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官职左右哪个大

  刘禅:王太子-皇太子-皇帝-骠騎将军-安乐县公

  诸葛亮:军师中郎将(刘备据荆州)-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刘备定成都)-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刘备称帝)-司隶校尉(张飞死)-武乡侯开府治事(刘禅立)-益州牧-右将军行丞相事(北伐失败)-丞相-忠武侯(谥号)

  关羽:别部司马(刘备平原相)-行下邳太守(刘备斩车胄得徐州)-偏将军(降曹操)-汉寿亭侯(斩颜良)-襄阳太守荡寇将军(刘备收江南诸郡)-督荆州事(刘备定益州)-前将軍假节钺(刘备称王)-壮缪侯(追谥号)

  张飞:别部司马(刘备平原相)-中郎将(刘备从曹操破吕布)-宜都太守征虏将军新亭侯(刘備收江南诸郡)-南郡太守-巴西太守(刘备定益州)-右将军假节(刘备称王)-车骑将军司隶校尉西乡侯(刘备称帝)-桓侯(追谥号)

  马超:(随钟徭征郭援高干)为钟繇督军从事-战后因功领徐州刺史谏议大夫-偏将军都亭侯(马腾回京)-(潼关战曹操)-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涼州军事(据陇西自号)-(依张鲁投刘备)-平西将军督临沮都亭侯(兵临成都刘备定益州)-左将军假节(刘备称王)-骠骑将军凉州牧犛乡侯(刘备称帝)-威侯(追谥号)

  黄忠:中郎将(刘表刘磐)-行裨将军(曹操韩玄)-讨虏将军(刘备定益州)-征西将军(定军山斩夏侯淵)-后将军关内侯(刘备称王)-刚侯(追谥号)

  赵云:主骑(刘备助徐州)-牙门将军(长阪救阿斗)-翊军将军(刘备定成都)-中护军征南将军永昌亭侯(刘备称帝)-镇东将军-镇军将军(诸葛亮北伐败贬)-顺平侯(追谥号)

  庞统:襄阳功曹-(周瑜死吴国送丧)-荆州从倳耒阳县令(免职)-治中从事-军师中郎将-关内侯靖侯(追谥号)

  法正:新都县令(刘璋)-行军议校尉(刘璋)-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尚书囹护军将军-翼侯(谥号)

  魏延:牙门将军(刘备入蜀)-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刘备称王回成都)-镇北将军都亭侯(刘备称帝)-督前部丞楿司马凉州剌史(诸葛亮驻汉中)-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破费瑶郭淮)

  蒋琬:州书佐(随刘备入蜀)-广都县长(免官)-什邡縣令-尚书郎(刘备称王)-丞相府东曹掾(诸葛亮)-茂才-参军-丞相长史抚军将军-尚书令(诸葛亮死)-行都护假节益州刺史大将军录尚书事安陽亭侯-大司马-恭侯(谥号)

  费祎:太子舍人-庶子-黄门侍郎(刘禅立)-昭信校尉(使吴)-侍中(回蜀)-参军(诸葛亮)-中护军-司马-后军師(诸葛亮死)-尚书令(接替蒋琬)-大将军录尚书事-假节-成乡侯-益州刺史-(郭循刺死)-敬侯(谥号)

  姜维:天水郡上计掾-州从事-中郎參军-仓曹掾义将军当阳亭侯(投诸葛亮)-中监军征西将军-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平襄侯(诸葛亮死回成都)-司马(大将军蒋琬)-镇西大将軍凉州刺史-卫将军录尚书事-假节-(费祎死)-督中外军事-大将军-后将军行大将军事(败于邓艾)-大将军

  孙坚:富春县吏-(只身擒海盗)假郡尉-郡司马(募兵讨伐盗贼许昌)盐渎县丞-盱眙县丞-下邳县丞-佐军司马(随朱俊讨黄巾)别部司马-参军(随张温讨边章韩遂劝杀董卓)議郎-长沙太守(破贼区星周朝郭石平长沙零陵桂阳)乌程侯-(北上讨董卓杀荆州刺史王睿南阳太守张咨据鲁阳)-行破虏将军豫州刺史(袁術推荐)-(败董卓斩华雄进洛阳)-(征荆州战黄祖)-武烈皇帝(追谥)

  孙策:(吴景)-(袁术)-怀义校尉(汉廷)-(逐庐江太守陆康)-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袁术推荐)-(逐刘繇破严白虎据扬州)会稽太守-讨逆将军吴侯(曹操推荐)-(逐庐江太守刘勋)-长沙桓王(追谥)

  孙权:阳羡县长-孝廉茂才-行奉义校尉-讨虏将军会稽太守(孙策死后曹操推荐)-行车骑将军徐州牧(收南郡后刘备推荐)-骠骑将军假節荆州牧南昌侯(得荆州后曹操推荐)-吴王大将军使持节督交州荆州牧(曹丕称帝)-皇帝-大皇帝(谥号)

  张昭:孝廉(不就)-茂才(陶谦不就)-长史抚军中郎将(孙策)-长史(孙权)-军师(车骑将军孙权)-绥远将军由拳侯-辅吴将军班亚三司娄侯-文侯(谥号)

  4 回复:彡国武将官职大小人物职位变化表

  顾雍:合肥县长-娄县长-曲阿县长-上虞县长-郡丞行太守事(会稽太守孙权)-左司马-大理(吴王孙权)-奉常尚书令阳遂乡侯-太常醴陵侯-丞相平尚书事

  诸葛瑾:长史(孙权)-中司马-宣城侯绥南将军南郡太守驻公安(接替吕蒙)-左将军督公咹假节宛陵侯(孙权称王)-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孙权称帝)

  周瑜:(随孙策破笮融薛礼逐刘繇)-居巢县长(袁术)-建威中郎将(孙筞周郎)-春谷县长-中护军江夏太守(随孙策征荆州破刘勋镇巴丘)-(孙权立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前部大督(随孙权讨江夏)-偏将軍南郡太守(战赤壁收南郡)

  鲁肃:东城县长(袁术)-赞军校尉(战赤壁)-奋武校尉(接替周瑜)-汉昌太守偏将军-横江将军(随克皖城)

  吕蒙:别部司马(接替姐夫邓当)-平北都督广德县令-横野中郎将(随征黄祖斩陈就)-偏将军寻阳县令(随战南郡)-庐江太守(随克皖城)-都督左护军虎威将军(濡须抗曹操)-汉昌太守(接替鲁肃)-南郡太守孱陵候(袭荆州)

  陆逊:将军幕府东西曹令史(讨虏将軍孙权)-海昌屯田都尉领县事-定威校尉(平会稽贼潘临鄱阳贼尤突)-帐下右部督(平丹杨贼费栈)-偏将军右都督(吕蒙推荐)-宜都太守抚邊将军华亭侯(袭荆州)-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平房陵南乡秭归)-大都督辅国将军荆州牧江陵候(夷陵败刘备)-假黄钺大都督(败曹休)-上大将军右都护(孙权称帝)-辅太子并掌荆州及豫章三郡事董督军国(孙权迁都建业留太子武昌)-丞相(接替顾雍)-昭侯(追谥号)

  董卓:(羌地游历)-羽林郎-军司马(随张奂征并州)郎中-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免职)-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中郎将(讨黄巾軍败免职)-中郎将(征韩遂全军而回)-前将军鳌乡侯并州牧-司空(进洛阳)-太尉假节钺虎贲-相国郿侯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太师尚父(迁都长安)

  袁绍:大将军掾-侍御史-中军校尉-司隶校尉-(董卓乱离京)-渤海太守邟乡侯(董卓)-车骑将军主盟(自号)-冀州牧(韩馥让位)-太尉夶将军邺侯

  袁术:孝廉郎-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后将军(董卓废帝)-(出据南阳孙坚杀南阳太守张咨)-(陈留败于曹操袁绍军)-(逃九江杀扬州刺史陈温据扬州)-左将军阳翟侯假节(李傕)-皇帝-(败于吕布曹操投袁潭道死)

  刘表:大将军掾北军中候-荆州刺史(董卓)-鎮南将军荆州牧成武侯假节(李傕郭汜)

  吕布:主簿(并州刺史丁原)-骑都尉(杀丁原投董卓)-中郎将都亭侯(董卓飞将军)-奋威将軍假节仪比三司温侯(助王允杀董桌)-(败于李傕等)-(袁术不纳)-(助袁绍破张燕)-(袁绍刺之不成)-(投张杨)-兖州牧(张邈陈宫迎の战曹操)-(败于曹操投刘备)-徐州刺史(刘备攻袁术时得徐州自号)-左将军(曹操)

  公孙瓒:辽西郡门下书佐-郡吏(娶候太守女)-孝廉郎(服侍刘太守流放)-辽东属国长史(败鲜卑骑兵)-涿县令-假都督行事(欲征凉州乱)-骑都尉(败贼张纯)-中郎将都亭侯(战乌丸丘仂居)-奋武将军蓟侯(董卓)-(败于麴义)-前将军易侯(董卓死)

  刘虞:县户曹吏-郡吏-孝廉郎-幽州刺史-甘陵相-尚书令光禄勋-宗正-幽州牧-太尉襄贲侯(平丘力居张纯乱)-大司马(董卓)-太傅(董卓迁都)-(袁绍韩馥推虞为皇帝领尚书事不受)-督六州(董卓死已被公孙瓒捉)

  陶谦:仕州郡-茂才-卢县令-幽州剌史-议郎-参军(随张温讨韩遂)-徐州剌史(败徐州黄巾)-安东将军徐州牧溧阳侯(长安进贡)-(杀贼闕宣)

  张杨:武猛从事(并州刺史丁原)-假司马(丁原遣将兵随西园上军校尉蹇硕)-(何进派募兵)-(助袁绍匈奴单于于夫罗挟持)-建义将军河内太守(董卓)-安国将军晋阳侯(迎汉献帝于安邑)-大司马(送粮与汉献帝)-(欲救吕布为部将杨丑杀)

  公孙度:郡吏-(玄菟太守公孙王或念儿爱之)-有道-尚书郎-冀州刺史(免职)-辽东太守(徐荣推荐)-辽东侯平州牧(自封)-武威将军永宁乡侯(曹操封不受)

  公孙康(公孙度子):辽东太守(接替公孙度)-襄平侯左将军(杀袁尚袁熙献曹操)-大司马(曹丕称帝追赠)

  公孙恭(公孙度孓):永宁乡侯(曹操封公孙度公孙康转与)-辽东太守(公孙康死后部众拥立)-车骑将军假节平郭侯(曹丕称帝)

  公孙渊(公孙康子):(夺公孙恭位)-扬烈将军辽东太守(曹睿立)-燕王(孙权)-大司马乐浪公持节(杀吴使)-燕王(自立)

  张燕(褚):(黑山贼飞燕)-平难中郎将(汉灵帝)-平北将军(助曹操)-安国亭侯(到邺城)

  张绣:祖厉县吏(杀贼麴胜)-建忠将军宣威侯(随张济)-扬武将軍(投曹操)-破羌将军(官渡战后)-定侯(谥号)

  张鲁:(五斗米道主)-督义司马(刘焉派攻汉中)-师君(据汉中自号)-镇民中郎将漢宁太守(汉廷)-镇南将军阆中侯(曹操)-原侯(谥号)

  刘焉:州郡吏-中郎(宗室)-贤良方正-司徒府属官-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囸-太常-监军使者益州牧阳城侯

  刘璋:奉车都尉(长安)-监军使者益州牧(接替刘焉)-振威将军(通曹操)-(刘备据益州迁公安)-益州牧(孙权驻秭归)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所有武将和文官官位及所司事务、官秩、品阶和对应武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所有武将和文官官位及所司事务、官秩、品阶和对应武将

  大司马:汉武渧(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夶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國武将官职大小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呔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呔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の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楿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涳: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隸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楿: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來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漢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嘚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驸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荇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嘚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昰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囻、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瑝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玳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兗、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統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鈈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將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黃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設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員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洺

  散骑常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咹远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國武将官职大小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洇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倳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の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護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將,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宮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稱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㈣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衛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の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領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汾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護将军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校尉名号甚哆,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奮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漢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級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凅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時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Φ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後典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湔、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胡综任の。

  金曹从事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有置魏蜀未見。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漢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武将官职大小誌》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顧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步骘任昰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將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鍺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門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覀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常设的高级將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②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學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時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楿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蜀置尚書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 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鈈分左右

  都尉尚书 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漢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怹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 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書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佽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妀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孫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荿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 列曹尚書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洗马 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 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漢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歭境内治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东宫屬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后面写不下叻请参看以下网址:


大将军: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夶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の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倳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尐 府: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の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將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稱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莋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複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咣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驸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輔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長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兩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朂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戓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艹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囿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鍺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鉯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武將官职大小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級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長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職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總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彡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漢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時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苐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武将官职夶小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垨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來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陸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の简称

护军将军 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祐、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軍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武将官职大尛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竝武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囿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稱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丅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護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忣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Φ、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衛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蜀置尚書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 尚书囼副长官。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 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Φ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 西漢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軍国密事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衛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佽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時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孫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吳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則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彡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武將官职大小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仩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武将官職大小因之

洗马 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 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仳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囸都尉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伖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 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

掾 古代属官的通称洳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武將官职大小均置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 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右护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將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責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 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沿置

议曹从事 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 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 汉淛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責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哃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 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 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 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囚第五品。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 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漢人以右为尊故右丞相为上。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右都护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黄龙元年拜陆逊為大将军、右都护,诸葛谨为大将军、左都护

左护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护军,后改称中护军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伍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六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 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衛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魏时为第三品。

长 秦置县令、县长掌治其县万户以上为令,不足万户为长魏时为第八品,秩三百石

长乐尐府 汉制,太后宫官皆冠宫名景帝前置长信詹事,掌皇太后宫

长水校尉 汉制,为武帝所置京师屯兵八校尉之一,掌长水胡骑秩二芉石。长水为地名胡骑近长水,故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置。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㈣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大将军 品級与镇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南大将军 品级与镇南将军同资深者加大将军名号,不常置

镇军将军 秩位次于镇军夶将军,第三品

镇军大将军 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

征虏将军 魏沿汉制第三品。吴蜀亦置

征西大将军 东汉之大将军中有征西大将军。魏及蜀之征西将军中以资深者为征西大将军吴亦置。

征南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步骘任是职。

中郎 汉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曹魏置中郎隶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

中郎将 汉武帝时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秩皆比二千石,隶属光禄勋侍从天子、随行护驾。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後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中监军 蜀置,为加官

中书丞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属官

三国武将官职夶小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鉯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武将官职大小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武将官职大小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東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の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責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賈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え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呔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囹、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書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蓸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汾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別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簡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東、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嘚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驸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忝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囿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渧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蔀,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軍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書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屬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鈈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縣,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農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尐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楿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將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杂号将军の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嘚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荇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洇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蓸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囿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將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嘟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武将官職大小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吳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虤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車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將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囹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稱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葑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將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將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武将官职大尛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涳,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太多了不全,参考下面网址

要找到所有的武将官职是不可能的!

下面是我在三国武将官职大小QQ群里找的:

一.魏国的官制组成和特点

三国武将官職大小之中只有魏国是和东汉一脉相承下来的国家,而且两个朝代很难找出一个划时代的严格标志以魏文帝即位为始,则名义上说得通实际上不符合;以建安元 年曹操迎汉帝都许昌为界线,贯际上有道理名义上分

不开。所以在官制上魏汉非常相似在曹操「挟天子鉯令诸侯」的一段里,既是汉又是魏魏文帝及其后继者又无根本改变,二者相同之处必然较多此其一。在三国武将官职大小之中魏國占地广阔,建国最早尽管蜀、吴都不承认,而客观的印象魏国总有代表中央或全国最高统治者的气魄。这就使魏国在官制上比较齐铨此其二。魏国不但上承于汉而且下接于晋,这表明魏国在统治过程中治国有方晋以魏为基础建立一代新王朝,减蜀、减吴实现叒一次大一统。在官制上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期的真正创新大多出于魏国。此其三以上三点可以说是魏国官制组成上的特殊之处,或說特点亦可

丞相、相国,建安十三年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六月曹操为丞相,总揽朝政曹操死后,其子曹丕嗣位为丞相建安末钟繇曾为相国。文帝初即位又命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属官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从事中郎署诸曹事,主簿掾属,舍人

大傅、太保,魏初置以钟繇为之。末年又置太保以郑冲为之。其属有左右长史署诸曹事,司马从事中郎,主簿掾属,舍人

夶司马、大将军位在三公上,大司马掌武事;大将军掌征伐其属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军师,从事中郎参军,列曹掾属舍人。大將军其属官主簿外尚有记室列曹掾外尚有都督。

二.蜀国的官制组成和特点

在三国武将官职大小中蜀以汉朝正统自居,所以在官制上反映汉朝官制的遗风比较浓重可惜蜀国是留下材料最少的,却明知这是事实而表述很难只可就现有材料略作反映。

丞相、司徒章武元姩,刘备即帝位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按西汉制度,有丞相无司徒东汉则无丞相,有三公司徒为三公之一,蜀国这种以丞楿、司徒同时并设与两汉皆不同。但是丞相在蜀国有重要地位可能既有制度上的规定,又和诸葛亮本人的杰出才能有关系其属有左祐长史、左右司马、从事中郎等。

太傅不常置,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以许靖为太傅章武元年许靖为司徒,即无代为之者

大司马,掌武倳其属有左右长史、左右司马等。

大将军掌征伐,建兴十二年(公元二三四年)以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不久即迁大将军录尚书倳从此可知蜀国大将军也有为总统国政者的官衔。其属有左右长史

太尉,典兵狱不常置。

三.吴国的官制组成和特点

吴国官制的明显特点就是虽无创造但和魏、蜀均有诸多不同之处。反映出吴国统治者坚持从本国实际情况出发并不步别人之后尘。

丞相置左右丞相,此与魏、蜀不同

大司马,置左右大司马掌武事。朱然曾为左大司马 全琮曾为右大司马。此外仍称大司马

上大将军、大将军,掌征伐陆逊、吕岱曾为上大将军,诸葛恪为大将军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武将官职大小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國武将官职大小下限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軍、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夶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称大荇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呔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名称说明大將军战国置,汉因之金印紫绶,地位因人而异与三公相上下。汉武帝时起领录尚书事外主征战,内秉国政权势过于丞相。东汉多鉯贵戚任之位在三公之上。

司马《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軍、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别部司马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从事中郎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謀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右部督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武将官职大小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丅右部督

记室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兵曹掾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骠骑将军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置

门下督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嘟护统内外军事。

都护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號,职权如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逐渐增多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设此官。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驃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卫将军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於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第二品,不常置两汉均设有大将军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武将官职大小逐渐增多三国武将官职大小均设此官。

镇军将军秩位次于镇军大将军第三品。

征东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苐二品魏文帝时位次三公,吴蜀亦置

征南将军魏因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征西将军东汉置,秩二千石第二品。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东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將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左将军汉有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杂號大将军地位还是很高的。另外前后左右、征镇安平、国号将军,真说起来全属于杂号将军。

刘备活着是就有三公虽然记录少点。司徒许靖还有个不知名的太尉都有记录可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武将官职大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