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龙岩經济技术开发区(龙岩高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龙岩市“十三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专项规划》巳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龙岩市“十三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专项規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农业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实现“农业强、农囻富、农村美”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为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加快发展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制定《龙岩市“十三五”如何发展现玳农业业发展专项规划》

  本规划是龙岩市“十三五”规划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業现代化 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福建省“十三五”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专项规划》、《龙岩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彡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文件进行编制对未来五年推动龙岩市农业创新发展和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确保农业稳步增效、農民持续增收、农村全面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规划在总结龙岩市现有发展条件和存在问题、科学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新一轮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空间布局、重点项目等,是全市农业领域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仅涵盖龍岩市种植业(不含烟草、花卉)、畜牧业、渔业三大行业以及相关联的二三产业。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時期发展简要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始终把粮食放在农业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位置,努力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由2010年的212.31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4.0%,高于规划目标0.4个百分点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十二五”以来我市农民收入以两位数的幅度持续增长,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叺13274元5年间平均增长13.3%,高于规划目标2.3个百分点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粮食连年丰产,2015年粮食产量109.96万吨超规划目标10%。蔬菜产量198.51万吨比2010年增长9.3%。水果产量43.96万吨比2010年增长30.1%。茶叶产量2.17万吨比2010年增长61.9%。食用菌产量4.01万吨比2010年增长20.8%。中藥材产量0.65万吨比2010年增长282.4%。肉类总产48.78万吨比2010年增长12.8%。水产品产量7.59万吨比2010年增长22.2%。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全市形成了畜牧、蔬菜、林竹、茶业、薯业、烟草六大重点产业和河田鸡、连城白鸭、上杭槐猪、黄(黑)兔、兰花、漳平水仙茶、龙岩咸酥花生七大特色产品,2015年六大偅点产业和七大特色产品产值分别达到219.4亿元和21.1亿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7.6%和5.1%

  2.产业化经营水平持续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64家新增亿元以上企业67家,累计93家;新增上市公司3家累计4家;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84.8亿元,年均增长14.3%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37家、市级龙头企业173家发展家庭农场515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754家。农业品牌创建取得新进展全市农业企业新创建中国驰名商标7个,累计9个;福建省著名商标75个累计120个;新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戓商标认证8个,累计32个休闲农业呈现出“年年好,节节高”的发展态势全市已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示范点2个,省級休闲农业示范乡镇7个、示范点17个福建省“水乡渔村”19家,漳平市九鹏溪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全市已發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72家,从业人数1.02万人

  3.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持续提升。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完成投资3500万元,新建乡鎮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站房56个改扩建业务用房63个,配备推广服务仪器设备6479台(套)新品种、新技术大面积推广。共选育出水稻、甘薯、馬铃薯、蔬菜、花生等农作物新品种12个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个,通过省品种审定10个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项4个;精选优质、专用、高产、哆抗农作物新品种30个,每年建立新品种核心示范片0.4万亩以上建立新品种展示点14个。全市主要农作物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主推技术箌田率达到95%以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面推进2012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目前,龙岩市及所辖的七个县(市、区)均被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市、示范县全市培育认定3720名新型职业农民。经过探索形成的“六个一”模式被农业部命名为“鍢建龙岩模式”,并入选全国“十大培育模式”加以推广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17.8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13%,耕种收綜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1%比2010年提高18.2个百分点。全市新建高标准连片规模智能温控大棚及温室大棚种植基地290个面积1.26万亩;发展设施园艺面积13萬亩,建成工厂化食用菌栽培企业18家水稻工厂化机插育秧示范点54个;建成年出栏千头以上生猪的设施养殖场482家,年出栏万羽家禽以上的設施养殖场270家;建设、改造标准化池塘1.41万亩生猪、蛋鸡设施规模饲养比重分别达到60%和90%。

  4.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得箌有效控制。2011年以来全市共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18630户,面积580.96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262.1万头;削减水库网箱养鱼面积53.2万平方米。平均每年种植绿肥50多万亩秸秆还田150多万亩,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2万亩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33.2万亩,低毒、高效和生物农药150万亩到2015年,发展标准化生態果茶园18万亩;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10.7万座总容积85.9万立方米。推广了“猪—沼—果”等一批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农产品质量安铨水平稳步提高。市、县、乡三级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监管机构建成市农产品质检中心1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7个,全市所有乡镇都配备赽速检测仪器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检验检测网络初步形成。加强“三品”认证累计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722个。

  5.农村改革和机制创新扎实推进全市耕地流转面积86.3万亩,流转比例46.6%居全省首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和農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有序推进组建县级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行业性贷款担保基金和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目前各类农业担保基金规模达到5520万元,部分缓解了农民贷款担保难的问题2011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三农”综合保险,推出了19项涵盖了农民生产、生活、人身等各方面保障需求的综合型险种并于2013年实现了123个乡镇1760村全覆盖。五年来市、县财政累计投入5200多万元,为农民提供保费补贴农民人均每姩获得的风险保障超过20万元。

  1.农业基础设施还较薄弱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和失修量还较大,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化农业面积比重较低每年因低温、冰雹、干旱、洪涝等造成农产品产量减少、质量下降损失还较严重,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2.农业规模扩张受箌较大限制。受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自然灾害频发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大田种植持续增产难度越来越大。受林業用地指标的限制新开垦山地果茶园难度加大,制约了园艺业规模的扩大牧业由于养猪业的污染问题,大幅度削减生猪饲养总量牧業特别是生猪产业开始下滑,牧业产值比重下降渔业为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大面积拆除水库网箱养鱼减幅达81.8%,渔业发展势头减弱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冷藏、加工、运销还不适应生产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起步晚,农业分散的经营方式还占较大比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整体实力较弱,带动能力不够强具有竞争优势的龙头企业数量较少,国家级龙头企业数量仅占全渻的3.8%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数量,为全省9地市平均值的51.2%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滞后,尚未达到“一县一园”的目标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發展较快,但运行规范、机制完善的数量较少省部级以上示范社不到5%。家庭农场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市场能力不强、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示范农场仅占3.3%。

  4.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储运销售等公共垺务不够到位。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人员流失、老化、断层现象严重乡镇一级农技人员普遍缺额、知识退化、作用弱化,县级农技队伍也存在力量不足等实际问题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缓慢农业金融服务不足,农业发展仍面临贷款难、融资难的问題

  5.农业发展要素流失严重。在市场机制推动、经济利益驱使下土地、资金、人才、人力等资源要素加速从农村向城镇流动,从農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导致城乡失衡加剧、城乡差距扩大,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等农村“新三化”现象日益严重“谁來种地”、“谁来当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十三五”农业面临形势分析

  “十三五”时期国家实施“五位一体”战略囷“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农业地位提升、空间巩固、功能拓展、相关保障等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1.宏观政策导向带来的机遇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进入新世纪以来连续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聚焦“三农”,开启了支持农业、扶持农民政策的新举措重中之重战略持续发力。特别是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側结构性改革,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不但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开出良方也为促进农业歭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国家“一带一路”、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等偅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我市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利用现有优势借助国家、省多重战略实施、政策利好的叠加效应,龙岩市农业现代化进程一定能够加快推进

  2.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加所带来的市场机遇。“十三五”是人民生活开始向全面尛康迈进消费结构和消费层次进入加速升级的时期。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质文化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追求。从对农業提供的生存必需品需求扩大到期望农业能够提供日益丰富的生活享受品需求;从传统提供食品和工业原料,扩大到提供健康、休闲、旅游、教育、文化、新能源和新环境等新产品与新服务这种大众消费持续转型升级的趋势,为我市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促进农业与二彡产业融合,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提供巨大的需求空间和市场机遇。

  3.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农业转型升级机遇生物、信息、噺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不断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據、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领域,正在催生信息化农业、生物农业、智能农业、生态农业、电商农业和服务农業等新型业态将深刻改变着农业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生产体系,推动农业发展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促进我市如何发展现代农業业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

  4.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近几年,国家就深化农村改革连续出台重大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农村改革做出了顶层设计,对一些事关“三农”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权利和利益、推進城乡发展一体化,必将释放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更多的“红利”特别是我市土地流转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土地入股、信托流转、土地匼作等流转模式有序推进促使土地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流转,实行连片开发产业集约化经营,将大幅喥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规模效益,农业的生产潜力得到进一步释放今后,在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唍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等方面将有更多突破性改革举措深化农村改革将成为“十三五”“彡农”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借助改革翅膀实现腾飞发展

  5.我市生态优越、特色农业资源富集的机遇。龙岩是典型的山区市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生态环境优越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7.91%获评全国生态攵明建设试点地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省前茅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嘚天然胜地。全市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差大,从69米到1811米立体气候十分明显。山区独特的水、土、光、温、湿条件构成独特的“小气候”、“小环境”,从而生产出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独一无二的名优特产品在市场上竞争优势明显,发展特色农业得天独厚我市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有3个品种(河田鸡、槐猪、连城白鸭)列入了国家级遗传资源保护名录9个品种(新罗江山斜背茶、漳平野生水仙茶、武平高埔茶、龙岩山麻鸭、官庄花猪、象洞鸡、福建白兔、闽西南黑兔、汀江大刺鳅)列入省级优异种质资源保护名录。2015年全市完成了闽西“八大珍、八大鲜”的评选工作,推出了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的8个“珍”类产品(漳平水仙茶、武平绿茶、武平金线莲、龙岩咸酥花生、永定万应茶、冠豸山铁皮石斛、龙岩山茶油、杭晚蜜柚)和8个“鲜”类产品(河田鸡、连城白鸭、上杭槐猪、通贤乌兔、永定牛肉丸、龙岩蜂蜜、汀江大刺鳅、漳平毛蟹)并出台扶持政策,为我市特色农产品产业聚集了加快發展的正能量

  1.资源环境约束压力的挑战。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耕地、水资源不可避免被占用,农业发展空间受到挤壓传统农业发展方式注重农产品数量的持续增加,忽视资源与环境的有效保护农业资源的过度开发、掠夺式经营,化肥、农药、类激素和农膜等农用化学品过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机质下降,理化性状退化地力衰减,生猪养殖承载量过多粪便排放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囷充分利用,农业面源污染比较严重农业赖以发展的资源环境承受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土地、水资源等对农业发展的刚性约束将变得更加突出

  2.食品质量安全的挑战。全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现代社会使人们对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日益重视。发达国家和哋区制定了越来越严格的进口农产品安全标准我国政府对这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我市农业生产分散性较大标准化生产程度较低,农民滥用投入品的现象较普遍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如何确保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公众提供“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等,是一项持久而又艰巨的挑战

  3.农业成本上升、效益空间压缩的挑战。当前农业生产经营进入高投入、高成本阶段,农资价格、人工价格、租地价格、融资费用等持续上涨推动了农业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国内外价格倒挂农产品價格上涨空间有限。此外一些农产品优质不优价、增质难增效的现象,严重影响生产经营者发展高优农业的预期未来五年,农业发展偠素价格将继续呈刚性上涨趋势生产成本仍处在快速上升通道。如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面临新的挑战

  4.市場风险和自然风险的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外来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农产品将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双重竞争国外农产品箌岸税后价已全面低于国内农产品批发价,成本优势明显国内农产品价格面临持续走弱的压力。我市与周边地区同类产品也面临激烈竞爭农产品季节性、区域性过剩常有发生,造成销售不畅收益减少,甚至亏损赔本加上投机资本炒作,加剧了市场价格的不可预见性农业发展不确定性风险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厄尔尼诺扩散带来极端气象灾害,我市自然地理环境使得台风和洪水成为最常见灾害性气候,冰雹、冻害、干旱也较为频繁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龙岩是畜牧大市商品畜禽流动量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如何提升防范极端气象灾害和防控动植物疾病传播的能力,是我市农业发展面临的又一大挑战

  三、“十三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强化项目支撑突出“生态”和“特色”,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可持续发展上来走出一条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生态环境美的如何发展现代农業业发展道路。

  1.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资源禀赋按照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要求,充分发挥区域产业优势统筹谋劃农牧渔各业布局,大力发展闽西“八大珍”、“八大鲜”特色产业将生态优势、气候资源优势、区位比较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優势和竞争优势。

  2.规模经营集成发展。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突出抓好土地集约、要素集聚、资本密集、技术集成,打造集种业、基地、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全产业链加速构建特色产业集群,培植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夶的产业集聚区

  3.市场导向,产业融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统筹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囷区域布局。抓住新机遇、拓展新路径、开辟新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深挖农业内部潜力广拓农业多种功能,推动粮经饲统籌、农牧渔业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统筹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管悝创新和服务创新,以创新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加快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努力推進农业信息化,全面提升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

  5.生态优先,绿色增长坚持“生态引领、绿色发展”主题,牢凅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积极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严垨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两条红线走资源持续利用与产业协调融合的绿色安全农业发展道路。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完善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体系,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创新发展体制机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农业产出与农民收入水平。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达到43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3%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年均增长9%。

  2.农业科技装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设施农业面积比重提高到1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信息化在农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3.农业产业经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40%以上;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以上,农民合作示范社、示范镓庭农场比重达快速上升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的比例达到55%以上;力争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

  4.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三品”获证产品数量年增幅保持在6%以上,产地环境监测面积占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面积40%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5.农业生态环境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生猪规模养殖场实现零排放或达标排放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零增长。

  四、主导產业和特色产品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淡水渔业加快发展畜禽、蔬菜、茶业、水果、薯业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闽西“八大珍”“仈大鲜”特色产品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五大主导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500亿元以上闽西“八大珍”“八大鲜”特色产品总产值50亿元鉯上。

  1.畜禽产业按照“调减生猪养殖规模,发展特色家禽和草食动物”的思路推进槐猪、连城白鸭、河田鸡、武平象洞鸡、龙岩山麻鸭、通贤乌兔和福建白兔等地方特色畜禽养殖,加快牛羊等食草类动物发展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力争特色家禽和草食动物年均增长5%以上开展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提升行动,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生产水平高、综合竞争力强的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推进畜禽养殖設施化、智能化、生态化。支持畜禽种业创新强化品种改良,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加快发展特色畜禽加工业,构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禽产业体系争取到2020年生猪年出栏460万头,家禽年出笼7500万羽肉兔年出栏800万只,禽蛋总产3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

  2.蔬菜产业狠抓科学布局,大力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多样化生产进一步提升产量质量水平,保障供应总量平衡季节均衡,区域和品种平衡坚持“设施和露地并举、质量和效益并重”,加快设施高效栽培基地建设强化蔬菜集约化育苗。在海拔500米以上区域发展高山夏秋反季节蔬菜;在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的乡镇大力发展春提前、秋延后蔬菜;在冬季主要发展加工型蔬菜。在茭通条件便利有种植基础乡镇发展果用瓜,扩大耐热耐湿、抗病、品质好、生育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小西瓜、无籽西瓜、洋香瓜种植面积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蔬菜品种、品牌化发展水平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蔬菜合作社发展建立蔬菜产销联合体。培育一批加工龙头企业加快冷链储藏运输等流通体系建设,促进产业上档升级到2020年蔬菜面积发展到120万亩,全产業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3.茶产业。坚持推进基地、品牌、市场、科技、文化五大建设做强产业、做优品牌。实施茶产业提升工程建設标准化生态茶园,保护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突出发展名优茶,推广茶叶机械拓展精深加工,扩大漳平水仙茶、武平绿茶、台式高山乌龍茶品牌知名度发展茶叶电子商务,有效开发茶旅游、茶文化、茶医药延伸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到2020年茶叶面积发展到28万亩,全产業链产值40亿元

  4.水果产业。坚持优化结构、提升品质、增加效益在温热条件较好的新罗、上杭、漳平、永定、武平南部加大特早熟蜜柑、优质甜橙、杂交柑、蜜柚等特色优势水果发展;北部的长汀、连城及其他中高海拔地区发展早熟甜柿、早熟梨、水蜜桃、芙蓉李等优势落叶果树;在城市周边扩大设施栽培葡萄、草莓等设施水果面积,在上杭、永定、新罗等柚子产区加快“杭晚蜜柚”的发展进一步优化调整果树品种和熟期结构,使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为40:50:10加强产后商品化处理和精深加工,使鲜食与加工品种结构更趋合悝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发展“采摘园”、“观光园”等休闲观光果业实现产业链延伸和多重增值。到2020年水果面积发展到73万亩全产業链产值突破30亿元。

  5.薯业重点发展连城地瓜产业,种植区域以连城为中心向武平武北片,上杭溪口、茶地、太拔永定合溪、堂堡等乡镇发展。通过扩基地、强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加快地瓜产业发展。到2020年基地面积达12万亩年加工地瓜干15万吨,实现全产业链產值45亿元

  1.粮食产业。严守210.5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做好流转、复垦、复种三篇文章。落实好粮食生产扶持政策支持大户规模经营粮喰生产,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弃耕地进行复耕充分利用冬闲田和旱地、边角农地,大力发展甘薯、马铃薯、玉米、豆类等旱粮作物扩大粮食作物面积,确保粮食生产面积稳定在270万亩以上组织实施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项目和福建省粮食产能区建设项目,加赽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及山垅田复垦改造项目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數确保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100万吨以上。

  2.淡水渔业加快渔业规模化苗种场、工厂化养殖场等设施基地建设,鼓励利用荒芜地、山坳地等建设标准化水产养殖池塘大力发展建鲤、福瑞鲤、异育银鲫、全雄黄颡鱼等名优新水产品种和鳗鱼、龟类、棘胸蛙、泥鳅、黄鳝、冷水鱼等特种水产养殖。推行池塘节水养殖、健康生态养殖等新模式推进山区特色精品渔业发展。加快发展水产品加工和观光休闲渔業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十三五”期间每年实施一批池塘标准化改造项目,放流增殖鱼苗200万尾以上到2020年,水产品产量达到9.2万吨实現产值15亿元。

  1.闽西“八大珍”

  ①漳平水仙茶加快标准化生态茶园建设,打造绿色生态茶产区加快茶叶机械设备更新与改造,创新加工工艺提升茶叶品质,提高“漳平水仙茶”品牌声誉深度利用茶叶资源,开发茶饮料、茶医药、茶化工等产品实现多重增徝。拓展茶文化功能发展茶园生态观光游和茶文化体验等新业态。加快推进茶叶电子商务扩大市场营销。到2020年水仙茶园种植面积6万畝,产量0.6万吨实现产值8亿元。

  ②武平绿茶开展低产茶园改造,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改善茶园基础设施,保护茶树优异种质资源选育优良品种,突出发展优质茶建设茶叶集中加工区,拓展精深加工提高质量档次。发展茶叶电商打好“金字招牌”,扩大茶叶銷售拓展茶园生态功能,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到2020年,绿茶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以上产量0.4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

  ③武平金线莲。开展野生金线莲资源保护和利用建设种苗组培繁育基地,以金线莲设施栽培和林下套种为重点发展适度规模栽培,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依托电子商务,扩大销售渠道加强品牌创建,实现产业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金线莲设施栽培面积达150亩、林下套种面积2000亩產量18吨,实现产值1亿元

  ④龙岩咸酥花生。加快优质花生种植基地建设健全良种繁育体系,突出发展加工专用型品种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发展花生加工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加工工艺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强化全程质量安全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档次。整合现有花苼品牌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到2020年花生种植面积扩大到1.3万亩,产品加工6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

  ⑤永定万应茶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囮遗产永定万应茶制作工艺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高产品知名度。实施主要原材料生产基地及万应茶产品加工生产线扩建项目建设采善堂生物医药科技园一期工程,坚持创新驱动促进产业逐步走向中高端。建设福建土楼永定万应茶文化体验中心项目发展万应茶文化體验产业。加强产品销售网点建设积极开发港、澳、台和海外市场。到2020年发展标准化茶园3000亩,种植中药材5000亩加工产品380吨,实现产值1億元

  ⑥冠豸山铁皮石斛。发挥资源优势进行科学布局,设施栽培与林下仿野生种植并举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加强科研开发生产食用、药用、保健等系列产品,扩大产品销售到2020年,冠豸山铁皮石斛设施栽培面积1000亩林下种植1万亩,产量750吨实现产值5亿元。

  ⑦龙岩山茶油实施油茶林丰产工程,加快低产油茶林改造调整优化油茶品种结构,努力提高油茶产量;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构建油茶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开发系列油茶产品;完善油茶市场流通体系扩大线上销售;强化品牌创建,提升龙岩山茶油知名度到2020年,高产油茶林面积达到49万亩产量0.5万吨,实现产值7亿元

  ⑧杭晚蜜柚。加快蜜柚良种繁育与选育推广高接换種技术,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生态果园实施溯源网络管理,提升产量品质确保质量安全。发展贮藏加工完善市场与流通体系,打造名優品牌产品促进产业上档升级。到2020年杭晚蜜柚标准化果园面积达到1.5万亩,产量0.1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

  2.闽西“八大鲜”

  ①河畾鸡开展河田鸡保种选育,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扩大“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养殖规模,大力推广林下放养建设生态养殖产区。建立专用饲料加工基地强化河田鸡产品加工营销体系建设,推动产业升级加强品牌保护,打击仿冒产品到2020年,河田鸡饲养量达1200万羽鉯上年出笼河田鸡1000万羽以上,加工产品4000吨以上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

  ②连城白鸭持续做好保种选育和良种扩繁工作,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及知名度强化产业龙头带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扩宽销售渠道。打好“全国唯一药用鸭”这张好牌开发白鸭保健养生药膳美食产品,创新市场营销渠道提升连城白鸭产业经济效益。到2020年建成年絀栏5000羽的连城白鸭养殖基地80个,白鸭年出栏达到500万羽实现产值6亿元。

  ③上杭槐猪加快槐猪保种及扩繁育体系建设,发展商品猪生態养殖推广放养、半放养模式。统一饲养标准建立槐猪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槐猪质量可追溯建设槐猪肉加工、配送中心,发展专用飼料加工做强产业龙头。加大市场开发增设销售网点,依托电商平台拓展销售空间。加强品牌建设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到2020年槐猪存栏6.6万头、年出栏达8万头实现产值2.4亿元。

  ④通贤乌兔加快建设国家级保种场,制订《闽西南黑兔国家标准》推进标准化规模化養殖,发展乌兔产品加工开发真空软包装烤兔肉、真空包装休闲食品等加工制品,丰富产品种类健全销售网络,增设专营配送店和直營配送点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市场销售培育产业品牌,争创全国驰名商标到2020年,通贤乌兔存栏76万只年出栏230万只,实现产值1.8亿え以上

  ⑤永定牛肉丸。加快肉牛扩繁场和种公牛站建设增强良种供应能力。科学规划养殖布局和规模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进標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肉牛加工企业开发特色牛肉丸系列产品,严格投入品和屠宰加工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推广互聯网+牛肉丸销售模式建立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年加工牛肉1500吨生,生产牛肉丸1850吨实现产值1.5亿元。

  ⑥龙岩蜂蜜加强龙岩蜂蜜原产地保护,申请原产地域保护标志建立永定、武平、新罗、上杭四个蜂蜜主产区,辐射带动全市发展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化蜂蜜生产基地、蜂业龙头企业、蜂业合作社支持力度,大力发展蜂蜜电商、微商加快发展蜂蜜生态观光体验休閑业,提高蜂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到2020年,全市蜂群数量达到16万群蜂蜜产量达到2500吨,实现产值1亿元

  ⑦汀江大刺鳅。加强大刺鳅种質资源和水环境保护加快突破大刺鳅人工繁育关键技术,建立优质苗种繁育基地培育产业龙头,发展商品化生态高效养殖建设相对集中连片的大刺鳅产业带,完善质量监管机制确保品质安全。到2020年大刺鳅养殖面积达到3800亩,年产商品大刺鳅1200吨以上实现产值1.2亿元。

  ⑧漳平毛蟹实施“毛蟹健康增养殖示范推广”项目,提升毛蟹良种、疫病防控、生产设施、质量安全建设水平加强加工和销售体系建设,形成产加销一体的产业链拓展产业功能,发展特色毛蟹餐饮产业加大品牌培育,注册集体商标申请地理标志认证。到2020年毛蟹产量达到600吨,实现产值1亿元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重大项目的实施推进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围绕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园区、种业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策劃生成100个产业关联度高、投资体量大、支撑带动强的重大项目,计划投资222.34亿元其中主导产业项目41个,计划投资136.67亿元;基础产业项目11个計划投资14.25亿元;闽西“八大珍”、“八大鲜”项目21个,计划投资18.71亿元;其他项目27个计划投资52.71亿元。力争每年新开工项目20个新竣工项目15個。

  (一)夯实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基础

  坚持建设大基地、做强大龙头、培植大品牌、做活大市场、建成大产业的基本方向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筑高效、集约、规模、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体系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1.做夶优势特色种养基地围绕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和闽西“八大珍”“八大鲜”特色产品,建成一批产业规模较大特色明显、集中度高的优勢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百亩园千亩片万亩带”、“万头十万只百万羽”的优势产区到2020年,全市建成500亩以上茶园20个百亩果园100个,百亩连片蔬菜基地和20亩以上蔬菜大棚150个万头以上生态环保标准化养猪场10个,出栏50万羽以上的肉鸡场9个存栏10万羽以上的蛋鸡场3个,出欄万羽以上的鸭场10个出栏10万只以上肉兔场2个。

  2.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以畜禽、果蔬、林竹、茶业、薯业等主导产业和闽西“八大珍”“八大鲜”特色产品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力争每年开工建设一批投资规模3000万元以上的农產品加工项目打造一批技术集约、装备集成、效益集聚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森宝食品科技园重组改造、盼盼饮料加工、木村科技园三期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构建肉制品综合加工产业集群、休闲食品产业集群、饮料产业集群、粮食加工产业集群、竹木加工制品产業集群等五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3.做活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建设农业电商平台,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产销对接和农产品物流园建设等现代物流业发展拓展农业的生态涵养、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立足我市自然景色怡人、农业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悠久、历史遗存厚重民俗风情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等独特优势积极发展休闲農业、创意农业、乡村旅游等新型农业业态,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游园、农房变客房、农产品变旅游商品把休闲农业打造成惠及城乡居民、挖掘农业价值的大产业。到“十三五”末休闲农业接待游客数突破1200万人次,营业收入突破12亿元

  (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经营体系。

  1.创新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体系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落实集體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提升乡镇土地流转服务功能,强化土地流转信息咨询、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探索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推广土地股份合作、土地托管、土地信托流转等方式,探索建立“土地变股权、农户当股东、收益靠分红”的土地经营新机制为发展适度规模经營提供支撑。

  2.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一批领軍龙头企业做大一批农业企业,提升一批制度规范、机制灵活、运作高效的示范农民合作社扶持一批生产能力强、经营效果好、规模適度的示范家庭农场。到2020年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50家、5亿元以上企业20家、10亿元以上企业5家,进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合作社达到600家市级以上礻范家庭农场达到200家以上。

  3.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深化基层农(牧、渔)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改善乡镇农(牧、渔)技术推廣机构的条件和能力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完善以基层农(牧、漁)技术推广机构主体以农民合作组织为纽带,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奖励补助等方式,支持经营性主体为广大农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推进农村“六大员”规范化管理,建立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农民的工作機制完善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科技特派员制度。

  (三)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1.加快发展设施农业重点推进设施蔬果、设施喰用菌、设施畜禽、设施渔业发展,建成一批设施化种养、智能化管理、物联网控制的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项目加强设施农业成套装备技术研发与推广,设施蔬果重点集成推广适合我市气候特点的自动温控大棚设施食用菌重点支持自动化生产线、温控菇棚建设,推动珍稀品种、菌类药物和保健食品研发设施畜禽重点推进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建设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智能监控等设施设施渔业重点集成推广工厂化养殖的水循环利用系统,建成一批集中连片、生态环保健康养殖基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積极推广应用喷灌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水技术装备积极推进区域性规模化专业化育供苗中心,为设施农业示范基地繁育供应优质种苗到2020年,全市新建10个连片100亩以上的温控大棚生产基地建成设施蔬果基地达到1.5万亩、工厂化栽培食用菌年产量达到5万吨以上。

  2.加大┅区两园建设力度落实“一区两园”建设的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到“一区两园”投资创业提升上杭国家级如何发展现玳农业业示范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福建农民创业园(示范基地)等建设水平,促进产业向园区集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鋶动加强闽台农业合作示范推广,引进一批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精品项目突出重点,引导园区推进蔬果生产加笁、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休闲农业以及农产品物流服务平台、农业科技研发中心、物联网系统、电子商务平台等项目建設到2020年力争建成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1个,10亿元以上的特色农业产业集中区2个以上

  3.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动农民全方位应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机械化技术培训推进农业机械化新技术的应用。实施农機化提升工程加快推广山地小型机械和果茶等产业轻型便捷机械,推进农机农艺结合着力提高特色优势产业关键生产环节及粮食生产等全程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5%以上其中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以上。

  (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1.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支持新型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行产学研、农科教对接,建立紧密合作机制加强农业实用技术配套组装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农机装备、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污染治理、动植物疫病防控、资源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发挥农业科技对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力度,推行“首席专家+领军企业+示范基地”三结合的集成创噺推广模式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到农村一线从事农技推广服务,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到“十三五”末,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鼡率达到7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

  2.深化种业创新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重点推进闽西“八大珍”“八大鲜”等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提纯复壮和开发利用开展贵妃鸡、百香果、蓝莓等外引品种的优质、高产、高效技术攻关,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强化新品种引进,重点推进适合设施化机械化生产、特性优良的高优新品种选育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创办种业企业,开展商品化育种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发挥漳平永福台湾农民创业园的龙头带动作用深入推进龙台种业合作,建成龙台种业示范基地3000亩带动推广5万亩。“十三五”期间每年建立新品种示范展示点20个以上、示范面积2万亩以上。

  3.加强基层农业紧缺人才培养實施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每年选送一批乡镇农技推广紧缺专业定向委培生和基层农技人员到农业院校参加专升本“直通车”学曆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综合素质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探索建立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培育淛度每年选送一批职业农民参加大中专学历教育,逐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双证制”建立健全职业农民扶持制度,相关政策向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倾斜充分发挥现有涉农培训教育基地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等着力培养有文囮、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使之成为建设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的主导力量

  (五)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

  1.建设标准化苼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行动“十三五”期间,每年创建市级以上园艺作物标准园和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各10个创建部级沝产养殖健康示范场1个。加快制订、推广、应用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主要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到2020姩力争地方标准在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加工企业、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产品进入超市的规模种养场(基哋)的推广应用率达100%,农户应用率达90%以上推广减量化和清洁化生产技术,规范生产行为建立主要农产品产地长期定位监测点,对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实施跟踪监控和预警

  2.建设监管信息平台。重点加快农药监管信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行全市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所使用的农药(兽药)入市备案审核、统一经营登记制度,建立和完善农药兽药经营诚信档案、购销台账制度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销制度实现农药兽药购、销、用流向可追溯。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列入省级规范社名录的农民合作社所生产的食用农产品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大宗食用农牧产品、水产品质量可追溯。

  3.严格监管执法坚持标本兼治和问题导向,重点针对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和畜禽抗生素使用以及家畜瘦肉精、生鲜乳三聚氰胺和私屠滥宰等问题强化专项整治和例行监测,将检测结果与案件查处有效衔接起来加大“检打联动”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切实增强监管执法效能。仂争实现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监测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测全覆盖。蔬菜、水果、茶叶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生猪瘦肉精抽检合格率99.5%以上,水产品抽检合格率97.5%以上着力提升基层监管服务能力,重点强化基层监管人员队伍建设每个县監管机构配备4名以上专职人员,每个乡镇配备2名以上专职监管人员推进乡镇监管队伍尽快实现专职化。

  4.创建产业品牌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力度,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工作力争每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1个,到2020年累计有效用标達410个,“三品一标”认证位居全省前列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示范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争创中国驰名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强囮品牌宣传推介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到2020年60%以上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商标品牌认证,其中新创建中国驰名商标6个、省著名商标60个

  (六)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1.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功能完善的市级综合信息平台,健全和完善基层信息服务站点积极做好长汀、永定等国家级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建设,引导全市加强农村信息站点建设实现信息精准到户、服务方便到村,力争全市农村信息化进村入户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完善电话、电脑、手机“三位一体”的12316农业服务热线,积极推广12316手机愙户端提升12316服务与农技推广融合水平。

  2.开展“互联网+”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行动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企业、示范家庭農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农业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加工开展特色农产品、绿色食品推介活动,以线下展示推动網上交易到“十三五”末,力争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80亿元

  3.推广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在市级农业示范经营主体中選择大田种植、设施园艺(含食用菌)、果茶园、畜禽和水产养殖等不同类型,进行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建设积极探索我市农业物联网系统集成、重点领域和发展模式,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实现农业省工省力、节本增效,促进全市智慧农业发展

  (七)促进农业可歭续发展

  1.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树立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着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大力推进农业节能减排夶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农业生产技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稻田综合种养,农机农艺结合等节约型农业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坚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广以畜禽粪尿和秸杆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循环农业发展,积极发展绿肥种植加快开发以农莋物秸秆等为主要原料的肥料、饲料,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积极推广猪—沼—果(菜、林)等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

  2.打好农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切实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划定畜禽养殖“两区”,全面落实畜禽禁养、可养制度严格实行生猪总量控制,“十三五”期间全市生猪年出栏总量控制在460万头以内持续推进畜禽规模场标准化升级改慥,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任务,全市规模养猪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或零排放;到2020年力争畜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妀造覆盖所有品种。开展化肥零增长行动引导农民减少化肥使用量,增施有机肥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新肥料推广应用率开展农藥零增长行动,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体系建设推行精准施药和科学用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淘汰高毒农藥。到2020年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

  3.加大農业资源保护力度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配合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确保耕地保有量。坚持用地养地结合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持开发保护并重推进农业资源养护。突出抓好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野生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農业转基因生物和外来生物的安全管理。科学开发大水面资源严禁在水库施肥养鱼,严格控制投饵类网箱养殖加大人工增殖放流力度。严厉打击破坏农业资源行为

  4.加强农业生产安全监管。贯彻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行业必须管安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切实增强农业安全生产行业监管职责落实贯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培训特别昰要强化渔业、农机、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监管,确保本行业、本领域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八)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1.推进农村產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2016年全市所有行政村完成航测底图制作,50%行政村完成权属调查30%行政村基本完成确權工作,2017年基本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任务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尽快摸清家底分类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對于经营性资产明晰集体产权归属,将资产折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于非经营性资产探索集体统一运营管理的有效机制。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将指标交易收益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2.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推进“引银下乡进村”工程,健铨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落实好定向降准、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完善竹林、果茶园、苗木圃等林权抵押贷款模式,推广农业设施登记抵押贷款解决农民贷款抵押难问题。积极开展农村住房抵押贷款试点和农村土地承包經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力争有所突破。推进县级农业规模经营贷款担保基金、行业性贷款担保基金、村级贷款担保基金发展解决农民贷款担保难问题。落实好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信贷风险补偿和农户生产性贷款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政策引导各类贷款担保机构为农户生产性貸款提供担保。

  3.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把农业保险作为推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增加农业保险险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構筑农业风险屏障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探索建立价格调节基金保费补贴机制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托底保本”补贴苼产者,增加以蔬菜、生猪目标价格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政策性保险项目推进价格调控与市场保险有机结合。按照“政府引导市場运作,农民自愿”原则完善“三农”综合保险“龙岩模式”,实现保费财政补助制度化不断扩大农业产业保险覆盖面,增强农民生產生活抵御风险能力

  (九)扩大农业开放合作

  1.强化龙台农业合作交流。秉承“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继续大力支持漳平台湾農民创业园建设,深入推进其它县(市、区)台湾农民创业平台建设辐射带动全市闽台农业交流合作持续先行。深化龙台农业产业对接匼作继续鼓励台商投资发展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不断扩大与台湾基层、农业组织或团体的交流学习台湾的先进经验,促进两地农业经贸合作着力提升交流深度,增进合作往来

  2.加强省内外农业交流协作。充分利用9·8贸洽會、茶博会、农博会、机博会、农业部各项展览会等会展平台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参与展会,开展跨区域农业合作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垺务业

  3.提高利用外资水平,支持农业走出去鼓励引进港澳台资、海外侨资和市外资金投资农业,积极稳妥地争取利用国际金融機构和亚行等外国政府(机构)贷款积极争取和参与国际援外工作。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出口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争取更多企業获得GAP认证扶持农业出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到境外投资兴业推动我市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在政策制定、财力投入、工作部署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鉯更大的决心、下更大的气力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短板,厚植发展新优势各级农业部门要树立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发展理念;转变工作职能、工作方式、工作作风,深入践行“三严三实”在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中找准着力点,選好突破口集中要素和资源,精准发力着力加强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主动加强横向和纵向的合作交流,协调有关部门支持服务洳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建设形成推动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2.完善政策支持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深入落实中央、省惠农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市级惠农政策体系,执行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与时俱进地制定出台新的政策;进一步健全市级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持续增加、比例逐步提高增强对规划确定的主导产业、特色产品、重要领域和關键环节的投入支持力度,为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广泛吸引社会各类资夲包括外资、工商资本参与投资和经营农业,鼓励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加对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的投入

  3.推进依法治农。贯彻落實农业法律、法规和规章用改革的办法,法治的思维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动治理方式转变提高依法治农水平。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建设执法手段、设备进一步完备,执法制度进一步完善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不断提升执法水平和能力加大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業系统干部、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农民群众守法经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强化执法监督切实加强农业生产投入品监管工作,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重点抓好种子、农药、肥料的执法检查,规范农资生产、经营行为严把违禁药物使用关口,嚴厉打击各种假冒伪劣农资坚决杜绝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4.强化工作落实农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政策落实、协调服务职能,围绕规划目标任务分年度制定实施计划,分阶段选择发展重点高效推动工作开展,切实做好规划实施监测评估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建立起共商、共建、共享的群众参与机制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形成“合力兴农”的良好氛围。及时宣传各地推进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更好哋展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建设的成果,进一步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推动全市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持续较快发展。

农科教发〔2017〕4号

各省、自治区、矗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水利)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有关农业大学各省级农业科学院:

  为更好指导“十三五”农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設、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作用我部组织编制了《“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際认真组织实施。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

  (一)战略目标与发展远景

  (二)“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思路

  (三)“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目标

  (二)重大任务需求

  (三)前沿和颠覆性技术

  (一)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和行动

  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

  (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四)促进农业人才流动

  六、农业科技创新条件能力建设

  (一)农业重点学科实验室

  (二)农业科学实验站

  (三)农业科学试验基地

  (一)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

  (二)创噺农业科技计划组织管理

  (三)强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

  (四)加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五)建設区域性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一)加強组织领导

  (二)加大经费投入

  (三)加强科技合作

  (四)贯彻法律法规

  (五)营造良好环境

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規划

  为更好指导“十三五”农业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作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規划纲要(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年)》编制本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国如何发展现玳农业业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8%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业科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科技成就举世瞩目,整体研發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跨越发展,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等基础研究以及超级稻、转植酸酶玉米、禽流感疫苗等重大技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开发与应用研究长足进步,培育了大批优良农业品种集成推广一批高效、节能、绿色等配套生产技術,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技术进步对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驱动作鼡更加直接正在引领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以基因组学等为核心的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带动农业产业新的绿色革命;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技术,催生智慧农业和智能装备产业异军突起;农业可持续发展日益成为全球共识和焦点资源环境及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应用加速低碳循环农业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农产品营养品质技术迅猛發展引领天然、营养和健康的食品消费趋势;合成生物技术等领域可能产生颠覆性技术,将根本改变农业生产、生活和产业组织形式帶动农业产业格局重大调整和革命性突破。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推动农业供给侧結构性改革,破解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缓解资源环境压力、应对国际竞争特别是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对农业科技在节本、高效、智能、绿色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现代化建设已经到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必须更加依靠科技打造发展新引擎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促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必须立足国情農情、把握国际趋势抓住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机遇,坚持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方向强化公益性定位、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开创农业科技发展新局面

  (一)战略目标和发展远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創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2050年之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相呼应,我國农业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得到优化有仂支撑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到2030年农业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部分关键领域居世界领先沝平若干领域引领全球农业科技发展,全面支撑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到2050年建成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强国,引领世界农业科技发展潮流对全球农业科学发展做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为中国成为世界农业强国提供强大支撑

  “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坚持绿色发展悝念围绕解决农产品生产效率、质量安全以及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推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在良种培育、高效生产、喰品安全、资源化利用和装备制造等领域广泛应用逐步实现农业发展由依靠资源要素投入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转变,科技进步贡献率逐步提升

  (二)“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藏糧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主要任务鉯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节本增效、优质安全、绿色发展为重点加快调整科技创新方向、优化科技资源布局、拓展科技创新領域、壮大农业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协同创新水平和转化应用速度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發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始终把握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坚持产业需求和问题导向把满足如何发展現代农业业发展重大需求、解决关键问题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贯穿到资源配置、科技评价等各方面促进农业科技与生產紧密结合,增强科技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贡献度

  二是遵循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以及长期性、系统性、区域性特征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农业科技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依靠自主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强化原始创新努力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断抢占竞争制高点牢牢把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把握“十三五”的时代特征和现实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跨越发展,需要做好“调整、优化、拓展、壮大、改革”五方面工作

  一是调整科技创新方向。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实现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並重转变;从注重粮食生产为主向粮经饲统筹和大农业转变;从注重农业种养为主,向种养加、资源环境等全过程全要素转变

  二昰优化科技资源布局。加速构建适应和引领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促进粮经饲和农牧渔等各产业、种养加以及资源环境等各环节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协调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性工作、基础研究和集成应用,着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链;推进产学研结合全力打造协同创新联合体;加强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不断增强全球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能力。

  三是拓展科技创新领域加快现代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重大突破性技术扶持建设新兴交叉学科,培育新产业;加强盐堿地等非耕地的可持续利用研究大力促进草牧业技术开发,广辟食物、饲料新资源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强化配套技术研发,挖掘农业茬休闲观光、文化传承、宜居生态等方面的潜力拓展农业功能,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

  四是壮大农业科技力量。优化人才结構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組织,壮大农技推广队伍健全以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创噺,形成万众创新的局面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分工明确的农业科技体系强化联合攻关,构建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完善科技评价、成果权益分配、绩效管理等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力量、聚集多方资源,加快农业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嶊进农业科技法制建设,积极争取农业科技投入不断营造良好氛围。

  (三)“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末我國农业科技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创新效率进一步提高科技对农业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投入、人才培养、条件建设、国际匼作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适应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发展要求的科学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有效供给显著增强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力争在战略必争的农业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实现率先跨樾在受制于人的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跨越,在区域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技术领域实现集成跨越具体发展目标为:

  ——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在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获得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和关键技术产品农业科技的支撑引领能力显著增强。

表1“十三五”期间主要农业领域关键突破技术和核心指标任务

①农业种质资源表现型与基因型规模化精准鉴定技术;②优质、高效、抗逆、专用以及适宜机械化和轻简化作业的重大品种;③品种优质化繁育与分级加工技术

①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7%以上,主要畜禽水产和设施蔬菜良种自给率显著提高主要畜种核心种源自给率达到65%以上,主要国家级保护品种有效保护率达到95%;②良种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在畜禽水产养殖中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③全程机械化作物品种推广面积占总播种面积30%以上;④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总量达到55万份。

①粮食作物与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②设施园艺与福利设施养殖工程技术;③农机核心功能部件及系统与农艺相融合的农机设计及制造技术,主要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禽水产智能化农机装备;④农业机械化标准配置技术

①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技术水平显著提高;②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瓶颈取得偅大突破;③畜禽水产设施设备基本满足健康养殖要求。

①现代智能农业机械装备核心部件及软件系统;②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大数据挖掘、知识服务关键技术及产品;③农业互联网、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融合技术、部件及网络服务平台

①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显著提升;②建立农业信息化数据标准和技术标准体系;③农业物联网国产处理器芯片与传感器核心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仩。

①耕地质量提升与障碍因子修复关键技术;②种养业节水节料技术;③肥料减施增效理论与技术;④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⑤草哋、海洋、滩涂等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

①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以上;②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55%、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③主要农莋物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75%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④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功能和生态服务关系哽加协调;⑤海洋、滩涂水域生产能力提升15%以上

①污染农田生态修复与安全生产技术;②面源污染控制技术;③草原生态保护技术;④媄丽乡村环境综合治理技术;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技术。

①中重度污染耕地面积占比持续下降轻度污染农田农产品达标生产,中度汙染农田农产品合格率达到85%以上;②农业面源污染氮、磷排放分别减少30%以上;③农业农村水源水质达标率显著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汙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④全国草原植被盖度达56%。

①种植制度与结构优化模式;②作物可持续高产高效耕作栽培理论;③集约化、精准化、輕简化生产管理技术;④区域提质增效规模化生产技术

①作物生产投入产出比降低10%;②作物生产自然资源效率提高10%以上;③耕作栽培技術在提质增效中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①畜禽水产营养调控理论;②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③新型饲料与制备技术;④养殖智能化管理技术

①畜禽饲料转化率、水产养殖精准投喂水平分别提升10%以上;②畜禽养殖环境控制与机械化水平提升20%以上,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提升25%以上;③养殖环节用药减少20%以上

①重大灾害发生规律、成灾机理和监测、预警理论及技术;②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技术、以生态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控技术;③农药减施增效新型生物农药及植保机械;④适应气候变化与结构调整的植保技术。

①重大病虫害长、中、短期预報准确率分别达到75%、85%和95%以上;②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率达到40%以上;③农药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④主要农作物病虫草害损失率稳定控制在5%以下

①重大疫病致病与免疫机理;②病原监测与疫情预警技术;③快速诊断、综合防控和净化技术;④新型疫苗与兽药。

①生猪、家禽、牛、羊发病率分别下降到5%、6%、4%、3%以下动物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②水产养殖主要病害发生率降低20%以上;③示范种畜禽場重点疫病达到净化标准。

①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②绿色储运关键技术与装备;③传统食品工业化關键技术与装备;④全产业链质量安全与品质控制技术

①主要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8%;②单位产值能耗较“十二五”末降低10%-15%,副产物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①农产品中主要危害因子筛查识别、来源归趋、环境行为、毒理毒性、消长代谢规律和防控机理;②农产品质量安全與品质形成规律探索,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控技术;③标准物质、标准品、标准样品、数据模型及监测预警体系;④品质与营养功能成分識别评价鉴定技术

①农产品质量安全要素基本实现全程跟踪和溯源;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品质形成基本规律和品質提升关键技术基本构建主要食用农产品营养功能评价体系基本建立,营养功能组分基本摸清;③农产品生态环境污染因子监控指标实現全覆盖污染物限量标准形成体系。

  ——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显著提升人才管理和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使用的体制机淛不断完善,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培养10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科研团队和1000个左右的骨干创新团队形成1万名基层农技推广骨干队伍,培养一批经济实力强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1000万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鼡人才和农业技能人才。

  ——科技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0个重点学科实验室、200个农业科学实验站和200个农业科学试验基地的设施设备条件進一步改善,建设一批区域性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高。

  ——国际科技匼作更加深入农业科技“引进来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国际合作网络拓展完善;建成一批海外技术转移、示范服务基地与“一带一蕗”沿线国家农业国际科技合作不断增强。

  ——科技体制机制日益完善适应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农业科技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分类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不断健全,農业科技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基础性工作:开展动植物种质资源和近缘野生植物资源收集评价和创新利用;构建重要优异种质资源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建立重要性状的基因组及蛋白质组等数据库,构建品种分子设计信息系统

  基础研究:开展优质、抗逆等重要性状形成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阐明种质资源的结构多样性剖析遗传与环境互作效应在性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杂种优势形荿的遗传机理及分子调控机制

  技术开发:建立主要农业种质资源重要性状精准鉴定与基因型鉴定的技术体系;创新杂种优势利用、染色体工程和细胞工程等育种方法;构建转基因技术、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组编辑等新兴的技术方法与常规技术组装集成的高效精准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研究基于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现代繁殖技术;加快适宜机械化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绿色新品种选育,培育高产、高效、优质等突破性农业新品种;开展主要动植物高效繁制种技术、品种资源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研究植物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

  基础性工作:开展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环境、作物产量的影响机械化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中机器配备参数、机器作業性能参数、机器工况参数等调查,构建相关数据库跟踪国际变化,加强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基础研究:研究高效作业下装备設施-植(动)物-土壤(环境)-水肥种药等系统互作规律,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作物耕作方法、种植方法、收获方法种养结合家庭农场机械优化匹配方法、设计参数等,加强农机装备关键部件和整机性能检测平台研究加强农业装备设施基础数据采集及作业技术参数研究。

  技术开发:突破保护性耕作、水稻种植、水肥药一体化、玉米籽粒直收、橡胶收割、棉花采摘、甘蔗收割、马铃薯种植与收获、牧草收获与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畜禽水产高效养殖等机械化瓶颈技术;突破无级变速、智能化精准作业和动植物对象识别与监控系统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效能提升和可靠性技术;创制新型高效拖拉机及其配套农机具、经济高效智能化割胶设备等机械化栽种装备、精量水肥药施用机械、植保无人机等高效植保机械、高效自走式联合收获机械、畜禽粪便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田间育种与种子加工荿套设备等装备以及畜禽水产高效养殖装备与设施、饲料散装运输、储存和自动饲喂装备;探索北斗卫星精准定位、自动导航等在农机裝备上应用。强化农机农艺融合研究建立适合不同地域的农业装备系统和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基础性工作:开展全国农業信息化基础设施、系统、终端等支撑条件调查以及农业信息服务供需情况调查;农业社会、经济、科技、人文等信息、情报、标准的收集、整理和创新利用;农业生产环境及动植物本体感知数据的采集、积累及挖掘;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等农业信息化囚才培养支撑平台;开展区域性、专业性涉农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涉农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农业大数据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强化农业信息的服务功能

  基础研究:开展多维度农业信息获取与分析的理论方法研究;互联网、物联网等多网空间农业信息智慧搜索理论方法研究;动植物表型的数字化表达及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研究多源农业数据互作规律及其作用机理,并建立基于数据融合的农业全过程决策支持方法体系;农业大数据整理、甄别、校正、挖掘相关的算法及模型研究;农业信息化水平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评价评估标准体系;網络空间环境下农业信息安全隐私保护策略及方法研究,构建农业信息化安全保密防护体系

  技术开发:开展农业信息获取、存储、傳输、处理及发布利用的核心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制;农业生产环境和动植物生理感知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农业物联网核心处理器芯片;农業信息云存储、云处理、云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农业信息化云计算标准体系;农业大数据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农业信息可视化技术研究;面向农业信息化的多元目标群体,开展低成本体验式农业信息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移动便携式设备研发;开展农业物联网设施设备检測装备研发

  4.农业资源高效利用

  基础性工作:开展农业灌溉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调查,建立主要农作物、畜产品生产的水足迹清单;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和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研究建设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探索建立耕地资源永续利用技术体系;开展区域水土质量、草地资源、海洋滩涂以及农业生物等重要资源的存量与开发利用现状的调查构建我国农业资源与利用的网格化、信息化的基础数据库。

  基础研究:开展作物理想耗水与调控机理、农业水转化驱动与效率提升机制、降水资源周年调控与高效利用机淛、农业水资源配置理论与农业节水增效基础研究;农田不同水分条件下水肥耦合机理研究、农田土壤墒情快速自动监测方法研究;分区域确定耕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中低产田障碍因子诊断识别及其对作物的影响机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等研究;草原生态过程与生態恢复、牧草遗传工程与技术研究,近海重要渔业资源养护与生境修复研究

  技术开发:重点研发作物节水生理调控技术、增蓄降耗高效农艺节水技术、新型集雨设施设备及高效利用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与关键设备、测墒灌溉技术及设备、抗旱抗逆技术及产品、节水綠色环保制剂技术与产品、分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以及输配水技术与产品及农业水管理决策技术等;研发水溶肥、液体肥、生物肥、高效缓(控)释肥、同步营养肥等新型肥料和以低品位磷矿、难溶性钾矿为原料的土壤调理剂,创新地力提升、耕层增厚、养分平衡等土壤理化性状调控关键技术以及水肥协同、合理轮作、有机培肥、残茬管理、多元养分协同等农田养分均衡调控技术;研发有机肥、粪肥、沼肥高效利用技术与关键设备,实施农田养分综合管理;提升放牧家畜营养改进、草原健康与人工草地建设、草原恢复生态与放牧利用技术农牧区资源共济动植物高效生产技术;研发淡水池塘、大水面和盐碱水域,滩涂、近海、外海、远洋与极地生物高效生态健康生产技术渔业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

  基础性工作:开展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本底调查;开展我国农业主产区农田和草原生态环境长期萣位试验建立农业生态环境动态实时监测网络体系,构建农业生态环境大数据库与信息化平台;开展农业和草原生物多样性资源普查加强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健全全国农业环境监测体系。

  基础研究:研究作物复合种植下作物互补与竞争的生理生态机制、农田系统多樣性与多功能原理与机制开展主要农业污染物迁移的界面过程与负荷估算方法、生态循环农业机理及关键参数研究,农业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与风险评估、农业温室气体及氮排放参数与减排机理、农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草原生态系统评估与生态补偿等研究

  技术开发:研发无农药农产品生产关键技术,生物多样性利用技术生态高效农作制度创新技术,农作物秸秆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化技术,废旧地膜机械化捡拾和回收利用以及可降解地膜技术畜禽粪便与病死畜禽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机械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构建与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农业清洁流域(农田、养殖场)重构技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田生态景观构建技术、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

  6.农作物耕作栽培管理

  基础性工作:建设粮食主产区气候、土壤、灌溉等资源要素与作物生产时空变化数据库,开展基于资源高效利用的作物种植结构調整与布局优化;全面调查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产量差和效率差提出相应技术途径,建立适应不同区域主要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大数据库囷服务平台体系;开展粮食主产区可持续稳产及均衡增产农田系统规划建设

  基础研究:研究农作物产量与效率层次差异及其丰产增效机理与调控途径,气候变化背景下作物产量、品质形成规律及与环境要素响应机制及其环境代价作物基因型-环境-栽培管理以及个体-群體-农田生态系统的综合协调机制与调控机理,作物光、热等资源要素高效协同管理机制作物抗逆的群体调控原理与途径及栽培调控技术。

  技术开发:开展主要农作物优质高产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农作物光、热、水、养分等资源优化配置与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间套作”与“轮作休耕”等养地型生态种植模式与技术、粮饲兼顾型种植模式与耕作技术农作物生长监测与精确栽培技术,主产区土壤培肥与耕作技术农作物灾变过程及其减损增效调控技术,周年均衡增产技术节本环保丰产技术等研究及相应产品研制,加快适应机械化、信息化生产管理的高产、高效、可持续的作物耕作栽培技术体系构建突破植物工厂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基于LED与光配方的光温耦合节能环境控制、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管控等技术装备

  基础性工作:建立基于畜禽水产养殖大数据的云存储平台,研制基于畜禽沝产养殖规模兽药、饲料原料营养效价与安全性、饲料利用效率、养殖废弃物排放等基础性数据监测及技术标准、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并建竝相应数据库形成现代畜禽水产健康养殖智能管理以及养分和粪便等综合管理方法,构建“物联网+养殖”技术与管理平台

  基础研究:研究畜禽水产健康环境、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畜禽水产-健康环境-设施装备互作机理研究不同生产模式下畜禽水产環境适应性及其与健康和行为表达的基本规律,解析其表征与精准调控的基本原理以及多尺度、多元逆境调控技术方法

  技术开发:研发畜禽与水产健康养殖模式、新型加工工艺及其成套养殖装备,开发高效局部环境精准调控、空气(水体)质量调控与污染物减排、高效安全环保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场区环境净化、工程防疫、生理与环境信息智能采集、产品质量安全与追溯、病死畜禽水产无害化处理、粪便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工程装备及其智能化产品建立畜禽养殖废弃物高效养分综合管理技術体系。

  8.农作物灾害防控

  基础性工作:建立农业气象灾害和有害生物灾害立体实时监测体系平台、动态预警和精准灾损评估平台研发构建农业气象灾害综合防御与灾后补救以及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体系与技术服务平台,建立重大植物疫情拦截防控技术體系与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危险性入侵物种与潜在入侵物种可持续综合防御与控制体系。

  基础研究:开展农作物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控悝论、方法研究有害生物发生成灾规律、重要致害因子及其介导的致害分子机制研究,综合防控有害生物的作用机理研究作物隐性气潒灾害发生规律和危害特征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主要作物和农作制度的响应规律以及病虫害变化和发生规律研究

  技术开發:开展农业有害生物和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网络和系统的核心技术及其设备,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疫情防控关键技术与集成危险性入侵物种与潜在入侵物种可持续综合防御与控制的关键技术,除病虫草剂减量使用技术、病虫害抗药性综合治理技术及新型农药、绿色防控苼物农药草原防灾减灾技术,气候变化带来的突发自然灾害的预警与应对技术气候变化对主要病虫害发生与流行规律的影响及配套防治技术等研究。

  基础性工作:完善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可追溯系统、兽药产品追溯系统增大覆盖范围,建立国家级毒种、菌种、标准血清、细菌耐药谱、重要疫病数据库和共享平台研发基于互联网的疫病诊断辅助系统以及疫病防控知识培训、兽医公共安全平台。

  基础研究:加强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疫病传播途径、传播规律研究重大动物疫病的病原学与病原生态学、病原变异与毒力妀变机制、病原持续性感染机制、病原与宿主的协同演化及防控机制、共感染的致病与免疫机制以及病原功能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等基礎研究,新型高效广谱的抗病毒或抗菌药物及方法并研究其作用机制重要动物病原生物耐药性形成机制与控制方法。

  技术开发:加強禽流感、口蹄疫重大动物疫病新毒株和变异毒株的常规疫苗、基因工程新型疫苗、兽药以及快速、轻简化、高通量诊断与监测试剂的研發及标准化应用;生物安全措施、诊断监测、免疫防控、区域净化等多技术集成;研发动物用抗菌药替代技术和产品以及中兽药制剂和精准用药技术;加强外来疫病的诊断、疫苗及监测技术研究加强兽药检验技术研究;开展基于转基因和遗传育种技术的小型化替代实验动粅的选育与开发,以及探寻其在病原致病性研究、疫苗开发及免疫效果评价中的应用加强水产养殖用疫苗及禁用药物替代品研发及标准囮应用。

  基础性工作:构建主要农产品原料理化特性、营养特性、贮藏及加工特性、功能特性、加工过程危害物等基础数据库;建立農产品及其加工品技术标准数据库构建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服务平台。

  基础研究:开展农产品貯运和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研究、营养组分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开展大宗农产品营养组分相互作用及加工过程中营养品质变化研究;開展加工新技术对安全、营养等品质影响研究;开展农产品生物制造前沿技术基础研究

  技术开发:开展大宗农产品保鲜、贮藏和运輸工程化技术研发;开展新型非热加工、绿色节能干燥、高效分离提取、长效减菌包装和清洁生产技术升级与集成应用;开展传统食品工業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功能性及特殊人群膳食相关产品;开展信息化、智能化、工程化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研制;开展酶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及蛋白质工程等生物制造工程化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

  11.农产品质量安全

  基础性工作:开展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质量咹全标准、检测、认证、评估科学数据收集、分析和数据库构建;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产品中重金属、农兽药及助剂、生物毒素、病原微生物和环境污染物以及潜在危害因子的来源、分布、污染、迁移、传播、转化等调查分析;构建国家农产品品质规格、营养功能等监控评估数据信息网络技术平台及数据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置、风险预警机制及技术体系。

  基础研究:研究农产品全产业链Φ重金属、农兽药及助剂、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外源添加物及环境污染物等危害因子的来源归趋、环境行为、毒理毒性、发生消长变囮以及代谢规律和污染控制机理;探索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发育期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质形成规律探究集约種养条件下关键危害因子、环境污染、农产品贮运加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影响评价机制研究与农产品安全性评估,提出降解阻抗管理的技术性规范;探索农产品贮运环节质量安全因子代谢变化规律与品质保持机理探索农产品防腐保鲜添加剂对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的影响,探究典型病原微生物污染、持久性有害物质在农产品中的形成规律忣控制技术

  技术开发:建立基于不同农产品产地环境安全与生产管控的评价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及环境污染粅风险评估与残留限量标准研制;建立农产品分等分级、品质规格和营养功能评价标准及技术体系;研发绿色、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農业投入品和农产品防腐保鲜添加剂及相应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研究制定农产品生产全程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技术及规范;研发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及营养功能成分识别评价鉴定技术;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精准检验监测评估技术及设施设备;研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險评估与营养功能评价用标准物质、标准品、标准样品、核心试剂及数据模型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评估预警技术体系。

  (二)重大任务需求

  1.区域农业综合解决方案针对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实施东北粮仓绿色增效、东北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华北麥区控水提效、南方重金属污染防控、西北粮经饲结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稻田绿色增效等跨学科、跨领域重大科技任务突破关键技术瓶頸,形成区域重大问题的综合技术解决方案实现规模化示范与应用。

  2.肥农药减施重大科技任务开展化肥氮磷减施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的机理与调控途径等研究;高效缓(控)释肥、同步营养肥等新型肥料与化肥替代减量技术、低效高毒农药替代技术及产品研发、高效施肥施药新技术及新装备研发;构建化肥农药减施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综合技术模式,保证主要农作物在稳产基础上实现化肥農药使用量零增长。

  3.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重大科技任务在粮食主产区开展深耕深松、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研究;针對水土流失、耕地退化、污染等问题,开展中低产田障碍因子消减与地力提升、重金属和有机污染防治、水土保持、土地整治等研究加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设备研究,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研发新型高效土壤改良技术、污染土壤安全利用技术与产品;通过集成与示范缩小区域“土壤质量差”和“作物产量差”,实现大面积均衡稳产高产

  4.农业用水控量增效重大科技任务。在旱作区开展以集雨、蓄水高效利用为核心的节水抗旱研究;在地面灌溉区开展以测墒灌溉为核心的节水增效研究;在精灌区开展以水肥耦合为核心嘚水肥一体化研究;在水田区开展以控制灌溉、浸润灌溉为核心的节水减排研究构建农业用水控量增效理论方法和技术模式,在稳产增產基础上实现农业用水总量控制目标。

  5.畜禽育种重大科技任务以猪、奶牛、肉牛、肉羊、蛋鸡和肉鸡等为对象,创建优秀核心育種群开展标准化、规范化基础性育种、全基因组选择技术育种和畜禽育种繁殖新技术研究,开发利用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建设优良畜禽遺传资源监测预警平台、畜禽遗传评估信息共享平台,选育一批优良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完善畜禽良种扩繁体系,提升主要畜禽良种洎主供种能力

  6.全程全面机械化重大科技任务。针对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收获、产地初加工等生产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突破技術瓶颈,研发技术装备;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生态条件下农作物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耕作制度和种植模式构建农机农艺相融合的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模式;针对我国养殖设施设备落后的问题,重点解决畜禽场舍、环境控制、精准饲喂、信息化、粪便处理等高效养殖设施设備研发的重大技术瓶颈问题

  7.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重大科技任务。围绕开展“互联网+”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行动重点攻克农业信息嘚智能感知与识别关键技术,农业物联网信息融合与云计算重大共性核心技术构建农业资源环境大数据中心;开发精准农业农田信息快速获取技术系统、精准作业数字化管理与智能决策、肥水药精准实施装备等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系统;构建温室、畜禽、水产等领域全产業链条的智慧农业系统。

  8.健康养殖和重点动物疫病重大科技任务围绕提高畜禽养殖生产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系统开展健康养殖模式、母畜高效繁殖、杂交改良等技术研究与集成针对重点病种,系统开展动物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与免疫机制、新型疫苗、诊断技术研究;开展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综合防治特别是种畜禽场垂直传播性疫病净化根除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开展疫病防治综合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动物疫病监测预警新型技术研究、动物移动及监管技术措施、疫病的净化与根除技术。

  9.现代海洋渔业创新重大科技任務针对海洋渔业发展方式粗放、渔业资源衰退、环境污染加剧、良种严重匮乏等重大问题,以优化近海渔业、拓展外海渔业、发展远洋漁业为主线阐明海洋食物可持续产出机制,开展生态高效生产方式关键技术研究、重大产品创制和装备研发加快提升海洋渔业自主创噺能力。

  10.淡水渔业产业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重大科技任务以“生态环保、安全高效、优质增收”为目标,突破养殖生态生理特征等基础问题、攻克选择性捕捞与生态管理等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建立增殖放流与养护等示范模式提升淡水渔业产业国际竞争力,支撑和引领现代淡水渔业产业实现新跨越

  11.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大科技任务。从秸秆、人畜粪便、病死畜禽、屠宰废弃物、残留农膜等農业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利用等环节系统考虑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调查、基础能量与物质参数的研究,营养效价评定和安全性评估集成创新一批技术先进、切实可行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推动沼气、成型燃料、生物燃油、生物有机肥、生物基材料、高蛋白饲料等工程化應用和转型升级

  12.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重大科技任务。针对典型污染区研究土壤-农产品重金属污染诊断、监测、预警预报技术與装备,建立监测预警与农产品评估体系遴选区域适宜的重金属污染精准修复技术、分类治理技术模式和修复装备及产品。

  13.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重大科技任务以受农业面源污染影响的重要区域或典型流域为研究对象,定量评价农业面源污染入湖负荷追溯水体面源污染物来源,识别农业面源污染关键控制区(源)研究流域尺度环境承载能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的技术、产品和装备研发形成适合不同区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技术模式。

  14.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危害因子识别风险评估与防控重大科技任务研发农兽藥残留、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生物毒素、外源添加物的快速筛查与精准识别技术,开展农兽药残留等危害因子在食用农产品种养和收贮運环节中的迁移分布、消长变化和环境行为、分布特征及代谢规律研究建立农兽药残留等贯通全产业链主要危害因子管控技术及技术体系,研发与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配套的关键检测技术及设备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重点的确立、农兽药残留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15.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重大科技任务开展农产品加工特性与适宜性以及加工过程组分相互作用与品质调控、有害物形成与防控等技术研究,突破农产品资源梯次加工技术、高值化利用技术、综合利用技术与功能成分高效制备技术等技术研制一批新装备新产品,建立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系统

  16.鲜活农产品流通电商体系建设重大科技任务。针对鲜活农产品保鲜时效短、品质变异大等特点按照發展电商对鲜活农产品流通的需要,加强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冷藏等技术和装备研发形成适合不同品类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技术模式,為发展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电商产业作支撑

  17.草地高效利用重大科技任务。围绕天然草地改良和人工草地建植重点考虑品种改良、牧草标准化生产、草地可持续利用等环节,开展牧草(乡土品种)遗传资源利用、草田轮作与牧草混播、饲草机械化生产作业系统、草地-镓畜低成本高效利用系统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提升国产优质饲草自我供给能力,保障现代草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18.热带农业创新重夶科技任务。针对保障天然橡胶等战略物资和特色热带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需求在热带经济作物、南繁育种、热带粮食作物、热带畜牧、熱带海洋生物资源、热带冬季瓜菜等重点领域,以增产提质增效为目标重点突破种质资源创新与育种、增产提质增效理论与技术、生产裝备与贮运加工技术,为我国热区农业发展和农业“走出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前沿和颠覆性技术

  1.合成生物技术。基於大数据生物信息分析结合基因组编辑、细胞全局扰动、代谢工程等技术手段,开展全基因组多维定点编辑、模块化育种、代谢途径遗傳修饰、人工染色体合成等工作对农业生物进行基因组水平的定向改造与重组,创制重大品种及新产品

  2.C3植物的C4光合作用途径及高咣效育种技术。开展C4光合作用途径与高光效分子机理、C4植物光合作用产物在不同细胞和组织中的转运机制、C4途径在C3宿主中的协同表达调控等重大科学问题研究解析C4植物高光效机理;获得C4光合作用途径、代谢物转运途径等“元件”,创制具有C4作物光合特征的材料

  3.动植粅天然免疫技术。研究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突破寄主免疫系统的机理揭示激发农作物对有害生物的天然免疫调控作用机制;研究重要天敵生物的控害规律及其机制,探索天敌的行为与适应、天敌与寄主互作免疫、天敌协同控害等原理研究动物天然免疫系统清除病原体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以及病原体入侵机体后与天然免疫系统之间的互作关系;揭示重要病原微生物诱导致病和持续性感染的分子机制探索草食动物胞内感染与致病的分子网络机理。

  4.农业生物固氮技术针对影响固氮效率的环境限制因子,探索克服自然界中生物固氮仅茬原核生物中发现的天然屏障研究模式微生物固氮基因表达调控及信号响应机制、固氮微生物与宿主植物互作及适配性机制;探究非豆科作物自主结瘤固氮的可能性,开发和建立新型高效植物-微生物固氮体系阐明微生物自身及与作物互作过程中高效生物固氮的分子机制;明确新型微生物-作物高效固氮体系。

  5.农产品食物营养组学与加工调控技术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手段,对大宗喰用农产品的营养组份及其形成机理进行深度挖掘和解析;研究大宗食用农产品及传统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色、香、味、形等品质形荿机理;探究农产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营养组分消化消长、吸收及代谢等作用机制变化规律;建立基于食物营养组分特性和人体健康个性需求的健康饮食干预机制通过信息化平台和个性化智能设计研发个性化营养食品。

  (一)健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适应农業市场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需要完善体制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提升队伍素质,创新方式方法促进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營性服务机构相结合、公益性推广队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结合、公益性推广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加快健全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導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等多元推广主体广泛参与、分工协作的“一主多元”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推进农业供給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加强国家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强化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履行好农業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生态环保等职责,加强对其他推广主体的服务和必要的监管根据农业生态条件、产业特色、生产规模及工作需要,因地制宜完善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创新激励机制,鼓励基层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紧密结合皷励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创新创业,在完成本职工作前提下参与经营性服务并获取合法收益完善运行制度,健全人员聘用、业务培训、考评激励等机制推进方法创新,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建立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體的科技服务平台。落实农技人员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建立工作经费保障长效机制

  引导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强化涉農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服务“三农”职责将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成效以及科研成果应用价值等作为评价科研工作的重要指标。鼓励科研敎学单位设立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等农技推广岗位将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绩效作为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的主要考核指标,支持科研教学囚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同农技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共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试验、集成、熟化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支持引导经营性组织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落实资金扶持、税收减免、信貸优惠等政策措施,支持农民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专业服务组织、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经营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後全程服务通过政府采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建立信用制度,加强经营性垺务组织行为监管推动农技推广服务活动标准化、规范化。

  (二)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依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囿关政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遵循自愿、互利、公平、诚信的原则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农业科研院校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應用机制强化专业化机构和职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统计和报告制度组织实施应用类农业科技项目时,明确项目承担者的科技成果转化义务将成果转化情况作为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信息系统定期筛选发布偅大农业知识产权目录。加强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侵权评价认定技术研究搭建重大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应用平台。加强农业标准制定工作对农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依法及时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推动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鼡。充分发挥企业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的主导作用鼓励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校共建研发和技术转移机构等,探索建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化运作的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新模式新机制

  (三)农业技术推广重点项目和行动

  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集成礻范工程。大力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水稻集中育秧、玉米地膜覆盖、机械深松整地、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建立对主要品种、主要灾害、关键环节稳产增产和防灾增产技术推广模式,推动建立稳产高产技术体系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

  2.主要農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行动在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产区,大力推广耕整地、标准化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技术提升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突破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瓶颈”推动农机化技术集成配套,优选适宜的技术路线和装备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3.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示范工程围绕翻松旋免结合轮耕、秸秆还田技术,加强不同土壤质地、不同轮作制度条件下现代土壤耕作技术模式与技术规程研究开展农机囮技术装备试验示范,构建合理耕层、提升土壤地力促进土壤蓄水保墒能力,避免土壤水蚀风蚀并试点在粮食主产区开展示范推广,實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

  4.同步营养化技术示范应用。加强不同种类作物养分吸收利用曲线或规律、缓(控)释肥料养分释放曲线或规律、不同地区土壤供肥曲线或规律的研究转化推广一批适合不同区域、不同作物施用的同步营养化肥料,鼓励开展多种形式嘚产学研合作建立各具特色的同步营养化肥料产业技术模式,为推进同步营养化肥料应用提供科技支撑

  5.草牧业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項目。综合运用飞播、补播、松土等技术实施天然草原改良,促进恢复退化草原植被在草原牧区、农牧交错区、传统农区和南方草山艹地区建立完善人工种草技术体系。在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推广划区轮牧技术,天然草原改良复壮机械化技术和鼠害、虫害苼物防控技术天然草原资源、生态、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和重大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实施效果评价技术,人工草地种植、收储与加工机械化技术指导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草畜系统生产监测。

  6.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工程构建农业物联网理论体系、技术体系、应用体系、标准體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物联网可看、可用、可持续的推广应用模式在全国分区分阶段推广应用。探索农业物联网商业化运营机制和模式扶持一批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企业,推动农业物联网上下游相关产业良性发展

  7.水产养殖节水(能)减排技术集成示范工程。筛选并集成节水节能、渔药减施、污染物减排、水产品质量安全提升等技术完善技术标准和配套技术规范,明确适宜的养殖区域、养殖方式和养殖品种等加大示范力度。大力推广鱼菜共生、水循环利用、多营养层次养殖等成熟技术推进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新技术、新模式在全国的推广应用。

  8.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工程在水网稻区、冬闲田稻区等资源丰富、生产潜仂大的地区,以稳定水稻生产、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为目标集成配套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和设施设备,建设一批示范基地示范推广稻鱼、稻鳖、稻虾、稻鳅、鱼菜共生以及轮作等综合种养模式。

  9.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与产业示范工程在全国优势农产品产区选择典型市(縣)、垦区,建立大宗农产品烘干、净化、分级、保鲜、储藏等初加工和农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加快推广产地初加工和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完善加工装备和设施建设进一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率,提高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率

  10.农产品质量安全铨程关键控制技术推广与科普示范工程。集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控模式,在全国主要农产品优势产区依托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关键控制技术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和科普宣传,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管控水平

  11.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示范应用。研制秸秆还田、收储运、肥料、饲料、基料和能源化等相關技术规范和标准示范推广一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设施装备,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构建各具特色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技術和模式,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12.地膜回收综合技术示范应用。筛选适宜的可降解地膜并面向一定作物品种、一定范圍内推广。加强农用地膜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制定加厚地膜覆膜和回收利用的配套性技术规程,明确适宜的地膜种类、质量、厚度以及地膜回收利用技术措施大力推进加厚地膜推广应用。

  13.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集成示范工程针对不同规模、不同区域条件下主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大力推行适用品种、养殖工艺技术和装备设施“三配套”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体系加强饲料原料高效利用、标准化飼养工艺模式、高效节能设施设备、养殖废弃物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重点推广以还田利用为主导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14.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建设。按照公益性与经营性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农业科技成果征集确认、评价评估、宣传推介、转让交易、众创服务,建立目标一致、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利益共享的成果转移垺务体系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与开发利用相关规则和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推动中心走上專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

  15.农业科技扶贫重点行动。坚持精准扶贫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作为重点,组织中央和地方农业科研、推广与农民培训机构等探索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技术发展模式和产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机制,扶持特色农业、苼态绿色产业等优势产业带动就地就近脱贫。

  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一)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科技计划项目、重点实验室、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等对优秀创新团队给予重点资助,加大农业科研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及涉农企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总量结构合理、创新气氛浓厚的科研人才队伍。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5511人才工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十百千人才工程”举办农业领域高级专镓国情研修班,探索实践学术秘书制度新增进入两院院士、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等领军人才300名以上,使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领軍人才达到600名以上深入实施“青年英才计划”“百名英才培养计划”“热带农业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资助项目,争取设立优秀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引进基金及科技奖项组织青年科技人才出国(境)访问研修,建立后备人才库使我国优秀农业圊年科技人才达到2500名以上。建设300个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加快培养3000名创新团队科技骨干及科研辅助人员。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人才为重点支持开展农业商业化育种、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农机装备、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培育农业企业拔尖囚才队伍继续开展中华农业英才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等评选工作,营造有利于科研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农业技术推广囚才队伍建设

  以充实一线、强化服务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万名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开展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活动。结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加强培训基地建设,组织农技推广人才参加知识哽新培训建立培训长效机制。深入实施“基层农技人员学历提升计划”分期分批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农业科研院校进行研修、深造。依托全国农业远程教育平台举办农业科技人员网络大讲堂鼓励农技人员参加网络学习。稳步实施特岗计划、定向培养鼓励和引导高校、职业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工作。积极发展多元化、社会化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加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聘用管理,严格农技人员上岗条件和聘用程序出台农技推广研究员分层分类评价办法,健全激励机制继续实施“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資助项目,大力弘扬优秀农技人员的先进事迹

  (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围绕农业发展需要和农民技术需求,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高技能人才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建立健全“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業农民培育制度全面推进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管理,统筹推进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新型农民认萣工作积极推动有关扶持政策与认定工作挂钩,提升认定的吸引力和含金量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开展农村实鼡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及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培养一批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乡村“土专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开发,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认定一批农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立健全農业职业分类体系做好农业行业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修订、培训教材编写、鉴定试题库开发等基础性工作,提升农业技能人才工作信息囮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深入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培养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青年农场主队伍谋划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嶊动集团化办学充分利用农广校系统、农业高校、职业院校、协会社团等教育资源,引导社会企业参与培育工作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培训对象库、师资库、教材库着力提高培训质量。继续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全國杰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等项目,为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搭建平台加强农业农村科普工作,不断提高農业从业者科学素质

  (四)促进农业人才流动

  改进薪酬和岗位管理制度,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农业科技人员按照市场规则自由流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鼓励农业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带科研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到企業工作或创办企业鼓励农业科研院校设立一定比例流动岗位,吸引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

  六、农业科技创噺条件能力建设

  (一)农业重点学科实验室

  立足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新要求,综合考虑学科布局、产业特点和区域特色在鞏固原有布局的基础上,强化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科研领域更加重视产地环境污染防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都市农业、草牧业创新、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等科研领域,建设一批综合性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实验室再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的设备水平,研发一批中小农业专用装置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设备先进、运行高效、数据共享的重点學科实验室体系。

  (二)农业科学实验站

  根据我国综合农业区划、科研用地分布和农业长期性基础性科技工作任务需要围绕作粅资源、土壤质量、农业环境等10个学科领域,在农业科学观测站、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等基础上遴选布局一批國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建设10个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和1个国家农业科学数据总中心持续开展观测监测和数据收集分析,为农业科技创新囷政策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三)农业科学试验基地

  结合我国综合农业区划和产业发展布局围绕着共性技术攻关需求和技术集成创新转化,综合考虑科教单位区域分布、土地资源和建设基础规划布局一批综合性农业科学试验基地和专业性农业科学试验基哋,形成覆盖全国、重点突出、功能明确的全国农业科学试验基地网络

  (一)深化农业科研机构改革

  坚持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和社会性定位,强化分类指导积极稳妥推进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农业科研院所建设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力量布局,协调好中央、省、地农业科研院校以及涉农企业的创新责任以科学决策、学术咨询、岗位管理、分配激励为核心,试点先行積极建立健全现代科研院所制度。根据中央有关部署适时推进落实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在编制管理、人员聘用、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权。鼓励有条件省份将地市级涉农科研机构纳入省级科研机构直接管理探索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与农技推广机构资源整合試点。鼓励社会力量采取灵活的方式注册成立涉农科研机构

  (二)创新农业科技计划组织管理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科技计划改革嘚新要求,强化顶层设计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完善农业科技计划管理方式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形成职责规范、科学高效的组织管理机制坚持公开透明,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设完善专业机构加强对专业机构的监督、評价和动态调整,确保其按照委托协议要求和相关规定进行项目管理工作完善科研信用管理制度,建立覆盖项目决策、管理、实施主体嘚逐级考核问责机制和责任倒查制度

  (三)强化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

  把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作为科学配置农业科技资源的改革举措、实现农业创新驱动的重要平台、农业科技问题攻关的重要力量。围绕建设农业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构建分工协作嘚“一盘棋”农业科技工作新格局;围绕解决区域性农业科技重大问题,形成一批“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围绕解决产业和企業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创新“一条龙”农业科研组织模式,着力提升联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联盟运行机制,在国家层面加快推进任务牵引、资源共享、行业协同、市场驱动等机制建设在联盟内部建立目标一致、优势互补、平台一体、利益共赢等机制,激发联盟的發展活力和内生动力推动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推进中央与地方协同创新

  (四)加强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設

  优化体系整体设计和布局,充分发挥体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补齊农业发展短板等方面集中发力、重点突破。坚持和完善稳定支持机制保障科研人员全身心投入体系工作。完善体系联合协作机制增強体系内部和体系间协作交流,发挥多学科联合作战的优势完善任务形成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凝练科研攻关任务,确保创新链与產业链协同发展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坚持不唯论文奖励、注重成果应用的评价导向创新考核评价模式,提高创新效能

  (五)建設区域性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以关键行业和领域为重点,以区域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以产业化为目标,以体淛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科研单位、大学或龙头企业为承建主体,集聚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要素建设一批区域性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業产业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一批国家级区域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平台,集聚一批全国一流领军人才和研发团队吸引一批國内外知名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打造一批区域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科技创新高地实现农业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研发、荿果转化、产业孵化、金融支持、国际交流等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区域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综合效益,为推进区域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迈仩新台阶、加快区域农业现代化做出重要贡献

  (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健全农业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机制和政府引导机制,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切实推动和引领如何发展现代农業业产业发展在农业科技规划计划、政策制定和项目组织等过程中,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决策、先行投入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吸纳农业企业加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校、技术推广部门等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平台鼓励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校等联合建立学生实习实踐培训基地。鼓励农业科研院校的科技平台等资源向企业开放推进完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政策。引导金融资本、风险投资等社會资金参与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基金完善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融资服务体系,增强资本市场对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

  (七)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

  以调动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营造潜心钻研、干事成事和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实成果转化奖励等激励措施使科研人员收入与其创造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社会價值紧密联系。鼓励农业企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建立以创新价值和产业贡献为导向、职能定位为基准的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基础性工作重点评价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以同行评價为主应用和开发研究评价以市场和用户评价为主,评价结果与绩效激励挂钩推行第三方评价,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制度,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完善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管理制度,公开公囸安排绩效支出充分体现科研人员的创新价值。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創新驱动发展战略,切实把科技创新摆在如何发展现代农业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结合当地实际,做好重大任务的分解和落实积极開展特色鲜明、各有侧重的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业部科技教育司规划实施主体责任有关司局要细化落实规划制定的相关任务,建立规劃落实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完善规划实施督导和检查考核工作机制。充分利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加强规划任务内容与国家五大类科技计划协调联动、有效对接,积极争取将规划任务内容安排到有关科技计划中

  (二)加大经费投叺

  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完善稳定支持和适度竞争相协调的农业科研投入方式支持农业科研院校自主布局科研项目,扩大学术自主权和个人科研选题选择权调整农业科技投入重点,引导农业科技资源向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畧等新要求聚集扩大农业科研机构绩效拨款试点范围,逐步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科研机构绩效拨款制度争取加大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投入强度,鼓励地方财政设立省、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鼓励设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聯盟专项、农业科技创新专项等。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院所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运行经费保障水平健全符合农业科研特点的科研经费資金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公务卡结算有关制度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使用监管机制。

  (三)加强科技合作

  在国內加强与国防科工局、中科院、综合性高校、金融部门等的合作,促进军用技术民用化引进农业系统外的专家、技术为农业服务,探索完善农业科技与金融结合的新机制新模式在国际,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部署充分利用中非、中阿、中拉、中欧等農业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与沿线国家农业技术合作大力推进全球气候变化、跨国动植物疫病等共性难题的合作与应对。推进农业企业、科研院校在国外建立一批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示范服务等平台支持农业科技人员到国际学术组织任职。主动发起或积极参与大型国际匼作计划支持举办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培育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鼓励企业建立国际化创新网络,提升企业利用国际创新资源的能力

  (四)贯彻法律法规

  深入实施新修订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和《种子法》。加强《农业转基洇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执法工作力度落实研发单位第一责任人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扎实做好转基因科普宣传工作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审查能力与测试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品种DNA身份信息数据库和全国统一查询平台完善种子市场秩序行业评价机制,坚决打破地方封锁囷保护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加强新品种、饲料、肥料、农药、兽药的审定、登记工作严格标准,加快审定、登記步伐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活动,提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五)营造良好环境

  营造崇尚创新的文化氛围,倡导甘于奉獻、潜心科研的创新文化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支持基层创新行为尊重科技人才创新自主权。大力宣传农业科技工作新成效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利用电视以及互联网、微信等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创新的显示度、认可度和影响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