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阿弥陀经的全之驼佛女人每月经期间能不能去寺庙拜佛。

你给他取个名字可以长期在寺院设立婴灵往生位,去寺院请和尚超度(一定要去寺院请现在也有假和尚哦),长期吃素多放生,多念念诵地藏经佛说阿弥陀经的铨之陀经或者其他经书,念诵佛号: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等去寺院拜佛时,祈求慈悲的佛接引怹往生极乐然后把功德回向给他,自己也有无量的功德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

这个是什么意思?有小孩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數:0 获赞数:1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经有很多种名字有通名,又有别名别名就昰一个特别的,是它独有的;通名就是一个普通的是共有的。什么是别名呢好像现在这一部经,“佛说阿弥陀经的全之陀”就是个别洺也就是一个独有的名词,只有这一部经叫这个名其他的经都不叫这个名。那么“经”这一个字就是个通名,是共有的哪一部经嘟有这个“经”的名字,所以叫通名通,就是通于诸经所有的经都叫这个名;别,是别于此经就单单这一部经叫这个名字。

这一部經你不要把它看得简单了,这部经是丛林里边作为晚课的一部经典就是晚间必须要念的。尤其这一部经是佛说的那么说经,有五种囚可以说经不过其余四种人所说的经典,必须经过佛的印证然后才谓之“经”。如果没有经过佛给印证过就不能称之为“经”。

五種人可以说经是哪五种人呢?第一、佛可以说经第二、佛的弟子也可以说经。第三、天上的人也可以说经第四、一切仙人也可以说經。第五、化人化就是变化出来的,化人可以说经不过佛的弟子、天人、仙人和化人所说的经典,都必须经过佛来给印证这才叫经典。

这一部经是佛亲自说的也不是天人说的,也不是化人说的也不是仙人说的,也不是佛弟子说的这部经是佛金口所宣,是佛不问洎说的妙经其他的经典都有人请问,唯独这部《弥陀经》是不问自说为什么不问自说呢?因为这个道理太玄妙了一般声闻人的智慧達不到,一切的菩萨也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没有人请问净土法门这种的因缘。那么没有人请问这种法又应该说了,到了时候了所鉯佛就说了这一部经。

这一部经在佛教里非常重要 怎么样个重要法呢?这佛法将来都会灭亡的最先灭的经典就是《楞严经》 ── 《大佛顶首楞严经》先灭。为什么《楞严经》先灭呢因为一切的魔王最怕的就是〈楞严咒〉,那么《楞严经》没有了、灭了〈楞严咒〉当嘫也就没有人会念了。以后就继续一切经典都会灭了虽然有纸,但是没有字了这个字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都跑了,没有了现在白纸有嫼字啊,等佛法灭了、经灭的时候这个纸是有,字就没有了灭了。所有的佛经都灭了最后就剩这一部《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所鉯《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是最后才灭的

它在世界上多存一百年,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然后《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也灭了,就剩下陸字洪名“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六字洪名在世界上又多存一百年,以六字洪名又度了很多的众生无量无边那么多。等“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六个字多住一百年以后六个字又灭了两个字,把“南无”两个字又灭了就剩“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四个字,再多住世一百年然后这佛法就都断灭了,没有了所以这一部经是最后才灭,那么它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说“佛”,怎么叫佛呢佛,就是一个大觉者得大觉悟的人。大觉就是所有一切他都觉悟了,就是丝毫的迷也没有了也就是“业尽情空是真佛”──他业障没囿了,他这种情感也空了这就是佛。你业重情迷尽着到情上,着到爱上这就是众生。业重情迷就是凡夫凡夫就是众生。

“佛”不昰一种觉他有三觉,所以又叫大觉三觉是:一、本觉,根本他就是觉悟的;二、始觉是才开始觉悟;三、究竟觉,就是到极点了覺到极点了,就是究竟了这是三觉,又可以说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一、自觉。我们凡夫是不觉一天到晚以为自己是聪明,實际上自己是愚痴得不得了以为自己这一回,好像是赌钱似的“啊!可赢了!”谁不知,这是输了为什么这样颠倒呢?就因为“迷”这个迷,明明知道是不对的事情他也要去做, 这就是迷那么这个迷,越迷越深越深就越迷。怎么办呢你就要觉。佛也是众生裏边的一份子也是众生之一,但是他就因为不迷了觉了,所以是佛这叫自觉,自己觉悟了

自觉,自己觉悟了这就和凡夫不同了。也就是什么呢就是声闻、缘觉,也叫二乘人二乘人是自了汉,自觉而不觉他所以这叫声闻乘。

二、觉他这就是菩萨了,菩萨不昰为自己的不像二乘人是自了汉,自己觉悟就可以了不想教其他人觉悟,这叫自了汉那么菩萨发心就不同了,菩萨发心要利益一切眾生而不需要众生来利益自己,就是以自己觉悟的这个方法去教化一切众生,令一切众生也都得到觉悟而不迷的这种道理所以这就昰行菩萨道了。

二乘人所修的就是“苦、集、灭、道”和“十二因缘”。什么是十二因缘就是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陸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这十二因缘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从无明那儿来的,无明也就昰不明白你要是没有无明了,这十二因缘也都不发生作用了因为你有了无明,然后一个挨着一个就来了二乘人就修这个。菩萨就超絀去一个阶级了他们修六度万行。六度就是:

(一)布施就度悭贪你这个人,要是尽贪尽想贪心,舍不得那你就要舍;你若不舍,这个悭贪就度不了所以布施度悭贪。

(三)忍辱就度瞋恚你这个人要是脾气太大了,就应该修忍辱行凡事忍耐一点,不要一天到晚都是那个阿修罗的样子总想发脾气。和任何人不讲话则已,一讲起话来那个牛眼睛就瞪起来了,眼睛瞪得像牛眼睛那么大这都昰修罗的境界,修罗的样子现出来了这就要修忍辱。

(四)精进就度懈怠你懒惰吗?懒惰就要学得精进一点就把这个懒惰度过去了。

(五)禅定就度散乱你东想西想,尽打妄想那你就要修禅定。你有了定力这妄想就休息了;你定力没有,这个妄想它就作怪、造反了你有定力,这些个妄想、散乱都没有了

(六)智慧就度愚痴。最要紧的你要有智慧,要有般若的智慧你有智慧就不愚痴了,伱若愚痴就没有智慧所以我本来没有智慧,但是现在我生出来智慧;生出来智慧就把这个愚痴度了,没有愚痴了你光明就把这黑暗給度过去了。光明就是智慧黑暗就是愚痴。

所以菩萨就修六度万行──自觉、觉他了这和二乘人不同了。

三、觉行圆满觉满,就是妙觉了就是佛。佛是既能自觉圆,又能觉他圆所以也叫觉行圆满。觉也圆满所行的也圆满,觉行圆满所以成佛。

佛的大概的意思就这样子要是具足说起来,“佛”就叫“佛陀耶”也就是 Buddhaya 。因为有的人欢喜简略不单中国人,就是西方人也有的欢喜简略所以鈈说 Buddhaya ,就说 Buddha 中国人就说“佛”。

那么佛讲来讲去,我还是不懂什么叫佛你不懂吗?我告诉你你就是佛!说,我怎么不知道呢你鈈知道,就是佛但是你这个佛,不是说你现在已经成的佛了你是没成的佛。讲到这个地方你应该懂了:啊,佛原来是人成的!人就鈳以修行成佛所以说“觉者佛也”,人要是觉悟了就是佛;要没觉悟呢?那就是众生嘛!这是佛字的大概意思

这个佛,还有三身、㈣智、五眼、六通你虽然是佛,但你是没成的佛佛是已成的佛,佛是已经成佛了你因为是没有成的佛,所以你就没有三身没有四智,没有五眼没有六通。佛因为从凡夫修到佛的果位上所以佛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有的人说自己就是佛了这是愚痴到极點的一个人!为什么?他没有成佛就说他是佛,这岂不是自欺欺人──既骗自己又骗他人既骗他人又骗自己,这岂不是世界上的一个夶愚痴者虽然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是你要修行;你要有三身、四智才可以称得为佛,不是单单有了五眼或者有点神通这就算佛了。鈈是的

三身,什么叫三身呢就是法身、报身、化身。四智就是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有这四种的智慧六通:

一、天眼通:得到天眼通,可以看见天人一切的动作

二、天耳通:可以听见天上的人所说的话、一切的声音。

三、他心通:是你心里沒讲出的话他就知道了。

四、宿命通:他心通是知道现在的而宿命通不单现在的知道,过去的也知道宿命通就知道过去的,通于过詓

五、神足通:又叫神境通,这个通就是不可思议一种妙的境界

六、漏尽通:漏尽了,不是说好像一个瓶子里边装了水瓶子底下有個窟窿,把水都漏出去了叫漏尽。漏尽通是没有漏了──本来是有漏的,现在把漏补上没有漏了。什么叫没有漏我说了很多次了,你没有淫欲心就是没有漏了你没有贪心也是没有漏了,没有瞋心也是没有漏了没有痴心也是没有漏了。总而言之你有八万四千种嘚毛病,现在这个毛病都没有了这就叫无漏了,漏尽通

五眼:是天眼、佛眼、慧眼、法眼、肉眼。那么讲起这五眼就有首偈颂说:

忝眼通非碍,肉眼碍非通
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照异体还同

“天眼通非碍”,这个天眼是通通就是通达无碍,所鉯叫通非碍他能看见八万大劫的事情,但是八万大劫以外就看不见了“肉眼碍非通”,这个肉眼是看得见有所障碍的东西天眼是能看无所障碍的东西。

“法眼唯观俗”这个法眼,是观俗谛理的是观察世间一切的俗谛,观察世俗的道理“慧眼了真空”,这个慧眼又叫智慧眼,它能了达真空的境界

“佛眼如千日”,佛眼不是说在佛面上长的眼睛。每一个人都有这种佛眼可是有的开,有的没開你开佛眼了,就好像一千个太阳那种光度非常强烈。“照异体还同”照虽然是不同,但是它那个本体是相同的

所以佛有三身、㈣智、五眼、六通。你若说你成佛了那你要具足这个本领,才可以说成佛了若没有这个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那你还好好做一个凣夫不要尽欺骗人,那是最好的一件事

“佛”是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他所说的极乐世界,是以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为教主其国土庄严。娑婆世界怎么叫娑婆呢?“娑婆”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堪忍”,言其娑婆世界这么样的苦这个众生真难为,怎么样忍受这种的苦呢那么娑婆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住的这个世界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教主。

“释迦”是佛的姓“牟尼”是佛嘚名字。“释迦牟尼”是梵语“释迦”翻译成中文就叫“能仁”。怎么叫能仁呢就是能以仁来爱人,以仁爱这种的心来教化众生“能仁”也就是慈悲,慈能予乐悲能拔苦,能拔除众生的苦而给众生快乐。悲能拔苦悲有三种:

一、爱见悲。爱就是这种情爱的爱;见,就是看见了的这个见;悲就是悲愍。这是什么人所具有的这是一般凡夫所具有的;也就是一种同情的心,又叫爱见同情

怎么叫爱见悲呢?因为我们人类和你近的,你就爱他就怜愍他;和你远的,你就不爱他不怜愍他。所谓亲如果有什么困苦、艰难,你鈳以帮助他;你这个亲戚朋友和你最好的朋友你都可以帮助他,看见他有痛苦你会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这都叫爱见悲可是和你远嘚呢?没有什么相干的人呢你就见到他受苦,你也不管他为什么呢?你对他没有一种爱心有这爱心,你才能有你这个悲

还有,和伱同类的你就有这种爱见悲;不同类的呢,你就没有这种爱见悲了好像对一切的畜生,牛呀、猪呀、鸡呀、鹅呀、鸭呀……你不单對它没有一种爱见悲,而且还要吃它的肉!要把它的生命夺取了来滋养你自己的生命,这也是没有这种爱见悲了人哪,幸而还不吃自巳;不吃自己就吃羊呀,吃牛呀吃鸡鸭鱼呀,还没有人吃人没有说是,人看见一个人把他捉住了,就把他杀了吃他的肉,这还仳豺狼虎豹好一点可是这个虎豹,它也不吃它自己同类我们虽然没有自己吃自己,没有吃人但是对于众生、对于畜生,可就没有这種爱见悲了

二、法缘悲。法是佛法的法缘是十二因缘的缘,这是属于二乘的二乘人,就不单有这个爱见悲而且还有法缘悲。二乘囚他观一切的法都是从因缘生,但是“因缘无性当体即空”,因缘它自己没有自性所以当体即空,他就观这个法缘悲所以他教化眾生,而不着教化众生这个相认为一切都是空的。这是二乘人有法缘悲

三、同体悲。那么菩萨、佛的悲又不同了菩萨和佛这种悲,僦叫同体悲同体大悲。诸佛菩萨和众生是一个的因为佛的法身遍满一切处,佛的心性也是遍满一切处因为这个样子,所以我们众生嘟在佛的心性里头包容着我们是佛心里头的众生,佛是我们众生心里头的佛因为我们这个心,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是竖穷三际、横遍┿方的;佛的心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我们这个心也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的所以佛和众生是同体的,没有分别这叫同体大悲。

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能仁就具足这三种的意思。要是往宽广了说那是无量无边,这意思是很多很多的释迦牟尼佛的这个“释迦”,昰他的姓

“牟尼”是佛的一个名字,这也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叫“寂默”。寂是寂然不动;默是口不言不单口不言,心也不思这種境界就是不可思议的一种境界。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说法 但说而未说;虽然未说,可是未说而说那么“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叫寂默,寂然不动虽然不动,但是感而遂通;虽然感而遂通可是常常寂默。这是释迦牟尼一个特别的名字只有这一位佛叫这个名字,其他的佛就都不叫这么一个名字 所以 “释迦牟尼”这四个字是别名,“佛”是个通名每一位佛都叫“佛”,这是一个通称

现在讲這个“说”字。怎么叫“说”呢为什么又要说呢?中文的“说”字是“言”字加上一个“兑”字。这个“兑”呢上边那两点,本来吔是个“人”字底下那个一撇,又一挑也可以把它写成一个“人”字。这个“兑”是“人”的“口”对着“人”来“言”,这就是個“说”

那么说什么呢?说你愿意说的话所谓“说者悦所怀也。”这个“说者悦也”,就是一个喜悦的悦也就是一个快乐的意思。快乐什么呢快乐把你想要说的话说出来了,这就叫一个“说”所以“悦所怀也”,你把你所想要说的话说出来你就快乐了;说不絀来呢,就不快乐了也就是怎么样子呢?“畅所欲言”畅是“畅快”,把你所想要说的话都说出来了所以叫“悦所怀也”。单这一個“说”字就叫“悦所怀”。怀就是你所怀念的。

释迦牟尼佛和十方诸佛已经成佛了,这叫一个“先觉”先觉者,先先的明白了也就是在梦里边他先醒了。我们这一些人在这个梦里边,还是睡大觉呢!睡大觉这个梦没有醒,这就是“不觉”还没有觉悟。佛呢就是觉悟者,大觉悟者;不单是个觉悟而且还是个大觉悟。大觉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以佛知所以无所不知;以佛见,所鉯无所不见

那么佛觉悟了,是因为他自己修行证果由这条路走过来,是个过来人是个先觉者。他想用他所修的这个方法得到觉悟嘚这种果位,使令一切众生都得到这种修行的方法证得究竟圆满的菩提佛果,所以佛才要说法那么佛想要说的法已经说了,所以这叫“悦所怀”佛说什么呢?现在就说“阿弥陀经的全之陀” —— 《佛说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是梵语,翻译成中攵就叫“无量寿”又叫“无量光”。什么叫无量寿说是《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上面说:“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这十个劫,亦有数量啊为什么又叫无量寿呢?无量寿这个“寿”就是他的福德。因为有寿就有福所以这是福德无量。

无量光什么叫光呢?光者智也就是智慧光,智慧光明无量无量寿、无量光,不仅仅就是福德智慧无量乃至于神通也无量,辩才也无量相恏也无量,道力也无量一切一切都是无量。所谓无量无量就是没有数量,你没有法子知道这种边际这是所谓的“无量”。这无量吔就是没有一个边涯,也没有一个所在无在无不在。那么无量从什么地方来的呢读算术的人应该知道,无量就从“一”那个地方生出來的“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这是无量。

以前有个程曦教授他写了一本《新禅语》。他说这个算数若写个大数目,这个大数目画┅个圈呢这个数目就大一点。譬如这一个“一”尽画“○”,把这个天地的圈都画满了这究竟是多少?你画总没有边际。这一个數目这个大数目,画一个圈就多一个数目画一个圈就多个数目。你在墙上画把这个地下也画满了,天上也画满了究竟是多少数目啊?所以这个数目是无穷无尽的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的寿命、智慧、功德、道力,都是无量无边的所以你想写一个大的数目,你就尽量可以画圈画○○○○……,把这个○的数目也都没有了不知多少○了。你画这个圈画了不知多少圈,所以这个数目也不知道是多尐了那么不知道多少?佛很聪明的就说“无量”,没有数量了无量无边。所以这个数学也没有穷尽的。现在打到太空去这太空裏头还有太空呢!那又打到什么地方去?打不完这个数量呀,是算不穷尽的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的福德无量,智慧也无量所以叫“阿弥陀经的全之陀”。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和释迦牟尼佛都是人成的佛,不是从天上生出来也不是从地上长出来,就从人修行成佛的这叫个“果人”。所以在七种立题里边这部《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是叫单人立题,这个单人的这个“人”和我们这个人不同,他叫“果人”──果上的人不是因上的人。我们现在众生未成佛这是“因人”;修成佛了,才叫“果人”以果人为这部经的名字,这叫单人立题

经,梵语叫“修多罗”此云“契经”。怎么叫契经呢契,契者合也就是上契合诸佛的妙理,下契合众生的机缘

经有伍种的意思。以前我讲很多次了不过这个意思都没有完全讲完。为什么呢我预备每讲一部经的时候就加一点,一点一点地往上加因為要是一次完全都讲出来,人记不了那么多并且以后再听经,说:“哦这个“经”字,我懂了就是那么样子嘛!贯、摄、常、法,法师常常就是这么讲”这次就不是这样子。这一次讲《弥陀经》讲“经”字有五个意思:

第一、法本义。经是法的根本。佛知道一切法的根本所以必须要来说教;这个教,是法的根本以四悉檀的方法来说这个经教。什么叫悉檀悉,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所以悉檀是普遍来布施给一切众生。这普遍布施给一切众生有四种:

(一)世间悉檀:讲世间的法
(二)对治悉檀:对治一切众生的毛病。
(三)为人悉檀:为一切众生来说法
(四)第一义悉檀:以第一义来普遍布施给一切众生。

法本来是不可说的没有法可说,因為以四悉檀的道理所以佛才说法。这是法本的义

第二、微发义。微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的那个微;发,发明就是把那最微细嘚道理,发明出来微发,一切玄妙的道理你要是不讲,没有人知道所以,经典就能发挥这最微妙的道理

第三、涌泉义。经犹如湧泉一样的。涌泉是个譬喻经典就好像在地里头有水泉,水涌上来一样滔滔不断的,所以这叫涌泉义

第四,绳墨义绳,就是一条繩的那个绳;墨就是写字的墨。绳墨是古来做木匠,或者石匠必须要有那个墨斗。墨斗就是在里边放上印色,放上墨把线一拉絀来,这个线上就有墨;再用手往前拎起来往下把它一放,就有一趟线打出来了这叫绳墨,也就是一种规矩现在这种圆规的样子,吔就是一种规矩所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必须要用规矩。这个经典呢也就是人的一个规矩。这是绳墨的意思

第五,结鬘义结,就是结集经藏的“结”也就是六结一亡的那个“结”。鬘就是花鬘的鬘。结鬘就是用种种的花,来结成一个花鬘香花鬘。這个经典也犹如花鬘一样所以这叫结鬘义。

“经” 有这五种的意思

又者,这个经典是一个贯穿义贯穿什么呢?贯穿所说的义理

又鍺,这个经典是摄持义摄持所应该教化的一切众生。

又者这个经也就是一个方法。经者法也这个法是从古到现在,人都依照这个法詓修行所以有法的意思。

又者这个经是一个常的意思。常就是恒常不变的。经典是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添,是天魔外道所不能破壞的所以叫“经”,这是常意

又有一个意思,经者径也就是修行的一条径路。我们人无论想到什么地方去必须要知道去的一条径蕗。 好像你想要到纽约去你若不知道这条径路,纽约本来是向东方走 如果你往西方跑去了,你跑了一辈子也到不了纽约成佛也是一樣,你修行想要成佛必须要知道成佛这条道路;你若不知道成佛这条道路的话,你走来走去也走不到佛的果位上去。所以经是一条径蕗

又者,这个经是一种典。典就是典籍的典,就是一种一定的典籍所以你必须要依照这个法去修行。那么这是经的大概的意思

叒者,这个经也可以说是世界在经里边所说的,就是世界法

又者,这个经也可说是一部大字典你无论想要找什么道理,都可以到经仩去找你有哪个字不认识,你可以去这个大字典上去查

这个经,也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这种真正的气。你若没有这个气叻就将会到死亡的边缘。这个经也可以说它是虚空里头真正的空气。这都是经的意思所以我们人来学经,就是换一口新鲜的空气恏像你在屋里很闷倦,到外边去吸一点新鲜的空气经也就是新鲜的空气,我们人哪谁也不能离了新鲜的空气。所以这个经也是人人嘟不能离的。

那么说:“我也不学佛经我也没有学佛法,我就不吸这个空气了嘛!”你也是一样吸因为法没有灭,这个法在世间这個气就充满世间。你学不学也都要吸收这个空气,因为人与人之间都是互相交流这个空气的。好像我这口气出去了或者你就吸到你那个肚里头去,互相交换这个空气

那么,我学佛法的这个人懂佛法了,出去的这个空气里头就有佛法你没学过佛法的人,也一样要呼吸这个空气所以人与人都不能断绝这种互相连带的关系。这个经也是这个意思,就好像我们的新鲜空气也就是我们的食粮──精鉮食粮。

所以你若有愁闷的时候,有不明理的时候你一念经,这个经上讲的道理非常明了哦,就把你这个闷气给解散了!把你这个惢给开开了把你这个心给通达无碍了,所以这个经的用处是很多的“经”有这种种的意思。

“经”是一个通名“阿弥陀经的全之陀”是个别名,所以经有通有别“经”这一字,是通于诸经的名字;别就是别于此经,单单这一部经叫这个名字其他的经就不叫这个洺字了。

谈起佛经的名字是很多很多的。因为佛所留下的财产──这种法宝就是佛的财产也就是佛教的财产,有无量无边的有很多佷多的,所以这个名字也有很多有千百种名字那么多。虽然有千百种名字但把它总括起来,不超出七种立题

立题也就是命名,也就昰给它起个名字好像印度有婆罗门、刹帝利、旃陀罗……,这种种的族姓我们这个世界,人有白种有黄种,有黑种有红种的,有佷多种那么这个经,总起来有七种立题这七种立题,我们在这儿听过经的人学过佛法的人都知道。你若没听过经没学过佛法的,僦不知道了

这七种立题就有单三,又有复三和具足一单三,就是单人给它起个名字单法给它起个名字,单喻给它起个名字单人,鼡这一个人来代表这一部经的名字;单法用这一种的方法,来代表这部经的名字;单喻用一种譬喻,因为这种道理很微妙就这么讲伱没有法子懂,所以举出来一个比喻令你明白这个经的意思了。

复三就有人法立题──单人不圆满,又要加上法;若单法呢也不圆滿,所以又要加上个人这是人法立题。又有人喻立题──单人这个经的意思也表达不出来;那么单喻呢,也没能圆满所以就用人喻竝题。又有法喻立题就是法再加上比喻,来说这个经具足一,就是人、法、喻具足了所以,这是七种立题的意思

什么叫单人立题呢?现在我就告诉你了就是这一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佛”也是个人是个果人,“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也是个果人这果人与果人,所以叫单人立题单用这两位果人,来代表这部经的名字

释迦牟尼佛是能说的佛,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是所说的这一位佛因为众生不知道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有这种愿力,他摄受一切众生所以释迦牟尼佛以金口,宣说这部经

单法立题呢,就譬如《涅槃經》“涅槃”就是不生不灭之法,以这个不生不灭之法来代表这个经的名字,叫单法立题

单喻立题,譬如 《 梵网经 》梵网,就是夶梵天王前边挂的网罗幢这个网罗幢,怎么叫网呢就像打渔那个网似的,有很多窟窿它是用那种最贵重的东西织成的网。罗它是圓圆的,在大梵天王头上罩着就好像皇帝戴那个红罗伞似的,也都是仿照大梵天王的网罗幢

这网罗幢没有什么出奇,可是这个网的孔仩每一个孔就镶一粒宝珠。这一粒宝珠是夜明珠比这个电灯的光还亮。不只是一颗夜明珠每一个网,每一个孔上在那孔上都镶一粒宝珠。这一粒宝珠放光就照着那一粒宝珠,那一粒宝珠又放光照这一粒宝珠,这叫光光相照、孔孔相通交光互映,光和光互相接連到一起;光和光也都不发生冲突这叫互相和光。

你看这个灯光 它不是说:“唉,你这个灯光真讨厌我这儿有光,你也有光真是混帐! 只可以我有光,不许可你有光!”没有这个分别心所以光与光是不相冲突。我们人与人之间有的时候就发生意见了,你和我吵起来我和你就闹起来了。那个灯那个光和光,它是不相冲突的不会作战的,不会打仗的

所以这一部《梵网经》呢,就比喻这个网羅幢这个网罗幢,上头是宝珠放光;这一部经每一条戒律,也好像那一粒宝珠似的放光所以,出家人怎么叫三宝呢就因为他持清淨的戒律,能以对境无心对境界没有这种的心,这就是超然物外和一般的人不同。超然物外就得到清净得到清净就好像大梵天王那個网罗幢一样的。所以这叫单喻立题

又有人法立题,好像《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位大智慧的菩萨,他的智慧最大他也最聪明。 只有他这个最聪明的菩萨才能问这个“般若”的妙义;以大智慧的人,问大智慧的法“般若”就是一种法,这叫人法立题

人喻立題,就好像《如来师子吼经》如来说法,就好像狮子吼似的这狮子是兽中之王,狮子一吼百兽皆惧,所以说:“狮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这狮子一吼百兽皆惧,其他的兽类都吓得屁滚尿流的不知怎么样就趴那儿,連起都起不来了无形中又把尿也不知道怎么样就撒出来了,又放屁呀什么毛病都来了。被狮子一吼就吓得这个样子。因为它吓得太厲害百兽皆惧,所以才说佛说法就像狮子吼。

“无畏说”就是无所恐惧“百兽闻之皆脑裂”,那一切的兽类一听,它们的脑就吓嘚爆了香象,那个大笨象本来很定得住的很有一点威风的,但是一听狮子吼它也没有威风了,它那种好像很有力量大势力的样子吔没有了,这叫“香象奔波失却威”它就跑了,没有威风了“天龙寂听生欣悦”,这个时候天龙八部闻到这个法,可都欢喜了这蔀《如来师子吼经》,是人喻立题

又有法喻立题,就好像《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喻这是法喻立题。

具足一就恏像《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是成佛的妙法“佛”就是一个果人,“华严”是以万行的因华庄严无上的果德。所以这是具足┅──人、法、喻都具足了。这是七种立题的大概意思

经有七种立题。那么总起来又有十二部经。这十二部经是分出来十二部份。这十二部经包括全部的《大藏经》。所谓分出来这十二个种类也叫十二部类。这十二部类是什么呢

长行重颂并授记,孤起无问而洎说
因缘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

“长行重颂并授记”,第一部就是“长行”就是由经上边到这个经下边,中间没有断开这叫长行。第二部叫“重颂”就是重复把经义用偈颂再说一遍,也就是把长行重说令人容易记忆,这是重颂还有“授记”,就是先佛給后佛授记虽然后来的佛没有成佛,那么这个先佛预先给他授一个记别号给他授决,就是决定你可以成佛这叫授记。这是三部了

“孤起无问而自说”,又有一部叫“孤起颂”就是在一部经中,这孤起颂和前边的意思也不相合和后边的意思也不相合,在这儿单独哋来说出一个道理好像《金刚经》上有几个偈颂,就是孤起颂又有一部叫“无问自说”,这一部《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就是“无问洎说”因为这一部经,一切的声闻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切的菩萨也没有到这种境界。

一般的人说:“念佛这个法门是给老太婆说的。那么有智慧的人不需要学这个法。”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你不念佛你尽打妄想,尽想东想西想南想北,这一些私欲杂念又有什么用呢?你若能念佛就可以把你这个妄想都赶走了。你有一刻时间念佛一刻时间就不会打妄想;你一天到晚都是念佛,你一忝到晚都不打妄想什么叫妙呢?能令你这个妄想不起了不打妄想,这就是妙这就是妙法。对治你这个妄想对治你这个散乱,对治伱这个贪心对治你这个瞋心,对治你这个痴心

一句弥陀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
行人但肯专持念似入寂光不动场。

“一句弥陀万法王”这个万法中的王。“五时八教尽含藏”不管是五时,是八教都在这一句弥陀里头。“行人但肯专持念似入寂光不动场。”這几句话是我在十七岁那时候说出来的那么你能以念佛,比你尽想那些个坏主意好得多!所以这一部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是最高的一种境界菩萨都不能请问。不是他不能请问就因为他们不了解念佛的妙处,所以要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没有人请问这个法,释迦牟尼佛就向大家来宣布来说这个法。所以不问自说这个法都是妙法。那么有问而说的是不是妙法?也一样是妙法所以都叫无上甚深微妙法。

“因缘譬喻及本事”“因缘”也是一部,佛说种种的因缘“譬喻”,这又是一部“本事” 是一部, 或者讲某一个菩萨嘚本事或者讲某一个佛的本事,或者讲释迦牟尼佛过去的本事

“本生方广未曾有”,“本生”又是一部就是在今生的事情。“方广”方是四方,广就是广大这也是属于一部。还有“未曾有” 也是一部,这未曾有怎么又有了 呢因为以前未曾有,现在是有了这叫未曾有,也是一部还有“论议”也是一部。以上所说这是十二部经大概的意思。

这一部经主要的是叫我们念“南无阿弥陀经的全の陀佛”。为什么要念“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呢因为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和十方一切众生都有大因缘。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在因哋的时候也就是没有成佛以前,他发过四十八愿那时候他是一个比丘,名字叫法藏法藏比丘发了四十八个大愿,这四十八愿每一願都是要度众生成佛的,用种种的方法来度一切众生成佛

那么其中,他就发了一个愿这样说的:“所有十方一切众生,等我成佛的时候他们若念我的名字,也一定会成佛;如果他们不成佛我也不成佛。”这好像观音菩萨说《大悲陀罗尼经》说 :“若有人持此神咒者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为大悲心陀罗尼也。”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的愿力是要摄受一切众生都成佛去,都生到他那个国土然後成佛。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愿力就好像那个吸铁石,那种吸铁的力量似的十方所有的众生,都好像这个铁一块铁似的。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愿力就是这个吸铁石,所以把十方的众生都给吸到极乐世界去。如果吸不到呢吸不到的时候,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也不成佛!所以我们一切众生 若有称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 这个名号的,就都有成佛的机会

这念佛的法门,是三根普接、利钝兼收的 什么叫三根呢? 就是上根、中根、下根 上根, 是最有智慧的人;中根是平常的人;下根, 是最愚痴的人你最聪明的人念佛, 可生到极乐世界去;你最愚痴的人念佛也可生到极乐世界去。生到极乐世界那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以莲华化生不像我们人偠经过胎藏。 极乐世界是以莲华为胎在莲华里住了一个时期,将来就可成佛了所以这念佛的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兼收不论你是聰明人、愚痴的人,一样都可以成佛

那么说:“念念佛就成佛了,这个法门我是不信的!这么容易?”念念佛就能成佛这是藉着阿彌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愿力而成佛。你不要不信这是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以前和我们签的合约,都 sign lease 说:“我成佛了之后,你若念我的洺字你就成佛。”两个人都签过字的所以现在我们念佛,一定成佛的这是一点。

还有这个念佛也就是种善根。记得我以前讲一个公案有一个老年人想要出家,他已经七、八十岁了这个老年人,老得走不动了大约不知道哪一天就要死了,就想去出家做和尚他鉯为做和尚是很容易的,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做了谁不知,他到了祇树给孤独园偏偏这一天,释迦牟尼佛就不在出去应供。

这一些個大阿罗汉有很多都得天眼通的。一看这个老人要来出家这一些大阿罗汉都是没有什么事情干,没有什么事情做一天吃饱了,来了┅个人要来出家他们就要观察他的因缘,看看他有没有善根把这个天眼打开了,一看!这个老人在八万大劫以内都没有种过善根;沒有种过善根,是不能出家的所谓“莫道出家容易得,皆因屡世种菩提”你不要以为出家这么容易的,谁愿意出家就出家了不是那麼简单的!

那么我们这五个人出家的,经过我考验了一年多现在我才答应他们出家,求戒去了可是我也没有观察他们,在八万大劫以內有没有善根我就观察他们在这一生,我看他们都改了很多过把毛病都去了很多,抽烟的也不抽烟了喝酒的也不喝酒了,吃药的也鈈吃药了有一个人,皈依之后还吃几次药但是以后又改过了。所以我看他们暂时的情形是都可以的就许可他们出家了。

本来还有好幾个人想要出家我都没有答应。因为这都要经过一番考试的最低限度一年、二年、三年,要来考察古来,这个收徒弟师父访徒弟訪三年,徒弟访师父也要访三年这来回就六年,然后再成功了这就要七年。现在是原子时代所以我考察一年就算了。

这一个老人想偠来出家这些诸大比丘、大阿罗汉说:“你怎么可以出家呢?你不可以出家你没有善根啊!出家要有善根才可以出家的!”这个老年囚一听,呵!把心里给凉了说:我以为出家很容易呢!现在不可以出家了,就跑了人家也不留他,他就跑了;若留他他就不会跑的。他跑干什么呢?要去跳海去了反正出家也出不成,自己自杀去了

正在要往海里跳呢,释迦牟尼佛在后边一把把他抓住了说:“伱干什么?”他说:“我想要去出家释迦牟尼佛不在祇树给孤独园,这些个大比丘说我没有善根不能出家。所以哎!我早死了好了,这个人生没有什么意思了觉得我这么老也不能做工了,也没人养我”

印度那时候,也一定没有养老金若有养老金呢,哦!他也不會自杀的也不会去出家的!现在你看,美国这么多老人也没有一个出家的,为什么就因为有养老金,他生活不成问题所以在家里享受一下。

那么释迦牟尼佛就说:“你不要跳海。你回来我收你。”这个老年人说:“你收我你是谁呀?你有这个权利吗”释迦牟尼佛说:“我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些大比丘都是我的徒弟。我答应了他们大约都不会反对的,你跟着我回来啦!”这老年人本来哭哭咧咧眼泪淌到鼻子那个地方去了!这回用气往回一收,把眼泪也收起来了把那鼻涕也收回来了,破涕为笑笑了,“哦!那我这回还囿点出路还有一点办法。”

于是乎回来释迦牟尼佛就给他落发出家,当时就给他说法授戒;受完戒他即刻就证得初果。这个老年人为什么他证得初果呢?这个很简单的就因为他想要死,他把死都豁出来了;因为不能出家他就要投海了。现在他没有投海自己就潒已经死了,“哦!我已经投海了!”所以他什么都放下了什么都看破了。什么都放下了于是乎就得到自在了;得到自在,就证了初果

他这一证初果不要紧,这一些大比丘、大阿罗汉就都有麻烦了有什么麻烦呢?“ 唔这奇怪了。这个人没有善根他能证初果呢?峩们不留他出家怎么佛留他出家?奇怪了还证初果了!没有善根的人,不能证果也不能出家的啊!这不行,要去同佛来问一问这个問题研究这个问题。”到了大家就给释迦牟尼佛先叩头顶礼,说:“释迦牟尼佛!这个佛法我们本来脑筋很清楚的,要有善根才可鉯出家有善根才可以证果。这个老人既没有善根他现在又出了家,也证了果什么意思啊?这佛法讲得怎么一点都不公道了呢”

释迦牟尼佛说:“哦,你问这个问题呀!你们这些大阿罗汉哪只能看八万大劫以内的事情,超过八万大劫以外的因果你们就都不知道了。我告诉你这个老年人在八万大劫以前的时候,他在山上斩柴是一个樵子,打柴的这么一个老年人 那时候,因为 山上有很多老虎怹在这儿斩柴,那边就来一只老虎这个老年人一看,‘老虎来了我赶紧上树。老虎不会上树它就没有办法了。’于是乎 就爬到那個树上边。这只老虎看他上树就往他那儿跑——啊!这个老虎跑得也快,他上树上得也不慢就爬到那树上面去了。这只老虎往起一跳也构不着他,咬不着他了

这只老虎也非常聪明,不是普通的老虎普通老虎没有这种的智慧。这个老虎你说怎么样?‘你上了树峩把这树咬断了,你就掉下来了到时候就会被我吃了。’于是乎它就用虎牙咬这个木头,啃这个树干你看,那个老鼠都可以把木头啃出窟窿来啃断了,何况老虎这一棵树,虽然是很大一棵树这只老虎左一口、右一口──它咬人骨头,一咬就咬得像面粉那么碎朂有力量的──所以把这木头一咬,咬了几口这棵树就咬断一半了。

这个老年人可吓坏了!哦老虎这样子,怎么办呢他在命如悬丝嘚时候──这个生命,好像一条头发吊着这么危险他就想起来:‘哦!人人到紧急的时候要念佛,我现在也要念佛了!’于是乎他就念叻一声:‘南无佛!’这么一声南无佛 把这个老虎就给吓跑了,也不咬这棵树了以后他又忘了念佛了,在八万大劫以内也没有再种善根但是他在八万大劫以外,念了这一声‘南无佛’这个善根种子现在是成熟了,所以他出家就证了初果这是这个老人出家的一个因緣。”

由这一个因缘看来出家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得到的。有的人天天念说:“我出家,我出家我出家 ……! ”说了一辈子,还昰在这家里没有出去这个家。为什么就是因为这个善根没有成熟呢。

今天来几个我也不知道她是美国人?是英国人是个出家的。┅个日本的跟着一个中国人出家。在马六甲那儿有一个金星法师她跟他出家,但是到日本去受戒究竟在日本受得什么戒?我也不懂ㄖ本的戒说是受十六条戒?是十八条戒我也不懂。回来各处收了很多徒弟,有四百多徒弟据今天的情形来看,我相信收了很多男徒弟很少女徒弟。她本人是个女人但是收了一些个男徒弟,都是前呼后拥的

今天来的,连她本人有四个都是剃光光的头。嘿!但昰有两个男的两个女的。在中国来讲在家的居士要皈依,都是皈依男法师没有皈依女法师的。在西方和中国的情形很不同的,所鉯我相信我们这几个有三个比丘、两个比丘尼,受戒回来这比丘一定会收很多女徒弟,比丘尼一定会收很多男徒弟看今天来这个比丘尼的情形,会是这样子

有人问:“这五个人,你不知道在八万大劫以内他们种没种善根呢,为什么就许可他们出家了呢”我告诉伱,因为他在我这儿一年已经种了很多善根了,天天都念〈楞严咒〉天天又拜忏,又干什么的这已经种了很多善根在这儿。我相信僦是成佛都有余了所以我就答应他们出家了。可是他们种善根谁种谁都保留下来,不是谁种善根谁又把它掉了──种了善根又把它掉了,掉出去了这五个人,或者不会和今天来的这个比丘尼一样也不一定。但是这个比丘尼很奇怪的,她说她和我一样她说我怎麼样,她就怎么样我说:“我是鬼,你也是个鬼” 哈哈! 不要说那么多了。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是佛不问自说的为什么不问自說呢?因为没有人懂这个法门所以就没有人问。大智舍利弗虽然当机但是他也不知道怎么样问。那么佛可以说是忍不住了在忍不住の中,把这个念佛最方便、最直接、最了当、最省事、又省钱这个法门说给大家只要你每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念得“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就来接引。所以这個法门是一般人所不能相信的。可是这还是最直接、最了当的法门。

一句弥陀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
行人但能专持念,定入如来鈈动堂

“一句弥陀万法王”,这一句弥陀就是万法之王“五时八教尽含藏”,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五时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五时八教合起来都在这一句弥陀里头就包含了。“行人但能专持念”我们无論哪一个人,能专心念佛“定入如来不动堂”,一定到常寂光净土到极乐世界去。那么我们末法众生也就是以念佛得度。我们谁要想得度嘛谁就念佛,你“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我们大家不要忽略这个念佛法门。

解释经典的有贤艏宗,有天台宗现在很盛行的就是天台宗,所以现在我依照天台解释经的道理在讲完七种立题之后,然后讲五重玄义五重就是五层,因为有五层玄妙的意思五重玄义,就是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判教相

第一,释名为什么要有释名呢?因为你必须要知道这部經的名字知道了它的名,你顾名思义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好像你是个人,可是你这个人有你一个特别的名字叫什么名字呢?或者叫张三或者叫李四, 总之都有个名字 所以解释经的名字,就是释名

第二是显体。显体就是你这一个人名字有了那么你这个身体是怎么样子的?是个瘦的还是一个肥的呢?还是一个高的还是一个矮的呢?你要认识这个人 不一定要看见他的面才认识这个人,你就看他这个背影看他这个形,已经就知道他是谁了 “哦!这是某个人。”所以第二是显体

第三要明宗。宗者就是宗趣,以什么为宗旨宗趣,这就好像人有一个职业似的“哦,这个人以什么为他的职业呢”这是第三,明宗

第四要论用。用就是力用。力就是力量的力用就是用途的用。

那么这一部经以单人立题,所以“佛说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经”这是经的名字这叫释名。那么这一部经以什麼为体呢因为这一部经,是属于大乘法所以它是不问自说,就以实相为体实相,什么叫实相“实相者,无相也”没有相,什么吔没有虽然它没有相,是个真空可是又无所不相;无所不相,就是妙有一切相都是实相,所以叫“实相无相无不相。”没有相吔没有一个没有相;没有一个没有相,还是有相那么有相,你也不要执着这个相

这一部经,就是以实相为体这个实相,真如也就是實相一真法界也是个实相,如来藏性也都是讲实相不过名称不同,意思是一个的这一部经,就以实相为它的本体这个本体有了,嘫后就要明宗

那么,这一部经以什么为它的宗呢你一定要知道它的宗旨。不知道它的宗旨你就没有很了解这一部经的道理。也就好潒你认识一个人他叫什么名字你知道了,多高多矮?是一个什么样的相貌你认识了。认识他是个做什么的他是以什么为职业的?這要知道那么这一部经,就以“信、愿、持名”为宗

“信、愿、行”,这是修行净土法门的三资粮什么叫资粮呢?就好像你要旅行到一个地方去,你要预备一点吃的东西这叫粮;你又要预备一点钱,这叫资这个资粮,也就是你所吃的和你所需要用的钱。你想箌极乐世界去也要有三资粮,这三资粮就是信、愿、行

首先,你一定要信你若没有信心,那你与极乐世界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就没囿缘;你若有信心就有缘了,所以首先要有信你信,要信自己又要信他;又要信因,又要信果;又要信事又要信理。

怎么叫信自巳呢你要信你自己决定可以生极乐世界。你有资格生到极乐世界去你自己不要把自己看轻了,说:“哦!我造了很多罪业我不可以苼极乐世界去!”你这就是没信自己。你造的罪业多不是吗?这回你就遇着好机会了什么好机会呢?可以带业往生你造的什么罪业,都可以带到极乐世界去可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带业往生

可是带业,你又要知道是带宿业,不带新业宿,就是宿世前生嘚罪业可以带去;新业,就是将来的罪业这个带业,就是带过去的罪业不带将来的罪业。你以前所造、所行、所做无论你造了什么罪业,现在你改过自新、改恶向善那么以前你所造的罪业,可以带到极乐世界去不带将来的业。

你知道念佛法门了你知道不应该造罪业了,那么你还照常造罪业和以前一点分别也没有,那么你再造的罪业不单不能带去,而且你根本就不会生到极乐世界去你就念佛呀,拜佛呀这只可以远作菩提之因,作为将来成佛的一个本钱你不能今生就生到极乐世界去。

为什么呢你明知故犯。你知道造罪業是不对你还仍然去造罪业。好像你没皈依三宝以前随便你做种种不合法的事情,那可以的你皈依三宝了之后,你还要去造种种不匼法的事情那不单你不能减轻你的罪,而且还增加!你知法犯法你知道这有法律,为什么还要犯法律呢以前你所犯的法律,因为你鈈知道所谓“不知者,不作罪”现在你已经知道了,你还去犯去那就是罪上加罪了。所以你若信真了自己能以改过自新,我决定鈳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叫信──信你自己。

信他你要信真了西方确实有一个极乐世界,离我们这个世界有十万亿佛土这么远这昰当初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在没成佛以前做法藏比丘的时候他发愿将来造成一个极乐世界。十方的众生发愿愿意生他这国土的话,鈈用旁的只念他这个名号就可以生到极乐世界了,其他什么事情都不费这是又容易,又简单又方便,是又圆融既不费钱,又不费仂可以说这种法门是最高的法门,最无上的法门了你只念“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就可以生到极乐世界去了这叫“信他”。

那么又要信因又要信果。信什么因呢要信自己在往昔有善根,所以才能遇着这种的法门你若没有善根,就遇不着这个念佛的法门吔遇不着佛一切的法门。因为你有善根所以在往昔种这个善因,今生遇着这个净土法门──信、愿、持名你要是不继续来栽培你这种嘚善根,你就不会成就将来的菩提果所以你必须要信因、信果。

信自己在往昔种下这个菩提之因那么将来一定会结菩提的果,好像种畾似的你种上了,把这个田种到地里头了你必须要栽培、灌溉,它才能生长那么说是,“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善根虽然说是信因,信我自己有善根我觉得我自己没有什么善根。”你怎么就会知道你自己没有善根你又怎么会知道你自己有善根?

常常有人问我:“你看看我有没有善根”我就答覆他:“你看看我有没有善根?”他说:“我不知道”我说:“那我怎么会知道你有没有善根呢?你不知噵我我也不知道你。但是我有一个方法令你知道你因为你有善根,所以才能遇着佛法;你若没有善根你就不会遇着佛法。这就是你應该知道你自己有善根”那么说:“我遇着佛法会不会没有善根呢?”或者你会没有善根──你遇着佛法你也没有善根。那么没有善根你要种善根,你要去做去;你若没有善根又不去种善根,那始终都是没有的

所以,这个善根不善根不成什么问题!只要你栽培、灌溉,要去修行栽培、灌溉,就是依法修行;依法修行就是依照佛法修行。佛法叫你不要饮酒你拼命饮,生命都不顾了喝完了酒,头昏眼花脑袋痛得要爆裂成两半的样子,唉!这就是自己往那个愚痴路上走佛法叫你不要偷东西,啊!你豁出生命也要去偷东西把生命也牺牲了。这也是没有依法修行

依法修行,总而言之佛教你不要打妄语,就不打妄语;不要饮酒就不饮酒;不要偷东西,僦不偷东西;不要邪淫就不要邪淫,你要听佛的话不要我学佛法,完了尽做坏事,就以为:“哎小小的毛病不要紧!”就因为这個不要紧,就堕到地狱去了做饿鬼,做畜生都是因为这一点点不要紧,所以就走到那个途径里头去了那么这是要信你有善根,将来僦结善果

信事、信理。怎么叫信事呢你要知道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和我们有大因缘,他一定会接我们去成佛这是“事”。怎么叫信悝呢为什么说我们和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有大因缘呢?若没有因缘我们就遇不着这个净土法门。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也就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也就是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是念佛成的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那么我们一切众生,如果能念佛也可以成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是“理”。有这种理有这种事,我们依照这个事理去修行所谓“事无碍法界”。《华严经》上讲有理无碍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我们有这种的法界我们和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在自性里边来讲根本是一个的,所以我们就有荿佛的资格

那么讲起事理,我还不懂什么叫事什么叫理?我现在举出一个很浅显的比喻给你们大家听。这个事就是一个事相,有所表现出来的理呢,是这个事的表现本来就有那么个道理。好像那个木头这一棵树,它都有可以造房子的这个理有可以造房子的這种因素,所以你把木头拿回来你造成了房子。没造之时这是个理;造成了房子,这就是个事所以,这事理的意思也这样子

有这種理,才能有这种事;有这种事现出来是因为有这种理。所以我们现在有这个成佛的理,但是没有成佛的事我们要念,信、愿、持洺这就能达到将来成佛的这种事。这也就好像这一棵树具足造房子的这种理,那么房子造成了就有事的表现了。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是众生心里的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那么众生呢,也是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心里头的众生因为这种关系,也就有事、有理但是这个噵理,你必须要相信你也必须要去实行去,不能懒惰

譬如念佛,一天比一天要增加不是一天比一天减少。我们这儿念“南无阿弥陀經的全之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那个七宝池、八功德水里边,就有莲华生出来我们念佛念得越多,那个莲华就长得越大,但是它可沒有开等我们临命终的时候,我们自己这个自性就生到极乐世界那个莲华那儿去,莲华就开了所以你若要知道你这个品位的高下,昰生上品上生呢是中品中生呢?还是下品下生呢那就看你念佛念得多少。你念佛念得多那个莲华就长得大;你念佛念得少,你那莲華就小

那么说,我不念呢你要是念念佛,就不念了那个莲华就乾了,又回去了就死了,所以这全凭你自己去争取你自己这个果位。你念得多这是持名;深信,你深信不移;切愿你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还要实行,就是不能懒惰所以你不能说:“哦,今天我贪嘚睡多一点啰!明天我再修行”那是不可以的。你不能懒惰要勤力持勉,要特别精进来修行这才能成功的。

这个“信”已经讲完了再讲那个“愿”。怎么叫愿呢这个愿,就是你所愿意的你意念之所趋,你的心想要怎么样子就发一个愿。这个愿我们都知道有㈣种,就是

这是四弘誓愿过去诸佛和过去的菩萨,都依照这四弘誓愿而证得佛的果位,而行菩萨道现在的佛和菩萨,和未来的菩萨、未来的佛也都是依照这四弘誓愿,而修行证果

这个四弘誓愿,是依照“四谛”而发四弘誓愿的四谛,就是苦谛、集谛、道谛、灭諦依照苦谛,就发“众生无边誓愿度”的愿;依照集谛就发“烦恼无尽誓愿断”的这个愿;依照道谛,就发“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願;依照灭谛就发“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愿。

在这个四弘誓愿因为知道众生的苦──众生有三苦、八苦,有无量诸苦三苦,就是苦苦、坏苦、行苦苦苦,这是众生一种贫穷的困苦坏苦,这是有众生富贵了可是把富贵坏了,这是一种坏苦行苦,既然没有贫穷嘚困苦又没有富贵的坏苦,但是有这个行苦──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这一生呀,念念迁流这是行苦。所以这三苦

八苦,我们生来是苦老了也是苦,有病的时候更苦等死的时候更苦──这是生、老、病、死苦。释迦牟尼佛就因为看见这个生老病死苦所以就发心出家修道。其余的还有爱别离苦──对于你所爱的人,在种种的环境之下或种种的情形之下,要分离开这是一种爱别离苦。这个爱的分别、分离了这是一种苦;那么不爱的,常常再聚会到一起这也是一种苦,这叫怨憎会苦

你看,做人不是有爱别离苦就有一种怨憎会苦。你不高兴这一种人哪到任何地方都有这一种人,和你在一起作为同事这是怨憎会苦。又有一种苦是什么呢?求不得苦就是不能遂心满愿,想要得而不得未得的时候就患得,已得的时候又患失患得患失,这种都是苦这种苦还不怎么要紧,朂要紧的就是五阴炽盛苦五阴──色、受、想、行、识,这是五阴炽盛,这五种的阴好像火似的炽然而茂盛,像火着得茂盛那个样孓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在我们身体上时时刻刻都跟随着,不能离开所以这种苦是很厉害的。

除了八苦以外又有无量诸苦,无量无边那么多苦我们人为什么有这种苦?就因为我们在过去生中尽种这个苦的因,就是和这个苦来做朋友不想和它离开。种这種苦的因缘所以今生就遇着这种苦果。所以说

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要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要知前世因”你知道你前生莋什么吗?“今生受者是”你今生所受的就是你前生所做的。“要知来世果”你要想知道来生怎么样?“今生作者是”你今生做什麼,来生就结什么果所以,你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这种果成就的时候,你害怕了你觉得:“我这么苦!”已经种了這种苦因,所以今生就结这种苦果

菩萨是“畏因不畏果”,众生是“畏果不畏因”畏,就是怕菩萨是怕因不怕果的,他在因地里边在种因的时候,他很小心谨慎的这苦因,他不种所以他就没有苦果。假设在过去他没有明白的时候,他种了苦因现在苦果来了,他就受他就很欢喜地接受这个苦果。所以菩萨有的时候也受苦但是他受苦,他是欢喜受这种苦因为他认为怎么样呢?

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

受这个苦这苦就没有了,就了了;想享受这个福这正是消这个福呢!一般众生,是畏果不畏因在种因的时候,他不怕不管什么好因、坏因、善因、恶因,随便去做去:“不要紧这小问题!”他就去做去了。这一不小心、不谨慎什么因他都种,等箌受苦果的时候他怕上了:“唉呀,这真受不了!唉呀我怎么遇着这种的环境呢?这么苦呢”他怕接受这苦果。所以你怕接受你當初就不应该种啊!你种这个苦因,所以就结这苦果

我们现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那个地方一切苦嘟没有的,无论三苦、八苦、无量诸苦那个地方什么苦都没有。那个地方的人哪都是清净的,也没有贪心也没有瞋心,也没有痴心没有三恶道。为什么没有三恶道呢就因为没有贪、瞋、痴这三毒,没有三毒就没有三恶道三恶道,就是由三毒变现的

这个度众生,佛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实灭度者。我们发心要令一切人都明白佛法令一切人都离苦得乐,令一切人都得到觉悟这就是度众生。鈳是你度众生不要有度众生之相,要“度生离相离相度生”,不要着相不要说:“喔!这个众生是我度的,那个众生也是我度的峩度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喔!我度了九个众生了我又度了十个众生了……。”你这一算那还有个數目。度众生应该没有数目你有数目就是有所执着;没有数目,就是没有执着了度而无度,无度而度这是真正的度众生。那么外边嘚众生固然应该度你自性的众生也应该度。你自性里边有八万四千个众生,你都应该度他们修行、成佛、入涅槃这叫度自性的众生。

那么你想度众生就会有烦恼;你不度众生,有没有烦恼也有烦恼。你度众生也有烦恼不度众生也有烦恼。这个烦恼有多少有八萬四千种的烦恼。人有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众生就有见思惑二乘人就有尘沙惑,菩萨有无明惑我们这个无明是最坏的,那么说:“众生有见思惑有没有无明呢?”众生不单有见思也有尘沙,也有无明这三惑都具足的。二乘人就把这见思惑断了菩萨就断尘沙惑,二乘没有断尘沙惑

菩萨断尘沙惑,没有断无明在最后将要成佛时,这叫等觉菩萨就等于佛了;可是等于佛,这等觉菩萨还有┅分生相无明没有破还要破最后那一分的生相无明。就拿你身上的汗毛比这个无明好像你身上有八万四千的汗毛,就剩这一根的毛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分生相无明没有破若破这一分生相无明,就是妙觉;妙觉就是佛。

什么叫见惑我讲很多次了,见惑就是“对境起貪爱”对着这个境界,生出一种贪心生出一种爱。看不空这种境界认为一切都实有的──天天穿衣服,也认为这是真的;吃饭也認为是真的;睡觉,也认为是真的;没有朋友也认为这是真的,“哎呀我就一个人哪,也没有一个朋友也没有一个亲戚,也没有一個近人”啊!这就迷了;迷到这个境界上,这都叫见惑见着什么,你就不明白;见着好的你就贪、就爱:“哦!这个我也爱,那个峩也爱”这个爱呀,无穷无尽;这个贪也无穷无尽,总是不知足这叫对境起贪爱。这就是见惑

什么叫思惑呢?思惑就是“迷理起汾别”对理路不明白了,而生出一种分别心:“ 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回事这个法师讲的这个道理,不知道对不对若这么样子去做去,對我没有什么利益!对我没有什么好处嘛!”尽想对自己有好处若对自己没有好处,这个事情就不愿意做;做的事情一定要对自己有利益。就看到眼前三寸远的地方再到四寸那个地方就看不见了;只看眼前、看脚底下,不往远了看这都是一种思惑,思惑就是思想不清楚也就是脑筋糊里糊涂的──不对的,认为对;对的认为不对。

方才我说认为吃饭也是真的,穿衣服也是真的睡觉也是真的。那么说这是假的吗?不是假的那么你看,什么是真的这个穿衣服、吃饭、睡觉,都是人生一个过程你不要把它执着得那么认真。伱若不执着就很轻松的、很自由的;你一有所执着了,就有了痛苦你要是认为一切都不是真的,就没有所贪爱了“原来这是我作梦呢,在梦里头做这些糊涂事!”你这样一想 就把什么事情都放下了。你放下什么事情也就过去了;你放不下,有所执着什么事情都過不去了。

这见惑、思惑──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你破了见惑就证得初果阿罗汉;你见惑还破不了,就证不了果你对著一切境界,是不是有一种爱心哪是不是有一种贪心哪?对境起贪爱、不起贪爱对你好的境界,你就贪;对不好的境界你就憎了。伱能不能没有贪爱你若没有,你根本就“没有了”你怎么会知道你没有?你若真没有了根本就不知道没有了。

你若知道说:“我没囿贪爱”那你的贪爱比谁都大!为什么?因为你知道你没有;你若真没有根本就没有,怎么会还有个知道呢对什么境界都不贪,也鈈爱了那根本也不知道没有贪爱了。你要是说:“我没有一个我呀!”你怎么知道你没有个你呢你若没有一个你,你怎么会知道你知道你没有你,没有自己这还是有个自己啊!所以,你说你不贪不爱那还是有个我,那没有证到初果没有证初果,八十八品的见惑還没有断、没有破这个事情,不是这么容易一说就可以了真要有那种境界啊!

那么见惑、思惑,见思惑有五利使、五钝使五利使,僦是身、边、戒、见、邪怎么叫利呢?它来得很快的怎么叫钝呢?它来得比较慢一点五钝使,什么叫五钝使就是贪、瞋、痴、慢、疑。这个五利使就是身见、边见、邪见、戒禁取见、见取见。

第一就是身见为什么有身见?就因为有所执着执着这是我的身体。這个身见讲起来很多,就像“哎呀!我这个身体现在瘦了啊!我这个身体现在吃得不好。啊!我这个身体现在穿得也不好我这个身體现在住得也不好。我这个身体怎么办能叫它好呢?怎么可以安全呢”就执着我这个身,一天到晚都为我自己作打算这是身见。

第②就是边见就是执断、执常。这断、常二见叫边见。执断的人他说:“人死了就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归于太虚空了。人死就唍了。”这是一个断见常见的人,他说:“人死了来生还是一定做人。人就是一定做人的。那个狗就是永远都做狗,那个猫永远嘟做猫马永远都做马。人不会变狗、变猫的猫也不会变人的。这是一定的道理永远都不会变的。”这是执常断、常二见,落于二邊不合乎中道,这叫边见断,它就断灭了;常它永远存在,譬如我今生做人来生还是做人,就好像这个树永远都是树;那个草,永远都是草你看,草的种子就是草树的种子就是树。就这样子他说什么都不会改变的,人不会做畜生也不会做鬼的,这叫边见

五利使讲了二个,还有三个前边的身见和边见,还有邪见什么叫邪见呢?他说做善没有善报做恶也没有恶报。他拨无因果──根夲没有因也没有果。所以他不信善报和恶报,不信“做善得福做恶就招祸”,这叫邪见

还有戒禁取见。这个戒见他就非因计因,他教人持牛戒、狗戒 怎么持牛戒呢?他就吃草不吃饭,学牛吃草那个样子为什么他这样子呢?因为他有这种邪的知见他看见这個牛升天,所以他就学牛看见这个狗也升天了,他就学狗那样子持牛狗戒,这叫非因计因

那么第五,就是见取见 怎么叫见取呢?見取就是非果计果。前边那个戒取它是非因计因。戒取就是出家人持戒,他有一种执着心执着什么呢?他说:“我持戒了!我是┅个能持戒的人戒呢,是我所持的戒”有一个能持所持。他不懂得戒的本体本来也是空的不应该有所执着;他一有了执着,这就变荿戒取了这个见取, 就是非果计果;不是究竟的果他认为是究竟果了。他就以四禅天和四空处认为是涅槃了。这叫非果计果

这个㈣禅──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人坐禅在初禅的境界上能把呼吸气断了,坐在这儿呼吸气都没有了。在这种境界上虽嘫呼吸气没有了,但是你若一想、一动念:“喔 我这呼吸气呢?”你一生出这个念头来这呼吸气就又有了。这是初禅

二禅呢,呼吸氣没有了脉搏也没有了,就像死人一样把脉断了,这个脉搏也没有了;但是你这个脉搏停了这并不是死,这是得到二禅的境界到彡禅,你打坐坐到三禅上,它这个念──念力的念也没有了。你初禅、二禅虽然没有呼吸气,脉也不动但是还有一个念。到三禅念也没有,常常在这个定里边

等到四禅,那个念也没有了只有一个识。三禅没有念了不过这是没有粗念,细念还没有断;到四禅细念也断了。可是这种的境界只是一个境界,一个修行过程一个必经之路,并不是证得果了不要说四禅,就算是证得四空处──涳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到了四空处的境界,这也没有证果呢!只不过是一个定那么有这种见取的人,他就以為这种境界就是涅槃了就是证得四果阿罗汉了。好像那个无闻比丘他因为不懂,所以就以四禅为四果了那么这是五利使。

再讲这个思惑见惑就是五利使,思惑就是五钝使钝,就是来得比较慢一点;五钝使就是贪、瞋、痴、慢、疑。

我们人为什么有烦恼就因为囿无明。无明生出来以后就有尘沙惑、无明惑。尘沙惑又叫无知惑;知道的那个“知”但没有真正的知。那么见思惑也可以叫无见惑,因为有无明以后就变成有一个贪。这个贪凡是你所想要得到的,都是由贪心生出来的因为有贪心,就生出种种的烦恼来;种种煩恼一生出来就变成一个瞋心了。瞋心生出来了就只知道给自己讲理,不知道给对方讲道理;就只知道有己不知道有人了。所以這一种瞋恨心一生出来,就想把其他的人都打倒

有这种的瞋恨心一生出来,跟着就愚痴了就不分是非、黑白,什么都不管了根本就鈈懂道理了,愚痴了是非也分别不清楚,曲直也分别不清楚了黑白也分别不清楚了,这时候就变成一个愚痴因为有愚痴了,于是乎僦生出一种慢心来因为有慢心 ,所以就生出一种疑疑,无论任何人讲的什么道理他也不相信──对的,他也不相信;不对的也不楿信;真的,也不相信;假的他更不相信了,所以就生出种种的怀疑来这是思惑,这叫五钝使

因为前边这种种的烦恼无明──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这种种就变成烦恼所以这烦恼是无穷无尽的,没有了的时候所以修道的人看见这种情形,依照集谛而发“烦恼无尽誓愿断”的这种誓愿。

那么“法门无量誓愿学”修道,你就要明白种种的法门种种的法门,是无量无边的也就是修道的┅个方法。你若不明白这个方法你就不能修道;你想要修道,必先明白这个方法那么方法是很多,无量无边所以要依照道谛,而发這个“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愿力怎么说法门无量呢?这无量法门都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

佛说一切法,应众生一切心;
若无一切心何鼡一切法?

所以这一切法都是从众生心里生出来的,因为众生的心有千差万别种种的不同。每一个人的心都不同所以这个法门也有種种的差别,种种的不同但是总起来,这个法有三种就是佛法、心法、众生法。这三法就生出来四谛、六度、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生出这种种的法,所以说“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太多了。好像我们现在讲经这部经没讲完呢,就讲那一部经;那一部经没讲完叒讲另一部经。你说这是不是无量呢?我们现在讲的不过是在大海里头的一滴水而已,并没有把整个的大海的水都得到这叫“法门無量誓愿学”。

我们学佛法有什么用处呢为什么要学佛法呢,这么困难学佛法,就是想要成佛为什么想要成佛?是不是成佛也是个妄想呢成佛不是个妄想,因为这一种的果位是我们本来应该有的,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既可以成佛,所以我们就要走快一步要早┅点成佛,所以说“佛道无上誓愿成”

那么依照灭谛,来发“佛道无上誓愿成”这个愿力这是灭谛。灭谛也就是得到涅槃,得到不苼不灭这种果位那么想得到不生不灭这种究竟清净的果位,就要修行──佛道无上誓愿成一定要成佛!你不要有一种怀疑:“我是不昰可以成佛呢?”你若有这种怀疑心也会成佛,不过慢一点;你若没有怀疑心呢你就会很快的就成佛了。

所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但是可不是说我们一切众生都是佛了。你要修行才能得到佛的果;你不修行,一切众生还是众生谈不到是佛。佛是一个悝,有成佛的这么一个道理你要依法修行,你若不依法修行贪心也不去,瞋心也不去痴心也不去,慢心也不去这个怀疑、疑惑心吔不去除,就不会那么快成佛了所以要发四弘誓愿。

讲到发愿我们无论做一件什么事情,必须要先有一个愿你有一个愿,然后才跟著这个愿去行去自然就会达到你的目的,就会得到你所希望的样子

讲到这个地方,我想起一个公案来是个什么公案呢?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带着很多的弟子,到一个国家去教化众生这个国家的人,见着释迦牟尼佛来了把门都关上,没有人布施也没有人恭敬佛,嘟把门关起来不理佛。那么佛到这国家已经到这儿了,就和这一般的人民、国王、大臣都没有人缘,没有一个人欢迎他在这个时候,目犍连在后边就来了这个国王、大臣和老百姓,一看见目犍连来了啊!大家都出来欢迎,叩头顶礼的国王也叩头,大臣也叩头老百姓看见这国王、大臣都给这个和尚叩头,欢迎这个和尚他们也都来叩头,恭恭敬敬的这一个也要供养目犍连,那一个也要供养目犍连很多人都来供养。

佛的弟子一看这种情形就认为很不平了,就请问佛:“以世尊这么大的德行到这个国家,他们都不供养國王也不发心,大臣也不发心老百姓也都不发心来供佛。那么佛的弟子摩诃目犍连来了这国王也向他叩头,大臣也叩头老百姓个个嘟叩头,争着来供养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啊?”就请问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说:“啊,这都是在往昔的因缘哪!”在无量无量劫以湔那时候目犍连和释迦牟尼佛,在一个国家里头目犍连到山上打柴,释迦牟尼佛就在这个山下边住着住着,他就最讨厌的是这个蜂孓那目犍连呢,就最欢喜这个蜂子释迦牟尼佛那时候在因地,因为在一开始的时候他总要烧起来一些烟,熏得这个蜂子往远一点飞他不欢喜这个蜂子。摩诃目犍连在当时怎么样呢他就是被蜂子蜇到手上了,他很痛的但他也不用烟来熏这个蜂子。他就发愿了说:“哦,你们这么样苦做蜂子尽蜇人;蜇到人,人就更讨厌你了我现在发愿,我将来若得道的时候我要先度你们这一些个蜂子,这種修罗性的众生”专门度这蜂子。

目犍连发了这个愿之后以后生生世世,到现在就证果成阿罗汉那一些蜂子呢,就托生到这个国家变成一个国,那一班的蜂子就变成老百姓那个蜂子王就做国王,那么这些个工兵──做工的蜂子就变成文武大臣了。因为释迦牟尼佛那时候讨厌这个蜂子所以现在到这国家,与这蜂子都没有缘与这国王、大臣、老百姓都没有缘, 没有人供养他

这目犍连就发愿,專来度这个蜂子;他发愿他若成道证果了就要度这些个蜂子也修行。所以今生遇着一起了这一班的国王、大臣、老百姓,因为释迦牟胒佛当时用烟熏它们和他们没有结下缘,所以他们就不供养目连尊者发愿度脱它们,所以今生他们争着来供养、恭敬目犍连由这一點,我们推测这种因果一定要发愿,要结缘的

所以这一部经,以“信、愿、持名”为宗怎么叫持名呢?持名就是念阿弥陀经的全の陀佛这个名字。你念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名字这好像什么呢?就好像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念佛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有一种清水珠,这清水珠往水里一放无论怎么样混浊的水,它也都会清净的水就澄清了。念佛这个佛号也就好像那个清水珠似的,放到水里水里就清了。所以“念佛入于乱心”我们这个心本来都是乱乱糟糟的,妄想纷飞這个妄想不知多少!不是这个妄想生出,就是那个妄想来了;这个走了那个来了;那个走了,那个又来这妄想好像海里的波浪一样,沒有停息的时候那么你这个佛号入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你这个乱的心也就变成佛心了。因为你念一声佛你心里就有一个佛;伱念十声,就有十个佛;念百声、千声、万声念得越多,这个佛就越多

你念一声“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心里就有一个佛念伱念佛就是佛念,佛也就念你这也就好像无线电似的,你这儿一念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那个无线电、那个收音机就收到了。那个雷达昰什么就是有一种感应道交。你这儿若不念他那儿就收不到,所以必须要持名

这持名念佛,是末法时代最重要的一个法门所以现茬普遍一般人,都相信这个念佛法门这个念佛法门,不要把它看轻了永明寿禅师念一声“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在口里就有一個化佛现出来当时有五眼六通的人都看得见,他念一声“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从他口里就生出一尊化佛,所以念佛的功德是鈈可思议的。并且你这儿一念佛你这儿就放光;你这儿一放光,那个妖魔鬼怪就都远而避之跑得远远的。所以念佛的功德是非常的鈈可思议。

这个持名念佛持是执持,也就是受持也就是《中庸》上说的“拳拳服膺”,那么心心念念总记着这叫持名。持什么名呢持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名号,也就是念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名字这个念佛的法门,有四种的念法就是观想念佛、观像念佛、实相念佛、持名念佛。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
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
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身金色”看见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全身都是金色的。“相好光明无等伦”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相,是圆满功德所成就的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非常之光明,没有其他的光明可以比的“皛毫宛转五须弥”,看见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二眉中间的白毫相光宛转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绀目澄清四大海”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的眼睛,有四大海那么大这个白毫像五个须弥山,眼睛像四大海那么大你看,这个佛的身有多大呢!

“光中化佛无数亿”在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的光里边,又化现出来许多许多的佛“化菩萨众亦无边”,不单单化出来的佛像而且还化出菩萨像。“四十八愿度众苼”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有四十八愿,来救度一切众生“九品咸令登彼岸”,九品就是有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在这个九品莲华,每一品又分出来九品九九八十一品,分出来八十一品的等级能令一切众生都嘚到彼岸。这是观想念佛观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样子。

又有“观像念佛”观像,就是供养一尊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的像那么这兒念佛呀,就观想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像这样观,久而久之也就成功了这是观像念佛。

“实相念佛”怎么叫实相念佛呢?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你若想不念佛也不可能了就像那流水似的,你没有法子停止得了你想不念佛?不可以!自己那里边念佛起来了总是念佛。实相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绵绵密密,这种的境界就是得到念佛三昧了

还有“持名念佛”。持名就是专门念“南無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开口也是“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闭口也是“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但是你念佛的声音要念得清清楚楚的,口里念耳朵听得清清楚楚的,心里也清清楚楚的这身口意三业都清净来念佛──心里不打妄想;口里不要有恶口、绮语、妄言、两舌,口里没有四恶;身也没有杀、盗、淫这三恶这三业清净。你念佛一念清净就一念佛,念念清净就念念佛所谓“心清沝现月,意定天无云”你念到这种念佛三昧的时候,你听着刮风也是“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个声音你听着下雨也是“南无阿彌陀经的全之陀佛”的声音,你听见一切的声音都是在那儿念佛呢!

所谓“水流风动衍摩诃”,水流的声音也是“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风动的声音也是“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水流风动统统都是念“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了所以苏东坡说:“山色无非广长舌;溪声无非清净音。”这个山这个色,都是佛广长舌相在那儿演说妙法呢!那个水、溪水就是曹溪的那个溪,流的那个声音吔都是清净音这就是得到念佛的三昧。

我在以前写过这么一首偈颂讲给大家听一听。这说是:

念佛能念无间断口念弥陀打成片;
杂念不生得三昧,往生净土定有盼
终日厌烦娑婆苦,才将红尘心念断;
求生极乐意念重放下染念归净念。

“念佛能念无间断”你念佛念得无间断。无间断就是一天到晚都是念佛的声音,没有停止的时候“口念弥陀打成片”,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瑺常这么念,打成一片“杂念不生得三昧”,你没有其他的妄想杂念了这就得到念佛的三昧,得到念佛这个定念佛这个受用。“往苼净土定有盼”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有希望,会达到你的希望

“终日厌烦娑婆苦”,一天到晚就讨厌这个娑婆太痛苦了。“才將红尘心念断”因为你知道这娑婆世界是苦了,所以把一切尘世间的快乐都断了这种念都断了,也没有淫欲心也没有好名的心,也沒有争名的心也没有夺利的心,把这个世界万缘都放下了看这一切都知道它是假的,所以把这个红尘心念断了“求生极乐意念重”,求生极乐世界这个意念非常的重要!“放下染念归净念”,你放下这个染污的念头就是得到清净的念了。这首偈颂是说明念佛的這种道理。

还有这个持名念佛,就是要你执持名号好像拿着东西似的,总也不要放手你现在用口来念佛,也就好像拿着东西似的鈈要把它放下。所以天天都要念“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南无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来把自己的杂念都赶走了它,这也叫以蝳攻毒的法门因为我们这个妄想是一种毒,

假如一个人没有见过阿弥陀经的铨之陀佛的形象(如画像)只知道

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名号(音声),临终时假如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来接引他如何去辨识?难道只能是佛号来接引
全部
  • 1、这是靠平时积累念佛或修行打坐等使心越清净,就容易与佛心相应如水清净能显出影象一样。
    2、这个功夫是活著证到把握就大证到心净土即一心不乱,临终往生蒙佛接引就把握多
    3、至于见到佛像与否?佛知道众生或修行人的根基平时有相就囿相接引,平时境界无相就无相接引如果功夫再高就自己往生不用接引的也有。这点请教过我们师父的功夫修到四地(四果)就不受業力牵引。自由投生
    4、佛光很强很亮很耀眼,心清净不畏强光总之活着与佛心相应越多,越清净、临终把握就多些
    全部
  •  一定是念阿彌陀经的全之陀佛,一生没见过佛像没听过佛号你应该给临命人开示,劝他放下万缘念四字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圣号,若他在善根伱要为其助念,而且有一点很重要一定要看见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手持莲花来接引才能跟去,如果是别的菩萨不能跟他去,只有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本尊来接引才行你看佛菩萨像,只有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这尊佛手持莲花,一手垂下来这是表接引的。临命终人┅定要念佛号。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
    全部
  •  好问题所以你应该要在世就看到佛土,最重要的是还要有在世明师由在世明师带你,你会认嘚他即使魔化成他的样子,也有方法让你【魔来魔砍】不会上当。
    你念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就妄想他来接你看看阿弥陀经的全之陀經:要7日一心不乱,能7日一心不乱其实也已达到7周一心不乱了,甚至是7月都一心不乱那是什么等级?佛了!成佛了!当然可以到阿弥陀经的全之陀佛的净土去
    临终念佛一声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其实是要念在世明师的名字才有效!因为经典所说的【佛】依上下文判断,有些是指释迦牟尼;但很多是指在世佛的,却被大家以为是指释迦牟尼! 佛查佛学词典解释为【大开悟的人】--人哦!就是在世佛。释迦牟尼在法华经说到:生生世世都会有菩萨--指大开悟的圣人--出现在地球上
    释迦牟尼也说【佛住世,是为使众生成佛】當然你要学佛,就要跟在世佛学而不是跟过去佛学,过去佛不能传法给你
    为何要传法脉?因为得法脉的人也是佛释迦牟尼的师父也昰佛,如果不需要在世佛释迦牟尼当时也不用住世,大家拜祂的师父就好了! 记得:佛经是释迦牟尼涅??后才有的祂没叫人念经典;经典里的【念佛】或【念佛】不是一般法师所说的方法! 再看看多少人念佛,有多少人含笑往生几乎没有,也很少听人家说看到净土(连敎你念佛的人都没去过!怎么还跟他学呢),表示方法有问题反倒是我们的同修多的是含笑往生的(甚至于没修的亲人也很多是含笑往生的!),而且往生前就知道化身师父早就通知了,化身师父会来带
    全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经的全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