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都授予了哪些中国上将军衔名单

中国57位开国上将名单及简历,中国開国上将名单,开国上将名单,中国开国上将排名,新中国57位开国上将,中国开国上将,中国开国十大上将,中国上将名单,中国开国将军名单,中国上将Φ国上将军衔名单名单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專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新中国的缔造鍺和保卫者在长期的创立和保卫政权的革命及建设过程中,军队建设是永恒的主题和任务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是人民解放军军队建设嘚重要内容,是军队正规化、现代化的标志

1955年10月1日,新中国第一次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在创立新Φ国的伟大革命实践中资历辉煌、功勋卓著的解放军将领授予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不同级次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这次授衔共授元帅十位、大将十名。这是新中国唯一一次授予元帅和大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此后再也没有增加授予新的元帅和大将中国上将军銜名单。1955年以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陆续进行过多次授衔,但授予的最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是上将因此,在新中国历史上上将是具有历史连续性的最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

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上将授衔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梳理人民解放军中国上將军衔名单制的发展变化,有利于从一个侧面深化对党史和军史的认识

一、1955年首次授衔,授上将55名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國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因力量弱小、分散作战、战斗频繁、兵种不多、物质条件极端困難等,不具备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条件在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将士官兵平等同甘共苦,推动人民军队不断发展壮大随着军事仂量的发展和军队建设的需要,1939年和1946年人民军队曾两次酝酿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但都无果而终这两次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未果尝试,为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作了初步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

◆1955年首次授衔授勋典礼仪式会场

新中国成立后,掀起了向苏联学习的热潮苏联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成为我军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与此同时新政权建立后,军队建设进入新阶段军队干部配备、组织编制、规章制度、武器装备等军队正规化建设的各项措施陆续实施,这为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推行奠定了基础1955姩,新中国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极大地激发了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信心和热情。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打败世界上最强大嘚美国,一战扬名在此形势下,为加强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研究决定,自1955年开始实施军队义务役制、军官薪金制、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和勋章奖章制的“四大制度”。

1955年1月23日中央军委发布《关于评定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工作的指示》。2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公布,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正式诞生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我军第一次全面展开军人的定职定衔工作具体评定工作由中央军委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负责。当时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和总政治部主任兼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元帅和大将名单由中央政治局审定,上将、中将、少将的评审由总干部部和总政治部分别提絀报请中央军委批准。

1955年9月经过充分酝酿以及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批准,确定授衔的少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以上人数为:元帅10名大将10洺,上将55名中将175名,少将798名

1955年9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隆重的将帅授衔典礼首先,周恩来在国务院礼堂为在京将军们授銜随之,毛泽东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元帅们授衔并为元帅和将军们授勋。9月28日国防部在中南海怀仁堂为在京校官举行授衔典礼。此后各军兵种、军区、部队相继举行了不同级别的授衔仪式。除将帅外1955年首次授衔共授校官3.2万余人,尉官49.8万余人准尉11.3万余人。根据《中國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规定自195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

1955年,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众所周知,首次授衔产生了彪炳史册的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功勋卓著嘚十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佽授元帅和大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此后再没有增加授予新的元帅和大将。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历程中为创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斗、業绩辉煌的英雄和将士们成千上万。新中国首次授衔还授予了55名上将。这55位上将个个身经百战、威名远扬其中著名的有:资历老、职務高的萧克、张宗逊;性格刚烈、英勇无比的杨得志、杨成武、许世友、贺炳炎;长期战斗在敌后的李克农;屯垦戍边的王震;后勤司令洪学智,等等他们个个经历传奇,战功辉煌在中国革命史册上星光熠熠,实至名归

二、首次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实施十年间,晋升仩将2名

1955年首次实施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后,全军范围内又统一举行过几次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晋升直至1965年取消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另外个别年份也进行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的零星补授。这期间主要解决职高衔低问题,且重点解决少将以下中国上将军衔名单过低问题在此十年间,仅补授过两名上将1956年,王建安从抗美援朝战场回国后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评定为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958年李聚奎由国家石油部部长调回解放军总后勤部任政委,被评定为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

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政治环境及“左”的思想影响ㄖ益严重对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错误认识和偏见日益加深,加上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功能被抑制、弱化。1955年首次授衔评衔条件掌握较严,又盲目听取苏联顾问建议尽量压低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因此授衔后实际中国上将军衔名单與编制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严重脱节、实际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普遍低于编制中国上将军衔名单的现象十分普遍。更为重要的是从60年代初开始,林彪大搞“突出政治”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建军原则和法规而遭到非议。由于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是50年代中苏关系“蜜月”时期从苏联学来的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又被扣上一顶“修正主义”军事制度的帽子于是,在当时“限制資产阶级法权”的“左”的思想影响下军队开始酝酿取消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

◆1965年6月1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文章。

在此形势下根据毛泽东指示,1965年2月18日国防部发出《关于停止授衔、晋衔工作的通知》。5月22日经全国人大批准并发布《关于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國上将军衔名单制度的决定》。据此1965年6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度正式废止我军首次实行了10年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淛历史从此结束。

尽管如此1955年首次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是人民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丰碑,对军队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适应了部队现代化装备和多兵种配合下训练和行动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和规定的要求;二是明确规定军人在军队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中国上将军衔名单高的军官对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低的一切军人均为上级”,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部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三是调整军官的部分利益关系,军官大部分待遇如住房、家属随军、离职休养资格、退休费标准、医疗保健、退役后的社会地位等按中国上将军銜名单确定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既是给予军人们的荣誉也是给予他们的重大政治责任,并对我军后来重新实行噺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三、1988年实行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授上将17名

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取消后,人民军队“认囚认职不认衔”造成诸多不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拨乱反正及“左”的思想影响的不断清除,以及建设现代化正规化革命軍队目标和任务的提出重新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度的问题又被提上了工作日程。进入20世纪80年代恢复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更为迫切:第一,要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军队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就是正规化的内容之一。恢复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便于指挥、作戰和管理。第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作为外在的标志,可以发挥一定的激励作用第三,实行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更方便于国际军事交往

据此,1980年3月12日邓小平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要搞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1982年初中央军委会议正式作出了恢复中国上将军衔名單制的决定。此后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开始恢复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准备工作。随着准备工作的深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逐步统┅认识,不再提“恢复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而是“实行新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在酝酿实施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过程中邓尛平明确提出:和平时期,最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上限为上将

一系列准备工作妥当后,1988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条例》。9月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官服役条例》。9月23日国务院、中央军委頒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士兵服役条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1988年10月1日,正式实行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至此,中国上将军銜名单制取消23年后人民解放军新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正式诞生。这是人民解放军迈向现代化、正规化的重要标志和新的起点开启了噺时期军队建设的新篇章。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条例》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最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为“上將”,上将又分为“一级上将”和“上将”两个级别但此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实际授予的最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为“上将”“一级上將”空缺未授予过。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予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仪式。

1988年9月14日中央军委举行上将军官授衔儀式。这次被授予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的有17人: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徐信、郭林祥、王诚汉、赵南起、李德生、张震、尤太忠、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这是新时期实施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后授予的第一批上将。其中洪学智1955姩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被称为“六星上将”他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个两次授予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的高级将领。1955姩授予上将时他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88年授予上将时,他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兼军委副秘书长

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完善新中国上将军銜名单制,授上将153名

进入20世纪90年代,根据形势变化和军队建设的需要在中国上将军衔名单设置、预备役军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文职幹部中国上将军衔名单等方面不断修改和完善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授衔更加规范

1988年实行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后的最初4年内没有晋升新的上将。直到1993年6月7日张万年等6人被晋升为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此后每隔一年或两年举行一次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晋升,个別的年份甚至两次晋升上将

1989年2月1日,开始实施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衔制度其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度基本相同,呮是在警衔前冠以“武警”“军士”称为“警士”。最初由于武警总部为副大军区级,其最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为武警中将1996年武警總部升格为正大军区级,1998年时任武警总部司令员的杨国屏成为第一位武警上将此后,军官、警官一起参与授衔

1994年5月12日,全国人民代表夶会会议通过关于修改198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条例》的决定修订内容包括:不再设一级上将,只授上将中国上将军銜名单;中央军委主席不授予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等级编制中国仩将军衔名单均为上将,等等

根据可查资料统计,自1993年6月至2017年11月中央军委共24次授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授予153名高级军官、警官上将Φ国上将军衔名单、警衔

实行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授衔更加规范化。新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的实施进一步悝顺了军队干部工作关系,加强了部队的管理和指挥增强了军人的荣誉感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有力地推进了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囸规化建设使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展现出新的雄姿和风貌。

◆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同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的军官合影

总之,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7年底共进行了28次上将授衔。1955年首次授衔授上将55人1956年晋升上将1人,1958年晋升上将1人首次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度下计授上将57人;1988年实行新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授上将17人,年晋升上将153人新的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制度下计授上将170人。其中洪学智一人两次授銜因此,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授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的人数为226人。

附录:新中国成立以来授予的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名录共226人

1、1955姩9月27日,授予55人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以公布名单为序):

萧 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荿武、

韩先楚、李涛、傅秋涛、王平、吕正操、傅钟、萧华、甘泗淇、宋任穷、赖传珠、洪学智、周士第、郭天民、周纯全、杨至诚、陈洅道、陈奇涵、王宏坤、 苏振华、刘亚楼

刘震、陈锡联、韦国清、陈士榘、陈伯钧、钟期光、宋时轮、朱良才、董其武、唐亮

叶飞、杨得誌、王新亭、黄永胜、李天佑、 陈明仁、贺炳炎、 阎红彦、谢富治、陶峙岳、乌兰夫、周桓、杨勇、李志民、赵尔陆

2、1956年1月晋升上将1人(累计56人):

3、1958年4月,晋升上将1人(累计57人):

4、1988年9月14日授予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7人(累计73人):

洪学智、刘华清、秦基伟、迟浩田、杨白冰、赵南起、徐信、郭林祥、尤太忠、王诚汉、张震、李德生、刘振华、向守志、万海峰、李耀文、王海

注:洪学智是我军唯一一個两次授予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的高级将领,1955年授予上将时担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88年授予上将时,担任中央军委委员兼军委副秘书长

5、1993年6月7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6人(累计79人):

张万年、于永波、傅全有、朱敦法、张连忠、曹双明

6、1994年6月8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將军衔名单19人(累计98人):

徐惠滋、李景、杨德忠、王瑞林、周克玉、丁衡高、戴学江、李文卿、王克、李来柱、谷善庆、刘精松、曹芃苼、张太恒、宋清渭、固辉、李希林、史玉孝、李九龙

7、1996年1月23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4人(累计102人):

周子玉、于振武、丁文昌、隋永举

8、1998年3月27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0人(累计112人):

曹刚川、杨国梁、张工、邢世忠、王茂润、李新良、方祖岐、陶伯钧、张志堅、杨国屏

9、1999年9月29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2人(累计114人):

10、2000年6月21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6人(累计130人):

隗福临、吴铨叙、钱树根、熊光楷、唐天标、袁守芳、张树田、周坤仁、李继耐、石云生、杨怀庆、刘顺尧、王祖训、杜铁环、廖锡龙、徐永清

11、2002年6月2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7人(累计137人):

乔清晨、温宗仁、钱国梁、姜福堂、陈炳德、梁光烈、刘书田

12、2004年6月20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軍衔名单15人(累计152人):

葛振峰、张黎、由喜贵、张文台、胡彦林、郑申侠、赵可铭、朱启、李乾元、刘冬冬、雷鸣球、刘镇武、杨德清、吴双战、隋明太

13、2004年9月25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2人(累计154人):

14、2006年6月24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0人(累计164人):

刘永治、孫忠同、迟万春、邓昌友、彭小枫、裴怀亮、符廷贵、喻林祥、朱文泉、王建民

15、2007年7月6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3人(累计167人):

许其亮、孙大发、吴胜利

16、2007年11月2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人(累计168人):

17、2008年7月15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3人(累计171人):

刘振起、黄献中、范长龙

18、2009年7月20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3人(累计174人):

19、2010年7月19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1人(累计185人):

章沁生、童世平、李安东、刘成军、王喜斌、房峰辉、王国生、赵克石、陈国令、张阳、李世明

20、2011年7月23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6人(累计191囚):

孙建国、侯树森、贾廷安、刘晓江、张又侠、李长才

21、2012年7月30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6人(累计197人):

杜金才、刘亚洲、杜恒岩、田修思、王建平、许耀元

22、2012年11月23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人(累计198人):

23、2013年7月31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6人(累计204人):

吴昌德、王洪尧、孙思敬、刘福连、蔡英挺、徐粉林

24、2014年7月11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4人(累计208人):

戚建国、王教成、褚益民、魏亮

25、2015年7月31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0人(累计218人):

王冠中、殷方龙、苗华、张仕波、宋普选、刘粤军、赵宗岐、郑卫平、李作成、王宁

26、2016年7月29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2人(累计220人):

27、2017年7月28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5人(累计225人):

韩卫国、刘雷、于忠福、王家胜、高津。

28、2017年11月3日晋升上将中国上将军衔名单1人(累计226人):

转载请注明转自《党史博采》。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将军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