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曾有过出家念,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这念头越来越重呢

(1)、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是“出家人” 4
(3)、能做到的话还是微笑一下 11
(4)、反省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如何反省? 16
(5)、无恃无恐 19
(6)、闻板即起身 23
(7)、老实念佛 27
(8)、戒而生定定而生慧 31
(9)、“观过念怨” 35
(10)、亲人见面 40
(11)、背书可以开智慧 45
(12)、凡夫之身 49
(13)、生命故事 52
(14)、你执著僦苦 56
(15)、要成就他人 59
(16)、道场之所以叫道场 63
(17)、改掉习气才是真的新生 67
(18)、开缘需要智慧 71
(19)、佛法通达,世间法了达 75
(20)、人嘚痛苦和愤怒是如此难以调伏 79
(21)、鸟入林麓易人出是非难 85
(23)、死亡就在我们的呼吸之间 93
(24)、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彻底没囿意见 98
(27)、磨掉傲慢放下面子 111
(28)、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115
(29)、谁离真理最近 119
(30)、因为我们焦虑啊 124
(31)、内心是混乱的说话吔是混乱的 128
(32)、别人不过是个“缘”而已 133
(33)、见贤思齐,纳法入心 138
(34)、我们是在保护自己的烦恼 142
(35)、一定要忍过三十秒 146
(36)、僧團里的孩子们 149
(37)、师父与弟子们的夜谈 153
(38)、僧团里的年轻人 157
(39)、“听话”的法门 160
(40)、与法国神父对话 163
(41)、勤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 167
(42)、“随顺” 171
(43)、被环境保护的同时发心去保护环境 175
(44)、教育的差距 179
(45)、完整而系统的生命教育 182
(46)、只要你静下心来倾听、领纳 186
(47)、放下自己原来的想法 190
(48)、把握住提升生命的片刻 194
(49)、无相法师 198
(50)、愿是有力量的 201
(51)、一个人被生活的洪流彻底吞没,需要多少时间 205
(52)、嫉妒别人怎么办 210
(53)、我们的情感 213
(54)、宗教于人类的意义 216
(55)、选择的是生活方式还是真正的修行 220
(56)、不同嘚信仰 224
(57)、不做手机的奴隶 228
(58)、日常开示 231
(59)、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是“开示” 234
(60)、选最难的那条路 238
(61)、如何对治“慢心”与“观过” 241
(62)、有尊严的人生 244
(63)、与桃园观道长交流 248
(64)、以福养慧 253
(65)、不懈怠,不放弃 257
(66)、斩断内心所有偷安的借口以及退路 261
(67)、拿掉烦恼的过程也许就是佛法 264
(68)、放下意见和执着 268
(70)、如何用心是第一位的 276
(71)、人情冷暖各种心相 279
(72)、言有次第,行无先後 283
(73)、不要假以佛法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执着 287
(74)、把自己的善意、慈悲精准地放进语言里 291
(75)、行持行持,行持 295
(76)、“好的”! 299
(77)、佛门里讲悲心和愿力 303
(78)、肉身是由心摄持的 308
(79)、产生执着的时候就换 312
(80)、向内找甜头 316
(81)、心的力量 319
(82)、贪婪,仇恨、愚痴、傲慢 323
(83)、是过程不是结论 327
(84)、听他的话 331
(85)、无常的训练 335
(86)、思维一下必将到来的死亡 338
(87)、不起心,不动念 342
(89)、“无聲” 350
(90)、妄念如同流水一个接一个没有止歇 354
(91)、出家为求道 358
(92)、“争胜心” 362
(93)、放下“世间的能力” 365
(94)、心包太虚、量周沙堺 369
(95)、把饭吃好就行了 374
(96)、一切境界,都能够拿来修心 379
(97)、心甘情愿地挨揍 385
(98)、那个人的存在是值得我感恩的 389
(99)、向内证明别囚跟自己其实是一样的 392
(100)、让众生欢喜是出家人的份内事 397
(101)、没有缘分,也可以创造缘分 400
(102)、说话就是修行 404
(103)、持戒的意义 408

(1)、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是“出家人”


佛门里出家前准备阶段叫净人,也有叫寺官、行者等落发剃度后叫沙弥,再经过一个阶段的叢林修学再受戒,称为比丘

戒分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又称三坛大戒

这样就形成一个学修的次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类似社会上学校的升学制度世间人对佛门的这些称呼不太了解,自己把自己搞得有点乱一看见剃光头的,就称和尚

佛门里的规定是出家┿年,并参加了十次“夏安居”的修学才能称为和尚。夏安居是出家人每年集中精进学习的一个方式为时三个月。

其实佛门里还有佷多称呼,比如参加过五个夏安居的出家人可以称为阿阇黎后来,对这些名词有点入乡随俗的意思不去较真,真的出家人性格调柔佷少人去费劲辩解,一定要让别人搞清楚这些称呼到底是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意思反正是出家人。说和尚就是和尚吧

就好比要是搞鈈太清楚高中生,大学本科专科,博士硕士MBA、EMBA等等名词的,也没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知道出家是修行和学习就好。反正佛门里朂后也是要破掉这些名相

理解成封建迷信或者是别的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那纯粹是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的缘故

2010年5月28日,农历4朤15日经过大半年的净人、行者生涯,在恩师上学下诚大和尚座下剃度成为沙弥。法名贤书剃度阿阇黎为悟光法师。按照剃度仪轨剃度时有剃发和尚与剃发阿阇黎。

这些词听着也比较拗口其实也不难理解,就跟入学、拜师以及种种社会生活中仪式一样会有很多不哃职务的人参与、见证。在佛门里这些名词、人、职务都是为了以后的修学便利而制定的,针对人的心性、习气所以,也不同于世间嘚仪式

剃度时,换上僧服就又有了一个名称,僧人

僧人是相对俗人的,俗人向外找幸福和快乐出家修心,向内找幸福、快乐和解脫历史上出家人留下的出家因缘的记载很多,都不太一样目前,社会上普遍理解成在社会上受打击和挫折了、厌世等等而选择逃避這个理解肯定是错的,当然也有这样的人因这样的因缘而出家,

很难解释的是如果出家人真的是去寻找内心的快乐和解脱的话,那么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要辞亲割爱呢我对这个的理解是,辞亲割爱是暂时的暂时是要把亲情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的都放下,等自巳有了可靠的功夫和修为后就能帮助更多的人一起获得内心的幸福,这更多的人也包括自己的亲人而且因为跟亲人缘分近,很有可能先帮助的就是他们

绝不是世间人理解的那样,出家人消极逃避或者看破了一些事情,抛下应负的责任自己拍屁股走人。把亲人们都苦歪歪地留在世间

其实,就我出家前后在恩师那里所接受的熏陶和教育没有丝毫的逃避、厌世、只求自己获得出世的安乐,而是一直茬被引导要担负起对亲人、众生的责任通过有步骤、有传承、严格而智慧的宗教训练,最终将自己的内心彻底变得善良、无私和无我嘫后有力量和能力去帮助他人。

帮助亲人、众生乃至自己就需要一些办法,佛门里多的就是办法这些办法统称法门,法门即帮助自己學修也帮助他人,这样称呼显得文气一些这本身也是个法门,讲得太粗俗有文化的的人不爱听。

法门就包括各种教派包括佛门唱誦、梵呗、诵经、禅、做事等等,数不胜数怎么能让别人活得真正的内心的快乐,不违背戒律就怎么干,其实戒律也是法门。所以就能看到有不同的出家人做不同的事情,写字的、画画的、讲经说法的、闭关的、领众学修的、诵经的、念佛的乃至练武的等等。

当嘫前提是会使这些办法,至少内心要有力量使起来得心应手,使不上劲就赶紧先撒手回去接着用功,等待机缘否则帮不了世间的親人和众生,还有可能被世间人再次拉下水那就亏惨了。

剃度后的第二天恩师从我面前经过,忽然停下来驻足沉思片刻,问剃度囿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感受?


自己没有好好回答没有功夫,不能迅速地组织起最简单和有效的语言其实,是有很多感受的比如对寂静的理解,对向内找快乐的理解对烦恼的理解,对过去的人生中以自己心里的烦恼恶贼为父的反省和叹息包括在剃度当下要留给他囚最好的、最有力量的精神面貌以鼓舞亲人和自己,以期未来共同解脱人生的苦难等等。

我对恩师答是个起点,以后好好作事、承担

出家了,所有的俗情基本都料理清楚还有个博客,比较麻烦用的是俗名,照片也是在家时的照片出家前一天,将出家前写的《半蕗出家见闻录》最后一篇发在博客上就算是打住了。给在家的生活再做一个形式上的了断

有说法是,出家就是过去的那个叫刘书宏的峩已经死了现在的是一个新生的,叫贤书


我就想,这个博客留还是不留呢留有留的利弊,不留有不留的利弊思来想去,也想不出個妥当的办法

然后,就是去问恩师:师父啊我出家前的那个博客是留着继续写啊,还是从此扔掉啊

恩师不假思索地答:不生不灭。

當下乃至很长时间真的是百感交集,倘使没有出家的这个历程永远也不会懂得人是可以从“是、非”中脱出来,可以超越是或者不是超越利、弊,超越这样或者那样超越生,超越死


寺院本身和出家人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陌生的,往往会跟神、怪什么人會有出家的念头的联系在一起

也难怪,社会发展变化人的思考和想象也是千奇百怪,所以就乱了

这多半年,学修中偶尔会听一些師兄讲一些比较神异的事情,大多数时间都是做着一个努力——改习气

最初,也是有幻想的睡前作完功课,睡下后总是希望会有一些神异的梦境,但一直都未遂直到有一次,闭上眼睛忽然眼前一亮,心里很振奋想,哎呀来境界了。睁眼一看原来是上铺的师兄在用手电,晃了我的眼睛

再有一次,快睡着的时候依然是眼前一亮,一看是旁边铺的师兄打手电晃了我的眼睛。


这一下彻底死惢了,学修不是靠幻想和妄想来的确实要靠改自己的习气毛病来获得身心上的某些超越。

这里指的习气毛病表面上看,类似贪吃啊、貪睡啊、咬指甲啊、歪着肩膀走路啊等等这些是外在的,好改真的难改的是内在的,看不到的完全是心上的、思维上的东西。

没有囚指导不靠出家学修,确实是难以发觉连找都找不到,何谈改掉它

我尝试把出家做沙弥后的一个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体会用文字讲清楚。

僧团里有很多人人与人之间在一起相处,难免就有摩擦上位和下位之间的,同位之间的等等,习气和习气撞在一起就有烦惱,起争执化解不开,又不能拔腿就走天天还要面对,然后人就痛苦

有几个人让我看的很不顺眼,综合起来过失太多,能力太差毛病习气简直让人受不了。让人难以接受

实在是没法跟他们相处,但又不得不相处好在出家前就意识到会有这样的事情,懂得出家鈈是来评判世间的是非曲直的而是来修心的。

服从一个能力差的比服从一个能力强的人的管理更会让人获得进步更利于修心,让自己練习更宽容更善良。

这个道理懂但是,落在现实上会很不舒服。

忙碌时不大想这些事情,但是静坐或者用斋的时候这些事情就會一一浮现,脑海里不断地、有理有据地、有逻辑条理地、清晰地想起不顺眼的人说的不妥当的话做的不妥当的事。

所有的思维都是在鈈知不觉中完成的不受自己的控制。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忽然又一天,猛然意识到这是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呢?想别人的過错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意义和价值呢除了让自己更烦恼以外,还能让自己获得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呢

我可不可以尝试着不去想它。而是掉转头来真正地、老老实实地思维自己的过失。那一瞬间确实是一种体验,甚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比较重大的突破。盡管做起来也是不大情愿因为人的习气是想别人的过失,而不是自己

偶尔会想自己的过失,但都是浮皮潦草而不是狠狠地深究自己嘚问题。但对别人的过失却毫不留情毫不手软,认识的即清晰且深刻,绝对是明察秋毫

那一次思维上的彻底掉头是从一次午斋时开始的。之后我所遇到的最让自己看不顺眼的渐渐也就不怎么觉得不顺眼了。

掉过头来找自己的问题确实是唯一的办法,而且非常之有效其实不难,就是思维上掉个头转过来。可就是转这么一下却是花了很大的代价。

现在回忆起来就我个人而言,需要几个条件艏先要对所学修的对象、老师、经典等等等,充满信心然后要实践,照着去做

其中,最为重要的物质条件是内心要先静下来能够注意到到出家前听得到却注意不到的那些声音,比如自己的呼吸声心跳声,门拌的响声自己的脚步声,纸张的摩擦声乃至生活周围种種的声音,在普通人而言都司空见惯但对出家修行人来说就太大了。

人一静下来心也静下来,就有了思维的可能

所以,很多人到了寺院以后往往都会觉得寺院里很安静,其实不仅仅是声音世界的安静我个人觉得也有很多安静的心影响到整个环境,使得大家都可以感觉的到但只是表达不出来,而会觉得只是寺院里噪音小而已

有了静下来的条件,还需要有一些经验上的指导以及掉头思己过,不詓管人非的环境熏陶然后自己把它们联系一下,贯穿一下积累下来,时间久了悟性使然,就有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次突破不然的話,文字和道理通了但就是掉不过来。

可能有的人一听就掉过头来,有的人需要很长时间才掉过来甚至,有可能有的人一生也掉不過来或者,有的人会掉转一点点

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事、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境界嘟先调转过来,找自己的问题而不去找别人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能力在获得这个能力之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而且找到了很多鉯前根本就意识不到的问题和烦恼。

那个一直让自己看不顺眼的师兄有很多毛病,在大家安静看书的时候他总是会制造出一些声音来,常常一边打很怪声的哈欠一边念咒诵经又不敢提醒他,怕他跟你着急生气就只好忍着,时间久了就忍不下来。

有一次又听到打囧欠怪声诵经的声音,心里又如往常一样烦恼起来,书也读不下去抬头一看,打哈欠发出怪声的竟然不是这个师兄而是另外一个平時和自己关系不错的师兄,就在那一瞬间刚才的那个哈欠声忽然变得可以原谅了,可以理解了心里也就不那么烦恼了。

也就是在那一瞬间自己也意识到,自己是被自己的意识骗了让自己的烦恼的并不是那个怪声哈欠,而是自己的内心因为我一直在注意那个师兄的過失,观察他的习气和缺点所以导致自己的内心里对他有了偏见。以至于他的所有行为都会引起自己的猜忌、排斥、抵触和烦恼

他的聲音、行为本来很正常,但是因为自己的内心有了不正常扭曲了,所有他的正常的举止折射在扭曲的内心上就变得扭曲,成为让自己煩恼的根源以此类推,一个人倘若活在世界上不开心,不快乐不幸福,往往都是因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别人。

根源就来自自己的內心

意识到这个,就知道从哪里去解决问题找自己的问题,宽容别人而且别人都是感觉得到的,自从意识到这个并且开始实践之后与看不顺眼的师兄的关系迅速地缓和,迅速地互相尊重起来当然,有可能别人就是有缺点和过失但那是人家的事情。跟自己也没多夶关系出家修行时修自己的,修别人肯定就错了

人就是这样,你观察和介意他的缺点然后看不起他,人的本能会使得他立刻也会对伱还以颜色然后就有矛盾、痛苦、纷争。

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知道以上的文字讲清楚了没有。也不知道算不算是一种有价值的体悟對他人到底有多大的帮助。如果有帮助的话那真的是很好。

(3)、能做到的话还是微笑一下


寺院里的出家人偶有闲暇会在院子里转一轉,叫“经行”有时候是师父带着大家转,有时候是法师带大家转大家会问一些问题,个人修学上的、社会上的、经论上的等等有佷多领悟和觉受来自这种形式。

我的剃度阿阇黎悟光法师常带着一群沙弥师经行偶尔也凑上去听听,同样是在经论上读到的或者在别嘚地方听来的,但在此情此景再听进去,觉受是不一样的

有一天谈到生病,一个沙弥师兄出家前学医学到很高学历,他讲上医医鉮,中医医气下医医形。意思是对疾病的不同高度的医治方法算是一种医疗态度和人生态度,这个我是很认可的。

出家后常送师兄弟去医院看病,也送法师们来探望的亲属去医院看病有看西医的,有看中医的加上以往对疾病的认知,包括那些长期生病的亲人洇病而在眼前眼巴巴离世的亲人,等等我想,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病确实是有心生的。

佛门里讲病是业障,跟以前的造作有关系

這个先不提,先提我们的病悟光法师有一次在经行时讲,有西方科学家做过实验人生气的时候,把因生气而产生的毒素提取出来给尛耗子注射,小耗子就中毒死掉了

所以,人的疾病跟生气有很大的关系

讲几个成语,勃然大怒、气急败坏、恼羞成怒、郁郁寡欢、闷悶不乐

这几个,就足够了脾气大的人很麻烦,身体一般都不会好人到中年或者晚年就比较麻烦。不早点改掉的话以后要吃苦头。洏且大家也都不会喜欢他,喜怒无常的同样是活一辈子,干吗要让自己活成这样实在是不应该。

其实出家也并不神秘,先搞掉生氣这个毛病半年、一年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勃然大怒的了但是一定程度的气急败坏,恼羞成怒还是有的这个跟研读过多少经论没什麼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必然的关系,是一种习气有的人没读过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经论,但天生就是一副好脾气有的人一言不合,就會生气忍不下来,忍啊忍你在一边看着都替他揪心。时间久了基本上就能判断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情况下,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时间会生气,生多大的气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样的表情和状态,多长时间能恢复当然,也基本能判断出来这个人有多大的莋为和前途

粗猛的生气不多见,多见的是郁郁寡欢和闷闷不乐然后就要生病,到医院查也查不出毛病来不放心,给肚子里面拍照片黑乎乎的谁也看不明白,但大夫看得懂斩钉截铁地说,没病

那就没办法了,心病机器是照不出来的。

还有一种情况刚进寺院里,会有一些人生病到医院查,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也查不出来有法师一语中的,说这是出家以后,心暂时找不到依靠了就只好找自己的身体了。原话是心无所缘,只好缘色身意思是,人在社会上内心要找一个依靠,或者是工作或者是家庭,或者是吃的戓者是玩的,或者是地为名利种种外在的东西,一旦出家这些都没了,心就没着没落的就跟自己的肉体过不去,同时寺院的生活規律暂时也不适应,最好的方法就是暗示自己生病生病了,就可以让身心缓一缓一暗示,一想就真的病了。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症状都都但到了医院,就是查不出来

其实,医生也不是吃素的出家后见到的医生,都有两把刷子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一检查僦立刻坚定地判断,没病

但,这个结论很难接受于是还是会开很多药,中药、西药搞一大堆还有的会针灸、拔火罐什么人会有出家嘚念头的,搞上一通才算过瘾,最后实在是没的搞了开始上道,老实修行

好在,在寺院里不管是心病还是肉体的病,都是有办法治的寺院外边,在社会上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想想也是除了写这篇文章以外,也没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好办法有心人读了此攵以后,一定要少生气乃至不生气,更不要心无所缘暗示自己有病,否则人生一场,何苦自己糟践自己

开开心心地活着,多好啊

可是,开开心心地活着谈何容易啊。

寺院里有一整套办法针对人的各种习性,就是要让人开心起来高兴起来,高高兴兴地活着高高兴兴地学修。

这个高兴跟世间人的高兴不太一样世间人生气了,找朋友聚会热闹一番,等一散伙又不行了,大事小事都会让洎己生气,难过

寺院里的高兴是真高兴。安安静静地高兴不打扰别人,不影响别人自己一个人待着就挺高兴的。

这几年医院都赚翻了,特别是肿瘤医院很多人都跟我讲过,很多肿瘤都是气出来的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然后一生病一害怕,就把自己给吓死了还囿的人,明明没病却老是怀疑自己有病,靠吃药过日子最后就真的有病了。

人要是想开了躲不脱的大病就不躲了,到寺院里求个方法直面死亡

平时不生气,少生气别人生气,你也不生气疾病一般就找不来。曾有一个同修后离寺,他的身体条件特别好受过很恏的体能训练,但就是不开心跟人格格不入,后来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人生病之前是有征兆的,先是不开心然后脸色阴沉,人際关系一般然后不能随众学修,然后就要生病了

那个身体条件极好的师兄,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开心但因为身体条件太好了,实在是難得生病但即便是这样,有一天他终于真的病了,是痔疮

病得很惨,吃得进拉不出。

身体条件一般的郁郁寡欢一些日子,然后僦要生病了几乎可以掐算出生病的时间。

其实我是很想学医的,但年纪大了怕时间不够,倘若机缘成熟有高人横空出世,就一定哏他学几手到时候能帮人治病,那就太好了

在没学之前,有些经验可以参考

首先是对疾病的态度,不能被疾病吓倒这一点出家人僦很占便宜,出家人不怕死所以,也不怕病要死的病就念佛等往生,死不了的病可以用来修行修无常,思维无我如《楞严经》里講的一个大修行者被毒刺扎了脚丫子后,因为思维观察到底是谁在领受疼痛而证悟

世间人就没办法了,就只能叫苦连天其实,真的是苦到病的时候,忍不住也要忍啊到了医院,有钱花钱遭罪没钱就更苦了。

所以世间人要快乐起来,要与人为善不要斤斤计较,鈈要为钱财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伤了和气和宝贵的身体。

寺里有几位法师他真的是不生气,别说生气了你坐在他身边,什么人会有出镓的念头都不说就感觉到欢喜,见个面也欢喜一起共事,那就更是欢喜了他们生病的时候该看病看病,该治疗治疗色身病了,但內心该快乐还是快乐

经行时,悟光法师就讲人要微笑,对人对事要微笑不能天天拉着脸。

小文至此一定要给读文章的人有所受益,否则就愧对一个出家人费时间写这些字太深的道理、法门说着比较麻烦,也不好做但是,微笑我们是可以做到的,先对别人笑早晨起来照镜子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自己耷拉着脸紧绷着脸,刻薄而苛刻的样子

要是有的话,建议换一个笑容与人微笑。

时间长了行持下来,一年两年,五年十年,一辈子微笑一辈子的人,肯定少病人际关系好,身心健康

微笑看似简单,但你要相信这昰一个出家十年以上的和尚给开出的使生活幸福、身体健康的高级法门。

所以不管跟谁,烦不烦的可以先搁一边先微笑面对,对小商尛贩、对领导、对下级、对帝王、对将相、对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对唯物主义者、对多年失和的丈母娘以及公公婆婆、对还没有反目荿仇的前夫前妻、对离心离德的朋友以及合作伙伴、对有神论者、对无神论者对干部、群众、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乃至超级大国对那些相识和不相识的人乃至对邻居家的小哈巴狗以及门前便道上的蚂蚁,都报以微笑

这该是多么高级和超越的人生啊,朂起码也是个少病的人生有益健康,利国利民

乃至,出门踩了一脚屎也建议不要对着倒霉的鞋底咒骂一声,能做到的话还是微笑一丅至少,没有光着脚踩到吧

(4)、反省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如何反省


儒家思想中很提倡自我反省,有一日三省的说法

人只有茬反省中才能不断地获得进步的经验,一个不懂得不断反省的人绝难在社会上取得成就也绝难令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善。

佛门里更讲反省我接受的教育是每天晚上睡觉前要反省,找出一天中的过失这其中有一个小步骤,先要锻炼人的念知能力通过背书、做事、锻炼听聞等等,让人的忆持能力有所提高这才谈得上反省。

当然可能提高了的念知力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有更重要的作用。

但现在是用来反省嘚睡觉前,想一想一天的过失说错了哪些话,做错了哪些事然后第二天好纠正,可是如果晚上睡觉前想不起来一天中都说了什么囚会有出家的念头话,做了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事那也就谈不上反省了。

先是反省那些很明显的错话和错事反省一段时间以后,发現很少了有的时候想了半天,都想不起来白天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不妥当的但是,很快问题就出来了,真正要反省的不是生气這样粗猛的烦恼而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些动机,比如跟别人讲了一个小经验,表面上是帮助了别人而实际上讲这句话真正的动机昰内心的傲慢,并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而是想说,你看看你都没有这个经验而我有。

这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觉悟一个让人汗颜的觉悟。

仔细去揣摩自己内心的问题基本上做的很多的事情,说的很多的话很少有真正纯正善良的动机,一般是在突发事件中可能会呈現出一个纯正的动机,比如别人忽然要摔跤这时候下意识地伸手去扶,这个动机可能是纯正的

通常,只要是经过思考的往往都有问題,他要摔倒了与自己关系好的,就会想千万别摔倒,与自己关系不好的就会起个杂念,这个人早就该摔倒了你看,今天终于摔倒了

一天,是由无数个无数个这样的污染的杂念而构成的

简直就无法反省。而且反省出来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它,第二天还是照旧

隨着出家生活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反省当自己说话,做事的时候一句话出来,随后就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动机或者是贪婪,或鍺是傲慢等等可是,问题在于反省出来,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觉察到不良念头的速度倒是越来越快,有的时候是话出口一会儿觉察叻,但已经晚了有的时候几乎是同时觉察的,说话的时候就觉察了但也晚了,有的时候先觉察了但习气使然,忍不住就那么说出来叻

做事情也是如此。做了一件事情很少能够直接地就是投入去做,去在事项中享受在自己的内心里寻找更广阔的天地,而是先起一個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么能耐的念头要把别人比下去的念头。

少有自己能真正主宰自己的言行的时候大多数都是随着习气走,这样確实就真切地理解到,人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会被淹没在滚滚红尘当中而不断地轮回,出家后在如此安静和专业的环境中,尚且洳此何况在家。

当然在家的话,如果用功得法有高人指点,也应该会有很大的成就

但,不管怎么样得到了方法,是要努力实践嘚否则,也不行每天反省出来这么多的问题,刚开始是绝望然后就意识到,这就如同除草一根根地拔是拔不完的,要从根本上下掱那就只有让自己的内心变得善良,非常非常善良了言行的动机自然就纯正了,人就变好了人变好了,周围的环境就变好了生活僦改善了。再往上就该有成就了。

可是人哪里那么容易就变成一个大善人啊。我们在世间熏习了这么久的尔虞我诈争执、攀比、分別、倾轧、彼此伤害等等,忽然间要变成一个身心清净的人实在不是那么容易的。

书籍中记载了历代祖师的种种行持各种各样的都有,佛门里主要靠反省和忏悔当众忏悔。

西方的一些宗教也比较讲究忏悔

一般,忏悔了人的内心就踏实了。不忏悔积累多了,肯定鈈是好事情发现了自己的动机不好以后,当下就心里默默忏悔立志改正,但不容易

最近恩师让读曾国藩的家书,确实打开了一个世堺活生生地看到儒家的一个大家治家、报国、修身的整个过程。

有一个法师讲儒家的一些大家很厉害,晚上做梦拿了别人的东西第②天起来,就打自己的耳光一次来警策自己。

这个方法我觉得挺好的,至少是可以励志人,要是没有一个狠的手段绝难有所改变。世间人往往不觉得做梦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其实,好像心理学也是这么认为的真正支配人的行为往往是潜意识中的东西。

佛门裏是在引领人探索内心世界而不是外在的行为世界,只是有的时候需要先通过外在形式而后再到内心。

人的梦境往往能呈现一个人真昰的内心世界

进僧团大半年了,也成为沙弥了穿上僧衣了,但通过自己的梦境对自己还是有一个准确的了解和判断内心,依然是俗囚的内心因为,梦境里都是财、色、名、食这些东西少有好东西。

出家修道确实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靠一点点地修正改正。

但能爭取一点也争取一点随着寺院僧团整体的学修之外,另增加了一个法门每晚睡觉前反省后,挑出几个最严重的过失按照儒家大德的荇持,也狠狠给自己一记耳光好让自己长记性。有错就改

一般,晚上都要打三个偶尔打两个,打一个的很少一个不打的一天都没囿,最近大多数都是因为慢心而狠掴

在佛门中,有很多词汇看着认识,也似乎熟悉但生活中很少用,其实世间很多的词汇来自佛經典籍,比如“觉悟”这个词,本来是个宗教用词后来也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用语。

类似的情形很多贯穿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的细节裏。

“凭恃”这个词很厉害刚出家不久,在一篇文章中读到一个标题就有这两个字,当时看到心里就一动。

这个词不能只当凭借讲因为凭借的“借”只表达了一半的意思,另一半还有一个“恃”这个恃就是有恃无恐的“恃”。

两个意思结合在一起就比较完整。

峩们在生活中内心无法安静,充满恐惧、焦虑、不安所以,就需要一个东西作为凭恃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自己的价值等等

这些凭恃就包括财富、地位、职称等等外在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对大多数人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获得的,于是就追求使劲的追求,可以很负责任地讲在这个世界上,真的获得这些东西是极少数人

我曾经见过一个人用了一生的时间和精力获得了一个副处级调研员嘚身份,还见过一个靠集邮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后来费尽心力在一家私企谋得了一份并不可靠的职务随后,得了癌症去世。

大多数人多無法获得大宗的财富和很高的社会地位

我们还固执地追求容貌的美丽、苗条的身材、衣着、青春等等。总之我们拼命要找到一个凭恃,受人尊重的职业、金表、好的体力更大的名气,即便偶尔暂时放下这些东西我们就追求清高,清高本身其实也是一种凭恃

出家前佷难真正尝试着静下心来,思维一下自己的这些凭恃究竟有多大的价值究竟能给我们的生命质量带来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比如容貌,大多数人都相貌平平但为了这个凭恃,就要去化妆去擦,去抹甚至于要在脸上动手术。人的容貌怎么能随便去改呢而且,稍有经验的人都心明眼亮化妆和整容后的人模样实在是看着让人揪心。

男人都追求成就成就也是凭恃,才华也昰凭恃你能画画,能写字能搬动五百斤的大石头,能健步如飞能口若悬河,能飞檐走壁搞的不好,就全都是凭恃

有个漂亮的老嘙,有一个能赚钱的老公有听话懂事的孩子,一套大房子城市户口,出国护照炫目的个人简历,丰富的人生经历等等都可能成为峩们的凭恃,而让我们离生命的意义越来越远

因为,我们凭恃的都是会消失的我们凭借的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有恃无恐,就意味着我们┅旦失去这些东西一切就完蛋了,而事实的真相是所有的这些东西都会失去,乃至我们的生命

出家了,一切都放下所有的这些凭恃全都忽然间放下。没有这些凭恃以后很多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生活经历和背景的人摆在同一个位置,迫不得已必须要将向外求的心,转而向内

刚出家,会有人嘴里还念叨着想当年我在世间如何如何后来这些话实在没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市场,也没有囚附和于是,就会说我都多大多大了。

其实到最后,年龄也是一种凭恃在寺里,因人而异一般的半年之后,就不再念叨世间的憑恃了

当然,这里有个很令人彷徨的问题倘使一切凭恃都放下了,那么我们靠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活着呢?

当然这个放下不是粅质上的放下,而是内心上的牵挂和执着在这里,可以尝试推演一下看看把凭恃全都放下,到最后是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

倘使我昰一个知识分子或富人或者一个手工业者,有一些的艺术成就或财富或者特殊技能如果艺术成就和财富、技能是我的凭恃,那么在某個会议上介绍我的时候,就不能介绍某某艺术家或富人乃至能工巧匠而要介绍我的本名王有财,可是王有财的本名也是一种凭恃,因為王有财这个名字可能比李富贵这个名字听起来更雅致一点而且,不管是王有财还是李富贵都是爹妈给起的一个代号而已;那就要介紹我是某个孩子的父亲,可是孩子如果也是一种凭恃要放下;那就介绍我是某人的老公,可是老婆是凭恃要放下;那就介绍我是某人的兒子可是我的父亲也是一个凭恃,也放下;那就介绍我在某个协会或者公司担任的职务或者技术能手如果这个也是凭恃,也要放下;那么就介绍这个人曾经有过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样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样的成就,可是所谓的这些成就本身就是凭恃,也要放下

那就介绍,坐在角落里的这个老家伙只是一个人而已。那么问题来了,我可以接受这样的安立吗?可以坦然接受并认可自己是一個有着平常心的平常人吗

人,真可以可以活着而不需要任何的凭恃吗其实,出家倘使没有搞通这个也会掉进凭恃这个陷阱里,因为絀家两年就比出家一年有资历出家五年比出家三年有资历,有高僧就有低僧,有老和尚就有小和尚,有贫僧就有富僧,有山僧僦有城市僧,有出家人就有在家人,就经论学得好的就有学的一般的

推演到这里,一个很可怕的东西出来了我们所获得的,通过努仂得到的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凭恃,如果我们很用功那么用功就可能成为一种凭恃,如果我们持戒持的很好没有调整好心态,持戒也鈳能成为凭恃到最后,乃至饭量和获得的某些觉悟都有可能成为凭恃甚至于专门破执着和凭恃的佛法也会成为一种凭恃,不知道什么囚会有出家的念头时候我脑子一热会说出这样的昏话:“我懂佛法你不懂,我学过你没学过。”

只要有凭恃那就不对。

似乎我们偠做的是放下内心的凭恃和对外在物质和状态的执着,而真正回到自己内心里不依赖任何凭借而好好地生活、思考和学习,做到无恃无恐

这样的人的精神面貌和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如果真的能够彻底放下这些凭恃的话所有的这些凭恃的东西该怎么存在还是怎么存在,只是它对拥有者不发生作用不能够支配拥有者本人。

这个境界没经历过的可是不敢乱讲,不过理上大概是这么回事。

出家先要紦凭恃一个个地拿掉,等到拿光了拿到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没有东西可拿的时候,再拿就要拿“没有”的时候可能就会见到一点点消息。


以前曾觉得出家就是敲木鱼念经、念佛,那种青灯古佛的生活真到了丛林里,发现远不是那么回事。

丛林里有非常多有趣的倳情

念经在一天的学修当中,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除了早、晚课,下午两点整诵大乘经典最近一直在诵《华严经》,每次一品约半个小时。白天或者晚上有一些经论课

从引导上和自己的观察中看,与念经、上课同样重要的是睡觉和吃饭

通过观察而得出的这个结論,让人很兴奋因为忽然意识到时时刻刻都是在学修当中,人就会感觉很踏实不会茫然。

有一次在丈室,师父跟弟子们随谈天上哋下、经论哲学、艺术生活无所不包,忽然午斋的板声响起师父立刻起身,催促大家赶紧去吃饭

这个细节被捕捉到,心想丛林里的各种制度都是祖师大德根据佛陀制的戒律精心制定的,吃喝拉撒睡的种种规则、细节肯定都是根据人的根性辅助学修的,肯定都是一种訓练别说丛林道场了,就是普通的体育训练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很多环节都有其特殊的用意传承上千年的道场规则,那更不用说了

闻板即起,去吃饭定有用意。

最早进道场就被引导要闻板即起床,一直在实践虽然没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大的觉受,但是臸少对于对治睡眠有好处,不再那么贪着睡觉了板声一响,立刻起太累的时候也做不好,但咬牙做起来也就没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頭了。

估计这个习惯对以后的学修一定有帮助,甚至于对未来要面对的死亡也会有帮助因为人不能顺着习气走,否则就白出家了曾經做过实验,睡觉前默默诵经然后诵着诵着就睡着了,失去意识第二天知道在哪一段失去的意识,但是却无法控制那就意味着,人偠是死了自己是根本控制不了的。

如果一辈子能闻板起,估计会对最终要面对的死亡有一些帮助一天当中,早上一次闻板起中午┅次闻板起。一天两次后半辈子大概还有两万来次,天长日久应该会有所收获。

一日三餐每餐前都打板,三餐用斋在丛林里不叫用齋更不叫吃饭,而叫过堂师父听见板声,立刻起身是去过堂。

僧众都按时过堂板在五分钟之内响四次,第四板在第四分二十秒左祐响倘使这个时候没有进斋堂,那就得在斋堂外站着等过堂前的唱诵完毕,再进进去也不能立刻就吃饭,而是先对佛像忏悔

这个過程,迫使每个在丛林里的人必须养成一个习惯那就是听见板声,无论手头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事要赶紧放下,去过堂否则,拖拖拉拉的就来不及

人都有一个习气,手头做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事情做着做着就掉进事项中,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最重要跟说话┅样,说着说着就收不住除非有特殊承担的法师以外,大多数都在闻板声按时过堂的仪轨中强制着克服掉这个习气

自从见到师父闻板即起身,也开始学着这么干如果手头在写字,板声一响立刻把笔扔下,起身去搭衣过堂哪怕字写一半,也扔下以前,不是这样總是会想,把这个字写完再去把这个词写完,把这句话写完等等,如果跟别人谈话也是要把话谈完,谈到尽兴总是会想,还有半汾钟晚一会儿没关系,还有一板没响就这样拖拖拉拉地黏着着,最后踉跄着跑进斋堂,就晚了

渐渐地,就意识到闻板去过堂,習惯养成以后可以培养出遇事不粘着、不执著的好习惯,拿的起放的下,事来不怕事过不留。

道理讲出来都容易做到就需要天长ㄖ久地练,体育训练也是如此一个运动技巧谁都知道,但当事人就需要年年月月地练最后才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功夫。

算了一下一天彡次闻板过堂,正常的话后半辈子还可以练将近四万次。如果不够的话也没办法,就这么多了寿命有限,但是结合别的训练,应該是够的

过堂中,叫过堂不叫吃堂,不叫用堂估计这个“过”字也有用意,我猜就是训练我们对食物不执著对所有我们认为无比偅要的事项不执著,行堂的把饭菜提来了埋头吃好,饭菜提走了不去牵挂。点滴滴练习不贪、不着

凡夫不吃饭会饿死,还是要吃泹又不能贪吃,那样就苦和我们做事一样,做时认真结果随缘。不去耿耿于怀

这个功夫练出来,对出家人来说可能最重要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习惯于拿到了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就执著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首先执著“我”,我的感受峩的习惯,我的修行那么给我一件事情做,我就执著这件事情就忘记了整个僧团的事情,如果给我整个僧团的事情可能就又执著僧團的事情,而忘掉了整个社会的事情给了我整个社会的事情,就可能执著社会的事忘掉了众生的事情,依此类推最后就忘掉了生死夶事,等提起来生死大事就又执著生死大事。

因为经论里讲本来面目是没有生也没有死。

辛苦一辈子执著到头,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也逮不住学佛真的是靠悟的,不是靠学的死学,一定学不透

这个不执著的道理和实践,对出家人有很重大的意义对在家人也囿帮助,了解到不执著的好处和对生命质量的重要性之后人就会变的随和、随缘,不固执不死硬,少烦恼

倘使有一笔财富,来了就來了好好对待它,去了也就去了不去执著它;一段刻骨铭心的情感,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一个期待了一辈子的职位,来了就来叻去了就去了;一些亲情、友情,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乃至于一个看起来无比重要的责任来了就来了,好好担负起来去了就詓了,不去执著

最后,乃至我们生命本身来了就来了,去了就去了想执著也执著不到。

不管啥来了好好对待,去了也不去挂碍

殊途同归,最后好像搞的都是一回事不管,最终是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至少,练习不执著不粘着,对当下的生命质量就有好处僦能获得快乐。可以观察的到所有不快乐的人、生气的人、烦恼的人,都跟执著有关

烦恼轻的人,多是拿的起放的下的人,跟少执著和不执著有关


小的时候,小伙伴们一起玩往往会分成两拨,李二狗一拨张小三一拨,分帮分派在一起打打闹闹;大了,在学校裏投脾气的在一堆儿玩,跟不投脾气的闹别扭;再大了到了工作单位,有生活经验的都知道有个潜规则站队。

就是你在一个团体里要确定好你的位置,你到底跟牛总还是跟马总一条心这个时候要押宝,押对了牛总得势就跟着往上,押错了就栽了人在其中,难免就要陷进人我是非当中从小到大,没有一刻不裹挟在里面

人跟人在一起,两个人以上就形成关系这些关系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同事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婆媳关系、恋爱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姊妹关系、妯娌关系、翁婿关系、上下级关系、师徒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等等

我们的痛苦就牵扯在里面,可以对照一下只要是凡夫就肯定有让自己不爽的关系,有的人有的事,会覺得自己一生都不能原谅

这些不爽和不能原谅的关系是因为相互的斗争,那么人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会相互斗争呢?有时候可能為了利益比如,街头的两个流浪汉可能会为了一个易拉罐瓶子打破了脑袋;比如两个商界的洁具巨子为了抽水马桶市场斗到互相挖墙腳,乃至互窃机密对簿公堂等等。而有的时候却不见得是为了利益很多单位、团体、家庭并不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导致争斗,有的是为叻权利有的纯粹就是性格,有的是意识形态比如,王大妈和李大妈为了一堵院墙的高度以及墙上的丝瓜的归属权而撕破脸皮令两个镓庭仇恨多年,并长期对峙和冲突;比如刘邦和项羽为了江山打到你死我活,生灵涂炭

再比如,老王多年与老张不和终于有了一个機会把老张从仕途上拉下马来。

斗争就有胜负胜的暂时出了一口恶气,输的身败名裂、走上绝路而痛苦不堪但是胜的不能总是胜,也囿失足的一天无论是过程还是结论都是让我们活得如此没有人样。

曾亲见一个人多年匿名举报他的政治对手,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事加領导功夫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一天把这个人搞了下来接着,就有人开始搞他

很多人觉得家庭还不错,其实家庭里也不清净兄弟、妯娌、父母、翁婿等等,这么多年走过来所见和睦的少,闹得揪心的多

因人际关系的恶化造成极端的悲剧也没少见。

出家前曾一直嘗试去解决这些问题,哪怕解决掉一点点而最终还是要承认,凡夫的心智和力量是搞不定这些事情的

还是要靠佛法,得出这个结论并鈈是因为自己是个佛弟子从居士到出家,一直都是用理智去认真地抉择和判断自认没有过宗教狂热。可以很笃定地得出结论面对这麼多自己亲历的和身边的这些复杂而恶劣的关系,用佛法来解决确实很有效有到位,而且有文化和没文化的都搞的定。

当然别的宗敎一定也很了不起,但自己没有深入研究过

倘使一个人因为德行很出色,使得家庭、工作关系都很好很和睦,但也跳不出国家与国家嘚矛盾民族矛盾,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等等。

出家以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所学习和逐渐掌握的这些方法对社会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到底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用处,怎么用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

从居士开始算起在佛法的环境中熏习了不少年了,知道了佛法是让出家人向内找自己内心的问题在自己的内心上座功夫,一向内人与人之间就少矛盾,偶尔有也是单方面的一个碗就碰不响。

那么社会上的普通大众怎么办呢

一个婆婆跟一个儿媳妇怄气多年,互相折磨多年类似这样的关系该怎么解决呢?

我的思考结论是老實学佛,念佛

讲道理一般都没有用,人在很复杂而痛苦的人事关系中即便是懂得道理,但是内心没有定力就绝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只会让事情往更糟糕的方向发展而且,现在的人文化程度都高道理懂的都不少。

念佛、学佛需要找环境否则也不太容易从根上解決问题,上策是找道场好好地学习半年一年,三年五年学的好的,人整个就变了个样慈眉善目,人见人爱学的一般的,也不会太差劲

出家前,我是个很遭人嫌的人毛病太多,自己不愿意承认

中策是在家里好好学,一家人都学看书,听磁带听经闻法,慢慢熏习逐渐远离那些专搞人我是非的人和事。多和一些有修为的居士大德、出家人来往七大姑、八大姨都学,慢慢地家庭矛盾就开始少起来然后就会越来越好。

下策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学几天就搁下,玩去了

学还是要有定课,定课就是每天诵经、念佛定时定点。時间长了功效就出来了。比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管理秘笈都好使一个公司倘使有一半以上的人学佛,要是学的好那老板绝对就省惢了;一个家庭有一半家庭成员学佛,家里就真的清净、幸福了都学就更好了。

无论是营业性的和非营业性的团体都一样。

对孩子的敎育诵经、念佛,久了对智力也是有极大的好处肯定是超越世间种种的智力开发和训练方法。这是我的体会是经过实践了的,信不信的在你自己。否则孩子一大,再聪慧再优秀,一头扎进恶劣的人际关系中自己没有能力去摆平,也白搭

出家以后,在僧团里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经论都没有学,先学的是安住所谓安住就是别待不住,跑掉了

然后就是广结善缘。说白了就是先搞好人事关系和周围的人搞的一团和气,不能再如世间那样一头扎死在人事关系上当然,佛门里的搞好人事关系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方法入手處也很多,理论也很健全只要入门,就有戏

佛门里的用词也很有意思,很精练所有的让我们痛苦不堪的人事关系都可以用广结善缘這四个字拿下,概括起来就看做不做,做多少做多深了。

(8)、戒而生定定而生慧


不久前,行堂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法师的碗赶紧去大寮,征得典座法师即主管大寮的法师又领了一个,还给那个法师还是觉得有点不妥当,毕竟打碎了人家的吃饭的家伙什叒当面道了个歉。

这事就算完了过了几天,又有一个师兄也打碎了碗然后很郑重地找我,说你是不是前几天打碎了法师的碗。我说是啊。

他说不得了啊,碗是法师吃饭的用的你打碎了,就是打碎了法师的出家道罪过很大,出家人在三宝地,可不是闹着玩的你必须跪在法师面前,然后这样忏悔。。。

听完了以后附和了一下这个师兄,但自己留了个心眼没当真。事后特意找寺里主管戒律的法师咨询了一下,打碎了法师的碗在戒律上是如何判的。

法师问你是故意的吗?

我说不是啊,不小心的

法师说,那跟怹道个歉就可以了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自己去佛前忏悔一下就可以毕竟是三宝物。

但幸亏自己留了个心眼,否则就跟着也跑偏了這个世界上,对佛法的误解很多是来自演绎和想当然,民间的思想、文化、风俗乃至个人的性情、习惯硬套给佛法,最后让大家觉得佛法是一套有着眼花缭乱的仪轨的迷信

其实,哪里有那么多的事我所学习和看到的佛法,都是针对人的内心的训练确实有很多仪轨,但每个仪轨都指向内心。

出家以前觉得出家人戒律太多,繁琐无意义也有很多人都这么讲过,我倒是没细想幸亏那时候思想简單,否则这个误解也会影响自己出家,出家时做豁出去想的,根本就没想起自己受不受的了严格的佛门戒律

沙弥律仪,是一个薄本将很多重点节录下来,用于日常持守条款很多,每半月要诵有的章节要背诵。

待以后受比丘戒了以后要学习和持守比丘戒有二百哆条,涉及生活中的所有细节沙弥律仪中讲,沙弥持守的戒律是为了比丘戒打基础的

这么多戒律该如何持守呢?如果保证不犯呢

大哆数人都有这个困惑。这是个很难讲清楚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能不能用文字讲清楚,因为我觉得这个也是靠悟的靠行持的,不是死守的佛门里的专业术语叫开、遮、持、犯。

写到这里麻烦就来了,很多人就会觉得既然可以“开”那就不用持戒了,那就自己想偏了洏且,人的习性就是在戒律中找漏洞比丘戒因为沙弥不能看,等以后受比丘戒时才能学习但是,从沙弥戒中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佛陀已经将戒律中凡夫所有可能寻找的漏洞都给补上了,好好持守就可以完全可以死了找漏洞的心。但是找借口,找理由不去持戒那佛陀就没办法了。

当然出家了,在一个律风很好的道场里最大的问题是持戒中的智慧。曾经有因缘和主管戒律的法师外出办事就持戒的问题,问了个够

话题涉及很多敏感的问题。有一些领会但文字确实没法表达,怎么写都有可能被误读

但这句话很重要,一定要寫下来法师讲,持戒是靠智慧的

我想,这话应该是听了个半懂

持戒,首先不能迷信、猜测、想象像打破碗这样的事情,最好是去問真正懂律的要么就是自己去查律,寺里正在筹备组织戒学班可以学律。

以前理解的学律可能就是背戒条。现在看了绝不是这样,而是为了开智慧才去学律。

由戒而生定定而生慧。

今年寺里可能会传戒,这是北京市在四九年以后的首次传戒各地的受戒者会陸续集中在这里,受戒

受戒的时候有长有短,长的需要好几十天都是根据律本里来的。

受戒前会有戒前学习,由懂律的对戒条进行悝解和诠释自己也要去背,去学有一个法师曾经就戒的问题给过一个重要教授,最早他读到戒条之后,吓了一跳问,为什么人会囿出家的念头人要如此被戒律约束

当年带他的法师跟他讲,戒不是约束我们的是保护我们的。

这句话也给了我极深刻的教育也打破叻以前的很多迷惑,持戒不是为了自讨苦吃而是为了长养慈悲和智慧。

持的时候也需要智慧才能持好,否则死持起来,苦不说而苴最后导致持不下去,结论就不一定好先学,然后一边持一边长智慧。当然死持总比不持要好。

持戒的人的精神面貌和智慧状态跟普通人是完全不一样的细心观察,可以观察出来

也有别的法师就持戒应机给予过各种教授,都很高级出于文字的缺陷,无法一一表達出来可以说清楚的是,所有的戒律都是跟智慧有关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监狱就可以让人开智慧了

所以,出家的学习和生活表媔看是一个枯燥的、机械的宗教生活,但真相不是这样,真相是智慧而快乐的。

至少目前,我是这么理解的

能不能体会到,因人洏异所以,结论也不一样就如同这些日志的标题,一个沙弥的学习间隙记录下的文字而已可能文字没有大的错误,但并不是真有证悟的体会闲暇时看一看可以,但不能当真最多起一个让初学佛者顺藤摸瓜的作用,学佛不是小事搞的不好就跑偏了,最为安全和妥當的是读经论以经论为依据,或者去找真正高僧大德或律师请益


执事法师连续给新剃度的沙弥上了两堂课。

课有录音以往,直接整悝出来就可以成文但是,这些内容跟以前的就重复了很早以前的博客有类似的内容,寺院里很多的学习资料也有类似的内容再整理,怕再增加一摞教材

讲法真的是很难的事情,其实讲这么多,就是为了让我们转一下心但我们就是不转,死也不转执事法师刚给仩课的时候,我们的眼睛都瞪得老大慢慢就瞪得没那么大了,开始犯困

人之常情。换谁都是这样仰望和崇敬很多都来自距离。

所以我尝试把课上的内容换一个方式讲一下,看看是不是更有意思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在讲这个故事之前让我们先记住几个重要的词彙,观功念恩观过念怨,非理作意生命回顾,目标宗旨

有一个家族,曾经很贫穷但亲人间还是很和睦,为了寻找出路有一个儿孓就外出闯荡,历经艰辛终于有所成就,为了帮助家族的所有成员费劲了心机,特别是家族中一个生活最苦的人因为她是最苦的,於是整个家族倾尽人力和物力来帮助她,使她从生活境遇和物质上摆脱了困苦成为富裕的人。

理论上这个家族应该开始更幸福的生活了吧,但事实上家族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全都反目为仇几近出人命。

事情的起因是被帮助的那个最苦的家庭成员为了获得更夶的财富和权力背叛了整个家族,并用了很大的精力试图伤害和毁灭曾经帮助她的企业和成员她使用了种种手段毁掉家族的利益、亲情、人,不惜以死相逼最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企业和利益。成为了一个更加富有和有成就的人代价是失去了所有亲人的爱,换来了亲人對她无比的厌恶和憎恨而且,这个仇恨在不断地扩大

曾经,一个非常和睦而幸福大家庭最终却是这样一个结局。

先不要谴责她这呮是这个故事的第一个版本,还有另一个版本与整个家族反目为仇的她有她的说法。

好开始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在这个家族里她尽心尽力,为了企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但是家庭成员却在利益分配和权力分配上一直不能公正地对待她,尤其是她有很强的能力为镓族企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权力交接的时候最终却不能成为领导者,而让一个根本就不如她的人成为了领导者

而且,家族成员一矗在不停地伤害她欺负她,逼迫她使得她不得以而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好了现在是一个故事两个版本。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卋间人很聪明往往把这种棘手的各执一词的事情当家务事一推了之。

但佛法不是这样,佛法可以清晰地为这个事情做一个判断当然,绝不是评判谁对谁错谁是谁非,然后去根据结论去惩罚谁佛法是建立在是非之上的,是告诉我们怎样才能不发生这样的悲剧如果發生这种悲剧之后,如何扼制让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同情、慈悲、帮助故事中的每一个主人翁

还记得前面的那个几个词吗,第一个“观过念怨”

受了家族巨大恩惠,从绝境中获得新生的她在后来的工作中,确实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但是,相对她所受到的恩惠公正地讲,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性就是这样别人恩惠看不到,记不清别人对不起的地方却牢记在心,不断地计较不断地放大,串习、到了一定的地步人的智慧就被淹没了,乃至判断事物真相基本能力都被蒙蔽了然后产生仇恨,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仇恨茬放大增长,但这个时候基本的伦理意识还有为了给仇恨和报复亲人一个理由,开始非理作意夸大和编造事实,此时人的智商、理智、情感已经完全被仇恨取代,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编造的遭遇和痛苦理所当然地做了不该做的事情。

好了我们看清楚,一切悲剧的根源来自未经修学的人心里不愿意观察别人的恩德而是观察别人的过失和对不起自己的地方,这个就是观过念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僦是观功念恩如果,一个人懂得不断地感激别人给予自己的恩惠就会少计较乃至不计较那些不如意的地方,人的智慧和判断事情的能仂就逐渐地显现人的生活质量就提高。

当然对修行人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一个人如果被仇恨控制的话,未来在轮回中会遭受更大嘚痛苦

同样,对被伤害的家族来说当初帮助家族成员,乃至创建企业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家族成员获得财富摆脱贫困现在目标宗旨达箌了,她已经成为了一个富裕的人那还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可仇恨的呢。

如果还是无法释怀的话,就有必要从她的生命回顾中找箌放弃仇恨的理由生命回顾时僧团中很重要的一个功课,僧众彼此都要把自己过往的生命历程讲述给大家其结果是,因为对他人生命嘚了解而理解了他的性格,从而不光接纳他人的优点也接纳他人的缺点。

背叛了家族的她过去在长期的贫困生活中被人伤害、被人拋弃,又没有受过任何爱的教育也没有任何有效的道德和良知的教育,在物欲横流的金钱社会中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在亲情、道德與权力和财富中选择了后者,抛弃了前者而已。

在这个社会里很常见。如果不能原谅她的话任仇恨放纵,最后也会在仇恨中丧夨智慧,丧失判断事物的基本能力使得事情往更恶劣的方向发展。

她过得幸福吗肯定不幸福。因为金钱和权力并不是真正获得幸福快樂的工具

在这个悲剧故事中,要么是道德谴责要么是法律,这两种都是事后的惩罚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所能伸出的最好的援掱是佛法。

要让每一个人都懂得感恩

但是,就这一点点的改变是多么的艰难啊。在这个故事中可以折射出我们生命中很多悲剧的影子,无论贫富和地位根源都是都来自我们内心的愚痴。

古往今来人与人就是这样互相伤害,互相纠缠在轮回中不能解脱。在佛门Φ把这个事情辨析的非常清晰,认识到都是来自我们的内心的贪婪和仇恨然后找到对治的方法,一点点从内心中去掉这些东西

执事法师讲,修行就是去掉我们的愚痴、仇恨然后我们本具的智慧就会渐渐呈现出来。

有大善知识讲四个真正和合的比丘在一起,产生的仂量非常巨大但是,真正的和合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需要努力地修。

出家人放下一切关在寺院里,每天都在修正自己的内心天天修,天长日久心会越来越干净。然后就有力量帮助众生也帮助自己。

倘使能够先从理上理解到痛苦的根源是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嘫后又能照着方法去做,就会解决到很多生活中的困苦

用观功念恩来对治观过念怨。就是这么简单没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玄妙的,我们每天有一个功课写观功念恩的日记,把周围的人善待自己的地方记下来天天记,天天串习时间长了,别人恶的地方就不会太計较不会耿耿于怀。

念人的善不念人的恶,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内心不受染污念别人的恶,不念别人的善渐渐地,人就会越来越笨越来越没有智慧,越来越苦

做起来,却很是不容易但,做到了幸福就来了,解脱就有了希望和机会了

但愿这个故事讲清楚了一點东西。也期待所有的家庭和个人能够和合能够明了痛苦的根源。能够有机会听闻佛法真正摆脱困苦。

如果这篇文章有一点点功德那就回向给所有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的家庭以及所有的成员。有力量行持起来令有朝一日,离苦得乐智慧开显。


一个师兄在剃度前家裏人忽然找来了,是他妹妹的男朋友也不认识,拿着照片到值班室说,要找照片里的这个人

我一看,猜出来是亲人但看他的状态,没有恶意他说是出差路过北京,顺便来看看

师兄见了他的这位即将和他妹妹结婚的亲人,感觉有点尴尬不知道该跟亲人说什么人會有出家的念头,据说见之前也很紧张好在,亲人也没有为难只是问了一些问题,似乎是为了尽到一个亲人的责任毕竟,有人出家对世间人来说,还是难以理解

过了一些日子,又来了三个亲人一个是母亲,两个哥哥千里迢迢从南方赶来。

这位师兄很紧张地叫住我说,你能不能帮我见见他们我说,可以啊

他说,你要小心我怕他们会打你。

见面后母亲很和善,两个哥哥也很和善母亲甴于方言浓重,不太方便沟通和交流她说话,哥哥给翻译她问,儿子出家了老了以后怎么办?

我说出家人越老越值钱,是个宝姩轻的时候一般。跟世间人相反世间人年轻时有力气,过得好老了就没人搭理了。

母亲听完似乎就放心了

又问,儿子生病了怎么办

母亲其实都差不多,只是希望儿女好而已。其实不说话,就能看出来母亲是那种为了儿女操劳一生的人。把孩子拉扯大成家立業了,然后又给带孙子跟我母亲也很像,前几年没出家的时候,每次回老家我妈都问我,你长年在外边能不能吃饱饭。

我说能峩妈就放心了。

这几年南方很多省份的乡村经济靠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我的这位师兄的两个哥哥就是如此,长年在外打工孩孓留在家里,由老人带家里还有一些农活,都是老人在做

他要出家,母亲实在不放心把两个哥哥从打工的地方叫回来,赶到北京來看个究竟。

两个哥哥本份、勤劳、善良大哥刚到寺里只有半天,居然马上对寺里的环境和人的状态产生了很大的好感把我叫到一边,问了一些问题大致都是生活、学习方面的。并且表示这里的人都很快乐。比社会上的人感觉快乐多了

但是觉得一个人如果不成家嘚生活有疑问,出家后,放弃了事业人生会怎样。

通过交谈我们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个更超越的人生选择如果不出家,他的弟弟将在北京找一份工作每天早出晚归,交房租过日子,然后会找一个女朋友然后两个人一起过日子,可能会按揭买房子紦一生都卖给银行,然后可能会找家里要钱亲友们为了他们四处告借,当然也有可能他会小有成就,赚到一些钱也有可能赚大钱。

嘫后老去隔一年半载地回老家看望亲友,然后死去

其实,这个问题没法推演下去。这位师兄的大哥隐约地感觉到原有的人生轨迹是囿问题的只是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通过出家中断这种有问题的轨迹似乎是正确的。而且最为重要的是,他有孩子他也希望自巳的孩子要有见识,有知识有文化,有思想甚至他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应该有机会在寺院里接受这样的文化教育。这里是首都宗教又昰文化、艺术、教育中的顶尖位置,很难得

只是,太远了来一趟要花费很多的钱。

但二哥不这么认为他反应非常强烈,认为弟弟应該回家过日子去打工,不应该出家可能是道场有很强烈的平静气氛,所有接待他们的人也都很平静和快乐至少也感染了他,明显地感受到他也在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话里话外地流露出不满和不理解。

我们俩在寺里的栗子园外的路上散了散步谈了谈彼此的人生和生活認识。

他在南方的一个服装厂打工可能做到一个基层部门的主管,老板似乎比较器重他曾经鼓励和许诺过,如果他将来创业也有可能成为老板。

我问了问他们厂的年产值他说,不清楚

听他介绍厂里的状况,可能是一个年产值三、五千万的服装工厂有品牌,也做加工有分厂或有密切经济关联的合作投资工厂。

他对自己的人生有很高的期许希望能发财,能够如他的老板那样在经济上获得很高嘚成就。

他的老板是他的人生高度他对自己的老板和工厂也非常地认可。工作也比较舒心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除了正常的工作之外也还做一些别的工作。

他讲了很多他的事情他的生活,以及他对出家的不理解他说不相信有前世和来生。

师兄的这两个哥哥都极聪奣也都很能干,通过这次交谈我更加笃信人的业果和命运,跟所谓的智力没有任何关系是人的生存环境造成人的认识,人的经历和過去世所造的业构成人的生活和意识状态

我想,我要做的就是倾听听他讲述他的人生态度。

最后他问我,你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頭要出家

我说,我们此刻散步的这个地方你是不是感到很安静。

他说他也喜欢这种安静。

我说我和他的弟弟认为在这种安静中可鉯获得更高的人生享受,也可以帮助别人也获得更高的人生快乐

他说,他认为最高的人生快乐是回家后看到老婆孩子的笑容,那个时候无论在外边受多大的累,遭多大的罪都全都烟消云散。

他问出家人有没有自由。

我说有出家本身就是自由的,是自己的选择哏别人也没多大关系,如果自己想回家了脱下衣服就可以走,就叫还俗在戒律上,只需要告诉一个人就可以

谈话结束了。我邀请他瑺来寺里比如带孩子来,好让孩子从小有机会接受更宽广的文化、知识他也认可,只是老家离这里太远了,来一趟费用太高。而苴这辈子,这样举家出行可能只有这一次。

他说不行,家里还有很多事情第二天就要返回。

他还藏着一句话没说他想把他的弟弚带回去,和他一样讨老婆,生孩子享受他们的笑容。

中午我们一起在寺院里用斋,母亲和大哥吃的很正常二哥怎么也吃不下,佷勉强地喝了口汤吃了点水果。

当天晚上因为有重要的功课,没能多陪他们

我的这位师兄说,他的母亲和大哥都能理解出家的事情就是二哥不干,还是想让他回家第二天,他们要走了二哥还是想带走他的弟弟,就在院子里站着等。

他弟弟已经和他有很多的交鋶了早已告诉他,出家

但是,他不甘心后来,我的师兄和亲人们又见了一面道别。

事后不久师兄告诉我,家里人通过这次来寺裏的见闻带走了一些书籍,回去对佛教进行了细心的了解带来消息,认为弟弟出家是出小家,做大家的事业

(11)、背书可以开智慧


僧团的学习分不同的阶段,净人、沙弥、比丘等等随着不断地学习,以前有个疑惑被澄清似乎并不是越往上学就越有高深的东西去學习。
两年前有个因缘开始学习背书因为自己比较老实,心眼少法师一说,就做了基本没有间断,过去也陆续写过关于背书的文章就是背下来后默写,最早是《弟子规》后来就是自己喜欢的一些文章,《论语》、《入行论》的一部分《广论》的科判,以及一些偈诵等等当定课来做的。

这个方法极简单背下来,再默写下来而已。

如今两年过去了开始背四书,四书是师父让学的其实,自巳的这个状态读四书根本没法读首先对文言文就不了解,语境和用词都很陌生加上对历史背景的模糊,根本就没法学

但是,用这个方法一点点地啃非常有效果,每天啃几百字每天几百字,就啃出道道来了真的是感慨万千,早怎么就不知道这么干呢白白荒废了湔面那么多年的时光。

总结一下坚持背默四书乃至各种经论确定可以获得如下的好处。

一、渐渐地对文言文的语境有了潜移默化的理解有了这个语境的训练,以后读文言的大乘经典就会更容易深入

二、对古代圣贤的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简直是惊叹不已他们的思想囷认识绝对是跨越时空和地域环境的,各种思想之间大多相通只是呈现的形式不同而已。这么了不起的东西四十岁才读到,真的是要羞到地缝里

三、记忆力得到提高,以前背下一个偈诵需要读十多遍乃至二十多遍,现在状态最好的时候一、两遍就可以记下来,别囚说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话一天中发生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事情,都可以被轻松忆持起来

四、通过记忆力的提高,对事物的宏观認知能力有了质的改变这个感觉用语言很难表达。

五、通过对四书中的内容的背诵更深刻地了解古代社会的国情、人心状态,此经验囷认识可以用来理解和把握当下的社会缘起

还有很多好处,不用一一列举背默这个方法对背诵五堂功课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阅读經典能力的提高效果格外明显曾经做了一个实验,重新再读《楞严经》及注释和以前读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对文意、经义的理解有了佷不一样的改变

用这个能力和状态去学《广论》,应该速度会很快除了对文意理解的速度,还有了宏观驾驭整个体系和结构的意识和能力跟以前那样死读就不一样。

这些改变应该得益于两年来坚持背默的定课。

儒家的学习很讲究举一反三老师也不是什么人会有出镓的念头都讲,道理全都在里面做不做就是学人的事了。

之后再读书遇到很好的文句、段落,顺手就背默下来虽然有点影响阅读的速度,但是以前那样囫囵吞枣的读书确实不如现在这样。

经典都放在那里有了更深刻的阅读和领会能力,自然就能深入贯通

还有个問题,经论中有很多很多的偈诵,有的论干脆通篇都是偈诵,所谓偈诵就是押韵的旧体诗有的不是特别的押韵,语法很陌生感觉非常晦涩,现代人读起来很费劲我估计古代行文中偈诵更容易理解和阅读,也应该包括印度否则,流传到今天的经典不可能为了让后囚看不懂可是,我们经过五、四的白话运动之后对这种古代很平常的行文方式就有了障碍。我们的早晚课里有很多的偈诵天天读,忝天诵但很少想过到底是个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意思。没有特殊的因缘根本就不会去想,可能就是因为偈诵这种表达方式不适合现玳人

看古代历史,古人对诗歌非常之重视从小就要读诗乃至作诗,所以诗体行文成了非常好的记录事件,抒发情怀乃至强化记忆嘚方式。

一个偈诵如果拆开来解可以用白话解出大篇大篇的文字来,其实偈诵在承载内涵上却是比白话来的深,但是现代人不熟悉,不习惯现代人不爱读古体诗,除了一些流传千古的名诗、绝句以外大多数一看就晕了,很多字陌生很多用词陌生,语法也陌生濃缩的东西,现代人不适宜更喜欢兑了水的东西,像我这些小文章都是兑了水的,换古代几个偈诵就搞定了。那个时候的人悟性高啊

背诵偈诵,然后默写下来这个方式可以化解这种文法上的障碍。帮助我们深入偈诵的意趣

有的偈诵,背下来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叢林生活中,一天里虽然排的很满很满但是总还是有几分钟,乃至几十分钟的空闲时间这些时间没有使用好,就成了打妄想和散乱的根据地拿这些时间用来背偈诵,很有意思因为觉得有趣,所以一有时间,就想背几段默下来,这样一来最后一点妄想的时间也僦被挤干净了,而且顺便也可以练练字。

沙弥律仪里并不倡导沙弥要把字写到多好要求过得去就可以,不用费心思练所以,这样练芓也没有费心思,一个中国人倘使写的一手歪歪倒倒鳖爬一样的象形汉字,肯定也不太合适尤其是这个时代,计算机和汉字录入功能的强大写字就更生疏了,出家人时间多一点,把字写好一点也算是继承传统文化了。

写字也可以除妄想而且,写字要端正身体心里一散乱,字肯定也散乱很多时候,看人的心看他的字就能看出来。

背书有那么多的好处不背书的人真的是亏大了,而且背書不仅仅是出家人可以干,世间人照样可以干老幼咸宜的好事。

书背多了会对修学的体系乃至种种法门、种种学习形式产生新的认识囷理解,这个理解很难表达可以比喻一下,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生命质量并不一定要别人发一个课桌,自己財认可自己是个学生

学习是随时随地的事,追随老师也是随时随地的事,也是心上的功夫对学习者而言,不在老师离自己有多远吔不在老师怎么教,教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

师父说,背书可以开智慧


沙弥这个词是音译,梵文Sramanera南山律祖意译为“息慈”,意思为圵息世间染着慈济众生玄奘大师翻译为“室利摩那路迦”,意译为“勤策”还有翻译成“求寂”的。

单解释清楚这个词引经据典就鈳以写一篇文章。

但那样就没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意义了把沙弥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全都搞清楚,意义实在是不大真正的意义似乎更茬于我们在这个阶段要通过学习而成为一个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样的人。

一位师兄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书叫《沙弥学处》,福建莆田廣化寺出的专门讲沙弥律仪的,之前我们一直学习一本叫《沙弥律仪要略》的书,要略里就提到如果一个沙弥想详细了解律仪的话僦应该更深入和更多地阅读这些律仪的出处。

《沙弥学处》的序是民国一位叫学忍的法师撰写读来发人深省,不知道说什么人会有出家嘚念头好其实,我们有引导读书不能够一本未完,就读另一本

因为手头在读《曾国藩家书》,书中曾大人他也三番五次地告诫亲人不能一本没读完,就读另一本看到新书,本没想读但没忍住,顺手翻了翻这本《沙弥学处》一读就没放下,结果起了烦恼掩卷僦觉得很多地方都不对劲,再联想过去的一些事情越想越不对劲。

倘使我们把经论中以及戒律中的很多东西都联起来的话没有向内找嘚功夫,读着读着就读死了比如《三千威仪经》中讲,比丘有沙弥当教行五事,一者、沙弥做众事未竟不得使唤;二者,不得令沙彌求贤者长短;三者不得信沙弥语;四者,不得于众中大声骂沙弥;五者不得独令使,当给众事

还是那个老问题,向外看还是向内看的问题如果向外看,那学经论乃至学戒一定会有麻烦

我们的本能是保护我们的烦恼,越是见识多的人就越擅长,智可以拒谏文鈳以饰非。再学了各种戒律那还了得。

看这个世界就一个好人都没有了。

其实世界上,确实是一个完人都没有真正的具足圆满品質的只有佛。我们要求世界上有完人那就麻烦了。

我听说有一个居士曾对一个大德很有信心,后来亲近了以后就没有信心了,乃至非常绝望和痛苦原因是有一次发现大德上完洗手间,没冲厕所

他看见大德拉的屎,实在难以接受然后伤心地哭。似乎他觉得他心目Φ的大德就应该不吃不喝金光闪闪地坐在高座上

我个人认为,大德都是凡人都有凡夫的品质,他真正体现圣贤的地方不在于他在庙堂仩的赫赫威仪而在于他以一个凡夫之身在面对世间困难和绝境时的超凡脱俗的品质和气质。

我崇拜并景仰后者并立志学习这样的品质,愿意接受这样的感染和教育以及熏陶

《论语》中有一段比较有意思的话,很多后人也都很斯文地阅读和引用这里就不再之乎者也地引用了,就把原意描述一下孔子有一次见到一个儿时的朋友,他叉着腿坐着孔子这个大圣贤,看到这个朋友立刻气不打一处来,骂怹你这个家伙,小的时候跟哥们弟兄就不和长大了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著述都没有,现在老了还不赖着不死你这个老不死的,简矗就是个贼

说完,不解恨抡起手里的拐杖去打他的腿。

你看这个被后人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很可爱吧,正因为他以凡夫之身所莋的为后世继绝学、开太平的事业才如此的光辉,如此地了不起要是孙悟空或者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就不稀奇了。

我┅直怀疑经论都是因不同的根器而说的体系也是根据人的根器和团队的管理、学习便利而设计的,戒律也是因为人的秉性而制定的全嘟是方便。比较通的人不太需要这个使一使也能扔得下。不给困死也不放逸。

我们在阅读经论和实践法门的时候因为角度和态度不哃,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论出来

读了一些《沙弥学处》心里有不如意的时候,别扭了一个小时忽然自己就冒出一个结论。戒以律己倘使,把所学到的一切都用来对照和检省自己那就万事大吉,一切矛盾和问题都没了倘使用来对照别人,那就死定了

想到这里,禁鈈住要出冷汗而且,随着不断学习的深入如果不把向内看的功夫用到纯熟,就会经常起烦恼看来,学戒之前应该把“戒以律己”這四个字写在案头。贴在脑门上都不过分

最要命的还有抱着一个方便不撒手,比如次第这个问题,值得警觉觉得还是要把这八个字寫在案头,言有次第行无先后。

我认为刚会说话的小孩子读书还是应该从《大学》、《论语》、《金刚经》、《楞严经》开始读而不昰从“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开始读。

同样都是读不懂索性就从人类社会最高级的读物开始,也不去叨叨那些幼稚的文辞一个小孩子,你把他当呀呀学语的小燕子去教大了他也就是个叽叽喳喳的老燕子,尽管他现在还流鼻涕、穿开裆裤你把他当圣贤去敎,立大志大了,他就有可能是圣贤

当然,这是随便说说而已随时等待批判,好像存这样思想的人从小到大就一直就被挖苦、被批評、被嘲弄

还是要有思想和志向。学习经论但不死在经论上;学习戒律,但用来检查自己做沙弥的时候用沙弥律检查自己,做比丘嘚时候用比丘律要求自己

好在还是沙弥,从沙弥的意义上讲是成为“大僧”的准备教育阶段,有偏颇的地方有机会改正立志要成为┅个活生生的僧,有智慧的僧而不是披着袈裟的木头。


在很多传记里都能看到和我们现在所从事的学修一样的方式应该说,龙泉寺还昰很传统的外表显得很现代,有很多新事物新名词,讲座啊交流啊,接待啊还能上网。

但是骨子里没有离开传统,当然我指嘚传统是内心的那个东西。在自己的内心里静静的摸索、寻找那种感觉,我想古代的丛林里也应该是这样的吧。把向外的心掉转过来然后一切就开始了。

之后所面对的东西虽然和以前还是一样,但对内心的作用就有本质的区别了我不知道古代丛林搞不搞生命故事,从听说来的好像是没有,所谓生命故事就是僧团里的人互相讲讲自己的过去,而且要求讲的很详细过去的特殊政治年代里有“痛訴革命家史”的说法,跟这个差不多

把自己所有过往的事情都一股脑地讲出来。

一开始对这个不太当回事,自己也讲了一次60分钟,囚生这么多年怎么可能一下子讲的完,怕别人听着起烦恼就事先问了问前面的法师,法师说讲生命故事如果能给别人带来欢喜就带來欢喜,不能带来欢喜就带来启发

启发不敢,带来点欢喜吧

自己也没有启发。别人有没有也不清楚后来,又有一个同修开始讲生命故事他讲的很长很长,渐渐就失去了结构和逻辑大家都听得没有了耐心,出于礼貌坚持地听了下来。再提生命故事就有点头疼了。

但是有了向内的思维习惯后,就能迅速把这个心态调整过来下一次,无论他讲的好不好乱不乱,正好可以练一下自己的心看自巳的心有多大的耐力和安静的能力。

静静地坐着听别人讲不好听的东西比听别人讲生动的故事对修行者来说似乎更有意义和价值。

这个念头来了就好办多了。

这一次的生命故事依然讲的没有逻辑乱作一团,但是一些很珍贵的认知被捕捉到了,所谓性格改变命运那麼性格是由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构成的呢?

一个小孩子从小到大常常有一个很固定的性格,然后被周围的环境再熏染最后形成现在這样的人生,于是就可以确定是前世的业以及后世所造的业。

性格是从前世带来的有的人天生坚强,有的人柔弱有的人勇悍,有的囚谨慎因为性格的缘故,面对同样的境界会产生不同的感受。

每一个生命故事中的人生痛苦对当事人来说实在是太痛苦了,但是对叧一个人就会觉得非常的可笑比如,一个同修小的时候被父母冤枉偷了自家的花生然后无比气愤,如今三十九岁说起来都会愤慨不已而我就觉得太可乐了,因为我小的时候整天就是琢磨着偷家里点东西吃如果少了点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

附录:让你身心越来越健康的念佛窍诀!
如果你业障太重妄想心太多,那就用印祖提倡的十念记数可以非常有效地对治妄想。
印祖的十念记数法就是念佛的时候,從一数到十再从一数到十。而不能二十、三十、一百、一千这样念不行的,太累了不容易入静。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念佛方法既可鉯摄心,又很轻松不会太累你只要全神贯注去计数,从一数到十、从一数到十这样你只要一打妄想,计数肯定就记错了、乱掉了
如果乱掉了就不要再记下去了。自己都搞不清楚念到哪里了还要往下记数,那就闹笑话了我想天下应该没有这么糊涂的人吧!乱掉了你僦重新来,再从一数到十
有些人可能连数了十回八回都乱掉了,那没办法你只有重新来。你不能糊里糊涂地念那不行,肯定要重新來就是念了十次百次,如果都没念成功你还得重新来。我想天下应该没有妄想这么多的人吧!
有些人从一到十这样记也很吃力更轻松的一种方法就是从一到五,从五到十分开来记,分两次这样就更容易一点。
十念记数还可以分三次就是三三四。先念三句接着彡句,最后四句心里清清楚楚,念完最后四句的时候你清清楚楚已经念了四句了,就这样三三四三三四,一直这样念就行
三三四念佛非常简单,一般最好是念六个字念四个字也可以,但是不要一天到晚就四个字最好都念六个字,或者念佛快完的时候念四个字茚祖讲这也是可以的。
这里示范一下三三四比如说以四个字四字佛号来说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是四句就这样三三四,没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特别难、特别高深的道理就是这么簡单。
印祖给我们介绍的计数念佛从一数到十或者更简单的两种——从一数到五、从五数到十,或者三三四的念佛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選择。
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记得清清楚楚的这样想打妄想也打不起来,念佛的时候心里会非常清净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许哆人身体不好,甚至睡觉都睡不好经常做乱糟糟的梦,睡眠质量很差就是因为妄想太多。

念佛不用说将来往生的利益这一世对你的身心方面也都有极大的利益。通过印祖告诉我们从一数到十或者三三四念佛,妄想就没地方落脚了想产生也产生不了。


先从五分钟开始不要太长了,刚开始时次数多一点时间短一点,从一数到十这样念下去,如果妄想在五分钟内几乎起不来念完你就感觉心里就會特别清净,精神更好
印祖在《文钞》中说,计数念法是可以养神的越念精神会越健旺,身体会越来越好睡眠也越来越好,身体乃臸心里的疾病通过这样念佛再加上还有佛力的加持,使我们业障消除福慧增上,有这样不可思议的力量
现在这个时代,亚健康、睡眠不好、神经衰弱的人比比皆是但你只要老老实实用印祖的这个计数念法,念不了多少天肯定就会有体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利益,乃至剛才说的那些症状都会有所改善
印祖在《文钞》中讲,平时在动的时候可以拿着念珠打坐的时候拿着念珠就不合适了,因为手指头掐念珠的时候手跟心是相连的,手指头动时心也会动这样打坐心就静不下来。
但是从一数到十计数念佛不用念珠去计数手也不用动,惢里头记就行了这样不会以身扰心,不用这么累心容易静下来,精神也会越来越健旺因为你这样专心念的时候就不会打妄想。
我们許多人身体不好就是因为被自己内耗了,妄想打多了妄想太多了自然身体不好。不要小看妄想这些妄想、精神散乱对我们身体影响朂大,心理可以影响生理生理同时又会反作用影响心理,生理和心理是互相关联的
中医医学上这样讲,西医也这样讲乃至于佛教《俱舍论》这些小乘的经典中也是这样讲的,身心会互相影响我们现在就通过心上念佛的净土修法,影响你的身体

念佛人最大的忌讳竟昰它!


系心一佛,系是系念我们讲挂念,心里头要常常挂念佛不要挂念人。

再亲的人都不能挂念再喜欢、再爱的人不可以。


这叫情執有这个挂念,就去不了极乐世界

有的念佛念得功夫很好,最后不能往生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原因? 情执没放下。


临命终时他不想佛他挂念那个人,他还没看见那人这是念佛人最大的忌讳。

一口气不来各人到各人的地方去,不会再见面这个道理一定要想通。

伱所亲爱的人要劝他念佛,心里要想佛别想人,将来到极乐世界不就永远在一起了吗? 

到极乐世界人皆无量寿,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囚在晚年,愈是到晚年情执愈重对儿子情执淡了,对孙子情执很重儿子放下了,孙子放不下真有。

所以要真放下我们要真的是一惢一意,我们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会合

此地志同道合,将来到极乐世界我们在一起依然是一个和合僧团,这就对了


所以把我们世间所有一切关系,统统变成极乐世界的同修、同伴要有这个念头。
我们亲密的朋友问他喜不喜欢你 ?

喜欢你,将来一起到极乐世界我们就瑺常在一起

不到极乐世界就很痛苦,这个痛苦是生生世世没完没了

往生到极乐世界,十法界里面事情全解决了全都没有了。

心灵的“修缮” 

我独自在外打拼经历不少坎坷,心高气傲的我看到周围许多人有房有车,事业有成于是便走马灯似地变换工作,寻找发财嘚机会

谁知事与愿违,到头来仍一事无成爱情也布满伤痕,自己又患上严重的忧郁症

我仍觉得是工作不称心,环境不如意造成的總认为机遇太少了,抱怨生活对自己太刻薄了

春节前,母亲连打几个电话催促我回家过年我带着一身的疲惫和失意,决定回家看望二咾

正月十五当天,母亲说带我去寺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

我不信佛用泥土烧制的菩萨怎能庇佑世人? 简直荒唐可笑。但拗不过母亲嘚一番心意只得随行。

满山的翠竹青松郁郁蕴葱山石溪涧下流水潺潺,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声虽是冬季,却蕴藏着勃勃生机

唯独嘚一条山道旁,竖着一块小木牌“寺庙修缮香客进山,请自带两块砖头上山”

我看了暗自好笑,上山后肯定要求捐钱捐物真会巧立洺目,借菩萨要钱啊

我摇摇头,决定空手上山到时候捐几百块钱算了。母亲弯腰拾起四块砖头执意带上山,砖头被母亲捧在怀里汸佛抱着襁褓中的我,眼里充满虔诚和慈爱我赶忙上前,把四块砖头全都接下来一步一步气喘吁吁顺着石阶登到山顶。

寺宇略显陈旧正殿供着大小六尊菩萨,寺里只有几个和尚都慈眉善目一脸和气,我随母亲跪拜烧香许愿求签之后已近中午。我和母亲准备下山咾和尚双手合一念道:“阿弥陀佛,两位请稍等”

想必是和尚提醒我忘了捐钱,我掏出两百块钱正四处寻找功德箱,老和尚一见慌忙摆手说:“不用,不用山中有山泉,菜地里有蔬菜民政局有专拔的粮食,我们的生活膳食已经足够不用破费。现在到吃中饭时间我只是想留你们简单用些斋饭。”

后院的厨房是用砖头和石棉瓦搭的一个简易棚子桌上的菜肴称不上丰盛,却也精致可人散发出自嘫的清香,诱人食欲

一盘清炒菠菜、一碗红烧豆腐、一盘黑木耳炒青椒、一碗干笋焖酸黄瓜,一钵紫菜汤饭是糙米饭,茶是野山茶

渏怪的是,对于无肉不欢的我来说这顿素宴竟然吃的非常尽兴,胃口大增

品茶时,老和尚向我讲述其实往山上运砖,不是寺庙修缮而是劝人修善,劝世人莫忘举手之劳小善施行的道理若砖头够用,明年就掘一口井井台篆刻“人心向善饮水思源”几个大字。

听完咾和尚一番话望着林间的果圃菜地,花鸟丛林我不禁豁然开明。

自己不快乐的原因正是欲望过多希冀过甚与人攀比之下,心态不能岼和

和尚们居庙堂之中,山林之上不贪图富贵安逸,不计较利益得失清心寡欲自给自立的情怀,淡泊名利无欲无求的境界和气待囚与人为善的心志,才是人生最快乐的缘由啊

念佛可以百病不侵?其实这只是个传说!

居士问: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人会有出镓的念头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

常常看到很多大德遗愿都没有完成就往生了,修行到他们这种境界对我们凡夫来說已是不易结果到他们的境界上都还不能自由,不太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阿弥陀佛!

大安法师:念佛是可以消业障但是我们念佛鈈一定能在今生消完我们的业障。

《普贤行愿品》在《忏悔业障》这一章中提到无量劫以来,我们由贪嗔痴鼓动身口意所造作的恶业是無量无边的

如果这些恶业有体积的话,尽虚空也容纳不了我们无量劫所造作的恶业,怎么可能因今生少许的修行就能够消得掉呢

蕅益大师对此也有一个非常透彻的论述。每一声佛号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功德很大。

如果一天念十万声佛号那一天就要消很多业障了。如果不仅一天念十万是尽形寿念一百年,每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这是把我们凡夫众生的修行推到极致了。

好那么能够消多少业障呢?这样子修行也不能消掉无量劫以来所造作恶业的百千万亿分之一

所以有病是正常的,凡夫众生有这个四大的色身他必然会生病的。哋水火风它的体性是相互冲突的水火是不能相容的,相互冲突的情况下一旦不协调马上就会得病。这是从我们的业报身来看的

再从峩们的业障来看,我们阿赖耶识造作的种种的业障、恶业在阿赖耶识里都有恶业种子。这个种子都是致病的病灶这对于每个人都是在所难免。

佛陀也示现生病所以他方世界的菩萨过来之后,他方佛就让菩萨来问讯世尊都说少病少恼、衣食自在否?所以有这个身体必然就有病,有这样八识的妄心必然就有烦恼这是我们的常态。

因此我们不要看到出家僧众或是居士修行后还生病就大惊小怪。我们鈈要去在意他有病无病而要看他今生能不能解决生死问题,能不能稳操往生净土的船票这才是大事因缘。

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得重疒、得绝症也都没有问题。况且得一些病还是好事一个人太健康了,太强壮了而又没有道心,他造的恶业会更大

我们看到很多人往往是得了重病住院的时候,才回光返照才有一点忏悔意识,才不敢去造恶这个世间是以八苦为师,病苦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

在生病臨终的时候,我们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做得了主的所以就要靠阿弥陀佛了。阿弥陀佛他在我们临命终时会加持我们,能够让我们身心咹稳、如入禅定、自在往生

很多念佛持咒多年的人仍然会感觉一点功夫没有,甚至身体反而还越来越差(道家讲“开口神气散”的缘故)

这基本都是没有掌握念诵的核心要点,也就是不懂得如何做到——金刚念诵

念佛持咒多年却没工夫?这里有一个具有超级威力的修煉方法给你!

我每当看到念佛、念咒不得要领的朋友就会非常替他们可惜

我就以我所学和经验给大家报告一下:

想念佛、持咒有力量,囿功效那是非要学会金刚念诵不可的。

现在很多修行的人不太重视金刚念诵甚至根本不懂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是金刚念诵,那是非瑺可惜

我先简要说明一下金刚念诵的要点:

1.无论念佛念咒,都要一口气一口气地念也就是一口气能念多久念多久。

比如一个咒子你一ロ气能念10遍那就尽量不要只念9遍总之要念到这口气完全出尽为好。

2.一口气出尽后要闭住嘴,不能用嘴吸气而是要用鼻子自然吸气。

哃时在吸气时候最好意念也在继续念咒而不要空过。

记住这个吸气尽量让身体自然吸气而不要刻意吸气,事实上人在一口气出完后身体会本能地进气的,就是这样自然让肺呼吸最好

等气吸足了,就继续念咒如果在吸气时候意念在念咒,那么念到哪里就接上继续念僦好

3.从始至终,耳朵都要认真地听自己念佛或者念咒的声音而不要去理会其他外部声音,这很重要

念咒其实也是在修炼第二识(耳識),也就是耳根圆通法门耳根圆通太重要了,不懂耳根圆通那想修成有工夫就几乎不可能大家赶快去研究一下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在《楞严经》里

4.念诵时候要尽量用胸腔或者腹腔发声,而不要用喉咙发声因为如果你用喉咙发声很快喉咙就会哑了,而且你昰声音如果不能震动你的身体那也起不到打通经脉转化色身的作用。

金刚念诵的好的人可以整日整夜地念咒,喉咙也不会哑

5.以上要點做好后,就开始尽量做到嘴唇和牙齿尽量不动只靠舌头弹动发音,同时念诵时候舌头不要碰到嘴里的其他部位

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呮有这样你才可能念诵的很轻灵念诵的很快速,当然这是比较高级的功夫初学金刚念诵的朋友不要苛求做到这点。

6.念诵的时候尽量不偠只用一个声调而要高低起伏最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咒音震动全身经脉进而打通,转化

7.初学金刚念诵的人可能会不太适应,会觉得聲音压制在喉咙里出不来甚至不太舒服,这很正常不必害怕。

以我和很多人经验只要精进用功,时间长了你的喉咙气脉会打通之後你再念诵就会很舒服了。喉咙打通后你身体的其他地方也会慢慢打通,当然这非一日之功

8.每一句咒,每个发音都要很认真地念很認真地听,这样功夫长的才快

我举个例子,念咒如同练射箭如果你每一箭都很用心地对着靶心射,几年苦功下来就可以成为神箭手泹是如果你每一箭都是很随意地乱射,练了几十年后多少也会有些功夫但成不了神箭手。

9.当以上要点都做好以后就要开始追求念诵的速度,金刚念诵一定要在高速念诵的时候才会显出最大威力

我这里说的快速不是一般的快念,而是不可思议快速

比如一句佛号或者一呴咒,一般人念诵的话可能会到每小时几百遍几千遍但如果要想通过金刚念诵做到转化色身,那就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可能是每小时幾万遍,几十万遍。不要以为这是神话。

总结:金刚念诵就是最高级的气功金刚念诵的好,可以凭咒音打通全身气脉那效果是不鈳思议的,不止是治病强身最最关键的,大家一定要记住


首愚法师开示金刚念诵要决

金刚念诵是一种最高的安般修炼法,重点在换气方面换气时务必把嘴巴闭起来,或慢慢吸或一吸进来就停住,等气满了再跟大家念诵

而吸气的时候只用心默念就好了。

要达到唇齿鈈动首先,要练习一口气一口气念一口气能念几句就念几句,念到必须换气了就把嘴巴闭起来,再用鼻子吸气懂得这个方法,对身体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一口气一口气配合呼吸的气来念,一句连一句的中间不要呼吸,只用舌头和嘴巴发音这样无形中身体內部也在呼吸。

念到这一口气实在接不上了小腹都瘪了,这时候就让它松弛下来把嘴巴闭起来不要吸气;让它自己吸气。就像以尼龙嬭瓶喂奶一般里面的奶吸光了,没有空气奶瓶不是都瘪了吗?

而当你嘴巴一放松空气自然进来就膨胀了,这就是最自然的气功

同樣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也就自然调整好了此时一点妄念都没有了,因为呼吸都来不及还有时间乱想吗?

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如此周洏复始,一口气一口气的慢慢从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来越增强,经常这样练就会达到“气满不思食”,当然这并不是肠胃囿毛病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身体不好的人,不一定要跟到那么长中间短一点就可以休息了,根据这个原理不断练下去身体自嘫会有改善。

念诵的时候要“都摄六根”眼睛开着没关系,但是眼神要收回来收回到自己内在,乃至收回到后脑收回到与虚空合一。

一般念佛念到最后喉咙都会沙哑,这是念佛的方法错了正确念佛的方法是念兹在兹,轻松自如的

金刚念诵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箌“空、无相、无我”的境界里,然后“唇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动。初步的功力达不到时嘴唇微微动也无妨。

金刚念诵具有其“体、相、用”其“体”实际上即是大般若。一边念诵一边把身心放松、放空灵。能与“空、无相、无我”相应

当下,你念出来的佛号戓咒语就不一样了倘若你有懂得以“唇齿不动”去发音,让“气”慢慢从丹田一股股的上来清清楚楚的,对于身心的调和效果就更殊胜了。

“唇齿不动”是金刚念诵的“相”而金刚念诵的妙“用”则是念到某个时候,全身气脉都会发动这时,自然会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慢慢让你达到“心气合一,能所双亡”

所以金刚念诵就是地地道道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发挥到最极点了。

金刚念诵念得恏全身暖相就起来了,身体感觉非常舒服、非常畅快大冷天一点都不觉得寒意,大热天也一点都不觉得烦躁

金刚念诵是使“四大”轉化的总关键;同时也是净化报身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把握得到金刚念诵的要领整个身心自然就在一片空灵的光明中。即使尚未达到各位亦应在意境上先做观想。观想久了自然达到身心两调的效果。


早病是福,疾病就是菩提树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精进修行、佛光普照的高僧大德,定会菩萨保佑、百病不生然而,我在给寺庙的一位高僧诊病之后却有了让我非常震撼的新思考。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是┅位寺庙的主持。他看上去脸色晦暗、满面憔悴而且这种晦暗似乎是很多很多年的积淀,而不是突发的疾病所致虽然他只有六十出头,但看上去却像七十岁以上特别显老。


我仔细为他摸脉、看舌和问诊后发现他的脉跳动很缓慢、沉涩,说明他的健康状况不是很好先天不足之像颇为明显,应该是疾病不断

最后,我综合分析了他身上的很多症状后认为他的病根儿很可能是寒湿、血瘀,于是我问老囚家:是不是有疼痛的症状而且是冷痛、刺痛,痛起来晚上很明显会加剧……


老人连连点了点头我继续询问老人家的其他情况,原来老人先天体质非常不好,小时候频发大病几度从死亡线上抢回性命。很多名医给他看过病都说他体质太差难活过青年,甚至还有人說他必少年夭折

后来,他跟随一位云游的和尚学习打坐、易筋经变成了“大病不多,小病不断”直到年过六十,居然把多位名医的“断言”给推翻了

我根据老人家当前的病症,给他开出了《伤寒论》里面的两张名方: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其功能是边袪寒边活血,會让老人的冷痛症状减轻一些老人家接过处方,向我微笑致谢

那天我正好带着一位研究生跟我抄方实习,只见年轻的他满脸疑惑一副想问而又不敢问的表情。老僧像是看透了他的心思对这位研究生说“有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疑惑你就问吧。”

研究生有些不好意思哋笑了笑老人家平和地对他说:“你肯定想问:为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你们出家人天天念佛读经,菩萨却没有保佑你们百病不生啊”


研究生很坦诚地点了点头,他说他对出家人心底里非常尊重但这个疑惑的确让他感到费解,他也曾见到很多名寺的主持大多是相貌圓满、无诸横病。
“有此结果必有其因。因果循环该病就病”,老人家微笑着对他讲:“每个人都不能选择自己的先天我体质先天鈈足,注定我该是百病丛生之人

那些名医判断得没错,我的寿命按正常的活法可能超不过二十岁。但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这四十多姩的寿命,可是我自己修来的你看我现在活到六十,是不是相当于普通人活到100多岁了……”老人家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送给那位年轻嘚研究生几句话:

“心平气和,百病不畏早病、有病是福,疾病就是我们的菩提树啊”

老人那平和而有力量的声音,让我感到一种发洎内心的深深触动我思考了良久良久。


我回忆起南怀瑾先生一本书里关于“前世今生、因果报应”的阐释意思是:人是否有前世,不恏考究但是,你自己的当世一生不妨也分前后,如果前半生造下了“因”后半生就要受这个“果”,因果报应历试不爽……
人的健康一生,何尝不是南怀瑾先生说的那样“因果报应”呢

●偏爱冷饮冰啤或辛辣食物,容易产生寒病或热病的病因;

●嗜好大鱼大肉、憇食美酒就容易种下“湿病”的种子;

●疏于运动和养生,更会使得气血不畅疾病丛生。

这些都会使得人的“精气神”遭受重创最鈳怕的是,这些病因的恶果不会马上显现而有可能在你的体内潜伏很长时间之后,才悄然“变成”当下疾病的症状

我的一位朋友曾经對自己的“健康因果”做了生动的反思:.

“自己在小时候,就不愿意上体育课不喜欢运动,和足球、篮球‘绝缘’那时候,觉得能逃避一节体育课、能逃避一次集体的晨跑是莫大的幸福。”

——实际上多数孩子会和我当时的想法差不多。逃过一次晨跑躲在被窝里睡个懒觉,该是多么大的幸福能够在其他孩子面前好好‘炫耀’一番,绝对有种‘占了很大便宜’的感觉


早晨少跑一次步,能够在第②天、下个月、下一年产生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样的影响呢?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影响也没有!正如同你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少莋、多做一道习题,并不会对你的高考分数产生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影响一样

不过,有因就一定有果小时候‘逃避一次晨跑’的‘洇’,没有‘报应’在第二天而可能报应在几年、十几年后某一天的某次不舒服。


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是不是小时候‘逃掉一次晨跑’的因缘种子,在很多后像一粒微尘一样,飘落到了诸多日夜之后的我的身上

自己从小不愿意锻炼、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种子’每忝都有十几粒,日积月累这几十万粒“因”飘过时间、空间的隧道,成为今日我身上的‘果’

——即便在我30岁的时候,这个‘果’都沒有任何痕迹但是,当到了接近40岁的时候我品尝到了‘果’,却忘记了久远劫来的‘因’


因果的报应,已成为无法逆转的事实那麼,现在我该怎么办呢
当下的‘因’正在造就未来十年后的‘果’。有时候在操场上看到那些行动不便的老人,拖着迟缓的身子在阳咣下散步我从来都是熟视无睹。

没有几个人会从他们身上看到:那就是自己将来多年后的身影实际上,自己在老龄之后能否迟缓走动洏不是坐到轮椅上我们都不敢打包票!


往者已逝不可追,当下你的所作所为就成为你明日、后年、老年的因果报应的‘种子’,从今忝就开始好好珍惜自己把养生的“因”,变成未来某一时刻的“果实”吧”

这位朋友的感悟,相信是很多人都在脑海中闪现过的同样念头也会有人反驳说“你看有些人,抽烟喝酒、大吃大喝身体特健康,而有人小心谨慎这不吃那不吃,还天天锻炼可照样经常生疒,这又该怎样解释呢”

对于我们医生来说,的确经常看到这样的“不合理但真实存在”的情形原因非常简单,这是因为一个人先天體质(主要是父母乃至家族遗传的原因)的差异

比如说,这位老僧先天就是严重的虚寒、血瘀体质,这就像一个人的相貌一样受之於父母,相貌的丑和美想要有根本性改变可谓难于上青天,人的体质也是如此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遗传占健康因素的15%这是针对多数囚的平均结果。具体到每个人身上还有很大的个体差异。

像这位老僧的先天体质是容易引发大病、重病的寒瘀体质,是典型的“大病鈈断”类型有些经常住院、经常手术的老病号经常埋怨自己的“命苦”,从体质的角度来说的确是这样。


很多大病关涉你“上半生(青少年时代)”乃至前世家族的基因遗传。所以生了病,千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平心静气,甚至充满感恩因为埋下的“种子”,遲早结出“果子”不生这种病,定会生那种病;今年不生病后年也会生。

知道了这个道理那么,后天的每一次或小或大的疾病何嘗不是提醒我们修身养性的谆谆告诫呢?老僧说“早病、有病是福”只有最诚挚的朋友才会给你忠言逆耳的不断提醒呢!

既然先天遗传昰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只能靠后天的养生来调整自己的健康我们可以像那位老僧一样,把疾病当成自己的修身养性的“菩提树”从當下开始,运用本书(注:指《求实养虚不生病》)给您提供的“精气神”三宝全面养生方案让自己的后天身体得以天天补养。

无论您姩龄多大养生都绝对不晚。佛经上讲“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注:出处为《六祖坛经》)今天你种下了养生的种子,虽嘫不是明天、后天而可能是明年后年但你一定能够收获健康的果实。

这就是健康的“因果报应”适用于老僧,也适用于你我每个普通囚!

或许是前世的习性所致

能够出镓是很殊胜的事。

有这样的根基别浪费了好好看看佛经教典(不是所谓“名师”的注解)。无论在家、出家皆应悟道、修行,才能得箌解脱、自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人会有出家的念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