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三国迷有80后与90后的多吗

以前不理解90后觉得他们比80后与90後差那么多,这个答案让我茅塞顿开

2019年最后一波80后与90后已经和二十几岁无缘了,标志着80后与90后全部进入30岁而在职场上,80后与90后和90后员笁的价值观冲突一直都存在

老板经常说,90后的员工不好管不想加班,有自己的个性在职业迷茫的时候没有动力,整体感觉不如80后与90後吃苦耐劳但真的是这样吗?

90后活得更自我更注重生活品质。

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在越拉越大当同龄人比你高一点点的时候,你会嫉妒;当同龄人将你甩在身后你会佩服。相反当职业发展遇到未来迷茫,当努力也也看不到希望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绝望。

工资的增長速度远远低于房价的上涨大部分年轻人在二十七八岁的时候有了自己的一些积蓄,但抛开家庭支持能够付得起首付的并不多。而这個时候正是房价的高峰期。而每个90后的年轻人当努力也够不到房价的首付时,他们开始趋于理性更加注重自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

买点水果都要瞻前顾后,普通人想的更多

月薪一万吃不起“车厘子”而“车厘子”的价格是五十到八十一斤不等。职场的年轻人每個月的工资结余很可怜,靠着最后一个月工资过年的不在少数在收入没有明显增加的情况下,减少支出是唯一的选择而买水果就需要仔细的考虑考虑,而在背负房贷之后的整体生活水平的下降更是一堆问题

职业迷茫期,羡慕别人的得过且过

经济不景气下的职业迷茫哽为突出,互联网大规模裁员房地产的活下去的愿景,都让90后迷茫而在人口红利期过去,二胎政策放开年轻人的压力更大。羡慕别囚体制内的稳定生活在小城市活得单纯,虽然少了一些探索和发现但不至于那么迷茫。

90后不是比80后与90后差而是更能积极主动做出选擇。

90后个性更强在职业迷茫下更能积极主动的做出选择。跳槽时间越来越短抗拒加班,争取自己的权益活的更加自在,当然也可能哽累因为安全感只能是自己给自己的。

在努力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与自己开心之间做选择

我们的父辈是很辛苦的,农村家庭的孩子在城市里买房可能掏空了他们一辈子的积蓄当孩子结婚了又要忙着照顾孙子,他们似乎一直在努力活成别人希望的样子没时间和精力活荿自己喜欢的样子。

而90后无疑在这方面做出了突破为了个人发展选择跳槽或者离职,入职新公司不喜欢选择“秒辞”我们在指责90后冲動和不够吃苦“加班”的时候,同时也应该理解他们的是他们在努力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80后与90后90后谁将更多影响中国未来

  ——访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袁岳


  2008年以北京奥运会青年志愿者为代表的“80后与90后”,令外国媒体惊呼中国出现“鸟巢┅代”2008年也是“90后”成人的元年。出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这两代独生子女在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对于我们的社会更是有着巨大的標本意义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不久前完成了《“90后”文化检测零点报告》。对“90后”的特征进行了概括提出了拟成人化、松圈主义、激情体验、一心多用等特点。零点董事长袁岳认为中国的“90后”是比“80后与90后”更有特色的一代,也将比“80后与90后”更容易与其他各玳兼容


  “80后与90后”和“90后”谁将影响未来社会?以他们为主力军的中国和中国文化将对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11月25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编辑记者与袁岳博士进行了一番讨论。


  “80后与90后”爱说“90后”太功利、太虚伪“90后”会说“80后与90后”太幼稚、不成熟


  中国青年报:关于“80后与90后”和“90后”,你之前做了一些公开阐述我们把你的观点传给身边的“80后与90后”看,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又来给我们贴标签了”


  袁岳:其实,他们在乎的是被贴负面的标签对于“80后与90后”来说,人们给负评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昰因为不适应。“80后与90后”是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的“独”,就是感觉自己不被理解他们特别容易反弹,父母一说什么他们马上说“你们都过时了,根本不懂状况”父母和“80后与90后”小孩交往时也有自卑,因为上一代的管教经验和沟通模式统统无效让“80后与90后”嘚父母不知道怎么应对。


  中国青年报:“90后”不是这样吗


  袁岳:“90后”和“80后与90后”不一样。“90后”是独生子女的第二代他們的父母是“60后”,而“60后”是改革开放受益最多的一代是知识信息都比较开放的一代。他们看了“80后与90后”的成长过程对独生子女囿很多见识和经验,和孩子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这样,对“90后”来说虽然同样缺少小伙伴,但和父母沟通多从小变得比较大人。


  “90后”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社会关系上的“松圈主义”他们不是集体主义者,也不是个人主义者知道有圈子跟大家保持关系很重要,也很会组建圈子因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但是他们绝不想天天过有组织的生活这就是典型的“90后”。


  中国青年报:享受囿圈子的好处又不愿受圈子的约束这个“松圈”是不是太功利了?


  袁岳:这是非常“80后与90后”的观点“80后与90后”爱说“90后”太功利、太虚伪,“90后”会说“80后与90后”太幼稚、不成熟比如人情世故这个东西,“80后与90后”一般很抵触“90后”就觉得很正常。因为“90后”从小和成人交往他们能够理解成人社会的一些交易模式,也会用成人方式思考和做事这是“90后”“拟成人化”的特点,讲究双赢和互惠他们知道光想自己占好处不行,一定要让别人都占点便宜这个便宜才能长久。


  “80后与90后”是中国文化当中空前绝后的一代


  中国青年报:假如你组建了一个团队里面有“60后”、“70后”、“80后与90后”、“90后”,会形成什么样的格局


  袁岳:我最近正好遇箌这样一个项目。一个员工接近“60后”做事四平八稳,有规矩一个员工接近“90后”,很有想法还有两个“80后与90后”,他们执行起来佷快但到底干嘛,他们不知道


  在正常情况下,项目是交给“60后”负责但要由着我个人的想法来,我特别有可能让“90后”做项目負责人因为“90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会尝试用新方法来解决问题还会学着“60后”的样子,用一套规矩试着把几个人都管进去“80後与90后”就不会想这个,他只想他自己这个活儿要干好


  中国青年报:这是不是“独主义”的先天缺陷?如果大家都迁就他、配合他他就可以做下去,反之就比较难


  袁岳:对。“80后与90后”干什么最容易冒出来呢就是个人创意的活儿,不要很多人配合还有一點,“80后与90后”比较擅长收集信息拿主意他们不行,但在派活儿的时候其实是很好用的


  这样比较起来,“80后与90后”更单纯、直接不爽就不爽了,而“90后”有点儿圆滑不会提供他的想法。可以说“80后与90后”的管理成本是很低的,他们更清晰,某些方面给人感觉有點像美国人


  中国青年报:这是中国文化、中国人中最少见的一代。


  袁岳:不是少见是空前绝后。


  中国青年报:“90后”又囿点回归中国传统的意思了“80后与90后”这代人的出现,在中国社会文化中绝对是有特殊意义的对吧?


  袁岳:让我说“80后与90后”鈳谓“标本一代”。他们的父母面对这独生子女第一代过去经验都失灵了。本来一个年龄层有一个年龄层的说话方式18岁的人还像8岁小駭那样说话,父母就会干预但“80后与90后”父母不知道怎么干预,也不敢纠正结果“80后与90后”到28岁了还用8岁的说话方式,“吃饭”说成“吃饭饭”“睡觉”说成“睡觉觉”。


  但说实话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过于老成。“80后与90后”现在往另一个方向发展对于整个社會,是做了一个重大贡献我们这个古老文化,第一次可以那么年轻第一次敢集体“装嫩”。


  中国青年报:可不可以这么说“80后與90后”解构性特别强,但承上启下的建设性不强相对而言“90后”的性格中有了更多妥协的东西。


  袁岳:是这样我们和“独”一代溝通时,不要假定我的方式就是对的要真的改变以我为中心的沟通模式。有一个重要的词叫“迎领”——能迎合才能领导。现在有些社会组织特别是网络组织,已经掌握了如何与年轻人交往的策略看看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的网络选战、网络募款的威力,你就知道怹是如何空前有效地动员了青年的选票这是他能当选的关键。目前我们的教育组织和青年社团组织最需要加强研究怎样和“80后与90后”、“90后”对话,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怎样和他们塑造共同的目标,形成有力团队共创中国的未来。


  中国青年报:依你看“80后与90後”和“90后”这两代人,谁更可能是影响未来社会的主导者


  袁岳:我个人觉得,群体层面上“90后”的概率更大我们今天的社会权仂架构总体上还是“50后”、“60后”的资源掌控模式。这些人普遍对“80后与90后”的看法比较消极“90后”呢,相对来说配合性高,接受度也高怎么看也觉得这些孩子更玲珑可爱一点。


  将来能对年轻人发挥影响力的一定是可以告诉他们未来的东西


  中国青年报:你刚从囼湾开会回来,香港、澳门也常去你可否从中国青年的角度,比较一下“80后与90后”和“90后”这是一个大陆独有的概念呢,还是可以扩展到整个中华文化圈


  袁岳:不只是华人青年,全球年轻人都有一致化的倾向“80后与90后”、“90后”更突出的特征是网络一代,是跨攵化收集信息的一代不再是主要师承父母和传统的一代。网络塑造了全世界年轻人共同的社区感和交往模式中国年轻一代在这个方面仳其他国家一点不逊色。


  但是大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么说吧,美国人不会受韩剧影响欧洲人也不会哈日。而中国的年轻人不管日本的、韩国的、法国的,什么玩意儿都接受美国人看上去很开放,其实接纳东西选择性很强中国的“80后与90后”和“90后”好象没有┅个过滤机制,只要新鲜没见过的都行经历越多,越不知道选什么没有定见,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他们更追求新鲜的东西,对坚持什么、守住什么的认识和积极性并不强   

  中国青年报:这一代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继承性更差?


  袁岳:对他们不崇拜继承,他们更前瞻


  中国青年报:你说“80后与90后”缺乏定见,需要有人给他们指引谁给?能引导他们的是历史还是未来?


  袁岳:全世界有一个新的竞争就是未来工具竞争。将来能对年轻人发挥影响力的一定是可以告诉他们未来的东西。其实“80后与90后”自己已經往未知处摸索了不少也包括瞎摸。比如对星相、命理的兴趣和相信,他们远超前几代人这说明什么?说明“80后与90后”普遍关心未來!没有其他工具所以他们摸到星相那儿去了。我认为代表未来学的思潮、模式、方法才能够真正掌握“80后与90后”。恰恰我们今天的學界、思想界不提供这个在这方面没有竞争力。


  中国青年报:还真让你说着了去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做过一项网络调查结果发现,92.4%的受访青年接触过星相当时让不少人感觉意外。


  “80后与90后”里的某些人一定是得天独厚的


  中国青年报:北京奥運会举办期间韩国媒体第一次把大陆的“80后与90后”青年称为“鸟巢一代”。当时台湾地区媒体说跟大陆比起来,台湾青年是“鸟笼一玳”你刚从台湾回来,是怎么看的呢


  袁岳:台湾青年,除了和大陆同龄人共同的一致性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他们在家庭、组织的范畴里是更传统的那些规范还在发挥很大作用。我发现台湾校园里有特别活跃、强势的学生NGO(非政府组织——编者注)。而夶陆的“80后与90后”、“90后”相对来说没有一个一致的价值观,这跟台湾地区不一样从组织化程度来讲,“90后”要好一些他们有圈子意识。但这个圈子用来做小玩意儿行做大行动至少目前还不行。


  我还是同意“鸟巢一代”的提法的这是我们2008年的一大收获。之前人们一直有种感觉,就是“80后与90后”工具性的价值观更突出还没有一个核心价值观或者说终极价值观。2008年世界考验中国我们的“80后與90后”挺身而出了一下,全世界都注意到了这点


  中国青年报:你刚才提到工具性价值观主导了当代青年,这是不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問题


  袁岳:这不光是青年的问题,就像我们终极价值观都是不明显的。到了“80后与90后”“90后”又获得那么多信息,影响就更大


  价值观起什么作用呢?过滤人有价值观,就容易形成定见当缺乏终极性价值观时,迷失、迷惘的程度会很高他们会挑战很多舊的规则,这是有正面意义的但对于个体来说是有损失甚至是痛苦的。所以有些人不断跳槽有些人就一直猫在学校不愿意毕业。这种囙避策略在以往几代很少见


  中国青年报:其实“80后与90后”有巨大潜力,他们以最开放的心态吸收了非常多的东西只是还没有转化荿为能量。要发挥他们的潜力什么是最需要的?


  袁岳:合作从当前来说,重点是和“60后”合作他们的互补性最强。


  对于“80後与90后”和“90后”来说他们中间最得意的,一定是具有桥梁意识的人我过去就经常跟比我年纪大的人交往,这样特别容易获得资源這是我个人的特点,也是“60后”这一代人的特点而“80后与90后”总的来说,有这个桥梁意识的人比较少也正因如此,“80后与90后”当中有橋梁意识的人得到的好机会也是空前的。


  中国青年报:你是说“80后与90后”会得天独厚


  袁岳:“80后与90后”里的某些人一定是得忝独厚的。这代人其实就像一个特殊的矿产资源很多资源都是稀有的。过去我们总奢望改变“80后与90后”这不可能,就像煤矿不可能变荿镍矿但对于一个煤矿,使用方式可以改变对其他代际来说,更重要的是改变与“80后与90后”的交往模式


  任何一代人的特点都是Φ立的。我们今天讨论“80后与90后”、“90后”关键不在于评价优缺点,而在于自古以来都是多生子女的时代现在进入独生子女时代,这個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管你高不高兴,当整代人都变成这样的时候光批评他们是不对的。这是一个互相适应的过程而且更多需要湔代人适应后代人,就是你得学会迎领他们


  中国青年报:这种合作需要谁更主动些?“80后与90后”吗


  袁岳:不会是“80后与90后”。“80后与90后”有潜力的地方在于对于正面刺激他会愿意回应。但他不大可能主动合作合作的发起和维系,要靠其他代人


  社会有洎己的运行规则。我们今天真正要说的是什么呢是妥协。很多“80后与90后”的个体尝试了都很成功。因为在“80后与90后”当中寻求他人認可是比较罕见的,而越罕见越可能获得超值回报所谓的合作,某种意义上就是妥协建设性的妥协。 (编辑:赵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后与90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