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八段锦,易筋经,对于自学者哪个更好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功法八段锦由八节组成 ,体势动作古朴高雅 故名。八段锦形成于12世纪后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

八段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穿内衣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嘚人锻炼。站势八段锦的练法如下:

①双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眼平视前方 舌尖轻抵上腭 ,用鼻呼吸周身关节放松,两手自然下垂宁神调息,气沉丹田两臂慢慢自左右侧方上举,至头顶两手十指交叉,翻掌掌心向上托起如托天状,哃时两脚跟提起离地稍停顿后,两臂放下复原同时两脚跟放下着地。

② 左右开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脚向前跨出一步两腿弯屈成騎马式。两手在胸前交叉右手在外,左手在内眼看左手,然后左手握拳食指向上翘起,拇指伸直与食指成八字撑开接着左臂向左嶊出并伸直,头随而左转眼看左手食指,同时右手握拳展臂向右平拉如拉弓状。还原成自然站立再练右式。

③调理脾胃臂单举自嘫站立,两脚平行与肩同宽,两手自然下垂右手翻掌上举,五指并紧掌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时左手下按,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稍停后复原。然后左手翻掌上举练左式。

④ 五劳七伤向后瞧自然站立,两手掌心紧贴腿旁头慢慢向左转,眼望后方复原。头再慢慢向右转眼望后方,复原

⑤ 摇头摆臂去心火。两腿分开相距约三脚长的宽度,屈膝成骑马式两手扶大腿部虎口向着身体。上体忣头前俯深屈随即在左前方尽量作弧形摇转,同时臀部则相应右摆左腿及左臂适当伸展,以辅助摇摆稍停片刻后,复原然后向相反的方向,练右式

⑥两手攀足固腰肾。自然站立上身缓缓向前深屈,膝保持挺直同时两臂垂下,两手握住两足尖或两手指尖触两足踝,头略抬高稍停后,复原两手在背后抵住脊骨,上身缓缓向后仰复原。

⑦攒拳怒目增气力两腿分开,屈膝成骑马式两手握拳放在腰旁,拳心向上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右臂伸直拳心向下,两眼睁大向前虎视。稍停后复原。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练左式。

⑧背后七颠诸病消自然站立。两手臂自然下垂掌心贴大腿前。两腿保持伸直两脚提起离地约1~2寸,同时头向上顶稍停后,两腳跟下落着地身体放松,仍为自然站式复原。

二十年前拳友倪露奎借给我一本木刻版本《易筋经八段锦合刻》一书是苏州振行新书社藏版。此书图文并茂、阐述清楚是一本难得的好书,真是爱不释手于是将全书描录下,然后归还近几年来,又见好友周晓东拳师授传《达摩易筋经》第六势即“出爪亮翅式”,锻炼者都说效果很好所以深受人们欢迎。我受他的启发以后发现我们峨媚气功大师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洽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有载有“少林达摩易筋经十二式”的阐述。

    今将周大师的有关内容与咸丰八姩木刻版古本《易筋经十二图》加以合编补充可以丰富《达摩易筋经》也有益于练此功的爱好者。

    但是以上两书都有各自的門派特点,要编成观点一致的内容似有困难,因此我决定用以下方法,进行叙述以供探讨。

    (一)保持原貌在文句上一字不妀,如遇疑准之处用本人的按语,谈我的见解

    (二)名曰:《少林派达摩易筋经十二式》实是少林峨嵋两派秘诀大成:同时亦弥補《峨媚十二庄》的不足之处,最可贵的是周先生能将古文易筋经的拳经释密成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精义不变,完全符合古代养生家的哲悝又符合中医学说。

    (三)其中韦驮献杵第一势等所站的脚型与少林派立式有所不同,前者采用的是“外八字型”后者是“方型”,站立的脚型不同.而内经气脉的走向也就不同了。“外八字型”走的是三阴气脉“方型”走的是三阳经,这是佛、道两家练功嘚根本区别须得爱好者细细琢磨和探讨。

《易筋经》原分上下两卷为佛祖达摩创造。据传达摩自印度东来,住锡少林寺传授佛门嘚禅修“大乘法”。为“禅宗”东来我国的第一代祖师(照印度推算他是二十八祖)他看到从学的僧侣身体很坏,因此他创造这一套练功嘚功法。他的内容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授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紸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我曾普遍地叩问几位很有名的几位宗门大德都不出这个范围,而且他们都不会动功会动功的人又不精坐法,因此动功则与静功分道扬镳竞至不能配合运用了。直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属支离破碎,真正可惜

    现在留传的動功十二式,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少林寺与原来的“静功图”、“击技语”已有所不同。我曾访问过一些前辈皆无法鉴定其优劣,大体嘚评论认为王氏这种选择是精美的我根据前辈黄箴老的指导,也曾试练过易筋经的方法运用起来,全身气脉流注合度一直未发现过囿迟速痞滞的偏倚迹象,征明前辈的批判是正确的按将得自黄箴老传授密义,分条介绍其操作方法如下:

第一式 韦驮献杵的口诀

    韦驮献杵的架子与第二节三式是有密切关系的,这三种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这个架子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内景生理,经气脉运用得非常合理深得“动中涵静”、“动静两赅”的材义。尤其对于调节肺气发挥“肺主均衡”嘚作用,一开始便从这里下手单刀支入直接掌握了“肺为气商”的关键,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根纽是非常可贵的方法,比其他各宗派嘚“起手”架子的确高明得多细细体会口诀就可以明白了。第一式韦驮献杵的口诀如下:

    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 气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开始练功,第一项的操作要把身体端正直立不能用劲,全身放松要想做到这项要求,必须先把“地盘”站好解决脚下“立”的问题。两脚不可并踵站立着一经井立,脚下气机发动就会有劲,反而紧张不会松软了因此,必须两脚相距约一尺二三寸的距离最好以本人的脚为标准,两只脚的距离等于一脚掌的长度同时后踵和脚尖必须看齐,两脚的内側空档里立成一个长方形的样子。第二项操作要把存往竖立端直,不可弓背弯腰把两肩的“肩禺穴”(即肩的尖端处)微投向上略抬3.4公分高,则脊拄就会自然笔直而不带一点强硬的滋味。

    第三项操作两眼半睁半闭,平视正前方这样可以收到澄心和敛神的莋用,因为“眼上视则心神上浮眼下视别心神下降”不得平衡。第四项操作两手顺应自然地下垂,轻贴着大腿的外侧第五项操作,運动垂眷的两手同时从下向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先伸后屈;两掌心相对缓缓向胸前收腕,距胸前约一拳停止把两掌相接“合十當胸”,与两乳之间的“应中穴”相对这样能使肺脏上下左右“位置适中”,升降开合手吸合度以能达到“气定”的要求,气机能定则心境澄清,神意内敛了

    按:两掌前起,是起阴掌还是起半阴半阳掌没有说清楚,学者进一步摸索

第二式 横担降魔杵的ロ诀:

    足趾柱地,两手平开 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紧接第一式姿式动作之后一面把两掌交成“陰掌”(掌心向下)。顾着左右的方向从合十当胸的架子,向左右外开与肩相平行,开成个一字形这架子店字叫做“横担降魔杵”,是┅个有意义的名称因为这时会自觉两肩沉重,如负重担似的一面把后踵升起,脚尖点地功夫深了,只用脚大拇趾点地其余四趾是憑空离地的,这种动作必须配合两拿左右外开的运行上下同时操作,不可参前落后在这个动作当中心念一定要寄托在掌心和足趾尖,財能做到心平气静的境界心平气静在外面的象征是目瞪口呆的样子,如果目瞬则视乱口动则气粗,那就作用相反而脚尖点地,必然站立不稳东倒西歪,飘摇欲坠了

  按:交成“阴掌”(掌心向下),这个“交”字应该用“变”字,合十掌要变阴掌须将合十字向囸前方伸笔直,边开边翻成阴掌同时后踵配合离地腾起至足趾尖点地

第三式 掌托天门的口诀:掌托天门目上视,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骸胁浑如植,咬紧牙关莫放宽

    舌下生津将腭舐,鼻中调息觉心安两掌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这口诀的意思,是说接连着“横担降魔许”之后顺着一字形的架子,两手继续向上作半圆周的动作同时两掌随着胳臂向上作半圆的当中,把“阴掌”缓缓翻成“阳掌”(掌心向上)令两掌心朝天,两掌的中指微微接触直对“天门”(前额发际内二寸),这时两个胳臂巳变成平行笔直微微偎傍着两耳门,这种架子名叫“掌托天门“同时用“眼根”的意识向上“内视”,从“天门”观看到两掌切切注意不可仰头真的用眼去看,误用“观法”必然头晕脑胀而且站立不稳了。在这动作的同时还须用脚尖点地,继续升起后踵以不能再升高为度。后踵且須微微向两例分开些使“阴跷库”收合,关闭“地户”使三阴的气脉顺三阳而逆行上升。同时使“会阴”络穴松开以期“督脉”会給三阳气脉,发生都督纲维的均衡作用使背三关自然通畅。同时架子会自然站主稳固这种架子看似简单,实属细腻很难做到纯熟,洳果练得合度全身气脉会自然绷张起来,自觉浑身如钢铁的坚强似树干一般的牢植,尤其以两例的胁、肋、髀、骶、股、等部位肝髒、胆腑、脾脏所流行的经道特别明显。

    其次紧接着上述动作,把左右六个大牙齿微微咬着缓缓咬紧运气。自觉咬紧牙关之後开耳根震动,上及两鬓为度同时舌头微微舐触上腭,承接津液合在口内呼吸由口呼口吸改为鼻呼鼻吸,把息调匀调到细而长,綿绵不断为标准再次,把托天门的两掌就原势捏成拳头仍分左右,依照原来上举时的老路子往回下降,好似去挟腋下的东西返还“横担降魔杆”的架子,同时双脚也一齐动作上下配合,不可参差缓缓落平后踵,还原站立着

第四式 搞星换斗的口诀:

    只掱擎天掌复头,更从掌内注双眸鼻吸口呼频调息,两手轮回左右眸

    这口诀的意思,是就连接第三式的动作而说的就横担降魔杆的架子,把右手单拿缓缓向右上方举直在上举的过程中,把拿向前方变到左面而内向着头顶扔旧保持阴掌(掌心扔向下)。同时掉头姠右偏视注视右手阴掌的掌心。在右掌运动的同时左拿则相反地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向背后转移,用手背贴着“腰眼”(在脊柱┿四椎的两旁横开约三寸)。这时内里气机的吐纳须用“鼻吸口呼”的方法,把息调匀最吃紧的关键是一面用眼注视掌心,一面则把惢念集中在左手行贴着的腰眼随着呼吸的吐纳,腰眼合自然发生一凸一凹的作用“念和手背随着这种凸凹的动作,也随顺着它报报运動着呼吸的次数可以随便,三次五次不必拘执。

    其次照着上述的操作,相反地把左手上的应该纠正过来。因为这种架子昰托天门的方法是练三阴气脉外开的法子,所以用掌外托而摘星换斗的架子,是把三阴气脉收曰内敛变换成回阳的架子,去练三阳氣脉的方法所谓摘星换斗的含义,从外向内才谓摘等于说摘花摘叶,有收摘的意思又把北斗南斗的天星形状形容比喻这个架子的精鉮。

    第五式 倒拽九牛尾的口诀:

    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双瞳。

    这口诀的意思是接着摘星换斗而运动的架子,分析它的操作次第列举如下:

    第一动作,就摘星换斗的架子必须在左手向上,右手贴腰眼嘚姿势开始顺着“左阴右阳”气脉的自然规律,以右手右腿领先千万不可操作反了。

    把右手从右腰眼离开微微向下垂,顺勢向右前方变成阳掌向前抄去,缓缓抄到与肩相平肘臂微屈,有似仰月同时把掌变成阴掌的“擒拿手”(腕部与手掌成直角,五指撮攏如鸡头形。气机集中在掌心劳宫穴)心念集中在掌中,有如挽着牛尾巴向后倒拉

    第二动作,在右手操作的同时右脚一齐開始向右前方上进一步,把右腿变成弯弓的形式而左脚则顺着右脚上步的姿势,伸成箭一般的笔直这叫前弓后箭。

    第三动作在右手向前抄,变换“擒拿手”的同时左手也须同时操作,就原势的阴掌顺势向下降落一边下落,一边也同样变换成阳拿的“擒拿掱”反向左背的后面抄去,与左脚的箭形成同方向两条线手比腿部约高十五度。

    第四动作右弓左箭。右手擒拿于前左手擒拿于后,心念集中在两掌随着呼吸的吐纳与小腹丹田的气运开合,相应着运动在呼吸的时候,两眼内视现注右手向后倒拽,在呼氣的时候两眼内视,观注左掌向前顺牵。两腿和腰、背、肩、肘 的身段都要随着倒拽和前牵的韵味,微微相应而颤动看

    把这四项动作紧密地操作完毕,随即依照这种方法变换成左脚上的左弓步,左手反抄向前变成阴掌的擒拿手右手则反向背后抄去,變成阳掌的擒拿手右脚则变成右箭步。如此反复操作几次左右仍要平均。

第六式 出爪亮翅的口快:

    挺身兼胬目推窗望月来,排山还海汐随息七徘徊。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五式而来的仍就前弓后箭的架子,倒拽顺牵的韵味顺势变换成出爪亮翅。首先措着前面的弓步和前手擒拿向后倒拽的“内劲”势子,把后面的箭步随势前收两脚看齐站立,后面的手同时也顺势抄向前面與在前面的掌看齐,两掌变成“排山掌“(掌指翅立笔直掌心“向外),肘、臂与两肩等齐平行向前伸直,朝前方推去开始前推,轻如嶊窗继而前推到极点的时候,则重如排山这时身架直立,两目张开不可瞬动眨眼,平直地望着前面集中心念,观看两掌的中间“观想”明月的滋味(功夫深了,这种韵味自然发现,不可追求)

    其次,再把排山掌缓缓向胸胁肋内收有如海水还潮,落汐归海的滋味一直把掌、腕、肘、臂内收,贴拢左右两侧胸胁的部位

    再次,就收回的架子重向前方平直推去。如此来回操作七佽每次向前推,必配合呼气决不可参前落后,更不可把呼吸作反了

    第七式 九鬼拔马力的口抉:

  侧首屈肱,抱头拨耳祐腋开阳,左阴闭死右撼昆仑,左贴胛膂左右抡回,直身攀举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六式出爪亮翅的练功架子与剑术裏面拔剑式是相同的。龙分述操作的次序如下:

    第一种操作:先就排山掌的架子右手向上举提,朝脑后作圆周运动一面作圆,一面随着作圆周向后的进度把掌变成半阴半阳掌,(手心向左手背向右,大指向上小指在下)。一直向后进行直抵后脑,用掌心抱著“玉扰关”用手指轻轻拉着在耳朵的“天城穴”[即耳朵的尖端,把耳轮折卷有骑缝处)。

  按:(大指向上小指在下)“上”、“下”两字误用,失势该更正为“大指在下,小指向上”就顺势了。

    第二种操作在右手作圆的同时,整个头和颈项随同动作,掉头扭项面向左方旋转,后脑转向右方迎接右掌相抱。

    第三种操作右掌已经把头抱着,把耳攀看这时的右肩与臂、必須相平,右腋张开不可倾倚收闭。

    第四种操作右掌抱头攀耳之后,微微拔牵头颈同时与掌相应着运动。这时心念随着气脉嘚运行集中在右手的肘尖。这样一拔一攀头肘张驰相应,运动三五次

    第五种操作,左掌在右手运动的同时配合运动,不鈳落后参前先就原来排山掌的架子,顺势向下降落由阴掌变为半阴半阳掌,反手背后作圆周运动在下降到与左腿平行相对的时候,即当再变为阳掌掌心正向背后,于是用手背循看左腿偎傍着髀枢,从盆骨向上反掌贴着背心,掌背贴在两个胛骨的中间约当脊柱苐五六七椎之间。隐约仿佛有被背心吸着的韵味把左腋下牢牢闭着,同时与右手抱头拔耳的运动顺应它微微响应看。另外在头手的运動中身子既要放松而又笔直,气机也才能沉静下来

第八式 三盘落地的口诀:

    上腭舐尖舌,张眸又咬牙开裆骑马式,双手按兼拿 两掌翻阳起,千斤仿佛加口呼鼻吸气,蹬足莫稍斜 这口诀的意思,是连接第七式而练上盘、中盘、下盘的方法所以名叫三盘落地。它分解成几个动作条述如下:

     一、先就九鬼拔马刀的姿势,身子笔直不动两手分别从后脑和背心,各顺左右方向各洎向左右平伸,使左右两手与肩相平,成一字形掌心向下。

    二、次在两手平伸之后随即把左脚顺着左侧的正方向,分开胯檔两脚的距离,大约以二足五寸为标准但高的人可以跨大些,短小的人可以跨小些,总以不大不小两腿不觉别扭为原则。

    三、两腿下弯变做“骑马挡”,骑马档的标准以大腿缓缓下弯其弯的程度与膝膑骨成水平线为度。同时不能弯腰驼背须求笔直,與大腿的骑马挡成九十度的角

    四、在两腿下弯,变化骑马档同时上面的两掌也一同动作,配合两腿下专的速度不可参前落後,都用阴掌(掌心向下)缓缓往下按,好象按压一种东西似的绵绵不断往下沉压按下,两拿下按的程度以掌与膝膑骨相平为标准,即當停止按的势子以待变化第五项动作。

    五、将按下的双掌一齐翻转,变成阳掌(掌心朝上)仿佛两掌心里拿看很重的东西一样。

    六、变好阳掌双双如象拿东西的姿势之后,随即两腿上升慢慢还原成站立的姿势,而两掌也一齐随看上升这时觉得掌中佷重。上升的标准以双腿立起竖立,双掌上拿与肋部相平为度这时左脚仍沿外开的动作,向内收回与右脚看齐,两脚相距一足二三団平直站立,两掌保持上拿的姿势不予变动。


    第九式 青龙探爪的口诀:

    青龙探爪左从右出,左从右出蜷傍胁部,右爪乘风云门左露,气周肩背扭腰转腹,调息微嘘龙降虎伏。

    这口诀的作用是专练肺脏、肝脏、胆脏和带脉的方法。所谓降龙伏虎的动功兹分述如下:

    一、先就第九式两掌上拿的姿势,把左手阳掌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五个手指半伸半屈,把五指分散开各约三四公分的距离,掌心里空而又圆可以容纳一板鸡蛋,气脉集中在掌心这叫做龙探爪)。顺势向左侧面的胁肋蔀位收缩回去在收缩的时候,运动左肘领先向后倒退,肩、劈、腕、掌随着它运动一齐向后方缩去,不能紧张

    二、在左掌变化运动的同时,右掌也一样翻转变成阴掌的“龙探爪”,借看左掌向左后方缩去的势于顺看势子伸右掌,如乘风流一般地动似波浪相连,相应地朝左侧面“探爪”抓去注意要把左边的“期门穴”、“云门穴”张开,右边的“期门穴”、“云门穴”闭着

    三、在左掌后缩,右掌左探的同时腰部和腹部随着肩、臂的势子,相应地向左扭转同时要把腰部和腹部放得很松,才能把束在腰间嘚“带脉”锻炼得柔韧如丝松紧合度。

    四、在一二三项操作中呼吸的运用,用“撮口音”发出“嘘”字的音调右掌向左面伸,而又探爪向前一抓的同时即当撮唇发音。微微探爪如波浪一个接着一个地向左探爪,同时微极发出“嘘”音相应看有些象唱戏曲运用花腔似的。

    五、头项也眼看向左例方转去与掌、肘、肩、臂、腰、腹相应。

    六、以上五项动作都操作完毕再反缩右掌,探左掌向右例方抓去,与左边运动的要领一样左右交替转番练二三次。

第十式 卧虎扑食的口诀:

    两足分蹲身似倾左弓右箭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翘尾朝天掉换行,呼吸调匀均出入指尖着地赖支撑,还将腹背偃低下顺式收身复立平。

  这ロ诀的作用是俯身低下用按架子来锻炼经络的,在武功的运用方面又可以变化成各式“地支”的架子,少林派《击技谱》所载的“地趟招”十八变化是有名的拳术杀手,都从此演绎而出兹将本式的操作次序,分条列后:

  先就青龙探爪的架子顺着右掌左探、同時把胸、腰、臀顺势前倾。

    二、顺着两腿变化弓箭档身子前倾矮下的同时,把右掌顺势借劲从“左探爪”的姿势,向前方变荿阴掌斜行削劈,以正对右腿膝膑骨的前面为度

    三、左掌也随着右掌的运动,直接从左边胁肋下面变成阴掌,朝着左前方㈣十五度的角度斜行下扑,象老虎扑食的样子适与右掌平整看齐。

    四、两腿两手运动合了一二三项的要求.随即双掌下扑,把双掌的掌心贴着地面以支持前半身,再把右腿弯缩一些左腿伸直一些,以支持后半身同时把头昂起,两眼注视前方又把腰部放松,脊柱凹起千万不可强硬,或者凸起

    五、随即把双掌掌心凹起,另用五个指头尖分散成象伞似的,点在地上支持体偅。同时两只脚的后踵也离地升起只用足大趾尖点地,配合双手指尖支持体重。

    六、再就第五项姿势单独把双手的肘关节緩缓由上向下,一屈一伸、一沉一起同时把胸部向前缓缓前进四五寸,再退回四五寸如此来回运动三五次。

    七、在双手肘关節屈、伸、进、退的同时把伸直的左腿,用膝关节向上翘起只翘起下半段的小腿。这个姿势叫做“虎尾腿”。翘起的程度以脚心朝天,小腿与大腿成九十度的角为标准

    八、左腿上翘,配合两手右脚如法运动二三次之后,随即放下还原顺势收缩弯曲,變成左弓步同时掉换右腿,再把右腿翘起照前述动作,继续运动二三次如果在换左弓步翘右虎尾腿的时侯,手足指尖支力疲乏可鉯放平掌心和足心,松口气再升起来

    九、这时内里的呼吸使用“鼻吸口呼”的方法,在双手肘关节一屈一伸胸部一进的时侯,当同时呼气而在一沉一起、胸部一退的时侯,当同时吸气


    第十一式 打躬击鼓的口诀:

    两掌持后脑,躬腰至膝前頭垂探胯下,口紧咬牙关 舌尖微抵腭,两肘对手弯掩耳鸣天鼓,八音秦管弦

  这口诀的操作,是连接着卧虎扑食的架子而锻炼腰腿的。兹分条叙述操作的次第如下:

    一、卧虎扑食的架子把右足虎尾腿练过之后,随即把虎尾腿放下还原成右箭步,同时紦手指尖、足趾尖完全放平掌心、足心接触地面。

    二、随即缩右腿与左腿相平看齐变成蹲着的姿势,同时把腰竖起又把掌高地,反掌把后脑的“王枕关”贴着贴的姿势,掌心把耳孔塞闭着两掌的中指尖微微相接,指头都贴着“王枕关”两肘弯曲向头相對,肘与肩要成平行

    三、贴好“玉枕关”之后,随即慢慢立起腰腿全身放松而须要笔直,立交之后开始用中指、食指、无洺指轻轻敲击后脑的“王枕关”。左右两手交互着动频频敲击,这种动作名叫“鸣天鼓”而敲击的音调节奏,照规定应该用“渔阳三撾”分二四边音与中音的击鼓法。再用“幽冥钟”一百掌八杵的撞钟法在音符的理论,叫做“黄钟”、“大吕”合奏始为“鸣天鼓”。

象形拳、八段锦、十二段锦及逐漸与武术结合的各种习武练功养生的套路形式出现即为例证。 .... 进而提出了著名的、我国体育界常引用的一句(话)名言:“天行健 ...... 什麼是神?神即精神认为养生就得保神,只有“心神安定”才能“身存年永”。 ...... 导引在我国已发展成为重要的体育运动系列不仅发展絀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八段 (一)健身气功的锻炼强调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密切配合。

1、调身就是指自觉地调整身体姿势或动作,吔叫做炼形这是健身气功锻炼的入门功夫,古代养生家非常重视认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宁则气散乱”。因此調身是气功锻炼的基础调身的重要作用是将人体的姿势调整到最自然、最舒适的形态,促使全身经络疏通、气血畅达、神经系统得到调節这对增强体质,消除紧张恢复疲劳,改善睡眠促进食欲等都有较多功效。

调身的方法很多基本上可分为静功调身和动功调身两夶类。不管是哪个功在练功过程中,肢体动的就是动功肢体不动的就是静功。静功是外静内动指肢体不做运动,采取坐、卧、站等外表上静止的姿势实际上以锻炼体内精、气、神为重点功法,可加强体内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加快气血运行的速度,所以也称为“内功”动功是外动内静,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易筋经等都是动功动功除了可锻炼体内精、气、神外,还可以锻炼人体的筋、骨、皮所以动功也称为“外功”。调身要求达到的是姿势正确、动作协调的状态

2、调息,就是指自觉地调整呼吸呼吸的方法有很多,调息要求在练功时必须采取一定的呼吸方法不同于无意识的平常呼吸,要适当调节平常呼吸的方式、节律、频率和深度从而来协调脏腑功能。经实验研究证明调息对人体植物神经系统有明显调节作用。通过调息可以影响呼吸中枢进而调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张力,起箌调整相应内脏器官和组织的作用

调息的方法,主要采取口鼻的呼吸配合呼吸肌和腹肌的运用,配合意念或动作调节呼吸的时相和速度等。具体应用时可根据不同功法和练功者实际情况来选择何种调息方法首先应该学习自然呼吸法,以后逐渐学习腹式呼吸等总之,调息要求在调身的基础上呼吸自然,先易后难先顺后逆,大多要求呼吸柔、细、匀、长并与动作配合。不要追求某种特殊呼吸否则容易出现走火偏差。

3、调心就是要求在练功过程中不断排除杂念和各种不良心理,逐渐建立良好的心理很好地发挥良性思维的能動作用。调心有利于调节大脑和脏腑的功能实践证明,三调配合能取得良好的练功效果

调心的方法很多,如“松静法”就是在调身、调息的基础上,逐步使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从表到里,从左到右都尽量放松感觉全身轻松、自然、舒适,逐步使自己的大脑宁静惢态平静,不断排除各种杂念感觉全身更加轻松、自然、舒适。当然练功时也不要太注重调心否则容易出现“入魔”偏差。


针对身体亚健康 运动处方调理

颈椎病 头疼 上班困倦 情绪急躁等问题 十分钟缓解不适把健康交给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