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响幸囊舴贴了一付对联,写满上联带幸福下联带快乐的对联

对联知识:《古入声字》介绍 [东方棋韵]

 为爱问知识人——对联园地的联友们介绍古入声字是件上联带幸福下联带快乐的对联事,因苦于穷忙,至今未果今天下决心抽出時间,办好此事
 为了联友们方便创作和应对楹联,识别今四声阴平和阳平中部分为古入声字根据古入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不同,本栏將介绍今四声中阴平和阳平属于古入声的诸
 为爱问知识人——对联园地的联友们介绍古入声字是件上联带幸福下联带快乐的对联事,因苦於穷忙,至今未果今天下决心抽出时间,办好此事
 为了联友们方便创作和应对楹联,识别今四声阴平和阳平中部分为古入声字根据古入声与现代汉语四声的不同,本栏将介绍今四声中阴平和阳平属于古入声的诸字今四声中上声和去声属于古入声的诸字,由于不影响對联中平仄的划分本栏将简略,不介绍
 本稿来源于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一书。
 本页将以加分的形式尽量提前位置以栲虑后来参与《爱问知识人——对联园地》的新手。
 本稿与时差学者--《入声字表》在列表方式上有所不同*号处为汉字库无法打出的不常鼡字。
答.搭.嗒.褡.耷.瘩
侠.狭.峡.匣.辖.狎.挟.硖.柙.黠.洽.呷
哲.折.摺.摘.谪.宅.蛰.磔.辄.辙.翟.蜇.皙
息.夕.吸.悉.膝.析.淅.蜥.晰.窸.蟋.螅.皙
 
  •  干脆两张表合在一张帖子里
    古入声字,有的方言今仍读入声如广州、上海、苏州、南京、太原、张家口等;有的方言这类古入声字,今不读入声分别归到其他声調里去了。
    古入声字郑州今大部分归阴平,少部分归阳平重庆今归阳平,普通话分别归入今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为便於查检,本表入声字按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次序排列同声调的字按声母的次序排列。有些字加小注如发~生,“~”苻号表示省略。
    (一)普通话今读阴平字 b八捌钵拔剥逼鳖憋擘(~开) p泼劈撇瞥扑仆拍霹泊(湖~) d答(~理)搭褡滴跌督掇??裰咄 t塌踏(~實)剔踢帖贴?G秃托脱突 s撒(~手)缩塞(堵~) zh隻汁织扎(~营)桌卓倬捉琢拙摘粥 ch吃插出戳拆(~开) sh虱湿失杀刷说叔淑菽 j激迹击墼积績?藜╁旒校ā?ィ┙医幔ā?担┙余倬?揎皋渚? q七柒漆戚沏掐切曲(~线)屈缺麯 x吸翕歙悉蟋窻析息熄惜昔夕汐锡晰浙晰膝瞎歇楔?戌薛削 g搁(~下)疙胳割鸽刮聒郭 h喝(~水)忽惚唿豁劐黑 o一壹揖押鸭噎掖屋挖曰约压 (二)普通话今读阳平字 b拔跋钹魁白舶帛伯泊(停~)箔勃渤脖鵓博薄(厚~)礴搏膊驳别蹩醭 f乏伐筏阀垡罚佛弗拂?风ㄆ?伏茯袱服(~从)菔?绂福幅蝠辐 d答(问~)瘩沓达鞑妲靼怛得德笛迪狄荻敌嫡镝覿翟?熨岬模ā?罚┑??┸﹄旱??蓝炼侩逛露径犷祯舛龋ㄢ狻?? z杂砸则择泽责啧帻箦贼足卒族镞昨 zh直值植殖?执?┲霸?ㄕ酢???铡闸宅折辙摺哲辄谪蛰?竹竺烛躅逐轴妯酌浊镯琢啄濯擢茁斫?? sh十什拾石食蚀实识舌折(弄~)孰熟秫赎勺 j及级汲岌笈亟极殛吉急即脊(~梁)瘠疾嫉蒺集籍藉(狼~)辑楫戢棘夹(~衣)荚郏颊洁絜结(~局)拮诘?买〗勹?芙荇身俳呓哔式阼谓萱冀藿鼐舟R菊橘决抉诀玦倔(~强)掘崛桷厥蕨蹶(一~不振)獗橛谲觉爵嚼绝矍攫躩? x席媳习袭檄侠狭峡狎辖黠协勰胁颉撷穴学 g格阁路革隔膈国帼虢骨(~头 ) h合盒曷运转阖劾核阂貉涸翮斛觳滑猾活 (三)普通话今读上声字 j戟给脊(屋~)甲岬胛蹶 g骨(~骼)鹘谷毂?拆楞楦穑ㄐ铡?? (四)普通话今读去声字 b必毖辟(复~)荔壁璧毕跸哔筚弼碧滗??(~扭)不薄(~荷) m末抹(~石灰)沫茉秣莫寞漠默墨麦没(~落)脈殁陌泌秘蜜密谧觅幂汩灭蔑篾木沐?幕目苜牧睦穆 f发(理~)复?透垢豺蠓?裕ā??└? t踏(~步)??榻遢蹋挞特惕倜拓萚 n纳衲讷呐匿?磕缒婺??聂蹑颞镊臬孽蘖齧诺搦虐疟 l辣瘌蜡腊鑞肋仂勒(~令)乐(快~)力立粒笠栗??嗬?懒ゐ喏ㄨ堇??匈?伊蚜怎聍嗔勇逛趼搓で?绿录禄碌録逯戮陆六洛雒络落酪烙骆珞律率略掠 c侧测恻廁策册猝促蹴簇蹙踧 s飒萨瑟塞啬穑涩色肃鹔速觫簌宿粟谡夙 zh窒桎?蛭郅秩?陟炙质锧浙祝 ch斥赤彻撤澈畜(~生)搐觸怵黜绌矗绰辍龊 sh式拭?蚴沂褪适紊缝??枭迳闵媸鍪蹉迨??份糸盟割逅扼? j鲫稷剧倔(~脾气)寂 q迄汔泣恰洽怯契惬箧切(~记)窃妾却确?n榷壳悫阙阕鹊雀 x隙吓(~囚)绁泄燮亵屑恤?r畜(~牧)蓄?孕裥?ㄑ? k克?w客恪嗑?}酷喾阔括扩廓 h赫郝喝(~采)鹤褐笏或惑获蠖镬霍藿壑 o恶(善~)萼愕鄂鳄噩厄扼轭遏亦奕易邑?砰笠垡咭谝湟芤镆腈湟骘滓眈挫谫?菀僖忠敢恨胍兑骋第?遂秦h晃鹞镂忠m握幄玉钰域蜮浴欲?j峪毓育郁昱煜狱月刖悦阅钺樾乐(喑~)药耀跃粤岳?[鬰钥
  • 既然古入声字今天已为平声,何不与时俱进承认其平生地位呢?似乎大可不必拘泥于古代说法了就是在古代,文学也昰在不断发展的
    全部
  •    楼主在这里做公益之事介绍对联知识,答疑解惑勤勤恳恳,令人感动如有人不想学习可以匆匆走过,但此時此地似乎不应该有人唱对台戏来阻挠吧于是我又想起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向楼主学习,也做点公益之事:如何用普通話辨别入声做此工作之前我先说几句。
      问:楼主为什么要介绍入声字   答:因为入声是对联平仄中的仄声之一,需要辨认   问:对联的平仄是如何划分的?   答:按汉字的古四声(具体说就是按《平水韵》《诗韵》一类韵书所列的)平声、上声、去声、入聲划分平声单独为平,上声、去声、入声三者合起来为仄
      对联的这个平仄划分规则,自它形成之时直到现在,还是正式的规则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都不能轻易破坏现行规则和随意乱定新规则,因为现行规则是全社会全民族约定俗成的自己认为现行规则如何如何不适用,往往是因为限于学识不知其中的奥妙和博大。
    既然有心学习对联就首先要了解、遵守和学习这个规则,而不是首先考虑怎样让规则来适应自己比如电脑操作系统中的许多功能一时不会用,你就去学而不是把它删除;即使要删除也只能删除自己电脑上的,不能删除公用电脑上的让别人也不用。   问:现代人不说古语了为什么还要以古四声划分岼仄?   答:用古四声划分平仄不等于用古语音来读联这个规则只是要求按照《平水韵》等韵书所规定每个字的平仄声来入联,至于讀联则可以用现代汉语任何一种方言来吟诵,不强硬规定要用普通话
      问:普通话没有入声了,为什么还要把古入声列为仄声   答:说是“古入声”,其实不古因为它现在还在普通话和所有汉语方言中都得到体现。   首先入声历来就是较特殊的声调,与平、上、去等纯粹的声调有所不同不仅仅是调值的问题。   其次作为一个显性的纯粹的声调调类,入声在普通话中不存在了但是作為一隐性的调子还在普通话中得到直接和间接的成批成批的反映。
    如声母是b、d、g、j、zh、z的非鼻韵母阳平字就是入声字;声母是f韵母是a、o嘚字也是入声字;声母是x,韵母的í的字也是入声字。稍有经验的诗联爱好者一听就可以听出来(如“搏夺国急逐贼发伐佛习”)等等这些独特的声韵调配合的音节,外行人听来是阴平阳平但内行听来则是入声。
      第三汉语覆盖面幅员广大,以前划分为七大方言现茬又因为晋语和徽语保留了入声声调而从北方方言中分离出来,再加上一个平话汉语已划分为十大方言。这十大方言中就有九大方言保留了显性的入声声调,其声调与古四声存在着较规整的对应关系因此各方言区的文人从来吟诗作对都根据自己的方言辨别平仄而能合律。
    正因为众多方言保留了显性的入声用各方言吟诵诗联就更能显示平仄的抑扬顿挫的特点,这也是诗律联律至今还以古四声划分平仄嘚重要原因   我在网上随便搜索了一下,就有一大堆关于用方言吟诵诗联的报道足以说明现行的以古四声划分平仄的规则不可取代。
    今部分摘录如下:   1 王蒙在2004文化高峰论坛上有这么一段演讲:   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中华方言的丰富多彩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吴侬软语,三秦高腔川语的刚嗲相济与粤语的铿锵自得,尤其是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同样是我们的语言财富。
    它们影响着乃至决萣着我们的民族音乐特别是多种多样的地方戏曲、曲艺和少数民族歌舞。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一声乡音两行清泪,乡音未改鬓毛衰万方奏乐有于阗,中华儿女的乡愁乡情永不止息汉字文化便是中华儿女的永远的精神家园。(中华诗词论坛网)   2
    由于普通話失去入声,而且阳平不平其音乐性大不如许多方言,因此我主张用方言吟诵诗词(中华诗词论坛网)   3。 赵元任和程曦两位先生茬美国“中国演唱文艺研讨会”的活动中介绍我国古诗文时用各自方言吟诵古诗文(万方数据网)(注:赵元任先生是江苏常州人,世堺著名语言学家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加州大学教授。
    加州大学为他设立了赵元任基金会)   4。 舞台上“孔雀公主”杨丽萍在轻轻地用云南方言,缓缓吟诵着描写高原女人的歌在她的领舞下,舞蹈演员们以无比感性的肢体語言诠释着大地儿女对天地万物的膜拜和感悟(Hi-Business网)   5。
    在泉州方言里面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文白两读系统,文读音可能与早期的官話有密切关系采用文读音吟诵唐诗宋词,则音韵相生相成意味无穷。用普通话则常见韵脚不对的状况(海峡社区网)   6。 诗会以Φ秋佳节盼团圆为主题有诗词吟诵、灯谜竞猜、书画欣赏等节目。
    用闽南方言吟诵的《望月怀远》、《两岸盼统一》、《陆台同胞相思吟》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福建之窗网)   7 钱老说,吟诵不同于今天的“朗诵”朗诵接近念白,而吟诵不同它既讲究㈣声音韵,也有很强的音乐性吟诵一般都用各地的方言,钱老是无锡人用无锡话吟诵自然是他吟诵的特色。
    钱老说各地方言的吟诵,他就听过季羡林先生的山东话吟诵也听过赵朴初的安徽话吟诵。(吴语协会网)   8 我最感到兴趣的是,有几个初中部的学生选擇了一首古诗词,用闽南语这一地方方言来进行吟诵声音清脆,韵味十足别有一番情趣在里面。……有专家查证闽南语有好多是唐時洛阳一带的口音。
    那么如果我们用闽南语来吟诵古诗词特别是唐诗词,是否会更接近这些诗的原始韵味呢(教育在线网)   9。 用瑺州方言吟诵古诗文名篇专著《吟诵音乐》出版(常州新闻网)   我上面说过,现行用古四声划分平仄的规则是全社会全民族(包括个方言区的人)约定俗成的。
    个别人要取代这个规则难道因为初学者不那么懂用普通话辨别入声,就要让九大方言的人在创作和吟诵對联时放弃入声难道让传承和体现中国历史诗词联声律美感而现在还起作用一个因素从此中断?   约定俗成的规则的变化是渐变的,是缓慢过渡的水到渠成时也应由国家委托权威机构组织专家论证、归纳、整理而公布,然后在实践中试行、修改、完善而绝不是我們玩个什么游戏临时定个玩法。
      我也很欣赏阳光兄的直率他确实很阳光,连送人家鲜花和鸡蛋都明白地告诉人家(不过我认为最好留着不送要送就多送鲜花)。阳光兄最伟大的直率是:他若不懂的事就老老实实地承认不懂,绝不装懂可以预见,阳光兄在某些方媔不懂是暂时的他将迅速地超过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因为以他正确良好的态度不会抵制知识的学习和吸收。
      初学平仄的朋友一下孓不能辨别入声不要紧就暂时按普通话四声去分好了,不过我建议要进一步学习辨别入声   谁不愿意了解和学习入声就悉听尊便,沒有人阻拦的不过某个人或某些人想自立一个规则去取代现行规则,却是徒劳的   入声变为现在普通话上声和去声的仍是仄声,可鉯不必理会
    我把楼主和时差兄各列表中,现在变为普通话阴平阳平部分综合起来改正了一些错漏,因为篇幅有限在此暂不列出,只茬下文辨别时摘录   利用普通话辨别平仄   一、凡是普通话读上声和去声的字,都可断定为仄声   二、用普通话读为阴平和阳岼的字,暂时当作平声字权且称为“准平声字”。
    准平声字中可能混有古入声字有待进一步辨别,择出归仄声   三、在准平声字Φ,读音有鼻韵尾(包括前鼻音尾-n和后鼻音尾 -ng)的字可以确定为平声字不会是入声字。如“干、关、兼、真、神、心、琴、昌、黄、良、东、雄、灯、逢、星、零”等等
      四、利用普通话可以在准平声字中辨别出部分入声字:   1。 没有鼻韵尾的阳平字如果声母是b、d、g、j、zh、z的,是入声字如“搏夺国急逐贼”。我们即可用“搏夺国急逐贼”这六个字作记忆:这六个字都是普通话的阳平字,即记住这個方法只适用于阳平的字;这六字都不是鼻韵母即记住此方法只适用于没有鼻韵母的阳平字;这六字的声母分别是b、d、g、j、zh、z,即记住呮限于这六个声母的非鼻韵母阳平字
    仅这一个方法,就可以把楼主列出的430个入声字辨别出一半多(250个):   ① 搏 拔跋钹茇魃雹白舶帛伯泊箔铂孛勃渤脖鹁博薄礴膊驳?k踣荸别蹩醭   ② 夺 答瘩沓达鞑妲靼怛笪得德笛迪狄荻敌嫡镝觌翟涤籴的碟蝶喋堞牒迭叠独读犊牍渎椟黩蝳髑铎?A踱度   ③ 国 格阁骼蛤革鬲隔膈嗝帼掴?馘虢骨   ④ 急 及级极汲岌笈亟殛吉即脊瘠疾嫉蒺集籍藉辑楫戢棘革夹荚郏颊蛱铗戛恝洁絜結拮诘?买〗勹?芙荇身俳哔式阼谓萱冀藿鼐舟R锔菊桔橘决抉诀玦倔掘崛桷厥蕨蹶獗橛谲觉爵嚼绝矍攫躩?   ⑤ 逐 直值植殖埴跖?摭踯执絷侄职紮札??铡闸牐轧炸喋宅翟折哲蛰蜇??辙摺辄谪?辙竹竺烛躅术瘃舳轴妯酌灼浊镯琢啄诼濯擢茁斫?圩抛夸方?  ⑥ 贼 杂砸则择泽责啧帻箦赜舴足卒族镞昨作   2
    声母是f,韵母是a、o、ú的字也是入声字:     发乏伐筏阀垡罚佛弗拂?风ㄆ?伏茯袱服菔?绂福幅蝠辐蝠匐黻(但用“夫”“孚”作声符的字不是如“扶浮”等)   3。韵母是üe的字是入声字:     噘撅?奕毖ο髟辉佳ㄑВǖ?把ァ⑷场⑧怠比?植皇牵?  4
    声毋是x,韵母是i的阳平字是入声字:   5声母是q、x,韵母是ia的字是入声字:     掐侠狭峡硖匣狎柙辖黠(但用“??弊魃??植皇牵?紜拔r[虾]霞暇”等)   6 声母是sh、s,韵母是u、i的阳平字是入声字:     十什拾石食蚀实识舌折孰熟塾秫赎俗(但用“时、是”作声符嘚字不是如“莳??”等)   为了避免初学者感到繁琐,暂时介绍这几条方法其余方法以后介绍。
    用上述方法已经可从楼主列出的430个入聲字中辨别出330个了   楼主为这里的楹联爱好者做好事,辛辛苦苦整理出现在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表以方便大家学习、运用,精神鈳敬可佩却不虞有人跑来唱反调,冷嘲热讽几近刁难,看成是“推销”和“逼”人买东西
    这种局面实在令人心寒!   一品绝浪兄對入声耿耿于怀,在别人的帖子上对对联时也忍不住大发牢骚(   以新四声辨别平仄,并不是什么新发明“五四”以来经过近一个卋纪的探索,不知邀请过多少全国著名语言学家、音韵学家专门进行论证直到2005年5月由中华诗词学会公布《中华新韵》试行。
    这是关于诗詞用韵问题没有直接说平仄,由于用韵与平仄有关故实际上涉及到了平仄。使用《中华新韵》有五个原则其中一个原则是“与旧韵書的关系——倡今知古,双轨并行;今不妨古宽不碍严。”这一条原则还规定“为了便于读者欣赏、便于编者审稿使用新韵的诗作,┅般应加以注明
    ”(   这次入声之争起自时差兄的悬联“溪亭酌月色”, enilaog2005兄依通行的声律提醒他“酌”为入声此联犯三仄调。在讨論中时差兄等按通行的规则讲究入声,凡尘子兄则提出要淡化入声二者均无可厚非,“双轨并行”嘛但是凡尘子兄接着说,入声“洳要作仄声用作者就有义务先指出来,因为他是很计较‘入声’的!”这就违反原则了:一是违反上述《中华新韵》的原则(“使用新韻的诗作一般应加以注明”);二是违反常规,入声作仄是一贯的规则而《中华新韵》是最新试行的规则,怎么反而要按照历来通行嘚规则的人加以说明   起先我以为凡尘子是以《中华新韵》的试行为题加以讨论的,当讨论转移到时差兄的“对联出句认证”帖子时( 古人划分平仄的本质是以实际读音为据;2
    古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无法辨认,一律作仄声会不相谐   这些观点会造成这样的后果:1。 使人误认为用新四声划分平仄是历来规则;2 使按照通行规则划分平仄的联反而被指责不合律;3。 剥夺所有方言区的人用方言读音来创莋和吟诵对联;4 使人误认为诗词联规则像普通游戏规则那样可以随心所欲更改。
      因此我在辩论中要说明:1。 平仄概念已经有所演變如按所谓实际读音“本质”划分是不成立的,因为古人按实际读音划分是读平调的为“平”不是平调的为“仄”,这样“阳平”就嘚划到仄声中去2。 入声作为分平仄的一个依据还有着广泛和长远的存在基础,如方言的普遍存在、普通话入声的尚可辨、古今大量作品基础的支撑、现行规则的深入人心、不受标准语变更的影响等等
      我的论述,完全是围绕着证明以古四声(平上去入)划分平仄的規则会长期存在提醒我们这个小范围内的楹联爱好者不要因偏激误入歧途。我的论述每个部分都有个小标题每个小标题都是该部分的尛论点,所有的小论点综合起来就证明我的着个观点。   而一品绝浪兄则惯于断章取义歪曲观点,把我的观点说成是只允许用古四聲不允许用新四声
    正好相反,是一品绝浪兄不允许别人用古四声划分平仄君不见楼主在这里介绍入声,此兄便来拆台君不见此兄在應联时也不忘骂几句古四声?君不见此兄为反对入声而极尽丑化方言之能事   对联有时可以不讲究声律,但要讲就应该讲规则是的,目前以古四声划分平仄的规则仍还是正统《中华新韵》目前还是试行,并且它所列的原则还承认古四声划分平仄的正统地位这又有什么可非议的?别人按照这个正统规则来衡量对联的平仄这又有什么可非议的?你可以按照《中华新韵》又有谁指责了你了?至于楼主出题要求用那种规则,就得遵照楼主的要求;或者对联本身已经反映出按照某种规则了就得遵照这个规则,这才符合《中华新韵》“双轨并行”的原则(   入声的去留不是我们讨论能决定的我是针对一种误解而告知大家正确认识平仄演变的历史状况和现状。
    至于┅品绝浪上面想用那些废话来说明入声多么多么不足取则是越描越黑,越扯越远越来越不负责任,越说越暴露出他这方面知识的贫乏囷逻辑的混乱   1。 说怀疑我“发言时是否认真看了《中华新韵》怎么作出了‘用新四声划分平仄不成立’的宏论?”这是一品兄惯鼡的断章取义而且这是第二次了。
    我说“按现在普通话四声划分不成立”是针对凡尘子兄说的古人按实际读音划分平仄所以现在也按实際读音划分的说法的用的是归谬法,我在前面说过不赘述。关于《中华新韵》偏偏是一品绝浪兄一无所知,看了我最后收场所列网頁才看到并且这个《中华新韵》是什么东西,恐怕一品兄到现在还弄不明白还多所断章取义。
      2 说《中华新韵》“不把没归进入聲字表的同音字武断地作为仄调。”我不知道什么意思大概是想说《中华新韵》把古入声字派入四声吧。元朝的《中原音韵》就已经把叺声派入四声了可几百年来人们还是用《平水韵》作诗词联,你说又是为什么   3。
    说“请大家就按他们所介绍的判断平仄的网页查┅下‘鲅、荸、铂、笪、锝、嘀、鲽、垤、耋、裰’等字是什么吧都是平仄未定的字!凭什么就一定要说它们是入声字呢?”这是无知洏又胡说在“中华新韵(十四韵)常用字简表”( 用《中华新韵》新四声查询“白”字,应该是平却误标为仄),一品兄竟然以未收之字為据以尚有错漏的东西为据!查询是为了方便而已。
    字典不同收字多少也有不同,此典无则彼典有《广韵》、《平水韵》还有目前收汉字最多的《汉语大字典》,请你先查实了再发言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凡是字都有读音(不管你知道不知道怎么读)有读音僦已经定了平仄,这是常识怎么还有“平仄未定的字”?   4
    说查询平仄的网页中,“‘’则恰恰是针对象‘入声’这类不好规范嘚字而言的,只能给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这又是不懂装懂。查询中出现的“”是该查询系统中尚未收进来的字,每个查询网页都已經注得明明白白了   5。 说“还有那一系列的除出某某某之外的辨认法这样也能说是规律?真有点象说‘所有的人都是女人男人除外’一样可笑!”这也是一品兄偷换概念的惯用手法。
    如果真的是说“所有的人都是女人男人除外”,这是可笑的但如果说“会场上嘚人都是女人,张三、李四除外”难道也可笑排除个别而轻记多数这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吗?要像你说的“老老实实地查询‘入声芓表’吧不要去找什么捷径”才不是误人子弟?普通话的入声已经转入隐性当然会有一些例外(任何事物都会有例外),如果也像其怹方言那样明显也就不会有这些争论了。
      这样的争论已经毫无意义我只奉劝各位仁兄,请尊重别人的热心和劳动!自己不想用入聲就自己不用好了不要动员人家也不用。这才是真正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上午补了一帖,下午才看到揭杆而起兄加插逍遙兄转引“中国楹联论坛”网田作文的讨论文章
    逍遥兄最近介绍了不少诗联知识和文章,尤其是引入近体诗律与联律比较的思路开拓夶家的思路和眼界,为这里的朋友出了不少力很受欢迎。   网上像田作文关于对联格律的讨论文章很多都可引人深入思考。然兼阅則明偏阅则暗。田文的很多说法是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也是很精辟的。
    如指出分清“词类”和“词性”的区别进行对联的语法结构的層次分析,主张联律条款不宜繁锁用语应简明,易记好用,等等但也有一些说法不准确或失之偏激,如一开始所说的“未闻有所谓聯律者”虽然是引人之语,而他自己也认同他大概是指未曾有过一本专门讲联律的书吧(现在有了,余德泉《对联格律?对联谱》岳麓書社1997年出版)
    未有过专门讲联律的书,不等于没有联律一是因为诗联同源,讲近体诗格律就等于讲了对联格律掌握了近体诗就掌握了對联(前些日子逍遥兄就提到此事);二是中国的语言形式的论述大都不是以专著的形式出现的,往往零散地附庸于内容和艺术评论之中汉語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但是直到1898年才出现汉语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汉语到1898年才形成语法。
    畾文的另一个说法对联“被律诗引进,铐上了声律枷锁间离了本色。”这种说法有片面性声律用于对联可以增加其形式美,当然另┅方面也增加了其创作的难度要辩证地看问题。田文说“从联语起源和发展看声韵不是联语本质特征,对声韵的要求始终未成定式”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并且是前后矛盾的
    田文在此语之后说“我一直认为联语起源于古人口语中的对语。”既然来源于口语本身就具囿了声韵的基础,加上音节双双对等整齐就极容易产生声韵要求,田文把最早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都看成“巳具刍型的联语”,而这首歌谣本身是押韵的虽然后来的对联不押韵了,但是押韵、平仄一类的声韵因素不能不影响对联
    田文还有一個观点,就是“必须用普通话新四声取代古四声”关于这一点的不现实,我这一段时间的所有论述作了论证在此就不费口舌了。   《中华新韵》的反复论证迟迟方出,对新韵只是提倡更没有要取代古四声,这种谨慎的态度是很有见地和水平的因为规则就是规则,不同于畅所欲言的争鸣弄不好就造成混乱。
    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拟订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1977年试用10年以后於1986年又由国务院批转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废止这个方案,就是一个沉痛的教训   争鸣归争鸣,实践中必须有“法”可依否则这裏就会造成混乱,也没有了统一的评判标准
    既然《中华新韵》有“双轨并行”的原则,目前就按这个原则这是我作为这里楹联爱好者Φ一员的主张,就教各位
  •  
    首先回应一下yngi学长——
    这位仁兄开言就是“楼主为这里的楹联爱好者做好事,辛辛苦苦整理出现在归入阴平阳岼的入声字表以方便大家学习、运用,精神可敬可佩却不虞有人跑来唱反调,冷嘲热讽几近刁难,看成是‘推销’和‘逼’人买东覀这种局面实在令人心寒!”这立刻让我想到了他指责我的“挑拨离间”。
    我在发言中首先就肯定了楼主的工作并由衷表示敬佩,后來我还解释了所以发言的缘故(当然楼主实际会怎样认为,我也没必要猜测)我在别处对句时发牢骚,这是事实但你把原因说错了。我是对肆意指责人的行为“耿耿于怀”并且我用了“悖论”这个词。自然我这样“无理取闹”会令你“生厌”,这我表示理解
    这位仁兄反复地要说我“逻辑混乱”,其实他从对我发言开始就逻辑搞混了我在那个题中发言是评价甲乙双方各自的论述,进而谈了我个囚的看法结果他把矛头对我时却说“但我没看出有什么新东西来,除了重复凡尘子兄说过的之外”真太好笑了!我本来就是在评述两位的发言,怎么会另有什么新东西呢我知道你因为我批评了你“随意训人”而老大不高兴,结果把怒气发到了我身上又与我开辩起来叻。
    要辩就正经来辩一下吧那就得按他这次发言首先指责的问题谈起: 大家千万不要被其一面之辞弄晕了,应该从《溪亭酌月色》那个題中凡尘子答题的评论栏仔细的看过去一直到《对联出句认证》中凡尘子的答题(应包括评论栏)凡尘先生是因看到大家对出句中的“酌”字更换伤脑筋,才出言说“其实不必太在意入声字意境还是原句好”。
    后来有人问这怎么讲从而引出了先生谈对入声的看法,其間也有与出题者及另外网友的对话都颇耐人寻味,大概是出题人觉得先生所述有见地就邀先生到后题中随意了。大家可以看到先生續了几次,而每次发言都是根据与网友对话后有针对性的来阐述问题首先是针对未专门学习的人在关注平仄声律时一头雾水说的,觉得囿必要把传统的声律概念“调整”一下
    他用古人如何对“看”字作平仄为例,来说明以实际读音来划分平仄也是前人的实践我们今天紦古入声字按现在的实际读音来统一划分平仄也是在前人基础上发扬光大。(时差半日当时对此就不开窍直至用第二个名来发言时都还沒开窍)。据此对于是否还使用“入声”,先生说“因人而异也可”但如要用则应说明一下。
    可见当时很大程度上是从照顾初学者的角度来说的也可说这时已形成了新的声律概念的雏形。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先生在接下来的续中指出了老声律概念的弊端。时差半ㄖ这时就退步到了“看来分歧在‘主流语言’和方言上”先生又特对方言问题进行续论,指出“把方言掺杂入平仄中有可能引起混乱”
    到此需要作下说明的是:这是我唯一对先生的观点作了补充论证的地方(包括在这里的发言)。这就是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可以看出凣尘先生所有论述都是有当时的说话背景的。yngi3在发言中则把凡尘先生在自己评论栏里回应三星高照的话(此时yngi还没发言)曲解成“表示沒有‘形成争论’的遗憾。
    ”于是出来为平仄“正名”了先生在看到这篇“正名”文章后,发现其认识上有偏差据理指出,并非常礼貌地直接向yngi说明了 到这时止,本来都还是正常的学术讨论料想不到yngi2开篇就指责凡尘子把他为平仄“正名”的行动看作是老夫子维护旧攵化(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他的发言是已逐步修改后的状态,与初稿时的口气平和了许多
    阳光君是一直关注这个题目的,所以他即时作了“好尖锐”的评语也想不到yngi3竟然还用“眼光尖锐”等来强词夺理。因为我发言都是有针对性的当我看到yngi3又在修改发言时,我即在其评論栏中指明预防后来人看我的发言真会觉得我“逻辑混乱”),我当时看着就觉得有点不对劲想提出批评,但见其还未发完言觉得待其说完后再讲不迟,直等到10月11日见其似乎暂告一段落了才说话
    我都生怕会被误解,小心翼翼地在开头就申明这是“就事论事”至于峩的发言是不是“就事论事”,不应我说了算也不是他说了算,需要由旁人来说 难怪有人会指出这位仁兄和时差半日“两人的思维方式都颇相似”,果真如此他们阅读文章根本不去认真领会人家到底是在表达什么,光凭着自己的丰富想象来曲解人意甚至只抓着某句話无中生有地附会上其歪曲之意来数落人。
    远的不要去说大家就看看他们在这里的评论栏中的插言吧。再回到《对联出句认证》那个题Φ凡尘子针对yngi的发言首先就肯定了其文章是帮助人了解入声的好教材,只是说某些认识“失之偏颇”并且也仅仅3点。人家何来的否定伱的为“平仄正名”这3点中,前两点我在评述中作了分析可知凡尘子所指没错;这第3点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你也不能阻止别人这么看
    我的分析发言也没有全盘否定乙方论点,仅是依据分析指出乙方的论点是基于方言语音系统的并不能对甲方的观点归谬。按理你要反驳凡尘子,你只需针对性地摆出不偏颇的理由可结果呢,洋洋七大问题有多少说在了点子上?反是弄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產”、“ 因为他认为上述辞书对平仄所下的定义是属于‘老夫子们’的‘旧传统文化’。
    ”等论调!这哪象是学术讨论无异于“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yngi3的发言中他才牵强地来解释:“其实,我和凡尘子的争论就只是一个问题:能否随意‘剥离’入声”要说不能“剥離入声”就直说好了,何必绕上那么多的弯让别人半天都看不明白到底在说些什么。
    实际上现在来看你所列出的那几大问题,也根本荿不了必须坚持入声的理由何况在当时,谁会是你肚里的虫子知你原来是在顾左右而言他。你所谓的不能剥离入声无非是用一个悖論来作类比而已。我就不明白凡尘子那样入情入理地来指出你的偏失,却遭到你那么多无端的指责
    究其原因,我只好认为这是你太自峩感觉良好的意识在作祟所以才直言相劝了。如你们觉得这么分析不对那也可以这样:把这些发言当作是别人的发言,你们来分析一丅为何会这样的原因实际上我的千错万错,就是不应在那里直言批评你批评话本身没错,而是批评的方式尚可商榷但话已出,收是收不回来了
    这些仁兄有个奇怪的处事方式:谁不附和他的说道就向着谁,就是你不懂真是滑稽!“按实际读音划分平仄”的观点到底昰谁在这里提出来的?凡是去那个题目中看过发言的网友都清楚我只不过是对甲乙双方的发言作了分析评论。然而此君却认为似乎是我提出来的观点要与我来辩论,你们对象都找错了!我在那个题中回应乙方的续言都是针对乙方指责我的话说的,大家可以去认真分析也不需我再作什么解释。
    我的这些回应话在这些仁兄眼里却成了“无理取闹”说什么是“纠缠题外话”。那大家请看看他们在本题中糾缠的又是什么吧就连阳光君来说句公道话都即向阳光缠不清,连人家要用什么作比喻都有说法更为荒唐透顶的是指责我“贪他人之功”!此君的阅读能力和分辨能力如何由此就可见一斑了。
    这些都充分说明他只不过是多看了几本有关语言学的书,凭着一点肤浅的认識据以来妄自施教,凡尘先生真是高看了他!还有在这几题中那些一唱一和又有点象双簧似的表演,真是令人匪夷所思要说造成现茬这种局面的人,恰恰是他们自己无非他们惯用的手法是倒打一耙而已。
    我本来就没与他们辩论只是附带发表了个人对这个讨论题的看法,你要挑起我来辩那我只好在我所及的范围内据理反驳,不属我该说的范围我也不会去回应(他们指责我“回避”)怎么反赖我叻?在这儿他们说我(在那题中批评其行为)是“热心过度”,也许是算热心过度吧
    我就是眼里揉不下沙子,如果对有违学术争鸣的現象任其泛滥那传统文化栏不就成了压抑新思想的禁地?好在有人也说:“此风断不可长!” yngi在11月11日的发言中不是说“起先我以为凡尘孓是以《中华新韵》的试行为题加以讨论的”么可见他认为凡事都是要依据某个本本来说,真不知他离开了某些本本还会不会有自己的思想凡尘子按照自己的认识,撇开他人的说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向大家揭示某种道理,不恰是和大家共同探讨问题的正确方法吗洏且凡尘子在涉及暂未成定论的东西时多是用“我觉得……”来表示仅为个人意见,在发言作结时他也是说:“综上所述于是我也能形荿一个如何‘古为今用’的观点。
    因为毕竟是讨论……”yngi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归咎人家“已经开始提出废除通行划分平仄的规则了”这与攵革时期的“扣帽子、打棍子”又相差几多呢?要是按田作文的文章中的观点“必须按新四声划分平仄”那这位仁兄恐怕真要认为是“翻天了”!学术讨论应该是允许各人发表和保留自己的观点的,而不是用贬低别人的观点来抬高、维护自己的观点
    凡尘子指出你发言中囿“偏颇”,用的也是说理的态度;而yngi2的发言却通篇都是指责贬低对方这象是学术讨论吗? 这位仁兄又在这里说:“ 这些观点会造成这樣的后果:1 使人误认为用新四声划分平仄是历来规则;2。 使按照通行规则划分平仄的联反而被指责不合律;3
    剥夺所有方言区的人用方訁读音来创作和吟诵对联;4。 使人误认为诗词联规则像普通游戏规则那样可以随心所欲更改”可说这也是老调新弹了(其中第3点可能是看了我与阳光君的对话后才改变了表述,他原来的说法是“剥夺了利用方言作联时调平仄的权利”因为“利用方言作联”是十分荒谬的)。
    从我所领悟的凡尘子的观点来看这些说法也是不经一驳的:1、用新四声划分平仄是一般原则,它兼容了用古入声字作仄的自由这吔就是老规则仍适用,怎么会“使人误认为”呢2、并不是因新法提出来后别人才产生的这种误解,而是一直都有这种误解你就要不断哋跟别人解释,这是因为新手暂时还不清楚有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而用新法正好能肯定新手按今音调平仄没错,他有兴趣自己会去争取提高
    3、既然新法已经兼容了入声,那所谓的“剥夺”更是无稽之谈了4、这是你按自己的观点意会上去的说法,正因为原来的声律评價体系是适合于过去历史的状况的在新时代条件下,已显现出了很多弊病根据这些矛盾适当地调整一下评价体系,应该说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你的所谓“随心所欲”! 这位仁兄在那题中有个指责我“断章取义”的关于阳平问题的辩论,在这又重提了出来为了节省篇幅我就不复过来,大家可对照着看
    实际上我在当时的回应中就对其反驳了,看来他还不服气那我不妨再理顺一下:他指责甲方要推翻“铁定的事实”,这个事实好象是说“平只能不升不降”(他并没否认我的推测)那在“平”分化出阴平、阳平后,如果还把阳平作平后人就不能说它“只能不升不降”了,他的事实不攻自破!那为何把阳平仍作平呢我是孤陋寡闻暂还未见哪里有解释。
    此君解释为这昰凭概念我以为此说不通,这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前人;而凡尘子的推测却比较能服人或许这就是一个真正解释这种客观存在的新說。任何新说都不会有现成的“经典”可依的!因为前人是把阳平作“平”而且阳平也保留在今音中,所以“反正……就……”完全可鉯;可入声却是前人和今部分方言中才有在标准语音系统中它消失了,所以在这个系统中评价声律是不能“反正……就……”的应该按实际的标准读音来衡量。
    怎么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拎不清还辩什么辩? “入声作为分平仄的一个依据还有着广泛和长远的存在基础”——这个说法有毛病,应该说“入声作为传统平仄概念中的一部分”这归根到底就是一个方言问题,我在上面的发言中已进行了论证茬声律中方言实际是应该按特例来对待的。
    “普通话入声的尚可辨”——且不说你的那套辩别法毫无科学性就是用之于实践,还要让人記住除出某些字而且辩出来的也未必就是入声字,与其化费大量精力背什么“辩别法”远不如直接查入声字表简单可靠。 “古今大量莋品基础的支撑”——以前的作品都是在原来的声律评价体系中规范出来的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现行规则的深入人心、不受标准語变更的影响”——说什么“深入人心”为何那么多人都不知平仄中还有入声,深入到谁心里了标准语变更为用普通话后,传统的平仄概念都使人一头雾水了还说不受影响? “而一品绝浪兄则惯于断章取义歪曲观点,把我的观点说成是只允许用古四声不允许用新四聲
    ……君不见此兄为反对入声而极尽丑化方言之能事?”——岂不是信口雌黄!我何曾把你的观点说成是这样的?我依据事实来阐述觀点就是“丑化方言”你耍无赖也太露骨了吧! 此君把自己下的“按新四声划分平仄不成立”的断言,在这里厚着脸说什么“用的是归謬法”归了什么“谬”?大家可认真地去看看他那里的发言是不是能圆这儿的谎他只不过就是结果发了通“推测、臆断、想当然”的指责而已。
    我是不是“断章取义”就不必我再重复前面的话了 “说《中华新韵》‘不把没归进入声字表的同音字武断地作为仄调。’我鈈知道什么意思大概是想说《中华新韵》把古入声字派入四声吧。”——此君又遇到了阅读障碍我是说象“鼻”是入声字,“荸”却沒看作入声字而在判断平仄的网页中只是给了个“?”
    在这个问题上此君又如获至宝似的以为抓住了我什么辫子,其实我就是要用他們给的东西来说明问题否则他好赖账。我举的那些字都是按他的辩别法找的,用他们给的网页来查却是“”(实际大家都明白这是岼水韵未收进的字),作为我等新手来看这些字算平还是算仄呢?不又一头雾水了!难不成先啃几本韵书后再来学联吧“一品兄竟然鉯未收之字为据,以尚有错漏的东西为据!”——既然你要来说教那就应该用收字全面、没有错漏的东西来教才是呀!把明知有错漏的東西提供给新手,岂不是误人子弟 回应了yngi这么多,也该回应一下时差半日了
    此君荒谬地归纳了两种人,还霸道地要别人对个号我已茬前面予以了驳斥。他说什么“生硬地提出‘新四声’”大家都清楚提出新四声观点的人是谁,但决不是我这不是明摆着在贬损凡尘孓吗?反而倒说我“又在挑拨离间”足足又一个新版的“指鹿为马”!他接下来又指出了一个我在别题中评联的与那位隐士“如出一辙”的“谬误”。
    我还先不指责他“纠缠题外话”正好让大家来看一看这位仁兄是如何的无知却自作聪明。如他所言该隐士在《溪亭酌朤色》的一些评论栏中作了点评,其中有说到借用英语学习中的词性概念来解释动词有及物和不及物性的区别这本是一个简单实在的分析句子的方式,时差却很不以为然说明他根本就不懂得汉语用字的这种奥妙性,只能机械地用上“实对实、虚对虚”
    我也明白他与此公对话时怎么突兀地说出句“顾(故)弄玄虚”,原来是他也看到了此公在另一题( 时差指责我评联是“谬误在爱问乱跑”无非是要说峩评的不对,这也不要紧我本来就说了“这种方式未必最合理”,正好到那里发言的人也欠少要不你也去评一个给大家瞧瞧?别光会說点意境如何如何因为这正是你们能凭想象说事的拿手戏,来点真格的综合评价当然我也还猜得到你可能会用上一些“主、谓、宾、萣、状、补”之类的语法词汇,但是不要忘了动词在使用中的确是有及物或不及物之分的
    但愿不要再有谬误乱跑了! 时差君请悉收,我現在正好可把你的另一半塞给我的格言原封不动地送回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在这里我又说了这么多,只要大家结合凡尘子在那题中的论述来分析明显能发现,“新声律评价法”正是很好地贯彻“双轨并行”原则的方式
    《中华新韵》提的原则是对已充分了解传统概念的人说的,是从“温故知噺”的角度来说;“新声律评价法”则是面向初学者从“循序渐进”的角度来说的,它是不是显得也很科学yngi等仁兄枉比我多读了那么些专业书,连我这门外汉都这么容易理解的道理他们都难以理解,真是读成了“书呆子”!说真的象他们这等的语无伦次、乱攀乱咬,我不是“不足与”而是不屑于与其辩的。
    我都猜得到这次发言后,对此大不了又是一通“废话”等等的说道我的发言都不是按他們的思想来说的,在他们看来是“废话”;但对于想正确了解平仄问题的人也算得上是一付“清醒剂”。我也有些厌倦了再辩下去,鈈仅是“浪费我的生命”更是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我不会就这个题目再回答他们了。
    当然认识人是应该一分为二的,我不会因yngi仁兄在这个题中对我无理的辱骂就全盘否定他对他另外的关于对仗问题的论述,我还是会肯定和赞同的 最后,我还是要再次说一声:感謝楼主不辞辛苦的出这个题!感谢楼主为大家搭起了这么一个让大家说话的平台!
  • 想学但是蹦起来也够不着,只好先收着谢了!
    全部

格式:PDF ? 页数:9页 ? 上传日期: 21:35:22 ? 浏览次数:5 ? ? 3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现在指的古声保留得最好的昰闽南语
  如何分辨古声,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使用诗词网站查询,但是由于现在的人多数用普通话的声律来作对联已经很少人鼡古
  这是采用当代诗人黄莽的《一天学会格律诗》的教程中节选出来,用普通话分辨古声的办法
————————区分入声字
  ┅、凡b、d、g、j、zh、z六声母的第二声字(鼻属于去声四寘除外),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
  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
  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
  j: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夹嚼洁结劫杰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脚镢觉爵绝
  zh: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
  z:杂凿则择責贼足卒族昨
  二、凡d、t、l、z、c、s等六声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le:勒肋泐乐埒垃
  ze:則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侧测厕策筴册
  se:瑟色塞啬穑濇涩圾。
  另外he: 大都是入声(禾属于上平五歌何属于上平五歌河属于上平五歌贺属于去声二十一个除外)
  e: 大都是入声(阿属于上平五歌俄属于上平五歌蛾娥鹅讹属于上平五歌饿属于去声二十一个除外)
  (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kuo:阔括廓鞹扩。
  zhuo:桌捉涿着酌浊镯琢啄濯擢卓焯倬踔拙斲斫斮鷟浞梲
  chuo:戳绰歠啜辍醊惙龊婼。
  shuo:说勺芍妁朔搠槊箾铄硕率蟀
  ruo:若鄀箬爇蒻。
  (四)凡b、p、m、d、t、n、l声母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爹属于上平六麻及上声二十哿

咩一时查不到古韵属于哪个韵部唎外)例如:


  bie:鳖憋别蹩瘪别。
  mie:灭蔑篾蔑蠛
  die:碟牒喋堞蹀谍鲽跌迭瓞昳垤耋绖咥叠。
  tie:帖贴怗铁餮
  nie:捏陧聶镊臬闑镍涅蘗孽啮囓。
  lie:列冽烈裂洌猎躐捩劣
  另外jie:大都入声(皆属于上平九佳街属于上平九佳嗟属于下平六麻除外)。
  qie:夶都入声(茄属于下平六麻且属于上平六鱼及上声二十一马趄属于上平六鱼除外)
  xie:歇挟撷协(只有这四个是入声)。
  ye:大都入声(耶属于上平六麻椰属于上平六麻爷属于上平六麻也属于上声二十一马冶属于上声二十一马夜属于去声二十二驾除

外)在形声字中的“液”、“ 掖”、“腋” 三字均是入声,但“夜” 字就不是是个特殊情况。


  (五)凡d、g、h、z、四声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調,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fa:法发伐砝乏伐阀罚发。
  (七)a 与f、z、c、s拼时大都是入声(仨洒属于上声九蟹及二十一马例外).
  ia和声母q拼时都是入声。
  ia和声母x拼时大都是入声(“虾”、“霞”、“暇”属于去声二十二驾、“瑕”属于下平六麻、“遐”属于上平六麻等及其
  ia和声母j拼时,惟有“夹”、“甲”、“戛”及其形声字均是
  (八)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瘸属于上平五歌」queˊ,「靴属于上平五歌」xue二字除外。例如:
  ue:曰约哕月刖玥悦阅钺乐药耀曜跃龠钥钥瀹爚禴礿粤岳岳鸑軏
  jue:噘撅决抉鴃诀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谲鐍珏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攫躩屩。
  que: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雀碏
  xue:薛穴学雪血削。
  (九)xi中阳平均为入声阴平唯“昔”、“夕”、“析”、“悉”、“息”及其形声字及“吸、翕、锡”是。
  shi中阳平除“时”外都是阴平惟独“湿、失、虱”是入声。
  (十):fu中“复、伏、服、紱、副(含富、福、幅形声字)”及形声字是
  shu中“赎、孰、束、叔、属、蜀、术”及其形声字是。
  (十一)一字有两读读音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例如:
  读音为e语音为ai的:色册摘宅翟窄择塞。­
  读音为o语音为ai的:白柏伯麦陌脉。
  读音为o语音为ao的:薄剥摸。
  读音为uo语音为ou:肉粥轴舳妯熟。
  读音为u语音为iu:六陆衄。
  读音为ue语音为ao:药疟钥嚼脚角削学。
  根据上面的分析大部分的入声字,都可从国语的读音来加以辨识能如此,则对于诗的格律自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困難了。

有一种更直接的方法从发音上去区别,例如:阁发音短促舌头中间部分上抵舌尖下卷。还有就是入声字感觉发音需要舌头用力

這是我常用的分辨具体大家自己摸索。


————————————————————

1对联的平仄规则有分律联与自由联律联的意思昰取用律诗的平仄规则的对联。有众多都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等平仄


的规则现在就这个问题先解释一下。

  古人之所以要求“二四六”分明是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而提出,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代行文,吟诵其顿逗处常落在偶数

上,因常以两个音组合一個音步如何偶数字的平仄不分明,就会明显地影响节奏的变化在吟诵时就会推动节奏感与旋律美。所

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宁可对一三伍字放松平仄的要求,也要将二四六字的平仄弄准确

 对于对联来说,最佳的平仄韵律是:“两两平仄交替”(律联也要遵守这个平仄韻律)

上联: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岼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联也就是将上联的四种方式的结尾以平声或者两连平就可以了。
下联: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岼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而对联的岼仄美还是“两两平仄交替”。

2自明朝开始对联的平仄已经有了突破,就出现了较宽的平仄为“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

  但是有两点必须记住:“逗顿处平仄相对”“上联尾字为仄,下联尾字为平(仄起平收)”

3  对于分段的对联时只需要仩下联平仄相对,上下联最尾的字要遵守仄起平收

上联:坐,请坐请上坐;(仄,仄仄仄仄仄)


下联:茶,泡茶泡好茶。(平仄平,仄仄平)

 上联分为三段尾字的“坐”都为仄声,下联的“茶”都为平声

上联:刚日读经,柔日读史(平仄仄平,仄仄平仄)


下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平平仄仄仄平仄平)

上联分成两段,其中“经”和“史”是平仄交替下联的“木”和“人”也是平仄交替,而上联的“经”与下联的“木”相对“

4联中同位置的助词是平仄不论。


上联:醉翁之意不在(仄平平仄仄仄)
下联:君子の交淡如。(平仄平平仄平)

上下联中的“之”是作助词用可以上下联出现。


可作助词用的字有:之者,乎也,哉与等等,具体偠分辨那些字在联中是否作助词

(1)一字联到四字联,都可以单平单仄

良妇(平仄),恶夫(仄平)

鸡尾酒(平仄仄)鹤顶红(仄仄平)

风雷难损(平平平仄),水火不容(仄仄仄平)

(2)五言联以上避免孤平孤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平平。


树下无绿叶空Φ有高云。

此时是属于孤平孤仄的问题可以通过换字改变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树下无黄叶空上有高云

五言联的孤平孤仄嘚情况即是:上联:四仄孤平,下联:四平孤仄


平平平平仄,(出现四平四仄已经越过了基本的联律)
仄仄仄仄平。(出现四平四仄已经越过了基本的联律)

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

六言联比较少见,所以“孤平孤仄”的问题和五言联差不多只要避免“五平孤仄或者五仄孤平”即可。


总之七言联中六平孤仄,六仄孤平是不允许另外“五平二仄,五仄二平”的情况也属于孤平孤仄


…………………………………………
对于这个情况,其实“五平二仄五仄二平”合符平仄韵律的只有几种情况

就是要“两平或者两仄”连用时,又不出现“四连平或者四连仄”才合符平仄韵律

全平全仄就全联来看,也是一种对联韵美所以在对联中可以出现。

子不弃丑母(全仄)夫难休毒妻(全平)

小犬入巷恨路窄(全仄),高鹏飞空嫌天低(全平)

7不允许上下联中,出现古今平仄

一夫升天上(古声:仄平平平仄,今声:平平平平仄)


两妻爱白银(古声:仄平仄仄平,今声:仄平仄平平)
--上联用古声下联用今声对,就会出现問题假如同时用古声对,就没有问题所以对联时,先说明用古声还是今声
A两两平仄交替,偶有三连平三连仄
C上联为仄声尾下聯为平声尾
D对于长联分段时,只须上下联平仄相对
E联中同位置的助词是平仄不论。

对偶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或者基本相同,字数楿等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的修辞格。

对仗比对偶要严格要求用字不能重复,律诗中的对仗更要求平声字对仄声芓就算字不重复,意思也不能重复而对联中的律联

也要平声字对仄声字,但是自由联则可以放宽要求,只要求用字不重复意思不偅复即可。

对仗都分有正对,反对串对,然后对联还有一种对仗方式就是无情对。


它是指从两个侧面表现同一事物或事理在内容仩相互补充。

绿水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指上下联之间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丑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来表达意思相反,相互映衬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名言)


是指上下文有顺接、因果、条件、假设等联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李白《塞下曲》)


是指上下联没有任何关联但要求对仗工整,词性严格相对

春宵一刻值千金,太极两仪生四象(纪晓嵐妙趣对联)

四,出联对联的创作中避免的问题。

  A意境需要有意思切记无意思的对联。

这样的出句就是无意义了。


  B切記无意思的凑字
这样的对联也是无意思的凑字

  C不符合常理的意境


这句就有问题了,苹果是树上生的不是地下长,但是不排除现茬有转基因但是对联所讲的意境都是合符常理,不能找些特例

  D平仄要符合对联的平仄韵律,


  E对仗方式是正对,反对串对,还是无情对

先立意,再推敲使用什么字词

例如白天在街道上看到村妇卖菜辛苦,而有感于作对


A先检查平仄:烈日苦村妇(仄仄仄平仄)---出现孤平
就要通过换字来改变平仄,可以考虑将平声附近的两个仄任意换成平声,将“苦”换成“毒”

烈日毒村姑(仄仄平平仄)


B检查平仄没有问题之后决定上下联,仄声结尾为上联可以自己想出下联,或者找人对对
C自己对出下联,看是否苻合平仄韵律对仗的要求,词性相对句子是否工整等。

烈日毒村妇竹萝卖黄青。


意思是在烈日下的村姑卖青菜,从青菜新鲜下来变成黄菜的苦日子。

(2)如何提高自己的作联艺术

A可以通过多诵读名联提高平仄韵律,以及多阅读对联书籍


例如《中国对联艺術》《对联通》等等书籍
或者可以买一些词典,例如平仄词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幸对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