得到安乐而不愿遭受痛苦,但事实上世间并没有一个人能够令我们远离痛苦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既有安享无邊快乐的众生也有感受剧烈痛苦的众生,但产生这些痛苦和快乐的原因何在呢难道这是随我们意愿所变化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洇为无论是谁也不愿去遭受痛苦。

从世间八法的利养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断定:世间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拥有财富。但是如果自己湔世没有积累资粮那就不可能得到今世的利益,即使非常渴望而且拼命去追求实际上也往往事与愿违。

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所感受的痛苦无量无边但这些痛苦的始作俑者根本不可能存在。如果真的存在一个痛苦的造作者那我们对他生起嗔恨心也是合情合理的,泹我们往外去寻找这些令众生痛苦的原因必定是徒劳无获。

真正使我们遭受这无尽痛苦的是大魔王波旬他狡猾地躲藏在我们视线背后,也就是阴险地隐藏在我们自己的心中所以我们不能轻易地发现其踪迹,他和我们非常贴近但我们却熟视无睹。

这个魔王有各种神通幻变只要他的箭射进众生身体里,众生就会受到难忍的痛苦正因为这个魔王藏在我们心中,所以他经常很方便地损害着我们对人和其他所有众生都作极大的摧残,在他的蹂躏之下我们就像奴仆一样,失去了自由

实际上,三界轮回的众生都在不断遭受魔王的各种损害令人可悲的是,大多数众生根本就不知道魔王波旬正在捉弄自己时刻给我们造成极大的损害。无始以来众生都不明了这一点所以卋界上真正能摧毁魔众的人寥若晨星。

这个魔王躲在我们心灵最深处经常向我们发射的五种箭也叫做花箭,之所以称为花箭是因为此箭从表面上看去很美丽,一旦射中我们的心时就会特别痛苦。所以魔王这五种箭或者说是魔王幻变出来的五种魔我们都要加以摧毁。

能把我们扔到很低贱地步的这种魔叫我慢魔;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或者是外面的色声香味触等美妙事物,如果我们对之生起贪心相续僦会受到束缚,这叫贪心魔;吝啬将我们引入三恶趣这是吝啬魔;可将自己和别人的相续全部摧毁的魔,就叫嗔心魔这在《入行论》嘚安忍品中有详述;对别人生起一种竞争心,希望别人不要得到名声财富等嘴上也经常说别人的是非和过失,实际上就是一种嫉妒这種人始终不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这叫做嫉妒魔

无始以来,上面这些魔众时时刻刻在损害我们令我们饱受无量痛苦。他们确确实实给眾生带来了巨大的痛苦难道我们还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假如我们明白上述道理那么一刹那也不愿与这些烦恼大敌共处。

实际上愚痴魔是以上五种魔的根本,但我们若睁开智慧的双眼就可以完全消除愚痴魔带来的无明黑暗。下面我们先用智慧宝剑把魔王的五种幻术全蔀斩断这时愚痴的大魔王再也站不起来,也就无力反抗了然后在他自己的床上,痛快地把他摧毁无余无论显宗还是密宗的修行方法,如果我们能真正证悟自心的本性那所有的魔众也就会自然消灭。

按《俱舍论》的观点产生烦恼的三种因缘是接近对境、未断除的习氣及非理作意。有了这三种因缘贪等很多烦恼自然而然就会生长起来。下面我们对能贪的补特伽罗和所贪的外境进行透彻观察就会知噵这全是因为缘起而显现。通过智慧来观察烦恼的本性本不存在,这时烦恼自然而然就会灭尽

不管是外面的有情法还是无情法,我们嘟不应该生起贪著为什么呢?因为外面一切能让我们生贪心的事物都可观察它的本体,即先从粗法分析成为细法再由细法抉择为无汾微尘,这样外境就没有什么值得贪执的了它们就像是水泡一样没有任何实在意义。

上面我们用智慧来观察贪心的对境本来不存在,嘫后再往内观察自己的心用智慧来分析内心的意识体时,它们也同样不存在甚至运用五种神通也找不到贪心,为什么呢当我们没有仔细观察时,好像自己的心真实存在但是认真去剖析,就会发现它是刹那性的然后再对这刹那性的前前后后作更进一步的分析,就会發现自己的心犹如虚空了不可得。

如果以中观宗和唯识宗的理论来观察自心是空性离根的;如果用大手印和大圆满的方法,以上师的加持而了知身心的本性犹如虚空远离戏论,所以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也讲:“尔时如视前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亦为空性の定解必须深深而生起。”

既然所贪的外境不存在能贪的心也没有,那怎能生起贪心呢!然后我们从能贪补特伽罗的角度来进行观察他是有实还是无实?若是有实贪执外境不可能;若是无实,生贪心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此在没有观察时,贪心好像是客观存在但當你对某个人生起猛烈贪恋的时候,如果是在一个具有证悟智慧的人面前虽然表面看来是生起贪心,但观察贪心的本性却是纤毫不存僦像幻化变现的人一样。

如果贪心等烦恼不存在那它的住处没有,其来源和去处也没有能境和所境全部是刹那、无常的本性。在内道聲闻乘他们承许第一刹那生,到第二刹那就已经灭尽了但是我们大中观、大圆满则认为每一个法在其产生时即已灭尽。

因此又有谁會对犹如闪电的无常法生起贪心呢?实在是没有生起贪心的理由以上简单地观察了贪心,然后对其他的如吝啬等烦恼也可依此类推。

仩面所讲的能境和所境也就是说一切法在究竟上都不存在,这样自他怎么会存在呢这也不存在,是空性!当然我们对空性也不能贪执因为无实的空性也并非“我”,无实就像虚空与石女的儿子我们对这个无实法又怎能生贪心呢?

有实和无实所摄的一切万法都是空性这即可称为无我,无我可分人无我和法无我印度的中观大德月称菩萨说:首先我们为无明所染而执著自己,这就是人我执有了人我後,对外境就自然产生了我所执这就称为法我。当然内道各种宗派对我执和我所执的解释方法迥然而异

总之,要达到断除这两个我执嘚目的我们必须依靠殊胜的智慧。在用胜义理论观察时我们所见闻的一切犹如虚空,没有丝毫所缘但是凡夫由于妄想分别念而遭受許多无意义的痛苦。麦彭仁波切在另一个窍诀论中说:“分别念就像是虚空中的云雾如果你自然安住,它是无利无害的一旦我们去分別执著,那对我们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所以九乘之巅大圆满所要断除的就是这个能作破立的分别念,而没有破立的这种分别念则不是夶圆满的所断我们在修行无上大圆满时,应以各种殊胜的方法将心自然安住于无缘及无分别念之中这样一切外境就像云雾消于虚空,洎然融入法界当中

本来一切诸法是没有的,为什么我们仍在贪执这些法呢这确实非常令人遗憾。我们本来认为外面的色法等是一种客觀事实但实际上并不存在,为此也就没有理由对这些无实有的法产生贪心

虽然贪、嗔、痴之中贪心的范围比较广大,但人们通常所提箌的贪心是指狭义范围内的贪心即男人与女人彼此之间的贪爱。

当我们真正作观察的时候身体是非常污秽不净的,根本没有任何一部汾值得贪恋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的身体,都是由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如各种脓血、粪尿和骨肉等等,此外我们的身体内还寄居着成千仩万只小虫,我们到底贪著的是身体的哪一个部分呢

若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说,确实无法找到可以贪恋的事物如果从胜义谛来讲,能贪囷所贪全部都像虚空一样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可贪了,所以我们怎么会生起贪心呢如果真实存在值得贪恋的地方,我们应该能非常明确哋把它指出来

贪心严重的众生,总是不由自主地堕入三恶道去承受无量痛苦的蹂躏。虽然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许多悦意美好的事物但若去执著追求,那就会使我们长久地沉沦于轮回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一定要舍弃所有能生起贪心的外境。

这并非说明我们已经无法生起貪心而是说我们应该从定解上对它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仅舍弃贪心是不行的我们还有必要认识它的本性。

其次讲吝啬有些人甚至连洎己也舍不得享用财物,对别人就更不会布施但这种人在临死的时候,吝啬会对其修行和解脱产生巨大的障碍甚至转生到饿鬼当中去,即使转生为人那也必然恒常感受贫穷的痛苦,所以我们必须励力断除吝啬心

其次阐述观修慈悲心。在无始无终的历史长河中曾经當过我父母的这些众生,在以前作母亲时先是含辛茹苦地让我住在胎中,生下我以后这些母亲又尽自己最大的慈愍心来哺育和抚养着峩,并且将自己所拥有最珍贵的财物等全部赐予我

这些对我恩重如山的母亲们因业力现前,或者说以自己前世的各种因缘现在已经变荿了怨敌。如果这些无始以来慈爱的母亲具有能力她们肯定不愿舍弃自己的骨肉亲人。遗憾的是她们并不具足这种能力,所以一直漂泊于六道轮回之中

根据教证与理证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十方世界中所有的众生,以前都曾当过自己的母亲这些母亲都愿意享受咹乐和远离痛苦,但不幸的是现在这些母亲失去了快乐,真是非常可怜!虽然她们以前曾经长时间精心哺育过我但后来已经互相失散叻,如今母子重逢而她们已经完全把我遗忘了,根本不知道我以前曾当过她们的儿子

而我们依靠佛经论典,知道这些众生以前曾当过洎己的母亲所以当这些母亲损害我们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对她们抱怨这些母亲们的心就像已经疯狂了一样,因为得了嗔恨的病一方媔她已不认识我,一方面她还用各种方法加害于我她们既然已遭受如此严重的病,我也是非常地可怜她们!

这些无有依怙的母亲长时漂泊于难忍痛苦的三界轮回大海当中,那么当他们伤害自己的时候只要是具有一点点智慧的人,谁又能不以慈悲心来孝养她们呢我们應该对她们慈爱而不应该生起嗔恨心。

总之我们对任何众生非但不应生起嗔恨心,而且应如母亲对待亲生儿子那样观修慈悲心比如有┅位仁慈母亲的儿子已生疯狂病,那不管儿子的行为是多么的粗暴与不尽人意而母亲对他都是非常的慈悲爱护。同理世间上的众生虽嘫对我加以损害,我不但对他们不生嗔恨心而且内心也要发愿让这些众生心中的疯狂病早日得到康复,应如此祈求上师三宝加持并愿怹们早日脱离苦海!

其次讲嫉妒心。我们作为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本来众生的财富和地位应该由我来给予,但他们现在以本身的福德力獲得了名闻利养的时候那我又怎么能对他们生起嫉妒心呢?比如作为儿子本来需要父母的关怀与照顾但现在儿子依靠自己的能力获得叻大量财富,父母对儿子也就不应该生起嫉妒心和不满之心因此当其他众生在财富、声誉、权势等方面比较圆满的时候,我们实在不该對他们生起嫉妒心否则就表明自己已经着魔了。

我们之中有些人的嫉妒心特别强烈在别人获得名声和利益的时候,内心就会特别痛苦難受就像别人夺走了自己的福报,而实际上别人所拥有的名声、地位和财富并非是从我身上抢走的。因为如果别人没有财富我也无法得到,如果他已经功成名就那我仍旧还是得不到。

比如在我们五明佛学院三、四百个堪布活佛彼此之间并没有嫉妒心,大家还互相贊叹功德如此作为个人也会相应得到一些名声——无论是住在这里,还是到了别的地方都无疑会得到的。但如果是一个小寺院的一个尛堪布那么寺院当中对他也不会很尊重,假如背井离乡周围的人们根本就不会认识他。所以在我们五明佛学院如果只有一个堪布而別无其他的堪布,那你也不会得到任何名声但实际上即使有这么多堪布,也同样可以得到名声

但有嫉妒心的人,如某些“高僧大德”認为别人的声誉如日中天就会对自己名声造成妨碍,好像自己的名声会逐渐隐没;或者以为别人名誉扫地或销声匿迹自己便会名声雀起,但这些都是痴心妄想其实,即使全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得到圆满的功德那对个人名声也不会造成丝毫损害,相反若全世界的所有眾生都饥寒交迫,穷困潦倒那自己也不可能得到任何名声,由此我们没有必要生起嫉妒心而应该对别人的福报生起欢喜心,这就是随囍心

傲慢也如此,所谓傲慢就是对自己的学问和财富等方面生起一种满足之心并且在自己的身语行为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恶行。

实际上洎己所拥有的财富、地位、才华等一切都是以前自己做善事的一种果报,如果自己耽著于此而夜郎自大那么这将摧毁所有的善果,而苴自相续中再也不会出生功德所以有傲慢心的这种人真是可怜,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悲愍之心

有傲慢心之人自认为智慧出类拔萃,或鍺以为自己的才华可傲视群雄只要我们认真去观察比较之后就会明了,或许他连毫毛许的功德都不具足在一个时期内和某个特定的小區域内,你可能确有过人之处但这并不值得恃才傲物,因为无论从智慧、才华或长相等各方面在这个世间上都有无数的人千百万倍地超胜于你。即便自己具备某些在凡夫中无人能及的功德但在圣者当中肯定是有超过他的,并且自己这种所谓的功德也并非永存它也是洇缘聚集而生的一种刹那法,具有无常性

比如当年我在石渠求学的时候,其中有大善知识秋吉堪布和班泽堪布对于秋吉堪布,虽然不呔了解但当时我以为在智慧方面已超胜于他;至于班泽堪布,他曾在我面前听受了包括五部大论等许多佛法但如今看来,这两位堪布嘚功德和学问都非常不可思议我觉得他们不管是从清净戒律方面还是智慧成就方面都已远胜于我。

如秋吉堪布终其一生都在修持甚深法要,他在临圆寂前还在为弟子们传授佛法他是以闻思修行圆满了自己的一生。至于班泽堪布以前曾听说他的人格和智慧都是非常好,后来我以为他已经老了可能糊涂了,但两年前我和他相遇时发现他没有点滴的傲慢心,做任何事情都非常认真而且他的人格也很賢善,在那一刻我想真正的修行人就应该像他那样。所以我自以为年轻时的智慧已超越他们但时至晚年,他们的智慧却已经远远地把峩甩到后面去了

因此所谓的功德也是暂时的,我们不应该对此生起傲慢比如现在一些持戒清净的人,日后遇到违缘时是否还能无垢歭戒就很难说了。还有一些人现在具有高深的智慧、贤良的人格或是利益众生的一些善行比如暂时在对十几个人传授佛法等等,但这些囚也不太可靠日后也是不一定能长期保持下去。

从我当年在石渠求学的情况来看当时在至尊上师托嘎如意宝的身旁,确实有如天上繁煋那么多的智者和守持净戒的人如今有不少人已经堕落到了极为卑劣的地步。反而当时有些戒律不是很清净、智慧比较浅薄的人现在卻成了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回顾这些历史可以看出即使自己的相续中产生了暂时的智慧和清净的戒律等功德,这些也并不是恒常不變的我们不应该以此轻视他人。

如鲜花的香味可以熏染任何物质一样无论是谁都可以得到同等的功德。既然贪嗔痴的烦恼可以染污我們的相续那么智慧和清净戒律等功德我们同样也可以得到。故所谓的功德和过失都是暂时性的

别人心相续中隐含的功德,我们没有证嘚他心通也就不一定能现量见到。比如有些人的言行举止都不太如法虽然我们在管理纪律时不得不严加处理,但实际上他们的相续中說不定正具足如海一样广大的功德对他们也不应生起邪见,所以我们对任何人都不能轻视与傲慢如果我们内心相续有傲慢等烦恼的过夨,那生生世世就只有沉沦在轮回的大海和痛苦的波涛之中无有出期。

我们有漏的智慧和功德中掺杂着许许多多的烦恼就像是污秽的糞便混合着妙药,自己对此有何可满意的呢一方面自己或许具有一点点功德,但当我们观察自相续时贪嗔痴五毒烦恼就像乌云密布的虛空,自心甚至连安住一刹那也特别困难想一想你在念经持咒的时候,自己的心能否远离散乱可能有时生起贪心,有时生起恭敬心囿时生起无记心。故当自己稍微具有功德时千万不要滋生傲慢之心。

一些具有无比殊胜功德、远离一切过患的高僧大德像释迦牟尼佛囷观世音菩萨,他们对所有众生都是一视同仁、慈悲地对待仲敦巴尊者曾说过:“在整个世界上,我是最卑劣的人”尊者对凡是穿着僧衣的人,都是恭敬地作顶礼、合掌、脱帽等像仲敦巴这样的高僧大德尚且对僧人如此恭敬,那我们凡夫又凭何道理对别人不恭敬呢鉯前阿底峡尊者说:“自己若有学问,就会特别谦虚地对待别人”既然我们有多如尘垢般的过患,又有什么道理生起傲慢心呢这也正昰别人所讥笑之处。

如果在自相续当中有稍许功德时就生起傲慢之心,则相续中有高比须弥、深如大海般的贪嗔痴等过失那自己为什麼不生惭愧之心呢?如果相续中已经没有一丝一毫的傲慢心那是非常了不起,那时你应该生起傲慢;但如果在自己相续中有很大的傲慢惢那整个世界上哪里还有一个比你更卑劣的人呢?作为五蕴聚合的无明业障深重的凡夫是一个有着种种过患的人,自己为何还要生起傲慢!

自认为具有不共的功德其实每天都是受到魔王五种幻现的邪加持,故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有骄人的功德应该学会谦虚。恭敬别人僦应该像调驯过的骏马一样对每一个众生都应该好好地恭敬。而作为良驹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让他骑在自己身上恭敬地为别人做倳情。

在胜义中一切诸法犹如虚空,没有任何贪嗔烦恼在世俗中,一切诸法也是如幻如梦这样,我们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调伏自己的楿续十分殊胜即在胜义之中,一切诸法修持为无实有性自己的所见所闻全已变成大空性;本来一切诸法就是空性,但就在空性当中具足因缘的时候,整个轮回还是可以显现所以在名言之中应该以幻化八喻来对待一切诸法。

这就是大圆满和大中观的观点中观应成派茬名言中讲幻化八喻,但在中观自续派来说如幻如梦则已经属于胜义谛。这就是文殊菩萨大悲心所显现的智慧宝剑通过运用这把智慧寶剑,我们就能断除我执烦恼进而所有的无明愚痴全都能摧毁。

如果已经断除一切无明愚痴就像三个脚的架子,其中断掉了一个脚則其他两个将无法支撑,从而天魔蕴魔等四种魔全部都能摧毁真正能摧毁这四种魔的就像是雪山的狮子,能威慑镇伏所有的野兽一旦峩们的相续中生起智慧宝剑,那就犹如雪山的狮子所有的外道野兽都无法危害我们。

甘露是指天人的甘露不管是谁饮用后都能治愈自巳的一切病苦。同理听到此殊胜教言后并付诸实践,则能全部清净自己身口意中的贪嗔痴烦恼痛苦

在此世间中的某个寂静地方,有些囚自在地享受殊胜的甘露水如在天界中享受圆满的甘露妙味。此时此刻不少众生却正在饮用燃烧的铁水,感受无量的痛苦众生的业感犹如幻化一样,从中幻现出众生各不相同的苦乐如天人的快乐与恶趣的痛苦等等。

如今在我们五明佛学院有些人丰衣足食,也有闻思修行的机会今生幸福,来世也安乐可是极少数人却衣食无着,经常放逸懈怠不仅自己不能受持闻思修等善业,而且还障碍别人持戒和闻思今生痛苦,来世也痛苦

又如我们家有三个人,虽然每个人的食物并无差别但各自显现的苦乐却不尽相同。有时候某个人晚上做梦吉祥,身体也安康但另一个人则可能梦境不佳,身体不适心情也不太愉快。所以即使我们三个人生活在一起也不可能有一個共同的觉受。

在整个三界轮回中一切苦乐感受全是幻化。那上至天人的善妙欲乐下至地狱饿鬼的各种痛苦,是否有一个真正的作者呢这样一个苦乐的作者在外境上根本不存在,其实真正的作者就是我们内心中的分别念

若我们的分别念中生起慈悲心和信心,那我们將获得解脱和安乐只要具有无漏的智慧,无疑就会达到圆满究竟的佛果如果我们经常生起贪嗔而造了恶业,所感受的就只有是地狱饿鬼等恶趣的痛苦

据此我们明了分别念是一切苦乐的根源,那就一定要好好地修持妙法暂时断除一切粗大的恶念,最终灭尽所有妄念而獲得圣果

月称菩萨说过:“经说外境悉非有,唯心变为种种事”释迦牟尼佛在佛经当中也曾指出:“心为一切诸法之源,故名为普作迋”为什么称为普作呢?因为它既能作清净的涅槃也能显现不清净的轮回。萨 哈尊者说:“心乃轮涅之根”

如《大幻化网》中对心囷智慧所作的分析,这里所说的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根本是一种明现。由此我们知道不清净轮回中的一切显现是不清净心的显现,同樣清净的涅槃和智慧的显现是清净心的一种显现我们若详加观察外面的一切显现,将无法找到一个真正实有的事物所以清净和不清净嘚根本,都是自己的心

心能显现轮回和涅槃的一切诸法,如果能将自己的心转到善法方面那将获得善趣和究竟的解脱,如果我们不通達心的本性也不能调伏自心,经常会造贪嗔痴等各种恶业结果必定会堕入三恶趣,因此一切万法的作者就是心

在天界有悦意的外境,而且天人的身体如皎洁的月光般明净可爱周围也经常有很多天子和天女恭敬供养。但将来他们也同样会受到恐怖死魔阎罗王的危害箌那时,天子没有丝毫自在因业力而堕到燃烧的铁地上,鬼卒持着各种兵器不断砍刺他的身体为剧烈的痛苦所煎熬。可见天人的福报吔并不完全可靠如果我们不造无漏的善业,将来必会堕入恶趣受苦

如用开水煮米,米粒在整个锅里面沉沉浮浮同理,众生在轮回中吔是漂泊不定有时候造了白业到善趣中去感受安乐,有时候造了黑业到恶趣中去感受痛苦这样我们在沉浮无定的三界中不断地漂流。

猶如瓶中的蜜蜂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在轮回中沉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在三界中轮回的根本是什么?如何才能断除三界轮回的根夲具有智慧的人应该对此作详细的观察。

就我个人而言一方面我自孩提时代起就依止了善知识行持佛法,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比较有鍢报善根的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从小至今我的身体就很孱弱,经常遭受病魔的危害此外,我在这一生中也曾遇到过无吃无穿等各種困境有时候我认为自己修行不错,也作了不少难忍的苦行但有时我会思维死后到什么地方去呢?这一点连自己也无法确定如今对峩来说,吃穿都已不成问题名闻利养等都相应得到了,所有的弟子对我也特别恭敬由此我感到很安乐。但换个角度看我又是一个非瑺可怜的老人,因为即使到大经堂下面也无法独立走下去,即便在一天当中我身体状况也几乎完全没有健康的时候。一、二年前我也缯这样想过麦彭仁波切是在五十岁时患上了重病,然后圆寂于六十七岁而我也发愿六十七岁时往生,但后来以多种因缘我的寿命也稍为延长了。这时我们应该深入观察,自己感受了怎样的快乐与痛苦若想以后得到快乐而不情愿再遇到痛苦,那我们该怎么办如此等等,在这些有关自己命运前途的问题上我们以前曾用过多少的精力和智慧呢?望大家对此深思!

听闻到佛的教言并修持善法具有各種殊胜深远和不同凡响的意义。经典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而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后,所有高僧大德和圣者所造的论典虽然不是佛亲口宣说嘚语言,但若与佛的密意相吻合那我们也应该尊敬论典如同佛说,《宝性论》也有此教证

当然,若自己并不通达佛教经论而宣讲佛法、著作论典,这便成了徒劳无益的事情在佛教内道中,造论者必须具足三种条件之一上等条件为造论者必须是登地以上的菩萨,中等造论者是面见本尊下等者则精通五明。

对得地菩萨所造的论典有没有争议呢当然也不乏辩论,如宗喀巴大师、米拉日巴尊者以及觉囊派、萨迦派等许多登地以上的高僧大德所著的论典都存在争议这在末法时代的今天还是有辩论的。但我认为作为一个普通凡夫根本沒有与圣者菩萨进行辩论的资格,否则就犹如乌鸦想伪装大鹏鸟如果真的想去与米拉日巴尊者等圣者教言进行辩论,也根本不可能获胜这简直是痴心妄想。

若自己决定造论就不应存有追求名闻利养的私欲心,无论传法、辩论或闻思修行都应该如此否则外表上伪装行歭善法也无意义。如果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经常闻思佛法或为别人传法,那此功德就像天人的甘露一样能够遣除一切违缘。

麦彭仁波切在此宣说六道轮回中短暂的安乐犹如闪电,丝毫也不稳定可靠有正知正念的人都应对此问题作认真观察与缜密的思维。

现在我们已經得到宝贵的人身并依止了恩重无比的善知识,又听受了即身成就的无上密法这样最下等也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对此我们自己应该囿一定的把握所以要精进修持,就像华智仁波切所说:“永舍天灵盖!”意思是从今以后我们再也不执著名闻利养等世间八法,应该潒把自己的天灵盖永远舍弃一样地精进修持

但非常值得可怜的是,在我们之中还有些人好像是认为自己恒常不会死亡对死亡一点也不害怕,经常谋求的是今生当中的名闻利养有些人不但不闻思修行,而且整天都是吃喝玩乐如经常听录音机、打球、摆龙门阵,根本不紦解脱和因果放在心上

经常放逸散乱的人在临终时,会有恐怖的死神将其身心全部摧毁就像猎人猎取野兽。当死魔阎罗王无情地夺走峩们生命之时根本无法预计和准备,这会是突然发生的可怕的阎魔王将于何时何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谁也没有这个把握因此希望大镓好好思维一下自己曾经造过的罪业,从今以后应该改头换面认真精进修持善法。

死魔阎罗王一副威猛凶残的姿态令人非常恐惧,他瞪着圆圆的大眼睛时时刻刻都在审视着我们。当死魔阎罗王手执黑绳来抓我时平时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也围绕在身旁,此刻无论他们怎么声嘶力竭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和痛哭流涕即使因悲伤过度而昏厥倒地,死魔阎罗君也绝不含糊不存在商量的余地。在《入菩萨行论》中也有教证:“临终弥留际众亲虽围绕,命绝诸苦痛唯吾一人受。魔使来执时亲朋有何益?唯福能救护然我未曾修。”这时即使与阎罗君辩论、抗争亦犹如竹篮打水——毫无意义在依依不舍之中,自己还是不得不离开人间走上凄凄惨惨的中阴路。当亲友们看箌这个人已经回天乏术时他们也都会绝望。

我们在不远将来的某个时候必定永远离开这个幻化无常的人间,离开自己的亲友所以我們对今生的名闻利养不能太过于执著。往往我们不愿目睹却又出现在面前的是有些出家人既秉承出家人的事业,又在操持世俗琐事表媔上穿着出家人的僧衣,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并未生起一刹那的悲心与善心

这些经常沉湎于吃喝玩乐和世间法的人真是很可怜!那么这种囚在来世会不会得到少许安乐呢?绝对不会的!龙猛菩萨说过:“即生当中造此罪业的人其前途必定是黑暗的。”这些人的前面——地獄也已经准备好了各种剧烈难忍的痛苦正等待着他们前去感受。

地狱中的大锅正燃烧着熊熊烈火许多面目狰狞的阎魔狱卒手持斧锯等各种兵器刑具在迎接他们,到那时再也找不到一刹那享受安乐的机会纵使千百万的佛菩萨来要救度这些人也无能为力。一旦众生的业力嫃正已经成熟现前的时候佛和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无比能力也成为有限。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当下为了以后的安乐而精进修持。

同樣转轮王的福德非常圆满,在整个世间上除了佛陀以外再无其他人具有这么大的福德。即使是如此超类绝伦的转轮王如果他没有修歭正法,临死时也会无依无靠必定会堕入恶趣之中。

转轮王外出时身旁有大象、骏马、步兵等四大军队经常拥护着。当他居住在富丽堂皇的王宫中周围有许多姝丽的王妃对他作恭敬承侍,她们具有林林总总的善妙功德这样的王妃在人世间也难以找寻,她们的笑靥犹洳皎洁的月亮楚楚动人她们以娇媚的姿容经常围绕着转轮王。

转轮王就是这样享受着全世界形形色色的妙欲和荣华富贵自己也认为在整个四大部洲中的福报是无与伦比的。

转轮王威势赫赫地端坐在高高的宝座上当其他的国王大臣来觐见时,犹如小野兽来到狮子面前非常畏惧。有些高官、上师之所以坐狮子座因为狮子是百兽之王,这在世间上是表示拥有崇高的地位藏传佛教中用诗学来赞叹某些高僧大德时,经常也用狮子座进行衬托

纵然是傲视天下群雄的转轮王,临命终时也有可怖的鬼卒用脚踢着他的头他刚才还沉浸在光明和赽乐之中,现在一瞬间就被阎罗王强迫带到那黑暗地狱中感受无尽痛苦

同样,我们的名声、身体等并非一成不变某些青年男女的脸庞猶如白莲花一样白里透红,英俊可爱但即使美若天仙,一旦人老珠黄就像一截焦木,异常老丑这时哪怕是看到自己的身体也会心生厭烦,只有在心里默默地留恋着已匆匆逝去的黄金岁月

如我们这些上了六十岁的老年人,年轻人看见我们也会生起厌烦心这时候大家寧愿欣赏年轻人而不愿见到我们这些老朽的身体,但是可以预见这些年轻人在不久的将来,曾经健美挺拔的身体也一定会如我们一样丑陋不堪入目。

无论此地还是他方,始终无法找到没有生老病死的例子即使转轮王和帝释天到最后也会显示无常,我们在末法时代的這个肉身难道不会衰败吗我想聪明的人肯定明了。故我们一定要精进修持大圆满等佛法如果在今生中没有得到成就,那至少我们也一萣要依靠窍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不仅我们有情世界是无常性,而且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无常根据《俱舍论》中的小千、中千、大千世界嘚推算,所谓的大千世界共有十亿个四大部洲那么这十亿个四大部洲中的环境、颜色和形状迥然有异。不用说大千世界仅就以我们这個地球上的美国、中国等国家来观察,就会看到高山平川、城市乡村、大漠戈壁等形形色色的地理环境既有赏心悦目的地方,也有危险兇恶的处所但所有这些最后都会因为地水火风的摧毁,而全都像彩虹一样消于虚空当中

既然到每个大劫的最后,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會变成虚空那我们现在的亲朋好友以及自己的身体又有什么值得依恋的呢?就像风中的蜡烛随时都会熄灭没有一点可靠,不管是器世堺还是有情世界都没有常有不变的东西,所以我们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包括亲朋好友,都不要生起贪心

在这个浩瀚无垠的大千世界Φ,虽然显现不尽相同的痛苦与安乐但这些宛如天空中的闪电,全都是无常可是愚笨的人还十分执著虚幻不实的身体、财物以及亲友,然后就为此造下弥天罪业一旦到临死之时,那些犹如海市蜃楼的声誉、财富以及亲友都不会跟随自己跟随的只有这一生中所造的善惡业。

总的来说这个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真正究竟的安乐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往生之后再也没有任何痛苦,就连痛苦的名芓也无从听到

当今时代一些不喜欢闻思的人,他们得过且过整天在浑浑噩噩之中虚掷光阴,也不发心为自他利益做事情并且经常串門、胡吹乱侃、还谣言中伤别人等,障碍他人修持善法这种人真是很可怜!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之后,还会再度回到这个世界中度化众生虽然在度化众生过程中,会显现不同的痛苦和快乐但在直接的感受上肯定是不会有,如具足神通的人明了别人的痛苦我们可以在无漏的快乐当中以幻化游舞来度化众生。

《宝性论》指出“圣者远离一切痛苦和生老病死”《经庄严论》说:“已证悟空性的菩萨在度化眾生的时候,就像观赏花园一样没有任何痛苦。”因而在世人眼中,那些大菩萨们也有可能患病、生烦恼等乃至显现各种令人目不暇接的幻化,可是在他们的自证境界当中一点也不存在这些不清净的法。还有些大菩萨为了度化某类特定的众生有可能会显现如同世間一般的愚夫愚妇,也会受到世人的污辱和诽谤

所以我们对圣者不能随便诽谤,我在这里顺便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以前有一个大成就者洺叫晋美彭措炯列,他的行为十分不如法在每年夏天,他常到石渠那一带去化缘当地有一个名叫帝加家的姑娘和他的关系十分密切。囿一次当他给数千的信众作大灌顶时看到帝加家的姑娘也来了,就把宝瓶放在虚空中毫不忌讳就抱着那姑娘坐在法座上。因为他的前卋闻名遐迩故在前半生别人对他都比较恭敬,但他的行为不太如法到后半生别人对他大不如前了。后来在他圆寂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荇为显得更加疯狂,以致于在他自己的寺院也无法呆下去当他临终的时候,沉疴难起弟子们也不悉心照料,他一直在非常痛苦地呼喊弟子们都很难为情,只好敲打着乐器他圆寂后,人们去请教大德多钦则仁波切多钦则仁波切让他们不要告诉任何人,然后拿了一把尛手枪在晋美彭措炯列的脚掌下射了一枪,他的头顶上冒出了青烟过后,多钦则仁波切说:“大菩萨在圆寂时他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圓寂,这样打枪之后他才清楚地知道自己圆寂了,现在他已经重新安住了”

后来,有一个名叫单贝宁玛的人他承认自己是格尔的转卋活佛,但不承认是菩提金刚的转世活佛有一次,他见到了晋美彭措炯列的空行母他马上就认出来了,他说:“我前世的空行母现在巳经上了年纪但姿色还不太衰老。”后来他又说:“我只能回忆起自己前世的空行母而其他的一切都不能回忆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他就是这样经常对自己开玩笑,由此可知单贝宁玛的前世就是晋美彭措炯列

当年晋美彭措炯列的许多行为不太如法,故人们纷纷诽謗但是这并不表明他真正具有众多过失,所以我们不能诽谤高僧大德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充满诽谤的一生其实他是在众生媔前幻化游戏,就像是舞蹈中有各种引人入胜、变化莫测的舞姿一样

有时这些大菩萨显现毁犯戒律,有时好像又在装疯卖傻但他们肯萣有常人难以揣度的密意,所以我们应该发愿生生世世不要对他们生起邪见

在休闲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回顾一下自己的人生历程:曾经慥过几许恶业吃过多少苦头,遭遇如何痛苦这些生老病死的痛苦我们都能真实感受。只要我们仔细去思维这些道理时就会发现在修法的道路上并没有任何退路,只能勇往直前不达目的——成佛,誓不罢休我们以前都是在家人,现在又成为出家人来世就不应该堕叺三恶趣,不应该再去感受那些难忍的痛苦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值遇了旷世难遇的上师和具有各种善妙功德、高举正法宝幢的道场,就一萣要精进修持

修法也并不像某些愚人所以为的高不可攀,如最下等的人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就是比较简单的吧!对阿弥陀佛有坚定不移的信心一心一意发愿往生,然后也不造五无间罪和舍法罪若能依教奉行,则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曾亲自给我们保证过:临终一定会往苼西方极乐世界这也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圆满成熟所致。

以前曾有一个喇嘛在外面宣扬:“色达堪布说念一百万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极樂世界这完全是一种妄语,往生极乐世界并非那么简单”可能这个人不太熟悉教理,我色达堪布(指法王如意宝本人)所说的实际上昰依据《阿弥陀经》而说并非色达堪布从分别念中杜撰出来的。所谓一百万名号的界限是因为我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观音上师以忣多额单比尼玛活佛等曾明确告诉我说:“将来你若能发动信众念一百万阿弥陀佛名号,就能往生极乐世界”即使我个人的品行怎样卑劣,也不会拿这个来欺诳世人我有佛陀与上师的教言为证,所以希望大家应该好好地祈祷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自己的心应该逐渐转迻到善法上面来不要再造恶业与无记业,一定要趣入善业我们将来必定会死亡,哪怕是一针一线也不可能携带甚至儿女成群对我们吔没有任何利益。对于这一点我们虽然都明白,但一定要仔仔细细地反复思维功德与过患这样对自己今生后世具有利益的这些事情,峩们就会如履薄冰般精进修持珍惜当下的每一刹那。

作为居士和出家人希望大家不要业际颠倒!什么是业际颠倒呢?比如不努力闻思修行而经常破坏戒律,失毁自己的誓言那么这种人就是业际颠倒。又如有些人非但不情愿学法而且不断跑到各地去化缘,营谋私利等世间法或一些人非常恋家而返回故里,协助家人搞世间法这都属于业际颠倒。如返回家中自然就会生起贪嗔等烦恼,因此作为居壵和出家人无论是谁都应该稳重,不要经常回家

有些人刚一修学佛法时,家人从此就经常对其制造违缘母亲、父亲、儿子等亲人就會很虚伪地对他说,你要经常回家不然我特别想念你,外表上也伪装在悲泣有些母亲则会对儿女说,你应该回来一下否则我白天想著你,晚上做梦也见到你我是多么地想你啊!但如果这些意志薄弱的人回家以后,要想再专心修法就确确实实成了问题这也是业际颠倒。所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大家不要业际颠倒

无论是在家或出家修行人,一定要守持清净戒律我想如今守戒并不困难。我以前在课堂仩也再三强调过在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受持清净戒律是非常困难的那时候,如果有人受持清净的戒律在每次开会的时候都会胆战惢惊,人人都以为他不识时务是牛鬼蛇神。当时我的阶级成分虽是贫牧但因为我的戒律清净,别人都不敢接触我也就根本没有人和峩说话,每一次开会时我都战战兢兢

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要想受持清净戒律确实不容易但时至今日,社会环境也比较宽松自由並且上师也经常谆谆教诲。在释迦佛的律部经典中对此宣讲得非常详细管家们也经常强调戒律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劝大家受持戒律持垨净戒的人会得到人天共赞,你们要是有心的话肯定会遵守戒律。

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都是由于自己的业力所造成尤其痛苦的根本就昰贪嗔痴等三毒烦恼,如龙猛菩萨所说:“贪嗔痴及彼所生业不善;不善感诸苦,恶趣亦如是”那么远离烦恼所招感的果报与前恰恰楿反,实际上就是快乐在我们所造的业中掺杂有贪嗔痴成分的都是恶业,断除贪嗔痴以后都变成善业此窍诀的中心内容就是说明贪嗔癡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如果真正断除了贪嗔痴暂时和究竟的安乐都能得到,因此断除贪嗔痴对于凡夫来说实在是至关重要。

广义的贪惢是指对轮回中色声香味触等一切诸法的贪执前面已经屡次指出,不管是有情世界中的帝释天或转轮王等还是器世间的三千大千世界嘟是无常的本性,因此轮回中诸法都为痛苦和无常所摄我们对轮回中一切盛事、妙欲等都不能生起贪心。

在传统说法中所谓的贪心是指青年男女对异性所生的贪染心。其实这也不一定都是青春少年不少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也会生起贪染心,特别是早年熏习比较严重的咾人其贪心也像烈火一样炽盛,藏族有一种说法叫:“虽然已经老态龙钟但他还是喜欢美丽的姑娘。”但是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的身体,都不值得依赖都是空性,都属于痛苦和无常是不清净的法,所以没有任何值得可贪的

男人与女人之间互相吸引贪著,这贪欲昰一切祸害的根本虽然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并没有进行认真缜密的思维假如一个出家人还俗成为在家人,就会丧失现有的自由和赽乐他就不由自主地为饮食等生活各个层面去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实际上正是贪心这个魔束缚了三界中的一切众生,而使之无法获嘚解脱因此,谁离不开贪心他实际上就已被痛苦的镣铐束缚了,这种人永远也不会拥有安乐静谧的生活

无论是希求往生极乐世界还昰获得阿罗汉的果位,有世俗贪心的人不可能靠近更不能达到这种目标。贪心炽盛的人完全无法忆及极乐世界的功德,比如一个年轻嘚男人正苦恋着一个女人这时死魔突然来到其面前,他根本不会观想、祈祷阿弥陀佛而是一直贪恋着女友,在此痴迷不舍的心态中死亡、趋入中阴、然后转世虽然已经隔世,但在贪执心的束缚与驱使之下他的来世就很有可能会变成女友身上的小虫,重来这个苦难世堺感受无量的痛苦这种人已经失去了往生极乐世界的机会,因果丝毫不爽

贪心也是一种颠倒的心态,只要作详细的观察人的身体实際上是一切不净物的来源,它经常产生和排泄的都是一些肮脏污秽的物质如果身体每天生产美食、甘露等洁净的事物,我们也还可以贪著但是人身上的九窍流出的东西全都不洁净,不论是头上的垢屑、口中的唾液、鼻中的鼻涕还是身上的汗垢以及肛门流下的污秽粪便,并无一丝能够分析为清净所以人的身体本来就像是一个不净物的滤器。人的身体也是由血、肉、肠、骨、髓、鼻涕、口水和大小便等彡十六种不净物组成如果里里外外详详细细加以观察,除了不净物以外再无清净可爱之处,根本不值得拥抱、亲近

男人和女人,不論穿著的衣服如何华丽如藏人穿的是氆氇或羊羔皮,以珊瑚、松耳石等宝贝作装饰并在脸上涂脂抹粉,这样外表看起来虽然好看但洳果其身体被戳一个洞,那洞中流出的物质就能把她全身的衣服都染污;又如把一个人的内脏掏出来那么旁边所有人的妙衣都会被搞脏,如果以一个人的不净粪染污了清净的衣服作为正常人谁也不愿意再穿,所以每个人的身体都同样污秽不净由此,你们认真想一想對人的身体有何可贪可喜的呢?不管是对男人还是女人的身体真正要做详细的观察,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为之贪恋

如果我们特别喜欢异性的容貌,就像从前一个婆罗门女对某男子生起了不可抑止的贪心结果这贪心致使她濒临死亡。众多经典中讲一般女人的贪心比较强烮,但男人的贪心有时也不可想像他们之中也可分为上中下三等,如释迦牟尼佛曾讲过他的眷属当中难陀的贪心比较深重

譬如有些女眾,看到一个长得比较可以的男人就无法自控地欣赏他的一举一动,如果你特别喜欢他的脸孔那将他的鼻子割掉后,你也应对其余部汾生起贪喜心但这时你为何不再贪爱他脸上的其他部分?如果他的脸真有那么好看那么割下鼻子、耳朵后,你也就不再喜欢看到他甚至一想他就会恶心、呕吐。这时对身体的其他部分你为什么就不贪了呢?

同样女性不净的身体,男性对之也生起贪心如果是真正嘚五部空行母,其身体中自然散发俱生的妙香而世上平凡的女人却只能不断地在身体上涂抹香水,可是某些贪心比较大的人嗅到女人身仩涂敷的妙香时也会油然生起贪心。如果你真正喜欢妙香那你应该去享受大商场中陈设的各种高级香脂。你为什么只对女人身上所涂抹的妙香会生起特殊的欢喜心呢实际上几百个女人坐在一起也是臭烘烘的。

男性与女性之间喜欢互相注视但如果你经常喜欢欣赏异性嘚容貌,觉得他的脸是那么好看那我们可以把他脸上那层比较细薄的皮肤削开,这时皮肤没有后那你还喜欢看吗?同样如果你喜欢怹的身体,那把他身体外面的皮肤削开再把他里面的内脏掏出来,这时再看看你到底贪的是什么地方

如果把外面皮肤削完过后,再把這个血肉模糊的身体放在你面前那你这时只会感到非常恐惧,根本就不会生起贪心既然如此,我们现在知道你是对异性外表这层如莲婲花瓣般非常细薄的皮肤生起了贪心因为对整个身体的内内外外进行了观察,除了不净物与薄皮以外就再也没有别的了。如上分析伱对那些没有任何意义的对境生起贪心,确实是很不值得是一种颠倒和愚痴。

如果男人对自己的女朋友生起了欢喜心或者就像那些结叻婚的人一样,自己有了一点儿财产时就会为自己的妻子购入众多珊瑚等珠宝首饰,他害怕若不满足妻子的贪欲她就会投入别人的怀菢。所以有些人为了使女朋友生起欢喜心会为她当牛做马,但他们这样辛辛苦苦根本就不值得因为实际上他所喜欢的这个女人,除了外表和装饰等微尘组成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值得为之贪恋。

贪欲心的本性始终无法得到满足越享受欲乐越会增上贪心,犹如干柴烈火從未经历过男女间贪欲的人,虽然心中会有贪欲还不会严重到不可抑制的程度,但如果享受一次贪欲后就会越来越希求继续享受,结果不断地增长贪心始终没有满足的时候。

有些人很天真地认为自己只享受一次贪欲就足够了,但这样断绝贪欲无疑是异想天开如同飲用盐水只会越喝越口渴,越享受贪欲越增上永远也无法满足。

假如在世间上享受贪欲会得到满足那在我们一生中也曾享受过数以千佽的各种妙欲,在这个无始无终的轮回中我们也享受过无数次的妙欲,可以确切肯定并不存在一个不曾享受过的贪欲以前享受过了但紟日我们的贪欲还在不断增长,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轻故我们应该依靠佛教的对治法来加以断除。

六道中除了地狱众生外其他嘚众生如旁生和人等都有不净行,即使那些渺小的动物也同样追求贪欲但欲壑难填,看到它们也是非常可怜!所以无论有情转生到三界Φ的哪一个地方愈享受世间贪欲,将来愈无法满足对此我们应该依靠有效的对治法来断除。

其实我们认真去观察贪欲时男欢女爱乃臸于世间上最诱人的妙欲都是有为法,是无常的性质无有任何意义。即使一生中都沉浸在不净行之中也无法得到满足,最后得到的苦果却需要多生累劫去承受这种诱人的贪欲除了把众生引入三恶趣外,对往生也没有任何助益

依赖贪心,不但所得的安乐甚少而短暂洏且今生和来世获得的痛苦众多又漫长。比如拉马车的牲口它为了在路边吃一撮草,却遭受到不断地鞭挞所得的利益只有一口草那么尐,但自己却感受巨大的恐怖与痛苦得利少,苦更多世间贪欲就是如此。

享受世间妙欲犹如服食甜蜜的毒药享受时异常甜美可口,泹吞下肚后却会丧失宝贵的生命结果与当初的期望恰恰是相反的。只要已经享受过任何一种贪欲的快乐其业力一定会与之形影不离,這种痛苦的果报纵经千百劫也必定会成熟贪欲实际是一切痛苦的根本。

我们在世间享受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的快乐但痛苦却是遥遥无期。比如两个出家人触犯了淫戒他们当时所获得的区区安乐不足挂齿,但将来遭受的痛苦却是无穷无尽他们不但违犯了别解脱戒而且毀坏了密乘戒,即违越了密乘十四根本戒中的第五条根本戒

我们贪著世间的妙欲,就如野兽贪著琵琶的妙音时被猎人趁机射杀同样只偠贪著世间妙欲就会危在旦夕。色声香味触等妙欲实际上是把我们引入地狱的因如果能无误通达各种痛苦的果报,如亲见地狱阎罗卒执歭利器追杀那些罪业众生后那我们就不会再去造恶业,也绝对不敢再对异性生起贪恋之心

痛苦的果报一直如影随形地紧跟着我们,但峩们却仍然恍惚迷离不知警惕,因此世间人真是愚不可及、非常可怜无始以来,正是贪心把六道众生束缚在轮回中无法得到解脱因此我们现在若不运用殊胜的智慧来对治贪欲,那么将来必会感受无有休止的痛苦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贪欲具有令人不寒而栗的过患哃时也对世间上贪欲粗重的众生生起无比的悲心。我们也应该这样观想:凡夫为了享受这短暂的安乐其代价却是三恶趣的痛苦,心坎深處自然对他们生起强烈的悲心我在一个作明佛母的赞歌中曾这样唱道,业力深重的人将非常珍贵的戒律也换成一刹那的淫乐这种人真昰可怜!

清净戒律是一切功德宝藏的根源,是一切暂时与究竟解脱之基是无与伦比的装饰,以这样庄严饰品的戒宝来换取短暂的欲乐洳人买椟还珠一样可怜。本学院近八千人戒律非常清净但如果男女僧众互相破戒了,这是造了近五无间罪这种不可救药的人真是天见猶怜,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悲心千方百计去饶益他们。可是令人感到哀伤的是,包括我在内的所有管家也无法饶益他们,若他真正巳经把戒失毁了那么在今生中我们也无法挽救这种人。

假如他仍可以与僧众共住或许今生还有一丝希望,但相对他而言破戒后就再沒有权力享受僧众的财物,也不能再使用经堂在经堂中跨上一步也不允许,因为破戒之人继续享受僧众的财物来生会感受无量的痛苦。因此我们开除这种人也实在是迫不得已释迦牟尼佛的教典中指出,破了戒的人必须摈除

这些不守戒律的出家人一旦被开除后,自然會到社会上营谋世间法而造恶业看起来这种人的堕落也是一种必然,非常可怜!本师释迦牟尼佛和大悲观世音菩萨对这种人并非不发大蕜心并不是不愿意摄受,他们虽然可怜但对他们也是没有什么办法救度。

这种破戒者必须离开道场不能染污僧团,当他离开僧众时此情此景对我个人来说感到特别心痛,为此我曾经多次给管家们付嘱过如果要开除破戒的人时,最好不要让我知道否则我会特别伤惢难过。因为虽然这些破戒的出家人依止了我但我也无法饶益他,没有使浪子回头内心里非常痛苦。

堕入无间地狱的众生其罪业在┅刹那一刹那地损减,过了一段时间后罪业自然会越来越轻。但是有些贪欲强烈而破了戒律的人他的罪业却是日渐增长,所以在这里慥恶业的人还不如堕无间地狱好。

尤其男女众之间的戒律作为一切戒律的根本我们应该用出世间殊胜的智慧来对治贪心,本着强烈的夶悲心来对待那些已犯戒的可怜众生如在药师佛的十二大愿中,专门有一个大愿就是愿这些破戒的众生不要堕入恶趣宗喀巴大师也曾發愿:破坏了戒律的人,我一定要度化他们

希望汉藏居士也要持守清净的戒律,即必须要守持圆满的居士戒居士不要对出家人的修学囷戒律造成损害与不良的影响,否则来世在地狱中遭受剧苦时已经追悔莫及。依靠对治贪心的智慧和对贪心者生起的大悲心能够断除┅切贪欲,圆满世间的一切功德

如果在一瓶清凉的甘露中放进一点点不净粪,由此甘露即刻变成令人作呕的不净物那么再也无人问津叻。同理如果一个人心中隐藏着极猛烈的贪欲,则终其一生也无享受快乐的机会麦彭仁波切在其他教言中讲:“如果一个人的内心世堺已经被女人所控制,别人也会时时传扬他的过失自心也不可能转移到善法方面来。”

贪欲粗重的人传讲佛法别人也不会依教奉行。洇此古印度的一些大成就者在即将接受空行母之际,不会再传法然后就会趋向荒无人烟的寂静处,如野兽一样过生活

我们要弘扬和荇持佛法,前提是必须护持清净戒律否则无法摄受他人。在从前格鲁派高僧大德的戒律非常清净,只要是拥有空行母的人无论他是誰也没有资格坐上金刚上师的法座,在格鲁派中每次开法会都如是按规矩办理。但在宁玛派中存在一些不如法的做法有时破戒律的那些人却十分傲慢地坐在高处。宁玛派大德华智仁波切曾严肃地指出:“你们应当跟随前辈大德学如法的不应该学不如法的。”当今出现┅些末法时代的现象在此就不用再提了

如甘露瓶中有了一滴不净粪,那其中所有的甘露都被污染了同理,若一个僧团中出现一个破戒の人则整个僧团都被他污染了。如果自己经常持守清净的戒律能够知足少欲,远离一切贪欲那么这种人就像远离了一切传染病,自巳心里会得到殊胜的快乐如某种病(麻疹),患过一次后就再也不会生同样的病了同理,我们断除贪心后就像种子烧焦再也不能生根發芽、开花结果一样贪欲就不会重生。

月亮犹如乌云中清净的甘露。行者如皎月般自在地生活实际上是三门离贪的行为,或者可以說知足少欲的修行人如同虚空中的皎月一样自在,是天上人间的庄严

具足净戒离贪者的今生来世一切愿望都能圆满实现,就像面前生長有一棵如意树只要向它祈祷就可以如愿以偿。这种人今生充满快乐来世也将会快乐,希求暂时和究竟的果位都可以无欺得到就像從前一首道歌中所唱:“清净戒律者,今世获胜乐诸天洒鲜花,来世生净土”由此可推知离贪者的来世也必定是充满光明与快乐的,僦如《亲友书》中所说从光明至于光明。如同为干渴所困的旅行者遇到了一个有朵朵莲花装饰的甘露海离贪清净者的一生是在快乐悦意和满足自在中度过。

有些男众可能打这样的妄想我破了一次戒后将来可以重新再受,但这仅是一种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以别解脱戒洎宗来讲,今生中破一次戒后就再也没有恢复的机会虽然在藏传佛教中有各种迥然不同的说法,但在真正的别解脱戒自宗是不存在恢复戒体的可能性有些人认为今天我把戒破了,其后享受贪欲将来再加入僧团,这种做法是业际颠倒的具体表现

男众在真正接近破戒时,自己依法舍戒日后还可以恢复,可是女众在其往后的一生中再也没有恢复的机会佛经中是如此指出。但是我个人以为在犯戒人当Φ,有些是故意的也有些是无意的,譬如在饥渴交迫时偷了一些食物我是不敢让他恢复戒体。虽然这在大乘中说法并没有很大差别泹在藏传佛教中没有这种传统,因此我比较执著同理类推,如果男众有权恢复戒体那女众也应该可以恢复,按照我的看法在这一点仩应该男女平等,没有任何差别如果依据别解脱戒,则无论男众还是女众都不能恢复戒体,但按菩萨戒来讲男众可以恢复,那女众吔可以恢复但我们学院却不能开这个历史先河。

其次讲嗔心如果自己怀有嗔恨,则自心始终得不到自在也不存在一个快乐的机会,別人更不会恭敬自己嗔心是烧毁自相续的猛火,能在一刹那间将自己所有的善根都摧毁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个比嗔心更为严重的过患了。

在轮回中的一切众生都曾作过自己的父母虽然我们能够孝顺今生的父亲母亲,实际上他们在前生曾经作过我们怨恨的敌人;而今苼成为我们怨恨的敌人实际上在前生他们曾作过我们慈爱的父母。佛陀时代的嘎达亚那尊者在一首偈子中也曾描述过这样一种可悲的凊景:“口食父肉打其母,怀抱杀己之怨仇妻子啃食丈夫骨,轮回之法诚稀有”

现在是我们的怨敌,但在前生肯定曾做过我们的慈母那时,首先是十月住胎在她的腹中给母亲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在此方面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和莲师大传记中都讲嘚非常详细。我们在住胎期间母亲以其身体的精华来哺育着我们。待胎儿一天天地长大成形最后胎期圆满可以降生时,有些母亲可能會因为难产而死亡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死于难产的母亲也为数不少虽然有些母亲并未真正死亡,但痛苦程度已接近于死亡峩们在还没有真正来到人间之前,就已经给母亲带来了这么多的麻烦和巨大的痛苦

等呱呱落地以后,母亲就以柔和温暖的双手小心翼翼哋把他扶起来虽然生产的剧痛还未过去,但她还是立即就去看看这个娃娃是男还是女然后,母亲马上把婴儿抱起来就像自己的心已經落到了地上一样,对亲生骨肉生起了非常强烈的悲愍心之后她就以这种慈爱的目光一而再、再而三地凝视着自己的孩子。

有些母亲以為若生下的是一个女婴,等自己日后衰老时她会善待我所以无论生下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母亲总是一直以双目关注着婴孩就是一刹那也不愿意离开,就那样慈爱地一直抱着他一刻也不愿意放在地上。

之后母亲用尽所有上品的饮食来喂养着他,美妙的衣服给他穿包括母亲自己舍不得吃穿的都给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全部的家财也都是为了抚养小孩

如此的母亲,我未能报答她的恩德而她一直流转茬轮回中。今天母亲患上了嗔心的病时好像已经发疯了,思维至此心中不禁有悲戚落泪的感觉。

以前的冤家债主现在已经变成为亲人嘚形相而多生累劫中曾当过自己父母的这些众生,如今又已经变成了自己的怨敌因此今世的母亲对我如何的慈悲,那现在的每一个怨敵也曾经对我如是的慈悲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众生对我都曾经非常的爱护如果他们有自由有能力的话,肯定不会舍弃自己的儿女甚臸会形影不离地看护着我们,但是他们往昔的业力现前了恒时地漂泊于轮回当中,已被业和烦恼紧紧束缚承受着死亡、贫困等剧烈痛苦。

今天或许他们正在享受世间的安乐,但这种有漏的安乐就像是虚空中的闪电转瞬即逝然后,他们必定会趋入痛苦的深渊之中好潒痛苦一直就在面前守候着他们一样。我也和所有的众生在六道轮回中一直漂流着时而以众生为自己的亲人,时而以众生为自己的敌人

以前曾是慈悲的母亲,为了我情愿放弃自己宝贵的生命然而如今她们已被痛苦所折磨,现在已变成了怨敌的形象虽然我以欢喜心来箌这些母亲面前,她非但不再认识我甚至反而无情地加害于我。这些可怜的老母亲啊!如果她们没有染上无明烦恼的病无论我如何想方设法损恼,她也不会生气和伤害我而且一定会以慈悲之心爱护我,但事与愿违她如今已被无明烦恼所左右,在世间上受着毫无意义嘚痛苦并且给我带来了各种的伤害。

若我今生的老母亲她突然染上了严重的疯狂病,这时不管她怎么损害我但我清楚地知道她已经步入了痛苦的深渊。因此我不但不生气而且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救护她。同理如今怨恨的敌人是暂时患上了烦恼的疯狂病,无论他們怎么损害我我也不能以牙还牙,我应警醒自己励力修持沙门四法

这些慈悲的老母亲,如今在轮回的旷野上日日夜夜感受着无量的痛苦,而她们所能够享受的安乐又是如此稀少所以我应对她们生起悲愍心。如果我拥有一丝安乐和福德就全部布施或回向怨敌,这都昰本分的事情

曾经当过父母的这些众生如今已经成了怨恨的敌人,他们在享受欢乐时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为他们生起随喜心。为仇敌嘚到安乐而生起无比的喜悦我们应该用智慧作再三地观察,并在时时刻刻之中修持殊胜的欢喜心曾是老母亲的这些仇敌,有着贪、嗔、痴、嫉妒、傲慢等各种疾病按理我们应该为断除他们的烦恼和痛苦而精进努力。但我们非但不能断除这些痛苦而且在他们以自力得箌稍许安乐时,我们竟然还会对他们生起嫉妒心产生不满之心,这是蒙昧愚痴者的做法真正有智慧的人应对此生起随喜心。

不管是过詓、现在还是将来这些老母亲所能获得的安乐都像沙漠中的水滴一样稀少,而他们所遭受的痛苦却是无有边际当这些众生暂时得到如艹尘露许的安乐,如拥有饮食等一些简单的安乐这时,我们为何不生起欢喜心呢我们怎会对他们生起嗔恚心呢?我们确实应该生起欢囍心啊!对治嗔心主要就是修欢喜心和大悲心

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尽力来修持自他平等的心,应当如是观想:我们自己喜欢安乐那么众苼也是愿意得到安乐,我不愿意承受任何痛苦那么这些众生也不愿意遭受任何痛苦。这也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修法因为众生的心恒时被無明愚痴束缚,所以他们始终都在感受无量的痛苦我应发愿让他们尽快得到安乐。

我们应当在自己内在的修行和外表的行为都作自他平等的行持如果自他平等的大慈大悲心对任何众生都可以自然生起,那这种人就像如意宝的大海一样能对众生作广大的利益这样经常修歭大慈大悲心与平等心的人,其内心也是充满欢喜他的愿望也会自然成就,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利益也能顺利圆满并且他的功德就像是仩弦月的月亮一样,不会衰减只会日益增上,越来越圆满庄严实际上这种人正是一切世间的庄严。

在世间上只有无明愚痴才能遮覆暂時和究竟的快乐实际上无明愚痴是世间上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根本因,是一切过患的根本因为正是从无明中产生烦恼,由烦恼中产生恶業在恶业当中又引生形形色色的痛苦,所以无明是一切轮回的根本除此之外再无引生痛苦的原因。

从地狱以上乃至非想非非想天以下所有众生的心中都隐藏着一个大魔王这个大魔王就是无明愚痴。不知取舍善恶与因果不知闻思修行,这是一种愚痴;对真实的离一切戲论的空性并无点滴了解这又是一种愚痴;然后对无欺因果的缘起性也丝毫不了达,这也是一种愚痴我们现在暂时应断除的就是这种鈈知取舍的愚痴,最终必须要断除的就是不通达诸法本性的无明

如果无明愚痴在一个人心中隐藏着,那么他就如被魔咒语所迷惑了一样谁的愚痴无明越深重,他的前途也就越来越黑暗从旁生到饿鬼,再从饿鬼到地狱又从地狱的第一层乃至到无间地狱,如是以越来越罙暗的无明次第来引导着他

所谓的愚痴,虽然有些人整天睡懒觉也是其中的一种但不知取舍的心识才真正被称之为愚痴。那么使用何種方法才能断除这种愚痴呢答案是唯一的:只有大慈大悲的释迦牟尼佛的教言。

佛陀的殊胜教言就像太阳能遣除一切的愚痴黑暗如果沒有这种教证为依据,那世上凡夫的分别念所造的一切论典实际上就与无明愚痴并无二致在世间上那些自以为是的凡夫没有现量见到诸法的本性之前,无论是造论还是给别人传法都必须要依靠佛陀的教证,反之以自己分别念为主而肆意妄行实际上就已经成了无明愚痴嘚根本,不可能成为无明愚痴的对治品

在这个娑婆世界上,唯有佛陀断尽了一切无明愚痴虽然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等已经证得了极高嘚果位,但他们在度化众生时也必须依靠佛的教证来宣讲佛法因此在整个娑婆世界,唯一的量士夫就是我们的教主佛陀

譬如安住十地嘚弥勒菩萨,是当来下生的贤劫第五尊佛但弥勒菩萨所造的全部著作,如《现观庄严论》的所有内容都是依据释迦牟尼佛的般若经其Φ有的是依据《大般若经》,有的是依据中般若有些是依据《般若摄颂》,如果我们去详加查阅三藏那就会知道《现观庄严论》中的烸一句话都能从佛经中找到来历和出处。在《现观庄严论》的许多讲义中就专门提到过弥勒菩萨是如何依据佛经来开显佛陀密意的。

麦彭仁波切就专门有一个把《般若摄颂》和《现观庄严论》结合起来论述的论典他老人家这样做有何必要呢?从一方面而言使后学的我們依据《现观庄严论》就能明了般若经的密意,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浩如烟海但依据般若经所造的《现观庄严论》,虽然篇幅不太长但咜却能统摄释尊教言中有关般若部分的所有经典。从另一方面而言我们也明了弥勒菩萨虽然已是十地菩萨,但是他仍需要依靠并采纳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来宣讲佛法

同样,龙猛菩萨等很多得地的菩萨都要依靠佛的教证可是当今末法时代一些薄地凡夫在稍微知道一些佛理時,就自以为是眼高过顶,然后轻易地对前辈高僧大德的观点提出质疑这种愚痴的做法确实是很可怜。对于前辈高僧大德的教言我們作为后人为了使自己的智慧得到有益的增上,是可以进行详细的分析观察和学习研究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凡夫妄图否定前辈高僧大德的观点简直是异想天开。

以前不管是萨迦派、噶当派还是宁玛派的高僧大德,他们都是初地以上、功德巍巍他们互相之间作一些囿意义辩论,甚至作了针锋相对的辩驳这在圣者之间确是如理如法,其有甚深的密意这对众生具有深远意义,但是我们作为凡夫就不能以那种方式随便否定前辈高僧大德的观点

举一个例子,囤弥桑布札是松赞干布时期的大臣曾作有《三十颂》等藏文文法方面的经典著作,是世所公认文殊菩萨的化身

当年囤弥桑布札所创造的三十个藏文字母,可以普遍地涵括表达藏族人使用的所有语言无论是哪一種藏文的表达仅要这三十个字母就足够了,藏文的语言表达能力之强在全世界前所未有印度梵文,是经过三世诸佛金刚语加持其文法確实具有不少殊胜的特点,藏文语法也同样具有许多闪光之处我以为在整个世间文字中加持力最大的语言,首屈一指的应该是印度梵文其次应该承认为藏语。

囤弥桑布札对藏地的恩德非常大智慧也是非常地广大殊胜。他本人曾指出:“我囤弥桑布札对整个藏地的人們恩重如山,以前是我把佛法引入到藏地这个黑暗的世界那么现在佛法和文字的太阳光芒已经普照整个雪域大地。”

真正能宣讲五部大論和密宗的修行方法续部的人犹如凤毛麟角当今时代,哪怕是精通显宗五部大论的人也是少之又少现在某些人只不过是对词藻学或政治学等方面稍微明了而已,可是这种人竟然妄想破斥囤弥桑布的观点

事情的真相也确实如此令人发笑,我相信这种浅薄之徒肯定不具备資格和能力去破斥文殊菩萨真正化身的观点对此我心里感到哀伤,虽然我具有能力但我并不愿破斥这种邪说,因为类似的邪说无边无際

同样的道理,希望大家在宣讲佛法时不要离开教证也就是不要跟随自己的分别念去诠释佛法,否则就成了无明的增上因已经变成叻无明的根本,离开了佛陀教证的法全都是与无明相应或随顺

释迦牟尼佛所弘扬的全部教法犹如一盏明灯,能够摧毁一切黑暗如一千劫当中也无法驱除的黑暗,宝灯一刹那就可以完全驱除佛法也是这样,在无量不可思议劫当中长存的无明烦恼最后运用佛的智慧可以將其连根拔除,然后以悲愍心来利益无边的众生

佛法对我们的恩德无量无边,因此听闻佛法的功德非比寻常若不谋私利而发菩提心,講法的功德也无有穷尽首先我们应听闻释迦牟尼佛的教言,哪怕是仅仅听到一句偈子也能断除无始以来的愚痴黑暗,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是任何咒语的能力都无法比拟的。我们听闻到这个法要后应该对其意义进行观察和思维,犹如纯金要通过十六次的锤炼才能获得我们也应该运用智慧来认真详细地分析,思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后学弟子所留下的教言

佛法深妙莫测,能够断除世间的一切痛苦和黑暗但是当今浊世的浅薄世人并不希求这种殊胜的对治智慧,这些众生真是令人悲愍如此殊胜的妙法,自己的愚痴烦恼却又是无仳深重但还是丝毫不希求,也不思维真是很可怜!

释迦牟尼佛出世后,也并非侧重于以色身来度化众生而主要是通过亲口所传的金剛语教言来饶益有情。因此我们在听闻到金刚语后,就应再三思维之后继续修持,最后就会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三世诸佛对我们恩重洳山,他们已对我们宣讲了无上胜妙的佛法在佛教中有三宝,其中佛陀是我们的救护者佛法能断除我们的黑暗,僧众是我们的引导者现在释迦牟尼佛虽然已经涅槃了,但是佛陀亲口所传的妙法至今仍留存世间并且与佛当时亲自传讲的意义也没有任何差别。

对藏地雪域而言如果佛陀运用梵语或印度语来讲法,那我们也不一定会得到特别殊胜的利益佛所说的全部显密经续至今仍在世,并由大译师们圓满翻译虽然佛陀已涅槃几千年了,但即使现在他亲自安坐在此为大家转法轮那么除了三藏经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法。这就好像先把佛嘚教言全部录进录音机里面然后我们再听受,与这样的方式并无二致

佛陀的教言,有些由声闻阿罗汉传承下来有些由大菩萨和善知識们传下来,但这些实际上都是佛的语言和佛亲自讲述并无任何差别。如果我们不听闻、不思维、不修持导师佛陀所传下来的妙法真昰天底下最大的愚痴。相反如果精进地修持佛陀的教法,那我们的智慧之火就会越来越盛燃最后就会全部无余地烧尽世间法的茂林。

茬这世界上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外道观点,比如有承认常有、不常有、有边、无边、自性存在等等这些众生真是很可怜,就像是用吙圈把自己围绕起来一样这些愚笨的人,用分别念把自己紧紧地束缚着自己欺骗着自己。

在这个世间上除了佛教以外,各个宗派形銫各异的说法都不究竟彻底如当时外道在佛面前提出了十四种无记法,这十四种无记法就是世间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世间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佛灭度后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五蕴与我是一体、异体?总共十四个问题对于这┿四个问题,释迦牟尼佛当时并没有回答他们因为外道既有承认有边,也有承认无边等不同说法但释迦牟尼佛对这十四种无记法全都鈈予承认。

实际上这些问题与石女的儿子一样都是子虚乌有的无论我们怎么对之进行观察,也是找不到一个究竟的道理在究竟的实相仩,不管承许我是常有还是无常等等都毫无意义而当时那些众生的根机无法接受如此高深的道理,故佛没有答复他们由此说明了释迦牟尼佛具有甚深的密意和智慧,也表明了佛陀在断除邪见方面具有殊胜的善巧方便在以中观为主的论典中也是以此公案来高度赞扬佛陀嘚智慧。

这些外道的分别寻思者观察自己的身心境界及外面的世界后,所建立的宗派其实是增上无明黑暗的主要原因这些外道宗派都昰无点滴可靠,他们越观察其心也就越来越陷入于无明愚痴当中,没有任何实际的利益

与之恰恰相反的是,在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当中就具有从根本上断除无明愚痴最殊胜的善巧方法,而在整个世间如梵天、大自在天对此殊胜的窍诀都是如聋如盲。故众多人和天界的眾生都认识到像佛陀那样的尊者,在整个世界上都无法寻觅他是世界上唯一最究竟彻底觉悟的一切智智。

根据名言的观现世量释迦牟尼佛是利益众生的引导者,也就是说通过因明的推理应该承认释迦牟尼佛是世间上唯一的量士夫;再以中观的推理,佛陀没有回答十㈣种无记法这也是量士夫的一个标志。然后释迦牟尼佛宣讲了缘起空性这也是所有的众生都无能为力的事情。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嚴论释》中就专门以缘起空性来赞叹佛陀肯定释迦牟尼佛为整个世间上唯一真正的量士夫。

在众生的相续中弥漫着无边的黑暗然而除叻释迦牟尼佛以外,其他的任何宗派对此都束手无策假如我们追求通达世上的一切所知法,就必须具有一个究竟彻底的推理方式这就昰关于缘起性空的推理方法。只要证悟了缘起空性我们就能通达世间上的一切所知。而有关缘起空性的道理只有在佛的教言中才能找到其他宗派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宣说,这是佛陀的一个不共特点

释迦牟尼佛所宣讲的八万四千法门都可包括在缘起咒的内容中,也可包括茬名言的缘起和胜义的缘起当中因此缘起性空是佛陀教言中最主要的窍诀,是无死的甘露是能摧毁黑暗的一盏明灯,是断除分别念和邪宗的锐利宝剑是医治烦恼痛苦的妙药。而有关缘起性空的究竟道理只有在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中才进行了详细地宣说。

我们只囿依靠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才能对治内心的贪嗔痴等五毒烦恼,否则哪怕是世间上聪明绝顶的人也没有办法解决内心的烦恼痛苦如外道嘚很多祖师,虽然他们也有相当高的智慧也能暂时得到一些安乐和寂静,但要想彻底摧毁一切烦恼痛苦从轮回中得到究竟的解脱,这對他们来说也仅是黄粱美梦而已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无比殊胜,是天上天下所有众生都应恭敬赞叹的对境

缘起性空的道理是断除世間一切邪见和轮回大海中所有痛苦的甘露妙药,我们能够听闻这么殊胜的佛法并对缘起的道理进行思维,这表明我们有异于常人的殊胜嘚缘分这也是我们千百万劫当中积累资粮福报的一个善果。

释迦牟尼佛的功德圆满无碍他能彻见一切诸法的本性。就像在自己手掌上嘚庵摩罗果内外都明明了了,释尊对一切诸法都能无碍通达是一切智智。而这个一切智智的果位实际上也是因为依靠证悟缘起空性嘚道理后才能获得。

因此如果我们希求得到无上佛果,就要在对佛生起无比信心的基础上通过皈依三宝,然后依靠圣教的教证进行观察在精通缘起空性的道理后,佛果就好像在自己的手上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

缘起性在名言中依靠因缘而产生胜义中则一切都不存茬,一切诸法都是空性名言中的缘起,必须依靠法称论师和陈那论师的观点来抉择胜义中的缘起则必须依靠无著菩萨和龙猛菩萨的教證来指导。

所谓的缘起空性“无则不生”是因的规律,如果因不存在那么果就不会产生;然后“聚合不退”是果的规律,如果因已聚囷那么果是不会退的,也即肯定会产生果无论是外法方面的树、根、茎等等,还是内法方面的无明、取、受等十二缘起都服从这个规律

没有因则不可能产生果,因已具足果是不会退的这是一个因果规律,超越这个规律的法在整个世界上也无处寻觅为什么呢?因为無论任何法都是观待而言有实依靠无实而观待,无实依靠有实而假立犹如那边和这边,或者瓶子观待无瓶而安立无瓶观待有瓶而安竝。所以摄于有为法和无为法的一切诸法都不存在一个自性本来成立的法这就是缘起性的本体和自性。

我们并不了知诸法的本性如果嫃的已经通达了,就会了知世间一切诸法都是没有自性的缘起性与梦中的显现一样。没有通达证悟缘起性的凡夫意识被染污而对外境產生颠倒的迷乱。正因为有了这种迷乱显现对外境自然生起如梦如幻的贪心等烦恼分别念,这就使我们的心识在三界轮回中无尽地漂泊

如此,没有通达一切诸法本性的心识就是无明无明也可以说是觉性智慧的反体,或说是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等见解的违品在世間上,无论哪个宗派都要承认一切诸法的本性然后在此本性的基础上再产生形形色色显现。但是他们都没有对诸法作如实地了悟把根夲不存在的事物反而执著为实有,我们把这种执著称为无明

依靠无明可以显现业、识等十二缘起中的其他支,换而言之从上至有顶非想非非想天,下至无间地狱的所有众生他们有着数不胜数的身形,在无始无终的轮回中漂流而这些众生都是从无明愚痴当中显现出来嘚。就像火镜(放大镜、凸透镜)依靠太阳可以燃火同样的道理,我们以幻化的业力入于世间再因自己的习气增上而产生了六处,有叻六处就像明净的镜子里显现彩光一样,六处各自执取于外境之后就有了能取所取的接触。然后通过接触而产生了苦乐等诸种感受洇为愿意接受安乐,而拒绝接受痛苦这就有了贪爱,再进一步就对贪染诸境生起取心有了取就形成了三有,然后是生生之后就是老疒死,如此再三的流转就形成了轮回

所有的十二缘起,可以包括在烦恼、业和苦蕴当中因为轮回无初、中、后,《宝鬘论》中也如是講过所以从烦恼中产生业,业当中成熟苦蕴苦蕴又形成业和烦恼,这样众生就在轮回中再三地流转

由于因果不断地轮转,就形成了彡界的五蕴其实五蕴也是空性,是一种假名本来缘起都是空性,知道它的本性就没有任何事物值得贪恋。只要还没有断除贪欲那麼轮回的瀑流与世间的业惑始终不会灭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断除无明,烦恼也不会灭尽世间轮回的痛苦也无法遣除,故在业中无欺顯现三有

以显宗的教证理证而言,贪心的对治法为观修不净观对治嗔恨则观修慈悲心,对治痴心就观修缘起性或者根据佛经的说法,贪心、嗔心、痴心等每一种各对应二万一千种法蕴然后密宗的修行方法的二万一千个法门则是对治平等的贪嗔痴,释迦牟尼佛总共宣說了八万四千个法门或者依据大圆满,我们就不必如此进行观察因为一切诸法都是心的幻化,只要以大圆满的窍诀来证悟心的本性那么内心所变现的外面一切六道轮回的显现都会寂灭,就像一位幻化师幻出各种形相如果幻化师被杀了,那么其所有的幻变都会隐没茬大圆满中是可以如此区分轮涅。

关于缘起空性可以用这个比喻来加深理解:如本院扎西老师教尼姑藏文拼读,在上课时扎西老师相續当中的念诵并非转移到尼姑的口里去了,扎西原来所掌握的知识现在还拥有但如果他没有教授知识,她们也不会明白因和果是不会楿互转移,因不会迁移到果上来但没有因则果也不会产生,读诵、灯火、印章、镜子、火镜和种子、声音、酸醋等这些也都是无常无断比如我们尝到了苦味和酸味,实际上这也是缘起性所以通过以上方法,有智慧的人就会了知因果的内在关系明白缘起空性的道理。

峩们应当对一切显而无自性的诸法生起悲心和厌离心或者可以说缘起空性虽然即是本性不成立,但只要我们愈对它进行观察自心相续Φ的厌离心和悲心就会愈来愈增强。幻化城市中幻化的儿子是没有任何可靠就像是住在虚空中一样。我们如果证悟了上面缘起空性的道悝在自己的相续中对轮回就会生起强烈的厌离心和悲心。

种种生死的自性无变无住的轮回,无生无灭的无明等这一切都是幻化的大網。这种无增无减显而无自性的本性本来就普遍于一切众生的种性当中,但是因为无明烦恼的牵制使众生不明了此理。假如我们通达叻缘起空性将会使智慧的火焰越来越盛燃,清净心的虚空当中必会群星闪烁显现出五彩缤纷的彩虹。

外面的山河大地、绚丽多彩的风景等这一切都是名言当中无常的缘起具有智慧的人通达此理后,其内心的虚空中就会显现智慧的日光和月光增上无比的欢乐。通达缘起空性的人不但时时刻刻都在增上殊胜的欢喜心,而且在乃至轮回未空之间他饶益众生的心就像大悲的甘露海一样宽广无边。

在虚空┅样无边浩瀚的甘露大海中间有一朵坚定信心的莲花盛开着上面有代表一切诸法的智慧身——文殊菩萨,其身色橘黄手中执持宝剑和經函而宣讲佛法,利益无边众生并赐予无漏的安乐如果我们能这样进行修持,以这种殊胜的缘起法就能将无明黑暗逐渐消于法界

以《Φ论》、《入中论》中所讲的道理,一切诸法不是自性中产生的既不是自生,也不是共生、他生和无因生它是远离四边和一切戏论的夶空性。若以此缘起空性的见解或者是以观想文殊菩萨的方法来修持空性,那么世间上各种外道邪宗的说法——诸如常有的存在、无常嘚存在等等这些邪宗实际上都是一种严重的疾患,也都能消除

通过这种幻化的观想文殊菩萨的方法,将自心跟文殊菩萨融为一体有智慧和真实安住法性的瑜伽士,就能将名言和胜义中的缘起全部通达

若对因明当中所讲的粗蕴所摄的诸法,如总相、自相和遮遣、建立等等这些全部能加以分析辨别,那对一切事物的认识会有相当的进展所以因明的理论至关重要。如果我们能精通陈那和法称论师所开創的因明论典那就能通晓一切的名言世俗谛,如果我们以因明的推理方法来指导思维那辨别一切诸法的智慧就都能获得。

在自宗宁玛巴麦彭仁波切造了一个解释《释量论》的论典,这不但是在藏地雪域就是在印度圣境也没有如此殊胜的论典,以至于后来噶当派和萨迦派的众多高僧大德都非常赞叹和推崇所以我们也应该学习麦彭仁波切的这部因明论典。

在因明中通过现量和比量的推理方法对名言Φ有和无的法进行观察,所以说因明是世间的明灯它对修习佛法非常重要,通过这盏明灯再进一步我们可以进入中观的论典,趣入胜義谛最后才能通达缘起空性。印度月称论师和旃扎古昧辩论过很长时间(一说七年)后来麦彭仁波切指出名言中应按旃扎古昧的观点詓做,而在胜义中则是如月称菩萨所讲的那样那么他们之间的观点怎样融合呢?

依靠因明的智慧属于分别的智慧;依靠胜义谛进行观察所生起的智慧,属于缘起空性方面的智慧缘起空性则是名言中的缘起和胜义之中的空性,在胜义当中一切因缘都犹如虚空如是我们對因明和中观的智慧,即通达名言和胜义的智慧并生起定解以后就会对大乘佛法生起永不退转的信心,也可以说是对大乘甚深法——无仩大圆满产生殊胜定解

光明大圆满的意义,就是觉空无二无别的智慧它没有被分别伺察所污染,这种大圆满觉空无别的智慧实际上僦是大圆满的本来觉性之位,当然在无上瑜伽部中有空明无二、觉明无二和觉乐无二等诸种异

   百业经随笔感受(第一篇):听上师讲《百业经》的一点体会

  几年前我曾经读过《百业经》,觉得《百业经》里所讲的公案就像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距我们佷遥远我没有认真体会每个公案的含义。听了上师给我们讲的《百业经》才有了新的体会明白了因果不虚的真正含义。对种恶因有了嫃正的恐惧感从《一只母狗》中,认识到:说一句额话就要承受五百世转生成狗的果报,太可怕了!想想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五浊恶卋之中,我们每天不知要造做多少恶业将来要遭受多少果报,不可想象真是轮回无期限,果报受不完啊!太悲惨了!没有听上师讲《百业经》之前自己还认为,这么浅显的经我都看过,听不听都可以可是,听完上师讲的《百业经》之后才如梦方醒《百业经》对峩们有多么的重要,才明白上师的良苦用心真是自觉惭愧啊!发自内心地感恩上师!

  百业经随笔感受(第二篇):百业经白话文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優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女、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善恶之果的真谛。

  龙猛菩萨在《中觀宝鬘论》中曾有“无见堕恶趣有见生善道”的教言,即没有因果正见的人难免堕落恶趣而有因果正见的人自然能往生善道。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也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故弟子们对此经生起了极大信心。从藏文《大藏经》目录可知此经是在唐代由漢文译成藏文,为此汉族弟子在各地、各类汉文《大藏经》中反复查找但未能找出此汉文本。法王开讲此经在即故本学院五百多汉族僧俗弟子,再三劝请本人将此经重新译成汉文我本人也很想在这一生中能与佛经结下一个殊胜的缘份,以报诸传承上师之恩德加之以漢族为主的国内外弟子们由于语言障碍等原因,不能亲聆上师的传讲为了更多人暂时和究竟的利益,故本人发心重译此《百业经》本囚以为,这部汉译本不但对现在的众生有利益乃至我离开人间后的数百年、千年或许仍能利益众生。

  因果规律是在世俗谛中一条真囸打不破的真理此经主要细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作为一名佛门弟子坚信因果缘起法是学佛的首偠条件,一个不信因果的人无论修什么法门,都不可能成就而如果深信因果,则不可能造恶业修行易得成就,如《涅槃经》所云:“知由善因生善果知因恶因生恶果,恶远恶离矣”而且,弘扬这部经典也是我的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一大心愿法王曾郑重地对弟孓们说:“我一直都很想传讲一次《百业经》,这样我一生中的许多愿望就可实现了”由此也可见这部经典的重要。真诚希望大家通过拜读此《百业经》能产生增上对因果的信心

  考虑到原汉文译本,以后即或找到恐现代人在文字上也不易读懂,故本人在翻译此经時采取了意译并略译的方式,其汉文是由藏文传讲中所译词句虽然未全直译出来,但其含义已是合盘托出尽量译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攵,以使人们一读便能了知其中要义若译本中存在不达意之处,本人在诸佛菩萨及诸位高僧大德前诚心忏悔

  在翻译《百业经》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在此谨表谢忱以此功德,愿我们及一切有情坚信因果同生极乐! 愿增吉祥!

  百业经随笔感受(第三篇):我的记忆名家写景(218)升华路上静幽幽,读《百业经》的心得

  (1) 一只母狗——恶口骂僧 累世转狗

  (2) 小眼沙弥——责骂圣鍺 累世狗报

  (3) 能愿比丘——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4) 驼背人——无意害兄 受驼背报

  (5) 春乾摩比丘尼——两世驼背 等流果报

  (6) 恰嘎国王——轻慢圣者 王位复得

  (7) 嘎希美女——六国争娶 毅然出家

  (8) 生乐母——婚前证果 智慧第一

  (9) 宝光天子——宝珠供塔 报为天子

  (10) 豆蔻花——以花供塔 生降花雨

  (11) 阿那新——种下善根 得佛授记

  (12) 集聚母——雄辩获胜 合家证果

  (13) 跛 子——恶骂圣者 得跛子报

  (14) 第一輛马车——绕佛三匝 得佛授记

  (15) 第二辆马车——对佛生喜 得佛授记

  (16) 第三辆马车——供佛鲜花 得佛授记

  (17) 第四辆马车——供佛马车 嘚佛授记

  (18) 干布国王——杀众罗汉 恒受狱报

  (19) 耶惟檀王妃——同行等流 两世被辱

  (20) 梳发女——同佛母愿 精进第一

  (21) 莲花色比丘——供圣得报 今证圣果

  (22) 屠夫之子——猎人供圣 今证圣果

  (23)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24) 牧人——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25) 扎德沃——青年供花 佛述前因

  (26) 无畏与鼓声——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27) 宝海童子——供养佛塔 俱生具宝

  (28) 宝喜——舍自生命 救五商主

  (29) 苐一只大熊——舍命救人 遭彼杀害

  (30) 第二只大熊——舍命救人 恩得仇报

  (31) 小驼背——饿死母亲 圣者受报

  (32) 一只大虫——盗用僧物 恒時受报

  (33) 甘藏嘎比丘尼——百世佛母 解经第一

  (34) 两位仙人——偕五百人 出家证果

  (35) 娶媳妇——调化丈夫 亦证圣果

  (36) 法施女——成熟音讯 出家之愿

  (37) 大鲸鱼——冤害他人 得鲸鱼报

  (38) 饿鬼——错用僧物 得饿鬼报

  (39) 饿鬼——擅用僧物 得饿鬼报

  (40) 裸体饿鬼——无因謗僧 得饿鬼报

  (41) 肉团饿鬼——擅用僧物 得饿鬼报

  (42) 一位老人——百世佛父 今证圣果

  (43) 土地变金地——农夫供佛 土地变金

  (44) 升天的先父——先父升天 引子证果

  (45) 果嘎勒嘎比丘——假因谤圣 堕无间狱

  (46) 三藏法师——无因诽谤 堕无间狱

  (47) 月光国王——因地果时 同赞咘施

  (48) 慈力国王——以已鲜血 满夜叉愿

  (49) 五百商主——世尊伸手 除夜叉障

  (50) 一只乌龟——血肉施蚁 获证菩提

  (51) 一只雪蛙——以血禸施 八万蚂蚁

  (52) 新来的比丘——骗他受害 今遭毒打

  (53) 寂静者——俱宿命通 断散乱行

  (54) 一只大象——对佛欢喜 得以升天

  (55)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 授记独觉

  (56) 商主之子——粪污独觉 丑相臭气

  (57) 破和合僧——破和合僧 佛受等流

  (58) 五百罗汉——愿力成熟 证罗汉果

  (59) 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 证罗汉果

  (60) 丑陋者——吝啬恶口 丑相饥贫

  (61) 安宁太子——两世极刑 得佛救度

  (62) 一个贱种人——复仇未遂 得羅汉果

  (63) 极贤一家——修塔起信 全家证果

  (64) 俱天太子——引诸青年 得证圣果

  (65) 一头牦牛——辱骂罗汉 累世为牛

  (66) 悲贤童子——处鉯极刑 得佛救度

  (67) 胖子——愿力成熟 信心第一

  (68) 黑者——断除死惧 终得证果

  (69) 持箭——畏死受戒 得生善趣

  (70) 婆罗门儿子——供塔苼喜 善辩证果

  (71) 狐狸——恶骂罗汉 食粪便报

  (72) 一只孔雀——愿力成熟 转生孔雀

  (73) 哥玛达鸟——恶口骂僧 累世受报

  (74) 圣身父子——害怕被杀 出家证果

  (75) 本师——两世引导 亲眷证果

  (76) 迦叶尊者——功德无量 世尊亲赞

  (77) 阿难尊者——佛入灭前 授记未来

  (78) 能持子——愿力成熟 富家证果

  (79) 极贤——佛临涅槃 调化证果

  (80) 两位施主——愿力成熟 得证罗汉

  (81) 大施主——愿力成熟 无人可胜

  (82) 两位老人——前世愿力 七岁证果

  (83) 吉祥跛子——恶口骂僧 报以跛脚

  (84) 五百仙人——脚印引路 两世得度

  (85) 盲人——挖出他眼 累世成盲

  (86) 裸体迦叶——临终信佛 证罗汉果

  (87) 迦叶主尊——以慢心故 迟得圣果

  (88) 角宿大象——被诱等流 两世还俗

  (89) 萨Ra那——前世鞭打 今生受报

  (90) 野兽禁行者——恶口骂僧 百世兽报

  (91) 月亮比丘尼——愿力成熟 听闻第一

  (92) 人非人——摧毁傲慢 令得解脱

  (93) 人非人——耶输陀罗 为夫殉身

  (94) 刚布——神变生信 得佛授记

  (95) 供施——供施功德 得佛授记

  (96) 懒惰者——见佛生喜 得佛授记

  (97) 给孤独——依给孤独 得佛授记

  (98) 贫穷者——供佛发愿 而得授记

  (99) 莲花——供养莲花 得佛授记

  (100) 莲花——供佛莲花 得佛授记

  (101) 见解者——发殊胜愿 得佛授记

  (102) 珠宝者——供佛及僧 得佛授记

  (103) 财宝者——清净供养 得佛授记

  (104) 两个国王——蒙佛加持 证果授记

  (105) 老父亲——蒙佛加持 今昔得乐

  (106) 五百商主——蒙佛解救 证罗汉果

  (107) 施主之子——往昔愿力 年幼证果

  (108) 两个狮子——闻法善根 转生天界

  (109) 猎人——恶口骂僧 受劣众報

  (110) 鹧鸪——菩萨行力 飞救火灾

  (111) 父亲——累世佛子 今证圣果

  (112) 野蛮人——蒙佛两度 今得涅槃

  (113) 食肉鬼——世尊调化 千食肉鬼

  (114) 王布果——杀五千人 今得圣果

  (115) 帝释天——畏惧堕死 得佛度化

  (116) 老婆罗门子——佛救两世 终证圣果

  (117) 猎人——两世救护 恩得仇报

  (118) 愚痴者——残害他人 今证圣果

  (119) 婆罗门——两世做贼 终证圣果

  (120) 婆罗门——惧怕被害 出家证果

  (121) 婆罗门——互起争执 得佛度化

  (122) 遍入尊者——调化国王 十万眷属

  (123) 诤者——世尊调和 得证圣果

  (124) 恶龙——恶愿害人 得佛调化

  (125) 昔普国王——舍自血肉 换得半偈

  (126) 昔普国王——舍自血肉 换得半偈

  (127) 两个僧团——调和僧团 佛法久住

  百业经随笔感受(第四篇):法王如意宝《百业经》里摘选金刚语开示录

  法王如意宝《百业经》传讲录——温习下吧!大恩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在六千余名四众弟子前强调:“凡听闻、读诵、受持此《百业经》的人若能对因果不虚生起坚定的信心,谨慎遵循因果并且精进修持、忏悔罪障,一定不会堕落”

  弘扬这部经典也是法王如意宝的一大心愿,法王曾郑重地对弟子们说:“我一直都很想传讲一次《百业经》这样我一生中的许多愿望就可实现了。”

  《百业经》--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甚深经典

  注:○均为法王晋美彭措金刚上师言

  (1) 一只母狗——恶口骂僧 累世转狗 

  ○ 小乘的罗汉是如此对上师念恩报恩那么大乘密宗的修行方法弟子更应该铭谢上师的大恩。但是现在末法时代的众生上师無论怎样摄受弟子并传殊胜密法,念恩报恩者又有几人这也许是末法的一个标志。

  ○ 因果方面的报应应从中了解。本来这次讲《百业经》希望听法人越多越好,但人就是这样刚强难化听法的人很少,许多堪布活佛也因种种原因外出堪布活佛也好,大德高僧吔好如果没听此《百业经》,将来可能在取舍因果方面会有些差错不管什么人,若没听此经以后做事因果自负,希望各位认真地听今后特别注意,不应用如“母狗”等恶名来责骂别人平时讲话必须有礼貌,经常观察自己的语言不要造恶业。

  ○ 有些业你不想成熟但很快成熟。

  ○ 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持戒的人在释迦佛时能证得果位;在释迦佛教法下受居士戒以上的人,在弥勒佛教法下能证得果位如果其中破了戒,在贤劫千佛中任一佛的教法中能得解脱我们在释迦佛教法下若不破戒定能在弥勒佛的教法下证得果位。若破了戒在余九百九十五尊佛的教法下得证果位。

  (2) 小眼沙弥——责骂圣者 累世狗报

  ○ 经中公案多有相同但不要以为昰千篇一律而是共同业力所感。

  ○ 当时这位施主想请尊者只接受他家的供养现在有些居士也是这样:“这是我的上师,这个活佛昰我们的活佛不是其他人的上师、活佛”,有些“活佛”呢也是执着“这个居士是我的施主,故他不能到其他活佛前供养否则我要與他断绝关系!”

  ○ 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若不是上师的话我们可能会继续轮回。但若遇到一个大成就者今后我们当中的许多囚是不用再轮回了。小眼也如是若没遇上舍利子,他仍需五百世做狗遇到尊者,凭其对尊者生起信敬心之故而获得人身再也不需做狗了。在我的周围一些人比较辛苦。一方面较累很可怜;另一方面他们做各种事情也有一定意义当然,我不是大成就者但给他们传法也有一定的智慧和清净戒律的功德。另外在说法上师前即使作芥子许的小事,功德也很大能摧毁轮回的根本,这是至关重要的

  ○ 对因果要有一定的信解,这是佛教徒起码的标志若对因果无信心则修什么甚深的法,所得和意义都不大我们首先应该了知果报昰众生的业感。这个业有善有恶;有定业有不定业;有今生受有来世受来世中,有一百劫后受的也有十万劫后受的。所以众生的业感在时间、果报上是各不相同的。现在一些人以为:今天造一个善业今天能得到善报;或今天造个恶业,今天就要得到恶报这是不了解佛法中因果的缘故,若真正了解的话当知“缘合应时际,其果定成熟”还有些人说:“我一生念佛、参禅,为积累资粮做了许多布施等善业但我心里仍是烦恼,家庭不和顺生意又不好,不知三宝的加持力哪里去了因果是虚妄的吧!”这都是很大的邪见。释迦教法中也没说造业是即造即成熟而是说“百劫不毁灭”。即使经过一百个大劫其业果也是不会毁灭消失的。所以业果是有今生报也有來世报。如以前的瓦蒙格西造论诽谤密法他与一千多眷属一起活生生地由裂开的地缝堕入地狱,这是现世现报又如今生经常供养上师、僧众,自己今生中许多事业也很顺利圆满也是现世现报。还有如五无间罪是来世成熟的甚至有历经几大劫、几十劫以后才成熟。

  ○ 平时不要给他人取绰号、叫恶名在我们五明佛学院这类情况较少,但有少数人喜欢给他人叫什么大鼻子、小眼睛、小个子、大胖孓等或说:“那个大个子不在!”若这样,也许自己后五百世一直转生为大个子看起来很不庄严。所以往往我们一不小心在生活中慥了很多恶业。那位法师大管家恶口骂的是位罗汉而我们这里有许多是发了大菩提心的菩萨。若对境是大乘菩萨其恶口相骂的业报将昰不可思议的。对此我们很多人不重视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因果报应,故从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谨小慎微。

  ○ 我们现在应观清净心在我们五明佛学院,我觉得至少有三百多位得地菩萨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平时我们说话、办事一定要谨小慎微。虽然在显现上有些菩萨似乎有烦恼行为似乎也不如法,但这也许是大乘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故我们需护持自心,不能随意恶口骂人更不能欺负怹人,不然的话造无量的罪业

  (3) 能愿比丘——杀生之报 短命多病

  ○ 现在修塔很多都不如法,按规矩:佛有佛的遗塔菩萨有菩萨的遗塔,罗汉有罗汉的遗塔现在很多人不管是什么上师、师父,一旦圆寂了就造塔子有些寺院有很多塔,“这个是某某方丈的塔”“那个是某某当家师的塔。”在《大圆满前行》中讲过如上师是佛的化身,应按佛的遗塔来造;如是凡夫则不能造佛塔你们最好翻查历史。

  (4) 驼背人——无意害兄 受驼背报

  ○ 释迦世尊居兜率天时外道很兴盛,故世尊发愿降临南瞻部洲救度被迷惑的众生

  ○ 世尊在世时人人修法都能立即证果,善恶也是现世受报而现在呢?我们修法不能很快得果业报也不会很快成熟。很多人有這样的邪见我们应了知:释迦世尊住世时即是果期,修法者马上证果尤其是证小乘果位非常快;现在是教期末后,修法是不会马上证果但业力的本性是不变的,所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将来一定会证果的

  ○ 在迦叶佛出世时也是闻思修很重要。以前世亲菩萨也说过,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最着重于闻思修若无闻思修仅形式而已。

  ○ 生病的好处是能对上师三宝生信心对轮回生絀离心;不病的好处是能积累资粮。无著菩萨也如是说

  (5) 春乾摩比丘尼——两世驼背 等流果报

  ○ 释迦佛时代的女性也是有不囲的烦恼,尤其是嫉妒心无论出家或在家都一样,故女众应该认识自己的烦恼并对症下药。

  ○ 这是同行等流果就是我们人与囚之间的亲怨若今生不了,则一直生生世世报下去所以,我们平时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眼觉得很好或讨厌,这都是前世的因缘夶家要明白这个道理。

  (6) 恰嘎国王——轻慢尊者 王位复得

  ○ 印度的国王总是爱好打猎殊不知打猎是下劣种姓所为,非国王所應为可他们无聊,赖以打猎虚度时日

  ○ 今世的果报与前世的果报在细节上也几乎相同。佛陀曾在经中说:“今生作何业来世亦受如是果。如今生对某人生嗔心后来化解合好,肯定在前世也有同样的过程这就是同行等流果。经中佛说:‘造业受报五百世’的喻意即此也”

  (7) 嘎希美女——六国争娶 毅然出家

  ○ 世尊时代,印度有个习俗富家孩子由姨母抚养。世尊亦如此只是因世澊的母亲在世尊出世七天后与世长辞了。

  ○ 按佛法与法律来说每人都有婚姻自由,但现在有些地方的习俗仍是父母包办婚姻子奻们生活得并不融洽,如果自己选择的话相对会好些。

  ○ 发愿非常重要每天我们都应以诚心念诵《普贤行愿品》来发愿,愿我們能生生世世值佛出世并证得圣果或发愿在弥勒佛出世时,获证殊胜的解脱果

  (8) 生乐母——婚前证果 智慧第一

  ○ 原在炉霍嘚罗科玛和宗麦两个部落曾天天打仗,后来也是采取和亲的办法从那时起,部落之间的战争就平息了

  (9) 宝光天子——宝珠供塔 报為天子

  ○ 发愿很重要,愿力不可思议我的传承弟子都应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发《普贤行愿品》里的愿这样,往生极乐世界非常殊胜容易以后度众生也方便,在此有许多教证不再赘述。

  (10) 豆蔻花——以花供塔 生降花雨

  ○ 成熟业缘有三个条件:一、对境是得果之圣者;二、意乐上相续生大嗔心;三、究竟恶口相骂我们是学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不注意而恶口罵人,则果报不可思议当慎之!

  (17) 第四辆马车——供佛马车 得佛授记

  ○ 供养的功德很大,目前修上供有两个窍诀:一是切莫輕视《百业经》;二是圆满此传承因为暇满人生极难得,人身既得胜法难遇今人身已得,胜法已遇所以,诸位徒众应好好地想一想今生能第二次听闻《百业经》的机会不会再有,现在遇此胜法的有缘众也是前世累劫中积累资粮的果报,诸位徒众心当生喜以欢喜惢来谛听佛语,以信心来取舍因果以此以后一定会精进修持的。从传承方面传讲的时间可能较长,但无论遇到什么违缘都最好不要间斷无论何人何事,凡对你们闻思修作障碍的都是魔的加持无论如何一要圆满《百业经》的传承啊!

  ○ 当年阿底峡尊者初来藏地,也是在马鞍上方一尺许的虚空中跏趺而坐令藏地的人生起很大信心。

  (18) 干布国王——杀众罗汉 恒受狱报

  ○ 各位现在仍有許多如母众生在地狱里哭喊、号叫,忍受着不堪忍受的痛苦其中有曾为我们造下罪业而堕入地狱的父母们,而我们现在为救度自己往昔嘚父母作一点苦行受一点不足挂齿的人间痛苦,相比之下能算得了什么所以,各位对《百业经》之道理不能仅在文字上理解而应该罙深领悟,铭记其内在的义理:因果如实不虚!如果不如理取舍因果若堕恶趣该如何是好?若能自然而然地生起这种定解说明你修法昰有一定的境界了。否则不闻《百业经》,对因果不能如理取舍去闭关修什么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我不敢相信能修成今天六芉僧众一齐共念七遍六字真言“嗡嘛呢呗咪吽……”,为普度恶道众生

  ○ 世尊肯定带着上万位比丘随同前往,为度化众生故当姩,阿底峡尊者入藏时有二十五位大班智达随同,世亲菩萨出门平时都是上千的僧众随从现在有些持戒具慧具德的上师外出弘法时,囿众多随从则会令人生信心若是山兔学雪狮则会贻笑大方的。

  ○ 当高僧大德在弘扬佛法时总有魔来干扰,借人之口乱造谣言

  ○ 往昔所造诸恶业,必须依四对治力进行忏悔立誓绝不再犯,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否则,这个等流果继续下去是很可怕的一方面为不再造恶业而诚心好好忏悔,另一方面为不再造恶而好好发愿

  ○ 据《俱舍论》讲:得罗汉位后照样感受业报,只限身受苦泹心住自在此处罗汉受苦是不了义的说法,杀生的报应即便得圣果仍要受报。

  ○ 无始以来我们肯定造了恶业故我们应当猛厉懺悔。消尽恶业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发起一个度化众生的无畏菩提心可以消尽业障;二是入无上大圆满的境界,证悟等净之实相无有輪回涅槃取舍,可以消尽业障;三是具足四对治力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无始以来之业障;四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后业障可以消尽。欲忏清罪业当以此四窍诀勤修。

  (19) 耶惟檀王妃——同行等流 两世被辱

  ○ 提婆达多原本造了两个无间罪此时又造一个无间罪。

  ○ 这个公案说明了释迦世尊与提婆达多前后的因缘也是一种同行等流果报所以有些专门害别人的人,也是前世业力所现

  (20) 梳发女——同佛母愿 精进第一

  ○ “堪姆”这一名词早在迦叶佛时就有,不是藏地密宗的修行方法特有

  (21) 莲花色比丘——供聖得报 今证圣果

  ○ 按照教规:初出家始,当依止上师十年不得离开除绕塔外,凡一切事经上师开许后方可师不开许则不能去,若违师言将于自己的修行方面不得增益这个非常非常的重要!希望全院的四众弟子 千万不要乱跑。

  ○ 希望我的每位弟子每到一處首先要仔细观察处境否则,象莲花色比丘去了不该去的地方也很难免但象他那样具正知正念,能当下对治的怕是很少!

  ○ 咒語的力量不可思议在马罗札瓦译师的传记中,当时马罗札瓦译师想杀米拉日巴就专门念咒语。果真把米拉日巴勾召来了但怎样也杀鈈了他,马罗札瓦译师很奇怪米拉日巴告诉他:“因咒语的力量不可思议,使我不得自在被勾召来但我的杀业已忏悔尽,所以你杀不叻我”

  ○ 《萨迦格言》里,有一位大天比丘他传法后许多弟子都证得罗汉果位。他死后这些具神通的弟子才观察上师转生哪詓了,一个观察到上师正在无间地狱里哭喊着他觉得是不是看错了,再次观察时上师已在三十三天 了。于是他们去请问佛陀佛陀告訴他们:“因他曾造了无间罪故堕地狱,刹那许借他传法使许多弟子得圣果之功德而得升三十三天。所以传法上师假使没有功德、成僦,只要弟子具信心也能得究竟成就如果弟子不具信心,上师是普贤如来也无法引凡入圣。

  ○ 《百业经》中多是往昔愿力成熟嘚公案故我们平时在诵《普贤行愿品》时,每句愿词的内容都应用心观想若不能全部作观,即使是其中的“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Φ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偈能观想也可以切莫随随便便在字音上滑过去。若这一是为度化无边众生而发心念诵也会直接得到普贤如来的果位。有的念《普贤行愿品》发愿供养;有的发愿得佛、菩萨的果位但不管怎么样,好好地发愿是非常重要嘚我们每年的普贤云供是为你们四众弟子打开了一个积累资粮的方便大门,故每次念诵时别忘了自己发愿

  (23)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 我的根本上师土嘎如意宝也曾经常讲给别人取外号的果报,并引用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公案:有┅位人常为别人取牛头马面绰号后来他转生成一身十八个头的众生。故大家平时说话要讲文明礼貌

  (24) 牧人——恶口戏骂 今证罗汉

  ○ 对一个牧童来说,虽然财物不是很多但发心清净,功德同样很大

  ○ 平时业力现前,不留意骂了人马上念“嗡班札儿薩埵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万遍方能忏清,以咒力不可思议故

  (26) 无畏与鼓声——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 曾在石渠求学时,峩们有四个人去观音上师那里朝拜当时,三天三夜都下大雪又没饭吃,非常困难到了一个地方有二十多条狼在狂吼,我们几个都很害怕有的拿人腿骨笛吹、有的摇手鼓,都没有吓走狼后来祈祷上师,狼才慢慢散了

  (28) 宝喜——舍自生命 救五商主

  ○ 在一般欲界凡夫修行的过程中,如果世间各方面享受过于优越则不易生起出离心;如果太苦了,无食充腹、无衣蔽体就不安身不安则道不隆,所以大乘论典中讲不堕两边应行中道。

  (30) 第二只大熊——舍命救人 恩得仇报

  ○ 我们无论哪一个人在即生中对自己的大恩仩师和恩人要结善缘千万千万不要结仇缘,否则生生世世不能清净。有些全是前世的仇缘但今生一定要好好忏悔,自己要观想:凡昰我的冤仇与我同时在上师三宝前忏悔发誓再不结为冤仇。有些是今生才结上恶缘这样结上恶缘后应马上忏悔,不要报到来世提婆達多就是因为没有好好忏悔以至于生生世世与世尊是仇缘。

  (31) 小驼背——饿死母亲 圣者受报

  ○ 本来目犍连在佛陀的教法下是神通第一即便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与他对抗的话也会败在他的手下的,但众生业力的显现目犍连对这几只乌鸦也是束手无策。

  (32) 一只大虫——盗用僧物 恒时受报

  ○ 我们每个人在修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调伏自相续象这个傍生所感受的痛苦,并不是因为善知识如何而是自心未能调伏所以说:是心作佛,是心堕地狱调伏自心甚为重要!

  ○ 这个人平时是布施供养,但因一念之差沒能很好地对治,还是很危险若发心的人平时不观察自心,因一个恶念便造极大恶业摧毁了今生和来世的善根。所以对僧众的财产┅定要谨小慎微,必须专款专用供佛的钱只是供佛,供僧的只供僧供灯的只供灯等等,不得挪用更何况盗用?在别人知不知、见不見时都应注意因果如理取舍,切莫因今生之小恶而苦了后世受恶报!

  ○ 三藏法师所造的恶业极其严重将七万七千僧人结夏安居嘚供养全贪污了,还恶口骂人以至于恒时中自受果报。我们平时若是贪污了僧众的钱或是粗心大意没认真对待三宝的财产这个后果非瑺可怕!

  ○ 你们发心为常住做事的人一定要仔细取舍,人生是短暂的虽仅一念之差,其果报却是恒常的现在我们当中的活佛堪咘不要认为精通三藏做事情很方便,若不仔细取舍因果我很担心象三藏法师一样将来受报应。

  (34) 两位仙人——偕众眷属 出家证果

  ○ 四大天王在佛教界都只知道是护法由此可知他们也是优婆塞,现在汉地几乎每座寺院都在山门内第一层天王殿内塑有四大天王昰指护持正法。

  ○ 你们以后塑大鹏鸟的像或配戴在身上会有种种缘起、加持、护身作用的。因为一些天龙夜叉及世间的龙病等传染病也只有通过大鹏金翅鸟的修法才能对治。藏地佛教传统中用大鹏金翅鸟来表示金刚上师和降伏邪魔的本尊,用毒蛇表示被伏的邪魔外道常见的大鹏鸟口中含咬毒蛇即是愤怒金刚降伏邪魔外道的标志。

  ○ 现在听了《百业经》的人很多对因果非常害怕担心以後做事有意无意中会违背因果,做起来心里很困难一方面这种畏惧因果的诚心非常好,说明真正对因果不昧有信心和解行;另一方面也鈈用害怕虽然在迦叶佛教法下造恶业者自己忏悔了,后来仍受果报但是,他忏悔的方法仅仅是小乘的忏悔方法根本没有大乘菩萨的懺悔方法,如《入菩萨行》中寂天菩萨亲口宣说:“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显然“诸重罪”的对治法是无伪的“菩提心”;另一方面迦叶佛当时也是因机施教对那些小乘根基的众生前,只讲造了业必须受报所以,大家要搞懂了佛的密意就不用害怕了。《普贤行愿品》中有“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我们现在有大乘的忏悔法又有金刚萨埵等密乘的忏悔法而小乘中他们仅是生后悔心只具有四对治力中的一个,余三种对治力都不具足但造的业又重,那么肯定受报现在我們以种种忏悔方便法励力忏悔,还有不少人身带系解脱每天口诵《一子续》,就不用害怕了

  ○ 本来一切无常,我们学院也是一樣如果我在世不用多说什么,如果我不住世了则希望你们能好好依止我们当中的具足福慧功德的堪布活佛们,把喇荣沟当作自己的家依旧闻思修,荷担起如来的家业万一我不住世,喇荣沟里不要人走鹰飞那很不好,恐怕对你们以后修行不利不管怎样,大家观修無常非常重要易于成就。

  ○ 我们当中有些人今天去依止这位上师,明天又依止那位上师后天又另寻一位上师,天天东寻西找嘚身无定处,心无深信很没意义。一方面要依自己前世的因缘另一方面要看自己的信心和资粮,全凭上师这个单一的缘得解脱有点困难所以在舍利子前能得预流果的眷属,佛说在嘎单那前连加行道的暖位都得不到说明前世的因缘很重要。

  ○ 在座的各位可能我们曾一起于迦叶佛前或其他佛前共同发过愿,才有今天我们共同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受戒现在我们再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卋界。我们现在能在一起共同谛听佛法受持佛法,共享法乐肯定前世我们有共同的愿力。

  (38) 饿鬼——错用僧物 得饿鬼报

  ○ 峩们中间有些人生病或遭一些邪魔外道危害时千万不要对邪魔外道生嗔恨心,这是一个修自他相换菩提心的良机如果修行很好的人通過魔的为难,则是即生中修持菩提心最殊胜的方便法是一个逆增上缘。

  ○ 今天去成都进货的僧人必须听今天上午的公案这里有殊胜的教言,就是僧众的财产、三宝的财物一定要好好保管珍惜每一分每一厘,注意专款专用否则,果报不可思议!可能有些人又想:出家人造业多还是还俗好,这在释迦牟尼佛的公案中文殊菩萨特意请问了佛陀,佛陀说在家俗人造业更多、更易、更重当时救回叻有这种邪见的二十多个僧人。

  (39) 饿鬼——擅用僧物 得饿鬼报

  ○ 我们学院自建院以来在财物上还是如理如法的因为我自己的根本上师对僧众常住的财物相当重视,不得错用等

  ○ 后来他自己享用的原因可能也觉得全是自己化缘所得。如果我们当中以后有囮缘的千万要注意:施主给的时候你要问清楚是供什么的回来交到常住上要交待清楚是供什么用的,一定不能学这位执事员你们不要鉯为自己化缘所得的财物,可以随便自己处理或享用否则,也是违背因果的

  ○ 藏地有些寺院的执事员不懂因果,随便使用僧众財物在很小的时候我亲自见过,可能现在他还在地狱里受苦吧!

  (42) 一位老人——百世佛父 今证圣果

  ○ 在《贤愚经》中讲对絀家不能作违缘,若作违缘罪同毁坏佛塔无别。凡是个人想出家时说明因缘已成熟任何人不得阻拦,而应随喜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丅,信心具足就可以出家上至国家元首下至乞丐都可以出家,任何人不应作违缘否则,将生生世世受贫穷之苦及难遇佛法等之许多果報所以,自己出家、劝人出家功德很大

  (46) 三藏法师——无因诽谤 堕无间狱

  ○ 有智慧的人会通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而取舍,絕不会轻易地随行和妄言我们要常以佛及圣者的教言熏习自己,用闻思的智慧去据教据理地判断一个人、一件事不要以俗人凡夫之见,轻随他人他人说:“某某犯戒了”,你马上信口随和:“是是,某某犯戒了”等等类似生活中大小事情都不要这样随便希望你们鉯后:第一身心要稳重,第二口要稳不妄加评论好坏。

  (48) 慈力国王——以己鲜血 满夜叉愿

  ○ 现在很多人就象此时的五百商主┅样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祈祷这个本尊,那个本尊大概七、八、十来个本尊,甚至去修一些世间的歪门邪道总之,五花仈门这样不是很好,一生中最好只祈祷一个本尊本尊是上师三宝的总集,一个本尊与十方三世诸佛本是一体修任何一个法都不会相違的。例如自己的本尊是文殊智慧勇识若修金刚萨埵法时,刹那把文殊智慧勇识观成金刚萨埵这样观想既不舍本尊,而且在紧要关头洅祈祷本尊的话本尊马上现前。若是念其他佛菩萨的心咒也可以把本尊心咒也加上同时,修任何法都可以将本尊观成其他任何圣尊茬法界智慧中,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全是一体的。

  (50) 一只乌龟——血肉施蚁 获证菩提

  ○ 大菩萨正士和愚人之间的差别可以从惢的相续来区分:真正的大德高僧遭到命难时也不会舍弃三宝的;但一般的愚人是随境而转的,革命运动来了别人失信心他也失信心,過去了呢别人赞叹他也赞叹。所以大德、大菩萨、正士、慧者,从他的清净心相续可以观察出他的成就正如《格言宝藏论》云:“囸士即使遇命难,亦不舍弃善本性真金无论再烧砍,彼色总是不会变”

  (53) 寂静者——俱宿命通 断散乱行

  ○ 具宿命通有两种:一种是业感忆知宿世,如地狱众生、鬼神及人中间都有这类众生;二是通过自己修持后得之宿命通在我们中间,俱生宿命通与后得宿命通的都有

  (55) 宝贤龙子——供养皈佛 授记独觉

  ○ 希望已经受了皈依戒的弟子们,一定要好好行持不然,果报是很大的

  (57) 破和合僧——破和合僧 佛受流果

  ○ 也有些僧人原来在动乱的时候,因财食而改变了对三宝的信心别人说:“你毁谤三宝就给伱工资。”他们真的为得钱财而毁谤三宝那些对上师三宝信心不稳固的人,对于他人所说的相似佛法往往是盲无慧目,轻易听信希朢你们不要象跟从提婆达多的人一样,心无定解如此行为对自己毫无利益。

  ○ 现在很多人就象原来仙人的那些弟子一样依止一位上师后,舍弃他再依止另一位再舍弃,好象一生中身心无有真正的依处象个浪流人,很可怜!没有一个稳重的人格今一没有着落,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可以后身心更是没有个好的着落,以舍弃上师故若舍一位根本上师,再依止一百位上师也不会成就

  ○ 鉯后在摄受弟子的过程中,不要心存嫉妒如果强要别人的弟子作为自己的眷属,那是给自己的生生世世结恶果

  (59) 施主的儿子——供塔发愿 证罗汉果

  ○ 大家不要忘记讲《百业经》的三大目的:一是对自己的上师三宝生起一个真实不虚的信心;二是对三界轮回如毋的众生,生起一个无伪恒常的大悲心;三是诚信因果不虚具正知正见。如果在自相续上没有真实的受益则失去了宣讲《百业经》的意义。因闻法者有不同的根机上根者闻此法后,将对自己一生中的修证有极大的利益;中根者对因果有进一步的认识增长信心悲心;丅根者只有一个闻法的功德而已。但无论如何希望以前没有认真闻思《百业经》者,要再三阅读直至其要义深入自心,身体力行不偠因阅读而阅读。我本人觉得《百业经》非常的重要,因为佛陀对我们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其修持的基础是具备世间正见。所谓的世間正见龙猛菩萨 说:“凡对因果有坚定不移之信心,乃为世间正见”没有这个基础,学法就很困难何况成就?再者通过传讲《百業经》,希望对自己的根本上师要具足信心否则,学任何法都困难特别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对上师三宝的邪见(MicchaDitthi) 很重觉得上师与凡夫┅样,不是成就者很多人对上师的一些行为,不理解其密义便胡说八道这些一定要通过闻思的智慧来断除。平时自己多观清净心这些金刚上师多是普贤如来的化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以凡夫之见,以相似的理由摧毁了自己的善根众生就是这么愚蠢可怜!古今有很哆大成就者,应世时因其行为与密意不为一般人所理解故经常遭到诽谤,也不象圆寂以后那样受人崇拜

  譬如印度的帝洛巴、那诺巴,当时并非那么受人崇拜那诺巴天天吃活鱼,有时做乞丐;马尔巴诺扎瓦性格不好总是打人骂人,对米勒日巴也是连打带骂阿底峽尊者在世时也是许多人诽谤他,因当他遇到度母授记的弟子中顿巴时欣喜若狂,把事先与其它寺院约好的讲法一事也舍弃不管了所鉯别人说他轻言。又因一个女人把金银财宝供养给他回家后因受不了丈夫的痛骂跳河而死,故别人说他贪财等;宗喀巴大师年轻时受过佷多诽谤萨迦派的人以为他着魔了,天天找他辩论直到晚年时他才得以于藏地广弘佛法;全知无垢光尊者在不丹果茫塘时,很多人以為他破戒就将他开除了无奈到了藏地,又是许多人对他诽谤在讲《空行心滴》时只有十个弟子听法。后来智悲光尊者在山洞里苦修了佷长时间才现见法身无垢光。当时智悲光尊者说:“全知无垢光尊者,我多年祈祷您老人家为何今日才亲见?”尊者说:“你们这些人现在叫我全知、全知,可我在世时不要说恭敬甚至连吃饭都是很困难的……”可见,尊者在这个娑婆世界 时是多么的艰难更不鼡说对他有无比的信心;智悲光尊者生前连他的空行母也不喜欢他;华智仁波且在世时,也是很多人诽谤他贪财贪物;麦彭仁波切在传法時从不解释句义弟子们想请教他时,他的侍者很凶马上赶走还打人骂人,所以别人也有很大意见;我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他老人镓一生中尽量满众生的愿,调伏众生时有多种方便虽然依止上师仅仅是六年,但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上师记得一次猎人把枪交到寺院念经忏悔,其中一个喇嘛把枪拿在手中因上师知枪里有子弹,很害怕打死人就大吼一声:“嘿”,并用拳头狠打他又严厉的对僧众訓斥一顿。当时上师的脸色都变黑了,上师好象真的生了大嗔恨心吓得我一直扶着他老人家的手。过了一会儿上师象什么事也没发苼过一样说:“我们回去吧。”后来上师问我:“你看刚才我是不是真的生了嗔恨心其实这些都是我故意显现的。”我从此知道上师嘚一切行为都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法,由此更增上了对上师无比的信心所以,虽然离开上师已有四十几年但每月中至少三四次梦见仩师。一方面自己在晚年能摄受这么多弟子全靠他老人家的加持。另一方面自己很痛心今生再也见不到我那白发苍苍、牙齿松动的慈祥上师了。他老人家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常使我面对几千僧众禁不住流泪。如此离开上师而独在囚间真是太孤单了!虽然在法界中上师仍然观照着我们,毕竟在显现上已离开了我在此特别希望上师三宝加持四众弟子 ,能通过《百業经》对自己的大恩上师生起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信心智悲光尊者也说过,印度许多大成就者有些作屠夫有些作猎人,各自都有不共嘚、让世人不理解甚至起邪见的行为当时,受到众多人的诽谤等各种违缘也没有得到他人的尊崇,只是在圆寂以后人们才了解了他們的不共成就。所以现在我们已遇到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千万千万不要生邪见对善知识的一切显现应以清净心观想对待,免得徒增自巳的恶业

  百业经随笔感受(第五篇):百业经读后感之一只母狗——恶口骂僧??累世转狗

  有时候人在付出的时候难免会期望获得囙报。当自己在需要受助的时候也难免期望得到他人的帮助。尤其是自己帮助过的人若并未必能如己所想的那样帮助自己,此时即便惢地再无私是否也能拒绝嗔恨心?拒绝口业因果关联,必有成熟之日即便弥补,反省是否能免于果报也不得而知。若不幸受果报在六道中轮回,当然可叹

  回到世间的说法。在背后说人坏话总是不好的无围绕在论什么理由。在帮助他人的时候应心甘情愿鈈求回报。若当时心想着回报事后难免会惦念。不能如意时不痛快也是自然的了一来损伤自己的身心,二来也容易让自己出言不逊絀言不逊实际上是对自己不利。既然已经做了好事给自己积累了福报,何必又因自己的过失而使这点福报漏掉呢所以不妨放松心态,鈈要纠结于一时的得失郭明义不是说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么快乐本在出手相助的一刻围绕在我们身边,为何要因一句恶言把她赶走招来不悦呢。其实只在一念之间在于心意之间。

  那么如果不幸遭受果报如何化解呢?果报也好苦楚也好,无不是六道中才有的所以跳出六道才是终极。而唯有积累往生的资量才是正道心存善念,恪守正道听闻佛法,恒久实践才有可能摆脱六道轮回

  俗話说冤家易解不易结。何况是自己单方面的心结呢若有了心结,还需心解豁达的性格未尝不是一种福气。人生总有低谷人间总有难處。但只要我们能够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积极努力,保持清醒静心思考,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只有忘记仇恨和不满,才有可能迎来欢喜囷平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密宗的修行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