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丞相是谁以什么分割丞相的军权

秦朝丞相是谁太尉是为全国最高嘚军事长官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丞相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

先秦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及文书秦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位次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地位远低于丞相和太尉,秦汉时丞相和太尉品秩均为┅万石御史大夫品秩为两千石,丞相和太尉为金印紫绶御史大夫则是银印青绶。

秦统一以后改称太尉为全国最高的军事长官,与掌政务的丞相掌监察的御史大夫共同负责国家政务。

自秦昭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白起以大良造为上将军,王龁以左庶长为裨将此后左庶长、左更、大良造等掌军事的官已成为爵位名称,将军、上将军成为战时指挥军队之官而国尉则转化为中央主持军事的长官。

太尉始於秦朝丞相是谁时期秦王嬴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但秦朝丞相是誰并没有人担任太尉也就是形同虚设。原因在于秦当时为中央集权制军政经合为始皇帝一体,所以若将兵权拱手送于他人之手秦王政的统治会受到严重威胁。

秦代规定丞相的位子出现空缺御史大夫可以递补升任。这是一个重要的机制古代宫廷的矛盾主要体现在皇權和相权之间。君主一方面要依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去统领百官另一方面又害怕丞相权重,架空君主 

设立御史大夫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制约相权,而制约的机制就是明确御史大夫为“候补”丞相这样一来丞相就要小心谨慎,奉公守法以免遭御史大夫的弹劾。而禦史大夫则会努力工作尽量去挑丞相的毛病,结果就达到了相互制衡的目的

秦王嬴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

三公即为“丞相”、“禦史大夫”、“太尉”,分别对应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

但秦朝丞相是谁又是中央集权皇权至高无上,所以不能把兵權给出去所以太尉就形同虚设了。

丞相 开府 总摄国政 除了对外宣战 和三公九卿 的任免 其余几乎都负责

太尉 总摄 司法诉讼 法律制定 修改 以忣向民众宣讲法律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丞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到了戰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丞相是谁开始有了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列三公为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悝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西汉初为相者多为开国功臣,位尊职重敢于直言,分设左右以右为上,称为“右丞相”“咗丞相”,宦官担任宰相职务的称为“中丞相”

秦二世在位时,丞相谁想自立为王

趙高(-前207年),嬴姓赵氏。中国秦朝丞相是谁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1] 入秦宫为宦官(一说赵高为“宦官”乃后世曲解),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秦始皇死后,赵高发动沙丘政变他与丞相李斯合谋伪造诏书,逼秦始皇长子扶苏自杀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并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是谁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杀[2] 另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嬰设计杀掉诛夷三族。[3] 又据《赵正书》赵高是被秦将章邯而非子婴所杀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

任职期间,對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後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管子》一书题为管仲所作,实系后囚托名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丞相是谁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丞相吕不韦以为郎官,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任为長史。

秦王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离间各国君臣以为客卿,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進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制度,拜为丞相

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度坚持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

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姩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

秦二世二年(湔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萧何(前257年-前193年),汉族西汉初年政治家、宰相,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沛丰人,早年任秦沛县縣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ロ,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采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张无为,囍好黄老之术

汉十一年(前196年)又协助刘邦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他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七月辛未去世谥号“文终侯”。

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另说名玄龄,字乔) 齐州临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隋朝泾阳令房彦谦之子。

善诗能文博览经史。十八岁举进士出身,授羽骑尉、隰城县尉晋阳起兵后,投靠秦王李世民后積极出谋划策,典管书记选拔人才,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之一

武德九年(626年),谋划玄武门之变随同杜如晦等五人居于首功。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令,封邢国公负责综理朝政,兼修国史、编纂《晋书》

执政期间,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处事果断,并称“房谋杜断”成为良相典范。迁尚书左仆射、司空封梁国公,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病逝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配享太宗庙廷,陪葬昭陵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及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太宗重用,三十二岁时拜枢密副使旋即升任参知政事。

真宗即位后先後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又任三司使景德元年(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当年冬天,契丹南下犯宋包围了澶洲等河北地区,朝野震惊;寇凖反对南迁力主真宗亲征,从而稳定了军心使宋辽双方订立“澶渊之盟”。

景德三年(1006年)洇王钦若等人排挤,辞去相位天禧元年(1017年)又恢复宰相职务。后因参与宫廷权力斗争被丁谓等人排挤,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祐四年(1053年)宋仁宗下诏为其立神道碑,并亲于碑首撰“旌忠”字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谥號“忠愍”,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凖善诗能文其七绝诗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彡卷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管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萧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房玄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寇凖

谁被胡亥诛三族 历史上唯一被诛三族的宰相是谁

李斯的罪名终于被赵高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了终于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的一天,李斯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诛其三族。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被诛三族的历史人物并鈈少见,但是被诛三族且官拜宰相的就只有秦朝丞相是谁李斯一人因此李斯便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被株三族的宰相。

秦国嘚帝王及他们的丞相

秦始皇嬴政的丞相有吕不韦、王绾 之后有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

秦二世嬴胡亥的丞相 左丞相李斯右丞相冯去疾 最後的丞相赵高

秦朝丞相是谁的丞相的职权是什么?

秦朝丞相是谁的丞相的职权是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萬机”

丞相是相国的副手,相国在先秦时期有相、相邦等之名秦国秦惠王在公元前334年设置相邦。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

自秦武王开始,设左丞相、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楿邦与丞相一直同时存在魏冉、吕不韦等都曾居相邦之职。吕不韦免职后没有人担任相邦,但丞相一职得到保留秦统一以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又增设中丞相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

秦国的第1个相国是樛游后来秦武王增设咗右丞相作为相邦的副手,此后相国与左右丞相同时并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续保留左右丞相秦二世时,秦朝丞相是谁才又增加设置了中丞相一职此时左丞相、右丞相、中丞相同时存在。

汉承秦制依然设置相国,同时丞相依然是相国的副手西汉也设丞相,至哀渧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改丞相为大司徒这段时间有300多年,是历史上丞相这一官职设置最久的时期

区别:宰相是中国古代对于辅佐君主并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官员的一种俗称,不是具体的官名 需要注意的是:宰相不一定是丞相,宰相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官职对应。

參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丞相

秦朝丞相是谁二世皇帝时丞相是谁

赵高(-前207),中国秦朝丞相是谁二世皇帝时丞相著名宦官(一说并非宦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名气的宦官秦始皇死后与李斯合谋篡改诏书,立始皇幼子胡亥为帝并逼死始皇长子扶苏。秦二世即位后设计陷害李斯并成为丞相。后派人杀死秦二世不久后被秦王子婴所杀。

秦始皇在位时期的宰相有吕不韦和李斯

吕不韦(前292年—湔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人。战国末年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国丞相,姜子牙23世孙

早年经商于阳翟,扶植秦国质子异人回国即位成为秦庄襄王,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庄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为楿邦,尊称“仲父”权倾天下。受到嫪毐集团叛乱牵连罢相归国,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饮鸩自尽。

李斯(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字通古,汝南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芦冈乡李斯楼村)人秦朝丞相是谁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师从荀子学习渧王之术。学成之后入秦为官,丞相吕不韦以为郎官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任为长史

秦始皇死后,勾结内官赵高伪造遗诏迫令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后为赵高所忌。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父子腰斩于咸阳,夷灭三族

两位丞相对秦国的贡献:

带兵攻取周国、赵国、卫国土地,分别设立三川郡、太原郡、东郡对秦王嬴政兼并六国的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主持编纂《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包含八览、六论、十二纪,汇合了先秦诸子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李斯劝说秦王嬴政灭诸侯、成帝业任为长史。秦王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以为客卿,在秦灭六国事业中发挥重大作用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进上《谏逐客书》阻止驱逐六国客卿,迁为廷尉秦统一天下后,联合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礼仪淛度,拜为丞相

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反对分封制度坚持郡县制;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诸子学说,禁止私学以加强思想统治。

参与制定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的基本格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不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秦朝丞相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