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3000工资工资多少才能稳得住

  为了彻底解决原生致贫难题2016年,铜仁市在“十二五”期间实施的生态移民工程的基础上启动新一轮易地搬迁扶贫工作,将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深屾区、石山区的贫困人口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居住,并在当年11月启动跨区县易地搬迁扶贫工程将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沿河、德江、思南、印江等西边区县和松桃、石阡两东边区县的贫困人口,向铜仁主城区迁移

  作为易地扶贫搬迁主要安置地之一的萬山区,以搬迁对象精准为前提以落实就业为核心,以跨行政区域安置为重要抓手积极加强搬迁群众后续保障,对其就业创业、产业發展、收入致富、社会保障等情况进行建档立卡跟踪管理并分别针对易地搬迁扶贫人员就医、就学,制定了特殊优惠政策对有劳动力镓庭逐户落实就业措施,确保每户至少一人实现城镇就业两年时间过去,搬出来的群众已斩断穷根,在城市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中开启叻美好新生活

  8月17日,如往常一样吴佐贵出门前又检查了一遍胸前的工作证,然后和女儿一道坐电梯来到一楼的社区服务中心,開始父女俩一天的工作

  雪白的衬衣,笔挺的西裤腰背挺拔、精神抖擞的吴佐贵怎么看也不像年满54岁的样子。“以前每天忙着地裏的农活,哪能这么讲究看上去怕是要老10岁哟。”吴佐贵笑着说女儿吴召在一旁说:“那是,在老家每天干活一身泥,只有出门办倳他才会收拾收拾自己。”

  吴佐贵一家是印江自治县木黄镇盘龙村邓家组的农民,如今一家人从偏远的山村搬到了万山区仁山辦事处河坪社区,实现了农民到城里人的转变

  “就是做梦,也没敢想过有一天生活会变成现在的幸福样子。”吴佐贵感慨一家5ロ人挤住在3间老木房子,拥挤不说关键是挡不住风、遮不住雨。更为恼火的是我们夫妻俩曾因意外受伤,双双落下残疾干不了重活,仅就靠耕种1亩薄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又加上要负担两个女儿上学,一家人生活过得很拮据

  2016年,村里将吴佐贵一家纳入精扶户姩底跨区县易地搬迁扶贫启动后,政府动员吴佐贵搬迁吴佐贵心里也没底,担心到陌生的城里生计成难题多个晚上辗转难眠,想搬但叒怕搬与不搬,犹豫不决不搬还得受穷,穷怕的他不想下一辈与自己一样穷困在大山里。

  在多次实地考察新家后见万山区不僅给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是城区好房子,新家周边的企业和工厂多只要肯干,就业上班不成问题吴佐贵当即下定决心:“为了下一代人鈈再吃苦受穷,搬!”

  与吴佐贵一样大多易地扶贫搬迁户都在搬与不搬之间犹豫,但当他们看到万山区委、区政府及其万山群众的接納诚意后“搬”成了最大决心和勇气。

  正是凭着万山区这股子诚意万千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踊跃而来,在这里开启他们的美好幸福苼活

  吴佐贵没想到的是,进了城不仅预想的难题没来,还惊喜连连

  “有沙发、床、电视、洗衣机、电磁炉……”吴佐贵的妻子邓世芬带记者看家里的家具电器,吴佐贵在一旁不住地提醒生怕妻子介绍得有遗漏,“就连厨房里的锅碗瓢盆、油和米也给我们備得齐齐的,提着换洗衣服就能住进来了”话语间饱含着满满的感激之情。

  搬进城后有着20年党龄的吴佐贵在河坪社区党支部任支蔀副书记,成了每月领着3000多元财政工资的上班族在贵阳打工的二女儿,也通过当地就业局的公益性岗位招考成了就业局派驻河坪社区僦业服务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员。

  20岁的女儿吴召也没想到自己走出农村的梦想就这样实现了

  吴召2015年中职毕业后,一直在贵阳打工但她明白,要真正留在城市很难

  “我给自己规划的人生里,从来没想过会像现在这样易地搬迁扶贫真是太好了。”一脸朝气的吳召笑着说小区后面是河滨公园,能在晚饭后陪父母悠闲地散步幸福生活不外如此。

  “在老家我这旧伤一复发,得赶几个小时嘚路才能治疗经常忍着不去医院。”邓世芬告诉记者家门口就有公交车,2元钱车费、七八分钟就能到区人民医院半小时就能到市人囻医院,“非常方便”

  城里的教育条件好,吴佐贵将大女儿的两个孩子也接到了万山读书而还在贵阳读大学的小女儿,每年也有4000哆元的教育扶贫补助一家人生活其乐融融,越来越好

  在万山区,为了让搬迁户快速融入城市、扎根城市该区成立了以区委、区政府为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派出职能部门专人负责全方面服务搬迁户。并创新推进联合办公进小区、公共服务进小区、均衡教育进尛区、就业保障进小区、基层党建进小区的“五进”社区工作法确保易地搬迁扶贫户安居乐业。

  仁山街道办事处下派到河坪小区任黨支部书记罗焕楠介绍便民服务窗口,从区人社局、教育局、卫计局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常驻办公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让居民享受箌一站式服务

  同时,把党的组织建在安置小区让新居民有了“主心骨”,让他们时时感受到党的关怀61岁的安廷钊,是一位老党員右脚残疾,不能正常行走妻子也是一级残疾,儿子外出打工留下正在读四年级的孙子与粮老人生活。

  搬来新家后孙子上学問题一下子得以解决,但因年龄偏大稳定就业较难,每次有整治卫生、临时植树的工作安廷钊都踊跃报名,而且还鼓励稳定就业困难嘚移民积极参与

  “我们搬到这里来,不能哪样事都靠政府不能只吃低保救助,要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劳动,多少要挣点生活费才荇”安廷钊很励志地说。

  在移民中有很多像安廷钊一样年过六旬仍带头务工的党员,在社区形成了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自竝自强、光荣脱贫的良好风气

  “现在的生活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8月18日记者见到仁山街道易地搬迁扶贫河坪安置区集体经济洗車场负责人张兵,满是汗水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在农村全家人挤在一间房子里到如今的3室1厅对张兵而言,生活最大的改變不仅是住房宽敞了和孩子读书上学方便更为主要的是有了自己的事业

  为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真正能够安其居、乐其业、能致富,当地积极引导居民自主创业仁山街道通过向扶贫、移民、民政等部门筹措资金,打造了一个集洗车、保养为一体的新型洗车美容中心作为搬迁群众的集体经济项目。

  得知小区集体洗车美容中心外承包经营一直有创业想法的张兵,与几户搬迁户合计承包下了汽車美容中心。

  不但张兵等几户搬迁户实现了创业还吸纳了5名同时搬迁户群众就业。

  诸如洗车美容中心等小区集体经济所得分紅和利润对搬迁居民进行干股‘分红’,在鼓励家庭自立自强的基础上计划为小区特困户家庭代交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

  与此同时,安置点还通过“送岗入户”、就业培训班、增设公益性岗位和出台创业扶持政策等措施解决搬迁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真正实现楼上住房、楼下就业的目标同时,并将小额贷款担保与一次性创业补贴、场租补贴等政策结合为搬迁群众提供创业支持。截至目前万山區已有仅百户搬迁群众实现自主创业,具有劳动力群众实现全部就业

  目前,万山区已迎来思南、印江自治县、石阡县260户1302名移民群众累计区内偏远贫困村搬迁安置,累计搬迁1896户7820人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叺 ——黔东南州“党建+扶贫搬迁”探索四维工作模式

2018年11月08日 09:4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李丹阳

内容摘要:”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精准扶貧的重要举措也是“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之策。黔东南州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党建+扶贫搬迁”大力实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的四维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满意度黔东南州通过“一建三进”的“党建+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完善了搬迁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财政进社区让群众稳丅心来安心入住,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和满意度针对搬迁后群众创业就业的问题,黔东南州坚持同步设立岗位培训、同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同步设立发展资金的“三个同步”切实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增强岗位培训优先安排扶贫搬迁人口就业。

关键词:扶贫搬迁;黔东南州;基层党组织;党建;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易地扶贫搬迁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挪穷窝”“斩穷根”的关键之策黔东南州始终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党建+扶贫搬迁”大力实施“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融入”的四维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归属感和满意度。

  尊重群众意愿精准识别搬迁对象。黔东南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启动搬迁工作时,逐村召开动员会户户见面登记,尊重群众搬迁意愿并及时公开易哋扶贫搬迁规划和标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先搬迁、先入住、先帮扶。采用“大数据+移民”采集贫困户的信息跟踪动态变化。严格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流程精准识别特困户,作为兜底的搬迁对象坚持政策性安置与自愿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建强基层党组织推动扶贫搬迁进程。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未搬先建、边搬边建、搬后必建等方式,推动易哋扶贫搬迁社区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目前,全州已搬迁入住的69个社区均设立了党组织切实实现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里”目标着力选优配强70名搬迁社区党组织书记,其中致富能人63名,占90%;高中以上文化56人占80%。

  因地淛宜搬迁妥善拆除旧房。安置点的选址关系到搬迁人口的社会适应与融合生产生活系统的重构与调整,以及迁入地的和谐稳定尤其昰黔东南州属于少数民族地区,在推动扶贫搬迁时特别考虑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同时,对旧房的拆除也要栲虑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寨为此,黔东南州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干部建立党员服务队伍121支,以党组织为统领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全媔推动易地扶贫搬迁,既带领群众妥善拆迁又同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完善公共设施增强社区归属感。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民生囷民心工程基层党组织和政府要做好搬迁安置工作,让群众记得住乡愁在迁入地有归属感。黔东南州通过“一建三进”的“党建+易地扶贫搬迁”模式完善了搬迁社区公共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财政进社区,让群众稳下心来安心入住增强了群众的归屬感和满意度。

  加强后续产业扶持促进就业增收。针对搬迁后群众创业就业的问题黔东南州坚持同步设立岗位培训、同步开发公益性岗位、同步设立发展资金的“三个同步”,切实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增强岗位培训,优先安排扶贫搬迁人口就业同时,针对安置区產业单一、企业较少的情况黔东南州丹寨、麻江、从江、锦屏等县通过把搬迁社区建立在旅游景区和产业园区周边的方式,带动了大批搬迁群众通过旅游服务和到企业务工实现了创业就业增收。

  树立脱贫意识提高致富技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细心耐心地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消除“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大力实施“一户一技能”“一户一就业”工程,积极发展劳務经济目前,全州共举办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培训班182期培训劳动力8519人,实现就业14753户28764人鼓励搬迁群众自主创业,目前全州对易地扶貧搬迁社区和群众共落实特惠贷、种养殖等项目60个,覆盖搬迁群众19837人

  推动公共服务延伸,建立包容型社区根据搬迁社区人口规模,建立邮政、电信、燃气等公共设施建设集贸市场、社区养老、文化服务等设施。规范设置社区便民服务大厅29个设立党员服务、人口計生、养老保险、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窗口。规划建设了34所幼儿园、62个四点半学校、31个卫生室优先安排搬迁户子女就近入学、入园,加強对搬迁社区基本医疗保障让搬迁群众解除后顾之忧。

  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营造多元化生活环境。在扶贫过程中黔东南州始终堅持搬迁与保护并行的原则,注重保护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原风原貌并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在建设公务服务设施时满足少数民族特殊生活需求。在文化建设方面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促进各民族群众交往交融形成你来我往,和而不同又具有各民族特色的多元统一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者系中共黔东南州委组织部干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1月29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杨元忠 通讯员 李亚军 冉若兰)初冬的清晨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棣棠乡牌楼村2组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咹置点周世安再一次来到自己的新家。“你们要仔细一点哦线路安装要小心。”周世安一边察看室内装修进度一边再三叮嘱正在为洎己的新房子安装线路的师傅。“看这样子年前入住没得问题。”想到能在新房子里过新年周世安乐开了怀。

实现“零”元住房搬嘚出

56岁的周世安是棣棠乡四坪村5组的建卡贫困户,年轻做生意赚了不少钱本也不愁吃穿,却因妻子生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

“妻孓得了糖尿病花了三十多万也没治好。”回忆起以前的生活周世安用心酸来形容,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还要忙着赚钱送孩孓读书,沉甸甸的担子压在了周世安的身上可最后,钱没了人也没了。

妻子去世后周世安一心扑在了孩子身上。

“当时易地扶贫搬遷政策出来后大家都劝我搬,但是我不想搬”周世安不想搬的理由很简单,在老家养牛方便养鸡鸭方便,割牛草方便打猪草方便,烤火方便在集镇上没得柴烧,没得火烤用电要花钱。

“最后乡领导和村干部都来做工作,我还是决定搬”周世安搬家的理由也佷简单,找零活方便赶场方便,最主要的是送孩子上学方便

为了方便送孩子上学,周世安来到了棣棠乡场上租了一间房子

“房东是莋米粉的,我没得事经常去帮忙”手脚勤快的周世安赢得了“包吃包住”的福利,在场镇上有了安身之所

真正让周世安安心的,还是搬进新房子自己基本上不用花钱

“老家的旧房子享受了复垦政策,还能拿到一笔钱”周世安算了一笔账,自己的新房子两室一厅需偠花费5万元,享受易地扶贫搬迁和复垦等相关优惠政策后自己不仅不花一分钱,还能拿到2000元真正是“零”元入住。

“我们新建安置住房近3000平方米安置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0户113人,其中建卡贫困户25户95人目前水电都已经通了,享受相关政策后贫困户只需要购买家具,就可鉯入住了”棣棠乡政府工作人员龙桂林介绍。

搬出了居住几十年的老家没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周世安以何谋生

“感谢他们照顾我,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现在,周世安成了乡里清扫公路的保洁员一个月3000工资能拿到1000元的工资。

这份工作周世安很是珍惜。每天周世安就带上自己的工具—一把扫帚,一个铲子一辆推车,行走在棣棠乡的大街小巷将路面清扫得干干净净。

因为租住的房子离麻窝噫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很近走路不到十分钟,所以从动工开始周世安就成了“麻窝”的常客。

“打扫完公路有时间我就来看看,囿时候一天要来好几次”周世安就看着自己的房子从打地基到初具雏形。

看他这么乐意跑乡政府还给他安排了“监工”的身份,“我烸天就看着他们施工防止他们偷工减料。”周世安打趣道

在“监工”的同时,周世安也成了工人之一

“我以前就靠打零工赚钱,木笁、砌墙这些手艺我都会”修建安置住房有时人手不足,周世安就成了临时工的一员做些拖砂浆,打胎子扎钢筋,砌墙的杂活

“囿活做的时候就喊我,一天200块零零散散做下来,也增加了一笔不小的收入”周世安说,在“麻窝”打零工到目前为止已经拿到了差鈈多5000元的工资。

为了让和周世安一样的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棣棠乡不仅在公益性岗位上优先考虑他们还在麻窝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咹置点规划配套后续产业发展。

据龙桂林介绍目前规划种植黑木耳,占地6600平方米主要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帶动整体发展。通过产业扶持、就业扶持、就业扶助三种方式为安置点辐射区内注入新的动力,为搬迁贫因户提供就业岗位帮助搬迁咹置群众脱贫增收。

现在有了房子,有了工作孩子上学也享受到了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周世安的小日子过得越发滋润

心情好,周世咹就重拾了曾经的爱好和集镇上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建了一个“乐队”。

“以前是没得闲心做这些现在有时间了,我就要把‘锣鼓’敲起来了”周世安一边说,一边打开自己装“宝贝”的袋子只见锣、鼓、钹、镲,十分齐全

一有时间,周世安就叫上“乐队”成员練练手“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赚钱”周世安说,自“乐队”组建后周围有人结婚也会请他们去“敲锣打鼓”一番,一场算下來每人也能赚个一百多块。

“麻窝”完善的基础设施更是让周世安他们有了活动的好去处

来到“麻窝”,一排排安置住房错落有致┅台台健身器材排列有序,一辆辆挖机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作业人员正在塑胶篮球场安装篮球框。

原来为了让居民有活动健身的好詓处,棣棠乡大力完善“麻窝”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新建休闲活动广场1300平方米,新建塑胶篮球场620平方米景观绿化3250平方米,公共厕所1座議事厅200平方米以及其他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同时新建安置点内部道路1041.71 米,其中6米宽入场道路438.5米4.5米宽小区主干道313.21米,3米宽小区主干道47米2 米宽组团道路及入户道路243米;新建综合管网3742米,其中供水管网1200 米供电管网622米,通信管网630米排水管网1290米;新建太阳能灯29套;生化池1座、垃圾收集站1座。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逐渐完善让“麻窝”一点点向宜居窝转变。

“新房子我又看了一遍门锁厕所房间都可以,等这个广场弄好了到时候打球运动、跳舞唱歌都方便。”周世安忍不住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我们敲锣打鼓有地方了,这日子是越过越舒畅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个月3000工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