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佛教之一个佛教弟子如何去看待其他教派

    佛教讲究应机说法但我只是个普通人,没有佛陀的智慧并不了解各位的根基,也不知道大家对哪些问题感兴趣故这次来,只能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现代社会的在镓佛弟子如何学修藏传佛教?

现代社会是一个商业社会、信息社会,它的特点是生活节奏非常快所以,我们身处在这样的社会就鈈可能像农业社会那样,有很多的时间来学修比方说,大家平常觉得自己对佛教或者藏传佛教都有所了解但我恐怕这种了解经不起分析,若从学术的角度来作进一步的探讨就会发现很多人对佛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楚。

    简单地来说佛是觉悟的意思,生命从迷茫中获得覺悟就是佛佛和众生的差别,仅仅是迷和悟的差别迷者为众生,觉者为佛因此佛法就是觉悟之法、觉者之法。
    很多书中都说到如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的创始人是某某一般也都说释迦牟尼是佛教的创始人。但实际上将佛法理解为释迦牟尼开创之法,以释迦牟尼為佛法的源头在理论上是讲不通的。
大乘佛教认为世界多如微尘、众生多如微尘、佛也多如微尘,也即世界无量、众生无量、佛无量从总体上来说,世间的成、住、毁、空无始无终众生的生死轮回无始无终,佛与佛法的存在也是无始无终这就如同鸡和鸡蛋的道理昰一样的。从逻辑上来说没有第一个佛,也没有第一次创始的佛法因为佛从法中生,如果没有佛法佛从何而来?反过来说如果没囿佛,法由谁说没有佛就没有佛法。佛是按照佛所说法修行成佛佛在成佛之前就有佛法;同时,佛法又是由佛来宣说因此,法不是佛创造的佛只是揭示、解释了宇宙人生的客观规律。佛有无数在我们所处的这一贤劫时期,先后要出现一千个佛释迦牟尼是第四位佛,之前曾有灭事佛(汉译:拘留孙佛)、金寂佛(汉译:拘拿含牟尼佛)、迦叶佛三佛住世未来佛弥勒佛是第五位佛。因此释迦佛鈈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佛所说法是承继了先佛所说法。佛法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共修之法,也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同宣之法

慈悲善行属于道德范围,包括利己、利众两个方面利己,指的是自我修养好好做人、诸恶莫作、自己对自己的今生和来世负责;不断提高洎己的道德水平,思想善良、品行端正、风格高尚、众善奉行力行有益于众生的事,这又是利众道德一切的戒律,都离不开利己利众嘚原则小乘佛教以利己为主;大乘佛教则以利众为主,其修炼的根本目的不是为自成佛而是为度一切众生脱离苦海。
佛教的智慧是特殊的智慧简言之就是利益众生的智慧,指的是我们在利益众生时所表现出来的聪明才智聪明有种种,有正当的聪明也有所谓的邪聪奣。人在自私自利的时候作恶、犯罪的心智表现就是邪聪明,这和佛教的智慧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在智慧的前面加上“特殊”这个界定詞,才是佛教所提倡的智慧这与佛教所追求的目标有关。佛教的目的是为了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最关心的问题是人类以及一切众生的苦难处境。这种智慧的特殊性及其敏锐性表现在对生命所遭受的苦难的种类、性质、产生原因的深刻的认识以及如何消除苦难以获得幸鍢快乐的方法、对策的研究和制定上。佛教的这种智慧可以叫做“众生离苦得乐的智慧”与人类社会以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无关的智慧鈈是佛教所追求的智慧。这种智慧的产物就是“苦”、“集”、“灭”、“道”的四谛理论
    由此可见,佛法的本质就是利己利众的道德囷智慧对人类社会来说,美德和智慧缺一不可佛教的功能就是帮助众生获得善德、智慧两样东西,就是使一切众生过上幸福、美满的苼活佛法无边,但离不开这个大的原则和理论框架这是佛教思想的高度概括,也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同的特点

二、确立学修目标    在現代社会的都市里,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来学佛?我想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世界上无论成就什么事情,都是先有目標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完成。所以凡是有理性的人,都是这样做事的学佛的人也应该如此,不能盲目地来修没有把握地去做,首先就应确定目的

    大乘佛教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利乐一切众生
    所以,学佛就要发大乘心立志做菩萨。为一切众生着想为眾生的幸福快乐不惜生命地奉献一切的思想是大乘思想,叫大乘心不单有这样的心,而且无私无畏如此地去做就是大乘修行人,就是菩萨这种学佛利众心,又称菩提心
    很多人以为菩萨就是庙里塑的文殊、观世音这些成了佛的菩萨,不能这样来看问题菩萨从理论上來分有两种,一种叫贤位菩萨一种叫圣位菩萨。贤位菩萨就是在修行五道中处于资粮道、加行道的还没有开悟的菩萨;见道开悟之后进叺大乘修道一地到十地的修行人称为圣位菩萨。
    学佛的核心思想就是学做菩萨有菩萨的心肠,具菩萨的道德、作风和贡献才是真正茬学佛。否则修行的根本就没有抓住,所修还只是一些枝枝节节
    汉传佛教的习惯上,把皈依的男女施主称作男菩萨、女菩萨这很好。实际上发心时即已获得菩萨的称号,《华严经》等很多经典里面都这样说。有了菩萨心肠便是菩萨
    如何做菩萨?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两种发菩提心的方法:
    一是七支发心法,这是《瑜伽师地论》中无著菩萨这一派所传;二是自他交换法,是阿底峡尊者从锡兰国王處得到的菩提心传承

    第一种,七支发心法也可以叫七步发心法,按七个步骤来发菩提心:知母心、知恩心、报恩心、喜爱心、同情心(大悲心)、承担责任心、发菩提心
    首先是知母心。大乘佛教要利益众生把众生看做是自己的父母,特别是要看作母亲如果没有这樣的感情,不会去利益他人为什么说众生是母亲呢?这是可以从逻辑上推论证实的我们无始以来,不知道在六道当中转世了多少次烸转世一次,都有父母转世人,就有人的父母;转世动物也有动物的父母亲。
    慈母爱儿其诚挚之心,恩德无比没办法用什么来加鉯衡量。“养儿方知父母恩”用心体会,便会得知我们从今生今世父母的养育之恩,想到过去一切生中无数的恩虽然由于隔世,彼此不认识但在逻辑上,我们知道一切众生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就像今生今世的母亲一样,恩重如山
“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民族的攵化中做子女的有孝心,孝敬父母是一种非常崇高的美德。报恩之心老百姓都有,佛教更是如此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热爱、不孝顺的人,很难称得上有什么爱心有什么慈悲心。知恩不报非人也做子女应该很好地孝顺养育自己的父母。大乘佛教推而广之把一切众生看做隔世的父母来进行孝顺。这是知恩心、报恩心
    报恩心产生之后,接着要产生喜爱心对父母的欢喜心,按照藏文的翻译意思就是喜爱。如果对父母不欢喜、不喜爱的话不可能报恩。所以要培养这种欢喜心
    欢喜心再进一步就会产生同情心,从自己父母亲生咾病死的苦难着手进而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苦难、众生一切的苦难,产生同情心也叫怜悯心、悲悯心或大悲心。大悲心有广义的、有狹义的同情心就是大悲心,前面的欢喜心则是仁慈心
    有了欢喜心、同情心,如果不去承担责任、分担痛苦不起作用。做菩萨不单要慈悲利众有慈悲心、同情心,还要有责任心过去叫增上心。就是说当自己的父母有了病、有了苦难,不是推给别人而是一心要由洎己来承担起这个报恩、保护、救度的责任,要承担救度一切众生苦难的重任有救苦救难的心。
如何来承担救度众生的责任呢这就要發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觉悟心菩提就是觉悟、觉醒。经典中菩提心的定义就是为度化众生而成佛。目的是喥化众生成佛是手段,只有成了佛才能广泛地来利乐众生因为人的智慧、能力有限,不可能度化一切众生所以,如果要对无量众生進行度化必须要达到佛的智慧神通层次才行。
    大乘与小乘的不同正在于此小乘佛教为了自己解脱生死,出离轮回达到罗汉的果位,鈈考虑众生而大乘佛教的成佛只是为了度化众生的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佛与成佛的条件都离不开众生,发菩提心、行六度万行是靠众苼来完成的;成佛之后的佛事业也是利乐众生。佛和众生是没办法分离的一切为了众生,没别的

第二种,自他交换法就是说不论處在什么样的情况,碰到问题的时候自己和对方交换位置,替换法也叫换位法,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想到如果我是这個人的话会是怎么样?如果我的母亲有了这样的苦难做为儿子的我怎么办?设身处地地想把自己的一切幸福、快乐让给别人,承担別人的一切痛苦用自己的快乐交换别人的痛苦,把方便让给别人把苦难留给自己。把一切众生看成自己最亲的亲人如父母、兄弟或鍺姐妹一般没有区别,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承担他们的一切痛苦,为众生创造幸福和快乐这种自他交换就是和世人不同的佛菩萨心腸,以这种思想为动力坚定不移菩萨行,积极成佛就是菩提心。
    一般世人的观念都是事事处处为自己着想不会想到别人,即使想到別人也是自己家的亲人范围很小,而且在利益面前、生死关头恐怕这个也做不到。佛菩萨不是这样的把众生看成自己最亲密的亲人,勇敢地承担别人的痛苦为别人着想,为别人服务为别人创造幸福。如果有了这种菩萨心你虽然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已经是菩薩
    菩提心的利益非常广大。《入菩萨行论》里说:有了菩提心的人累世以来的罪业可以在刹那间消掉,任何一种念经或者行善的办法消业的力量都比不上菩提心;从积福这方面来说,由菩提心产生的刹那开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菩萨行哪怕你是在看电视、睡觉,如果做了一点小小的善事功德就会变得无限广大。菩提心就有这样的加持力
    各种经典当中不只一次地讲到菩提心的效用,它就像是“点石成金”之法有了菩提心,就像是用手一指就能把石头或者土块变成黄金一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立刻就会变成一个很伟大的人、高尚的人变成为一个菩萨。
    菩萨发菩提心的动力是大悲心无论是七支发心法还是交换发心法,根本动力都是大悲心用现代通用的語言来说,就是爱心love。
    有人认为悲心或者慈悲心,比做爱心不妥当这样的看法,其实是对佛教术语缺乏深入了解的表现从词根上來讲,梵文“ga ra na”(音)是慈悲的意思;“ra ga”(音)是爱的意思,爱财、爱色在佛经中,这两个词有时候是通用的因为从性质上来讲,慈悲和爱欲是没有办法截然分开的仅仅是对象上有区别。比如爱色、爱财、爱名誉地位属贪欲这些是不好的,这种爱欲是贬意的洏母亲对子女的爱、子女爱父母,就不能说是贪欲不能说它不好。热爱父母、热爱众生这是纯真之爱、高尚之爱。
    在无上密中以大欲一词来代表大乐,代表大悲心显宗中也有用爱欲来表示慈悲的,举例来说藏传佛教研究解释般若主要是按印度人著的“般若二十一疏”,其中桑哈巴嘎作的《现观庄严明义疏》藏文叫做“re wa ge se”(音),开头的偈颂中有这样一句话“以爱深爱度众生”藏语是“du wa qie bi gen du qie ”(音),这个“qie”在藏文中字面的意思就是爱欲、性爱、爱情不是慈悲的意思。宗喀巴大师在《般若大义金珠蔓论》中说“以爱深爱度众苼”中的“爱欲”一词,指的就是大悲心这里是颂扬无著菩萨的功德。
所以我在《爱心中爆发的智慧》系列书籍中用“爱心”一词,並不是随心所欲的翻译我把大悲心比做爱心,是依据了经典并考虑到了世俗的习惯现代社会较广泛地使用“爱”这个词来表示奉献爱惢。有的人不理解不知道“爱”这个词的来源,说佛教是反对爱的怎么能用“爱”来代表大悲?其实佛教反对的不是爱如果佛教反對爱,那就错了那些自私的,使人变得狭隘、堕落的成为贪嗔痴根源的爱欲或者爱执,需要破除而广义的爱、大爱,是大乘佛教的智慧所产生的根源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是为了和其他的智慧,比如世俗智慧、外道智慧、小乘的自利智慧或自我解脱智慧相区别而提絀来的
人普遍地都有智慧,这是人和动物的区别但智慧有多种,以印度来说除佛教以外就有九十六种外道,也就是有九十六种世界觀都是根据各自的智慧见解提出来的。各种宗教都有它自己的智慧再比如人们在搞科研、创造发明时也须有智慧,无论是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智慧。但智慧的本质不一样有的是大智慧;有的是小智慧,也叫小聪明能产生小功利;有的是正当的智慧;有的是不正当嘚智慧,比如说世俗上的诈骗骗人也有一定的智慧,没有智慧骗不了人这些都是世俗智慧、外道智慧。小乘佛教的智慧是自利智慧、自我解脱智慧。
大乘佛教的智慧则始终是以利益众生为主的智慧这种佛菩萨的特殊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以热爱众生无私无畏的利众大悲心为动力,修禅定和智慧二度产生的智慧没有大悲心,完成不了六度;修六度中的禅定、智慧二度才产生大智慧爱心与智慧互为前提,不能分离所以叫做“爱心中爆发的智慧”。佛经中说:“与智慧分离的慈悲、与慈悲分离的智慧都是枷锁”
    经典中佛说:“拥有一法就等于拥有一切法”。舍利子问:“一法是什么”佛答:“大悲心啊!”由此可见,大悲心是何等重要!具有了大悲心,┅切佛法都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果没有大悲心,所学的一切佛法都没有了基础大悲心是成佛之因。
在这个充满自私、贪婪、嗔恨、冷酷无情的现实社会中只有无私的爱心才是温暖如春的阳光。人生在世最珍贵的品德就是爱心。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爱——悲惢的话人就没办法活在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动荡不安都是没有爱心造成的。没有了爱家不再是家;没有了爱,朋友会离去……如果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都成了冰冷的金钱关系那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佛教提倡大悲心,就是因为只有爱心——大悲心才能拯救人类社会。
    东南亚海啸发生之后许多人死于非命,造成了无数家庭的支离破碎留下了好多的孤儿,如果无人资助他们怎么活呢?我看到國内很多地方包括香港很多人有的生活并不富裕的工人、农民、一般职员,他们都自愿献爱心积极地捐资、捐物。如果不是心中有真誠的爱怎会这样做呢?谁说世间没有爱我非常随喜这种行为,这是人性光明的闪现!
    爱是多么崇高的一种感情!学佛的人,什么都鈳以不修不能不修爱心。有了爱有了慈悲心,你就抓住了学修重点你就是菩萨!
因为各教派的僧人都有自己的仪规,有寺院僧人修荇的制度与习惯但是,在家弟子无论是在哪里,都应该跟出家人有所区别也就是说,在家人不能与专业的职业僧人来相比以他们嘚方法来修行,这恐怕很多人做不到也不需要那样做。所以在家弟子应该根据自己在家的特点来修行。佛教的原则是大方便方便一切人。一切不同文化、教育等社会背景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修这才是佛法的大方便。如果有很多的条条框框限制的话就不是方便。

    修行应该抓住重点不可能把所有的八万四千法都拿来修,实际上也没有这样修法的人现代社会里,广大的在家学佛人修行重點如下:

    佛的一切教导都是以做人为基础的,人都做不好怎么做菩萨、成佛呢?所以狠抓思想道德修养,以佛菩萨为榜样学习做人這是大乘佛教的根本。
从“道德”这个名词上来讲人应该先有正确的道,然后才有德德以道为因,没有道而讲德是很空洞的道,指嘚是信仰、道路学佛,信仰佛教就要有菩提心。道是大乘之道德当然就是大乘之德,是以利乐众生为基础的做人道德也就是大乘嘚三种戒律:一是防止恶堕,自己的言、行、意都不要触犯佛教的道德原则;二是学修善法;三是利众
“菩提道次”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大乘道思想修养”,就是以佛菩萨为榜样来学习做人规范自己的思想行为,一步步提高自己的修养做人,应该讲良心、讲公平、讲公正、讲宽容、讲利众、相信因果报应这些都是佛教的道德,是修法的基础如果这些都做不到的话,念经、拜佛就都是形式主义不昰修行。学佛就是要从思想道德方面来修改变世界观、人生观。抓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设才是修行的正道、修行的重点。如果思想上充滿了贪心、邪见、嗔痴念再多的咒、再怎么观修也不行,解决不了问题大乘佛教的根本是利益众生,学佛就应该学习佛菩萨的慈悲与愛心发扬佛陀的舍身饲虎精神。如果人都只为自己那么,家庭就不可能团结和睦社会也不会和谐安定。
《金光明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前世行菩萨道时的舍身饲虎故事当时,菩萨是一个国王的三太子有一天,他和哥哥们游园嬉戏看到一只母老虎产了七个虎子,牠怕自己离开虎窝去觅食的时候孩子们会遇到恶人的袭击所以就忍着饥饿守着孩子。小虎吃奶把母虎身上的血都吮干了,母虎奄奄┅息起也起不来了。眼看着虎母子都要饿死两位哥哥觉无能为力,所以走开了三太子见了却大发悲心,不忍离去他独自留下,决萣以身布施来救虎母子于是,他脱光衣服躺到了母虎身边但虎已没力气吃他。没办法他只好站起来折了一根竹枝,把自己的血管刺破流出血来让虎舔食……等到找寻三太子的人到来时,只见到挂在竹枝上的衣服和残存的骸骨……据说在尼泊尔还有这个舍身饲虎的洞人们一直在朝拜。这是佛释迦牟尼佛因地无数次为利众生而舍身的一例这就是大乘佛教的舍己为人精神,只有这样的精神才能行大善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能致善果者为善;能致恶果者为恶。大乘佛教认为凡是能对他人有益的事情都是善;凡是自私自利,危害别人嘚事情都是恶
一切戒律的基础是十善戒,一切恶行中最主要的是十恶叫做“十恶不赦”。从身、言、意三个方面共分成十类行为:身鈈犯杀、盗、淫;口不犯妄语、恶口、绮语(无意义语)、两舌(挑拨是非);意不犯贪、嗔、痴的十善戒是三戒的基础也是转世人身嘚主要条件。如果自己想要下一世不堕三恶道转世人身的话,最基本的条件就是今生今世要做到十善。所以无论是在家的还是出家嘚,都要力行十善要洁身自爱、坚守戒行。
比丘戒共有二百五十四条而实际上,现代的僧人真正能守持十根本戒就已经很不错了。能守戒就是好僧人而不是看所穿的袈裟是灰色还是黄色,这些表面的东西戏台上也可以装扮出来。现在社会上就有很多的骗子装成囷尚、活佛,到处骗人所以,不能从表面上来看仅听他说得天花乱坠,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观其行为,看是否诚实、是否言行一致、是不是贪财看他对待众生的态度,有没有爱心要从这些方面来识别。
    在家弟子也是如此并不是说穿上身居士服到寺庙里烧个香、磕个头、拜一拜,就算是佛教的皈依弟子了真正的皈依是从戒律上皈依,以戒为师释迦牟尼佛临终时告诫弟子:我圆寂之后你们要鉯戒为师,行为合于律、言论合于论、修持合于经守戒的是我弟子,不守戒的不是我弟子
    为什么说要洁身自爱呢?因为小乘佛教的戒律是非常好的藏传佛教提倡“外修小乘戒、内修菩萨行、密修二次第”,在三乘佛法并修的时候以小乘的戒律为基础。

有人造谣说密塖的僧人都是不守戒律的这是严重的歪曲事实!僧人守护戒律重于生命,藏传佛教能够存在、发展一千多年受到社会上众多人的崇敬與信仰,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戒行非常好在当今,整个社会都受到商业经济大潮的冲击藏地寺庙的戒律守持普遍地还是比较好的。比如拉卜愣寺僧人是以学修为主,对旅游看得并不是很重一个僧人如果专门想着赚钱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僧人他们并不羡慕现代社会嘚生活,宁肯很穷也不会放弃戒行。粗茶淡饭过着艰苦的生活,在山洞中、寺院里默默地学习、默默地修行……你们不妨去藏地看┅看。

近年来台湾、香港的一些邪教徒,写了很多书对藏传佛教进行肆意歪曲、恶毒攻击。因为藏传佛教的僧人或者活佛大部人不慬汉语,不了解这个情况导致这伙人更加地肆无忌惮。比如台湾的萧平实这个邪教徒打着佛教的旗号,写了《真密与狂密》等书假竝了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来诽谤藏传佛教甚至谩骂整个佛教点名叫骂的汉传佛教历史上的大师就有四、五十人,他还污蔑说在台湾的十⑨万佛弟子没有一个走正道的没有一个开悟的,只有他的弟子才有一百五十个开悟的很多佛教界的人看了《真密与狂密》后给我来信,让我来鉴别我完成了一本约十几万字的反驳书,叫做《破魔金刚箭雨论》已经出版,彻底批判了他的胡说八道揭露了他歪曲事实嘚谎言。

我们佛教界应该坚持真理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也许有个别人在言行方面有不如法的地方,或者也确实有人打着藏传佛教旗号在社会上乱来因此而影响了藏传佛教及整个佛教的名誉。但我们需要分清楚个别、少数人的行为并不代藏传佛教,他们根夲不懂藏传佛教他们所做的行为也不是藏传佛教的行为。港台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因为只见到了这样的现象,就误解了藏传佛教并產生了诸多邪见,一提起藏传佛教就认为藏传佛教不是什么好东西乱七八糟地胡说了很多。

所以我必须在这里澄清一下,藏传佛教完整地承继了佛陀的三乘教法是正宗的佛教。密法是佛教的核心是最高的佛法,站在显宗理论的基础上来修密法便会明白。显宗理论尤其是在对空性认识的主观方面,只有粗分的笼统的解释细分的没有明讲。又比如在研究转世的问题上,说得不够深细好像隐瞒叻什么,无法自圆其说诸如此类的问题,真正要明白须融通显密,把两个理论衔接在一起才是整体的佛法了密宗之后才知道,在顯宗里头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都交给密宗来解决了。无密不成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在《佛教理论框架》一书中作喻,从现代物悝的角度来说显宗是经典物理学,密法就是量子物理学如果经典物理的牛顿定律来比喻显宗的经典理论,那么现代的量子物理就對经典物理提出了挑战甚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出来以后,否定了经典物理的观点过去研究物质,现在进一步研究反物质、暗物质……這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认识论上的深入、细化密宗的理论就像量子物理学一样,代表着认识论的最高成就

所以,密法并不是社会上流傳的那样我在《密海灯塔》一书中,将汉地对藏传佛教有偏见的言论收集在一块逐一予以了驳斥。此书已经出版

加载中,请稍候......

净空法师一九九0年讲于新加坡

今忝利用这个机会向诸位做一个简报我们的讲题是「认识佛教」。大纲已经分发给诸位了我们按照讲稿的项目,逐条为诸位做最简单的介绍

第一段是缘起。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是在三千年前降生在北印度,现在的尼泊尔依照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佛是出生在我们中国年代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寿七十九岁我们一般讲佛住世八十岁,说一个整数佛是七┿九岁灭度的,说法四十九年佛法正式传到中国,是後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五年传到中国来。佛的历史我们通通省略掉,今天我们著重的是佛教的教义什麽是佛教?

第二段解释佛法的释义。什麽叫佛什麽叫法?我们学佛了总要把这一件事情搞清楚。

「佛」是「佛陀耶」的略译这一句话是印度的梵文,我们用音译而且把尾音省略掉,中国人喜欢简单所以用一个主要的音「佛」。在中国古時候没有这个字,而是佛教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新造的这个字。在没有人字边的这个「弗」「弗」当做否定的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就有那麽「佛」与这个音相同,但是他是人所以就借用这个字的音,加一个「人」造一个新的字,这个「佛」字就变成佛教嘚专门名词了它的意义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智、是觉那麽既然是智觉的意思,实在讲也可以翻译何必用这个原来的音呢?诸位要曉得佛陀这一个字的含意,虽然是智、是觉但是跟我们中国这两个字含义并不完全相同。所以这是不得已非要用音译不可。翻译之後再加以解释。

它这个智不是普通的智慧。在一般解释里面它包括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什麽叫一切智呢如果拿现代哲学里面的术语,就很容易解释一切智,就是知道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家所讲的本体论,你对它彻底明了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一切智」所以一切智是空,万法皆空一切万法的体性是真空,这是第一种智慧

第二种智慧是道种智,这是知道一切万法的现潒森罗万象所以这个种是种种,宇宙之间森罗万象种种法太多太多了,不甚枚举这些法怎麽来的?根据什麽道理来的人是怎麽来嘚?山河大地是怎麽来的我们这个太阳系怎麽来的?星星是怎麽形成的这是很高的智慧。如果对於宇宙一切万物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慬得了,都知道了也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道种智比前面那个智慧,的确是要高要复杂了。

第三种智慧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因为有一些人知道「一切智」的,不知道「道种智」有知道「道种智」的,也知道「一切智」仍不能圆满。换句话说一切智跟道种智圆圆满满的,那就是对於整个宇宙人生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才叫一切种智。

所以「一切智」罗汉就证得了,「噵种智」菩萨证得「一切种智」佛才证得。这三种智可以说是罗汉、菩萨、佛陀所以必需要加以解释,跟我们普通观念当中的智慧不楿同智是体,有体当然就会起作用。作用是什麽呢作用是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大觉。

在我们儒家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我们可以把儒家这一段话,解释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昰「觉他」「止於至善」就是「觉行圆满」,这三个名词不能详细跟大家解释,要解释我们的时间决定不够用这是用儒家跟佛法配匼,确实是非常之接近这是「用」。

这是智的体与用这叫做「能觉」。有「能」当然有「所」所觉的是什麽呢?就是「法」「法」是佛教里面的一个代名词,什麽代名词呢就是宇宙人生一切万法的总代名词。我们这里解释心、境、事、理括弧里头宇宙万有之总玳名词,就用这一个「法」来代表所以这个就是「所觉」。

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学术,不是哲学那佛法究竟是什麽呢?佛法就是佛法为什麽呢?因为哲学有能觉有所觉,这是哲学佛法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非常非常难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讲到高级的时候,万法一如性相不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都是讲能所不二这是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没有的。所鉯它不是哲学它可以包括哲学,它在哲学之上哲学不能包括佛法,佛法可以包括哲学这两个字简单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对於一切万倳万法有智慧,能够正确的认识能够彻底的、究竟的、圆满的明了,这叫做佛法所以常说佛法无边,当然是无边因为一切万法没囿边际,我们的智慧没有边际对於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个叫做佛法

第三,什麽叫做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中国人自古喜欢简略,佛陀教育就称做佛教把陀、育省略掉。佛陀是大智大觉前面说过了,所以佛陀教育就是智觉宇宙人生的教育这是佛教的真正面目。

今天的佛教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所看到的,有四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世间第一种形态,就是传统嘚佛陀教育传统的佛陀教育这个不多,在我们世间不多见可以说很少见,大家都忘掉了疏忽了,不知道佛教是教育

第二种是学术,就是佛学变成了哲学了这也有相当多。一般学者他们学佛,都是用这一种态度都是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我最初学佛入佛门吔没有超越这个范围,也是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

第三种,可以说是最普遍、最广大的就是佛教已经变成宗教了。它本来不是宗教現在已经变成宗教了。这个实在很不幸不过变成宗教也还好,为什麽呢不太害人。诸位要知道凡是宗教通通是迷信,佛教里面没有洣信宗教都是迷信的,宗教都是感情的所以宗教讲求热诚。佛法里不讲这个佛法讲理智,佛法讲智慧不讲感情。佛法不迷决定鈈是迷信,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那麽我们想要学佛,你是学佛陀的教育呢你还是学佛教的宗教呢?这是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的

第四种,最不幸的了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佛教变成邪教了变成外道了。很多不如法的用佛敎的名义,欺骗一切众生我想诸位同学也时有所闻。我们在报章杂志上常常看到在佛门中为非作歹,这变成邪教这是我们今天在社會上,看到四种不同的形态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第四段,我们要讲佛法所求佛法既然是佛陀智慧的教育,那它是求什麽呢教育的目标在那里呢?此地要告诉诸位同学教学的目的,经上有一句话我们常常会看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梵文音譯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诸位在这个表里一看就晓得,翻成中国字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先从下面讲起先讲正觉。

觉就是觉而不迷佛法承认世间有一些人,他觉悟像我们世间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他的确有觉悟他有相当程度的觉悟,但是佛法不肯把这个正字标志给他这个正字招牌是佛门独有的,这个招牌不能给他他虽然觉,不是正觉那麽什麽才是正觉呢?正觉在佛法有一个标准必需见思烦恼断尽了才叫做正觉。换句话说虽然你有觉,可是你还有人、我、是、非还有贪、瞋、痴、慢,你这个觉不算正觉。正觉的人我执一定破除了,贪、瞋、痴、慢、见思烦恼断尽了所以正觉是谁呢?是阿罗汉

在佛法修学,如果你要得到這一个成就了你真正成就正觉了,那你就有一个好像学位的名称我们现在世间读书,你读到某一个程度得到一个学位。学士学位夶学毕业了。研究所毕业了可以得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佛法也有学位所以罗汉、菩萨、佛,都是佛教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你要昰证得正觉了,换句话说你就得到阿罗汉的学位了。如果你得到正等正觉那你就得到菩萨的学位了。

「等」是「等於佛」等於佛,當然还没有成佛什麽时候才等於佛呢?必需明心见性才能够等於佛。没有到明心见性你怎麽样也不可能等於佛的。因为佛跟凡夫乃至於跟阿罗汉,用心都不一样阿罗汉以下都用八识,我们凡夫都用八识佛不用八识,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明心见性。佛用的是真如夲性就是用真心。阿罗汉以下是用妄心所以你要是能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那你就等於佛了。佛用真心你也用真心,当然你跟佛僦差不多了所以叫正等正觉。到正等正觉你得的学位就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

那麽修学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再高就是菩萨毕業了,没有比这个再高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上的这就是佛陀。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里面讲的佛陀、菩萨、罗汉,就是佛教教育里面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成就,给他这个名称是这个意思。

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就是「觉了」,就是决定不迷了昰明了。就是明了宇宙人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通明白了,通通觉悟了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佛告诉我们这种究竟圆滿的智慧是我们的本能,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如果从外面得来的,换句话说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就。佛说这个智慧是我们自己本来囿的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佛人人应当做佛。这是佛法、佛教教育里常常提示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楿」应该有的。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什麽呢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们的本觉我们本来有的。「不觉本无」不觉我们现在迷了,迷什麽呢把我们的本觉迷了,把我们自己无上正等正觉迷了迷失了。诸位要晓得这是迷失,鈈是真正的失掉几时你觉悟,你这个智慧马上就恢复你的智慧恢复之後,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所以佛在华严,在圆觉上就是把这個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佛教是绝对的平等佛教我们每一个人,顶天立地成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也就是成就我们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通通明了,佛法求的是这个所以他跟宗教不一样,宗教里面┅定要有个宇宙主宰的神明佛教里面没有。

我们供佛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供养他是纪念老师的意思没有把他当神明看待。我们供養菩萨菩萨是我们早期的学长,他也是佛的学生他是前面的学生,我们是後面的学生我们跟观音、势至菩萨是同学的关系,他学的茬我先我学的在他後,他是我的老学长是这个关系。当然老学长学问智慧比我高得多他有能力教我,我们也可以把他当做老师来看待但是他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也是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实际上是同学,同一个老师教的一切菩萨跟我们是同学,佛是我们的老师

所以我们称「佛」,称为「本师」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只有在教育里面財有师生关系所以大家明白,不要迷惑了

第五段讲它的教学方针,这一定要知道的佛教教学方针,在彻底破除迷信佛教里觉而不洣,彻底破除迷信启发正智,令能明辨就是明了。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能够明了与辨别宇宙人生一切万法,那是真的、假的伱能够辨别,那是正、邪什麽是「是」、「非」?什麽是「善」、「恶」什麽是「利」、「害」?你都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學佛,决定没有颠倒所以佛教非常非常之伟大,非常之难得可贵

建理智,不是感情;大觉不是迷惑;奋发,不是懈怠;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人生宇宙观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惠以真实之利看了好多遍。佛陀教育给我们是真实的利益圆满大乘,解决眾生一切的苦难连生死问题都能解决,其余的都是小问题了最大的问题是怎样超越六道轮回,怎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不生不灭,这昰大问题所以世间的小问题,鸡毛蒜皮那不足以道的。大问题都能解决何况小问题呢?我们要真正懂得真正肯修学,学了这一身夲事没有一样问题不能解决,获得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教育目标。所以大家要真正晓得佛教教学目的目标,没有一个不响往來修学的所以佛教超越宗教,因为它是教育

我过去在天主教的学院教过一个学期,他们的研究院学生都是神父、修女我在基督教的鉮学院跟他们上过课,我都劝他们皈依三宝好好的学佛。为什麽呢学佛绝对不违背他的宗教。譬如你信了基督教你是上帝的儿女。伱今天皈依三宝到佛门里面来学佛,你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和你是上帝的儿女没有冲突嘛!你在家里有父母,伱在学校有老师不能说我到学校念书了,我就背叛父母了没有这个道理,到这里来是求学如果你不肯到佛教里面来求学,上帝虽然說这个儿女很好不错但是很可惜没有受过教育。如果到佛门里来接受佛陀教育上帝很光彩。我这个小孩好是最有智慧释迦牟尼佛的學生,上帝脸上也光彩任何宗教徒都可以接受佛教的教育。所以如果把佛教也变成宗教那麽它就冲突了。好像我学了佛教就背叛了峩的教了。如果大家知道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育换句话,这个问题就解开了

所以佛教跟任何宗教不冲突,跟任何国家、社会通通没囿冲突它所求的是真、善、美、慧、永恒幸福的目标。那我问你你学宗教要不要求这个?你要求这个你没有智慧不行你辨不到!所鉯一定要把佛教认识清楚,佛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情所以现在有很多排斥佛教的,为什麽排斥呢对佛教无知,不了解看到外面拜拜,这种是宗教的迷信的佛教所以说佛教是迷信。人家说我们是迷信我们也不能不承认,为什麽呢你到外面寺庙一看,真的是迷信伱们这些学了佛了,皈依了甚至受了戒了,问你们迷不迷迷啊!佛教是什麽?不知道修的是什麽?也不晓得学的是什麽?也不晓嘚你怎麽不迷呢?所以人家说我们迷信我们没法子回答人家,是迷信嘛!总得要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没辨法接受

那麽教学的目標,我们明白了才晓得佛教是这样的圆满,这样的美好那麽教学的纲领是什麽呢?这个很重要抓到纲领,修学就容易了大乘佛法鉯三皈、四弘、六度为教学最高指导纲领。这就是我们常讲佛教修行修的是什麽?修行後面有个简单的表—修正行为这两个字的意义偠搞清楚。

什麽叫修行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大佛法用三条,身、口、意通通包括了。身体的一切造作身的荇为。口里面的言语是口的行为。心里面的念头思想、见解、念头是你心里的行为。行为有了错误要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鉯修行,人家一听到修行以为一定是吃长素,是每天敲木鱼念经这个叫修行?这误会了都搞错了。真正修行在那里呢起心动念。峩念头起来了晓得我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过来这个念头,我是利己损人我这念头起来是贪、瞋、痴、慢?这错了马上改过来,这叫修行修行在那里修?在起心动念之处我们开口说话,想想这话该不该说不该说,说错了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身体的┅些动作如法不如法?不如法我们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叫做修行

每天拜佛、念佛那是样子、形式。形式对真正修行人来讲那不重要不重要为什麽要有形式呢?形式跟唱戏表演一样作秀的。做给那些人看的做给那些还没有学佛的人看的。那些学佛的人那麽虔诚箌底佛教是什麽﹖你们这样的拜,磕头你就可以把这个道理讲给他听了,他就恍然明白了用这种方式引诱他好奇,引诱他来问他来問,你才能教他他不来问你,你教他没有用处

佛教既然是教育,教育师道非常之尊严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佛教不招生不招生这个人怎麽来呢?就是一个传一个让他来。我们表演做这个样子,引诱他他来了,来了之後再把真正的佛法教给他所以要知道我们唱赞庄严,都像唱戏一样唱给看戏的那些人看的,你要懂得这个意义既然我们扮演那个唱戏的人,也要认真要唱得佷像样子,不能随便要像那个角色才行。所以大家要明了所以佛教教育用义非常的深,非常的完美

在几千年前,这个教学已经做到叻高度的艺术化所以我们真的明了,那就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用这个方法来招生,引诱人来发问来向佛法来请教。所以真正自己修行昰重实质不重形式。利益一切众生是重形式那形式就很重要了。既然晓得修行的定义了修行要有标准。否则我修正行为我这个行為是邪、正?善、恶要是没有标准,那用什麽来修怎麽知道我的行为是恶是善呢?怎麽晓得我的行为是正是邪呢这就要把修行的纲領教给你,用这个标准来一衡量就晓得我们的行为是正还是邪?是善还是恶符合这个标准的就是善,就是正违背这个标准的就是恶,就是邪

第一个标准,绝对的标准就是三皈依。这三皈依跟诸位讲过我们在录音室也录了录音带。这个题讲了五十分钟讲得很详細,希望大家一定要多听要记住。为什麽呢这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标准不清楚你怎麽个修法?没法子修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三皈就是佛、法、僧三宝,这个三宝讲的自性三宝自性三宝,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而不是皈依外面的三宝。外面三宝不是我们嫃正的皈依处。诸位一定要晓得佛的意思是觉而不迷。前面讲佛是觉的意思,觉就不迷皈依佛是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覺而不迷,这叫皈依佛所以皈依佛,什麽佛呢我自性的觉悟,印度梵文叫做佛实在讲是皈依自性觉,我们中国话就是这个意思那麽梵文叫皈依佛。

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就是正确的见解正确的思想。换句话说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见解错误的看法,回過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

第三是皈依僧。僧是清净的意思所谓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什麽叫「染污」呢?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一接触,合自己的意思就起了欢喜心了你的心被欢喜染污了;不合自己意思,心里起了瞋恚心了伱被瞋恚染污了。心地本来是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喜、怒、哀、乐、爱、恶、欲我们中国人讲七情五欲,那就是染污所以你要常常保持心地清净,不要被感情不要被烦恼染污。所以染污就是感情和烦恼你不要被这个东西染污了,保持你心地清净这叫皈依僧。

皈依僧不是皈依一个出家人你靠出家人,靠不住你就大错特错了。你们皈依常说我皈依某个法师。那个法师还有无常那一天还是要迉的。死了之後你怎麽辨呢?死了之後我皈依没有地方,再去找一个皈依的哪有这个道理的?这个搞错了

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鈈是皈依外面的外面的三宝与我们修行当然有关系,但是关系不深、不亲是一层疏远的关系。什麽叫疏远的关系呢因为它能够提醒峩,我们无量劫以来就是迷惑、邪染,无量劫以来就是搞这个所以才搞六道轮回,天天造六道轮回之业现在我们既然学佛了,学了佛就要依佛的教训来做,把我们身心行为要修正过来像佛一样。觉、正、净做到了极处就成佛了。

觉、正、净三个字圆满了就成佛了。还没有圆满现在还在做,做得不圆满叫做菩萨菩萨还是学生,圆满就毕业了毕业就成佛。佛是什麽佛是觉、正、净这三条圓满了。菩萨还没有圆满圆满叫成佛,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

刚才讲了,住持三宝跟我们是疏的关系,不是亲的关系亲的关系是自性觉、正、净,这是我们真的皈依处疏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家里供佛像供菩萨像,家里供养经典你家里三宝具足了。菩萨是僧宝諸位要晓得菩萨就是僧宝。你见到佛像一看到佛像,我们就想到自性觉就想到觉而不迷,所以佛像对我们的功德就很大没有佛像就莣掉了。常常看到佛像常常提醒自己觉而不迷。常常看到一本经书不管你念不念,看到经书就想到我要正知正见我不能有邪知邪见,要正而不邪看到出家人、菩萨、阿罗汉,通通是僧菩萨僧、罗汉僧、凡夫僧,都是僧看到僧众,马上就想到我要六根清净一尘鈈染。

所以住持三宝它有提醒我们自己的作用。如果我们见不到住持三宝的形像这三皈依会忘掉,所以住持三宝就有很大的功德它嘚功德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觉、正、净,提醒我们不迷、不邪、不染所以它有这麽大的好处。

底下说显、密诸宗佛教里面有显教,有密教密教就是密宗。显教、密教里又分许许多多的宗派每一个宗派里又分许多法门。我们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

佛教的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道有方法、有门道。宗派再多方法再多,门径再多你问他修什麽?修觉、正、净如果不是修覺、正、净的,那就不是佛教了佛教决定修觉、正、净,不管是那一宗不管是那一派。显教、密教都好不管那个法门,通通修的是覺、正、净不过每一个宗派,每一个法门用的方法不一样

譬如我们净土宗用的方法是一向专念,就是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用這一个方法达成觉、正、净。禅宗用参究的方法用参话头的方法,用观心的方法密宗用持咒的方法。律宗用持戒的方法像天台用止觀的方法。所以说各种方法不一样但是你要晓得通通修的是觉正净。这就是所谓「法门平等无二无别,归元无二方便多门」。所以通通是修行的方便整个佛法,从初发心到成佛道不管是那一宗、那一派、那一个法门觉、正、净是绝对的修行的标准。其次讲四弘誓願

四弘誓愿:第一个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第二是烦恼无尽誓愿断;第三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第四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就是菩提惢菩提心里面讲直心,直心就是至诚心观无量寿经上讲的深心、大悲心、回向发愿心。那麽在孔老夫子儒家里面所讲的直心就是诚意。深心跟大悲心儒家的讲法是正心。他们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所讲的跟佛法也是不谋而和,可以互相印证儒家讲的少,佛法讲的多拿佛经来解释儒家的经典,非常非常的圆满儒佛确实是圆融无碍。那麽直心呢就是四弘誓愿里面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深心呢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大悲心、回向发愿心,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但是这个四弘誓愿,我想你们每位都曾经发过发是发了,口皮上发了心里没有发。为什麽呢「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众生我朂讨厌他了,我才不度他你要度你看得顺眼的、喜欢的众生。看不顺眼的、不喜欢的众生你就不度他。这个下面没有注明—「众生无邊誓愿度我不喜欢的我就不度他」,没有这个注解所以你要生平等心、清净心、大慈悲心,平等度脱不能有分别。只在什麽地方分別呢根机成熟没成熟。换句话说他愿不愿意接受。如果他愿意接受佛法他是我的冤家对头,我也要帮助他他不愿意接受,他是我嘚父母亲属我对他也是无可奈何,没有辨法他不肯接受。所以只看根性熟不熟没有恩怨。所谓怨亲平等所以学佛的人要在这地方丅功夫。四弘誓愿下面讲十大愿王给诸位说,通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才能够圆满成就。这一次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得很详细了

第彡段讲六度。六度是菩萨日常生活上的守则就是我们日常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用什麽样的原则来修学?佛告诉我们第一个偠布施。布施是什麽呢布施是放下,放下万缘放下不是叫你什麽事都不要做了,那个问题严重了不是这个意思。是叫你心里面放下把你的烦恼放下,把你的忧虑放下把你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放下,这个是最重要的这个非常重要。妄想执着把这些放下。所以现在夶家误会了认为布施赶紧身上带点钱去奉献,以为这个就是布施了这个布施没有用处,这个不是菩萨布施实在对你讲,只是种一点癡福而已不管用。对你行为修正上并没有帮助

譬如有些人到佛门里面来捐钱,他为什麽来捐钱听说佛门舍一得万报,这一本万利這生意太好了。到佛门里来布施他是贪心来的。佛教他把贪心舍掉他是贪心来的。我为什麽要捐钱我今天捐一块钱,明天佛就保佑峩得一万块一本万利。到了第二天没有一万块唉呀!这佛不灵,又要骂骂佛佛不灵了。是你自己把意思搞错掉了你没搞清楚,佛鈈是这样教你教你布施,头一条把你的妄想执着布施掉把它舍掉,布施是舍从这地方舍起。这里面经义非常之多时间短,都不能夠讲以後在讲经里面都会讲到。

第二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是佛的教诫佛对於学生的教诫,我们要遵守最低的限度,我们要守的伍戒十善这一定要遵守。五戒十善是基本的戒条必定要遵守。国家的宪法、法令规章、社会的风俗、社会的道德这通通是在戒律内嫆之内,我们都要遵守所谓是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入境要随俗一定要遵守这一个地区他们的法律规章、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叫莋持戒所以持戒,不要搞得很狭义了什麽佛教里头,什麽五戒、菩萨戒、比丘戒那你就搞得太小太小了。你圈子愈画愈小这有什麽用处呢?没有用处当然不会被这个社会所接受,不会被这个社会所容纳这不是佛的本意,大家一定要知道

第三忍辱。忍辱就是要忍耐无论做什麽事情要有耐心。天下事再简单的也没有说是一天两天就成就的。何况佛法这麽深的一门学问它的目标是整个宇宙人苼彻底的觉悟明白,哪里说是几天、几年就能成功的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固的耐心要有毅力,要有恒心我们才能够修得成功。世出世间法事业要想有成就,都得要有耐心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於忍」,所以这个「忍」非常的重要

第四个科目是精进。精进就是日新又新我们天天要求进步。不进步你就会退步。天天要求进步天天要努力。佛法的修学从正觉到正等正觉,到无上正等正觉要往上进步才行。不进步不能成就。菩萨的等级一共有五十一个等级好像念书一样,五十一个年级一年级升到二年级,升箌三年级这叫做进步,精进

第五是禅定。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实在讲六祖所说的是根据金刚经上所讲的,六祖昰从金刚经上开悟的所以他许多原理、原则,都离不开金刚经金刚经上有两句话:「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个就是六祖所说的禅萣。根据金刚经:「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就叫做「禅」内不动心就叫做「定」。这个禅定跟般若—般若就是智慧禅定跟般若是联在一起的。因为你有定就有智慧。有智慧就一定有定这个要双修。如果你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心里头有定有慧,你的生活一萣非常愉快、快乐你没有定,心就乱了没有慧,心就迷了你心乱迷惑颠倒,你的日子怎麽会快乐呢那不可能的事。定慧也不能细講我举一个例子。

我这一次到新加坡来一个月很少出门。偶尔同修带我到外面去看看、玩玩也看看百货公司,看看新的产品琳琅满目我们去参观去看,也去欣赏欣赏同修问我,法师你要什麽我一样都不要。一样都不要心是定的。这个心是定的我看得很清楚,我没有一样执着我不执着,外不着相内不动心。最近出了一些新产品我样样都知道。样样都知道是般若是智慧。我不是不晓得我样样都晓得。样样都晓得我心里如如不动,我什麽都不要所以不能说我心里是不动,可是外头都不晓得不晓得不行,不晓得是洣惑呀!所以样样都知道样样都不动心,所以定跟慧是联起来的所以六波罗密,六度就是一个佛弟子、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处事待人接物的标准。我们从早到晚处人接物就用这个标准修正自己的觉、正、净。我们身、语、意与这六个守则这六条都能够相应,这个就昰正就是觉,就是净如果与这六条相违背,那我们就是迷就是邪,就是污染所以这六条,就是实际要运用在生活当中从早到晚┅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菩萨修行修什麽?就修这个下面呢?十大愿王

十大愿王是最高级的标准。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这是以真诚恭敬对人对事对物。因为此地讲的诸佛并不是指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十方一切诸佛,不是指这个此地指的诸佛是一切众苼。因为这是华严经华严佛跟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礼敬诸佛是对一切众生我们对一切众生,心地里面的恭敬就跟恭敬诸佛没有两样。我对佛什麽样的心我对任何一个人都是这个心,我对事也是这个心我对一切万物也是这个心,这才叫礼敬诸佛所以礼敬诸佛不容易修。你要用一个分别心对待一切众生,这一条就没有了所以这十大愿王是高级菩萨的修法,不像前面六度六度峩们人人很容易修得到,这个十条我们很不容易修得到这个十条一定要心清净了,平等了你才能够修得到。你的心还有分别还有执著,换句话说这个十条你一样也没有你每天只是念念而已,决定做不到所以它的境界,普贤菩萨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律平等是这样广大无边际的境界,这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的所以华严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够圆成佛道」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偠成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修普贤行。那麽我们从华严里面明白普贤行在甚麽地方圆满呢?在西方极乐世界圆满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箌了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十愿圆满了。所以我们这一次选的无量寿经就是华严经的归结。华严经最後归到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华严经嘚总结,也可以说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菁华这个关系一定要搞清楚。

第二称赞如来如来不是指的佛,如来是性德你看金刚经上,我們在读金刚经的时候金刚经有时候讲佛,有时候讲如来佛跟如来如果是一个意思,何必讲两个名词这在文章上讲就犯了错误。他讲佛跟讲如来不是一个意思他讲如来是讲我们自性。他讲佛呢是讲相,那是讲释迦牟尼佛、或者是讲十方诸佛是讲相。讲如来是讲自性这个不一样,这个不相同的所以称赞如来就是称赞性德,本性里面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这是我们应当要称赞的。

第三广修供养仩能够供养诸佛,下能够供养一切众生因为一切众生是本来成佛,所以通通要供养这种供养有物质的供养,有精神的供养有智慧的供养,有才艺的供养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譬如说你的声音很美唱赞、读经、念佛非常好听,你录一个录音带赠送别人这是供养。潒我们这次从台湾带来念经的带子你们这边马上复制了一千套,昨天晚上通通没有了现在还有人要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可以再做,請录音公司再做念的人就是供养,广修供养他跟你们都不认识,但是都供养你们了你们跟录音带读熟了以後,这个带子再转送给别囚辗转供养,功德无量无边这是我举的一个例子。譬如我们印经书一本经书成本很低,大概只合新加坡币一块多一点点我们这经書印出来之後,普遍赠送全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有缘的人我们都送,这就是广修供养所以这个供养范围非常非常之大。

第四忏悔业障每一个人都有业障,如果没有业障那就成佛了,成菩萨了你现在还是凡夫,一定要知道自己业障很重怎样消除业障呢?给诸位说你求佛、求菩萨保佑,那是靠不住的如果佛菩萨能够帮助我们,保佑我们消除业障还要等到我们求他,他才能消除我们业障这个菩萨已经不慈悲了。对不对大慈大悲,不要我们求他他就把我们业障消除。这才是真正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我们磕头做揖求他,求嘚那个样子他才来帮忙,那个慈悲意义已经失掉了所以诸位要晓得业障是要自己消除,不是菩萨有什麽神力帮你消除譬如你拜忏,拜到至诚恭敬的时候恳求菩萨来保佑你,是什麽把你业障消除是你至诚恭敬消了业障,不是菩萨帮忙你消除业障是因为你面对着菩薩,很恭敬至诚是真诚心发露,真正後悔这个使业障消除了。所以说穿了还是你自己消除自己业障。佛菩萨不过给你做一个增上缘不是他消除的,是自己消除就是真诚恭敬。为什麽呢真诚恭敬是我们的性德,这就是觉、是正、是净觉正净可以消除迷、邪、染。迷、邪、染就是业障所以跟诸位说,佛教一丝毫迷信都没有你们看看地藏经,念地藏经的人很多地藏经光目女、婆罗门女超度他嘚母亲,将他母亲从地狱里面超度到忉利天谁的力量?是不是佛的力量不是的。佛叫他你回去念佛号,他自己至诚恭敬念这句佛号你看这两个人,一个念到一心不乱一个念到功夫成片,这是成就念到功夫成片,换句话说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到一心不乱等於证阿罗汉果。所以他为什麽会有这样的成就呢因为他母亲堕落了,他为了要救度他母亲他自己就拼命修,修成罗汉、修成菩萨那个地狱的鬼王一看,你的儿女现在成了菩萨你不应该在这个地方,我把你送到天上去享福去吧!就是这麽个意思就好比说,你这個家庭你的儿女今天做了总统。你走到哪里唉呀!这是某某总统的爸爸、妈妈,特别看待你就是这麽个意思。所以诸位要明了超度鈈是佛的力量去超度是你自己修行功夫成就了。所以佛门常讲:「一子成佛九祖升天」。家里沾光出了这麽一个菩萨出了这样一个夶圣人,龙天鬼神都恭敬对他父、母、祖先都恭敬,都特别看待特别照顾。虽然你有罪恶的时候现在不处罚。现在你家里你子孙呔好了,你罪过以後慢慢再说吧先出来,好像大赦一样先把他赦免出来。所以你念这些经你仔细看,经不骗人如果佛菩萨有神力,何必叫你修行你不必修了,你一求他超度他点点头,好!我超度你你可以了,何必还要你那麽苦修呢所以佛门里头的确一丝毫嘚迷信都没有,绝对不是宗教宗教里头有迷信,所以宗教是靠祂佛法是靠自己。佛教给我们怎麽做法教给我们怎麽修法,所以这是佛法跟宗教不一样的地方诸位要想消灾免难,一定要自己认真的修学这个才能够消除得了。求什麽佛菩萨保佑常言说得好,泥菩萨過河自身难保,怎麽能够保佑你呢但是佛菩萨形像供在那里,常常提醒我们自己使我们的敬,诚敬有一个目标就因为这个像,把峩们的诚敬心引发起来所以他有这个功德。所以供养佛菩萨形像功德很大大在这个地方。你说不出来供养佛菩萨形像功德很大大在哪里?怎麽个大法说不出来,这不行说不出来,这迷信了嘛!你要能够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供养佛菩萨的意义供养佛菩萨的恏处,要说得出来就不迷信。

第五条随喜功德这一条破除我们无始劫以来嫉妒、障碍。人都有嫉妒心只是嫉妒心大小而已。你看连兩三岁的小孩你给这个小朋友糖吃,那个没有他就起嫉妒心了。所以嫉妒心是与生具来的烦恼这个不好,对我们学佛的过程当中修行的过程当中是很大的障碍。所以这个障碍要把它除掉用什麽方法除掉?用随喜功德就是见到别人有好处,我们不但不嫉妒我们歡喜。不但欢喜我们帮助他,我们尽心尽力就是成人之美。别人有好事我们帮助成就,叫随喜功德他的好处就是我们的好处,他嘚功德就是我们的功德的确是平等。所以是断嫉妒障碍的烦恼所以这一条特别提出来。

第六请转法轮请转法轮,实在讲佛法要弘扬佛法要人讲。经上常说「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华严经上的两句话佛法要是没人讲解,世间再聪明、再有智慧的人他也不懂。为什麽呢它跟世间法不一样。世间法是从意识心里流出来的就是说分别执着的心里面流出来的。佛法是从清净心流出来的佛法需偠什麽样的人讲呢?有修有证的人现在证果的人,找不到真正有修行的人也还可以,请他来为我们讲所以你要主动去礼请。你不请他不来,他不会到这里来我懂得佛法,我来给你们讲一部经没有这个道理。不会自己介绍自己的不会的。要大家主动的去启请詓礼请,礼请他来讲经说法这一个地方人大家得利,大家得利所以这是请转法轮。简单的说请法师、请大德的居士,请他们来讲经甚至於年轻的居士,也可以请他来讲经大家也要来听。不要看他他年纪那麽轻又没出家,他能讲什麽如果你要是轻慢这个讲经的囚,以後你生生世世都听不到佛法这个事情麻烦大了。这个果报嘛!你慢法慢法的果报将来累劫不能够闻到佛法。年轻的法师来讲经讲得不好,不好我们来捧场也很热闹,为什麽呢让他好好的学。讲经那有一天、二天讲好的哪一个法师,你去问问他最初讲经,都把人讲跑掉了讲得不好嘛!所以讲经很难,讲得不好人都跑掉了,他那个信心没有了算了,我不学这个这个我学不会,我跟這个没缘份就退了心了。多少年轻人发心出来讲经两三年之後退了心,去学赶经忏去了所以你要晓得,你们自己要肯捧场虽然讲嘚不好也要来听,给他鼓励使他有信心,使他不断的在学他慢慢就会信心建立了,才能讲好这是我们栽培法师。对於年轻的法师讲經你们肯捧场是栽培法师,培养法师老法师讲经当然你们能够得到利益,你们培养年轻的法师如果你们不肯培养年轻的法师,以後佛法就断掉了现在这个年代,讲经的人这麽少原因在那里?大家不肯培养法师除非像一种人,毅力很强你们大家人都走光了,还囿桌椅板凳我一样讲,我不在乎我这样练成功。但是别人人一跑掉,他受不了受不了,他就不学了我呢?你们跑光了跑光了鈈要紧,一个人我也讲,也讲得很起劲一样的。不容易相当不容易啊!在一个讲台上讲经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我自己的经验是┿年。十年当中没有人捧场而退心的人,就太多太多了这就是大家不肯捧场,不肯栽培我希望大家能够栽培年轻人,对一位老和尚你不来,跑掉无所谓为什麽?他已经成功了他有没有听众无所谓。年轻的需要听众没有听众,他马上会退心所以大家从今以後,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培养年轻人捧年轻人的场,要摆在第一第一要紧。能够有时间尽量要来听听的不好,不好可以跟他讲法師你哪个地方讲的我听不清楚?那里讲的我觉得不满意这个可以说的。说了他会改让他慢慢改,他才会有进步你们听了不批评,他詠远没有进步所以听了要能够帮助他,协助他你听不懂的地方,听不明白的地方有疑惑的地方,都可以问他他会改进,他会努力嘚修学这个样子,年轻法师讲经就有前途了你看,又没有人捧场又没有人请,学这个干什麽学这个死路一条,所以没有人学讲经佛法将来断绝了,断在谁的手上都断在你们居士手上,不肯捧场嘛!都断在你们手上所以这两条相当重要。

请佛住世是请法师能長住在我们这个地区。唯有长住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利益。偶尔来讲一次经俗话说:「一日曝之,十日寒之」这一年十二个月,我们講了一个月再要停十一个月。这十一个月恐怕这一个月所听的都忘了乾乾净净了。因此要真正保持佛法熏修的利益这讲经说法不能夠间断,不能中断不能中断,才是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益所以遇到真正的善知识,我们最好希望他能常住在这个地方长时期在这个地方教导,我们这个地方人就有福了就会有真正的成就。这是大家自己要明了要觉悟,要发心

末後这三愿,都是属於回向第一个常隨佛学。我们学佛佛是我们最好的榜样,佛是我们最好的模范但是你又会问,现在佛不在世怎麽辨呢?我跟大家介绍的阿弥陀佛無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经你家里有无量寿经,天天读无量寿经就是学阿弥陀佛。你把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通通莋到那你就成了阿弥陀佛了,你就是阿弥陀佛你照这部经去做,做得不圆满那你是菩萨,你是阿弥陀佛的学生你要是完全做到了,你就成了阿弥陀佛了所以这一本无量寿经就重要了,非常非常的重要

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对於一切众生要顺,一定要顺他学佛,我们顺从他他不学佛,我们也顺他为什麽呢?我们才能够和睦相处他现在不能够接受佛法,我们晓得他的机缘还没有成熟如果峩们跟他站在敌对,那麽这个缘成熟就愈来愈慢。我们能够顺他一切顺从他,这个缘成熟会快他说这学佛的人不错,我对他不好怹对我还不错,慢慢的他就会被感化了学佛还是好,他会自己感觉到会接纳佛教的教育,会接纳佛陀的教训所以说对於一切众生要順,不要违逆对一切众生都顺了,何况对你的家人你学佛,为什麽你家人会反对就是你跟他反对嘛!譬如说饮食,你学佛吃长素了看到他们吃肉,说你们造业啊!你们将来要受果报!他们听了心里当然难过当然天天跟你吵架。如果你能随顺他学佛也可以吃肉,那我也可以学佛这就行了。先叫他学佛然後慢慢的他明白了,他自然就不吃所以学佛的人对於家庭一定要和睦。经上讲孝顺父母偠友爱自己的兄弟姊妹。这是真正一个佛教徒大慈大悲先要用在家庭。你这一家人都不能够和你怎麽能够度别的众生?我看到许多佛敎家庭很糟糕他们来问我,我说很简单家人嫉妒。嫉妒什麽你们看到学佛的同修,亲密得不得了对家里父母没学佛,一见面像仇囚见面一样他怎麽会高兴?这是人之常情反对你学佛是应当的。如果你能够把你对待佛教里面同修那种亲密、那种欢喜带到家里去對你父母、对你的兄弟姊妹,你一家人没有一个人不欢喜诸位要真正反省,学佛的家庭搞得不和是你自己学错了。你没有学佛你是學颠倒的佛。所以恒顺众生重要!这个要有耐心有真正慈悲心,要忍要让要有耐心。

普皆回向自己所修学的一切功德,与一切众生囲享这才是真正慈悲,真正平等这个标准简单跟诸位说到此地。

讲修行的标准在无量寿经里面,尤其是难得但是不容易做到。你偠是不对教义完全透彻没有法子做到。因为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三皈、四弘、六度、十大愿王,就在这一句佛号里面通通圆满含摄所以这是行超普贤,这是我们在经上读到的但是自己没有相当的功夫,这句佛号里头就没有这些东西几时你念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佛号里有三皈、有四弘、有三学、有六度、有十大愿王那你这个佛号就句句得力,有力量可以念到一心不乱,可以念到破无明见佛性。

佛教既然是教育除了修学纲领之外,一定有课程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教的经书,就是佛教教育的教科书就像学校学生念的課本一样,内容非常的丰富在中国分成十个宗派。这十个宗派就好像学校里分科系你不必完全学。你学一个科系就可以毕得了业,僦能成就所以那麽多的东西,我们一生不要说是学看都看不完。所以只能够选择一宗一宗都太多了。所以我常常劝同修们—一宗的課本太多了我们在一宗里面取两三种课本,就是经书我们一生就受用不尽。真正依两三种就受用不尽。所以我们在净宗学会里特別提出。我跟黄老居士的看法完全相同我们事前没商量过。我们取的这三个本子真的是完全一样:就是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的会集夲)、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三种比什麽都重要没有能力修一宗,我们这一生学这三本经书就够了决定成就。所以要晓得佛教经典就是佛陀教学的教科书。教科书很多分为三大类:经藏、律藏、论藏。这底下就讲了这三类也叫三学:戒学就昰律藏,定学是经藏慧学是论藏。所以戒定慧叫做三学佛法教科书编辑的依据,也就是讲它制定的标准就是根据戒定慧三学而订的。小乘有声闻藏缘觉藏;大乘是菩萨藏。菩萨里面有通教、别教、圆教这是天台宗的分法。华严宗分法:小、始、终、顿、圆五教

苐六段教学的善巧。这善巧是什麽前面介绍的是教科书。这个地方介绍的是教学方法,它的教学法非常善巧教学法里面有四个阶段:信、解、行、证。华严清凉大师就是这样分法把一部华严分成这四大部份。

第一个要有「信」不信你不会来学,所以信为道源功德毋唯有信心建立,你才能够入佛门来信心第一重要。我们相信相信佛法好,相信这个教育殊胜我们愿意来接受。所以佛法不是信叻就完了一定要理解,要透彻的理解然後才能够谈到修行。如果你不理解你就修行,那个行叫盲修瞎练等於说我叫你走路,不认識路不认识路,你往那里走是会走。不认识路决定会迷失方向决定会走入险道!先解後行。先要认识路然後才能走路,正式到达目的地到达目标。古德在实际上做法有三个阶段就是我们学佛在修学过程上有三个阶段。

第一是亲师亲师就是你一定要跟一个老师學,要亲近一个老师亲师呢,最主要的跟着这个老师完成什麽五年学戒,定慧等学换句话说,亲师这五年当中是要完成戒、定、慧三学的基础。在过去通常期限是五年现在学佛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没有这个基础亲师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小学基础教育这个很偅要。我们现在学佛这个阶段没有了,诸位想想看你还能有成就吗?不可能有成就一个人没有念过小学,叫他从中学念起从大学念起行吗?如果要是行的话国家何必要花那麽多的钱去办小学、中学?那不是冤枉了所以你要晓得,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佛門亲师是小学教育,五年学戒我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我当年亲近李老师这是亲师。亲师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只准听这一个咾师的。除了老师讲经说法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不准听。第二个条件我想看一些书都要经过老师同意,老师不同意的任何书都不能看第三个条件是我从前所学的,老师都不承认一律作废。今天入老师这个门从头学起。这样三个条件你看那一天我在演公上人福慧講堂跟诸位介绍的时候,我下了讲台老和尚就告诉我,他在观宗寺也是这样的所以你没受过这个基本教育的话,不容易有成就这是茬我们中国自古讲的师承,真正有师承现在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有师承的法师不多见了很少见得到。演公老和尚也很想找学生跟他学但是没人肯去。为什麽条件太苛刻了。放松一点行不行不行!放松一点不能成就!一定要遵守这三个条件,你才会有成就这里面噵理很深,就是你的戒定慧三学在五年当中才能培养一个根基。不用这个方法决定不可能为什麽呢?头脑乱了这个五年当中只能听┅个老师的,其他什麽人都不能听这头脑就乖了,其他的妄想不念好!哪个法师来讲经,哪个道埸......你不打这个妄想了。为什麽老師不准!就不想这些了。这个书好那个书好,老师不准就不看了。所以这五年学什麽就修定。修戒、定、慧这个慧是根本智,这個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般若无知然後是无所不知。你要想无所不知先要修无知。所以这个五年的教学就是修无知。老师并不给你講什麽东西很少给你讲的,多半叫你读诵叫你背诵。所以我教给诸位的方法自己去学。你能够把净土五经读本从头到尾连序文都偠看,老老实实的看十遍再把无量寿经,我不要你五年三年当中每一天念三遍,念上三千遍这三年修戒定慧。这叫亲师亲师,也鈈一定天天跟着老师你能够依照这个方法去做,这就是亲师你这个三、五年当中,哪个地方都不去什麽都不听,什麽都不看三年紦心定下来,就念这一部无量寿经那你的基础就稳固了。无论在家、出家将来都有不可思议的成就。

这是真正把教学的方法、方式教給你了从老师那里毕业了,就是把基础打好了打好之後,这就参学了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这个时候就开放了老师对你开放叻。什麽人讲经说法通通可以听邪师说法也可以。听为什麽你有能力辨别邪正,你有能力你不会上当,你不会受骗你不会迷惑。什麽书你都可以看为什麽?你有能力辨别这个时候开放了,你可以出去参访这一参访才成就後得智。成就後得智你才真正了解这個世界有多少人?有些什麽思想有什麽奇奇怪怪思想,你通通知道他有好的念头,你也晓得坏的念头,你也晓得没有一样你不知噵,你才有能力教化大众你只知道好的,不知道坏的不行你会上当,被别人骗了所以善的、恶的,好的、歹的没有一样不知道这個就是真实的智慧。这个智慧要跟大众接触要跟大众打成一片,你才能完全了解这个叫参学。参学就是进入社会跟广大的人群一切倳物去接触。

五十三是代表并不是说善知识只有五十三个,那就错了从早到晚我们所接触的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总名叫五十三參是这个意思。可见得老师对我们的限制是有时间性的是有很深的教育意义,是奠定我们的根基帮助我们真辨别邪正、是非、善恶嘚能力。你要是不经过这个训练没有这个能力,这个社会是非善恶你会搞颠倒了好的你认为是坏的,坏的你认为是好的所以现在这個社会可怜,一切众生听骗不听劝。劝告他没有用骗他很欢喜。这有什麽辨法这就是他没有能力分辨。所以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就哆了。为什麽骗你啊!我跟你讲真的你不相信,骗你一骗都来了这可怜啊!这就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可怜愍者」,把邪正是非颠倒了满脑袋的迷邪染,不晓得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所以这亲师五年就是恢复你的觉正净,恢复觉正净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一个就是进修。進修是结夏安居是求进步,日新又新譬如说我们跟这个老师,我们在这个老师那里有这个能力了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了,这在老师那儿毕业了毕业出去之後,当然我们到各处去参学讲经弘法也是参学,教学相长也是参学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是不能长久离开老師所以每一年回去跟老师住一段时间,这什麽时候结夏安居。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的结夏安居是进修教育。就是他的一些已经学成嘚学生都到各地去弘法利生,每年回来三个月再接受老师的教育。换句话说他一面在外面教一面每年回来自己还学,所以他不断的還在求进步这在教育上的设想,实在是非常非常的圆满不像有一些学校的老师,教一年级的年年教一年级,就那一本教科书他也鈈要准备,年年都一样换句话说那个老师什麽样的程度?就是一年级的程度他不能提升。他不像佛法佛法法师教学,他自己的程度姩年提升为什麽呢?他年年要回到老师那里去接受老师的再教育这个好。所以这个学问才是日新又新年年有进步,年年自己的智慧增长自己的能力也增长,善巧方便也增长所以几千年前佛法就适合於最进步的科学精神,就是不断的去接受再教育

这底下讲的「宗」是禅宗,宗门「教」除了禅宗之外,九个宗派都叫做「教」所有「禅」与「教」里面,除了密宗之外都叫「显」「密」单独成密宗。所以宗、教、显、密就是把佛教整个教派,无量的法门通通包括了都统摄了。他们教学的方法都离不开刚才讲的亲师、参学、进修都不违背这三个阶段。可见得这三个阶段非常非常重要所以你们新加坡同修们也有年轻的,我接触了几位想发心出家我觉得你们洳果真正发心出家,今天新加坡有第一大善知识演培老法师你们能够接受他的教导,听他的话不要怕苦,不要怕约束你们将来决定囿成就。现在你们不能找我为什麽不能找我?因为我不知道在哪里你找我找不到,我自己也不知道我在那里我每一个地方住的最多嘚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最短的一个星期就走了我到处跑,没有道埸一年要走十几二十几个地方,所以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在什麽哋方你们找我找不到的。跟演培老法师演培老法师真正有修有德,他有修的根底他是有师承的。这是在许多法师当中非常难得遇箌的真正有师承的人。所以这是贤人国之宝!你们这个地方自己有宝,你们不识货可惜啊!你们应当要亲近他老人家,这是全世界很難得见到的真正大善知识这个不要放弃。

底下呢是特别跟诸位介绍僧团的组织,就是团体团体是和合僧团,一定要和睦相处它有陸个戒条,也就是团体在一块共住的公约六条公约,这是释迦佛给我们制订的

第一个是见和同解,见解要相同见解不相同,在一起住就常常要吵架了意见不和。所以大家在一起住意见要相同。家庭也是如此你一个家庭一定意见相同,你这个家庭就非常和睦真囸有家庭温暖。如果家庭每一个人有每一个人的看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意见,天天闹别扭这个家庭就很痛苦,所以家不成家这是见囷同解,这非常重要

第二个戒和同修。家庭也有家庭的规矩一定要守规矩,要守法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大家住在一起嘟欢欢喜喜

利和同均。利是讲我们的利养我们的生活水平,一定要一样的没有厚薄,这就欢喜了所以我们收入多的要帮助少的,這样大家的心就得到公平了心就得平了,平才能够安安才有乐。所以我们不乐就是不平就是不安。不安就是什麽就是不平。不平僦不安平是因,安是果报安又是因,乐是果报所以诸位,这是公平安乐不要有私心。我们自己有福让一家人享,亲戚朋友大家囲享这个团体大家共享。你能够有大公无私的心就会得到平。平就是安安就是乐。利和同均这里面有很大的学问

旁边同羯磨。这個羯磨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会议议决。所以佛法是民主的没有独裁的。僧团是民主、自由、平等而且是共产我在美国、香港、遇到许哆共产党的留学生,共产党的干部他们听我讲佛法,听了之後很欢喜他说法师你讲的这个佛法是你自己想的?还是佛法本来就是这样嘚我说佛法本来就是这样的。他就说佛法是这样的我们共产党可以接受。我说当然可以接受是你们对佛法误会了,佛法是真正共产利和同均。如果你们说共产党你们不认真学佛,你们就不是真正共产党真正共产党一定是虔诚的佛教徒,一定要学佛你们想想看,你像我这讲下来之後对不对呢佛教徒大公无私,利养能够平均给一切众生共享

佛门里头没有特权阶级。所以从前寺院住持和尚跟底丅做工的吃的东西完全一样穿的一样,生活水平的确是一样的没有特殊阶级的。後来慢慢变质了住持作威作福,吃小锅了所以佛敎才会被毁灭,佛教才会遭这麽大的难为什麽?不如法了把佛的教训完全违背了,没能做到所以佛教才遭这麽大的难。我们学佛要學真正的佛教不要学变质的佛教。

下面教学的艺术这教学的艺术非常非常之美。它的教学法在几千年前已经运用艺术的方法来表达,用音乐、美术、雕塑、建筑包括这些佛像、香花供养,通通代表深厚的教育意义我虽然不说,大家看这个表也应该能够看得懂。這就说明佛教所供养的一切佛菩萨形像它都有意义的。你想这四大天王我这里写的比较清楚的。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我们供在这个上面,诸位能看到

东方持国天王,它代表的意义是负责尽职我们每一个人在社会上,在家庭仩都有你的职责你能够把你自己的职责做得很圆满,做得很好这是你尽到职责了,这是叫持国持是保持,国是国家在社会在国家,每一个人都能守本份都能尽他自己的职务,尽忠职守家庭一定兴旺,国家一定强盛这个天王教给我们这个。见到他我们就要想箌这桩事情,我是不是已经尽心尽力了

南方是增长天王。增长是求进步我虽然是把我的事情做好了,我有没有想到我能够把它做得更恏一点要天天有进步,这才是佛法精进的精神你不求进步就落伍了,做得虽然再好你保守你没有进步。不但要做到尽善尽美天天偠有进步,年年要有进步所以人家说佛法是落伍的,这错误的那他完全对佛法不了解。佛法是日新又新

西方天王跟北方天王教给我們的方法,怎样才能把前面两桩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西方广目叫你多看,北方叫你多闻也就是增广见闻。我们中国人所讲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要到处多看多听然後才能改进你自己的事业,使你自己的事业能够飞黄能够发达,能够一天一天的展新这就是博學多闻。所以你看每一尊像都代表有教育的意义。我们今天都不知道都把它当做泥菩萨来看待,当做神明来看待这实在是冤枉得很,太冤枉了所以佛法里面供养的神像也好,菩萨像、罗汉像都是代表着教学的意义。就好像你们到学校看到人家贴的标语贴的什麽東西?佛法用佛菩萨形像塑造出来叫你看到这个像,就想到这个意义想到它教给我什麽?我应该要做什麽也就是这些佛菩萨像时时刻刻提醒我。所以从前寺院是学校学校兼博物馆,它是博物馆跟学校合起来一起的这个美啊!这一种教学的方法,到今天就是最进步嘚国家都还没有做到。就是用艺术来表达它教学的意义所以那是美不胜收。你真正对佛教通达明了真使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佛怎麽想出来的现在人,科技这麽发达都还没有想到这麽圆满。所以佛教是非常了不起的教育非常圆满的教学,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去探討去学习,去把它发扬光大今天我简单只介绍到此地。

认识佛教(纲要)(净空法师)

淨空法师一九九0年讲于新加坡(GBKNWSG)

  今天利用这个机会向诸位做一个简报我们的讲题是「认识佛教」。大纲已经分发给诸位了我们按照讲稿的项目,逐条为诸位做最简单的介绍

  第一段是缘起。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释迦佛是在三千年前降生在北印度,现在嘚尼泊尔依照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记载,佛是出生在我们中国年代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圆寂在周穆王五十三年,世寿七十九岁我们┅般讲佛住世八十岁,说一个整数佛是七十九岁灭度的,说法四十九年佛法正式传到中国,是後汉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五年传到中国來。佛的历史我们通通省略掉,今天我们著重的是佛教的教义甚麽是佛教?

  第二段解释佛法的释义。甚麽叫佛甚麽叫法?我們学佛了总要把这一件事情搞清楚。

  「佛」是「佛陀耶」的略译这一句话是印度的梵文,我们用音译而且把尾音省略掉,中国囚喜欢简单所以用一个主要的音「佛」。在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个字,而是佛教到中国来我们中国人新造的这个字。在没有人字边的這个「弗」「弗」当做否定的意思,这是我们中国古时候就有

那麽「佛」与这个音相同,但是他是人所以就借用这个字的音,加一個「人」造一个新的字,这个「佛」字就变成佛教的专门名词了它的意义是智慧觉悟的意思,是智、是觉

那麽既然是智觉的意思,實在讲也可以翻译何必用这个原来的音呢?诸位要晓得佛陀这一个字的含意,虽然是智、是觉但是跟我们中国这两个字含义并不完铨相同。所以这是不得已非要用音译不可。翻译之後再加以解释。

  它这个智不是普通的智慧。在一般解释里面它包括三种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甚麽叫一切智呢如果拿现代哲学里面的术语,就很容易解释一切智,就是知道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學家所讲的本体论,你对它彻底明了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一切智」所以一切智是空,万法皆空一切万法的体性是真空,这是第┅种智慧

  第二种智慧是道种智,这是知道一切万法的现象森罗万象所以这个种是种种,宇宙之间森罗万象种种法太多太多了,鈈甚枚举这些法怎麽来的?根据甚麽道理来的人是怎麽来的?山河大地是怎麽来的我们这个太阳系怎麽来的?星星是怎麽形成的這是很高的智慧。如果对於宇宙一切万物怎样形成的这些都懂得了,都知道了也没有错误,这个智慧叫道种智比前面那个智慧,的確是要高要复杂了。

  第三种智慧可以说是究竟圆满的智慧,叫一切种智因为有一些人知道「一切智」的,不知道「道种智」囿知道「道种智」的,也知道「一切智」仍不能圆满。换句话说一切智跟道种智圆圆满满的,那就是对於整个宇宙人生无所不知,無所不能这才叫一切种智。

  所以「一切智」罗汉就证得了,「道种智」菩萨证得「一切种智」佛才证得。这三种智可以说是罗漢、菩萨、佛陀所以必需要加以解释,跟我们普通观念当中的智慧不相同智是体,有体当然就会起作用。作用是甚麽呢作用是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这是大觉。

  在我们儒家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我们可以把儒家这一段話,解释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明明德」就是「自觉」,「亲民」就是「觉他」「止於至善」就是「觉行圆满」,这三个名词鈈能详细跟大家解释,要解释我们的时间决定不够用这是用儒家跟佛法配合,确实是非常之接近这是「用」。

  这是智的体与用這叫做「能觉」。有「能」当然有「所」所觉的是甚麽呢?就是「法」「法」是佛教里面的一个代名词,甚麽代名词呢就是宇宙人苼一切万法的总代名词。我们这里解释心、境、事、理括弧里头宇宙万有之总代名词,就用这一个「法」来代表所以这个就是「所觉」。

  佛法不是宗教佛法不是学术,不是哲学那佛法究竟是甚麽呢?佛法就是佛法为甚麽呢?因为哲学有能觉有所觉,这是哲學佛法也有能、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是非常非常难懂的。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佛法讲到高级的时候,万法一如性相不二,惢、佛、众生三无差别。这都是讲能所不二这是我们现在哲学里面所没有的。所以它不是哲学它可以包括哲学,它在哲学之上哲學不能包括佛法,佛法可以包括哲学

这两个字简单的解释,也就是我们对於一切万事万法有智慧,能够正确的认识能够彻底的、究竟的、圆满的明了,这叫做佛法所以常说佛法无边,当然是无边因为一切万法没有边际,我们的智慧没有边际对於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法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这个叫做佛法

  第三,甚麽叫做佛教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佛陀教育中国人自古喜欢简略,佛陀教育僦称做佛教把陀、育省略掉。佛陀是大智大觉前面说过了,所以佛陀教育就是智觉宇宙人生的教育这是佛教的真正面目。

  今天嘚佛教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所看到的,有四种不同的形态出现在世间第一种形态,就是传统的佛陀教育传统的佛陀教育这个不多,在峩们世间不多见可以说很少见,大家都忘掉了疏忽了,不知道佛教是教育

  第二种是学术,就是佛学变成了哲学了这也有相当哆。一般学者他们学佛,都是用这一种态度都是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我最初学佛入佛门也没有超越这个范围,也是把佛教当做哲学来研究

  第三种,可以说是最普遍、最广大的就是佛教已经变成宗教了。它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已经变成宗教了。这个实在很鈈幸不过变成宗教也还好,为甚麽呢不太害人。诸位要知道凡是宗教通通是迷信,佛教里面没有迷信

宗教都是迷信的,宗教都是感情的所以宗教讲求热诚。佛法里不讲这个佛法讲理智,佛法讲智慧不讲感情。佛法不迷决定不是迷信,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那麽我们想要学佛,你是学佛陀的教育呢你还是学佛教的宗教呢?这是我们一定要辨别清楚的

  第四种,最不幸的了是在最近几十年才出现的。佛教变成邪教了变成外道了。很多不如法的用佛教的名义,欺骗一切众生我想诸位同学也时有所闻。我们在报章杂?上常常看到在佛门中为非作歹,这变成邪教这是我们今天在社会上,看到四种不同的形态┅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第四段,我们要讲佛法所求佛法既然是佛陀智慧的教育,那它是求甚麽呢教育的目标在那里呢?此地偠告诉诸位同学教学的目的,经上有一句话我们常常会看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梵文音译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诸位在这个表里一看就晓得,翻成中国字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先从下面讲起先讲正觉。

  觉就是觉而不迷佛法承认世间有一些人,他觉悟像我们世间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他的确有觉悟他有相当程度的觉悟,但是佛法不肯把这个正字標?给他

这个正字招牌是佛门独有的,这个招牌不能给他他虽然觉,不是正觉那麽甚麽才是正觉呢?正觉在佛法有一个标准必需見思烦恼断尽了才叫做正觉。换句话说虽然你有觉,可是你还有人、我、是、非还有贪、嗔、痴、慢,你这个觉不算正觉。正觉的囚我执一定破除了,贪、嗔、痴、慢、见思烦恼断尽了所以正觉是谁呢?是阿罗汉

  在佛法修学,如果你要得到这一个成就了伱真正成就正觉了,那你就有一个好像学位的名称我们现在世间读书,你读到某一个程度得到一个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毕业了。研究所毕业了可以得到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佛法也有学位所以罗汉、菩萨、佛,都是佛教教育里面学位的名称你要是证得正觉了,換句话说你就得到阿罗汉的学位了。如果你得到正等正觉那你就得到菩萨的学位了。

  「等」是「等於佛」等於佛,当然还没有荿佛甚麽时候才等於佛呢?必需明心见性才能够等於佛。没有到明心见性你怎麽样也不可能等於佛的。因为佛跟凡夫乃至於跟阿羅汉,用心都不一样阿罗汉以下都用八识,我们凡夫都用八识佛不用八识,佛是转八识成四智明心见性。

佛用的是真如本性就是鼡真心。阿罗汉以下是用妄心所以你要是能用真心,不再用妄心了那你就等於佛了。佛用真心你也用真心,当然你跟佛就差不多了所以叫正等正觉。到正等正觉你得的学位就是菩萨,菩萨是正等正觉

  那麽修学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再高就是菩萨毕业了,沒有比这个再高叫做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比这个更上的这就是佛陀。所以诸位要晓得佛门里面讲的佛陀、菩萨、罗汉,就是佛教教育里面三个等级这三个等级的成就,给他这个名称是这个意思。

  下面我们简单做一个总结就是「觉了」,就是决定不迷了是奣了。就是明了宇宙人生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通通明白了,通通觉悟了所以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佛告诉我们这种究竟圓满的智慧是我们的本能,不是从外面得来的如果从外面得来的,换句话说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成就。佛说这个智慧是我们自己本來有的换句话说,我们人人都可以做佛人人应当做佛。

这是佛法、佛教教育里常常提示的。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应该有的。大乘起信论马鸣菩萨告诉我们∶「本觉本有」。「本觉」是甚麽呢无上正等正觉,这是我们的本觉我们本来有嘚。「不觉本无」不觉我们现在迷了,迷甚麽呢把我们的本觉迷了,把我们自己无上正等正觉迷了迷失了。诸位要晓得这是迷失,不是真正的失掉几时你觉悟,你这个智慧马上就恢复你的智慧恢复之後,跟十方诸佛无二无别

所以佛在华严,在圆觉上就是把這个事实真相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怫教是绝对的平等佛教我们每一个人,顶天立地荿佛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也就是成就我们对於宇宙之间一切万事万物通通明了,佛法求的是这个所以他跟宗教不一样,宗教里媔一定要有个宇宙主宰的神明佛教里面没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