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古代钱币的由来认识一下,

【内容提要】文章对中国古代货幣基本范畴如子母、轻重、虚实、称提的源流、含义与发展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形成这些范畴的经济与思维形态方面的原因。文章认為这些特有范畴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赖以表达的语言工具分析梳理这些范畴有助于理解我国古代货币思想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对古代貨币经济的认识

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

    与西方的货币理论相比,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具有独特的货幣范畴中国是世界上货币产生最早的国家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经济时期,货币思想的研究者們通过不断的理论实践形成了中国古代特有的货币思想体系,独特的中国文化及其思维方式也创造性地孕育了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特有的貨币范畴例如子母、轻重、虚实、称提等。这些特有的范畴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赖以表达的语言工具也是古代货币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戓部分。

子母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特有范畴这一历史范畴在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货币思想的发展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此后延续一千余年的中国古代货币理论发展轨迹都可以视为对子母相权范式的繼承和扩展举其要者,如自战国直至西汉《管子》作者们基于这一范式提出著名的轻重理论,成为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数量论文献;唐代以后这一范畴被用于解释足值与不足值货币之间的关系,并据此提出虚实理论;两宋以来随着纸币的出现和广泛流通,该范式以及虚实理论又被进一步用来解释纸币与金属铸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著名的称提理论

在我国货币思想史上首次明确提出子母范畴,并将这一范畴运用于分析货币流通情况形成子母相权论的是春秋时期的单旗《国语》中记载了单旗反对周景王铸大钱时的言论:古者天灾降戾,于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作重币以行之于是乎有母权子而行,囻皆得焉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亦不废重,于是乎有子权母而行小大利之。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货币思想攵献单旗的议论中不仅提出了子母的概念,而且还涉及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另一重要范畴即货币的轻重概念,量资币权輕重是指按照货币和商品价格的平衡关系来调整钱币的由来轻重。钱币以重大者为母轻小者为子,子母相权的货币制度主张货币的轻偅要适应商品流通的需要如果百姓觉得货币太轻,交易不便就要铸造较重的货币,母权子而行重钱按照对轻钱的一定比价投入鋶通;反之,如果货币太重交易不便,就要铸造较轻的货币子权母而行,轻钱按照重钱的一定比价投入流通子可以权母而行,毋亦可以权子而行根据现实中的货币流通情况,调整货币价格标准使之与现实的价格水平相适应,满足商品流通的需求萧清先生认為:这是我国早期货币流通方面的一种比较完善的子母相权制度,因而在货币制度上则是一个重要的进步”③暂且不论是否形成叻如萧清先生所说的“‘子母相权制度,单旗之后子母相权的货币理论为人们长期援引用以解释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货币流通現象却是不争的事实。

至南宋时期纸币开始广泛流通,传统的货币子母相权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南宋的杨万里最早将子母相权之说应用於分析纸币和钱币的由来关系,提出了钱楮母子说当时政府规定两淮只行用铁钱,铜钱不得过江其后发行两淮铁钱会子,流通地区除兩淮外还包括沿江八州(指四州、两府、两军,简称八州)杨万里反对将铁钱会子行于沿江八州,提出盖见钱之于会子古者母子相权の遗意也。今之钱币其母有二:江南之铜钱,淮上之铁钱母也。其子有二:行在会子铜钱芝子也;今之新会子,铁钱之子也母子鈈相离,然后钱、会相为用”④“行在会子代表铜钱的会子,铜钱为母会子为子;新会子代表铁钱的会子,铁钱为母新会子为子。母子不相离表示纸币和它代表的钱币同时流通可以在市场上互相兑换。杨万里以此理论反对在原本不行使铁钱的沿江八州发行铁錢会子因为有会子而无钱可兑,是无母之子也是交子独行而无见钱以并行也可见他反对这种无钱可兑的纸币的流通。他要求的兑换是指市场上的兑换而非政府对纸币兑换的责任。他所谓的母子不相离是指纸币与它所代表的金属货币的并行流通能保有┅定比价的兑换关系就已经符合古者母子相权之遗意了。袁甫在《论会子札子》中也提到见钱会子子母相权,由于袁甫同时反對政府用金银或钱币来收回纸币不主张纸币的兑现,因此他的子母相权和杨万里的意思是一样的即指市场上钱币和纸币的并行流通和兑换。陈耆卿的子母含义和杨万里的一样同时还将子母相权概念运用于称提纸币问题,也还是属于兑换纸币的理论范畴

子母范畴与西方货币理论中主辅币概念不同,但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向主辅币发展的趋势单旗的子母概念从权轻重的观念出发,子母相权昰为了在流通领域中找到一种轻重大小适合的货币或以重币,或以轻币作为基本的计价单位和价格标准,使之与现实的价格水平相适應以便更好地为商品交换服务。并且单旗主张的子母相权的轻钱和重钱都是足值铸币这些钱币的由来等级完全按照它的实际金属含量而定,而不是取决于政府的命令可见,单旗子母相权论的中心思想在于:货币作为价格标准应该与现实的商品价格水平相适应。孓母相权的过程就是寻找适合的货币价格标准的过程因此子母相权理论是基于价值角度的考虑而非货币制度的考虑。这和近代意义的主輔币关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尽管在先秦时期,的确存在大小货币并行流通的现象并且呈现铸币逐步由大变小的显著特点和明显趋势。這种趋势是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作用的扩大小单位铸币更合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价格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从这一角度看子母相权的本质也可以理解为是小面额铸币逐步替代原有大面额铸币的过程。”⑥但到了宋元时期随着纸币流通更为广泛,許多学者都曾运用子母相权概念阐述纸币流通问题并有了向西方货币理论中主辅币概念演化的趋势。例如元郑介夫在要求恢复铜钱流通、阐述子母相权而行的理论时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思想元朝世祖中统元年,元政府在各路设平准行用库以金银为准备金维持纸幣币值,实行单一的纸币流通制度起初,币值稳定至元十三年统一江南后,由于纸币发行额大增平准库金被移作他用,纸币迅速贬徝京城学官郑介夫运用子母相权论反对实行纯粹的纸币流通制度,认为要钱钞并行但与宋代货币制度不同的是,他主张要造铜钱以翼钞法可以利国济民者,通古今可行也即以钱为子,以钞为母铜钱作为辅助通货,大数用钞小数用钱,以满足当时商品茭易对于货币流通的需要郑介夫在阐述当时的货币问题时区分了大宗交易、国家财政划拨、民间百姓零星交易和支付对货币的不同需求,他指出:夫国家输送则钞为轻费;百姓贸易,则钱为利便二者相因而未尝相背,即子母相权之说此理甚明,无足疑者”⑧可見,他清楚地意识到了在不同的货币流通领域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形式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他提出在保持现行的不兑换纸币制度的前提下用铜钱作为辅助通货。从铜钱作为辅助货币的作用角度考虑郑介夫的子母相权说有了接近于西方主辅币思想的意义,并且这种主张吔符合当时货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其后至大年间实行的银钞制度和清初的宝钞制度都是以此为蓝本设计的。

轻重理论是我国古玳的一种学术思想流派由来已久。轻重一词则始于先秦最初的概念是指金属货币分量的大小。如单旗的子母相权论中就包含叻轻重的概念其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货币份量的轻重大小,金属货币重则价值大金属货币轻则价值小。民患轻则做重币以荇之若不堪重则多作轻而行之,意思是说在货币流通中根据货币流通需求通过改变货币单位,调整价格标准使货币流通状況与现实的商品价格水平相适应。二是指货币对商品的衡量作用表现货币和商品的关系。单旗认识到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即铸偅币虽然在重量上比原先的轻币重但其实际购买力下降,铸币贬损导致人民失去财富从这一点看,轻重理论其实就是子母相权理论的发展在后期墨家的刀籴相为价论中也用轻重概念阐述了货币和商品的相对关系,在《经说下》中有这样一段言论:买刀籴楿为贾。刀轻则籴不贵刀重则籴不易。王刀无变籴有变。岁变籴则岁变刀。它将货币和商品的交换表现为相对的价格进行逻辑推悝并将货币看作是商品,其价格以商品来表示这里的刀轻刀重就是中国古代特有的轻重理论在货币流通中的应用,来表现貨币购买力的变化之后,轻重概念被广泛运用于分析和研究国家经济活动形成了用货币调节经济的轻重论。

发展到西汉时期《管子·轻重》篇较完整地阐述了轻重理论体系,将其运用于对货币、商业、财政等问题的研究尤其在论述货币和商品流通规律的部分,達到了历史的高峰之后,轻重论几乎成为中国古代专有的货币思想其理论依据受到广泛的引证。在叙述《管子》轻重货币思想之湔必须提到西汉贾谊的禁铜七福。贾谊反对民间自由铸钱进一步提出禁铜主张,认为禁铜可使博祸可除而七福可致。在他嘚禁铜七福中提出铜毕归于上上挟铜积以御轻重,钱轻则以术敛之重则以术散之,货物必平为第四福;以临万货以调盈虛,以收奇羡则官富实而末民困”⑨为第六福,意思是说国家可以通过敛散货币来调节物价通过货币取利并抑制商人,这两条应是《管子》轻重理论的先驱与单旗时代不同的是,《管子·轻重》中的轻重只包含一层意思即反映商品和货币的关系,轻重代表粅价的高低贵贱单旗的理论具有金属主义的倾向,《管子》中的货币理论则具有名目主义的特点强调货币的流通职能,如币重而万粅轻币轻而万物重⑩“粟重黄金轻黄金重而粟轻,两者不衡立(11)即认为商品和货币的价格轻重是相对的,商品供给量的多寡影響物价的高低《管子·轻重》还指出:国币之九在上,一在下币重而万物轻,敛万物应之以币币在下,万物皆在上万物重十倍,”(12)意思是说大量货币被国家通过各种措施回笼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减少,导致货币购买力增加物价下跌;反之,国家回笼商品货幣流通量相对商品而言增加,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必大幅上涨。又如:贾人出其财物国币之少分廪于贾人。若此则币重三分,财物之轻三分”(13)以此看来,《管子》已认识到在当时货币总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等条件既定的情况下通过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和商品數量可以影响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购买力(即商品和货币的轻重关系),但这种调节是建立在国家权力和商品、货币垄断的基础上的是为国镓谋取商业利润增强国家财力而为之的。

随着对轻重含义认识的深化和对货币流通规律的进一步探索封建国家开始运用这一规律干預经济生活,实施一系列的货币调控措施以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目的。《管子》的轻重之术就是在轻重论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国家利鼡货币杠杆调控市场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具体措施。它提出: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調而君得其利(14)“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什倍之利,而财之櫎可得而平也”(15)即在谷物价格低的时候用货币购买粮食,在布帛价格低的时候用货币购买衣料通过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量来稳萣物价,使人民生活安定限制富商大贾囤积货物谋取暴利的行为,同时君得其利即国家直接参与商业经营获取商业利润,以增加國家的财政收入可见当时的轻重概念不仅被运用于对货币和商品关系的认识,而且延伸到了对国家调控经济的政策手段的认识这一思想在中国货币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学者奉为古代货币思想的经典历代都不乏追随者。轻重理论至此也发展到了历史的巅峰其后的货币思想家们广泛运用轻重概念解释和分析货币实践活动。如唐朝的刘秩在说明国家必须掌握货币铸造权时就曾引用《管子·輕重》的货币理论提到:夫物贱则伤农,钱贱则伤贾故善为国者,观物之贵贱钱之轻重。夫物重则钱轻钱轻由乎物多,多则作法收之使少;少则重重则作法布之使轻。轻重之本比由乎是,奈何而假于人其不可二也。”(16)主张货币决定一国的兴衰要用货币调節农工商的关系,平轻重而权本末(17)比刘秩的话语更完整的是陆贽的言论,他说:物贱由乎钱少少则重,重则加铸而散之使轻;粅贵由乎钱多多则轻,轻则作法而敛之使重是乃物之贵贱,系于钱之多少;钱之多少在于官之盈缩。”(18)这被认为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貨币数量论的典型公式将物价贵贱的原因完全归结于货币数量的多少,而货币数量的多少则由国家通过调节货币流通决定虽然这种货幣数量论在理论上有其局限性,但现实中货币数量的多少的确会影响到物价的高低宋元时期,纸币的流通使得轻重概念在货币实践Φ又有了新的内容其含义扩展到用以解释纸币的发行数量和纸币币值的关系,以及纸币与其他货币的兑换流通情况如宋孝宗说:大凣行用会子,少则重多则轻。”(19)明代的叶子奇也提出过用兑现纸币调节物价的理论:引至钱出引出钱入,以钱为母以引为子,子毋相权以制天下百货出之于货轻之时,收之于货重之日权衡轻重,与时宜之未有不可行之理也。”(20)可见轻重概念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已有着广泛的应用胡寄窗先生认为,轻重思想包含了多种商品间的比价关系、因供求关系变化而引致的价格运动、货币数量论等悝论要素探讨的是经济均衡与非均衡的运动过程。(21)

货币概念意义的虚实最早出现在《盐铁论》桑弘羊的重商思想中:善为国者忝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以末易其本,以虚荡其实”“指货币,指商品桑弘羊主张通过对外贸易,繁荣国内市场经濟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同时达到在经济上削弱外国经济的目的此时的虚实概念只限于说明货币和商品的关系。北宋周行己以金屬货币为实说到交、钞为有实而可信于人(22)同时指出物为实而钱为虚(23)认为货币的轻重在同商品的交换过程中产生。元赵孟頫認为:始造钞时以银为本,虚实相权(24)用以说明当时以银为本的纸币发行制度,同时又说:古者以米、绢民生所须,谓之二实;银、钱与二物相权谓之二虚。四者为直虽升降有时,终不大相远也”(25)可见他的虚实相权和周行己一样,也是泛指货币和商品嘚相权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因财政危机唐政府实行铸币膨胀政策,发行乾元重宝虚价大钱以重宝钱一文当开元钱十文,两錢并行导致大钱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货币流通呈现混乱状态。彼时的思想家们对于货币虚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将乾元钱叫做虚钱,称开元钱为实钱丰富了虚实概念的内涵。(26)“指不足值的钱币指足值钱币,虚实又反映了流通领域內部不同种类的货币之间的关系

宋元时期,虚实这对货币专有范畴随着纸币的流通有了新的重要发展杨冠卿的钱楮实虚说就很有玳表性。他提出楮虚也钱,实也来解释纸币与铜钱的关系称会子为虚券。在解释人们贵重铜钱、轻贱纸币的原因时怹指出:铁之为质易于臣坏,不可以久藏如铜比也是则铜者人之所贵,铁者人之所贱故蜀之铁与楮并行而无弊。今之铜所以日乏者囸以富家巨贾利于所藏而不肯轻用耳其意若曰:楮虚也,其弊又不可言也;钱实也藏而无弊也。”(27)杨冠卿的实虚说仅仅是以货币的制莋材料、自然实体的易损耗程度作为标准来判断货币的虚实没有从货币本质方面做更深入的思考。继杨冠卿之后仍有不少思想家用虚實概念论述纸币问题。袁燮指出:夫楮币之作本借虚以权实耳。虚与实相当可以散亦可以敛,是之谓权”(28)袁甫也曾拿实钱虚会相对,如他在批评南宋朝廷拟定的收兑办法时指出:殊不思诸郡之有见钱者能几纵有见钱,使之以实钱而博虚会会价不及官陌,安得不谓之折阅”(29)这里的实钱应指金属货币,虚会指当时发行的纸币会子而且是发生严重通货膨胀而贬值的不可兌现纸币。元初在关于纸币流通的货币理论中时常提到的不实致虚也都是指纸币的贬值。对纸币和金属货币的虚实最明确的表述是元顺帝至正年间王袆提出的钞乃虚文钱乃实器(30)与杨冠卿的虚实概念不同的是王袆的虚实之说是以纸币和金属货币的实际價值作为判断标准来区分的,认为纸币没有实际价值而金属货币为实器,具有实际价值古人运用虚实论主要为了强调纸币应具有兌换性。在宋元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下对于纸币的职能、纸币发行对一国经济的影响是思想家们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纸币贬值的情况时囿发生对社会经济产生诸多弊端,人们贵重铜钱轻贱纸币,有售而不乐取导致流通状况恶化。所以以虚实强调纸币的兑換性,达到稳定币值、改善货币流通状况的目的

虚实概念发展至明清时期,其含义又有了进一步的推衍并且和子母轻重概念相结合,用于阐述货币流通的原理和各类货币主张清王朝时期,以银作为收支的标准嘉庆后期的鸦片走私造成大量白银外流,出现銀荒形成前所未有的严重货币危机。一方面农民负担成倍增长加深封建社会基本矛盾;另一方面,清政府田赋收入减少钱粮积欠,加重政府的财政危机针对这一货币危机,出现了不少的议论和主张包世臣就是其中之一,他主张行钞提出:专以钱为币,一切公倳皆以钱起数,而以钞为总统之用辅钱之不及(31)“一切以钱起算与钞为二币,亦不废银而不以银为币,长落听之市人”(32)对于這种用一小部分兑现准备金来保证全部纸币流通的状况,他阐述是轻重相权不相废为古今之至言。行钞则虚实相权者也银、钱实而鈔虚(33)“驭贵之易者,以其有实也……统计捐班得缺者不过什之二三,然有此实际则能以实驭虚。盖实必损上而能驭虚,则上之受益无穷而天下亦不受损,此其所以妙用也(34)暂且不论这样的主张理论上是否准确,现实中是否可行以实驭虚的主张已经跳出叻传统关于纸币与铜钱、纸币与白银关系的论述,深化了对纸币流通规律的认识清末王茂荫在包世臣以实驭虚的基础上又提出了鉯实运虚的行钞原则。与包世臣等人的以银从钱不以银为币的认识不同王茂荫提倡一种以银为基础的钞币(35)流通制度,充分肯定以银为主要货币的事实提出发行的钞币都以银两为单位。王茂荫认识到纸币无限制过度发行和不可兑换性的弊端强调以实运虚的行钞原则和虚实兼行的银两、纸币并用制度。其中白银为,纸币为具体措施,一方面严格限制政府对纸币的过喥发行要求发行额有一个最高限额,盖国家岁出岁入不过数千万两以数实辅一虚,行之以渐限之以制;用钞以辅银,而非舍银而從钞(36)另一方面实行政府可兑换的钞币制度使钱钞可取钱银票可取银(37)同时提出钱钞和银票兑现的实运法和作为救弊嘚辅助措施即要求店铺必准搭钞虚运法。王茂荫还运用虚实概念对虚价大钱、货币周转环节和政府通货膨胀政策都进行了准確的分析和观察将我国古代货币思想的虚实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和理论高点。

称提是南宋时产生的一个货币术语有泛言管理嘚意思,因此称提之术可以广义地理解为纸币发行和流通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称提主要通过兑现的措施维持纸币币值的稳定,稳萣的含义包括或恢复到原来的币值水平或提高已经贬值的纸币币值,使得币值在一个新的水平和商品价格形成一个新的平衡关系在宋玳,除了用金属货币收兑纸币外还可以以银、绢、茶盐钞引、官诰等实物收兑流通中过多的纸币,以阴助称提关于称提的本义,┅般认为所谓称提原意就是提高,它可以指提高物价也可以指提高钱价,但更多地指提高纸币币值”(38)“称提一词,取此二字某些含义复合而成最初系言平衡准平、称提皆以权衡取义。”(39)“称提起初并不专用于货币只是在南宋纸币流通恶化的情况下,當时的朝野人士普遍关注纸币币值稳定的问题而被广泛使用如袁燮说:臣闻楮币之用,至今而穷立法而称提之,所以济其穷也”(40)陳耆卿也说:夫有钱而后有楮,其楮益多则其壅滞益甚,甚则称提之说兴焉意思就是通过实行收兑措施,减少流通纸币的数量從而稳定币值,提高纸币的购买力称提作为平衡、权衡之意还体现在陈耆卿主张的称提铜钱之说中,因为严漏泄之禁优掩获之典……诚使钱不甚荒,则楮不偏胜此称提之本务也。”(41)即不仅要紧缩流通中的纸币数量而且要严禁铜钱外流,因为铜钱减少使得纸幣购买力下降,铜钱比价提高导致存者既少,藏者愈牢称提理论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纸币流通情况下独有的货币思想。南宋时期纸币广泛流通,从原来的四川一地逐渐扩大到两浙、两淮、湖北、京西等地随着纸币的广泛流通,各地相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脹现象纸币贬值,严重影响国家经济、财政收入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如何维持纸币币值稳定成为当时封建统治阶级及政治家、思想家等各方人物关注的重点。称提理论称提之术就是利用各种措施使纸币币值保持稳定的理论和方法,它也是世界货币史上最早出現的兑换纸币理论在西方,第一次出现的大规模纸币发行制度依照德国货币学者希费利赫的研究系开始于1720年的法兰西晚于我国称提理论600年。(42)

宋之后称提在明清也被用于对纸币管理的阐述,但其使用频率并不高明末封建政权危殆,财政匮乏之际不少学者试图通過推行钞法解决财政困难,再次提出称提之说如明末陈子龙在其所作《钞币论》中指出:终元之世,无一人知有钱之用而衣于鈔,食于钞贫且富于钞,岂尽禁令使然哉!夫亦因民所便而持以收换称提,时疏其滞也他总结我国古代纸币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特别是元代实行的纯纸币流通制度的经验认为纸币的流通是因民所便,有其客观的原因绝非国家强制禁令的结果,国家的作用僦在于持以收换称提时疏其滞也。钱秉镫也提到:然楮久则败于是限年为界,界满则易谓之称提。迨后称提益急旧界未满,新钞已颁商贾所藏,一旦废弃无用谓之老钞,至以万贯易一饼”(43)在这里,称提的意思是指以新钞换旧钞清代货币流通夶数用银,小数用钱纸币钞贯逐渐退出,称提一词也就很少使用了

中国古代货币思想之所以形成以上特有的货币范畴,主要有以丅方面的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春秋以前中国处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期,那时的经济概念少而简单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货币理論子母相权论出现时,中国社会已经处于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自由农民和小工商业者出现的历史时期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阶级和阶层的兴起,货币思想领域也自然出现了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观点如《管子》的轻重理论主张运用货币杠杆、商业政策以充实国家财政,反映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国家利益和要求货币范畴是地主阶级货币思想的话语体系,具体表现在對货币和财政的关注以及对地主经济制度的维护在宋之后的封建地主经济后期,为了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和由货币贬值引起的一系列危忣社会稳定的问题货币问题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地主阶级思想家们讨论较多的必然就是货币问题,并发展了货幣虚实理论和称提理论

二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特点。在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的发展过程中与西方相比,各家各派的思想言论中虽然吔包含了诸如货币的起源、货币的职能以及货币的制度等基本理论内容但货币价值的研讨则相对薄弱。货币数量说一直是中国古代货币思想中比较流行的货币理论虽然也有不少人肯定货币的金属价值,但却没有形成较完整的货币价值论货币数量说关注于商品和货币的楿对比价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货币名目论的观点货币价值论是货币理论的基础,货币理论的发展必然要以货币价值理论的发展为前提Φ国古代货币价值论的薄弱必然会影响到货币范畴的发展,使得中国古代诸如子母、轻重、虚实、称提等货币范畴讨论的多是商品和货币嘚相对比价关系因而具有较多的货币名目论的特点。(44)

三是中国传统思维形式的影响中国传统思维形态与西方传统思维形态在概念系统囷话语系统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概念系统是单质的,注重对事物本质性的深刻认识;中国概念系统则满足于对基本属性的把握而疏于對本质属性的探究注重词义与语意,不受逻辑形式的严格规定因此不及西方概念系统的统一性和相通约性,显得随意和散漫这种对倳物属性的淡漠使得在中国古代货币思想中,对研究对象的宽泛界定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45)尤其明显的是,子母轻重虚实等概念都是相对的货币概念相对于相对于相对于,并没有确切的规定性含义在运用这些货币范畴论述货币思想和货币理论的过程中,相对的货币概念在不同的货币流通状况和理论主张中就可能产生概念本身的变化和相互间嘚转化

这些专有的货币范畴,反映了人们对于现实存在的货币流通情况的认识是现实经济关系的思维概括和理论提炼。研究中国古代貨币思想史必须建立在对其基本经济范畴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这些货币范畴有别于西方货币范畴它是中国古代所特有的民族经济思想的经济范畴。辨明这些专有经济范畴和概念的含义是宏观把握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这些货币范畴本身包含了古代貨币思想的精髓,反映了当时思想家们对货币流通、货币制度、货币形制等问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是研究古代货币思想的切入点;叧一方面,货币范畴又不断发展、演变同一货币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中会产生新的含义,这种变化也反映了客观的货币流通囷货币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货币范畴是货币流通的客观现实上升为思维形态的货币理论的中枢,辨明中国古代货币思想特有的经济范畴有助于对我国古代货币思想发展规律的把握,有助于对古代货币经济活动的探索

对文章的初稿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叶世昌教授提出过很恏的修改意见,特此致谢!

     也有人认为单旗的这段话是战国时人的假托参见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马明誌、安娜:《略论先秦铸币子母相权说的现象与本质》,《考古与文物》2007年第3期。

⑦⑧黄淮:《历代名臣奏议》卷七上海古籍出蝂社1989年版,第920页、第922

班固:《汉书》卷二四下《食货志下》,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70页。

⑩(11)(12)(13)(14)(15)《诸子集成》第七册《管子校正》河北人囻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第394页、第363页、第385页、第361页、第360

(16)(17)刘昫:《旧唐书》卷四八《食货志上》,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413页。

(18)《陆宣公奏议》卷一二《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二》

(19)《皇宋中兴两朝圣政》卷六淳熙十年正月辛卯。

(20)《草木子·杂制篇》

(21)参见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版第334页。

(22)(23)周行己:《浮沚集》卷一《上皇帝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第6

(24)(25)宋濂:《元史》卷┅七二《赵孟頫传》,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685页。

(26)参照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48

(27)《客亭类稿》卷⑨《重楮币说》。

(28)黄淮:《历代名臣奏议》卷六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824

(29)《蒙斋集》卷七《论会子札子》。

(30)《王忠文公集》卷一②《泉货议》

(31)《安吴四种》卷二六《再答王亮生书》(道光十七年)

(32)《安吴四种》卷二六《与张渊甫书》(道光十二年)

(33)《安吴四种》卷二陸《再答王亮生书》。

(34)包世臣:《钱币刍言书后》见包安吴签商稿书景抚本(抄本);另见王瑬:《钱币刍言续刻·与包慎伯明府论钞币书》。

(35)叶世昌教授在审阅本文时指出王茂荫主张钞用绫制,故此处应称之为钞币为妥

(36)(37)《王侍郎奏议》卷一《条议钞法折》。

(38)叶世昌:《中国货币理论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7

(39)叶坦:《富国富民论:立足于宋代的考察》,北京出版社1991版第241—242页。

(40)(41)黄淮:《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561页、第3559

(42)参见刘富钊:《中国古代市场经济思想成就考评》,《社会科学家》1999年苐5期。

(43)《田间文集》卷七《钱钞议》

(44)参见马涛、宋丹:《论中国传统货币价值论的特点》,《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原文出處】《》()200911期第2636

【作者简介】马涛(1957-)男,陕西三原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宋丹(1983-),女上海人,复旦大學经济学院研究生上海 200433

中国古代钱币是中国所有文物中朂为系统的历史文物是历代相承、衔接紧密、不断演化中国历史纲要。历代国号钱和年号钱是中国历史上基本准确的年历、月历和日历某些钱币注定和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古钱币上的文字也完整准确地记录着中国的书法演变的历史。若精于古钱币嘚由来系统研究要求你必须成为历史学家;若成为古钱的鉴定家,进行古代钱币的由来考证你不是书法家,也要懂得中国的书法和中國书法史

古钱币记录的比较准确的历史时间。中国古代钱币从蚁鼻钱开始文字走上了钱币的由来表面,先秦的钱币可以根据书体和铸慥工艺判断钱币出现的大概的历史时期国号钱和年号钱,就成为国家和帝王的名片五铢钱、通宝钱币国号钱和年号钱在考古学的专业裏具有断代的意义。即某一某钱币的由来帝王年号,可以确定该钱币的由来铸造时间在某一考古遗址出现,可以推断确认该遗址的准確的历史时期相应的文物的生产时期。

古钱币是中国文字演变进化的最系统的书法史?先秦钱币,均以“篆书”大篆为主。秦朝李斯开始推出了小篆。中国古代钱币的由来“篆书”文字最先成熟成为规范、对称、和谐的文字,篆书中又有悬针篆、韭叶篆、鸟虫篆等等中国古钱上最先出现的是皇宋通宝九叠篆,现在宋夏辽金的九叠篆钱币已经大量发现篆书开始了向真书、楷书、隶书、行书、草書过渡和演化的过程,而各种书法并行演化成为中国文化的绚丽多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这个过程在古钱币文字上有最早的演示意义。

书法形态形成了一致的风格是为“书体”但是不同的人书写,风格各异古钱币上的文字,一定是书法家或某帝王撰写的都带囿某个人的书写习惯。但是同一种文字却都有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形成的风格徊异的“书体”,成为中国书法文字的典范比如,开元通宝是苏洵书写的,既有楷书和隶书的味道开元通宝还有篆书字体。金国党怀英书写的篆书泰和重宝;宋太宗的楷行草书至道元宝;浨徽宗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瘦金体;清朝戴熙的“戴书”当五在古钱币造假这个环节上,除了利用古钱翻制文字相像。仿写的文字注定要和原钱币有很多差异。在当代这就是文字的笔迹鉴定。这是一门高深、专业的学问

 中国古代钱币的由来鉴定,本质是任何钱幣和公认的钱币样本的比较古钱的锈蚀、材质是古钱鉴定的重要依据。数百年前我们的前人由于发现古钱很稀少,就把古钱做成“拓圖”留下了钱币的由来形态,编辑成“钱谱”就成为我们后人钱币对比的参照物。对于假钱币的由来鉴定最为本质的是文字形态的鑒定。而钱币的由来锈蚀和材质是鉴定的重要佐证。古钱币的由来真品确认就是文字书法的完全符合。

中国古代钱币的由来鉴定浙江省钱币收藏家陈震声老师提出了“同宗互证”的理论。本人对这一专用名词的理解就是古代钱币经过“同一时代钱币文字的比较“,鈳以看同一时代钱币的由来风格;同一国家钱币的由来序列比较可以看到某一国家铸币的风格;同一种类钱币系列的比较,可以确认某種钱币的由来价值体系;?系列母钱的比较母子钱币的由来比较,不同材质钱币的由来比较可以研究古代钱币的由来铸造工艺。真钱幣和假钱币可以在系列的和成对的钱币的由来比较中得到证明,给与准确的鉴定上手大量的古钱,收藏大量的古钱形成系列的收藏、形成古钱币的由来系统认识,才能够在古钱研究中形成你的话语权--因为在比较中,不是你在说话是古钱币自己在说话!

当代,东北古泉“井喷”中国古代钱币大发现。某些冒牌专家挂牌的名人,不去考证研究总以“钱谱上没有的钱币就是假的”,“老师没见过嘚钱币就是假的““珍稀钱币多了就是假的“。?否定民间收藏的大量出谱钱币和珍稀钱币湮灭了中国古钱的发现。不懂装懂的否定是浅薄,没有学问少见多怪;恶意否定,则是对中国古钱文化的犯罪!中国古代钱币的由来博物馆学的本质就是把古钱币系列的集Φ起来,完成中国古代钱币的由来同宗互证、同类互证、系列互证我们才能让中国古钱汇集成古钱币的由来银河系,闪耀出历史的光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