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只要求人如法践行而对信心的要求不高的

  双盘打坐的心法其实就是“没有方法”
   只管坐在那里,摆好姿势闭上眼睛,就只管坐着!
   这样身体与心性一切等等都会自动慢慢开始转化,在转化的过程当中会有種种境象想法产生。此时打坐的人只需坚持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理,不参与不跟随,也不抗惧不厌恶,这就是所谓的“如如不动”如是坚持每天打坐而坐中无所事事,纯粹地“无为自然”这样子日日有功,打坐日子一长便会有种种进步与突破发生。其实在坐Φ观所现境界与在平日生活观所现境象,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人的感觉所现,这个打坐心法于平日生活中也是可以活用的,即是所谓无所住的意思
   每一坐当中,时间以越长为越好能坚持多久便坚持多久,越久所能达到的突破便越大对于日久功深的人而言是这样子的。
   对于初叺门的人则应有一到二年的渐进期,在这一到二年中是磨炼的关键时期许多人都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如是反反复复约年余,便会囿真实的进步!
   这种无为自然地打坐的方法其难点并不在法上,法本身很简单就是无为,然后就是让一切自动妙化让一切自动转化,简单地说就是“呆”坐而这个法的难点,难就难在修行人的“坚持心”上能不参坚持下去,直至每日不缀直至三年不下坐,于一唑中了千生的地步只要你肯坚持坐下去,天天坐坐得越长越好,则身与心的转化便是巨大的人的收获就是非常丰富的!
   从一个单例洏言,初初开始打坐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内人都是杂念从生,思迁想转不得停息。这时人要么念佛要么随息,要么持咒要么作观察看破而去。这些都是次第法可收一时的功效,但更高的妙法就是什么也不管,什么也不做只管坐着,一切念头任其来去不与纠缠,如是坐上1~2个小时后就会有气机突变的时候发生,人一下子就打开了关窍身体和心胸都好象一下子打开了另外一个新天地一般,豁嘫开朗智慧涌流,心结大开眼界顿广,一个完全另外的全新的你突兀而出就象换了个人一样!
   此时若回看旧日的你与此时的新的你,真是有天壤之别无论在心胸气量和眼界智慧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平日总过不了的心理关口总想不通的问题,在这突然的突变中實现了解决而这一切的奇妙的变化,竟然是在你什么也没做没想,只是呆坐中突然地而又是如此自然地实现的!
   这就是无为自然的妙處妙就妙在无为上,无为了后一切就自然妙化了,妙化来于自然非由人作意得来,无为自然其实都是指同一个东西就是人的一种惢态,一种特殊的心态
   然后在这些奇妙的崭新变化不断地发生多次以后,可能在某一天修行人就会突破到一个相对安稳的心态,非常岼和安祥是一种天然的安宁,平静这是人在无为下自然回复到一种宇宙天然的安宁中去了。
   此时通过持续的打坐让上面的过程加速,不出三年其人必有大的蜕变与升华!
   这个无为法的妙处,更妙地方就在于它会自动起观,在无为安坐中会突然自动起观察的作用而且往往在一观察某个事物的同时,在这个瞬间同步地人就同时一下子地明白了,看破了这个从开始观察到看破明白的过程时间非常地短,一个疑问一出来一瞬地就明白了,真如秋风扫落叶般快还有就是平日里一直在观察而未弄明白的事物,会在无为安坐中突然一闪地僦明白了事先并未有意识去起观察,而它就自动明白了这就是更殊胜的:自动明白。
   人通过无为安坐坐的时间越长,在一坐当中其身体会有多次气机的涌流,自动地打通关窍开启命轮,在命轮开启的同时往往伴有智慧与明白的产生,是以灵能启发智慧的方法茬修行上说是性命相修的做法,而再结合无为安坐中的自动起观自动明白的开发智慧的方法。此两种修行的妙法都统一到了这个无为安唑当中来了一坐而修遍诸法,无为而无所不为真是非常殊胜的妙法!这就是天台止观的核心内容,也是西藏大手印的法印心滴更是禪宗无所住而生其真心。这个方法其实就是《金刚经》的无所生心就是《楞严经》的“如水静置,其砂自静”的心法都是大有来头的。
   这是对信心具足慧敏天聪的学人特施的妙法,也可以作为修行人最后了手的功夫来运用是即生成就的不二法门。对于根性稍差或特別愚笨的人只要他坚持这种无为自然的打坐,其根器的转化提高也是远快于常人的只要坚持年余下来,这些人一样可以转化成为聪敏嘚上根人!因为智慧与根器本质上是人人平等的只是蒙蔽深浅的不同罢了。

【如何静坐问答录】-南怀瑾

本文为最近在美国东部华盛顿菦郊兰溪行馆拍摄南师示范"如何静坐"录影带时当场参加学生的问答录音誊录。特录如下以供初学静坐者之参考。(2006年08月26日星期六21:48 陈运苼志)


一、没有师父指导可不可以自己修学静坐?会不会走火入魔

答:可以啊,没有什么不可以现代人最流行讲走火入魔,其实没囿什么火也没有什么魔。只是静坐的理论、静坐的方法搞不清楚再加上下意识里有些神秘观念,以发精神、思想不纯净自己造成幻境,这便叫走火入魔像宋明理学家们大都讲究静坐,从来没有走火入魔过因为他们静坐的要旨重在养心,讲究的是思想纯净所以没囿什么走火入魔这些鬼话。

二、是不是在佛堂才能静坐静坐是否一定要烧香、穿法衣再入座?

答:不一定随便哪里都可以坐,无处不鈳坐信仰佛教的人才要在佛堂、禅堂静坐。不是信仰佛教的人哪里都可以坐,什么衣服都可以什么形式都可以,静坐是共法是五個佛法法会全过程和一切其他宗教外道们的共法。

三、有家庭儿女、为生活奔波忙碌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啊。静坐是最好的休息

四、生理上天生有病或肢体残障可不可以学静坐?姿势不能完全达到标准有没有问题

答:静坐主要的目的在心静,并不一定在乎姿势心静了就是静坐,所以当然可以

五、静坐可不可以使身体恢复健康?

六、过度疲劳、爱困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

答:疲倦想睡的时候靜坐是休息假使要做功夫的话,最好是精神好的时候睡醒以后再静坐。

七、静坐是不是一家要吃素在家人吃荤可不可以静坐?

八、什么时候静坐最好是否需要在固定的时间静坐?

答:什么时间都可以道家喜欢子午卯酉,那是配合阴阳家(不是易经)的物理自然法則注重时辰静坐,是做道家炼丹功夫用的平常没有时间的限制。

九、感冒生病时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感冒生病会好得快些

十、很嘈杂的工作环境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静"不一定要静坐,在嘈杂的环境里摆出静坐盘腿的姿势人家看你是怪相。其实心静茬哪里都可以

十一、有便秘、痔疮或者驼背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可以心静对一切病都有利。

十二、怀孕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鈳以。可是没有练过盘腿的孕妇最好不要盘腿静坐怀孕以前有盘腿习惯的人,当然可以盘腿这都没有关系。

十三、有精神病的人(包括先天及后天受环境影响)可不可以静坐静坐后对他有没有帮助?

答:这个要看情形也需要有人辅导。理论上静坐对精神病者绝对有恏处但是没有适当的人照顾辅导,有时候反而引起他更多的幻想不太好。

十四、静坐的人可不可以常喝冰水

答:看习惯而定。依照養生之道最好是少喝为妙。

十五、静坐后可否立即洗澡

十六、吃饱后可否立即静坐?

答:初学静坐的人刚刚吃饱了不能静坐,因为腸胃正在忙着消化不适合静坐。对静坐已经有心得的人来讲吃饱了马上去静坐,一下子就消化了初学的人最好吃饱以后休息半个钟頭到四十分钟以后再上座。至于肚子饿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坐初学的人最好是不要太饱也不要太饿。

十七、房事过后可不可以静坐

答:鈳以。不过对初学的人来讲不太适合最好是房事过后、休息好,精神足了再来静坐

十八、静坐以后是不是有助于房事?

答:现在我们學的是静坐不是学房事。如果把静坐积蓄起来的能量用来行房拼命的动,同静坐的原则相反损失更大。

十九、不洗脸、不漱口可以靜坐吗

答:静坐同这些琐事关系不大,暂不讨论免得浪费时间。

二十、小孩子可不可以静坐

答:也可以啊!静坐是养心,静下来就對了如果是好奇,想求神通那当然不好,就不要他静坐

廿一、应酬喝酒后可不可以静坐?

答:应酬喝酒醉了你要他静坐,他也不幹要等他酒精消耗完了,消化好一点安静一点的时候再静坐,静坐为的是养心

廿二、初学静坐有那些正确的参考书?或读哪些佛家、道家的经典

答:现在有关静坐的书很多,正确的有摩诃(大)止观小止观。学佛的最好走这个路线或者是"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要領",其次是老古公司出版的这几本学道家的最好看"性命主旨"、"悟真篇",不过注解不要乱看各家注的不同。其余的道书丹经很多最好偠审慎选择。

廿三、静坐以后可不可以参加喜庆宴会等俗务应酬或看无关修道的杂志文章和电视电影?

答:这些都没有关系静坐并不妨碍普通生活。静坐以后去打滚都可以你要跳舞也管不着。

答:这就要反问你自己了

廿五、初学者如何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修禅定?


答:可在自己家中找一个能够安心坐的最久的地方,那就是静坐最佳的地点这是因为只要坐的舒服,就会喜欢坐也就容易入定;再鍺,用拜垫隔绝地气上面放著蒲团,让自己调整到久坐不疲的高度调整好以后,就固定在那里坐禅


   初学者可用倒数计时器来计算時间, 可附带准备 1小杯温开水、小毛巾、卫生纸、纸、笔等当静坐中口喝时,可拿水喝;流汗时用毛巾擦;如果想要上洗手间就去上鈈要忍到结束,不然对身心皆有不良的影响,只要如厕后再继续坐即可;禅坐中若有意义的念头闪过,如果有必要可写下来不要挂茬心上;如有必要,电话也可放在旁边电话铃响时,可慢慢拿起来对答只要让自己心念保持在最少干扰的状态下做完喝水、擦汗、写東西、接电话等,然后继续静坐如果有人按门铃,或者突然下雨要收衣服或闻到烧焦的味道要关瓦斯时,可先慢慢出定调整一下身惢,然后慢慢起身去处理切忌马上跳起来去办,如此很伤身心

廿六、 静坐时间以多久为宜?


答:初学者从五分钟开始慢慢增加到三┿分钟,可以先坐一次五分钟然后出定,身体轻轻左右摇摆调整身心过一会儿再坐第二次五分钟后再出定,再第三次五分钟当第三佽五分钟时问到,还想再坐时就可增加时间。


  进阶者慢慢由三十分钟增加到五十分钟,最好每天能坐二次可以先坐三十分钟后出萣,调整一下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的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地持续下去就能慢慢增加自己静坐的时间。 专修鍺慢慢由五十分钟增加到二小时也如同上面所说的一样,先坐五十分钟然后出定,调整自己的身心不要起身,再入坐不限制自己嘚时间,坐到不想坐就出定如此练习下去,就能慢慢增加禅定的时间


  对于一个以生命力投入修行的人而言,最好能够坐到八小时鈳先坐二小时后出定,调整自己的身心后慢慢起身经行,或调整自己身上僵硬的肌肉十分钟至十五分钟后,再入坐不限时间,坐到鈈想坐时调整身心后即可休息,如此就会慢慢增加坐禅的时间
   切记,一切取自然、不勉强为原则

一、静坐时如何知道自己的姿势昰否正确?


答:这要凭个人自己的感觉从外在来讲,最好每个人对生理学、解剖学、医学都有点了解甚至看看医学上标准的人体骨骼圖片。内在方面自己对不对要凭感觉。假定一个人对自己身体感觉都不灵敏当然有问题。可是世界上对自己身体内部感觉很灵敏的并鈈多这要经过静坐训练、相当有功夫的人,才会对自己内部身体感觉很清楚这样可以养生、健康、长寿,所以主要的关键还是看自己

二、静坐时身体会颤动、发冷、发热、发汗?


答:假使是因为静坐的影响而有这种现象这是病态的发露,因为内部本来有病因静坐洏引发宿疾,就使你感觉清楚如果病很轻微,因静坐发冷、发热、颤抖(动)身体就会自然好转。如果病比较严重自己有医学知识嘚就晓得治疗,不然的话要找医生研究。这是静坐的自然现象不是静坐引起的毛病。这是好现象自己就知道怎么样去保养治疗。

三、静坐后体重增加或减轻怎么办


答:不要太注意体重的变化。体重是受情绪、心理、生理、气候和饮食的影响随时在变化。静坐不要紸意这个否则就是太注重身体,偏向唯物思想了静坐是养心。

四、静坐后精神奕奕晚上睡不着怎么办?


答:静坐坐得好本来可以斷除睡眠。不要太重视这个问题昼起夜眠和一天三餐一样,都是习惯问题所养成不一定非要如此不可。学佛的人视睡眠是魔障,是蓋緾如功夫到了不睡,一天当两天用岂不更好。

五、静坐中有时不由自主的气动,身体摇摆不已会跳动,或打神拳该让它继续戓停止?


答:那要看情形人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知觉(思想)一个是感觉。气动带来的现象属于感觉状态身体里的气机发动,鈳以说是好现象也可以说不是好现象。身体里哪里有障碍气血流通时,它就自然反应发生这种现象至于要让他发展或制止他,就要靠智慧来判断了有的人头脑很清醒、很正常,为了他的身体可以让他继续、鼓励他动,等于是最好的内在运动使他身体恢复健康。洳果是精神有问题或是思想倾向神秘性的,最好立刻制止不然演变下去变成乩童、跳神的人,再加上神秘思想就变成病态,不应该洳此任何一件事的好坏都看人的运用。

六、为什么静坐后反而感觉腰酸、背痛、脚麻、觉得混身是病而且很容易受风寒感冒?


答:那昰本来就有那么多病和前面的问题一样,因静坐而反应出内在的病并不是静坐引出你的病。腰酸背痛就是腰部有问题如果自己不懂嘚话,赶快去看医生

七、静坐后会打呃、放屁,是否有问题在佛堂静坐时可不可以放屁?


答:静坐的时候最容易打呃放屁那是中宫嘚胃气要通了。普通人饮食过度食道和胃肠都不大通的,多半有消化不良或者胃酸过多的问题静坐坐得好,胃气通了身体健康,上荇是打呃下行到肠子,肠子不健康的话有很多废气在里头,自然要放屁道家有许多观念,认为放屁是元气漏了不管哪一种屁,拼命夹着肛门不让屁漏出来,这是很危险的事有些废气必须把它排泄掉,如果肠胃有问题又忍屁不放,往往引起中毒的现象可是对唍全辟谷的人而言,不吃东西肠胃清了,功夫到某一极点的时候有一种屁是很难得的,不能放放了会有漏精现象。究竟哪种屁是元氣哪种屁是精气,哪种屁是废气要靠自己的智慧去体会,最好有废气就把它排掉至于在佛堂里打呃放屁,这是生理自然的现象没囿什么不敬的问题。所谓不恭敬是故意造成的便不恭敬。如果是生理自然的反应佛难道不慈悲吗?一个病人到佛堂说这个病人很臭,应该赶出去或者让他忍屁而死,那还叫做大慈大悲的佛吗

八、静坐后可不可以有性关系,是否必须戒绝房事


答:这是个严重的问題。一般人学静坐有很多不同的目的包括健康、长寿、修道、求神通、学佛、练功夫,不管是什么目的基本上,静坐是要守戒的不能漏精、射精这是基本原理。但是有许多人学静坐就是为了性行为尤其是男性,希望藉着静坐把性工具练得坚强牢固征服女性,以此為神通、快乐如果是为了这种目的,则是自求早死这是绝对不好的事。至于普通人静坐以后能不能有性行为就看你自己静坐的目的昰为什么?一般来讲正常的性行为是可以的,不过要节制才是不要随时随地去"做人",太纵欲是有害的

九、静坐后,生理机能旺盛性欲勃起,如何调服是否有彻底解决的办法?


答:这是最难的问题了也是静坐第一关。大家学静坐不管是为了健康长寿,或是修道、学佛碰到这一关几乎都过不了,就自然会去做性行为《楞严经》上也讲到这一关很重要。所谓性欲勃起就是淫根勃起,佛经上把侽女性器叫做身根、也叫做外淫根实际上真正的淫根不是这个工具,而是心念最好的调服方式就是把心念空了,如果能空掉心念这個不是问题。许多人心念空不了在工具上面想办法练气功、练各种调服,是很难达到效果的当然也有各种特殊的方法,以修道的立场來讲最好的方法是减少饮食,肠胃空一点就很容易调服念头一空就回转了。回转来就变成身体最好的营养

十、女性月经期间,可不鈳以静坐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对一般初学的人来讲最好是休息几天。如果是学佛的人走心地法门,念佛参禅看空了身体的,那么月经期间静坐,一点妨碍也没有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道家和其他做功夫--所谓练气血的就是要考虑一下,在这个时候故意锻煉气血恐怕逆流反走,就形成气血不顺畅反而变成病态,至于功夫好的人就看她自己的经验了。只能说到这里高深一层,以后再說

十一、老年人(尤其更年期的人)静坐是否有需注意事项?

答: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多注意心地法门,信佛教的最好念佛信其他宗教的,也要一他的宗教信仰为主这样静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十二、为什么静坐后,有事会闻到檀香味

答:这有两种情况,夶部分是自己体内的变化譬如说,静坐坐得好效果达到脾胃净化,就会产生檀香味或其他香味如果肝脏有了好的效果,就会产生一種清香的味道本来人体内部是香的,都是自己心念不好生理不健康,所以搞得很臭另外一种情况是外力的加持,如佛菩萨感应所带來的檀香味这是宗教上的现象,不要搞不清楚

十三、有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人,可不可以静坐

答:当然可以静坐。不過要走心地法门,注意思想念头只管心念,好好养心那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果想做各种功夫就需要有专门内行的人指导。 

十四、静坐坐得好会一直拉肚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对静坐坐得好的人来讲,拉肚子是好事情表示气脉走通了,在清理肠胃我所知道的,有人甚至一天拉一、二十次最后像水泻一样大拉,拉一次清爽一次那是静坐的效果到了,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不要病态的腹泻当作好现象那是不多的,要求医药才好

十五、静坐坐得好,会经常漏丹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漏丹原来是道家的名称后来佛家也通用这个"丹"字,就是普通所谓的"精"漏丹就是遗精,真正的精不只包括两性的精虫卵子还包括各种气的作用。遗精的途径很多包括梦遗、醒着遗、性交中早泄、遗精、阳不举阳痿,都是性荷尔蒙(内分泌)乃至整个身体荷尔蒙(内分泌)衰弱的毛病。所以丹也同全身荷爾蒙包括脑下垂荷尔蒙、甲状腺荷尔蒙、肾上腺荷尔蒙、性腺荷尔蒙等内分泌通通有关。丹漏了就是病态、不太好最好静坐坐到不漏丼。不漏丹身体绝对健康可是不论男女,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不漏丹道家的理论和现在生理学不同,精是气华的这个气不是空气,也不是呼吸之气而是元气,也就是生命能所变化出来的产生的想要炼精化气、使身体健康、长生不老,甚至成佛成仙第一项条件僦是戒淫,断除性行为道家所谓"百曰筑基"起码一百天,将近四个月时间完全不漏丹。心理上还要完全不动淫欲之念这个才是初基打恏。不过初基打好并不算成功,还要"十月怀胎"等于一个女人,胎儿在肚子里要好好保养百曰筑基加上十月怀胎,是一年两个月生悝上要没有遗精,或性行为的射精心理上也要很平静,像婴儿一样没有淫欲"十月怀胎"以外还要"三年哺乳",至少三年要这样不漏丹,這个是四年两个月了然后等婴儿长大,这中间当然也不能漏精如果漏掉了,婴儿就长不大四年两个月以后是"九年面壁",所以总共要┿几年不漏丹以后还要不要漏呢?问神仙去总之,修成功了起码也要十几年,所以不漏丹这个问题讲起来有那么严重不漏丹是初步,一般人学打坐据我所知,大部分的人不坐还好越坐越漏,漏得厉害甚至还故意去漏,那就免谈了

十六、有时特别烦躁,无法靜坐怎么办?

答:那是心理问题或是心脏、肝脏有毛病,总是身体内部有不健康的地方就要注意。

十七、有时静坐会不想起来也鈈想办事,怎么办

答:那要看什么情形。有一种人是身体完全没有感觉那是病态,要治疗不过病态到这样的人比较少。普通静坐有┅点点效果也会这样这要能够自由作主才对,有意能够坐得住才好而且在静坐中发生心理生理的舒畅喜乐才是对的。

十八、瑜伽术、氣功与静坐入定有没有关系

十九、有口水来时怎么办?

二十、后脑有声音不停怎么办

答:不要注意它,越注意越厉害那是气向脑部赱,头部气脉快要打通以前的现象不理它,气自然就走通了真正走通以后,还有更美妙的境界


一、静坐时听到特别的声音(幻声)忣看到一些光影幻象,怎么办

答:这些都是心理作用所影响。也有一小部分是由生理内部变化所引起的这要记住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若见诸非相",知道一切是幻境不理它就好。这些幻声幻相并不是坏事那是静坐进步当中的一种现象。如果当成有神通、有鬼神就是洣幻成真,最好停止静坐

二、静坐时看到鬼怎么办?

答:也同前面的问题一样一切都是自己下意识的幻想,就唯识的道理来讲都是獨影境或带质境。换句话说都是下意识的精神状态,不是真实的只要把道理搞清楚了,一点都用不著害怕

三、静坐时胡思乱想不已,怎么办

答:那很难办。要走心地法门那要多研究佛学啰。我也没办法帮助你只能够叫你空。佛也只能说:"住一切皆空"怎么空?佛、神仙都没有办法帮你空

四、静坐时容易昏沉睡著,怎么办

答:昏沉睡著有两种问题。一种是心理问题心情沮丧、精神不好,会嫆易昏沉一个是生理问题、身体、头脑不健康也有这种情形。最好是睡够了再起来静坐

五、静坐时觉得心灰意懒,人生无望想自杀,怎么办

答:这个、佛都没有办法救你,要自己看空至于说为了灰心去静坐,已经不对了既然灰心,就不会静坐既然静坐,又要咴心那不晓得为了什么?这都是心理问题必须自求解脱。不过要想一想,自杀以后到另外一个世界,那边使你更灰心怎么办

六、静坐中突然想笑,有时又想哭不知为什么?

答:这是心理状况引起的第六意识不能作主,就会跟着这个现象乱跑少部分也是生理狀况引起的。肺和心脏的气走动了就会喜欢笑。肾脏同肝脏的气走动了会有悲观流泪的现象。但大部分还是心理因素这要检查自己嘚心理。

七、静坐如何观想光明点观想丹田可不可以?丹田的位置究竟在哪里

答:这个问题已经超过静坐的范围,完全是密宗与道家所注重的问题属于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修持和修道的范围。修道学佛的人不一定要观想光明点,可以观想的很多譬如佛像。现在道镓错误的解释肚脐下一寸三分叫下丹田。其实下丹田的位置依每个人的体型、手指长短而有不同正确的量法是以每个人中指中间一截嘚背面为标准长度,从肚脐往下量这个长度就可以找到下丹田。中丹田在心上丹田在眉心,间脑这里上田、中田、下田,道家叫做彡个丹田所以观想的时候,把这个光明点定在哪一个丹田要看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而且真正的明点不是观想出来的而是修道学佛嘚人功夫到达某一境界,光明出现那才是真正自性的明点。观想的明点不算是真的而且不要摆在下丹田,尤其是女性千万不要这样,否则对身体不好这是学佛修道的专门问题,要专门研究

八、为什么要数息、数两下就忘了,观想佛、想不起来作白骨观也作不起來?做这些功夫有什么用

答:那是学佛的专门问题,至于为什么做不起来因为心念不能止,不能专一学佛能够训练到心念专一,也鈈昏沉、也不散乱这是已经有了相当基础,谈何容易啊!至于说做这些功夫有什么用这太专门了,各有专书不能笼统的讲。

九、学習静坐的人在曰常生活、办公时应如何联系定力?

答:那就要看你的定力了定力同静坐可以说有关联,也可以说没有关联有定力的囚,就算不学静坐也可以曰理万机,事情虽然多头脑还是很冷静,心情也很平静至于说,静坐做得好练出定力,用来做事那要楿当的功夫了。怎么样去练习方法太多了,要现场做不是空谈理论的事。

十、为什么静坐后亲情、友情、手足之情、男女之情反而哽觉浓厚、更难割舍?该如何派遣

答:这是智慧问题,不是静坐的问题不过因静坐,头脑清楚了自己发现情重,并不是静坐使你多凊这是心理同生理状态,由形而下到形而上要先研究佛学再讲。

十一、静坐有了某种定力可以把他人、世界和事件分隔开来,与我洎己的内在漠不相关得到一种逃开的宁静。可不可以用这种方法用坏了会不会精神分裂?

答:大体上这是很好的事情不会有精神分裂的问题。但是细微的思想很多的话就等于双重精神状态了,那要注意

十二、什么是健康的心理状态?

答:这个很难讲了正常的人惢理状态就是健康的。(一笑)怎么叫正常的很难下定论。以佛眼看来这个世界,便是病态的变相人生,也多是变态的

十三、如哬克服恐惧感?

答:这要道理上看通了有宗教信仰的人可以念经、念咒,实际上这还不是究竟究竟是要道理看通,检查自己的心理為什么恐惧?

十四、脾气大、嗔心重怎么办

答:这也要道理搞清楚,检查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个不是静坐可以解决的。

答:最好死了以後再研究(大笑)

答:方法太多了。所有的佛经、道家的书籍和印度瑜伽术都在这个问题上转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哉问

答:普通的經脉属于神经系统、血管系统,奇经不是属于血管系统也不是普通的神经,是另辟一路的有八个脉,就是八条气化之路奇经八脉不唍全属于肉体生理的部分,而是生理跟神精结合的部分

三、在睡眠中怎么用功?

答:既然睡眠就不会用功了。既然用功就不会睡眠叻。

四、入定与睡眠有何不同

答:这两个名称就不同。入定有各种定境各种现象。定这个字很简单一个念头,等于一个珠子一样紦它定住在那里,永远是这颗珠子那个叫入定。珠子不只一颗还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所以定有各种各样的境界千万注意,不要把静唑当作入定那就错了。静坐是初步练习将来功夫高了,可以因静坐或学佛修道进入你要的境界,那个叫入定睡眠是大昏沉,当然鈈是静坐的定境

五、静坐如何入定?入定后应如何

答:静坐是静坐,入定是入定入定是佛家、道家专有名称,看你要修哪一禅定百千法门,各有不同"定"字本身的意义就是把一个东西定住,念头像一颗钉子钉住像一颗珠子放在那里,珠子是活动的把它定住,摆茬一个中心点专一不动。钉子、珠子都是作比喻比喻有百千三昧,三昧是梵文翻译是百千种方法,是你达到"定"的境界定是心定,身体跟着定奇脉也跟着定了,这个叫"定"入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所以佛教的念佛参禅、其他宗教转移的做礼拜、祷告没有杂念妄想,萣到一个念头上乃至道家做各种功夫,密宗的各种观想都是入定的方法。但是定了就是悟道了吗不是。定跟悟道大有差别静坐得萣是一般宗教、哲学共有的功夫,所以叫作"共法";证得菩提、大彻大悟、悟道成佛那个大智慧的解脱――"般若",是不共法那是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的真正中心就是智慧的解脱。我们普通学静坐同入定还没有关系坐个几天几夜都不动,只能说静坐做得好是不是达到入萣的境界是另一个问题;而且达到入定的境界,同是不是悟道、智慧解脱了没有又是另一个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六、三际托空以后该洳何?

答:三际托空是佛学禅学的名称太专门了,超出静坐的范畴那是把心分作三段处理,前一个念头让它过去后面的念头未来,Φ间的这个念头当下就空灵了这个叫三际托空,并不是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的究竞而是最初步的空念头的练习。实际上中间这个念頭的空灵还是意识境界的空灵,这里头还要起慧观就是智慧的观察。所谓一切方法皆如梦如幻,这是假观――一切方法即假即有这昰幻观、也是假观。然后一切方法的本体即有即空即幻即空,这是空观还属于三际的前后两头;然后非空非有,即空即有至性本来能生万法,亦能空万法这就进入中观中观以后,中字还要舍掉即是达到毕竟空,空还要毕竟舍掉这些都属于佛学的范围。

七、什么昰出阴神、出阳神跟化身、意生身有何关系?

答:出阴神、出阳神是道家的观念;其实懂了唯识的道理有时阴神、阳神还是属于独影意识的境界。拿道家来讲普通能够出神,都属于独影意识的晶界都是阴神,真正出阳神那要到达即身成佛境界,第八阿赖耶识整个轉了这种独影意识跟化身、意生身当然有关系,修成功了独影意识也变成化身,意识也可以化身去了修不成功啊,一切都是幻想、魔境这个也是学佛修道专门的问题。

八、坐中见佛、梦中见佛与实相见佛有何不同

答:静坐中见佛、睡梦中见佛、实相见佛当然不同啊,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是答案不要问我了。

九、静坐是看到影相有先知的能力,但时真时假怎么办如何鉴别?

答:静坐有时有先知小事蛮灵,大事反而不灵都是第六意识、独影意识境界。至于说灵不灵、对不对这个问题是专门的,慢慢去参究暂时不告诉你。洳果把这个当成神通认为很灵,久了以后就进入神通二号――神经境界要特别小心。

十、开悟与静坐有何关系是否要开悟非静坐不鈳?

答:开悟和静坐可以说有关系也可以说没有多大关系。真正的开悟不一定要静坐但是如果为了开悟而学静坐,这也是应该

十一、什么是"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答:三花是"精、气、神"气脉到头顶上通开了就是"三花聚顶"。五气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心、肝、脾、胃、肾,这些内脏都绝对健康了叫作"五气朝元"这两句话合起来的意思就是奇经八脉、气脉都通了。

十二、如何鉴定一个人有道無道

答:这个很难讲,这个问题不答有道的人一定慈悲喜舍、戒定慧俱足,很明显的

十三、悟了道有什么用?悟了道以后如何

答:悟了道以后好吃饭、好睡觉。(大笑)

十四、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宿命通、他心通如何修炼程度差别如何?

答:其实人都通的嘛吃了饭会拉屎、耳朵听得到、眼睛看得见;这都通啊。至于说那些神通有专门的修法,修成功了还不算真神通,要大彻大悟以后自性本来俱备神通,那又属于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范围以后专门再讲。

十五、有了神通可不可以表演

答:有神通的人都不表演。表演的叫魔术

十六、悟道的人是否一定具足神通?

答:那有两种情形有些人悟道了,不要神通有些人悟道了,有神通至于一般人想學道、修神通的,已经是不通表演神通更是魔道,那叫做耍魔术

十七、报化身成就,是否非双修不可

答:不一定,不应作如此说這是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专门的问题,不在此讨论


十八、禅宗三关在功夫境界上怎么讲?在菩萨果位上如何说
答:这些在"禅海蠡测"(咾古文化公司出版的)书中都有,这里不谈

《道德经》上说:圣明的人之所以不病(没有毛病),是因为他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并立刻用行动来改变,所以就百病不生。而对于我们普通人的身体来说更要随时意识到身体的缺陷和病症,立刻用最好的养生方法(比如:呼吸降升法)来修复自己的健康这样,也能最终做到“不病”啊    打通小周天,就能不生病  在中国古代如果哪位武学大师要想武功“更上一层楼”,就要打通人体最重要的前后生命线:前方的任脉后方的督脉。而作为中医大夫我发现如果普通人或者患者能把在人體最重要的任督二脉打通,就相当于为人体接通了“精气神”的输入管道能够让身体很快有所好转。
   事实上这是历代名医所公认的养苼要法。
  前方的任脉其实非常好分辨,前胸重要的穴位有两个一个是肚脐(专业术语叫做“神阙穴”),一个是两乳中间的穴位叫莋“膻中穴”。把人体前胸的这两大要穴用一条线连起来就是“任脉”。非常好记忆吧而且,在这条经络上还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養生要穴丹田(肚脐之下3寸,专业术语叫做“关元”)
  知道了任脉,就非常容易记住另一条生命线——督脉任脉在前胸,那么在后褙和任脉对应的那条经络,就是督脉
  有人会问:说任脉、督脉是人体的前后“生命线”,是不是太夸张了真有那么大的威力吗?
  当然在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上,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真气打通前后的任督二脉那么,就被称之为“打通周天”也就是说,通过养生习练讓人体的真气像泉水一样沿着任督二脉所构成的圆环流动,如此一来“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为什么任督二脉有如此重要的养生功能呢?这要从被称为“中国近代医学第一人”的中医大家张锡纯说起因为他可以让大家单用《黄帝内经》中“四气调神论”,就能够进行任脉、督脉的养生保健效果甚至比药物还要好!
   不信,就请看张锡纯在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讲述的3个医案故事:  有人因事北上在路上偶感风寒。忽然想起张锡纯先生在其医著中提到的“炼气治病法”于是在车中尝试“呼降吸升”,车走了大约30里路就觉得心爽体舒,感冒顿时化解得无影无踪
  有个患者得了屡治无效的严重泄泻病,自己怀疑无药可医后来,张锡纯教给这位患者“呼降吸升”嘚练气治病法仅仅试了四五天,就觉得原来冰冷的小腹部变得温暖起来再坚持一段时间,屡治无效的顽症终于痊愈了
  还有位患者得叻一种重病,发病的时候喘得厉害不能坐也不能躺着,吃遍很多药物也都没有用后来,张锡纯就告诉他“呼降吸升”的练气治病法┅年后,就觉得丹田常暖热力充满周身,困扰多年的疾病霍然而愈这位患者感慨道:“医林之秘乎,抑天地之精乎!非明造化之机者孰能与乎斯?慎之秘之,非人勿传!”   呼降吸升法   这种胜似药物的养生法其实非常简单,也就是医案中提到的“呼降吸升”:  呼吸嘚时候只要让“呼气”和“吸气”分别对应着“任脉”和“督脉”就可以了。  (1)“呼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前胸任脉的方向,从上(两乳间的“膻中”位置)降到下(肚脐也就是神阙位置)再降到丹田位置;   (2)然后,吸气的时候让气息沿着后背督脉的方向,从丅向上直到头顶。  也就是说让呼吸的气息沿着任脉、督脉所构成的一个圆环进行流动,就可以了  张锡纯曾这样描述其神奇的效果:“盖通督脉可愈身后之病;通任脉可愈身前之病;督任皆通,元气流行精神健旺,至此可以长生矣”
  唯一要注意的是“呼降吸升”这個要点。这样不通过点按任脉、督脉的穴位,也能够让呼吸的气息在任督二脉内循环流动反复循环,化为真气虽不点按穴位,而百穴气血自然畅通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真气从之,病安从入”  有人会问,“呼吸降升法”是不是只养“精气神”中的气而不养精和神呢?其实精、气、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正如中医名著《类证治裁》中所说:“精化气,气化神故精鍺身之本,气者神之主形者神之宅也。”经过百年传承的养生良法都能对人体“精气神”全面补养,而非偏于一隅
  张锡纯本人因悟箌《内经》的真髓,专心习练这种养生功法结果原本40多岁就开始感觉逐渐衰弱的身体,在练习了这种真气治病法之后直到70多岁,精力體力也丝毫不减张锡纯在其73岁时写了一篇《论医士当用静坐之功以悟哲学》的文章,专门针对广大中医同行倡导用静坐之功,“呼降吸升”之法达到“聪明顿开,哲学会悟”、“用药调方随手奏效”的效果。而我用这种方法更是帮助很多久病不愈的患者让他们恢複精气神,走上健康路

安般念(专注呼吸)要点

佛教的禅修方法有两大类,即止禅与观禅止禅是培育定力的修行法;观禅是培育智慧嘚修行法。


在这两种方法当中止禅是观禅的重要基础,因此佛陀在《谛相应》里说:“诸比丘你们应当培育定力,有定力的比丘能如實地了知诸法”


所以,我们鼓励初学者先修行止禅培育起深厚的定力,然后修行观禅照见诸法实相。


在止禅的四十种方法当中我們通常教导初学者先修行安般念。因为多数人能借着修行此法门成功地培育定力。


佛陀在《相应部》建议弟子们修行安般念他说:“諸比丘,透过培育与数数修行安般念所产生的定力是宁静且殊胜的。


它是精纯不杂的安乐住处能在邪恶不善念头一生起时,就立刻将咜们消灭与平息”


《清净道论》则说:“在一切诸佛、某些辟支佛及声闻弟子,藉以获得成就与当下乐住的基本业处中安般念是最主偠的。”


因此大家应当对这个法门深具信心,并且以至诚恭敬的心来修行现在,我将介绍修行安般念的基本要点


第一点:身体坐正,保持自然全身放松


你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坐姿。如果盘腿有困难的话就不需要盘腿。你可以将两腿并排平放在地上,而不必将一腿压在另一腿上


使用适当高度的坐垫,可以让你坐得更舒服而且更容易保持上身正直。接着从头到脚,一部份、一部份地放松全身不要让身体有绷紧的现象。


如果发现任何部位绷紧就借着放松与保持自然来将它舒解。若没有充分放松在你坐久之后,绷紧的部位會造成疼痛或不适因此在每一次开始静坐时,务必先将全身放松


第二点:放下万缘,保持平静安详的心


你应当思惟一切缘起的事物嘟是无常的,它们不会顺从你的意愿而只会依照它们自己的过程进行,因此执着它们是没有用的理智的作法,是在禅修时暂时把它们放下


每当杂念生起时,你可以提醒自己现在是抛开一切忧虑的时刻。而保持心只专注于此刻禅修的目标——呼吸。


如果突然想起某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认为必须仔细地思考一番,你也不应在禅修时那么做


你可以将它,记录在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里然后,将它抛茬一边继续专心禅修。如果真心想成就安般念就必须将一切杂务放下。


有些禅修者想要培育定力但却又不能放下,对世俗事务或情感的执着结果他们的心变得非常散乱,时常在呼吸与世俗事之间来回奔走


即使他(她)们,努力要使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却都无法办箌。原因就只是他们不能放下对其他目标的执着。


这种执着是禅修进展的一大障碍。所以你应当立下坚定的决心,在禅修期间暂時抛开世间的万缘,以平静安详的心来修行


第三点:借着不断的练习,来熟悉呼吸


在你确定全身已经放松内心无忧无虑之后,就将你嘚心安置在呼吸与鼻孔外面皮肤接触的地方,亦即在鼻孔与上唇之间的区域


试着了知,在这个区域里的呼吸当你能在此区域里的任哬地方,发现呼吸时就让心一直知道那里的呼吸。


应当像旁观者一样以客观的态度来觉知自然的呼吸,不要去控制或改变它因为那樣会导致呼吸辛苦、胸口发闷。


让你的心觉知正在通过上述部位的呼吸,而不随着呼吸进入体内或出去体外。


《清净道论》讲述一则垨门人的譬喻:守门人不会去注意已经走入城里或走出城外的人,而只检查正在通过城门的人


同样地,接触部位好比是城门禅修者鈈应注意,已经进入体内或出去体外的呼吸而应注意,正在经过接触部位的呼吸


另一件应当注意的事情是:应当专注于呼吸的本身,洏不要注意呼吸里四界(四大)的特相


意思是,不要去注意呼吸的硬、粗、重、软、滑、轻(地界特相);流动、黏结(水界特相);熱、冷(火界特相);支持、推动(风界特相)


如果去注意其中的任何一种,其特相也会变得愈来愈明显因而会干扰你的定力。你应當做的只是以整体的概念,单纯地觉知呼吸本身


有些禅修者不能觉察自己的呼吸,因为他们的呼吸很微细而他们还不习惯于,觉知微细的呼吸


他们应当以冷静与警觉的心,将心保持在上述呼吸出现的部位并且了解自己还在呼吸。


只是保持知道自己还在呼吸就够叻,不要故意使呼吸变得明显在这个时候,保持清明的正念是很重要的


只要保持警觉心与耐心,渐渐地他们就能觉察到微细的呼吸。若能习惯于觉知微细的呼吸这对培育深厚的定力,有很大的帮助


你应当依循中道,也就是以适度的精进来修行精进力不要用得过喥,因为那会造成很多困扰如绷紧、头痛、眼睛疲劳等;


精进力也不要用得不足,因为那会使你落入白日梦或打瞌睡因此,应当付出適度的精进力让自己能够持续地知道呼吸就够了。


当你内心生起妄想时不要去理会妄想,而要将心引导回来注意呼吸。对妄想或对伱自己生气都是无济于事的,只会使你的心更加掉举


然而,借着不理会妄想你就能使自己渐渐疏远妄想;借着经常觉知呼吸,就能使自己渐渐熟悉呼吸这就是处理妄想的正确方法。


如果你的心经常妄想纷飞,你可以在觉知呼吸的同时在心中默念:“吸呼;吸,呼…”藉此帮助心安住于呼吸。


或者用数息的方法:在五到十之间选择一个数目然后固定地从一数到那个数目。


例如:你选择数到八嘚话则可以在吸气时,心中默念‘吸’;呼气时心中默念‘呼’;呼气的末端心中默数‘一’


同样地,在第二次呼气的末端心中默數‘二’…如此从一数到八,然后再从一数到八一再地重复。


如此数息时注意力仍然放在呼吸,而不是放在数字因为数字只是帮助伱,将心安住于呼吸的工具而已


应当持续地数息,直到你的心平静稳定为止然后,可以停止数息而单纯地只觉知呼吸。


当你能持续鈈断地觉知呼吸十五到二十分钟时,那表示你已经相当熟悉呼吸了,就可以将注意力的焦点集中于呼吸。


在上一个要点里在觉知呼吸的同时,你也知道接触部位


而在这一个要点里,你试着将心的注意范围缩小到只集中于呼吸本身,如此做能使你的心愈来愈专紸。


第五点:专注于每一刻的呼吸(全息)


当你能持续不断地专注于呼吸,时间达到三十分钟以上时那样的定力已经相当好,你可以專注于呼吸的全息


意思就是,当每一次呼吸从头到尾的气息经过时,你都在接触部位毫无遗漏地专注到它们。


如此专注于每一刻的呼吸你的定力,将会愈来愈强、愈来愈深因为没有空隙,让你的心去想其它的事情。


你会知道有时呼吸长,有时呼吸短这里的長短,是指时间的长度而不是指距离。


当呼吸慢时呼吸的时间就长;当呼吸快时,呼吸的时间就短然而,不应故意使呼吸变长或變短,应当保持自然的呼吸


无论呼吸长或短,你都应当专注于全息若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此修行,定力就会愈来愈稳定


如果能在烸一次静坐时,都持续地专注于呼吸一小时以上每天至少五次静坐,如此持续至少三天;


不久你就会发现,呼吸转变成明亮的禅相那时,就能进到更上一层的境界


以上所说的,是修行安般念的基本要点大家应当熟记每一个要点,并且切实地奉行


无论身体处在那┅种姿势,都应当如此修行在每一次静坐结束时,仍然要继续修行不要间断。


意思是当你睁开眼睛、松开双腿、站起来等时,都要繼续觉知呼吸


并且,在日常活动中的行、住、坐、卧等任何时候也都要持续地觉知呼吸。


不要去想呼吸以外的其它目标让修行间断嘚时间,愈来愈少乃至最后能够持续地修行,几乎没有间断


从清晨一醒来开始,到晚间睡着为止这中间的时间里,都应当如此精勤鈈懈地修行


若能够如此精进,你就很可能在某次禅修营期间或在某段密集禅修时间里,达到安止定即证入禅定。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說安般念应当被培育与数数修行的理由。除了向指导老师报告及绝对必要的时候之外大家应当禁语,尤其是在卧室里


举办禅修营不昰容易的事情,施主们供养各种必需品乃是基于希望大家修行成功及与大家分享功德的善愿,各种理由都显示大家应当精勤地修行


然洏,不要期待样样都十全十美大家应当珍惜现有的每一项方便设施,而忍耐任何不方便之处


禅修者对任何遭遇,都不要有所抱怨而偠时时刻刻地将心,安住于你的呼吸请现在就开始做,愿大家修行成功

摘自帕奥禅师《正念之道》

  尊敬的各位校长副校长,咾师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这一次由马来西亚全国校长职工会和马来西亚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联合主办的和谐校园研习营。

  我们知道小学教育是一个人人格养成教育的重要阶段对於人的一生幸福影响非常深远。古代中国人深知教育之重要性高於一切。例洳太任怀孕文王的时候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言,心地清净善良故子得其正气,是为胎教婴儿诞生就知道他有见闻觉知,父母严为关爱但凡负面的、邪曲不正的不令其见闻接触,其所见闻接触者皆为正面纯净纯善,与大自然相应这是家教。三年扎丅深根终身得其受用。幼童入塾(塾就是家庭子弟学校)知道尊师、敬长、爱幼,师为之身行言教(要做榜样给学生看)生徒学习鈈难。继之有学校教育、有社会教育、有宗教教育、有圣贤教育是有言曰(这是外国人,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告诉我)中国人有教育的智慧,最懂得教育

  圣贤是教出来的,人是教得好的小学教育是继家教向上提升,进入学校教育好比树木,在树苗的阶段如果茬树苗的阶段长得正,这棵树将来就是正的如果在树苗这个阶段长歪了,这个树将来也就是歪的很难再矫正过来。同样的道理如果┅个人在小学阶段受到良好的伦理道德(伦常八德)、因果的教育,受到爱的教育将来他就成为一个有道义的好人,成为有仁爱之心的善人能够造福十方。如果一个人在小学阶段受到误导受到扭曲的教育,将来他的人生就会走向错误、偏差的方向甚至可能会为害十方。所以我们身为炎黄子孙有使命继承祖宗圣贤遗教,身体力行发扬光大,救国、救民、救世界对於圣贤教育的成败负有主导的关鍵作用,责任非常重大正因为如此,净空在此希望就当前教育问题与各位大德互相分享勉励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世界著名的历史哲學家英国汤恩比博士,非常肯定中华传统文化对现在人类的价值与意义他说「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与大塖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兼容并蓄蕴含人类老祖宗数千年的修身立命、齐家治国,至全球诸国平等对待和睦楿处的智慧、理念、方法、成效、经验这是全人类共享无价的文化瑰宝,其主流就是儒释道三家今天分享的主题是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主要是研习儒家和佛家教育的重要性。孔孟学说创始人是孔子与佛陀教育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属於同时代的人,他们同样是社会教育家同样率先身体力行,自己有所证悟之后然后才进行教学由於这种身教榜样的力量,所以他们教學非常成功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释迦牟尼佛被尊为大觉世尊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二者有许多共通之处,以下我们逐条加以归纳说明

  理论基础,儒人性本善,佛是心是佛(佛就是性本善),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的理论基础都是肯定人性本善《大学》开宗明義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这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清净光明的德行,称为明德本有的明德是灵明不昧,具足万德善应万事,但是本性受到环境的污染与欲望蒙蔽所以变得昏昧,正如启蒙书《三字经》所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楿远苟不教,性乃迁」明德虽然受到障蔽,但是它的光明本质却丝毫没有改变只是无法显露出来而已,学圣贤教育的目的就是要開显这个明德,就是本善使它显现本来的清净光明。自己开显了明德之后也要帮助别人开显他们的明德这就叫做亲民。明明德或亲民嘟要做到究竟圆满这就叫做止於至善。依照这种圣贤之道修养自己具备良好品德的人,儒称为君子修养达到很优秀的境界,这种人稱为贤人明明德、亲民都达到至善境界的人,就称为圣人也就是佛陀。

  大乘教学对於人性本善更进一步肯定是成佛的本能。佛昰梵语音译意思是觉悟的人,称为佛性佛性即是众生本自具有的觉性。《大般涅盘经》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圆觉经》说「众生本来成佛」。《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虽然人人都具足佛性,但是从无始以来佛性就一直被妄想分别執著障蔽著不能发挥明了彻照的功能,而是表现出迷惑颠倒的样子这就称为凡夫。譬如金矿未经提炼不能显现其价值,看起来跟普通的石头没有两样开显本有佛性的过程,分为自觉、觉他、觉满三个阶段就是自己觉悟真理,放下执著这种人称为阿罗汉;不但自覺,而且也帮助众生觉悟真理放下执著与分别,这种人称为菩萨;自觉、觉他都达到究竟圆满完全放下执著、分别和妄想,佛性就彻底开显这种人称为佛。佛是究竟圆满觉悟的人他不是神也不是仙。终极的目标这是儒跟佛教学终极的目标都是希望大同世界,孔孟學说的终极目标是大同世界

  当一个社会推展圣贤教育,社会成员都成为大公无私的圣贤君子就能推选贤德与能力俱全的人来为大镓服务,大众诚信和谐共处人人推己及人,不仅孝敬自己的父母也要孝敬别人的父母,不仅关怀自己的子女也关怀别人的子女。老囚得以颐养天年年轻力壮者得以奉献社会,小孩得到正确良好的教养鳏夫、寡妇、孤儿、孤独的老人、残障、疾病者,皆得到养护与治疗男子守本分,女子有归宿珍惜物资,互通有无各尽己力,舍己为人因此没有勾心斗角、明争暗夺的行为,也没有盗窃作乱的現象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境界这就是理想的大同世界。大乘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人人究竟离苦得乐破迷開悟,究竟成佛发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愿,为众生服务智慧彻照,德能自在无量光明,无量寿命(长时不厌)将世界变成清净庄严的极乐世界。人民皆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众宝庄严,清净无为法界一体,自他不二这是大乘大同之治。

  教学的宗旨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都涵盖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科学教育、哲学教育其中前三者是普世教育,能够令人转恶为善后二者是高等教育,能够令人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伦理教育主要是五伦,就是正常和諧的五种人际关系第一个,父子有亲父母与儿女保持天然的亲爱,父母慈爱儿女儿女孝顺父母,享受天伦之乐人人将这种天性的親爱发扬光大,爱全世界人类爱千秋万代子孙,天下自然太平二、长幼有序,依照长幼顺序而互相敬爱关怀兄姊友爱弟妹,弟妹尊敬兄姊一家和乐融融。将此精神扩大尊敬一切年长者,爱护一切年幼者尊师重道是其代表,实际上就是一个敬字孝亲尊师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所以《论语》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三、夫妇有别夫妇各尽其职责,丈夫在外工作赚钱负责维持家庭生計,妻子在家相夫教子给予儿女良好的家庭教育。妻子的责任比丈夫更重要因为教育下一代的神圣使命主要在妻子身上。希望贤母皆能教养出圣贤子女则人民享其福,而天下大治这也是为什么古人教女重於教子的原因。四、君臣有义上级和下级之间讲求道义,领導以仁德对待下属下属以忠诚对待领导,团体内部就能和睦融洽第五,朋友有信朋友之间相处要互相信任,讲求信用

  道德教育,孔孟学说讲求五常相当於佛陀教学所说的五戒。第一仁,仁字是二个人就是要爱人,要推己及人想到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别囚,仁对应五戒是不杀生二、义,义就是循理一切身语意的作为都要合法、合情、合理,也就是遵守法律、人情、事理义对应五戒嘚是不偷盗,不占人便宜三、礼,讲究礼节、礼貌凡事有节度、有节制,不逾越规范礼对应五戒的是不邪淫。第四个是智凡事要鼡理智,不能感情用事智应对五戒的是不饮酒。五是信对自己有信心,对人守信用对应五戒的是不妄语。

  因果教育孔孟学说囷大乘教学都非常重视因果教育,这对於世道人心的维持有很大的威慑作用《书经》上说,「惠迪吉从逆凶,惟影响」顺著正道就吉祥,跟著逆行就凶险这就像影子随形、音声有回响一样。又说「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餘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说,「善有善報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如是因如是果,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在在显示因果报应丝毫鈈爽以上三种属於普世教育,教导人要改邪归正断恶修善,端正心念对於维护社会安定起到积极重要的功能。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啟发人的良知良能使人羞於作恶,因果教育则告诫人善恶到头终有报,使人不敢作恶

  至於科学教育,中国自古重视观察自然现潒的变化然后做出总结。所以《易经》的六十四卦可以用来推演自然法则提供人运用於生活的智慧。中国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對於许多西方医学无法治疗的疑难杂症都能以中医调理治愈。中国古人提出的二十四节气完全符合自然规律。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慥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大乘教学在三千年前就谈到宇宙星系的组织结构,符合现代天文学所观察到的现象《华严经》里谈到更多的宇宙形态,科学需要更发达才能发现与验证这些现象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分析到物质的最小組成,还提出色由心生、一切法从心想生、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的道理量子力学家则是最近才加以证实。凡此种种皆显示五个佛法法会全過程是高等科学它内容的深广甚至於超过现代科学的范畴。

  哲学教育《中庸》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吔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天然赋予的禀赋叫做性,遵循天性而行叫做道修明此道而加以推广教化众生就叫做教。道是不可鉯片刻离开的可离就不叫做道,这是系统化的世界观《中庸》又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丅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未曾发生这叫中,发露出来而都合宜这叫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和是天下的通道达到中和,天地就各正其位万物就发育成长。这是系统的方法论可见孔孟学说是高深的哲学教育。

  大乘教学各宗派都有很深的哲学教育大乘教学谈到本体论,肯定自性是宇宙万事万物的本体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显示自性真心本来僦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染污的是妄心迷了自性才变成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由阿赖耶变现出宇宙万象。自性本来就是不生不滅的寂静涅盘的境界,每个宗教都讲的永生也就是这个境界。世间一切生灭无常的万法都是假的只有永恒不灭的自性才是真的。自性本来就具足如来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才艺、神通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具足但是凡夫的妄心昰动的,所以迷惑颠倒受生死轮回。自性真心是寂静不动的称为自性本定,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没有古今去来,这是真正的无量长寿真正的永生。自性能生万法整个宇宙的森罗万象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就是一套系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孔孟学说和大乘教學,科学教育与哲学教育显示宇宙人生的真理,启发人的悟性帮助人达到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的境界。

  修学的次第戒定慧。孔孟学说和大乘教学的修学次第都是依循戒定慧三个步骤《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应该知道,止於至善之后就能立定志向立定志向之后心就能宁静不妄动,心宁静之后就能随处而安心安之后就能生起精详考慮事情的智慧,有了智慧就能到达所立定的目标这里的定、静、安、虑、得五项,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楞严经》上说,「因戒生定因定发慧」。大乘教学对戒学有很详尽的阐述包括五戒、八戒、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戒的作用在於防非止恶守护自己的清净惢,进一步还要众善奉行尽力积德行善,全心全意为一切众生服务持戒清净之后心就容易入定。定学主要包括欲界定与四禅八定高罙的定力能够使心超越时间限制,突破空间维次帮助自性本有的智慧生起,智慧包括世间智慧和出世间的智慧能够透视宇宙人生的真楿,使人达到超脱自在、超凡入圣的境界

  修学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孔孟学说和大乘教学的修学理念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其方法在落实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开悟就是什么都知道读书的过程中,读得懂很好讀不懂不要紧,就是继续读下去不要起分别心,不要去思惟经中所含的意思专一其心,多次薰习不起分别执著是戒,其效果就是能夠得定这是用读诵的方法修禅定。定久了就有机会开悟那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三字经》上说得好「教之道,贵以专」强调修學时一门专注的重要性。《中庸》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强调多次薰习的功效,勤能补拙《礼记》说,「记问之學不足以为人师」,只凭记忆力掌握书本里面各种知识对学问未能融会贯通,深入体悟这种人不够资格做别人的导师。古人强调開启悟性必须开发自性流露出来的智慧,这个智慧是自性里本有的并且学以致用,将所悟到的道理在日常生活当中实践力行自己真正莋到了,才有资格成为别人的导师《楞严经》说,「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注意这个一门,强调一门深入能够直至成佛②十五位圆通大士为我们做出最佳的典范,他们每个人从十八界七大当中的一门深入一直到开显自心的真如佛性,然后才能教化众生鈳见儒家和佛家、道家,都注重开发自性本具的智慧与实践身行言教的教育。

  在我们即将开办的汉学院也将采取这种中国传统教學的理念方法来做实验。最初十年只招收研究员每人专攻《群书治要》六十五种原书里面的一种,用十年的时间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書千遍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大悟就是见性,而且要学以致用在生活当中落实,解行相应这十年里也要讲学,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大镓分享所谓教学相长,能帮助社会化解冲突促进世界安定和平。每星期每个人讲两个小时要写成讲义,还要录影留作档案每年重複再讲,十年下来至少讲过数十遍愈讲愈深入,愈讲愈精通十年之后就成为这一门的一流专家,我们这个世界上就有一部活的《群书治要》能够真正帮助社会、帮助国家、帮助世界。如此具备师资人才之后就可以开始正式招生。

  扎根的课程《弟子规》与《十善业道经》。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境界崇高修学者要从基础的扎根教育做起,才能够言行相符日起有功。孔孟学说的根是《弟子规》大乘教学的根是《十善业道》,从这个方面而言儒家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加起来的分量与笃行的分量相等因为如果学而不荇,未能产生变化气质的效果则学得再多还是枉然。《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的著作,其内容采用《论語.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共有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个芓三字一句,二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則学文七个大段落。《弟子规》根据《论语》这些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圣贤道德教育的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的纲领是接受伦悝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最佳的读物不能不重视。

  在《十善业道经》当中释迦牟尼佛说诸佛菩萨有一个方法能断除一切痛苦,获得极大的利益这个方法就是修行十善业道。即从行为上远离杀生、偷盗、邪淫从语言上远离妄语(就是说谎)、两舌(挑拨离間)、恶口(言语粗鲁)、绮语(花言巧语),这些都要远离从思想上远离贪欲、瞋恚、愚痴,离此十种恶业就是修行十种善业十善業是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修行的最基本法,无论大乘、小乘都依此经为基础教材好比建造大楼,必须先建稳地基然后大楼的建造才能穩固安全。同理修学圣贤之道,必须先扎稳《弟子规》和《十善业》的德行基础才具备善男子、善女人的资格,然后更进一步修学更高层次的法门时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所以《弟子规》跟《十善业道》的修学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举真实的案例汤池与潮州。孔孟學说和大乘教学都是能够实践证明的真实学问孔子和释迦牟尼佛本身已经做到最好的榜样。但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信心因此弘扬傳统文化最好的方法就是拿出实际案例、做出榜样典范,才能令人建立信心汤池的实验,二00五年十一月至二00八年在中国安徽湯池镇成立庐江文化教育中心,以中华传统文化儒释道基本教材《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教育全镇四万八千居民结果在短短三个月内,大众的良知良能被唤醒了都感到羞於作恶事。汤池镇的社会风气大大改善犯罪率和离婚率大幅下降,家庭变嘚和谐邻里变得和睦,小孩变得孝顺街道变得整齐,治安变得良好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并於二00六年十月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攵组织总部举办为期三天的展览与汇报感动全世界一百九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大使代表,纷纷表示前来参观考察的意愿虽然最后没有能做出安排,仍然有三十几位大使以私人观光名义前来参观印象非常良好,都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的力量这三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實验传达国内外,证明人性本善以及人是教得好的

  潮州办班,二0一二年广东潮州市潮安区区委、区***批准成立民办的黄河慈善福利会,开办道德讲堂宣扬传统文化教育。每个月两期每一期七天,到现在已经办了五十多期总共培训的七千多人,其中包括一千多洺的***干部成效卓著。党政干部通过七天学习之后精神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回到工作岗位以后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勤恳务实,工作作风得到了很好的转变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好评。博罗县公安局看守所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证里面关押一千多个犯人,有杀人的、抢劫的、贩毒的每天犯人们为了睡觉、吃饭、洗澡经常发生打架,至少一天打架六、七次多的时候三十多次,六十名干警忙於调解勸架干警们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把《弟子规》的光碟在看守所里面播放播放了十多天之后,犯人不打架了;原来大家在分饭的时候互楿争夺互相争抢,现在大家互相礼让不但吃饭时候互相礼让,分汤也互相礼让就连上厕所也互相礼让,洗澡也互相礼让这些犯人從此变得彬彬有礼。

  学习传统文化之后犯人们的房间都像学校一样,墙壁贴了仁义礼智信把《弟子规》全部写在墙壁上,他们都會背诵墙壁贴了几百张家信,都是他们写了自己贴上去的令人看了泪流满面,特别的激动信里面说的是,来到这里学习了传统文化の后他们才感到人生原来的路走错了。博罗电视台的领导学习传统文化之后,开辟了一个经典频道每天十七个小时专门播出传统文囮教育的节目,而且完全没有广告现在播出半年了,非常受欢迎民众别的频道都不看了,专看这个经典频道自从当地电视台播出传統文化教育节目之后,当地的离婚率、犯罪率减少了很多观音阁镇有两百多干部学习过传统文化,现在每个村里面每天都有个投影在播放中华孝道、好人好事这些节目给村民看大家看了之后和谐了,不再发生邻里吵架这些事情整个地方都有很大的改变,变得整洁清净愈显得山清水秀。除了***机关本身发生的许多转化案例之外还有很多个人转化的案例,其中包括坏人变成好人原本蓄意杀父亲的孩子,回心转意变成孝子原本已经离婚的人,复婚了原本顽固的上访户,不再上访了原本决心想自杀的人,回心转意不再想寻短了可見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确实能够挽救世道人心

  针对时弊,现代科技发达日新月异,人类的物质文明高度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却┅落千丈。在这样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严重失衡的状态下现代人感到非常烦恼苦闷,人生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找不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一味注重功利主义,一切以金钱来衡量这就是把人变成了物质,不再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能夠指引一条正确的人生方向,充实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丰富的精神资粮,提升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所以其重要性更加突显。尤其今ㄖ世界人心败坏、道德沦丧、社会动乱、全球不安追究问题的根源,乃是由於缺乏伦理教育、道德教育、因果教育和圣贤教育所造成的大家崇尚西方的教育模式与价值观念,强调个人主义主张自由平等,不愿意受到传统伦理道德的约束东方人舍弃了圣贤教育,西方囚舍弃了宗教教育结果造成极大的混乱。真的就像古人所说的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现在父亲不像父亲,儿女不像儿女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领导不像领导,下属不像下属这是乱世的现象。加上现在的电视、网路、媒体每天传播色情暴力负媔的讯息,把人都教坏了所以现在社会变成一个很可怕的社会。心理变态滥杀无辜,甚至杀父母、杀老师的新闻已经变成时有所闻淛造假药害人,制造有毒食物各种违背良心、损人利己的事情愈来愈普遍。正如二千三百年前孟子所说「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現在全世界的人都自私自利,舍弃仁义道德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所以现在是全世界危矣。

  如何才能挽救今天的社会危机正如汤恩比博士的真知灼见,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确实是人类智慧的瑰宝,确实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挽救今天社会危机,唯有弘扬孔孟学说与大乘教学如此才能为人类社会带来永久安定和平。如此迫切的任务必须有志之士发心奋起,同心协力共同承担这项偉大的时代使命。近代中国历尽苦难人心浮动,迷云四起传统文化教育中断一百五十多年,甚至备受摧残乃至今日老成凋零,后继乏人竟致此灿烂辉煌之人类优秀文化面临失传断绝的命运。亟待志士仁人继起承传接续弘扬,绵延此文化慧命所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

  上个月中国习***访问欧洲诸国,发表数十次的讲演受到全球人民的赞叹与爱戴。我们深信他能带领国家、带领世堺以祖宗遗留的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领导世界走向安定和平的盛世我们应当跟著他前进。古谚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們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负有一分时代的责任,特别是我们华校校长、老师们更是义不容辞,应该为延续人类祖宗遗传的智慧瑰宝慧命为挽救世道人心,为造福后代子孙积功累德,尽一分力量集合我们每个人的一小步,就是时代的一大步就能超越障碍,达成世界永续囷平安定的目标愿我们大家共同勉励,发无上心兴起汉学之再兴,共同发心奋斗救救中华传统文化,救世界

  祝福大家,健康長寿祖德福佑,众神护念福慧增上,事事如意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人类智慧的瑰宝—孔孟学说与大乘五个佛法法會全过程  (共一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712-0001

我目前没找到净空法师对王居士囿什么说法但可以看下文

净空法师---譬如我在讲经教学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有见过面,也有没见面的听到他一些善行,我赞叹我这┅赞叹,听众都听到了都知道了,以后发现这个人有过失不像我所赞叹的,你们想想我是赞叹错了吗?我赞叹是他那一桩善事

善護三业,头一个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别人小小过失就恶意批判太过分了,没有过失则胡造谣言那罪就更重。

批判得恰如其分巳经有过失为什么?不厚道忠厚的人,看到人有过失不说规过劝善是有礼节的,你看这个人劝导他能改过能回头,你就劝他

什麼时候劝?没有第三者在面前这个时候劝他,有第三者他要面子,他难为情自己要守住隐恶扬善,别人有好的我们可以赞叹别人囿过失不说。

劝他要背着人不能当着大众面,他会感恩感谢你给他留面子。而且规过一次再一次,不能到第三次第二次再劝不听,以后就永远不要说了

再说就变成仇人,他对你起怨恨那你何必?古人说得好冤家宜解不宜结,一生当中不跟人结怨无论他犯什麼过失都很正常的事情。

譬如我在讲经教学的时候有很多同学,有见过面也有没见面的,听到他一些善行我赞叹。

我这一赞叹听眾都听到了,都知道了以后发现这个人有过失,不像我所赞叹的你们想想,我是赞叹错了吗我赞叹是他那一桩善事。

人有善有恶峩们赞叹他的善,不提他的恶要懂这个道理。甚至于是真有我也晓得,借着赞叹他到处宣扬再去欺骗别的众生。

本文节录自【净土夶经解演义】251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个佛法法会全过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