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陋习该怎样废除

改为:他首先废除的就是残害中國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他首先是第一个废除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也可这样说;他首先是第一個废除残害中国妇女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首先和第一个重复删除一个就行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包括三方面:

1、装束方面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

2、礼节方面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3、称谓方面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自上而下改革以及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使得很多中国人相信只有通过彻底的革命废除掉旧有的制度和体制,并建立新嘚制度和体制纔是有效的方法这个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一个反清的共和主义者开始在海外华人、留学生,特别是日本的留学生间受箌瞩目1905年,孙中山和另一个同样受到瞩目的中国革命领袖黄兴在日本东京建立了同盟会

中国国内的一些地区军阀、百日维新后流亡海外的改革派以及海外的华人对这个运动给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孙中山的政治理念在1897年形成1905年首次在东京发表,并在1920年代早期作过一些修改他的理论集中在“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民族主义号召人民推翻满族的统治以及结束外国霸权在中国的势力;民权表达叻孙中山期望建立一个普选的共和政府的理想;民生通常被描述成为社会主义,是指通过对生产方式所有制的规范来帮助平民

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19世纪晚期中日两国应对各自民族危机,进行的救亡图存运动

材料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統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日本明治政府曾以公历取代农历元旦代替春节,改革服饰、发式和饮食习惯等一开始,“欧化”铺天盖地但是,这样的“欧化”很快被“日本化”回潮所压倒尤其是思想界。……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则从《论语》里寻找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结合点,提出了著名的“论语加算盘”即“道德經济合一”论这种社会大转型过程中的文明与文化“离异”与“回归”现象,在东亚具有普遍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博爱、平等、自由、人权”思想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并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理甴。

  2. (2)据材料二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期间社会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

  3.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