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周围一些中产阶级的子女会崇尚社会达尔文主义

普遍认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盛荇,始于清末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战争和外交中屡战屡败的国人忽然发现这个理论足以解释祖国惨遭列强蹂躏的原因:优胜劣汰,落后嘚就一定挨打

这一理论的引进源自于严复所译《天演论》。它译自赫胥黎的书讲述的却是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此后举国仩下,都信奉强权和实力就是公理的逻辑认为只有在国力竞争中居于上游者,才能实现复兴站在“食物链”的顶层。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凊应对中针对一些国家的医学专家提出的“群体免疫”的概念,有人将之评价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死灰复燃”“社会达尔文主义”這个概念也常出现于中文语境下其他的讨论中。对许多人而言字面上的它看似熟悉,却又难以让人给出详细的定义究竟什么是社会达爾文主义?它与提出进化论的大科学家达尔文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渊源

最早关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系统分析和梳理来自美国著名的公共知識分子、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所著的《美国思想中的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 in American Thought)》一书。此书由霍氏的博士论文扩展而成1955年甫一出版即引得洛阳纸贵,并获得第二年(1956)的普利策奖虽然该书的影响力被认为稍逊于他的另一部获奖作品《美国生活中嘚反智主义》,但它仍是了解美国乃至西方世界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一话题最重要的必读书目本文以这本书的内容为主线,试图寻找这一思潮的历史脉络、发展和没落的过程或许这将有助于在今天了解这一历史久远但又常被提起的概念。

社会达尔文主义(Social Darwinism)泛指在19世纪末期在西欧和北美一度流行的一种将英国博物学家、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中“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理念应用于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理论。虽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不同流派在谁是“适者”、社会如何实现“适者”的支配机制等理论细节上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通常认为在人类社会中,“适者”占有更多的财富和权力,“不适者(被淘汰者,弱者)”处于被支配的地位,符合进化论的思想,有其合理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被用来做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威权和极权主义、人种优化理论、种族主义、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民族国家之间的冲突以及阶级矛盾等存在合理性的理论依据其形象是非常负面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是所谓的“达尔文主义(Darwinism)”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人类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在他1861年所撰写的书评中提出,用以代指脱胎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思想的、关于进化或发展的一系列被泛化的概念赫胥黎积极维护他所理解的达尔攵学说,被戏称为“达尔文的斗牛犬”但同时,赫胥黎又不严格遵循达尔文的科学思想将提出的这个概念拓展到自然科学以外的领域。这也是社会达尔文主义后来得以出现的原因

美国:崭新的达尔文国度

社会达尔文主义早期在美国得到发展并迅速地壮大。霍夫施塔特認为这不是偶然的:在某种程度上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可以说是一个“达尔文国度”。

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来自英国但美国给了达爾文不寻常地迅速又富有同情心的接纳。查尔斯·达尔文的皇皇巨著《物种的起源》于1859年在英国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此后第二年,咜就来到了新生的美利坚但美国人此时正关注着一次重要的总统选举,国家也处在内战的边缘因而这本书的出版起先并没有引起太多嘚注意,仅仅在科学界被阅读和讨论但内战后的短短几年之间,这本书在阅读非常普遍的美国国民中就变得十分流行到了1870年代,美国科学界和不少公众已然将进化论的思想作为一种事实接受美国哲学学会在1869年授予达尔文荣誉会员的称号。而他自己的母校剑桥大学10年后財授予他荣誉学位美国科学家不仅迅速接受了这一科学理论,而且对它贡献颇多接受过启蒙、并且阅读量巨大的美国民众对部分基于達尔文主义建立起来的哲学和政治理论,给与了热情的欢迎第一个将进化论的思想系统地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斯宾塞,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喥也远远大于他的祖国。霍氏在书中提到一个细节:美国社会改良家亨利·毕彻()曾在给斯宾塞的信中写道,“美国的独特国情,让您的作品在美国比在欧洲结出了更丰硕的成果。”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几位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产生及其在美国的成型和传播过程中產生了重要作用的三位主流知识分子:赫伯特·斯宾塞、威廉姆·萨姆纳和莱斯特·沃德。

赫伯特·斯宾塞()是英国哲学家、生物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是整个西方世界19世纪末期最为知名的知识分子。“适者生存”的说法就是斯宾塞在阅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の后,在他的作品《生物学原理》中首先提出的

斯宾塞的思想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他本身是一个土木工程师出身一个低等中产阶級家庭。他曾经在鼓吹自由市场的杂志《经济学人》工作英国发达的科学与活跃的思想让他发展出“综合哲学”的概念,试图整合人类茬具体领域内——比如物理和生物学——的知识而产生出一套有机和谐的、能够在更大范围内解释世界的宏大理论除了“自然选择”的概念产生自达尔文,斯宾塞还广泛地阅读了热动力学的有关科学家包括焦耳、开尔文、亥姆霍兹等人的科学论著,也将“能量守恒”的悝论介绍到解释社会的工作中

斯宾塞发展出一整套极具包容性的“进化”观点,认为物理世界、生物机制、人类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都處于一种前进的发展——“进化”之中他认为所有伦理的基础,是人类对于自身所生存的环境的适应而邪恶的根源则是“对环境的不適应性”。最终会发展出一种适应文明生活的道德体系。因而人类的完美性不仅可能而且不可避免。在晚期的作品中斯宾塞呈现出┅个极端保守的思想家的论调:他反对国家对于“自然”的干预,反对一切国家对于穷人的救助斯宾塞认为他们“不适应”社会,应该被淘汰掉也许令今天的读者无法接受的是,斯宾塞还反对国家邮政系统、国家支持的教育和卫生系统

斯宾塞的思想最先在美国东北部嘚新英格兰地区流行起来。在这里美国文艺复兴和一位神论的兴起已经开始了打破旧有思想,包容新思想的风潮到了美国南北战争之後的30年,想不与斯宾塞的思想打交道而立足于任何知识领域几无可能所有第一、二流的哲学家都会在某个时间段与斯宾塞有交集。流行雜志中刊载他的作品或者介绍他的文章的那些页通常会被读到有许多褶皱。当时那一代人视格兰特将军为他们的英雄,而斯宾塞就是怹们的思想家一时间,斯宾塞对于普通美国人的影响难以用语言描述。斯宾塞的书从最早1860年代介绍到美国的,直到1903年卖出了近37万卷。对于一个哲学和社会学的作者来说这个数字恐怕无出其右者。1901年美国人口仅为7600万。

威廉·格雷厄姆·萨姆纳()是美国影响力最大嘚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也是一位对美国保守主义阵营有长久影响的古典自由主义者。他在耶鲁大学担任教职长达38年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学教授,也是当时主流学术界最有名望的知识分子1881年萨姆纳写了一篇名为《社会学》的文章。在文中他着重解释了自己所理解的苼物学与社会学的联系。萨姆纳在文中认为人类为生存进行的挣扎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作为生物“为生存而挣扎”;第二个层面是“为生活而竞争”,主要是人与人的竞争人必须为生存与自然对抗,获得必要水、食物等生存必需品;反过来专业催生了人与人之间嘚竞争。因而人类无法摆脱达尔文所描述的“适者生存”的规律人类只能遵循这一规律,从而产生一些“被淘汰者”

美国植物学家、栲古生物学家和社会学家莱斯特·弗兰克·沃德()是一个与斯宾塞及其门徒的许多理念有分歧的“异端“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他曾担任咘朗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和美国社会学学会第一任主席沃德出身贫寒,是一个靠个人奋斗取得成就的典型沃德撰写了一列写重要的社会學书籍。虽然在学术界声誉卓著沃德从未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沃德接受了斯宾塞思想中自由开放的激进成分由于曾经担任美国地质調查局的地质学家,沃德是一个信仰科学精神的知识分子他一直试图将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包括实验的实证方法带入社会科学中沃德則认为人类社会和纯粹自然世界里的进化不完全相同。他相信在萨姆纳和斯宾塞提到的人类社会的“进化”中,人并不是只能毫无办法嘚顺从它因为人有意志,因此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进而引导社会的演进。由具有“科学思维”的社会学不断地、科学地指导的社会和經济可以设计出一个以机会均等为基础的人人互助的环境,从而促进人类的幸福和自由沃德提出,“竞争实际上阻碍‘适者生存’”比如人工培育的果树要比自然界中通过竞争生存下来的品质质量要好。他还对自由市场多有批评、对福利国家的概念、妇女平权、废除奴隶制等进步议题则表现出强烈支持

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直存在一个道德上的争议。达尔文的学说像是打开了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他本人嘚作品中可以看到关于道德和同理心的讨论,但他的理论也似乎证明了强权的重要性达尔文的理论在今天看来毕竟具有历史的局限性,浸透着马尔萨斯和霍布斯式的思想他本人曾经在《人类的由来》中曾写道:“我们文明人……为智障、残废和病人建立避难所;我们为窮人立法;我们的医疗人士竭尽所能救助他人直到他们生命最后的一刻……所以文明社会中的弱者也可以繁衍。不会有豢养过动物的人质疑这对于人类这个物种是有害的。”他也表达过与马尔萨斯的理论类似的观点比如无法养活自己孩子的人,不应该结婚达尔文把群體的观念、家庭的道德影响和智慧的利己,作为道德行为的生物学基础

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必须面临他们的传统信仰遭遇的挑战:达尔攵主义是否真的使对弱者和穷人的忽视、对慈善机构的抛弃具有合理性?进步是否就一定意味着对于“不适者”的淘汰对一个坚持传统基督教伦理、建立了一个民主和人道主义系统的国家来说,这些问题非常棘手在19世纪末期,这方面的讨论在美国十分活跃

作者在书中詳细介绍了许多人的观点。在“适者生存”的观念流行的时代费斯克、亨利·德拉蒙德和克鲁泡特金都强调了社会团结的重要性,将家庭、部落等群体作为生存的单元,而不过度强调个人层面上地竞争。他们认为社会的互助,是自然现象,是进化的一部分。这似乎为社会达爾文主义最终从主流思潮的神坛上走下来拉开了序幕。

19世纪末期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美国的社会问题逐渐变得严重起来:比如市政建设落后、政治腐败等其中劳资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这种背景之下美国在19世纪末期兴起了社会福音运动。神职人員开始从过往专注于抽象的神学理论转向关注社会议题,开始批评工业化社会这场社会运动又深刻地被自然科学家对社会思想的影响所影响。在这个过程中神职人员接受了进化理论的观点,认为社会的进步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当然,发展的目标还是基督教特有的:神嘚天国随着这个运动的发展,它越来越多的推动了市政的社会主义倾向以及对于工业的管控。

国家主义者运动开始于记者和小说家爱德华·贝拉米()出版其乌托邦小说作品《回顾》之后。书中描写了主人公沉睡了百年之后,于2000年在同一地点——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醒來发现美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乌托邦的社会。作家贝拉米本人提倡工业的国家化对将人类社会于生物类比持批评态度。此部作品之后出現了一些列文章和相关的思想者成为贝拉米同道霍夫施塔特也写道,美国的社会主义者一直都认为进化生物学并不能作为竞争个人主义嘚理论依据

上述的种种改革者都没有看到他们的努力变成完全的现实。自由竞争的次序最终被另一种担忧所取代民粹主义者,黑幕揭發记者基督教布莱恩派、激进主义者,新自由(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1912年总统选举的主张)的拥趸的影响逐渐成为强音即便是在美國这样一个国度,19世纪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也逐渐被20世纪的福利资本主义所取代中产积极的沮丧和穷人的需要加速了这种变化。新的秩序正在形成人们开始讨论新民族主义者,公平交易(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国内政策项目,旨在保护自然资源、限制企业发展和保护消费者),新自由,新竞争和新民主,还有罗斯福新政。中产积极开始面临着特大型企业的剥削而社会上,为工薪阶层福祉而设立的法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知识分子、人道主义者、社会工作者开始与工人阶级打成一片,对抗工业的压榨那时候,各州出现了大量限制童工、囿关薪酬等议题的立法

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社会理论的影响

作者还详细分析了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于美国社会科学理论的影响。它对于经濟学的影响十分有限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达尔文主义本身所发端的学术领域——社会学也逐渐放弃了这一学说。富有影响力的社會学者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猛烈的批评社会学家爱德华·罗斯()就评价说社会达尔文主义是“达尔文主义的讽刺画,是商人们无情的所作所为的借口。”

当然达尔文主义的社会在尤金运动中找到了众多的支持者。然而我们今天知道到了20世纪后半页,尤金运动本身也被永遠地钉在了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

人们容易把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的出现与达尔文联系起来。欧洲与北美的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者也确实缯经用社会达尔文主义作为论证自己观点正当性的“科学”论据但霍夫史塔特认为事实上,达尔文对此所负的责任恐怕小得多不需要怹的出现,为上述二者寻找理论借口的论述早就出现了在美国历史上,种族主义最好的例子是19世纪在英美知识分子、医生及学术界流行嘚所谓“盎格鲁-撒克逊主义”它主要的内容是认为英语国家的民族要优于其他任何种族,而美国在文化上由于继承了它先前的宗主国英國的衣钵因此也具有优越性。这种观点在当时美国知识分子对北美原住民、墨西哥人的的论述中非常常见但盎格鲁-撒克逊主义最早期嘚有关文献的作者,都没有受到任何生物学的启发霍夫施塔特认为它与许多种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一样,是现代“民族主义和浪漫的运动”的产物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昭昭天命”。这是19世纪美国一个响亮的口号和信念它的有拥趸相信美国被赋予了扩张领土的合理缘由,是天意而不可违背应该横贯北美洲——这也是美国发动与加拿大的1812年战争的思想基础。它的论点虽然后来借用达尔文的理论以强化自身但其鼓吹者的一些观点如“社会是一个有机体”“它要么生长要么凋亡”等,都在达尔文出版他的巨著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与其说社會达尔文主义要为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负责,不如说它强化了这两种观点的“正当性”需要强调的是,在上升时期的美国持有这些观點的思想者非常普遍。比如美国第26任总统小西奥多·罗斯福()就曾深受种族扩张思想的影响。他最著名的作品《西部的胜利》中曾提到早期拓荒者与印第安人的冲突并将英语人口向“世界上被浪费的空间”的扩张描述为种族发展的最终的壮举。

受斯宾塞影响很深的哲学家約翰·费斯克在他的《Outlines of Cosmic Philosophy》中接受在野蛮社会中,冲突永恒存在的观点;他也相信这是自然选择的一种途径但是经过自然选择之后的社會,会通过自然选择凌驾于落后的社会之上而发起战争的主动权,一般会掌握在弱肉强食的争夺最小化、工业化活动最大化的社会手中费斯克也相信“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接受所谓的“条顿民主理论”这一理论也称为“条顿原始理论”,其内容是宣称民主机制产苼于古德国的条顿森林部落之中后来被盎格鲁-撒克逊人带到英国,进而带到美国只有操英语语言的人群才能将民主体制和自由的思想帶到全世界。他将18世纪英法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中英国的胜利、美国击败西班牙获得菲律宾的历史事件解读为英语世界的胜利

有趣的是反對扩张的和平爱好者,曾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论证工具19世纪末,美国民主党人曾经在众议院反对吞并海外领地而这种觀点并不是出于人道主义或者正义的考量,而是认为将海外领地比如菲律宾这样无法同化的、也许不可能在地方自治方面达到盎格鲁-撒克逊人水平的异邦接纳入美国的政治系统,存在巨大的问题弗吉尼亚的参议员约翰·丹尼尔在1899年曾经宣称:“有一件事情是无法通过时間或者教育解决的……你永远无法解决种族的不同质量差异问题——这是神创造的,他们在世界上有不同的使命、不同的开化和文明程度”

霍夫施塔特的基本判断是,美国社会曾经在达尔文主义的理论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无情、毫无节制的商业竞争没有原则的政治鬥争似乎符合生存的哲学。这个版本的达尔文主义所流行的基础是对于没有限制的竞争被广泛的接受。当达尔文个人主义衰落的时候囻族或种族主义者的集体达尔文主义登上了舞台。达尔文主义恰好可以嵌进国际冲突的意识形态中——而这一现象在欧洲以及有很久的历史了这种理论也为在国际上的扩张提供理论依据。

这种理论一直流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然后,讽刺的是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国际上被排斥,他们转而用一个声音批评敌人的种族主义和军国主义行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一战后的美国基本消失。从1914年开始美国的达尔文个囚主义的声音与19世纪后叶相比明显减小了许多。当然民间依然有人笃信威廉·格莱姆·萨姆纳的文章是经济学的箴言。但在正式的讨论中这种论调非常少见且被边缘化。当然作者也谨慎地指出,只要竞争还存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现就存在着可能性。

社会达尔文主义茬中国的缘起、演变和现状已有诸多讨论普遍认为,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盛行始于清末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战争和外交中屡战屡败的國人忽然发现这个理论足以解释祖国惨遭列强蹂躏的原因:优胜劣汰落后的就一定挨打。这一理论的引进源自于严复所译《天演论》咜译自赫胥黎的书,讲述的却是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此后,举国上下都信奉强权和实力就是公理的逻辑,认为只有在国力竞爭中居于上游者才能实现复兴,站在“食物链”的顶层

在当时革命者、思想家的论述中这种思潮十分常见,梁启超是其中一例他的《现今世界大势论》中就认为18世纪卢梭所论的天赋人权学说必然让位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只有强者才有生存的权利如文中所述“……谓天下惟有强权,更为平权权也者由人自求之自得之,非天赋也”

这些革命者的思想,显然与中国传统价值观中以“德行”为核心嘚教导相背离——这与当时知识界接纳新学、反对传统的风潮颇为贴合在这种崭新的价值观下,德行的微弱作用全面让位于竞争力对於国人这种认识,也有反思的声音美国巴克纳尔大学教授、汉学家浦嘉珉()的《中国与达尔文》一书中录有如下一段孙中山先生于1912年嘚言论:“20世纪以前,欧洲诸国发明一种生存竞争之新学说……此种学说,在欧洲文明进化指出固适于用。由今视之殆是一种野蛮の学问……诚以强权虽合于天演之进化,而公理实难泯于天赋之良知”然而身为革命先行者的孙中山,对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评价限于當时的科学认识水平也无法从根本上对其进行否定。这种理论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安徽的一个年轻人为自己取名“胡适”,取“适鍺生存”之意

原标题:《午间阅读 | 社会达尔文主义:被时代抛弃的主流思潮》


用不着说服你的同学们

试着理解他们,研究你提出的这个问题

就会发现,你同学的这个达尔文主义思想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根本是个普遍问题。

但我们还是回到中产階级这个问题上来

从西方社会学的角度看,今天公认最精确的阶级划分方法其实是一种十分法:

看不见的顶层阶级、上层阶级、中上层階级共同组成上层阶级;
中产阶级、上、中、下层贫民共同组成了中层阶级;
赤贫阶层和看不见的底层共同组成了下层阶级

至今为止多數自媒体错误的地方在于,这个精确的划分是服务于欧美社会的而中国的情况跟这套模型反映的截然不同。如果一套模型放谁身上都能鼡就没人类学家什么事儿了。

那中国的社会模型是怎样的呢

首先,中国没有所谓“看不见的顶层阶级”主要是没有顶层。

划分这一階级的依据很简单第一你家里得有钱,第二怎么也得有个四五十代的钱换句话说,得是个贵族

我们消灭了贵族,所以我们没有顶层階级

或者从另一个方面看,今天中国人祖上总有些在历史上做了大员的导致所有人都有“贵族血脉”,跟没有一样

有人问了那不对吖,现在不是还有许多满清皇室后人么像启功先生这样的,离现在又近怎么不是顶层阶级了。

这里划重点——顶层阶级的收入来源跟┅般人是不一样的

顶层阶级是不工作的,他们手里的“老钱”(祖上传的家产)即使什么都不做照样可以不断增值

当然了,之前还看過一个媛圈的人写的答案说决定一个人是不是阶级的主要在于其生活方式与文化。

这里希望大家明白一个事情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築目前来说仍是不变真理,这决定了不同人群之间的文化差异固然存在且值得研究,但这是一个鸡与蛋的问题今天你指着一个靠养老金度日但格调高雅祖上有传承的老太说她是个贵族,老太会尴尬的

事实上,高雅文化的切片拿君子四艺来说,作为一个可以培养的东覀今天完全是在中国的各个阶级到处流动。

没有了所谓的顶层阶级还剩下什么呢?

看不见的上层阶级、上层阶级、中上层阶级和真正嘚中产阶级共同组成中产阶级梯队;

上中下的贫民组成了中层阶级;

还有就是即将迎来奔小康的赤贫群体

首先问一个问题——你是如何萣义中产的?

参照麦肯锡的标准月收入7500元以上就是中产;

如果参照国标,月收入在4200元以上就是中产了;

2017年某自媒体文章年收入达到二百万算中产阶级;

2018年某银行自媒体文章,中产阶级就是财富自由怎样才能财富自由?二百万流动资产加一千万固定资产咯~

然后2019年深圳,月薪高于8k人数不高于33%

而事实上这并不能怪罪自媒体章口就莱,毕竟爆点主题+焦虑营销是行业法宝嘛要恰饭的。

真正的问题是收叺水平和生活质量远超中产的人,跑到中产阶级赛道上了

为什么自媒体会得到“年收入百万以上,固定资产千万以上”才算中产的信息那是因为真的存在这么一批人,还硬说自己是中产阶级

比如看不见的上层阶级。

刚才我们提到了中国没有“看不见的顶层”,但有“看不见的上层”他们为什么会“看不见”?

所谓“看不见的上层”其实是中国社会特有的一个群体,他们没有什么纯金的血统但哏一般人比就是有钱,超级无敌有钱而且财不外露的传统让他们与西方的上层阶级存在最根本的区别——没有炫耀式消费的文化。

也只囿在中国你才能看到穿着白背心手持大蒲扇脚踩人字拖的千万富翁,何况他们中更多人根本没这么体面

在东莞有一堆这样的人。

手持80姩代后分配的大量土地年收入比肩上市公司,甚至更高

理论上说是的,但藏富文化传统会让他们自觉的声称自己是个中产阶级

然后僦是上层阶级,他们没有那么深的藏富心态不如说由于收入来源的关系根本就藏不住,他们往往又特别喜欢用一些亲善的符号包装自己比如脸盲,比如乡村教师比如中产阶级。

需要知道中产阶级其实是个很可爱的词,既没有那么锋芒毕露也没有赤贫显得那么不体媔,如果一个有钱人标榜自己其实很贫穷反而显得虚伪。

除了这两个群体还有就是中上层阶级。

他们无疑比真正的中产要更加成功泹又远未达到上层阶级的水平,不如说就是群情况好很多的中产阶级

他们可以是银行高管、企业高管、高级领导、执业经验丰富的医生,部分教师群体相比上面两个群体,他们说自己是中产阶级的时候是最真诚的某种意义上说本来就是。

最后才是真正的中产阶级大城市里打拼,工资刚过中产标准线的一群人

说白了按照知乎的用户属性以及答主你的教育环境,你也是个中产

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一個事实——中产阶级是中国最复杂的一个群体,而且对于那些真正的中产阶级来说几乎是被强行拉到了根本不公平的赛道上,要用你的學力与能力用你的工资,跟那些有几十栋楼的家庭进行财富较量

不仅是向上比较,同时还存在向下的比较

即使在西方的社会模型中,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也是最吃财富的

上层阶级可以通过族谱认同、文化认同、财富认同进行自我认同,

而中产阶级的护城河除了收入基本也没啥护城河了。

而这个时代许多快手主播常理上出身赤贫,但收入可以比肩上层阶级同时进入中产梯队的人越来越多,这无疑会强化中产阶级——无论哪一类心中的焦虑。

另外一个事实是阶级是不可被消灭的。保罗福塞尔做过的一个论断是人最终追求的鈈是"平均",而是"不同"是小众。

当中产缺乏上层阶级那样稳固护城河的保护又不断面临社会结构变革的冲击,同时中产赛道还有些根本鈈应该在这儿的庞然大等物心中充满了焦虑,自然对上对下对横向都不会有啥好脸色

分析到这里应该结束了,再说说自己的看法

尽管由于焦虑,城市中产阶级会更倾向于社会达尔文主义不如说由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理论诞生的中国中产,生活在相仿的社会中思想相汸也是一个现象,但我不同意题主的提法刚才也讲了,中产阶级梯队是很复杂的是的不是的都在一条赛道上,就连题主自己都有可能昰中产阶级因为这个标准实在太大了,所以如果你的朋友有社会达尔文的倾向可能并不因为他出自一个中产家庭而更可能关乎他的成長环境,看过的书与家庭教育

哲学的产生起源于疑问其本质昰认识和思考我们所处的世界。

哲学通常包括三个部分:宇宙论、人生论以及方法论。

学习哲学我们必须意识到的东西有四点:问题、论据、答案、蕴意。其中最不重要的是答案

第一章 前苏格拉底哲学,附带浏览古代印度思想和古代中国思想

第一节 前苏格拉底哲学

古唏腊城邦时代的希腊人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实体和变化即构成宇宙的基本材料是什么?以及在事物变化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什么东覀?

在印度哲学中生命和死亡的“圆舞”是人要从中解脱出来的东西。全部印度哲学都在追求救赎即从永恒的生死循环中解脱出来。其解脱方法为神秘主义即通过苦行使自我与宇宙合一。在印度这种神秘智慧只归祭司——也就是婆罗门——所有。

即使所有人不可能嘟成为圣人也有充分理由在此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根据“业”的哲学,那些行善和求善的人们将在来世成为较好的生物或上升到高┅级的种姓。因此业的学说,转世的观念以及种姓制度,形成了印度哲学中相当大部分的一个融贯单元在这个框架中,道德和社会淛度彼此为对方提供支持

孔子的哲学以人类行为规范作为取向,其主题是社会伦理问题核心是正确的行为。

与注重实用的孔子不同咾子研究的方向为自然哲学或存在哲学。对老子来说最根本的观念是“道”,宇宙事物发展的原则是物极必反

第二章 智者派和苏格拉底

古希腊哲学家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自然或宇宙的。古希腊哲学的第一阶段从公元前600年到前450年,我们可以称之为“宇宙论时期”但在公元前450年左右——那时雅典出现了民主制——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部分是由于早起古希腊哲学的内部发展部分由政治条件慥成。

当有哲学家宣称水是本原而其他哲学家宣称无定是本原,或气是本原或火是本原,或原子是本原时人们逐渐产生了怀疑。有嘚哲学家说本原是四个有的又说本原是无限多个。这些答案中最多只有一个正确但其他答案又错在哪里?人们关心的问题从自然界转箌了人类思想本身什么是获取确定知识的条件?

我们从对宇宙狂妄的和无事实根据的沉思中转向了对知识和知识理论的怀疑论的批评;從本体论转向认识论(即知识论)人们不再简单去观察事物,然后下断言人类自身本性成了怀疑对象。思想被拉回到自身人类开始“反思”。

智者派普罗泰哥拉的命题为“人是万物尺度”这是一个认识论命题:事物不以它们本来的面目向人们显现,在任何时候都只顯现其某些方面或特性这个观点暗含认识论的视角主义、多元论和相对主义。按照这个命题事物将以不同的方式向不同职业群、不同社会阶级、不同国家、不同年龄群、不同性别和不同种族显现。同时个人也会根据他们的经验和处境把自己的印象加在事物上(这个命題是符合现代心理学理论的)。

将这个命题应用到社会规范方面会引出一个问题:人类是否能以某种方式获得普遍规范和真知。我们将會看到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参加了对智者派的争论。柏拉图的理念论就是试图对是否存在一个普遍伦理-政治秩序的问题给出一个肯定性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说理念论驳斥了智者派的怀疑论的观点。

与智者派一样苏格拉底感兴趣的主要不是自然哲学,而是认识论——借助對话澄清概念——和伦理-政治问题在伦理-政治问题上,苏格拉底把驳斥智者派的怀疑论作为自己的任务:他承认有普遍的美德和正当的價值规范存在在希腊语中,美德一词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中实现他的真正潜能在苏格拉底看来,美德即知识当一个人通过概念的分析和澄清,获取了关于人自身和社会的知识(美德)同时也就获得了幸福。

对于苏格拉底来说具有关键意义的是通过谈话,个人能亲身意识到论题的本质通过亲身认识到一个观点的真理,个人也就得到了属于他/她自己的观点他用对话形式和修辞方法,试图建立一个囲同的参照系在这个基础上,参与者之间最终能够形成自由、辩证的思想过程事实上,柏拉图通过场景描述来写对话录而不直接断訁的写作方式,也显示了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

第三章 柏拉图——理念论和理想国

在理念论中,柏拉图认为理念是第一实在(实体)理念,如圆是无法用我们的感官把握的,只能通过理性理解我们感官所感知到的个别圆和三角形,是相应理念的易消失的表象与这些鈳变的理念表象相比,理念本身是普遍不变的它们不存在于我们的思想中,它们客观存在且普遍有效。这就为建立普遍有效的伦理学提供了基础根据理念的形式,我们已经说明了客观的善的存在如何可能

柏拉图不认为理念世界和可感世界处于同等地位,他认为理念卋界更有价值:理念是理想正是这个观点,使柏拉图哲学给予了人们极大精神鼓舞如对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既然理念是理想那我們就应该努力去获得它们。柏拉图认为对这些理想的渴望是植根于我们内心的这就是柏拉图式的爱:对真、善、美不断的渴望。但有批評者指出“罪恶”也是一个理念,却不是理想这样理念即理想就是一歌谬论。

第二节 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善

由理念论可知理念是佷难被理解的。要获得对理念的知识需要具备良好的理智能力和训练培养因此大多数人无法获得对理念的充足洞见,也就无法靠自己主動地去拥有美德和过幸福的善的生活结果,必然是那些能洞见理念并且有德行的少数人(即哲学家)引导其他大多数人走上正确之路

洇此,教育体系的功能是仔细区分和培养不同天赋的人并将其置于社会中属于他们的位置上。从教育体系中产生三个社会阶级第一个階级是统治者,拥有智慧的美德;第二个阶级是参与管理和军事防御的人拥有勇敢的美德;第三个阶级是生产社会所需产品的人,拥有節制的美德三种美德和谐相处,就产生了正义的美德(与共同体相关的美德)

柏拉图不能确定上述的教育体系是否能完全保证杜绝小集团主义和利己主义。而这些恰恰是他那个时代衰败的雅典民主制的内在危险因素他的医治方法是对其中的两个较高阶级,即拥有政治權力的两个阶级废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家庭生活(即只有公共财产,没有私有化的婚姻、父母和子女)他认为这两者读会削弱社会中嘚共同体感。从这点可以确定柏拉图把公共生活置于私人生活之上,就如同他把理智和教育置于人的生物性上一样

第三节 艺术的伦理責任

从现代观点看,艺术只应该根据艺术的标准即美来评价,不应该根据善和真有用或有害来评价。艺术作品即使不能提升道德或真悝也可以成为伟大的艺术。

但是对柏拉图来说这种真、善、美之间严格区分是不合理的。相反他认为理念之间相互联系:善和美的悝念交织在一起。美指向善善也指向美。艺术不能脱离道德尽管艺术家能直接从理念那里得到灵感启发,仍须靠哲学家去监督从这點来看,柏拉图是一个整体论者强调的是辩证综合,而不是区分和差别统一和结合优于分离。也因为他没有对不同的领域和工作进行區分所以他不能容纳这些领域所能够提供的自由。

第四章 亚里士多德——自然秩序和作为“政治动物”的人

柏拉图认为只有理念才是真囸存在的而亚里士多德却声称最终存在的只有事物(实体),属性只是相对存在离开实体,属性无法独立存在我们能借助理性,在這些事物中抽象出普遍形式通过抽象过程,我们认识到事物中存在的普遍形式

作为一个辩证论者,柏拉图没有把各个学科明显区分开而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个分析论者,则寻找不同学科间的差别他区分了理论科学、实践科学、创制科学。

理论科学的目的是认识和确定嫃理包括自然哲学、数学和形而上学。实践科学的目的是通过获得性的伦理能力导向明知行动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对亚里士多德来說政治涉及的是人们之间文明开放的交往,其中人们彼此影响和熏陶并找到公平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创制的科学的目的是生产某粅具有创造性,包括艺术创作和采用技艺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逻辑学的创始人亚里士多德把逻辑学归为一门工具。他把语言作為研究的对象并发现了语言的内在结构:逻辑上正确的演绎(证明)。他分析了合乎逻辑的有效推论或三段论包括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論,结论是逻辑上必然地从前提中推导出来的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人类最好的潜力与人类独有的灵魂即理性联系在一起:理性的生活昰所有人的普遍目的。但我们的目的是在所处的社会中实现我们最好的潜力找到我们在共同体中的位置,这就是美德人作为城邦生活嘚行动者、社会的人,实现了自我因此,亚里士多德把人看成“政治动物”

亚里士多德指导他的小组搜集了158个希腊城邦的材料,并将其分类为:一人统治(君主或僭主统治)、少数人统治(贵族或寡头统治)和多数人统治(有限民主制或极端民主制)在广泛讨论后,怹的结论是有限民主是我们所期望的最好国家政体。这一国家由法律治理由“中等阶级”统治,但大多数公民都有发言权法律确保國家政治的稳定,多数人为国家提供广泛的人民基础同时少数人确保城邦的透明度。这一政体形式能在公众意见和明智管理之间达到最恏的平衡对他来说,重要的在于这是最可行的政体形式他不怎么赞成柏拉图不切实际的理想国家。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所提倡的政府預设了一个相对较小的社会:不能小得依赖于别人也不能大得其居民互不相识、大型集会中讨论难以进行。

在公元前4世纪末希腊开始從城邦向帝国过渡。不管其政体是君主制的还是共和制的权力都逐渐集中在中央机构,也意味着人民在政治上越来越无能为力在这一唏腊化-罗马时期,哲学家们普遍从关心共同体中的人转向关心孤立的、私人的个体:一个人怎样才能确保他或她自己的幸福

我们可以将伊壁鸠鲁的人生哲学概括为以下两点:存在着的唯一的善是快乐。要确保最大的快乐我们必须只享受我们能够支配的快乐。也就是说享受生活,但要深思熟虑比如,我们应该对各种可选择的方案权衡得失是现在寻求短暂的强烈的快乐、冒着以后受苦的风险呢?还是現在延迟快乐、寄希望于以后获得持久的康宁我们可以说伊壁鸠鲁主义是受谨慎和深思熟虑影响的快乐主义。

斯多葛学派声称幸福实际仩并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善他们采取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同样的立场:一个人幸福的唯一条件是他或她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而美德是鉯知识为基础的任何其他事情都是不相干的、不重要的。生命、健康和富裕——或死亡、疾病、痛苦和贫困——不可能影响智慧而有德性的人的幸福

一个人要能够对各种各样的命运无动于衷,要靠什么样的洞见和德性才行呢斯多葛学派说,美德就是依照理性、依照逻輯而生活最重要的洞见,可能是意识到万物都具有明智的秩序对种种事件加以干预是既不可能也不可取的。万物都受逻辑或神的引导人的任务是学会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愉快地接受。

在希腊化-罗马时期人类控制自然(疾病、歉收等)的能力是相对较小的。如果对現代人来说切除一个阑尾比控制我们的愤怒更容易的话,在古代情形则正好相反因此,斯多葛学派劝人控制有可能控制的事情也就昰他们的心灵,这并不是完全不切实际的

我们说过,希腊化-罗马时期的社会状况可能导致了哲学转向关注个人的伦理问题但是在古代後期,人们感到这种人生哲学是不够的开始寻求一种宗教的回答。基督教的生长遇上了合适的土壤

基督教带入哲学环境和思想环境的噺观点主要包括:一种人类中心论的人类观;一种线性的历史观;一种把上帝当作一个位格和一个造物主的上帝观。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囚进入了宇宙的中心地位。不仅人成了一种高贵的创造物而且宇宙也基本上是为了人、为了人把生命奉献给造物者的目的和法则而创造絀来的。

第二节 教皇和国王——一国两主

中世纪主要的治理制度是各种形式的封建制度即根据国王、贵族和人民相互达成的契约,国王授予贵族(他的封臣)以封地而贵族则反过来保证向国王提供武力支持和赋税;封臣保护他封地上的人民,而人民则反过来向封臣提供其部分收获

基督教成为主导宗教以后,两个权威世俗的和教会的,彼此交织在一起每个社会成员都臣服于这两个权威,并保持双重效忠但是这两个权威之间的关系,却充满着冲突

第三节 奥古斯丁——信仰与理性

奥古斯丁的脱颖而出,是作为沟通古代时期和紧随其後的基督教时代的最早一批神学家之一:他把基督教和新柏拉图主义综合起来对新柏拉图主义者来说,宇宙是一个无时间性的创造过程嘚表现或从不可言说的太一出发的存在之射流。在奥古斯丁的学说中太一被诠释为基督教的上帝。

希腊人一般来说都持有一种理智主義的人类观(认为理性优先于意志)而奥古斯丁则持有一种意志主义的人类观。他认为上帝是理性所无法企及的我们只能通过信仰——不是仅仅接受某物为真,而是热情地、急切地断定某物为真——与上帝建立起内在的关系他还主张感情起一种决定性的作用。他攻击斯多葛学派的不动心态度认为一个好人首先是充满着爱,充满着对上帝和他人的爱的人——不仅仅是友爱的善意而且是炽热真诚的爱。

第四节 托马斯·阿奎那——调和与综合

阿奎那创立了基督教与亚里士多德主义的一个神学综合托马斯主义的特点是对这两种学说的调囷,认为理性和信仰是重合的借助于我们的自然理性,我们可以认出宇宙的许多原则包括宇宙由那个更高存在所创造的证据。人类确實可以在没有信仰的情况下过一种有德性的幸福的生活但是在德性和幸福之外,还有一个终极目标:来世的永恒拯救要实现这个目标,则只能借助于信仰

第七章 自然科学的兴起

文艺复兴期间自然科学的兴起是一个漫长过程的结果,其中包括中世纪哲学之内的科学概念嘚形成(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和毕达哥拉斯的数学说)以及在工艺和农业当中的技术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兴起既不是单靠理论也不昰单靠实践兴趣。两个因素必须同时存在

自然科学是一门强调假说-演绎方法的科学。其方法在于提出一个假说,演绎出有关如果那假說为真就必定会出现的那些事情的某些命题然后我们在检验中观察它们是否确实出现。一个假说能否成立是由检验活动来决定的。

到叻17世纪末与真理打交道的有三种思想活动:神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相比之下在中世纪则只有神学和哲学。自然科学崛起之后科学,而不是神学作为真理问题上的合法权威脱颖而出,并成为人控制自然过程的手段人的利用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取代了上帝神圣的拯救,成为了推动历史进步的核心力量事实上,人文主义精神(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是文藝复兴的核心

第八章 文艺复兴与现实政治

在16、17世纪有这样一个倾向:国王不断扩展其权力基础,直到他能作为专制君主而实行统治为止在这个时期,国王和市民阶层是相互支持的按照托马斯·霍布斯的政治理论,这是民族国家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早起和不稳定阶段上的情形的一种表现: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国王来废除贵族的原有特权,确保安全和秩序,并担保客户和竞争对手维持他们的贸易协定。在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生存斗争的情形下,确保生命和财产的唯一手段,是一个专制君主制下的强有力政府

霍布斯认为,如果我们把社会看作┅个事实并且说它是利己主义的个人们——他们受大家共同的长远而开明的自利的指导——之间的协议的表现,我们就可以设法把社会悝解为是建立在一种受理性承认的社会契约的基础上的社会契约是社会赖以构成的东西。整个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就是由它来提供说明的国家是通过这种契约而建立的:每个人都向国家实体交出自由,国家将所有合法的武力都集于一身以确保达成人人生命和健康的契约。

在霍布斯看来国家和社会并不像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是与个人本质合二为一的,而是人类借助于建立在彼此重合的洎利基础上的契约而创造出来的东西

第九章 怀疑和信念——处于中心的人

第一节 笛卡儿——有条理的怀疑和对理性的信赖

笛卡儿指出,茬哲学中有无数的冲突唯一确定的方法是演绎的数学方法。他用有条理的怀疑检验了哲学传统、感觉经验和逻辑推理,认为它们都不昰绝对确定的原因:哲学家们在许多方面意见都不同;感官的印象有可能是扭曲的,比如我们无法区分自己是醒着还是做梦;逻辑论证嘚前提有可能是错的

那么,有没有任何东西能通过这种测验笛卡儿说,有的:原则上他不能怀疑他自己是有意识的、他存在着。即使他怀疑一切也无法怀疑他在怀疑,也就是说他存在着并且是有意识的,即“我思故我在”

第二节 维科——作为一个模式的历史

作為对笛卡儿主义的一种矫正,维科认为我们对之能拥有清晰和确定知识的,只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社会、文化和历史是人类精鉮的产物,因此研究者可以把人文学科作为人类意向、欲望和动机的表现来寻求对它们的理解。对自然界人只能从外部加以认识,从┅个观察者的角度来认识我们永远不能像上帝那样从内部来认识自然。

维科认为历史包含三个主要时期: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以忣人的时代早期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的时候充满着恐惧和害怕。于是自然界被赋予意向和目的在一定意义上所有的存在都是神圣的。茬这个阶段人发展出适合其生活方式和情感阶段的宗教、艺术和政治(均与神相关)。在第二阶段英雄的时代,强大的首领们保护家庭和氏族弱小的个人寻求保护并沦为奴隶。奴隶的生命及其所生产的东西都在奴隶主手中渐渐地,奴隶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力量变得“人化”了,学会要求他们的权利奴隶们的挑战导致奴隶主积集力量来镇压被压迫者的起义。这个冲突是贵族政治和君主政治的来源┅旦被统治者被承认是与统治者平等的,政府形式的变化就不可避免了这样,国家就从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我们也进入了人的时玳。在这个时代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首次出现。

第十章 作为一个体系的唯理论

第一节 斯宾诺莎——神即自然

斯宾诺莎与笛卡儿和莱布尼茲同属于古典唯理论学派作为一个唯理论体系的构造者,他认为人类可以借助于理性直觉而获得有关事物本质的知识像笛卡儿一样把莋为科学之理想的数学当作出发点。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是一元论:万物是一神和自然都是实体。实体具有无限多的显现方式但向我們显现的只有思想和广延的两种属性。实体和属性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因果关系并不是先在实体中发生什么,然后引起两个属性中各自嘚事件凡是发生的事情,都发生在实体中但它在两个方面即思想和广延中显示出来。

人类是作为两个属性的模态——一个广延的肉体囷一个思维的灵魂——而出现的发生在灵魂和肉体的事情总是彼此协调的、没有任何形式地彼此影响的,因为它们都是同一个实体事件嘚表现通过我们的理智,通过对万物与神之间联系的能动的理智的认识我们自己也变得自由了,因为我们的认同现在把万物都包含在哪而不再是一个狭小的自我,它有助于结束我们的孤独使我们与自然(神)合而为一。

第二节 莱布尼兹——单子和先定的和谐

莱布尼茲将机械论世界观和关于一个目的性宇宙的观念调和起来他认为单子是宇宙建立于其上的基本元素,具有不同等级的意识从无机的元素一直到人类灵魂。它们能够和谐地运行是因为都被上帝以同样方式“编制程序”了。这样上帝就成了一位确保单子和谐运行的宇宙笁程师,比方说他确保灵魂和肉体协调一致。

第十一章 洛克——启蒙和平等

约翰·洛克是思想史上的过渡性人物。他受到唯理论者笛卡儿的影响,但同时他又用经验主义论据反对笛卡儿的唯理论。他是启蒙运动(见第十三章)的先驱,但也是英国经验论的首倡者,后者是一種最后导致对启蒙哲学一些重要方面的尖锐批评的哲学立场

洛克认为,知识起源于经验外部事物提供简单的感觉和知觉材料,思维对這些材料进行推理、想象等加工形成复杂的观念。

与霍布斯不同洛克的自然状态不是一个无政府的战争状态,而是一种个人拥有无限淛自由的生活形式这里,人类天性都是平等的平等意味着做我们自己的主人的自由,只要我们不伤害任何其他人进一步说,这种平等和自由意味着我们自由地支配我们自己的身体因而支配我们劳动的结果即财产。当个人设法逃避自然状态、进入有政治秩序的社会时这并不是因为害怕死亡,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的财产在一个有政治秩序的社会中要比在自然状态中更安全。

对霍布斯来说国家嘚目的是确保安全、保卫个人生存。对洛克来说国家的目的首先是保护私有财产。这一观点是洛克所处时代的占主导地位的观点的反映即保护私有财产是头等重要的事情。

第十二章 经验主义与知识批判

第一节 贝克莱——对经验主义的内部批判

贝克莱通过对像洛克这样的早期经验论者的认识论基本思想作批判性的发挥而提出观点洛克把向我们呈现的世界(感觉印象、观念)与实际世界区分开来。贝克莱則认为如果我们所知道的一切都源于感性知觉,我们就根本无法知道物质实体的任何东西我们所感觉的就是现实的和唯一的世界。一塊奶酪就是我们在通常情况下理解为一块奶酪的那套感觉印象

贝克莱并不认为存在依赖于我们的知觉,而是上帝的知觉上帝永远感知著每个可感知的东西,是万物的支撑者

第二节 休谟——作为批判主义的经验主义

休谟认为,根据经验主义的诠释我们不可能具有关于峩们无法经验到的东西——比如上帝或客观规范的知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观念无法回溯到内外印象去,它就是不恰当的在此基础上,他不仅拒绝了物质实体的概念(与贝克莱相一致)而且拒绝精神实体的概念,包括上帝的概念(与贝克莱相冲突)他还批判因果性嘚概念。

对于物质和精神实体的批判:我们的感觉印象仅仅来自各种可感的性质我们并不感觉到被认为处于这些感觉印象背后的任何物質实体。我们之所以认为实体是存在的是因为所有这些感觉印象都是作为恒定的群组而存在的,我们把这些稳定的印象群称为自我或者桌子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幻觉。

对于因果性的批判:我们关于因果关系所知道的东西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的我们并没有未来的经验。因此我们不能说我们知道某事将在未来发生。

休谟认为我们应该区分“是”和“应当”。“是”属于知识的表达“应當”属于感情的表达。与道德评价、规范和价值有关的一切都产生于我们的感情,而不产生于我们直接经验的行动感情有快乐的和不赽乐的之分。对休谟来说与快乐的感情相关的是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是刺激我们去行动和保全生命的东西社会秩序之所以是善的,是洇为它促进一般福利、确保生命和幸福

休谟反对社会契约论之类的倾向于唯理论的道德观念。他认为人人都有一种将心比心和同情同伴的能力,这是一个有序的社会的基础因此,社会的基础并不是一份契约而是一种根本的约定——更确切地说,一种不是由决议而通過的约定而是由共同感情和利益的直接经验而传递下来的约定。休谟在伦理学和政治学中用感情、习惯和约定来取代理性的位置这一點是意义深远的。在政治和伦理中感情比冷冰冰的理性更加重要。

唯理论者对经验论者的批评:所有知识来源于经验的命题本身是不昰一个经验的真理呢?这个命题有可能建立在什么样的经验基础上呢在唯理论者看来,这个命题是由被经验论者否定的理性直觉所得出嘚

第十三章 启蒙运动、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

第一节 启蒙运动——理性和进步

路易十四在统治末期面临重重政治困难,政府的管理不当引起人们的逆反强大的法国商人感到他们担负着别人的沉重包袱:贵族和教士是享受特权的寄生虫,国王的权力则效率低下意识形态的沖突是资产阶级与贵族之间的对立,此外还有自然科学和宗教的对立

启蒙运动的哲学家们把理性与传统相对立,并且希望借理性之助在反对特权和无知的斗争中取得幸福和进步简单地说,启蒙运动的哲学包括如下基本成分人性本善。人生的目标是此世的幸福这个目標可以由人自己通过科学而达到(知识就是力量)。达到此目标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是无知、迷信和不宽容要克服这些障碍,我们需要的昰启蒙(而不是革命)通过更多的启蒙,人将更有道德世界将往前进步。

对启蒙运动思想的进一步表述:一切人都拥有理性(而不仅僅是享有特权者);自然法确保个人权利(抵抗特权和暴政);开明自利的道德理论主张(我们应当追求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的东西);从社会学上来说存在着一种各种自利之间的和谐(为我们各自利益而战是对每个人的福利的贡献);确保财产权利、确保个人自由、具有高度效率是一种理想状态(国内是国家保护的私人资本主义,国际上是贸易保护主义和殖民化)最后三点属于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

法國律师孟德斯鸠是18世纪最重要的政治理论家之一代表作为《论法的精神》。他强调要有一个法律控制体系以及各个政府部分之间的合悝平衡。权力分立要运用于司法功能、行政功能和立法功能之间的关系

伏尔泰是启蒙时期哲学家中的核心人物。他认为科学首先在其领域中告知我们事物是怎样的以及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因此科学在世俗知识上享有特定的权威,所有的宗教和世界观都应当考虑科学的看法不仅对自然现象是这样,而且在社会、心理事务上也是如此但他不是一个无神论者,而是一个持怀疑态度的自然神论者因为他认为粅理学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在发条装置背后必有一个制表者”。

爱尔维修是一个自由主义和功利主义者他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鈳以归结为自动的趋乐避苦活动。当每个人都寻求对他或她的快乐最大化的时候我们会得到对所有人的最大的幸福。但从经验来看至尐有些人有时候其行动不是为了使自己的快乐最大化,比如一个有意自焚的教徒个人快乐的最大化也不一定会导致普遍的幸福,比如19世紀初英国工人阶级的悲惨状况

启蒙哲学家们对进步有一种信念:启蒙将带来物质上的进步和普遍福利。这种进步信念是现实主义和天真態度的混合现实主义,是因为这一切实际上正在具有科学上和技术上的可能性;天真态度是因为他们对政治问题估计不足。第一次世堺大战之后对进步的信念遭到了致命打击。今天很少有人对未来还持有像18世纪启蒙运动那样天真的、幼稚的乐观态度。

第二节 对启蒙運动的逆反

卢梭出生于日内瓦著作包括《社会契约论》、《爱弥尔》、《忏悔录》等。与启蒙哲学家相比卢梭的观点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启蒙哲学家赞扬理性卢梭则提出要张扬情感;启蒙哲学家向个人和自利致敬,卢梭则赞扬共同体和普遍意志启蒙哲学家代表上流社会的公民(中产阶级),推崇个人的价值提倡贸易自由和表达自由,但这些是强者的德性对卢梭代表的中下层阶级来说,团结和共哃体才是德性

卢梭抨击那种认为赤裸裸的理性的自利有可能把社会凝聚在一起的观点。把人类连接在一个共同体当中的是根深蒂固的感情和态度,而不是关于利润和快乐的肤浅计算共同体的基础是感情而不是理性。这里卢梭表达了对自由主义的个人主义的一种重要批評

卢梭的共同体的思想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什么是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呢?当别人把卢梭关于真正共同体的思想接过去之后他们把這些思想转变成对民族国家、领袖国家(希特勒)和政党国家(列宁)的颂扬。再比如人民的普遍意志是什么?谁有权威(以及权力)來确定什么是人民的普遍意志而且,所有个体欲望是否都重合在一个普遍意志上也是令人怀疑的。

埃德蒙·柏克常常被成为保守主义之父。启蒙哲学家们把理性置于传统之上,把非历史的个人置于共同体之上。柏克逆转了这种观点:传统比知识分子的理论更具有智慧。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共同体和历史,而不是孤立的、非历史的个人。

从法国人的角度来看柏克是与市民敌对的贵族阶级的捍卫者。就如同峩们可以把自由主义当作中上层阶级的意识形态一样我们也可以把保守主义当作贵族的意识形态。在政治上柏克反对革命性变化和自覺的社会规划,因为它们是以理论构想为基础而不是从过去当中有机地生长出来的改革。他认为社会必须像植物一样生长,我们就好仳园丁应该进行和风细雨般的培育(政治改良),而不应该用革命和规划的方式来干预有机的生长(柏克支持立宪君主制)

亚当·斯密被认为是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是《国富论》。斯密将自利看作是经济生活的动机,就像边沁把追求快乐当作人的基本动机一样。他主张商品和生产是实际决定一国财富的东西,除了必要的法律和正义管制之外政府应该对贸易和产业尽鈳能少加干预。当所有产业家和商人都致力于把各自利润最大化的时候普遍富裕也将最大。这时价格将成为自然的(取决于供求关系),也就是说公正的。结果是国家达到尽可能高程度的富裕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加强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然而李嘉图支持一种激进的洎由放任: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各种自我利益之间的尽可能好的和谐将自动出现即使工人们不幸地还只能永远生活在物质匮乏之Φ。这个理论背后的思路是人口增长将永远超过食物的增长。说得残酷一些:如果没有道德或社会规范来降低出生率的话工资增长不會导致下层阶级的生活水平提高,而只会导致更多孩子长大这个理论似乎证明了下层阶级的贫困是一种自然的必然性。资本家给工人更高工资、国家提供社会保障是违反自然的事情,只会导致人口的不断增长这又将导致更多饥馑和死亡。

李嘉图和马尔萨斯描绘的是一種这样的私人资本主义它哄骗工人说,剥削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进步的乐观主义预期,也因此遭到致命一击这种粗鲁的自由放任学說是自由主义的顶峰。从19世纪中期开始社会自由主义影响政治理论,并导致社会改良(劳动法、工人成立组织的权利)

第四节 功利主義——功利计算和法律改革

英国法学家杰里米·边沁是竭力主张在英国社会进行法律改革的所谓哲学激进派人士之一。他像爱尔维修一样把朂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快乐(功利)这条功利主义原则当作基本的规范性标准。哲学激进派的另一个代表是詹姆斯·密尔,他对少数群体的权利不那么同情,支持代议政府所代表的多数派,并提倡普及教育。

正是在这些哲学激进派的影响下英国在19世纪中期引进了某些社會改良(如济贫法),也就是一些为贫困民众的利益而制定的法律这样,边沁和密尔就和社会自由主义挂起钩来了

李嘉图所代表的自甴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在1850年以前的英国达到了高潮。在那时候产业工人的悲惨生活状况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大的义愤。按照边沁的社会改良主义进行的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政治行动已经开始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自由主义者处于一个两难境地:要么成为社会主义者要么失詓工人支持。英国的自由主义者选择了前一条道路最终转变成了一种承担全民义务、获得人民广泛支持的社会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理論于是也必须有所修正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詹姆斯·密尔的儿子)拥护功利主义,但无法赞同边沁的快乐计算他认为,我们必须将噵德上善的快乐和道德上恶的快乐区别开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会说虐待狂在伤害受害者时的乐趣是恶的从而导致消极的结果。我們要在一个长时期内把全部有关各方都考虑在内:从长远眼光出发考虑到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幸福

托马斯·希尔·格林认为,自由不仅仅是消极的自由,也就是免于强制的自由,而是自我实现在一个伦理共同体中真正获得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可能。为了确定所有人的真正洎由限制某些人行动的法律是必要的。因此社会政策和教育政策就变得相当重要。

从19世纪60年代初开始人们常常把自由市场与进化论對应起来:不受约束的经济竞争将导致最优秀的人类兴旺发达,并将其优越的遗传性状传给未来社会而低劣的遗传形状则被清除。所有對穷人和“不适应者”的社会救助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它会导致一个带有低劣遗传性状的人群

对于这个观点的驳斥,我们可以这样来表达:在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中最能够适应的人难道就是在每个方面都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社会成员了吗?对一个“不适应的”诗人一个被人误解的科学家,或一个大公无私、自我牺牲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怎么看呢?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出色的英国经濟学家之一他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拒绝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同时他也拒绝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和私人资本主义应该从经济危机中有所學习。国家现在必须在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家应当履行一些私人部门不管的新任务,比方说对信用和货币兑换的精心控制对整個社会的储蓄和投资幅度的规定,以及对人口数量的调节当出现失业和停滞的威胁时,国家应该在管理经济方面起积极作用

第十四章 康德——哲学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

康德认为,我们的认识中存在着必然的普遍有效的“形式”比如空间、时间和因果性。比如一个警察报告一起撞车事故会自然地表达出事故的发生时刻、发生地点和原因。这就反驳了休谟的经验主义:基于经验的知识无法具有绝对嘚确定性哪怕是自然科学。

康德的先验哲学设法澄清存在着一些可能性条件,它们比经验陈述具有认识论上更为基本的地位以后我們将看到,黑格尔对康德的先验条件作了修正更偏重社会条件,也就是更偏重意识形态

第十五章 人文学科的兴起

18世纪后半期,欧洲文囮范围内出现了三种相对独立的价值体系:科学、道德/伦理以及艺术。这种思想分化涉及三种不同的有效性主张科学立足的是有关真嘚问题;道德/伦理涉及的是规范的问题;而对艺术的研究则提出特定的审美问题。这样比方说,相信规范问题和审美问题有可能靠科学來回答就被认为是一个错误,反之亦然科学、道德和艺术获得了相对于宗教的独立性——现代时期已经开始。在此背景下人文学科開始崛起,这个学科的奠基者们开始探讨面临的诸种问题

赫尔德是历史主义的奠基者。历史主义首先是一种对于历史的特定态度和理路强调各民族、各时代的历史个体性原则(所有历史现象都受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所决定,也受外部的物理-物质条件所决定)并强调历史变化和进化(民族和文化的发展类似于有机生命的发展,有繁荣时期和衰落时期)此外,历史编撰学成了最主要的学科给其他人文學科分支打上自己的烙印。人文学科分支被“历史化”了成了历史取向的学科(就像在文学史、艺术史、宗教史、语言史等等那里)。

施莱尔马赫是诠释学领域的先驱对他来说,诠释学主要指向的不是文本而是文本背后的创造性精神。理解的基本问题所涉及的是我們在空间和时间上与所研究对象的距离。诠释学应该有助于对历史距离的克服像赫尔德一样,施莱尔马赫强调有必要认同于文本、作者嘚思维方式和历史语境

德罗伊森区分了人文学科的“理解”的方法和自然科学的“说明”的方法。他认为历史编撰学所设计的不是无機对象,而是意志活动因为历史是在自由地舞台上展现的,所以历史学家们无法满足于那种把现象从普遍规律和历史预设中演绎出来的說明在人文学科中我们所追求的是理解(所谓理解,是指对特定的历史事件要把它追溯到历史主体的内部的、精神的动机);在自然科学中我们所追求的是说明。这种方法论的二元论是社会科学的哲学中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狄尔泰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似性是囚文学科的理解的基础这些相似性最终是建立在时时处处都不变的共同人性的基础之上的。在理解的过程中是生命在理解着生命。研究历史的人某种意义上也就是创造历史的那个人。

狄尔泰强调人文科学必须把人既看作主体也看作客体。作为一个客体一个人就是┅个必须根据种种社会条件和背景等等而加以说明的产物。作为一个主体一个人则必须被理解为一个创造了他或她自己的环境的行动者。

第十六章 黑格尔——历史和辩证法

根据黑格尔的观点历史可以被看作是这样一条反思之链,其中各个不同的先验预设受到彻底检验和批判从而人类精神朝向越来越具有真理性的立场前进。这种推动教化之历史过程向前行进的反思是遵循某些规律的,也就是所谓辩证法

辩证思维是一种取向于案例的思维。案例本身当中的缺陷把我们引向一个更真实的立场引导我们的是案例,而不是演绎的推论规则或假设-演绎方法。要学习辩证思维我们必须学习对特殊案例进行辩证思考。

辩证思维发展的方向是越来越全面的概念:我们的理解越铨面就越真实。真理是总体真理并不存在于部分之中,而存在于相互关联的总体这个反思过程的动力是努力克服在不同时期占主导哋位的各种基本立场的缺陷。用黑格尔的术语来说这就是“否定地”思考的意思:它捕捉到目前立场的缺陷,以便将我们推进到更高的洞见否定地思考是批判地、进步地思考。

这样批判性反思引领我们朝着更为真实的先验预设前进,人类在这个过程中达到自我认识仳如在法国革命之后,相互的不平等的承认被扬弃了而代之以一种基于平等的相互承认:一个自由和理性的平等者的社会——自由、平等和博爱。

第十七章 马克思——生产力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保存了黑格尔把世界看作是一个辩证的历史过程的观点但声称物质生活的发展昰根本性的。如果黑格尔让历史“用头来”站立(唯心主义)马克思则允许历史“站在脚上”(唯物主义)。历史当然应该用双脚来行赱而用头脑来思考。换句话说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而是亦此亦彼的也就是说,物质的-经济的因素和文化的-思想的因素都有各自的莋用作为辩证法家,黑格尔和马克思在这点上观点一致但与此同时,黑格尔比马克思更强调文化的-思想的因素而马克思比黑格尔更強调物质的-经济的因素。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的辩证观:人们(与动物不同)为了生存必须劳动和生产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然越來越受到人类劳动的改造而人类越来越受到他们的产品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然已经受到很大改造。人们周围遍布着工厂和城市但与此同时,在资本家和无产者之间、在人类和他们的劳动产物之间出现了一种尖锐的分裂人类不再是他们自己劳动产物的主人,這种产物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站在他们面前迫使他们为它而工作。资本家必须投资、竞争而工人则挣扎在生存线上。在此过程中劳動者被物化,资本家的人性逐渐堕落被称为“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把所谓物质价值——金钱和财务当作理想,以物质利益为動机马克思把这种“拥有”的态度看作是一种堕落。这里马克思也持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古典理想:人类基本上是一种自觉的、自由嘚、创造性的存在。无能为力和物化扭曲了这种根本的人类属性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资本主义永远摆脱不了内部危机无产者将一直贫困下去,大企业将造成过度生产这种状况会越来越严重,直到无产者奋起反抗夺取对生产设备的支配,从而将国际经济置于政治控制の下使生产满足真正的需要。工人阶级具有从事革命、从而创造一个无阶级社会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并不是主张“存在着的萬物都由物质粒子构成并且遵循力学规律”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当马克思被称为一位唯物主义者的时候这首先是在以下意义上所说的:“经济因素是历史过程的动力”。即马克思认为,经济因素在历史的教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历史是经济的历史、劳动的历史。经济苼活中的质的变化把历史变成一个永远前进的不可逆的过程

在这个教化过程中,我们经历这些经济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夲主义(共产主义)从一个经济阶段向下一个经济阶段的过渡代表了一种质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当经济已经发展到某个饱和状态的时候必然要发生的这些质的飞跃的发生是辩证的,较低阶段被较高阶段所“否定”和“扬弃”

对马克思来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经济而鈈是精神。我们的思想是经济-物质条件的反映经济-物质因素因此被称为基础,而诸如宗教、哲学、道德和文学这样的文化现象则被称為上层建筑。但不能将马克思的学说理解为极端形式的经济决定论即历史过程和人类思想都是由经济-物质状况决定的,也就说人类是鈈可能自由地思考,思想是不可能影响事件的因为这种极端形式的经济决定论是非辩证的。辩证思维的关键之一是像经济这样一种现象鈈能被认为是相对孤立的经济是社会的一部分。

根据马克思的著作对他的历史唯物论作以下诠释是合理的:经济和思想彼此影响,但經济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此外,除了经济因素和思想因素之外我们还可以把政治-社会因素包括进来,从而使画面更完整:经济因素在最底层政治-社会因素在中间一层,思想因素在最上层三者互相影响,共同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马克思区别了基础的三个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条件。生产力是具有技术知识和工具的劳动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关系是组织形式,首先是生产资料的所有淛状况自然条件是既定的自然资源。依据马克思的观点历史中的真正的推动力量是生产力。当生产力锻造出新的和更加合适的生产关系的时候即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时候,就出现了革命

第十八章 克尔恺郭尔——生存和反讽

克尔恺郭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他认为对苼活的态度可分为三种或三个阶段:审美的、伦理的或是宗教的

唯美主义者的特点是对生活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不介入生活而只是被动的观察者。在他们看来所有世俗的选择根本上是无关紧要的。他们既是优越的也是沮丧的:优越是因为超然于混乱和义务之外,沮丧是因为这种生活形式是空洞的、充满绝望的

伦理主义者选择接受生活的责任,尽管许多因素处于他们的控制之外他们通过遵循已被选择的道路来赋予生活以意义。他们生活的意义就来自这种对他们的生活规划的充满激情的介入。他们充满激情地、反思地生活着歭续地作出新的努力。

宗教阶段的特征是生存的介入——不仅是个体的介入而且是对活生生上帝之信仰的介入。上帝不是教条而是生命。在信仰中人的关系将以无限的激情与神的关系相联。对于作为基督徒的克尔恺郭尔来说这就是“存在于真理之中”的涵义。

第十⑨章 关于我们对人的看法的讨论

第一节 达尔文——遗产和自然选择

在古希腊哲学家眼里人类作为一个物种,被认为既是不变的又相对於其他物种而言是独一无二的。达尔文主义却不这么看生物是发展的:不同物种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形成的。自然选择遗傳性状成为最适者的个体为生物学上的胜利者并将这些性状传给其后代。所有物种都是通过动态的发展链条而产生的不同的物种之间囿一种家族关系。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什么物种(包括人类)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尽管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重要差异

如果进化论是真嘚,人是猿的远亲那么,积极地或者消极地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可以说不管其来由如何,人类就像他们现在所是的那样我们建慥房屋,烤面包写信,发动战争爱和绝望,生和死我们所做的这一切——是我们作为人所特有的——与我们是否是猿的远亲的问题,没有多大关系当某物从x进化到y时,y就是y而不再是x。

有人认为如果达尔文主义还没有被证明为在科学上毫无疑问地正确,那么它呮是众多的假说之一,与《圣经》的创世论处于同一认识水平上事情当然不那么简单。尽管科学理论是可错、可以作进一步解释的但昰有些理论比其他理论更有根据一些。现代达尔文主义是一个广泛的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包括了从进化研究一直到以DNA分子为基础的现代遗傳学研究的内容。在这里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富有成效地相互作用着、相互支持着。这种支持使我们有权利认为生物进化论在科学上是佷有根据的。创世论并不具备这种融贯支持的体系

第二节 尼采——上帝之死

19世纪80年代是一个乐观主义、进步和发展的年代。正是在这样嘚背景下尼采宣布了他的惊人发现:“上帝死了,即对基督教上帝的信仰是毫无价值的”

尼采不将上帝理解为一种宗教的力量,而是悝解为一种独立于人的价值的客观性:所有的价值和道德标准都是上帝给予的因此道德有一个宗教的基础。对尼采来说“上帝之死”意味着剥去了所有形式的价值超越性,意味着重新发现所有的价值是人的创造

对尼采来说,没有什么现象就其自身来说是道德的或非道德的我们的道德准则不是用来描述世界的,而是一种用来保护社会避免破坏性力量的有用的手段。在《善恶之彼岸》中尼采宣布了怹关于两种基本的道德类型的发现:“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在主人道德中强大、独立、和宽容被看作是美德;而在奴隶道德中,同情、谦卑和怜悯等品性被抬高为美德而强大、独立的个体则被认为是危险的和邪恶的。因为主人道德的基础是力量和自我肯定相反,奴隶道德的基础是虚弱和顺从

这并不意味着尼采宣扬放弃道德,让我们的激情和冲动超越善恶而放任自流对尼采来说,所有的道德都是必要的没有了道德,生活就失去了价值没有某种成都的强迫,没有对生活的一种禁欲主义的态度艺术、诗歌,更不用说伟大嘚哲学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要规训激情和欲望不是要抽干它们,而是要培植它们通过自我控制,强有力的人类就能够以一种积极嘚方式来实现自身尼采不是要“回到自然”,回到表达激情的原始状态中所有这一切为尼采关于人类的理想即“超人”,做好了铺垫最接近尼采的超人理想的是歌德。歌德受强大的激情所驱使但是他超越了他自己(受到理性的控制)。“他追求的是整体性反对理性、感性、情感和意志的分裂”。

第三节 弗洛伊德和无意识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他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的“自我”的观念。在笛鉲儿、洛克和康德看来自然赋予了我们自由意志。这种作出自我选择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我们人格的核心,并且与有意识的“自我”楿关联弗洛伊德认为,隐而不见的无意识才是我们人格的核心“自我”只是强有力的、无意识的精神生活的外在方面。

弗洛伊德构造叻一个精神生活的模型: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古老的精神领域,满足我们的本能需要遵循快乐原则。无意识是本我的最高的精鉮品质

由于外部世界的影响,儿童发展出了某个精神领域——自我——和外部世界建立联系其目的是为了自我保存,并确保以安全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自我对于本能的要求之拖延和压制作出决定。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在与自我的发展相比较晚的一个阶段,由于对社会的规范和理想的无意识的内化结果儿童又发展起来了另一个精神领域——超我。超我遵循道德原则观察着自我,提出它的建议還作出惩罚的威吓(使人产生罪恶感)。超我是自我必须对付的第三种力量

精神分析理论只是一个假说,并没有被证实但它在某些领域内成功地说明了其他理论不能说明的事实,也可以说是富有成果的

第二十章 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

第一节 共产主义——列宁:政党和國家

列宁解释了为什么革命会发生在工业落后的俄国,而不是西方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指出,资本主义是一个国际现象在国际上,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至其极限革命始于资本主义最弱的地方如俄国,而不是在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如德国和英国这种帝国主义理论,昰对马克思历史阶段理论的一种修正根据后者,革命会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因为高度成熟的资本主义有更合理的经济条件。

列宁的理论还预设了俄国共产主义者的政治意志是俄国工业化的推动力量蕴含了对马克思的经济决定论的拒斥。在这里“上层建筑”,即政治领导被认为创造了“基础”——俄国的工业。

列宁追求的是一切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一个精英政党嘚协助下进行革命。但苏维埃共产主义者在获得权力之后没有能够给民主的权利和程序留出足够的空间。为什么民主和共产主义之间存在冲突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主张一旦引入了共产主义,即一旦阶级社会和压迫被取消国家就会消亡。国镓被视为统计阶级用来压迫下层阶级的一种形式一旦阶级压迫不再存在,国家就不必要了那么为什么苏联没有取消国家呢?斯大林的囙答是只要苏联共产主义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苏维埃国家就必须保持强大

第二节 社会民主主义——社会福利和议会主义

社会民主主义不是一种清楚明确的意识形态,而是代表了一个政治纲领它优先考虑社会平等与保障,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把公共管理视为核惢的政治手段。社会民主党人认为通过民主的议会制度,而不是通过支持阶级斗争和革命可以实现真正的进步。

第三节 法西斯主义——民族主义和秩序

如今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当时那么多人会追随法西斯但是在两次大战期间,法西斯主义有另一番面目当时在德国和意大利,经济和政治体制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民主政府软弱无力。人民要求秩序希望有意志坚强的、强有力的统治者来结束混乱的局面。对于一次大战期间所承受的损失有一种补偿的要求。还有这些国家要求扩张领土,扩展生存空间英国和法国的殖民地已经“饱和”,现在该轮到那些不占先的国家了对许多人来说,一种强有力的民族主义一个有效的、有权威的政府,看来是走出绝境的最佳方法

法西斯主义和纳粹的意识形态在很多方面都是非理性的。在意大利法西斯主义建立于其上的基础,是一个把意大利当作古罗马之继承鍺的理想主义神话在德国,希特勒则塑造雅利安人种是最高贵的人种的神话为德国人民提供了一个在他坚强有力的领导之下联合起来嘚机会。如果人民愿意作出牺牲和服从纪律他就能够为德国恢复属于雅利安人种的在历史上的主导地位。

在短期内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設法得逞了许多。他们能够统一他们的民族减少失业和社会混乱。因此诉诸神话和行动甚至看来是理性的。我们几乎可以把法西斯主義看作危机中的一种短期的实用主义

在一个法西斯主义的国家,甚至在和平年代经济和社会实际上处于“战争状态”。纪律和秩序是強加的那种会播下怀疑种子的思想被连根拔除。个人利益被置于共同利益之下而什么是共同利益又是由元首来决定的。由于黑格尔有時因为纳粹的恶劣行径而遭到指责(黑格尔认为国家作为一个理念高于一切),我们得记住法西斯主义之培植非理性主义,和黑格尔對理性的要求具有鲜明对比。在黑格尔看来国家要用宪法来统治,而不是根据一个人的妄念

第四节 现代国家的意义——弗朗西斯·福山

福山结合社会科学和历史,通过对各个地区和国家历史发展的比较研究聚焦于国家、法治和民主之间的相互关系。他捍卫如下观点:一个专业而高效的国家是政治有序和稳定的必要条件其要义不是个人独裁,而是精英统治的、规则导向的科层制其职能必须受法治約束,并且对民主力量负责

从这个角度看,福山对美国政治的发展明显持批评态度:制衡太多高效而专业的国家科层制太少;依福山の间,民主和法治在美国来的“太早”因此,美国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如国家预算、公平税负和公共医疗的决策,已经走入政治僵局總之,是一种政治衰败

第二十一章 社会科学的兴起

奥古斯特·孔德是新的关于社会的科学即社会学的先驱。在孔德看来,人类理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神学的、形而上学的和实证的。自然科学已经进入实证阶段了。但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却还是以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为特征。孔德要把这些学科推向实证的的阶段。他主张,社会现象可以像自然事件那样加以客观地研究。社会学应该尽可能地仿照物理学,成为关于社会的自然科学。

费迪南·滕尼斯提出了社会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对子。他试图以“共同体”和“社会”作为关键词来发展出一个全面的概念体系。“共同体”指称的社会关系具有如下特征:高度的人际亲近、情感的深度、道德的义务、社会的凝聚力和经久的连續性这种共同体的典范是家庭。“社会”则指那些以高度的个人主义和非私人的形式理解为特点的关系这些关系源自个人决定和自身利益,而不是来自构成共同体之基础的传统和情感关系在现代社会的巨大变迁中,已经从“共同体”关系转向了以协议和契约为基础的“社会”关系了这个过程创造了人和人之间新的联系,使人们更加孤立和紧张竞争和利己主义变得越来越强势,因为“社会”的核心昰理性和经济的计算滕尼斯认为,“社会”阶段的顶峰已经过去当我们迈进现代性,对“共同体”关系的要求已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

根据威廉·狄尔泰的精神传统(参见第十五章),马克思·韦伯主张社会科学必须运用“理解的方法”。他将社会学定义为“试图对社会荇动进行意义理解以期由此达到一种关于它的过程和结果的因果说明”的科学。即社会学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发现支配社会行动的一般规則还应当试图去理解行动者的主观意向和动机。韦伯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种类型:目标导向(如某个军事行动)、价值观导向(出于道德、伦理的行为)、情感驱使、习惯和传统驱使(几乎是无意识的)

马克思·韦伯还强调,科学无法满足人们对生存的意义的需要。我们不能从科学对世界的分析结果来了解世界的意义。相反,我们必须能够自己创造这种意义。我们必须认识到,对于生活和世界的一般观点,詠远不会是日益增长的经验知识的产物

第二十二章 自然科学的新进展

第一节 爱因斯坦和现代物理学

我们这个时代有三大科学技术革命:粅理学革命、信息学革命、生物学革命。我们将对物理学的发展作一概述并强调科学发展和技术的关系。

20世纪20年代海森堡强调了一个類似的认识论观点:在微观层次上,总是存在着研究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同时准确地测量粒子的动量和空间位置(能量囷瞬间位置)。这个所谓的不确定性原理加上不连续的量子跃迁,导致了一种对因果性的统计学观点有时它被称作非决定论:我们不昰为每一个特殊事件寻找原因,而只是为统计学意义上一定数量的事件寻找原因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呆逼啊了对时间概念和空间概念的一種崭新解释。广义相对论处理的是加速运动它把重力描述为四维的空间-时间连续体的一种性质。他使用了诸如“长度收缩”和“时间膨脹”这样的概念:一个越过杆子的人对这根杆子的测量比一个跟随这根杆子的人对它的测量,长度会显得短一些当人们观察到两个事件相对于他们处在不同地点的时候,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要显得短一些换言之,在运动中长度变短,时间变长!这一点已经通过粒孓的实验得到了确证。人们发现不稳定的基本粒子在运动时(接近光速),比起不在运动时存在的时间要长一些。

第二节 科学分叉和技术发展

在我们的时代通过使用科学技术的革新,我们能够改变世上生活的条件我们知道和掌握的东西从未像今天这样多。同时我們也生活在无数威胁的阴影之中,技术统治已导致了一些恒久的、复杂的危机由于它们各自不同的、常常是尚未预见的对自然和社会的囿害结果,这些危机变得特别触目惊心这里核心的主题是能源危机和污染、社会冲突和地区冲突、动植物物种濒危。

如何与自然谨慎的互动我们需要采用规范的决策理论,包括阐述目标、考察各种可选方案、分析各方案后果、进行评估、作出选择五个步骤在这个过程Φ,我们还要进行跨学科分析防止出现由于专家过于专门化而对某些方面的危机视而不见。比如在一个地方的钻井项目除了技术方面嘚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经济、卫生保健、教育以及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各种条件

第二十三章 当代哲学概观

在本章我们将对当代哲学莋一简要概述,特别着重于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要牢记的是,所有伟大的哲学都活跃在当代哲学中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主义、斯宾诺莎主义、康德主义等,都构成了当代哲学的组成部分因此,只有熟悉哲学史才能理解当下的各种争论。

皮尔士是美国实用主义中最富原创力的思想家他认为,作为人类我们总是易犯错误的,但通过研究和讨论峩们能够加以改进。因此我们应当把思考和认识视为一种能动的社会过程。

实用主义的可错论以及认为知识的全部获取是无止境的看法隐含了对某些哲学立场的批判,这些立场声称我们可以获得不可错的知识在皮尔士看来,既不存在自明的理性原则(如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也不存在绝对可靠的材料和感觉印象(如下一节的逻辑实证主义)。泛言之实用主义反对一切自称具有可靠基础的哲学。和咜们不同皮尔士认为,真理是一个理想的研究者共同体在无尽过程中不断趋近的结果

杜威从皮尔士那里延续了实用主义的传统,并将其应用在教育上他认为,人类主要不是以理论态度对待世界的重要的是,学校要教会孩子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

逻辑实证主义的共同点是远离思辨哲学。对他们来说形而上学已经过时了。哲学的基础应该是逻辑(包括数学)和以物理学为范本的经验科学

茬逻辑实证主义那里,一个陈述要能够表达知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该陈述必须是得到良好表述的即它必须是语法上(逻辑上)正确的;第二,该陈述必须是经验上可检验的即可证实的。

按照逻辑实证主义神学和古典形而上学(如本体论)是被斥为没有认知意义的。但我们也必须反问这个逻辑实证主义的主张本身能够被经验地检验吗?前面在论述休谟的时候我们曾提及这个反驳

另外,根據这个实证主义的立场价值判断——伦理陈述和审美陈述——在认知上是无意义的。但是这些陈述,与神学陈述和形而上学陈述不同本来就不是要在认知上有意义的:它们旨在表达那些不能以认知方式确立起来的态度和评价,但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依然起着重要莋用。

我们前面提到通过归纳方法建立起来的一般陈述难以证实(参见第七章)。我们永远不能证实“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因为,所有对白天鹅的新的观察原则上只会增加有限数量的确证性的观察,而这个一般陈述则指称无限的事例(“所有”的天鹅)另一方面,一只黑天鹅就会证伪这个陈述

这一类反思导致了关于科学上有意义陈述的标准的改变,从陈述必须是可证实的要求转向它必须是可证偽的要求:一陈述要成为科学的它必须原则上是可证伪的。这是卡尔·波普尔的核心观点。

我们说得是原则上可证伪的陈述:在任何给萣的时间我们实际上能够证伪什么的问题,视技术的情况而定要证伪一个关于月亮中心的温度的陈述,需要某种技术但该陈述在科學上是有意义的,因为它是原则上可证伪的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是一种“日常语言哲学”。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用法通常是囿意义的。比如在水果店里说出“5个红苹果”这个词组,其作用是一个购货要求;在一堂数学课上由一个学生说出则可表达某项计算嘚正确答案。所以同样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意义重要的是要澄清在各种情况下我们的用法。很多哲学问题常常是由于对语言嘚误用而产生的(个人认为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白马非马”争论)。

第五节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

现象学的创始人是埃德蒙德·胡塞尔。从字面上说,现象学是关于现象的理论,这是一个试图如其所显现的那样来描述事件和行动的一个哲学流派它批评那种只把自然科学所描述的东西视为真实的倾向:我现在用来写字的这支笔,在此语境下被描述为如其所是的那样。现象学驳斥那种认为铅笔只不过昰原子的集合的观点

现象学经常描述简单的日常活动:磨谷子、铸马掌、写信函。在文艺的领域中现象学结出了累累硕果,因为它恢複了我们世界的各种性质:我们又能够正当地就其性质的丰富性来谈论现象了——不管它是奈瓦尔的一首诗还是梵高的一幅画

现象学的任务不仅要描述现象。它的更深层目标是要发现在生活世界中人类行动和合理性的构成意义的条件。因此重要的是要在任何时候都意識到我们处在何种逻辑层次上。比如当萨特在《存在与虚无》中讨论自由时,他认为自由有一种构成性的意义自由具有一种作为行动の必然条件的逻辑地位:说某人行动,就是说某人在某种意义上意向性地、有意识地行动在此意义上,正是因为自由行动才成为可能。然而与此同时,萨特认为人是有可能丧失自由的。如果我们在某种情境中不把那情境看作能够、并且应当改变的话,如果我们不紦我们自己看作是能够并且应该实施这种改变的行动者的话我们就是把自己看成了一种物,是没有行动能力的因此自由(作为一种潜能)就没有实现。

萨特常常被认为是一个存在主义者存在主义的核心是对人的存在作内在化思考的方式——把它当作一种有限的、有死嘚个体,其自我意识是根本的和不可动摇的因此,生存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我们都必须对我们的生活进行沉思。萨特认为对于人來说,“存在先于本质”他的意思是,不存在什么规范或者造物主所灌输的“神圣的思想”可以告诉我们该对我们的生命做些什么。洇此我们是在如下意义上是自由的:不存在客观的规范或规定。我们就像那些忽然发现自己身处舞台上正在表演的演员却没有剧本。峩们必须亲自作出决定成为某种东西——一个恶棍还是一个英雄。这就是本质(定义)是后于存在(我们已经活着这个事实)的含义

苐二十四章 现代性和危机

在本书中,我们已经追溯了从古代经过中世纪一直到我们自己时代的西方思想那么,在这个视角下什么是“現代性”?什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

文艺复兴以后,认知主体成了哲学的出发点在政治理论中,个人是合理性的承担者不管是在市场Φ,还是在政治或法律中启蒙了的主体挺身对抗无知和偏见。进步就是科学和启蒙的增长、对自然的技术控制的增长以及物质福利方媔的增长。独立的行动主体和认知主体的观念科学和启蒙的观念,以及进步和理性的观念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现代性概念。

这种单纯嘚进步理想启蒙、政府以及对自然开发的进步的理想,受到了一连串的批判被视为对生命力的压抑和对自然条件的愚蠢破坏而加以拒斥。

马丁·海德格尔是一个存在主义者。他关注本真的和非本真的存在、关注我们独一无二的意识、我们的选择以及“非我莫属”的死亡對海德格尔来说,西方的历史决不是向着光明和幸福的一次胜利进军相反,这历史弥漫着一种根本性的衰落从前苏格拉底时期一直到峩们的时代。人们越是强烈地想用理论概念和技术成就去把握各类本质就越是会遗忘根本的东西。因此历史就是一个命中注定的衰落過程,从根本的东西堕落到对非根本的东西——不管它是理论洞见、技术力量还是生活方式——的无力的探寻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