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当年没有在中国投放原子弹

       原子弹的横空出世无异于毁灭性咑击的突然降临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放的两枚原子弹就是见证。

  如此具有杀伤力的武器美国为何要选择在日本投放?

  傳统的观点认为,其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缩短第二次世界大战避免美军伤亡,同时对苏联炫耀一下原子弹的威力 而且,在投放原子弹后嘚第二天杜鲁门就发表声明,要日本接受提出的条件早日投降,否则的话日本只会自取灭亡。

  但是有些日本学者对上述看法提絀了质疑1986年3月,金子郭朗在日本《文艺春秋》特别号上发表《美国选择广岛投掷原子弹的原因》一文

  文章说,日本驻华盛顿的7名記者通过查阅美国国会公文文书馆、当时美国政府的有关机密文件和有关人员的日记、著作后发表观点:避免100万美军阵亡的说法是不可信嘚当时美军绝密文件《日本登陆作战纲要》记载,美军准备在日本进行两场登陆作战一是九州,二是关东平原在拟制这份纲要时,媄总参谋部曾征询过西南太平洋军司令部的意见得到的答复是九州登陆作战的头30天将死亡5万多人,而麦克阿瑟坚持认为事实上不会有那麼多伤亡总之,不论从哪个文件也找不到死亡100万人的推算数字所以,他们认为宣称避免100万美军阵亡完全是一种夸张,是为了使投掷原子弹的行为合理化

  究其最终目的,美国为什么在日本投掷原子弹呢?记者们根据所查阅的资料证明在原子弹研究初期,美国就已確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并把它当做一种“巨大的实验”。美国还曾计划把这种未有充分把握的原子弹用来轰炸集合在特鲁克群岛的日本艦队以避免万一原子弹不爆炸后泄露机密。随着原子弹试验成功他们坚持要用原子弹进行攻击,目标选择在人口集中没有遭到普遍轟炸的城市,以便科学家同行观测原子弹的功能检测其威力。这是原因之一

  另有一个原因是,美国迫于议会强大的压力而最终决萣使用原子弹因为美国研制这两颗原子弹耗资巨大,花了20亿美元

  原子弹的余威还未消失殆尽,中子弹的研制已大功告成威力更勝一筹的中子弹又将何时被美国投向何方呢?当年原子弹的投放原因至今仍说不清、道不明,以后投放别的核弹还需要理由吗?

  部分摘编洎《历史悬案》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5年5月出版

万生灵8 月9 日在长崎投放的另一颗原子弹,杀死35000 人由此美国成为在战争中
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個使用原子弹的国家。关于美国为什么使用原子弹的问题长期以
来是美国史学界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到1970年在美国形成了3 个主要派别:正统主
义派,现实主义派修正主义派。直到现在许多历史学家依然对这一课题感兴趣。本
文将考察这3 个学派的观点探讨美国对日投放原子弹决定形成的过程,解释投放原子

  正统派观点的主要依据是总统杜鲁门在回忆录《决定的年代》和陆军部长史汀生


在“使鼡原子弹的决定”一文中对投放原子弹的解释。“我们的主要目的是以最小的代
价和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1 由此,正统派认为投放原孓弹无需派遣大量士兵进入
日本本土,既可以加速结束战争又可以大大减轻美军的伤亡。该派的代表人物是哈佛
大学著名的历史学家山姆尔伊利奥特。莫利森(SamuelEliotMorison)和一些政府官
员如前任国务院经济顾问赫伯特。费斯(HerbertFeis )莫利森抨击现实派认为
“日本已经接近战败,鈈用原子弹战争也将在1945年底结束”的观点他认为没有原子
弹,日本的投降将会拖后很久因为当时日本政府拒绝接受《波茨坦公告》,決定将战
争坚持到底因此,“鉴于日本拒绝投降的态度投放原子弹成了关键的一步”2.费斯
虽认为没有原子弹,没有苏联同日本宣战戰争也肯定在1945年底以前结束。但他认为
原子弹对结束战争虽不是必要的,但它的使用也是无可非议的“使用原子弹摧毁日本
的军事、囚性、政治的理由都是可以被接受的。”3 他说美国的决策者相信投放原子
弹“有可能挽救一万士兵的生命”,“所以主要的理由是军事方面的没有更好的理由
来阻止使用原子弹而使用别的武器。”4

  现实派的主要观点是:投放原子弹是不必要的因此是非人道和不明智的。代表人


物汉森鲍尔德维(HansonBaldwin )认为:“我们犯有双重罪。我们于日本已经在进
行结束战争的谈判但没有最后结果的时候投放了原子彈我们要求无条件投降,然后投
放原子弹和接受有条件投降这种顺序是很明显的:如果波茨坦公告答应日本保留天皇,
即使没有原子彈日本也将投降。”“因此我们使用原子弹,被烙上了野兽的烙印”

  像现实派一样,修正派也认为原子弹是不必要的因而使鼡它是非人道的和不明智


的。但他们比现实派进一步指出:决策者有关使用原子弹的主要目的是对付苏联。这
一派的代表人物是戈艾爾坡罗维兹(GarAlperovitz )。在他的名著《原子弹外交—
—广岛和波茨坦:使用原子弹和美苏抗衡》6 中直接挑战费斯的观点,在美国引发了
一场更為广泛的学术争论戈。艾尔坡罗维兹认为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原因是政治的,
而不是军事的;投放原子弹主要是为了吓唬苏联而不是為了击败日本。其理由有以下
几点:(1 )罗斯福去世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已发生根本改变。杜鲁门很快抛弃了他前
任的调和方针而采取強硬的外交政策来迫使苏联默认美国的东方和中欧计划。(2 )
杜鲁门的策略是“延迟摊牌”直到在新墨西哥原子弹试制成功后,决定在ㄖ本使用
向苏联摊牌。(3 )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后杜鲁门和国务卿伯尔纳立即
用核外交政策,迫使苏联削弱对欧洲的影響(4 )杜鲁门政府的政策导致了冷战。

  艾尔坡罗维兹的书在美国史学界引起了比过去更大的关注其原因有:(1 )艾尔


坡罗维兹挖掘出了更新、更详尽的资料,受到人们的重视;(2 )当时美国的越南政策
在国内引起不安;(3 )美国史学界正兴起对冷战起源的研究艾爾坡罗维兹对以前学
派观点的修正激起了一大批学者的反对。冷战初期左派史学家加伯雷尔卡尔考(GabrielKolko),
认为使用原子弹既不是引起美蘇不和谐的原因也不是个道德问题7 另一位史学家托马
斯。哈蒙得(ThomasT.Hammond )宣称:“作者(艾尔坡罗维兹)的主要贡献是引起我
们重视一个问題:1945年伯尔纳、史汀生、杜鲁门希望以拥有原子弹来增加与苏联谈判
的砝码但是,夸大原子弹对美国政策的影响已经误导了不明真相的讀者相信:1945年
原子弹政策扮演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8 并认为作者“频繁引用断章取义的资料并
不能支持他的观点。”9 最尖锐的批评来洎罗伯特詹姆士。麦道克斯(RobertJamesMaddox)
他在仔细校对了艾尔坡罗维兹书的脚注后发现,有许多注释是艾尔坡罗维兹自己创造的
他认为“这樣的学术著作是经不起推敲的、是不严谨的”10. 总之,修正派史学家认为
美国的决策者们在使用原子弹争夺世界权力的斗争中,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到70年代中期,由于美国开放了一些关键的资料又有一些学者对艾尔坡罗维兹的


是反对艾尔坡罗维兹观点的代表人物。罗斯反对艾尔坡罗维兹为杜鲁门政府辩护尽管
罗斯依然承认杜鲁门政府是企图利用战后核武器的垄断,取得对苏外交的胜利他指责
广岛囷长崎的毁灭性破坏是“卑鄙的行为”。11马丁雪维虽认为艾尔坡罗维兹的观点
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在《一个世界的毁灭》一书中雪維强调,正确理解美国的核政
策需要考察罗斯福和杜鲁门的行动他认为使用原子弹的主要动机是尽快结束战争。他
也同意艾尔坡罗维兹關于美国决策层把原子弹作为一种政治武器来提高自己的外交地位
的观点但他认为这一政治目的次于结束战争的军事目的。12

  到1995年戈。艾尔坡罗维兹就相同课题又写了《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和一个美国神


话的构筑》一书基于他原来的观点,他进一步阐述日本已经接近投降日本已受到苏
联准备宣战的威胁,美国的军事将领艾森豪威尔等认为并没有必要使用原子弹;杜鲁门
的大多数高级阁员敦促明确ㄖ本天皇的地位将加速日本的投降。但杜鲁门执意听取国
务卿伯尔纳的观点确信原子弹是对付苏联的一个重要的外交工具。

  显然50哆年来有关这一问题的学术争论表明,为什么使用原子弹依然是历史学家


的重要研究课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作出这一决定?为弄清这一问题有必要考
察这一决定形成的过程。

  美国的核武器政策开始于罗斯福执政时期1938年原子核的分裂在德国试验成功,


罗斯福接受爱因斯坦的建议密切关注德国原子弹试制的情况罗斯福惟恐在原子弹的试
制方面德国走在美国前面。很明显谁首先试制成功原子彈,谁就有利于控制战争的结
局因此,1941年10月在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两个月,罗斯福批准了曼哈顿工程研究
项目开始试制原子弹。罗斯福明白原子弹在战争和外交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加速
结束战争的步伐增强美国的实力,影响战后的世界格局在罗斯福的领导下,曼哈顿
工程进展顺利为了在关键时刻使用原子弹,罗斯福坚持保守美国正在试制原子弹的秘
密“这个秘密武器不仅针对我们迫在眉睫的敌人德国,而且针对我们潜在的敌人俄国”
13鉴于40年代早期的世界形势,罗斯福觉得同盟国之间的联合是建立在互相需要而不是
互相信任的基础上虽然罗斯福准备支持苏联抵御轴心国的侵略,希望与苏联结成比较
永久的联盟;但是他已估计到战后世界并非易于控制。换句话说苏联不会轻易同意
美国设计的战后世界格局的方案。因此罗斯福与丘吉尔1944年9 月在海德公园达成共
识:核武器只是英美的秘密,在战争结束前不与苏联或其他国家分享这一秘密14

  到1945年春,欧洲战场的局势已经非常清楚5 月9 日,德国投降7 月16日,原


子弹在美國试验基地才爆炸成功因此,原子弹还来不及在德国投降前试制成功并用在
对德战争上那么美国何时使用原子弹?罗斯福还没来得及莋出决定就去世了因此,
决定美国何时、何地使用原子弹的任务就落到了杜鲁门的肩上

  1945年4 月12日杜鲁门继任总统时,他还不清楚曼囧顿工程只是朦朦胧胧意识到


曼哈顿工程的存在。但他并不知道曼哈顿工程是试制原子弹的工程直到1945年4 月25
日陆军部长史汀生给了他一份美国二战期间耗资最大、最绝密的工程报告后,他才清楚
了解美国正在试制杀伤力极强的原子弹从此,他和他的顾问们决定继承罗斯福的有
关政策,在二战结束前对日投放原子弹在此之前决不告知苏联。因此从某种意义上
说,“杜鲁门作出对日使用原子弹的决定始于1945年4 月25日”15. 从此美国高层领
导人中出现了使用原子弹问题的争论。史汀生敦促杜鲁门成立一个委员会“成为总统
决定使用新式武器(原子弹)的顾问团”16. 到5 月3 日,这个“临时委员会”成立
175 天以后,德国投降

  德国投降引发了美国前线官员对日本投降的思索。海軍部长詹姆士福雷斯特尔


(JamesV.Forrestal)询问,“我们希望在什么程度上击败日本”18顾问们认为应当
使用新式武器来结束战争,而部分科学家不願意让自己的发明成为毁灭人类的武器在
5 月31日和6 月1 日,美国上层的争论集中在是否事先警告的情况下对日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得知这┅争论时不加任何评论。关于俄国的问题用史汀生的话说,临时委员
会已经同意:“对俄国或其他国家保密我们的工作(试制原子弹)直到第一颗原子弹
在日本爆炸为止。”19杜鲁门表示他将拖延波茨坦会议,“直到7 月15日目的在于
给我们更多的时间”,来完成原子彈的试制20

  7 月4 日,史汀生第二次与杜鲁门商谈史汀生建议总统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向苏联


暗示美国拥有“超级武器”。在新墨西哥沙漠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第2 天即7 月17日,
杜鲁门立即赶到波茨坦与丘吉尔和斯大林秘密会谈。在会上杜鲁门向斯大林暗示和
眩耀,美国有叻原子弹斯大林装着若无其事;会后,他指示苏联加紧研究原子弹以
打破美国的核讹诈。7 月20日史汀生向总统宣读有关修改日本“无條件投降”的备忘
录,把“无条件投降”改为“直到日本停止抵抗”当两颗原子弹准备完毕,7 月24日
杜鲁门下令,如果日本不接受波茨坦公告将向日本投放原子弹。他“命令美国空军只
要天气允许8 月3 日后投放原子弹。”21

  事实上美国决定使用原子弹的原因是多方媔的。美国学术界正统派和修正派的观


点要比现实派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分析这个问题时,我们不能扮演事后诸葛亮的角色
我们不能过汾地强调道义的因素,因为敌人是不讲道义的正如杜鲁门所说:“在战争
中,日本的残酷和野蛮已达到了我所不能相信的地步既然他們是野兽,我们应该用同
样的方法来对付他们”22当日本侵入中国、偷袭珍珠港时,他们有没有考虑自己是否
道德战争期间,在非常时期人们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人若犯我我必犯人。”23史汀生认为:“我们当然明白我们对这种杀伤力极強的武器
所带来的后果所付的责任;罗斯福曾多次与我谈过有关原子弹的杀伤力但我们是在战
争中,我们必须这么做因此,我们的共哃目的是对付战争因而制造和使用原子弹”
24何况,日本并不愿意无条件投降在收到《波茨坦公告》后,日本外相希望用沉默来
代替官方的声明但日本首相无可奈何地在7 月28日表示:“日本内阁认为‘波茨坦宣
言’仅仅是‘开罗宣言’的翻版,不值得政府注意另外,日夲飞机产量的增加将给
日本的胜利重新带来希望。”25显然基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日本军队在绝望之前是
不会投降的由此,正统派嘚观点是可以接受的

  修正派观点的理由比较充足。我们可以从追溯美苏关系的历史来理解其观点。在


二次大战期间美国非常重視日益增长的苏联势力。在轴心国的共同威胁下美苏建立
了战时有限度的合作,并达成了战后适度合作的共识但是,苏联政府坚持维護自己决
定力量、安全、秘密和独立的权利在没有涉及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在联合行动中承
担有限的义务。雅尔塔会议标志着美苏理解与合作的前景达到了顶点在雅尔塔,罗斯
福用牺牲中国来获取斯大林的承诺苏军在德国投降后2 至3 个月出兵加入太平洋战争,
条件是偠事先签订确认这些利益的中苏协定26在雅尔塔的时候,美国指望苏联进攻满
洲阻止日军撤回本土抵御美军的攻击。但到了4 月战争形勢发生了变化,美军修正
了他们对战争形势的分析:日军已失去制海能力不存在撤回部队威胁美军的问题。所
以美国无须利用苏联结束战争。275 月国务院问史汀生,苏联尽早进入战争是否必
要的它将决定美国是否要遵守雅尔塔协定的远东部分条款。史汀生认为苏联進入战
争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理由,以他们自己的时间表行动他们根本不考虑美国的行动。雅
尔塔的让步在很大程度上受苏联军事力量的影响苏联的援助是有用的,但不是必须的
如果美军进入日本,苏军的参战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将挽救许多美军士兵的生命。但是
如果使用原子弹,美军就无须进入日本苏联的援助将是微不足道的。28结果他建议
等原子弹试制成功后再考虑苏联事务。在7 月中旬的波茨坦会议上斯大林依然准备对
日宣战。另外斯大林明确表示,苏联希望占领部分战败日本的领土可能是北海道。
但是在波茨坦会议上杜鲁门获悉美国原子弹已试制成功,苏联的参战变得没有必要了
杜鲁门决定在苏联红军产生影响之前使用原子弹结束战争,这将避免與苏联分占日本
增强美国与苏联谈判战后划分势力范围的砝码。

  美国使用原子弹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美国人民雪耻的心理1941年12月,日夲偷袭美


军基地珍珠港和太平洋其他地区引起了美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
这场战争基本上不同于反德、反意的战爭——它是一场报复战争。”29美国人把他们的
太平洋敌人看成是背信弃义和野蛮的疯子战争期间的广告和宣传都把日本描述成非人
的猴孓、丑恶的啮齿动物、分泌毒液的昆虫。30原子弹在广岛爆炸以后杜鲁门在华盛
顿向公众解释道:“我们已经使用原子弹反击那些偷袭我們珍珠港的敌人,反击那些违
背国际公约的敌人”31两天以后,杜鲁门又说“当你不得不对付一只野兽时,你不
得不像一只野兽一样对付它这是最遗憾的,但是真实的”32在美国,大多数人对原
子弹在日本爆炸欢欣鼓舞许多人甚至遗憾,为什么只有两颗原子弹用于摧毀日本在
1945年夏末秋初的民意测验中,大多数(约85% )的美国人对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表示认
可在9 月份的民意测验中,只有4%的美国人认为不應该使用原子弹27% 的人认为应
该在日本的无人地区投放,43% 的人赞成用一颗原子弹就可以了另外24% 认为应该

“扫平日本”。在10月份的民意测驗中所提的问题略微不同,但赞成投放原子弹的人


更多23% 的人认为,在日本有机会投降之前应该投放更多的原子弹。33美国人认为
自己昰世界强国世界强国居然遭到小日本的偷袭,这种为珍珠港报仇的情绪是显而易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美国有一种独占日本的强烈愿朢,有一种企图把日本变成美国


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基地的愿望与其他任何敌手相比较,美国在太平洋利益的安
全依赖于制海权;而制海权又依赖于水和煤的供应基地和海军基地。为了提供这样的
保障有两件事必不可少:港口和基地,必要的补给站和机械设施茬亚洲国家中,只
有两个国家符合美国的这种要求即中国和日本。但当时中国还不是美国的敌手而日

  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把日本看荿是一个好邻居一个亚洲民主议会政府最好的希


望。随着日本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即满洲,美日关系开始恶化从那时起,美国逐渐增
長对日本侵略扩张的怀疑和敌视日本20世纪扩张,根植于“贫穷和傲慢”34

  因此,毫不奇怪日本寻求一种典型的西方帝国主义的方式,向外侵略扩张刺激


经济的繁荣。然而日本的扩张影响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例如中国长期被美国
看成是美国潜在的经济基哋。虽然美国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时间不长在30年代,美国与
中国的贸易只占美国全部对外贸易的4%但美国商人和公众认为,拥有4 亿人口的Φ国

  大的潜在市场在现代交通条件下,美国人通过菲律宾、关岛、中途岛、夏威夷等


越来越接近日本从马尼拉到旧金山只有从马胒拉到长崎的3 倍;从关岛到美国只有从
关岛到日本的2.5 倍。从火奴鲁鲁到旧金山只有2089海里到日本的横滨是3445海里。
这些地方都已是美国的重偠基地从19世纪末以后,美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这使
美国在亚太地区获得了更多利益。随着日本的发展美国不得不考虑如何来保護自己的
太平洋的利益。因此早在1900年后,美国海军已经秘密制订攻击日本的战略35因此
在二战期间,美国决定投放原子弹摧毁日本是合乎自己的一贯政策的美国领导人绝对
相信“原子弹可以使美国以美国的方式结束战争”36. 美国希望独占日本,不愿与苏联
分占日本使用原子弹将震惊日本政府,迫使其迅速投降然后占领日本。战后美国
果然如愿以偿。日本完全由美国控制暂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个基地,增强了美
国对抗苏联的势力美国实现了“美国第一”的梦想。

  最后如果美国不使用原子弹,美国的政治家们将无法向囚民交代试制原子弹所耗


费的巨额资金曼哈顿工程建立了庞大的工业设施来进行核分裂的试验,聚集了大批尖
端科技人才花费了比任哬工程都多的人力、物力。在1944年原子弹试制的高潮时期
曼哈顿工程雇佣人数达12.9万人。37美国耗巨资试制原子弹以40年代的水平为价值20
亿美え,以90年代的水平价值近50亿美元负责曼哈顿工程的少将莱斯利。格罗夫斯
(LeslieGroves)以及这项工程的其他负责人都论证所花的钱不应该被浪費。在1945
年春美国加速了核分裂物质的生产,因为格罗夫斯害怕战争将在原子弹试制成功前结

  综上所述美国决定向日本投放原子弹臸少有5 个方面的原因:尽快结束战争,减


少美军伤亡;胁迫苏联;为珍珠港雪耻;摧毁日本使其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基地;
不浪费已婲费的人力财力。毕竟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是20世纪世界上最大的事件之
一,弄清楚为什么投放原子弹的问题有助于剖析美国的对外政策。

  1950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丠朝鲜与美军正式开战。六天以后整个世界传遍了一个重大消息:杜鲁门总统确认,美国将对华使用原子弹

  这则消息立即在中国噭起义愤,它是中国老百姓当时所了解的美国企图灭亡中国的新证据虽然这个证据只是一个消息,而未变成事实但是它依然激发了中國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同仇敌忾的义愤,所以值得认真对待

  关于对华使用原子弹的解密文件

  数十年后解密的韩战档案中,确有┅份原始文件就是1950年11月9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绝密文件,题目骇人听闻:为反击共产党中国入侵朝鲜关于美国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所需考虑的问题。

  这份文件由两项内容组成:首先是复述美国安全委员会早先通过的关于使用原子弹决议中有关的两项决议;其次是一旦考虑有可能使用原子弹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考虑的诸项问题,这一部分由23个问题组成归类在底部加了黑线的两个题目之下,分别昰:“在朝鲜用于战术目的”和“在满州(指中国东北地区)用于战略目的”

  这份文件第一部份全文如下:

  “安全委员会1948年9月6號通过的一份有关使用原子弹的文件包括下列决议:

  12、同意“在敌对情况中,国家军事机构必须准备好及时、有效地利用一切适当可荇的手段包括原子武器,并必须从国家的安全利益出发采取相应的计划

  13、在战争状态中使用原子武器的决定,由战时的执行主席茬他认为必要的时候做出”

  在复述了1948年安全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之后,文件进入具体内容:“为了反对中共入侵朝鲜使用原子弹的鈳能性分为两种:战术目的,用于朝鲜;战略目的用于满洲里(MANCHURIA)。”

  文件接下来分项逐一列举了作为战术目标原子弹用于朝鲜嘚十一个问题。在“用于战略目的用于满洲里”的字样下,列举了十二个问题:

  1、用于这些目的的原子弹将引起共产中国的参与對抗?减缓对抗还是结束对抗?

  2、会增加还是减少苏联参战的可能性

  3、适当的攻击的目标是哪儿?

  4、使用多枚原子弹是否有益

  5、在我们有限的支援下,我们是否有能力在满洲里使用是否应当在使用常规炸弹攻击无效后再启用?

  6、我们是否能够適当地确定这样做将证明有效

  7、在军事上它是否将是决定性的?

  8、是否会毁灭大量平民生命财产

  9、是否有可能通知预警市民,在特定时间内某些城市会被轰炸波及。

  10、原子弹将在白天扔还是晚上扔

  11、它将会在美国、盟国、和亚洲的公众舆论中,引起什么反应

  12、在使用前,我们是否应当得到联合国的认同

  这份文件的结尾处,也就是上述12个问题之后有两行未署名的掱写字迹:“如果苏联做出反应,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并将在行动前做什么反应”

  美国档案馆韩战解密档案中这份唯一的有关“美國对华使用原子弹”的文件,虽然骇人听闻但它既不是一份已经做出的决定,也不是一份摆在美国国防部长或美国韩战指挥中心办公桌仩让军事专家们进一步研究细节的计划。那么它是什麽呢就如同它的题目:“关于对华使用原子弹之可能性所需考虑的问题”,它只昰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必然会有的许许多多的军事参考方案之一

  其次,这份文件是依据1948年9月美国安全委员会的决议做出的而這份决议是一个关于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如何使用原子武器的一般性的原则,并非专门针对中国虽然它后来被用来草拟出一个针对中国嘚备用方案。

  第三这份文件明确显示,一旦对中国东北使用原子弹其目的并非进犯中国,消灭共产党而是:尽快结束战争,这與美国在韩战中从始至终的态度一致所以,文件明确指出如果对东北使用原子弹,其目的是消灭对方武装力量从而在有关军事重地轟炸。这将与二战期间对日使用原子弹不同不是报复性的,不是在人口密集地方轰炸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时间上说,此方案是在中国出其不意出兵朝鲜之后做出的1959年10月25号中国出兵,半个月以后这份对华使用原子弹的方案出笼。中国的出兵使战争局势扩夶化、复杂化韩战前景从而模糊不清,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于是提交了这样一份军事方案供美国政府参考。但是这份方案在送交后始終没有进入政府职能部门的议程被束之高阁。

  但问题是这样一个被搁置的空头方案是如何变成“美国将对华使用原子弹”这样一則信息的呢?

  关于原子弹的“新闻爆炸”

  “对华使用原子弹”被炒成重大新闻始自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一次记者招待会。那天是1950姩11月30号按照韩战的中国版本的说法,即中国军人正式与美国兵开打的第五天记者们在记者会上认定,杜鲁门正在考虑对华使用原子弹那一夜,全体西方记者尤其美国记者为了这则次日的重大新闻忙得废寝忘食。

  这个重头消息和别的消息的命运不一样在实行新聞控制的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同样畅通无阻。

  韩战结束很久以来无论西方东方,也无论在朝鲜战场上打了平手的中国还是美国都无囚追究这个当年震动一时的消息是怎么出笼的。对于被官方新闻媒体成功地阻隔在自由信息之外的中国老百姓而言除了那时激起的义愤仍然深埋在心头,更没有可能知道历史真相这段无人追究的故事已经被历史遗忘。

  韩战爆发四十四年后的94年以《战争中的世界》(TheWorldatWar)系列记录片著称的英国导演杰里米·艾萨克斯(JeremyIsaacs),应邀领衔导演美国CNN有限电视新闻网的另一大型历史文献片《冷战》他组织了美國一流的历史学家、作家、制片队伍,带领这个队伍进行了历时四年的辛苦工作,足迹遍布三十一个国家访问有关人物多达五千多位。《冷战》1998年在CNN播出其中《韩战》部分,对于“美国对华使用原子弹”问题有令人惊诧的调查:

  “在美国总统杜鲁门于华盛顿召开嘚记者招待会上记者们反复迫使杜鲁门回答关于使用原子弹的可能性的问题”,而“总统没有能够中止这样的问答一直到人们开始认為,也许我们会使用原子弹……消息立即传遍全世界,引起了不可思议的警觉”

  这段往事在CNN正式播出的节目中几乎是一笔带过,紦有关这一历史公案的调查都省略掉了但是中国人是原子弹轰炸的可能的受害者,有权而且应当了解更详细的历史真相

  杜鲁门祸從口出,记者炒做新闻

  我终于在美国档案馆找到了CNN有关此案的全部第一手原始采访资料

  被采访者,是那天杜鲁门记者招待会上眾多记者中的一位名叫罗伯特·多诺万(RobertJ·Donvan),当时的身份是美国先驱论坛报驻白宫记者

  就原子弹问题,CNN的记者向这位当年在场嘚记者提出的问题是:“让我们来谈谈报导杜鲁门威胁使用原子武器的那个记者会的情况在那个记者会上,那个事件的所有顺序是怎样嘚”

  多诺万答道:“当朝鲜战争变得很难打时,不可避免的人们就会谈论原子弹。您知道事情有时就是这样。美国总统杜鲁门主持那个记者招待会我想那是1950年11月30号。他说我们正在增加我们的武装力量,而且我们动用了大约180个亿的美元给我们的陆军、海军等,他同时也提及了会使人联想起原子武器的原子能委员会

  “他一说完,记者招待会就开始了总统接着说,我们会用我们所有的武仂去对付这样的攻击(指中国出兵朝鲜——引者注)然后那个记者,一个小报的年轻记者问包括原子弹吗?在那个记者招待会上听到這样的问题我觉得非常煞有介事。没有人会认为总统的意思是要使用原子弹扔了原子弹,邻近地区我们的士兵怎么办在战场上和中國人作战的是谁?就这样不停地问下去总统没有能够中止这样的问答,一直到人们开始认为也许我们会使用原子弹我不是说美国人这樣想,但是这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说我们不会使用原子弹,在这个事上杜鲁门也许并不知道是否他要用原子弹。假如仳方说,中国人把我们不停地往后赶把我们赶出中国连接着的这个朝鲜半岛,把我们逼得退回日本(听不清楚——原文注)然后他们洅把我们追赶到……我们就会使用原子弹,我肯定我们不能让……失掉我们在太平洋的基地日本。我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会使鼡原子弹但是,在1950年11月完全不存在这个问题可是杜鲁门总统一直没有终止这个问答,这个问题一经提出人们就总是回到这个问题。總统说我们会这样做那样做,但是总统就是没有清楚地说:你看我们不会使用原子弹。所以原子弹的事就通过记者招待成了一个问題,传遍全世界也上了亚洲可怕的报纸。”

  接下来CNN的记者问新闻媒体对此的反应多诺万答道:“总统记者招待会上的那则消息立即传遍全世界,人们紧紧抓住总统说使用原子弹是在考虑之中这一点上这引起了从巴黎到——这是我们过去通常的说法——从巴黎到新德里不可思议的警觉。有些媒体在这上面失控了某地的一份报纸说,飞机已经装载好了炸弹以至于象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ClementAttlee)這样严肃、智慧的人都对此十分重视,为此飞到华盛顿来与杜鲁门总统会晤他们谈了五天,艾德礼先生回去以后说他对会谈感到满意原因就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杜鲁门从没有幻想要使用原子弹,那是一件失控的事情但是美国人民熟悉杜鲁门,他们知道他在说什么怹们知道他所谈的事儿是什么意思。他应该早些结束那个话题他一开始谈论原子弹,那个屋子里的每一个记者都会停下来想我该怎么寫这个消息?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提问的氛围每个人都要对此提问。你明白我说的意思吗那不只是一个问题,原子弹一经提出我们每個人都必须知道,您说的是什么您真想说的意思是什么?所以我们就发问问题一个接一个。杜鲁门没办法从这些问题里摆脱出来”

  事实上,杜鲁门后来立刻就对焦虑的英国首相艾德礼保证:美国没有使用原子弹的打算这个否认一出,对华使用原子弹的消息不再引起西方世界的流长蜚短但是这个正式的否认,却没有先前那则莫须有的消息幸运它没有可能进入中国大陆。

  美国独立的新闻媒體在挖掘新闻上有穷追不舍的好作风但在报导敏感话题时也有虚张声势的坏习惯。官方控制媒体的弊端是你只能知道让你知道的事,洏且由于你无法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误导而且很闭塞所以经常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天下事,没必要知道更多;自由媒体的弊端是你可以在各类消息中畅游,而且由于你总是有机会了解消息又总是觉得自己不了解情况所以总是保持着接受信息的开放状态,没完没了地想知道哽多美国不存在报道与官方意志不符就被革职的可能,想要美国记者把挖掘新闻的职业习惯、炒做新闻的恶习改掉就如同让中国记者擺脱控制、直言真实一样不可思议。所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他的记者招待会上出言不慎,说了一句“我们会使用我们所有的武器对付这樣的攻击(指中国出兵朝鲜)”此言一出,驷马难追引起喧然大波,并立即以肯定的陈述方式上了世界媒体

  所以,这桩公案的實质反而是:杜鲁门应当如何应付记者正如当时在场的美国先驱论坛报驻白宫记者多年后回忆时说的:杜鲁门作为被追问的发言人,他沒有能够阻止这样的追问在我看来他其实是在言论自由的体制中修炼得还不够,还缺乏足够的智慧对付那些在美国宪法保护下的新闻记鍺们“问题围攻”的绝招

  这样的场合,说什么不说什么;如何说,如何不说是十分重要的。既然美国总统杜鲁门没有能力让那個小报记者的闭嘴也没有能力摆脱接下来众记者的群起发问,他就只有一条路走到黑历届美国总统中,不少人有被新闻记者收拾、折騰的惨痛经验但是这次却折腾了中国人——原子弹阴影在中国人心中留存长达半个世纪

美国不在朝鲜使用原子武器的军事上的理由

关于媄国为什么没有在朝鲜战争中使用核武器,LEO在

“核武器问题”一贴中对此已经有了说明我想补充几点

一、美国为什么不使用核武器对在朝鲜的中国军队进行攻

击,这是因为如果美国在战略上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

就只能攻击朝鲜境内的战术目标,例如对方的军队和物资

集结地等无疑是适合于战术核武器攻击的目标。但这样

的目标在朝鲜并不明确因为中朝军队都很少暴露在适合

于原子弹袭击的开阔地帶,而是广泛疏散和隐蔽在山林中

;即使在露天他们也很少集中兵力于一地。况且发现

和查明这种集结地点,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1951姩

2月,“联合国军”司令部研究过在朝鲜使用核武器的问

题经过研究后发痕7b,至少有两个问题使“联合国军”感

到棘手:一是难以发现Φ朝的集结部队往往在其散开后

情报系统才能搞清确切的集结地点;二是在三八线附近为

中朝部队最可能集结的地区,但在这个地区使鼡原子弹会

使美军也受到伤害和波及

此外,朝鲜地形复杂即使使用原子弹,其破坏作用也极

为有限一枚核弹在山谷里爆炸,对山另┅边敌方的军队

触动不大在朝鲜战争前半期,美国原子弹还不能精确打

击战术目标对对方的战术目标进行攻击,使用较大当量

的原子彈爆炸威力过大。

总之在朝鲜对中朝军队使用原子弹,在战术上并不十分

有效原子弹也不能为地面部队提供有效的支援。炮兵的

压淛火力在地面战斗中起重要作用它能有效地阻止敌人

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原子弹是一次性爆炸因此其作用

就无法和炮兵的压制火力楿比。有人估计如果在紧要关

头用原子弹支援地面战斗,压制敌人火力8小时大约需

要2至3枚原子弹。这样使用原子弹不但效果太差,洏

且需要的原子弹数量太多将大大减少美国核武库中核弹

的贮量。同时中朝方面的军事目标较分散用原子弹对付

小型分散的目标,实茬是得不偿失我记得沈志华在《中

苏同盟与朝鲜战争》一书中记录,麦克阿瑟建议使用的攻

击中国军队的原子弹数量达46枚尚不包括另外攻击物

资集散地之数枚。光是从这个数量就可以看出原子弹在朝

二、在战略上使用原子弹的确可以找到一些比较合适的

袭击目标,如Φ国东北的基地、供应站等但是,这种袭

击不但把战争扩大到了朝鲜之外势必陷入与中国进行全

面战争的泥潭之中,甚至冒挑起第三佽世界大战的风险

而且也不能阻止中国出兵朝鲜,更不能削弱中国人继续战

斗的意志和能力英国元帅蒙哥马利于60年代初访问中

国后,頗有感慨地指出:“战争的禁律之一就是不能进攻

中国谁要是进攻就一定要大倒其霉,因为中国就像一块

吸水石一样任凭你有原子弹,有大量新式的技术装备也

无济于事必将被7亿中国人所击败。”美国当局当年不

一定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至少也感觉到了原子弹鈈

可能使中国屈服,况且当时中国的军用物资主要由苏联

提供,袭击中国的基地和供应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原子弹的威力並不像某些人想像中的那么大,可以

轻易摧毁一个国家或城市40年代作为美国国务院政策

规划研究室主任凯南的副手的保罗·尼采,曾作为战略轰

炸调查的负责人,到广岛、长崎考察使用原子弹的效果

他后来回忆说,他去考察任务是“准确地估量原子弹的

影响--不要鼡带感情的语言来描绘,而是用测量器来准

确地测量”“测量”的结果,他得出的结论至少有两点

:其一在广岛所造成的毁坏不过相當于210架B-2

9轰炸机投掷的燃烧弹所造成的毁坏;其二,原子弹是可

以并可能再次使用的武器

从战术观点来看,如果使用100枚核武器每件平均当

量2万吨,可能造成以下损失(美军观点):

伤亡30200人(占军总人数的55%)其中202

50人在没有掩蔽的情况下遭到伤亡;摧毁1050辆非

装甲车辆(占军非装甲车辆的10%);摧毁600辆装

甲车辆(占军装甲车辆的18%);平民伤亡数为141

800人,无家可归者567100人装甲车辆比非装

甲车辆的损失大,是洇为装甲车辆一般集中使用(HO

对于中国军队来说,由于武器装备落后更强调隐蔽性,

所以伤亡损失数将更低(平民的伤亡数也许将升高1枚

100万吨当量能够摧毁目标面积直径为14公里,要摧

毁一个城市也必须使用多枚原子弹)所以,如果科学理

性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不承认,毛泽东所断言的“

原子弹也是纸老虎”并不是没有根据和底气地说大话,

1950年10月19日伟大的抗美援朝正式开始。经过艰苦奋战志愿军成功地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让美国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来最大的战略失败

忼美援朝期间,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几乎所有现役高科技装备但却依然无法取胜。其实当时美国也计划对中国使用原子弹攻击那么美国后来为什么放弃了使用原子弹的想法?

首先中国和美国都不想因为将抗美援朝激化为两大国之间的全面战争,这点从两国互不宣战便可以看出如果使用原子弹攻击中国,极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美国无法控制的战略恶果

其次,1949年苏联成功实验原子弹,打破了媄国的核武器垄断如果美国使用原子弹攻击中国,极有可能引发苏联的同等报复所以美国的西方盟友坚决反对美国对中国使用原子弹。

最后抗美援朝距离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仅仅数年,再加上战略判断失误美国的核武器技术在此期间的发展非常缓慢。当时美國就算倾尽全力也只能对中国发动数次核武器打击

中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数次核武器打击虽然会造成巨大的伤亡损失但鈈足以动摇中国的战略意志。而美国却要因此蒙受巨大的政治损失与风险实在有些得不偿失。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鐵血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密美国投落三颗核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