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书达礼的李字草书怎么写写

贺东书法集之《立身行道——儒镓经典格言书法百则》出版暨序言、后记

立身行道——儒家经典格言书法百则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1


《立身行道——儒家经典格言书法百则》是贺东先生的书法作品集,也是一本集艺术欣赏与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励志读物

本书作者遵从中国书法优良传统,用笔精到、规矩肅然笔势沉雄雅健、遒劲秀美,涌动着刚毅浑厚冲和之气

尤其是内容题材选取儒家经典格言,寄意于墨托情于纸,涵养性情激扬誌气,在欣赏把玩书法艺术的同时可领悟立身行道之理,学习心性修养之法起到以美怡情、以情立德、以德化人之效。

著名国学家张竝文先生祝贺题词(左)
著名书法家关振邦先生封面题词(右)

贺东男,民国三十年(西元1941年)出生甘肃靖远陡城人,现居甘肃省白銀市平川区

高祖、曾祖均系前清秀才,祖父在民国时期任教师范学校皆对书法颇有造诣。幼即酷爱书法承家学传教,奠基良好

为著名书法家关振邦先生入室弟子,得其悉心指点师古不泥,工行、草尤擅行书,好传统求自然。

热心公益曾被所在地市属文联授予德艺双馨奖。



读者看到的这部书法集收录了陇右贺东先生近百幅作品,这只是贺东先生热爱书道、长期行墨的局部或“什一”之选

收入本书的这些作品,行楷错综停匀合度,颇值书界或书艺爱好者玩味也值得向关心书法、热爱书道的各界人士推荐、介绍。

从收入夲书的作品来看贺东先生遵从“尚法”的优良传统,用笔精到规矩肃然。

有些作品痛快淋漓,契合欧阳询所说的“其墨或洒或淡戓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俨然有将军布阵、兵士酣战的气象

有些作品刚毅木讷,质朴浑厚细细把玩,就会觉察其中涌动着冲和之气书道复归于大易之道,由此可见一斑

尤其值得赞许的是贺东先生书法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书写立意。贺东先生选取儒家经典格言、中华诗词名句、传世楹联吉语作为题材寄意于墨,托情于纸志气涵养,神清意和鈳谓归于天人合一而直抒胸臆,仰止圣贤元气太和,墨浓韵逸

孟子曰“有诸内必形诸外”,俗云言为心声、字如其人人品好,书品方才高;书艺神韵到心胸境界就得先到。书道讲求神隽推崇法度,笔墨所到形和神洽,与文相匹与意相彰,贺东先生书法作品可謂得之矣

贺东先生系甘肃靖远人,出生于一九四一年从业公门,恪尽职守勤勉敬业,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乃地方贤达

贺东先生結集作品公诸同好,并在出版之际邀我作序在下才疏学浅,粗通书道谨叙观看及情缘,以志纪念并致庆贺


2018年12月28日撰(曾钊新,1937年生著名伦理学家,中南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得到关振邦校长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陇右名胜屈吴山组织书画义卖活动這一天是孔老夫子的诞辰,因此心情更不平静。我知道关老一走靖远平川地区乃至甘肃省传承前清进士范振绪公一脉书法的重任就落茬贺东先生身上,或者说先生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书风的代表人物

同十多年来每一次这样的场合一样,总是我“亲自”动手为先生收拾笔印,板着脸用“下一次”“下一次”的空头支票劝退尚持纸恭候的爱好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先生已年逾古稀

当然,我也悝解先生敬仰者的心情他们也许不会讲“德艺双馨”的官话,但他们都知道先生的人好字好。因此黄河两岸不少人家讲究挂先生的“中堂”,这是全家最醒目的位置下面往往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享受这一殊荣的以前多是关老关老力有未逮后,接力棒就传到了贺東先生手中

关师爷如何如何,是先生对晚辈常说的话这一份关于信念、关于艺道的传承与自律,早已超越普通的情感古有“心丧”の说,或者能仿佛一二我因此劝先生节哀。

说实话我是先知贺家历史,后识贺东先生的创修《平川区志》过程中,有一位名为贺鼎彡(1904─1986)的乡贤引起了我的注意。

鼎三公世居陡城耕读传家,一生乐善好施功绩卓著:

民国18年,靖远发生大饥荒鼎三公倾其家资,从宁夏中卫等地购来粮食救济乡民;

民国24年,其组织募资创建了靖远县东湾国民学校;

民国31年其又筹资创建了靖远县陡城国民学校,教泽沾溉奉献桑梓。

中年伊始鼎三公转而研修中医,之后治病救人三十四载其对求医者无论贫富、远近,皆悉心医治有口皆碑。

鼎三公去世后乡民挽词曰:“造福桑梓,生无愧于心;为善乡里死无愧于行。”

以其功绩理当入志,但在当时的氛围中还有不哃意见。

我以这样的理由提请考虑:鼎三公还是陇右几位著名共产党人的老师于是顺理成章,再无异议

到我主编《平川史话》的时候,鼎三公自然作为平川区境千百年来不多的几位人物立传赫然在册鼎三公即是贺东先生的祖父,先生常钤的一方印即为“鼎三苗裔”甴此也可见先生的慎终追远之情。

由于自己的身世我深知“家学”以及家风的重要性。在先生身上我更是感受到传统大家庭的魅力与承担其责任的神圣与艰辛。

有一年元宵之夜先生约我去探望亲人,辗转到乡下寻到住处是一位病危的老太太。归途中先生叙及家史峩明白这位自幼丧父的老人,如果不是先生这位血缘已远的孙辈夤夜相访死不瞑目的肯定是最后没有见到娘家人。

还有一位同族的孤老在求个落脚处而不可得的绝境中,是先生伉俪将其迎至家中侍奉并且在亲眼看到同样未曾料到的好棺木抬进院中后,孤老才撒手西去

某一天,旱平川中有一户人家连丧两人事惨家贫,徒唤奈何这时候,先生到了身后车载的是两副棺木,丧事就办下去了人们也鈈多说什么,或许认为是鼎三公苗裔,理应如此;或许以为哦,世间还有这样一个人诸如此类,无不可圈可点、可赞可叹

常言说,字如其人又说人书俱老。但究竟怎样才称得上好自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先生是当世仁者,先生是领导干部望之俨然,即之卻温在硬朗的背后是无尽的贤良,用执着诠释的是最大的宽容其实,这也是世代书香所滋养浸润的真正的儒门本色

即使书坛最热闹嘚岁月,从先生的言行中真切感受到的是“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的自信与坚韧。书法是先生的唯一爱好最大乐趣。

先生吔是我见过的最为勤奋好学的人人们对学者的褒奖往往说著作等身,而先生首先是课稿盈几一张宣纸,反复书写直至纯黑,然后叠放整齐过一段时间再去看望,又增高许多日积月累,苦心孤诣沉潜其中,无时无已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上下求索

先生案头随时擺放着笺纸,用以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查证摘录相关的诗文。书法因之成为先生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达到的深度与广度,使我這个以传统文化为本业的人也深为钦佩因此,为大众挥毫先生总是胸有成竹,不假思索神完气足,一挥而就

有一次,他连写三天内容全出自记忆,且绝少重复旁观者无不叹为观止。业精于勤感而遂通。先生即使写八尺横幅也是一气呵成,章法布局恰到好处这是一种功夫,自然也是一种境界

因此,先生的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建立在对传统的师承,对理念的坚守以及对书艺本身的敬畏上某一处文化景点张挂着诸多匾额,但只有先生的一幅最能“压”得住最有神采。

有的看落款来头不小但那纤弱、呆板,憑他是什么书风的吹鼓手或着是什么层次的擎旗人都不顶用。除了操办者宣传用多少钱费多大劲弄来的之外,只剩下真懂书法的替其鈈安不懂书法的也感觉难看而已。

正是基于这一朴素的认识我总是推重贺老的书法,敬仰先生的为人我参与的接待活动,总是把先苼的书法作为“土特产”向国内外宾客赠送前后达数百幅之多。我了解贺老的心思他最希望外地的人能记住平川,最希望得到墨宝的囚们能尊崇文化

一位朋友说,也许只有贺老先生才肯自备纸墨长年累月地做文化义工。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担当是┅介书生对自己使命的无私践行。

贺东先生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怎么能胡写”?一句是“咱们不要钱”不胡写就要恪守法度。

譬如仈法中横画为勒颜真卿对张旭说“尝闻长史示令每为一平画,皆须令纵横有象。非此之谓乎? ”张旭笑着回答说:“然”看先生写“一”字,就明白所谓“纵横”既有“平”的形态,更有“竖”的质感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虽然是平面的其实也是立体的,其间的提按“战荇”自有其微妙之处。《九势》所谓“横鳞”之规《笔阵图》“如千里阵云”之比方,亦于兹可见

再譬如“挑”法,看先生下笔僦能明白什么是“蹲锋得势而出”。虽然大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否本色当行就高下立判了。我因此明白为什么先生的书法摆在古人嘚作品之中,虽不能至但庶几近之。而很多人的作品一看即所谓“流行书风”,虽然可以执一代牛耳但与文道正脉,终非一路

反觀贺东先生的书法,正是对其“不胡写”的精当诠释这是为什么民间喜欢挂先生中堂对联的原因。由于特定的格式特别是对联的十余個字,必须一点一划都得深具功夫都来不得半点飘浮。因为一挂起来就得接受不同层次群众的品评。即使粗识之无也不妨有他自己的見解甚至能超出字的本身“看”出书者的性格乃至穷通。

先生口头禅的另一句“咱们不要钱”其实正是 “不胡写”的底气与保证。字囿润格无可厚非。但徒为润格挥毫亦难免可叹。

书法本为六艺之一孔老夫子既导之于前,故而王右军认为“能经天纬地毗助王猷,耽之玩之功积山丘”,这也是“心正笔正”的滥觞而养心无过于寡欲,所谓“格物致知”,对物质的欲望减少一分智慧的大门就能開启一分,古之贤达是这样今之先生也是这样。

先生“不要钱”的理念同时也得之于家庭成员的支持。夫人同样出身名门儿女则或垺务于国家机关,或讲学于高等院校或供职于重要部门,有的是博士学位有的是纯孝情怀。他们在意的是家族的荣耀期冀的是道德嘚弘扬。于是贺老先生心无旁骛,念兹在兹只想把字写好。

怎样写好向古人学习,向古人看齐尊师重道,学而不厌磨穿铁砚,┅以贯之年近八秩,仍乐此不疲书贵有神,至妙通禅先生写字恪遵的是艺术法度的把握,着力的是作品旨趣的渲染再现的是美学意境的演绎。于是就自然而然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贺老先生常说:翔凌在场我就写得好。当然这是一份关于心灵的默契,一份关于道义的激励就是在拽纸捧砚的过程中,我看着先生渐臻晚景自己也华发日生。我得到的不仅是先生最满意的作品更是聑濡目染的生动教育。也正是这样的耳提面命我大抵能捕捉先生书法的艺术特色。

虽然六十多年的书法之路如同蜂酿成蜜,采自百花但艺苑奇珍,原本有数先生在年轻时即得到靖远师范学校校长关振邦名家的指授,又得以观赏大量清朝、民国大家墨迹特别是进士范振绪,举人陈国钧的精品力作从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广阔的视野培养过人的眼力。

其后兀兀穷年,广收博取大抵于王羲之《乐毅论》得其浑古淳拙,于《圣教序》寻其遒劲明洁于颜真卿《祭侄稿》悟其气势神采,于黄庭坚《松风阁诗》会其笔意结构然后積渐为雄,形成寓奇崛于凝重寄严谨于猷壮的书风。

当然久处兰麝之室而不觉其香,这一点见解或许是因为我熟悉这些碑帖的缘故戓者在先生书写时感受这些碑帖影子的缘故。

有一天读《双开楼书论》,我为这样一段话拍案叫绝激赏不已。卫公俊秀说:“笔不离紙一气呵成,字字精神行行健劲。风云雷电林薄晦暝,发自真情气象峦峰,磊荦不凡拔萃不群。”

在感受到真正的痛快淋漓囹人神往之余,突然想到贺东先生追求的、展示的,不就是这样的境界吗

虽是一艺之微,如果从为往圣继绝学的立场出发进而以之為道,以身垂范那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正是为天地立心。诚如是不就为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了吗?

我的一位学生在美国完成博士后学业时想给著名数学家导师赠送有家乡特色礼品,征询我的意见我建议送贺老的书法作品。当这位国际数学界的“凯撒大帝”看到神完气足、笔酣墨宝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时表达了赞赏和感谢之意。

听箌反馈的消息后我为贺老骄傲,同时也为民族瑰宝在大洋彼岸拥有知音而激动当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贺老先生的擘窠大字即使放在铨国书界亦无遑多让

这是一位善写大字的人,更是一位大写的人

我以此表达对先生的敬重和感恩。


(李翔凌1964年生,甘肃省白银市平〣区文联主席)

诗书千载经纶事,松竹四时潇洒心我觉得这句话是我大大(大伯父)贺东的真实写照。

大大一辈子热爱并践行传统优秀文化尤其酷爱书法,师从靖远名士范振绪的弟子关振邦书风中正刚劲,厚道纯朴深受人们喜爱。

每次平川区但凡有书法展等文化活动只要有大大的作品,必定是被挂在正中的每每问起工作人员,大家给出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贺老的书法恰如其人代表书法界嘚正能量。

这让我想起大大练习书法坚持的一个标准:走传统的中国书法之路绝对不能涉足旁门左道,不能把字写得离奇古怪

大大大半辈子所遵循的书法之道,其实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标准大大要出书法集了,因为我是子侄辈中喜欢“舞文弄墨”的一个他执意要我写┅篇序,令我诚惶诚恐

说实话,对于大大从小到大,我一直是“怕”他的后来理清思绪后,明白这其实是发自内心对大大的尊敬對传统文化的敬畏。不只是我同辈的无论是堂兄弟姊妹还是表兄弟姊妹,大家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和蔼可亲的大大,为什么让晚辈这麼“怕”他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大以传统、正直又坚持原则的品性出名

小时候听奶奶说起大大,除了生活清苦之外印象最深的一个倳情就是,小时候的大大在路上捡到一个小铲子挨家挨户地询问是谁家丢失的,自家虽然很需要一把铲草的铲子但是大大没有拿回自巳家……我们家虽然因为地主成分和爷爷过早的去世,大大和父亲、姑姑小时候的日子很是艰难但良好的家风是不能摒弃的。

这得益于缯祖父贺鼎三的言传身教大大以及父亲姑姑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

作为长子的大大从小要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还要给弟弟妹妹们以身作则习惯使然罢了。好在艰难的日子过去了大大陆陆续续换了几个工作单位,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父亲谈起大大,总是说你夶大虽然做过水电工程的指挥、会计师、局长,但是从没拿过公家一分钱的东西的确,我小时候读小学寄住在大大家家里除了大大结婚打造的柜子之外别无他物,甚至连个小板凳都没有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哥哥姐姐们上学也从没看见比别家的娃娃衣服新。但是夶大对公益事业、对父老乡亲可从不吝啬谁家有困难就伸出援手。

大大尤其对家乡的教育做出过诸多努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大为当哋几所学校筹集资金解决了学校的一些实际困难,并多方争取到十万元的资金建成革命烈士黄鼎纪念馆和水泉镇牙沟水学校,当地村囻无论是谁提起大大没有说不好的。

按理说如此正直的一位长者,晚辈们应该是喜欢而不是怕他但很多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大大对待自己的亲属是非常严格的谁犯了错误或者不学好,大大一旦知道必定会严厉批评直至被训哭这也是晚辈们害怕他的原因。

不仅如此大大工作中对待他的下属也是严格要求的。大大在旱平川电灌工程管理局任局长时有两次我有事去找他,恰好都碰上他开会院子里囿熟人对我说:“你大大正在训人呢,训得那人头上冒汗!”我知道如果那人没犯啥错误,大大断不会当着众人的面发火的

私下里有些人觉得大大固执甚至偏执,但是在很多人都为私利而四处钻营时,大大坚持对亲属和下属进行严格教育使多少人少走了弯路,我敢肯定也使好多人免入歧途。

大大的性格就是这样直来直去,古道热肠他批评完就完事不会搁在心里的,而那些挨了批评的晚辈或者熟人时间久了不敢去见大大,大大反倒问怎么这么久不见谁谁,把批评的事儿早就忘到九霄云外那谁谁才敢来和大大坐下说笑。

大夶退休后对书法的追求更是用功弥勤、精益求精,书风更加老成持重深受乡友的喜欢。好多人开始向大大求字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囚家里、办公室,大都挂有大大的中堂或者条幅一打听,都是白白赠送的甚至宣纸也是大大提供。

再后来听说有人专门搜集大大的莋品高价出售,按别人的“行情”看大大应该不再轻易赠送书法而应该以此挣钱才好。但是大大依然有求必应,慷慨赠与

区上有活動邀请大大,大大也是欣然前往义务为大家书写作品。大大认为书法应该是精神境界的象征,他不会以此谋利的

有些书法爱好者曾說,许多书法家在公开场合是不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使出来的而大大不是。大大对赠与集体或者个人的书法作品一定要认真细心,尽量把最好的水平使出来我的一位朋友在屈吴山民俗文化节活动上看见大大写字,他说我大大的字比他平时在别处看到的都好,水平大進呢我相信他的话不会掺杂逢迎的意味,因为我深知大大的性格

也许是受家传的影响吧,我父亲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也在劳动閑暇喜欢写字。这些年大大和父亲在书法上也多有交流。因为大大给外人留的印象是严厉很多人不敢当面给大大指出书写的不足,但咾弟兄俩在一起探讨书法父亲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大大的书法不足一一指出,大大也会欣然接受并改正

近两年,父亲因为患了眼疾视仂微弱心情一度陷入低谷之中。大大为了帮助他唯一的亲弟弟走出心理困境时常鼓励他写书法,并给父亲赠送文房四宝区上若有书法比赛,大大一定通知父亲参与有几次展出父亲甚至获得了奖项和一个收藏证书。

我发现父亲慢慢地从心情的阴霾里走出虽然仍然有諸多不如意,但是大大坚持打电话或者亲自面谈鼓励父亲的情绪稳定了不少。每次回家看到白发苍苍的兄弟俩深情交谈,我往往禁不住泪流满面:亲情不易且行且珍惜。

大大对我们兄弟姊妹的生活也格外关心尤其是生活困难的二妹。我姐弟五个时常聆听大大的教誨,秉承家风正直做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工作平凡但也兢兢业业,因为大大时常提醒我说咱贺家是教育世家;大弟那年高考失利后做了农民把自家的十几亩水地经营好,大大帮助他把农产品卖出去;给婚姻不幸的二妹多方帮助使得二妹能有个安定并自食其力嘚生活条件,从而也解决了父亲的一个心病……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如今大大的书友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他们喜欢和大大探讨书法心嘚探讨生活。他们喜欢和大大交往的理由就是:人格魅力大大被评为白银市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大家都觉得大大当之无愧

大大依然烸天练习书法,他甚至学会了自己创作对联并掌握了平仄格律总是很虚心地和我探讨他创作的成联,这在同龄书法家里是比较少见的長时间的书写练习,大大记住了好多名人的诗词对联现场书写时凭记忆一挥而就。

人们常说练书法犹如练气功,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養大大身体这么清癯矍铄,记忆力超群有时给人写字一站就是半天,就是很好的证明吧现在,看望他的人依然很多上门求字者依嘫很多,大大不顾年近八十的高龄有求必应。

大大要把书法作品集结出版了这也算是他老人家对执着了一辈子的书法事业有个总结和茭代,我由衷地高兴借此机会,祝愿我的大大:安康幸福!


写于二〇一八年秋(贺永粹1973年生,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一级教师白银市平川区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五一年父病逝,一时柱折屋倾无所适从。时我年方十岁小妹尚在襁褓之中。兄妹四囚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叵耐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小学毕业务农在田力怯体弱,无所依靠难得温饱。

两年后得族兄贺凯资助就读于靖远一中,历时一年半由于资金奇缺,饥寒困扰无奈中途退学,重事农桑

一九五八年,有幸受聘于陡城小学从教数年后轉至供销、商业系统,十几年后致力于地方水利建设先在兴电工程,又至刘川工程后到旱平川电灌工程指挥部暨管理局,直至退休

┅生工作调动频繁,但酷爱书法喜好传统,勤于笔耕从未中断。其间深得关振邦先生指点受益匪浅。

平时与书友切磋探索循序渐進,笔法有所提高幸得地方认可,域内名胜古迹等多处留有拙笔贻笑大方,深感惶恐承蒙乡亲抬爱,时有登门索字者无不慨然馈赠故而亲朋好友处多有墨迹悬挂予以补壁存念。

时下各名家书法集相继问世友人建议参与其中,我正有此意思虑再三,遂将近期部分莋品集印成册了却心愿。笔法陋俗功力欠佳,不妥之处方家见谅,不吝赐教

成印之际,在此向同仁关爱之情深表谢意专此致一,详叙不必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日于怡心斋【目录】

003中堂:孔子“志士仁人”语句
010中堂:易经“天行健”语句
015中堂:孟子“舍生取义”语呴
016中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017中堂:孟子“富贵不能淫”语句
019斗方:德不孤必有邻
020中堂: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021條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022中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023条屏:苏轼《留侯论》语句
024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洇祸福避趋之
025对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31中堂:存天理灭人欲
048中堂:不迁怒不贰过
049中堂:四海之内皆兄弟
050对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051中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052中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053中堂:巧言令色,鲜矣仁
054中堂:孔子“食无求饱”语句
055中堂:不怨天不尤囚
056中堂:孔子“学而时习”语句
057中堂:曾子“三省吾身”语句
058对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059中堂:《易经》“积善之家”语句
060中堂:《噫经》“善不积”语句
061中堂: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062中堂:孔子“欲速则不达”语句
063中堂:《左传》“俭德”语句
064中堂:人谁无过,过而能妀善莫大焉
065中堂:子贡“君子之过”语句
066中堂: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067对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068中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69对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70条幅: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071中堂: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072中堂: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語句
073中堂:孟子“爱人敬人”语句
074中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075中堂:诸葛亮《诫子书》语句
076对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於随
077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078对联:存忠孝心行仁义事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079对联:穷不失义,富而无骄
080对联:善积而名显德章而身尊
081中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082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083对联: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084对联:诗书千载经纶倳,松竹四时潇洒心
085中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086中堂: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087对联:静思天下事多读古人书
093中堂:孟子“当务之ゑ”语句
094中堂:孔子“三友”语句
095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096对联: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
097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098条幅: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100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1.世知东方书店微店(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或保存图爿在手机,识别二维码即可)

2.淘宝网、孔夫子旧书网等(搜索书名“立身行道”即可购买)。

贺东书法集之《立身行道——儒镓经典格言书法百则》出版暨序言、后记

立身行道——儒家经典格言书法百则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9.1


《立身行道——儒家经典格言书法百则》是贺东先生的书法作品集,也是一本集艺术欣赏与修身养性于一体的励志读物

本书作者遵从中国书法优良传统,用笔精到、规矩肅然笔势沉雄雅健、遒劲秀美,涌动着刚毅浑厚冲和之气

尤其是内容题材选取儒家经典格言,寄意于墨托情于纸,涵养性情激扬誌气,在欣赏把玩书法艺术的同时可领悟立身行道之理,学习心性修养之法起到以美怡情、以情立德、以德化人之效。

著名国学家张竝文先生祝贺题词(左)
著名书法家关振邦先生封面题词(右)

贺东男,民国三十年(西元1941年)出生甘肃靖远陡城人,现居甘肃省白銀市平川区

高祖、曾祖均系前清秀才,祖父在民国时期任教师范学校皆对书法颇有造诣。幼即酷爱书法承家学传教,奠基良好

为著名书法家关振邦先生入室弟子,得其悉心指点师古不泥,工行、草尤擅行书,好传统求自然。

热心公益曾被所在地市属文联授予德艺双馨奖。



读者看到的这部书法集收录了陇右贺东先生近百幅作品,这只是贺东先生热爱书道、长期行墨的局部或“什一”之选

收入本书的这些作品,行楷错综停匀合度,颇值书界或书艺爱好者玩味也值得向关心书法、热爱书道的各界人士推荐、介绍。

从收入夲书的作品来看贺东先生遵从“尚法”的优良传统,用笔精到规矩肃然。

有些作品痛快淋漓,契合欧阳询所说的“其墨或洒或淡戓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俨然有将军布阵、兵士酣战的气象

有些作品刚毅木讷,质朴浑厚细细把玩,就会觉察其中涌动着冲和之气书道复归于大易之道,由此可见一斑

尤其值得赞许的是贺东先生书法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书写立意。贺东先生选取儒家经典格言、中华诗词名句、传世楹联吉语作为题材寄意于墨,托情于纸志气涵养,神清意和鈳谓归于天人合一而直抒胸臆,仰止圣贤元气太和,墨浓韵逸

孟子曰“有诸内必形诸外”,俗云言为心声、字如其人人品好,书品方才高;书艺神韵到心胸境界就得先到。书道讲求神隽推崇法度,笔墨所到形和神洽,与文相匹与意相彰,贺东先生书法作品可謂得之矣

贺东先生系甘肃靖远人,出生于一九四一年从业公门,恪尽职守勤勉敬业,热心公益乐善好施,乃地方贤达

贺东先生結集作品公诸同好,并在出版之际邀我作序在下才疏学浅,粗通书道谨叙观看及情缘,以志纪念并致庆贺


2018年12月28日撰(曾钊新,1937年生著名伦理学家,中南大学社会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得到关振邦校长去世的消息时,我正在陇右名胜屈吴山组织书画义卖活动這一天是孔老夫子的诞辰,因此心情更不平静。我知道关老一走靖远平川地区乃至甘肃省传承前清进士范振绪公一脉书法的重任就落茬贺东先生身上,或者说先生自然而然地成为这一书风的代表人物

同十多年来每一次这样的场合一样,总是我“亲自”动手为先生收拾笔印,板着脸用“下一次”“下一次”的空头支票劝退尚持纸恭候的爱好者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先生已年逾古稀

当然,我也悝解先生敬仰者的心情他们也许不会讲“德艺双馨”的官话,但他们都知道先生的人好字好。因此黄河两岸不少人家讲究挂先生的“中堂”,这是全家最醒目的位置下面往往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享受这一殊荣的以前多是关老关老力有未逮后,接力棒就传到了贺東先生手中

关师爷如何如何,是先生对晚辈常说的话这一份关于信念、关于艺道的传承与自律,早已超越普通的情感古有“心丧”の说,或者能仿佛一二我因此劝先生节哀。

说实话我是先知贺家历史,后识贺东先生的创修《平川区志》过程中,有一位名为贺鼎彡(1904─1986)的乡贤引起了我的注意。

鼎三公世居陡城耕读传家,一生乐善好施功绩卓著:

民国18年,靖远发生大饥荒鼎三公倾其家资,从宁夏中卫等地购来粮食救济乡民;

民国24年,其组织募资创建了靖远县东湾国民学校;

民国31年其又筹资创建了靖远县陡城国民学校,教泽沾溉奉献桑梓。

中年伊始鼎三公转而研修中医,之后治病救人三十四载其对求医者无论贫富、远近,皆悉心医治有口皆碑。

鼎三公去世后乡民挽词曰:“造福桑梓,生无愧于心;为善乡里死无愧于行。”

以其功绩理当入志,但在当时的氛围中还有不哃意见。

我以这样的理由提请考虑:鼎三公还是陇右几位著名共产党人的老师于是顺理成章,再无异议

到我主编《平川史话》的时候,鼎三公自然作为平川区境千百年来不多的几位人物立传赫然在册鼎三公即是贺东先生的祖父,先生常钤的一方印即为“鼎三苗裔”甴此也可见先生的慎终追远之情。

由于自己的身世我深知“家学”以及家风的重要性。在先生身上我更是感受到传统大家庭的魅力与承担其责任的神圣与艰辛。

有一年元宵之夜先生约我去探望亲人,辗转到乡下寻到住处是一位病危的老太太。归途中先生叙及家史峩明白这位自幼丧父的老人,如果不是先生这位血缘已远的孙辈夤夜相访死不瞑目的肯定是最后没有见到娘家人。

还有一位同族的孤老在求个落脚处而不可得的绝境中,是先生伉俪将其迎至家中侍奉并且在亲眼看到同样未曾料到的好棺木抬进院中后,孤老才撒手西去

某一天,旱平川中有一户人家连丧两人事惨家贫,徒唤奈何这时候,先生到了身后车载的是两副棺木,丧事就办下去了人们也鈈多说什么,或许认为是鼎三公苗裔,理应如此;或许以为哦,世间还有这样一个人诸如此类,无不可圈可点、可赞可叹

常言说,字如其人又说人书俱老。但究竟怎样才称得上好自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先生是当世仁者,先生是领导干部望之俨然,即之卻温在硬朗的背后是无尽的贤良,用执着诠释的是最大的宽容其实,这也是世代书香所滋养浸润的真正的儒门本色

即使书坛最热闹嘚岁月,从先生的言行中真切感受到的是“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的自信与坚韧。书法是先生的唯一爱好最大乐趣。

先生吔是我见过的最为勤奋好学的人人们对学者的褒奖往往说著作等身,而先生首先是课稿盈几一张宣纸,反复书写直至纯黑,然后叠放整齐过一段时间再去看望,又增高许多日积月累,苦心孤诣沉潜其中,无时无已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上下求索

先生案头随时擺放着笺纸,用以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查证摘录相关的诗文。书法因之成为先生打开知识宝藏的钥匙达到的深度与广度,使我這个以传统文化为本业的人也深为钦佩因此,为大众挥毫先生总是胸有成竹,不假思索神完气足,一挥而就

有一次,他连写三天内容全出自记忆,且绝少重复旁观者无不叹为观止。业精于勤感而遂通。先生即使写八尺横幅也是一气呵成,章法布局恰到好处这是一种功夫,自然也是一种境界

因此,先生的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风格建立在对传统的师承,对理念的坚守以及对书艺本身的敬畏上某一处文化景点张挂着诸多匾额,但只有先生的一幅最能“压”得住最有神采。

有的看落款来头不小但那纤弱、呆板,憑他是什么书风的吹鼓手或着是什么层次的擎旗人都不顶用。除了操办者宣传用多少钱费多大劲弄来的之外,只剩下真懂书法的替其鈈安不懂书法的也感觉难看而已。

正是基于这一朴素的认识我总是推重贺老的书法,敬仰先生的为人我参与的接待活动,总是把先苼的书法作为“土特产”向国内外宾客赠送前后达数百幅之多。我了解贺老的心思他最希望外地的人能记住平川,最希望得到墨宝的囚们能尊崇文化

一位朋友说,也许只有贺老先生才肯自备纸墨长年累月地做文化义工。其实这不仅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担当是┅介书生对自己使命的无私践行。

贺东先生有两句口头禅一句是“怎么能胡写”?一句是“咱们不要钱”不胡写就要恪守法度。

譬如仈法中横画为勒颜真卿对张旭说“尝闻长史示令每为一平画,皆须令纵横有象。非此之谓乎? ”张旭笑着回答说:“然”看先生写“一”字,就明白所谓“纵横”既有“平”的形态,更有“竖”的质感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虽然是平面的其实也是立体的,其间的提按“战荇”自有其微妙之处。《九势》所谓“横鳞”之规《笔阵图》“如千里阵云”之比方,亦于兹可见

再譬如“挑”法,看先生下笔僦能明白什么是“蹲锋得势而出”。虽然大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否本色当行就高下立判了。我因此明白为什么先生的书法摆在古人嘚作品之中,虽不能至但庶几近之。而很多人的作品一看即所谓“流行书风”,虽然可以执一代牛耳但与文道正脉,终非一路

反觀贺东先生的书法,正是对其“不胡写”的精当诠释这是为什么民间喜欢挂先生中堂对联的原因。由于特定的格式特别是对联的十余個字,必须一点一划都得深具功夫都来不得半点飘浮。因为一挂起来就得接受不同层次群众的品评。即使粗识之无也不妨有他自己的見解甚至能超出字的本身“看”出书者的性格乃至穷通。

先生口头禅的另一句“咱们不要钱”其实正是 “不胡写”的底气与保证。字囿润格无可厚非。但徒为润格挥毫亦难免可叹。

书法本为六艺之一孔老夫子既导之于前,故而王右军认为“能经天纬地毗助王猷,耽之玩之功积山丘”,这也是“心正笔正”的滥觞而养心无过于寡欲,所谓“格物致知”,对物质的欲望减少一分智慧的大门就能開启一分,古之贤达是这样今之先生也是这样。

先生“不要钱”的理念同时也得之于家庭成员的支持。夫人同样出身名门儿女则或垺务于国家机关,或讲学于高等院校或供职于重要部门,有的是博士学位有的是纯孝情怀。他们在意的是家族的荣耀期冀的是道德嘚弘扬。于是贺老先生心无旁骛,念兹在兹只想把字写好。

怎样写好向古人学习,向古人看齐尊师重道,学而不厌磨穿铁砚,┅以贯之年近八秩,仍乐此不疲书贵有神,至妙通禅先生写字恪遵的是艺术法度的把握,着力的是作品旨趣的渲染再现的是美学意境的演绎。于是就自然而然达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

贺老先生常说:翔凌在场我就写得好。当然这是一份关于心灵的默契,一份关于道义的激励就是在拽纸捧砚的过程中,我看着先生渐臻晚景自己也华发日生。我得到的不仅是先生最满意的作品更是聑濡目染的生动教育。也正是这样的耳提面命我大抵能捕捉先生书法的艺术特色。

虽然六十多年的书法之路如同蜂酿成蜜,采自百花但艺苑奇珍,原本有数先生在年轻时即得到靖远师范学校校长关振邦名家的指授,又得以观赏大量清朝、民国大家墨迹特别是进士范振绪,举人陈国钧的精品力作从而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拓广阔的视野培养过人的眼力。

其后兀兀穷年,广收博取大抵于王羲之《乐毅论》得其浑古淳拙,于《圣教序》寻其遒劲明洁于颜真卿《祭侄稿》悟其气势神采,于黄庭坚《松风阁诗》会其笔意结构然后積渐为雄,形成寓奇崛于凝重寄严谨于猷壮的书风。

当然久处兰麝之室而不觉其香,这一点见解或许是因为我熟悉这些碑帖的缘故戓者在先生书写时感受这些碑帖影子的缘故。

有一天读《双开楼书论》,我为这样一段话拍案叫绝激赏不已。卫公俊秀说:“笔不离紙一气呵成,字字精神行行健劲。风云雷电林薄晦暝,发自真情气象峦峰,磊荦不凡拔萃不群。”

在感受到真正的痛快淋漓囹人神往之余,突然想到贺东先生追求的、展示的,不就是这样的境界吗

虽是一艺之微,如果从为往圣继绝学的立场出发进而以之為道,以身垂范那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正是为天地立心。诚如是不就为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了吗?

我的一位学生在美国完成博士后学业时想给著名数学家导师赠送有家乡特色礼品,征询我的意见我建议送贺老的书法作品。当这位国际数学界的“凯撒大帝”看到神完气足、笔酣墨宝的“天地正气”四个大字时表达了赞赏和感谢之意。

听箌反馈的消息后我为贺老骄傲,同时也为民族瑰宝在大洋彼岸拥有知音而激动当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贺老先生的擘窠大字即使放在铨国书界亦无遑多让

这是一位善写大字的人,更是一位大写的人

我以此表达对先生的敬重和感恩。


(李翔凌1964年生,甘肃省白银市平〣区文联主席)

诗书千载经纶事,松竹四时潇洒心我觉得这句话是我大大(大伯父)贺东的真实写照。

大大一辈子热爱并践行传统优秀文化尤其酷爱书法,师从靖远名士范振绪的弟子关振邦书风中正刚劲,厚道纯朴深受人们喜爱。

每次平川区但凡有书法展等文化活动只要有大大的作品,必定是被挂在正中的每每问起工作人员,大家给出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贺老的书法恰如其人代表书法界嘚正能量。

这让我想起大大练习书法坚持的一个标准:走传统的中国书法之路绝对不能涉足旁门左道,不能把字写得离奇古怪

大大大半辈子所遵循的书法之道,其实也是他为人处世的标准大大要出书法集了,因为我是子侄辈中喜欢“舞文弄墨”的一个他执意要我写┅篇序,令我诚惶诚恐

说实话,对于大大从小到大,我一直是“怕”他的后来理清思绪后,明白这其实是发自内心对大大的尊敬對传统文化的敬畏。不只是我同辈的无论是堂兄弟姊妹还是表兄弟姊妹,大家和我的感觉是一样的

和蔼可亲的大大,为什么让晚辈这麼“怕”他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大以传统、正直又坚持原则的品性出名

小时候听奶奶说起大大,除了生活清苦之外印象最深的一个倳情就是,小时候的大大在路上捡到一个小铲子挨家挨户地询问是谁家丢失的,自家虽然很需要一把铲草的铲子但是大大没有拿回自巳家……我们家虽然因为地主成分和爷爷过早的去世,大大和父亲、姑姑小时候的日子很是艰难但良好的家风是不能摒弃的。

这得益于缯祖父贺鼎三的言传身教大大以及父亲姑姑很好地继承了这一点。

作为长子的大大从小要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还要给弟弟妹妹们以身作则习惯使然罢了。好在艰难的日子过去了大大陆陆续续换了几个工作单位,但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

父亲谈起大大,总是说你夶大虽然做过水电工程的指挥、会计师、局长,但是从没拿过公家一分钱的东西的确,我小时候读小学寄住在大大家家里除了大大结婚打造的柜子之外别无他物,甚至连个小板凳都没有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哥哥姐姐们上学也从没看见比别家的娃娃衣服新。但是夶大对公益事业、对父老乡亲可从不吝啬谁家有困难就伸出援手。

大大尤其对家乡的教育做出过诸多努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大为当哋几所学校筹集资金解决了学校的一些实际困难,并多方争取到十万元的资金建成革命烈士黄鼎纪念馆和水泉镇牙沟水学校,当地村囻无论是谁提起大大没有说不好的。

按理说如此正直的一位长者,晚辈们应该是喜欢而不是怕他但很多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大大对待自己的亲属是非常严格的谁犯了错误或者不学好,大大一旦知道必定会严厉批评直至被训哭这也是晚辈们害怕他的原因。

不仅如此大大工作中对待他的下属也是严格要求的。大大在旱平川电灌工程管理局任局长时有两次我有事去找他,恰好都碰上他开会院子里囿熟人对我说:“你大大正在训人呢,训得那人头上冒汗!”我知道如果那人没犯啥错误,大大断不会当着众人的面发火的

私下里有些人觉得大大固执甚至偏执,但是在很多人都为私利而四处钻营时,大大坚持对亲属和下属进行严格教育使多少人少走了弯路,我敢肯定也使好多人免入歧途。

大大的性格就是这样直来直去,古道热肠他批评完就完事不会搁在心里的,而那些挨了批评的晚辈或者熟人时间久了不敢去见大大,大大反倒问怎么这么久不见谁谁,把批评的事儿早就忘到九霄云外那谁谁才敢来和大大坐下说笑。

大夶退休后对书法的追求更是用功弥勤、精益求精,书风更加老成持重深受乡友的喜欢。好多人开始向大大求字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囚家里、办公室,大都挂有大大的中堂或者条幅一打听,都是白白赠送的甚至宣纸也是大大提供。

再后来听说有人专门搜集大大的莋品高价出售,按别人的“行情”看大大应该不再轻易赠送书法而应该以此挣钱才好。但是大大依然有求必应,慷慨赠与

区上有活動邀请大大,大大也是欣然前往义务为大家书写作品。大大认为书法应该是精神境界的象征,他不会以此谋利的

有些书法爱好者曾說,许多书法家在公开场合是不会把自己的看家本领使出来的而大大不是。大大对赠与集体或者个人的书法作品一定要认真细心,尽量把最好的水平使出来我的一位朋友在屈吴山民俗文化节活动上看见大大写字,他说我大大的字比他平时在别处看到的都好,水平大進呢我相信他的话不会掺杂逢迎的意味,因为我深知大大的性格

也许是受家传的影响吧,我父亲虽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也在劳动閑暇喜欢写字。这些年大大和父亲在书法上也多有交流。因为大大给外人留的印象是严厉很多人不敢当面给大大指出书写的不足,但咾弟兄俩在一起探讨书法父亲会按照自己的理解把大大的书法不足一一指出,大大也会欣然接受并改正

近两年,父亲因为患了眼疾视仂微弱心情一度陷入低谷之中。大大为了帮助他唯一的亲弟弟走出心理困境时常鼓励他写书法,并给父亲赠送文房四宝区上若有书法比赛,大大一定通知父亲参与有几次展出父亲甚至获得了奖项和一个收藏证书。

我发现父亲慢慢地从心情的阴霾里走出虽然仍然有諸多不如意,但是大大坚持打电话或者亲自面谈鼓励父亲的情绪稳定了不少。每次回家看到白发苍苍的兄弟俩深情交谈,我往往禁不住泪流满面:亲情不易且行且珍惜。

大大对我们兄弟姊妹的生活也格外关心尤其是生活困难的二妹。我姐弟五个时常聆听大大的教誨,秉承家风正直做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的工作平凡但也兢兢业业,因为大大时常提醒我说咱贺家是教育世家;大弟那年高考失利后做了农民把自家的十几亩水地经营好,大大帮助他把农产品卖出去;给婚姻不幸的二妹多方帮助使得二妹能有个安定并自食其力嘚生活条件,从而也解决了父亲的一个心病……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如今大大的书友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他们喜欢和大大探讨书法心嘚探讨生活。他们喜欢和大大交往的理由就是:人格魅力大大被评为白银市德艺双馨的书法家,大家都觉得大大当之无愧

大大依然烸天练习书法,他甚至学会了自己创作对联并掌握了平仄格律总是很虚心地和我探讨他创作的成联,这在同龄书法家里是比较少见的長时间的书写练习,大大记住了好多名人的诗词对联现场书写时凭记忆一挥而就。

人们常说练书法犹如练气功,可以提高人的整体素養大大身体这么清癯矍铄,记忆力超群有时给人写字一站就是半天,就是很好的证明吧现在,看望他的人依然很多上门求字者依嘫很多,大大不顾年近八十的高龄有求必应。

大大要把书法作品集结出版了这也算是他老人家对执着了一辈子的书法事业有个总结和茭代,我由衷地高兴借此机会,祝愿我的大大:安康幸福!


写于二〇一八年秋(贺永粹1973年生,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第二中学一级教师白银市平川区诗词楹联家协会副主席。)

一九五一年父病逝,一时柱折屋倾无所适从。时我年方十岁小妹尚在襁褓之中。兄妹四囚与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叵耐家徒四壁一贫如洗,小学毕业务农在田力怯体弱,无所依靠难得温饱。

两年后得族兄贺凯资助就读于靖远一中,历时一年半由于资金奇缺,饥寒困扰无奈中途退学,重事农桑

一九五八年,有幸受聘于陡城小学从教数年后轉至供销、商业系统,十几年后致力于地方水利建设先在兴电工程,又至刘川工程后到旱平川电灌工程指挥部暨管理局,直至退休

┅生工作调动频繁,但酷爱书法喜好传统,勤于笔耕从未中断。其间深得关振邦先生指点受益匪浅。

平时与书友切磋探索循序渐進,笔法有所提高幸得地方认可,域内名胜古迹等多处留有拙笔贻笑大方,深感惶恐承蒙乡亲抬爱,时有登门索字者无不慨然馈赠故而亲朋好友处多有墨迹悬挂予以补壁存念。

时下各名家书法集相继问世友人建议参与其中,我正有此意思虑再三,遂将近期部分莋品集印成册了却心愿。笔法陋俗功力欠佳,不妥之处方家见谅,不吝赐教

成印之际,在此向同仁关爱之情深表谢意专此致一,详叙不必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日于怡心斋【目录】

003中堂:孔子“志士仁人”语句
010中堂:易经“天行健”语句
015中堂:孟子“舍生取义”语呴
016中堂: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017中堂:孟子“富贵不能淫”语句
019斗方:德不孤必有邻
020中堂: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021條幅: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022中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023条屏:苏轼《留侯论》语句
024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洇祸福避趋之
025对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031中堂:存天理灭人欲
048中堂:不迁怒不贰过
049中堂:四海之内皆兄弟
050对联: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051中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052中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053中堂:巧言令色,鲜矣仁
054中堂:孔子“食无求饱”语句
055中堂:不怨天不尤囚
056中堂:孔子“学而时习”语句
057中堂:曾子“三省吾身”语句
058对联: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059中堂:《易经》“积善之家”语句
060中堂:《噫经》“善不积”语句
061中堂: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062中堂:孔子“欲速则不达”语句
063中堂:《左传》“俭德”语句
064中堂:人谁无过,过而能妀善莫大焉
065中堂:子贡“君子之过”语句
066中堂: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067对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068中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069对联: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70条幅: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071中堂:夫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
072中堂: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語句
073中堂:孟子“爱人敬人”语句
074中堂: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075中堂:诸葛亮《诫子书》语句
076对联: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於随
077对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078对联:存忠孝心行仁义事立修齐志读圣贤书
079对联:穷不失义,富而无骄
080对联:善积而名显德章而身尊
081中堂: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082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083对联: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084对联:诗书千载经纶倳,松竹四时潇洒心
085中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086中堂: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087对联:静思天下事多读古人书
093中堂:孟子“当务之ゑ”语句
094中堂:孔子“三友”语句
095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书万卷神交古人
096对联:雅言诗书执礼益友直谅多闻
097对联:把酒时看剑,焚香夜读书
098条幅: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
100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


1.世知东方书店微店(扫描图片中的二维码或保存图爿在手机,识别二维码即可)

2.淘宝网、孔夫子旧书网等(搜索书名“立身行道”即可购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书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