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低头族的危害,用电脑工作低头快十年了,怎么办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
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看手机的&盲人&
对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的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就在上个月,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因为手机受到关注。光天化日之下,凶手在地铁车厢里枪杀一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警方调出事发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枪不停挥舞。可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或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扣动扳机酿成命案。
同样,发生在中国&低头族&身上的悲剧也不少。前不久,一名湖北十堰的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的深坑不幸身亡。就在10月22日,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的鸣笛声都没听到。行驶过来的火车与该男子贴身而过,他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这次事故也导致火车被逼停,在现场停留了18分钟。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指出,&低头族&的出现,凸显了人们由于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的现实。
2009年,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个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
科技带来享受,也带来&副作用&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应该说,&低头族&的形成是科技发展与人类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3G时代的到来,移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于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信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压缩。
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如今,你与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移动终端的普及是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然而,充分享受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意味着要承担副作用的代价,那就是过度依赖和沉溺其中。&低头族&也由此应运而生。
人类因手机而&退化&?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责任编辑:jpc)
〔印度〕孟莎美
姜琳琳/ 译
每日重点推荐
前不久,台湾陆军下士洪仲丘在退伍前被虐待致死一事在岛内引发民怨沸腾。马英九出席洪...
本刊编辑部
赞助商链接
一周热点文章
点击:2708
点击:2176
乐读随机推荐
孙君飞【】
陈建坤【】
兰斯阿姆斯特朗【】
韦良秀【】
王世虎【】
在线阅读专题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阅读答案说明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阅读答案说明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不到30岁患五十肩 电脑族低头族居多
电脑族要避免五十肩上身,最好方式就是避免长时间使用3C產品,最好每半小时就休息一下,做做伸展操,如图中伸展运动可以舒缓肌肉。(吕素丽摄,本报资料照)
低头玩手机、长时间使用电脑,小心年纪轻轻五十肩就找上门!一名20多岁男性,每天工作须长时间打电脑,一天至少10小时几乎都维持相同姿势,结果假日一觉醒来,居然双肩「不举」,举手梳头、手后弯擦屁股、拿钱包都困难,就医才发现罹患五十肩。
復健科医师表示,近来年轻五十肩患者愈来愈多,30岁以下男女就医比例暴增2、3成,询问病史才发现不少是长时间使用电脑、平板、手机的宅男宅女,或周末运动爆量的三铁族。双和医院復健医学部主治医师许雅雯提醒,低头族、电脑族常不自觉耸肩,无意间造成肩部肌肉紧绷,建议使用3C產品最好每半小时休息一下、变换姿势,做伸展操,平时也应适量运动,才能避免五十肩。台北中山医院復健科主治医师潘健理表示,沾黏性肩关节囊炎因好发在50、60岁,故俗称「五十肩」,但近来临床发现20、30岁患者也愈来愈多,除遭受过撞击、车祸及跌倒受伤,长时间肩膀过度使用者也是好发族群。潘健理强调,人的身体有所谓的「疼痛链」,因手腕到肩膀的肌肉、筋膜都相连在一起,一旦手腕、手臂肌肉紧绷,就会间接拉扯到肩关节,造成疼痛。但门诊统计超过千名肩膀疼痛患者,真正五十肩患者仅1成,其余多是肩关节其他部位受伤引起,如肩峰夹击、关节囊退化及旋转肌撕裂等。潘健理指出,单纯五十肩不会严重疼痛,但手部活动范围受限,无法后弯或上举;许多患者常误认肩膀疼痛就是五十肩,拚命贴药膏或吃止痛药,反而延误治疗。(中国时报)
中时电子报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请勿重覆刊登一样的文章,或大意内容相同、类似的文章
请不要刊登与主题无相关之内容
发言涉及攻击、侮辱、影射或其他有违社会善良风俗、社会正义、国家安全、政府法令之内容,本网站将会直接移除
请勿以发文、回文等方式,进行商业广告、骚扰网友等行为,或是为特定网站、blog宣传,一经发现,将会限制您的发言权限或者封锁帐号
为避免留言系统变成发泄区和口水版,请勿转贴新闻性文章、报导或相关连结
请勿提供软体注册码等违反智慧财產权之资讯
禁止发表涉及他人隐私、含有个人对公眾人物之私评,且未经证实、未注明消息来源的网路八卦、不实谣言等
请确认发表或回覆的内容(图片)未侵害到他人的着作权、商标、专利等权利;若因发表或回覆内容而產生的版权法律责任将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不代表中时电子报的立场,请遵守相关法律规范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电子报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
邱俐颖/台北报导
中国时报 TOP 10
你关心的,才是重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颈舒颗粒 低头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