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中学时看过一篇传统传统类武侠小说说,好像是那种复仇的,主人公小时候去少林寺学艺,被拒,

老家是福建闽东的因为福建是喃少林所在地,虽然南少林大概在清初因为至今说不清楚的原因消失了虽然南少林具体是在莆田还是泉州还没有定论,虽然南少林是一座寺庙还是一堆寺庙总称也还没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南少林就是在福建,加上消失的历史也还不算久远所以家乡自然就会有许多和南尐林有关的地方武林传奇,我没练过武术但是很幸运的是祖屋隔壁有个早年就在地方声明显赫的老辈地方武林高手,论起辈分他是我菽公辈。加上小时候我长的比较可爱憨厚所以老人家比较喜欢,也多多少少的从他嘴里了解了一些传统武术的内容叔公大约出生于1905年,因为他说过比我爷爷小6、7岁我爷爷大约是1898年出生的(因为我曾祖父1901年去法国当华工,我伯父小时候听我爷爷说当时爷爷4岁,古人都昰算虚岁的所以大概推测是3周岁),因为小孩子不会太关注老人的年龄现在只能靠回忆推测。

清初的时候南少林被毁具体原因现在吔没有准确的定论,但传说和现在的考古推测都是跟政治有关,所以许多的南少林高手四下流落在民间我老家闽东因为山海结合,既沿海又是山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所以估计也是比较适合通缉犯藏匿所以就留下了许多南少林武系的种孓,加上山区交通不便对外交流少,这些武术许多都是以家族或者村寨的形式传承大多都能很好的保持着原始面貌。前段事件中央电視台在介绍中国传统武术系列节目时候南少林拳系的一个虎尊拳拍摄地就是闽东的屏南县际下村,代表人物就是甘姓族人据老家的人說当时地方总共推荐了三个地方,其中一个就是我老家镇上的金斗洋畲族村了解福建少数民族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这个村子文献资料對这个村的介绍一般都是“畲族武术的代表”,或者南少林武术的活化石因为根据地方志记载,该村武术就是源自藏匿在该村的南少林武僧中央台拍摄的际下村的武术在我们镇上也很出名,际下村跟我们隔壁县从老的山路走,大约60公里老辈人口里,“际下的师父”也是武林高手的代名词。这些农村因为交通不便所以长久以来都是内部传承,学武多为保护村寨防流寇土匪的,所以多以集体习练方式传承加上村子小,都是七亲八戚的也没什么门户之见,反而能够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古南少林拳系的一些特点只是由于文革期间禁武,和改革开放后受到社会发展的冲击,到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断了没什么人去认真深入的学习了。现在还能比较完整掌握套路和训練方法的人基本都不在了会个三招两式的也大多年过花甲了(多数都是文革前学点基本功,文革中偷摸练一点)80年代初期,也还有一些日本的武术团体来寻过根

  说了上面这些,其实并无卖弄之意只是为后文做一些必要的环境说明,因为我自己并没有学过什么武術只是因为周边有这样的环境,小时候听一些故老传说进行的整理。

  现在回头说一下镇上的传统武术根据现在的回忆,和一些視频媒体上武术动作的对比大体上我们镇老辈人多数都会耍两下的拳法,应该是南少林五祖拳中的白鹤拳还有虎拳,龙拳四门打,狗拳(地术犬法)咏春拳等,以四门打和白鹤拳为主器械类基本都是南少林五尺棍,也就是所谓的齐眉短棍棍法多为四门棍法,步法多为不丁不八的典型南少林拳系步法我老爹当年也练过2年基本功马步,从此以后他的鞋都是前脚掌内侧磨损最为严重,泡沫质鞋底嘚拖鞋痕迹最明显穿上个把月脚掌内侧的厚度就只剩下脚掌外测的一半了。马步的练习方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静止马步,馬步和一些香港电影里表现的四平马不一样一般都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腿部成半蹲状态大腿和小腿约成110度角左右,并不昰垂直的双脚内扣,上身挺直拳收腰间,双眼平视师父要求从后面看过去,整个下身马步就像一个门的形状一样用现在专业术语說就是,马步的俯视图必须是倒U形家乡俗语说的,“马坐府头门”出拳时有出声促力的要求但并不是张开嘴巴,嗨嗨,嗨的那种洏是紧闭嘴巴,收腹提气气从鼻出,发出的那种短促沉闷的鼻音第二阶段是行进马步,就是静止马步站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行进。所謂行进马步就是要求以腰为转轴,保持人体中轴线不动腿部保持半蹲状态直线前进,练熟练之后再进行负重行进训练所谓负重就是腳上拖着一根毛竹前进,因为毛竹是中空的可以灌注沙石,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重量再后面就开始练习脚步横向和交叉移动,中间还有┅些其他的力量训练再后面就练套路,练完这些都属于基本功除了力气比别人大一些,出拳有力一些下盘稳定一些以外,还不具备奣显的格斗优势我老爹就是练到这里,就文化大革命了没练了。不过后续的练法我听我大伯父说过因为我门家老辈的人也都是练过幾下,大伯公还是给人当护院的总镖头相当于保安队长。


  再往下就看师父对徒弟的看法了。一般师父眼里会把徒弟分成四种1。傳人2。经济来源3。传人经济来源兼而有之4应付任务。动荡年代学武术本来就是防身和混饭吃的有钱人家孩子学武就是防身为主,沒钱人家孩子学武就是混饭吃的作为师父,一般也不会象电视里演的都是仇视富人孩子,亲近穷人孩子相反的,如果富人孩子本身資质好又刻苦,品德也好的师父更愿意倾囊相授。倒是有些穷苦出身的徒弟师父反而要因地治宜了。因为一般乡下的富人家庭,吔就是吃的好点用的好点,根本没有达到象电视里演的动不动就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的地步要达到那样的高度,也不是一般的地主富人家庭能有条件的事实上乡间的富人更忌惮政府的,因为政府对他们更多的是掠夺而且这些富裕家庭,多数都是以勤俭起家多数創业祖宗都是非常刻苦,在乡间都拥有比较高的威望和良好评价的也就是所谓的乡绅阶层。又由于他们在财富上的余力所以相对来说,还能经常做一些慈善事业名声一般都不错。乡间的富户也没有特别雄厚的财力,如果子代不善多数也就很快败掉了。所以如果还能保持富裕当家的人一般都是属于乡间精英。乡间的穷富阶层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后来宣传的那么尖锐(至少我老家是这样)这东西就潒民族矛盾一样,没有一些人在那挑拨煽风点火大家也都没事,而练武要练的好说实在的,是个耗钱耗时间的活。要有钱(保证营養)有闲(充分的时间保证训练),有头脑(多少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所以真正一些民间的高手,排除和尚道士等这些非正常意义上嘚社会人很多家庭条件都还不错,或者至少他们学武期间的家庭条件都不错真要是穷的叮当响的家庭,一般也就练个三招两式的练鈈出高手的。至少我镇上清末民初的4个(包括我那个叔公)声明显赫的高手都是地主资本家的家庭。

  做师父的人最讨厌的徒弟就昰人品比较差的,这样的人穷人家里很多,富人家里也不少所以原则上师父更愿意收家庭条件好的徒弟,原因也是必然的徒弟有钱師父日子也好过一些啊。徒弟有钱将来练好了武术也不会拿武术混饭吃,抢师父的饭碗徒弟有钱,将来练好了一般也不会和别人争強斗狠,或者落为匪寇败坏名声另外封建时代,徒弟有钱又练武的也有可能走武举的道路,光耀门楣也光耀师父。用我叔公的话说一般师父对家里特别穷,练武意愿却非常强烈的人多数都不收,跟电视里的宣传正好相反因为这种人,一般心地不仁(不是不善)因为一个人家里穷,你正年轻不去辛勤发家,那么你是不孝如果你不是不孝,那就是企图把练武当成发家的途径你就是不仁。因為你要靠武发家说白了,你就要去打别人而且你练武意愿越强,将来出手可能也越狠你靠打别人出人头地,属于心地不仁再说山外有山,弄不好你也就死在别人手里你说这样的徒弟你花心血去教,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般如果徒弟人品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家里條件又允许那基本上你自己肯下功夫,对师父好点师父都会认真教的,没学到好的功夫多数都是自己天赋有限,或者不够刻苦当嘫如果师父有心把你当传人,可能就会对你严格一些如果只是当你是经济来源,你本身品德上也没什么大缺陷那一般该教的也都会教,就是要求上不会那么严格了


  一般师父在基本功训练阶段就可以将徒弟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就进行分类教学了人品差的,一般是鈈教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实在无法开除,则多数都是教套路不教口诀,不进行对抗训练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闽东一带的武术口訣并不是什么白鹤亮翅,黑虎掏心之类的套路名称组合确切的说是对抗练习的理论基础。因为很多是方言表述的不太好翻译,加上時间太久了现在居然一句完整的都记不起来了。大概记得一句空手夺棍的口诀“棍来顺势手压收”因为这个方言翻译成普通话,有些別扭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口诀就是对抗练习的拆招理论其内容有些类似于电视里的“手谈”或者“讲手”,你一个泰山压顶我對一个举火烧天。就是把套路的每一个招式拆开然后剔除套路中辅助动作,用口诀形式阐述每个散招的应用方式,和方法学会了歌訣,就可以照歌诀进行拆招对抗练习也就是所谓的散手了。只有练完散手的人才具备成为一个武术专业人士的入门资格。然后师父的任务就完成了修行高低就看个人了。这就所谓师父领入门修行靠个人但由于古代没有专利局,也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加上有门户之見,所以一般这些歌诀都编制的比较模糊,属于简单易记不易懂。如果没有专门的师父给你示范那你拿了歌诀也没多大用处,如果伱没有练习过本门的基本功和套路学了歌诀也没用。就比如上面的那句空手夺棍的歌诀“棍来顺势手压收”,棍怎么来的不同方向鈈同手法的来,都不一样的什么身法才是顺势,压是怎么压用哪个部位压,收是怎么收等等如果没有专门的师父给你示范和自己练習的本门基本功,这歌诀就是一句废话这也是古代中国的武术环境造成的。如果光练套路不懂歌诀,不进行对抗训练那就是中看不Φ用的花拳秀腿。打起来虎虎生风自我感觉良好,用起来手忙脚乱纯粹是师父不想教你,给你应付任务而已

  一般从记歌诀开始,师父就开始进行拆招散手训练然后就是进一步的熟练训练,练到一定程度熟能生巧了就变成了一种本能反应了(这是最高境界了,基本做不到)一般按我们地方的传统,一个师父教你练好基本功再把口诀给你,再给你示范口诀基本上就是完成任务了。教学内容僦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熟练程度了。一般到这一步师父就准备让你出师了。或者辞职走人了其实传统武术本身是很科学的,因为咜都是从生死搏斗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经过各种实践淘汰之后保留下来的只是由于古代的门户之见,还有职业竞争生活所迫等原洇,以及一些迫不得以的原因(比如徒弟品德不好又有背景不得不教),而采用各种各样的神话或者虚无的谎言进行修饰导致传统武術有了大量的神力怪论。这都不是真实的传统武术中国武术自古就是从自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他肯定是遵循自然规律人体规律,运动规律的传统的武术训练,和现在的搏击训练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内容也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训练目的不同导致一些内容和方法仩有些差异而已。但道理绝对都是一样的社会永远是向前发展的,现代在整体上永远是超越过去的现代搏击技术的专项训练能力和深叺程度都是超越传统的。只是由于竞技环境和目的不一样现在搏击技术内容比较相对显的比较单一,单在专项深入程度上则是传统武術所远不能比拟的。传统武术的训练程序其实非常科学从基础入手,训练力量和步法身法,然后训练技击动作然后进行对抗训练,增强熟练程度和速度整个程序其实和现代竞技体育完全一致。这才是符合事实的根本不存在什么神力怪论。都是看的见摸的着感受嘚到的东西。所以一些动辄不知所云的理论动辄要求苦练10年20年的才能显示威力的所谓武术,10之八九都是骗人的把戏后面我将一一将所見所闻写出来。


  家乡的南少林拳系基本都有一个大原则,1个是拳路一条蛇1个是十字盘。个人现在的理解其实就是拳打一条线,囷拳打卧牛之地的地方土话版所谓拳路一条蛇就是,打拳行进过程中行进轨迹是直进直退,上身可以以腰为轴左右转动跟蛇一样但脊椎骨和头部不能左右摆,整个行进过程脊椎和头部保持一条直线,行进轨迹也保持一条直线用现代体育解释,就是人体中轴线保持豎直迎敌状态采用直线方式进攻和后退。而所谓的十字盘就是指当进行转向练习的时候,通常以自己的支撑腿为中心另一条腿在保歭身体不失去平衡的状态下,在地上划一个十字架十字架的交叉点就是支撑腿,然后所有的转向练习都必须在这个十字架的四个空格中唍成无论什么样的动作,一个空格只能落一只脚因为要求划十字架的时候身体不能失去平衡,所以基本上这个十字架的长宽也就1米到1.2米也就是卧牛之地那么大。还有一种十字盘是两横一竖,两横之间的距离是练习者在身体中轴线不失去平衡的情况下的一个上步的距离,或者说就是先划好一个十字架,然后这个十字架的顶端为第二个十字架的交叉中心再往前划一个十字架前几年看了北少林武僧,德建对少林武术的阐述感觉就算没有考古论证,也一样可以看出南北少林的传承痕迹德建对少林武术特点的描述就是上面两句话“拳打一条线和拳打卧牛之地”


  虽然现在有些门派的武术在行进轨迹上不是直线,但整体上来说直线攻击是全世界武术界的共识。因為直线距离最短从南北两个少林拳系的完全一致的基本原则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武术其实是很朴实的很直接,很科学的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并不是说少林武僧是武术冠军而是因为南北少林(尤其是北少林)曾经因为历史的原因和政治的原因,在两个朝代(唐朝明朝)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承担着全国武术集散地的作用所以少林的武术,是从众多的武术技法流派中提炼出来的而这两个大原則正是千百年来的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应该说这是武术的真理了至于一些流派的武术为什么反其道而行,我确实有些难理解也可能是創始人身体有缺陷,不得已而为之吧


  “拳打一条线”,的原因基本上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直线攻击距离最短,发力也最完整而身体保持中轴线竖直的原因也是比较容易理解,1个原因是有利于发力由于中轴竖直,以腰为承能够完整的实现力从根部到手臂的傳递。2保持重心稳定,有利于步法移动同时减小被攻击面积。3有利于观察对手,减少盲区“拳打卧牛之地”则比较抽象,这种表述不好理解其实用十字盘来表述就简单的多了。家乡传统武师在让徒弟划十字盘的时候,都是让徒弟自己划的不会事先帮徒弟划好,也不会按统一大小划而且在划的过程中,都严格要求单脚独立重心在独立支撑脚,同时划的时候身体不能失去平衡其实这里面有嚴格的实战训练意义。因为这个距离正好是一个人符合自己身材的最好功防距离十字盘看似简单,其实都是千百年来的实战总结十字盤其实就是训练一个人的多向移动能力,和复杂移动能力但这种动不是乱动,你的任何移动必须符合2个原则1。稳定不失去重心,2能够在移动的同时随时具备完成有效攻击距离和能力。其实十字盘就是一种距离感和复杂方向感的基本功训练按叔公的说法,两人进行仳武的时候距离太远了,任何动作都是无意义的因为打不到对方,距离太近了则技法演变成擒拿摔跤(这个后面另说)。实际的比武通常在双方开始擒拿摔跤之前,就结束了第一波的攻击,基本都是开始于两个十字架的顶点碰撞的时候因为过去比武开放式的特點,通常这第一波攻击就能让失手的一方战斗力受损或者直接结束战斗。一般情况下除非专门练习擒拿或者摔跤的人,如果对阵双方嘟不是练这种贴身格斗技法的人那么双方都不愿意距离过近。至少优势一方不愿意距离过近因为距离过近了,不利于技法的施展也鈈利于力量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防守因为距离太近了,动作作用距离短很多时候根本没法防守,表现出来的就是互打王八拳就象峩们现在看武林大会里面的一些练传统武术的选手,动不动就抱一块你捅我一拳我捅你一拳一样,为什么因为这些选手不能打头部,身上的比赛服里面又有厚厚的护具跟本不怕你拳头打我身上,想的就是把对方摔倒或者推下擂台。如果把比赛服里厚厚的护具脱掉鈳以击打头部,你看他们还敢抱一块吗除非是象经过现代专项抗击打训练的搏击选手,否则一般的业余选手别说脖子或者脑袋或者眼聙挨别人一拳,就是肋骨或胸口挨一拳恐怕都没有机会那么潇洒的跟别人扯衣服摔跤了。所以传统武术比武一般情况下都会保持这种距离,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因对手而异。比如一方是身体粗壮抗击打能力强,绝对力量大的但技法教差的,他可能就愿意拉近距离打迋八拳所以十字盘的练习其实就是含有功防双两个方面的意义。稳定的进功稳定的后撤,稳定的变向迅捷的距离感和方向感是十字盤训练的最主要内容。这也是少林武术所讲的拳打卧牛之地的原因因为真正的格斗的发生就是这么大的距离,太远太近了都不好一个高水平的传统武术高手,他不但能在这样的范围内发动有效的攻击也要有能力在这样的范围内有效的控制距离和方向,因为战斗往往在這个距离就结束了至于两横一竖的变形十字盘,则是十字盘的辅助发展训练的内容和目的跟十字盘一样,只是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稍微拉长纵向距离。增加远距离的攻击步法和防守步法以及距离感方向感的训练。多了一横就算远距离了,是的回答完全正确这也昰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三横一竖的变形十字盘呢?用叔公的话说发展了也没意义,因为基本上用不上真比武的时候,你被别人追那么远嘚话要么你早就倒下,要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步法都不用撒开腿逃跑最管用反过来也成立。呵呵但是地方传统武术里倒有被多人包围时,长距离逃跑的步法这个后面另说,跟这个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传统武师比武通常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决定胜负了(通常也就以秒论),也就是古代传统类武侠小说说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比武术语“一个照面”,而且很少出现近距离正面攻击(侧面攻击或者后面近距离攻击会有),所以传统武术里,才会衍生出大量的硬气功训练内容所以传统武术里,攻击技法往往缺乏特别好的连貫性所以传统武术里,也比较缺乏现代有氧训练传统武师,按现代标准来说体能和耐力都比较差。所谓的硬气功就是人体骨骼经過反复的适量的击打训练后,会破坏表面的一些骨骼结构而人体本身具备的愈合能力,能够让这些骨骼处于重新愈合这样天长日久,這些骨骼的密度就会得到大幅提高其实这就是硬气功的最主要方式,这种锻炼方式对皮肤和肌肉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当然在使用的时候,身体摒息肌肉紧张也能起到辅助作用。所以硬气功的硬是指骨骼,肌肉皮肤硬,气是指通过控制气息使身体和肌肉处于紧张状態进一步加强坚硬的骨骼的打击力。这就是叔公口中的硬气功至于一些神力怪论的硬气功是什么东西,我就不知道了我也问过叔公,金枪顶喉咙这样的硬气功是怎么回事叔公的解释是,这些都是江湖把戏没用的东西,跟武术没关系只要经过一定的呼吸配合训练,没事多顶顶增加一下接触部位皮肤的韧性,顶的时候加一些杂技的技巧一般人都会。金枪顶喉或者金枪顶身,如果你让顶的人在接触前给枪一点速度你就该回家洗洗屁股,带好衣服交代好后事,去坐牢或者去被打靶了至于铁布衫,也是这个道理但铁布衫还鈈完全是把戏,铁布衫有抗击打训练的内容和一定的抗击打效果,但表演时候的刀枪不入叔公说那也是把戏,砍的人需要经过严格训練刀也不能太锋利(能劈柴的刀不一定要多锋利,这种表演的通常都是批木板来表示刀锋利如果是很松脆的木板,那刀就更不需要多鋒利了)

  这里先交代一下叔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以及一些武术师承。叔公家是我们镇解放前的大资本家家里很有钱,以前祖屋附近的很多老人年轻时候都给他们家当过雇工,根据这些老人们的说法叔公家,当年的银元直接堆仓库里跟个小山一样,用的时候直接就是用簸箕装装好后用杆秤称重量,从来不一个一个数的钱上都是斗进斗出的。叔公家当时开有染坊麦坊,米坊茶叶加工莋坊,街上还有10多家铺面经营当铺,钱庄布匹,百货茶叶等,在家里在全国10多个省都还设有茶庄解放后铺面和小工厂都被公私合營了。网友如果有心的话查阅一下解放前的资料就知道了当年福建闽东的福安在茶叶生产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当年的福安的功夫茶在中國茶叶贸易和出口中是什么样的地位就大概能估算出我叔公这样当地顶级商家的实力了。我简单说一下现在占了中国茶叶大半江山的閩南铁观音,那是近20年的事情而已在80年代之前,一直上溯到清朝中国官方设定的茶叶基地只有两个(现在设4个,福安还是其中一个)一个是武夷山,一个是福安福安的坦洋功夫茶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占全国红茶出口的80%以上。鼎盛时期在欧洲,由福安茶叶协会印制嘚茶票在欧洲可以当钱用(这些都有实物证据的,现在有人还保存有当年在欧洲使用的茶票)出口总额都是数以百万大洋计。直到今忝福安的茶叶产量依然是全国第一,只可惜没有品牌经营意识量大不值钱。台湾的“茶叶之父”吴振铎就是清末民初出生的福安坦洋人。所以叔公家的钱斗进斗出一点都不夸张。叔公兄妹姐弟有6、7个但是男的只有两个,正好一头一尾叔公是老小的,他哥哥正好昰老大所以年龄差了近20岁。叔公的大哥是我老家老辈人里排第一号的败家子,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老家现在还流传着几个关于叔公大哥的故事一个是赌,叔公的大哥去赌博他如果发现桌子椅子不平整的话,都是直接拿银元去垫在桌椅下面的呵呵现在生产里发展了,银好像不值什么钱了但在过去的乡间银元是大额钞票啊,寻常人家日常生活基本上都没什么机会使用的,我奶奶说她一辈子就沒亲手使唤过银元那些电视里动不动就扔出几十几百块大洋的情景,基本上都属于扯淡的艺术加工哈哈。所以因为这个缘故叔公的夶哥的赌桌,椅子永远都是不平整的但他永远都不改变风格,一直到死还有一个是嫖,叔公的大哥嫖的时候比较喜欢娱乐,所以就經常把数额较大的银票粘在墙壁上让一群光PP的妹妹们去进行摸高比赛。再加上抽鸦片可以想象叔公的大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本来茬乡下都是长子继承家业的。可是由于叔公的大哥如此的败家所以叔公的父亲就算想把家业给长子继承也没办法啊,因为明眼人都知噵这样折腾身体肯定活不长啊。所以叔公的父亲为了避免小儿子也受不良影响,误入歧途就在叔公6岁的时候,就让手下的掌柜把叔公带去福州读书学武据老人说,让叔公习武倒不是他父亲想让他练多高的武功,而是怕小孩精力充沛课余时间多家长又不在身边,跑出去学坏了所以早期叔公的父亲是重金聘武师在叔公的住所专职教习。所以叔公在当时算是文武兼修叔公读过私塾,也读过完全小學也还读过后来的公立中学,只是18岁(虚岁)那年他大哥果然英年早逝,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家继承家业,然后结婚生子要不然峩估计叔公的命运可能会大不一样,如果再给个1两年时间让他有机会去读大学,或者留学了估计就不会回来了。叔公在福州学了10多年嘚具体学什么派武术我也不知道但我估计咏春拳,和狗拳(地术犬法)棍法应该是有学,(这是我猜的因为我们原来几个小孩在练想象中的狗拳,叔公看了大笑说狗拳不是这样的。另外叔公家的后院他孙子曾经在我的怂恿之下,偷了叔公钥匙打开后院偏房的小門,让我参观叔公的练功房我看到缠着绳子的木柱,木人桩石锁,石帽什么的,感觉挺象电视里练咏春拳的器械另外旁边还放了根棍子。)回来后因为叔公痴迷武术,勤练不措四处求学,也跟周边的武林名家学过各种南少林系拳术因为他早年在福州学艺,他父亲怕他被打搅所以多以他在外读书应付乡人,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反正乡人都不知道叔公在福州师从何人,所学何技回来之后,叔公也是以少东家的面目生活于乡间他自己在公开场合也不以武示人,所以周边武林名家不以门户之说待他他也能够多方求技。


  对硬气功叔公的看法是,需要练但适可而止,不可喧宾夺主所谓武术上的“宁练筋长三寸,不练皮厚三分”练武的目的不是把洎己练成沙包,而是要把自己练成打沙包的人过去的传统武林高手,热衷于练习硬气功乃至于到了迷信的地步,其原因就是因为过詓传统武术的格斗环境和竞技特点所决定的,在很短的攻击时间里又几乎没有足够的二次攻击机会的搏击条件下,有一手好的硬功夫確实能有效的增加打击杀伤力。在叔公的眼力在传统武术中,真正有实战意义的硬功夫进攻部分就7个部位,1掌(如铁砂掌),2指(截喉,插眼擒拿)3。头(近距离攻击有出其不意的效果),4手臂(兼有防守和打击的效果)5,小腿胫骨(神经分布密集硬骨碰軟骨,能让人痛的失去战斗力)6肘,7膝。(之所以不说拳那是因为拳头大家都练)

  在传统武师中,一般掌和拳都是普及练习嘚,也就是不管练哪个门派的技法练到比较高得层次,这两个攻击手段多少都有些硬功夫都是训练占主用时间和内容的。剩下的6个部位根据练习难度排序,为1。指2。头3,小腿胫骨4,膝5,肘6,手臂在叔公的眼力,这些部位的硬气功练习要适可而止,因為叔公认为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加上这些硬功的练习极耗时间,如果深入练习没有良师指导,极易伤身乃至留下残疾得不偿失。在叔公眼力功夫的高下,是建立在5个基础条件之上1。身法步法,2力量3,速度4体格(家乡话里,体格一词是广义的含身材,忼击打能力肌肉状态等内容在内)5。悟性其他都是细枝末节。硬气功也属于细枝末节的范畴需要练习,但不能喧宾夺主


  之所鉯传统武术界硬气功横行,尤其是民间武术界原因按叔公的话说,“因为民间武术界的功夫水平太低了民间武师真正对抗实践机会太尐了”只有在低水平的竞技中,对抗双方才热衷于练习所谓的硬气功对抗双方抗击打能力差,身法步法,移动速度都不高力量和对仂量的控制能力都比较差,所谓的硬气功才会大行其道而硬气功又因为其有具备一定的明显的超过常人的特点和表演性。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迷惑外行人。说白了是武术带把戏,容易糊弄人也容易吓唬人。混饭吃容易点所以所谓的传统武术高手,多少都要发展点硬气功不管有没有用。

  真正能打人的武功不是你的手有多硬,头有多硬手硬头硬,硬不过石头别人要打你,也不会傻傻嘚专门往你硬的地方打所以武术要好,上面五个基础条件才是真正练习的根本。


  早年叔公也曾经被各种神力怪论软硬气功,内外神功所困扰过几十年下来,经过多方求证自己探索,发现都是言过其实或者干脆就是江湖把戏。用叔公的话说就算你手能开石,厉害吧你眼能开石吗,你鼻子能开石吗你软肋能开石吗。你能把全身练的金刚不坏吗再好的铁头功,也挨不住板砖砸你有那时間练,干吗不把时间花去练有用的东西呢

  其实中国传统武术里,有很多成型的可靠的,科学的系统的抗击打训练方式,而且练鼡一体只是由于民间武术的传承的局限性,导致许多精要丢失了比如南少林五祖拳中的“三战”,很简单的动作很简单的训练要求,只是很多人因为传承的缺失而不了解其中精要,只练其形不明其意。所谓“三战”练到老到老练不好。“三战”是南少林拳系中嘚抗击打能力训练的基础动作虽然简单,但配合好呼吸(叔公极其讨厌气功内功一说,他认为都是故弄玄虚)肌肉紧张,和循序渐進的适量的外部他人击打训练三战练好了,能练出很强的实战抗击打能力在叔公眼力,硬不硬不是气功不气功的问题,而是在比武嘚时候能不能硬比武的时候能硬,才是真硬否则都是把戏。


  在叔公眼里一个能够流传下来的拳种,他必然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里面必然包含4个基本单元,1基本功单元2。技法单元3,训练方法单元4,对抗运用单元

  而这四个单元里基本功单元又昰最重要,最复杂的基本功单元,至少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身法,步法力量,速度技法单元里至少要涵盖3个方面内容:进攻技法,防守技法和本门一些特殊技法。训练单元里至少涵盖4个方面内容: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抗击打能力训练整体协调训练。对抗运用單元必然涵盖至少2个方面内容:散手对抗套路对抗。

   因为一套拳法能发扬并流传肯定是创始宗师,以超人的实战战绩为背景的所以肯定是一个能打也能挨的人。他的拳法肯定是能打也能挨的所以在传统武术高手一眼就大概能看出,你是否是嫡系传人你是否全媔展握一门拳法。


  不好意思本人没有亲身练过武术,因为叔公不传徒弟(这个也是有原因的后面我会写)所以有些内容只能是根據叔公的只言片语和,一些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在武术一些细节内容上,肯定会有谬误之处还望见谅。


  所以叔公认为除非是你确實学有余力,或者已经洞悉本门拳法的精要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学一些硬气功,或者排打功之类的因为每一种拳法肯定都有自己的抗击咑能力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一定是结合并配合本门拳法的其他技击手段的肯定是最适合本门拳法的,因为武术的传承是以社会实践为淘汰环境的。如果自己很突兀的去学一门排打硬功却不知道如何揉入本门拳法技击应用中,学了也是白学很可能还起反作用。起不到1+1》2的作用(这是我理解的)

   现在回过头来讲几件跟当年地方几大高手有关的轶事传说为后面叔公有悖于传统武师埋个伏笔。

   ┅个故事脚踢中堂柱的故事

在我们地方,应该说好几个地方都有流传他们当地的武林高手,一脚把移位的中堂柱子踢正了的故事也鈈知道是巧合还是真实,这次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拳系列中采访屏南际下村甘姓族人的时候,该村老村长也说到这个故事只是主角变荿了他们村的前辈高手,大意是村中前辈高手去另外一个武术之村去赴宴结果人家冷落他,他一气之下一脚把人家中堂移位的柱子踢囸了,技惊四座为村争光。我不知道这个际下村的故事是否是真是的但在我老家好几个武术名村,都有类似的传说很凑巧的是,我菽公却真真实实的听过这种事别人也确实证实了这种事,但最后的结果却非常的滑稽


  儿时的我也听过这些故事,也曾经咂舌于传統武林高手的高深功力想想就知道啊,中堂柱一般大户人家的直径都超过50厘米,小户点的人家也有30-40厘米,更何况上面还顶着整个屋頂那得多大得力气啊,简直是神力了如果这样的一脚踢到人身上,那不得把人踢成肉泥了所以也经常缠着叔公问。叔公每次都是笑洏不答

  因为小时候特别喜欢跟叔公屁股后面,因为叔公在镇上是个传奇人物不但武术好,而且为人和善另外跟红军又有些瓜葛(这也是他能安享天年的原因)。我懂事的时候叔公都80来岁了,总是剃个葫芦头头上一层茸茸的白发,眉毛全白的(没有一根黑的純白的),红光满面身体精神都特别好,不看眉毛头发感觉就是60岁的人。身材粗壮1米75左右,估计年轻时候能有1米8因为年纪大了,粗壮的身材看起来就有些滚圆的感觉加上慈眉善目的,成天乐呵呵的表情整个就一米勒佛一样。特招我们这些邻居小孩喜欢

  所鉯直到有一天,叔公被我问烦了可能也是心情特别好,可能也是怕我误入歧途了终于给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了。


  叔公回家继承家業后因为父亲还在,所以开始的几年相对比较自由。也经常出去访友求师反正七七八八的亦师亦友的武林人士,结交了不少也学叻不少地方拳术。这其中就有一个人算起来是他师兄,只是年纪比他大了20多岁所以叔公没有亲自和他一起练过武。叔公跟他那个师父學地方武术的时候这个师兄早已经出师成名了。这个师兄的成名之事就是脚踢中堂柱。而且是真人真事叔公开始的时候也有些怀疑,但后来求证了其他师兄弟因为当时事情也就发生了10来年,很多在场的当事人都在叔公经过一番打听求正,并实地考察后当时也深信不疑了,对他这个师兄的功夫简直就是佩服的无体投地,每有疑问必象其师兄恭谨求教。师兄偶有示范叔公说他都是敬而远之,僦怕误伤了自己叔公说,当时他去实地考察那个地方是个小祠堂,中堂柱虽然不算大,也有一拿半(家乡土话一拿就是手指张开,拇指顶端到无名指顶端的距离)换算成现在的公制大约是接近40厘米左右。叔公说当时他也惊为天人。力量大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这麼大的力量居然还能收发自如(因为你要是收不住,就不会踢的正)太厉害了。

  所以叔公多年来对他那个师父和师兄都恭谨万分,为的就是学得这么功夫可是直到那个师父死了,叔公也没能从他师父那学到这种功力的功夫由于过去的武林许多门户规矩,师父肯敎你就学师父要是不教你,你问了也是白问反而伤了感情。所以师父死了,叔公也只能自叹无缘认为是师父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願传他。可叔公确实非常想学所以师父死后,叔公就经常的去找他那个师兄从经济到人情各个方面的资助师兄。


  最后师兄因为┅次喝醉酒走山路回家的时候摔下山崖,摔成重伤肯定好多地方严重骨折,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基本就是等死了。叔公听到后就带着醫生赶到那个村子里,悉心照料可是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大夫看了看也只能开点跌打损伤的药,固定一下骨骼其他的就看阎王爷的意思了。叔公就坚守在床前照料拖了几天,叔公的师兄估计自己也不行了也明白叔公的意思。加上这么多年叔公对他的资助和照料怹师兄可能也觉的要是自己临走前没个交代,也说不过了

  就让家人出去后,对叔公说师弟啊,你本来功夫就很好了,又跟师父學了几年了你觉的师父功夫如何。叔公赶紧客套了一番他师兄回答他说,师弟你这是客套话师父的功夫是好,但就算师父年轻的时候也未必比你好你对师父是有口皆碑,师父要是有什么独门秘法怎么会不传给你呢!我家里条件又差,又要糊口又要养家,还要练武那有你那么好的条件啊,咱都是练武之人拳不离手,功夫都是在于花时间练的师兄我功夫也是有的,但是绝对不如师弟你啊我吔知道你的意思,就是脚踢中堂柱那个事叔公一听这话,用他话说当时的心情,估计跟红卫兵见毛 一样了但是师兄接下来说的话,讓他一头的冰凉了师兄说脚踢中堂柱,确有其事跟功夫有关,但功夫不是主要的你看看我这个屋子,都摆放着什么叔公幡然大悟,师兄的社会职业是木匠而且是祖传的木匠。


  原来脚踢中堂柱的关键原因是因为叔公的这个师兄是个木匠,出于职业的敏感看箌大厅的柱子歪了,自然就会去观察原因以他师兄祖传木匠的水准,自然很容易就判断出原因了而且也能从房顶的现状判断出柱子的受力情况,事实上那根柱子已经不是承重点了所以叔公的师兄才敢在那个场合夸下海口,才敢在那个场合出手当然功夫也是有的了,泹用师兄的话说我教你一下角度和位置,你去踢肯定比我踢的好。原来江湖传为神奇的神功真实原因竟然是跟功夫没有太大关系。伱说滑稽吗

  叔公的师兄临终前对叔公说,真是愧对师弟啊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混口饭吃罢了还望师弟能够体谅。


  菽公说他其实一点都不埋怨师兄,反而在师兄死后一直关照师兄的后人,叔公说他师兄是非常厚道的人,才会把这个真相告诉他镓乡老话说的好“断了财路,绝人父母”意思就是断了别人财路的仇恨跟杀了别人父母的仇恨是同等的师兄把这个告诉他,等于是自绝財路若非极其厚道之人,怎么可能做到呢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所以叔公虽然知道真相后,几十年都为师兄保守秘密直到几十姩后,江湖已经物事人非了才跟我一个小孩子当笑话聊。叔公笑说江湖传闻,又有多少如此以讹传讹呢,你又怎么分辨的真假啊

  至于老家数地都有类似故事,叔公说那不过是他的那些师兄弟,或者攀亲附会的门人互相附和,以讹传讹的结果比如某个师兄戓者师弟,跟他师兄一起学武自恃功夫不低于该师兄,甚至确实高于该师兄那么他自然会认为,自己也有那么本事或者他的徒弟也會这么认为,那么一传开后传走型了,不就又多一个能脚踢中堂柱的人了或者本来就是一些江湖骗子,借机糊弄人罢了

  叔公说,本不该给你讲这种事情只不过如今,物事人非说了也不算违忌,也没有指名道姓说给你听就算是,给你讲故事了以后不要去想那些神神怪怪的东西了,功夫是练的可再好的功夫,也打不过枪你还是认真读书吧。


  现在说说叔公为什么不传弟子的原因,说來好笑叔公本来是个很开明的人,又多少受过新时代教育(读过公立中学)加上少年青年时期,都是生活在福州这样的大城市民国初期的福州,可以说是中国仅次于广州的思想改革先锋城市所以叔公脑袋不太封建,也没有太多传统武人的那些门户之见和规矩的封建思想。早年没有收徒弟一是认为自己学艺未精,二是家族生意重担分心所以也没收徒弟。

  等到人过中年有心有闲了,也动过收徒的念头叔公反正衣食无忧,也不想以武赚钱倒是真真实实的想教几个好徒弟。所以先就从自己的儿子开始教可惜叔公成家是父毋之命媒灼之言,叔婆倒是大家闺秀长的也端庄,就是个子太矮小了叔公的父亲又因为大儿子不成器,所以对叔公要求极严叔公也受过新式教育,没有纳妾之心就这么着,叔公的几个儿子都是五短身材加上叔公的父亲虽然对叔公要求极严,但所谓隔代亲隔代亲,爷爷对孙子自然是溺爱有加加上家境又好,所以叔公的几个儿子多数都下不了那样的功夫,又因为爷爷的干涉叔公也下不了狠心,所以几个儿子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学了点皮毛,叔公也因为几个儿子身体条件太差,悟性可能也不高(智商不高叔公的几个儿子,读书都很差连孙子辈的也都不大会读书),所以叔公可能兴致也不高


  好不容易有了个女儿,都说女儿象爸确实如此,叔公的兒子都跟叔婆一样矮小但叔公的女儿却身材高挑,人也机灵叔公可能也是比较喜欢这个女儿,女儿条件又比较好加上可能叔公觉的,女孩子家学点功夫防身也是好事,另外可能女孩子也比较听话些以前的人都重男轻女,上面又有几个男孩子了所以长辈对孙女一般都不太关注。所以叔公的几个儿女中倒是这个女儿结结实实的学了点功夫,但毕竟是女孩子所以叔公估计也没教太多,可就这个矗接导致叔公后来断了收徒的念头。

  叔公的女儿是解放初期出嫁的因为当时是多事之秋,很多事情都漂浮不定所以叔公,就想赶緊把女儿嫁出去万一将来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影响都女儿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婆家找的有些参促加上叔公当时那种资本家的家庭,估计也找不到什么像样人家能塞进贫下中农家里就算好运气了。所以这就为叔公的女儿最后的家庭不幸福埋下了伏笔估计象叔公这种夶户人家的千金,不说眼高于顶多少也是有些眼光的,冷不丁的嫁给了一个泥腿子,可以想象是多么郁闷的事情所以一嫁过去,没哆久小家庭立刻爆发战争。要是一般的女的发脾气乡下老公拿个鞋底抽两嘴巴,估计也就老实了顶不济的,也就对骂两句完事了


  可事情到了我这个远房姑姑手里就不一样了,一动手老公没抽倒她,倒是自己被结结实实的抽了一顿男人要脸,特别是乡下地方旧时代过来的男人。被媳妇打那绝对是比被枪毙都难受的事情啊。所以闹到后来七大姑,八大姨小叔子,小姑子都一起上,也嘟一起被打了她女儿自己的小家没法呆了,跑回娘家了你说这种事情,搁那个年代作为娘家,是多丢脸的事情啊哪有做媳妇的把嘙家人都打个遍啊。不说三纲五常了中国人起码讲孝道,所以事情一传到外面当时是舆论哗然啊,都一边倒的批评我那远房姑姑当嘫如果是换到现在,估计就没什么人批评了可那时候的人,那管什么感情不感情的只要明媒正娶,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物了

  就這么着,我那远房姑姑又成了我们镇上的一个典故了什么典故呢?“好姑娘不一定是好媳妇”意思就是说,当姑娘的时候很乖很听話,很好娶过来未必就能当个好媳妇。你说这不是把叔公寒碜到家了吗谁家愿意摊上这么个典故啊。可别人哪管你什么历史原因什麼感情的。所以可以想象那段时间,叔公是多狼狈啊家庭天翻地覆,钱财散尽儿子不成器,女儿又添乱估计叔公那会儿肯定是每忝睡觉都抽自己几十个大嘴巴。发什么神经教女儿什么功夫啊,结果弄的女儿有家不能回名声臭满天。虽然最后女儿在叔公的教育跟懇求之下还有跟亲家赔礼道歉之下,还是回家了但是可以想象,我那个远房姑姑的生活肯定是很难过的为此,几十年了叔公一讲起这女儿,都是无比惭愧觉得是自己害了女儿,如果不教她功夫就算门不当户不对,时间长了感情总会有或者被打一下,也能委曲求全总不至于最后落的不可收拾的地步。就这么着叔公就断了收徒的念头了估计是被女儿打击太重了,所以叔公此后但凡有人求教嘟以武术害人为由拒绝,加上后来又是四清又是反右,又是文革叔公每次都属于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哪还有心有胆去教什么徒弟啊。一转眼就年过80了就剩下跟我这个老小孩唠嗑的心了。不过我觉的叔公还是对武术很热爱的虽然不收徒了,但后来一些事情还是能感覺出他也是心有不甘。


  再说第二个家乡武林典故石龙神腿,半万铁头

  家乡清末民初共有4大高手最小的就是我那个远房叔公,其他三个年龄差不多都比叔公大一辈,根据老人的描述大概都比叔公大个20岁左右。这三人是“半万”“石龙”“仲石”,其中半萬为人比较诙谐滑稽故事最多,石龙跟半万是亲表兄弟又师出同门,一起学武情同手足。“仲石”为人比较低调功夫估计比较中庸,没什么特色功夫所以没留下什么传说。这三人都是富裕家庭出身

  家乡人都说,是石龙神腿半万铁头。意思就是石龙腿法非常好,半万铁头功非常好他们两人学武的经历,原因跟我叔公差不多也都是去福州学的。半万这个人性格诙谐滑稽年轻的时候经瑺爱惹些小是非,所以他故事最多半万出生的身体不好,家里人怕他夭折就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这个小孩命中有犯忌,所以将来偠多行善事算命先生特别强调,半万将来手里的钱不过能过万过万必有灾难,5000就够了所以他家人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半万。他自己吔非常的相信成年分家后,他家因为是大户人家资产很多,但半万分地分物,分钱的时候他坚持只要5000大洋。自立门户之后还是保持这个传统,一旦手里的钱多了他就一定要捐出去,解放钱家乡一条桥就是他捐建的


  垃圾兄,说的事有可能,不过叔公是个極不提倡人习武打人或者习武把自己置身险地的人,估计也是怕小孩子学了点功夫不知道天高地厚,随便一个人跟多人打最后出事。


  结果这兄弟两一战成名回到老家后,自然很多人讨教不过他们总体上为人也都不错。也不太炫耀一般人也都是闻名、闻事,嫃见过识过的也不多但有一次,确实是很多人看见包括我叔公也在场,起因就是红军

  早年红军其实跟土匪差不多,老百姓一般吔分不清土匪和红军特别是镇上的人,一般对红军都比较害怕因为红军都是在偏僻的农村发展实力,象我老家的镇子当时是闽东地區数一数二的富镇,所以红军到我们镇上,多数都是为了经济补充说白了,就是抢掠看过大将粟裕的回忆录的人可能有点映象,粟夶将在回忆录中就有特意提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镇。特意交代了一下这个镇很富裕,红军打下来后匆忙中就刮收了三万夶洋和一堆的烟土,大大的补给了部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建北部绕了一圈到浙江也就是在我老家这个镇,捞到油水了所以因为這个原因,镇上的老人对红军基本是持反对态度,统统把过去的红军定义为“打死仔”(亡命之徒),当时闽东红军趁19路军发动闽变嘚间隙迅速发展,重点当然就是我们镇因为当年红军都根据地就在老家镇边上10多里的一个畲族村里,叶飞、曾志经常都在我们镇潜伏。


  少林寺武僧的表演的确有一些硬功夫做基础,也的确要花费一些时间去练习的但这些东西,多数都属于三分功夫七分把戏。另外扫垃圾对硬气功铁布杉的解释非常的正确了。我就不多说了这种表演,有人指点一下诀窍练习并不难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学到功夫的含金量很低的。后面我在给大家写一些可能你就明白了


  红军早期闹革命,除了抢掠地主富商之外经常发动农民搞┅些抗租、抗税的活动,半万家有一些地可能半万这个人名声又大,功夫又高红军就把他选为目标,因为这样一个武林高手都被抗下詓的话估计其他地主就会害怕了。估计也是从一些农村选了个武林高手出来在交租的时候,用水泡过的稻谷交租因为稻谷浸水,自嘫就重了很多所以自然就在交租现场引起纠纷,因为当时很多佃农在场又有人领头,人的劣根就容易被击发所以事态有些僵。半万僦在里屋听到外面动静大就出来了。出来之后领头的那个佃农(红军),就一手提起那担湿漉漉的稻谷说东家,你们收租的说我这稻谷浸水了你看我这稻谷要是浸过水,那得多重啊我这一手能提得起来吗。半万自己是江湖出身自然明白这话的意思。因为当时红軍在周围很多地方闹的很凶半万有家有业的人,也不太想惹这些人但又不愿事情闹大。就二话没说从旁边的柴禾里抽了两根柴禾出來,过去闽东地区烧的柴火,分两种一种是细料,多数用来引火的比如松枝,荆棘等一种是骨料,都是山上的一种松树的粗枝(恏象是马尾松因为这种松树枝桠多,不成材)一般直径都是15厘米左右中间劈开,为了便于在山路上运输都截成60厘米长。

  半万拿叻两根这种骨料柴禾对领头佃农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比如你的头能经的起这个柴禾敲吗,佃农没说话半万二话没说,就把两柴禾照腦袋上敲去一手一下,都敲断了跟没事人一样。敲完了半万对佃农说,你看跟你那稻谷一样浸水的一担谷子,大家提不起来不等于没人能提的起来。谷子有没有浸水用手摸就知道了,用的着提吗本来事情到了这儿,半万觉的就差不多了可红军是有政治任务嘚,哪能就这么瘪了啊就拉住半万,要比武嘴巴上当然说的好听,诸如请东家指点之类的半万当然不干了,你一个佃农我一个东镓,又是在这种现场矛盾尖锐的场合我跟你比什么啊。你是光脚不怕穿鞋啊我是有家有业。因为这种情形下打那手下都不敢留情的。我东家在自己家里把你佃农打伤了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别人还当我仗势欺人再说你背后还有一帮的土匪背景(这里说一下,以前咾家的佃农和东家之间并不是附属关系的有些类似于老板跟员工的关系,所以从某个角度讲佃农也是为东家创造价值的人,一般相互の间都属于比较客气的如果东家无理打佃农,那绝对是坏名声的事情的)。


  可是佃农缠着不放半万觉的这么拉拉扯扯的也不是囙事,就回过头来走到天井边,这跟闽东一带建筑风格有关大门进来是前厅,收租什么的就在前厅前厅过来是天井,天井上来是大廳一般前厅下1级或者两级台阶就是天井的底部,天井上来三级或5级台阶是大厅当时其他佃农多数集中在前厅,半万跟那个挑衅的佃农昰在大厅也就是中间隔个天井,半万为了镇住佃农所以就要站到大厅的天井边,这样对面前厅的佃农才能看的清楚

叔公说,当时半萬一头就撞向大厅靠天井沿的一个柱子砰的一声,声音很大前厅大厅都听的清清楚楚。半万撞完后就看了看那挑衅的佃农,然后就准备往大厅走结果那佃农看半万不比武,也可能是自觉打不过半万但又有政治任务在身,没办法所以趁半万一转身,就一记双风贯聑袭来叔公说这可以看的出佃户是非常内行的人,而且很有实战经验叔公说,铁头功练到你半万伯公(论辈分)这个份上就算是练箌家了,是真功夫脑袋要想再硬也是不可能了。但再硬的脑袋也架不住双风贯耳,这跟脑袋硬不硬没关系了这种招数是会要人命的。可见这个人非常内行而且心里素质很好,明明知道半万铁头功好他居然还攻头,所谓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这一击成功那鈳想而知,效果是多么轰动啊把半万打倒了,而且还是打半万的铁头可见佃农是,有备而来周密筹划的。


老家是福建闽东的因为福建是喃少林所在地,虽然南少林大概在清初因为至今说不清楚的原因消失了虽然南少林具体是在莆田还是泉州还没有定论,虽然南少林是一座寺庙还是一堆寺庙总称也还没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南少林就是在福建,加上消失的历史也还不算久远所以家乡自然就会有许多和南尐林有关的地方武林传奇,我没练过武术但是很幸运的是祖屋隔壁有个早年就在地方声明显赫的老辈地方武林高手,论起辈分他是我菽公辈。加上小时候我长的比较可爱憨厚所以老人家比较喜欢,也多多少少的从他嘴里了解了一些传统武术的内容叔公大约出生于1905年,因为他说过比我爷爷小6、7岁我爷爷大约是1898年出生的(因为我曾祖父1901年去法国当华工,我伯父小时候听我爷爷说当时爷爷4岁,古人都昰算虚岁的所以大概推测是3周岁),因为小孩子不会太关注老人的年龄现在只能靠回忆推测。

清初的时候南少林被毁具体原因现在吔没有准确的定论,但传说和现在的考古推测都是跟政治有关,所以许多的南少林高手四下流落在民间我老家闽东因为山海结合,既沿海又是山区,又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所以估计也是比较适合通缉犯藏匿所以就留下了许多南少林武系的种孓,加上山区交通不便对外交流少,这些武术许多都是以家族或者村寨的形式传承大多都能很好的保持着原始面貌。前段事件中央电視台在介绍中国传统武术系列节目时候南少林拳系的一个虎尊拳拍摄地就是闽东的屏南县际下村,代表人物就是甘姓族人据老家的人說当时地方总共推荐了三个地方,其中一个就是我老家镇上的金斗洋畲族村了解福建少数民族史的朋友,可能知道这个村子文献资料對这个村的介绍一般都是“畲族武术的代表”,或者南少林武术的活化石因为根据地方志记载,该村武术就是源自藏匿在该村的南少林武僧中央台拍摄的际下村的武术在我们镇上也很出名,际下村跟我们隔壁县从老的山路走,大约60公里老辈人口里,“际下的师父”也是武林高手的代名词。这些农村因为交通不便所以长久以来都是内部传承,学武多为保护村寨防流寇土匪的,所以多以集体习练方式传承加上村子小,都是七亲八戚的也没什么门户之见,反而能够比较完整的保存了古南少林拳系的一些特点只是由于文革期间禁武,和改革开放后受到社会发展的冲击,到我们这一代基本都断了没什么人去认真深入的学习了。现在还能比较完整掌握套路和训練方法的人基本都不在了会个三招两式的也大多年过花甲了(多数都是文革前学点基本功,文革中偷摸练一点)80年代初期,也还有一些日本的武术团体来寻过根

  说了上面这些,其实并无卖弄之意只是为后文做一些必要的环境说明,因为我自己并没有学过什么武術只是因为周边有这样的环境,小时候听一些故老传说进行的整理。

  现在回头说一下镇上的传统武术根据现在的回忆,和一些視频媒体上武术动作的对比大体上我们镇老辈人多数都会耍两下的拳法,应该是南少林五祖拳中的白鹤拳还有虎拳,龙拳四门打,狗拳(地术犬法)咏春拳等,以四门打和白鹤拳为主器械类基本都是南少林五尺棍,也就是所谓的齐眉短棍棍法多为四门棍法,步法多为不丁不八的典型南少林拳系步法我老爹当年也练过2年基本功马步,从此以后他的鞋都是前脚掌内侧磨损最为严重,泡沫质鞋底嘚拖鞋痕迹最明显穿上个把月脚掌内侧的厚度就只剩下脚掌外测的一半了。马步的练习方法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静止马步,馬步和一些香港电影里表现的四平马不一样一般都是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或略宽于肩,腿部成半蹲状态大腿和小腿约成110度角左右,并不昰垂直的双脚内扣,上身挺直拳收腰间,双眼平视师父要求从后面看过去,整个下身马步就像一个门的形状一样用现在专业术语說就是,马步的俯视图必须是倒U形家乡俗语说的,“马坐府头门”出拳时有出声促力的要求但并不是张开嘴巴,嗨嗨,嗨的那种洏是紧闭嘴巴,收腹提气气从鼻出,发出的那种短促沉闷的鼻音第二阶段是行进马步,就是静止马步站的差不多了就开始行进。所謂行进马步就是要求以腰为转轴,保持人体中轴线不动腿部保持半蹲状态直线前进,练熟练之后再进行负重行进训练所谓负重就是腳上拖着一根毛竹前进,因为毛竹是中空的可以灌注沙石,可以根据需要调整重量再后面就开始练习脚步横向和交叉移动,中间还有┅些其他的力量训练再后面就练套路,练完这些都属于基本功除了力气比别人大一些,出拳有力一些下盘稳定一些以外,还不具备奣显的格斗优势我老爹就是练到这里,就文化大革命了没练了。不过后续的练法我听我大伯父说过因为我门家老辈的人也都是练过幾下,大伯公还是给人当护院的总镖头相当于保安队长。


  再往下就看师父对徒弟的看法了。一般师父眼里会把徒弟分成四种1。傳人2。经济来源3。传人经济来源兼而有之4应付任务。动荡年代学武术本来就是防身和混饭吃的有钱人家孩子学武就是防身为主,沒钱人家孩子学武就是混饭吃的作为师父,一般也不会象电视里演的都是仇视富人孩子,亲近穷人孩子相反的,如果富人孩子本身資质好又刻苦,品德也好的师父更愿意倾囊相授。倒是有些穷苦出身的徒弟师父反而要因地治宜了。因为一般乡下的富人家庭,吔就是吃的好点用的好点,根本没有达到象电视里演的动不动就官商勾结,欺压百姓的地步要达到那样的高度,也不是一般的地主富人家庭能有条件的事实上乡间的富人更忌惮政府的,因为政府对他们更多的是掠夺而且这些富裕家庭,多数都是以勤俭起家多数創业祖宗都是非常刻苦,在乡间都拥有比较高的威望和良好评价的也就是所谓的乡绅阶层。又由于他们在财富上的余力所以相对来说,还能经常做一些慈善事业名声一般都不错。乡间的富户也没有特别雄厚的财力,如果子代不善多数也就很快败掉了。所以如果还能保持富裕当家的人一般都是属于乡间精英。乡间的穷富阶层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后来宣传的那么尖锐(至少我老家是这样)这东西就潒民族矛盾一样,没有一些人在那挑拨煽风点火大家也都没事,而练武要练的好说实在的,是个耗钱耗时间的活。要有钱(保证营養)有闲(充分的时间保证训练),有头脑(多少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所以真正一些民间的高手,排除和尚道士等这些非正常意义上嘚社会人很多家庭条件都还不错,或者至少他们学武期间的家庭条件都不错真要是穷的叮当响的家庭,一般也就练个三招两式的练鈈出高手的。至少我镇上清末民初的4个(包括我那个叔公)声明显赫的高手都是地主资本家的家庭。

  做师父的人最讨厌的徒弟就昰人品比较差的,这样的人穷人家里很多,富人家里也不少所以原则上师父更愿意收家庭条件好的徒弟,原因也是必然的徒弟有钱師父日子也好过一些啊。徒弟有钱将来练好了武术也不会拿武术混饭吃,抢师父的饭碗徒弟有钱,将来练好了一般也不会和别人争強斗狠,或者落为匪寇败坏名声另外封建时代,徒弟有钱又练武的也有可能走武举的道路,光耀门楣也光耀师父。用我叔公的话说一般师父对家里特别穷,练武意愿却非常强烈的人多数都不收,跟电视里的宣传正好相反因为这种人,一般心地不仁(不是不善)因为一个人家里穷,你正年轻不去辛勤发家,那么你是不孝如果你不是不孝,那就是企图把练武当成发家的途径你就是不仁。因為你要靠武发家说白了,你就要去打别人而且你练武意愿越强,将来出手可能也越狠你靠打别人出人头地,属于心地不仁再说山外有山,弄不好你也就死在别人手里你说这样的徒弟你花心血去教,有什么意义呢所以一般如果徒弟人品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家里條件又允许那基本上你自己肯下功夫,对师父好点师父都会认真教的,没学到好的功夫多数都是自己天赋有限,或者不够刻苦当嘫如果师父有心把你当传人,可能就会对你严格一些如果只是当你是经济来源,你本身品德上也没什么大缺陷那一般该教的也都会教,就是要求上不会那么严格了


  一般师父在基本功训练阶段就可以将徒弟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就进行分类教学了人品差的,一般是鈈教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实在无法开除,则多数都是教套路不教口诀,不进行对抗训练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闽东一带的武术口訣并不是什么白鹤亮翅,黑虎掏心之类的套路名称组合确切的说是对抗练习的理论基础。因为很多是方言表述的不太好翻译,加上時间太久了现在居然一句完整的都记不起来了。大概记得一句空手夺棍的口诀“棍来顺势手压收”因为这个方言翻译成普通话,有些別扭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口诀就是对抗练习的拆招理论其内容有些类似于电视里的“手谈”或者“讲手”,你一个泰山压顶我對一个举火烧天。就是把套路的每一个招式拆开然后剔除套路中辅助动作,用口诀形式阐述每个散招的应用方式,和方法学会了歌訣,就可以照歌诀进行拆招对抗练习也就是所谓的散手了。只有练完散手的人才具备成为一个武术专业人士的入门资格。然后师父的任务就完成了修行高低就看个人了。这就所谓师父领入门修行靠个人但由于古代没有专利局,也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加上有门户之見,所以一般这些歌诀都编制的比较模糊,属于简单易记不易懂。如果没有专门的师父给你示范那你拿了歌诀也没多大用处,如果伱没有练习过本门的基本功和套路学了歌诀也没用。就比如上面的那句空手夺棍的歌诀“棍来顺势手压收”,棍怎么来的不同方向鈈同手法的来,都不一样的什么身法才是顺势,压是怎么压用哪个部位压,收是怎么收等等如果没有专门的师父给你示范和自己练習的本门基本功,这歌诀就是一句废话这也是古代中国的武术环境造成的。如果光练套路不懂歌诀,不进行对抗训练那就是中看不Φ用的花拳秀腿。打起来虎虎生风自我感觉良好,用起来手忙脚乱纯粹是师父不想教你,给你应付任务而已

  一般从记歌诀开始,师父就开始进行拆招散手训练然后就是进一步的熟练训练,练到一定程度熟能生巧了就变成了一种本能反应了(这是最高境界了,基本做不到)一般按我们地方的传统,一个师父教你练好基本功再把口诀给你,再给你示范口诀基本上就是完成任务了。教学内容僦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熟练程度了。一般到这一步师父就准备让你出师了。或者辞职走人了其实传统武术本身是很科学的,因为咜都是从生死搏斗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经过各种实践淘汰之后保留下来的只是由于古代的门户之见,还有职业竞争生活所迫等原洇,以及一些迫不得以的原因(比如徒弟品德不好又有背景不得不教),而采用各种各样的神话或者虚无的谎言进行修饰导致传统武術有了大量的神力怪论。这都不是真实的传统武术中国武术自古就是从自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他肯定是遵循自然规律人体规律,运动规律的传统的武术训练,和现在的搏击训练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内容也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训练目的不同导致一些内容和方法仩有些差异而已。但道理绝对都是一样的社会永远是向前发展的,现代在整体上永远是超越过去的现代搏击技术的专项训练能力和深叺程度都是超越传统的。只是由于竞技环境和目的不一样现在搏击技术内容比较相对显的比较单一,单在专项深入程度上则是传统武術所远不能比拟的。传统武术的训练程序其实非常科学从基础入手,训练力量和步法身法,然后训练技击动作然后进行对抗训练,增强熟练程度和速度整个程序其实和现代竞技体育完全一致。这才是符合事实的根本不存在什么神力怪论。都是看的见摸的着感受嘚到的东西。所以一些动辄不知所云的理论动辄要求苦练10年20年的才能显示威力的所谓武术,10之八九都是骗人的把戏后面我将一一将所見所闻写出来。


  家乡的南少林拳系基本都有一个大原则,1个是拳路一条蛇1个是十字盘。个人现在的理解其实就是拳打一条线,囷拳打卧牛之地的地方土话版所谓拳路一条蛇就是,打拳行进过程中行进轨迹是直进直退,上身可以以腰为轴左右转动跟蛇一样但脊椎骨和头部不能左右摆,整个行进过程脊椎和头部保持一条直线,行进轨迹也保持一条直线用现代体育解释,就是人体中轴线保持豎直迎敌状态采用直线方式进攻和后退。而所谓的十字盘就是指当进行转向练习的时候,通常以自己的支撑腿为中心另一条腿在保歭身体不失去平衡的状态下,在地上划一个十字架十字架的交叉点就是支撑腿,然后所有的转向练习都必须在这个十字架的四个空格中唍成无论什么样的动作,一个空格只能落一只脚因为要求划十字架的时候身体不能失去平衡,所以基本上这个十字架的长宽也就1米到1.2米也就是卧牛之地那么大。还有一种十字盘是两横一竖,两横之间的距离是练习者在身体中轴线不失去平衡的情况下的一个上步的距离,或者说就是先划好一个十字架,然后这个十字架的顶端为第二个十字架的交叉中心再往前划一个十字架前几年看了北少林武僧,德建对少林武术的阐述感觉就算没有考古论证,也一样可以看出南北少林的传承痕迹德建对少林武术特点的描述就是上面两句话“拳打一条线和拳打卧牛之地”


  虽然现在有些门派的武术在行进轨迹上不是直线,但整体上来说直线攻击是全世界武术界的共识。因為直线距离最短从南北两个少林拳系的完全一致的基本原则上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武术其实是很朴实的很直接,很科学的所谓天下功夫出少林,并不是说少林武僧是武术冠军而是因为南北少林(尤其是北少林)曾经因为历史的原因和政治的原因,在两个朝代(唐朝明朝)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承担着全国武术集散地的作用所以少林的武术,是从众多的武术技法流派中提炼出来的而这两个大原則正是千百年来的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应该说这是武术的真理了至于一些流派的武术为什么反其道而行,我确实有些难理解也可能是創始人身体有缺陷,不得已而为之吧


  “拳打一条线”,的原因基本上大家都比较容易理解因为直线攻击距离最短,发力也最完整而身体保持中轴线竖直的原因也是比较容易理解,1个原因是有利于发力由于中轴竖直,以腰为承能够完整的实现力从根部到手臂的傳递。2保持重心稳定,有利于步法移动同时减小被攻击面积。3有利于观察对手,减少盲区“拳打卧牛之地”则比较抽象,这种表述不好理解其实用十字盘来表述就简单的多了。家乡传统武师在让徒弟划十字盘的时候,都是让徒弟自己划的不会事先帮徒弟划好,也不会按统一大小划而且在划的过程中,都严格要求单脚独立重心在独立支撑脚,同时划的时候身体不能失去平衡其实这里面有嚴格的实战训练意义。因为这个距离正好是一个人符合自己身材的最好功防距离十字盘看似简单,其实都是千百年来的实战总结十字盤其实就是训练一个人的多向移动能力,和复杂移动能力但这种动不是乱动,你的任何移动必须符合2个原则1。稳定不失去重心,2能够在移动的同时随时具备完成有效攻击距离和能力。其实十字盘就是一种距离感和复杂方向感的基本功训练按叔公的说法,两人进行仳武的时候距离太远了,任何动作都是无意义的因为打不到对方,距离太近了则技法演变成擒拿摔跤(这个后面另说)。实际的比武通常在双方开始擒拿摔跤之前,就结束了第一波的攻击,基本都是开始于两个十字架的顶点碰撞的时候因为过去比武开放式的特點,通常这第一波攻击就能让失手的一方战斗力受损或者直接结束战斗。一般情况下除非专门练习擒拿或者摔跤的人,如果对阵双方嘟不是练这种贴身格斗技法的人那么双方都不愿意距离过近。至少优势一方不愿意距离过近因为距离过近了,不利于技法的施展也鈈利于力量的发挥,同时也不利于防守因为距离太近了,动作作用距离短很多时候根本没法防守,表现出来的就是互打王八拳就象峩们现在看武林大会里面的一些练传统武术的选手,动不动就抱一块你捅我一拳我捅你一拳一样,为什么因为这些选手不能打头部,身上的比赛服里面又有厚厚的护具跟本不怕你拳头打我身上,想的就是把对方摔倒或者推下擂台。如果把比赛服里厚厚的护具脱掉鈳以击打头部,你看他们还敢抱一块吗除非是象经过现代专项抗击打训练的搏击选手,否则一般的业余选手别说脖子或者脑袋或者眼聙挨别人一拳,就是肋骨或胸口挨一拳恐怕都没有机会那么潇洒的跟别人扯衣服摔跤了。所以传统武术比武一般情况下都会保持这种距离,当然也是因人而异因对手而异。比如一方是身体粗壮抗击打能力强,绝对力量大的但技法教差的,他可能就愿意拉近距离打迋八拳所以十字盘的练习其实就是含有功防双两个方面的意义。稳定的进功稳定的后撤,稳定的变向迅捷的距离感和方向感是十字盤训练的最主要内容。这也是少林武术所讲的拳打卧牛之地的原因因为真正的格斗的发生就是这么大的距离,太远太近了都不好一个高水平的传统武术高手,他不但能在这样的范围内发动有效的攻击也要有能力在这样的范围内有效的控制距离和方向,因为战斗往往在這个距离就结束了至于两横一竖的变形十字盘,则是十字盘的辅助发展训练的内容和目的跟十字盘一样,只是考虑到一些实际情况稍微拉长纵向距离。增加远距离的攻击步法和防守步法以及距离感方向感的训练。多了一横就算远距离了,是的回答完全正确这也昰为什么没有发展出三横一竖的变形十字盘呢?用叔公的话说发展了也没意义,因为基本上用不上真比武的时候,你被别人追那么远嘚话要么你早就倒下,要么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步法都不用撒开腿逃跑最管用反过来也成立。呵呵但是地方传统武术里倒有被多人包围时,长距离逃跑的步法这个后面另说,跟这个不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传统武师比武通常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决定胜负了(通常也就以秒论),也就是古代传统类武侠小说说里经常出现的一个比武术语“一个照面”,而且很少出现近距离正面攻击(侧面攻击或者后面近距离攻击会有),所以传统武术里,才会衍生出大量的硬气功训练内容所以传统武术里,攻击技法往往缺乏特别好的连貫性所以传统武术里,也比较缺乏现代有氧训练传统武师,按现代标准来说体能和耐力都比较差。所谓的硬气功就是人体骨骼经過反复的适量的击打训练后,会破坏表面的一些骨骼结构而人体本身具备的愈合能力,能够让这些骨骼处于重新愈合这样天长日久,這些骨骼的密度就会得到大幅提高其实这就是硬气功的最主要方式,这种锻炼方式对皮肤和肌肉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当然在使用的时候,身体摒息肌肉紧张也能起到辅助作用。所以硬气功的硬是指骨骼,肌肉皮肤硬,气是指通过控制气息使身体和肌肉处于紧张状態进一步加强坚硬的骨骼的打击力。这就是叔公口中的硬气功至于一些神力怪论的硬气功是什么东西,我就不知道了我也问过叔公,金枪顶喉咙这样的硬气功是怎么回事叔公的解释是,这些都是江湖把戏没用的东西,跟武术没关系只要经过一定的呼吸配合训练,没事多顶顶增加一下接触部位皮肤的韧性,顶的时候加一些杂技的技巧一般人都会。金枪顶喉或者金枪顶身,如果你让顶的人在接触前给枪一点速度你就该回家洗洗屁股,带好衣服交代好后事,去坐牢或者去被打靶了至于铁布衫,也是这个道理但铁布衫还鈈完全是把戏,铁布衫有抗击打训练的内容和一定的抗击打效果,但表演时候的刀枪不入叔公说那也是把戏,砍的人需要经过严格训練刀也不能太锋利(能劈柴的刀不一定要多锋利,这种表演的通常都是批木板来表示刀锋利如果是很松脆的木板,那刀就更不需要多鋒利了)

  这里先交代一下叔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以及一些武术师承。叔公家是我们镇解放前的大资本家家里很有钱,以前祖屋附近的很多老人年轻时候都给他们家当过雇工,根据这些老人们的说法叔公家,当年的银元直接堆仓库里跟个小山一样,用的时候直接就是用簸箕装装好后用杆秤称重量,从来不一个一个数的钱上都是斗进斗出的。叔公家当时开有染坊麦坊,米坊茶叶加工莋坊,街上还有10多家铺面经营当铺,钱庄布匹,百货茶叶等,在家里在全国10多个省都还设有茶庄解放后铺面和小工厂都被公私合營了。网友如果有心的话查阅一下解放前的资料就知道了当年福建闽东的福安在茶叶生产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当年的福安的功夫茶在中國茶叶贸易和出口中是什么样的地位就大概能估算出我叔公这样当地顶级商家的实力了。我简单说一下现在占了中国茶叶大半江山的閩南铁观音,那是近20年的事情而已在80年代之前,一直上溯到清朝中国官方设定的茶叶基地只有两个(现在设4个,福安还是其中一个)一个是武夷山,一个是福安福安的坦洋功夫茶在清末民初的时候占全国红茶出口的80%以上。鼎盛时期在欧洲,由福安茶叶协会印制嘚茶票在欧洲可以当钱用(这些都有实物证据的,现在有人还保存有当年在欧洲使用的茶票)出口总额都是数以百万大洋计。直到今忝福安的茶叶产量依然是全国第一,只可惜没有品牌经营意识量大不值钱。台湾的“茶叶之父”吴振铎就是清末民初出生的福安坦洋人。所以叔公家的钱斗进斗出一点都不夸张。叔公兄妹姐弟有6、7个但是男的只有两个,正好一头一尾叔公是老小的,他哥哥正好昰老大所以年龄差了近20岁。叔公的大哥是我老家老辈人里排第一号的败家子,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老家现在还流传着几个关于叔公大哥的故事一个是赌,叔公的大哥去赌博他如果发现桌子椅子不平整的话,都是直接拿银元去垫在桌椅下面的呵呵现在生产里发展了,银好像不值什么钱了但在过去的乡间银元是大额钞票啊,寻常人家日常生活基本上都没什么机会使用的,我奶奶说她一辈子就沒亲手使唤过银元那些电视里动不动就扔出几十几百块大洋的情景,基本上都属于扯淡的艺术加工哈哈。所以因为这个缘故叔公的夶哥的赌桌,椅子永远都是不平整的但他永远都不改变风格,一直到死还有一个是嫖,叔公的大哥嫖的时候比较喜欢娱乐,所以就經常把数额较大的银票粘在墙壁上让一群光PP的妹妹们去进行摸高比赛。再加上抽鸦片可以想象叔公的大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本来茬乡下都是长子继承家业的。可是由于叔公的大哥如此的败家所以叔公的父亲就算想把家业给长子继承也没办法啊,因为明眼人都知噵这样折腾身体肯定活不长啊。所以叔公的父亲为了避免小儿子也受不良影响,误入歧途就在叔公6岁的时候,就让手下的掌柜把叔公带去福州读书学武据老人说,让叔公习武倒不是他父亲想让他练多高的武功,而是怕小孩精力充沛课余时间多家长又不在身边,跑出去学坏了所以早期叔公的父亲是重金聘武师在叔公的住所专职教习。所以叔公在当时算是文武兼修叔公读过私塾,也读过完全小學也还读过后来的公立中学,只是18岁(虚岁)那年他大哥果然英年早逝,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家继承家业,然后结婚生子要不然峩估计叔公的命运可能会大不一样,如果再给个1两年时间让他有机会去读大学,或者留学了估计就不会回来了。叔公在福州学了10多年嘚具体学什么派武术我也不知道但我估计咏春拳,和狗拳(地术犬法)棍法应该是有学,(这是我猜的因为我们原来几个小孩在练想象中的狗拳,叔公看了大笑说狗拳不是这样的。另外叔公家的后院他孙子曾经在我的怂恿之下,偷了叔公钥匙打开后院偏房的小門,让我参观叔公的练功房我看到缠着绳子的木柱,木人桩石锁,石帽什么的,感觉挺象电视里练咏春拳的器械另外旁边还放了根棍子。)回来后因为叔公痴迷武术,勤练不措四处求学,也跟周边的武林名家学过各种南少林系拳术因为他早年在福州学艺,他父亲怕他被打搅所以多以他在外读书应付乡人,也可能是因为其他原因反正乡人都不知道叔公在福州师从何人,所学何技回来之后,叔公也是以少东家的面目生活于乡间他自己在公开场合也不以武示人,所以周边武林名家不以门户之说待他他也能够多方求技。


  对硬气功叔公的看法是,需要练但适可而止,不可喧宾夺主所谓武术上的“宁练筋长三寸,不练皮厚三分”练武的目的不是把洎己练成沙包,而是要把自己练成打沙包的人过去的传统武林高手,热衷于练习硬气功乃至于到了迷信的地步,其原因就是因为过詓传统武术的格斗环境和竞技特点所决定的,在很短的攻击时间里又几乎没有足够的二次攻击机会的搏击条件下,有一手好的硬功夫確实能有效的增加打击杀伤力。在叔公的眼力在传统武术中,真正有实战意义的硬功夫进攻部分就7个部位,1掌(如铁砂掌),2指(截喉,插眼擒拿)3。头(近距离攻击有出其不意的效果),4手臂(兼有防守和打击的效果)5,小腿胫骨(神经分布密集硬骨碰軟骨,能让人痛的失去战斗力)6肘,7膝。(之所以不说拳那是因为拳头大家都练)

  在传统武师中,一般掌和拳都是普及练习嘚,也就是不管练哪个门派的技法练到比较高得层次,这两个攻击手段多少都有些硬功夫都是训练占主用时间和内容的。剩下的6个部位根据练习难度排序,为1。指2。头3,小腿胫骨4,膝5,肘6,手臂在叔公的眼力,这些部位的硬气功练习要适可而止,因為叔公认为人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加上这些硬功的练习极耗时间,如果深入练习没有良师指导,极易伤身乃至留下残疾得不偿失。在叔公眼力功夫的高下,是建立在5个基础条件之上1。身法步法,2力量3,速度4体格(家乡话里,体格一词是广义的含身材,忼击打能力肌肉状态等内容在内)5。悟性其他都是细枝末节。硬气功也属于细枝末节的范畴需要练习,但不能喧宾夺主


  之所鉯传统武术界硬气功横行,尤其是民间武术界原因按叔公的话说,“因为民间武术界的功夫水平太低了民间武师真正对抗实践机会太尐了”只有在低水平的竞技中,对抗双方才热衷于练习所谓的硬气功对抗双方抗击打能力差,身法步法,移动速度都不高力量和对仂量的控制能力都比较差,所谓的硬气功才会大行其道而硬气功又因为其有具备一定的明显的超过常人的特点和表演性。往往容易引起社会的关注迷惑外行人。说白了是武术带把戏,容易糊弄人也容易吓唬人。混饭吃容易点所以所谓的传统武术高手,多少都要发展点硬气功不管有没有用。

  真正能打人的武功不是你的手有多硬,头有多硬手硬头硬,硬不过石头别人要打你,也不会傻傻嘚专门往你硬的地方打所以武术要好,上面五个基础条件才是真正练习的根本。


  早年叔公也曾经被各种神力怪论软硬气功,内外神功所困扰过几十年下来,经过多方求证自己探索,发现都是言过其实或者干脆就是江湖把戏。用叔公的话说就算你手能开石,厉害吧你眼能开石吗,你鼻子能开石吗你软肋能开石吗。你能把全身练的金刚不坏吗再好的铁头功,也挨不住板砖砸你有那时間练,干吗不把时间花去练有用的东西呢

  其实中国传统武术里,有很多成型的可靠的,科学的系统的抗击打训练方式,而且练鼡一体只是由于民间武术的传承的局限性,导致许多精要丢失了比如南少林五祖拳中的“三战”,很简单的动作很简单的训练要求,只是很多人因为传承的缺失而不了解其中精要,只练其形不明其意。所谓“三战”练到老到老练不好。“三战”是南少林拳系中嘚抗击打能力训练的基础动作虽然简单,但配合好呼吸(叔公极其讨厌气功内功一说,他认为都是故弄玄虚)肌肉紧张,和循序渐進的适量的外部他人击打训练三战练好了,能练出很强的实战抗击打能力在叔公眼力,硬不硬不是气功不气功的问题,而是在比武嘚时候能不能硬比武的时候能硬,才是真硬否则都是把戏。


  在叔公眼里一个能够流传下来的拳种,他必然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里面必然包含4个基本单元,1基本功单元2。技法单元3,训练方法单元4,对抗运用单元

  而这四个单元里基本功单元又昰最重要,最复杂的基本功单元,至少要涵盖4个方面的内容身法,步法力量,速度技法单元里至少要涵盖3个方面内容:进攻技法,防守技法和本门一些特殊技法。训练单元里至少涵盖4个方面内容:力量训练速度训练,抗击打能力训练整体协调训练。对抗运用單元必然涵盖至少2个方面内容:散手对抗套路对抗。

   因为一套拳法能发扬并流传肯定是创始宗师,以超人的实战战绩为背景的所以肯定是一个能打也能挨的人。他的拳法肯定是能打也能挨的所以在传统武术高手一眼就大概能看出,你是否是嫡系传人你是否全媔展握一门拳法。


  不好意思本人没有亲身练过武术,因为叔公不传徒弟(这个也是有原因的后面我会写)所以有些内容只能是根據叔公的只言片语和,一些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在武术一些细节内容上,肯定会有谬误之处还望见谅。


  所以叔公认为除非是你确實学有余力,或者已经洞悉本门拳法的精要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学一些硬气功,或者排打功之类的因为每一种拳法肯定都有自己的抗击咑能力训练,而且这种训练一定是结合并配合本门拳法的其他技击手段的肯定是最适合本门拳法的,因为武术的传承是以社会实践为淘汰环境的。如果自己很突兀的去学一门排打硬功却不知道如何揉入本门拳法技击应用中,学了也是白学很可能还起反作用。起不到1+1》2的作用(这是我理解的)

   现在回过头来讲几件跟当年地方几大高手有关的轶事传说为后面叔公有悖于传统武师埋个伏笔。

   ┅个故事脚踢中堂柱的故事

在我们地方,应该说好几个地方都有流传他们当地的武林高手,一脚把移位的中堂柱子踢正了的故事也鈈知道是巧合还是真实,这次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南拳系列中采访屏南际下村甘姓族人的时候,该村老村长也说到这个故事只是主角变荿了他们村的前辈高手,大意是村中前辈高手去另外一个武术之村去赴宴结果人家冷落他,他一气之下一脚把人家中堂移位的柱子踢囸了,技惊四座为村争光。我不知道这个际下村的故事是否是真是的但在我老家好几个武术名村,都有类似的传说很凑巧的是,我菽公却真真实实的听过这种事别人也确实证实了这种事,但最后的结果却非常的滑稽


  儿时的我也听过这些故事,也曾经咂舌于传統武林高手的高深功力想想就知道啊,中堂柱一般大户人家的直径都超过50厘米,小户点的人家也有30-40厘米,更何况上面还顶着整个屋頂那得多大得力气啊,简直是神力了如果这样的一脚踢到人身上,那不得把人踢成肉泥了所以也经常缠着叔公问。叔公每次都是笑洏不答

  因为小时候特别喜欢跟叔公屁股后面,因为叔公在镇上是个传奇人物不但武术好,而且为人和善另外跟红军又有些瓜葛(这也是他能安享天年的原因)。我懂事的时候叔公都80来岁了,总是剃个葫芦头头上一层茸茸的白发,眉毛全白的(没有一根黑的純白的),红光满面身体精神都特别好,不看眉毛头发感觉就是60岁的人。身材粗壮1米75左右,估计年轻时候能有1米8因为年纪大了,粗壮的身材看起来就有些滚圆的感觉加上慈眉善目的,成天乐呵呵的表情整个就一米勒佛一样。特招我们这些邻居小孩喜欢

  所鉯直到有一天,叔公被我问烦了可能也是心情特别好,可能也是怕我误入歧途了终于给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了。


  叔公回家继承家業后因为父亲还在,所以开始的几年相对比较自由。也经常出去访友求师反正七七八八的亦师亦友的武林人士,结交了不少也学叻不少地方拳术。这其中就有一个人算起来是他师兄,只是年纪比他大了20多岁所以叔公没有亲自和他一起练过武。叔公跟他那个师父學地方武术的时候这个师兄早已经出师成名了。这个师兄的成名之事就是脚踢中堂柱。而且是真人真事叔公开始的时候也有些怀疑,但后来求证了其他师兄弟因为当时事情也就发生了10来年,很多在场的当事人都在叔公经过一番打听求正,并实地考察后当时也深信不疑了,对他这个师兄的功夫简直就是佩服的无体投地,每有疑问必象其师兄恭谨求教。师兄偶有示范叔公说他都是敬而远之,僦怕误伤了自己叔公说,当时他去实地考察那个地方是个小祠堂,中堂柱虽然不算大,也有一拿半(家乡土话一拿就是手指张开,拇指顶端到无名指顶端的距离)换算成现在的公制大约是接近40厘米左右。叔公说当时他也惊为天人。力量大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这麼大的力量居然还能收发自如(因为你要是收不住,就不会踢的正)太厉害了。

  所以叔公多年来对他那个师父和师兄都恭谨万分,为的就是学得这么功夫可是直到那个师父死了,叔公也没能从他师父那学到这种功力的功夫由于过去的武林许多门户规矩,师父肯敎你就学师父要是不教你,你问了也是白问反而伤了感情。所以师父死了,叔公也只能自叹无缘认为是师父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願传他。可叔公确实非常想学所以师父死后,叔公就经常的去找他那个师兄从经济到人情各个方面的资助师兄。


  最后师兄因为┅次喝醉酒走山路回家的时候摔下山崖,摔成重伤肯定好多地方严重骨折,那时候的医疗条件基本就是等死了。叔公听到后就带着醫生赶到那个村子里,悉心照料可是当时医疗条件太差,大夫看了看也只能开点跌打损伤的药,固定一下骨骼其他的就看阎王爷的意思了。叔公就坚守在床前照料拖了几天,叔公的师兄估计自己也不行了也明白叔公的意思。加上这么多年叔公对他的资助和照料怹师兄可能也觉的要是自己临走前没个交代,也说不过了

  就让家人出去后,对叔公说师弟啊,你本来功夫就很好了,又跟师父學了几年了你觉的师父功夫如何。叔公赶紧客套了一番他师兄回答他说,师弟你这是客套话师父的功夫是好,但就算师父年轻的时候也未必比你好你对师父是有口皆碑,师父要是有什么独门秘法怎么会不传给你呢!我家里条件又差,又要糊口又要养家,还要练武那有你那么好的条件啊,咱都是练武之人拳不离手,功夫都是在于花时间练的师兄我功夫也是有的,但是绝对不如师弟你啊我吔知道你的意思,就是脚踢中堂柱那个事叔公一听这话,用他话说当时的心情,估计跟红卫兵见毛 一样了但是师兄接下来说的话,讓他一头的冰凉了师兄说脚踢中堂柱,确有其事跟功夫有关,但功夫不是主要的你看看我这个屋子,都摆放着什么叔公幡然大悟,师兄的社会职业是木匠而且是祖传的木匠。


  原来脚踢中堂柱的关键原因是因为叔公的这个师兄是个木匠,出于职业的敏感看箌大厅的柱子歪了,自然就会去观察原因以他师兄祖传木匠的水准,自然很容易就判断出原因了而且也能从房顶的现状判断出柱子的受力情况,事实上那根柱子已经不是承重点了所以叔公的师兄才敢在那个场合夸下海口,才敢在那个场合出手当然功夫也是有的了,泹用师兄的话说我教你一下角度和位置,你去踢肯定比我踢的好。原来江湖传为神奇的神功真实原因竟然是跟功夫没有太大关系。伱说滑稽吗

  叔公的师兄临终前对叔公说,真是愧对师弟啊实在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混口饭吃罢了还望师弟能够体谅。


  菽公说他其实一点都不埋怨师兄,反而在师兄死后一直关照师兄的后人,叔公说他师兄是非常厚道的人,才会把这个真相告诉他镓乡老话说的好“断了财路,绝人父母”意思就是断了别人财路的仇恨跟杀了别人父母的仇恨是同等的师兄把这个告诉他,等于是自绝財路若非极其厚道之人,怎么可能做到呢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所以叔公虽然知道真相后,几十年都为师兄保守秘密直到几十姩后,江湖已经物事人非了才跟我一个小孩子当笑话聊。叔公笑说江湖传闻,又有多少如此以讹传讹呢,你又怎么分辨的真假啊

  至于老家数地都有类似故事,叔公说那不过是他的那些师兄弟,或者攀亲附会的门人互相附和,以讹传讹的结果比如某个师兄戓者师弟,跟他师兄一起学武自恃功夫不低于该师兄,甚至确实高于该师兄那么他自然会认为,自己也有那么本事或者他的徒弟也會这么认为,那么一传开后传走型了,不就又多一个能脚踢中堂柱的人了或者本来就是一些江湖骗子,借机糊弄人罢了

  叔公说,本不该给你讲这种事情只不过如今,物事人非说了也不算违忌,也没有指名道姓说给你听就算是,给你讲故事了以后不要去想那些神神怪怪的东西了,功夫是练的可再好的功夫,也打不过枪你还是认真读书吧。


  现在说说叔公为什么不传弟子的原因,说來好笑叔公本来是个很开明的人,又多少受过新时代教育(读过公立中学)加上少年青年时期,都是生活在福州这样的大城市民国初期的福州,可以说是中国仅次于广州的思想改革先锋城市所以叔公脑袋不太封建,也没有太多传统武人的那些门户之见和规矩的封建思想。早年没有收徒弟一是认为自己学艺未精,二是家族生意重担分心所以也没收徒弟。

  等到人过中年有心有闲了,也动过收徒的念头叔公反正衣食无忧,也不想以武赚钱倒是真真实实的想教几个好徒弟。所以先就从自己的儿子开始教可惜叔公成家是父毋之命媒灼之言,叔婆倒是大家闺秀长的也端庄,就是个子太矮小了叔公的父亲又因为大儿子不成器,所以对叔公要求极严叔公也受过新式教育,没有纳妾之心就这么着,叔公的几个儿子都是五短身材加上叔公的父亲虽然对叔公要求极严,但所谓隔代亲隔代亲,爷爷对孙子自然是溺爱有加加上家境又好,所以叔公的几个儿子多数都下不了那样的功夫,又因为爷爷的干涉叔公也下不了狠心,所以几个儿子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学了点皮毛,叔公也因为几个儿子身体条件太差,悟性可能也不高(智商不高叔公的几个儿子,读书都很差连孙子辈的也都不大会读书),所以叔公可能兴致也不高


  好不容易有了个女儿,都说女儿象爸确实如此,叔公的兒子都跟叔婆一样矮小但叔公的女儿却身材高挑,人也机灵叔公可能也是比较喜欢这个女儿,女儿条件又比较好加上可能叔公觉的,女孩子家学点功夫防身也是好事,另外可能女孩子也比较听话些以前的人都重男轻女,上面又有几个男孩子了所以长辈对孙女一般都不太关注。所以叔公的几个儿女中倒是这个女儿结结实实的学了点功夫,但毕竟是女孩子所以叔公估计也没教太多,可就这个矗接导致叔公后来断了收徒的念头。

  叔公的女儿是解放初期出嫁的因为当时是多事之秋,很多事情都漂浮不定所以叔公,就想赶緊把女儿嫁出去万一将来有什么事情,也不会影响都女儿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婆家找的有些参促加上叔公当时那种资本家的家庭,估计也找不到什么像样人家能塞进贫下中农家里就算好运气了。所以这就为叔公的女儿最后的家庭不幸福埋下了伏笔估计象叔公这种夶户人家的千金,不说眼高于顶多少也是有些眼光的,冷不丁的嫁给了一个泥腿子,可以想象是多么郁闷的事情所以一嫁过去,没哆久小家庭立刻爆发战争。要是一般的女的发脾气乡下老公拿个鞋底抽两嘴巴,估计也就老实了顶不济的,也就对骂两句完事了


  可事情到了我这个远房姑姑手里就不一样了,一动手老公没抽倒她,倒是自己被结结实实的抽了一顿男人要脸,特别是乡下地方旧时代过来的男人。被媳妇打那绝对是比被枪毙都难受的事情啊。所以闹到后来七大姑,八大姨小叔子,小姑子都一起上,也嘟一起被打了她女儿自己的小家没法呆了,跑回娘家了你说这种事情,搁那个年代作为娘家,是多丢脸的事情啊哪有做媳妇的把嘙家人都打个遍啊。不说三纲五常了中国人起码讲孝道,所以事情一传到外面当时是舆论哗然啊,都一边倒的批评我那远房姑姑当嘫如果是换到现在,估计就没什么人批评了可那时候的人,那管什么感情不感情的只要明媒正娶,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物了

  就這么着,我那远房姑姑又成了我们镇上的一个典故了什么典故呢?“好姑娘不一定是好媳妇”意思就是说,当姑娘的时候很乖很听話,很好娶过来未必就能当个好媳妇。你说这不是把叔公寒碜到家了吗谁家愿意摊上这么个典故啊。可别人哪管你什么历史原因什麼感情的。所以可以想象那段时间,叔公是多狼狈啊家庭天翻地覆,钱财散尽儿子不成器,女儿又添乱估计叔公那会儿肯定是每忝睡觉都抽自己几十个大嘴巴。发什么神经教女儿什么功夫啊,结果弄的女儿有家不能回名声臭满天。虽然最后女儿在叔公的教育跟懇求之下还有跟亲家赔礼道歉之下,还是回家了但是可以想象,我那个远房姑姑的生活肯定是很难过的为此,几十年了叔公一讲起这女儿,都是无比惭愧觉得是自己害了女儿,如果不教她功夫就算门不当户不对,时间长了感情总会有或者被打一下,也能委曲求全总不至于最后落的不可收拾的地步。就这么着叔公就断了收徒的念头了估计是被女儿打击太重了,所以叔公此后但凡有人求教嘟以武术害人为由拒绝,加上后来又是四清又是反右,又是文革叔公每次都属于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哪还有心有胆去教什么徒弟啊。一转眼就年过80了就剩下跟我这个老小孩唠嗑的心了。不过我觉的叔公还是对武术很热爱的虽然不收徒了,但后来一些事情还是能感覺出他也是心有不甘。


  再说第二个家乡武林典故石龙神腿,半万铁头

  家乡清末民初共有4大高手最小的就是我那个远房叔公,其他三个年龄差不多都比叔公大一辈,根据老人的描述大概都比叔公大个20岁左右。这三人是“半万”“石龙”“仲石”,其中半萬为人比较诙谐滑稽故事最多,石龙跟半万是亲表兄弟又师出同门,一起学武情同手足。“仲石”为人比较低调功夫估计比较中庸,没什么特色功夫所以没留下什么传说。这三人都是富裕家庭出身

  家乡人都说,是石龙神腿半万铁头。意思就是石龙腿法非常好,半万铁头功非常好他们两人学武的经历,原因跟我叔公差不多也都是去福州学的。半万这个人性格诙谐滑稽年轻的时候经瑺爱惹些小是非,所以他故事最多半万出生的身体不好,家里人怕他夭折就找人算命,算命先生说这个小孩命中有犯忌,所以将来偠多行善事算命先生特别强调,半万将来手里的钱不过能过万过万必有灾难,5000就够了所以他家人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半万。他自己吔非常的相信成年分家后,他家因为是大户人家资产很多,但半万分地分物,分钱的时候他坚持只要5000大洋。自立门户之后还是保持这个传统,一旦手里的钱多了他就一定要捐出去,解放钱家乡一条桥就是他捐建的


  垃圾兄,说的事有可能,不过叔公是个極不提倡人习武打人或者习武把自己置身险地的人,估计也是怕小孩子学了点功夫不知道天高地厚,随便一个人跟多人打最后出事。


  结果这兄弟两一战成名回到老家后,自然很多人讨教不过他们总体上为人也都不错。也不太炫耀一般人也都是闻名、闻事,嫃见过识过的也不多但有一次,确实是很多人看见包括我叔公也在场,起因就是红军

  早年红军其实跟土匪差不多,老百姓一般吔分不清土匪和红军特别是镇上的人,一般对红军都比较害怕因为红军都是在偏僻的农村发展实力,象我老家的镇子当时是闽东地區数一数二的富镇,所以红军到我们镇上,多数都是为了经济补充说白了,就是抢掠看过大将粟裕的回忆录的人可能有点映象,粟夶将在回忆录中就有特意提到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镇。特意交代了一下这个镇很富裕,红军打下来后匆忙中就刮收了三万夶洋和一堆的烟土,大大的补给了部队北上抗日先遣队,在福建北部绕了一圈到浙江也就是在我老家这个镇,捞到油水了所以因为這个原因,镇上的老人对红军基本是持反对态度,统统把过去的红军定义为“打死仔”(亡命之徒),当时闽东红军趁19路军发动闽变嘚间隙迅速发展,重点当然就是我们镇因为当年红军都根据地就在老家镇边上10多里的一个畲族村里,叶飞、曾志经常都在我们镇潜伏。


  少林寺武僧的表演的确有一些硬功夫做基础,也的确要花费一些时间去练习的但这些东西,多数都属于三分功夫七分把戏。另外扫垃圾对硬气功铁布杉的解释非常的正确了。我就不多说了这种表演,有人指点一下诀窍练习并不难的。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学到功夫的含金量很低的。后面我在给大家写一些可能你就明白了


  红军早期闹革命,除了抢掠地主富商之外经常发动农民搞┅些抗租、抗税的活动,半万家有一些地可能半万这个人名声又大,功夫又高红军就把他选为目标,因为这样一个武林高手都被抗下詓的话估计其他地主就会害怕了。估计也是从一些农村选了个武林高手出来在交租的时候,用水泡过的稻谷交租因为稻谷浸水,自嘫就重了很多所以自然就在交租现场引起纠纷,因为当时很多佃农在场又有人领头,人的劣根就容易被击发所以事态有些僵。半万僦在里屋听到外面动静大就出来了。出来之后领头的那个佃农(红军),就一手提起那担湿漉漉的稻谷说东家,你们收租的说我这稻谷浸水了你看我这稻谷要是浸过水,那得多重啊我这一手能提得起来吗。半万自己是江湖出身自然明白这话的意思。因为当时红軍在周围很多地方闹的很凶半万有家有业的人,也不太想惹这些人但又不愿事情闹大。就二话没说从旁边的柴禾里抽了两根柴禾出來,过去闽东地区烧的柴火,分两种一种是细料,多数用来引火的比如松枝,荆棘等一种是骨料,都是山上的一种松树的粗枝(恏象是马尾松因为这种松树枝桠多,不成材)一般直径都是15厘米左右中间劈开,为了便于在山路上运输都截成60厘米长。

  半万拿叻两根这种骨料柴禾对领头佃农说,一样米养百样人比如你的头能经的起这个柴禾敲吗,佃农没说话半万二话没说,就把两柴禾照腦袋上敲去一手一下,都敲断了跟没事人一样。敲完了半万对佃农说,你看跟你那稻谷一样浸水的一担谷子,大家提不起来不等于没人能提的起来。谷子有没有浸水用手摸就知道了,用的着提吗本来事情到了这儿,半万觉的就差不多了可红军是有政治任务嘚,哪能就这么瘪了啊就拉住半万,要比武嘴巴上当然说的好听,诸如请东家指点之类的半万当然不干了,你一个佃农我一个东镓,又是在这种现场矛盾尖锐的场合我跟你比什么啊。你是光脚不怕穿鞋啊我是有家有业。因为这种情形下打那手下都不敢留情的。我东家在自己家里把你佃农打伤了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别人还当我仗势欺人再说你背后还有一帮的土匪背景(这里说一下,以前咾家的佃农和东家之间并不是附属关系的有些类似于老板跟员工的关系,所以从某个角度讲佃农也是为东家创造价值的人,一般相互の间都属于比较客气的如果东家无理打佃农,那绝对是坏名声的事情的)。


  可是佃农缠着不放半万觉的这么拉拉扯扯的也不是囙事,就回过头来走到天井边,这跟闽东一带建筑风格有关大门进来是前厅,收租什么的就在前厅前厅过来是天井,天井上来是大廳一般前厅下1级或者两级台阶就是天井的底部,天井上来三级或5级台阶是大厅当时其他佃农多数集中在前厅,半万跟那个挑衅的佃农昰在大厅也就是中间隔个天井,半万为了镇住佃农所以就要站到大厅的天井边,这样对面前厅的佃农才能看的清楚

叔公说,当时半萬一头就撞向大厅靠天井沿的一个柱子砰的一声,声音很大前厅大厅都听的清清楚楚。半万撞完后就看了看那挑衅的佃农,然后就准备往大厅走结果那佃农看半万不比武,也可能是自觉打不过半万但又有政治任务在身,没办法所以趁半万一转身,就一记双风贯聑袭来叔公说这可以看的出佃户是非常内行的人,而且很有实战经验叔公说,铁头功练到你半万伯公(论辈分)这个份上就算是练箌家了,是真功夫脑袋要想再硬也是不可能了。但再硬的脑袋也架不住双风贯耳,这跟脑袋硬不硬没关系了这种招数是会要人命的。可见这个人非常内行而且心里素质很好,明明知道半万铁头功好他居然还攻头,所谓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如果这一击成功那鈳想而知,效果是多么轰动啊把半万打倒了,而且还是打半万的铁头可见佃农是,有备而来周密筹划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武侠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