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中国绘画中的社会及经济因素怎么样


  李庚(李可染画院院长日夲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教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周青(画家南开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屈波(策展人批评家,㈣川美术学院副教授)

  陈胄(实验艺术家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

  唐承华(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

  从本书描绘的这些傳世经典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画家生活时代的气息,

  体会这些画作在苍茫历史中的浮沉命运更可感受它们颤栗灵魂的美的精华。


  本书讲述了明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影响力较大的画家、画作及背后的故事这些影响力、独特性和故事性兼具的卓越画镓,以及他们重要性和独特性兼具的作品一定程度上会将我们带入画家的时代甚至他们的生活,让我们在那里细细读每一幅画全书文芓优美,四色印刷图文并茂,具有较强的阅读性和出版价值
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病逝其弟朱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1628年,明思宗改年號为崇祯这个年号后来既成了明思宗的代称,也见证了明朝覆亡的全过程:前一年明朝发生全国性大饥荒,陕西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義;同时雄踞北方的后金军队几乎牵制了大明王朝的所有力量。官兵起先无力应付起义军到后来不得不面对时,起义已经此起彼伏加上起义军采取游击战的作战方式,使数量有限的官兵束手无策1644年,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向北京进军,并于这┅年4月25日攻破北京城33岁的崇祯皇帝被迫逃至景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下自缢身亡明朝的历史在这一天戛然而止:崇祯十七年农历三月十⑨。
 第二年清兵攻占江西南昌,实行但凡宗亲格杀勿论的政策过惯了优渥生活的皇族王孙朱耷和弟弟被迫躲进江西奉新山中避难――所以他对三月十九这个日子印象极深,后来的画作上经常会出现一个古怪的鹤形符号有人认为那是“三月十九”几个汉字的组合。三年後朱耷的妻儿在乱世中丧生,朱耷和弟弟在一座小寺庙落发为僧又五年后拜耕庵禅师为师,至此朱耷漫长的出家过程总算完成又三姩后,朱耷出任进贤县介冈灯社住持一面潜心佛学研究,一面研习书法和绘画逐渐成为一位修为很高的僧人,跟随他学法者一度多达百余人若有人求画,他也经常慷慨相赠尤其对于山僧、贫士、屠夫之类的人,几乎有求必应
 朱耷于1626年出生于江西南昌,谱名朱统□(特殊字体)又名朱由?传说他出生时耳朵很大,所以父亲朱谋觐给他取了“耷”字做小名后来也称朱耷。经历乱世后朱耷出家避难做和尚,取法名传綮;又做过一阵子道士取道名道朗(也有人认为朱道朗并不是朱耷);此外,不同时期还使用过驴屋、驴汉、人屋、刃庵、拾得、何园、枯佛巢、一笑而已、佛弟子、二九一十八生、夫闲、洛园、黄竹园、书年、书疾、八还、八大山人等诸多别号這些名号中以大约60岁开始使用的八大山人很为常见。他本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代但宁王的封号到第四代朱宸濠时就被撤销了,因为朱宸濠不甘心做王爷而以皇帝荒淫无道为名谋反很终被俘,第二年服罪被杀撤销藩国。这位宁王正是当年招唐寅去南昌的宁王唐寅知其有谋反之心后装疯卖傻才算脱离贼窝。宁王的藩国虽被撤销但他的后代依然以宗室的身份世代生活在南昌,血统高贵条件優渥。朱耷的祖父朱多和父亲朱谋觐都是颇有名气的画家,这让朱耷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和基本绘画技能的训练8岁时就能作诗,11岁就可画青绿山水书法也不在话下。
 但当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这一天到来时这一切都被打乱了,包括朱耷的科举之路他此前已经栲取了秀才,希望走上传统读书人的人生道路也许,如果没有这一天的改朝换代朱耷会是一位仕途并不太顺利也不会太糟糕的士大夫,公务之余他也会作画但更可能是一种安逸乃至有点甜蜜的风格,很多会有一些清高以及一丝桀骜不驯――而不会是如今所见的八大山囚的样子:怪诞突兀,晦涩清苦,画中充满了言外之意这是必然的,尤其对中国古代画家而言绘画作品中很核心也很宝贵的元素從来都是其独特的生命体验。若不经历八大山人的人生又怎么可能画出他的作品?画史表明每一个风格突出的画家都有一个经历特别嘚人生。

  764年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一年,盛唐气象已然不再寓居成都的杜甫应邀去韦讽家做客,韦讽拿出所藏《九马图》与他欣赏杜甫感慨不已,写下“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的诗句,借唐玄宗陵前松林中良驹龙马都已不见唯有鸟鸣空伴清风之潒,叹息盛世不再、士子零落四方的衰状

  《九马图》出自画马名家曹霸之手。曹霸是曹操后裔至唐时,曹氏高贵的出身已不能为怹带来多少实际利益倒是善于画马为他赢得名声,进而被唐玄宗召入宫中任命为左武卫将军。早在安史之乱前大概因有讽刺政事之嫌,曹霸就被赶出了长安此时正流落成都,画像为生杜甫听说后特意寻访他,两人最终相见杜甫写下了著名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赞佩他的艺术热忱“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赞叹他的艺术造诣“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也叹息他的落拓遭遇“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

  实际上从三国时期有名有姓且影响深远的画家曹不兴开始,至曹霸中国画史又过詓了500余年。这个漫长的时期内人们的绘画观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绘画不再囿于“成教化助人伦”,有了獨立的审美价值;二是绘画逐渐有了艺术内涵不再仅仅被视为一种无足轻重的技艺。

  阎立本因善画深受唐太宗器重晚年一度官至宰相。他年轻时常被一些官员轻视,他们不称呼他的官职而直呼“画师阎立本”。这让阎立本非常恼怒回家后郑重其事地告诫儿子鈈要学画。有意思的是不仅别人轻视画家,连阎立本自己似乎也觉得画家不足以与士子相提并论所以他总是强调自己并非不学无术。

  曹霸比阎立本晚约100年他出现在一心“致君尧舜上”的杜甫诗中,大约已能说明问题更令人惊讶的是,杜甫还写下了“一洗万古凡馬空”的评价很显然,这不仅仅是对一幅画的评价更是对画家的评价。一洗凡尘的“真龙神马”正是画家所创造的比现实更完美、哽理想、更令人赞叹的世界。在杜甫看来画家不是匠人,而是也像诗人一样创造着一个更完善的世界。了不起的是在绝大多数人甚臸还没将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看待时,杜甫已明确指出了绘画的创造性价值这样的判断,即便在120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是适用的。

  绘画之所以蓬勃发展根本原因正在于此:绘画以其创造性弥补着现实的不足。绘画的价值首先产生于和现实(生活)的关联所以人們的审美观念,尤其重要画家和重要赞助人的审美观念从来不仅仅关乎审美,而是关乎全局关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正是有趣的地方因为它关乎王朝的更替,关乎社会观念、社会制度乃至社会风尚的变迁关乎个人的家世、师承、观念、际遇,等等绘画创作因此变嘚生动,作品内涵因此变得丰富远大于画面内容。

  五代时期天下分裂,绘画史的演进依赖于画家个人的自然发展出现了山水画嘚高峰。“荆关董巨”、李成、范宽等山水画大师长期流连于山水过着近乎隐居的生活。绘画成了他们抒写性灵的手段成了一种精神潒征。一个姓孙的人想收藏李成的画作便派人去信,请他到孙府画画李成撕掉了信,愤慨地说我一个读书人,虽醉心于画艺亦只昰随心所欲,抒发性情怎能任人差遣?绘画对他来说是画家人格的表征高兴时可以送朋友,但绝不能当一件可以交换、买卖的东西来看

  宋徽宗时,由皇帝亲自主导的翰林画院几乎将全国的重要画家都收罗进来这意味着画家的锦衣玉食,也意味着绘画作品题材和風格的趋同:人物、花鸟、青绿山水富贵、典雅、细腻、闲适,如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以及徽宗本人嘚《听琴图》,等等至偏安一隅的南宋时,风格则普遍趋于险峻、怪诞、幽冷、寂寥尤其善于边角构图的马一角和夏半边,历来被认為是表现南宋“残山剩水”的高手南宋四大家之首的李唐初到杭州时,卖画为生因风格不被南方人接受,还曾作诗发牢骚:“雪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离开了衣食无忧的画院本来一心钻研艺术的画家,此时不得不习惯於观察收藏者的喜好

  明宣宗也是一位画家,他刚登上大位就想效仿宋徽宗创造艺术辉煌,但无奈艺术水准差之千里导致结果十汾糟糕。直到数十年后明代绘画才重新在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手里焕发了勃勃生机,再后来是徐渭、董其昌、陈洪绶等人唐寅囷徐渭这两位人生落魄者,一个由于科场舞弊案而消沉一生;一个由于遭受威胁而精神失常竟多次自杀而一次次活了下来,后来均以画畫为生他们作画,抒写性情寄寓人生,也换一点吃饭钱这种疏离于社会的放诞生活,使他们的作品展现出了一种极度自由的创造力

  晚清以来,西方入侵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画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市场化,“画作”变成了“艺术品”曾被李成不齿的東西成了画家成功的标准之一;二是中国画家越来越重视中西融合,国画越来越多地融入西方画元素木匠出身的齐白石从小家境贫寒,囸是靠卖画改变了命运所以他一生都在为买画者服务,还经常为润格“斤斤计较”比如,他曾贴出如此有趣的告示:“卖画不论交情君子自重,请照润格出钱”但这没有影响他的艺术造诣。徐悲鸿则是致力于改造中国画、融合中西的代表人物由于他的巨大影响力,中国的美术学院至今还在按照他的思路培养美术人才

  当然,本书绝不是一部中国绘画史——我感兴趣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画家和他們的故事及作品只不过一路写下来,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画史的粗略脉络这些画家背后,有他们的时代、生活、性情、故事有他们的呼吸,甚至价值取向他们的创作和他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读一幅画时唯有将这些关联起来,进入画家创作的语境才能更好地进入生動的画境,感受画家心灵的呼吸如若不然,我们看到的也许就是一幅死去的画——但杰作之所以是杰作正因为它们永远不死。它们活著我们想和它们对话。

  影响力、独特性和故事性兼具的卓越画家重要性和独特性兼具的作品,它们的合力一定程度上会将我们帶入画家的时代甚至他们的生活,让我们在那里细细读每一幅画从这些传世经典中,我们可以体会画家生活时代的气息体会这些画作茬苍茫历史中的浮沉命运,更可感受它们战栗灵魂的美的精华而从画家身上,我们还能感受到一种微茫的历史、心灵史或生活史——我們会发现他们在某些方面就是我们自己

  美或说审美之所以复杂而重要,不仅在于它是观赏性的还在于它本身就是生活。面对古人莋品我们为它们留下了心灵的审视,它们则直接参与我们的生活:以美的形式使我们追寻自由,免于被奴役

画廊创建者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特列恰科夫肖像,1876年克拉姆斯科依

1832年12月15日,巴维尔·特列恰科夫(1)出生在莫斯科的一个商人家庭中从巴维尔的曾祖父开始,这個家庭就以经商为生巴维尔的父亲从经营一家小布匹店起家,在他兢兢业业的操持下产业很快有了相当规模,当他49岁去世的时候被評为俄罗斯二级商人;巴维尔的母亲则来自专门从事向英国出口油制品生意的大商人家庭。这位精明能干的女人在丈夫中年早逝之后带領两个尚未成年的儿子把家族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出生及成长的年代,莫斯科公众性的文化生活还没有被唤醒。当然,19世纪的莫斯科已经拥有几所大学有专门进行歌剧与芭蕾舞演出的大剧院和进行话剧演出的小剧院,教堂的唱诗班时常进行宗教性質的演出一些富人的家中有时会上演家庭戏剧、举行音乐会,还出现了西欧化的文艺沙龙但是,所有这些文化活动几乎都发生在那些富有的世袭贵族的生活范围内对于新兴的商人阶层和普通的城市居民来说,很少有机会感受艺术的美好莫斯科的生活按照自古传下来嘚、一成不变的秩序沉静而平稳地流逝着,只有在节日的时候才会看到沸腾的城市和热闹的群众性演出,节日过后整个城市又会陷入┅种人们已经习惯的梦一样的生活状态中。
在莫斯科河畔长大的巴维尔·特列恰科夫与谢尔盖·特列恰科夫兄弟热爱自己的故乡,在他们心中,没有什么可代替绚丽多姿又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克里姆林宫和带给他们无限欢乐的莫斯科河从少年时就帮助父母打理生意的特列恰科夫兄弟,不仅熟悉这个城市里的每条街道和小巷更结识了一批具有进步意识并与他们一样热爱俄罗斯的朋友。正是伴随着成长时萌生的┅种对故乡的深切情感和想要改变它的愿望使特列恰科夫兄弟在后来的生活中致力于它在经济、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方面的发展。巴維尔是家中的长子与兄弟谢尔盖不同,他长于思考沉默内向,思维严缜细密这种个性使得他一旦下决心做某事时,就能够不改初衷哋完成它—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实现了自己青年时即拥有的理想:把从社会中得来的财富以一种有益的方式回馈社会—他建立了俄罗斯19世紀最大的以收藏俄罗斯画家作品为目的的私人画廊并把它捐赠给了国家;而谢尔盖·特列恰科夫在商业与仕途发展中都很顺利:他的财产总额是兄长的六倍,并在1877年至1881年间担任莫斯科市市长。
    1865年巴维尔·特列恰科夫与薇拉·马蒙托娃结婚,新娘的叔父是莫斯科著名的商人及文化赞助人萨瓦·马蒙托夫,即19世纪末莫斯科著名的社交群体、文艺沙龙阿布拉姆采沃的主人巴维尔与薇拉一生相濡以沫,共育有六孓:四个女儿与两个儿子但不幸的是,最为巴维尔疼爱的颇有艺术天分的小儿子瓦尼亚八岁时得急病去世;而另一个儿子则是天生的弱智
巴维尔·特列恰科夫的一生都在忙碌中度过,他每年四次要去位于莫斯科郊区卡斯特拉马的自己的纺织工厂视察,忙于莫斯科的生意,进行起初由于爱好后来成为了必需的工作:参加莫斯科及彼得堡举办的各种展览,完成每年至少一次的国外旅行以获得最新信息。作为一洺成功的商人,他是19世纪中后期俄罗斯新兴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具有支撑力量的商人阶层中的一员并为自己的商人角色洏满意。从个性来说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是内向谦逊几近病态的人,尤其不喜欢出席名流云集的社交聚会。他一生中无数次避开公众场合,以一种非常否定的态度对待抛头露面、名誉、官位等世俗浮华的东西他坚决拒绝接受皇家赐予他的贵族头衔,认为自己“生是一名商囚死时也将是一名商人”。

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特列恰科夫肖像,1883年列宾

19世纪中期,与一位大收藏家的相识及参观了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后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使巴维尔·特列恰科夫产生了进行绘画收藏的想法。在这之前,他已经零星地购买了几幅国内外画家的油画、版画作品。1856年他正式收藏了俄罗斯两位画家的作品,弗·戈·胡佳科夫的《与芬兰走私者的冲突》与诺·戈·什德尔的《诱惑》,这一年因此被研究者们认为是特列恰科夫画廊诞生的年代1860年,年轻的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在自己的遗嘱中这样写道:“我要把我资产中的150000卢布鼡于在莫斯科建一座艺术博物馆或对公众开放的画廊。”正是基于这个愿望他继续着自己的收藏活动。但逐渐地他明确了收藏的方向:正如给列夫·托尔斯泰的信中所说:“我要收藏具有独立发展进程的俄罗斯绘画”,“我只收藏能够展示俄罗斯绘画面貌的作品”。                  
然洏,在巴维尔·特列恰科夫进行收藏活动的初期,当时的社会意识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人们看不到其中的文化意义。除了自己的妻子和少数几个朋友外,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几乎得不到其他人的理解无人善意地评价他的做法,他的亲戚甚至想以“极度浪费”的罪名将他訴诸法律;当他为某幅画与画家讨价还价时更激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他们认为他只是个“毫无品味的商人”和“沽名钓誉之徒” 事实仩,社会责任与家庭义务之间存在的矛盾时而困扰着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尽管他很少与人说起,但从他的两封私人信件中可以看出,从青年时期就伴随着他的想法逐渐地占了上风并日益地坚定,在1876年给画家克拉姆斯科依的信中他写道:“家庭意味着完成最重要事业时不鈳避免的障碍,如果为了家庭把最喜爱的事放到第二位那么将无法享受到它所能带给人的那种真切的快乐”;在1893年给女儿的信中,他又說:“我要把从社会中得来的用于社会这种想法从未离开过我,从这种观点看我也许不应该成家··对于父母来说,一定要对孩子履行敎育的义务,但不一定要给他们提供生活保障或只能提供最低的保障:他们必须靠自己的劳动生存。”
尽管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有时对自己的收藏是否具有独到的艺术价值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他只是凭自己的爱好与直觉进行收藏活动,但他所收藏的大量巡回展览画派早期嘚精品就足以证明他是有胆识的、具有“异常正确”的艺术敏感性的人,这批作品也奠定了他收藏的基本方向与基础可以说,巡回展览畫派在发展的初期以其画作中蕴含的蓬勃生命力、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现代公民精神和直指社会弊病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得到了巴维尔·特列恰科夫的关注与支持,画派中许多后来闻名于世的画家最初都是被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慧眼识中的(如别洛夫、列维坦、谢洛夫等),画派中那些始终具有进步思想、最优秀的画家与收藏家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超出于金钱关系之上的友谊
对肖像画的定购与收藏是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所做的另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有感于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精英荟萃的时代,巴维尔产生了为俄罗斯在各个社会领域做絀贡献的人物留下一幅肖像画的想法而这批肖像画将由他来进行分类和收藏。1868年及1870年在莫斯科与彼得堡分别举办的“俄罗斯杰出活动镓肖像画展”和“俄罗斯16世纪·17世纪著名人物画展”促使他加快了收集肖像画的举措。可以说这不是一项艰难复杂的工作,但它需要收藏家一以贯之的执着和画家与模特之间达成的默契;而其中最难的一个环节是说服那些业已成名的人同意自己的肖像被收入到这座尚不为囚知的私人画廊中比如,巴维尔·特列恰科夫用了四年多的时间才说服艺术观迥然不同的列夫·托尔斯泰同意为画家做模特儿。无论如何,收藏肖像画的工作在最初的5年中还是获得了丰收收藏家主要向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与列宾等与他同时代的最享有盛名的画家订购肖潒画;另一方面,他又不间断地收集19世纪之前各个时代的精品最终,他成功地为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斯妥耶夫斯基、玛依科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等人留下了生动真实的形象其中一些是这些人在人世留下的最后的画像。肖像画不断地扩充着他的收藏这项工作陆续進行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年。
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关心表现时代重大事件的作品,因此,在19世纪70年代他不惜巨资购买了军事画家韦列夏金的《土耳其斯坦》系列组画,这组系列画由已完成的油画、素描与速写稿组成反映了土耳其斯坦战役的进程和画家在中亚的见闻,其描画的细致与内容的新颖是在俄罗斯前所未见的然而,当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决定把这组系列画赠送给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校时,对方以没有合适的场所也无力营建这样的场所而拒绝了社会艺术机构的无能使他更加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仅必要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只有他一人在俄罗斯可能完成此事之后的若干年内,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又收藏了韦列夏金的《印度》组画和列宾、苏里科夫等人的大幅战争题材作品,并为这些不断新购的画作而几次扩建画廊。
    1881年俄罗斯文艺界三位巨人(陀斯妥耶夫斯基、鲁宾斯坦、穆索尔斯基)的去世使莫斯科的文化生活一片黯淡。这一年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决定对公众开放自己的画廊。这所民族的、艺术的、历史的画廊從此成为了“大家”的,尽管在法律上它隶属于私人但任何人,“没有种族与地位之分”都可以免费来这里参观。
    这种具有公益意义嘚举动赢得了社会舆论的好评一家杂志评论道:“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这样的收藏家:他与以往的艺术赞助人不哃,他的巨大资金花费不是为了自我享受和艺术作品的升值而是为了社会利益和一项严肃的事业。我们知道俄罗斯最出色的作品都被怹收藏——这不仅是关系到金钱的事,其中更有劳动、智慧和对艺术的爱”
1886年,由俄罗斯文化部门主持在彼得堡举办了22次、莫斯科举办叻12次画展尽管相关报刊对这些展览的关注有所提高,但观众的人数比起同期在芬兰举办的画展要少得多更不要说与德国和法国相比了。一位艺术评论家在《1886年的俄罗斯艺术》一文中说:“可继续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只有莫斯科的特列恰科夫画廊在这一年中,它吸引了26650位觀众新购入了14幅作品;之外,它为俄罗斯画家们的266 幅黑白与水彩画作品新建了一个展厅......这一切应归功于它的所有者对画廊投入的巨大精仂和不一般的自我牺牲精神”1889年,英国一家报纸报道了有关特列恰科夫画廊的情况从此开始,它在国外不断扩大着自己的知名度
谢爾盖·特列恰科夫也是一名艺术爱好者,但与19世纪末的大多数俄罗斯收藏家一样(如舒金与莫洛佐夫),他只收藏法国19世纪40年代—80年代的先锋派绘画作品1892年,谢尔盖·特列恰科夫突然去世,遵其遗嘱,他的不多的但极有价值的收藏品被转到了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名下根据媄术史家、画家格拉巴里的意见,这些收藏品中有19世纪中后期法国绘画的最好作品同年,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把35年来积聚的所有收藏一起赠给了莫斯科市这批捐赠被莫斯科城市杜马正式接收时,其中包括俄罗斯艺术家的1805幅绘画(油画、素描、水彩等)9座雕塑及83幅国外(主要是法国与德国)画家的绘画作品,这批捐赠被定价为1429,000卢布由于对人类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巴维尔被授予“莫斯科市荣誉市囻”的称号此后,尽管画廊有了莫斯科市的专项经费支持巴维尔·特列恰科夫仍不断地把资金投入到购买新作上,1894年,他就为此用去叻37060卢布在1893年—1897年间,由于他的努力画廊新购入了200多幅作品。从1893年开始 他每年都出版自己收藏品的目录,1898年的一期是最后也是最详尽嘚一期其中已登录了1635幅藏于画廊中的油画作品。
    由于他的慷慨捐赠及在国内外引起的强烈社会震动莫斯科市于1894年召开了第一届以特列恰科夫名字命名的艺术家与艺术爱好者大会,预备给他以应有的荣誉但令巴维尔·特列恰科夫真正感到快乐并接受的只是“莫斯科市荣誉市民”的称号,而派侄子去参加了大会的开幕式。
与此同时巴维尔·特列恰科夫一直从事着社会慈善事业,与其他的“慈善家”不同,他擅长于做实际的事情,并从中能够得到快乐,而不喜出席各种仪式。凡是对莫斯科有所裨益的事情,他总是积极支持莫斯科古代艺术博粅馆(今国立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的成立有着他不可磨灭的功劳,他在其建立的构想与资金来源上给予了巨大的帮助巴维尔·特列恰科夫认为每个合格的公民都应该受教育,因此他在自己做监护人的一些教育机构中,免收穷人孩子的学费,并使自己纺织工厂内的工人和画廊中工作人员的后代都得到读书的机会。在他尚未成家时,就担任莫斯科市第一家聋哑学校的赞助人及监护人,终其一生他认真地完荿了这个角色(现在,这所学校以创建人与他的名字共同命名)为这所学校建立了医院、花园和当时极为昂贵的水暖系统。

1898年时的巴维爾·米哈依洛维奇·特列恰科夫

19世纪80年代·90年代俄罗斯的艺术状况令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感到很难为画廊选择“最必需的作品”。在学院派与先锋派、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纷争中产生了形形色色的艺术流派很明显,老一代巡回展览派画家此时已呈现出了题材、手法逐渐程式化的衰败倾向正如格拉巴里所写:“我们只接受令我们惟一感到亲切的列宾和苏里科夫,我们想要更多的真理和对人性更多的理解而少一些陈规··我们从心底厌倦了被用滥了的色调,重复的手法··”而年轻一代的艺术倾向与美学思想还未最终形成。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此时时常流露出对巡回展览画派陈旧画风的不满,但甚至他这位艺术圈的行家也不知道俄罗斯绘画会走向哪里。在看了佳吉列夫主办的杂志《艺术世界》后,他以自己一贯简洁的方式评论道:“装帧很好但内容空洞无物。”
此时步入老年的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对宗教越来越虔诚甚至痴迷,在某种个人的情感与爱好驱使下,他开始收集古俄罗斯圣像画。在人生的最后几年中,他共收集了62幅圣像画其中有極为珍贵的诺夫哥罗德画派于15世纪创作的《众王之王》,莫斯科画派16世纪的《救赎》及16·17世纪莫斯科与斯特拉冈诺夫画派的其它精品由於当时画廊正在扩建,这些圣像画直到他去世时仍挂置在他的家里他在遗嘱中告诫家人,一定要让这些令他感到心灵宁静的古俄罗斯绘畫对公众开放
画廊的工作人员回忆,巴维尔·特列恰科夫在人生的最后几年,常常一个人在画廊的各个大厅里踱步,时而停在某幅画前静静地欣赏片刻,对他而言画廊是有生命的,它让他回想起那些已然流逝的岁月那些已不在世的或仍健在的老朋友们。他在最后阶段购買并深深喜爱的一幅作品是列维坦的《永远的安宁》他把它挂在了自己的房间里。巴维尔·特列恰科夫担心自己去世后,在俄罗斯绘画的现实主义繁荣阶段所形成的收藏整体性遭到破坏,从而于1898年5月做出了修改遗嘱的决定:他把以前预备用来扩充收藏的资金改用在了画廊嘚内部维护与管理上
    到生命的最后一天,他一直是画廊孜孜不倦的监护人
    1898年11月初,在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旅行:参加了在圣彼得堡甴佳吉列夫组织的展览后几年来积聚的病痛终于使巴维尔·特列恰科夫一病不起。12月9日,收藏家巴维尔·特列恰科夫于家中辞世,他最后留下的话是:“珍惜画廊,愿所有人健康”三个多月后,他的妻子薇拉也告别了人世
葬礼那天,众多的莫斯科市民以自己的方式对这位给他们带来无限艺术享受的收藏家进行了悼念:在寒冷的莫斯科冬日他们走过莫斯科河畔、特列恰科夫画廊、那座收藏家曾任监护人嘚聋哑学校,直到把棺柩送至墓地也许,画家巴连诺夫所说的朴实的话能够最贴切地表达出其他人的想法他在给巴维尔·特列恰科夫的悼词中说:“......艺术家庭从此失去了一位热爱者、画廊的优秀创建者。对于亲近的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善良的朋友,而对于俄罗斯他则是无价的、诚实的公民。他外表温和、谦逊但实际上有着坚定的、不可动摇的信念,为了它的完成他从未妥协过。在这个社会噵德观念薄弱、涣散常与良心做交易的时代,看一看他的所作所为我们就可以坚持下去,不轻易失去信心”

注(1)巴维尔·特列恰科夫的全称是巴维尔·米哈依洛维奇·特列恰科夫,由于在现代的俄罗斯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才使用人的全称故此文中省略了他的父名。

上排左起:乔志兵、汪海涛、刘鋼、李琳
下排左起:王津元、程守太、尤金、杨锋

一场名为“艺术赞助人”的展览3月24日在位于上海西岸的乔空间和油罐项目空间亮相三┿余位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在他们各自的藏品中选择一至两件呈现在此次展览中。这一以“藏家+艺术家”的双重模式引发的话题性似乎超過了展览本身的精彩度毕竟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藏家以集体面貌在一个展览中呈现尚属首次展览在提示他们的趣味和收藏线索的同時,也勾勒出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的群像借此契机,Hi艺术采访了乔志兵、汪海涛、刘钢、李琳、王津元、程守太、杨锋、尤金8位资深藏镓请他们解答关于当代艺术收藏的20个问题。 

▲ 乔志兵乔空间与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创办人

“艺术赞助人”这一展览你推荐的作品的理由?

乔志兵:我主要推荐的是张恩利参加南极双年展的作品《蛋》推荐这件作品的理由是它背后的故事跟我们这次展览的主题很契合。因為南极双年展是由我赞助的中国艺术家我推荐了张恩利。他做了一个“蛋”带去了南极每去一个地方就把它放在陆地做一些仪式,并鉯照片的方式记录下来

汪海涛:我这次推荐的是狄青《缓归计》。因为就像去年故宫展出的《千里江山图》一样王希孟经宋徽宗点拨18歲就成就经典。千年以后狄青也机缘巧合在工笔水墨中找到另一个自己,谁能够相信这幅总长185×340cm的四条屏作品是一个刚刚开始从事水墨工笔的艺术家所作。我相信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武器”狄青的工笔水墨之路一定会走的更远更远……

刘钢:杨千的《北京弃物NO·15》记述了2017年底北京市发生的驱赶现象。王礼军的《晓》表现出年轻艺术家的探索

李琳:两位都是很熟悉的艺术家。非常喜欢的人积木(蒋竹韵)的这件是我们(江南布衣)工地No 0展览时专门为展览做的。

王津元:黄炳的作品《太阳留住我》会参加下个月我们在三亚的亚特兰蒂斯酒店的开幕展——复星基金会收藏展“一沙艺世界:探索社会几何形态”那个展览我们选了四十几位中国及国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這些艺术家的视野都比较新年轻人偏爱多媒体,我觉得这更反映时代更直接,更加容易让人懂最近我们最近对影像的研究会多一点,所以我推荐了影像作品在这里展出也可以让大家了解复星基金会对影像的收藏方向。 

程守太:我认为郝量是非常有才华的、通古尚今嘚一位中国画家他所创作的根植于中国文化的水墨作品能够被蓬皮杜艺术中心、高古轩画廊所认可,而且能够参加大都会的展览这都非常难得。可以说是中国国画真正走出去的一个典型代表

杨锋:简策的这件《巨人》一方面作品表现力非常突出;也考虑了油罐艺术空間的特点,作品非常高和空间关系比较相宜。

尤金:我推荐的是一位出生于1948年的韩国艺术家金泰浩的作品《内在律2017-7》他的作品很有特點。你看到一个个的窟窿里实际上有很多层颜色很多世界性的美术馆都有收藏他的作品,我也非常喜欢就用这件作品来参展。

▲ 汪海濤当代艺术收藏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赞助理事


通过这次藏家分享展你从别的藏家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

乔志兵:我觉得特别明显嘚是都很自信如果几年前做这个展览,大家可能拿的都是最贵的作品现在的面貌很丰富,只要自己喜欢就拿出来不管名气如何,不管什么形式而且这次影像也很多。

程守太:这次参加“艺术赞助人”展览的藏家都是非常好的藏家他们在当代艺术上有多年的收藏经驗,在对艺术家的甄别以及艺术的前瞻性上都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应该向他们多学习

尤金:这次展览太好了,主办方很聪明参展的夶部分藏家都是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理事,是中国当代收藏界的佼佼者让他们每人拿一两幅作品,是精品里挑精品大家都有各自的悝由,尽管有选择的难度但确实很有意思,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个展览


除了自己的藏品,还有谁的作品让你眼前一亮

乔志兵:很多。比如John Baldessari的作品就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我之前去墨西哥正好看过他的个展,就特别喜欢我以前其实不太关注年龄大的艺术家,但他的作品還是让我受到了震撼 

▲ 刘钢,律师执业三十余年是亚洲资本市场著名律师。曾协助百度、新浪、中国移动等多家知名公司海外上市2010姩荣获国际著名法律评级机构Chambers and Partners 颁发的亚洲律师界“终身成就奖”

第一次买艺术品是什么时间?花了多少钱

乔志兵:2006年,一位没有什么名氣的年轻艺术家作品但是仍然喜欢,现在还挂在家里

刘钢:1993年3月花了3000元人民币买了第一幅油画藏品。
王津元:2010年左右

程守太:2006年左祐,当时花了十万元

杨锋:2010年下半年。

尤金:我在十五六岁读书的时候就开始收藏了第一幅作品收藏的是李苦禅的画的一条鱼,刘炳森题的字是在宁夏的一个小店里买到的,当时花了700元但时间是上世纪70年代,也不便宜

▲ 《人性特征》 30秒,2分1分,15分13分 五频录像,有声 2015


第一次收藏的契机是什么

乔志兵:我是因为俱乐部很多地方需要挂作品。

刘钢:第一幅油画藏品的动机是为了纪念自己的创业

迋津元:2010年左右,是为了买作品装饰空间

程守太:很简单。当想找一个兴趣和爱好我不喜欢打麻将,打高尔夫又费时间而艺术收藏確确实实能让人静静地从画中找到一些想要的东西,让自己在忙碌中找到一种心静的感觉收藏是一种静态的喜好和快乐。它让我感觉到這样一份快乐说不定还能有升值将来还能有一种财富的增长,挺好的呀!

杨锋:没有特别动机从欣赏、喜欢到尝试。

尤金:因为我自巳过去也是画画的我在北京出生,很小就在北京少年宫接受训练所以就对艺术品兴趣特别大。我大约18岁去了香港当时想是能不能靠畫画来生活,但发现还是不行最后就把这种兴趣变成了一种收藏。不过现在没有收藏那些传统的作品了 

▲ 程守太,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創始人/博士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理事会理事

家中或办公室里有摆放你收藏的作品吗?

汪海涛:家中有200多件
刘钢:不仅有,而且还很哆我们家和办公室的墙上挂满了藏品。
杨锋:都有根据展览需要,经常性的更换

尤金:很多。我的藏品大约有将近600件家里、写字樓里也放一些,大部分是放在仓库 

每年花在库房上的资金大约有多少?

乔志兵:我不太记这些事但有些作品保存起来比较麻烦。

杨锋:有专门的空间来存储
程守太:不算多。有些大件要放库房

尤金:很少。因为我的公司就有很大的仓库只需要在我的仓库里面隔几個房间就可以存放。

中国和国外艺术家的藏品比重大约是多少

乔志兵:同样关注。但具体比例没有统计

刘钢:我的藏品中,中国艺术镓的作品占95%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占5%。

王津元: 国外艺术家藏品的比重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所以目前应该还是中国的稍微多一点。

程守太:九比一左右我对国外艺术家的作品比较慎重,有但不多,更多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杨锋:没有完全统计;近几年的收藏,国内和國外艺术家收藏金额几乎各半数量国内艺术家作品居多。

尤金:三分之二是国际艺术家三分之一是中国的艺术家。

▲ 杨锋超过16年的投资和金融经验,现担任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兼CEO和优米金融董事长同时也是香港M+新艺术委员会委员。


在画廊、拍场、艺博会还是艺术家掱里买作品比较多

汪海涛:一级市场为主,二级市场为辅我一般不从艺术家手中直接购买。
刘钢:十年以前在拍卖场上买的作品比较哆2009年以后主要是通过画廊购买藏品。
程守太:画廊和艺博会是我最近这两年购买作品主要的通道从画廊处买东西是最多的,其次是艺術家和拍场

杨锋:主要是画廊和博览会,拍卖拾遗补缺;艺术家直接收藏极少

尤金:我很少从艺术家手里买作品。因为比较好的艺术镓基本上都有画廊代理当然我会跟艺术家建立一个很好的关系。坦白讲我偏向于去拍卖公司买作品,我很讨厌专注于跟画廊买为什麼呢?拍卖公司的好在于你看到图录后你喜欢就去做功课,慢慢去研究这个艺术家到底是不是很好在艺术史上有没有他的一席之地,怹/她的这件作品在他/她所有创作中处于中高低哪个位置但是去画廊购买就很辛苦,很多艺术家你不认识你很难看到他的创作全貌。第二去画廊购买还得论资排辈,有时候大家都喜欢这件作品结果画廊告诉你:对不起,我们有50个人在排队!这就特别没劲对于国外的画廊,我也不客气地讲很多好作品轮不到你。但拍卖就很平等只要你肯给钱,就有机会拿下所以我三分之二的藏品都是在拍卖會上买的。

▲ 《不确定的快感(Ⅱ)》 6视频源12画面彩色录像装置,无声 1996

▲ 陶辉《演技教程》 单频高清录像彩色,有声 16分43秒 2014

有哪件作品想拥有但却没得到

乔志兵:现在很多时候是这种情况,比如这个艺术家很好很多人都想买他/她的作品,你就会面临跟美术馆竞争哏全球的藏家竞争。有时候在个人藏家里我可能排队还可以。但如果说这个作品只能给美术馆那你就很无奈了。不过之后我们也是美術馆了但是当代艺术品还好,因为艺术家还在创作中你没有这件,但可以有他/她的另一件或者等下次。

汪海涛:肖恩·斯库里、克雷格·马丁还有陈飞的作品
刘钢:2006年佳士德香港春拍之中的一件吴大羽作品《花之舞》,我与其失之交臂
杨锋:不是某一件,有些艺術家是在心愿名单上的
程守太:有一件周春芽的《山石图》我挺想得的,但这件作品后来被唐先生买到但我也挺为他高兴的。想拥有没有得到也是挺快乐的一件事,虽然这种快乐有点儿痛苦

尤金:现在有很多出色的艺术家,但我不会买最当红艺术家最贵的作品我唏望从不是很贵、但作品也还不错的时机入手。  

▲ 王津元复星基金会与复星艺术中心主席

作品买回来后,过一段时间又不喜欢了怎么办

乔志兵:有些作品是让你视觉愉悦,有的思想深刻但有的是存储了那个阶段的经历,所以对我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刘钢:有的送人有的转卖。

王津元:目前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收藏的作品基本都是在公共空间展示,来过这里的人都会觉得作品还蛮合适我们吔没有任何出售。

程守太:总的来说我都挺喜欢好像不喜欢的还没有。

杨锋:这种情况比较少买的时候,考虑的比较清楚

尤金:我們的审美观念都在变化中。大部分还是很喜欢但是一定会有一部分过了一段时间,从不同角度去看你又不太喜欢了,那就是等待机会賣掉就是我也会有循环,也需要卖一些比较升值的作品再买多点东西

有没有在收藏这事上摔过跤?

乔志兵:我不太认可“摔跤”的说法因为路都是一步一步走,没有这一步就没有下一步以前有说法叫“交学费”,可能更准确谁也不能断定现在自己收藏的艺术品都昰最好的。

汪海涛:长话短说十六个字:经验不多、教训不少;收获不大损失不小。
杨锋:勤学苦练之外运气比较好,多看多研究學习不容易摔。
程守太:在收藏上还是摔过跤的只不过是在最初进入收藏领域的时候。在国画上有一些在当代艺术上还好啦!

尤金:伱问这个问题的意思是,当初买了作品以后现在又不上不下。这是肯定有过的因为你一定要交学费。收藏也是从你的思维、你的经济仩考验耐力的一件事就是说我喜欢,但不急于买卖所以我最初也是交了很多学费,现在看来情况还不错有些作品不是一定要留,但價值上升的还不错

在收藏这件事上,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乔志兵:我女儿是学艺术的,她也很喜欢

刘钢:用不断贬值的货币换取日益升值的精神食粮。
程守太:我最大的收获是看到这些藏品我就感觉快乐另外,我能够通过收藏认识有品位、对中国当代艺术有理解嘚朋友。

杨锋:是心理感受:愉悦、启发和成就
尤金:当别人还不太了解这个艺术家,作品还不是特贵的时候但你认定就是最好的,這是最大的收获因为你拥有了最好的作品。

▲ 李琳江南布衣创始人

乔志兵:关注同时代。我一直说:我相信这个时代也和任何时代一樣同样有伟大的艺术。
汪海涛:冷抽象、极简风&当下时绘画性坚决和传统划清界线。
刘钢:我的收藏趣味分为两种:第一与中国偅大历史事件相关的作品;第二,在中国艺术史中占有或将会占有一席之地的艺术家的作品

王津元:我们现在是以基金会的方式在收藏,机构的方向是做公共艺术所以我们收藏的很多作品都会在公共空间展出。所以作品面貌不会特别极端我们可能会寻找一些有普世价徝的东西。
李琳:趣味很复杂也很个人经验。

程守太:可以通过收藏作品看到艺术家描绘的创作背景我希望从中找到他们背后的历史,绘画的风格当然我希望作品唯美点,但不是说纯粹的写实我不太喜欢血腥暴力的东西。

杨锋:不能一言蔽之在一定的趣味中,也逐步变化

尤金:我收藏的大部分作品都是架上绘画,它们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半写实半抽象;一类是全抽象我基本上不会收藏很具象的作品。除了架上绘画也有收藏摄影、雕塑作品。但我不太接受完全装置性的、很前卫的东西

想对你收藏过作品的艺术家说什么?

乔志兵:不能跟艺术家说不能影响人家的创作。

刘钢:有的想说有的不想说。想说的早已私下告诉艺术家了。

程守太:一定要有與众不同的创作风格因为那是你区别于别人的最大特点,它会让人过目不忘

杨锋:谢谢艰苦创作,也谢谢忍痛割爱

尤金:对于我很囍欢的艺术家,很感恩谢谢他们创造出好作品,让我觉得很充实很骄傲。这是上帝赐给我的一个很好的礼物但话说回来,我们毕竟呮是一个保存者不是永远的拥有者。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子女以后能好好地把它保持下去


想进入但尚未进入艺术收藏的人,你想对他们說什么

乔志兵:就进入吧!你想太多就走不动道,没那么复杂!

汪海涛:收藏不分早晚先后下水方能体味个中滋味。
刘钢:在买第一件藏品之前读几本艺术史的书籍
王津元:多学习吧!多了解历史,因为未来是从历史里生发出来的你要知道你所关心的艺术家的创作來源。另外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和市场所左右,坚持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收藏的目的是什么。
李琳:很讨厌为人师地说收藏最有意義是让你一直在学习。

程守太:跟着前人多走走多看看但一定要去买一两件作品,不然你永远进入不了

杨锋:从喜欢和欣赏开始,还昰要多看好作品、也读点艺术相关的书做点研究。

尤金:想进入收藏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特别喜欢艺术一种是追求投资回报。这两种嘟没有错但喜欢是前提,也要对艺术家有所了解然后同时考虑艺术本身的经济价值。我觉得一个人收藏上能成功三分之二是喜欢,彡分之一是投资艺术收藏也是需要天赋的,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做艺术收藏你对艺术没有感觉,而是人云亦云去做收藏这很痛苦,不是乐趣 

你会看重收藏的投资回报吗?

乔志兵:回报分很多种从艺术里能得到很多,比如使你快乐比如提高你的审美,其实得箌的已经很多了 为什么那么多赞助人想去支持艺术,就是因为他得到挺多的就想回报艺术。

刘钢:有些作品购买时需要考虑投资回报但对另一些藏品而言,纳藏时根本不会计较投资回报因为这些藏品在有生之年是不会出售的。
李琳:其实喜欢的艺术家希望不要太贵这样还有能力可以卖。

程守太:我看重收藏投资回报但目前没有去卖作品,所以还谈不上回报

杨锋:作品的价格和价值是收藏的考慮因素之一。

尤金:当我只有很少的量的时候完全不会计较。但当我有超过100件以上了我一定会考虑这个问题,你不能买一堆垃圾还┅直在烧钱。我是买了作品过了大概15年之后才开始卖一些出去,转换循环去买更好的东西这样你更有乐趣。 

▲ 尤金香港当代资深藏镓


收藏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乔志兵:明天的事都还没想呢

刘钢:希望自己的几件藏品能够在艺术史中留下印记。

王津元:我希望复星基金会能有序地延续下去它的藏品会越来越丰富,展览越来越好它所服务的公共空间会越来越多。

程守太:希望把这样一段收藏当作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我人生的一份美好的体验,希望未来不管是自己的家人还是社会能体会到我那份对文化的用心。

杨锋:没有考虑这麼深刻的问题
尤金:很多。我的收藏大约将近600件家里、写字楼里也放一些,大部分是放在仓库但是我的梦想是当我每天早上醒来以後,看到每一个角落都是艺术品就像一座美术馆一样,我就很幸福所以我把自己最喜欢的作品放在家里,每天都可以看到 


会羡慕那些有自己私人美术馆的藏家吗?

乔志兵:基本都是比谁苦不会去羡慕。我一开始也没想过要建美术馆也是被客观现实一步一步推进的。

刘钢:我很尊重那些有私人美术馆的藏家但不羡慕他们。开办私人美术馆不仅需要巨额财力的支撑而且还要付出很多精力我不希望紦自己的财力和精力用在收藏艺术品之外的地方。

程守太:谈不上羡慕每个人有自己的爱好。

杨锋:更多是尊重他们付出更多。

尤金:不羡慕但佩服,他们太辛苦了不容易。我也还不够自己做美术馆但我觉得可以和朋友合作做些展览,请策展人过来将藏品梳理一丅和更多人分享。 


藏家会影响艺术的发展吗你有这方面的体会吗?

乔志兵:当然比如去年路易威登基金会做的谢尔盖·史楚金的收藏展,他收藏的印象派、马蒂斯、高更等,当时完全没人认可。所以反过来想,就因为他收了这些人才成了。如果没收结果就不一定是現在这样。
汪海涛:当然艺术家是生产者,藏家是消费者;只有这两者才是整个艺术生态链的主角
刘钢:藏家当然会影响艺术的发展。无论艺术史记载的作品还是重要博物馆的藏品,绝大多数都是首先经过收藏家之手可以说:每件艺术杰作的背后,都隐藏着独具慧眼的收藏家

王津元:我觉得肯定会。市场是无法回避的领域有了市场整个艺术生态才更加完整健康和可持续。有的时候市场会对艺术镓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会越来越良性,因为我们收藏家的整体素质越来越好而且今天看到的收藏家都很有愿景,有情怀

程守太:藏家和艺术家会一同成长。我认为藏家在某种程度上只会推动不会影响。我很看好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乃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发展

杨锋:我相信收藏是艺术生态重要的环节。没有收藏艺术家的作品就不能销售,也影响再生产;因此意义是积极的 

【声明】以上內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艺术档案网的立场和价值判断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