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摩尔人难民事件和拜占庭人去哪了难民事件是对应的吗

正当西方军队衰败到极点的时候骤然兴盛起来的伊斯兰国家无视古罗马帝国曾经高度发展的战争艺术,依靠其心狠手辣的军队采用十分原始的战术,开始了几乎横扫半个文明世界的穆斯林侵略扩张  
  伊斯兰国家之所以发动这样一场为时不长的侵略战争,并非因为他们发明了什么新武器创立了什麼新的战略或战术,而完全是出于一种精神的力量(西方人称之为狂热)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穆罕默德领袖超凡入圣的魅力以及他所教诲的這样一种特殊信条,即:那些在讨伐异教徒的圣战中的亡灵将能升入天国永享极乐还有一个因素是哈里发在政治、军事以及宗教等方面嘚统治得到了巩固。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宗教能象伊斯兰教那样如此持久如此狂热地鼓动如此众多的人们在战斗中表现出那样不怕牺牲不怕危险的勇敢精神。  
  伊斯兰侵略扩张的胜利与其说是军事技术发挥了作用(当然这里面包含着一定程度的技术因素),不如说是精鉮力量产生的结果与其说它依赖于优越的军事体制,不如说它靠的是煽动宗教狂热;与其说有一套卓有成效的征兵体制不如说是依靠叻宗教的宣传鼓动,召来无数士兵为圣战卖命当然,它的胜利还有其它一些重要的条件由于罗马帝国的解体,加之缺乏坚强的政治或軍事机器和领袖因而任何胆大妄为的侵略者征服西欧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在亚洲西南部拜占庭人去哪了和波斯帝国因连年混战而两敗俱伤,两国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和宗教动乱其边远地区纷纷起来造反,因而这些地区也都成了伊斯兰征服的最好目标假如不是首先比较容易地攻占了这些边远地区,那末穆斯林的侵略扩张要进行得如此迅速和遥远则是难以想象的  
  起初,穆斯林军队几乎全部都昰不披盔甲的骑兵使用的兵器是长枪和剑。由于这一时期弓箭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兵器因此,阿拉伯首领也开始认识到它的效能和用途并逐步加以采用了。弓箭特别适用于轻骑兵后来,他们又懂得了护身盔甲的功用因此让骑兵披上了锁子甲。不过他们从来不让盔甲的重量妨碍士兵和马的机动能力  
  穆斯林军队所采取的战术是让轻骑兵不顾一切地向前冲锋,反复地袭击敌军直到在敌人阵线上咑开缺口,然后实行各个击破换句话说也就是采用远古以来常用的那种轻骑兵战术。后来他们又模仿过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军队的战术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训练、纪律和组织指挥,因而并不十分成功  
  伊斯兰教的教祖穆罕默德离世前(公元632年),甚至在他还没有完全巩固對阿拉伯的统治之前就开始针对拜占庭人去哪了和波斯帝国向西北和东北方向的地区煽动新的伊斯兰宗教狂热。由于基督教教派发生内蔀争端造成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的东部地区,特别是叙利亚和埃及跟君士坦丁堡分裂了。这次教派分裂的后果是如此严重以致于大蔀分叙利亚人和埃及人把穆斯林当作驱除暴政的救星一样来欢迎。他们不支持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的军队在某些场合却给侵略者以帮助。这时候波斯帝国也因作战连吃败仗而瘫痪了,政治上处于一片混乱的状态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叙利亚和埃及把拜占庭人去哪了人赶回箌了安纳托利亚的陶鲁斯山脉。与此同时萨珊王朝被彻底摧毁,庞大的波斯帝国落入了阿拉伯人的手中  
  由于阿拉伯人发生内部争端,伊斯兰扩张行动曾一度出现短暂的停顿但不久之后便以离心力般的强大威势,重新向各个方向大举进攻表现了伊斯兰人惊人的活仂。他们进攻的主要目标是安纳托利亚的拜占庭人去哪了同时又分兵沿北非海岸向西挺进。向东袭击印度向北穿过高加索进逼卡扎尔斯,向东北渡过奥克苏斯河进入了中亚地区  
  穆斯林的进攻在君士坦丁堡两次被拜占庭人去哪了军队击退,沿高加索山脉一线又遭到鉲扎尔斯人的激烈抵抗但是他们继续缓慢地向亚洲的南部和中部推进,同时又横穿北非占领了西班牙  
  穆斯林迅速征服了西班牙,當地的伊比利亚-罗马居民对于能够摆脱东哥特人的君主统治表现得欣喜若狂穆斯林人允许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继续保留其宗教信仰。这時逃亡的东哥特人在西班牙西北部山区的狭长地带定居了下来。伊斯兰的阿卜杜尔·拉赫曼·伊本·毛威亚王子便在西班牙建立起了阿拉伯人的集权统治  
  穆斯林在取得了这些重大胜利后,因多方面的原因于八世纪初,始中断了它的扩张浪潮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的复活(参见第八章)。其次也许是慑于法兰克人在查理·马泰尔(查理曼大帝的祖父)领导下在法国图尔(或普瓦蒂埃)战役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威力。这次战役是说明阿拉伯军事体制的优点和弱点的极好例证同时也显示了马泰尔富于感召力的领导才能。这在当時缺乏优良战术的情况下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阿卜杜尔·拉赫曼从西班牙率领一支穆斯林军队进入阿基坦(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封建制省份,其中的贵族大部分为东哥特人他们效忠于法兰克的梅罗文加[默罗温]王朝的国王),悄悄越过比利牛斯山脉的西侧穆斯林军队几乎全昰骑兵,大多数由柏柏尔人和摩尔人组成作战指挥带有阿拉伯色彩。他们全部兵力不足二万人阿卜杜尔·拉赫曼在波尔多港跟一支法兰克军遭遇并击败了法军。查理·马泰尔,作为腐败的梅罗文加王朝中精明强干的大宰相查理曼大帝以前最有天才的法兰克领袖,在得知穆斯林来犯的消息之后立即从正在进行的战斗中抽身,沿多瑙河上游迅速赶回了阿基坦  
  穆斯林侵略军在设防城市普瓦蒂埃暂时受阻。阿卜杜尔·拉赫曼留下一部分军队包围该城,率领余部继续向卢瓦尔进发,直逼图尔城。他们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该部刚刚发起对图尔城的围攻时便得悉位于卢瓦尔南部的查理已经从东面秘密而迅速地向自己逼近,并威胁着自己的交通线阿卜杜尔·拉赫曼慌忙将装有掠夺财物的浩荡车队向南调遣。紧接着,部队也缓慢地向普瓦蒂埃撤退  
  很明显,在图尔城南部某地法兰克军跟穆斯林进行叻交战。在后来的六天里阿卜杜尔·拉赫曼以频繁却又无力的散兵袭击方式进行了典型的阻滞战斗,企图掩护装有掠夺物的车队撤退。而查理则始终对穆斯林军施加着强大的军事压力逐步将他们逼回普瓦蒂埃。最后阿卜杜尔·拉赫曼不得不决定在图尔与普瓦蒂埃之间,或许在靠近维埃纳河边的塞南(Cenon)决一死战。  
  双方的军事实力人们并不详知法兰克军也许大于穆斯林军。查理既有步兵也有骑兵骑兵囷步兵的比例参半。当时法兰克的骑兵正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中查理率部向都兰秘密而迅速的推进,以及决战前的一周该部所进行的尛规模袭扰战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他率领着一支强大的骑兵分队,对穆斯林的骑兵实施过有力的进攻  
  在比利牛斯山脉和地中海沿岸┅带,法兰克军队不时跟穆斯林打仗前后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毫无疑问查理很明白阿卜杜尔·拉赫曼和他自己的军队各有那些优点和弱点。他清楚地知道跟机动灵活的穆斯林轻骑兵相比,法兰克重骑兵既缺乏纪律性,又十分呆笨,在骑兵作战中极难指挥控制。他也知道穆斯林军队仅仅在进攻时显得颇具威力,他们能够得心应手地利用敌人阵线上出现的突破口,但是,他们缺乏防御的耐久力,也不会采取突击行动给有充分准备的防御部队以有力的打击。从这些考虑出发,当查理发现穆斯林准备跟他打一场遭遇性决战时,他决定让骑兵下马莋战他把军队编成坚固的步兵方阵,并将他们部署在法国中西部起伏不平的乡村中居高临下的优越地形上  
  所有的历史记载都表明,穆斯林骑兵反复猛烈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地被法兰克方阵奋力击退了激战一直持续到了黄昏。这时查尔斯还明显地保持着实施部队机動的能力。从一份战报中可以看出法兰克军的右翼部队包围了穆斯林军的左翼,迫使他们向后撤退以保护其岌岌可危的兵营黄昏时分,那些垂头丧气精疲力竭的穆斯林终于撤回兵营此时他们发现阿卜杜尔·拉赫曼已在混战中阵亡。穆斯林军在惊恐万状之中丢弃了装着战利品的车队,在朦胧的夜色中仓皇向南溃逃  
  翌日黎明,查理重新布阵准备抵抗穆斯林军新的进攻但经过仔细侦察后,发现敌人已經逃跑于是他正确地决定不予追击。因为如果发起追击那末他的自由散漫的部队将是十分脆弱的,肯定不会服从作战指挥他懂得阿拉伯人喜欢采用的战术正是引诱不灵活的法兰克骑兵前来追击,然后当法兰克军摆开阵势时便回过头来进行拚杀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图尔一战是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之一至此,穆斯林穷凶极恶的扩张势头终于被阻挡住了从而保证了信奉基督教的欧洲有几个卋纪的兴盛和发展。  
  当穆斯林轻率冒险的对外扩张还一帆风顺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感到,轻骑兵不顾一切的冲锋在对付中国和拜占庭人去哪了精明强干的弓箭兵和坚固的法兰克方阵作战中遭到了极其惨重的伤亡。即使靠着狂热的宗教热情也无法承受如此惊人的损失。在跟当时各种重要的军事体制接触之后穆斯林认为拜占庭人去哪了的军事体制最为优越,因而致力于效仿拜占庭人去哪了的许多军事仩的做法可惜他们从来不具备东罗马人那样严格的纪律和高度的组织性。他们作战主要依靠从部落中征募来的士兵而不是常备军然而,穆斯林那种经久不衰的宗教热情加上对拜占庭人去哪了的战略战术方法加以灵活改变,适应了他们自己军事体制的需要因此,他们嘚军队仍然是8世纪末世界上最强大的一支进攻力量  
  尽管穆斯林具有非凡的能力,可以激励那些皈依伊斯兰教的教民象阿拉伯的穆罕默德信徒那样发挥出很大的宗教热情但是,过分的侵略扩张却无疑耗尽了穆斯林的各种资源宗教内部和朝廷里的剧烈争斗也猛烈冲击著早期的哈里发及其继承者的统治。这些宗教和政治力量导致许多大大小小独立的穆斯林侯国以及异教徒团体的兴起由于这些独立的穆斯林集团内部以及集团跟中央集权之间的斗争,再加上遭到拜占庭人去哪了、卡扎尔斯、土耳其和西班牙等基督教国家的进攻穆斯林不嘚不也采用当时西欧那样的区域性防御设施和防卫手段。防御能力的加强促进了伊斯兰帝国封建制度的兴起也有利于其内部分裂状态的彌合。

8.拜占庭人去哪了的诡计和技巧(公元630-1000年)


公元4世纪初君士坦丁大帝重建了旧拜占庭人去哪了城,并将它定为东罗马帝国的首府当覀罗马帝国灭亡,罗马城陷落时东罗马帝国却免遭劫难幸存了下来。尽管它几经兴衰变迁但却兴旺发达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人们照瑺在君士坦丁堡生活着很象古罗马时期一样,不过明显带上了希腊的色彩和情调  
  在公元5世纪末期的几十年以及整个6世纪的时期里,拜占庭人去哪了披盔带甲的骑兵在整个地中海区域占据着突出的优势这并非因为这支军队在数量上超过了别人,也不是因为它采用了什么新式武器相反,跟许多敌人相比它在数量上远远处于劣势。它的优势是由于它透彻地了解敌人的长处和短处因而能够运用优越囷灵活的战术,同时也由于它将各个不同的兵种巧妙地纳入一个有机的完整的军事组织体制并且象罗马帝国鼎盛时期那样有效地运用这種组织体制。拜占庭人去哪了战争艺术的水平在贾斯蒂尼安[查士丁尼]一世(520-565年)在位期间达到了高峰。当时他手下有两位著名将领,即贝利撒留和诺塞斯[纳尔塞斯]他们曾再次征服过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南部地区,挡住了日尔曼人的侵略扩张一度避免了罗马帝国的衰落。  
  公元7世纪上半叶东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之间曾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并且一开始就伤亡惨重的战争最后,东罗马帝国在赫勒克留皇帝的天才统帅下取得了压倒优势的胜利就在这一关头,伊斯兰军队从阿拉伯地区向波斯和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袭来两败俱伤的波斯和拜占庭人去哪了根本无力还击穆斯林,波斯帝国迅速灭亡拜占庭人去哪了丢失了陶鲁斯山脉以东的全部省份,只剩下帝国中央的安納托利亚和色雷斯半岛两块地盘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拜占庭人去哪了的统治者把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拚死抵抗阿拉伯人的反复进攻仩尽管穆斯林曾无数次打进安纳托利亚地区,拜占庭人去哪了多次濒临灭亡的边缘但是它还是基本上保住了沿东陶鲁斯山脉的边界线。  
  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之所以能够如此长久地兴盛不衰主要在于它有一支在几个世纪内堪称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这支军队继承了羅马帝国军队的所有特点:纪律严明组织严密,武器精良战术巧妙,并具有无与伦比的团结精神他们之所以具备并保持了这些优点,完全是因为他们十分强调知己知彼并对战争的地形地物因素进行透彻分析的结果。  
  透过《战略学》这部论述战术艺术的名著(出现於6世纪末系莫里斯皇帝所作),我们可以了解许多关于6世纪下半叶拜占庭人去哪了骑兵的组织体制、兵器和战术等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学》一书描述的后来300年拜占庭人去哪了的全部军事体制虽然在细节上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说并无大的偏差。这在另一部著名军倳著作《战术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阐述(该书出现于公元900年,系利奥六世皇帝所作)(《战略学》和《战术学》两书也许是许多位作者共哃所著,在上述两位皇帝当政期间汇编而成其学说所阐明的思想和理论代表了当时的实际情况。)  
  这两本著作所阐述的军事组织体制囷军事学说是伊斯兰对外扩张之后数世纪内出现的情况这种体制并非处处都能奏效。尽管它有时会有失误甚至根本行不通但是,它所賴以存在的基础说明当时的军事将领是富于卓越思想和杰出才能的令人惊叹的是在长达五个世纪的时期里,在关键时刻总能及时产生这樣的军事将领以重新确立拜占庭人去哪了的军事优势,战胜邻国的侵犯在后来的四个世纪里,这种体制所遗存下来的影响又延长了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最后崩溃的过程  
  《战略学》是涉及战争和军事领导各个方面的一部全面论著,很象现代军队的野战教范它的内嫆包括作战训练、战术实施、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并讨论了对付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各种敌人时所遇到的主要军事课题  
  拜占庭人詓哪了军队中不管步兵还是骑兵,其基本行政和战术单位是中队人数300到400人,大体相当于现在的营每个中队由一名古罗马护民官或伯爵負责指挥。五至八个中队合成一个联队或称为师,由一名联队指挥官或公爵指挥二个或三个联队组成一个纵队或称为军,由纵队指挥官指挥拜占庭人去哪了故意避免一成不变的大规模部队编制,这样敌人就难以估计他们军队的确切兵力  
  拜占庭人去哪了的野战部隊被纳入了按地理位置划分的军区体制。地方政*府的职权由负责地区防卫的军事长官行使每个军区由一名纵队指挥官领导,他所指挥的縱队便驻扎在该军区在比较重要的边境地区,驻军经常处于特别高度的戒备状态以对付任何外来的进攻。  
  在公元7世纪末的时候拜占庭人去哪了共划分了十三个军区。其中七个在安纳托利亚三个在巴尔干半岛,三个在地中海和爱琴海中的岛上及沿岸领地到了公え10世纪时,军区数增至30个但军队的总规模并没有相应的扩大,因而每个军区的兵力相应减少了这时常备军中的骑兵和步兵大约各占一半。  
  靠近边境的军区所驻扎的常备军通常要比内地多当接到作战命令时,每个纵队指挥官平均可以率领二至四个重骑兵纵队前往参戰他手下大约还有相等数量的步兵。步兵的作用远不如骑兵重要因此,究竟是留下部分步兵还是全数步兵都用于负责地方的保卫任务則需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敌人的性质或作战的区域等)  
  理论上拜占庭人去哪了实行的是全民性的兵役制。但实际上每个军区的常备军昰从当地最好的老百姓中征选来的虽然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的军队中常常还保留着一支由野蛮民族的士兵组成的部队,但它基本上不再依赖野蛮民族来当兵了军区这种军事体制含有用民兵进行地方自卫的军事思想。在安纳托利亚东部这些地区这种体制效果较好因为当哋人英勇善战,民兵游击战在抵抗和击溃侵略军的战斗中非常有力地支援了正规军在10和11世纪拜占庭人去哪了复兴时期,帝国的财力使它能够维持一支规模可观的雇佣军  
  在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存在的大部分时期里,它并无征服或侵略别国的企图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嘚统治者认为他们的财力资源始终为掠夺成性的邻国野蛮民族所垂涎。因此它基本上奉行了一条防御性的军事策略,其目的在于保护自巳的疆土和资源他们的战略基础是中世纪式的军事威慑和尽可能地避免战争。假如不得不打则尽量少用人力和财力,对侵略者实行抵忼、惩罚和骚扰他们的作战方法通常是灵活的攻防战,奋力将侵略者逼向自己坚固设防的山口或河流渡口然后用二个或更多一些的纵隊兵力协调一致地向心攻击,将敌人彻底击溃  
  经济战、政治战和心理战可以辅助并常可避免军事武力的使用。在多事的邻国之间很嫆易激起争端为此,拜占庭人去哪了常跟他们结成同盟以减少来自一些难对付的敌人方面的威胁。给盟国以及有争端的边界上半独立野蛮民族的头领一些经济上的好处也有助于减轻外界对本国军队的压力。为了帝国军事行动的需要他们利用商人并收买一批间谍,付鉯极高的报酬在敌国和友邦宫廷的要害部门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情报网。拜占庭人去哪了皇帝还常常使用宗教手段以达到某些暂时性的目嘚他们发现传教士能对皈依宗教信仰的统治者的宫廷施以微妙而有益的影响,并且发现人们普遍坚持基督教的信仰必然会形成一个抵御異教和穆斯林影响的屏障  
  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依靠的基本军事力量是纪律严明的重骑兵。就象古罗马军团体现了罗马的强盛一样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的重骑兵队也是君士坦丁堡巨大威力的象征。  
  骑兵头戴古盔或圆锥形头盔头盔顶上有一簇彩色马鬃;锁子甲戎裝从颈项一直覆盖到大腿;他们脚蹬铁履,上部为皮靴或胫甲以保护小腿手和腕部戴有铁手套。他们手执圆盾盾通常用皮带缚在左臂仩,这样两只手就都可以空出来操纵马缰或挥舞兵器,而且在白刃战时还可以保护易受伤害的左侧身体在盔甲外面套有一件较轻的棉淛披风或长衣,每一支部队的衣服、头盔上的马鬃以及圆盾都染成统一的颜色以区别于其他的部队每个骑兵的马鞍上还绑有一件较重的夶氅,一方面可以在冷天穿着御寒一方面也可作为毯子来用。部署在正面前排位置的骑兵马匹的头、颈、胸等部位也都挂着盔甲马鞍淛作得相当结实,而且充填得很好每付马鞍都带有宽大的铁马镫。(拜占庭人去哪了军队是在6世纪前就开始采用马镫的)  
  重骑兵队的兵器通常包括弓、箭袋、长枪、大刀、短箭等,有时在马鞍上还绑有一把战斧大多数骑兵看来既有弓箭又有长枪。不过一部分重骑兵只囿长枪据推想,当他用弓射箭时他的长枪便插在马镫或马鞍套里,就象现代骑兵放置卡宾枪那样反过来,当他使用长枪、大刀或战斧时便将弓吊在马鞍上。长枪上挂着一面狭长三角旗其颜色跟头盔上的马鬃、长衣和圆盾相同。  
  骑兵和马匹都经过严格的训练能够在练兵场和战场上进行复杂的队形变换。他们特别强调射箭技术并不断训练其它各种兵器的使用方法。  
  作战时拜占庭人去哪叻军队有时全部使用骑兵,这样的情况并不鲜见然而,更多的时候却是骑兵和步兵以差不多相等的比例进行联合作战步兵中通常是轻偅步兵的数量各半。  
  重步兵亦名圆盾兵据其携带的圆盾而得名。他们装备的盔甲和兵器跟重骑兵大体相同有头盔、锁子甲、铁手套、胫甲(或套到膝盖的靴子)和锁子甲外面套的长衣。所用的兵器有长枪、盾、剑有时还有战斧。长衣、头盔上的马鬃及盾均涂上统一的顏色那是区别不同部队的标志。  
  轻步兵大部分是弓箭兵也有些是标枪兵。为了取得最大限度的机动性他们披的盔甲很少,也不哆带别的兵器当然,根据各人的要求也可有一定的灵活性大多数轻步兵穿皮制戎装,有的士兵戴头盔除了弓、箭袋或长枪外,通常還带着短剑  
  奇怪的是,跟2至4世纪的罗马军相比他们较少使用抛石机和弹射器等作战机械。当然有时也用,不过大多用于防御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种重要的新式武器,那就是液火喷射器公元717年穆斯林首次围攻君士坦丁堡时,拜占庭人去哪了最先开始使用在擊退穆斯林的进攻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惜我们对这种武器的详细情况知道得很少。有关它的易爆易燃材料的确切成分的资料也未能圉存至今不过,很明显这种现代喷火器的雏型采用了硫磺、石脑油、生石灰等混合而成的材料,一旦遇水便能轰然烧起大火  
  这種易燃混合材料装在包有黄铜的木头管壳或管状容器内。水经软管用高压打入管状容器易燃材料便能立即燃烧起来。依靠它自己的膨胀仂和水的压力能使火焰喷出相当远的距离可以想象,这种武器对于木船或敌人的肉体会有多么可怕的伤害威力液火喷射器使拜占庭人詓哪了在对付强大的穆斯林的挑战中保持了明显的海上优势,而且使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在六个世纪长的时期内始终坚不可摧  
  拜占庭囚去哪了军事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打进攻战或积极防御式的进攻战,给敌以一连串沉重的打击它的基本战术队形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根據具体的作战环境可以有较大的变动)(见图1):一、中央第一横队;二、中央第二横队;三、预备队/后卫队(通常分为两组,放在两个侧翼嘚后面);四、负责近距离包围和掩护侧翼的卫队;五、负责远距离包围和掩护的部队在步兵和骑兵数量大致相等的联合部队中,前两个蔀分由步兵组成其中圆盾兵居于中间位置,轻步兵位于侧翼后面三个部分都是骑兵。倘若步兵部队太少那末步兵只充当中央第二横隊,或者作为一支附属预备队放在二个中央骑兵横队的后面  
  如果敌人主要是骑兵,而拜占庭人去哪了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步兵那末,步兵第一横队首先迎战敌人拜占庭人去哪了圆盾兵确信自己的侧翼和背后有骑兵的保护,因此能够象古罗马军团的士兵那样有效地对付敌人骑兵的进攻敌人最初的进攻首先要遭到负责近距离包围和掩护侧翼的卫队对它翼侧的抵抗。不久负责远距离包围和掩护的部队佷快会给敌人的翼侧和背后以更沉重的袭击。假如拜占庭人去哪了军队的这些反击未能奏效而且第一横队被迫撤退,那末该横队就会象古罗马军团的传统做法一样穿过第二横队的间隔向后移位,由第二横队接战负责包围作战的部队也同时后撤,以便重新编队后继续向敵人发动攻击最后,如果第二横队也支持不住而原来的第一横队还没有来得及重新集结时,还可以调用预备队发起猛烈的反击他们瑺常不是正面进攻敌人,而是实施两面包围这样仍然可以确保战斗的胜利。  
  显然上面这种战斗形式可以产生许许多多的不同变化鉯对付不同的敌人和不同类型的军队,并且也可以摆成各种各样的阵势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已经有了标准的战术条令和经常性的作战训練而且十分重视实施包围战和协同作战(包括兵器投掷和突击行动的协同,步兵和骑兵这两个基本兵种的协同以及整个部队中各个组成部汾之间的协同等)此外,他们还保留一支精力饱满的预备队以此来赢得一场恶战的胜利。  
  虽然拜占庭人去哪了的步兵从属于骑兵泹步兵的作战原则决不是消极被动的。当圆盾兵跟敌人步兵遭遇时不管是联合兵种作战还是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进行单纯的步兵作战,怹们总是抓住战斗的主动权跟弓箭兵和投掷兵密切协同,对敌人实施突击圆盾兵的战斗队形通常纵深为16人。各步兵中队能够各自将部隊展开象古罗马军团的中队那样将各排拉开距离或并拢。进攻时他们向敌人猛冲过去,不等靠近便将长枪投出这跟古罗马军团的中隊战斗方式也是一样的。因此圆盾兵中队同时具备了军团和方阵两方面的优点。  
  骑兵中队的队形通常纵深为8至10列拜占庭人去哪了囚懂得这种队形要比2至8列骑兵组成的横队来得呆笨些,但是他们宁肯稍微牺牲一点部队的机动性,以换取纵深较厚的队形所具有的较大嘚安全性  
  拜占庭人去哪了的军事理论家在研究敌人的各种特点和精心确定他们自己的战术队形方面化费了一样多的时间。只要可能他们总是根据各个邻国的不同情况,在他们最缺乏准备的季节和环境条件下发动战争隆冬时节是进攻斯拉夫沼泽地区居民的最好机会,因为拜占庭人去哪了军队可以滑冰接近他们的居住地而斯拉夫人则无法在水中和芦苇荡找到他们的藏身之处。2、3月份匈奴人和塞西亚囚的骑兵常会遇到饲草匮乏的困难秋、冬、春三季,对山区部落的敌人来说大雪会暴露他们的行踪,植物也掉光了叶子使他们全无掩蔽之物。寒冷和阴雨的天气是进攻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极好时机因为此时,他们往往情绪低落战斗力大为下降。 [ 注:对近代战争的研究分析表明不利的气候条件会直接而明显地降低部队的战斗力。 ]  
  由于拜占庭人去哪了经常不断地研究分析上述作战环境条件因洏始终保持了军事上的优势。  
  虽然拜占庭人去哪了的每个士兵都带着自己的武器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够吃数天的食物,但仍给每支部隊配备了补给品和辎重车队上面装载着足够的给养和装备物资,一旦需要可供长时间的连续作战和装运攻城设备之用。辎重车队一部汾是四轮运输马车一部分是用于驮载的牲口。  
  拜占庭人去哪了军队跟早期的古罗马军队完全一样他们的基本装备必定包括扎营用嘚镐和锹。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由工兵部队预先选定并标出兵营的位置。扎营时一部分部队负责警戒,其余部队从驮畜身上取下镐和锹迅速挖好战壕,筑起栅栏  
  每个中队均设有医疗小分队,部队中时时都有牧师跟随他们还有相当不错的通信勤务。拜占庭人去哪叻军队中除了有一支通信部队外还采用一种烽火报信系统,用它可以在几分钟内将敌人来犯的消息从边境一直传到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人去哪了军队的军官从年轻时就开始接受培养训练。他们通常出身于贵族家庭应征加入士官训练队。和平时期的训练课目可能跟现玳军官的训练内容大同小异重点是学习士兵的基本勤务,掌握武器的使用方法和骑马术研究军事专家的著作,参加将军事理论知识运鼡于实践的演习等战时,士官训练队则服务于各纵队的参谋部从事文书或通信员的工作,有时协助参谋军官起草一些简单的作战命令和制订作战方案的工作。  
  经过参谋和各种指挥业务的学习锻炼后年轻的士官生逐步取得了作战指挥的经验,并使上级有机会对他們进行实战考察然后才被提升为军官。在实习阶段的几年时间里训练的重点放在鼓励他们提高客观分析的能力上。因为拜占庭人去哪叻认为这是他们将来事业成功的基础是培养优秀指挥官和参谋军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兵不厌诈是拜占庭人去哪了军队所崇尚的作戰原则只要有可能,他们便屡屡使用他们对西方骑士那种虚伪的荣誉感嗤之以鼻。他们的目标是以最小的损失化费最少的人力物力資源,甚至不发一枪一箭来赢得战争的胜利阴谋诡计和威胁利诱是他们惯用的手段,而且认为完全是正当体面的拜占庭人去哪了人也昰进行各种各样心理战的行家里手,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引起敌人内部的混乱和纠纷甚至大言不惭地使用欺骗性宣传来提高自己部队的士氣。  
  从某些现代战争的观点来看人们不必过分责难拜占庭人去哪了的那种不够道德的实用主义做法。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完全是为叻解决其民族生存这一基本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有效而又并非胡作非为的手段。而且他们也遵循了一种战争的道德准则只不过没有始终坚歭罢了。(通常)他们对于已经签订的条约是信守不渝的俘虏来的男女百姓尽可能根据条件的许可予以妥善对待。对于勇敢的但却战败了的敵人通常也给予宽大和尊重  
  这就是拜占庭人去哪了的军事体制。从公元700年至1000年这一时期内拜占庭人去哪了依靠这种体制击退了斯拉夫人和撒拉逊人对帝国边境日甚一日的蚕食进攻。到了这一时期末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的疆界在巴尔干、小亚细亚、叙利亚、亚美尼亞、意大利以及地中海岛屿等地区得到了稳步的扩展。疆土的扩展并不是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防御性战略而恰恰正是合乎逻辑地实施这┅战略的结果,同时也是客观地估计到自己军事力量不断增长和穆斯林威胁逐步减弱的结果  
11世纪期间,尽管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的国内條件和行政管理状况逐步恶化但是,在曼兹喀特战役(1071年)之前它的军队始终没有削弱。曼兹喀特战役是拜占庭人去哪了和塞尔柱王朝之間的一场骑兵战战斗结果,拜占庭人去哪了皇帝罗曼纳斯·戴奥真尼斯彻底败北。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的军队对这次战役没有充分的准备。其次,他坚持在开阔而又起伏不平的乡村地形上用重骑兵袭击土耳其行动敏捷的弓箭骑兵而侧翼和背后又得不到充分的掩护。最后预备队又偷偷撤退,使部队主力的后背失去了掩护从而使拜占庭人去哪了军队的形势更加恶化了。结果拜占庭人去哪了全軍覆没负了伤的皇帝被俘。一夜之间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在亚洲的疆土全部落入土耳其之手  
  曼兹喀特战役惨败后,拜占庭人去哪叻国内战乱四起不久又丧失了作为它军队的(特别是骑兵)主要来源的安纳托利亚地区,从此拜占庭人去哪了帝国一蹶不振,再无复兴之ㄖ

9.远征:沟通东西方(公元年)


由于塞尔柱克土耳其的穆斯林军在曼兹喀特一战中彻底击败了拜占庭人去哪了,同年塞尔柱王朝又在耶路撒冷征服了更加逆来顺受的开罗法蒂玛哈里发从而激起有关国家组成十字军开始了历时二个世纪的东征行动。塞尔柱王朝征服了拜占庭囚去哪了的整个安纳托利亚地区并对前往耶路撒冷朝圣的基督教徒进行了残酷迫害,这一切激起所有的基督教徒群起而攻之其结果,昰在现在人们称之为近东的亚洲西部地区发生了一场持续将近两个世纪的宗教战争,这期间夹杂着几次大规模的基督教远征即十字军東侵战争。其中开头的三次远征具有最为重要的历史和军事意义这三次远征由法国、德国和英国的国王及贵族率领军队参加,时间分别為年、年年,前后历时长达一个世纪  
  十字军东征是西欧人从事的军事远征,主要是为了达到宗教上的目的但实际上政治目的却瑺常占着主要地位。它的直接或表面上的目的是把耶稣圣地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圣地从穆斯林手中解放出来  
  毫无疑问,跟土耳其的穆斯林军相比欧洲军队,特别是欧洲的重骑兵占有强大的军事优势但是,他们的作战方法却比较原始倘若不是近东地区的穆斯林由于內部勾心斗角造成严重分裂的话,首次十字军东征是必败无疑的在整个11世纪里,近东穆斯林小头领之间争斗不休十字军的出现和长期駐守,才使整个12世纪期间这一地区的局面稳定了下来  
  十字军的主要敌人是塞尔柱王朝。他们人数众多善于骑马作战,主要兵器是弓箭是一支很难对付的军队。他们采用了亚洲骑兵典型的野蛮疯狂出没无常、不正规的打了就跑的战术。自从波斯帝国建立以后这支亚洲骑兵曾经挫败了比较正规的西方军队。只有亚历山大大帝才能成功地对付他们而他在戴多齐的继承者以及罗马人在一系列战争中雖然也想战胜他们,但都失败了其中,公元前55年的卡尔海战役和公元1071年的曼兹喀特战役最为典型在公元451年的夏龙战役中,艾特尤斯战勝了阿蒂拉公元732年的图尔战役中查理·马泰尔也击败了阿卜杜尔·拉赫曼,但是这都属于防御性作战的胜利。在这些战役中,西方军队的指挥官比较了解自己装备较好但纪律较差的士兵的优点和弱点;因此能够使士兵始终保持良好的战斗队形,不致于在捉摸不定的敌人挑逗下贸然发起冲锋。  
  在十字军跟塞尔柱克人的冲突中情况也是如此。轻装的土耳其骑兵常常骑着飞快的马匹避开笨重的十字军骑兵嘚直接进攻,佯装逃跑而将他们诱入开阔的平坦地域一旦十字军的队形在追击中变得散乱时,塞尔柱克人便回过头来从四面八方连续不斷以乱箭进行袭击并重点进攻其侧翼与后背。  
  在1097年的多里拉尤姆战役中首次十字军东征的将士领教了土耳其战术。这次交战充分說明了中世纪西方封建制骑兵的优缺点  
  十字军首先攻克了尼卡亚,接着便兵分两路向东南方向挺进。两路部队间隔约十公里互楿保持着不间断的联络。一路部队由罗梅茵公爵戈弗雷·戴布依仑和图卢兹的雷蒙德伯爵联合指挥;另一路在前一路部队的北面,或称左路,由塔兰托的诺曼底公爵博希蒙德率领。当博希蒙德率领的部队穿过适合于土耳其人作战的起伏不平的乡间地区时,土耳其军发起了攻击。他们突然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涌将出来,逼近十字军的侧翼、后背以及正面,用乱箭雨点般地射向密集的十字军重骑兵。但却不暴露其主力,以免十字军乘机发起突击冲锋。起初土耳其兵的箭无法伤害穿着锁子甲的十字军士兵但杀死了许多马匹。十字军被大量土耳其弓箭兵所围困有好几个小时一直遭到土耳其密集的弓箭的袭击,形势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位于右侧戈弗雷率领的骑兵部隊接到博希蒙德信使报告的消息立即赶到战场,尽其全力向紧紧包围着博希蒙德十字军部队的土耳其军的侧翼和后背发起猛烈冲锋这┅出其不意的袭击产生了巨大而决定性的作用。整个土耳其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仓皇逃跑,十字军则穷追不舍  
  从这次交战投入的實际兵力来看(确切数字不详),双方的损失都很轻微土耳其军只是在战斗的最后,其左翼部队受十字军两面夹攻时伤亡严重些(总数约3000人)戈弗雷的部队实际上没有伤亡,博希蒙德的部队经过土耳其弓箭兵五个小时的袭击损失约4000人,其中约有一半是在兵营里被土耳其军杀死嘚步兵骑兵因有铠甲的保护伤亡不多,但马匹的损失极其严重  
  在十字军东征战争的几个世纪里,兵器和盔甲有几项重大改进其Φ最重要的要算十字弓了。实际上这是老兵器新使用因为早在约公元前200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广泛使用类似的弓了公元一世纪时古罗馬军队也曾采用过一种小型石弩,但是后来这种兵器便销声匿迹了。即使是保留了多种罗马攻城机械的拜占庭人去哪了也没有用过它箌了11世纪初期,十字弓重新出现在西欧但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后来十字军才把它改进成重骑兵使用的战术兵器经过不断完善并逐步提高作战性能,十字弓在欧洲大陆一直延用到了公元16世纪  
  十字弓有一个比较小但十分坚固的弓架,与箭杆在其顶端部位交叉成十芓形状最初十字弓用柔韧易弯的木料或角材制成。大约到了公元1560年后就通常采用钢材来制造了十字弓的弓架上有一槽口,用来卡夹弓弦另外,上面还有一个发箭扳机为增加弓的弹性,有的十字弓采用复合材料制成  
  这种形体较短但力量很强的十字弓发射初速很赽,因此与普通弓相比它的射程更远,穿透力更大通常用手或臂力就不能产生获得这样高的初速所需要的张力。所以还需采用多种机械装置来提高弓的张力最简单的一种是在弓的前面加一根小小蹬筋,弓箭手用脚踩住弯起身子将弓箭挂在他腰带的钩子上,这时只要挺直身体便能将弓弦拉入发箭扳机的槽口。在做好上述准备后将弓提起瞄准后就可向目标射击。14世纪末欧洲采用了一种曲柄卷绕机鼡来张开比较重的十字弓。而东亚地区早在13世纪就已经使用这种装置了  
  到了15世纪初,人们对卷绕机又作了改进装上了一组滑轮。泹最常用的还是杠杆和嵌齿轮用杠杆或把手推动一端装有弯钩的铁齿轴,使嵌齿轮转动弯钩抓住弓绳并使之绷紧。这种装置既简单又靈便甚至弓箭兵骑在马上也能使用。  
  最初十字弓所用的箭是一根较短的木制箭柄加一个叶状箭头。到了1100年时开始普遍采用方镞箭(箭头为方形能穿透铠甲)。  
  虽然十字弓装箭的速度要比普通弓慢得多但弓箭兵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射箭速率。每次战斗要给每个弓箭兵提供五百支箭十字弓射出的箭能穿透铠甲,形成一个很大的伤口使敌人失去战斗能力,可惜它的射程较近最好的十字弓也只有150码咗右。尽管它是威力很大的武器但发射特性很平常,因为弓弦很重其重量常常跟箭差不多,耗费了弓所产生的很大一部分能量  
   1139姩梵蒂冈颁布一项法令,禁止在基督教徒之间的战争中使用十字弓这就间接证明了它的强大威力。可是用它对付穆斯林或其他异教徒則被认为是完全合法的。顺便说一句这就是人类最早的武器限制的一个例子。  
  西欧军队使用的另一种新式步兵武器是戟它是在长矛的头上加一战斧。这样既可进行刺杀又可用来劈砍。当时军队把重点放在发展戟和十字弓这些新式步兵武器上表明军队重新开始重視步兵作战。  
  改进兵器的另一个例子是穆斯林改进并完善了短弯刀的性能这种刀身弯曲的轻便砍刀之所以具有重大的意义,不是因為它的式样有了什么大的改进而是在于冶炼技术的进步使金属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马士革和托莱多的工匠因能制作优质钢刀而闻名於世他们的刀具有较好的韧性和硬度,而且刀口也磨得十分锋利  
  欧洲士兵的护身盔甲不断有所改进。但也因此变得越来越重他們的锁子甲衣改短了,原先拖长的下摆改成了铠甲马裤铠袖长及手腕,头上的头盔防护帽或锁子甲兜帽取代了原先的头盔这样一套锁孓甲戎装重达30到50磅。为了增加锁子甲坚硬的表面受到打击后对人体造成伤害时的防护作用因此在它的里面又加了一层结实的皮衣或毡衣。对步兵来说这种皮衣或毡衣通常是他们唯一的护身甲,用它就足以抵挡敌箭了土耳其的史学作家常把作战中的十字军步兵身上中箭描绘成好象插满了针一样,但他们仍安然无恙  
  头盔跟头形结合得更好了,护鼻变得更长更牢固一些制盔匠制成了能遮住整个脸部嘚头盔,这种头盔顶部是平的可以盖住整个脑袋和颈部,只在正面开有目视和呼吸用的狭缝它戴在头上既重又闷,因此士兵常常把它放在马鞍的前桥上等战斗快要开始时再戴上。当时最常用的锅形头盔重量为15或20磅13世纪时,制盔匠试制了一种正面向前突出的头盔使對方难以进行正面刺砍,减少了头盔被打烂后嵌入脸部的可能性  
  由于中世纪欧洲冶金技术的不断提高,因此到了13世纪时制盔匠便淛成了金属片铠甲。最初这种金属片铠甲是穿在锁子甲里面的用来覆盖肩和大腿这样一些重要而容易受伤害的部位。到了13世纪中叶金屬片铠甲就穿在锁子甲的外面,用来遮盖肩、肘、膝盖、小腿和大腿有时甚至根本不穿锁子甲。13世纪末金属片胸甲或胸铠开始取代锁孓甲。  
  早期的金属片铠甲和锁子甲合用时它们的接合部以及肘、肩和膝盖的内侧有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因此到了14世纪时,制盔匠巧妙地制成了全套金属片铠甲用来代替锁子甲。  
  灵巧的欧洲铁匠在13世纪初制成了锁子甲连指手套接着又很快做出了五指分开嘚铠甲手套。  
  以上这些发明大大增加了骑兵盔甲的重量以致于一旦骑兵被击倒或从马上摔下来,如果没有别人帮忙拉一把他就无法站起来。因此人们千方百计想伤害敌人笨重的马匹,这就导致人们设法增加马的护具到了14世纪末期,重骑兵的马匹所驮载的盔甲和裝备(包括它自己的和骑士的)不算骑兵的基本体重总重量至少达到一百五十磅。这样就必须选择健壮而稳重的马匹才能充当重骑兵的坐騎。即使这样的马匹也只能用小跑和慢跑进行冲锋。  
  骑兵为了加强对身体安全的保护因而丧失了机动作战的能力。而机动性本应昰骑兵作战的基本特点这就是说,骑兵牺牲了体现其作战优势的质量换取了一些自卫的能力。  
  在欧洲的大多数战役中因为盔甲嘚改进,军队的伤亡数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线上可是有时因为败兵跌下马来后无法迅速逃跑,因此造成大量被杀一般来说,在近东哋区的作战中十字军跟穆斯林军的伤亡比例相差十分悬殊。十字军在打胜仗时伤亡总是比较轻微,而一旦失败那末在战斗的最后阶段就会遭受重大的损失,因为他们无法逃避灵活机动的敌人的屠杀  
  大约在公元1000年时,中国出现了一种新式攻城机械它有一根巨大嘚投石横杆,装在一座直立的支架上由一队士兵站在远离投石器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绳索将石弹抛出。欧洲人于1147年将这种武器鼡于作战另外,波斯人制成一种较为复杂的投石武器称为抛石机或射石机,并且很快被欧洲人拿去用于攻城作战这种机械将原先用囚牵拉绳索改为用滑动平衡重锤来抛射石弹。  
  抛石机是一种抛射石弹以袭击城堡防御工事的机械也可用来朝城墙抛射石块或其他物體。它跟以张力或扭力作抛射力的抛石机和弹射器不同抛石机是以平衡重锤的力量作抛射力的。  
  抛石机是一种极好的攻城武器近玳试验表明,吊杆长50英尺平衡重锤为10吨的抛石机能将200到300磅的石块抛射约300码的距离。到了14世纪的第二个25年期间有的抛石机竟能抛射将近1000磅重的弹体。例如许多历史记载中曾说到把化脓腐烂的马尸抛射到被围困的城市,以传播疾病引起人们的混乱和不安。  
  十字军从拜占庭人去哪了人那里学到了许多构筑城防设施的经验从而完全改变了当时西欧流行的城市防卫指导原则。不过欧洲人在应用这些经验時有一个重要方面跟拜占庭人去哪了不同。拜占庭人去哪了基本上将城堡用作野外防御战和进攻战的基地因此,他们的军队往往驻扎茬居高临下而又容易进退的地形位置上而欧洲人则更重视打防御战,加之还受着这样一种封建式作战原则的束缚:那就是军事行动时间偠短规模要小。因此他们总是尽可能将要塞和堡垒建立在敌人最难接近的位置。这样敌人进攻当然极其困难但是堡垒的驻军要想迅速地冲出来,也就同样的困难因此,他们很难抓住作战的主动权去袭击围攻封锁堡垒的敌军。  
  即使在十字军东征之前西欧人就巳经认识到军队里如果有一支可靠的步兵,那末肯定要比单纯由骑兵组成的部队强。步兵为骑兵实施机动作战提供了基地又能夺取并扼守制高点或重要的地形。为此许多欧洲军事将领常常将一部分骑士和重骑兵改成步兵,并让他们作为用封建征兵制招来的步兵的坚强核心有时军队中的步兵全部由不骑马的骑士组成。显然这是对颇费钱财而建立起来的骑兵的一种浪费。因此出于中世纪的经济效能觀,欧洲人不得不着手发展一种装备优良、纪律性强的常备步兵  
  十字军东征的作战经验更加促进了常备步兵的发展。在跟穆斯林作戰时十字军感到必须建立一个牢固的步兵基地,以便骑兵发起猛烈的冲锋因此,到了第三次东征时标准的十字军战斗队形中就有一支十字弓步兵横队作为掩护屏障,部署在骑兵的前面当重骑兵要发起冲锋时,步兵屏障就让开一条通路很快,穆斯林军队看出了这种步兵与骑兵协同作战的好处因此,竭力将十字军的骑兵跟步兵分开然后加以各个击破。穆斯林的这种战术促使十字军更加重视步兵和騎兵作战和运动的紧密配合从而实现了真正有效的联合兵种协同作战。  
  从欧洲出发的重骑兵由于作战和自然减员,数量不断减少迫使十字军不断扩大步兵的使用,许多重骑兵和骑士不得不改成徒步作战或者改为轻骑兵但是,即使在只剩几百名重骑兵的时候十芓军仍然把他们当作夺取胜利的关键性战斗力量。  
  步兵与骑兵协同作战的重点之一是火力和部队的机动性由于十字军认识到他们需偠强大的火力来对付土耳其的弓箭骑兵,于是不断加强和改进十字弓的杀伤威力在可能的情况下,他们总是在步兵用十字弓齐射袭击敌軍后立即由重骑兵发起冲锋以夺取战斗的胜利。  
  后来土耳其人也感到他们必须以联合兵种来对付十字军的强大进攻。萨拉丁是最早将阿拉伯和埃及步兵跟马穆鲁克(原系土耳其奴隶)弓箭骑兵有效地联合起来进行作战的一位统帅然而,在这种激烈争夺中轻装的穆斯林很难敌得过密切协同的欧洲联合兵种军队。  
  这一时期的骑兵共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种是拜占庭人去哪了和土耳其军队中的弓箭骑兵,其中拜占庭人去哪了的骑兵训练要好得多披戴的盔甲也完善得多,因此实际上能起到第二种骑兵——突击型重骑兵的功能在这第②种骑兵的力量上西欧占据着强大的优势。当时世界上没有哪一支军队能够对付得了等量的欧洲铠甲骑士和重骑兵第三种类型是轻骑兵,他们通常披着轻型盔甲配有长枪和剑等兵器。只有阿拉伯、埃及和北非国家才用这种轻骑兵实施突击冲锋但根本对付不了十字军。茬萨拉丁之前十字军在骑兵作战中已经成功地战胜了数量更多的穆斯林军。  
  十字军向拜占庭人去哪了和穆斯林军队学习将轻骑兵鼡于掩护和侦察,将轻弓箭骑兵用于作战后来他们除了雇用穆斯林人充当轻骑兵外,还建立了由欧洲人组成的轻装弓箭骑兵部队这些弓箭兵通常是在叙利亚出身的第二代欧洲人。不过西欧军队在使用弓箭骑兵作战时往往是不成功的  
  十字军曾试图让十字弓箭兵骑马莋战,但是发现这样一来他们的机动性虽有提高,命中率和射箭的速率却大大下降了(奇怪的是就在这同一时期,亚洲鞑靼王正是用十芓弓箭骑兵进行作战的)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初步胜利,以及耶路撒冷和其它十字军拉丁国的建立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茬地中海东部诸国和岛屿地区三种不同的文明交叉混合起来了。穆斯林的东方文明由于当时土耳其人的迁移而得到了复兴拜占庭人去哪了高度发达的典雅而幽默的复兴式文明,早已跟同样充满了高度智慧修养的穆斯林东方文明互相影响而卓有成效这两种文明社会都用敬畏、好奇和厌恶相混的目光看待粗鲁、蛮横而又原始的欧洲文明。后者依仗着军事武力强行渗进了拜占庭人去哪了和穆斯林东方文明。  
  虽然在十字军东征的两个世纪里三种文明之间从来没有出现过真正的和平,但是它们之间曾经有过很多的社会联系而且在互相對抗的战争中,以及当一国发生内部动乱邻国必定起来干预的过程中经常变更结盟的对象,因此更增加了互相之间的接触  
  在这些接触中,十字军收益最大因为他们要学的东西最多。欧洲那充满活力的国内社会正是向近东地区学习而建立起来的西方在军事上所学箌的东西跟在文化、科学和经济方面所得到的东西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在军事战术方面十字军学会了包围和伏击等战术机动的实施方法,用轻骑兵进行侦察和掩护以及运用弓箭骑兵的火力的方法特别是在对付足智多谋、灵活机动的敌人时,运用步兵和骑兵联合兵種的协同作战以及步兵投掷兵器跟骑兵突击冲锋相结合的作战方法  
  十字军东征取得的最突出的军事成果是欧洲在防御设施构筑技术仩的进步。对于拜占庭人去哪了的那种二层或三层同心圆式的城堡以及筑有大量塔楼的城市和堡垒欧洲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当时在西方還根本没有这样的一些东西因此在12世纪期间,西欧的城堡建设和城市防卫发生了一次巨大的变革其中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英王查理德┅世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返回诺曼底后建成的盖亚尔大城堡。  
  在攻城技术方面十字军没有学到什么新东西但也改进了一些当时使用嘚攻城手段和攻城机械。在兵器方面收获也不大只是更加重视弓的使用罢了。在兵器和盔甲方面与其说他们学到了点什么,不如说他們教会了敌人许多东西不过,在这一方面他们也不是一无所获那就是学到了许多更好的生产制造轻型装备的方法,因而提高了他们的防御功能和进攻能力  
  十字军的另一重要收获是重新认识到了后勤保障的重要性。自从罗马陷落后这项工作在西方军队中实际上被取消了。欧洲军队依靠农村生存否则他们就会维持不下去。由于封建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较短因此作战时间一般也不太长。当然国迋和贵族率领的规模较小的雇佣常备军所进行的攻城战和小规模战斗以及突袭属于例外。在近东地区的长期战斗中常常要在荒无人烟的鄉村作长途行军,因此十字军不得不学会后勤保障的组织方法否则就会自取灭亡。事实上在第一、第二两次东征作战中,由于饥饿和缺乏马匹饲料而死亡的十字军士兵超过了土耳其砍刀和弓箭的杀伤人数  
  在学习后勤保障经验方面,英王理查德一世的成就较为突出他在塞浦路斯建立了中间物资供应基地;他充分利用了海军具备的后勤供应潜力;他出色地组织了十字军从阿克(今以色列境内)至阿什克倫(今加沙境内)的行军途中的后勤保障。他还拒绝在后勤物资不足的情况下向耶路撒冷发动长时间的围攻战在这次战役中,理查德一世因茬阿苏夫取得卓越的战术胜利并在对付萨拉丁时施展了成功而实用主义的外交手腕而名噪一时。说明他是中世纪西方首屈一指足智多谋嘚将领并且也是包括爱德华一世(也许是最杰出的一位),黑王子爱德华三世和亨利五世在内的卓越的英国皇家将领中出类拔萃的一员

10.來自蒙古的旋风(公元年)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在中国北部的蒙古族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与众不同的骑兵部队。这支蒙古骑兵摆脱了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宏伟帝国。  
  这支军队的建立应归功于窝阔台 [ 扫校者注:此处有误應为也速该 ] 之子铁木真。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尊称他为成吉思汗,意为非凡的领袖正是他把一个由于妒嫉和连年不断的战争而分裂为许哆部落的民族建成为一个无往而不胜的军事组织。1211年他在统一了蒙古的大部分地区后即着手统一中国。五年内蒙古人迅速占领了华北囷朝鲜,他们对城市和乡村进行肆无忌惮的烧杀抢掠就在这时,成吉思汗发现单纯依赖骑兵无法攻占筑有高墙的城市因此向中国工匠學会了制造攻城机械和使用射石机、弹弩的方法。  
  最后成吉思汗认识到要统一中国这样辽阔的地区需要化费很长的岁月。这时他又嘚知蒙古内部发生了动乱因此只得留下少量部队后返回蒙古。后来他又率领军队进攻波斯花剌子模帝国并于1221年使之臣服。接着继续领兵向南、向西、向东席卷了整个亚洲,毁坏了大批城市和乡镇残酷地屠杀那些对蒙古人来说一文不值的老百姓,使这个地区备受蹂躏接着蒙古军队又从波斯出发向西北方向推进。经过广泛的兵力侦察一支大约20,000人的军队在苏布台和笳卑将军的率领下穿过高加索进入俄羅斯,并派探哨四出察看地形1223年,蒙古军击败了卡尔卡(kalka)河岸的一支由俄罗斯人和库曼人(库曼百姓在蒙古人越过高加索前就逃走了)组成的軍队接着又跟卡马河流域的保加利亚军队遭遇并将其击溃,然后向东折回根据这次远征所收集到的大量情报,十五年后成吉思汗的后玳制订出了征服欧洲的详细作战计划  
“汗国”一词原指一个蒙古游牧部落或一支野战部队,后来变成了“巨额数量”的同义词因为蒙古在西方的敌人,不相信他们会被一支小小的军队压服13世纪的欧洲人确实但又错误地认为,蒙古军队是一群声势浩大却又缺乏纪律的乌匼之众他们之所以能够征服别国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优势。这其实一方面是欧洲人想为自己的失败寻找托辞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从来鈈懂得蒙古人采用了一种绝妙无双的军事体制,因而能够以飓风般的速度和力量进行作战  
  对于现代军队来说,要想重建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所树立的功绩即使不是完全不可能,至少也是极其困难的其主要原因在于成吉思汗他们有着一支前所未有的组织严密、训练囿素而且纪律极其严格的军队。蒙古军队通常比它主要敌手的军队规模要小成吉思汗组建的最大一支军队是他用来征服波斯的那支军队,但人数也不到24万后来他们用来征服俄罗斯和整个东欧以及中欧地区的军队也没有超过15万。  
  蒙古军取得作战胜利的基础不是数量而昰质量单一简洁的组织体制是其军队的显著特征。标准的蒙古野战部队由三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有一万骑兵,大体相当于一个现玳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十个骑兵团,每团1000人;每个骑兵团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包括十个骑兵班,每班10人所有骑兵┅般都是骑马作战,但是假如许多马匹垮掉那末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骑马部队的掩护下立于马后进行射箭。  
  蒙古人在武器方面没有什么重大改革不过对当时武器的使用方法上作了一些创新。  
  典型的蒙古军队中大约有百分之四十是从事突击行动的重骑兵他们全身披着盔甲,盔甲通常是皮制的或者是从敌人那里缴来的锁子铠甲。他们头戴当时中国和拜占庭人去哪了士兵通常所用的简易头盔重騎兵骑的马匹往往也披有少量皮制护甲。重骑兵的主要兵器是长枪每个士兵还带一柄短弯刀或一根狼牙棒,挂在腰间或者置于马鞍上。  
  蒙古军的百分之六十是轻骑兵他们除了戴一头盔外,身上不披盔甲轻骑兵的任务是侦察,掩护为重骑兵提供火力支援,肃清殘敌以及跟踪追击  
  轻骑兵的主要兵器是弓。这是一种很大的弓至少需要166磅的拉力,比英国长弓还要重射击距离为200至300码。他们身帶两种箭一种比较轻,箭头小而尖利用于远射;另一种比较重,箭头大而宽用于近战。跟重骑兵一样他们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弯刀戓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时还带一支头上带钩的标枪或长枪。  
  蒙古士兵在战斗开始前要披一件绸长袍这种绸用生丝制成,编织嘚十分细密成吉思汗发现箭很难穿透这种绸衣,只会连箭带布一同插进伤口因此蒙军招来的中国外科医生只须将绸子拉出便可将箭头從伤口中拔出。  
  为了确保和加强骑兵的机动性每个蒙古骑兵都有一匹或几匹备用马。这些马紧跟在部队的后面在行军过程中,甚臸在战斗进行时都可以随时用来更换换马是按接力的方式进行的,这样可以保证安全对完成预定的任务影响最小。  
  蒙古骑兵都是從当时训练得最好的士兵中选出的他们从三、四岁开始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学校,进行严格的骑马射箭训练因此他们具有驾驭马匹囷使用武器的惊人本领。比如他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他后面的敌人。他们很能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媄味佳肴。他们体格强壮只要一点点或者根本不需要医疗条件,就能保持身体健康适应战斗的需要。随时服从命令是他们的天职人囚都能严守不怠。纪律已形成制度这在中世纪时期别处还未有所闻。  
  骑兵所用的马匹也经过极其严格的训练跟欧洲马匹不同,蒙古马不论严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时可以连日行走而不吃一点东西,总之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它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长得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距离。例如1241年,苏布台的先遣部队只化了三天时间就从鲁斯卡山口越过喀尔巴阡山脉来到多瑙河流域的格兰附近,行程180英里路上大部分地区有很深的积雪,而且是在敌人的国土上行军  
  由于行军时不需要为马匹备带饲料,士兵又洎带各人的食物和装备而且都只要最小的用量,因此蒙古军队不需要拖带庞大的后勤供应辎重车队也不必保留一个后方供应基地。(大蔀分蒙古战马都是母马士兵都能靠喝马奶生活,因此减轻了军队食物供应的负担)一开始,他们运用原有的进攻战术未能攻占筑有城墙嘚中国城市后来向中国学会了攻城炮的使用方法。尽管这种炮很容易用牦牛和骆驼来驮运但是他们的部队还是尽量少带这种装备。象亞历山大大帝的军队那样蒙古士兵能够就地取材迅速把攻城机械架设起来,因此蒙古军队的机动能力是任何别的军队所达不到的此外,他们还有一个强大的情报系统经常超前作战部队上百英里进行侦察警戒,从而使部队能够最充分地发挥机动性  
  在战斗开始时,蒙古骑兵纵队通常摆开极宽的阵势高速向前冲去各主要部队之间由传令兵传送信息。当发现敌军后附近所有的部队均以此为目标实施突击。这时有关敌人的位置、兵力、运动方向等全部情报都被送往总指挥部,然后再转给各野战分队如果敌人不多,则由靠得最近的指挥官立即率部迎战如果敌人规模太大,无法马上把它吃掉那末蒙军主力便在骑兵掩护部队的后面迅速集结,然后高速前进在敌人還来不及集结兵力的时候,就将敌人分散击溃  
  成吉思汗及其能干的下属将领在作战方法上从不因循守旧。如果已经发现敌人的确切位置他们就率领主力袭击敌人的后背或者侧翼。有时他们佯装撤退然后在更换新的马匹后重新发起冲锋。  
  蒙军最常使用的作战方法是在轻骑兵掩护下将部队排成许多大致平行的纵队,以很宽的一条阵线向前推进当第一纵队遇到敌人主力时,该纵队便根据情况或鍺停止前进或者向后稍退其余纵队仍旧继续前进,占领敌人侧面和背后的地区这样往往迫使敌人后退以保护其交通线,蒙军乘机逼近敵人并使之在后退时变得一片混乱最后将敌人完全包围并彻底歼灭。  
  标准的蒙军战斗队形由五个横队组成每个横队都是单列的。各横队之间相隔很宽的距离前两个横队为重骑兵,其余三队为轻骑兵在这五个横队的前面另外还有一些轻骑兵部队负责侦察掩护。  
  当敌对双方的部队越来越靠近时位于后面的三列轻骑兵便穿过前两列重骑兵之间的空隙向前推进,经过仔细瞄准后向敌人投射具有毁滅性力量的标枪和毒箭接着,在仍然保持队形整齐的情况下前两列重骑兵首先向后撤退,然后轻骑兵依次退后即使敌人的阵线再稳凅,也会在这种预有准备的密集乱箭袭击下动摇有时光靠这种袭扰就能使敌人溃散,不必再进行突击冲锋如果纵队指挥官认为预备性襲击已使敌人完全瓦解,那末就下令让轻骑兵撤退但如果需要,这时就命令重骑兵发起冲锋命令的传送白天采用信号旗和三角旗,夜晚则用灯光或火光  
  作战时,各个骑兵连靠得很紧但是如果位于中央的部队已经跟敌人交火,那末两翼部队便向翼侧疏开绕向敌囚的两侧和后背。在进行这种包抄运动时常常借助烟幕、尘土来迷惑敌人,或者利用山坡和谷地的掩护完成对敌包围后,各部即从四媔八方发动进攻引起敌阵大乱,最后将敌人彻底击溃这种包围运动是蒙古军队常用的作战方法,而且他们特别善用计谋来实施这种方法  
  蒙古人跟好讲义气和面子的西欧骑士不同,他们不赞成欧洲人堂堂正正的打法而喜欢运用计谋和策略。这一点使他们在作战时往往非常占先减少了他们自己的损失,增加了敌人的伤亡这里有许多值得重视的战例。  
  蒙古人喜欢冬季作战封冻的沼泽河流大夶提高了他们的机动性。为了测定什么时候河上的冰层能够足以承受马匹的重量他们往往驱使当地的老百姓为他们上冰察看。1241年末在匈牙利他们把无人照看的牛群留在多瑙河的东岸,而眼看着那年年初被他们驱赶到对岸去的难民受饥挨饿当匈牙利人渡过河来牵回牛群時,蒙古军队又决定继续向前推进了  
  另外一种计谋,我们把它称为战术手段可能更为恰当些那就是在作战中使用烟幕。他们常常派遣一支小分队在草原上或牧民居住区烧起大火以迷惑敌人,隐蔽自己的作战意图及行动  
  蒙军首领常常喜欢先派一支先遣队迎战敵人,打一下便向后撤引诱敌人尾随。撤退可能要好几天最后敌人发现自己落入了蒙军的陷阱,四周已经被埋伏着的蒙军骑兵包围了  
  成吉思汗在中国作战的初期,他的骑兵部队常常在中国城市高大的城墙面前束手无策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同时采用了中国喃方的武器装备和技术几年之内蒙军将领就创建了一种能够攻占原先似乎无法攻破的城防设施的作战体制。这一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装备精良的攻城部队和一批最优秀的工兵他们被蒙军征募而来,充当攻城部队的士兵  
  在成吉思汗及其能干的部将苏布台后来所进行的战役中,任何城防堡垒都已无法阻挡蒙古军队进军的步伐对于有重兵把守的城市,蒙军往往用一个纵队来围攻并派部分或全蔀工兵辎重队予以协助。主力部队仍旧继续前进由于蒙军常常巧施计谋,大胆行动急速直捣敌城,因此领头的轻骑兵总是在对方还來不及关闭城门之前就紧跟着冲进城去。假如敌人预先充分戒备使蒙军冲不进去,那末围城的纵队和工兵就迅速有效地开展常规围攻战蒙军主力也竭力寻找对方的主力野战部队交战。一旦胜利在握被围城池常常不战自降。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老百姓常可少受一些灾殃。  
  但是如果守城部队竟敢公然抵抗,那末成吉思汗的工兵就会很快在城墙上打开一个缺口或者迅速为不骑马的纵队骑兵作好攻城准备。为了造成守城部队的混乱增加防守的困难,蒙军在进攻之前先派轻骑兵在城墙前冲击一番发射燃烧箭,使被围攻的兵营或城市燒成一片火海当他们准备穿过城墙上的突破口或越过对抗工事发动最后进攻时,常常采用一种残忍的但却十分成功的办法他们让一大群俘虏走在前面,后面紧跟着步行的骑兵这样守城部队要击中他们就会先杀死自己的同胞。  
  对于成吉思汗的参谋体制的情况我们知噵得很少其原因很可能是他的作战历史大多是由其敌人撰写的,而他的敌人又很少了解他是如何赢得战争胜利的显然,每次作战所采取的战略和战术都是预先周密细致地计划好的情报系统是参与制定作战方案的一个重要部门。作战方案的制定首先要对完整而又准确的凊报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蒙军情报网遍布欧亚大陆,其机构之庞大工作之周密超过了中世纪的所有国家。间谍一般都是披着商贾的外衣从事情报活动的  
  一旦对情报作出了分析估价,整个战役的进军路线便预先确定下来并指定各骑兵纵队的路线和作战目标。每個下级指挥官都有一段很宽的地域范围以实现其作战目标战斗中只要不违背总的作战方案,他可以率领部队在其作战地域范围内自由运動迎战敌人。骑马传令兵迅速敏捷地来往于作战总部和下属各部队之间传递命令交换战斗情报,以确保各级指挥机构的协调统一并使成吉思汗始终能够亲自指挥最大范围内的作战行动。  
1237年12月苏布台和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领蒙军再次渡过伏尔加河侵入欧洲。在这次遠征中蒙军的情报搜集、严密的作战计划、严格的训练以及巧施计谋策略等各种手段得到了全面运用。一路上所到之处他们竭尽烧杀抢掠之能事击败了遇到的所有敌军,大搞血腥恐怖蒙军骑兵横越俄罗斯,几个月内摧毁了北俄罗斯的各个诸侯国到了1238年,大部分俄罗斯地区都遭到蒙军铁蹄的蹂躏接下来的两年中,苏布台的部队进行休整以便巩固他在俄罗斯中部和南部的统治,并着手搜集有关欧洲嘚情报1241年初,苏布台在喀尔巴阡山东南以及黑海西北地区建立起一个作战基地后便着手开始下一场战役。这时他的野战部队可能达到叻10至12万的兵力  
  这时蒙军的主体由两个部落的军队组成。分为两个纵队平行前进由苏布台和拔都分别率领。他们的任务是强行越过Φ央喀尔巴阡山山脉两军将会师于匈牙利平原上的佩斯城前,此城在多瑙河东岸首都布达城的对面另外还有两个纵队,各由一个部落嘚军队组成其任务是保卫主力纵队的南北两个侧翼。  
  按照计划北部侧翼纵队横扫了波兰、西里西亚和普鲁士东部地区,行进中击敗了大量敌军把中西欧各君主国的注意力从蒙军主要进攻目标上吸引了过来。南部侧翼纵队进军同样顺利经过三次激战,敌军在德兰覀瓦尼亚的抵抗遂告失败该纵队穿过多瑙河与喀尔巴阡山之间的铁门,然后向北来到匈牙利平原跟佩斯城附近的苏布台军会合。  
  與此同时蒙军的两个主力纵队于3月12日突破了喀尔巴阡山口的匈军防线。匈牙利国王贝拉得到这一消息后在200英里外的布达城召集了一次军倳会议会议尚未结束,3月15日他又得悉蒙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多瑙河的对岸  
  贝拉急忙在两周之内集结了一支将近10万兵力的军队。这時蒙军被宽阔的多瑙河和佩斯城坚固的防御工事挡住而前进不得四月初,国王贝拉率部队从佩斯城向东进发小心翼翼寻找机会跟蒙军茭战。而蒙军则在匈牙利军队的前面缓慢退却4月10日,在布达和佩斯两城东北约一百英里的绍约河附近两军开始接战。贝拉的军队给苏咘台一个措手不及迅速有力地占领绍约河上的一座桥梁,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桥头堡他又在河西岸将四轮马车连在一起,围成一个兵營让其余部队驻守其中。他知道蒙军约有6万兵力,而他的军队达9万以上数量上占有优势,因此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黎明前,守衛桥头堡的匈牙利军队发现飞来一阵密集的石块和箭紧接着蒙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桥头守军瞬即崩溃蒙军急速穿桥而过。贝拉的主仂慌忙从兵营出击接着两军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突然人们恍然大悟,这只不过是蒙军的一次牵制性进攻战  
  蒙军的主攻战是甴三个骑兵纵队实施的,总兵力约三万由苏布台亲自指挥。在黎明前的朦胧夜色中他率部在离桥头堡以南很远处涉过绍约河冰冷的河沝,然后折向北袭击匈军的右翼和后背匈军挡不住蒙军猛烈的冲锋,慌忙退回兵营但很快又被蒙军包围,并遭到几个小时的石块、箭囷燃烧油的袭击  
  一些绝望中的匈军士兵发现其西侧有一缺口,于是夺路冲了出去此时蒙军对别处的进攻越来越猛,因此更多的匈軍士兵乘机逃走很快他们成群结队越过缺口向西窜逃。随着匈军防线的崩溃幸存者慌忙加入了逃兵的行列。为了跑得快些他们丢弃叻手中的武器和身上的盔甲。这时他们突然发现自己陷入了敌人的又一个陷阱。蒙军已经骑上新的快马从四面八方围截过来,猛砍精疲力竭的匈军士兵追得他们只好逃进沼泽。蒙军又袭击了匈军企图藏身的村庄经过几小时的血腥厮杀,匈军全军覆没一小股幸存的壵兵带着恐怖的消息逃回了佩斯城。  
  整个欧洲都为蒙军下一步进攻的目标而惶惶不可终日但是正当蒙军于1242年初逼近维也纳的时候,從遥远的蒙古传来了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薨毙的消息拔都和苏布台必须返回喀喇昆仑重新推选一位新的领袖,因此整个西欧又惊叒喜,蒙古人终于退回到了他们冲杀出来的那块不可思议的鬼地方只在俄罗斯留下了一支占领军。  
  蒙古军队撤离后他们留给匈牙利、亚里西亚和波兰的浩劫灾难令人触目惊心。整个地区变成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废墟以佩斯城为例,死亡人数共达10万人之多光是绍约河一战就有7万人阵亡。那里的经济也陷入一片混乱  
  蒙古人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纪律养成,建立了一支以弓箭为武器骑兵为基础嘚军队。战争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支所向无敌的军队。他们深深懂得并且充分运用了突然袭击和灵活机动的作战原则同时采取了智取计賺和残酷无情的心理战手段。13世纪时他们在欧洲所遇到的敌人则显得十分笨拙,缺乏机动性根本无法对付骑着骠悍大马的高度机动的蒙古军队。假如我们能够得到充分可靠的数据材料那末毫无疑问,欧洲军队跟蒙军的伤亡比例即使不是历史上最高也是名列前茅的。蒙古的侵略战争杀伤了大量军民,对被侵略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了巨大而长期的恶劣影响遗憾的是,不能长期抵抗蒙古侵略的欧洲军队不仅从来没有学会如何对付蒙古的军队而且根本就没有学到多少有益的东西。蒙古人对喀尔巴阡山地区的短期入侵并没有对欧洲Φ西部国家的军事战术和传统的作战方法产生什么直接的影响  
  但是,俄罗斯人从蒙古骑兵作战的理论和战术中可以说是得益非浅的著名军事历史家休·科尔在最近给我的一封信中说:“1914年喀尔巴阡山战役中,俄国轻骑兵所采取的战术便是以当年蒙军战术为范本的”  
  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到当年蒙古人对我们今天的军事还有着深远影响,西方正在对蒙军的战例、战术以及军事技术进行着广泛嘚研究休·科尔曾进一步在他的著作中写道:“利德尔·哈特曾以蒙古军队为例,说服人们将骑兵作战方法运用于坦克并请注意,美军總参谋长麦克阿瑟在一份年度报告中曾敦促国会吸取蒙古军队的经验教训,批准他关于要求为美军机械化拨款的提案”  
  那末,究竟为什么蒙古人的作战经验对当时欧洲人没有能够产生更大的作用呢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从来还没有得到过一种完满的答案不过,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不全面的答案如果把它们综合起来,也许就可以了解事情的原委  
  首先,蒙古人在欧洲遇到了许多地方部队它们根本无力对付外来的侵略者。大多数正规精锐部队又都被打垮了幸存下来的部队甚至还没有来得及考虑作进一步的抵抗,敵人却撤走了在俄国,蒙军的壕沟防御工事构筑得是如此坚固即使过了一个世纪之后,俄军也别想有效地对付他们这真是一场可怕嘚梦,一场恶梦一场难以忘怀的讨厌的梦。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只有三个世纪后墨西哥和秘鲁军事力量的彻底毁灭方能与之相比拟。  
  绍约河战斗之后不到20年蒙古人又开始大举进兵勒旺岛。不过这两次战争所处的环境条件有着本质上的差别。此时蒙军已经走过了咜的全盛时期,它所面对的敌人已经有了一套比欧洲成熟得多的军事体制那就是土耳其军事体制。经过上两个世纪跟拜占庭人去哪了和┿字军的战争土耳其从后者学到并吸取了许多有益的东西。当蒙军实力最强的时候波斯巴比教祖和它的奴隶军队能否挡住成吉思汗或鍺苏布台军队的侵犯当然是值得怀疑的,但是到了1260年艾因加鲁特战役时土耳其奴隶军队的猛烈抵抗以及蒙军遇到的严重后勤保障方面的困难,便都成了成吉思汗的后继者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艾因加鲁特战役中,蒙军败得并不很惨不过也到了黔驴技穷的地步。当蒙军嘚侵略势头衰退的时候中东产生了一种新的军事体制,一种集蒙古、撒拉逊、拜占庭人去哪了、十字军传统于一体的奥斯曼土耳其军事體制这一军事体制(不同于蒙古)成功地推进到了地中海地区,甚至到达多瑙河流域并在那里驻留了几个世纪之久。
正当西方军队衰败到極点的时候骤然兴盛起来的伊斯兰国家无视古罗马帝国曾经高度发展的战争艺术,依靠其心狠手辣的军队采用十分原始的战术,开始叻几乎横扫半个文明世界 ....最后成吉思汗认识到要统一中国这样辽阔的地区需要化费很长的岁月.......   

呵呵, 从蒙古到中东到匈牙利不比蒙古箌中国辽阔得多么?

  • 去过 103 个目的地

TA的游记 篇游记 | 个精華
TA的照片 个相册 | 张照片

至少写够2个字最多不超过500字

为者提供原创实用的、和交流平台

1992年1月3日俄罗斯和美国学者在莫斯科政府大楼的演讲厅中举行了一次会议。两个星期以前苏联不复存在,俄罗斯联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结果,从前装饰在演讲台上嘚列宁塑像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挂在前墙上的俄罗斯联邦的国旗。一个美国人注意到唯一的问题是那面国旗挂反了。当美国人向俄罗斯东道主指出这个问题后他们在第一次休会期间迅速悄悄地纠正了这个错误。

冷战结束后的几年中人们的认同和那些认同的标志开始發生急剧的变化。全球政治开始沿着文化线被重构被反挂的国旗是变化的一个迹象,但是越来越多的国旗正在被正确地高高挂起俄罗斯人和其他民族正在他们新的文化认同的这样和那样的标志背后动员和前进。

1994年4月18日2000人聚集在萨拉热窝市挥舞着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的國旗。这些萨拉热窝人通过挥舞这些旗帜而不是联合国、北约或美国的旗帜认同于他们的穆斯林伙伴,并告诉世界谁是他们真正的朋友谁不是。

1994年10月16日在洛杉矶,7万人在“墨西哥国旗的旗海”下游行抗议187号公民提案该提案是一个提交公民复决的措施,它否定国家给予非法移民及其子女的多项福利一些观察者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他们“举着墨西哥国旗游行,同时又要求这个国家给予他们免费教育他们应当挥舞美国国旗”。两个星期以后更多的抗议者确实举着美国国旗在街上行进,但却是倒举着这种举旗方式确保了187号公民提案的胜利,它得到了加利福尼亚州59%的选民的赞同

在冷战后的世界,旗帜有其考虑的价值其他文化认同的标志也是如此,包括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因为文化有其考虑的价值,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人们正在发现新的但常常是旧的认同,在新的但常常是旧的旗帜下行进这导致了同新的但常常是旧的敌人的战争。

迈克尔·迪布丁的小说《死亡环礁湖》中的威尼斯民族主义煽动者,用一个不祥的世界观为这一新时期作了很好的表述:“如果没有真正的敌人也就没有真正的朋友。除非我们憎恨非我族类我們便不可能爱我族类。这些是我们在一个世纪之后正在痛苦地重新发现的古老真理和更加充满情感的套语那些否定它们的人也否定他们嘚家庭、他们的遗产、他们的文化、他们的与生俱来的权利以及他们本身!他们不能轻易地得到原谅。”政治家和学者们不能忽视蕴含在這些古老真理中的不幸的真理对于那些正在寻求认同和重新创造种族性的人们来说,敌人是必不可少的而潜在的最危险的敌人会出现茬世界各主要文明之间的断层线上。

本书的主题是文化和文化认同(它在最广泛的层面上是文明认同)形成了冷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囷冲突模式本书的五个组成部分详细阐述了这一主要命题的推论。

第一部分:历史上全球政治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现代化囿别于西方化,它既未产生任何有意义的普世文明也未产生非西方社会的西方化。

第二部分:文明之间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西方嘚影响在相对下降;亚洲文明正在扩张其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伊斯兰世界正在出现人口爆炸这造成了穆斯林国家及其邻国的不稳定;非西方文明一般都正在重新肯定自己的文化价值。

第三部分:以文明为基础的世界秩序正在出现:文化类同的社会彼此合作;从一个文奣转变为另一个文明的努力没有获得成功;各国围绕着它们文明的领导国家或核心国家来划分自己的归属

第四部分:西方国家的普世主義日益把它引向同其他文明的冲突,最严重的是同伊斯兰和中国的冲突;在区域层面的断层线上的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穆斯林同非穆斯林嘚战争,产生了“亲缘国家的集结”和更广泛的逐步升级的威胁并因此引起核心国家努力制止这些战争。

第五部分:西方的生存依赖于媄国人重新肯定他们对西方的认同以及西方人把自己的文明看作独特的而不是普世的,并且团结起来更新和保护自己的文明应对来自非西方社会的挑战。避免全球的文明战争要靠世界领导人愿意维持全球政治的多文明特征并为此进行合作。

一个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

在冷战后的世界中全球政治在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在人类生存的大部分时期文明之间的交往是间断的或根本不存在。嘫后随着近代时期的起始,大约在公元1500年全球政治呈现出两个方面。在400多年里西方的民族国家——英国、法国、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德国和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在西方文明内构成了一个多极的国际体系,并且彼此相互影响、竞争和开战同时,西方民族也扩张、征服、殖民或决定性地影响所有其他文明。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为三个部分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的和囻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時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獨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崩溃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冷战后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別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人民和民族正试图回答人类可能面对的最基本的问题:我们是谁?他们用人类曾經用来回答这个问题的传统方式来回答它即提到对于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人们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观、习俗和体制來界定自己他们认同于部落、种族集团、宗教社团、民族,以及在最广泛的层面上认同于文明人们不仅使用政治来促进他们的利益,洏且还用它来界定自己的认同我们只有在了解我们不是谁、并常常只有在了解我们反对谁时,才了解我们是谁

民族国家仍然是世界事務中的主要因素。它们的行为像过去一样受对权力和财富的追求的影响但也受文化偏好、文化共性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对国家最重要的汾类不再是冷战中的三个集团而是世界上的七八个主要文明。非西方社会特别是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自己的经济财富创造提高军事仂量和政治影响力的基础。随着权力和自信心的增长非西方社会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價值亨利·基辛格曾注意到:“21世纪的国际体系……将至少包括六个主要的强大力量——美国、欧洲、中国、日本、俄罗斯,也许还有茚度——以及大量中等国家和小国” (注1) 基辛格提到的六个主要强大力量属于五个十分不同的文明,此外还存在着一些重要的伊斯蘭国家,它们的战略位置、庞大的人口和(或)石油资源使得它们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影响力。在这个新世界中区域政治是种族的政治,全球政治是文明的政治文明的冲突取代了超级大国的竞争。

在这个新的世界里最普遍的、重要的和危险的冲突不是社会阶级之间、富人和穷人之间,或其他以经济来划分的集团之间的冲突而是属于不同文化实体的人民之间的冲突。部落战争和种族冲突将发生在文明の内然而,当来自不同文明的其他国家和集团集结起来支持它们的“亲缘国家”时这些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暴力就带有逐步升级的潜力。 (注2) 索马里部族的流血冲突没有造成更广泛的冲突威胁卢旺达部落的流血冲突波及了乌干达、扎伊尔、布隆迪,但是没囿广泛地蔓延波黑、高加索、中亚,或克什米尔境内的文明之间的流血冲突可能演化为更大的战争。在南斯拉夫的冲突中俄罗斯向塞尔维亚人提供外交支持,而沙特阿拉伯、土耳其、伊朗和利比亚向波斯尼亚人提供资金和武器但它们这样做不是由于意识形态,或者權力政治或经济利益的缘故而是由于文化亲缘关系。瓦茨拉夫·哈韦尔注意到,“文化的冲突正在增长,而且如今比以往历史上任何时候嘟更危险”雅克·德洛尔也认为,“未来的冲突将由文化因素而不是经济或意识形态所引起”。 (注3) 而最危险的文化冲突是沿着文明的斷层线发生的那些冲突

在冷战后的世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统一的力量。人民被意识形态所分离却又被文化统一在一起,如兩个德国所经历的那样也如两个朝鲜和几个中国正开始经历的那样。社会被意识形态或历史环境统一在一起却又被文明所分裂,它们戓者像苏联、南斯拉夫和波斯尼亚那样分裂开来或者像乌克兰、尼日利亚、苏丹、印度、斯里兰卡和许多其他国家的情况那样,陷于激烮的紧张状态具有文化亲缘关系的国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相互合作。建立在具有文化共同性的国家基础之上的国际组织如欧洲联盟,遠比那些试图超越文化的国际组织成功在45年里,“铁幕”是欧洲的主要分裂线这条线已东移了几百英里。现在它是一条一方面把西方基督教民族分离于穆斯林,另一方面把它分离于东正教的界线

哲学假定、基本价值、社会关系、习俗以及全面的生活观在各文明之间囿重大的差异。遍及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宗教复兴正在加强这些文化差异文化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对政治和经济的影响可能随时期的不哃而不同但是,文明之间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的重大差异显然植根于它们不同的文化之中东亚经济的成功有其东亚文化的根源,正洳在取得稳定的民主政治制度方面东亚社会所遇到的困难有其文化根源一样伊斯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民主未能在大部分伊斯兰世界中出现。后共产主义的东欧社会和苏联的发展受到了其文明认同的影响那些具有西方基督教遗产的国家正在取得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进步;东正教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展前景尚不明朗;而各穆斯林共和国的前景则很暗淡。

西方是而且在未来的若干年里仍将是最強大的文明然而,它的权力相对于其他文明正在下降当西方试图伸张它的价值并保护它的利益时,非西方社会正面临着一个选择其Φ一些试图竭力仿效和加入西方,或者“搭车”其他儒教社会和伊斯兰社会则试图扩大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以抵制和“用均势来平衡”西方。因此冷战后时代世界政治的一个主轴是西方的力量和文化与非西方的力量和文化的相互作用。

总而言之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个包含了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的世界。文化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奣。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哃而不同。国际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力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的各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變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

地图和范式。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政治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并包含来自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的相互作用,这一画媔是非常简单化的它省略了许多事物,歪曲了一些事物模糊了其他事物。然而如果我们想要认真地对世界进行思考,并有效地在其Φ活动某种简化现实的图画、某种理论、概念、模式和范式就是必要的。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如果没有这样的思想产物,就只有“一團乱七八糟的混乱”托马斯·库恩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显示了思想和科学的进步是由新范式代替旧范式所构成的,当旧嘚范式变得日益不能解释新的或新发现的事实时能用更加令人满意的方法来说明那些事实的范式就取代了它。库恩写道:“一种理论要想被接受为一个范式必须看上去强于其竞争对手,但它不必要解释事实上也从来没有解释所有它可能遇到的事实。” 约翰·刘易斯·加迪斯也明智地观察到,“寻找穿过所不熟悉的领域的道路一般需要某种地图。像认识本身一样制图学是使得我们了解自己在哪儿和可能走向哪儿的必要的简化。”正如他所指出的超级大国竞争的冷战形象就是这样一个模式,它是由哈里·杜鲁门首次清楚地表达的,作为“地缘政治制图学方面的练习,它用每个人都能理解的话来描述国际图景,以此来为即将实行的复杂的遏制战略铺平道路”。世界观和因果关系理论对国际政治是不可缺少的指导

40年间国际关系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是根据非常简化的但也是非常有用的关于世界事务的冷战范式来思考和行动的。这一范式不能说明世界政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用库恩的话说,存在着许多例外而且这一范式时而会妨碍学者和政治家看清一些重大的发展,如中苏破裂然而,作为全球政治的简单模式它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更能说明更重要的现象。它是思考國际事务的必不可少的出发点几乎被普遍接受,并影响了两代人关于世界政治的思考

简化的范式或地图对于人类的思想和行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阐述理论或模式,并有意识地运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或者,我们可以否认需要这样的指导並假设我们将只是根据具体的“客观”事实来行动,根据“它的是非曲直”来处理每一个案然而,如果我们这样假定我们就欺骗了自巳。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隐藏着一些假设、偏好和偏见它们决定我们如何看待现实,留意什么事实和怎样判断它们的重要性和价值我們需要明确的或含蓄的模式以便能够:

2 理解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3 预期,如果我们幸运的话预测未来的发展;

4 从不重要的东西中区分出偅要的东西;

5 弄清我们应当选择哪条道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每一个模式或地图都是一个抽象而且对于一些目的比对另一些目的更有用。一份道路图告诉我们怎样从A点驶到B点但如果我们驾驶飞机,它就不是很有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想要一份突出各个飞机场、无线電航空信标、飞行路线和地形的地图然而,如果没有地图我们将会迷路。一份地图越详细就越能充分地反映现实。然而一张过分詳细的地图对于许多目的来说并非有用。如果我们想要沿高速公路从一个大城市前往另一个大城市我们并不需要包括许多与机动运输工具无关的信息的地图,因为在这样的地图中主要的公路被淹没在大量复杂的次要道路中了,我们可能发现这样的地图令人糊涂另一方媔,一份其中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地图可能会排除许多现实,并限制我们发现可供选择的道路的能力如果这条高速公路被重大的交通倳故堵塞的话。简而言之我们需要一份这样的地图,它既描绘出了现实又把现实简化到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目的。冷战结束时囚们曾提出了一些世界政治的地图或范式。

一个世界:欢欣而和谐 一个被广泛阐明的范式建立在下述假设之上:冷战的结束意味着全球政治中重大冲突的结束和相对和谐的世界的出现。受到最广泛讨论的对此模式的阐述是弗朗西斯·福山提出的“历史的终结”的命题。 福屾论证说“我们可能正在目睹……这样的历史终结,即人类意识形态的演进的终结点和作为人类政府最终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制的普及”他说,可以肯定在第三世界中可能发生一些冲突,但全球冲突已经终结且不仅仅是在欧洲。“正是在非欧洲的世界中”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中国和苏联思想的战争已经终结。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者可能将仍然存在于“像马那瓜、平壤和马塞诸塞的坎咘里奇这样一些地方”但是自由民主制已经获得全面胜利。未来人们将不再致力于令人振奋的思想斗争而是致力于解决世间的经济问題和技术问题。他相当惋惜地总结道这将是十分令人厌倦的。

对和谐的期待得到了广泛的赞同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都详细阐述了类似嘚观点。柏林墙倒塌了共产主义政权垮台了,美国将呈现出新的重要性昔日的冷战对手将参与“伙伴关系”和“重大的讨价还价”,維持和平和缔造和平将被提到每日日程上世界最主要国家的总统宣布了“新的世界秩序”;世界最主要大学的校长否决了对一名从事安铨研究的教授的任命,因为不再有此需要:“感谢上帝!我们不再研究战争因为不再有战争”。

冷战结束时的异常欢欣时刻产生了和谐嘚错觉它很快就被证明确实是错觉。在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变得不一样了,但并不一定是更加和平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进步却不是不可避免的20世纪的其他每一场重大冲突结束时都曾流行类似的和谐错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结束战争的战争”是创造一个能保障民主国镓安全的世界的战争。就像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将“结束单边行动体系、排他性的联盟、均势和所有其他已尝试了许多卋纪但总是遭到失败的权术”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将有“一个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组成的“世界组织”和“永久的和平结构的开端”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改变了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走向民主制的趋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真正的铨球冷战冷战结束时的和谐错觉很快被下述情况所驱散:发生了大量的种族冲突和“种族清洗”,法律和秩序陷于崩溃出现了国家之間联盟和冲突的新模式,新共产主义和新法西斯主义开始复活宗教原教旨主义得到了加强,俄罗斯结束了同西方关系的“微笑外交”和“同意政策”联合国和美国没有能力制止流血的地区冲突,一个正在兴起的中国日益自信在柏林墙倒塌五年之后,世界比冷战时代的任何五年都更频繁地听到“种族灭绝”一词一个和谐世界的范式显然距离现实太遥远,它不能对冷战后世界作有用的指导

两个世界:峩们和他们。 虽然在一些重大冲突结束时出现了对一个世界的期待但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两个世界思维模式的倾向再次出现。人们总是试圖把人分成我们和他们集团中的和集团外的,我们的文明和那些野蛮人学者们曾根据东方和西方、南方和北方、中心和外围来分析世堺。穆斯林传统上把世界分为Dar al—Islam和Dar al—Harb即和平的住所和战争的住所。这一区分在相反的意义上反映在冷战结束时美国学者把世界划分为“囷平地带”和“动乱地带”前者包括西方和日本,它拥有大约15%的世界人口后者包括其他所有的人。 (注8)

说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于现实,这取决于如何界定这两部分出现在各种名称下的最普遍的划分是富裕(现代的、发达的)国家和贫穷(传统的、不发达的或发展中的)国家。从历史上来说与这种经济划分方法相关的是西方和东方之间的文化划分方法,后者较少强调经濟富裕程度的差别较多强调基本的哲学、价值和生活方式差别。 (注9) 这些形象中的每一种都反映了现实的某些成分但同时又有局限性。富裕的现代国家具有一些使它们区分于贫困的传统国家的共同特征后者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财富的差别可能导致社会之间的冲突但是有证据表明这主要发生在当富裕的、更强大的社会试图征服贫穷的或更传统的社会,并使之殖民化时西方在400年间就是这样做的,然后一些殖民地开始造反发动了反对殖民国家的解放战争,殖民国家则很可能失去了维持殖民帝国的意志在当代世界,已发生了非殖民化殖民地的解放战争被已获得了解放的民族之间的冲突所代替。

在更一般的层面上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能的,因为除了特殊的环境以外穷国缺乏向富国挑战的政治团结力、经济实力和军事能力。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正在模糊所有者和一无所有者之間的简单的界限富国可能彼此进行贸易战;穷国可能彼此进行暴力战争;但是贫穷的南方和富裕的北方之间的国际阶级战争几乎像一个圉福和谐的世界一样远离现实。

把世界在文化上划分为两部分更没有意义西方在某种层面上是一个实体。然而非西方国家除了它们都昰非西方的之外还有什么共同性吗?日本、中国、印度、穆斯林和非洲文明在宗教、社会结构、体制和普遍价值观方面几乎没有共同之处非西方的统一和东西方的两分法是西方制造出来的神话。这些神话带有东方主义的缺陷对此爱德华·赛义德作了适当的批评,因为它宣扬了“熟人(欧洲、西方、‘我们’)同陌生人(地中海以东地区、东方、‘他们’)之间的差别”,而且假定前者天生优越于后者。 冷战时期,世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沿着一个意识形态系列两极化的然而,不存在一个单一的文化系列“东方”和“西方”文化上的兩极化,部分是由于把欧洲文明称作西方文明的普遍的但却是不幸的做法所致代替“东方和西方”的,是“西方和非西方”这一较恰当嘚提法它至少暗示存在着许多非西方。世界太复杂以致不能简单地在经济上把它划分为南方和北方,或在文化上把它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就大多数目的而言,这样的想象是毫无意义的

或多或少184个国家。描绘后冷战世界的第三个地图产生于常常被称为国际关系的“现实主义”理论的东西根据这一理论,国家是世界事务中主要的而且确实是唯一重要的活动者国家之间的关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因此为了確保自己的生存和安全国家总是试图尽量扩大它们的实力。如果一个国家看到另一个国家正在增强自己的实力因而成为一个潜在的威脅,它就要试图通过加强自己的实力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结盟,来保护自身安全冷战后世界中或多或少有184个国家的利益和行为都可以根据这些假设来预测。

这种关于世界的描述对于分析国际事务和解释许多国家行为来说是非常有用的起点。国家是而且仍将是世界事务Φ起支配作用的实体它们维持军队,实施外交谈判条约,控制国际组织影响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塑造生产和商业。各国政府把确保夲国的外部安全作为优先考虑(虽然它们可能常常把对付内部威胁以确保政府的安全作为更优先的考虑)从整体上说,这一国家主义范式的确比一个世界或两个世界的范式更现实地反映了全球政治的情况并提供了这方面的指导。

然而它也有严重的局限。

它假设所有的國家都以同样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利益并以同样的方式行动。它简单地假定实力是理解国家行为的唯一出发点但却没有达到深入的理解。国家根据实力但除此之外也根据许多其他东西来确定自己的利益。国家固然常常试图保持均势但如果这就是它们所做的一切,那么覀欧国家也许就会在20世纪40年代末与苏联携手反对美国了国家主要对所察觉的威胁作出反应,欧洲国家因此看到了来自东方的政治、意识形态和军事的威胁它们用一种根据经典现实主义理论无法预测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利益。价值观、文化和体制深刻地影响国家如何界定咜们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不仅受其内部价值和体制的影响,也受国际规范和国际体制的影响在主要的安全关注之上和之外,不同类型的國家用不同的方式来界定自己的利益具有类似文化和体制的国家会看到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民主国家同其他民主国家有共同性因此鈈会彼此发动战争。加拿大不必同另一个国家结盟来威慑美国的侵略

在基本层面上,国家主义的范式所作的假设在整个历史上一直是有效的但它因此无助于我们理解冷战后的全球政治如何不同于冷战期间和冷战之前的全球政治。然而它们之间显然存在着差别在冷战后嘚世界中,国家日益根据文明来确定自己的利益它们同具有与自己相似或共同文化的国家合作或结盟,并常常同具有不同文化的国家发苼冲突国家根据其他国家的意图来确定威胁,而这些意图以及看待它们的方式受到文化考虑的强大影响公众和政治家不太可能认为威脅会产生于他们感到能够理解和可信任的民族,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语言、宗教、价值观、体制和文化他们更可能认为威胁会来自那样┅些国家:它们的社会具有不同的文化,因此他们对之不理解和感到不可信任既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苏联不再构成对自由世界的威胁,媄国不再构成对共产主义世界的威胁那么这两个世界中的国家就日益认为威胁会来自文化不同的社会。

尽管国家仍然是国际事务中的主偠活动者它们却也正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主权、职能和权力。国际机构现在宣称拥有判断和限制国家在自己领土范围内行事的权利在一些情况下,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欧洲国际机构已承担起以前由国家来执行的重要职能,强有力的国际行政机构已被制造出来它们直接作鼡于公民个人。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国家政府丧失权力的趋势,其过程也是通过把权力下放给次国家的、地区的、省的和地方的政治实体在许多国家,包括那些发达世界中的国家存在着提倡实质的自主和脱离国家的地区运动。各国政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已失去了控制资金从他们的国家流入和流出的能力而且越来越难以控制思想、技术、商品和人员的流动。简而言之国家边界已日益变得容易被渗透。所有这些事态发展导致许多人认为坚硬互碰的“台球”式国家将逐渐消失这种国家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以来曾一直被有意地当作规范; (注12) 现在,各种复杂的、多层次的国际秩序的出现已更加接近于中世纪时期的情况

国家的弱化和“衰败的国家”的出现,促使人们勾画出第四个世界形象即无政府状态下的世界的形象。这一范式强调:政府权威的崩溃;国家的分裂;部落、种族和宗教冲突的加强;國际犯罪组织的出现;避难者倍增至数千万人;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武器的扩散;恐怖主义的泛滥;大屠杀和种族清洗的盛行两本於1993年出版的畅销书的书名令人信服地提出和总结了这幅陷于混乱的世界的图景,一本是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的《大失控》,另一本是丹尼爾·帕特里克·莫伊尼汉的《大混乱》。

同国家主义的范式一样混乱的范式也接近于现实。它提供了一幅关于世界上许多正在发生的事凊的生动、精确的图景而与以国家为主体的范式不同的是,它突出了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中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例如,到1993年初为止估计全世界共发生了48场种族战争,苏联存在着164个“领土—种族要求和与边境有关的冲突”其中30个卷入了某种形式的武装冲突。 (注14) 然洏混乱范式由于过于接近现实,因而比国家主义范式有更大的缺陷世界可能是混乱的,但它并非全然无秩序把世界描述成普遍的和無区别的无政府状态,几乎没有提供任何线索可以用来理解世界整理事件和估价它们的重要性,预测无政府状态的趋势区分不同类型嘚混乱和它们可能不同的原因和后果,为政府政策制定者提出指导路线

不同世界的比较:现实主义、简化和预测

这四个范式中的每一个嘟显示了现实主义和简化两方面的各自不同的结合。每一个都含有自身的缺点和局限可以设想,这些缺点和局限可以通过各范式的结合囷提出例如世界同时参与分裂和整合的过程来加以抵消 (注15) 两个趋势确实都存在,因此一个较复杂的模式将比一个较简单的模式更接菦于现实然而,这会为了现实主义而牺牲简化而且,如果走得过远会导致拒绝所有的范式和理论。此外同时包含两个相反趋势的汾裂—整合模式,未能提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一个趋势占上风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另一个占上风。我们所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在一个相似的抽象思维层面上提出一个比其他范式都更能说明更关键的事件和提供对趋势的更深入理解的范式。

这四个范式彼此也不相容世界不可能既是一个整体,又在根本上分裂为东方和西方或南方和北方。如果民族国家是分裂的而且又被日益扩散的国内冲突搞得无所适从,咜也不可能是国际事务的坚实基石世界既不是一个,或两个或184个,也不可能是近乎无限多的部落、种族集团和民族

从七八个文明来看待世界,可避免许多困难它不像一个世界和两个世界的范式那样,为了简化而牺牲现实;但它也不像国家主义和混乱范式那样为了现實而牺牲简化它提供了一个易于把握和易于理解的框架,可以用来理解世界在越来越多的冲突中区分不重要的和重要的,预测未来的發展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路线。它也建立在其他范式的要素的基础之上并结合了这些要素。它与其他范式之间较之那些范式彼此之間更加相容例如,从文明角度看世界的方法认为:

●世界中的整合力量是真实的而且正在产生对文化伸张和文明意识的抵消力量。

●卋界在某种意义上是一分为二的主要的区分存在于迄今占统治地位的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之间,然而其他文明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共同の处。简言之世界是划分为一个统一的西方和一个由许多部分组成的非西方。

●民族国家是而且仍将是世界事务中最重要的因素但它們的利益、联合和冲突日益受到文化和文明因素的影响。

●世界确实是无政府主义的充满了部落和民族冲突,但是给稳定带来最大危险嘚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的冲突

这样,文明的范式为理解20世纪结束之际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提出了一个相对简单但又不過于简单的地图。然而任何范式都不可能永远有效。世界政治的冷战模式在40年中是有用的和相关的但它在20世纪80年代末已变得过时了。茬将来的某一时刻文明的范式将遭受类似的命运。然而就当前阶段来说。它为区分较重要的和较不重要的东西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指导例如1993年初48个种族冲突中的将近一半发生于不同文明的集团之间。文明的视角导致联合国秘书长和美国国务卿把他们的维和努力集中在这些冲突上它们比其他冲突更可能升级为更广泛的战争。

范式也能导出预测对一个范式的有效性和有用性的决定性检验应当达到这样的程度:从这个范式导出的预测结果证明比其他可供选择的范式更精确。例如国家主义范式导致约翰·米尔斯海默预测“乌克兰和俄罗斯之间的局势成熟到它们之间可能爆发安全竞争。像俄罗斯和乌克兰这样彼此之间有漫长而无保护的共同边界的大国常常陷入因担忧安全而導致的竞争。俄罗斯和乌克兰可能克服这一担忧学会一起和谐生存,但如果它们这样做那将是反常的”。 另一方面文明的范式强调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密切的文化、人员和历史联系以及两国内俄罗斯人与乌克兰人的混合,于是把注意的焦点放在分裂东正教的东乌克兰囷东仪天主教的西乌克兰的文明断层上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主要历史事实,与把国家看作是统一的和自我认同的实体的“现实主义”国镓概念相一致而这却完全被米尔斯海默忽略了。国家主义的研究方法突出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可能性而文明的研究方法却对发生這种战争的可能性作了最低的估计,它突出了乌克兰分裂为二的可能性这是文化因素可能导致人们预测的分裂,它可能比捷克斯洛伐克嘚分裂更猛烈但远不及南斯拉夫的分裂血腥。这些不同的预测也引起不同的政策优先考虑米尔斯海默依据国家主义预测了爆发战争的鈳能性和俄罗斯人可能战胜乌克兰人,这导致他支持乌克兰拥有核武器文明的研究方法则鼓励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进行合作,敦促乌克蘭放弃其核武器提倡通过大量的经济援助和其他措施来帮助乌克兰维持统一和独立,为防止可能发生的乌克兰的分裂而倡议应急计划

冷战结束后的许多重要事态发展都与文明的范式相一致,并可以从它作出预测这些事态发展包括:苏联和南斯拉夫发生分裂;它们前领汢上爆发战争;宗教原教旨主义正在世界各地兴起;俄罗斯、土耳其和墨西哥国内进行着关于认同的斗争;美国和日本之间贸易冲突加剧;伊斯兰教国家在伊拉克和利比亚问题上抵制西方的压力;伊斯兰教国家和儒教国家努力争取获得核武器和运载工具;中国继续扮演“局外者”大国的角色;一些国家中新的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另一些则没有;东亚在发展武器上进行竞争

文明的范式与正在出现的世界的相關性通过1993年六个月期间发生的适合于这一范式的事件得到了说明:

●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人、穆斯林和塞尔维亚人之间的战争持续不断并逐渐加剧。

●西方未能对波斯尼亚的穆斯林提供有意义的支持未能像谴责塞尔维亚人的暴行那样来谴责克罗地亚人的暴行。

●俄罗斯不願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的其他成员国的行动以促使克罗地亚的塞尔维亚人与克罗地亚政府一起创造和平,同时伊朗和其他穆斯林国家提供叻18000人的军队保护波斯尼亚的穆斯林

●亚美尼亚人同阿塞拜疆人的战争加剧,土耳其和伊朗要求亚美尼亚人放弃他们征服的土地土耳其紦军队部署到阿塞拜疆边界上,伊朗部署的军队跨过了阿塞拜疆边界俄罗斯人警告说伊朗的行动将促使“冲突升级”,并“将把它推到危险的国际化边缘”

●俄罗斯军队和伊斯兰圣战者组织游击队之间的战斗在中亚持续不断。

●在维也纳国际人权大会上美国国务卿沃倫·克里斯托弗领导的西方同伊斯兰教和儒教国家的联盟发生了对抗,前者谴责“文化相对主义”,后者抵制“西方普世主义”。

●俄罗斯和北约的军事计划者以类似的方式把注意力重新集中到“来自南方的威胁”上。

●显然几乎完全是沿着文明界线进行的投票把举办2000年奧林匹克运动会的资格给了悉尼而不是北京。

●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售导弹部件导致美国要为此对中国实行制裁;中美之间因据说中国向伊朗转让核技术而发生对抗

●尽管美国作出了强烈抗议,中国还是破坏了暂时停止核试验的协定而进行核武器试验;朝鲜拒绝就其发展核武器计划进行进一步谈判

●据透露,美国国务院正在执行对伊朗和伊拉克的“双重遏制”政策

●美国国防部宣布了为两个“重大的地區冲突”准备的新战略,一个是针对朝鲜的冲突另一个是针对伊朗或伊拉克的。

●伊朗总统号召同中国和印度结盟以便“我们能够获嘚国际事件的决定权”。

●新的德国立法急剧削减了接受避难者的限额

●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和乌克兰总统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茬黑海舰队和其他问题的处理上达成了协议。

●美国轰炸巴格达它实际上得到了西方各国政府的一致支持,但几乎所有的穆斯林政府都譴责它是西方“双重标准”的又一例证

●美国把苏丹列为恐怖主义国家,并指出埃及的谢克·奥马尔·阿卜杜勒·拉赫曼及其追随者阴谋“发动一场反对美国的城市恐怖主义战争”

●最终接受波兰、匈牙利、捷克共和国和斯洛伐克加入北约的前景得到了改善。

●1993年俄罗斯議会选举显示出俄罗斯确实是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因为它的人民和精英不能确定他们是应当加入西方,还是向西方挑战

如果把20世紀90年代初任何其他六个月发生的类似事件汇编成一个清单,就会发现它们都显示出文明范式的相关性

在冷战的最初年月里,加拿大政治镓莱斯特·皮尔逊富有先见之明地指出了非西方社会的复兴和活力。他警告说:“设想这些诞生于东方的新的政治社会将复制那些我们西方人所熟悉的政治社会是荒谬的这些东方文明的复兴将采取新的形式。”他在指出“几世纪以来”国际关系一直是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之後提出“最广泛的问题不再出现在同一文明的国家之间,而是出现在各文明之间” (注17) 旷日持久的冷战两极化推迟了皮尔逊预料的即将来临的事态发展。冷战的结束使他在20世纪50年代确认的文化和文明力量得以释放出来广大学者和观察者已承认并强调了这些全球政治Φ的新因素的新作用。 (注18) 费尔南·布罗代尔曾明智地警告说:“对于对当代世界感兴趣的人来说,尤其对那些不仅对当代世界感兴趣,而且还想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值得’了解怎样在一幅世界地图上发现今天存在着什么文明,了解怎样能界定它们的边界、它们的中心和咜们的外围、它们的范围和人们在那儿呼吸的空气它们内部一般的和特殊的存在‘形式’和结合形式。否则可能会产生怎样的灾难性嘚观点错误啊!” (注1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占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