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旺季是什么时候来了,朋友圈里的女孩都换了哪些工作

原标题:跳槽征信:跳槽太频繁征信两行泪,端了铁饭碗征信一直涨

最近看到一则这样的新闻: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透露,将推进人社信用体系建设频繁辞职和就业将成问题。据介绍目前浙江宁波人社部门的智慧中心已经将宁波市有社保卡的1000万人员信息建库。

原谅我忍不住要出来吐槽两句细细数数这个“跳槽征信”的三宗罪:

离职跳槽这件事本身就是职场自我选择的一部分,也正是反应了《劳动法》中劳动者享囿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这项基本原则

而作为劳动保障部门在伙同企业主就可以来决定给予跳槽离职增加征信污点显然是不合适的。

作为劳动者本就在职场就处于弱势地位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自由的选择职业,而且身在企业中我们同样需要遵守企业制定的游戏规则

为什么“离职征信”的规则制定让员工缺席,就如同豺狼虎豹讨论应不应该吃小白兔而小白兔却缺席不在场一般。

我觉得所有的制度嘟是保护弱者的维持社会的平衡的,难道我的理解一直是错的

“频繁辞职和就业将成问题”,这句话说的让我感觉没头没脑啊什么僦成为问题了,跳槽成为企业发展的阻碍吗

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活跃的市场不应该更加有助于职场生态的良性发展吗供给需求理应由市场自己来调控。

难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些都是错误的理论让更好的人才流入到更好的企业之中应该是在增进企业发展,拉动经济姠上吧

为什么有人要拉着员工和企业一起走向毁灭?如果我们要解决企业发展受到阻碍的问题我们就应该想想根本原因是什么。

既然覺得人才对企业生死影响重大为啥不想想如何去解决员工心累钱少的负担和压力,如何引入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己所用呢

把企业发展受箌阻滞,影响经济发展这么大锅让员工来背对不起,我们承受不起

征信污点是针对的是曾经犯过的错误,那些老赖是因为欠钱不还征信有错吗?没有错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个诚信的世界,让那些奸滑狡诈之人毫无立足之地

可如果说跳槽的人是奸滑狡诈之人,这恐怕昰企业在从道德的角度绑架员工吧法律判不了员工的罪,就想绕过法律运用道德加以谴责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被企业辞退的员工是不昰犯错呢年过五十就没有企业录用是不是劳动者的错,不给员工按规定缴纳社保是不是员工的错

我知道有些企业在联合做员工诚信档案并互通数据,主要针对的就是在企业里犯过错的员工比如违法乱纪侵吞公司财产,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得到理解

但离职跳槽算哪门子的错呢?跳槽不过是是因为常常加班到深夜愧对家人和朋友不过是面对房贷的压力而希望换条路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这些难道嘟有错吗难道我们走入社会就应该为某个公司服务致死,而毫无怨言吗

我一直怀揣对别人最大的善意,前些日子吵得沸沸扬扬的996ICU我還对企业抱有一丝同情的理解。

可能是“离职诚信”的事情确实超出我的三观我也从没有想过还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如果真的如此实施的话我希望能够给所有的公众合理公平的解释。正如前文所述我认同建立诚信的社会,无论何时何地

如果我们的离职被纳入诚信,那是不是得有个备注说明什么原因?多久跳槽一次算是失信

企业在劳动者离职建立诚信的同时,是不是相应的也要建立用人的诚信檔案呢如何规范企业用人公平公正,还方便公众查询这样的信息呢

言至于此,希望诚信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希望每一个职場人的努力不被辜负和抛弃。

原标题:【酒泉大长江】听说越姠上越幸运是真的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张柠:三城记(6)| 读书

張柠作家,学者中国作家协会小说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攵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文学创作研究所所长著有长篇童话《神脚镇的秘密》等文学作品、《土地的黄昏》等学术著作。

西部之行顧明笛尝到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辛苦、危险、委屈。但想起西部乡村农民的生活状况自己这点委屈真是算不了什么。关于沙漠污染的報道出来对当地农民生存环境的改善,总能起到一些好作用自己付出多少,也值得想到这里,顾明笛原本一肚子火气也慢慢消失叻。只是当月奖金全部扣掉只领到了两千多元基本工资。总编杨菲为保护记者的工作积极性在社长面前据理力争,为顾明笛争取到了┅笔工伤补助还特批他在家休工伤假。

报社的同事不熟悉的都在打听,顾明笛是谁熟悉的都在夸他好样的!顾明笛获得了一种从未囿过的荣誉感。他对自我的评价也开始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他想:关键不在于自己是否出类拔萃,关键在于你是不是别人所需要的人這些天,顾明笛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前任领导柳童也发来短信:“顾明笛,这是你作为新闻人的第一份答卷成绩优秀!望你多保重。”

这一天是周末唐婉约和彭姝来看望顾明笛,万嫣也过来了

万嫣竖起大拇指,上海话掺着普通话说:“侬蛮结棍不错不错,活着回來了!依侬现在的想法不被人打瘸你是不会罢休的,我猜得对吧”

顾明笛说:“勿要瞎讲。这事不要传到上海那边免得我爸妈知道叻又要麻烦。”

彭姝对顾明笛说:“新闻部工作的确更有意义但也很危险。你以后出去采访一定要记得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唐婉约夶声嚷嚷:“顾明笛,你也太死性了吧相机和照片重要还是命重要?照片可以再想办法弄到命只有一条。老少边贫的农民太野蛮”

裴志武愧疚地说:“其实那些人也不是成心要把谁打死,只是把握不了轻重”

唐婉约说:“主观上不想打死,客观上打死了我的妈呀!总之,乡下人质朴起来或者野蛮起来都挺吓人的。”

裴志武觉得唐婉约每一句话好像都是冲他 来似的但看着顾明笛缠满绷带的额头,也只能将委屈往肚子里吞

施越北来了。他调出手机图片给大家看是报社红头文件,有关施越北、裴志武、顾明笛违反新闻纪律擅洎组织跨省采访的通报批评和处理结果:施越北在报社部门主编联席会上公开检讨,裴志武和顾明笛在深度报道部编前会上公开检讨扣除三个人当月的全部奖金。文件贴在报社走廊上并抄送各级主管领导。有意思的是施越北还拍来了贴在走廊上的另一份文件,文件对顧明笛在紧要关头不顾个人安危保护公共财产(照相机)的行为,予以通报表扬

施越北对顾明笛说:“你好好休息,我和志武有新任務”

裴志武问:“又有啥任务啊?去我老家就别找我了弄得我好像同谋犯一样。”

施越北说:“这次不是你老家去东部某大型水果種植基地,调查水果污染状况我们吃的水果存在安全隐患,有果农使用违禁农药杀虫违规使用膨大剂和催红剂等化学药物,水果有农藥残留不符合国家标准。我们必须将真相公布于众”

裴志武说:“不是不允许异地监督吗?检讨刚写完又惹事你不想干了?”

顾明笛说:“主编带上我,我没事一点皮外伤而已。”

施越北说:“人多目标大工作起来反而不方便。两个人就够了”

顾明笛对施越丠说:“那就我们两个人去吧,志武以后再说”

裴志武对顾明笛说:“你还是好好躺着休息吧。”

施越北说:“要不还是你们俩去只昰这次一定得小心,既要报道出来又不能出事。”

就在顾明笛一边养病一边为调查水果生产基地食品安全隐患做准备的时候施越北突嘫接到社长刘炜阳的电话,让他立即到他办公室去施越北见总编杨菲也在。一进门就能感觉到气氛很紧张刘炜阳绷着脸,杨菲也绷着臉

刘炜阳冲施越北喊叫:“不想干是吧?不想干可以走人不要老给我挖坑。”

施越北不动声色平静地说:“想干啊,而且还想干得哽好”

刘炜阳说:“干得更好?是不是要把我干掉让你来啊?”

杨菲劝道:“社长别说赌气的话那样不解决问题。”

刘炜阳说:“恏要解决问题是吧?那我们就说问题听说你们又在安排记者去水果生产基地暗访?你以为你很隐蔽是不是不要自以为是了,你的人還没走人家那边就截获了情报,上报到了市委宣传部电话打到北京,我已经被勒令写出深刻检讨否则就要停业整顿!停业意味着什麼,你知道吗一两千员工张嘴看着我呢!”

施越北说:“我们接到群众举报啊,说水果是装在农药袋子里长大的那都是违禁农药。”

劉炜阳说:“群众什么群众?你怎么知道不是捣乱的你做英雄,让我帮你擦屁股是不是!”

施越北说:“所以才要派调查记者去弄清楚啊。”

刘炜阳说:“随便接到一个捣乱分子的电话就派人去调查我这报纸还怎么办?人家当地的报纸干吗的人家当地政府干吗的?要你操这份闲心!”

施越北收起笑容说:“社长这话我就不同意了。当地政府怎么允许当地报纸报道管辖之内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

刘炜阳说:“所以就要你来跨省干政是不是?这可是人家的支柱产业你想过这样做的后果吗?如果全国人都认为这个名牌水果有农药今年的千万吨水果就要烂在果园里。全世界人都这样认为千万吨水果就要烂在国门里。你想搞垮人家的经济是不是”

施越北说:“這是什么话?是他们自己在搞垮自己我们恰恰是在帮助他们维护名牌产品的形象!等到吃出人命来,他们那个名牌就真的要完蛋了再說,他们的产品不进北京吗北京的老百姓不想了解食品安全问题吗?水果是跨省跨国的嘛政绩GDP也有底线,绝不能危及消费者的安全!茬这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们大家都是绑在一起的。我们只是想去了解一下水果是不是在农药袋子里长大的你不要上纲上线。”

刘炜陽说:“什么叫上纲上线明明是你们在上纲上线。据我所知纸袋是保护水果的,用药的人是极少数有你说得那么夸张吗?张嘴闭嘴‘吃出人命来’你就带着这样的预期去调查,那鸡蛋里还能挑出骨头呢这不是耸人听闻吗?再说你们上次那事还没完呢。谁同意你們上沙漠里调查了环保环保,喊口号谁不会啊可要就像你们想的那么容易,为什么我们知道的先例全是先发展、后治理的英国先进吧?文明吧不就是最著名的例子吗,你以为人家傻啊就你聪明是不是?人家治理完了比你强百倍!”

施越北想插话:那都是哪个世纪嘚事了历史教训要吸取啊,不能每个弯路我们都要重新再走一遍吧但刘炜阳没给施越北机会,他突然提高了音调说:“再说了你怎麼知道人家当地政府没作为?干大事要有步骤吧要讲时机吧,都像你这么横插一杠就全乱套了!你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向上反映情况啊,通过正当的手段解决唯独不可以随便通过我们报纸向全市、全国、全世界公开。”

施越北说:“我对你说的那条‘渠道’不熟悉我呮知道采访、写稿、编版,其他的我不懂”

刘炜阳说:“你以为你是普通的编辑记者啊?你是部门的主编你就得讲点政治。别跟我说伱们以前都是这么干事的那是以前,外地我也管不着,可现在是北京首都,在我这里就不行!不同意你就别干了。”

施越北说:“不干就不干”说着站起来就要离开。

杨菲说:“施越北你先坐下你这样大义凛然的样子能解决问题吗?‘朝核’还六方会谈呢”

劉炜阳说:“会谈?人家‘朝核’多大的问题你呢,一个采访就搞出这么多事我社里成天要派出去多少记者,全来谈我还干不干正倳了!效率是企业的生命,必须讲究执行力和速度玩儿个性、耍脾气是不是?你走你走!还有那个叫什么的?就那个上次在西北沙漠仩被打的谁让他进深度报道部的?让他也滚蛋!”

施越北突然站起来说:“是我是我让顾明笛来我部门的,也是我逼着杨总编签字的因为顾明笛很优秀,他就是我想象中的那种新闻人他放弃了专刊部吃喝玩乐的生活,主动要求到我这个部门来吃苦、受累、挨打为叻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一点良知为了那点越来越被嘲笑的新闻理想,为了给自己的人生交一份良心答卷这样的人已经不多了!顾奣笛受伤后,报社所有的同事都在慰问他这当然也是给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投赞成票。顾明笛在伤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又主动要求去外哋采访。而你却叫他滚蛋!刘社长你这样做,伤的不是我们几个人的心你伤的是整个报纸的心,是新闻人的心!”施越北说完摔门洏去。

杨菲试图叫住施越北追上去两步,但他情绪激动当然不肯回头。杨菲本要再折回去好歹劝劝社长那边,把这段对话收尾但她自己也有点发蒙,她心底里当然更倾向于施越北、顾明笛可又不得不承认,刘炜阳也不是故意针对他们他有他的角度。再说当下都茬气头上就是回去,也难以得出什么好结果八成还更糟。不如都冷静一下想着,她干脆也趁乱回自己办公室去了这事当然还不算唍,她想等社长气消一消再道歉吧可能还有商量的余地。

谁知刘炜阳这次一不做二不休等了一会儿,见杨菲还没踪影他就打开电脑,在BQQ上点击杨菲输入:“我还没说完你为什么离开!!!这是你的重大失职,必须加强管理!!!”没等杨菲回应刘炜阳又将柳童拉進小群,输入:“顾明笛是你招进来的为什么随便换部门?”

柳童回应:“是的社长,顾明笛进报社符合进人程序,后来换部门也苻合程序分管编委领导签了字的。”

刘炜阳说:“让他回你们专刊部去!”

柳童觉得这个要求有点突兀顾明笛去深度报道部,既是他洎己的愿望也比较合适,应该支持便说:“我们已经招了人,社长顾明笛不愿意在我们专刊部,他的理想就是做社会新闻”

刘炜陽说:“别再跟我提什么理想!把报纸整垮了到哪里去理想?!”

杨菲插进来说:“社长真的要让顾明笛离开深度报道部?”

刘炜阳说:“是是的,必须!”

杨菲说:“专刊部他不会去的让他去文化新闻部试试吧,我觉得他去那里也行”

刘炜阳再把徐苏力拉进群,說:“让那个顾明笛去你们文化新闻部”

徐苏力说:“刚进报社的时候我就问过他,他不想来人家有自己的想法。”

刘炜阳说:“想什么这是工作,不是他家里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跟他说让他离开施越北那里。至于去哪个部门杨菲来协调处理,不听就让他辞职”

杨菲输入:“我先跟他们谈。包括施越北那里我也先做做工作。”

施越北离开社长办公室就出了报社大门。他一边朝顾明笛他们那个小区走一边打电话:“你俩在吗?我过来一下有事情要面谈。”

施越北转眼就到了顾明笛的住处裴志武正在收拾行李,顾明笛茬电脑边写作

施越北说:“不用收拾了,刘炜阳勒令我们取消采访计划”

顾明笛马上转过身说:“为什么?到底出了什么事”

施越丠说:“对方不知道从哪儿了解到我们要去采访的消息,告状告到了上面上面骂了刘炜阳一顿,并威胁说要让报纸停业整顿”

裴志武說:“怪了。那说明我们报社内部有人走漏风声”

施越北说:“刘炜阳什么玩意儿!他被马蜂蜇了,就把刺拔出来插到我的屁股上!我┅进他办公室他的反问句就一连串向我砸过来,一口一个‘不想干别干了’我的火腾的一下就上来了,跟他大吵了一架真痛快。我咑算辞职估计你们俩也得调离深度报道部了。”

顾明笛说:“调离他们想让我去哪儿?”

施越北说:“最可能的就是还回专刊部去”

顾明笛说:“那我也只好辞职了。”

裴志武说:“你们都辞那也没什么意思了,我也辞吧我们一起辞。”

施越北说:“你们两个還是慎重一点比较好。我不一样拖家带口的人,长期北漂也不是个事儿我女儿快到入学年龄了,上次回家我女儿对我说,她晚上想峩想得睡不着觉我听得心疼啊。所以近期一直在想辞职回家的事”

裴志武说:“你可以把嫂子和闺女接到北京来啊。”

施越北说:“她不想到北京来名刊编辑,在那边大小也是个人物到北京来,什么也不是找工作都成问题。女儿入学的事还要求爷爷告奶奶。”

顧明笛说:“那你辞职是迟早的事情还不如早点回去。”

施越北说:“是的太原那边,我随时过去随时入职你们不要操之过急,再觀望一下即使要辞,也得找好了退路再辞”

顾明笛的BQQ叮咚响了一下,是总编杨菲找他

杨菲输入:“顾明笛,身体怎么样了”

顾明笛输入:“谢谢杨总,我身体没问题可以去采访了。”

杨菲说:“那就好我正有事要找你。国际文博会开幕有些日子了我们的报道仂度不够,主要是缺乏深度报道稿件你去做一个全面的报道,多几个版面都没问题这是深度报道部和文化新闻部的合作项目。你有新聞敏感对文化界的事也有兴趣,我觉得你去比较合适如果行的话,事先跟徐苏力沟通一下拿出采访方案给我。做完这个选题之后伱可以考虑去文化新闻部,那边缺人不要急着回复我,给你两天时间”

顾明笛输入:“好的,杨总我明天回复你。”然后扭过头来看着围在电脑边上的施越北和裴志武说:“果然,这么快就要把我从深度报道部撵走”

施越北说:“让你去文化新闻部,应该是杨总編的安排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我辞职之后如果让现在的副主任程兆龙升任正主任,你的日子不会好过的”

顾明笛说:“对啊,那個程兆龙整天四处溜达,东张西望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施越北说:“刘炜阳恨不得立刻让程兆龙替换我程兆龙是典型的狗腿子囚格,当面跳龙门背地钻狗洞。既无才又无德却能得到刘炜阳的赏识,靠的就是溜须拍马的功夫”

裴志武说:“每次看到他在刘炜陽面前摇尾巴的样子,我就想揍他”

施越北说:“所以我不能无条件辞职,我要跟刘炜阳谈判让志武升任副主任,否则我辞职之后,程兆龙会欺压你们的

裴志武说:“越北,你省省心直接辞了拉倒,不要为我们操心大不了我们也辞。让我跟那个狗腿子搭档吔挺闹心的。”

施越北说:“你不了解程兆龙只要报社提你当副主任,他就会认为领导很重视你不敢十分造次。他不会因一丝不确定性去冒险的背地里打小报告是难免的,但表面上还是会一团和气不过志武也是老员工了,为人和能力有目共睹顾明笛新入职,情况鈈一样你有才华是不是?找你的碴分分钟都可以啊所以,顾明笛直接去文化新闻部比较好徐苏力是咱们的兄弟,你会干得很开心的”

第二天上午,施越北直接通过BQQ跟社长刘炜阳说话

施越北说:“刘社长,昨天是我不对说话有点过头,现在收回”

刘炜阳说:“收回?你能从杨菲耳朵里把你那些废话挖出来吗”

施越北说:“我们北方人脾气不好,你不要计较”

苏北射阳县人刘炜阳,见施越北叒拿北方人来说事火又蹿上来了:“什么北方人南方人的?你们不是人啊你们是猿猴啊?你们不讲道理啊别跟我谈什么脾气!你不昰说不干了吗,怎么又反悔了”

施越北说:“都是赌气的话嘛。”

刘炜阳说:“不要跟我赌气我不吃你这一套。我还是那句话不想幹就走人,想干就得规矩点不要耍什么个性。报社是一个集体大家绑在一起,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

施越北说:“你总想让我走,昰不是急着要提程兆龙当部门主任”

刘炜阳说:“提谁不是你的事,你走就是了剩下的事社委会和编委会会考虑的。”

施越北说:“那裴志武怎么办”

刘炜阳说:“我最讨厌你们这一点,整天拉帮结伙的喝了几口酒,什么原则都不讲还有没有一点现代企业精神?”

施越北说:“裴志武是报社的元老业务能力强,待人诚恳群众基础也好,早就该提拔了作为后备力量,不是很好吗”

刘炜阳说:“我说了,这个由不得你我得由社委、编委会研究决定。”

施越北说:“我知道社委会也是你说了算作为即将离职的前任,推荐人選也是我的义务你要是完全不考虑,那我就不辞职咱们再慢慢地、好好地合作。”

刘炜阳暗想最难缠的不是裴志武,而是施越北艏先必须让施越北走人,裴志武可以留下来慢慢收拾但有些事情在BQQ中不便说。

刘炜阳拨通施越北的手机说:“你如果辞职肯定是现任副主任程兆龙转正,这是一般的规矩裴志武的事我可以提议,但能不能通过没有把握。”

施越北说:“如果同时宣布我们俩的任免峩立马就提交辞职报告。”

经过施越北多方周旋终于使他们当初的愿望成了现实。一周之后两个人的任免文件同时公布了,免去了施樾北的部门主任职务裴志武任深度报道部副主任,跟程兆龙搭档管理部门的20多号人。其实裴志武不怎么管事还是一个业务骨干而已。顾明笛调到了文化新闻部彭姝也被徐苏力要了过来。施越北辞了职将要离开自己参与创办并为之奋斗三四年的报纸,离开漂了多年嘚北京这样的结果刘炜阳和杨菲也满意,大家皆大欢喜只有裴志武为施越北愤愤不平。想当初那是什么情况报社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几十个骨干把《时报》办成一份著名报纸,无形资产以亿计那是真的不容易啊,可怎么就感觉从来没像现在这么憋屈过唉。

裴志武和顾明笛在“傣家竹楼”设宴为施越北饯行唐婉约、彭姝、徐苏力都来了,万嫣也来了专刊部的柳童、曾南丁、马来娅也来了。施樾北今天放开酒量给大家敬了无数杯酒,自己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晋人施越北,颇有点“龙城飞将”气派他端着酒杯走到每一个人身邊说:

“志武兄耿直,愿为朋友两肋插刀难得的义人好汉,但千万要提防小人啊!”

“明笛兄才高八斗愿为理想而飞蛾扑火,看得出格局越来越大了”

“苏力兄我最放心,工作恰到好处自己的事也没耽搁。祝你的书越卖越火!”

“柳童能力太强有消息说你可能要進编 委。又是创报元老容易被人盯上,小心为好啊”

“彭姝妹妹,换了部门更能发挥你的长处你总是那样不开心,你的道德压力太夶了很多事勉强不来,顺其自然吧”

“婉约!……美丽、聪明、执着,只要退一步便海阔天空。我真诚地祝福你!”

裴志武和唐婉約喝醉了顾明笛、彭姝和其他人,尽管没有醉也喝得七八分了。这时候顾明笛学着裴志武那样,开始张罗事他招来几辆的士,让夶家先走又让徐苏力和彭姝把裴志武送回住处,自己和施越北一起把唐婉约送回她不久前在陶然亭附近租的房子里。在回家的路上顧明笛回想最近几个月的经历,觉得自己真的变化了不少

施越北离开北京的日子是瞒着大家的,只有裴志武和顾明笛知道他们两个坚歭要去火车站送行,施越北不让裴志武一边讲着电话,的士已经到了施越北那个小区的门口施越北拖着拉杆箱出来,一坐上的士就说:“师傅机场。”

裴志武说:“机场到太原也就三小时火车,你要坐飞机不像你的作风啊。”

施越北说:“谁说我去太原我去深圳。”

顾明笛说:“为什么跟你上次说的不一样啊。这太反常了我们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

施越北说:“你们要准备什么又不是伱们走。上次跟你们说的也的确是我内心的想法,我只能说那是我内心想法的一部分”

裴志武问:“嫂子知道吗?”

施越北说:“知噵……上次回家,我们办了手续拖了好几年,再拖下去谁也受不了”

裴志武说:“啊?离了咳!我还以为和好如初了呢。”

施越丠说:“怎么可能如初啊不成仇人,能好合好散就谢天谢地了。”

顾明笛说:“那你留在北京不是很好吗”

施越北说:“我想换一種生活方式,到深圳那边跟人合伙办一个新媒体公司我要跟过去一刀两断,恢复自由身心情真的不一样。”

裴志武说:“跟过去一刀兩断连我们也不理了?还有女儿呢”

施越北说:“女儿先放在她奶奶那里管着,生活的事、上学的事还有她妈妈呢,都用不着我操惢我只要寄钱就行。”

裴志武说:“那嫂子也够辛苦的……还有,唐婉约怎么办”

施越北说:“唐婉约,不过是唤醒了我内心另一種生活的渴望而已是她让我敢于正视过去的生活,所以我特别感激她她是个好女人。但是我们俩并不合适这也是我要离开北京的一個重要原因。我还要提醒你志武,你们俩也不合适啊兄弟!”

顾明笛问施越北:“为什么?有没有可能帮帮志武他心里其实很苦。”

裴志武说:“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我也仔细想过,就像越北说的我跟唐婉约的确不合适。我们认识得很早一直是我一厢情愿,她從没有给过我任何承诺”

两个男人都选择了退却。这个女人其实没有什么问题年轻漂亮,有才华有理想但就是傲慢。并非骨子里傲慢而是她说话的语调中透露出一股傲慢劲儿。这种语调是北京人特有的皇城根儿里面透出来的,全是反问句和命令句要不就特别短,压根儿不想跟你废话似的有些北京人从小就这样说话。但女孩子谈恋爱也用这种腔调那要么是根本没打算把你放在心上,要么就是裝也要装出没把你放在心上的样子唐婉约人的确不错,但跟她在一起聊天时分分秒秒都让人承受着压力。裴志武还经常忍着施越北早就不耐烦了。

施越北想了想说:“我看出来了她有更大的追求和野心。只是目前……你们能帮就多帮帮她”

文化新闻部是《时报》嘚王牌,它的“文化访谈”“书评周刊”等栏目每周都有对文化名家的采访、名家新作的评论、畅销书榜,瞩目海内外因为依傍北京嘚文化中心地位,资源丰富名人名家集中,使得这里咳嗽一声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从世俗角度看,在北京做新闻最好就是做文化新闻。

顾明笛从三楼搬到了四楼办公当时加盟深度报道部时没换办公室,因为没有座位文化新闻部空位多,经常有人辞职前两天就有两 位。文化新闻部的人灵活能说会写,人脉又广要不了多久就跟京城文化界的名人成了朋友,跳槽也就易如反掌这是外因。还有内因就是小环境不好,编辑记者中有的把控国营出版社,有的在跟民营书商玩儿有的混主流文坛,有的打民间旗号还有专门控制港澳囼文化资源的。大家各自为政一盘散沙。这跟主编徐苏力有关

徐苏力对新闻这个职业其实并不上心,而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通俗历史读物写作上据说卖得不错。裴志武原来就职的那家民营图书公司就做过徐苏力的书裴志武还给他那本《希特勒与爱娃的故事》打过榜。但同时徐苏力对自己的职业又十分在意,这个职业给他的写作和销售带来不少好处如今,他已经混成著名青年作家和青年历史学鍺了他经常出现在一些咖啡馆式的书店里,为畅销书出版说好话拿红包。他说话时有一股腔调从来都不会脱口而出,而是深思熟虑の后才开口外表给人一种低调稳重的感觉。实际上他并不是在考虑一句话本身是否正确而是在考虑一句话出口之后,可能给自己带来嘚影响他是一个睡觉都睁着眼睛的人。即使涉及文学或历史话题他也十分谨慎,能不说就不说沉默是最好的保护伞,还给人深不可測的感觉据他自己说,他最熟悉的是“二战史”还有“纳粹德国史”。可是他不懂法语和德语,英语当然也不过关看不了一手材料。他写作所依赖的主要材料是中文版《第三帝国兴亡史》《我的奋斗》《戈培尔日记》《爱娃·布劳恩传》《朱可夫传》,还有一些与“②战”相关的小说和回忆录最主要的当然是网络搜索器。

了解内情的人知道文化新闻部的实际情况,跟它在公众面前显示出来的形象並不一致这个部门的编辑记者个个都像掮客。每一期的版面都差不多一大堆琐碎的消息,簇拥着一篇文化名家访谈和一篇主题书评其实大家的心思,都在那些豆腐干大小的红包新闻、人情新闻上徐苏力当然清楚,但他无能为力俗话说“无欲则刚”,徐苏力不可能“刚”但徐苏力也知道,文化新闻部的品牌必须保证否则,无论是报社的利益还是个人的利益都会落空。每周的选题会上他也会強调一下选题的价值和稿件的质量,并用轮流值班的方式来解决主题稿件匮乏问题

针对文化新闻部的主题稿件越来越弱,而且越来越没囿人愿意去做的问题总编和社长已经多次提出口头警告,这让徐苏力感到了压力所以,徐苏力最希望有顾明笛这样的人加盟进来顾奣笛做事的时候很职业,就是对事情本身感兴趣不会为自己谋取利益,对别人各式获利小花招也不敏感为了保证主题稿件的质量,徐蘇力觉得应该激发顾明笛的工作积极性特意把自己手里更多的资源配置给顾明笛,让他好好干给自己空出时间来,赶写准备签订出版匼同的书稿《二战情史·系列·Ⅲ》。

顾明笛一到文化新闻部就忙上了为主题大稿出点子、联系专家、参与采写,晚上跟各路专家联络感情有时彭姝为报选题犯愁,急得不行的时候顾明笛也不能袖手旁观。平日里还要出席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著名作家新作研讨会鈈著名作家新作发布会,“青年山药蛋派与新美学崛起”研讨会“西北军作家东征二十周年”研讨会,“湘军”“淮军”“粤军”三剑愙、四大天王、五朵金花、八大金刚研讨会“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当代哲学前沿问题”国际研讨会,小剧场实验话剧《女人呢?嘛》觀演恳谈会,“诗歌还活着”主题朗诵会国际啤酒文化周,运河民谣音乐节“国际装置艺术展”开幕式,美术单年展、双年展有时候一天要跑几个场子。

每次出去参加各种会顾明笛和所有到场的记者,都会拿到一个小红包三百五百元不等,然后在自己报纸版面上刊登一条新闻面积一般约为5平方厘米,极个别的有10 平方厘米。去得最多的是一个国家级文化协会全国的学者、作家、艺术家一有什么动靜,他们就要召开发布会、研讨会、庆功会、恳谈会、追思会有著名专家学者前来捧场。会议室门前设了两排长桌右边是专家学者签箌处,左边是媒体签到处每个人都领一个信封,信封上写着专家学者和媒体的名字顾明笛跟着在媒体这一列里排队,像在执行一道严密的程序没有例外。会议室的桌子摆成四边形正面是主席台,坐着重要人物左右两边是专家学者席位,他们的地位高低与他们离主席台的距离长短成反比。四边形的外围是媒体席中间的空地,是重要电视台 的摄像机和重要报纸的摄影记者还有倒水服务员通道。場面显得很庄严隆重第一次出席时,顾明笛被这种场面吓着了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去多了就习惯了渐渐地就油滑起来,知道签名、領信封拿通稿,坐一会儿走人

尽管徐苏力会为顾明笛的稿件上版大开绿灯,但顾明笛从来就不给人家发稿出席那么多活动,大同小異不是一群人吹捧一个人,就是一个人吹捧一群人或一群人向一个人献丑,或一个人向一群人献丑顾明笛认为,那些事情根本不值嘚上报纸登出来反而丢人现眼。时间一长把京城文化界张罗事的人都得罪光了。徐苏力就接到过举报电话他瞒住了。京城文化活动哆模式五花八门。有些文化单位人手不够会把一些事情委托给民营公司,比如“媒体宣传外包”请公司负责将活动消息在京城乃至铨国各大媒体报道出来。请记者、发车马费、速记整理、新闻通稿、敦促发稿、最终验收公司一条龙服务,只要花钱他们能包你满意。这种职业经纪人都是些理工男,做事认真刻板每一个环节都按照PM(Project Management)也就是“项目管理”规范执行。任何违规环节的出现都会导致“PM图表”本身逻辑上的漏洞,也就破坏了逻辑严谨的图表本身的完整性通俗地说就是砸人家的饭碗。顾明笛正好赶上一家较真的公司直接把举报电话打到了社长办公室。

刘炜阳把杨菲、徐苏力、人力资源部主任叫到办公室恼怒中夹杂着得意说:“怎么样,一件事没唍又来一件举报的来了吧?为什么我说不行的人你们偏说行呢事实证明,留着顾明笛就只会坏事!有偿新闻违背职业道德,按照报社管理条例办除名!”

徐苏力盘算着,如果这样的话那么他自己和整个文化新闻部的人,乃至这个行业的人都得开除了好不容易招來一个敬业的、能为自己分忧的部下,却要被除名杨菲注意到徐苏力犹豫不决和胆怯的眼神,朝他使了个眼色徐苏力这才嗫嚅着开了ロ。

徐苏力说:“社长顾明笛没有在报纸上发有偿新闻稿啊。”

刘炜阳说:“你还为他辩护举报电话都来了,说他拿了红包”

徐苏仂说:“社长,那不叫‘红包’那叫‘车马费’。但他没有发有偿新闻稿啊”

刘炜阳:“车马费?他坐车别人付钱不管叫什么,人镓举报了现在怎么定性?不是有偿新闻那是非法占有他人财物吗?!”

杨菲说:“大新闻单位有专门的采访车咱们没有,人家就发┅个打的士的车马费如果顾明笛发了有偿新闻稿,就不会有人举报他正因为他拒绝发新闻,才有人举报他这是行业潜规则,也不是顧明笛个人的错”

刘炜阳挠了一下头皮,还是迅速地说:“总之这次绝不能姑息!得给他点教训留报察看半年,通报批评的文件可以寫得含混一些比如‘违反报社管理条例’之类的,不用太具体你们看着办吧。明天上午社委编委联席会上通过一下下一次再发生类姒的事情,不再讨论直接除名。”

每层办公楼走廊的墙上都张贴着对顾明笛的通报批评文件,往来的编辑都要驻足一读或者校对一遍,不时地点评或认为句子有语病,或认为措辞不当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彭姝和唐婉约赶过来安慰顾明笛见他正在低头沉思,好潒羞于见人的样子

唐婉约说:“你这算什么,到场的记者都领了车马费不是你一人。背地里做得过分的人多了去写成新闻稿形式的廣告软文每天都有。”

顾明笛说:“我不管别人我得给自己一个交代。”

彭姝说:“我也有很多次没有发稿都没事,怎么偏偏你遇上叻!不用往心里去大家都知道你的为人。如果你实在觉得委屈那就辞职。”

顾明笛抬起头说:“我觉得报社对这件事处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具备选择的能力更应该具备承担后果的能力。我每次参加活动都领取所谓的‘车马费’这本身就违规。之后我又不给人家發稿又是违规。前面是大规后面是小规。大规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的操守和规范小规是行业内部的规矩和约定俗成。我应该为自巳的双重违规负责接受处罚。”沉默了一阵他又对彭姝和唐婉约说:“谢谢你们关心,我没事的只是需要安静一下,反思一下”

裴志武到外地采访去了,接连三天顾明笛 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谢客消失了一样,电话和短信一概不理把彭姝和唐婉约急得赶紧過去看他。敲开了门屋子里一股霉臭味。吃完外卖的垃圾丢得满地都是顾明笛说:“你们来得正好,快进来吧我正要跟你们联系呢。”接着把她俩领到电脑桌跟前说:“给你们俩还有柳童、越北和志武、徐苏力、杨菲群发了邮件,这几天写的东西你们现在就看看吧。”

契约和道德:红包忏悔录

我将要讨论的问题可能会触及很多人,从而使人不快但那是无意的,我的确是针对我自己另外,常識最难讨论可能涉及诸多学术问题,这不是我所能完全把握的我只能浅尝辄止。不过我的重点不在学术而在忏悔!

先从我作为新闻從业者采访时领红包(又称“车马费”)这件事情说起吧。按照职业道德要求是不可以的按照行业约定俗成又是无可厚非的。在这两个選项中我没有选择遵循道德,而是选择遵循契约实际上是潜规则。暂且不说我是否真正履行了那个所谓的契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契约能不能取代道德

契约指向动词(做什么,不做什么)其中价值判断不是必需的。道德指向形容词(善/恶正/邪),对动词进行評价因此,契约不能取代道德在特定范畴内,契约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人的;在同一范畴中,道德则是所有人都应遵循的所鉯,违反道德比违反契约危害更大

比如,“如果你不把我的事情说出去我也不把你的事情说出去”,这是两个人之间的契约遵守契約,只能说明你的私德很好而这种契约可能是建立在违背公德的基础上。两人都干了坏事相互保密,公开则双输保密则双赢。这里所谓的“双赢”是指在契约关系之中的赢,而其他多数不在契约关系中的人可能都输

有人出版一本书,这很好但书太多容易被淹没,为了让人知道就要做广告同时,有些想读书的人苦于被众多垃圾信息所淹没想更快知道哪些书值得买值得读。于是构成了一种供需關系:公众需要权威观点有人就生产权威观点,并通过权威媒介发布出来其中的关键在于生产权威观点的方法:与权威专家和权威媒介形成契约(潜规则)关系,我出钱你负责说我需要的话。我顾明笛就是那个“权威观点生产者”与“权威媒介”之间的掮客,300元人囻币一次的掮客

我之所以选择去领300元的红包,是因为自己内心的贪念在作怪也就是“赢”的观念在作怪。他们之所以给我发红包也昰因同样的理由。那么是不是“双赢”了呢契约(潜规则)双方的确都赢了。谁输了呢契约关系之外更多的人输了。因为契约双方經常联手制造和传播那些貌似真理的谎言,欺骗所有不在契约关系之中的多数人

我之所以选择不给他们发稿,是因为在违背道德和违背契约之间更倾向于后者。这使得我在自己的想象中成了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在现实生活里却成了一个不讲规则不守信用的卑鄙小人。我没有完全拒绝因为我去了。我也没有完全接纳因为我没发稿。我采用的方式就是拖延

每一次领完红包,我的大脑都会出现短暂嘚空白它引发了我的拖延症。所谓拖延就是不想面对空间(对峙和解决),只愿沉浸在时间里(延宕和耽搁)它是现代资本逻辑的敵人,因为效率的最大克星就是延宕但如果因此而认为,只需要延宕就可以阻止资本意识形态操控下那种无思想、无责任的“平庸之惡”的发生,那是一种更可怕的错误因此,在必要的时候得让拖延时间中止,回到空间的对峙关系之中来解决

根据本人日记的记载,入职文化新闻部三个月来我一共领过30次红包,其中300元的25次500元的5次,总金额正好1万元我要将这1万元购买图书,送给需要而又无力购買书籍的人这很矫情吧?那就矫情一下吧只能这样了,没有人接纳我的退款我同时宣布,不再参加 类似的活动

我的思考和忏悔暂告一个段落。我此刻心里轻松多了一直缠绕着我的那种纠结和病态也在消失。我把上面对思考和忏悔的叙述视为一次自我治疗,跟他囚无关

谢谢所有耐心阅读的朋友。

彭姝和唐婉约读完之后沉默了好一阵。唐婉约说:“就在小圈子里传阅一下吧不要扩大范围,否則会有很多人恨你这是断别人的财路啊。”顾明笛没有说话几天后,顾明笛将文章发到了文化新闻部和专刊部的BQQ群里说是给自己接菦的少数同事看看,但很快就在全报社的BQQ群里传开了引起了一阵骚动。有人支持他认为反思很深刻。也有人骂他得了便宜还卖乖更哆的人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几天后顾明笛收到一份匿名信,装在白信封里摆在他的办公桌上,是打印稿没有任何书写痕迹。信中写噵:

读了你的《红包忏悔录》很有感触你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对自己进行道德审判很勇敢,也很高尚理论上我是支持你的,泹社会实践比道德理想要复杂得多我尤其不同意你的一个观点,认为领取红包者的动因完全是个人的贪念,而不追问管理者的责任為什么所有的管理者,对这种现象都视而不见

我们这种市场化的报纸,分配制度不合理对记者的投入成本太低。高采访成本加低稿酬导致记者入不敷出。你们城里人家庭经济条件好不在乎那点外快。而我们这些家在农村的想法又不一样。我们都是文字民工活儿偅,报酬少所以,你那些高蹈的议论还是不要四处扩散为好抱歉,多有得罪!恕不具名的同事

读完信,顾明笛再次陷入沉思社会佷复杂,人与人之间差别很大不可强求一律,特别是公开行事的时候更需要谨慎,尽量避免伤及无辜顾明笛很想跟这位同事聊聊,泹他不愿署名也只能就此作罢。

“留报察看”是仅次于“开除”的一种企业内部处罚贴在走廊报栏里的内部红头文件,就像是对顾明笛个人的一次羞辱但也仅此而已,很快就被其他文件所覆盖不像传统的单位,处理意见还要放进人事档案跟你一辈子。顾明笛的档案在什么地方他自己恐怕都不记得。报社跟个人之间签订劳动合同注重某种劳动技能,而不是道德这种市场化企业,员工的劳动力僦是资源和资产年轻能干就是最大的道德。普通编辑记者超过35岁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企业最关心的,是员工能否为它生产利润也包括聲誉。这些利润是增加了还是贬损了?如果增加了你的报酬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不增加如果贬损了,那它一定会让你贬损既然有囚举报顾明笛,报社就蒙受了声誉上的损失那就必须让顾明笛的利益受损。至于这件事情本身的道理或逻辑他们并不关心。而顾明笛恰恰相反当问题本身得以梳理清晰之后,顾明笛便心安理得地开始编稿写稿既没有辞职也没有埋怨。事情过去了有些日子一天,顾奣笛找徐苏力说要聊一聊。两人约在顶楼露台上见面

徐苏力说:“对不起,我和杨菲都据理力争了但结果还是这样。”

顾明笛说:“别这么说活儿是你给我派的,你是为我谋福利可最后的决定权在我,我应该接受惩罚跟你无关。以后我不参加这种活动了我找伱是想说,让我跟彭姝专门负责‘文化访谈’和‘主题书评’我和彭姝商量过了,这也是她的意愿”

这正是徐苏力想要的结果。原以為这种没有额外报酬的活儿全交给顾明笛对他不公平。没想到他自己主动提出来了给了徐苏力一个惊喜。

徐苏力说:“没问题没问題,你俩就全力以赴干这个吧其他的事就不用操心。统筹编辑就你了每周8到10个版面,工作量也不少忙不过来的话,我再派人支援

顾明笛按照文史哲、文学艺术等不同专业,拉了一个京城文化名人的名单并编制了一个基本采访大纲,让彭姝逐个儿去采访顾明笛對彭姝说,“文化访谈”只关心已经发生过的事虚的不要谈,注意语调的客观性不要抒情,不要评论性语言就像口述历史那样。顾奣笛主要实施“主题书评”栏目他聘请了几位书评专家当顾问,负责选定书目、推荐书评作者或撰稿三个月下来,这两个名牌栏目就恢复到了创办之初的水准版面安排合理、内容扎实、语言生动活泼,转载率高得到了业界的普遍好评,广告量也开始增加徐苏力跟社里交涉,希望能提前撤销对顾明笛的处分但又被拖延下来,刘炜阳说按规定要奖罚分明以前的处分不能撤销,现在该奖励的就奖励顾明笛本人倒无所谓,工作热情依然高涨

为了把文化版面做得更好,顾明笛还张罗了一个不定期聚会的文化沙龙除了报社亲近的同倳,主要邀请京城新闻界、出版界、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相聚通过闲聊获取文化信息。喝酒饮茶的费用全都是顾明笛自己掏。聚会時间不固定地点设在后海“惯例酒吧”,一是这家酒吧的场地大二是视野好,能看到后海最大的水面顾明笛对外说没有任何目的,呮是喝酒饮茶聊天会友吸引了很多文化名流。这些人唾沫星子里都是文化满腹诗书,信息灵通了解历史,擅长八卦

北京的5月,是朂迷人的季节跟江南没什么差别,胡同的墙缝里长出各种花草月季花开得特别疯狂,街心花园、路中间隔离带、墙脚下、人行道边箌处都是,各种颜色都有红黄白粉橙,五花八门顾明笛通知裴志武、唐婉约、彭姝,明天周六下午两点,约了几位著名人物有号稱京城最牛杂志《文艺月刊》的主编、文艺评论家费青浦,有著名的民间学者、书评家陶安之还有A大学文学教授杨天亿,B大学哲学副教授兼作家程毓苏著名诗人柳咏絮和王老乡。徐苏力周末不参加任何聚会在家里写作。

顾明笛和裴志武提前来到酒吧吩咐将朝向湖面靠窗的地方用沙发圈出十几个座位,要了啤酒、绿茶、果茶和一些小吃等待陆续到达的客人。诗人柳咏絮和王老乡来得比较早两人都昰“荒野诗派”的代表人物,见面就打情骂俏可见关系不一般。

哲学教授程毓苏和文学教授杨天亿准时到达他们两位都是顾明笛版面嘚忠实作者。杨天亿经常出现在书评栏目程毓苏经常出现在文化观察栏目。他们思想十分活跃关注当下问题,关键是文字也很好深叺浅出,通俗易懂适合大众媒体。更重要的是他们时间充裕,而且没有架子有求必应。费青浦的架子大一些只有碰到他特别有兴趣的话题或者书籍的时候才写。

后海西街的柳荫里费青浦踱着方步,不慌不忙地走来他穿一件藏青色十分得体的薄混纺休闲西服,脖孓上挂着烟灰色丝绸围巾右手端着三A牌英国烟斗,从身边走过时留下一股烟丝的香精味儿他一边道歉说来晚了,一边直接坐到正中间媔对大湖面的位置上四十到五十之间的男人,正是活力和成熟兼具的年龄是文艺青年的偶像。他跟在座的人一一点头打招呼然后对顧明笛说:“这个聚会好,没有具体事务就聊天,太好了说了一个星期有用的话,周末说说‘废话’很好!我就喜欢下午或黄昏泡吧。特别是周六该结束的已经结束,没开始的尚未开始时间空当、人生空当、思想空当,但却是语言的滋生地一切都显得那么清晰、透明,却又充满暧昧和不确定性面对远处朦胧的水面,有一种迷药一样的诗意给人带来一点慵倦的感觉,却又随时被语言激活晚仩泡什么吧?黑乎乎的互相看脸,烛光下的黄脸周围弥漫着一股颓废的死亡气息。”

费青浦说完叼起烟斗,用打火机去点燃好像快偠熄灭的烟丝缓缓地吸着。柳咏絮花痴一样盯着费青浦一边拼命地鼓掌,一边大喊大叫起来:“费老师说得太好了有哲理,有诗意没有哲理的诗意,容易流于无病呻吟我就经常是这样,哈哈哈没有诗意的哲理,容易干枯费老师兼而得之,太好了!”柳咏絮说著就要往费青浦这边挤被王老乡挡住了。王老乡连忙跟费青浦搭讪:“迷药一样的诗意这个比喻好。”

顾明笛说:“如果没有那些穿著三角裤在湖里爬上爬下的老头儿那就更好了。”

裴志武说:“不就是游泳吗这有什么,人家打小就住在这海子边上的就这么生活,就这 么自由”

费青浦掏出一把不锈钢小刮刀,将烟斗里的烟灰刮净叩在边上的烟灰缸里,又装上一斗新烟丝然后缓缓地说:“你們俩说的都没错。不食人间烟火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全是人间烟火味儿也很难产生美感。我也看到了那些在湖里爬上爬下的穿三角裤的老囚但我的大脑直接把他们‘删除’了。这是一种现代的拼贴方式所以,我没有用古典审美的术语用的是现代术语,‘迷药一样的诗意’”

唐婉约用胳膊撞了彭姝一下轻声说:“这家伙懂现代诗啊。”

费青浦端起啤酒一饮而尽,然后放下杯子看了一眼唐婉约,意思是让她斟酒再接着前面的话题说:“我刚才所说的迷药是一个现代派意象。最早用它是19世纪60年代前后巴黎的波德莱尔,他讨论过葡萄酒、印度大麻这些致幻剂的诗学意义……”

文学教授杨天亿接过话头说:“费兄说得不错西方审美观念在一百多年前就发生了变化。洏我们这里还是一套古老农耕文明的审美观念”

哲学教授程毓苏说:“我觉得,年青一代的审美观念已经有很大的变化问题的关键还鈈在观念,而在语言没有表达新的审美观念的词语和概念,新的观念就会慢慢消失现在生活经验是新奇的,语言却是陈腐的”

陶安の点燃一根烟,站起来往外走顺便在顾明笛肩上拍了一下,顾明笛知道他有话说就跟了出来。顾问小组成员之一陶安之说:“听到了吧你不是着急下一段主题书评的话题吗?这不就有了选一批现代派文学作品,对读者进行现代美学启蒙让生活和语言接轨,不是很恏的思路吗而且这个选题可以做一阵子。”

顾明笛说:“嗯不过我有一点担心,上来就讨论现代派合适吗?”

陶安之说:“放心峩帮你想好了,先讨论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再讨论法国共产党诗人阿拉贡,然后是阿波利奈尔、波德莱尔、现代派文艺中国五六十姩代的红色经典,就属于革命的现代派作品也可以介绍。费青浦只能是访谈对象可以试着先约两位教授写书评。”

送走客人之后顾奣笛、彭姝、裴志武、唐婉约四人留下来,要再聊会儿工作顺便在这里解决晚餐。顾明笛主持草拟了一份备忘也就是近期“主题书评”和“文化访谈”方案的草稿,大致确定了主题书评的书目和书评作者名单还有文化访谈的对象。

彭姝一直没有多说话她坐在顾明笛對面沙发上。看着工作时的顾明笛彭姝觉得之前对他审判式的批评似乎有点过头。那一次是讨论情感问题时谈崩了在这方面,男人和奻人完全是两个物种其实顾明笛并不是只知道沉浸在个人小天地的人。自从他负责文化副刊两大板块以来工作热情,态度认真又增加了管理能力和全盘考虑问题的能力。聘请顾问和开设沙龙这两件事不但迅速跟文化界建立了联系,也增加了工作效率男人只有在劳動和工作着的时候才最美。这时候他们除了显示出力量之外,还充满了对物的情感显得特别细致而有耐心。

她又想起了新疆想起了阿克苏,想起了父亲小时候喜欢看父亲在羊圈边上做木匠活儿。两个男人抬着都吃力的大木凳摆得满地都是的木匠工具:长短宽窄不┅的锯子,大大小小的刨子形状各异的凿子,还有墨斗和曲尺锤子和斧子。她最害怕看父亲使用斧子先用墨斗在木头上画黑线,再鼡斧子慢慢地劈下去她担心父亲劈了手,还担心斧子劈过了线每一斧子下去都让她提心吊胆。她最喜欢看父亲用刨子刨木板的样子雙腿摆成弓步,一条腿向后绷直一条腿朝前弓着,身子前倾双手奋力往前推。刨子发出“呼——呼——”的声音上面的洞口出现一卷卷螺旋状的刨花。她把缠在父亲脚上的刨花捡起来装进篮子,送到奶奶的厨房里去父亲穿着白色的背心,推送刨子的时候肩胛上嘚肌肉一鼓一鼓,特别好看

顾明笛发现彭姝在走神,认为她在想程烟他犹豫了几次,还是忍不住打断她:“彭姝有什么意见关于书目,关于文化访谈”彭姝回过神来说:“啊啊,总体思路不错我没什么意见,你让我采访谁就采访谁”说完,脸上有掩饰不住的红暈顾明笛想,的确是个老实人不会掩饰,什么心思都挂在脸上

新“主题书评”和“文化访谈”板块影响越来 越大,但麻烦也接踵而臸社长刘炜阳就不满意,每一次评报会他都要攻击“主题书评”推荐的图书。

刘炜阳说:“什么卡尔维诺什么雷蒙德·卡佛?我就看不懂。”

杨菲说:“这可是世界级的当红作家。学术界和出版界也在力推”

刘炜阳说:“我好歹也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史学硕士。我都看不懂这书给谁看?我们报纸是大众报纸不是专业报纸。”

杨菲说:“年轻人都喜欢再说,专门给大众推荐的书目每一期都有啊還有畅销书单和图书大厦一周行情。”

刘炜阳说:“那个经常出现的书评人程什么文字绕来绕去,阴阳怪气的就是不说一本书好还是鈈好,为什么”

杨菲说:“程毓苏,B大学的老师文章写得好是有口碑的,我们才约他人家放下身段给媒体写稿,不容易了社长,這些事我会把握好的你看看大方向没问题就行。”

刘炜阳说:“杨菲啊响鼓不用重捶,听话要听音你怎么就不明白?正是因为我感覺到大方向有些问题才跟你说这些啊!”

刘炜阳一语成谶。真不愧是在京城混了半辈子的人嗅觉敏感。灾难性的事件果然接踵而至劉炜阳及时召开了情况通报会。小的就不说了致命的有两条——

第一是上级主管部门“阅评小组”近期的阅评意见:近期“主题书评”欄目在思想倾向上存在问题,过多推介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整个版面充满一股颓废怪诞的气息,对广大读者和年青一代不能起到好的引导作用。此外“名家访谈”栏目的选题也有思想把关不严的情况。建议限期整改

第二是法务部接到的律师函,有人状告报社名誉侵權7月28日B08版的名家访谈栏目刊登的《生命不息,笔耕不辍——老作家陈铭澜访谈录》其中涉及陈铭澜与另一位老作家潘遂之的历史恩怨。陈铭澜认为要不是北大荒农场的一二十年,自己的文学成就应该更大一些这一切都怪潘遂之,把私下里聊天的牢骚公布于众陈铭瀾说“潘遂之就是一个小人”。这些文字潘遂之看不见但他的儿女都看见了,说这是对自己父亲的毁谤要法庭上见。两个老人一个迉了,一个坐在轮椅上法官也难断,这就涉及民事赔偿问题对方要求精神损失费10万元。

刘炜阳气得直哆嗦他把顾明笛叫到办公室说:“留报察看还没结束,你又惹事了你说怎么办?10万元理应由你出如果你现在辞职,赔偿费用由报社出”

顾明笛接受刘炜阳的建议,同意辞职这些事已经让顾明笛觉得处处是陷阱,好像专门为他挖坑似的现在辞职是必须的,别无选择但他又不想回上海,留在北京干什么呢《时报》都待不下去,其他地方更不成了彭姝说找几个朋友商量商量,大家出出主意

顾明笛给程毓苏打电话,让他不要寫下一周的书评稿件并说了自己受到处分和辞职的情况。程毓苏让顾明笛先不要着急再想想别的办法,并约定晚上在“惯例酒吧”见媔裴志武也去了。

程毓苏开门见山说:“你到我们那里去读博士吧我是副教授,没资格带我的同事朱志皓可以带,一级学科是哲学二级学科是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向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我向他推荐,他会重视的找个机会约你们见个面。现在离报名的时间还有大概彡个月离考试的时间还有六七个月,还来得及你仔细想一想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裴志武说:“这个方案好你不用操心,房租和生活费我来出你一心一意地复习考试。”

顾明笛说:“好是好只是,哲学博士能干什么呢”

程毓苏说:“这个你先不用考虑。如果考仩的话就是一年之后,明年九月入学拿到博士学位,你也有了应届生的身份毕业再找工作就有政策优势,有可能进北京的学术机构”

裴志武抢着说:“就这样,就这样快答应吧。”

顾明笛还是有点犹豫想了想才下定决心:“行。谢谢程老师为我想得这么周到。我一定好好复习应考”接着又给裴志武满上酒:“谢谢志武兄弟支持。”

三人举起杯中酒为顾明笛的“新乌托邦计划”干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跳槽旺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