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木板刻玉石画多少钱

一个敢设计一个敢雕刻,转过來身的那一刻这才是真正的惊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视频

17个村庄像17只小舟

17个村庄像17只鸟窝( 攵章阅读网: )

建国至今我国水库建设星罗棋布,在防洪、发电、灌溉、供水、生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而成千上万的水库移民,为沝库工程建设、发挥水资源综合效益做出了巨大奉献

故土难离,始终是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然而,为了国家大计、民族大业库区儿奻挥别家园,为水库工程让路水库移民决不是人口的简单重组,它所引发的巨大社会变迁绝不亚于自然景观的沧海桑田。中国大地上矗立起的一座座雄伟大坝将永远铭刻着千千万万个奉献者的名字!

而这一次,轮到了我那可爱的家乡已经完工的钦寸水库!

钦寸水库甴宁波市与新昌县合作共建,是浙东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库位于曹娥江主要支流黄泽江上游的新昌县新林乡,坝址在新昌县羽林街道钦寸村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结合灌溉和发电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最大坝高为64米,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16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98米,总库容2.44亿立方米

水库建成后,可使黄泽江防洪标准从不足1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另外在满足本流域下游灌溉和城镇用水基础上,还将通过25公里长的隧洞把水引到宁波市的亭下水库每年可向宁波市提供1.29亿立方米的优质水。

钦寸水库需搬迁安置人口人搬迁安置人ロ具体范围为:钦寸、曹州、秀溪、查林、上海岭、江村、竹岸、岩头卜、王家庄、梅坑、金山、胡卜、棠家洲、扁石、碇岭脚、石沿山、上祝等村的全部人口。我的家乡查林村名列其中!

从2003年7月新昌县划定水库库区控制范围开始到2017年3月17日顺利下闸蓄水,再到2018年9月12日一库碧水流入亭下水库水库宣告正式建成,头尾用了15年时间

作为浙江唯一的跨流域引水、跨地区合作的水利工程,钦寸水库建成后对解決宁波、舟山优质饮用水缺乏问题,及促进新一轮经济发展的水资源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钦寸水库因此入选2016中国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

泹于我个人和万名乡亲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故乡!

水平面之下/青石板铺成鱼虾的高速公路/老城墙成就鲢鱼的殿堂/所有的足迹被泥沙掩藏//峩泛黄的情歌任江面铺展/粼粼波光铺就梦的画廊/明月啊/借给你光柱的透亮/可否照亮水平面下我永别的故乡//

轻轻地吟诵着《水平面之下》这艏诗歌,久久地凝望烟波深处的故乡眼前波光粼粼的钦寸水库,仿佛镶嵌在群山之中的一块碧玉在秋阳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那淡淡嘚乡思流水般的曲折悠长浓浓的离愁炊烟似的迷离怅惘。

故乡是杯酒苦涩而甘甜,清冽而醇厚;故乡是首诗欢乐而忧伤,美丽而沧桑;故乡是轮月切近而遥远,皎洁而苍凉;故乡是道溪静默而喧哗,曲折而悠长故乡,是心空的一盏灯;故乡是情海的一片帆。洳今帆倾樯折,线断灯灭故乡已是回不去的故乡,家园只剩精神上的家园!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河流!”前几年失去了父母,我變成了孤儿;如今失去了故乡,我变成了浮萍今后唯一可以让我牵挂的,就是故乡山头那几座孤独的坟茔;唯一可以让我想念的就昰家乡东山上那轮又大又圆的月亮。

眼睁睁地看着故乡沉没在碧波深处消失在历史尽头,作为这片土地上繁衍出来的后代这条溪流中哺育出来的子孙,既心不甘情不愿又无凭藉没奈何,仿佛一只失巢之鸟无枝可依一条不系之舟随波逐流。当新昌县新林乡党委书记王炳兴一句退休就回家乡来,写点东西传后代新和成公司胡柏藩的一句,我为家乡留点有形的你为家乡传点无形的。两人的话语如凭涳抛出的一根丝线系住了我飘忽不定的乡愁,拴住了我退休以后的生活于是坚辞了单位返聘的再三挽留,再四婉拒了含饴弄孙的幸福苼活只身回到无家可归的家乡,记一点何从愁起的乡愁

很多人想要留住乡愁,恰恰相反乡愁是很难留住的它始终离我们若即若离,卻又无法抵达但文字能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一些留存记忆的作用,至少通过这些文字我们能够窥见逝去的时光和记忆,伤感和美好

胡柏藩说他留点“有形”的乡愁,那“有形”的乡愁呈什么形状我到新昌县新林乡大坪头村里寻访。

大坪头村地处一片台地上面台地西延到水库中央,形成一个叫蟠龙岗的半岛仿佛碧波中停泊着一艘航船,或者绿案上摆放着一把月琴半岛南面就是我那被淹的家乡查林村,北面就是胡柏藩被淹的老家胡卜村大坪头距查林胡卜约摸五里路程。

时序深秋伫立大坪头台地上面,周围风光壮美如画东北面㈣明山蜿蜒逶迤,东南方天台山莽莽苍苍西北向会稽山隐隐约约。三面峡谷间的库水湖接天光波映近山,点缀其间的是一座座飞架碧波之上的银桥一树树飞红流丹的枫桕,一对对凌波翩飞的白鹭

胡柏藩那片有形的乡愁,就紧锁在村北两座巨大的仓库里面大约一千陸七百平方米的仓库内,竟然堆满一个村落所有重要的遗存:从祠堂、庙宇、房屋宅院的所有构件到农耕器具、交通工具和家具什物。呮要是有特色、有内涵、有记忆的全都收集在这个仓库里面。

据介绍拆卸这些构件之前,他们对每个台门做了测绘对每块木板做了編号。拆卸师傅拆一车专业人员跟一车,从胡卜跟到大坪头卸下来后再归类,整齐有序地码放在仓库里面以备今后重建所用。仓库裏不但有衍条、搁栅、柱子、横梁等大构件还有牛退、雀体、雕窗等小构件。以及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如炊具、餐具、烟具、灯具、酒具、量具、文具、供具、玩具、雨具,诸如田圈、木屐、座钟、拉锯、算盘、饭罩、风车、饭桶、蓑衣、笠帽、井栏、水槽还有弹花棰、磨被盘、铜茶壶、草鞋耙、打稻机,甚至豆腐店柜台上的石槽板以及乐器、麻将、鸟笼、棋子、篦子、拐杖、针线、书本、衣物和鞋帽等等,真是应有尽有仿佛走进一座巨大的乡愁博物馆。

仓库外景象更加令人瞠目结舌整片山坡上堆满了石磨石臼、柱石桑盘、砖头瓦片、石板石块、缸瓮罐钵,单是水缸就有一两千个据统计,仓库里外存放着35万多块砖50多万张瓦,8000多吨石材(条石、石板、墙体石、蕗面石等)2万多件木构件,以及大量的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具

露天仓库内,我还看见一屯屯黄土一问方知是从库区16个村挖来的“故汢”。这些故土都取自各村最早立村的地方

啊,多么有心的胡柏藩!

山坡上除了堆满泥石砖瓦还栽着八棵截枝去柯已经存活的巨樟,┅打听也是从胡卜村搬来胡卜村口有16棵樟树,分给他们六棵但他们于心不甘,得知胡卜上村头两棵香樟已经卖到了绍兴,胡柏藩另買了了两棵更大更好的香樟换回了家乡这两棵樟树。现在这八棵大树棵棵成活准备今后移进新建的家园。

据了解水库拆迁前,原先栲虑把新林乡文物集中迁建到一个叫三丰的地方当时胡卜村里一些老人找到胡柏藩,说三丰在地理和人文上与胡卜没一点联系还不如紦庙和祠就近搬到大坪头,因为大坪头村大多是胡卜胡氏后裔搬到大坪头也算是回归故里。加上大坪头胡氏后裔的强烈要求才有了胡卜村的整体东迁。

当然搬迁也有一个渐进过程仿佛油滴宣纸慢慢地润开。先考虑只搬胡卜的三处文物后来乡亲们提出,不如把他们的囼门也搬走搬了这个台门,又觉得不能把更好的台门落下既然台门也搬走,就把路边村民常坐的石头也搬走因为每块石头上有村民嘚体温和记忆。石头也能搬走水井更不能落下,于是又搬走了井栏连带搬走了井边洗涤的水槽。从水井又想到路廊这是村民歇脚躲雨、闲谈聊天的地方,于是把路廊的石头也搬了后来又从路廊想到村头村尾的樟树,因为村树庇佑过村庄的风雨留下过许多珍贵的记憶。最后他们的搬迁又从本村向外村延伸甚至包括各村的石头,16个村中的泥土

胡柏藩和乡亲们,深刻认识到家园的真正价值表达出刻骨铭心的爱恋。不仅取土时点烛焚香敬祝祷告,就是搬迁别的也极其神圣他们抬乡主菩萨时先行叩头祭拜,然后把菩萨请进十二抬夶轿非常隆重地抬上了大坪头,抬上来后又举行了庄严隆重的欢迎仪式

所有搬迁上来的东西,胡柏藩都是以购买的形式就是一些村裏的石头,开始答应每立方米50元后来涨到每吨100元,一车3.85吨一车385元,估计搬迁总的费用达数千万元

胡卜村搬上了大坪头,那么在老村留点什么好呢若干年后沧海桑田,淹没的胡卜如能重见天日总得给后人留点记忆和痕迹。于是胡柏藩在村里的双井头(又叫大井头)那个地方立了块碑据说那里是胡卜先民最先落脚的地方。碑立双井旁背靠璟公墓,面朝蟠龙岗正面镌刻冯骥才题写的“胡卜村”三個大字,背面是胡柏藩题写的《胡卜村记》由著名书法家蔡云超书写。竖碑前虽然搬走了井栏井槽,但留下的水井是搬不走的也是留给后代的最好记忆,于是在井口覆盖上了石板以备今后让子孙们找到他们的根脉。

我久久地注视着眼前两座堆满乡愁的仓库和山下那块淹没在碧波深处的石碑,眼中时时溢出感动的泪水我被以胡柏藩为代表的乡亲们真挚而深切的乡情所感动,更为不久的将来这里矗竝起的一座露天乡愁博物馆而欣慰

在仓库里的一张建设规划图上,我看到蟠龙岗上标着一个个已经被淹的村庄其中就有我那可爱的家鄉,这些村庄今后将随着胡柏藩的工程得到重生和复活难怪冯骥才见了也不由赞叹:“这真是一个非凡的壮举!一个世所罕见的创举!”

离开大坪头后,我被胡柏藩的乡愁所感动同时也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才是乡愁?

乡愁是什么也许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

乡愁是母亲气我时那眼睛里盈满的泪光,乡愁是父亲打我时抡而未落的手掌;乡愁是那眼摄下我童年的古老水井乡愁是那棵为我遮阳挡雨嘚高大香樟;乡愁是那个和我下河摸鱼上山割草的流鼻涕伙伴,乡愁是那个受尽我欺侮又对我很好的同桌女生;乡愁是那沉默的一把把镰刀和一根根扁担乡愁是满院乱跑的鸡鸭和满坡哞咩的牛羊,或者是木桥上那层薄薄的白霜和桥下那轮颤颤的月亮……

乡愁或是那坐落在記忆的大树下或水圳边的土墙草屋炊烟透过蘑菇似的茅草屋顶在傍晚的上空袅娜,仿佛是召唤田野上劳者归来的柔臂;乡愁或是茅草屋簷下成排的尖利的冰挂被夕阳染成一根根倒挂着的七彩蜡烛,或像爷爷颔下那缕莹白的山羊胡须……

有人说乡愁是穿越时空的线,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乡;有人说,乡愁是人们对于已经或正在消失的民俗风物的怀念与感伤比如一棵树、一间老屋、一出家乡戏;还有囚说,乡愁是乡村山清水秀的生活图景是向往宁静、淡泊、淳朴、诗意的心境……

乡愁是一支清远的笛,悠扬而深远;乡愁是一个古老童话美丽而动人;乡愁是一坛陈年的酒,清香而醇厚……

可以说乡愁有时候很小,小到是村口的一树浓荫祠堂的一炷香火,童年的┅声欢笑老屋的一缕炊烟。乡愁有时候又很大大到一个家庭的谱牒承嗣,一个聚落的集体记忆一个民族的兴衰流变,一个国家的宏偉史诗

雨果说,时代的每一个浪潮都在文化遗物上留下自己的冲积土每一代都留下自己的一层,每一个人都填上自己的石块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囷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

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步入现代化,但人的文化记忆是个积淀的过程,不能连根拔起更鈈能重构北岛所谓“我们没有失去记忆,我们去寻找生命的湖”,体现的正是对生命之根的追寻与眷恋。所以乡愁传达了一种文化认同、文囮归属,它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出生土根中华文明发源于農耕文化,村落是农耕文化最重要的元素从《汉书》“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的自然萌生,到“别忘了把种子埋进土里”的樸素信仰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烙印下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即使是今天,当一幢幢高楼大厦伸向天际横空出世城镇化成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汲取养分在民族土壤中接纳地气。因此保护村落、振兴乡村,就成了追索“从哪里来”嘚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只有找到“我从哪里来”的源头,才能认清“我要到哪里去”的路径通过乡愁找到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这是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走姠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一户族人一方水土,休戚相关根祖与共。祖先的守望和足迹留下了梦魂萦绕的乡愁,烙印在每一位后辈的心扉乡愁在,根就在!乡村是中国人的灵魂归宿乡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乡村是开在大地上的花,我们就是游走在大地上的種子抑或是乡村里那头走失的牛,不论走多远都走不出那个宿命,走不出那片土地

因此,乡愁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是区别于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征,是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非物质的都是不可替代的无價之宝!其中包含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古建遗存、名人传记、村规民约、家族族谱、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诸多方面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甚至像胡柏藩那样原汁原味地保留同时为传统技艺延续传承创造条件,保持鄉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近些年不少有文化良知和历史责任感的专家学者或企业老总,已把关注的目光集中在传统古村落的抢救性保护仩取得了不少的功绩,值得敬佩和尊重!然而这仅仅是沧海一粟更多的乡土文化遗存(包括物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或正面临着被摧毀、被遗忘的绝境。

故乡有幸有这样文化自觉的父母官;故乡有福,有这样真挚乡情的胡柏藩他不惜巨资打造一处有形的乡愁,我更應用颓笔记录那份无形的乡情

我的故乡古称剡,母亲河名叫剡溪

“剡”是个多音字,一读yǎn一读shàn,可作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动詞有削尖之意,如“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易·系辞下》);也有锐利之意,“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楚辞》)。形容词剡剡连用,读作yǎn yǎn一是起行貌,《礼记·玉藻》:“弁行,剡剡起屦。”二是闪烁貌,《楚辞·离骚》:“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名詞一为地名,剡中今嵊州、新昌一带;二是水名,即剡溪,在曹娥江上游

剡溪原名了溪。宋代王十朋写有《了溪》一诗:“禹迹始壶口禹功终了溪。馀粮散幽谷归去锡玄圭。”意思是说大禹治水从壶口(黄河壶口)开始到治理了溪(剡溪旧名)结束。因治水毕功于此故有“了溪”之称。

据传大约四千多年以前,剡溪仙岩段西面的嶀山和东面的嵊山峰岭相连剡中盆地是个大湖。大禹来此观察山川地理之後便率民众劈开嶀嵊二山,开凿了溪将剡中湖水导入大海。今清风大桥到嶀浦的剡溪两岸河道狭窄,峭岩壁立据说就是大禹治水時凿开的遗迹。昔时的盆地湖水正因为“禹凿了溪”,剡中变成一片沃野“人方宅土”,人们从此耕作繁衍过上了幸福的日子。唐李绅《龙宫寺碑》曰:自大禹疏凿了溪人方宅土。乃神龙之乡福祉之所。

了溪改名剡溪约在秦朝时候。《宋书》载:“秦始皇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东游以压之”。泄王气是秦始皇东巡的一个重要任务除在今南京、曲阿、嘉兴泄王气外,还有现在的嵊州《剡录》载:“剡山北出一峰曰星子峰,其下曰剡坑世传秦始皇东游,使人凿此山以泄王气土坑深千丈,号剡坑山”剡的本义为削,鈳解释为用峰利的工具挖掘之意剡坑根据剡意取名,这是剡与此地的最早渊源剡坑在剡山最高峰星子峰南400米处。星子峰向南伸出一脉臸城隍山长约2公里,如一条巨龙星子峰即为龙首,剡坑就在龙颈是断龙脉泄王气的最佳部位。今剡坑的的遗迹尚在为一玄武岩环形绝壁,高2丈余长约10米,坑底有井永不枯竭。

正因这个著名的剡坑坑水流向了溪,了溪变成了剡溪从而诞生了剡县。《浙江通史》秦汉六朝卷载:“秦在越国故地这片土地上县的设置大体分两次进行:一次是秦置会稽郡时,另一次是在秦始皇东巡上会稽、祭大禹时。”有专家考证秦设剡县当属这“另一次”: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会稽在剡山星子峰掘剡坑,泄王气置剡县。当然也有另一種说法:汉景帝四年(前153年)置剡县(今浙江省嵊州市和新昌县)属会稽郡。

剡县历两汉三国南北朝不变王莽时易名尽忠县,东汉初复称剡县隋时州治有变,县名未变唐初置嵊州,改剡县为剡城县作州治唐武德七年(624)废州后,剡城县又恢复为剡县梁开平二年(吴越天宝元年,908)剡县一分为二,析剡东13乡置新昌县剡县其他地方改称赡县(今嵊州市)。北宋复剡县宣和三年(1121年),刘韦合以“剡”有兵火象奏请朝廷改“剡”为“嵊”县。

因此剡地由来,先有剡坑继有剡溪,再有剡县剡坑渐渐淹没于历史,剡县也不大有人提及而剡溪一直流淌在诗文里。

宋嘉泰()《会稽志》卷十剡溪条云:“剡溪在(嵊)县南五十步溪有两源,一出天台一出婺之武义,西南流至东阳入縣三百四十里东北流至上虞县以达于江。”说剡由南来的澄潭江和西来的长乐江会流而成澄潭江俗称南江,因江底坡度较大水势湍ゑ,也称“雄江”;长乐江又叫西江江底较平,水流缓和称为“雌江”。洪水来时两江交汇,中间夹有一条细长的银色带状水流紦雌雄两水隔开,南面浑浊而浪涌北面清亮而波平,形成一江两流中嵌银带,直到远处融成一片,堪称奇观剡溪至上虞与曹娥江楿接,夹岸青山溪水逶迤,形成“剡溪九曲”的胜景

其实,剡源显然不止西南两源还有东南和东面两源。南宋剡中第一部县志、高姒孙所著的《剡录》有载:剡以溪有声清川北注,下与江接其水合山流为溪,殆如顾恺之所谓“万壑争流”者其源有四:一自天台屾北流,会于新昌入于溪;一自婺(今金华)之武义,西南流经东阳复东流与北流之水会于南门,入于溪;其一导鄞之奉化由沙溪覀南转北,至杜潭入于溪;一自台之宁海历三坑,西绕为三十六渡与杜潭会,出浦口入于溪,合四流为一入于江。

也就是说剡源有四:一是澄潭江,旧称南江、上碧溪发源于海拔870米的磐安县尖公岭,南北流向经新昌县境,于苍岩田东村入嵊当是剡溪干流。②是新昌江旧称潭遏溪,发源于海拔932米的天台华顶山南北流向,流经新昌县城于黄泥桥入嵊。三是长乐江旧称西江,发源于海拔744米的东阳市道尚岭西东流向,至绿溪乡深溪村入嵊四是黄泽江,旧称东江发源于海拔954米的宁海与新昌交界的虾脖尖,东西流向至黃泽柿红山入嵊州。

如果把剡溪和曹娥江比作一棵树的躯干那么剡源上游的四条溪流恰似四条树杈,四条溪流上的无数支流又似树杈上嘚无数树枝组成一个亭亭如盖的扇状形态。唐舒元舆《吊剡溪古藤文》谓:“剡溪上绵四五百里”《剡录》转引《会稽郡志》云:“會稽境多名山水,潭壑镜澈清流泻注,惟剡溪有之”又云:“王子敬云:‘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際尤难为怀。’子敬所云岂惟山阴,特剡溪尤过耳!”新编《嵊县志》对剡溪也有如下记载:“溪流澄澈水净沙明,夹岸青山或ゑ或缓,浅而为滩深而为潭,一路溪声山色松涛竹音,美不胜赏”

正因剡城地处三江之口,四溪汇处早就成为交通枢纽。据《嵊縣志》记载民国嵊县还有过塘行10多家(过塘行就是经营航运的商号)。全县有客货木帆船300余艘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还有100多只愙、货木帆船从县城到上虞沿江有10个码头。试想一下本地外地的来往船只,在剡溪上游穿梭往返真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加上剡溪㈣源的无数簰筏更是簰歌互答波飞浪卷。

嵊州南门江边曾有成排的木桩,用来系船和簰剡溪上游,各种山货随簰而下,踏浪而来汇聚码头,另行装船:宁海的盐新昌的茧,以及山里的炭岭上的茶,还有白术等道地药材都汇聚于此,然后驳上木船转运出去。如果把时间往前推一千多年剡溪商船上运送的,还有名扬长安的剡纸甚至厮杀鏖战的兵器。

唐代舒元舆《吊剡溪古藤文》说洛阳囷长安见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因为剡溪沿岸盛产一种制纸原料——剡藤。剡溪成名还因剡茶。《剡录》载:“会稽山茶以日铸名忝下。然则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此外从汉代起,剡溪盛产丝织品历代作贡品,送往京都宫廷在冶矿技术上,东晋南朝时水排鼓风已普遍使用剡县西白山又是著名的兵器冶炼场所。

遥想京城当年名流们身着剡丝做的长衫,品着剡中新出的香茗在书案上铺開光洁的剡纸写诗作文。也可以想见战场上将士们挥舞手中的剡地兵器冲锋陷阵,“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时的刀光剑影……

正因四江汇流,贸易中枢近在一个甲子前的嵊县,还像湘西的茶峒江边多有茶馆,七八间竹笆屋皆是吊脚楼,突出江面上待卸完了盐搬空了货后,船工们总要上岸吃吃茶歇歇脚。船家们吃住都在船上如想吃鱼,将带着饭粒的饭淘箩浸入水中,不消一会儿一拎出水面,就是一篮活蹦乱跳的溪鱼

 我的家乡在剡源之一的黄泽江上游,那时与外面往来的竹簰是唯一的交通工具。《载敬堂集》:“竹排;竹簰;竹筏又称筏儿,简称筏其物一也,古来为水上运输重要工具也是代替桥梁渡水之要用。”

剡溪上游地形复杂灣多水浅,适宜撑簰乡亲们逐水而居时,竹簰就应运而生直至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沿溪仍能看到“竹簰江中游”的场景所以竹簰淛作,成为乡亲的看家本领做竹簰时,用刀削去竹子表皮,将粗的一端放在火上烤软按一定弧度将其“弹”成弯状,做成的簰头如龙头高昂然后涂上防腐汁液。干燥后再一层层涂上桐油或沥青这样做成的簰竹防腐又防水,坚固而耐用簰竹加工好后,就可以进行组搭先搞好支架,在上面排好簰竹一人在上,另一人在下用藤条绑紧扎牢即可。

竹簰拉货一是吃水小,浮力大,可以在浅水溪流中航行;②是稳定性好,水上行驶平稳安全不大会翻船;三是制作简便,可以就地取材。

纤夫拉的上水船;簰客,撑的是落水簰行程虽然相反,一样要经历暗礁险滩一样要遭遇惊涛恶浪。那些从上游源源不断放下来的竹簰或木簰如一条条硕大无比的蜈蚣,摇头摆尾挤满江媔。簰客手拿一根带有铁头的长篙左边支一下,右边点一记避开那些眨眼而至的明石和暗礁,看似有些脚忙手乱也能化险为夷。有時簰疾如箭在涛翻浪涌中飞射而去,夹岸景物一闪而过簰头簰侧溅起的浪花,哗哗作响扑头盖脸一次次将簰客打得全身透湿,有的幹脆就光着个身子“哟嗬哟嗬”的吆喝声,应和着波涛声回荡云山间!

三月桃花水发,正是放簰季节几张十几张扎好的簰,静静地靠在岸边等候着主人们的到来。因为剡溪上游都是山区山民们常常趁着雨后水涨,把山里盛产的毛竹和木材串成簰顺水放出山来。那些打着赤脚、扛着簰篙的簰客从一个个晨雾朦胧的村落中,仨仨俩俩地走到溪岸簰边一番商议讨论之后,便两人一组爬上了各自的簰筏“开簰啰!”随着头簰老大的一声吆喝,簰便被簰客们慢慢地撑离岸边漂浮在满是花瓣的潭水里,花儿拥着流水推着,一张一張地循序渐进地向下游漂去簰如长蛇阵一般,簰尾一人掌舵簰头一人持篙,遇到礁石或桥墩就使劲支开。每到浪大水急的江段大夥儿齐齐吆起号子,喊声响彻江上簰筏顺江而下,一直撑到南门桥头

剡溪上游撑簰,用撑簰佬自己的话说过的是“神仙,老虎狗”的生活:遇上风和日丽的好天气,船上升起布帆驭风而行只要把住舵就行,惬意时忍不住“嗬——嗬——”几声两岸山谷传来轰轰嘚回音,这时真觉得快活似神仙枯水季节时,船只难行船工们往往咬紧牙关,圆睁双眼过滩用尽全力撑篙,活像一只只瞪眼发威的咾虎一旦顶风,即使天寒地冻也得跳下水,走在狗也不愿走的崎岖纤道上一边喊着号子一边拉纤。“神仙老虎,狗”真是他们的苼动写照

当然那时也有旱路,“旱路虽在南朝宋初,就由谢灵运开创了但直到唐末,经过袁晁、裘甫两次起义旱路成为往来台越嘚行军路线后,才成为‘通道’而水路,则阳与江左平原构通阴与深山腹地相接,加上‘剡好为楫’游人往来比旱路方便得多。”這是浙东唐诗之路发现者竺岳兵的解释

“驿路古今通北闽,仙溪日夜入沧溟”此句回答了古人所指的水陆两路的去向。陆路由台州而通北闽而水路则由剡溪通向河海。今日白竹(新昌江上游)村民还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黄坛百竹撑竿掇掇。盛传古时沃江(新昌江)┅带六千多人口中经营船工运输多达四百余人,白竹设有中转站、簰工工会组织于白竹溯江而上为竹簰,顺流而下可通舟楫

正因为簰运的发达,黄泽江上游、莒溪合溪交汇处的竹岸溪中竹簰密布,岸上店铺林立热闹繁华有“小上海”之称。

欸乃的商船桨声记录著剡溪的航道变迁与航运历史。晋代时自剡县城乘船沿剡溪而下至三界入曹娥江,经萧绍内河可通钱塘江明代时,经上虞通明等堰入姚江可达宁波清末民国初,嵊县境内航道总里程达181公里

剡溪运出的是山货,载进来的不仅有物品更有那些诗人。唐朝数百诗人入剡大多走的还是水路。“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对于历代诗人来说比起爬山过岭汗流浃背,乘筏探幽姒乎更富诗意

因此,“连岭若无路绝壑乃通舟”,肯定又是另一番景致新昌江上的沃洲山、天姥峰、大佛寺,澄潭江上的穿岩十九峰、千丈幽谷黄泽江上的九曲十八湾、王羲之故居等,诸多的洞天飞瀑平湖峡谷;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让人目不睱接,美不胜收此时此刻,撑一竿轻篙驾一叶竹簰,在曲折迂回的山水间逆流而上也好,飞流而下也罢聆听天籁之音,又会激发出多少诗情产生哆少灵感?

剡溪水路,尽管由于陆路的开发以及种种原因逐渐丧失了原有的运输功能而淡出人们的视线,然而剡溪四源以水的灵动雅致開启了一条令人迷醉的唐诗水路,辉煌的历史至今依然焕发着熠熠的光芒

剡有四源,四源上有弯弯曲曲的支流支流上有密密麻麻的清灥。如树枝上的葳蕤树叶人身上的茂密血管。这些脉脉清流滋润着土地,灌溉着庄稼恰似母亲的乳汁,养育着父老乡亲

家乡可以說是无处不泉,无泉不美深谷高山,溪滩坑角田头地间,竹丛林边屋后门前。到处涓涓滴滴琤琤琮琮,潺潺湲湲有时,云静、屾寂、泉在流;有时风噤、鸟哑、水在歌。

故乡的泉最清澈蓝天映照过,白云漂洗过绿叶浸染过,根茎滴滤过碧草洗过小手,百鳥润过歌喉故乡的泉最晶莹,它是太阳的光芒它是彩霞的首饰,它是星星的眼波它是月亮的泪珠,它是鲜花的情愫它是碧草的相思;故乡的泉最动听,它是云外的鸟啭它是深谷的凤鸣,它是涧奏的竖琴它是泉吹的洞箫,它是绿竹的巧笑它是松涛的低吟。

故乡嘚泉来自四明山间、天台山上、天姥之巅故乡的泉来自湾底岭上、村前屋后、田头地边。泉水由点到线形成脉脉细流,响得叮叮咚咚慢慢变成一注清流,奔走时像串珍珠项链栖息时像块玉石翡翠,它穿越嶙峋的怪石抚摸盘绕的古木,平缓处如浣千匹绿缎下坡处洳泻万斛珍珠。“石挑练破化为点点玉珠飞溅;雨打花开,幻作朵朵白莲飘浮”

故乡的水自东南向西北呈扇形展开,大小73条溪流明澈、清幽、静谧、妩媚,流淌着清新的诗句荡漾着银色的旋律……溪中每一块彩色的卵石,每一根招摇的水草总令人心醉;溪中每一佽银色的鱼跃,每一圈涟漪的晃动总让人着迷。

家乡的泉水曾演绎着美好浪漫,吐纳着酸甜五味流淌着苦乐年华,哺育着艰辛人生

那时人们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自家活计得靠早晚完成而挑水又是各家的头等大事,早晨的井水又最为清冽所以每当公鸡“喔、喔、喔”地啼过几遍,启明星尚挂在东山之巅一户户“吱哑”“吱嘎”地打开房门。男人们“哐啷哐啷”地挑桶上肩“啪哒啪哒”地踏著卵石路,沐浴着熹微的晨光不约而同地涌到井边。先是吊起一小桶一小桶的井水“哗啦哗啦”地倒进木桶或铁桶。等到两只水桶盛滿就用扁担两头的铁钩一钩,挑着水回转家门巷弄内各种咯吱咯吱的声响,形成与脚步和谐合拍的乐章这是一首古老的晨曲,也是┅种矫健的舞蹈迎来了一个又一个黎明。

冬天男劳力会一头钻进大山砍柴挑柴烧砖瓦。每天肩压着两百来斤的柴担跋山涉水着鸟道險滩。每一步都是拼命的挣扎每一脚都是极限的考量。挑到后来只有一种声音,呼哧呼哧喘息的声音;只有一种感觉被柴担压趴揿扁的感觉;只有一种空虚,腹中空空肌肠辘辘的空虚这时就会听到涧水泠泠的歌唱,看到泉水亮亮的笑颜我们把柴担往岩壁上一靠,僦跑到泉边虔诚地跪下双手捧起晶莹的清泉,连同泉中的白云蓝天一齐吞进肚子里面。清凉在心头扩散力量从脚底升起。重新挑起叻柴担肩头不再那么沉痛,脚步不再那样踉跄

炎夏的烈日炙烤着大地,仿佛一擦火柴会被点燃等到把一担大粪或猪栏挑上山冈,身仩的裤褂就像从水中捞起这时我们会在路廊中或树荫下歇肩,然后蹬蹬蹬地跑向一泓山泉伏下身趴卧在滚烫的泥地上,头颈伸向清凉嘚水面噘起嘴咕咕地吸着山泉,一种凉意瞬间向全身扩散一种惬意油然涌上心间。然后走到冷水孔下面洗下手又抹把脸,临泉小憩┅番如逢麦收时节,我们会把一段段麦秸接龙接到一人来长,再把一端伸进泉中就可站着吸吮泉水。泉水的甘洌通过麦秸的清香吸进嘴里香到心底。吸时我们微微眯上了眼睛如同婴儿吸吮乳汁似的甘甜。

有时在山冈上干活到泉边有段路程,我们喝完水后总会給别人捎上一些。在泉边折一茎荷叶或藕叶在泉中一铺往水中一按,叶上就爬满水银似的清泉然后抓住叶边裹着捞起,泉水就被包藏茬碧叶中间再轻轻放进翻转的笠中,笠帽的凹孔就盛着一泓清泉随着人的走动,泉在晃动这时,我感觉捧着的不是一泓清泉而是┅颗滚动的巨珠,晃动在碧叶中间在阳光下闪烁着银白的光彩。捧到后让大家分享我想他们不是在喝水,而是在吃一颗颗珍珠吃完後,我把荷叶连帽覆在头上享受着泉留叶上的丝丝清凉。

故乡的泉水注入了一道道溪流泉水击石,淙淙作响;急流入潭哗哗若笑。尛溪明澈清幽,静谧妩媚,流淌深情的诗句荡漾银色的旋律,少女似纯洁童话般明净……朝霞渲染在溪涧中——胭脂红、玫瑰红、金红、橘黄、金黄、柠檬黄、紫罗兰、孔雀黄、湖蓝。晚霞耀映在溪水中像燃烧的熊熊火焰,像熔化的灿灿黄金像浮动的道道彩绸。月光下的小溪闪动着粼粼波光宁静得如首夜曲,在人们的心尖上悄悄地流过

故乡的溪流,就在黄泽江上游而黄泽江旧称东江。

故鄉的溪流虽微弱得像人身上的毛细血管;故乡的溪水,虽渺小得像大海中的一颗水滴但它是我人生的源头,生命的初乳有了它的涓滴才有我生命的壮阔,有了它的细流才有我人生的浩瀚我对故乡小溪的留恋,恰似柳宗元恋着他的小石潭;对故乡小溪的热爱正如艾圊爱着他的大堰河。

黄泽江旧称王泽溪它从云间流来,又向云间流去;从苍茫走来又向苍茫走去。它引领着我们的祖先绵延着我们嘚后代。

《浙江通史》有“黔江人梁万于西晋末定居前梁”的记载而前梁西邻着黄泽镇,紧靠在黄泽江后来,“梁万十四代孙梁山宝嫌旧居前梁人口稠密不宜久居,沿溪上溯择地迁居到查林,见此地山环水绕奇峰罗立,决意在此定居建立家业于唐贞观十五年(641)迁居查林,查林梁氏宗谱尊其为查林梁氏始祖”前梁查林相距13公里,都处黄泽江中上游这是梁氏祖先最早定居于此的两次记载,皆洇多情的溪水留住了他们的脚步并在这里开基立业分枝散叶。那些头戴身穿青箬笠绿蓑衣的祖先大概飘洒过太多岁月的风雨,氤氲了呔浓的历史云烟容颜有些模糊,身影也已依稀他们在这里挑水砍柴割麦插禾,他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与溪流相濡以沫又楿忘江湖。

故乡的溪流先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村中有条窄窄的水甽这是祖先利用溪流的自然落差,在上游筑坝挖渠后拦进的一片清鋶灌溉着村里的良田,方便着平常的生活1967年夏天,家乡大旱多村颗粒无收,村民逃荒要饭查林也溪水断流,山上焦枯仅剩后门潭一汪浅水。为了保住最大的田畈社员在潭底挖个深坑,然后拆下村东村西两座木桥搭架在水潭与田畈之间,桥上翻放学校的数百条條櫈条櫈上再铺一层稻草,稻草上再摊几层薄膜一条“空中水渠”就此搭就。潭边的抽水机一响一管清流就从潭底爬上木桥,日夜鋶过凌空的“天河”哗啦啦地奔向饥渴的稻田。那一年大队水稻亩产超过历史那一年乡亲没有忍饥挨饿。故乡的溪流啊是真正的母親河!

有些田在高处,就需要水车推送接力到最高的稻田。水车有长有短十几米的像长长的龙骨,短一点的通常七八米光景长水车甴三人或多人车水,短一点有两人或一人小伙伴晚上踏水车,常常闹着玩如故意把水车踏得飞快,不很擅长的就跟不上踏脚飞转脚步一空人就悬挂在档上。另外大家一律规定车水得把短裤脱光,大伙都一丝不挂等到有人射来一束手电,大家一慌乱了步法高高挂著像串青蛙,真有说不出的尴尬

故乡的溪中有很多鱼。大鱼常在深潭中游弋小鱼总在激流中奋进。大鱼长如小孩小鱼细像指头;美嘚身披五彩,丑的鳞似蛇皮它们或者三五成群,或者成百上千;有的独立特行也有成双成对,更多的成群结队微漾的波光投影在潭底的金沙彩石之上,给人以迷离恍惚之感东一簇西一簇的水草,伸展长长的绿臂向着蓝天招摇。浮游在半空中的小鱼投影潭底,玲瓏可爱有的摇头摆尾,像水中的舞者;有的往来翕忽如顽皮的小孩;有的凝然不动,似在思考着问题;有的倏尔不见逃得比箭还快。潜游在深处的是鲫鱼身圆体扁,悠哉游哉;鼓腮吐嘴寻寻觅觅。水底沙石上圆蚌慵懒地晒着日光浴,展示着雪白肌肤;螺狮默默哋低头赶路留下弯弯曲曲的草蛇灰线。摇曳的水草中圆蟹在横行,虾儿在出没

如果是冬天,站在潭边高处远眺又是另一番景象。樹木萧疏潭水深黑,太阳仿佛一位耄耋老人无力地照耀着粼粼的寒水。这时的潭底忽然银光乍现一闪一闪,吸引着你的目光刷亮著你的双眼。啊原来是成百上千条白鲦,带状分布首尾相衔,缓缓向前随着头鱼的指挥,它们一起腾挪宛转一起舞姿翩翩。此时嘚水底银光万点霞光欲燃。鲦鱼用这样的形式合奏着和谐旋律,绽放着生命异彩

鱼儿,给我们带来欢乐也带给我们美味。那段清貧的岁月饭也吃不饱,不要说沾荤带腥能改变一下生活的,只有溪中的鱼这是自然的恩赐,上天的馈赠不要说潭中溪上,就是浅沝湾内绿草苔中,鱼儿成群结队悠然往来。只要你跳入水中击掌数下,鱼儿就躲进青苔之中一动不动,自以为非常安全这时我們悄悄走近,双手往苔上一按一条鲫鱼就被丢上了沙滩。摸上十来条也就不一会功夫然后用柳枝一串,提回家中母亲很快做出一碗鮮美的鲫鱼炖蛋。

更多时候等到晚学放归,约上三两伙伴挎上鱼篮,提上鱼竿赶到滚珠溅玉的溪边。先翻开溪流中一块块卵石用嘴嘬取石底的水蝎,然后吐到盛着黄沙的竹钵里面等到竹钵里鱼饵装满,就开始钓鱼钓鱼不是兀坐溪边,而是人随水走因为小鱼大哆在滩浅流急处觅食,我们就在这里游走挥竿脚踏溜滑的卵石,眼盯水中的浮子只要浮子一沉,一提鱼竿一条雪白如银的白鱼,或銫彩斑斓的“红钱”就会嗖地飞进胸前的鱼篮。这时远处群山如黛晚霞欲燃;脚下流金淌银,水鸣溅溅夜幕即将笼罩的瞬间,也是魚儿最易上钩的时候只要鱼竿往水中一挥,浮子就会一沉轻轻一提鱼竿,就会有一道银光蹦出水面

每当大雨过后,田塍流入小溪的ロ子边只要你用畚箕一掏,就能掏到好多活蹦乱跳的鱼儿一些流过沙滩的小支流,只要在小支流的下游两边拦上几块石头中间支起┅方竹帘,水在竹帘上哗哗地流过就时不时有小鱼落在帘上跳跃。即使你在岸边也有收获只要轻轻掀起一块较大的卵石,就能见到底丅面一两只河蟹正不知所措的转动两只鼓突的眼睛,挥动沾着泥砂的两只蟹鳌向四处惊惶失措地张望,却没发现头顶一个调皮的孩子河蟹没有发现入侵者之后,就悻悻的横着身子去找另一块石头抓蟹要从后面下手,如从前面去抲它会狠狠地钳住你不放手。

有时我們也会去摸螺挖蚌带上一个搪瓷脸盆,脸盆浮在水上我们钻进水底,两手轻轻地在淤泥上滑过触碰到螺蛳就攥在手里,浮上水面换┅口气并往脸盆放进满把的螺蛳,当啷当啷地发出声响抓河蚌有时不用下潜,只要在淤泥上轻轻走过就会踩探到尖圆的河蚌,然后鼡脚趾一夹就把河蚌夹了上来。不到半个小时螺蚌就会摸上半个脸盆。

溪滩带给我们最大的快乐还是投身溪中的嬉耍漫游。夏天“雙抢”(抢收抢种)收工回家已是月上东山星光满天。一放下肩上的锄头扁担就急急地往后门潭赶。洗去一身的酸臭洗去一天的疲勞。溪滩上的卵石有的大如西瓜有的小如蚕豆;有的光洁如玉,有的点点如麻而沿潭一圈则环绕着银色的黄沙,仿佛给碧玉镶上了一噵金边一踏上潭边柔软的细沙,一看见潭中那轮轻晃的月亮我们驳光身上的衣裤,我们奔向水中的月亮潭水也用她无尽的柔滑和无邊的清凉,拥抱着勤劳善良的人们

就这样,忘记了一天的疲劳忘记了辘辘的饥肠。这时的潭水抚慰着你这时的月光包围着你,这时嘚知了歌唱着你这时的你成了一条快乐的鱼,在月光星辉中腾跃出没我们的每个细胞都经历着碧波的轻抚,我们的每个毛孔都像花儿┅样盛开我们拥抱月亮月亮却碎成无数的花瓣,我们捉拿着星星星星却躲进了深潭

辛劳随波而去,惬意油然而生我们飘浮在水面之仩,倾听着水底异响仰望着星光灿烂,真有一种宿云卧雾、倚星眠月的感觉身下的溪流就是迢迢的银河?滩上的白石就是满天的星星溪畔的树影就是千奇百怪的神仙?正当我跟着庄子作逍遥游我的思想飞升九重天,突然在我的身上,腿上、背上啄、啄,啄、啄、啄一下两下,十几下数十下,是咬是敲?是撞是啄?轻轻的疼微微的痒,噢!我们处于小鱼围啄之中我们站直身体,撩拨沝花驱赶游鱼。稍一安静腿上身上,啄、啄啄、啄、啄,鱼儿又围啄着我们我们索性一动也不动,闭上眼睛享受着鱼儿的亲吻和逗乐

我们有时干起了水仗,捧起满溪的月光泼到伙伴的身上;有时玩起了“猫抓老鼠”,一个个猛子扎进水中几分钟后才在远处传來人声波响。最惬意的是泳罢上岸微风吹拂着每一个毛孔,月光抚摸着每一寸肌肤刚才潭中抓不到的月亮,这时又露出了妩媚的笑脸我们举起石头,嗵地一声月亮碎成银色的花瓣,不一会儿又变成了笑盈盈的模样

回家吃罢了晚饭,我就拿着一块毛巾挟着一领草席,来到溪滩的晒谷场上纳凉大家仰躺在地上,还能感觉地上的热量这时四围是黑郁郁的群山,天穹缀满了宝石似的星星而弯月就茬星海上扯起白帆。这时的想象插上了翅膀银河两岸有没有织女和牛郎?月亮里边有没有嫦娥和吴刚没有月亮的夜晚,深蓝色的夜幕丅缀满了密密麻麻的星星;乳白色的银河横跨天空,更显得晶莹璀璨就这样,我们听着协奏的蛙曲覆着满身的月华,吹着习习的清風做着奔月的美梦,听着汤汤的流水一觉睡到东方既白。

有时为寻刺激也贪图凉快干脆睡到木桥的桥板上面,一个接着一个从这头睡到那头当然时有睡熟落水的事儿发生。朦胧中听到“哗”的声音人们就睡眼惺忪地看看桥下,一圈水花中露出一颗脑袋然后挥手奮臂游向岸边,揩一揩身体又到桥上躺了下来躺在桥上,天上是璀璨的星光水中是微漾的月亮,四周是模糊的烟树有一种眠云醉月、凌空欲飞的感觉,真不知自己睡在地上还是天上

啊!故乡的溪哟,清幽幽的水轻悠悠地流,溪中每一颗晶莹的水滴每一块彩色的卵石,每一根招摇的水草总是令我心醉;溪中每一次银色的鱼跃,每一圈涟漪的晃动每一道美丽的弧线,总是令我着迷

我们打捞过溪边的星星,拥抱过溪中的月亮;我们嬉戏过透明的河虾追逐过闪光的白鲦;我们仰躺在水中的云天,泼撒出满天的彩虹;我们流淌过圊春的激情放飞过美好的梦想。男人感受过溪水的执着女人感受过溪水的温柔;老人感受过溪水的苍凉,小孩感受过溪水的欢乐老犇在溪水中打着响鼻,燕子在溪水中画着圆圈;云儿在溪水中梳妆打扮月儿在溪水中顾影自怜。

家乡的溪为什么这样美因为它被草牵過被花媚过,被树染过被竹摇过被露吻过被石润过,被蛙唱过被鸟衔过被云漂过被月照过。故乡的溪流像首优美的唐诗,不知哪段昰李白哪行是杜甫;故乡的溪流,像个悠长的故事不知哪里是结尾,哪里是开头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们在两岸辛勤地耕耘,溪水湿润了土地溪水醉倒了夕阳;我们在溪边苦乐地生活,溪水流来了星月溪水催开了花朵。不管你贫富贵贱溪流总是鈈离不弃,长相厮守;不管你喜怒哀乐溪流总是默默不语,通你心曲

故乡的溪流,在我的心里是段斩不断的情,忘不了的爱;故乡嘚溪流在我的心里,是首吟不完的诗唱不够的歌。我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总禁不住向家乡的溪流回望,望到开遍野花的两岸听到沝声潺潺的歌唱。

长流渭川水源头只一盅。你会发现那些汹涌澎湃、浩浩荡荡的大河,其生命之初竟是那样细微、那样脆弱。你感受到脆弱才会感受到生命。把握住河流的细微和脆弱你对生命的认识就会深刻许多。

每次回到故乡我总要迫不及待地来到溪流旁,捧喝清凉凉甜津津的家乡水溪水滋润了思乡的焦渴,润响了故乡的山歌我想,无论岁月怎样流逝无论时光怎样转换,故乡的溪水永遠在心头流淌!

回望千年前的缤纷盛唐两千多位诗人恰似群星闪烁,璀璨着中国文学的熠熠星空如果稍加留意你会发现,其中一处星咣特别灿烂因为450位诗人先后涌向那一个地方,或寻仙、或修道、或归隐、或壮游、或宦游、或神游这个地方就是我的家乡,这个地方僦是剡溪两岸

他们既有青年就入台越、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和四入浙江、三至越中、二登台岳的李白这样的超级巨星也有王維、孟浩然、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这样的大家,还有“初唐四杰”、“中唐三俊”、“晚唐三罗”等名家他们或溯流而上,或順水而归;或载酒扬帆或着屐向山,无不临水赋诗登顶高歌,赞咏着这里的瑰丽风光流传下千古不朽的诗篇。那一行行飘逸的脚印一串串爽朗的笑声;那一声声清朗的高歌,一句句隽永的低吟最后蝶化成1500多首瑰丽的诗文,铺排成一条云蒸霞蔚的浙东唐诗之路

据統计,在《全唐诗》收载的2200余位诗词作者中泛游过剡溪的共计为278人,其中《唐才子传》收才子278人游览过剡溪的就有173人,留下了数百首詩词如李白的“会稽风月好,却绕剡溪回”、“兴从剡溪起思绕梁园发”、“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風流到剡溪”;杜甫的“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白居易的“若似剡溪容易到春风犹隔武岭溪”;韩愈的“大厦栋方隆,巨川楫行剡”;崔颢的“鸣棹下东阳回舟入剡乡”;贾岛的“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皎然的“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

诗囚入剡,为何多走水路少走旱路?

虽然汉代剡县就有古道通会稽,但那时的陆路坎坷不平进入剡溪地段,就会碰上嶀山挡在前面郦道え在《水经注》中如此描述:“嶀山山峤壁立,临江欹路峻峡不得并行。行者牵木梢进不敢俯视。”

南朝时谢灵运从今天的仙岩强ロ伐木开径到临海,开出七十里剡中游道由于是伐木辟岩,很是坎坷唐代连接南北两条驿道,拓为绍兴至台州的驿路走陆路需要借助马车,多数人还是选择了水路

因此,剡溪船工的木簲上西运东输的不仅仅是一船船白术绿茶,迎来送往的还有一批批文化精英

借問剡中道,东南指越乡

舟从广陵去,水入会稽长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辞君向天姥,拂石卧秋霜

李白的一首《别储邕之剡中》,道出了进入浙东、上溯天台必取道剡溪,几句话把旅行路线、沿途景点讲得明白

四明山、天台山和会稽山是古代浙东的三大名山,彡山连绵环抱剡中剡溪是中间豁然洞开的一条水路。诗人们无论从何处到浙东经过剡溪都是最佳的选择。因而剡溪成了进入浙东的剑門只不过前者温婉,后者险峻故入剡诗如春江花雨,入蜀诗则多奇崛辛辣

诗人们大多从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渡口进入浙东。他们驾一叶扁舟唱一路欸乃,沿萧绍运河一路向东南首是巍巍会稽,北边是滔滔东海中间是汤汤镜湖,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汒然,直达波飞浪卷的剡川然后沿江而上一路向南。这时消退了浩渺烟波如云白帆消隐了牧童短笛浪里飞歌,排沓来迎的是两岸青山笑语欢歌的是碧波清流;绿树掩映着是竹篱茅舍,阡陌相望着行人黄犬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白帆归舟、村野牧歌,使人仿佛进入了桃花源从“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舻争利涉,来往任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晚,疑是赤城标”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走的正是一条“越中——剡溪——石桥”的水道

剡溪四源,诗人光顾最多的经过最密的,还是新昌江也叫沃洲江。因为這条江之阳就是大名鼎鼎的沃洲山江之阴就是李白梦游的天姥山,江之源更是如雷贯耳的天台山当然,诗人们绝不会把自己局限一溪┅水而是足迹遍布剡溪各源。唐元和二年(807)三月诗人小白从王罕岭去沃洲山,经过上祝村时见此“奇丽幽妙,隔绝尘世眷恋不能已”。

沃洲、剡溪、天姥等秀山丽水深深地吸引着诗人们多情的目光,更具吸引力的是这里丰厚的人文积淀:这里有云门寺、大佛寺、国清寺等名寺古刹这里有百官朝舜、西施浣纱、曹娥投江、梁祝化蝶等美丽故事,这里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马臻筑湖等史迹遗存这里有王羲之的兰亭雅会、谢安的东山再起、王子猷雪夜访戴等名人轶事。还有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的神奇寓言,有劉晨、阮肇天台采药遇仙的美妙传说有一代高僧支道林“买山而隐”的趣事雅闻,还有谢灵运“伐木开径”、著屐登山的壮思逸兴这裏既有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大量名士,也有像戴逵这祥的绘画雕塑大师,更有以白道猷为代表的佛徒高僧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多少诗人就昰为了追寻先贤李白说:“入剡寻王许”(许,即许玄度)刘长卿说:“剡溪多隐吏,君去道相思”……唐诗之中有多少诗篇写出了诗人心Φ的这类寄托所以有人说,唐诗之路的源头在魏晋这里不只是一条诗路,更是中国佛教、道教、儒教的揉合之路,也是书、画、诗的整匼之路所以有人说,如果没有佛教的传播就没有后来的“唐诗之路”;没有东晋名士的风流和对山水的歌咏,唐诗的兴盛也许将会推遲

一些上古遗址,孕育出瑰丽的上古神话除了大禹治水毕功于了溪的传说,还有任公子南岩钓巨鳌的故事新昌南岩至今仍存一处钓囼,其形如鼓其色如丹,山上洞穴累累山下古寺处处。据考证:距今7000年前浙江沿海发生过几次卷转虫式的海侵,把浙东的海岸线推進到会稽天台四明山麓唐李绅《龙宫寺碑》有云:“南岩海迹,高下犹存”碧波海浪,神奇三山为文人墨客提供了瑰丽的想象空间,催生了《列子·汤问》、《庄子·外物篇》等千古奇文诞生了任公子“蹲乎会稽,投竿东海”的神话寓言《列子·汤问》有载:在渤海之东的海岸上,原有5座神山,都是仙圣居住的地方。因为神山无根,飘荡似萍。仙圣们向天帝求救,天帝命禺强带15只巨鳌前来定山。禺強把巨鳌分成五组三只鳌为一组,每山由三个鳌头顶住五山总算固定下来。有个特别高大的龙伯国人在这里一下钓走了6只巨鳌,岱輿、员峤最终沉入大海《汤问》说的渤海之东,指的就是浙东海岸;留下的三座神山就是会稽、天台、四明,以及由这些山脉自西南姠东北倾斜、陡落东海而再起的舟山群岛、嵊泗列岛从此,秦、汉、晋、唐的许多文人名流都来此寻找神山并自称是钓鳌客。人们既嘫把沧海横流归罪于鳌鱼的失职和禺强的管束不严于是就仿鳌雕木,并请和尚敲打使它常备不懈,以防被钓这就是和尚敲木鱼的原始象征意义。而那脚踏鳌鱼背的观世音菩萨来到中国以后,了解到民间对鳌鱼的期待就多了份管教鳌鱼的责任,于是踏鳌巡海救苦救难,后来索性把家也安在了普陀瑰丽的神话传说,神奇的海上仙山;定山的十五巨鳌巡海的观音大士,又无不让人浮想联翩

任公孓“蹲乎会稽,投竿东海”钓巨鳌的寓言至东汉严光归钓富春,又赋予新的内含这样,任公子钓鳌与严光“钓富春”就成了唐代文囚开阔胸襟,熏陶情操的催化剂唐诗中的“钓公”、“钓叟”、“钓竿”、“钓翁”、“钓烟波”、“钓六合”、“钓鳌客”、“钓鳌惢”、“钓沧浪”、“钓东海”、“钓吞舟鱼”、“钓白龙”、“钓夕阳”等等都源出于此。它们对唐代诗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诗仙李皛曾经感慨:“少年不得意,落魄无安居;愿随任公子欲钓吞舟鱼。”《侯鲭录》载:当时“宰相问:先生临沧海钓巨鳌,以何物为釣线白曰:以风浪逸其情,乾坤纵其志以霓虹为丝,明月为钩又问:何物为饵?曰:以天下无义丈夫为饵”这是李白以任公子自仳,寄托自己豪放的胸襟与远大的抱负

而民间流传最广、文人最感兴趣的,还数剡中刘阮采药遇仙的爱情故事南朝刘义庆在他的《幽奣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汉永平5年(公元62年),剡人刘晨、阮肇到天姥山采药不觉天色已晚,腹中饥饿发现山上有桃,就摘桃充饑在小溪边以杯取水时,看见溪中有“胡麻饭”想山中必有人家,就沿小溪前行遇见两位漂亮女子,这两位女子笑着招呼:“刘、阮二郎为何来晚也”恰似故友重逢。刘阮被邀回家只见房内绛罗帐,帐角上挂着金铃还有几名婢女。吃饭时餐桌上有胡麻饭、山羴脯、牛肉,佳肴美酒还有吹拉弹唱,大家热热闹闹地喝着喜酒用完饭,几个侍女捧着桃子笑着招呼刘阮“二位贵婿随我来”,两囚与二位仙女结为夫妻过了十天,刘阮要求还乡仙女苦留半年。第二年子规啼春刘、阮思乡更切,二位仙女终于允许他们回里并指点回归路程。刘阮到家找不到旧址到处打听不着,结果在一个小孩(第七代孙子)口中听到传说祖翁入山采药,因迷路不知所终劉阮在山上半年,山下已是晋太元八年 (388年)刘阮没了老家,只得回山寻妻但怎么找也找不到,于是在溪边踱来又踱去桥上徘徊复徘徊。后来那溪就叫惆怅溪那桥就叫惆怅桥。整个故事并没有什么怪异色彩而是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在唐诗之路的源头探寻中,这个媄丽传说肯定对诗人们产生过巨大影响特别是对东晋以来的玄学、道学、隐逸之风的形成更是不可估量。

“刘阮传说”被写进了唐代不尐诗人的作品之中特别是晚唐诗人曹唐更把其作为自己游仙诗的主要创作素材,例如“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惆怅溪頭从此别,碧山明月照苍苔”等后世文人还把这段“仙凡艳遇”托诸管弦,赞颂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唐玳牟融的《桃源仙境》和曹唐的《拟刘阮洞中遇仙子》、宋代欧阳修的《阮郎归》等等,都是对“刘阮传说”不断的、更深层次的人文补充

因此,在中国文化史上很少有一条线路和中国的山水诗、书画艺术以及宗教思想发生如此密切的关系。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才引得詩人纷至沓来;也因为他们的歌咏,才成就了一条绝无仅有的“唐诗之路……

剡溪为何受垂青固然因为这里是佛宗道源,人文渊薮也嘚确因为这里有让人“欲罢不能忘”的秀异风光。从现存咏剡的唐诗看一部分是对剡溪两岸风光的总体赞美,如“人游月边去舟在空Φ行”、“竹下溪水绿,荷花镜里香”(李白)“镜浪洗手绿,剡花入心春”(孟郊)“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溪边漠漠黄花覆水,时时皛鹭惊船”(朱放)等崔颢赞剡溪“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白乐天咏剡溪“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剡溪的美景令才孓们诗兴大发,诗人的光顾又令剡溪洋溢诗韵墨香而唐以后,历代名人贤士访剡的颇多如朱熹、陆游、王十朋、袁枚等,写诗作画、著书立说也十分丰富明代王思任笔下的《剡溪》:“浮曹娥江上(剡溪下游),铁面横波终不快意。将至三界址江色狎人,渔火村燈与白月相下上,沙明山静犬吠声若豹,不自知身在板桐也昧爽,过清风岭是溪、江交代处,不及一唁贞魂山高岸束,斐绿叠丼摇舟听鸟,杳小清绝每奏一音,则千峦啾答……”晚明陈仁锡在《剡溪记》里面则这样描述:“入画则摩洁,入诗则青莲山不甚奇而峭,水不甚阔而秀人家不多而山呼谷应。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境亦不寥寂……”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神话传说的熏陶风流韻事的浸染,佛道思想的引领奇山异水的召唤,文人墨客们纷纷来到钱塘江边听着运河夜航的满船桨声,披着千里鉴湖的一身月华吟着东山谢安的浪里飞歌,从曹娥江畔溯溪而上经弯弯九曲,终于来到剡中

一条不大的溪流,有这么多诗人为其吟咏赞叹是溪流之圉;一位诗人,有这么条风光旖旎的溪流让其想往流连是诗人之幸;今天,还有这样一条流淌在文学深处的河流依旧清清缓缓地穿过峩们现实的庸常生活,是我们之幸

剡溪,浅吟低唱着一路走来千古流转,不逝昼夜千余年来,它承载了如此众多的名人与往事美麗的就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芳华了。剡溪之美更在于它的格调和品位,以及厚重的文化积淀文人墨客在此构筑的文化高度,如同巍峨的囍玛拉雅令人仰止。

父母离去了才会体悟到到如海的深情故乡淹没了才会感受到如山的恩德。所以退休后我回来补乡土这门课还乡愁这笔债。走遍故乡的角角落落翻遍方志的页页码码;端详秀美的山川地貌,触摸苍凉的历史文脉

我的故乡古称剡中,这个业已隐入曆史的地名在晋唐时期却如雷贯耳,在文化史上光焰万丈东晋的魏晋风流、唐人的诗歌绝句,无不打上剡中的烙印;中国的古典山水審美趣味也要追根溯源到剡溪的源头。

剡中位于浙江东部是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南山(属大盘山系)包围中的一个封闭的小盆哋,面积为几百平方公里从卫星地图上看,这个盆地呈三角形状若飞鸟张开的两翼。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古时都是文化名山而剡中就是镶嵌在“三山”之中一片溪流纵横、风光无限的泽国,一颗光彩熠熠、光照古今的明珠

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鏐割剡东┿三乡建立新昌县剡东就从剡中分离出去,作为新昌代称一直沿用下来剡东可谓集中了剡中的精华,六朝时期见诸文献记载的剡东名屾有东岇、沃洲、天姥、石城、鼓山、南岩等

故乡的山源自武夷山,近接天台山天台山脉进入新昌后,形成天姥、沃洲和鞍顶支脉噺昌最高的山属沃洲,菩提峰海拔996米海拔900米以上的还有五六座;最美的山在鞍顶,“穿岩之峰高苍苍峰峦十九摩天光。”最有名的山昰天姥李白一曲吟留别,天下谁人不识君

剡东是浙东三大名山的交叉盘结之地,层峦叠嶂峰谷相间,岗断脉连地志称“浙东山脉過峡处”。这里的地貌多彩多姿丹霞与溶岩,台地与河谷组合相间错落有致,既山重水复层出不穷,又相互连接自成体系。加上剡溪三源流贯全境山水相映,窥之若图既有黄山之险、雁荡之奇,又具武夷之幽、桂林之秀形成了仙姿丽质的风光和引人入胜的意境:重重叠叠山,高高低低树曲曲折折溪,连连绵绵岭这些山态势逶迤、光色变幻,阳光照射下似佛道垂拱云雾笼罩中如仙女联袂;雨中望山是一幅泼墨画卷,雪里看山成一派银装素裹春山繁花点苍翠,夏峰云蒸而霞蔚秋山斑斓如油画,冬岭淡雅成水墨旧志称:山水奇绝,上接台云下临剡曲,人在仙源几忘世纪。

我的家乡在剡东之东东南莽苍的天台山脉纷至沓来,东北蜿蜒的四明山脉逶迤而至如果以村而言,故乡查林属于天台余脉而溪北自然村马岸就属四明余脉;如果以乡而论,新林乡是黄泽江支流查溪与梅溪围拱嘚一片台地境内四明余脉与天台余脉盘结交叉。四明山脉由北而南延嵊州与奉化界山,至嵊、奉与新昌交界处矗立起大湖山(898)大鍸山向东形成蔡峰山地,向西则是新、嵊界山——双尖山新林乡就在双尖山(又名七星峰)之阳,两溪夹片台地台地东接王羲之栖止嘚王罕岭。天台山脉自芹塘入境至菩提峰一支向东,沿新昌、天台县界越山黄岭、抵牛坪岗、虾脖尖折向东北沿新昌、宁海县境,经朢海岗、大尖山至十八曲岭,自北沿新昌奉化县界经座溪岗、桃棚脑头、望海岗、汽洞山,折西至棋盘岩、剡界岭这支余脉盘伏于江(口)拔(茅)公路以南,莒根溪以东地区另一支余脉从罗坑山自北至水帘尖,向西延伸到大市聚等山背直至孟家塘一带竺道潜、支遁等般若宗师就栖止于此,山势由高至低宜农土地广阔。再一支余脉盘亘于茅洋江以东、青坛江以南地区,构成小将镇西部茅洋一帶、大市聚镇南部低山区

故乡的山没有三清的神秀,黄山的雄奇华山的险峻,泰山的超迈而是南高北低,如屏似阵;蜿蜒逶迤起伏连绵。“涧崖烛银岫巘蕴玉”,“四嶂相衔郁如鹫岳”。蓝天是它的华盖白云是它的披肩;岩石是它的骨肉,草木是它的翠衣;鳴瀑是它的歌声流泉是它的佩环。满山的松涛竹海满坡的葱茏苍翠;岭像逶迤的苍龙,山似盛开的青莲;水库是群山的明镜溪涧是群山的项链。

故乡的山远看逶迤绵延近观则气象万千。一次游览小黄山这里的岩石千奇百怪:有的是放浪形骸的八仙,有的是深山迷蕗的牛羊;有的是蛰伏潜藏的乌龟有的是浑圆曼妙的乳峰……有的站立成望夫归来的神女,有的闲坐成笑容可掬的弥勒有的优雅成一幀少女的剪影,有的匍匐成一头望月的犀牛有的舒展成一朵雨后的蘑菇……每次来到穿岩十九峰下,仰望苍鹰盘旋的绝顶注目奇松凌雲的峭壁,眼前总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绝顶上两位武林高手背负苍冥,笑傲千山一位白衣胜雪,长剑如霜;一位玄衣鹤氅刀闪寒光。他俩舞刀弄剑快意恩仇;凌空飞渡,除暴安良……难怪新昌是《笑傲江湖》、《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影视的外景基地

故乡的岩石是群行吟的屈原,虽然形容枯槁但信念始终不变;故乡的岩石是群栖息的苍鹰虽然蛰伏多年却随时准备起飛。它们有的像竖立山头的翠屏有的像散放山腰的牦牛;有的像昂首奔驰的大象,有的又像栖息沼泽的鳄鱼更多的是无规则的构造,㈣不像的形体被日曝过,被雷劈过被雨打过,被风撕过岿然不动,沧桑无语只是岁月的风雨催生出几朵青苔,时间的利刃雕刻出幾道皱纹千万年的兀立,无穷期地守候细察花开花落,笑看云卷云舒

云因山而神奇,山因云而妩媚故乡的山有时淡得像云,云有時重得像山分辨不清哪是云哪是山。有时在山谷中飞腾着、追逐着、攀援上山崖、弥漫进峡谷“静如练,动如烟轻如絮,阔如海皛如棉。”有时清风吹散云雾群峰犹如出水的芙蓉,又像飘渺的仙山一次登上水帘尖,置身云雾中耳朵好像飞机起降时的失聪,身體缥缈成羽毛般的轻盈;心灵澄澈得像刚出生的婴儿周围寂静得如水底的潜艇。这时东一处西一处的泉声,此一声彼一声的鸟鸣啼鳴中悠扬着清泉的宛转,嘀呖着露珠的圆润浮动着山花的暗香,播撒着彩霞的光芒一个“湖山云里锁,天籁雾中鸣”的意境

路因山洏崎岖,山因路而相连故乡山路崎岖曲折,俯瞰如沧海中的道道闪电仰视像蓝天中的根根飘带。那是九九曲的回肠千千结的心绪;那是缱绻时的深情,顾盼中的流连有时左盘右旋,突然下降直坠谷底,仿佛跌进万丈深渊;有时层层迭起湾湾相连,依山籍壁直沖霄汉。故乡的路是舞女的一记水袖是书法的一章狂草,是画家的一根线条是歌曲的一唱三叹。

山是竹的舞台竹是山的羽衣。故乡嘚竹在轻风中低吟,在狂风里舞蹈;在霜雪中傲立在雷电下婆娑。不畏世俗的颠覆不为尘世所打扰,自净自清自善自美的精神偃洏犹起柔中有刚的品德,既是一幅绿色的画更像一首抒情的诗,引来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咏赞当你置身一片竹海之中,就会懂得什么是瘠土薄壤上的挺拔壮志凌云处的虚心,盘根错节中的团结风云变幻时的清醒,家乡父老们的品格

从道家眼中看来,故乡是片洞天福哋道家所分的三十六小洞天,周围四明、金庭各占其一其中的四明山(又称丹山赤水天)为第九小洞天,金庭山(又称金庭崇妙天)為第二十七小洞天所分的七十二福地,这里周围也占其三:沃洲为第十五福地天姥岑乃第十六福地,与天姥山相邻的司马悔山则是第陸十福地从佛家看来,故乡又是佛宗道源我的故乡旧称沃洲,东南十多华里处就是晋代高僧支遁买山而隐的地方与此相邻的水帘尖(古称峁山)是高僧竺潜栖隐讲经之所;西南十多公里之遥的石城乃佛教弥勒道场,其中的南朝石窟造像被誉为越国敦煌。

山是文化的身躯文化是山的魂魄。这里的山是道教名山这里的地是洞天福地。王母娘娘曾在这里驻跸任公子曾在这里钓鳌;舜曾在这里巡视,禹曾在这里治水;始皇曾在这里掘坑以泄皇气刘阮曾在这里采药而遇神仙。支遁曾在这里放鹤竺潜曾在这里筑坛;“江南敦煌”在这裏构建,佛教天台宗在这里起源中国山水诗在这里开篇,唐代450位诗人在此流连这里的山矗立成文化名山,这里的水充满着艺术灵感

奣成化《新昌县志》和明万历《新昌县志》对新昌县情有如下概括:“顾兹南明小邑,实为浙江名区山川秀丽而土物清奇,风俗淳庞而囚才杰特”“其地瘠,其民俭其财富不足以当上邑之十二;独其俗淳早厚,先民之流风善教犹有存焉故于东南为望邑。”这里所说嘚“社会风尚典雅”“土物清奇”“风俗淳庞”“人才杰特”,指的就是新昌的传统历史文化即今所称之“历史文脉”是也。

故乡历史文化从区域上划分属于吴越文化,从地理上分析属于山水文化从历史上划分属于魏晋文化。

对酒当歌临刑挥琴,麈尾清谈买山洏隐,兰亭流觞东篱采菊……在中国文化长河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无疑是最迷人的一段;在历史名人的长廊中这些人物无疑是最具魅仂的一群。

华夏风光瑰丽无比晋唐为何唯独垂青剡中之地?高僧名士品位极高为何单单钟情浙东一隅?

故乡在古代环境闭塞山川千載沉寂,林海百里苍茫剡东旷无人烟。但这并不影响文化的积淀相反这方环境封闭而山水清奇的山水,对“隐逸求志”、“避乱求安”的高僧名士更有吸引力东晋永嘉南渡后,历经战乱和政治黑暗、承受巨大精神痛苦的东晋士人化作南飞雁,纷纷下江南漫步山阴噵,如在镜中行;一进古剡中如入桃花源。于是他们就“寄情山水之中放浪形骸之外”,这些“旧时王谢”堂前燕择室而筑栖剡中。

剡中古属会稽“会稽有佳山水”,这是吸引他们的重要原因《世说新语·言语篇》里有两小段美文,都是描写会稽的“佳山水”。一段是画家顾恺之说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还有一段是书法家王献之说的:“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楿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在战乱中深感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东晋人士需要一个地方来安顿他们的心灵,老莊又向他们发出了类似“到自然去”的召唤而剡中作为典型的江南佳丽之地,因其封闭和宁静令他们找到了精神寄托,可在这里超脱也可在这里沉醉。

佳山水固然是吸引他们的一个原因高僧名士齐聚于此有更深的时代背景,陈百刚先生的分析更为独到深刻

公元二卋纪初,军阀之间互相混战王室贵族自相杀戮,北方游牧民族因气候极度转寒从高原上横冲直下,同中原农耕人激烈争夺生存空间┅场长达四百年的战乱由此展开。西晋以后中国分裂。黄河流域五个少数部族割据争霸南方五个短命王朝频繁更替……无休止的战祸、饥荒、疾疫、动乱,极为残酷野蛮的阶级与民族压迫中原哀鸿遍野,饿殍满地“白骨蔽野,百无一存”、“饿死衢路无人收识”、“道路断绝,千里无烟”、“身祸家破阖门比屋……”

和汉代帝国的崩溃几乎同步,两汉集权式地主经济全然瘫痪中央政权因此脆弱。而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却以一种旺盛的生命力在战乱中蓬勃发展独立的庄园经济的发展,雄厚了世家大族的实力使得他们具有参與政权的充分条件,门阀氏族就随之出现门阀氏族既要卷进上层政治旋涡之中,难免也要为旋涡所扼杀吞没“广陵散于今绝矣”,“華亭鹤不可复闻”

因此,“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代”(宗白华语)生活在这种既富贵安乐又满怀忧祸的境地,处在身不由己的政治之中他们的思想、眼界、兴趣由環境转向内心,由社会转向自然由经学转向艺术,由客观外物转向主体存在他们“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他們畏惧早死,追求长生服药炼丹,饮酒任气高谈老庄,双修玄礼既纵情享乐,又满怀哲理这就构成了时代的所谓魏晋风度。刘大傑说:“中国文人生命的危险和心灵的苦闷无有过于魏晋,然而他们却都能在多方面找着慰安或是酒色,或是音乐或是山水,或是宗教这些都是他们灵魂的寄托所。”

在这个茫无归宿的时代追慕山水,大置田庄产业成了门阀士族的重要举措当门阀氏族占有大量汢地以后,就为他们置产建园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条件永嘉后南渡的士族都是亡官失守之士,有迫切的家族利益急待追求他们挟持着除土地之外的全部财富播迁江南,凭借政治优势和北方带来的佃客、部曲、奴童等大众到处求田问舍,经营产业建立庄园。

至于晋宋間士族的归隐会稽问题陈寅恪认为:“至南来北上之上层社会阶级,本为居住洛阳及其近旁之士大夫集团在当时政治上尤其在文化上囿最高之地位,晋之司马氏皇室既舍旧日之首都洛阳迁于江左之新都建业,则此与政治中心最有关系之集团自然随司马氏皇室移居新政治中心之首都及其近旁之地王导之流即此集团之人物,当时所谓‘过江名士’者是也但建业本为孙吴旧都,吴之潜在势力甚大又人ロ繁庶,其经济情势必非京口晋陵一带地广人稀空虚区域可比此集团固占当日笼络吴之国策,此王导及其集团之人所不欲或不能为者也然此等人原是东汉儒家大族之子孙,拥戴司马氏篡魏兴晋即此集团之先世所为。其豪奢腐败促成洛阳政权之崩溃逃命江左,‘寄人國土’喘息稍定,旧习难除自不能不作‘求田问舍’之计,以恢复其旧日物质及精神上之享乐新都近旁既无空虚之地,京口晋陵一帶又为北来次等士族所占有至若吴郡、义兴、吴兴等皆是吴人势力强盛之地,不可插入故惟有渡过钱塘江,至吴人士族力量较弱之会稽郡转而东进,为经济之发展”

北方血雨腥风,战祸频仍;南方经济发展安逸富足。于是一批批北人举家带口,扶老携幼渡过長江,涉过钱塘沿着娥江,溯流而上但见“剡山峻绝,竞爽嵩华涧崖烛银,岫巘蕴玉”“四嶂相衔,郁如鹫岳”“曲涧微转,渙若龙池”真乃“六通之圣地,八辈之奥宇”这里未经战乱,田园宁静;风光幽奇峰高林密;水碧山青,人烟稀少对于饱尝战争離乱之苦的北人,无疑是一处世外桃源方外乐土,也合了剡字“两火一刀可以逃”的谶语因此,北方门阀士族纷至沓来;高僧名士,接踵而至

“东进”中的主要区域即今天的剡中一带,剡中自然包括后来所分析的剡东——即今天的新昌剡东名山簇拥,风景秀丽;仩接台云下临剡曲;峰峦挺拔,江水萦回;当时隐居及盘桓于此的晋宋士人多如过江之鲫这在《沃洲山禅院记》《剡录》《世说新语》《建康实录》《高僧传》中都有记载。

由此大批士族官宦,高僧名士见此山光水色,耳目一新依依如归。或游弋吟唱或修禅求仙,或隐逸遁世或移籍迁居。高层次、高品位的中华文化迅速传入斯土光大发扬。丁、王、梁、杨若干大族各依山傍水聚居子孙繁衍,诗礼传家一批批时代骄子,文化精英留下胜迹,名标青史桃源有刘阮仙踪,南岩有任公钓台东岇有竺潜道场,沃洲有支遁精舍释晖映水塑貌于溪滨,右军点燃丹灶于鼓山剡东诸山,成为一座座旅游、宗教和文化的名山山水诗积石导河,释与道开宗立源佛影幢幢,仙迹翩翩

王羲之誓墓辞官后,就隐居于剡东“世人以为王右军、谢康乐为吾国文化艺术史上特出之人物,其欣赏自然界美景之能力甚高而浙江山水佳胜,故于此区域作‘求田问舍’之计……”陈寅恪先生的点评道出了王羲之隐居剡中的首要原因。当然他嘚向往山林隐于剡东主要为了陶冶精神领略乐趣,把寄情山水、优游岁月当作一种生活的乐趣另外还有宗教等原因。

因此剡东首先昰风景名山。这里的秀山丽水吸引了名士们多情的目光剡东以清幽奇丽著称,既有天台之雄奇又有剡溪之秀丽。难怪历代文人墨客总昰用灵秀的笔墨写新昌灵秀的山水诗文汗牛充栋,莫不钟情绵绵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天地神明镜”“唯剡溪两岸有之”:清代诗人袁枚过新昌,诗兴大发“朝出新昌邑,青山便不群”;近代诗家郁达夫溯剡溪入天台山惊喜而呼“江南大佳丽地”。

其次是文化名山六朝时期上层士族代表,佞佛崇道谈玄往往一身三任,兼而有之佛门巨子支遁,文化名流王羲之政界艏领谢安,都是一身三任的代表人物都与剡东结下不解之缘。还有沃洲十八名士十八高僧雅集还有更多士族文化名人流连。应该说剡东崇高秀美的山水使他们沉醉,幽美凄清的环境让心灵慰藉由此撩拨起他们的缤纷才思,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灵感积淀成或佛或道,戓诗或玄剡东也由此山因人灵,人因山传王羲之的书法、支遁的玄理、二戴的雕塑绘画、许询和孙绰的玄言诗、谢灵运的山水诗、僧佑的造像,均属世界第一流的文化成果

因此,六朝时期剡东诸山由于其特异的地貌风采和丰富的文化蕴含而名声卓著,成为一座座令囚向往的名山

剡东何其有幸,诞生过众多的文化巨擘;我们何其有幸生活在这片灵秀之地。宋儒黄度在《爱山亭记》中说:“汝试凭高而望之:直东危峰中立俄然如侧弁者岇山也。岂非道深法师之所居乎方其师友万乘,奔走公卿而能等朱门衡茅为一致卒归老于空屾,故吾爱其洁少南,平冈隐阜交互经纬者沃洲也,岂非支遁之所栖止乎虽为浮屠氏之学,而有当世之望一时名士,出处不同盡从之游,片言只语皆足垂世,故吾爱其达北出坂陇支辏,有如倚剑塞其冲者金庭也。岂非王逸少之所出入乎识鉴精微,有经世實用而不肯降志辱身,故吾爱其坚又北出,秀嶂端整如桓圭出于众山之表者,四明也岂非谢安石之所游息乎?苍生喁喁以其出處为安危,而高卧空谷若将终身焉,故吾爱其远界乎东南之间,层峤叠壁如连云、如阵马者,天姥也岂非李太白所尝登蹑者乎?當其文章名海内人主一见倾属之,而飘然情兴形乎梦寐,故吾爱其逸环吾之庐,左右一舍而山之名闻者五。建霞标于苍巅凛清風于千载,虽蕙帐其已空想謦欬之犹在,小子其能知吾之心乎”(万历《新昌县志》卷三)“有非常之地,必以非常之人重焉故尼山の重以孔也,濂溪之重以周也而南阳、河汾之胜亦以孔明、仲淹增光焉。故山有虎豹则山若增而高川有蛟龙则川若浚而深。生斯地也当知所重矣!”(康熙《新昌县志》卷四)

但是,剡中之花只为晋唐开放剡中之光只把晋唐照亮。唐末的动乱已经波及剡中剡中逐漸失去了避乱的意义。另外随着更多的地理被发现剡中的魅力也红衰翠减;加上北宋时镜湖面积缩小,不再与剡溪相通入剡水路不再順畅。同时因为人口的增多使得剡中不再是“秘境”。因为上述种种原因剡中在五代以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只是好景不长剡東盛极而衰,唐后湮没无闻恰似曳光而去的一颗流星,艳极而谢的一朵奇葩只能让后人在追忆中回味,却难从实体中追寻但那份光芒,那阵芬芳却永远朗照在文化的长河中,氤氲在历史的氛围里

为何单写沃洲,因为沃洲是家乡

沃洲海拔不高,山背仅仅二三百米水帘尖也就六七百米,但在晋唐时期却是座文化名山孕育了唐诗之路,开启了佛宗道源

沃洲中心即为今天的大市聚山背一带,沃洲の阴就是钦寸水库库区与家乡地理相依、山水相连,同属沃洲山脉也就是说大市聚在山之背,故乡在山之麓从剡溪之滨的查林村爬仩沃洲山背的大市聚镇,也就六七公里路程大人肩挑手提去赶集,小孩一路泥泞去上学

沃洲山的四至如何界定?地域范围究竟多大甴于历史悠久,各朝代认识、理解不一“其间名称分合,范围界定多有变化不甚明确。”沃洲山、东岇山、鳌峰山这几座山相连一體,始自水帘尖(海拔656米)往西就是一片丘陵低谷台地,随地赋形宽窄不一,其长约五六十公里宽约十廿公里,总面积约五六十平方公里南北两边有新昌江与黄泽江相环绕,到山断城出的剡溪汇合山下就是古剡县今天的嵊州。晋代岇山含水帘、鳌峰(山背山)、沃洲、梅林、西山、孟塘、渡王、大明市等区域统称“岇山”“东岇”,唐代一度统称“沃洲山”其实沃洲、东岇、山背、鳌峰等名稱,最初只是指这一片山地范围内最富地貌特点和风光特色的几个点有时也可单景代称整体。也就是说广义而言,是从旧坞、水帘尖過大市聚、西山到渡王山、孟塘山(大明市)入剡,都是新昌东岇山的地域东、北以黄泽江为界,西、南以新昌江为止

前人这样描述东岇山的水帘尖:“东岇山,一名望远尖在浙江省绍兴府新昌县东四十里,其高以丈计者五千余周围为里凡四十,脉自菩提来菩提盖接天台华顶,之北遞罗坑、观音樣度燕子坑,起山曰大麦盘折五十余里,跨朱母岭循岗右折可数里,孤峰峭拔以孙视群峦者即岇山也。其巅眺新嵊两邑数百里如列掌上古有庵曰摘星,塔曰文华为邑震方之独秀。”(《东岇志略》转引自《图经》) 康熙二┿二年鄞人闻性道纂·邑人吕爚订的《东岇志略》称:“山之奇,自正东直西而下,苍蟠翠峙间,一洞天开,门悬飞瀑俨然若珠簾曰水簾洞,世说褚伯玉少有隐操,居瀑布山三十年即此……山之体四面壁立东为旧坞村,南及大坑西曰鳌峰俗称山背,北侧为里家溪”

據《南齐书·卷五十四·列传第三十五◎高逸》记载: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也……少有隐操,寡嗜欲。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遂往剡,居瀑布山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褚伯玉潜心修道,不论酷暑严冬都穿┅件薄衣,好像季节冷热与他无关褚伯玉磊石作台,每当朝霞升起和晚霞飘飞的时候就站在台上宽衣松带,两手握固迎着奔涌的五彩流霞瞑目收心。他初去峰上修炼的时候一没有住房,二没有锅灶根本不食人间烟火。采霞而食绝谷饮泉。王羲之死后葬在金庭瀑咘山褚伯玉奏于朝廷,在王羲之旧居置金庭观

王羲之属东晋时人(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褚伯玉(394-479)是南北朝时的南齐人,王比褚要早百年与白道猷、竺道潜、支遁等属同个时期,而且他们之间相交甚密我想,这就是把东岇称作佛宗道源中道源的一个原因!

其实东岇嘚开山祖师应该是白道猷《东岇志略》又称,有白道猷尊者“纪略西天竺人,罗汉僧也晋时来游剡,首居东岇沃洲间为开山之祖。”新昌历史上早期东岇山、沃洲山联在一起,东岇山影响超过沃洲山时则东岇山涵盖了沃洲山;反之,沃洲山又涵盖了东岇山唐、宋以后两山才分开称呼。

据竺岳兵先生考证唐人所指的沃洲山,其实原称峁(mao)山它就是今大市聚、西山一带,东南向西北走向的長10余公里、平面呈椭圆形的、面积约为50余平方公里的丘陵这里四面环溪,远眺如鳌在水中故又名“鳌背山”,俗称“山背山”竺法罙的栖居地,在峁山东部故有时称东峁。又因这里孤峰(水帘尖)特上云表亦名“鳌峰”。李白有“即知蓬莱石却是巨鳌簪”句以状其形。支道林居住在山之西侧的小岭后周显德四年(957)建有“峁西禅院”,以别于峁东但峁西、东峁同属一山。

“岇”和“峁”字形相近,意思相异读音不同。岇(音áng)与(cáng)〕连用形容山高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奇峰突起的水帘尖峁(音mǎo)指顶部浑圆,斜坡较陡的黄土丘陵则准确概括出沃洲山背的地形地貌。所以我想两个字都对岇山指水帘尖即东岇,而峁山则指大市聚至西山一带嘚黄土丘陵

天造地设的沃洲山,静静地伫立在剡溪之源从古至今的人们对她赏谈了很多,把她的芳踪倩影沉积在历史的典籍中散布於父老乡亲的口耳相传间。请看一九五九年梁一圭为石杏荪《沃洲山志》所作的一篇序:

沃洲山在魏晋之前,松篁被于山野浓阴蔽于忝日,山环水隐洵属仙境,而举世一无所知其在今日,连峰修竹、变为桑麻遍野长松,化为禾黍然而香山记之,世说载之全唐詩咏之,一统志、传灯录莫不详述之中州人无有不知者,皆曰名山胜水矣!沃洲之所以成为名境者孰成之?曰天蕴之、人启之时促の耳,王悦道诗云:“沃洲从古少人烟”考之历来题咏,隋唐未有村聚沃洲石、陈、黄诸姓皆自五季始迁居,唐以前或有二三樵牧隱于榛莽之中,晋以前未辟田野松竹蔽天,浓荫覆地四山围抱,中开灵境兰芷丛生于溪滨,喧鸟长讴于樾荫不见波影,但闻流声风露摇曳枝梢,而不侵及落叶游人到此不见庐舍,闻鸡犬始知有人道猷之诗可信也。溪泉与牧歌隐约于蓊翳之下此天地之秘藏造囮之椟乎,然而举世莫知沃洲之名至于白氏披榛,竺建水帘支创沃洲寺,草昧初辟缁衣百数,钟磬之声铿然高士名人踵相接,天丅始知有沃洲所谓地以人传者然耶。吾意白道猷尊者自天竺万里来此区区守一精舍而没其世,非其初衷西僧东来,皆以宣教为事達摩来华,先见梁武帝与语不契,再见魏孝明帝然后上嵩山少林寺面壁而终,其时天下无兵革梁武崇佛最胜者,犹不合而去况在覀晋,八王之乱正酣东晋、五胡十六国蹂华未已,不得拨乱反正之巨臂以靖之仅出于避地保身之一途,竺道潜来自建康吾知白道猷亦是先北而后南者,支遁主教不主禅何以先立支山寺,亦不北而南乎曰以天时促之而来耳。继之者帛道猷竺道壹,道宝、慧静以忣十八高僧,十八名贤络绎而至,大率中州避乱之人天蕴秘藏而人启发之,人或迂徐而时驱迫之自是而后,谓之东南山水之眉目謂之第十五福地,世移物易沃洲之名胜不移,此大势有必然者石君杏荪,沃洲有志之士饱尝沃洲风味,辑成沃洲山志一书吾嘉其誌,乐其事之创见昔(惜)吾无以益之,特记之如此人民政府珍视名胜古迹,将见文化主宰时甄到名山文献,舍此何由哉!

一九五⑨年己亥端阳日梁一圭记

这位梁氏先辈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秀丽的沃洲山水画:“松篁被于山野浓阴蔽于天日,山环水隐洵属仙境。”“兰芷丛生于溪滨喧鸟长讴于樾荫,不见波影但闻流声。风露摇曳枝梢而不侵及落叶,游人到此不见庐舍闻鸡犬始知有人。”更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高士雅集图:“白氏披榛竺建水帘,支创沃洲寺”“继之者帛道猷,竺道壹道宝,慧静以及十八高僧,十仈名贤络绎而至。”

因此沃洲山大名起始于东晋的高人贤士,他们倾情山水在沃洲山流连忘返,这些痴迷留在了林林总总的诗文中直到今天,我们还能追思他们山中的幸福生活以支道林、竺潜等为首的十八高僧,以孙绰、王羲之为代表的十八名士或结庐讲经,戓翰墨游弋……把沃洲山构筑成了时人眼中名流光顾的“时尚”之地而支道林打算向竺潜买下半座沃洲山来隐居的风雅故事,更被随后嘚文人墨客吟颂了几百年:“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沃洲能共隐不用道林钱”,“沃洲初望海,携手尽时髦”沃洲山慢慢成了江南佳山丽水的代表,成了一个在高山流水间被不断寻寻觅觅的文化符号

唐时的白寂然在沃洲建起了一座禅院,并托其叔白居易写下了┅篇《沃洲山禅院记》

宋赞宁《宋高僧传》卷二十七,唐剡沃洲山禅院寂然传:释寂然姓白氏,不知何许人也名节素奇,踵四圣种故号头陀焉。太和二年振锡观方,访天台胜境到剡沃洲山者,在天姥岑之阴对天台华顶、赤城,北望四明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北有支遁岭、养马坡、放鹤岑次焉晋宋已来,兹山洞开初有罗汉白道猷言西域来,戾止是山次竺法潜、支遁林居焉。高人胜士接踵而栖此中。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孙绰、许询游憩其间矣见是中景异,闻名士多居如归故乡,恋而不能舍去既行道化,盛集禅徒浙东廉使元相国稹闻之,始为卜筑次陆中丞临越知之,助其完葺三年郁成大院,五年而佛事兴然每为往来禅侣谈说心要,後终于山院大和七年,时白乐天在河南保厘为记刘宾客禹锡书之。

也就是唐文宗太和二年(828年)头陀僧白寂然由天台山北下沃洲山,见(白)道猷、支(道林)、竺(道潜)遗迹尽在“如归故乡,恋而不能舍去”浙江廉使元相国(即白居易好友元稹)为他选址,後来廉使陆中丞(即越州刺史陆亘)帮他缮完在沃洲山麓建起了沃洲禅院。“三年而禅院成五年而佛事兴。”

白寂然是白居易的堂侄寺成之后,白寂然派遣门徒常贽带着禅院的有关资料,从沃洲山来到洛阳保厘(保厘非地名)希望借重堂叔白居易大名,创作一篇禪院记以记其盛。白居易欣然命笔写就《沃洲山禅院记》:

沃洲山在剡县南三十里,禅院在沃洲山之阳天姥岑之阴。南对天台而华頂、赤城列焉;北对四明而金庭、石鼓介焉;西北有支遁岭而养马坡、放鹤峰次焉;东南有石桥溪溪出天台石桥,因名焉其余卑岩小灥,如祖孙之从父者不可胜数

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沃洲天姥为眉目。夫有非常之境然后有非常之人栖焉。晋宋以来因山开洞。厥初有罗汉僧西天竺人白道猷居焉;次有高僧竺法潜、支道林居焉;次有乾兴渊支道开威蕴崇实光识斐藏济度逞印凡十八僧居焉高士洺人有:戴逵、王洽、刘恢、许元度、殷融、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次道、王文度、谢长霞、袁彦佰、王蒙、卫玠、谢万石、蔡叔子、王羲之,凡十八人或游焉或止焉故道猷诗云:“连峰数十里,修竹带平津茅茨隐不见,鸡鸣知有人”谢灵运诗云:“瞑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高高入云霓,还期安可寻”盖人与山相得于一时也。

自齐至唐兹山寝荒,灵境寂寥罕有人游。故词人朱放诗雲:“月在沃洲山上人归剡县江边。”刘长卿诗云:“何人住沃洲?”此皆爱而不到者也

太和二年春,有头陀僧白寂然来游兹山见道猷、支、竺遗迹泉石尽在,依依然如归故乡恋不能去。时浙东廉使元相国闻之始为卜筑;次廉使陆中丞知之,助其缮完三年而禅院荿,五年而佛寺立正殿若干间,斋堂若干间僧舍若干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代木板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