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证续佛典如何解释

本论文尝试从教经典中神通故事嘚作用与语言特色两个面向来分析神通故事何以一再活跃于教发展史上的各个时期,乃至在今日社会中仍有其魅力由于教神通故事是依循教神通理论的发展而有所不同。因此本文分为原始典、介于小乘至大乘间的典、大乘典三个阶段来看教神通故事随其神通观念的变化洏显示出的不同作用其次,分析神通故事在宗教与文学两方面的语言特色以了解神通故事的语言特色,也是它引人入胜的所在最后夲文试图指出经神通故事对整个教宗教性格的影响为何;并概括指出教神通故事在中国社会中由古至今的若干作用。

案:本论文所引用的經均引用自《大正新修大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在台影印版。而在论文的附注中均简称《大正藏》。又在论文行文中引用經原文或转述经故事,常在文后即注明出处例如〔2-11a~15b﹞,表示在《大正藏》的第2册第11页a栏,至15页b栏;其余类推

「神通」在教嘚世界图像中,是被承认为真实存在的因此尽管千百年来,愈来愈没有人亲见神通的事迹但是有关神通的故事,却从来不曾完全消失反而一再活跃于教发展史的各个时期。直至今日还是有人相信宗教修行会使人产生神通这特殊能力,而诸如「放光」、「奇迹」等神通故事也依然悄悄在社会角落中流传到底神通故事魅力所在为何是本论文想要在教经典中追本溯源,并观其发展而求取答案的

由于教鉮通故事,是依照其神通理论的原则所建构出来的因此本论文首先对教的「神通」理论作一简介。其次分析陀何以要讲神通的时代背景然后由教经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及其语言特色两个面向,来分析何以神通故事能一直在教中流传且历久不衰,踵事增华并分析宣扬神通故事对教带来的影响

(一)教神通理论及其内容

在教所建构的世界图像中,神通的获得与使用被认为是由修行中开发出来自身真实嘚能力,是修行境界的一种表征早期的教经典四阿含中,有不少关于神通的记载《杂阿含经》卷十八中云:

是故比丘,禅思得神通力自在如意,为种种物悉成不异比丘当知,比丘禅思神通境界不可思议。是故比丘当勤禅思,学诸神通(2-129a)

这段经文中提到三個观念:藉由修习禅思可得神通力。得到神通力就可以拥有不可思议的自在如意的力量可以随意变出各种物体。勉励比丘们勤修禅思以學习神通

又在《杂阿含经》卷二十一中记载: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风云天作是念:我今欲以神力游戏如是念时,风云则起如风云天如是焰电天、雷震天、雨天、晴天、寒天、热天亦如是说。(2-220b)

这则经文中叙述告比丘们可以用神力游戏来任意变化天候用「游戏」来形容神力,可见神力是自在无碍的力量1[1]

神通既然是比丘们可以在禅思中修习获致的能力,因此阿含经典中有关于修习神通的原悝、方法及内容的详细论述基本上是叙述要在禅定中经由初禅、二禅、三禅而入于四禅,在四禅中才可以开始学习引发神通所谓「比丘如是入第四禅,……彼以定心清净、无秽、柔濡、调伏、住无动地一心修习」而引发「神通智证」、「证天耳智」、「证他心智」、「宿命智证」、「生死智证」、「无漏智证」,2[2]六种神通能力这六种神通的内容则为:

神通智证通:又称神足通、神境通。包括「能到」(神足)与「转变」(变化)两类功能「神足」意谓能飞行虚空、穿山越岩、透壁通垣、入地履水、或手扪日月,身至梵天等「转变」意谓能随意变化自己的身形,或变化一身为无数身或以无数身合为一身;也能自身放出烟焰如大火燃薪般猛烈。

他心智证通:叒称「他心通」指能感知他人心思、情绪、意念的功能。并了解众生心的种种特质

宿命智证通:能够忆起自己及众生多生累劫的事迹,包括出生地、姓名、种族、形色相貌、生活习惯、饮食好恶寿命长短、以及一生苦乐际遇等。

生死智证通:又称「天眼通」能以天眼睹见众生所为善恶,因果业行以及死后神识的轮回去向。

天耳智证通:又称「天耳通」能够听到人间及天上的各种声音。

无漏智证通:又称「漏尽通」漏谓烦恼。漏尽通是由能彻底修习四圣谛的道理而断除一切的烦恼,永离生死轮回

以上六神通中的前五通,是囲外道的五神通尚未见到解脱之道。唯有解脱生死束缚才是陀所要追求的目标许多陀传记中,都提到释迦未成悟道之前曾跟随婆罗門教的瑜伽大师郁陀罗罗摩子修习当时最高深的冥想(禅定)功夫―四禅八定中的最高定:

「非想非非想定」。但陀在「非想非非想定」Φ未见解脱生死之道,他认为「既生非想非非想处报尽还入于生死」。3[3]

因此得到四禅中的五神通是不相应于解脱之道,阿含经典中记载陀悟道之夜在初夜、中夜分别证得宿命通、天眼通,但并没有证得「心解脱」尚未有证得解脱生死之道,直到后夜方证得「欲漏心解脱、有漏无明漏心解脱、解脱已便知解脱一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真如」4[4]才真正证到了漏尽通,解脱生死轮回的束缚因此六神通中的重点,也是陀的孤发独明不共外道的神通是「漏尽通」。

为了有别于世俗五通突显漏尽通的重偠性,并防止弟子耽溺于世俗五通而自足没有追求真正的解脱。教对神通在修行中的定位是很严谨的《杂阿含经》卷四十三中云:

尔時世尊告诸比丘,汝当受持漏无漏法经广为人说。所以者何义具足故法具足故,梵行具足故开发神通,正向涅盘(2-316c)

可见梵行清净,才能开发神通然后正向涅盘。这正是家戒、定、慧三学的次第神通居于中间属于「定」的阶段,并非最终目标是修行的阶段與过程。《增壹阿含经》卷三十云:

若复比丘意欲求四神足彼亦当戒德具足......。若复比丘欲求天耳......当念戒德具足......。若复比丘意欲求知众苼心意......当念戒德具足......若复比丘意欲求自忆宿世无数劫事......当念戒德具足......若复比丘意欲求天眼......当念戒德具足.......若复比丘意欲求尽有漏成无漏,惢解脱智能解脱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彼当念戒德具足(2-712a~b)

由此可知要先修戒,使自身梵行清净才可以修六神通。戒是修定、慧的基础修定则是得慧的基础。

由于陀曾亲证五神通拥有五神通的神奇法力,又知道五神通不相應于生死的解脱唯有自己孤发独证的「漏尽通」,才是真正的解脱但陀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神通流行的时代而婆罗门教更是一个多鉮教,「神通」或「幻力」(魔术力maya),是其中心教义的一部分做为一个批判婆罗门教,5[5]相对于婆罗门教是当时新兴宗派的教陀面对社会盛行的「神通」,不可能不响应并且可能是最佳的宣教切入点,一个大众皆有兴趣的话题但是用什么态度响应如何由言说の中,一方面证明自己有神通力非但有神通力,且神力较外道高明又怎能吸收外道成为教徒又如何能吸引一般迷于神通的大众又如何使弟子对自己的修行力有信心但在此之际,另一方面又要如何强调、彰显自己所说的神通有别于外道的神通,是真正的解脱道如果没有從「神通」这热门话题为切入点并且亮出自己的独门特色,那么做为「非正统」新兴宗教的教要在印度社会得到立足发展,也不是那麼容易所以在四阿含中,陀曾说他三种宣教方式:

神足示现教化:谓世尊显现种种神通变化―─「示现入禅定正受陵虚至东方。……叺火三昧出种种火光,青、黄、赤、白、红、颇梨色水火俱现,或身下出火身上出水;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周圆四方,亦复如是」

他心示现教化:谓显示以他心通知晓听法者的心意识,而随机指导修行方法

教诫示现教化:谓用言语解说法。6[6]可见神通表演与講演结合是释迦当年说法的特点。[7]

因此可以说陀宣扬教理的方式约采两条路线并进的方式。一是以教诫说理的方式来宣说陀自證自悟的四圣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道理,也就是引领众生由理性思维的方式来接受教这个部份的教是非常富有人文理性的色彩。

另┅则是用神通示现的方式也就是运用神通能力来表演或沟通于众生。由于神通是超乎一般寻常的力量对于一般人来说是神秘不可企及嘚境界,因此展现神通意谓展示修行的特殊境界及效果容易激发人对宗教信仰的信心,似较倾向于引领众生由「信仰」的层面来接受教在这个部份,教又富有神秘的信仰色彩在这两种宣教方式中,陀所看重的其实是相应于漏尽通的教诫方式至于神足、他心是适应时玳需要的宣教表演方式。

三、教经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

教神通故事从宗教的角度来看是属于教经典表现形式:十二分教中的阿波陀那(avadana)。8[8]阿波陀那被看成经中的故事形式9[9]其作用是作为阐扬教理的例证。教神通故事的创作是依循教神通理论的发展而有所不同鉯下试图从典中有关神通故事的记载,分析其在不同教经典:原始典、各部广律、小乘至大乘间的典、大乘典中有何不同的内容与作用

(一)原始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

1。宣扬及弟子的神通威力

《增壹阿含经》卷十四中记叙陀得道不久曾一人独往尼连禅河附近,欲度化一個事火外道优楼频螺迦叶这个外道有五百个弟子。另外他有两个弟弟也都各有二百五十个弟子。陀以借宿为名和优楼频螺迦叶打交噵,这位老迦叶招待陀住在一个石窟中并告知陀窟中有一条喷火的毒龙,陀以神通力降伏毒龙又展示种种超越老迦叶的神通力,拆穿咾迦叶自以为自己已是得道阿罗汉的假相使老迦叶及他的二位弟弟并所有弟子,一同皈依陀出家修道(2-619b)。

又如《增壹阿含经》卷⑨描述陀的堂弟难陀出家后仍喜打扮并不能忘情于俗家妻子,几度想还俗遂以神通力带难陀上天堂、游地狱预见自己未来果报,终使難陀有所警惕而精进修行成阿罗汉(2-591a~592)

又《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二描述信的须摩提女嫁与事外道的大富豪满财长者子,乞求至其夫镓接受供养为了要度化须摩提女事外道的夫家,就和大弟子们展现神足通飞行及变化种种神通力而使事外道的夫家立即改信教。(2-660a~665b)

又如叙述罗阅城中师事六师外道的大富豪长者尸利掘听从六师外道之计,假借供养陀之名设计以饭食毒陀,以大火坑烧陀结果嘟被陀以神通力化解,并感化尸利掘长者皈依教(2-773c~775b)

有关陀弟子的神通事迹经典中记载也相当不少。如十大弟子中的目连是「神足苐一」阿那律是「天眼第一」。《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记有一回因厌烦弟子们不专心努力修行而时有诤斗,就应帝释之请至忉利天為母说法并刻意隐形使人间弟子遍寻不着,经过三个月之久天眼第一的阿那律终于观见在三十三天,于是众弟子就推派神足第一的目連前往三十三天请回到人间。(2-703b~708c)

基本上这些有关及弟子们神通故事的描述,是做为支持神通这一理论的具体例证以及修行得噵者拥有超世间能力的例证,来加强使人信仰的说服力

向往神通而修行是不正确的,不能达到解脱的目的

《长阿含经》卷十一中记载,陀有一名为善宿的比丘一再以没有为其示现神通而威胁他要离开僧团。慈祥地告诉善宿当初并未以展现神通为条件来换取善宿的加叺僧团,若依照戒、定、慧的修行次第精勤修行自然能产生神通,离苦得乐到达解脱境地但善宿听不进去,由于没有学得神通善宿仳丘后来还俗了(1-66a)。由此可知陀认为一心向往神通根本就没有把握住修行的真正目的,是无益于生命的解脱

只修到五通,是世俗通还会堕落入五欲之中,没有得到真正的解脱

《杂阿含经》中记叙陀的堂弟提婆达多出家后,一心一意想求神通被及各大弟子婉拒,最后他由自己的亲弟弟阿难口中获得了习神通的方法聪明的他很快就得到了五神通,并靠神通的表演取得阿阇世王在经济上的支持進一步,提婆达多又和陀争夺僧团领导权而导致僧团一度分裂;就在这时由于提婆达多心中升起了权力、名位的欲望之心,他的神通顿夨所以在这叙述之后告诫弟子:

戒律之法者世俗常数,三昧成就者亦是世俗常数神足飞行者亦是世俗常数。智能成就者此是第一之义(2-759c)

陀强调戒律、禅定、神通之法都仍是世间相;唯有修习解脱烦恼的智能法门,才能达到究竟的解脱所谓「由禅得神足,至上不究竟不获无为际,还堕五欲中智能最为上,无忧无所虑久毕获等见,断于生死有」(2-759c)

《增壹阿含经》中记一则名叫象舍利弗嘚比丘,虽得到五神通却脱离不了女色的诱惑,还俗回家了有一天他在家门口与二个女人嬉戏,遇见乞食的阿难生起大惭愧心,就請求陀让他重新出家修行这一次象舍利弗比丘证得了阿罗汉,但外道和一般民众都不相信他、讥笑他并问他说:「有没有已证到阿罗漢的比丘会再还俗犯戒的呢」象舍利弗告诉民众先前的他只修到世俗五通,并没有证得阿罗汉所以会堕落,现在他已证得阿罗汉永不洅堕落了。所谓:

游于世俗禅至竟不解脱,不得灭尽迹复习于五欲。

世俗五通非真实行后必还失,六通者是真实行(2-796b~797b)

在这②则叙述中,可以了解依教的观点戒律、禅定、神通之法都仍是世间相,都不离开色相、「有」的层面获得五通主要在于身心活动能仂的增强,与活动范围的扩大并非针对欲望的隔绝与烦恼的断除。就如提婆达多有了五通他的能力增加,欲望也增强了他想运用神通力来一步步获得国王的崇信支持,取得教团的领导权又如象舍利弗虽有五通却不能断绝女色的诱惑,可见五通的有限性;而神通的基夲要求是要住心不动心如明镜一旦心受到世俗太多欲望的牵引,就会蒙垢受缚失去心如明镜心得自在的境界神通能力自然跟着减弱甚臸消失。因此世俗五通在教看来是非常危险的陷阱,它可能是更强大的力量把你拉回世间的欲望中并膨胀自己欲望陷入连基本戒律都無法克守的窘境中,而使前面的修行、努力毁于一旦

展现神通或会招致不信者的讥嫌

《长阿含经》卷十六中记载,有一名叫坚固的长者孓请求陀每当有不信的婆罗门、居士、长者子来到僧团,希望陀能命令出家比丘们展现神通给对方看以彰显陀教法的伟大来折服对方。但是陀回拒他并告诉他:「你知道为什么吗这是因为如果比丘现各种神通,被相信的人看见了去向不相信的人宣传弟子有神通;那些不相信的人,就会露出怀疑的神情讥嫌毁谤地说:『那还不是施用咒术的结果,那有什么真正的神通呢』坚固!我何必因为叫比丘现鉮通而让一些人心生不快说出毁谤的恶语呢所以我只教导弟子们专心修行,有德莫彰有恶莫隐。……并且我的神通法中最重要的是敎诫神通,就是依我的教诫努力修行而终至四大永灭,烦恼永断得漏尽通而解脱入涅盘。」(1-101a)

由此可知教在依理性指导的教诫修荇上与修习神通的技巧上,是偏重于依于教诫的智能修行并主张不轻易使用神通,以防止神通掩盖了教的主旨令人误解教为世间外噵的幻化咒术之类。10[10]

3神通是对修行者的考验

神通从某个角度来看,也是对修行者严格的考验考验修行者是否能拒绝世间名闻利养嘚诱惑,也考验修行者是否知道神通只是修行的光景而非目的有关这个观念,《杂阿含经》卷二十一中有一则记载:

记叙摩诃迦比丘在┅个随长老僧应供返回树林僧舍的途中,进入禅定显现神通他身内清凉的禅触竟使闷热的暑天午后下起细雨,吹来习习凉风后来由於目睹全程的居士质多罗长者的要求,摩诃迦表演火光三昧从房门的钩孔放射火焰,一时之间院子中的干材都烧光了但覆盖在干材上嘚白毡毯却完好如初。质多罗长者惊奇崇拜地立刻表示愿意终身供养摩诃迦比丘但是摩诃迦比丘只是淡淡地告诉他,这些神通只是不放逸修行而产生的修行的最终目的不在神通,而在解脱第二天一早,摩诃迦比丘因为不希望自己受到名闻利养的诱惑就悄悄离开此地洅也不回来了。(2-151b)

由以上所述可知此则故事在暗喻神通是修行者的陷阱。神通是修行者修行有所得的表征但也是一个严格考验的關卡,拥有神通能力意谓一个修行者能跨越圣俗两界。对于世俗凡界而言他拥有大力量,能改变凡俗世间许多事物的运作规则因此鈳能得到世俗的崇拜信仰,获得丰厚的名闻利养而名闻利养正是欲望的渊薮,是修行者急需避免的因此神通能力对通往涅盘圣界的修荇者,正是他迈向空慧的一大考验

在经典中最有名的神通不敌业力的例子,就是号称神足第一的目连死亡事件目连是在出外弘法途中,为外道所袭击死死于乱棍棒打之下(24-286a~290b)。这件事当然是宗教与思想上的斗争外道使出暴力手段的悲惨后果。11[11]但在律部经典Φ却将目连死亡的事件巧妙结合业力与神通的关系,来彰显神通不敌业力律部首先解释「若不豫观,虽阿罗汉智亦不行」也就是说,若是没有入禅定即使是阿罗汉也不能预先知道要发生的事情。所以目连根本不知道外道要打他而当他被打得遍体鳞伤后,舍利弗责問他为何不用神足通逃走呢目连回答:「业力持故我于神字尚不能忆,况发通耶」12[12]所以业力是最大的当业力现前时,根本使不出鉮通来

另一则叙述则是有关陀晚年,他的祖国灭亡的事迹他的祖国迦毗罗卫是个弱小的国家,抵抗不了琉璃王率领大军的入侵而灭亡叻对于这件事,《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六中叙述目连曾想阻止琉璃王的入侵,想把琉璃王和他的军队用神通力丢到他方世界中;又想鼡铁笼把整个迦毗罗卫城覆盖起来让琉璃王不得入侵。但陀反问目连可否把迦毗罗卫城的宿业丢掷到虚空中吗或把宿业用铁笼罩住目連则坦承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所以陀解释迦毗罗卫国会被灭亡是因宿缘成熟而今应受报(2-691b)

这二则叙述在在暗示:神通不敌宿业,不偠说是罗汉连也无法扭转乾坤。这样将业力的力量置于神通之上除了显示神通的有限性之外,更能彰显教要突显的是人要对自己的行為负责承担业力是由十二因缘的网脉所形成的,要解除清理这网脉是要靠自身以智能破除无明网脉的缠缚,并非可以依靠神通的力量投机取巧规避自己应负的行为后果。

《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九中记载一则目连与舍利弗比较神通的事例,结果神足第一的目连输给智能第一的舍利弗目连非常疑惑,以为自己的神足通退步了但陀告诉目连,并非他退步了而是舍利弗专修智能,所以他的智能无量能荿就「心三昧神力」也就在力量、方式上高于多于目连。也就是说舍利弗修心的境界更高他的智能无量,胜于事相上的神通(2-711c)

5。五神通非修行重点唯有「漏尽通」才相应于解脱道。

《杂阿含经》卷十六中记叙有一次在禅定中以天耳听见诸比丘们在食堂议论各囚的前世,述说前世做什么职业、经历了那些事件、有什么特殊才能等就从禅定中出来来到食堂,告诫诸比丘谈论宿命、过去世的事是沒有用的是「非饶益法」,也不是清净的梵行更不是智能、觉悟的行为,是「不向涅盘」的唯有依四圣谛修行才是「正智正觉、正姠涅盘」的。13[13]由此可知宿命通是不相应于解脱道的属于「教诫神通」的四圣谛等,才是教所强调的(2-110a)

又《增壹阿含经》卷三┿八中记述有一赤马天子问陀他可否以他的神足飞越世界的边缘,而到达无生老病死愁忧苦恼的涅盘陀告诉他再迅捷的神足飞行也无法飛越生老病死的世界,唯有「乘圣八品之径路然后乃得尽生死边际」。(2-756a)

《增壹阿含经》卷二十三中亦记述有四个修得五神通的外道梵志;四人知道自己寿命将尽,伺命使者将来抓他们于是他们一人躲在空中,一人入海一人躲在山腹,一人钻入地底但都同时迉了。陀谈及此事告诉诸比丘欲得免死唯有修行四法:一切行无常、一切行苦、一切法无我、灭尽为涅盘。(2-668b)

由这三则叙述可以看出教一再提醒五神通是不能得到解脱的,不是修行比丘所应追求的比丘所应追求的是:

世尊告曰:戒德具足,心游道法意在四谛,欲至涅盘此是比丘之所求也。

比丘所应遵循的是戒、定、慧的三学次第由戒开始,心意所应专注在道法并非在定中求神通而是由定開慧,修习四谛、十二因缘、八正道等解脱法门而至涅盘。

究竟依四谛等解脱法门要解脱什么才能达到涅盘呢要解空、悟空,修行「苐一空义经」了解「第一最空之法」,14[14]也就是要了解十二因缘法性空的道理所以《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中记载一则事例,当从彡十三天回到人间时变成转轮王形象的优钵华色女尼,非常兴奋地告诉:「啊!我是最先迎接您见到您的弟子」但陀告诉她:「真正苐一个见到我的是须菩提啊!(当时须菩提仍在他住的山中缝补衣服,并没来迎接陀)因为须菩提已领悟了我所说的一切诸法皆悉空寂的嫃谛」并说偈曰:

若欲礼者,当来及过去当观空无法,此名礼义(2-708a)

悟入空性,就能达到涅盘境地涅盘境地的风光又如何呢除叻是「无生老病死忧悲愁苦」的境地,陀还肯定地说:「涅盘者极为快乐」15[15]

6。神通何时可现何时被禁止

由阿含经典来看最初并没囿禁止弟子们使用神通,他自己也有展现神通之时只是使用神通的前提要有正确的智能为导引,并且不要耽溺于五神通中重要的是追求漏尽通的解脱。得神通力本是比丘心想事成自在变化的超人能力象征修行者从时空物质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自由无碍的生命风姿所鉯目连以能有大神通,心得自在随心所欲飞行与变化是「比丘的快乐」。16[16]而陀也宣称神通是比丘的「神力游戏」但这些似乎都是使用神通在和自己的互动上的描述,一旦涉及和他人的互动尤其是和一般民众(白衣)的互动,是倾向于谨慎小心的态度所以律部记載,使用神通和在家人间产生了问题之时遂规定比丘不得在在家人面前现神通,若现神通则是犯了突吉罗戒(小小戒)这起因是因为嘚弟子宾头卢用挟巨石满城飞行并盘旋于跋提长者姊姊的头顶上空,这种类似威胁恐吓的手段来迫使跋提的姊姊皈依教由于宾头卢不但威胁了跋提的姊姊,也扰乱惊吓了整城百姓一些长老比丘向报告,就制戒规定以后比丘不得在白衣前现神通(22-170a~c)杂阿含经中也有賓头卢自述自己因为有一次挟带大石头在城上飞行,前往施主家应供认为他太招摇炫耀自己的神通,就罚他不准入涅盘要一直住世护歭法(2-170a)。这叙述的重点应在以神通来炫耀引人注意或以神通力来胁迫他人,都是被禁止的

但一时之间,比丘们似乎很难严格遵守还是有人会在白衣前现神通。因此律部记载每当某一比丘现神通往往会被其它比丘向检举,再依动机来判定他是否犯戒例如律部记載大目犍连有一次因救被盗匪绑架的给孤独长者的儿子而现神通(23-649b);另外毕陵伽婆蹉比丘因为同情一位牧牛女没有华服不得参加庆祝會而暗自哭泣,就现神通为牧牛女变出漂亮的服饰(22-467b);这两件事都被其它比丘向检举以他俩是基于慈悲心而现神通,所以判他们无罪但这也可显示出一般的情况下,已不允许弟子在白衣前现神通个别的例子都要一一由来判断是否犯戒,可见神通是渐渐趋向于禁止使用

由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四阿含及各部广律中对神通事迹的描述,基本上都很严谨多在指点神通的有限性、危险性和栲验性。如果是宣扬及弟子的神通则多是在和外道斗法时才会出现,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宗教竞争的激烈性又如果是五神通和教诫神通并提时,一定是贬抑五神通强调教诫的重要性。这在在显示陀当时、的确是主张由理性思维智能修持入手修行着重自力自明自悟的智能解脱,是一位极具人文主义色彩的创教教主并非着重信仰崇拜的路线。讲神通是因应当时社会流行风气的「权宜之计」但也因此「权宜之计」,开启了教走向信仰崇拜的一条别径

(二)介于小乘和大乘间典中神通故事的作用

教在部派教时代,开始走向神秘化这囷部派教中的大众部主张神化的身观有密切的关系,17[17]他们把陀视为永恒存在的神只认为如来的色身、威力、寿命都是无边无际的。18[18]相应于部派教的身神化观用「故事」来描叙及弟子法力无边的神通表演,多见于十二分教的阿波陀那、本缘、本生等经典这些经典现今多存于《大正藏》的本缘部中。由思想内容来看这些经典正是介于部派教至大乘教初期的经典。19[19]是在应运通俗教化的情况下陆续编着而成。20[20]在这些经典中不仅的传记全都神化了,21[21]而也成了全知全能的神例如《撰集百缘经》,全经可谓陀个人的崇拜集全经宣扬唯有陀的宿命通能完全彻见众生今生所受果报与过去世中行业的关系。也唯有的天眼通能预知众生未来的命运,及授记嘚时间又此经中不断重复出现描述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以及放光的文句如「见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晖曜如百千日。」、「便微笑从其面门出五色光,遍照世界作种种色绕三匝,还从顶入」等宣扬陀异于常人的种种异相,并强调会「放光」「放光」這一描述到了大乘教经典中几乎成了出场的特定标志。

又例如在《法句譬喻经》中有着各式各样叙说以神通变成各种「化人」,度化众苼的故事例如〈无常品〉中,美女莲华本欲出家于路旁水中照见己之美貌,复生怜惜不舍之心遂幻化成一胜过莲华千万倍的美女,囲相谈话顷刻之间,幻人美女睡眠而死身体臭烂出虫,莲华惊怖无常之速即往诣所出家修道。又如〈多闻品〉中罗阅只国山中有伍百强盗专杀夺路人财物,化成一满载宝物的富贾从山中过强盗心中正自庆幸:作贼多年,从无如此「肥羊」自动上门遂将富贾包围,富贾举弓一发五百强盗中箭求饶,富贾即现身说理度此五百强盗皆受五戒。又如〈笃信品〉中到江边度五百余刚强欺诈人家,村囚闻法并不信受便化一人从江对岸行走水上而来,村人大惊忙问化人何有此法术化人告以是所教一村之人遂信有大威神力而信奉之。叒如〈戒慎品〉中波罗奈国山中有五沙门,出家经年忙于衣食不能入道遂化成一沙门前往问讯说理,再现身五沙门实时都得罗汉道。又如〈惟念品〉中愍弗加沙王自行剃头作沙门,尚未见又未闻经命即将终遂化作一比丘,往弗加沙王借住的陶家窑窟中为其说法並现身以度之。又〈放逸品〉中有一在深山修道七年未能得道的沙门,见山中无主财宝便起贪心呼兄唤弟共背宝物归家还俗,走至半蕗逢化成的比丘尼向其问讯,沙门见此比丘尼敷粉画眉手带金银颈挂璎珞,即斥其非比丘尼亦反问沙门:何以贪欲忘道,取非分之財并现身沙门悚然而惊忏悔不已,为说法得罗汉道又〈爱欲品〉中,为度两个情欲炽旺的比丘先行遣走其一比丘,再化作此人邀約另一比丘共往妓女村,于村内幻化出一妓女,二比丘共入此妓女室内观女形体于是妓女坦胸露乳臭气四溢,幻人比丘即告另一比丘女人之美实是虚表犹如皮囊盛屎,有何可贪化比丘即现身另一比丘见之惭愧悔改,即得罗汉而被遣走之比丘,回入室内见其友伴光彩异前问其原因得道比丘即如实说之度化经过,此比丘顿时亦断欲想而得法眼

在这些本缘部的经典中,可以发现描述陀的神通故事非瑺众多而描述声闻弟子们的神通故事相对地减少了。这或许正反映陀由人间而神化之后那些与人间陀在一起的声闻弟子也逐渐失去了偅要性,而「菩萨」的观念则悄悄上场了22[22]这些本缘部经典,相对于阿含经典对「神通事迹」的描述,不再是那么戒惧谨慎地强调鉮通的危险性、有限性而是一再赋予陀以法力无边的神通力,来度化众生来说因果业报之事。神通在此是一组符号:象征由神通力带來的奇迹或救赎因此更是推波助澜地使教走上神秘化、信仰化的路线,也使教能快速普及到社会的庶民阶级中

(三)大乘典中神通故倳的作用

到了由大众部转变而成的大乘教,不但承继大众部的身观把释迦牟尼神化了;更增加了许多从来不曾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神通广夶的十方及菩萨这使得大乘经典中有关神通的种类、内容更加丰富神奇了。如《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中将五神通的内容加以增加並细分;新译《华严经》卷二十八有〈十通品〉记载菩萨的十种广大的神通;《法华经》卷六有〈如来神力品〉等。其中《瑜珈师地论》卷四十三总结各大乘经中菩萨禅为九种大禅是菩萨不共的深广禅法,不是小乘人所修所以称为大禅。这些禅法中有一类是属于「饶益有情禅」是为了度化众生所具备的神通力。其中包括具备能使用咒术、能呼风唤雨、能除病息灾、能知世间书数、算计、资生方法等等神通能力另外还具备神足变现、显现神通辩才等。23[23]具体表现菩萨救护众生的神通力作品则可以《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門品〉为代表,在其中观世音菩萨展现了三十二种救济众生的神通能力

因此,在大乘经中宣扬菩萨拥有救度众生的各种能力,可谓极盡铺扬夸张之能事这使得教走向神秘化、他力信仰、祈求神通奇迹的色彩益发浓厚。除此之外另有一些大乘经典如《维摩诘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经》等,是以整个神通故事为隐喻来寓意或诠释某项理的奥义。在这时神通故事不是神通理论的例证,也非菩薩神通广大的例证而是利用神通故事营造出虚幻神奇空间,来隐喻某一理奥义

兹举《维摩诘经》中的几则神通故事为例来说明。《维摩诘经》这部胡适称可视为「半小说半戏剧」的经典24[24]吾人的确可以看成是一部用文学虚构想象的语言所写成的经典,25[25]但其中却寓含理的奥义

《维摩诘经》中叙述维摩诘具有不可思议神通力,在〈不思议品第六〉里,当文殊师利菩萨率领无数声闻弟子、菩萨及忝人到了维摩诘家维摩诘展现神力请须弥灯王如来,送来三万二千个狮子座给所有的客人坐小小的斗室竟能容纳三万二千个高广狮子座,而外在世界亦没有改变样貌声闻弟子舍利弗不能理解这境界,于是维摩诘向他解释:「菩萨住是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纳芥子之中,无所增减」又如〈见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续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