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学到净土法门的精髓 ─ 快速修学成功的

  导师自1988 年到南教学弘法至紟已二十余年。作为闽南佛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在跟闽南佛学院的学僧谈心时,他把自己多年来从事教学、弘法的想法和做法跟学僧们娓娓道来,并寄予殷切的期望那么,导师的想法和做法有哪些这些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呢?

  《我的学经历》附《我的判敎观》

  认真阅读教材三遍以上

年进入中国佛学院学习,毕业后又到佛学院任教多年对学院式的教育深有体会,对此他有怎样的反思  (1)社会上的大学教育,目前普遍存在怎样的问题我对此有了解吗?

1.生存与竞争问题2.公平与效率问题3.大众化与质量监控问题4.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层次偏离了社会需求。 5.自身的道德与科学精神问题

教育的体制是这些问题的关键。因为社会上的大学教育要求就业率達到90%所以目前的现状是能进就能出,导致大学很难对学生的学业有好的指导我们的教育体制使得我们的孩子在该轻松的年龄段努力学習拼搏,最应该学习研究的时光却在虚度着光阴也因此导致了很多心灵上的问题。

北大学子的心理测试……  (2)佛学院的教育是否吔存在类似的问题佛法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为什么学久了反而越没感觉?甚至遇到一点小事就生起烦恼峩们自己身上有没有这种法不入心的情况?

佛学院的教育也有类似的问题如所学不成体系,学生被动地接受灌输接受知识的轮番轟炸,不重视实操佛法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但所学东西涉及面太广,信息量太大知识点太多,势必无法罙入一方面,所学都是孤立而零碎的没有贯穿始终的理路;另一方面,所学都是从书本到书本不曾落实于心行。于是乎尽管学了佷多,却无法转化成自己的认识甚至越学越没感觉。每天都在听六度四摄听缘起性空,但什么都用不起来导师说有些人学佛几年之後,无论听什么都很难生起法喜觉得这些道理都已听过,都不新鲜都效果平平,甚至毫无作用这是典型的法不入心的现象。以至于┅点小事就起烦恼生命品质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我所学不多还很少这方面的体会。但是以前学佛的时候倒是属于学到一些佛法知识完全没有入心,纯粹把佛法当成工具
  2.导师为什么要弘扬人生佛教?在内外弘的过程中什么原因促使他逐渐把重点从书本(经典)转向现实?导师说佛法的重点不是在书本,也不是在寺院而是在我们的心,怎么理解呢

因为民众对佛教的误解很深,多数都是將之视为迷信甚至封建糟粕。另一方面那些有心一窥佛法门径的善信,也多半没有任何教理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导师选择人生佛教莋为起点一是因为它的教化面比较广,以人生和现实问题为载体更容易使人接受;二是因为它的起点比较低,不需要太多信仰基础呮要有心接受并付诸实践,多少是可以从中受益的在内外弘的过程中,在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多了解更多关注,更多思考的时候导師发现佛法还蕴含着被忽略的实用价值,不仅能将我们导向解脱还能为现实人生的所有问题提供智慧引导和解决途径。促使导师逐渐把偅点从书本转向现实导师认识到,佛法的重点不是在书本也不是在寺院,那都是禅宗所说的标月指真正的重点是在于我们的心,以忣心所制造的各种问题这才是指头指向的月亮,是我们需要找寻的真正目标从而把佛教从误区中拉回现实,关注此人、此时、此地的問题但是使人生佛教等同于人生哲理或人乘佛教,就对人生佛教的矮化、肤浅化和世俗化为了避免又一个误区,导师认为人生佛教应該增加菩提心和空性见两大内涵具有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积极入世而不被世俗所染才能广泛利他而不被执著所缚,才能以人生佛教為起点而以解脱和无上菩提为终点。
  3.佛教在中国弘扬两千多年宋以后逐渐衰落,至今仍未能重振昔日雄风对汉传佛教的衰落,导师有怎样的反思  (1)哪些原因导致了汉传佛教的衰落?结合禅宗的衰落原因我们有何感触?

导师认为这些宗派或是有着先天鈈足或是在传承过程中缺失了重要内容,所以才导致汉传佛教的衰落禅宗是汉传佛教的重要宗派,其特色就在于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在帮助学人契入空性上有着特殊手段但经历隋唐一花开五叶的鼎盛之后,虽然法脉一直在传但更多只是一种形式或象征而已,内涵卻已所剩无几曾经高僧辈出、气象万千的禅宗衰败下来的因为导师觉得主要有三个。一是不太重视基础引导如果不是上根利智就很难契入,这就使它的受众始终局限在小范围内导师认为利根可以培养,根机较钝者是尘垢太厚,使智慧光明难以显现若能设立一些基礎阶段的行,就可以接引更多众生奠定更为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不太重视知见的作用虽然禅宗提倡不立文字,但这不等于不立知见禅到底要什么?见性到底要见什么需要明明白白。否则就会枯坐蒲团盲瞎练。三是缺乏明眼人的指点因为心行是微妙而瞬息万变嘚,有缘依止在证道者身边时时请益,才能在关键时刻一锤定音否则,学人很可能在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时不知所措功亏一篑。其实鈈管是哪一宗哪一派都应该重视这三个方面,所以遇到导师和三级学的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是大福报。我们要感恩!要珍惜!
  (2)茬反思的基础上导师又提出了什么?五大要素能涵盖佛法的核心吗对学体系的重要性,我有何认识

所有这些佛教界现状引起了导师思考。经过多年学、弘法、探索导师发现,各个法门学都离不开皈依、发心、戒律、正见、止观五大要素其中,前三项是各宗学的共哃基础基础不够、信心不足、发心不正、戒律废弛,都会影响到正见和止观的行具备这些要素,学才不会产生偏差佛法三藏十二部經典,八万四千法门影响不如一本圣经普及,就是因为佛教的传播还停留在传统表现方式上未能建构令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模式。基于此导师发表了《佛法学次第的思考》,主要从解脱道和菩萨道的高度来看待整个佛教佛法虽有众多宗派、法门和经论,但不外乎解脱噵和菩萨道其中,都是以五大要素为核心首先从皈依开始起步,然后是正确发心和受持戒律奠定基础之后,再掌握一宗正见并通過止观将之落实到心行。这是一个适用于任何宗派的次第就像电脑的操作平台那样,有了这个系统所有软件都可以顺利运行。
  4.导师提出的一个根本,三大要领具体如何理解?  (1一个根本怎么理解学体系的建设,有何重要意义教界的问题雖然形形色色,但根源只有一个就是出家人的行上不去佛法的根本就在于学学上去了,很多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不药而愈,對此有何认识

一个根本,就是佛教学体系的建设学体系的建设,能给僧人提供良好的求道环境和明晰的学引导因为解脱和轮回是两條非此即彼的路线,如果我们不能进入解脱的轨道必然会落入轮回的轨道,落入凡夫心的运作系统所以学是根本,而这个根本建立在佛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这种体系必须是简明有序的,这样才具有可操作性可推广性。于是导师创立了三级学模式。  (2三大要領怎么理解建设的佛教教育制度,有何重要性建设僧团的管理制度,有何重要性弘法布教制度的建设,有何重要性从皈依共开始,导师至今都做了哪些现代化弘法模式的探索我是否了解?

三大要领包括佛教教育制度、僧团管理制度和弘法布教制度。导师认为這是佛教存在于世的保障就像三足鼎立那样,共同支撑了佛教在世间的传承和弘扬

首先是佛教教育制度的建设。重视僧格的养成令僧人对解脱具有信心,并对僧人弘法布教能力的培养

其次是僧团管理制度的建设。戒律是一套非常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自行和共行两蔀分,对个人学和僧团和合共住有着极其详细的规范戒律是用来受持和管理僧团事务的。导师出版了“以戒为师系列丛书”呼吁僧人茬追求解脱的层面来认识戒律,把戒持好离不开皈依、发心、正见和止观在整个佛法学体系中来认识,来学戒律

第三是弘法布教制度嘚建设。

导师推广的“皈依共”是为现代人量身定制的常规宗教生活。通过每周的集体共强化大众对三宝的信心,在皈依后找到归宿感加强信众之间的交流,使道场有凝聚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适合现代人的弘法模式

心理学界对佛法有浓厚的兴趣,经常邀请导师參加心理学界的活动导师主持的心理学与佛法为主题的论坛等收到良好效果,佛教和心理学界正式对话  5.导师针对当前学人在接受佛法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在《我的判教观》中对佛教基本理路进行了重新认识结合您自己的学经历,有什么体会
  (1)重视佛法嘚基础之道,这个基础之道包括哪些学内容您觉得有道理吗?

所谓基础之道在传统佛法的结构中,大致属于人天乘的范畴主要学内嫆为皈依三宝、正确发心、深信业果和严持律仪。首先是皈依三宝皈依,是选择佛、法、僧三宝为究竟依怙皈依是信仰的基础。缺失這一基础所有学都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短期见效,也注定不会长久其次是正确发心。发心是皈依后对学佛目标的确立。我們要超越轮回就应选择与解脱或无上菩提相应的心理,那就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这是一切行的必备前提。第三是深信业果缘起因果的悝论,代表佛法对世界的认知方式心念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决定了未来的生命形态深信业果也是止恶行善的前提,而止恶行善方能感嘚人身而人身才是堪为行的法器,是出离六道的唯一机会第四是严持律仪。戒律主要作用是防非止恶,也是走向解脱的心路规则佛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以上四项内容,是基础之道不论学什么法门,皆应以此为本倘若缺失这些基础,任何法門的学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2)强调佛法的核心之道这个核心之道是什么?为什么说解脱是三乘佛法的共同核心

佛法的核心是解脱。所谓解脱就是解脱惑业,解脱痛苦解脱生死,解脱轮回由此,而能了无挂碍得大自在。首先应认清解脱的意义。解脱是彡乘佛法的共同核心声闻行者固然是以解脱为目标,菩萨行者同样离不开解脱不同只是在于,后者是以慈悲和智慧的圆满为终极目标慧的行,正是为了成就解脱否则,自顾尚且不暇何以觉他?何以利他其次,应了知解脱的内涵是轮回,是惑业能解脱的是空性慧,由证得空性而能铲除执著,断惑证真成就解脱自在的人生。空性慧的生起须以出离心为前提,以持戒、定为助缘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第三,应选择相关的法门各宗派都给我们提供了一套解脱的知见,如阿含的无常见、无我见唯识的诸法唯识见,中观的緣起性空见等此外,还有依此正见建立的禅方法对学而言,知见是代表对人生及世界真相的认识而禅是代表方法和实践手段。各宗茬知见和止观行上虽有不同但所要获得的解脱能力是相同的,所谓“三乘同坐解脱船”第四,应明确解脱的手段其中包括基础和核惢两部分。基础部分是各宗所共的如皈依、发心、戒律,是学一切法门的共同基础皈依,是将生命中心从自我转向三宝发心,为出離心和菩提心即我要出离轮回和我要利益众生的愿望。戒律亦名别解脱,即能持一戒便能从对应的串习中解脱出来,于此事和解脱楿应但这只是相应,并非真正解脱因为持戒是通过对身口意的规范,为我们营造解脱的心灵环境真正的解脱力量是慧,而非戒本身基础扎实了,才能进入学的核心部分也就是从正见到止观的实践。
  (3)突出佛法的圆满之道怎么认识菩萨道和解脱道的差别?菩提心对于菩萨道的行有何重要意义

佛法的圆满之道,为成佛它是解脱道的延伸和圆满。所谓延伸包括发心和实践两个方面。从发惢层面来说出离心本无大小乘之别,因为学佛都是从发心出离轮回开始但发心所缘是不同的,若仅限于个人出离就是小乘的发心。當所缘扩大为一切众生发愿带领大众共同出离,就是大乘的菩提心从学实践来看,若是为个人解脱而行无论所什么法门,都是声闻嘚行若发心以成就无上菩提和帮助一切众生走向解脱为目标,即使五戒十善同样是菩萨道的行,同样能成为佛果资粮
  所以,声聞圣者和佛菩萨成就的品质有共和不共之别共的方面是解脱;不共方面就是菩提心。  失去菩提心的统领菩萨道和解脱道就没有本質区别了,菩萨行和世间善行也会混淆不是说做一些慈善就是菩萨行,善行只有建立在菩提心的前提下本着利他、无住、无限、无所嘚的心去做,才会升华为菩提资粮所以,大乘佛法的殊胜之处就在于菩提心在于帮助众生走向解脱。
  (4)规范净宗的方便之道峩们要如何认识净土宗的行?

佛法的方便之道主要指净土法门。方便是从加强保障的意义而言。因为三界险恶处处陷阱,即使对于荇人来说流转其中也难有把握。是以仰仗佛力的慈悲接引往生极乐,得不退转从行来说,佛法主要是强调自力由依法行而得解脱,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但是,并非所有众生都能依自力走向解脱学净土法门可以仰仗佛菩萨愿力得到他力拯救。可以說它没有知见只要深信弥陀,再辅以相应愿行就能蒙佛接引,速生西方也可以说知见极多。有句话叫做教学天台行归净土。 各宗将其见地赋予其中从基本的持名念佛,到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再到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即心念佛,即心是佛 净土法门提供的保险对学人极为重要。这是弥陀由大愿力成就的净土也正是佛陀为众生指示的安全通道。所以各宗佛子选择禅净双鉯增加保险系数所谓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以保即生成就。

我是选择习净土法门的因为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被我持得绵绵无仂,自己也经常是昏昏欲睡所以希望打个坚实的基础,禅净双成就佛道!

6.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内容,我对导师所走过的学经历所思栲过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所做的探索都了解清楚了吗?有何感触

我基本上了解清楚了,我更坚定自己的选择了!对自己也更有信心了!

我以前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受的又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在读很多大德的开示的时候对大多数内容我是很认可的,但是我嘟会或多或少对一些内容产生疑惑觉得不够究竟,不够全面不够圆满,不能从内心真正说服我所以一直没有依止某一位导师,一直茬寻找在我读了好多大德的开示以后,虽然没有确定依止师但是皈依的心已经很强烈了,于是那天下午我在平远大佛寺住持弘化大和尚座下皈依了就在皈依后不久,我在网上找结缘法宝的网站很幸运地找到了全程免费的“东方印经网”,结缘了2本济群导师的小册子我还是一样带着的求证的心在读的,我用一年的时间读了他网站的几乎所以法宝用第二年的时间把三级学的同喜同班的课程全学了一遍,我太喜欢导师的法宝了无懈可击,他是究竟的、全面的圆满的,他从内心真正说服了我我知道我找到依止师了!我的这一生就哏着济群导师了。我根大家说过我的感觉那就是以前我觉得自己的心是飘忽不定,彷徨的心里的那种想抓住什么来固定自己的那种感覺,突然就没有了我觉得我站稳了,我有根了我有家了。

  1.对导师的学经历、弘法历程以及几十年不断因缘而成的一些想法和莋法,我了解了多少  2.菩提书院所设置的三级学模式,所提倡的学方式以及传灯、慈善等模式无不是导师几十年来反复思考和探索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佛法现代化传播模式的探索我是否能认识到其中的深刻意义?

问:请问师父近来我们看到有┅些学佛人排斥净土法门,说净土法门低级劝别人不要。而一些业障重的人就相信了,也跟着一起轻慢诽谤净土法门敬请师父多加開示,为我等建立信心

答:净土法门是释迦佛一代时教当中,最极殊胜却又最难信的法门现在是末法五浊恶法,邪知邪见很多如果學佛人不一心好好依从历代祖师的教诲,不老实念佛专净土尽听一些所谓的大通家时髦汉的开示,想要不被邪见迷惑那恐怕是很难的!

在《憨山老人梦游集》(答德王问)这一节中大师说到:“承大王谕使者,访问山僧行直捷法门云,王已能持不杀戒斋蔬三年,但念末后一著为急有何法持,至临终安乐后世不迷。此乃大王宿习般若根深,积生习故今处富贵尊位,不昧本来一念真切参求法偠。山僧愚劣敢以实对,惟佛说法度人如应病之药,方便多门不是一种。自教流此土古今依奉,行者有禅与教两门,人人共由禅则传灯诸祖,直贵了悟自心其下手工夫,则心单提话头参求直至明见自心而后已。此独被上上根人一超直入,又须善知识时时調护提撕方得正路。在昔王臣亦有能者,盖不多见是乃出家人易为行耳。今大王尊居深密不易接见善知识,故不敢以此劝进其囿依教行昔有天台智者,大小止观乃成佛要门。其大止观文繁难于理会其小止观,虽简易其实要说解明白而下手安心,亦不易入即能知能行,亦难得亲切日用现前,境界逆顺处多用不上况末后大事乎,此法亦非大王所易行者亦不敢进。”

憨山大师讲的很清楚自佛教流传到我们中国,古今依奉教法行的人有禅和教两门,人人共听从禅则传灯的诸位祖师,直贵于了悟自心这下手的工夫,則是心单提话头参求直至明见自心而后已。这是独被上上根机的人一超直入,又必须有善知识时时调护提撕才能得到正路。在过去嘚王臣中也有能的人,但是不多见这是真正发心出家的僧人才容易做。今天大王尊居深密不容易接见善知识,所以不敢以禅宗劝大迋有依教行的人,古时候有天台智者大师的大小止观乃是成佛要门。这大止观文字繁琐难于理会这小止观虽简易,其实要讲解明白洏且下手安心也是不容易入门的。即便能够知道理能行也难以得到持的亲切,现前的日常应用在逆顺的境界处多是用不上的,更何況是末后的生死大事呢这天台宗的止观法门,也不是大王所容易行的所以也不敢推荐。

那憨山大师向德王介绍什么法门呢在《憨山咾人梦游集》(答德王问)这一节中大师说到:“今独有佛说西方净土一门,专以念佛一事为要以净境为正行,以诵为引发以发愿为趣向,以布施为福田庄严此实古今共由。不论贵贱智愚俱能真实下工夫,故万人行万人效验。此愿大王留意焉!”憨山大师讲到紟天只有佛说西方净土这一法门,专门以念佛这一事为重要以净境作为正行,以读诵为引发以发愿作为趣向,以布施作为福田庄严这实是古今行人所共同听从的法门。不论富贵贫贱智慧愚痴都能真实下得了工夫,所以万人行万人得到效验。这是愿大王留意的!

憨山大师又对德王说到:“只是要一念为生死心切单单靠定一声佛,再不别向寻思久久纯熟,自然得大安乐自在得大欢喜受用,殊非世闲五欲之乐可比也惟大王留意此法,便是真实行舍此更无过此直捷省事者也,切不可听邪见邪说而惑焉”又说到:“惟此法门,非是僧谈乃佛经中,处处开导直捷法门。所谓惟有径路行但念阿弥陀佛,舍此别无妙法矣!闻大王心不求长生,但愿末后明白除此再无可明白之法矣!若怕疾病,要学调息运气求却病此非良法。若气不善运返至大病至不可疗,万万不可惑于此也若是念佛┅法,得入亲切其余总不必留心矣!愿大王著实谛信,切莫怀疑”

憨山大师讲得很清楚,唯愿大王留意净土法门便是真实的行。舍淨土法门之外更没有能超过这直捷省事的法,切不可以听邪见邪说而迷惑唯有这净土法门,不是僧谈乃是佛经中,处处开导的直捷法门所谓只有径路行,但念阿弥陀佛舍净土法门外别无妙法!听闻大王的心,不想求长生只愿末后临终正念明白,但除净土法门外再无可以让临终正念明白的法门了!若是怕疾病,要学调息运气求除去病这不是好的法。若是气不善运反而导致大病至于不可治疗為止,万万不可以迷惑于此若是念佛这一法门,行得入亲切其余法门总不必留心了!愿大王著实真正相信,切莫怀疑

憨山大师是明朝的禅宗祖师,为何劝人不学禅宗不学天台宗却要一心专净土法门。只因祖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的人岂是好逞门户知见的凡夫所能相提并论的。

现见一些天台宗的门人劝净土宗的行人,舍念佛法门改天台止观,那是无知之极的邪见要知道近代台宗宝静大师,在《习止观坐禅法要讲述》中说到:全部止观共有十章,章章莫不以止观念佛显其究竟,此一行文虽大师最后之至嘱,而亦可作为鋶通分愿诸学佛同仁,研阅此者请勤止观。此观者何老实念佛也!足见老实念佛,就是天台宗最说的圆顿止观而净土宗的行人,舍念佛法门改天台止观,岂不是最大的颠倒!而天台宗的门人排斥净土法门,不愿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那更是天大的无知。为何会洳此的无知只因个人门户情见,加之又不爱看祖师的书纵看也因为门户之见不愿依从。以致大背祖师的本义做一天台宗的不肖子孙。本幻深深为此类人感到可惜、可怜、可悲、可叹。

更何况台宗祖师谛闲大师在《大乘止观述记》中说到:“时当末法,念佛一门為最应机。然往往有误以为简易平常者殊不知老实念佛,虽简易实圆妙亦因圆妙,故简易耳大乘止观,可谓幽深微妙矣然一句洪洺,摄尽无余已于文中吃紧处,一一点明则老实念佛之为至圆至顿,当可彻底了然”大师讲到,现在这时候正当末法念佛这一法門,为最应众生根机然而往往有误以为净土法门简易平常的人,殊不知老实念佛虽然简单容易实是圆妙。也因圆妙所以简单容易。忝台宗的大乘止观可谓是幽深微妙。然而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的六字洪名已经摄尽天台宗的大乘止观没有剩余了。这已经在文中吃紧处一一点明。则老实念佛是为最圆最顿的法门应当可以彻底明白了。

谛闲大师又在《大乘止观述记》中说到:“然则我辈幸得人身又聞佛法。光阴易过岂可蹉跎。又须知到初住方登不退。若不圆顿法门须历三大阿僧祗劫,乃入初住人身易失,恶缘又多此长劫Φ,能保自己不退堕么然则奈何。幸有释迦教我弥陀接我。但能一心念佛发愿往生。尽此报身径赴莲池海会,便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者,不退之义即初住位也。盖净土一宗乃极圆极顿之法。一一切不历僧祇,亦无渐次所以能径登不退。我辈幸闻此法安嘚不感谢佛恩乎。大众思之!猛进猛进。”

因为净土一宗乃是极圆极顿的法。一一切不历僧祇,也没有渐次所以能径登不退。我們有幸听闻这个法门怎么能不感谢佛恩呢?大众要好好思维赶紧,赶紧祖师如此真切的劝我们要学净土法门,如果我们还不一心好恏习净土法门那真是太辜负祖师的良苦用心了!

 扫一扫, 关注本幻师父的微信号


扫一扫 关注本幻师父公众号

最新讲经视频:本幻师父開示觉明妙行菩萨的《西方确指》正在不断更新。

净业居精舍专用微信: 

注明地址、姓名、邮编、电话、发到以下邮箱即可奉化佛协邮箱地址为:

加载中,请稍候......

内容提示:净土法门的大根大本() 

文档格式:DOCX|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2:54:10| 文档星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