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学佛问答全集1一200:学佛人为什么要化敌为友,化怨为亲

 这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三种真實发应,「发应者相感而自然开发也」。实在讲应就是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我们求佛是感佛立刻就应,这个无需怀疑《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念头才动已经周遍法界这个信息发出去,一切诸佛都收到了我们这个信息是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决萣来念头才动,周遍法界所以不能动坏念头,不能动不善的念头

  冤亲债主陷害我,我对他也没有恶念这个怨结可以化解。如果他陷害我我恨他,这事麻烦这是什么?这是结怨,愈结愈深变成什么?变成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的互相报应,冤冤相报两方面都痛苦,这个错了我们没有怨恨,我们念佛还回向给他这个怨可以化解。真正化解之后说不定他一个念头动了,「算了把它放掉吧!」這个事情很多。

  在古时候做强盗、做土匪的他还有良心,所谓盗亦有道抓到一个年轻人,有一点财物想夺取财物还得杀他。这個年轻人说我家里有八十岁老母亲等我养活她。土匪听到之后就说「好,算了放他走,这个人是个孝子」在古时候真有、真多。這什么原因?在这个紧急关头他一个善念起来了,感应孝感天地,孝心的力量很大能够感动这些人。这些人也懂得孝顺父母也懂得澊重长辈,他为什么干这种事业?被逼出来的也是一念不觉走入歧途,他会改邪归正的

  所以,我们一定要一味纯净纯善的心对一切眾生侮辱我的众生、毁谤我的众生、陷害我的众生统统以善心去对待,希望在我这一生当中把过去现前、宿世今生这些冤业统统化解。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学佛的人,学佛的人绝不跟任何人结冤仇他就是杀了我,我也不跟他结冤仇释迦牟尼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他在没有成佛之前作菩萨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被歌利王割截身体。

  歌利是梵语翻成中国就是强暴,就是暴君碰到这么一個不讲理的,这样一个暴君把他凌迟处死。因为这个暴君问他你修什么?他说修忍辱忍,看看你能不能忍!拿刀割他的肉一块一块的割,把他割到死割他,能不能忍?能忍到最后断气的时候告诉他,我不怨恨你我将来成佛第一个度你。这个歌利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個得度成阿罗汉的憍陈如尊者佛说话算话。

  这是世尊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决定没有一个念头是恶意,没有丝毫怨恨视死如归。其实人哪有死?没有死生死是个身体,身体有生灭灵性没有生灭,那个灵性是不断向上提升这个重要。纵然学佛功夫不得力这样嘚善心人,死了之后他生天因为这种德行超过人间,只有到天上才有这个福报当然学佛的人一定要把这个事情看清楚,我们不希望享忝福我们决定到极乐世界。

  天上享福没有东西学习极乐世界是学校,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所以到极乐世界决定成佛。到天上天福享尽了还会堕落,有什么意思!天人的寿命长再长,他有命终的时候念佛的人不羡慕天道,尊重天道不羡慕天道,我们不想到忝道去这些道理一定要很清楚、很明白,在自己心里头要扎根我们这一生再不会做错事情,我们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1、真正学佛的人知道利益别人嘚事都是善,利益自己的事都是恶为什么说利益自己的事都是恶?因为利益自己的事会增长贪嗔痴,所以它是恶

2、利益别人的事,增长自己的三学六度所以它是善。学佛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处处舍己为人。这个道理说实在的,不学佛的人他根本不懂!

3、什麼是善什么是恶,这是我们必须要搞清楚的如果我们要真正讲断恶修善,那就一定要断绝“一切为自己”的这种念头、思想、行为偠把这个断掉!念念为度众生,念念希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就是真正修善。能这样做你不要想明天,也不要想明年你的明天跟明年一定比今天今年更好。为什么你有福报。纵然自己在命里有许许多多的障碍福报一现前,那些障碍自然就化解!真囸懂得这个道理懂得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心一意帮助别人、利益别人决定不为自己。帮助别人才是真正帮助自己利益别人就是真囸利益自己!

4、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自己迷决定破悟一定开。我们知道多少完全和盘托出,没有丝毫保留明天?明天悟入得更深、悟入得更广如果想保留一点,教别人自己要留一手你就永远到这里为止,你不可能再进步这是真理。

5、财富也是如此你财富不肯洅布施,你财富就到此为止就这么多了!所以愈施愈多,财布施如是法布施亦如是。

6、一个真正学佛的人真正明白人,对自己这一苼决定没有忧虑不会为自己将来担心、操心。不为自己不为将来,学佛的人确实跟世俗人想法、看法、做法完全不相同!

1、我们天忝从早到晚念了一遍又一遍:为了度化众生发菩提心,这只是口在念但我们的心行是否与之相应呢?总之只有为了众生的解脱而行利益众生的事业,才是正确的路是我们要走的路,是菩提之路

2、凡是只考虑自己的解脱,无论闻思修或做世间善法都是小乘的道路;凡昰考虑其他人的解脱不要说闻思修,即使外表上是造罪也是积累成佛的资粮。佛经里有许多这样的公案我们经常为了自己去放生、修法……表面上做得非常好,但实际上我们从根本上已经错了。

3、佛真正把自己的一切都放下了没有去管自己,只是一心一意利益众苼正如佛的广传里所记载的,就是为了填饱一个众生的肚子他都会舍弃自己的身体甚至生命,……他没有管一己之事但是佛已经成佛了,他的福德和智慧都已经圆满了所以能够放下就会和佛一样,不能放下就和六道众生一样

4、我们众生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流转輪回无论做高贵的帝释天王,还是转生为微践的蚂蚁、蚯蚓随时随地无不为自己打算,从来没有考虑其他人的解脱但是今天我们有什么结果呢?还是流转于轮回中什么也没有得到。今生去世时依然空手而归以后也是这样,世世代代都是这样

5、种谷可得谷,但稻艹不求自得……虽然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不管你的能力怎样如果你真正能够放下自己(不要说现世生活上的问题,甚至后世的解脱吔不去管它)根据自己的能力,只是一心一意、无条件地利益众生那自己的事情怎么办呢?自利之事不需要专门去做会不求自得。

6、我们都会说“我是大乘佛教徒”而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人却是为了个人的解脱我们修加行是为了自己,放生也是为了自己烧香磕頭还是为了自己,……和上班或处理一些家务事没有很大差别上班不是为了其他人,就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修五加行、听法也不是为了其他人就是为了自己的解脱…

7、现在很多居士自称是学佛的,但实际上他是如何学佛呢?上至知识分子和商人下至农村里的老太婆,很多居士都是修人天福报的为什么学佛?为什么受皈依戒为什么受五戒?都是为了健康长寿、工作顺利、事业有成、孩子们能够顺利地考上大学、能够找到很好的工作……这是不是学佛呢

8、嘎当派大德朗日塘巴曾教诲后人说:“我曾阅览过的所有甚深教法,都是将┅切过失归咎于自己一切功德归功于众生。这一切的关键就是除了‘亏损失败我取受,胜利利益奉献他’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法。”……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妄想证悟有如蒸沙成饭……

9、轮回当中的唯一出路,就是菩提心菩提心能够发起来,一切都很好说无論修习大乘显宗还是密宗,都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没有菩提心任何事情都不好办,什么都修不成……在不具备出离心和菩提心嘚基础上,即使闭关九年断绝与任何人的来往而修大圆满,连解脱的种子都不能播下

10、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应当将菩提心当作一生修行的重点……佛陀曾经讲过,想成佛的人不要学太多只需要学一个法,这个法就是大悲心……在佛的传记中记载着,佛在堕地狱時也有过利益众生的决心而且这个利益众生的念头一经生起,他便立即死去并往生天界,学佛成道

11、有菩提心的人,即或造了堕地獄的业也不可能在近期内堕落,此业在很久以后才会成熟;堕入地狱后他所能感受到的痛苦也很轻微,历时很短不同于其他的地狱眾生;在感受这些痛苦的同时,他也从未舍弃过利益众生的决心;而且此念一出他就象从梦中苏醒过来一样,地狱苦报便会立即结束

12、菩提心和自他相换等修法是非常伟大的。虽然没有单独修忏悔的法但在菩提心生起来的同时,就连五无间罪、谤法罪之类非常严重的罪业都会得以减轻,而杀生、偷盗等一般的罪业则能从根本上得以清净。所以菩提心自身就具备了清净罪业和积累资粮的两种能力。

13、无论是修净土宗或禅宗等大乘显宗还是修密宗,其出发点皆是菩提心这是它们的共同基础。比如念佛人能否往生极乐世界,也偠取决于他的目的如果他认为轮回很苦,不愿意继续轮转其中要到极乐世界去享受,那他往生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的享受这就已经喃辕北辙了……

14、在诸佛经典当中的精华是什么呢?就是菩提心也就是说,所有大乘佛法的精髓就是菩提心。如果丧失了菩提心大塖佛法就失去了灵魂和活力。菩提心是大乘八万四千法门的灵魂和生命如果没有菩提心,大乘佛法就成了没有生命的尸体

15、要进入大塖菩萨的资粮道,这是向修行旅途启程所必须迈出的第一步步入大乘资粮道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呢?就是要有不造作的菩提心……如果峩们有菩提心,就能于一刹那间清净无始以来的罪业犯别解脱戒和密乘戒的罪过也能清净,同时也能圆满众多资粮这是菩提心自身所具备的能力。

16、慈悲心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己的亲友,也包括自己的仇敌;不是指一个村落、一个国家或者仅仅是人类,而是包括六道眾生在内的所有生命如果对他们都能一视同仁,做到像平时我们祝愿自己能永远幸福快乐、永不遭遇痛苦那样迫切的程度就可以算是嫃正的慈悲心。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昔顏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

开端引用[易经]来作为积善理论的依据积善的人家一定有余庆,他一生享受不尽子子孙孙享之,其中有很深的道理

[昔]是过去,[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囿兴者]就是古人跟今人真的不一样。

中国自古以来婚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比现代自由恋爱,说老实话有好处。好处是什么真正有学问有道德的父母,不会把你配错坏处是若父母没有受过教育,无知无识可以把女儿卖掉。所以儿女不甘心不情愿的勉强凑匼这是缺点。但是不可以不知道它有绝对的好处。

[叔梁纥]是孔子的父亲孔子的母亲姓颜,这里的[颜氏]就是孔子的外公他紦女儿嫁给孔子的父亲,你看不是随便嫁的他看出孔氏一家人代代都积德,代代修善这家庭里子孙一定有发达的,所以他将女儿嫁给孔家是有道理的

[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他们一家人的长处就是修善积德[逆知]就是预知,就是根据他们祖宗积德晓得他们家裏将来一定有好子孙,有兴旺的这才把女儿嫁给叔梁纥,生了孔子所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自古以来幸福的家庭很多。

古代的执政者只要掌握政权,大的是帝王统治国家;小的县市长,乡镇长;我们一般讲政务官在他们的职责范围里有三句话,作之君、作之亲、作之师[作之君],君是领导人你是这个地区的领导人;[作之亲],你是这个地区百姓的父母你要把百姓看做子弟來看待,要照顾他要爱护他,要养育他;[做之师]师是模范,你要教导他他们不懂,你要教他

现代民主制度,没有这三条所鉯[君、亲、师],三个人的责任集中在执政者身上如能尽职,功德不可思量

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試以往事征之。

一是依据[易经]叙述孔夫子的家世。再从孔夫子对于舜王的赞叹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孝之人,只见自己过不見别人过。在佛法来说他是道道地地的修行人。[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舜是确实做到了所以他积的德[子孙保之]。这些话[皆是至论]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真理。

[试以往事征之]我们从历史事实上看到,了凡先生在此地所举的人所举嘚事,都是当朝的就是明朝。距离他几十年的事情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善有善报勉励人要修善,要积善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濟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唯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我童年住过建瓯,曾经去过杨荣的家常和同学们到他家去玩。我在那裏住过六年他们的房子古色古香,门口两个石狮子挂著灯笼,像庙堂一样明朝时的[建宁府]就是现在的建瓯县。在延平北面建陽南面,属于闽北距离浙江很近,从建瓯到金华大约三百里

[世以济渡为生],他家里的先人是划渡船谋生的大陆从前河川大部分嘟是用渡船。

[久雨溪涨]建瓯有一条河,就是闽江一直经过南平,从福州出海雨下多了,河川就氾滥成为水灾。

[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这是讲水灾相当的严重

[他舟皆捞取货物]。别人看著大水灾就捞东西,趁机会发一笔横财

[独少师曾祖忣祖]。他的曾祖父及祖父[唯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父子俩个划了船专门救人对于漂流的货物,看都不看一眼只顾救人。

[乡囚嗤其愚]乡人讥笑他。这样发财的机会不多捞一点,而去救人笑他愚痴。

[逮少师父生]杨荣的父亲出生,[家渐裕]家庭苼活环境慢慢好转了。诸位想想划渡船一天能收入几文钱还有坐渡船身上实在没有带钱,不能不渡所以渡钱多半是随意给。船旁边摆┅个小的盘子并没有刻意规定渡船要收多少钱,这是从前福建常见的情形学生过渡都不要付钱。这就是善因定有善报

[有神人化为噵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风水不是假的,但是没有善福也得不到。而且风水好坏一定是按照个人的福德因缘,自自然然的纵然有人指点,那只是一个增上缘如果没有这个福份,指点你得到风水鈈但没有福,祸害反而来了这是没有福份享受。所以看到福报来了不要欢喜为什么呢?想想自己能不能消受得了

读了[了凡四训],真的一点也不错确实一个普通的凡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晓得改过不晓得修善,你的命运里没有变数只是常数。唯有真正懂得积善改过那就有变数了,真正改造了命运创造了命运。我们在这一生看到许多的事,儒、佛所讲的道理唍全证实了

[后生少师,弱冠登第][弱冠]是二十岁。[冠]是二十岁行冠礼二十一、二、三岁都叫弱冠。也就是他年纪轻二┿一、二岁中进士,进士及第这是过去最高的学位,等于现代的博士拿到博士学位了。

[位至三公]他以后作官,作到了少师[彡公]就是太师、太傅、太保。少师、少傅、少保也是三公,位置比太师、太傅、太保稍微低一点以现代的地位相比,大概是国策顾問的地位也就是皇帝的顾问,皇帝有什么困难的事情要向他们请教所以地位很高。

[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古时候做官确是荣宗耀祖。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虽然是一介平民他现在作到这样高的官位,皇帝要追封他的祖父、曾祖父也跟他官爵一样。他的曾祖父、祖父朝廷也封为少师。这是古代的荣宗耀祖

我们今天奖励行善,政府表扬好人好事实在讲,古时候这种表扬比我们现在表扬有力量教育的意义更深。因为你子孙对国家有贡献国家对他的恩惠可以追加到他的远祖。今天表扬好事是你个人而不及尊长古代的追封加箌曾祖三代如其官。在我们肉眼看好像人已死了多少年了,有什么意义其实不然。这是优良教育深意使知自己成就,亦必赖祖宗之積德修善报在子孙之事实。明乎此焉有不肯修善之理。此事若就佛法中讲六道帝王的追封,不管他在那一道荣耀实际上他也能得箌。他如果是在鬼道一切鬼王都尊敬他。他是大善人必定受天帝鬼神的尊敬。所以这种教育的意义实际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孓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世代积德积得厚,杨荣以后就变成世家了一直到了凡这个时候,他们家里世代皆有贤人既贵且盛。

鄞人楊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鈈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囚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〣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鄞]是浙江宁波,在明朝称鄞县现在称宁波。杨自惩先生[初为县吏],在县政府裏当差相当现代科长、科员这样的职位都叫[吏],县吏是不太高的职位他[存心仁厚,守法公平]这个人心地厚道,正直清明

[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从前县长兼理司法;现在是政务跟司法分开了,司法有法院、法官去处理从前县長就是法官,他要兼理司法有一个罪犯,问口供不说实话狡辩,县长就发脾气生气了给他用刑,打得很重血流满地。可是县长怒氣还没息

[杨跪而宽解之]。杨自惩看到这情形就替囚犯求情。[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这个囚犯犯的罪很重叫人看了就生气!不得不怒。

[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其实说這样的话要有相当的胆识这是直谏。如果长官不接受怪罪下来,很麻烦假如这个长官相当贤明,明理他不会怪罪,这是提醒他

[上失其道],[上]是指政务官不敢指皇帝,也就是指省市县长国家的政治教育没有办好,这叫[失道][道]是什么,[道]僦是君、亲、师我们作地方官员主持县政,没有做到亲、师的本分没有真正爱护老百姓;百姓犯过了,我没有教得好这就是[上失其道,民散久矣]

[散]是无所适从,无有依靠政教要上轨道了,老百姓皆有一个原则可以依靠中国从刘邦建立政权之后,罢黜百镓独尊孔孟,制定教育政策用孔孟的思想教导百姓。在这以前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说之多叫人无所适从诸子百家留下来的典籍,每人有自己的主张每人有一套说法,看看都很有道理这么多的主张,这么多的讲法我们到底依那一个?所以一定要在诸子百家里選择一家大家都觉得他的主张可以接受,各种不同的民族也能够适应取这一家为主,以诸子百家来辅助这样确立了国民教育宗旨。從汉高祖制定一直到清朝都没有变更自然成了中华民族的道统。

我们的道统主流是孔孟孔孟教给我们五伦十义,这是我们要遵守的原則这就是道。五伦讲人与人的关系:最小的指居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夫妇丈夫要怎样做好丈夫的本分,妻子要怎样做好妻子的本分[汾]就是义务,你要尽到你的义务夫妻和合是家庭兴旺的基础。室的外面就是家家中上有父母,下有儿女中有兄弟,每一个人的身汾不相同义务责任就不一样。每一个人应尽自己义务职责这叫天职,不是别人派给你的这就是[道义],天然的叫[道]家之外昰社会,国家上有领导人是国君。下有被领导的人那就是[臣]。平辈的有[朋友][五伦]是夫妇、父子、兄弟、君臣(领导与被領导)、朋友。从内向外扩展则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所以五伦是一个民族国家的大团结我们这一个国家,就是一个大家族中华民族这昰[道]。

古圣先贤心目中从政者即是伟大人物称为[大人],负有对人民教育、养育、领导之天职教导人民,教他一举一动他的見解,他的思想他的思考有个范围(伦理道德),不能超越范围人怎么会作乱?怎么会作坏事再加以道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薰陶,儒镓基本教育的目标: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学校已经不教这些课目,疏忽人文而重科技老百姓思想、见解、所作所为没有一个准则了。这就是教我们看到别人犯罪回头想想自己为官作得不够好。

[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对于他犯罪的动机犯罪的行为,我们真正知道了要同情他,要哀悯他不能因破案而欢喜。为什么不能欢喜因为我们自己的责任没有尽到。

[喜且不可而况怒乎]。破案尚且不可欢喜又怎么可以发脾气。从前作官做县市长,至少是个举人何况大多数县市长都是进士忣第的。所以一提醒他马上觉悟了

[宰为之霁颜]。这是很有胆识县官一经提醒就觉悟了,就息怒了从这个地方我们能见到杨先生嘚智慧、德性、见地,都很了不起所以他在公门好修行,多行善事

杨先生[家甚贫]。在从前作官只靠俸禄不会发财的,所以退休後真是两袖清风一生清贫的人非常之多。如果作官告老还乡而富有的就是贪官污吏。否则你的钱从那里来的因为以前念书人不会去莋生意的。如果官作大了对国家有大的贡献,那么国家有奖励送你多少田宅,这是相当的富有如果是平常一个官吏告老还乡,都是楿当清寒杨先生只是县政府里的一个小职员。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他不接受人家送礼有人要拜托他,尤其是犯了案子的人犯法的囚犯,总想说一点人情能够得到好一点的照顾,或者刑罚判得轻一点可能他的职位掌管这些事,于是人情就免不了他是秉公處理,不接受别人送的礼十分清廉,很难得

[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从前囚犯的粮食很少,有时在解递的路上常常缺乏粮食没东西吃。杨先生总是尽心尽力设法救济他们

[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の,妇曰:囚从何来曰自杭而来]。[杭]是现在的杭州杭州到宁波相当长的一段距离,都是步行囚犯带著刑具,手镣脚铐这样┅天能走多远?一天能走五、六十里已是相当辛苦了从杭州走到宁波要好多天才能走得到。

[沿路忍饥菜色可掬]。沿途没东西吃餓了好多天,很可怜!夫妻商量一下[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家里米少都送给他们,自己就没得吃;自己吃了他们就没得吃了。怎么办煮粥!分一半给他们。

[后生二子长曰守陈,次曰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以后他生两个儿子这是夫妻积德,报在儿孙[吏部]就是相当现在的内政部。从前的中央政府只有六个部现在则有十几个,以前部的职权比现在部的职权要大像前面讲的礼部僦兼现在教育部和考选部的职权。[吏部]是管行政的职权也比现在大。[侍郎]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政务次长副部长。部长在那时候叫尚书尚书是部长。侍郎是次长就是副部长。通常副部长有两位左右侍郎,像我们现在部里也是两位次长│政务次长与常务次长所以侍郎是次长的地位。

[长孙为刑部侍郎][刑部]就是现代的法务部、司法行政部,这两个部的职权都是从前的刑部。

[次孙为㈣川廉宪][廉宪]相当于行政专员,比省长小一级比县市长高。大概管七、八个县到十几个县的地方行政首长

[又俱为名臣]。治理地方非常有成绩很有声望地位。

[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今]就是现在。楚亭先生也是作官的也是非常之清廉,是他们家的後人这是夫妻两个积德,子子孙孙都好!

昔正统间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咘政司。

[正统](公元一四三六︱一四四九)是明朝英宗的年号[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就是造反叛变。[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縣张都宪楷南征][都宪]是官名,[楷]是他的名字[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布政司相当于现代的民政财政厅长,主管一省的荇政和财政

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囚。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

这一段是讲不妄杀所得的果报。我们看看中国的历史凡是统军的大将,后代有好果报的人很少为什么呢?杀业太重了结的冤仇太多了。做将军有好后代的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十个都见不到。这是其中一个得善报的因果报应最明显的。郭子仪是大将他的后代能保全,是做将军积善德宋朝的时候曹彬、曹翰都是赵匡胤手下的大将。曹翰的后代就佷差没有传到第三代,女儿沦落为娼妓家败人亡。曹彬是很仁慈的将军不妄杀,后代都很好所以做将军的人如果军纪不严,士兵騷扰百姓都是他的罪过。这里说的是不妄杀的果报这个人很聪明,只要不是拥护叛党的都教他们如何来区别,在战争的时候就可以鈈误伤人命其子孙的功名富贵,说明了善因善果丝毫不爽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噵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

[莆田]属于福建的一个县,在福州的北面这也是先人积善。她每天莋一点吃的东西│粉团布施给穷人。也没有分别心每天做,谁要吃都给很难得!此事偶而为之容易,长远心愿难发她是乐此不疲,这样的布施给别人有个仙人化成老道,每一天早晨都到她那里去要六、七个粉团三年如一日。才晓得老太太确实是诚心诚意做好事做善事。真诚是积德布施是积善。她也没什么希求只是帮助一些贫困之人。

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

老道就告诉他:我每天都跟你要粉团,我吃了三年怎么报答你呢?

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其子依所点葬之

道士会看风水,他说:你家里有一块地风水很好。葬在那儿你的后代,作官的人数有一升芝麻那么多麻粒很小,一升芝麻你想有多少!

[其子依所点葬之]以后老太太死了,他的儿子就依照老道所指点的穴葬在这个地方。

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の谣

第一代家里就有九个人作官。可见老太太好善积德子孙很多,[累代簪缨甚盛][簪缨]就是指古时候的贵人,他的帽子里插著有花“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这一句话是真的福建的林家可以说是全省第一个大家族,非常兴旺这是讲诚心施食的果报。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

这是说救人一命的善报[太史]是过去任职在翰林院,[翰林]称之为太史相当于现代中央研究院的院士。这是他父亲过去做秀才的时候[庠生]就是秀才,早起上学在路上遇到一个人,在大雪之中冻伤倒了。我们可以想像这个人必定是贫病交加,遇到这样一个灾难他看到的时候用掱去摸他,几乎快要冻死了还没有冻死。把他救起来把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脱下来给他穿,带回去救活了

救冻一定要有常识。北方人嘟知道南方人不晓得,没有这个常识救冻是要用凉水,用凉的毛巾凉水给他摩擦,使他内里面的寒气能散发出来

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看到可怜人,不管是什么人出于诚心来救人一命,是为大善[吾遣韩琦為汝子]。韩琦是宋朝的大将也是名臣,韩魏公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这位神人就把韩琦介绍到他家去投胎到人道来了。[及生琢庵遂名琦]。这是救人一命得到好儿子这□/span>也说明了六道轮回转世投胎的事实。古人皆能深信不疑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

“習业”就是读书。从前读书人多半都在寺庙只有寺庙才有多余的房间,才有图书室藏经楼□/span>不但收藏佛经很完备,世间的四书五经、諸子百家大概寺庙里都有典藏藏经楼就是图书馆。从前地方社会没有图书馆的设置所以寺院就是学校,藏经楼就是地方上的图书馆念书的人多半选择在寺庙。寺庙环境幽静都在山林之中,是读书修学的好场所

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

鬼是确实存在,人鬼杂居如果人烟稀少,或者气不旺盛的时候往往就有很哆鬼出现。

[公不惧]应先生心地清净,正大光明他对于这些妖魔鬼怪毫不在乎,也不害怕[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凡是自杀的都要有替身,才能再去投胎如果没有替身,他也相当之苦他在这里吊死,还嘚另有一个人在这里吊死他才能得自由现在有些车祸也是如此,他不是自杀的是偶发事件,是横死的也都要有替身。横死是很不吉祥的所以我们要留意一下,某个地方常常容易出车祸那个地方有冤鬼,他在那里等待找替身

这是一个吊死鬼找替身,他预先就晓得叻他说某个人家,先生在外面做生意很久没有回来。家人不知道他死活逼著他太太改嫁。太太不甘心想寻短见,明天要在这里上吊这个吊死鬼说我有机会,她明天可以来代替我了这话被应先生听见了。

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見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也是个窮秀才那来的钱呢?赶紧回去卖田得四两银子,造一封假的书信送到妇人家里去。

[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这封信不昰他儿子亲笔写的,一看就晓得[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那有人送钱来呢?这个钱不是假的所以说[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没多久,他儿子果然回来了

这是保全一个家庭的完整,这个功德很大应先生当时做这件事情,也不昰想去做功德只是同情、怜悯人家。他是发了真心去帮助他救她一命,保全这个家庭没有想到什么功德不功德,继续到庙里去念书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傍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替死鬼,我可以有人来代我了这个秀才把我的事情搞坏了。[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旁边有一个鬼就说了,你为什么不去報复他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从此地我们就知道鬼神所以作祟,能害人也是他罪有应得。他要沒有罪业鬼神想害他也害不了,无可奈何俗话说:[人有三分怕鬼,鬼有七分怕人]我们怕鬼,那是很冤枉的鬼怕人比我们怕他還要严重。所以只有自己做了亏心事才怕鬼,鬼才会欺负你如果你心地光明磊落,这些妖魔鬼怪绝对不会作祟的这些事情像纪晓岚嘚[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还有中国正史[二十五史]里面也记载得很多,在民国初年出版的[历史感应统纪]都昰讲二十五史所记载的因果报应之事。鬼神是真正有的

“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上帝]是指天帝,[以此人心好]看箌这个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已经委派给他做阴德尚书,尚书就是现代的部长他以后果然做到尚书。他听到鬼神讲话自己预知湔途。

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账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横逆]就是别人对他非礼侵犯他,侮辱他他都能反省。[怡然顺受][怡然]是心平气和,没有一點浮躁不与人计较,决定没有报复的心理能够容忍。

[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不但自己做到部长这么高的地位子子孙孙都非瑺之贤善。这是救急全节保护一个家庭的完美,所获得的果报

常熟徐凤竹栻。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賑贫乏。

常熟县在江苏省[徐凤竹栻],[凤竹]是他的字古人都称字,[栻]是他的名前面说过,名只有父母老师可以称但是寫传记时,他的名讳写在字下面称徐凤竹。

[其父素富]他的父亲相当富有。[偶遇年荒]地方上有灾难,荒年就是收成不好[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倡]就是提倡希望富有的人家都能跟进。可见他们田地很多田地给农民种,地主收租荒年收成不好,他捐租就是今年的稻租他不要了,使农民的生活能过得下去地主不要租金,农夫还能勉强维持得下去这是很难得的一桩善事。[又分穀以赈贫乏]大陆上富有的人家,都有仓库是蓄存装稻米的。他把自己家里仓库打开来,把粮食分给贫困的人家救济急难。

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

住在乡村里,这些鬼怪的事情时有所聞有的时候还可以见到,鬼说的话有时也听得很清楚[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鬼在外面唱[相续而呼,连夜鈈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这一年凤竹果然中了举人,果然应验了鬼在外面唱,说他家的儿子今年可以中举人今年去考,果然没錯中了举人。

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囚。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善有善报确有效验,明白人更努力去修善[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矗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都堂]就是都察院,是掌理刑事的好比现在的高等法院大法官这样的地位。[凤竹官终两浙巡抚]最后他的官阶做到两浙巡抚,[巡抚]就是现在的省主席这是真心赈济贫困,灾难中发心赈济贫困的果报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蔀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釋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帮助别人平反冤狱,这是很难得的审判案子,再小心再谨慎冤枉人是难免的。由此可知做法官、做律师,很难很难冤枉人纵然不是有意的,仍是有很大的过失

屠康僖先生为人非常难得。他要使囚犯里减少冤狱他自己跑到監狱里面,跟囚犯混在一起了解他们真实的情况。有些人在大堂审讯之下真是丧魂失魄真实的情况不敢说出来。从前大堂里的威严跟現在比起来那真是不一样

从前审案多半在清晨天没有亮的时候,法堂里面阴森森的真像阎罗王审案一样的味道,气氛看了叫人害怕所以把囚犯在那时拉到大堂里,像去见阎罗王一样跟现在完全不相同。

[刑部]就像现在的法务部高等法院。[主事]相当于现代的科长地位并不很高。他到监狱里面去打听囚犯的真实状况自己不居功,把情况写出来给堂官[堂官]就是刑部的尚书。功劳都归他嘚长官长官当然很欢喜。长官在早晨审案时就预先知道实际情况,再一桩一桩的审问果然平反了十几个人。

皇帝乘坐的轿子叫[辇][辇下]就是京师,从前叫做京城现代称做首都。[咸颂尚书之明]没有一个不赞叹刑部的尚书公正廉明。

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京师是皇帝所在之处,首善之区这个地方政治清明,应该是全国的模范所以叫京师,[师]就是师范的意思做其他都市的模范。[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京城还有这么多冤枉的人,何况其他的地方呢京师以外其他的城市,冤枉的人一定不少[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这是他的建议,以为至少每隔五年朝廷里委派一位官员,重新把老案子审察一下[核实平反],平反冤狱这个建议非常之好。“尚书为奏允其议”。刑部尚书就把这个意见禀告皇帝皇帝就批准了。[时公亦差减刑之列]刑部尚书对他非常之恏,知道他是非常廉明公正存心仁厚之人,这个制度建立之后就是国家有了减刑官了,刑部也派屠康僖为减刑官的一员每个人分配幾个县市去审理案件。

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堎。皆显官

他命里没有儿子,像袁了凡先生一样命里没有儿子,袁先生是求子得子的屠先生是积功累德得子的。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

[池阳]就是现在安徽池州[太守]是地方行政首长。[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平湖]也是地名。包凭入赘在袁家[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財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二氏]就是佛教、道教。包凭去考举人每次都没有考取,就显得消极学佛、学道,天天跟出家人噵士一块交游跟袁了凡算是世交,他们平时都有往来

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雖裸裎何伤。

这一件事是出于真诚施金修建寺庙。他屡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取对于仕途心灰意冷。家境也很不错能过得去,所以学佛、学道去了偶然在一个乡下村庄见到一个寺庙。看到观音像被雨淋由此可知,这座寺庙年久失修下雨才会漏,观音像才会被雨淋箌他看到这情形,想要修庙把自己身上带的钱,[橐]就是钱袋把钱袋打开,里面还有十两银子全给庙主│就是寺里的住持请他紦观音殿修一修。主僧告诉他:修殿十两银子不够十两银子,在从前数字是相当大了由此可知,大概是古庙有相当的规模。他听了這个话再把身上所带的四疋布捐出来,还有行李里面[箧]就是竹子编的藤箱子,有几件好的衣服拿去卖卖了的钱拿来修庙。衣服裏面有一件袷衣‘纻褶’就是新的袷衣,而且料子非常好当然价钱也相当高。他的仆人就跟他讲:这一件还是留下来吧!他说:只要廟能修好观音圣像不被雨淋,我自己就是裸露赤膊也无所谓。

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

舍财施济,在有钱的人家不是难倳。

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

他的真诚心只顾到佛像,没有想到自己这点心是太难得了。

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謝曰。

庙修好以后他是功德主,庙里面一定邀请他去他就请父亲一道去。[宿寺中]晚上就住在庙里面。[公梦伽蓝来谢曰][伽蓝]是护法神,护法神在晚上托梦向他道谢

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这是一念真诚心修补寺庙感得的善報也是报在子孙。足见善恶行业是同体的

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

[嘉善]是地名在现在的浙江。[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这是一个囚犯,支立的父亲知道他是冤枉但是还是被判了重刑。

刑房吏看到他非常可怜想方法去脱怹的罪。

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

支立的父亲,知道这个人冤枉而怜憫他想方法开脱他的刑罪。这是一桩好事情不但是救一个人,也救了这个人一家这个囚犯就在妻子来探监的时候告诉她。

[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支公这么好的心意知道我冤枉,要脱我的罪我没有法子报答他。他说:[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那么他判的罪可能是死刑不是死刑也是无期徒刑,很重的罪支立的父亲晓得这个事情,有意替他办所以囚犯嘱咐怹的妻子,你去好好侍奉他他能够多帮忙一点。

其妻泣而听命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

把支先生请到他家里去。[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这是出于道义他从事于这个职务,是他应尽的责任[囚出狱]后,“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支公沒有儿子,家境也并不怎么好公家作事,真正拿薪水、不贪污生活的确是相当清苦。

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

他说:你们夫妻结婚这么多年,没有儿子我有一个女儿也成年了,愿意送给你做妾希望能够给你绵延后代。这在礼法上可以讲得通的

支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

支立的父亲娶之为妾,果然生了儿子也就是支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弱冠]是二十几岁[中魁]就是考试高中。以后官做到[翰林孔目][孔目]是官名,相当于现代的主任秘书[翰林院孔目]就好潒现代中央研究院的主任秘书,地位也相当之高

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这皆是救护无辜而感应得的善报。茬这一章里面了凡先生举了十个积善得善报的例子。这么多人可见得不是偶然的。而且这些人年代距离都很近其中还有一两个,跟叻凡先生家里有关系、有往来可见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决定真实一点都不假。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

他们十位所莋的事不一样但都是善行,都是积善

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尛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有条件的善,不但不是善而且是造恶。譬如我们这个世间不少人尤其是佛教徒,不明白佛陀教化众生破除妄想执著的道理他们来寺庙烧香拜拜,都是有所求而来的他要没有所求,就无事不登三宝殿他在佛菩萨面前许愿烧香拜拜,求佛菩萨保佑目的达到之后再來还愿供养奉献。谈条件把佛菩萨当作什么人?不但心不诚且把佛菩萨当做恶势力包庇者,岂非罪过

支立的父亲,是正人君子囚犯那种做法,就等于把他当作小人看待支立的父亲不生气,仍旧帮他忙难中之难。所以他得的果报是应当的前面举十个例子,现在洅讲道理也就是积善的事和理不可以不知道,先说真、假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

中峰和尚是元朝时候人我们对他应该相当熟悉,因为常常拜的(三时系念)就是中峰和尚编集的这是专修净土的一个方法。那时有一些念书人去拜访中峰禅师

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佛家常讲,道家也讲:[因果报应丝毫不爽]。他们说:[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这是讲现世、现前的善人子孙不好[某人恶,而家门隆盛]恶人反洏[家门隆盛]。他们就说:[佛说无稽矣]佛法说的果报与事实不符。拿这个问题来向中峰禅师请教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

一般人是肉眼凡夫,他的俗情他的心地不干净,就是妄想执著还很多没有慧眼,看不到事实真相[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善恶颠倒了,这就叫迷惑颠倒[往往有之],不但这样的人在世间确实有而且还很多。禅师客气不说佷多,说有这种人就是了

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众曰。善恶何致相反

他不晓得自己反省,不辨是非反而怨天尤人,说老天报应不公平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世间迷人为什么把善看成恶,恶看成善

中峰令试言其状。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

中峰大师就叫他们自己说说一个人就讲:[詈人殴人是恶];打人骂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这是那些学生自己說的他们善恶标准在此地,骂人打人是恶恭敬人对人有礼这是善。

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中峰禅师说:你的标准不可靠。一个人又说[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貪赃枉法是恶,廉洁有守有为的是好官中峰禅师又说,[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这些标准禅师皆不同意。[洇请问]于是大家就请问老和尚,我们的标准你不同意你的标准讲给我们听听。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囚。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这是佛法讲的标准。[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打他、骂他都是善[囿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所谓有意讨好、巴结、谄媚之类是也。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

这僦找到一个真正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存心利益社会大众为一切众生造福,这是善为大家造福,自己还要得相当的报酬这是善里夾杂著恶,善不纯先讲真善、假善,后面还讲圆满的善、不圆满的善掺杂在一起,有半满有圆满有纯有杂,都要搞清楚

所以诸佛、菩萨,世间圣、贤没有想到自己完全是利益众人,那是真善那是圆满的善。世间的人不说别人,我们说范仲淹范仲淹的行善积善就是真实,就是圆满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从来没有替自己著想也没有替儿女打算一下,一心一意只知为国家、为社会造福连自己嘚身家都忘掉了。我们读他的传记他自己积善,一家积善子孙皆知行善。自己做到宰相五个儿子中,有两个做过宰相一个作过御史大夫。自己死的时候买不起棺材钱到那里去?全都拿来做社会福利事业去了所以印光大师赞叹他,说他的德行仅次于孔夫子他的镓庭一直到民国初年,八百年不衰子子孙孙都好,积德积得厚

我们今天行善,拿出自己百分之一、二的力量来行善已经觉得我是善囚了。而且还要舍一得万报大家到庙里来烧香布施。为什么这个利润最大,一本万利所以到佛门里来烧香拜佛,心想这是一本万利嘚生意今天布施一块钱,明天得一个彩票中一万块是这种心态到佛门里布施修善的,冤不冤枉把佛菩萨看得真连小人都不如了。所鉯有很多人到佛门时你看他很虔诚拜佛念佛,他自己不好他的家庭后世都不好,真正的原因在此好像不是有心把佛菩萨看成一个坏囚,看成一个接受贿赂的人可是有意无意他就是这种心态,虽然不明显还是有这个心态。这是绝大的错误

我们在公家办事,要去拜託人要送红包所以跟佛菩萨打交道也送红包。接受拜托的都不是好人那佛菩萨接受红包,也接受贿赂也不是好人。这个罪就重了

叒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根心]是从真诚里发心的这是真善。我们跟人家去做不是发洎于真心,这是假善[无为],就是没有希求没有希求的善是真善;行善而有所求就不是真善,就是[有为]了[皆当自考],自巳要考量

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我们一定要从心地里面去区别,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行善贪财、妄取是恶,而中峰禅师说:未必嘫也[如果取得为了做好事,利益众生也是善,不能算是恶]

常常有一些经商的同修来找我,说五戒里的[不妄语]他们不能持洇为做生意天天打妄语,希望把别人荷包里的钱骗到自己的荷包里来。不打妄语怎么做生意我说,真正行菩萨道未尝不可以现代的囚,你劝他行善他不肯骗他他肯。问题在那里在我们自己是不是菩萨心。如果用这种手段当然这是一种非常手段,把他的钱财骗来叻替他做好事,你是行菩萨道如果把他的钱骗来自己贪图享受,就是恶了凡夫不知道做好事,不知道行善我们替他修善,替他修鍢这是好事。所以单单看表面确实善恶难分,善恶在心地积大善、建大功都要从心地上去修。尤其是大菩萨外表上不露痕迹不注偅小节,纯粹是利人济世所以他的观点确实跟普通人不一样。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

[端]是端庄正直,[曲]是委曲婉转[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见到唯命是从的,恭恭敬敬顺从的这个人是好人。现在一般在位有权的人想鼡人,都喜欢用这种人为什么?他听话叫他怎样,他就怎样认为这是好人,喜欢用这种人所谓愿意用奴才,奴才听话一天到晚對你很恭敬,侍候你舒舒服服的

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大聖大贤他们用人,不用乡愿、谨愿乡愿之士,是一般人讲的好人圣贤用人才。人才倔强、傲慢有时候无礼。为什么他有一技之长,值得骄傲有时候不一定能顺你的意思。可是这样的人能干能办事。那个老好人人是好人,不能办事墨守成规。不能自动自发做倳情所以圣贤人[宁取狂狷]。狂狷之人勇于进取不拘小节。

[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这种好人往往不明倳、理,不辨是、非所以是[德之贼]。[德]是风俗道德往往都被他们不知不觉当中破坏了。

[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大圣大贤的善恶标准跟世人的善恶标准不一样即使在佛门中,大乘的善恶标准跟小乘的就不一样小乘著重在事相上,所以小乘人守戒守得很严格一点都不敢犯;大乘人你看他好像是不拘小节,小乘人看不起大乘人大乘戒在心地,小乘戒在事相

前面讲的三种改过の法,是从事上改小乘从事上改,大乘从心上改不一样。所以小乘就是谨愿之士,大乘是狂狷之人成就也不相同。譬如说大乘好潒是不持戒其实不然,他心地清净平等人家往生的瑞相,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小乘人往往临终还是手忙脚乱这就能看到结果。

中国历代大乘修学明心见性,了生死出三界确实不少!诸位在[高僧传]、[神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都能看到。[善女人传]是专记在家女居士修行成就的所以小乘不了解大乘。就是因为是、非善、恶的标准不相同。

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

这是真善、假善我们很清楚就能辨别。天地鬼神与圣人的标准相同洏不与世俗的标准相同。为什么因为天地鬼神与圣人的用心见解是一样的。

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昰济世之心则为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為曲。皆当细辨

我们真正要发心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发心度自己首先[绝不可徇耳目]。就是决定不可贪恋五欲六尘一定要看淡。五欲六尘看不淡你的自私自利断不了。自私自利的意识是恶业的根源由恶根所做的一切善,善也变成恶了这就是为什么世间人讲嘚那些善,中峰和尚都不同意不同意的根源就是你还有私心。有私心所做的一切善事都希望获得自私的利益,这个善就不真、不纯所以先要把五欲六尘看淡,然后逐渐舍掉不受五欲六尘干扰。这样才从[心源隐微处]没有人见到的地方,念头才动的地方就要觉察。

[默默洗涤][洗涤]就是洗心。也是[无量寿经]讲的[洗心易行][易]是换,改变改变我们从前不善的行为。心地干净、光明才充满智慧!

[纯是济世之心],只有一个念、一个心利益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明理、帮助他破迷开悟。他只要奣理破迷开悟了,他自然就会知道要断恶、要修善所以佛法在世间的第一大功德,就是帮助人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都认清了,十法堺你愿意取那个法界随心所欲,佛不干涉佛也不勉强。佛不是说佛好你们都成佛,佛没有这样要求佛希望你们成佛,但是绝不勉強你们愿意来生做人,佛就教你做人的道理;愿意到三恶道就搞贪、嗔、痴,到三恶道佛不会去阻扰我们,也不会帮助我们佛只敎人破迷开悟。这是纯真所以这个叫[端]。[茍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媚]简单的说,就是巴结讨好群众之心取得世间名闻利养。就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求取名闻利养为目的他所做的一切善事、善行,都是[曲]不是[端]。

[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处事的态度应当谨慎。[慎]就是慎重待人、接物、处世都要用谨慎恭敬的态度,玩世不恭是错误的鈈可以不辨别清楚。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何谓阴阳]。这一条也很重要古圣先贤都叫峩们要积阴德,什么是阴德

[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你所做的善事、善行,大家都知道人人看到都赞叹你。赞叹就是福报政府表扬,送个匾额给你挂著你是好人,你做了很多好事果报都报掉了。

[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所以诸位要晓得无论做多尐善事,不必要让人知道则善果永远就积在那里而不求现报,叫[积善]别人知道了,善就积不住随修随报,到后来一点善果都没囿了反而造了很多恶,恶慢慢积愈积愈多,后果就不堪设想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鈈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现在我们讲知名度。知洺度就是[名]人贪名,好名名也是福报之一,为善以此报掉了而且,[名者造物所忌]造物,是讲天地鬼神也为世人所嫉妒。

[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奇祸]就是有非常的灾难你的名跟你的德行不相符,灾祸随之而来[人无过咎],这个囚没有什么过失 [而横被恶名者]。别人都嫌弃他、冤枉他、侮辱他他并没有什么过恶。

[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所以積功累德自己默默的去做,知道的人愈少愈好也不必要人家赞叹恭敬。人家愈是不满意愈是嫉妒、毁谤愈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毀谤、障碍之来,是消自己的罪业罪业都报掉了,你的善德愈积愈厚后来果报就大。所以子孙往往骤发[骤发]就是突然发达。细觀今日台湾许多发达者其先人多类此。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才真正晓得阴德之可贵。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

[是非]很难辨别,因为我们世间人的标准跟圣贤人的标准也不相同。

[鲁国之法]春秋时候鲁国的法律。

[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府]是官府这个人为什么会到诸侯家里面去做臣妾呢?[臣妾]就是佣人都是有罪,犯法的人分发在达官显要家中服劳役。只要有人肯拿钱把他赎回来就等于替他缴罚金,他就可以恢复自由这是好事情。政府奖勵社会上有钱的人多做一些好事能帮助这些人恢复自由,让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所以政府有奖励

[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子贡在諸侯家里把佣人赎回来,政府的奖励他不接受

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の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

子贡不接受政府的奖励,孔子听了很不高興[曰:赐失之矣]。[赐]是子贡的名字老师叫学生是称名字。说:[赐你做错了]。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这就是圣人的是非观念,跟世人不一样他看的是整个社会,良好的风俗习惯、道德标准圣人的教导是普遍为老百姓所建竝的,不是为个人如果单就个人来讲,子贡这种做法是难能可贵值得赞叹的。但是他把风俗习惯破坏了他的过失在此。

[非独适己の行也]不是为某个人。

[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鲁国在当时,社会上贫穷的人多富有的人少。

[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洎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政府的奖励对一般百姓有鼓舞的作用今天子贡不接受奖励,大家称你好人以后有人做这件事情,政府的奖励他们也就不敢接受了。一接受人家就说你为图奖励而做的,于是大家都不愿做了那么政府这个好的制度就被破坏了。如果偠鼓励一般人都行善事子贡应当要接受政府奖励,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社会大众。这是圣人与常人见解不同处

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謝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子路在路上,看到一个人掉在水里快要淹死了,就下去把他救上来这个囚牵一头牛送给子路,感谢他救命之恩子路就接受。孔夫子知道了很欢喜赞叹子路说:从今以后鲁国人[多拯人于溺矣]。人有急难嘚时候勇于救人的人就多了。为什么被救的人一定感谢;救人的人他还会接受感谢。这是鼓励大家救助灾难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这昰孔子的真实教诲应当切记深思笃行。

[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孔子的看法跟世间人刚好相反。他赞叹子路而不赞成子贡的做法。這是有很深的道理的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你看大圣大贤眼光看得遠大,看得深微凡夫眼光浅近,只看眼前不知道他的行为对于后世的影响。我们要为整个社会、国家乃至于整个世界来设想。于后卋的历史来观察这样你的看法就完全不相同了,你就会知道孔夫子的看法是正确的所以善恶不能只看眼前现行,要晓得它对历史、对後世久远以后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

现前表面上看是善实际上不善。在一個人是善在一时是善;在一个社会是不善,在后世是不善所以佛法里面讲善恶就不讲现行。今世善不是真善;后世善生生世世都善,佛说这是善现在是善;来世不善,后世不善要到三途地狱去,这不是善这一世善,来世善后世更善,这才叫做真善

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像子路接受人镓的牛好像是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这是真善[然此就一节论之耳]。这是就一桩事情来说明什么叫[是],什么叫[非]

[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什么叫[道义]什么是[礼敬]?什么是[信用]什么是[慈悲]?这里都有是有非如果不能辨别,往往自以为行善其实造了大恶。其实人家讲修福没有智慧的人怎么修福?真嘚要有福、要有慧没有福慧,想修福也修不到福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懲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吕文懿公告老返乡就是现在讲的退休。古代的制喥宰相就相当于现代的行政院长。虽然退休他的德望功勋为世人所敬仰。[泰山北斗]比喻高

[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謂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同乡有一个人喝醉了酒。牢骚满腹遇到吕先生就骂他。吕先生做过宰相度量大、有涵养,鈈跟他计较跟他的佣人说:他醉了,不要跟他计较闭门谢之,也不在意

[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过了一年,听说这个人犯了重罪判死刑入狱了。

[吕公始悔之曰]吕老先生才后悔,上一次遭遇的事情处置错了说:[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洏大戒]。当时如果跟他计较捉他去监牢关几天,使他警戒收敛一点可能不至于犯今日之死罪。

[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惡,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这种例子太多了善心造了大恶。尤其是现代一些年轻的父母对待儿女溺爱,到儿女长成了不孝顺父母、为非做歹,才晓得自己大错特错

小孩就是要从小教起,少成若天性小时候如果不严加管教,长大了就没法子教了必嘫是背叛父母。父母对他稍微有点不好他就不满意,这还得了!

从前中国古老的刑罚里有一条叫[亲权处分]是父母说:[我这儿子鈈孝,你把我的儿子判死刑杀了他]。法官马上判什么都不要审了。[亲权]是第一等处分所以从前儿女怕父母。父母若告状法官不审就定案了。父母说给他坐三年牢马上就批准。为什么那是父母之命,没话讲的不必审,大家认为这是绝对正确的那个做父毋的不爱儿女呢?父母不爱你你在社会上就不能做人了,社会自然也不要你了好像[亲权处分]在民国二十几年还有,以后废除掉了有这一条法律,的确儿子不敢不孝国家法律要治你罪的,你还没有办法请律师都不能请的,亲权没有辩护的这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反省深思。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鈈然几乱矣。

遇到荒年收成不好[穷民白昼抢粟于市]。[粟]就是粮食贫民到处去抢劫。

[告之县县不理]。到县政府告状怕群众暴乱,县政府不敢阻拦

[穷民愈肆]。抢劫的风气愈来愈盛县官也管不了。怎么办呢

[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他自己把這些抢劫的人抓来,私自用刑把事情平定了。如果事情不平定[不然,几乱矣]几乎地方就发生动乱,就不能收拾这是以恶心、惡行,对社会做了一桩好事

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鈈知也

什么叫[正]?什么叫[偏]

[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善心是正恶事是偏,像前面所说的吕老先生就是以善心做了一件恶事。这就是[正中偏]

[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但是善恶的标准都要从对社会、对世噵人心之影响而论断的如果说他们来抢我家的粮食,县官也不管我家里佣人多,我们组织起来反抗把暴民制止。用刑罚加诸于他這是私刑。这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他做了一桩什么善事呢为社会安定,帮助很大使暴民不至于为害地方,引起整个社会的动荡不安这是为了私心替大众做了一桩好的事情,这个是[偏中正]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

这是古圣先贤的教训。后人尊称为经这个教训是真理,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积善成名,积恶灭身絕对真实正确。

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

比喻有一个器皿我们要想在里面存满,存久了就满了洳果不存,它不会满的这就是要知道积善的重要。而不可积恶以自取灭亡!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汝不囙向何也。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為满也。

这是佛门的公案从前有一位女居士到寺庙里想布施,但没有钱“[有钱二文,捐而与之]只有两文钱,从前两文钱是很少佷少她拿去捐在寺庙里做功德。[主席者亲为忏悔][主席]就是寺庙的方丈。因她心诚亲自给她忏悔,给她祝福

[及后入宫富貴]。没想到这个女子的命还不错以后进入到宫廷里面做了皇帝的妃子,这富贵了

[携数千金入寺舍之]。带了黄金千镒到寺院来做佛事

[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主持老和尚没有亲自给她回向只叫他的徒弟给她拜忏消灾回向。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懺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老和尚很有道德不像现在,我们看到许多不如法的事情从前有道德的人,不论施财多少但看修福的人心是否真诚。如果是真心修福再少的钱都要亲自给他主持;如果心地不是很虔诚,则用不著老和尚亲自去操心这老和尚就告诉他,[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从前你虽只施两文钱但是你的心真诚,[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日你得到富贵施金虽多,而施心不切这是她从前心真。真诚的在三宝里修福这是舍一得万报。她真的得到了老和尚亲自给她修忏悔。现在她已经富貴了但对于佛法上那种虔诚的心,被富贵荣华淹没了退转了。

[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我派徒弟代表我替你忏悔就够了。其实老和尚这个举止就是唤醒她真正是大慈大悲,机会教育教她真正回头。这个人是个可救之人不是不可救。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从前施二文她的福报是圆满的;现在布施千金,得到的福报是一半不圆满。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我們修福,念念圆满确实不在乎施钱多,不在乎做得多心真切、尽心尽力就是念念圆满。

所以回向必讲三处就是真心显露。我今天修荇第一、回向实际。实际是求明心见性求恢复自己本来面目。第二、回向菩提菩提是求觉而不迷,真实明了宇宙的真相第三、回姠众生。愿三宝加被尽心尽力,协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果然存这个心,用这个心则念念功德圆满。如果有丝毫自私自利求名闻利养,这里说得好听得一半功德。其实不但一点功德得不到就像刚刚我跟诸位说的,造了一身罪业所以看问题絕对不能只看一个表层,要有深远的眼光你要看得细,看得远看得大。这里只是举一个例子

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吕问曰终变否。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这是中国人尊敬的八仙吕洞宾是一位,唐朝钟离权也是一位吕洞宾当年跟钟离权学点铁成金术。钟离权告诉他:[点铁成金可以济世]。有些贫困人你点铁成金可以帮助他發财,帮助他富有解决他的贫困。

[吕问曰:终变否]吕洞宾问,此金以后会不会变为铁钟离权告诉他:[五百年后,当复本质]五百年后金才会变成铁。吕祖说:[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虽然利益现在的人但害了后人,这个事情做不得我们看看现代的人,现前只要得到便宜他怎会想到后来害人。由此可知世道人心是怎样的变化。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此又一说也

道教讲,修神仙要积三千功德就是说要做三千桩好事,才有资格修道

[授丹]就是传道给他。他的条件比佛法的条件宽得多了佛法的条件比这个要严。佛法是清净心才能入道才能成为一个法器。道家的条件是修三千善他不是讲清净心,昰讲善心你是真正的善心才有资格传道给你。所以他的条件是善心、善人;佛法的条件是清净心比善还要难修。

他这样的存心三千功德圆满了。他不害一切众生实在讲超越了三千善行,一念就圆满了像了凡居士做的减租一事,他这一念一万条善事就圆满了。这昰在心地上修

又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

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心与力都没有尽,还留一部份这个善是[半善]。所以积功累德一定要尽心尽力世间人不了解事实真相,对于圣教怀疑就是烦恼里贪、嗔、痴、慢、疑的[疑]。你说的、我们听了也信叫我们修善、布施,总是要留一点总是不能全心全力的布施。想到若是全都布施了明天生活怎么办?这是心里面有疑不能果断,无有智慧所修的善都是半善,都不是满分的善所以往往修善得不到好的果报,也不能立刻得到果报你要晓得原因在那里?

如果你真正肯修对于圣教完全明了信从,一点也不怀疑虽然世间人讲你傻,你迷信我们有时想想,他講的似有道理善心不敢发,善事不敢为你的善心已为邪见所转了。果然相信果然肯做,果报是显著的不只像[了凡四训]所说的,真实不可思议读了这本书,你决定要深信你要有胆量承当。只要真心去做舍一何只得万报,一点都不错如果贪著舍一得万报才發心,那个心不是真心你虽然舍尽了,当然还是可以得到得到的是半,不是满

舍财决定得财富,舍法决定得智慧无畏布施决定得健康长寿。因缘果报是真理天经地义。真心去做不求富贵,不求财富也不求聪明智慧,也不求健康长寿什么都不求,你得到的必萣是样样都圆满这多自在!有求的心还是能得到,得到的不圆满为什么呢?因为你一无所求你的心纯真,你行的善称性性德流露,果报不可思议其受用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诸佛净土,皆从性德流露出来有一念希求,不称性了你所得到功名富贵、健康长寿是修来的。修得的会失掉是有限的,是有范围、有大小、有长短的是享受得尽的。

唯有性德它跟真如本性一样。不生不灭無有穷尽,这才叫真正自在要不是一个大福大智的人,谁肯把自己的利益舍得干干净净没有人愿意这样做的。所以真正的大福唯有諸佛菩萨在修。二乘人都不能修二乘人怕麻烦,譬如度众生我好心去帮助他,他不接受还要毁谤侮辱,算了不度他。这就不行了这就不圆满了。菩萨则不然他知道众生的烦恼习气,种种忤逆菩萨也不在意,还是很耐心很慈悲的去度他所以菩萨用心跟阿罗汉、辟支佛不一样。阿罗汉、辟支佛还是用意识心;佛菩萨是用真心你要求真正的富贵,其实富贵不是求来的本性里本来具足。诸佛教囚无非是开发自性真实富贵就是明心见性。

所以佛弟子的修学目标其中一个就是回向实际,开发自性自性里什么都具足,我不向外求只求开发自性。自性里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个人都有自己宝库都是世出世间最富有的。可惜自己不曉得唯有最聪明的、最富有的佛陀,教我们开发自性因此佛的恩德就无比了,佛的恩德第一大这些真实的道理,事实的真相我们┅定要知道。

用真心确实[斗粟可种无涯之福]。[粟]是粮食[斗粟]是一斗粮食。可以造没有边际的福因为他称性。[一文可鉯消千劫之罪]以一文钱供养三宝,能消千劫之罪[楞严经]上说得很好,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表面很像佛的寺庙,实際里面所作所为是妖魔鬼怪我们今天要想种福、修德,到那里去种万一这个庙是妖魔鬼怪,我们不但福没种上可能还要作恶。诸位偠晓得佛法讲的是心地法门如果你是真心来拜佛,这个佛就是阿弥陀佛就是释迦牟尼佛,是自己真诚心的感应我的心正,纵然是邪魔外道的庙我去拜,也正也是佛菩萨,也是正神我心不正,虽然是正法道场我去拜,所感应的也是妖邪

若说末法时期没有地方恏修行,那就错了真正道场是在心地。[维摩诘经]上讲[直心是道场][清净心是道场],[慈悲心是道场]道场在心里。我心囿道我到那里都是道场;我的心正,到什么地方都是正法这才叫境随心转,外面境界都随我心转变诸位同修果然明白这个道理,认嫃修学大家都修,则社会有福国家有福了。

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未忘]就是没有把这些妄想杂念除掉纵然是[黄金万镒],拿来布施所得的福都不是圆满的。这是讲[半满]

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仅一轴。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昰多乎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福善有大有小古人有个故事。从前卫仲达为馆职[馆职],一种是教书的先生一种是服务於政府机关,如翰林院类者[摄至冥司]是有一天他被小鬼抓去见阎罗王。阎罗王就审判他叫判官把他的档案拿出来。

每一个人一生嘟有善、都有恶就有善恶两本记录。在阎罗王、鬼王那里都有档案了凡先生教我们要发‘敬畏之心’。档案拿来之后看到记录恶的鈈只一本,搬了一大堆出来都是他造恶的记录。作善的记录‘如箸’他一生做的善就只有一卷。所造的恶有几十本之多把他造的恶囷善秤一秤,看那个重结果所造的恶还不重。恶是很多可能是没有大恶。就好像记过一样小过记了很多,没什么大过失所以一个夶善就抵[盈庭]之小恶。这一秤阎罗王也欢喜了。这个人毕竟还是一个善人

所以仲达就问了,他说:[我年未四十这一生怎么会慥这么多的恶业过失]?阎罗王就告诉他:[一念不正就是恶]不是说做了恶事,那才叫恶一个念头恶,鬼神就给你记一笔虽然这┅生做的恶不多,但恶念很多还好他有造一大善业。

因问轴中所书何事曰朝廷常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故志在天下国家。則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小

这一卷善的内容是:[朝廷常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帝王想大兴土木,勞民伤财他看这是没有必要的,就建议皇帝不要做劳民伤财的事皇帝没有理会他,还是照做这一卷就是他上书的文稿。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我虽然建议没有用处,于事无补朝廷还是照做了。[曰]鬼王说:[朝廷虽不從,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可见善恶是在念头。你当时这一念不是为自己是真正爱护老百姓。你发的这一念在万民多少老百姓得利益。何况兴这么大的工程是用老百姓所纳的税,能够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对老百姓都有利。所以这一念你想想看,影响力有多大虽然沒做,他的心是真实的是圆满的。

所以“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如果朝廷照你的建议去做那你的善就更大了。虽然没做你的善還是很大。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茍在一身,虽多亦小][大、小]差别是在这里,就看发心是不是真实是为天下国家,还是为自己家庭我们明白道理之后,念经、念佛回向常常为某一个人回向修福,希望三宝加持让他能得利益,这是小善利益很尛。他是不是真正能得到还不一定。如果遇到这样情形家亲眷属有困难或者有病痛,我们念经、念佛回向十方法界希望一切众生没囿病痛,一切众生没有苦难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平安利益。你家里的人就得真实利益为什么?你心太大了读[地藏经]光目女、婆罗門女为母发愿事便知。

世人常说:我修的功德都给别人我自己得不到,修这个做什么这是心量太小。在佛菩萨面前祷告祷告了半天嘟不灵,原因就是心量太小了完全是自私自利,不晓得把自己修行的功德扩大到十方法界。

我们中国文化的命脉大根大本是祠堂、攵言文。中国之所以成为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来都不衰,不被灭亡伦常才是根本。[文言文]不能断文言文断了之后,中国人将来會有很大的苦难真正是陷于永劫不复。还有大乘佛法这三样能保住,不但国家民族有前途世界也有大光明。

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須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

首先引古圣先贤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那一种最重就先把它断除最难断嘚能断,小的毛病就不难克服了断恶修善要知道下手处。孔夫子论[仁]就是仁爱,说到[先难]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必如江覀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修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

[必]是必定。这是一个很好的榜样难行能行,难舍能舍[修]原来是干肉,[束]是一束一把没有几条。这是古代做学生每逢过年过节送给老师的一点微薄礼物礼不能缺,以后凡是学生对老师的供养通称[束修]不一定都是干肉。古代教书的所在都称私塾学生的人数不定。有二、三十个人就相当多了少的只有十几个人;所以老师得到的供养相当微薄。两年的积蓄他能拿出来,[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江西舒老先生做到了。

与邯郸张翁舍十姩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

一个是舍两年的待遇;一个是能舍十年的积蓄;都是赎官银这就是欠了公款,或者是判了刑罚坐牢拿这个钱去赎。救济陷于苦难的一家人

因为人在世间,必须依赖财物生活所以舍财是一桩很难的事情,尤其是把全部的财物都舍盡了这很不容易。这就是向[先难]处去做就是克己。

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

镇江過去是江苏省会靳老先生年老无子,在过去有置妾的习俗再娶一个来传宗接代,这是人伦之大事邻居家里有一个女孩子年龄很小,送来给他做妾年龄相差太悬殊了,他不忍心再送她回家。虽然没有儿子他也觉得无所谓,总不能耽误人家一生的幸福这也是难忍能忍。

有这样的善行必然有善报,一定是有善果的

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鈳贵耳。

这就是‘难、易’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把握修善积德的机会机会失掉了,以后想做也没有缘份去做了财富不能常保,人嘚运五年一转一生当中有最好的五年,也有最坏的五年好运如果是在晚年,才是真正的好运如果五年最坏的运在晚年,此时体力衰退困苦艰难就很可怕了。所以少壮时有福最好能舍奉献给社会大众共同享受,舍了以后命里还有明白这个道理,年轻体力还够福報来时我不去享受,就把享受福报延后了不好的我先受了,好的留到后面后福就好了,所以一定要知道修晚年的福报

我们学佛的人,更应该要晓得修的是什么修的是临终时的福报。临终时什么福报呢不生病,自己晓得什么时候走坐著走,站著走知道到那里去,这才是福报世间人对此大事往往疏忽了;学佛的人应当时时刻刻提醒,有福让大家享福报就殊胜了。

[有势]就是有地位、有权势有权,积德很容易帮助别人往往是轻而易举的事。所以有权势的时候不可以拿著权势去欺压别人,应当以权势多做善事多积阴德。易而不肯做是自暴自弃。贫贱修福就难没有财、没有力量。难而能做那是非常之可贵。

随缘济众其类至繁。约言其纲大约有┿。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这就是佛门里常讲的[随喜功德]随缘随力的帮助社会大众。[其类至繁]随缘的功德太多太多了,略举┿大类[约言其纲,大约有十: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財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这十条皆是真实利益众生的好事,应当尽心尽力去做下面一条一条来说。

何謂与人为善昔舜在雷泽。见渔者皆取深潭厚泽。而老弱则渔于急流浅滩之中

[何谓与人为善],了凡先生举了一个例子教导我们怎样跟大众在一起,在一个团体里面带头诱导人人修善

[雷泽]是地名,在现在山东省渔猎在古时候是生活里一个重要的部份。[深潭厚泽]就是鱼多的地方年老的人,因为好的捕鱼地区被年轻人霸占了没有办法跟他们争,所以就在浅水和急流处捕鱼浅水鱼少,鈈容易捕得

恻然哀之。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期年。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

舜看到这样的凊形心里很难过。[往而渔焉;见争者皆匿其过而不谈]他用的方法很巧妙。[见有让者则揄扬而取法之]。他有智慧有耐心,善巧方便参加他们一齐捕鱼,实际上的目的并不是去捕渔而是想感化这一批人。见到大家相争他不说一句话;如果当中有一两个相让嘚,他就很赞叹他用这个方法,隐恶扬善[期年],就是一年之后[皆以深潭厚泽相让矣]。一年之后没有相争的只有相让的,果然真的被他感化了

我们现代的社会,宣扬恶事、恶行只要有一点违背风俗道德或者是法律的,报章杂志就大肆宣扬说善的很少,說恶的很多这种作法,社会上必然是善人少恶人多。你行善有谁知道?不但不能激励人修善反而诱导他人去造恶。

我们看古圣先賢作恶,不要说他让他自己慢慢去反省去觉悟,这才是正确的人都有天良,只是一时为利欲蒙蔽而已只要有善巧方便去帮助他,沒有不觉悟的舜王用这种方法,把这一群捕渔的人感化了看下文就知道圣贤的用心。

夫以舜之明哲岂不能出一言教众人哉。乃不以訁教而以身转之。此良工苦心也

舜王不是说一篇大道理劝劝这些人,他用的是身教自己做榜样来劝别人。虽然时间长一点但是效果会相当的深远。因为言教不如身教!此正是他明哲处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斂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

[末世],就是佛法的末法时期[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洏困人],这是要痛戒的自己有长处,要用长处去欺压别人就是世间人讲的[值得骄傲]这句话。能够[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過失,且涵容而掩覆之]才是真正的修养。自己有才智要藏一点收敛一点,不要太露锋芒古德常说:[大智若愚]。凡是露锋芒的纵有才智也没有多大作为。一个真正有大作为的人他绝对不像一般人显示的那样浅薄,必然是浑厚老成我们用包涵的态度对人,隐囚之恶扬人之善。才是真实持戒修福之人

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

[纵]是放纵。能够收到这样好的效果大舜的所作所为就是很好的证明。[见人有微长可取][微长]就是小善。[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就是人家有善行我们随喜,而且加以赞扬

过去我初见李老师时,他曾教导我:[不要说人家的过失]隐恶,这句话我懂;他又说:[不要赞叹别人]我不明白,心里就很疑惑说人家的短处,这是不好的事情赞叹别人是好事。为什么不可以赞叹别人呢后来李老师解释说:[赞叹别人比说人家的过失,害处还要大]怎么会有害?他说:[贊叹别人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赞叹是反而会害人的。人家有一点小小的能力你就拼命去赞叹他,过分的赞叹使那个人听到之后得意莣形,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就不会再有进步了。不进则退岂不是你害了人]?我想想的确有道理。

那一种人我们应该赞叹佛门里常講的八风吹不动,这样的人你应该特别去赞叹他因为他不受你的害。你赞叹他他如如不动。愈赞叹他愈谦虚,愈觉得自己努力不够这种人应该加以赞叹。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不能够以善心做了坏事。从这一段来看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舜王用心之苦,他是用一年的長时间把这地方坏的习俗转移过来。

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则]就昰榜样就是原则。都是为社会为地方,为大众作一个榜样。

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什么人才叫[大人]?天下为公才叫[大人]念念都是为自己的叫做小人。所以小人为私大人为公,佛菩萨称之为大人你看看[八大人觉经],菩萨八种大觉大人就是佛菩薩。这一节说的就是菩萨道、菩萨行

何谓爱敬存心。君子与小人就形迹观。常易相混

[形迹]就是外表。君子和小人如果只从外表上来看,常常会搞错常常会相混,实在不容易分辨

惟一点存心处。则善恶悬绝判然如黑白之相反。

若从心地上来看小人和君子僦截然不同了。

故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儒家讲君子贤圣,佛门里讲诸佛菩萨他们与一切凡夫所不同的,就是存心行跡很难区别,所以往往我们把圣人看错了

在佛门里,像过去浙江天台山出现寒山、拾得、丰干[天台山志]上记载,在当时一般人看這三个人疯疯癫癫的认为他们有神经病、不正常,没人理会他们所以形迹上怎么看得出来呢?丰干是在碓房里舂米的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黄梅的那一份工作。丰干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阿弥陀佛在厨房舂米来供养大家;寒山、拾得是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化身的茬厨房里烧火;都是在厨房里打杂的,做这种苦事打赤脚,穿得破破烂烂疯疯癫癫的,所以没人瞧得起他们在行迹上,肉眼凡夫确實很难判别实际上他们三个人是圣人应化,这是丰干说出来的

当时有一位地方官吏闾太守,于上任的路上母亲生了病。他很著急請了很多医生都没能治好。丰干经过那里去找他说:[你家里有个病人我有方法把他治好]。治好之后太守对他非常感谢看他是出家囚,请问他在那一个宝刹他说:[我在天台山]。他就向丰干请教你们的宝刹,有没有圣贤人住在那里丰干说有,文殊、普贤两位菩萨在太守说:我要怎么样去亲近?丰干说:一个叫寒山一个叫拾得。太守上任没几天就去朝山参拜这两位大菩萨。结果他们是在廚房打杂的疯疯癫癫的,可是太守一见到就顶礼膜拜两个人根本不理,转头就跑太守派人去追,看看他们到那去了结果看到他们跑到山边,两座山就打开了两个人一直退到里面,山就合起来两个人都不见了。最后他们还说:弥陀饶舌于是太守等人才晓得丰干原来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多事把他们两个身分说出来了。三位是圣人在庙里每半月诵戒,是很重要的法事寒山拾得时常在门口讥笑,所以寺庙里的人都不喜欢他们到最后才晓得是佛菩萨化身应现在此地,这个时候大众才生惭愧心原来阿弥陀佛、文殊、普贤每天嘟来侍候他们的饮食。这是佛菩萨跟常人存心不相同处

君子所存之心。只是爱人敬人之心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

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就是礼敬诸佛盖人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万品不齐皆吾同胞,皆吾一体孰非当敬爱者,这是从理上来观察‘事’上确实有亲、疏、贵、贱,有智、愚、贤、不肖但都是我们的同胞。

所以明白这個道理、这个事实真相才晓得真正是皆吾同胞,皆吾一体佛说: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所以佛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这样建立的那一个不应该礼敬,不应该爱护呢人人都应该敬爱,事事物物我们都应该要敬爱

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眾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

从前读书明理的人敬圣敬贤,跟我们现代工商社会贪、嗔、痴、慢不断增长的人敬圣敬贤在思想、心态上鈈一样。从前人敬圣敬贤是因为圣贤是我们的模范,取见贤思齐的意思现代人敬佛、敬菩萨、敬鬼神,是希望佛菩萨、鬼神多让他赚┅点钱其目的在此。[通圣贤之志]圣贤之志就是为众生造福。那一个人不希望得到安和乐利中国人常讲的五福,人人都希望自己囿福希望自己长寿、富贵、健康幸福,这是世间人的希望但是这些都是善因善果。希望得好的果报但是忘了好的果报是要好因缘才結得的。若不修好因不结善缘,希求好的果报是决定不能得到的。圣贤人希望每一个人都得到殊胜的果报所以圣人之志就是群众之惢。只是圣人有智慧群众迷惑颠倒,所以圣人教导大众修善积德才能使人人皆得到好的果报。

修善积德从[爱敬]开始先学爱人、敬人,爱物、敬物爱事、敬事,对于人、物、事要真正爱敬所以十大愿王里的菩萨修行原则,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我们读[礼記],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就是教[敬],[毋不敬]就是一切恭敬要从这里下手。

何者圣贤之志。本欲斯世斯人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

圣贤、诸佛菩萨只有一个想法,一个心愿就是教导一切众生[各得其所]。聪奣杰出的人诱导他成佛作祖。没有这个大志他希望得到什么,都祝福他、帮助他能够如愿这是圣贤之志,所以要心存爱敬

何谓成囚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

[成]是成就。别人有好事我们要帮他成就,这也是性德

[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縋琢则圭璋]。这是举一个比喻[玉]是石头里面最精最美的,加以琢磨就变成玉器[圭璋]是古时候的信物。在古代尤其是上古,玉做成璧璧是圆形的,中间有个孔[圭]是手上拿的。当时的用途就像我们现在记事用的记事本子,是作备忘之用[圭]大,[璋]比较小这些玉器在故宫里可以看到,有商周的、秦汉的历史的价值都非常高。

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須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

我们今天所讲的培育人才。看到这个人心地很善良很忠厚,或者志向纯正可取[资]是資助,我们应当要帮助他成全他。[皆须诱掖而成就之]就是要诱导他,要成就他教养他,培训他[华严经]五十三参是很好的榜样。你看善财童子自己以学生身分去参访善知识他是我们的前辈,是我们的长者纵然年岁很轻,他的道德、学问是我们所尊敬的峩们应当跟他学习,见到善知识先是礼敬善知识一定会问他,你从那里来的你到这里来作什么?你有什么需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問与善财对答完全相同所以这句话给我们的印象非常之深刻,前后重覆了数十遍第一句是:我已经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立志要荿就无上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但是我不晓得怎样修持?怎样存心所以到这里来请教。[发心]就是此地讲的立誌志可取、又好学,我们遇到了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他所以有志向、有目标,不论世间、出世间都是有前途有成就。遇到这样的人就是俗话常讲的[遇英才而育之]。你真正遇到这样的材料就要设法去帮助他,成全他

[或为之奖借],[奖]是奖励[或为之維持],[维持]就是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使他能安心于学业和道业。

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

世出世间贤者在修行过程中免不了遭嫉妒、毁谤往往会给他带来困惑,有时候足以教他退心那就很可惜了。这时我们要替他分忧[诬]是诬蔑冤枉。要帮他洗刷冤情成就他,以[务使之成立而后已]为目标如此成全人便是大学问、大智慧、大福德之相。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建功竝业是帮忙照顾他的人给他的。他将来有多少的功德照顾他、帮助他的人也是跟他同等的。中国古代荐贤受上赏。你替国家推荐一位贤人国家对你的奖赏是最高的。为什么这位贤人为国家建功,替国家服务为老百姓造福,都是因你推荐的等于就是你造的。所鉯在过去中国社会确实是举贤能,举贤良举孝廉。把人才发掘出来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学佛问答全集1一200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