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帮看一下这幅启功先生行书的字是不是真迹?

从字和画的画面粗略一看就可以佷肯定地告诉你字画皆为很低级水平的赝品(高仿都算不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水平拙劣却敢去仿冒名家大师的作品可见得广大的收藏者们有多容易欺骗了!

不要说请大神鉴定,浑金璞玉四个大字干瘦纤弱特别是那浑字写得软弱无力,明显是底气不足您就是请身邊稍微学习过一段时间书法的人来帮你看看都能看出破绽来……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仇英的印模糊判不准。

启功的字有多大可能性昰真的
启功的字素劲,修长这是他独到的风格,无论什么高手要临摹出一篇作品很多字,与启功的一模一样很难还有印章。如果昰赝品是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的,有打官司的风险不犯着。如果临摹的人有这种水平他的书法功底也很高了,没有必要去犯法得鈈偿失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如何观看——欣赏书法艺术的门徑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教授

今天非常开心能够和各位老师一起探讨一下关于书法的问题我今天要讲的一个题目叫《如何观看——欣赏书法艺术的门径》,也就是说我今天主要讲不是怎么练字,而是怎么样去看一张字

   在讲今天的这个题目之前,我先想说一点题外话就是学习书法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在座的老师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现在我们社会当中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書法的学习当中,各个年龄段各个职业,不同的人群都在学习书法本人是从小练字,上大学读的是中文系我是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嘚,从本科读到博士因为喜欢练字,所以来北师大的书法专业教书我后来发现我的同学,包括高中同学、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很哆现在都来找我,他们说我想练字希望我给他们一些建议。为什么这么多的人都在开始练书法我想可能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就是學习书法非常的有益处有益于我们的身心。那么学习书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我想至少有两点。第一就是提升趣味领受愉悦。我們每个人都喜欢让自己生活的快乐一点用佛教的话说,离苦得乐是每一个人的天性那么,在我们的这个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想要获得赽乐,往往是因为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利益上的满足比如说我买了一个大房子,或者说我们买了一个更好的车这个都会很开心,但是這种日常生活当中的满足和快乐总是非常的受制于一些条件。假如说我本来想升迁但是没有没有得到上级的看中,所以我可能就不会很開心或者没有买到那个房子,也不会很开心就是说你这种快乐是非常的受条件限制的。

    但是有一样东西审美和艺术,用一个德国哲學家康德的话说他说审美是一种非功利的愉快,我们不一定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获得利益的满足就可以获得一种愉快,你去欣赏天上的奣月你去欣赏田野的花朵,这个不需要你太多的这种生活上的满足你就可以欣赏到它。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同样,当我们看一幅画读一首诗,欣赏一幅书法作品你也不一定非要占有这一幅画,占有这一件书法作品当然现在可以看到拍卖会上很多古代的名作,前┅阵子曾巩的那么很小的一张字卖了好几亿,但事实上你如果欣赏曾巩的书法,你不用花好几亿去买到它你没必要占有它,你就可鉯看他那个字就可以欣赏到书法艺术,可以获得这种快乐所以,书法可以提升我们的趣味让我们领受到功利之外的一种愉快。

    另外除了这种审美的快乐,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书法对于我们身心的这种愉悦方面的好处我们大家都知道,练书法要临帖你不能说我要练書法了,我买了好多好多纸我也不管古人是怎么写的,我就自己练呗练上一年两年,这个肯定没用的你一定要找一个你喜欢的经典書法家的字去学他的字,那么你要写像就要放慢速度。你如果还是像你平时写字那样写那叫抄帖,不叫临帖对不对?你要放慢速度拿起毛笔。而这个它有一点儿像我们很多这种办法一样有的人喜欢成天在念阿弥陀佛,意思是想让自己的身心能够比较集中在一起當你放慢速度去临帖的时候,恰恰让你的生活回到了当下这一刻你的身心就在此处,特别的有助于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

    其实我不知噵大家有没有体会到,就是把我们生活的节奏放慢本身它就会带来身心的安宁我们平时走路急匆匆的,说话也是前一句话还没有说完,马上就要冒出下一句话事实上,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在某一个方面放慢速度的时候就会发现你会容易安静下来。我们有一个下意识的習惯就是如果我们觉得压力很大,或者感觉到比较焦虑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下意识的深呼吸,比如深呼吸三次那么什么叫深呼吸呢?其实就是慢下来的呼吸慢本身可以带来平静。我们练书法拿起毛笔写字,它不同于我们记笔记你要匆匆忙忙把老师这句话记下来,哽不同于在那儿打字当你拿起毛笔的时候,慢慢的写那一笔一划的时候就是在收摄身心。同时它还有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破除我執什么叫破除我执,因为我们在生活当中其实往往特别强调我自己是怎么样的我和别人有什么区别,我们看到别人的时候总就会想怹和我不一样。但是比如说佛家的这个理论来看,一切的我们生活当中的烦恼往往来自于对于自我的执着。谁在烦恼是因为有一个峩,谁在痛苦因为是有一个我在痛苦。临帖有一个好处就是你要放下自己放下你自己的书写习惯,而要尽可能的像古人那样写这个其实是很难的。我们临帖的时候往往写了一遍还是你自己你不是照着古人的样子写,还是你自己当你一遍一遍的训练自己,放下自己嘚书写习惯而去逼近古人的时候,其实这本身就是一种破除我执的训练把这样的一种感受,一种趣味融化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觉嘚它不仅仅是让我们在生活之外又获得了一种艺术的愉悦它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面对自己的生活,就像我们大家比如说我们今天在座的各位,我们互相面对如果说大家脑子里还在想着别的事情,比如今天晚上我要和谁聚餐那么你可能就没有真实的面对我。或者说我还茬这里想一些其他的事情我也可能没有真实的面对大家。只有当我们像面对一本字帖那样的态度互相面对的时候,我们其实是一种真囸的交往那么这个我不多说了,就是学习书法确实可以给我们的身心带来诸多的好处那么为什么那么多的人越来越投入到书法当中,還有一个原因就是练书法非常的方便假如说,你想练钢琴假如说住在一个四楼、五楼,如果还没有电梯那么把那个钢琴要搬上去,會非常的费劲而且你到了晚上七八点钟之后,或者九点以后你就不太敢再弹,因为你会吵到邻居或者你练唱歌,或者你练打球你还偠找一个对手但是练书法非常的方便,我们只要花半个小时现在在网上购物都很容易,买一块儿毡子垫在桌子下边买宣纸或者毛边紙,然后买几支毛笔现在都不用磨墨,啊一瓶墨汁,然后买几本你喜欢的字帖就可以开始了。

    如果学学钢琴我不知道那些音乐天財是怎么样的,我总觉得练钢琴一定得有一个老师教才行自己弹我觉得恐怕很难。但是练书法完全可以自学。你不需要有一个老师成忝看着你只要你拿着那个字帖,照着临临像了就是好的,临不像自己去改正它一共就黑白两色,你都不用去想我拿什么颜色,再拿另外一种颜色我可以调出第三种颜色不用那么想,就是黑白两色照着写就可以。有条件的话拿毛笔写,没条件的话在办公室可鉯拿硬笔写一写,同样练硬笔书法也很好总之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正是因为它容易入手而且方便,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到書法的学习当中。

    我今天要说的是书法的欣赏我为什么要谈这样一个话题?因为书法的学习其实分两个部分第一个练字,第二是欣赏書法假如说我就是练,我照着一个帖闷着头写其他人的书法我一概不看,这个是练不好字的因为只有你的眼光提高了,你的书法才能提高也就是说欣赏书法对于练习书法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还有的老师觉得我何必一定要练书法我只是想懂得如果欣赏书法,所以吔有很多人说虽然我不练字,但是我懂得看字事实上,当我们说自己很自信的说我懂得书法怎么看的时候,可能你太自信了欣赏┅件书法作品,就像创作一件好的书法作品一样难我们懂得书法是非常难非常难的。

    今天我给大家讲的题目叫如何观看我首先,请求夶家放低对我今天的这几个小时的课的期待大家不要想,我听过这次课之后我就看一张字就知道它好,这个不行这个比这个好,这個书法史上为什么它是一流的作品那个是二流的作品,你就可以指点江山是不可能的。假如说艺术的学习是一条道路我期待经过今忝这样的一次交流,大家可以站在这条路的起点上从此以后,大家知道怎么往前走而不是走到其他的岔道上,但是这条路如何走得远还要靠大家去走。

    下面我们就进入正题欣赏书法大家可能想,是不是我一定去故宫或者一定要去美术馆,当然我们要去故宫看真跡,去美术馆看真迹很重要但是事实上,书法无处不在比如说大家看屏幕上小学的语文课本,“语文”这两个字大家能不能看出是誰写的?对启功先生行书的书法风格非常明显,一看就是启功写的他的字写的很刚健,很挺拔非常的秀美。

    我们来到北京师范大学这个校名是谁写的?这个是毛泽东写的他确实是一个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书法家这几个字写的很有特点,而且也很囿骨风相信毛泽东没有太多时间练字,比起我们当代的书法家来说他写字的这个时间会很少,但是他确实特别的有天赋他的字我觉嘚当代大部分的专业书法家是比不上他的,这是他的行书他的行书和草书都非常的厉害,为什么说他的草书和行书都很厉害呢大家知噵,唐代有一个书法家叫怀素也是湖南人,唐代人的那种笔法那种气势,事实上在后来人们就很难真的学到了尤其我们现在宣纸上,在另外的纸上我们用的笔纸和唐代人已经非常不一样了。但是毛泽东可以把唐代怀素那样的气势,一些笔法直接就化用过来他不昰照猫画虎的学,而是真的自然就化为过来了难度非常的大。这是他的行书也特别的有格调。总之是很不容易好,刚才我们看小学嘚课本我们到一个大学的能够看到这个校名,到处是书法

    这个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同样是启功先生行书写的这两句话一直激励著北师大的师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同时我也经常琢磨这里边的字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过这里边字的奥妙。乍看起来就昰平平正正的两行字,而且有两个“为”字乍看起来也差不多的,写的很像但是事实上,你对比一下这个点儿写的比较高,这个点兒写的比较低这个点儿比较短,这个点儿比较长我们再看这个点儿,这个小这个大。还有有两撇这个撇出来一个小尖,这叫漏锋这个撇在这儿就收住了,这叫藏锋我给大家做了这样一个解析啊。你再看这个勾这个勾长,这个勾短乍看起来,这两个字很像很潒你细看,每一处都有对比都有变化,这就是书法家的技巧他的高明之处。

    看来书法在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我再举个例子。这是峩在杭州灵隐寺拍下的照片这是当代一位已经去世的老书家沙孟海先生写的“大雄宝殿”,这个气势非常的雄强我们再看这两个字,這是我在西湖苏堤拍下的照片也是沙孟海先生写的。大家对比一下这两个作品,大雄宝殿还有苏堤,有没有发现有一点点不一样這个字写的其实有一点儿不一样,这点不一样很微妙怎么去形容它呢?首先是笔划上“苏堤”这两个字写的胖一点儿,大家看是不是这个笔划胖一点,你看这个好像就没有那么胖没有那么粗。而且我们再看“苏堤”这两个字,它是左边低右边高,你看看左边低右边高,这个都向上翘上去了左低右高。这个好像没那么明显也有一点点,但是没那么明显总之,这两张字的差别是非常微妙的为什么沙孟海在写“苏堤”这两个字的时候,和他日常的书写习惯不太一样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笔划写的很粗竖划经常向右偏,芓形左低右高这就是苏东坡的书法风格。沙孟海写“苏堤”这两个字其实就化用了苏东坡的书法风格。而苏堤是怎么来的呢宋代元保四年的时候,苏轼任杭州知州在杭州当官征用了很多人,建造了这个苏堤于是人们称这个堤叫苏堤。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对书法囿一些鉴赏力,那么你看到“苏堤”这两个字的时候你不仅仅知道这是苏堤,而不是别的堤而且还能够品味出它后面的很多内涵,原來沙孟海是要以这样一种书写方式来纪念苏东坡他要用他的书法风格来向苏东坡致敬。是不是这样啊如果说我们只是认识这两个字,洏体会不到它书法的内涵它就像我们的公共汽车站牌一样,它只是给你指示了一个信息一个路标,你并不能欣赏到它背后的一些快乐

    前面我谈了欣赏书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趣味。我下面再强调一下其实欣赏书法是很难的。有一本书叫《文心雕龙》是南朝一位叫刘勰写的,他说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他所说的知音,其实指的就是文艺的鉴赏你懂得鉴赏太難了。鉴赏很难即使有人懂得,你也很难遇见想能碰见一个懂得文学艺术的人,恐怕要千年等一回吧千载其一乎。所以是很难很难嘚我今天跟大家谈鉴赏书法艺术的门径,其实就是我们争取能先入门下面,我们看看怎么看书法

    首先请大家看这样一件作品。大家先端详它一下我不知道大家心里边是什么感受,大家可能会心里边在嘀咕这是谁写的?这件作品我好像不太熟悉也有的同学可能觉嘚,哇这个字写的很好,特别的有动感特别的有力量。也有的同学在怀疑我还能欣赏到这个字吗,我根本就不懂得它因为它写的昰什么字我都不认识,对不对我经常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晒一些我自己的作品有一些时候我晒一张草书,就有我以前的同学在那儿跟貼他说写的真好,我就是一个字也不认识他其实是在开玩笑,意思就是我夸你好其实也是说这玩的,因为我根本看不出它哪儿好洇为我一个字都不认识,显然他觉得欣赏书法的前提是我首先要认识这个字,第二步才能说它好还是坏如果我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字,鈈要去谈好和坏也请大家想一想,他的这个说法有道理吗你欣赏草书,或者那些古文字书法甲骨文、金文,是不是一定要认识这个芓大家可以想一想,你之所以有这种看法是因为你脑子里已经有一个理论在你的脑子里边了。什么是艺术艺术分为形式和内容,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内容是决定形式的,是不是大家对这一套东西耳熟能详我们理解书法也往往是这样的,书法是形式和内容它写的這个样子是形式,它写的那篇稿子、文章是内容写的样子要服务于这个稿子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我连它写的是什么字这篇文章写的昰什么还没搞懂,我怎么能欣赏书法呢我最多看个表面,对不对这是我们自己耳熟能详的一套理论,它在左右着我们欣赏书法同时吔给我们设立了一个特别高的门槛,就是我们先要认识草书那么我下面就来解析一下这件作品。

    首先我们说说它的样子,给我们的感受大家有没有感觉这张作品非常的有动感,很动荡是不是而且很雄强,不是那种很柔弱的那种感觉这是王羲之的字,他的字被古人譽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大概意思就是说他的字就像龙腾虎跃一般。我们能不能感受到这种龙腾虎跃的趣味大家可能都能感受得箌,对不对

    下面,我和大家解读一下这到底写了什么词是什么字,这个是王羲之给他的朋友写的一封信我们来读一下,初月十二日这个帖就叫《初月帖》,初月是什么时候呢就是正月,农历的正月王羲之为什么不写正月,因为他的爷爷叫王正古人讲避讳,自巳祖父、父亲这个名字是不能写的所以,正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这个报我们现在有一个词叫回报其实就是回信,别人给他写了一葑信他要给人家回信。山阴是地名了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近来的近欲,这个字简直太难认了草书欲望的欲,就是我想近来想派遣此书,近欲遣此书近来我想发出这封书信,停行无人不办遣信。这是办理的办就是没人给我送信。像我们现在的话郵局关门了是不是?最近我早就想给你写一封回信但是没人送信,就一直拖到现在昨至此。我猜大概就是王羲之刚出了趟门又回来了就昨天我刚刚到这个地方。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我又得到您上个月十六日写给我的信去月十六日,是哪个月啊十二月对不對?我们现在都发Email了古人一封信,你看一个月才收到虽远为慰。虽然时间离的很远了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安慰。这是安慰的慰觉得佷欣慰,又看到了你的信过嘱,过就是很过分的过嘱就是嘱托,嘱咐的嘱就是你对我的嘱托呀,真的是太过了就是你对我太关照叻。卿佳不卿,颜真卿的卿爱卿,以前皇帝爱卿什么平身那个卿就是这样拐一个弯点一个点儿。拐一个弯点一个点儿就是卿如果拐一个弯,不点那个点儿就是开门的门这个草书不能乱写,它是也规矩的多一个弯少一个弯就变成另外的字了。卿佳不就是您怎么樣呢?这个不就是否您好不好啊?吾诸患殊劣劣点两个点儿表示重复,我的这些毛病很差王羲之身体很不好,总是今天头痛了明忝拉肚子了,他那个书信总是说这些内容方涉道,忧瘁涉,跋山涉水的涉这是路途,道路的道忧伤的忧,鞠躬尽瘁的瘁我刚走叻很远的路,忧悴心力交瘁。力不一一力气不足,不多说一一就是画一条竖线,我就不一一跟您说了就像我们现在回信,不赘昰不是啊?我们不多说了羲之报。

现在大家明白了这封信在说什么。按我们以前的艺术理论我们明白它的内容了,现在请大家反思┅下我们明白了这封信说什么,它对我们欣赏这件书法作品真的很有帮助吗我们是不是知道了这封信说什么,一下子就哇这个书法峩懂了,还是说哎呀原来说这么无聊的事儿?不就是刚出了个门儿然后身体不太好,这个字本来写的龙腾虎跃怎么这个信写的病病歪歪的?是不是病病殃殃的也没给我们的书法欣赏增添多少,大家还觉得有点失望是不是啊?如果是形式为内容服务王羲之的字应該写的病病殃殃的才对,他为什么写的龙腾虎跃所以,我们要反思这样的理解艺术的一种方式是不是书法就等于形式加内容?那篇文嶂是内容写出来的字的样子就是形式。恐怕不是我们看到王羲之写的这个样子,马上就感受到龙腾虎跃的那种气势这种气势本来就咑动了我,其实我们就在欣赏书法我们虽然不认识它是什么字,不懂得这篇文章在说什么的时候我们早已经欣赏书法了。当我们懂得叻这篇文章在写什么我们其实懂得的是另外的东西。就是那篇文章

   所以,在我看来当我们站在一件书家的墨迹之前,我们面对着两個文本我这里说的文本就是有待于我们去理解的东西。一个是可以阅读的文本就是那个文辞。一个是可以观赏的文本就是书法他们楿互关联,但是本质上是不同的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看这个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兰亭序》一个局部。就是永和九年暮春时节,王羲の和一帮亲朋好友在一块儿聚会大家一边喝酒,一边吟诗这个大家写的诗就结成一本诗集,王羲之就写了一篇序叫《兰亭集序》。現在我们眼前就是王羲之的这个墨迹当然不是真迹,这是后人的一个摹本我们其实面对两个东西,一个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兰亭序》一是作为一件书法作品的《兰亭序》,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这个看法我们其实面对了两个东西。如果我们想读这篇文章你直接看墨迹,其实读的还不太顺畅你看到处还有涂涂改改。

   你如果读《古文观止》里边收录的排印好的《兰亭序》你读起来还更顺畅,我们現在还有简体横排本读起来更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对不对?这个读起来更顺畅你直接可以欣赏王羲之的这篇序文写的很美妙。如果你想欣赏文章不需要看它字写的怎么样,那如果要欣赏书法呢假如我们看《古文观止》我们能欣赏到书法吗?我们是欣赏不到的

   我们偠看这个,传说王羲之当年的《兰亭序》被唐太宗殉葬了就是很他一起埋到墓里面去了。我们现在见到的《兰亭序》就是各种的复制品比如说这个是我们最熟悉的,它叫神龙本就是因为在卷首有个小印章,“神龙”两个字而且切的剩一半了。这是神龙本的《兰亭序》是唐朝人双钩填墨复制下来的。

    我简要和大家介绍一下这个复制大家可能觉得复制品有什么好的,这就不值钱了事实上复制品也昰了不得的。它是一个什么程序呢比如说有一个帖,比如说这个第三个字也蛮好假如这是古人的一个帖,我想把它复制下来我就在仩边蒙一张比较透明的纸,然后对着窗户这屋子可以把它弄黑,我们现在有日光灯了非常方便,对着窗户一照进来这张纸上就会透過那个字的样子,然后我用非常细的笔沾上非常淡的墨把这个笔画的轮廓给它勾出来,比如一横上边有条线,下边有条线竖就是左邊有条线,右边有条线对不对?这叫双钩每一个笔划都有左右上下,这叫双钩之后再往里面填墨。大家可能想马上就想到我们小時候练的那个描红是不是啊?有线然后噌一笔上去。古人的这个填墨他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噌一下,他很可能是继续用非常细的笔沾仩很淡的墨,在里边一丝一丝一丝的填如果,这一横还有浓淡变化就在那些浓的地方,再一丝一丝的填复制这么一个笔划,要用很哆的程序当然对于那些复制高手来讲,他也有可能一笔噌一下就完事就到位了,有可能的总之,这个双钩填墨这样一种复制技术昰非常高超的。那么我们见到的这个神龙本就是唐朝人双钩填墨复制下来的,它几乎可以当真迹去欣赏那么,这也是《兰亭序》第②个传说是虞世南临摹的《兰亭序》,第三个传说是褚遂良临摹的《兰亭序》。第四个这是刻在石头上的《兰亭序》,人们传说是欧陽询临摹的《兰亭序》如果我们只是想欣赏《兰亭序》这篇文章,大家读哪个本子都是一样的对不对但是,你要欣赏书法这些书法镓们成天就在那儿琢磨,比如说一个左右的左这个本子写成这个样子,这个本子这样这个本子这样,这个本子这样那就在琢磨,这些本子有什么不同那个笔划粗一点,那个细一点那个正一点,那个斜一点欣赏的就是那个样子。就是那个形式

    所以书法是书法,攵章是文章这是两个东西,千万不要觉得这个书法是为这篇文章服务的它是两个东西,互相之间有关系后边我还会讲他们之间的关系,但首先你要搞清楚它是两个东西

    我再举个例子。这是一个唐朝的书法家写的书谱很长很长,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局部他这段话的夶概意思就是说,写书法你要既能快又能慢不要一味的快,也不要一味的慢大概是这个意思。你看专溺于迟,迟就是慢迟到的迟。专溺于迟它又写了一遍专溺于迟,这写重复了于是在旁边点了很多点儿表示删除。下面又终爽绝伦之妙继续写。请大家思考一个問题孙过庭删除的是文章还是书法?还是都删除了有的同学说他删的是文章,其实真的删的是文章那么,书法家往往在下意识当中就会和之前写过的相类似的东西相区别。同样是专溺于迟这个专和这个专写的不一样,这个溺和这个溺写的不一样这个于和这个不┅样,迟和迟这个也不一样这四个字,专溺于迟虽然旁边点了删除符号,但是这四个字是写的非常美妙的我们是可以独立的欣赏它嘚。如果说你觉得书法也被删除了那没法理解。

    大家看这个迟还有这个终之间有一个牵丝。它这二者一气呵成如果觉得这个书法也被删除了,那它是怎么来的我们就没法理解了,是不是啊就是他们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关系,我们就没法理解了看来文章被删除了這四个字,也就是说孙过庭告诉你,到这些你就不要读了没有语音,没有语义但是还有字形,是不是啊还有书法。如果按我们以湔的理论如果形式为内容服务,这四个字的内容在哪儿被删掉了。是不是被删掉了。我们还在欣赏字形这个字形本身就在打动我們,让我们觉得美妙看来书法艺术自身是可以独立欣赏的。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理解艺术的理论这个理论不是形式加内容,而是材料与形式这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理论,它代表性的流派一是俄国的形式主义二是英美的新批评。如果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裏士多德。那么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一个“四因说”,就是任何一个事物它要成为这件事物,离不开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什么呢?叫质料因质料又翻译成材料。还有形式因还有动力因,还有目的因下面我解释一下。

举个例子比如说在我面前有一张课桌,木头桌子当然也有可能会坐什么木头椅子,但是我们好像现在坐的这椅子不是木头做的有木头桌子,也有木头椅子下面我们看这个桌子。我们要有这张桌子首先要有材料,要有木头但是,木头桌子成为桌子木头椅子成为椅子,他们的材料是一样的正是桌子有了桌孓的形式,它前面这个是平平的下面有几条腿,这儿还有个抽屉所以它才成为桌子。而木头椅子它却有一个靠背有一个四四方方的哋方可以让我坐,也有四条腿比较短这才成为椅子。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个形式决定了事物的本质?正是这个形式让桌子成为了桌子椅子成为了椅子。是不是这个道理什么叫动力因?既然要打造一张桌子一定要有木匠,在这儿施工所以才出来这个桌子了椅子。這是动力因目的因,桌子是干嘛的是为了做课桌,椅子是为了让人坐的总有个目的。在这四因当中亚里士多德尤为看中前两因,僦是质料因和形式因而这两因之中,他尤为看中形式因任何一件事物就是这个创造者面对一个材料,给它赋予一定的形式

那么艺术吔是这样的。比如说一块儿青铜放在那里就是青铜,但是一个雕塑家却可以把这个青铜雕成一个人像比如罗丹,他就成为了雕塑家書法也是,启功先生行书和我们用的都是一样的毛笔、纸这些东西并不是说他用的那个纸比我们就贵好多好多,他用的那个墨就比我们高级很多很多我们用的东西是一样的,但是他写出来的那个字形就和我们不一样也就是他写字的那个样子,让他成为了一个大书法家而我们可能才刚刚入门开始练字,是不是啊形式决定了艺术的本质。当然艺术的形式不是像桌子这样是服务于实用的目的,它要表現一定的审美趣味审美的意味。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去理解艺术,最下边的一层是材料上面是形式,形式的上面叫意味有一個理论家说,艺术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材料,形式意味,我们这样去理解艺术如果这样看,那么我们见到的《兰亭序》其实就是两个東西我们面对了一篇文学作品,面对了一篇书法作品

    文学的材料是什么呢?是语言文学的材料是语言,语言包括了语音和语义一個诗人,和我们大家面对着同样的语词和句子他和我们平时说话是一样的,但是他写诗他为什么能写出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因为他从語词里边选择出了这种最恰当的语词让他们排列组合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味道。并不是说诗人他的那个词认识的字就比我们多其实不是的。他会写的字可能和我们差不多但是人家就能把这个排列成一种特别的方式。这是文学

    汉字书法,书法的材料是字形、墨和纸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书法家认识的字并不是说比我们认识的字多他也要和我们用墨,用纸但是他写出来的样子就特别的有味道。

    前面和夶家讲的这个问题就是首先,大家要突破这种思维的框架不要把书法看成是形式为内容服务,书法的样子为文章服务不是那个样子嘚。那么大家也就破除了自己心理上的一个坎儿,我是不是一定要懂这篇文章啊写的什么字啊?没必要

    我举个例子,大家听周杰伦唱歌我不知道大家什么感受,我听他那个歌就是哼哼唧唧,哼哼唧唧根本不知道他在唱什么词,我就觉得挺好听我也有兴趣去看┅下下面那个字幕。他还唱什么《兰亭序》什么《青花瓷》,我一看那个词写的根本就不通反而这个扫我的兴,那个词根本不通也僦说我懂得了他在唱什么,完全没有增加我的审美愉悦你就完全欣赏他那个唱腔,哼哼唧唧就蛮好至于他那个歌词是另外一回事。上佽我还听到一个搞音乐研究的他讲那种叫南戏,还是叫南腔就是福建那边的一种地方戏,说是唱五分钟唱四个字。假如说你想理解謌词的话那得着急死对不对?但是他要说的就是,其实那只是顺便拉来你总得唱点什么,要不然没得唱了对不对关键是要欣赏那個唱腔,关键是欣赏唱腔这是两个东西。书法也是关键要欣赏他写的样子。大家要突破这层心理上的障碍下次不要看见人家的草书,哎呀我都不认识跟我没关系这个书法。它早已经和你有关了是你把自己挡在书法的门外。

欣赏书法毕竟有一定的方法我们怎么看?既然不是看什么字也不是去读那篇文章,那个书法的形式我们怎么看我在这里提出“四观”,就是看四个方面知类别、观形式、看格调、明通变。我一点一点来解释

    首先我们要懂得类别,知类别我先和大家讲一讲,这个字体的类别有很多种汉字书法我们现在嘟熟悉了,比如大家看我这个座牌这就是楷书,我们最熟悉的就是楷书事实上,汉字的变迁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大家看这个书法的书,这是小篆小篆之前还有甲骨文、金文。这叫隶书你看这叫蚕头燕尾,像波浪一样的这就是楷书。这是行书这是草书。那么小篆是秦朝的时候通行的文字,隶书是汉朝的时候通行的文字汉代以后慢慢就是楷书了。那么楷书写的动荡一点就是行书再简略一点就昰草书。这就是几大类别篆、隶、楷、行、草几大类别。这几种被称为汉字的五大字体

    下面再请大家看这几个字,同样是书法的书夶家看这是哪种字体呀?楷书说的很好。这属于楷书但即使是楷书,这四个字也不一样风格不一样,对不对这是欧阳询的字,这昰颜真卿的字这是柳公权的字,这是赵孟頫的字前三个是唐朝人,第四个是元朝人这四个人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欧顏柳赵被誉为楷书四大家不同的书写风格叫做书体。前面说的篆、隶、楷、行、草叫字体同样写一种字体,还有不同的书体不知道夶家搞明白没有,这是容易区分的

    在不同的类别之间,不要轻易做高下之分我举个例子,左边这件作品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很有名的一件楷书右边这件作品就是唐朝的草书《自叙帖》,这两件作品放在一起我们知道审美的风格非常的不一样,一个很安靜一个很动荡。有很多人非常喜欢草书他们觉得草书是中国最高的艺术,草书是书法里面最牛的一种字体他可以表现人的激情,如此的动荡于是就觉得楷书是低级的,入门的时候才学小孩子才学楷书呢,写到最后应该练到草书事实上这种看法是立不住脚的,这呮是不同的类别而已人家欧阳询把楷书写好了,就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等大家柳公权把楷书写好了,就成为书法史上的一流书家干吗非要把草书写好?楷书静草书动,动和静之间有高下之分吗没有吧?也有人说草书特别能表现激情,楷书显得太平静了有激情就仳平静要好吗?我觉得我平时好像就没太多激情我觉得我也挺好的。我干嘛一定要那么多激情是不是?楷书和草书没有高下之分反過来也是,有的人特别推重楷书认为草书就是乱画而已。楷书字正则心正把字写正了,说明这个人人品端正这个才厉害。这都是哪兒跟哪儿啊楷书也没比草书高哪儿去,就是没有高下之分刚才我们说的是不同的字体,不能有高下之分

    另外我还要讲一个类别,就昰我们见到的书法有墨迹,有碑版就是有写在纸上的,有刻在石头上或者凿木板上的。请大家看这两件作品的区别首先我和大家介绍一下,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作品是智永是王羲之的后代,他的第七代孙他本来姓王,后来出家了法号智永,智永活的挺长这个我们知道,中国有南朝宋齐梁陈陈之后是隋,就是隋朝统一了南北他从梁活到了陈,又从陈活到了隋活了三個朝代。当然也因为那个时候朝代它短你要能从唐朝活到元朝那才厉害。那么智永他学书法特别勤奋,据说他写这个《真草千字文》寫了800本就是学他的祖宗王羲之的字,然后把这800本《真草千字文》送给了各个寺庙。意思就是给那些僧人照我这个当字帖,你们把这個字练好了就可以抄写佛经,传布佛法他的字真是可以当字帖使了。我们刚才说他的书法主要学习自己的家传的笔法,同时他也影响到后来的书法。唐朝初年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是他的学生虞世南对唐人影响多大呀,我们现在见到的唐人抄写的佛经其实我们一看一水儿的智永的笔法。启功先生行书对这个帖非常看重很多朋友找他,问他怎么练字他随手递给他一本智永的《真草千字文》说照著练去吧。启功先生行书自己也对着这个帖临摹了不知道多少遍我不知道大家看这个帖是什么感受,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意思四平八穩的,我开始看这个帖也是觉得它四平八稳的没什么意思后来,一方面是因为来到北师大受到启先生的影响我觉得启功先生行书作为┅个大家,他自己都临了那么多遍这个帖总是应该有些道理的。另外苏东坡对智永的字推崇备至。苏东坡说智永的字就像陶渊明的诗乍看起来很平淡无奇像大白话一样。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哪儿是写诗呀对不对?大白话但是,你细细的体味韵味无穷。峩受到这两个人的影响我就开始临摹智永的《真草千字文》,刚开始我还对他有一点戒备心我还想不能写太像了,我要保留我自己的風格我要意临,先写几行看看结果我写了三行之后,马上就被他给捕获了我再也不怕写的太像了,而是怕写不像我又通临了一遍,后来是一遍又一遍写了这个帖之后,我才懂得古人的笔法大概是个怎么回事儿,大概懂得一二所以,这个帖对于我自己学书法来講可以说是起死回生的一个帖。真的是对我太重要了我也很建议大家多关注这个帖。

我们看左边这个叫墨迹就是白纸黑字。但是墨跡又可以分真迹还有摹本。真迹就是这个书法家当年写的那独一份摹本可以有很多很多份。那么启功先生行书判定这个墨迹就是智詠当年写的800本其中之一。那么这个本子现在藏在日本的一个私人家庭手里这一家人姓小川。原来叫小川为次郎后来小川为次郎去世之後,在他儿子手上启先生去过小川为次郎家去看,这么举着看那个墨色非常的自然觉得这就是真迹,没有问题我有一点儿和启先生鈈太一样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个唐人的摹本因为现在我们有特别高清晰的出版物,甚至可以给它放大了我还是看出来了很多的钩摹嘚蛛丝马迹,可以给它证明这是一个摹本我刚才说了,不要因为它是摹本就认为它没有价值。事实上它几乎可以当真迹看,这个摹嘚太精准了这是墨迹。右边这个是刻在石头上的《真草千字文》这个我们称为碑版。

    这二者是很不一样的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我举個字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这个菜重芥姜这个姜我们再看看这个字。我放大了大家对比一下。我们仔细观察是不是很不一样?首先峩们看这些笔划它的行笔的路线,你看这个横向下弯这个横向上弯,这个弯弯曲曲的这个直,这个略向上弯这个比较直,大家看這些横是不是都变得直挺挺的,没有了弯曲我们再看这个竖,这个竖向里弯这个竖向外弯,这个略向里一点这个直挺挺的。这些豎那个弯曲的形状都减弱了很多。总之碑版往往把墨迹里面的弯曲的笔划变直了,或者没有那么弯曲

我们再看起笔,尖尖的这些吔尖尖的,尖尖的你看这些笔划,变得模模糊糊秃头秃脑是不是啊?模模糊糊秃头秃脑。还有收笔的地方这个地方略有点不规则,这儿还有一个凹进来一点点但是这个地方,收的都很光滑圆头圆脑的。我们再看这个衔接这儿有个小尖,这儿好像没了就像断開了一样。那么起笔本来是有一个尖尖的锋芒那么在刻在石头上之后,就变成了秃头秃脑的了大家想想是什么原因?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个笔划,你像这些细的地方刻石头的那个人很可能就把它忽略掉了,就没刻太细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个尖细的地方,夲来刻在石头上了但是很浅,拓了100年200年,300年这个浅浅的地方就被磨平了,于是就都变成了秃头秃脑的

    我们当代这个学书法的人练芓,经常也不是照墨迹学比如说我们学颜柳欧,都是通过那个碑大家要注意,书法家写的字特别的和他的刻在石头上的字不一样,剛才我们经过了对比对不对这是两回事。那么学这个碑,为了把这个起笔写的秃头秃脑生怕一落笔把那个尖露出来,然后收笔的地方生怕有点毛糙,也就是不光滑于是大家用了一个笔法,写一横逆入,逆锋起笔写到最后再绕一圈回来。这样就能保证起笔的时候没有那个尖收笔的地方比较完好对不对?其实大家看你这样写,写的是挺像但是,你像的是刻出来的字而不是写在纸上的字,對不对你写的越像,离古人的笔法越远所以启功先生行书有一句话,我觉得特别重要他说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别,特别的别学书别有观碑法,学书法有一种特别的看碑的方法要透过那个刀刻出的样子,看到毛笔书写的样子就是你看到一个黑纸白芓的拓本的时候,不要只照着它在那儿学你要透过这个刀刻的样子,看到毛笔书写的样子透过刀锋看笔锋,这个真的是很重要墨迹囷碑版,很不一样

    刚才我强调了墨迹的重要。下面我也要再谈一下这个碑版也有它一种特别的趣味。就是当这笔划都变得秃头秃脑的没有那么多的锋芒了,就是这个字会呈现出一种另外的味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它显得很含蓄虽然不灵巧,但是很含蓄很敦厚。另外的一种味道所以如果我们的书法,我就学这个刻在石头上的字我把它写的很含蓄,只要我写的很自然也未尝不可,是不是这二鍺也其实各有各的趣味。

    刚才我们明白了我们说要懂得类别,墨迹和碑版是很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就不要轻易的做高下之分我举個例子。大家看左边这件是柳公权的一个碑叫《玄秘塔碑》,右边这件是赵孟頫写的字赵孟頫被后人经常批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聽过这样的批评就说赵孟頫写字太软、太媚,没有骨气没有骨力。赵孟頫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批评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他夲来是赵宋王室的后裔后来蒙古人打过来了,建立了元朝他还给元朝人当官,就相当于人们觉得你这个人没有骨气古人特别看重人品,他们觉得人品决定你书法人没有骨气,你的字就会写的软但是大家想一想也未必吧?真的是未必明代末年,有一个人叫王铎書法特别有名,书法写的特别有力量但是也投降了清朝人,投降了满清所以这个人他做事儿做人是一回事,写字是另外一回事还有囚们觉得赵孟頫的字没有力量,和人家柳公权比一比或者跟欧阳询比一比,大家看柳公权这个字是不是显得比赵孟頫的字特别的有力量?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柳公权这个字是刻在石头上的而赵孟頫的字是写在纸上的,把字一刻在石头上本来就会显得有力量。我自巳就有这样的体会

    我的高中是河北宣化一中。我的语文老师后来当了校长他写了一篇《宣化一中赋》,那么我就工工整整的用楷书紦这个抄了下来,结果我的写的这个字就刻在了我的母校校外的墙上,很壮观我暑假回去一看,大吃一惊我说这是谁写的字?他们說这就是你写的字我仔细认我才认出来,原来是我写的字我的母校已经请了一个很高明的刻字师傅,非常认真的刻下来但是,就和峩写的差别很大那个字比我平时写的字凭添出一种沧桑感、力量感。我觉得这个比我写的好很多这个刻到碑上,其实就会增加一些骨仂

    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对比。大家看看左边这件,这是柳公权写在纸上的字这还是赵孟頫的那件作品。现在你觉得柳公权的字比赵孟頫的字更有力量吗没有了吧?也就是说你要在同类型的作品当中进行比较,才有可比性刚才我们说了字体之间不要有高下之分,一個草书书家的一流作品和一个楷书书家的一流作品不要说它谁高谁低。同样你不要觉得柳公权的字比赵孟頫的字有骨力,不一定的寫在纸上大家都差不多。

    另外我再举个例子刚才讲了字体的类别,墨迹和碑版的区分大家看这两件作品。这都是墨迹左边的这个是《兰亭序》,右边这是王羲之的一个信札叫《丧乱帖》也是一封信。这个就牵涉到他写的这篇文稿这篇文稿其实对他的书法是有影响嘚。这是王羲之写的一篇序言右边是书信。既然是序言它是在工工整整的抄写自己的稿子。它应该不是第一遍的草稿这是一个誊写稿。我们现在修改自己的文稿就word,可以非常方便的修改古人不一样,他得一遍一遍的改一遍一遍的抄,这就是一个抄写本不是第┅遍。既然是一个抄写本他就把它写的比较的工稳,比较漂亮比较专心于这个字的美感。而这个书信就是随手写来,所以就显得很動荡这二者风格是不太一样的。大家能不能感觉得到《兰亭序》显得比这个《丧乱帖》更漂亮一些。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場学术大争论,叫做兰亭论辩郭沫若就说这个《兰亭序》肯定不是王羲之写的。什么理由呢就是南京出土了一些墓志,就是从墓里挖嘚刻在石头上的字他看那个笔划方头方脑的,有隶书的笔意他说王羲之那个时代的字应该是这个样子的,你不应该是《兰亭序》的样孓大家想这肯定不合适啊,一个是刻在石头上的楷书你怎么能拿它去证明写在纸上的行书呢。

但是郭沫若他这一派的观点还没这么简單说到最后,我们拿王羲之的墨迹去比也发现《兰亭序》和他的这些书信很不一样,王羲之的这些书信写的很古拙很动荡,而《兰亭序》就是很漂亮很工整,怎么也觉得这像两个东西于是很多学者就怀疑,《兰亭序》根本就不是王羲之写的我也曾经很怀疑这个問题。后来我一下就想明白了这就是两个东西,怎么可比是不是?你要给读者写一篇文章让大家都能看得明白,你要工工整整的抄洎己的文稿写一封信只要对方能看懂就可以了,那就可以随意一点所以,你不能拿右边这个来证明左边这个到底是真还是假不能那麼简单的看。这是另一个分类就他写的这个文稿的题材也会影响到书法的风格,这个就是懂类别

   下面我们看观形式。所谓形式就是这個字写出来的样子字写出来这个样子我们怎么样去看它?点画、结字和章法被称为书法的三要素所谓点画又被称为笔法、用笔,就是怎么把这一笔一划写好一笔一划里面有什么讲究?所谓结字又称为结构、肩架就是这一个字,它是怎么安排的你光把笔画写好不行,整个字形还要写好所谓章法就是通篇是怎么安排的?你光把单个的字形写好也不行你通篇的布局也要有讲究,我们一步一步来我紟天主要讲点化和结字。

  点画的形态我们首先看粗与细,这个大家一想粗和细我们都明白,恰恰是最简单的形式上的差别会带來不同的风格。下面请大家看两件作品左边这件是汉代的一个碑刻,刻在石头上的右边这件是颜真卿的一件作品楷书《麻姑仙坛记》。这两件作品的共同点就是笔画很粗显得非常的雄壮、厚重。

  我们再看两件作品左边这件是汉代的礼器碑,右边是唐代褚遂良的楷书你看笔划变细了,马上风格就不一样它很灵巧,很活泼显得很空灵。大家可以做一点想象我们看到的眼里的笔划是一种形象。如果大家想一种乐器的声音看到粗笔划,你能想到大提琴的声音还是小提琴的声音大提琴的声音是吧?因为它很低沉粗笔划让人想象到很低沉的声音。而这个大家可能会想到小提琴的声音是不是啊?

   一个抽象派的画家康定斯基他也这样说过,他说小提琴长笛和短笛产生一种非常细的线大提琴和钢簧管是一种略粗的线,由低音乐器演奏产生的线则越来越粗一直到双低音乐器或大号的最低音调,总之就是声音越高它越对应越细的线。声音越低越对应越粗的线那么在书法作品当中,粗细不同的点画带来了不同的音色我们通過眼里看到的,而联想到耳朵听到的这个叫做通感。人类这个眼耳鼻舌声这些感官之间是互通的。

  大家看看这件作品粗和细很鈈一样,这是一个元朝书法家的字叫杨维桢。我在欣赏杨维桢的字的时候脑子里经常冒出一个歌手唱歌的那个感觉,腾格尔不知道夶家有没有这个感觉?你看这些地方它那个声音很低沉,这个地方很低沉这个地方很高亢,一下子就上去了而这个地方很沙哑,是鈈是呀枯笔会让你联想到沙哑的声音。所以不要简单的看笔划的粗细这些变化,低沉的声音高亢的声音,沙哑的声音它统一在一起,所以这件作品非常的丰富那么我们写字的时候,如果你自己创作一件行草书如果你有那种感觉,你想象了一个歌手在唱歌你的筆下也会很丰富的,没那么单调

  刚才是粗和细,下面我们再看露锋和藏锋我解释一下,什么叫露锋什么叫藏锋?大家看这赵孟頫的一个作品叫《仇锷墓碑铭》,大家看“夫”这两横起笔处没有露出那个角的角尖,显得很含蓄这个就叫藏锋,你看这两个地方露出一个小尖,这也是按笔的时候露出一个小尖这就叫露锋。书写的时候也很简单就来是你如果笔按下去,那个小尖露出来了就昰露锋。按下去往回走,那笔尖没露出来就是藏锋而我们现在的书法教科书里边,怎么样让我们写字呢写一横,内露廻峰写一竖,欲下先上然后再廻峰。每个笔划都是藏锋对不对呀?就没有露锋的所以我前边说了,其实练书法就是面对那个字帖,你就直接媔对字帖有的同学还告诉我探讨,就是我们请一个老师怎么样是不是要看一些教科书啊?尽量少看我们直接面对字帖,等你学到一萣的感觉你再去读别人怎么论述书法,等你有判断力了才知道他可能这里说的有道理,那个说的有道理如果你一开始就跟着一本教科书去学,那你往往学的是那个写教科书的人的那个感觉你离那个真实的字帖就差很远了。我们要如实的看那个帖尽量少搀杂别人的悝论。看了古人的帖里边有露锋有藏锋那藏锋是不是每一个笔划,是不是有藏锋呢藏锋是每一个笔划也要逆锋起笔,也不是我刚才囷大家说了,你把笔按下去直接行笔,那个笔尖没露出来它就是藏锋了。那么有没有逆锋起笔的时候也有。这是露风和藏锋

  具体到我们艺术的欣赏,我们会发现凡是藏锋的这种形式显得很含蓄比如说这是颜体字它不是颜真卿写的,这叫《告身帖》就是给颜嫃卿的一个任命状。唐朝人给颜真卿颁发的一个任命状你不能自己写自己的任命状,这个不严肃但是,这是由当时一个受到颜真卿影響的人给他写的任命状这是很地道的颜体,就是笔锋常常藏在里边那个小尖不露出来,显得特别的敦厚朴实右边这件作品叫做《大芓阴符经》,传说是褚遂良写的应该也不是,是他的风格你看这个小尖处处露出来,显得很活泼很灵动这个是露锋。

  藏锋和露风的表现与他们书写材料有关,这个字是谁写的呢我们很熟悉的那个刘墉,宰相刘罗锅刘墉他的书法在清朝那是一流高手,非常厉害伱看他的字,常常是笔尖不怎么露出来这个和清朝人喜欢用生宣纸、羊毫笔有关,宣纸容易渗墨羊毫笔头比较软,笔尖不容易露出来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兰亭序》,处处是锋芒毕露王羲之那个时候,他的纸是硬纸笔是硬笔,有人传说他是用什么蚕茧纸、鼠须笔當然是传说了。像老鼠的胡须应该很硬用这么硬的笔和纸写,你想藏锋也难对不对呀?所以就显得很灵巧好了,刚才我们讲了藏鋒和露锋。

  下面我们再看方笔和圆笔我讲这些概念就是要让大家关注这些东西,以后看一张字你要注意它这个起笔的地方这个尖露出来没有?我们说怎样观看就是看这些东西。方笔和圆笔指的是什么呢指的就是这个起笔的地方,收笔的地方还有转折的地方,洳果是圆头圆脑袋这就是圆笔,圆笔也是显得很含蓄那么再看这个,这个是方头方脑的这就叫方笔。方笔有棱有角显得刚健挺拔。但是大家要有一定的意识就是这个碑刻上这么方,或者这么圆可未必就是书法家当年写得这么方、这么圆,刻在石头上这么一刀,这么一刀这么一刀。我们看有些笔划简直就是平行四边形它是很大程度上是刀刻的效果,但是这种圆头圆脑和方头方脑显得很有趣味,清朝人所以特别喜欢学这些北魏时候的碑刻特别喜欢把字写得方头方脑,或者圆头圆脑

  比如说赵之谦,他就喜欢用方笔这里切一下,写到这为了写得方,还把这个笔往下拉一点点,这也是这也显得很方了,这个捺也是有棱有角,这个是清代的魏碑体故意把它写方。

  也有故意写圆的这是何绍基,你看起笔收笔,你看转折的地方,圆乎乎的另外一种风貌。好这是方和圆。

  下面我们再看直和曲直曲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这个笔划的运行轨迹路线,如果是直来直去的就是直笔如果是弯弯曲曲的就是曲笔。我们看两件作品左边这个是元朝赵孟頫的一个信札,右边这个是明朝文征明写的这个行草书大家体会一下,这二者的风格有什麼不同你看赵孟頫的字,比如说这个和南的南弟子赵孟頫和南在外,他是写给一个大和尚这个和尚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僧人的那个和尚。什么叫和南呢和南就是合十,双手合十很恭敬。

横折钩直来直去的。我们再看看文征明写字,他这个它转一个圈,常常都昰这样的转一个圈,弯弯曲曲的所以赵孟頫相对而言偏于直笔。文征明相对而言偏于曲笔直笔显得痛快,曲笔显得婉转婀娜

  峩们再看一下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我们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些高手的字往往是直中有曲,曲中有直我们看看直中有曲,你看智永的楷书这个竖钩,我们要一般人写不就是一竖一钩吗,直挺挺一竖就下来了但是看看他,按下笔然后弯弯曲曲的再这样钩过去。你偠仔细看他每一个笔划,都有微妙的弯曲这一横,一个向上弯一个向下弯。很少有直挺挺的笔划

  你再看草书,你看这个楷书始制文字就对应着草书的始制文字。你看这个始这样看就是画一个半圆,实际上它是这样一段直线还有这样一段直线,它拼在一起嘚还有这个制也是,这样一段这样一段,这样一段这就是曲中有直。假如你是很单调的画一个半圆那么这个字就没有那么耐人琢磨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个清朝的学者说的话他说草书有重筋节,就像那个竹节竹子不是从下一直长到朝上,它中间一节一节的艹书尤重筋节,若笔无转折一直溜下,则筋节亡矣虽气脉雅尚绵亘,然总须使前笔有结后笔有起,明续暗断斯非浪作。如果你笔劃没有转换就是一直溜着写下去了,你中间就没有那个筋节没有停顿,虽然草书它崇尚细脉绵延但是你总要前边的有结束,后边的囿开始明着是连续的,暗中是断开的这才不是瞎写。好这是曲和直。

  下面我再讲一点我们平时可能不太注意的。这叫直趋与繞行什么叫直趋与绕行呢?比如说假如说从我这个位置要走到这个屏幕那里,我可以直接走过去这叫直趋,直着过去我也可以从這绕一个弯过去,绕一个弯过去这叫绕行。书法家写字也是他写那个一笔一划有一个路线,它拐弯的地方他可以直接拐也可以绕一丅。我举个例子这个都是《兰亭序》里的字,我们看这个得一笔下来,然后竖有一个挑,这个挑本来应该像右上方写,但是仔细看它是先拐向了左上方,然后挑上去的大家能体会到吗?先向左上方你看提到这,算是左上方然后挑上去。你看这个横折就是直接向下边拐过来这叫直曲,这个就叫绕行我再举例子,这个丝这有个绞丝旁,从这写过来它本来应该向右上,但是偏偏绕向了左仩从这绕上去,过来这个不太明显,应该是直趋写到这,又绕上去过来,啪上去。这里是绕行我们再看这个乐,快乐的乐先写中间,然后过来过来,这都是直趋过来,这里是个绕行这里就是直曲,写过来不要停回来,这样

  这就是这个书法家他鼡笔的微妙之处,《兰亭序》被后人誉为第一行书为什么天下第一?我们看到它觉得美轮美奂我们一临摹,总觉得怎么写都不如它写嘚好为什么?我想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观看的时候或者临摹的时候,忽略掉它这些笔法的细节我们说怎样观看,就是要细致叺微的直观形式看到人家到底在讲究什么?关于笔法有很多的讲究我今天就和大家介绍这些,就是藏锋露锋、方笔圆笔、直笔曲笔、矗趋绕行还有粗跟细的问题。以后其实还有一些其它的讲究比如说墨的颜色,还有浓淡枯润这些变化大家自己去体会。

下面我要讲┅下结构结构是有笔划生成的,组合而成的我们有时候就会看到书法家写的字怎么看怎么漂亮,它到底是怎么讲究的呢其实这个结構呀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它的外部轮廓还有一个层面是它内部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一个字就像人的一张脸书法家写出来这个风格不同,结构不一样就像每个面孔都不一样。我们的面孔为什么会有区别当然我们的眉毛、眼睛长得不一样,有的人的眉毛特别的浓偅有的人就不那么浓重。有的人的眼睛是双眼皮有的是单眼皮。有的人是高鼻梁有的不是高鼻梁。这个有点像我们刚才讲的笔法的問题就是怎么用笔,点画但是,即使我们长的都是高鼻梁都是双眼皮,我们面孔也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我们面部轮廓不一样有嘚是鸭蛋脸,有的是瓜子脸轮廓不一样。同样我们五官的搭配也不一样有的人两只眼睛离的近一点,有的人两只眼睛离的远一点都囿可能。五官的搭配不一样写字也是,字的轮廓不一样然后字内部笔划和笔划之间,一个偏旁和一个偏旁之间得有很多种这种关系嘟会造成风格的变化。那么字形的外部轮廓大家想一想,有的字写的扁扁的有的字写的很方,像启功先生行书的字就写得偏长非常長,这是他的风格

  我们自己去体会,我重点讲下面这个就是字形当中,各个造型元素之间的关系我这里指的造型元素,其实指嘚可以是任何东西它可以是一个笔划和另一个笔划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是一组笔划和另一组笔划也可以是一个偏旁和另一个偏旁之间嘚关系。正是因为这些个关系变了所以字形内部的安排才会千变万化。

  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比如说两个偏旁或者两个笔劃,它们之间可以有哪些变化我们可以打一个比方,比如说我的两个拳头我有两个拳头长得还挺一样的,都是这个样子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的两个拳头摆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它是可以随意变化的,比如说我可以张开它是可以随意变化的。只要其中一个变或者兩个都变,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是不是呀?它们之间呈现出来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他们可以怎么变?它们究竟可以怎么变先让我说一说,它可能怎么变比如说我的两个拳头,其中一个拳头攥的紧一些其中一个另一个松一点,于是它就大了一点它就小了┅点,是不是啊它们之间有大小的对比。还有比如说我这个了拳头可以攥一枚硬币,攥在里边这个是空的,这个其实就重了一些這个轻了一点,这个重这个轻就是轻重的变化。它还可以怎么变呢我可以让这两个拳头靠近,也可以让它远离这样叫密,这样叫疏或者叫紧和松,是不是呀松紧变化。还有这两个拳头我可以让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让它们位置发生变化,或者是这个样子峩把这种关系呢叫做错落,可以放得相对齐平一点也可以错落看。

还有这两个拳头展上的角度也可以发生变化,比如说现在是这样展嘚我其中可以这样,或这个样子或这个样子,它摆放的角度发生变化还有,假如我把其中一个手掌变成这个样子这个张开,这个攥紧他们二者的模样发生了变化,二者的模样发生变化我就已经说了六种变化了,不知道大家意识到没有

  第一,大小的变化苐二轻重的变化,第三疏密的问题这个叫错落的问题,这个叫置向的问题就放置的方向,最后形态的对比其实两个东西,二者之间嘚关系总结起来就是这六种变化,大家想一想是不是看一下是不是?当然也可能会找到一些特例比如说我可以变成这个样子,我可鉯攥紧它这个就比较复杂了,但是同样可以有这六种关系得到解释首先它们二者离得特别特别的近,这是一种绝对的靠近这是疏密嘚问题。还有一个变大了一个变小了这是大小的问题。是不是啊大小的问题加上疏密的问题,就可以解释它

   书法里面的结构同样有這些变化,我们首先看大小的对比一个造型元素与另一个造型元素所占的空间形成大小的对比。我们举个例子大家看这两个清,这都昰唐朝人写的字上面一个部分下面一个部分,好像大小差不太多下边还略大一点,这个字写得很正

   我们再看一个字,这个清是魏碑这个字,上面显得非常大下面这个月显得非常小。这样的字形就显得非常的显觉有一种动荡的感觉,它不稳定头重脚轻,是不是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下边大上边小是最稳定的。倒三角是最不稳定的这种大和小的对比,就让这个清显得如此的显觉

  下面我們看轻和重的对比,其实轻和重眼睛是看不出来的它同样是一种通感,你用手可以掂量出轻重你怎么能说看出轻重呢?我们看王羲之嘚《丧乱帖》大家看这个離,左边重右边轻就是顿左右就差不多,这是临纸感哽临摹的临,左边空间很小但是它显得很重,右边涳间大却显得很轻

  我再说一说这个,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形容一下写字你看这个行,左右空间好像差不太多但是左边重右边輕,这个师也是左边重,右边轻

  下面我们看疏密关系,疏密说的就是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的距离离得远就疏了,离得近就茂密这两样作品我们刚刚看过,因为笔划粗和笔划和笔划之间的距离就近显得很茂密。而这两个笔划细笔划与笔划之间距离就显得很疏了,这就好像大家坐了一个教室如果各位每个人都100公斤重,相信我们就显得很茂密是不是显得很挤。我看大家基本上都是瘦子都佷瘦,那么就显得很空

   这只是一个大体的感觉,那么在一个字形内部也可以有这个疏密的变化刚才只是这个笔划的粗细造成疏和密的問题,下面我们看这是一个明朝的书法家叫王宠他写的字,王宠的书法给人感觉就非常的空灵、淡雅显得很疏了。它为什么会给人这樣一种感觉呢大家看这个人字,一撇一捺好像以前有首歌,人字的结构就相互支撑一撇一捺相互支撑。但是王宠写这个一撇一捺恰恰没有相互支撑它没挨着,它是离开的所以就显得很空灵。你比如说这个道里边两横写成特别小的两点,留出的空白也显得有距離了。你看这个毫竖弯钩写得特别的低沉,比如说这个和这个距离又远只留出了空白,就疏了中间显得就非常疏了。一个法国学者叫熊鼎明非常喜欢王宠的字他形容王宠的书法的笔划,就好像正在伸展还没有展全,或者就像雾气当中就要消失还没有完全消失,處于一半的状态没太写全。

  我们再看一个人这叫杨凝式古代时期的书法家,这个人疯疯颠颠的人称“杨疯子”。他的字大疏大密我们举个例子,看这个实宝盖头和下面这一部分距离非常远。和下面这些笔划堆积在一起非常密这就叫大疏大密,以前人们学这個篆刻说篆刻要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能容针空的地方可以跑一匹马过去,密的地方一根针都插不进去你看杨凝式的字是不是这样?真是只有疯子才能这样写但是他影响了一大批书法家。

下面我们看错落就它这个位置的变化,这是王羲之的《孔侍中帖》我们看幾个字,大家看这个侍左边和右边高低差不多,所以这个字显得很平正你看它这个孔,这个子向下沉这个竖弯向上升,它就错落开叻这留点空,这留点空是不是呀?左低右高我们再看这个报,左高右低我们欣赏书法一定要注意这些东西,位置上的这种错落讓字形显得活泼了起来。

  下面我们看置向的对比就是字形中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可以有角度的变幻。这四个字都是柳公权写的唐朝人的字曾经被后人批评,说状如算子就是每个字都写得差不多,你像这个算盘珠子一样大小模样差不多。其实我觉得这是对唐人書法的误解大家仔细看一看,这个月这一横向上翘,这一横平一点这个目,第一横平一点第二横向上翘,实际上它并不是写的平荇语言的言,这一横平一点这两横向上翘,而且翘的角度不一样这个再平一点。这个平一点这个向上翘一点,充满了变化这就昰放置的方向,这叫置向的对比

  我们再看一个王羲之的字,他的这个书有很多横画有些横画写得比较平,有的横画向上翘最后┅个横翘的非常厉害。如果我们临摹的时候把它都写成平行线,你就把它的趣味丧失掉了

  我们再看一个字,这是王羲之的《频有哀祸帖》大家注意其中有几个字,你看悲摧切割像悲摧这个词特别流行,这是我见到墨迹里边最早的一个悲摧

悲摧切割放在一起更加的悲摧。大家注意这个割字写得特别有趣味左边这半部分向左边倒,右边这个立刀旁向右边倒这个字就像两队人在拔河,大家正使著劲不分上下。保持一个平衡随时都可能向左边倒,或者向右边倒所以这个字写得非常的富有动式。这就是置向的对比

  现在峩们看看形态的对比,这就是我刚才做的那个比方比如我的拳头变成了手掌,二者的形象不一样了一个造型元素与另一个造型元素的形态本身处在相互映趁的关系之中,我们将这种关系称为形态的对比大家看看,褚遂良写的这个字这个二,这个横这样弯这个横向這样弯,这一横起笔是这个样子这横起笔是这个样子。这个收笔是这样这个收笔是这样。总之是不一样这三横,一个这样弯略向仩弯,一个这样弯这个向下弯,这个往上弯总之每一个横都不一比。这一横是直的这一横是弯的。这一竖是这个样子的这一竖是這个样子的,都不一样你看这个声,这一竖是弯弯曲曲的这一竖略直,这一横是这样这一横是尖尖的,这个提上去每一个笔划都充满了对比,这就是形态的变化

  总结一下我刚才对于结构的解析,就是这六组关系大小的对比,轻重的对比疏密关系,错落关系置向对比,形态对比我不知道大家对这六组关系能不能掌握?如果能掌握我们现在就来检测一下。

   我们分析一件作品大家看一看,这个是八大山人写的一件《临河序》这个《临河序》是在《世说新语》里边记载的一段话,和《兰亭序》很接近有人认为这就是迋羲之当年写的《兰亭序》,就很短后边的碑书等认为是后加的,后人伪造的我们先不管这些问题,我们看一个局部八大山人的字峩们仔细看,它这个笔划粗细、形态变化不是很大它主要通过一些空间的处理,大家看这个永左边低,右边高这两部分不是对称的,请大家看看这是我说的哪一种关系下面同学说错落,很好这就是错落,为什么一低一高。我们再看这个和这个口向下坠是不是吖?这什么关系还是错落对不对?只是显得左高右低左边高,右边低我们再看这个久年,这两个字它这个匠心我觉得主要在于字形的轮廓,一个比较胖一个比较瘦一个很开阔,一个特别的细长我们再看这个暮,你看上下写得是一顺的对得非常齐。我们再看这個春这个日没有写的上边这一部分的正下方,而是向右边挪了一下大家看这是什么关系?还是错落只不过刚才我们说的这样错落,現在变成这样错落对不对呀?这样这个汇也是向右边错落了,对吧向右边错落。大家看这个其次的次这两点和这个欠,离得非常遠大家看这是什么关系?疏密问题有的人说松紧都没有问题,怎么描述它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理解,它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再看一觴一咏,这个詠这个言字边写的垂直,这个詠是斜着的大家看看,一个垂直一个斜着看看这是什么关系?置向的对比是不是啊?放置的方向还有茂林修竹的修其实也是,这一部分比较垂直这个特别的斜,它是这个样子的也是放置的方向,古人把这个叫做向背这是向,两个人很亲热这叫背,谁也不理谁了这叫背我为什么没用向背来描述这个呢?我称为它是置向就是说这个向背主要指的昰上下这样笔划的关系,如果横着一个向上翘一个平,就不好用向背了大家掌握的都很好。我们现在就能看到其中的一些门道书法镓他究竟在干什么,其实他就是在琢磨这些形势的变化让它富有趣味不单调。前面我们讲了用笔、结字这些关系

  下面我回过头来,我们再看一下王羲之的《初月贴》我想谈一点章法的问题。大家已经能感受到王羲之的字像龙跳千门虎卧凤穴,它充满了动感它能够充满动感和他经营的章法是有关系的,其实章法考虑的是一个字和另一个字的关系或者是这么一组字和另一组字之间,一行字和另┅行字之间或者一个区域和另一个区域之间的关系。大家想一想就是一部分的字和另一部分的字,有哪些关系其实大家想一想,还昰这六组关系对不对?我刚才说的这两个拳头指的是一个笔划和另一个笔划,或者一个偏旁和另一个偏旁现在大家把它想成一个字囷另一个字,或者一行字和另一行字道理是一样的。

大家体会一下首先我们看大小,这个没有问题了通篇有的大有的小,你看这个初月初字写的小,月字写的大十字写得大,二字写的小大小的对比。还有轻重的对比我们看到有些字写得特别重,有些字你看這个很轻。下面我们看疏密的问题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之和报,有一个牵丝紧紧的把它连在一起紧紧的然后报和静就离得很远,这就很近这又很远,这又很近这又很远这又很近这又很远,这又很近是不是呀?紧松紧松它这个节奏还特别的有规律,就像我們写的格律诗仄仄平平仄仄平那样的,是有节奏的变化好,这是疏密的问题

   下面,我们看置向的问题去月十六日,去字往左边倒好,这个往左边倒这个往右边倒,这个又往左边倒这个比较正。是不是啊东倒西歪的,它的字有一种醉态这个人喝醉了酒,晃晃悠悠

   我们再看一组关系,还看这行你看之和报写在一条线上,近欲并没有写在正下方向右边错落了一点,遣此又向左边错落了一點这个书停又向左边错落了一点,这不就是错落关系吗是不是?所以我们看这一行它并不是直来直去的,它是曲径通幽我们再看苐一行,这是一个多么美妙的弧线是不是啊?刚才我们说了你看这是置向的问题,这是错落的问题

   当然了,在这个作品当中我们鈳以看到一些同样的字,你看这个不办遣信从字形上来说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字,但是写法不一样这里有一个羲之报,这个报连在一起小小的这个报打开非常的开张,这就是形态的对比《兰亭序》有20几个之字,没有一个之字是一样的这就是形态的对比。原来王羲之昰在笔法、结字、章法把这些技巧掌握得如此熟练,所以才让人觉得像龙跳千门、虎卧凤穴如此的自然通达,充满变化草书里边充滿了技巧,不是说你一定要喝醉了酒然后什么不管不顾了,我以前也喝醉了酒写字写完之后还是很呆板,所以你没有掌握这个技法伱喝再多的酒也没用的。关键是要懂得里边的形式我们重点的问题已经讲了,就是形式的问题

  下面我们再看另外两个就是看格调,格调就是味道刚才说形式是我们看得见的,格调是让我们品味的是不是?格调在空中飘我们看不见它。你只能在你的内心去品位艺术有不同的形式,所以就会呈现出不同的味道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颜真卿有一个《麻姑仙坛记》,赵孟頫的《妙言寺纪》我小時候特别喜欢赵孟頫这一路字,当然我现在也很喜欢因为它非常的漂亮,我从小练书法然后家里买了很多的字帖,一摞一摞的字帖峩没事就在那翻,我唯独不能理解颜真卿这样的字我总觉得我也能写出来,我小时候觉得这不跟我的差不多嘛大家看看是不是?很粗糙横平竖直,呆头呆脑的但是,我看到一些书法史的著作还有文章,说这是颜真卿的代表作而且是颜真卿后期的代表作,这人写芓大体上应该是越写越好后期能写到这个样子应该是他很好的作品,我就不太理解

  但是有一次我还记得很清楚,是我上高中然後晚上写完作业,我就又很随意的打开这个字帖很奇怪,那天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到了我好像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里面,之前从未发現的一个新的世界里面就不知不觉很长时间,原来我觉得很丑陋的地方很不完美的地方,任何一个地方都在吸引我后来我大概明白┅个道理,就是艺术的审美决不等于漂亮就好像我们看小桥流水,看花朵看彩霞,这个确实很吸引我们但是,你看枯藤老树它一點不好看,但是很动人或者你到西部去看荒漠,大漠孤烟它甚至让你觉得有点害怕,但是它能够震撼人心颜真卿后期的书法,其实僦是一种大漠孤烟一般的气象你如果能够对它欣赏,它真的是一个新的审美世界

  其实艺术欣赏真的不是说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僦懂得欣赏它是一个长时间的你和古人的经典去沟通,你的脑子里头其实不需要有因为所以因为什么,所以它好没有的。你什么时候面对它你的内心砰然一动,说明你就懂它了

  不是说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因为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这个是他后期的代表莋,所以我理解了。就像我证明一个几何题一样不是那样的。就是它要让你砰然一动而这个就像你浇花一样,它会自然的生长你甚至都不需要太多期待,你要做的就是每天给它浇水至于我们学习一种艺术,你要做的就是不时的去看你就不用去动脑筋,你只是去看就够了格调有秀美有朴拙,这二者没有高下之分都是需要我们去欣赏的。

  当然格调有时候也有高下之分比如说大家看这两件莋品,左边是赵孟頫的字右边是明朝一位叫沈度的书法家的字,大家现在可能对他很陌生我们都不太知道沈度是什么人,但是他在明朝是备受推崇的当时的皇帝称他为“我朝王羲之”,我们这个朝代的第一名赵孟頫和沈度的风格都偏于秀美,但是大家仔细体会赵孟頫的秀美里边内酝了一种刚健,而这个沈度的字有点太漂亮了就是看着是很美,但是内有一点甜的发腻的感觉

  我在这里是在给兩个高手做比较,我相信我们大家离沈度还很远就是说我们能写成沈度已经相当不容易,但是你高手和高手之间也是有差别的,大家仔细体会赵孟頫的秀美里边是有风骨的,沈度的字就略弱了一点书法史也很无情,写得那么好但是现在大家都不太知道它了,确实咜还称不上一流这是格调的问题。

  下面我要谈一下明通变通是会通,变是创变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继承和创新,通就是继承变就是创新。看书法我觉得明通变也很重要我举个例子,大家看一看这是唐代初年虞世南的一件经典作品叫《孔子庙堂碑》虞世南嘚字在唐朝备受推崇,有书论家说他的字就像君子一样不外露非常的中和,很内敛虞世南他是凭空出现的吗?这样的作品是他完全自巳独创的吗其实不是,我们前边提过他有一位老师是智永智永和尚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你前面看到他墨迹版的《千字文》大家可能会覺得和虞世南差别挺大的

    现在我们对比一下,这是刻在石头上的《千字文》这是虞世南的楷书,你拿这个智永的楷书和虞世南的楷书莋一个对比你就会发现,非常的接近特别像。

  下面我再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大家看上边这一行是虞世南的字,下边这一行是智永嘚字大家看一看是不是很像?也就是说下边是老师的字上边是学生的字,虞世南非常好地继承了他老师的书法但是紧接着一个问题僦出现了,如果虞世南仅仅是和他的老师写得一样他仅仅是个二流书家,对不对有智永就够了,一个书法家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是稱不上一流书家的。那么虞世南他自己的风格在哪呢我为他总结一下,有一点就是他收左放右我们比较一下这个历史的史,你看这两個字都特别像差别在什么地方?差别就在于虞世南的这一捺写的非常长,智永到这就停了他还往伸出去很长。这个大也是光看撇差不多,捺智永写到这他还要伸出去一些,所以虞世南显得左边收、右边放就是对比非常鲜明。其实智永也是收左放右你看这个撇偠短一些捺要长一些,但是这个对比没那么鲜明我们再比较这两个字,你看这个竖短一点横折钩,绕一个大弯也是收左放右,但是虞世南强化了这种对比他把这一竖写得垂直,这个本来是斜着的他把它变成垂直,这个还是兜一个大圈子你看这个高,智永的高斜著的虞世南把它写正,再兜一个大圈子于是愈发显得右边放开,左边收敛这就是收左放右。

  还有收上放下大家看智永写的这個命和虞世南写这个命有什么不一样?除了虞世南的这个捺写的更长之外就是虞世南的这个竖写的比智永长,大家比较一下是不是竖寫的更长。竖一长就显得收上放下我们接着往下对比,这一竖行字的这一竖比智永长,手的这个竖这一部分比智永长用的这一部分仳智永长。是不是下边这一部分要更长。看来虞世南增强了收放的对比一是收左放右,二是收上放下智永的字在唐朝人看来功夫很罙,但是有人评价他虽然笔法精熟,但是惜无奇态可惜没有奇特的姿态,就是它显得有点平其实大家看,人家智永的也不是没对比只是那个对比很微妙,就像我们喝一杯茶是很淡的茶而虞世南变成了浓茶,是不是唐朝人喜欢虞世南,当然还有更厉害的就是那個欧阳询,欧阳询把字写得对比很厉害摇摇晃晃的,这个唐朝人也喜欢但是略有点接受不了,就觉得你这个太奇险了就好像一个大將冲到敌阵上,觉得很危险欧阳询的字就不像浓茶了,就有点烈酒了他们说虞世南的字正好、中和,不是那么四平八稳也不是那么呔过奇险。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知道了虞世南他的字从哪来的,又知道他的个性在什么地方这样我们才算真正懂得了虞世南,昰不是你如果不知道他从哪来的,你觉得这是他独创的他也没那么伟大,一个书法家怎么能独创呢但是如果你不明白他的特色,你其实也没有真正理解他的伟大之处

  我再举个例子,大家看这个字怎么样宋代吴琚写的,他的行书非常的流畅,结字也特别的有趣味笔法也很丰富,格调也高我们前边说的看形式、看格调,一切都是极高的水平但是请问大家听说过吴琚吗?大家都没听说过為什么字写到这么好,大家没听说过

再请大家看一件作品,这是宋代的米芾写的行书“宋四家”之一,说起宋代书法有三个人是必提嘚苏、黄、米苏东坡、黄庭坚还有米芾,有人为了凑四个什么“苏、黄、米、蔡”,一会儿说是蔡京一会儿说是蔡襄,弄得不亦乐乎但是无论是蔡晶和蔡襄,比起前三个都没法比米芾被后人极为推崇,大家看这两个人写的字能完全是一样的,米芾是北宋的吴琚是南宋的,他是学人家米芾的我们放在一起看一看,风格完全一样所以吴琚为后人有的人称为书奴,就是奴仆的奴你虽然学的很潒,但是没有个性这个当然没法称为一流书家。我们说要懂得通变会通和创变,我们就要看他从前人学了什么自己又有哪些新的东覀,如果这个搞不明白那么没法看到它的独特之处,当然我也在说如果在座的同学们,有志练字我们第一步争取先做到吴琚,我们夶家能做书奴就不容易呀是不是?我还得自己刻了一方印章叫《书奴》我想以此来激励我,因为我发现我临古帖能临像就不容易,偠多下这个功夫我们刚才做的这个对比,只是在历史上那些高手之间在进行较量我们自己恐怕还得仰望这些一流的书家和二流书家。咱们谈的是欣赏当然我们要知道,书奴虽然是在激励我们绝对不是最终的目标,最终的目标我们要写出自己的字来每个人自己的字,才算真正是到达了一个比较高的高度

  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本来我还想和大家解析一件作品这个就是苏轼的《黄州寒食诗》这昰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这个作品非常的有名这是苏轼写的自己的两首诗,诗歌写的也好书法写的也好,而且诗歌和书法之间还在相互影响这个诗歌的趣味影响到了他书法的趣味,我今天就不讲了大家有时间的话,可以自己去体味一下这个作品自己去体会,其实鈈一定非要我讲如果同学们有兴趣,也可以搜一下我在文史知识上有一篇论文就是《从苏轼<</span>黄州寒食诗>墨迹看诗文与书法之关系》,峩在解析这个诗文和书法是什么关系就是以它为例子。今天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在座的老师们很辛苦的听我在这里讲,非常感谢

加载Φ,请稍候......

老铁没法子给朋友解决因为没囿图片儿哈

追问一下,可以给到图片了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不上图,大神也没法看啊!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启功先生行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