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宁可看《前任很多人追3》,也不追《琅琊榜2》

美柚 | 资讯- 为什么宁可看《前任3》,也不追《琅琊榜2》?
为什么宁可看《前任3》,也不追《琅琊榜2》? 星探妖妖
怎么也没想到,《前任3:再见前任》票房奔着20亿就去了,唯一能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只有5.8。
影评人开始集体怀疑人生。当初《战狼2》大爆,大家还能分析出一二:起码是成熟的商业动作片,口碑也还不错。又选了合适的档期上映,迅速引爆民族自豪感。大爆,虽说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而《前任3》呢,爆得毫无到里。想来想去也只能搬出那句话:小镇青年撑起了中国电影的大半个天。 这部电影看海报就是网剧style啊,浮夸的色彩与当年的“太子妃”不相上下。
而且女主角们……是从大街上拽的?这电影连十八线女演员都请不起了。 过气的韩庚再加上二线油腻老生郑恺,扛起20亿的大旗,这样的排列组合,他们自己应该也会吓一跳吧。
更何况《前任》系列的前两部都是很平庸的烂片。怎么会连拍三部做成大IP?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坚持总会有意外的收获。照这样的势头下去,恐怕还要有《前任4》,求放过。
与《前任3》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琅琊榜2》哑火了。 去年,《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大火之后,大家以为国产烂剧时代要终结了。结果就在年底,各方面都表现不错、让黄晓明去油表演赢得好评、让卡粉boy郭京飞蹿红的《琅琊榜2》,却死活拼不过粗制滥造的玛丽苏大剧《极光之恋》。
只能再搬出那句话:脑残粉撑起了中国电视的大半个天。
《前任3》的缺点就不一一说了,无非是现代烂片的通病。跟《小时代》四部曲相比,稍微还算有情节吧。台词牵强,自娱自乐完全不好笑,故事靠各种巧合推动、矛盾全靠强行制造,还自以为超幽默超深入剖析人情。男女主角呢,除了倔强矫情还面瘫,压根没有什么鲜明的性格特征。尤其是影片最后一个扮至尊宝一个狂吃芒果过敏真是real尴尬,要是女主真的过敏而死电影评分可能会提高0.1。
但是这部电影太会抓住人心了。它以碎碎念的方式把都市人身上的情感纠葛直接搬到银幕,就能引发观众心里的滔天共鸣。谁不曾年少轻狂,爱过那么几个无法在一起的人。也曾像电影里那样,发了信息又撤回、没法开口挽回只能反复看过去的聊天记录、相互窥屏朋友圈……微信时代的爱情,真的超有代入感。
这些票房的背后,是成千上万的痴男怨女爱哭鬼,发自肺腑地为男女主角流下了眼泪,纷纷自我代入、感怀身世、悲从中来、不可断绝。你们到底有多忘不了前任?去复合啊!
与其说宣扬前任的美好,不如说这部电影提供了一种市场上需要的情绪。看完电影,免不了要追忆一下前任,顺带在朋友圈发几句真情实感,“爱过”,祭奠逝去的青春和爱情,顺便向大家展示自己也是个有故事的女同学。不知不觉又为电影当了“自来水”
相比之下,《琅琊榜2》就比较悲催了。这当然是一部制作精良、几乎没有短板的优秀电视剧。优点也不一一赘述了,详情参见《琅琊榜1》.
但这部剧的收视和话题度双双走低,细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其实《榜2》与前作还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萧景琰御赐长林军啊、皇帝是萧景琰的亲儿子,长林老王爷是祁王的血脉,也就是被梅长苏和萧景琰救出的庭生,还有老不死的蔺晨啊。就连《榜1》结局时老太监说的那句风,从来都没停过,都承前启后完全可以搬出来大作文章。可是老实木讷的正午阳光完全没有想到在这一点,宣发队伍可以直接去领盒饭了。这导致《榜2》完全没有借到前作的光,大家都以为这一部是全新人物全新故事,观众粘性不大。 这就好比姑娘们宁可跟前男友复合也不想再跟陌生男人相亲。花时间去重新了解一个新人,多累啊。你都叫《榜2》了,却告诉我跟《榜1》没关系,这不耍流氓吗!
再者说,《榜1》的特点在于铺设悬念,层层揭开,比较能吊动观众的胃口。而《榜2》呢,主要以萧平旌的成长为主线。谁好谁坏谁要黑化都暴露得太过明显,观众少了猜谜题的乐趣。本以为濮阳樱会是黑化版梅长苏,结果还是蠢了点。好不容易培养出好感的世子和濮阳樱如此迅速双双领盒饭,真的浪费感情啊,有点追不下去了。
最后,这锅晓明哥得背。就是因为选了黄晓明,让观众对《榜2》都没了信心。的确,演员选得这么随意,烂片的概率很高。结果《榜2》意外成就了黄晓明,却把自己给玩“黄”了。侯鸿亮大大对晓明哥绝对是真爱:我让你飞,伤痛我背。 《榜2》有点类似于同期播出的《军师联盟2》,这剧还起个了五雷轰顶的名字叫《龙吟虎啸》,是算命大师给起的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新推出的雷人游戏。这一类电视剧好得有点太过均衡,没有话题也没有什么争议。既不能像《人民的名义》那样突破尺度针砭时弊,又没有《白夜追凶》那样的推理悬疑。甚至,就连《极光之恋》都能被观众吐槽玛丽苏。可《榜2》总归少了点什么。纵使它制作精良、道具考究、演技在线、剧情值得起推敲,可是当我们谈论《榜2》的时候,就好像谈论隔壁那个少言寡语、人品优秀的老王,不知道该说什么。
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是,一方面,近来不少制作精良的影视作品成为爆款,观众一次次捍卫了自己审美和尊严,他们无比期待好的电影、电视剧作品。可另一方面,好的影视作品总是门庭冷落,脑残剧情却是门可罗雀。其实这有点像人生,比如贾跃亭的人生,跌宕起伏,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不管再多的专业人士给出好评,或者走向另一个极端,拼命去迎合市场、迎合观众,都有可能失败。也许这就是影视圈真正有魅力的地方吧,你永远都无法准确地预知作品的命运和走向,直到推向市场的那一刻。 查看原文&
正在为您推荐相关阅读为什么宁可看《前任3》,也不追《琅琊榜2》_百度知道
为什么宁可看《前任3》,也不追《琅琊榜2》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前任3比较好看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为什么《前任3》大爆,《琅琊榜2》却爆不起来?|前任3|胜利|精英_新浪网
为什么《前任3》大爆,《琅琊榜2》却爆不起来?
为什么《前任3》大爆,《琅琊榜2》却爆不起来?
《前任3》大爆得毫无征兆。这么说稍微有点心虚,毕竟在上映半个月前,我还在群里感慨《前任3》这部不被任何影评人看在眼里的片子,却拥有极高的想看人数。来自12月15日在淘票票app的随手一截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想看人数”水得很。但显然,即使不水,依据这样的想看人数也无法预测《前任3》如今力压《星战8》、在工作日还能拿到1亿+票房的大爆。工作日仍票房破亿(数据来源:猫眼)力压首日上映的《星战8》(数据来源:猫眼)影评人开始集体怀疑人生。面对《战狼2》,大家还能分析出一二:起码是水准以上的成熟商业动作片,场面好看、故事紧凑,还引爆了民族自豪感等大众情绪。它的大爆,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面对《前任3》,大家集体哑火,张口结舌:左看右看都看不出这电影的优点,更别提分析它怎么就爆成这样。剧评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等剧一一火爆后,大家以为国产烂剧时代要终结了。结果就在年底,各方面都很优良、甚至帮黄晓明正了演技口碑的《琅琊榜2》,在各种数据上死活拼不过粗制滥造到了极点、笑话一样的《极光之恋》。数据来源@卫视这些事儿剧评人也开始集体怀疑人生。我的分析也不可能比专家们更深刻、透彻,不过想从观众的角度,尽量去还原这两部影视大爆和遇冷的过程。先说《前任3》。这是一部从任何角度看都很平庸甚至庸俗的片子。我对它的评分与豆瓣分一致,及格上下,不能更高。从人物、故事、镜头语言、场景设计、节奏、表演等诸多电影技术层面考量,《前任3》可以说根本没有挣脱广大国产烂片的水平。场景集中在酒吧饭店KTV,台词动辄你们男人你们女人,故事靠各种巧合推动、矛盾全靠强行制造,男一女一除了倔强矫情,你甚至看不到他们有什么鲜明的性格特征。多数场景辣眼睛可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为什么退场时我身边那个姑娘坐着不动,默默流泪。它找点找得太准了。把每天每刻发生在都市人身上的情感纠葛直接搬到银幕,甚至不必提炼,就可以引发很多观众心里的滔天共鸣。有了共鸣,什么镜头语言,什么场景节奏,什么表演,什么电影感……统统都不重要了。它戳到了你,你就迫不及待拉着身边的闺蜜/哥们儿再看一遍,看完几个人对着追忆自己的前任,或吐槽或追悔,还要朋友圈发几句真情实感,为逝去的青春与爱情悼念,顺便向大家展示自己也是个有故事的女/男同学。别误会,我一点儿讽刺的意思都没有,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这部电影从首映日三甲蹿升到一枝独秀的霸屏过程。再加上受众与电影受众重合度极高的快手、抖音等平台上的病毒营销,《前任3》这样一部在影评人眼中不及格的电影,却偏偏靠着口碑路线,成为了爆款。再说《琅琊榜2》。这当然是一部制作精良、几乎没有短板的优秀电视剧。剧情精彩,人物性格鲜明,节奏张弛有度,全员演技在线。连油腻到几乎没救的晓明哥都能在正午的靠谱制作里清爽回来,可见正午的功力。可这部剧的收视和话题度双双走低,播出至今水花不大,细想想也不是没有理由:首先,虽然前作大爆,但《琅琊榜2》既没有原著基础,对前作也没有强延续性,几乎是全新人物全新故事,观众粘性不大。其次,《榜1》的主题是复仇,《榜2》的主题是成长。两个主题并无优劣之分,却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复仇是人类文学与艺术的永恒主题,恨永远比爱更强烈、更有张力。前几年重生文的大火,也由此而来。最后,《榜2》好得太过均衡,没有争议。2017年国剧的复兴,提高了观众对好剧的期待值。《翻译官》、《锦绣未央》那阵儿,剧不烂就足以看下去,现在光“好”一字,不足以刺激观众啃下50集,何况它好得如此均衡,并无一点格外突出。再加上晓明哥着实有点赶客——对,别看剧开播后他口碑回升,但有多少观众因他的存在鼓不起勇气打开《榜2》。他的参演成全的是自己,背锅的是正午。侯鸿亮对晓明哥绝对是真爱:我让你飞,伤痛我背。分析完浅层原因,让我们把两部影视剧结合起来,看看一爆一冷中体现了当前观众怎样的倾向?1、不要别人,只要自己这是一个无比自恋的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关注自己、怜爱自己、围绕自己。翻开这几年大红大紫的影视剧,几乎绝大多数都符合观众潜意识里问的这几个问题:讲的是我吗?——《前任攻略》、《芳华》我能代入YY吗?——《三生三世》等所有剧情过得去的玛丽苏杰克苏能给我强烈的刺激吗?——《战狼2》、《白夜追凶》如果都不满足,就很快被甩出局;能满足一条,就会有一定数量的拥趸;能满足两条甚至全部,几乎就能大爆特爆。《前任3》的成功,正源于观众心中“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感情经历!”的呐喊。《榜2》的冷遇,也是因为观众的上述三个欲望,哪个都没有被明确满足。是的,我们好像已经不再关注什么家国命运(《大明王朝1566》)、历史新编(《虎啸龙吟》)、社会变迁(《无证之罪》、《暴雪将至》)。生活已经够疲惫,谁还会为宏大叙事和洞见落下泪来(《银翼杀手2049》)?一切的出发点,都得是我,只能是我。2、不要全面,只要简单直接《前任3》戳中了大众的点,可戳中前任这个点的,不止它一部,为什么爆的偏偏是它?因为它不贪,它逮着这个点往死戳,虽然能力有限又有些鸡贼,但集中所有资源去戳这么一个点,效果当然好。这对作为艺术品类的电影本身不是什么好事,好的艺术应该让人反复咀嚼回味,应该提供延伸思考空间,应该有足够的复杂性。《前任3》都没有。但它就是以简单直接目标明确,满足了信息爆炸时代观众的阅读与观看需求。这样的信息才能在亿兆信息中脱颖而出,让观众的眼球停留。写公号一年多来,基于专业背景和逻辑习惯,我总是倾向于深入而全面的写作模式,却无数次被这个规律教育:公号写作是为了大家的碎片阅读,切入点要小,还要往死里戳。现在看来,影视行业也没有什么不同:多数时候,大众不要正确、全面、复杂,他们只想解痒。时代进步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也正在改变我们的审美。3、好要无可挑剔,烂只需不太烂我们一面因为“抹黑诸葛亮”、“曹叡女装辣眼睛”这样任性的理由给《虎啸龙吟》等良心剧差评,一边因为“咦没有想象中烂嘛”、“虽然剧情烂可是小哥哥好帅”给各种烂片准烂片高分,分裂得仿佛两个平行世界。在其中一个世界里,国产好影视必须对标世界一流影视作品。你说《二代妖精》已经是及格的爱情喜剧商业片了,影评人和阅片无数的豆瓣er分分钟掏出大把欧美经典爱情喜剧砸到你脸上,教育你的审美。《榜2》好看吗?好看,可它的竞争对手是无数制作精良的美剧。而在另一个世界里,国产片只需比那些更烂的有显著进步,就能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比如《杉杉来了》和剧版《三生三世》,它们的竞争对手是《落跑甜心》、《锦绣未央》……第一个世界是在审美上有更高要求的观众,姑且叫他们精英(与阶层无关,非褒义,下同),“求全责备”四个字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群体人口基数小,还一个比一个更挑剔,想得到他们的赞许不容易,得到了对票房/收视率也帮助不大。《榜2》就是典型范例。另一个世界是普罗大众(非贬义,下同),大众口味经常变化,但人口基数又大又容易被满足,抓准了就能获得广大群众的追捧,和票房/收视率的丰厚回报。《前任3》就是成功范例。两个世界的分裂一直存在,不过是近年来因互联网对时代的改变,让分裂浮上了水面。过去意见表达渠道被精英把持,如今人人可以发声,人人亦可以任何方式吸引关注、享受爱戴。从这个角度来看,《前任3》的胜利,就是快手的胜利、抖音的胜利、网红的胜利和川普的胜利。以前优质影视剧走红的路径十分清晰:它们只要获得精英的认可,精英自然会以意见引领大众的选择。可现在,精益求精地得到精英的认可,大众不认账了……而彻底抛弃精英认同、一门心思满足大众的,从过去到现在都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正常,但是如今,它们反过来抢占舆论高地了。《前任3》、《妖猫传》的豆瓣分和猫眼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我特别不喜欢很多专家在分析大众喜欢《前任3》时的那种居高临下,甭管是否庸俗,大众难道没有权利去衷心追捧一部戳到自己的电影?与其感慨大众审美的沦丧、品味的倒退,不如好好琢磨琢磨如何在迎合大众的前提下引导与培养,谁也不是生来就阅片无数、看得懂镜头语言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为什么《前任3》大爆,《琅琊榜2》却爆不起来?
《前任3》大爆得毫无征兆。
这么说稍微有点心虚,毕竟在上映半个月前,我还在群里感慨《前任3》这部不被任何影评人看在眼里的片子,却拥有极高的想看人数。
来自12月15日在淘票票app的随手一截
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想看人数”水得很。但显然,即使不水,依据这样的想看人数也无法预测《前任3》如今力压《星战8》、在工作日还能拿到1亿+票房的大爆。
工作日仍票房破亿(数据来源:猫眼)
力压首日上映的《星战8》(数据来源:猫眼)
影评人开始集体怀疑人生。
面对《战狼2》,大家还能分析出一二:
起码是水准以上的成熟商业动作片,场面好看、故事紧凑,还引爆了民族自豪感等大众情绪。它的大爆,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面对《前任3》,大家集体哑火,张口结舌:
左看右看都看不出这电影的优点,更别提分析它怎么就爆成这样。
剧评人的日子也不好过。
《人民的名义》、《白夜追凶》等剧一一火爆后,大家以为国产烂剧时代要终结了。结果就在年底,各方面都很优良、甚至帮黄晓明正了演技口碑的《琅琊榜2》,在各种数据上死活拼不过粗制滥造到了极点、笑话一样的《极光之恋》。
数据来源@卫视这些事儿
剧评人也开始集体怀疑人生。
我的分析也很难更深刻、透彻,不过想从观众的角度,尽量去还原这两部影视大爆和遇冷的过程。
先说《前任3》。
这是一部从任何角度看都很平庸甚至庸俗的片子。我对它的评分与豆瓣分一致,及格上下,不能更高。
从人物、故事、镜头语言、场景设计、节奏、表演等诸多电影技术层面考量,《前任3》可以说根本没有挣脱广大国产烂片的水平。场景集中在酒吧饭店KTV,台词动辄你们男人你们女人,故事靠各种巧合推动、矛盾全靠强行制造,男一女一除了倔强矫情,你甚至看不到他们有什么鲜明的性格特征。
多数场景辣眼睛
可我也完全能够理解,为什么退场时我身边那个姑娘坐着不动,默默流泪。
它找点找得太准了。把每天每刻发生在都市人身上的情感纠葛直接搬到银幕,甚至不必提炼,就可以引发很多观众心里的滔天共鸣。
有了共鸣,什么镜头语言,什么场景节奏,什么表演,什么电影感……统统都不重要了。
它戳到了你,你就迫不及待拉着身边的闺蜜/哥们儿再看一遍,看完几个人对着追忆自己的前任,或吐槽或追悔,还要朋友圈发几句真情实感,为逝去的青春与爱情悼念,顺便向大家展示自己也是个有故事的女/男同学。
别误会,我一点儿讽刺的意思都没有,这是人之常情,也是这部电影从首映日三甲蹿升到一枝独秀的霸屏过程。
再加上受众与电影受众重合度极高的快手、抖音等平台上的病毒营销,《前任3》这样一部在影评人眼中不及格的电影,却偏偏靠着口碑路线,成为了爆款。
再说《琅琊榜2》。
这当然是一部制作精良、几乎没有短板的优秀电视剧。剧情精彩,人物性格鲜明,节奏张弛有度,全员演技在线。连油腻到几乎没救的晓明哥都能在正午的靠谱制作里清爽回来,可见正午的功力。
可这部剧的收视和话题度双双走低,播出至今水花不大,细想想也不是没有理由:
首先,虽然前作大爆,但《琅琊榜2》既没有原著基础,对前作也没有强延续性,几乎是全新人物全新故事,观众粘性不大。
其次,《榜1》的主题是复仇,《榜2》的主题是成长。两个主题并无优劣之分,却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复仇是人类文学与艺术的永恒主题,恨永远比爱更强烈、更有张力。前几年重生文的大火,也由此而来。
最后,《榜2》好得太过均衡,没有争议。2017年国剧的复兴,提高了观众对好剧的期待值。《翻译官》、《锦绣未央》那阵儿,剧不烂就足以看下去,现在光“好”一字,不足以刺激观众啃下50集,何况它好得如此均衡,并无一点格外突出。
再加上晓明哥着实有点赶客——对,别看剧开播后他口碑回升,但有多少观众因他的存在鼓不起勇气打开《榜2》。他的参演成全的是自己,背锅的是正午。
侯鸿亮对晓明哥绝对是真爱:我让你飞,伤痛我背。
分析完浅层原因,让我们把两部影视剧结合起来,看看一爆一冷中体现了当前观众怎样的倾向?
1、不要别的,只要自己
这是一个无比自恋的时代,我们前所未有地关注自己、怜爱自己、围绕自己。翻开这几年大红大紫的影视剧,几乎绝大多数都符合观众潜意识里问的这几个问题:
讲的是我吗?——《前任攻略》、《芳华》
我能代入YY吗?——《三生三世》等所有剧情过得去的玛丽苏杰克苏
能给我强烈的刺激吗?——《战狼2》、《白夜追凶》
如果都不满足,就很快被甩出局;能满足一条,就会有一定数量的拥趸;能满足两条甚至全部,几乎就能大爆特爆。
《前任3》的成功,正源于观众心中“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感情经历!”的呐喊。
《榜2》的冷遇,也是因为观众的上述三个欲望,哪个都没有被明确满足。
是的,我们好像已经不再关注什么家国命运(《大明王朝1566》)、历史新编(《虎啸龙吟》)、社会变迁(《无证之罪》、《暴雪将至》)。生活已经够疲惫,谁还会为宏大叙事和洞见落下泪来(《银翼杀手2049》)?
一切的出发点,都得是我,只能是我。
2、不要全面,只要简单直接
《前任3》戳中了大众的点,可戳中前任这个点的,不止它一部,为什么爆的偏偏是它?
因为它不贪,它逮着这个点往死戳,虽然能力有限又有些鸡贼,但集中所有资源去戳这么一个点,效果当然好。
这对作为艺术种类的电影本身不是什么好事,好的艺术应该让人反复咀嚼回味,应该提供延伸思考空间,应该有足够的复杂性。《前任3》都没有。
但它就是以简单直接目标明确,满足了信息爆炸时代观众的阅读与观看需求。
这样的信息才能在亿兆信息中脱颖而出,让观众的眼球停留。
写公号一年多来,基于专业背景和逻辑习惯,我总是倾向于深入而全面的写作模式,却无数次被这个规律教育:公号写作是为了大家的碎片阅读,切入点要小,还要往死里戳。
现在看来,影视行业也没有什么不同:
多数时候,大众不要正确、全面、复杂,他们只想解痒。
时代进步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也正在改变我们的审美。
3、好要无可挑剔,烂只需不太烂
我们一面因为“抹黑诸葛亮”、“曹叡女装辣眼睛”这样任性的理由给《虎啸龙吟》等良心剧差评,一边因为“咦没有想象中烂嘛”、“虽然剧情烂可是小哥哥好帅”给各种烂片准烂片高分,分裂得仿佛两个平行世界。
在其中一个世界里,国产好影视必须对标世界一流影视作品。你说《二代妖精》已经是及格的爱情喜剧商业片了,影评人和阅片无数的豆瓣er会掏出大把欧美经典爱情喜剧砸到你脸上,教育你的审美。
《榜2》好看吗?好看,可它的竞争对手是无数制作精良的美剧。
而在另一个世界里,国产片只需比那些更烂的有显著进步,就能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比如《杉杉来了》和剧版《三生三世》,它们的竞争对手是《落跑甜心》、《锦绣未央》……
第一个世界是在审美上有更高要求的观众,姑且叫他们精英(与阶层无关,非褒义,下同),“求全责备”四个字流淌在他们的血液里,群体人口基数小,还一个比一个更挑剔,想得到他们的赞许不容易,得到了对票房/收视率也帮助不大。
《榜2》就是典型范例。
另一个世界是普罗大众(非贬义,下同),大众口味经常变化,但人口基数又大又容易被满足,抓准了就能获得广大群众的追捧,和票房/收视率的丰厚回报。
《前任3》就是成功范例。
两个世界的分裂一直存在,不过是近年来因互联网对时代的改变,让分裂浮上了水面。过去意见表达渠道被精英把持,如今人人可以发声,人人亦可以任何方式吸引关注、享受爱戴。
从这个角度来看,《前任3》的胜利,就是快手的胜利、抖音的胜利、网红的胜利和川普的胜利。
以前优质影视剧走红的路径十分清晰:它们只要获得精英的认可,精英自然会以意见引领大众的选择。
可现在,精益求精地得到精英的认可,大众不认账了……
而彻底抛弃精英认同、一门心思满足大众的,从过去到现在都赚得盆满钵满。
这也正常,但是如今,它们开始抢占舆论高地了。
《前任3》、《妖猫传》的豆瓣分和猫眼分,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我特别不喜欢很多专家在分析大众喜欢《前任3》时的那种居高临下,甭管是否庸俗,大众难道没有权利去衷心追捧一部戳到自己的电影?
与其感慨大众审美的沦丧、品味的倒退,不如好好琢磨琢磨如何在迎合大众的前提下引导与培养,谁也不是生来就阅片无数、看得懂镜头语言的。
割裂不可怕,可怕的是,互相觉得对方是傻X……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任很多人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