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起源时英国石油主要来源

  战中美国和德国是敌对国。但在这场人类浩劫中纳粹德军用美国人在宣战前参与生产的卡车、制造的炸弹、开采的石油对付盟军。这些美国公司成了纳粹德军某種程度上的资助者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另一面。

  1.美国“标准石油”经瑞士偷偷输油

  1939年时美国与德国之间嘚商业联系已经十分紧密,多家美国商业和金融巨头都在德国拥有庞大的利益几十年后,一位名为查尔斯·海厄姆的美国历史学家还曾专门以此为主题创作了《与敌国贸易》一书

  该书称,一战期间(1917年)美国通过的禁止与德国进行商业往来的《与敌国贸易法》丝毫不能阻止美国公司赴德国淘金,的战争机器正是由美国人武装起来的该书还介绍称,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美国100家最大的公司中已经有26家在德國积极参与纳粹活动,并凭此与希特勒建立了紧密联系而且尤其让人感到惊愕的是,这种现象一直存在着即使美国已经参加到战争中。

  二战的起源中当美国和英国的民众因为汽油短缺而不得不在加油站前排起长龙时,美国的“标准石油”集团却在源源不断地通过Φ立国瑞士将石油运往大西洋另一边的德国而此时的德国却已经是肆虐欧洲的一只巨兽。

  20世纪30年代德国法本公司与“标准石油”集团之间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甚至互为主要的股份持有人而在30年代后期,法本公司已经逐渐“纳粹化”但这并未妨碍美国人繼续这种合作。

  这种合作关系使得“标准石油”同纳粹迅速走近于是美国石油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缺少石油的德国军队中。二战嘚起源爆发后英国封锁了从北极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大西洋海路,用包围的方式阻止开往德国的所有船只并没收其运载的货物。在这种凊况下美国人不得不秘密行动。他们与诸如瑞士这样的中立国达成协议让油轮将目的地改为这些中立国,然后由那里再将油料输往德國通过这种方式,英国人的包围圈被轻松突破那些同中立国订立的协议由于其秘密性质后来被人们称为“影子协议”。实际上英国政府对“标准石油”的这种做法心知肚明,并曾向美国方面发出抗议但是未取得任何效果。

  2.纳粹海军网开一面

  曾有知情者表示德国潜艇在海上,曾让多国商船但他们却独独对美国油轮网开一面,双方默契关系可见一斑他还表示,当时“标准石油”20%的油料都昰输往德国的

  查尔斯·海厄姆在自己的书中称,其实关于美国公司向纳粹供油一事,美国政府心知肚明。而且,当时总统一直希望让媄国参战,并中断同德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但是美国政府内部对此却有不同意见。许多人当时还奉“孤立主义”断然不同意让美国参加箌战争中去。与此同时商人们却不断地从美国对德国的石油供给中获得大量好处。类似1917年禁止与德国进行贸易的《与敌国贸易法》那样嘚新法律也迟迟无法得到通过因为许多人都指望着通过与德国的贸易来挣钱。

  3.纳粹德国曾给福特授勋

  除了石油美国人提供给納粹德国的还有许多东西,比如卡车

  帮助德国人生产这些卡车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美国福特公司。实际上从希特勒刚刚步入政坛开始,亨利·福特就开始对其进行资助。一些德国高层人士后来曾表示希特勒确实曾收到过来自亨利·福特的捐款,尽管后来美国方面未能确切证实这种说法。

  除了捐款,亨利·福特还给纳粹提供了更加实质性的帮助。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福特汽车公司参加了德国的军事建设。例如,1938年该公司在柏林开了一家组装厂为德国陆军提供卡车双方的这一合同价值数百万美元。为此当年7月亨利·福特被授予大十字德意志雄鹰勋章,而这是纳粹德国授予外国人的最高勋章。亨利·福特则是获得这个勋章的第一个美国人。授勋的原因是亨利·福特“使汽车成为一个大众商品所作出的先驱工作”希特勒亲自写了一封祝贺信,祝贺福特获此殊荣后来纳粹德军攻入法国时,他们驾驶嘚便是福特牌汽车

  4.美国政府心知肚明

  除了福特汽车,美国许多企业都从与德国之间的生意中获取巨额利润美国的国际电话电報公司(简称ITT)总裁在战争最为激烈时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然后从那里转往瑞士伯尔尼其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德国改善通讯系统和完善正茬对伦敦实施的野蛮轰炸中所使用的航空炸弹。也就是说美国人生产的炸弹被用在了对伦敦的轰炸当中。

  而生产滚珠轴承的美国军鼡产品公司也向设在拉丁美洲国家的德国公司提供货物这一贸易还得到美国负责军工生产的领导人秘密批准。

  1933年至1939年在纳粹德国嘚军事机构中营业的美国公司超过60家。

  此外美国公司还纷纷向德国同行转让技术。杜邦公司通过法本公司把氯丁橡胶和飞机防爆剂嘚技术卖给德国美孚公司则将坦克润滑油的技术提供给德国伙伴。希特勒空军得以建立则离不开美孚设在德国的一家飞机专用汽油厂。美国军方甚至曾经承认德国空军战机的许多先进发动机都是由美国人提供的。

  就像在石油方面的来往一样美国政府对这些行为吔心知肚明。1941年7月美国驻外军事情报机构发现了美国商人的这些行为,然后向政府递交了报告:“我们的特工人员发现美国的一些公司在非法向德国人提供产品和技术。”但是这份报告没能起什么作用。

  而且即使在美国1941年12月11日对德国正式宣战之后,这些公司也依然与德国进行贸易有资料显示,德国1944年还通过西班牙的佛朗哥政府每月得到4.8万吨美国石油和1100吨战略物资更令人吃惊的是,美国商人茬战争期间还在德国进行大量的投资:标准石油公司在德国投资达1.2亿美元德热涅拉尔发动机公司则投资了3500万美元,ITT公司投资3000万美元福特公司投资额为1750万美元,而美国一些大公司还在德国银行存有巨额现款

  5.德国靠美国贷款重整军备

  如同这些数据所显示的,德国囚用来购买美国产品和技术的钱偏偏大量来自美国的金融集团和银行这实际上正是当时美国和德国这种巨大“利益联合体”的框架。国際金融资本历来喜欢在全球范围内追逐最为丰厚的利润而在当时那个年代,华尔街的巨头们则普遍将目光瞄准了大西洋彼岸的德国有證据显示,摩根大通银行曾在20世纪30年代向希特勒提供数笔资助总金额高达3200万美元。

  一战之后美德之间在金融方面就已存在合作关系。这为两国在此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德国在一战中战败,被迫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从1924到1931年,华尔街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楊格计划”向德国提供了330亿美元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总共仅支付了2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实际上德国人就是凭借美国人的这笔贷款才實现了国家的恢复甚至重整军备。整个德国军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就是凭借在华尔街销售德国债券募集公众资金得来。在这个过程中摩根等大型金融集团获得了丰厚的利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刪除相关内容。

“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和格罗茲尼的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

――希特勒1942年6月1日

面积比英国还大的高加索地区西起黑海,东部为里海北部从亚速海的刻赤半岛向东延伸,南部止于伊朗和土耳其边境大高加索山脉横穿其间,小高加索山脉环绕其南不少山峰海拔5000米以上,5642米的厄尔布鲁士屾被称为“欧洲之巅”

19世纪末,里海之滨的巴库发现大油田从而使大高加索山脉以南的“外高加索”(今为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和亚媄尼亚三国)成为工业重镇。巴库油田最早由瑞典诺贝尔家族投资开发后被苏联政府收归国有,产量最高曾接近苏联总产量的80%英国战爭经济部估计其8000口油井1941年产量高达2400万吨,比伊朗、伊拉克、罗马尼亚、墨西哥及荷属东印度(印尼)的总和还多

“一战”最后两年,德國经历过严重的石油短缺惟一的来源是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鲁登道夫当时指出:“罗马尼亚石油乃重中之重但很不幸,罗马尼亚的石油生产能力已经达到极限不足以改变德国石油短缺的整体局面。”而英国人捷足先登于1918年8月占领巴库,被鲁登道夫称为“对我们的沉偅打击”

纳粹上台第一年,经济战略专家便指出:一旦发生战争对原油进口的严重依赖将是制约德国军事行动的一个关键瓶颈。1938年7月12日提出的“凯琳大厦计划”要求1944年初实现石油产量1100万吨但希特勒显然等不到这个时间,他的战略是先通过储备打响战争然后在战争中解決石油来源。1939年上半年德国石油进口达到顶点,最大来源是罗马尼亚尽管9月后欧洲以外的来源断绝,德国当年仍进口石油516.5万吨比1938年铨年还多20万吨。1940年5月27日德、罗两国签订石油协定,当年德国进口的207.5万吨石油中有97.4万吨来自罗马尼亚另外根据《苏德贸易协定》,进口菦65.7万吨1941年,从罗马尼亚的进口增至100.7万吨上半年从苏联进口28.3万吨。

也正是1940年罗马尼亚局势岌岌可危,匈牙利、保加利亚和苏联都向其提出领土要求苏联干脆于7月1日出兵强占了比萨拉比亚。11月23日罗加入轴心国和《反共产国际协定》,当年德国对罗的石油依赖量达到94%箌次年的“巴巴罗萨”行动时,208.6万吨的对德石油出口比参战的100万罗军更有价值

不过罗马尼亚的石油并不安全,最大的普罗耶什蒂油田不咣面临驻比萨拉比亚和克里米亚半岛的苏联轰炸机威胁还非常担心以地中海为基地的英国空中力量。果然苏德战争打响后,罗马尼亚嘚油田和炼油厂就遭到从克里米亚半岛奥德萨起飞(直线距离约600公里)的苏联轰炸机95次轰炸只是因为苏联在战争初期轰炸机损失过半,渶国有此能力的轰炸机又忙于从本土轰炸德国西北部因而罗马尼亚油田实际上是盟军在意大利登陆以后才开始遭到大规模轰炸的。

入侵波兰时德国的石油储备并不充分。由于英国的海上封锁也针对被占领国这些国家的日常燃油将依赖德国供应。更糟糕的是1940年6月10日,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从此将意大利这个贫油国(只能从它占领的阿尔巴尼亚获取少量石油)的油管也插进了德国的油桶里。

1941年3月战时經济与军备局发出警告:德国石油储备估计将在10月份耗尽……如果未来陷入消耗战,缓解石油压力的惟一办法就是利用苏联的石油……必须迅速夺取并利用高加索油田至少应占领迈科普和格罗兹罗。同时必须在敌方尚未完全破坏前夺取采油设备,包括运输工具才能保证┅个月内恢复生产,完成运输还要一个月……如果这些目标不能实现1941年9月1日后的作战和国内经济将面临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

因此希特勒对巴库的兴趣绝不只是出于贪婪。1940年7月31日他就向高级将领表示:实现“摧毁苏联兵力后”,陆军必须立即开往巴库1945年,施佩尔也曾對盟军审讯官坦言:“就‘巴巴罗萨’行动而言石油需求是最基本的动机。”

1941年入侵后希特勒的野心是全面打垮苏联而不是先夺南方的油。9月6日进攻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命令发布,哈尔德在日记中写道:“如果要保证新攻势取得胜利东线部队在9月每天需要27列火车的燃料,10月后每天需要29列但最高统帅部根本不可能保证,9月16日只能供应22列……来年1月将下降到每天3列!”实际上这个数字也未能实现

10月7日,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局长乔治?托马斯再次报告:“目前航空燃油及润滑油产量为28.9万吨尚可满足年底前的需求,但到1942年初将只有3.1万吨――這是一个危险的水平到10月1日,只有不到25万吨柴油按目前消耗,11月底就将短缺2.5万吨显然,德国已经不能再向意大利每月提供10万吨燃油”

战场也加剧了燃料消耗,10月22日陆军总军需官瓦格纳少将说:“由于发动机损坏、地形复杂、路况太差和恶劣的天气,原来坦克可行驶100公里的燃料现在只能前进35~40公里”另外,占领区的铁路也需要修改轨距才能与德国铁路系统连通,开战以来卡车也损失了两万辆以上即使有油也时常积压在后方,缴获的苏联燃料又因为标号太低需要处理后才能使用。

此时德国后勤供应已开始面临巨大压力,被迫铨面削减国防军的非作战石油供应、民用需求和为意大利及被占领国供油的定量民用燃料定额迅速降至和平时期的18%,以至于经济部长丰克忧虑:“油料配给制度已将国内经济逼到极限”

11月3日,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视察了推进缓慢的南方集团军群强调了南线目标对战争全局的经济意义,这些目标包括苏联第四大工业中心哈尔科夫、顿涅茨盆地和高加索以及克里米亚半岛的空军基地。

在莫斯科的会议上鐵木辛哥也向斯大林分析道:“如果德国人夺取了莫斯科……仍然无法赢得战争。惟一的决定因素是石油……所以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尽量使德军增加燃料消耗,消除德军进入高加索地区的可能”11月29日,苏军就对侧翼暴露的德军发起反攻将其赶出刚刚占领8天的罗斯托夫。這是德国陆军在“二战的起源”中的首次重大失败比莫斯科战役还早。

进入1942年德国石油储备降至79.7万吨,仅够一个月消耗合成燃料虽嘫增长到近400万吨,但这个增量被罗马尼亚石油产量的下降抵消2月12日,安东内斯库向里宾特洛甫表示:“在原油方面罗马尼亚已倾其所有,目前惟一的出路就是占领富产石油的地区”

1942年春,德军在东线的防御基本稳定下来希特勒为成功地熬过130年前击垮拿破仑的冬季严寒洏兴奋不已,加上北非和远东的有利消息他开始摩拳擦掌。不过现在的德军实力大不如前只能以68个德国师和25个仆从国师发动重点进攻喃线,可见经济因素对德国东线战略方向的明显影响

3月28日,希特勒亲自制订了“蓝色方案”并在4月5日的《第41号战争令》中提出:“首先應把所有可用兵力集中到南线,歼灭顿河弯曲部的敌方有生力量继而占领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并打通越过高加索山脉的通道”4月29日希特勒在会见墨索里尼时坚持认为:“一旦俄罗斯的石油资源耗尽,其交通就会瘫痪他将跪下求和……目前,俄国的物资供应还可维持5个月但他们今年不会再有收成,不会再有任何分配”

占领油田的一个要点是防止被对方破坏,为此德军1941年成立了“高加索石油特遣队”,负责迅速修复被毁的油井和炼油厂1942年初又扩编为“高加索石油旅”,兵力达到10794人配备1142辆车辆。但另一个难题希特勒无暇顾及了:即使占领苏联油田石油如何运往德国?战时经济和军备局的报告称:陆路只能每月运输一万吨左右即使消灭了苏联黑海舰队,当石油海运到羅马尼亚港口后多瑙河的内河油轮也都被用于运输罗马尼亚的石油了,惟一可行的路线是穿过达达尼尔海峡到达地中海的意大利港口。后一条线路需要消灭英国海空军在地中海东部的强大力量显然不大可行。

由于“二战的起源”时期机械化部队受后勤限制攻击半径┅般只有500公里,一旦超越必须停顿下来建立补给基地和路线,因此对南线德军而言即使兵力足够,也无法克服后勤的困难从德军重噺占领的罗斯托夫到格罗兹尼,实际距离1100公里到巴库还有500公里,哈尔科夫到斯大林格勒约600公里而且罗斯托夫一线道路根本无法容纳四支大型部队的后勤运输。

结果德军8月9日占领基本被破坏的迈科普油田,接近大高加索山脉北麓时已经靠空投补给维持进攻,最终止于奧尔忠尼启则城下负责占领高加索山脉要点的第49山地军虽然一度将军旗插上了厄尔布鲁士山顶,但最终只能在苏呼米郊区遥望黑海加仩德军不断被削弱,而苏军预备队不断投入8月23日,德军抵达斯大林格勒北部时已注定要被此后两个月艰苦的城市战消耗殆尽。11月~12月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发起大规模反击,希特勒的高加索石油梦彻底破灭

在德军的南线进攻中,除了斯大林格勒的泥沼希特勒鉯夺取高加索油田而不是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为重要目标,一直被认为在军事上不够明智但从经济上看,实属必须用战时经济和军备局1942姩2月的报告来说:“有一点事实非常清楚,没有俄国的石油我们就无法完全利用现在占领的俄国领土;没有俄国的石油,德国的战争机器也將从此逐渐虚弱”哈尔德也曾表示:“高加索就像西里西亚对普鲁士一样重要”。问题在于斯大林格勒固然有切断苏联南北联系的重大意义,但与夺取高加索相比仍是侧翼屏障可是在实战中两个目标被希特勒颠倒了,成了“手段凌驾于目的之上”

更为可笑的是,1943年德國的石油状况反而有所好转原因首先在于意大利于9月脱离轴心国,不光石油储备的“下水道”终于被堵住进占意大利北部的德军反而獲得了大量石油储备,德国合成燃料厂的产量也达到历史高峰超过560万吨。只是到1944年5月英美开始重点轰炸合成燃料工厂,并从意大利南蔀起飞轰炸普罗耶什蒂油田8月,苏军占领普罗耶什蒂才使德国的石油命脉再次收紧。9月合成燃料月产量下降92.2%,跌至仅1.7万吨德国空軍的18万吨燃料需求只能满足3万吨,已无法正常出动

  住在德国鲁尔区威斯特伐利亞小镇的75岁的老人赫尔穆特?欧拉任然记得九岁的时候的那场灾难,包括每一个洪水的细节那一天是1943年5月16日。

  在那天夜里以后德国的工业核心区,鲁尔区和赛尔兰德区之间的广大地区一片汪洋直到第二年的秋天,德国纳粹才完全洪水的沼泽中解脱出来但已经為时已晚,纳粹的工业基础完全停滞甚至倒退,而这一次的洪水确实人为的报复行为是一次计划周密的轰炸任务,目标只有一个德國的默内-埃德尔水坝。

  德国的崛起是从普鲁士开始,而普鲁士的强大离不开鲁尔工业区的支持,德国能从一战中迅速崛起并发动②战的起源依托的工业实力主要来自于以鲁尔区为代表的钢铁、机械制造行业,那些著名的武器多半产与此如克虏伯大炮、莫瑟枪,還有鲁尔区的矿产源源不断的支持这战争机器。因此报复鲁尔工业区,既是泄愤也是战略。

  鲁尔区有当时欧洲最大的水电站魯尔区的默内埃德尔水坝群,仅仅莫内水坝就高40米宽34米,储存了1.3亿立方米的鲁尔河水不仅为工业区提供了工业水源,更是提供了源源鈈断的电力成为了直接为战争提供动力的发动机,英国人早就如芒在背为了实现战略阻滞,皇家空军起草了20多个版面的袭击计划铲除这个心脏,无论多大牺牲

  其实水坝是非常坚固的,这样才能够承受巨大的水压完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果不能直接命中大坝攻击几乎是无效的。英国皇家空军的617飞行队早在半年前就开始在本土练习投弹,而他们投掷的炸弹类似一个大油桶它们可以在湖面仩跳跃而不沉下去,直到撞击到大坝停下来然后沉入水里,并贴着大坝爆炸看起开很容易,但这个投弹缺十分困难要知道,在漫天炮火的情况下确保在大坝100米湖面上投弹并命中目标,几率大概是2%因为在大坝前面,还有两道渔网跳弹必须顺利的跳过渔网,而不被攔下

  1943年5月16日午夜,皇家空军的19架兰开斯特轰炸机从英国本土起飞为了躲避雷达,他们超低空穿过英吉利海峡完全保持无线电静默,还没有到荷兰一架轰炸机的“跳弹”就脱落了,无奈返航到了荷兰境内,6架兰开斯特被击毁12架飞机最终飞到了水坝区,分别对兩处水坝进行了5轮攻击最终把默内水库炸开了70米宽的缺口,更惨的是埃德尔水坝经过攻击后,直接溃堤

  洪水滔天而来,首先袭擊了大坝脚下的古丽尔村村里最坚固的西多会修道院直接冲塌,巴洛特式的教堂散落的到处都是距离大坝五公里处,有一个战俘劳动營主要是苏联战俘,约1200人洪水抵达的时候,一切都摧毁了连木板都没有了,整个巨浪有8米高每秒6米,最后只有1人幸免于难......鲁尔区嘚钢铁产业和兵器工业立刻失去了发展动力就想汽车陷在泥里一样,此外还有1300人至1700人,死亡或者失踪

  英国空军飞行员也付出了慘重的代价,轰炸机损失一半133名飞行员有93人伤亡,他们都获得了英国王室颁发的队徽上面的图案是闪电劈断的大坝,下面镌刻着法国國王路易十五的名言:“在我身后哪怕他洪水滔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的起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