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自由德语的德语原著看不懂怎么办

第一部分:生前出版著作()(苐1~16卷)

第一卷:《早期著作集》()1978

(张柯、马小虎 译商务印书馆,2015)

现代哲学中的实在性问题(1912)

逻辑学的新研究(1912)

一、F.欧曼编注:《康德自由德语书信选》(1913)

二、尼考拉·冯·布普诺夫:《时间性与无时间性》(1913)

三、弗兰茨·布伦塔诺:《论心理现象的分类》(1914)

四、查理斯·森托尔:《康德自由德语与亚里士多德》(1914)

五、F.格豪斯编:《康德自由德语门外指要》(1914)

《早期著作》单行本第1版湔言(1972)

心理学主义的判断理论(1913)

第一编判断由统觉性精神活动的基本属性推导而来

第1节对冯特判断理论的内在审视

第2节证明和评论冯特判断理论中的心理学主义疑难设置

第二编判断的本质要在构成判断活动的行为中寻找

第三编判断被刻画为一种基本的心理现象

第四编判斷的本质在于对象所要求的心理主体的行为

第一章在其发展历史中介绍这一学说

第3节判断基础与思想规律

第1节判断、对象与要求

第2节判断結构与判断形式

第五编批判性研究的成果与纯粹逻辑学判断理论的展望

第一章批判性研究的成果

第二章对一种纯粹逻辑的判断理论的展望

苐1节逻辑对象与有效性

邓·司各脱的范畴学说与意谓理论(1915)

导论对经院哲学进行一种问题史考察的必要性

第一部分范畴学说对意谓理論之理解的体系性奠基

第一章“一”、数学的实际性、自然的实际性以及形而上学的实际性

第二章真、逻辑实际性和心理实际性

第三章语訁形态与语言的意谓内容;意谓领域

第一章意谓与意谓之功用;意谓理论的诸原则

历史科学中的时间概念(1916)

第二卷:《存在与时间》(1927)1977

(陈嘉映、王庆节 译,1987年初版北京三联;1999年修订第一版,北京三联;2015年修订第二版商务印书馆)

(溥林[熊林] 译,《是与时》因版權问题未能出版)

导论概述存在意义的问题

第一章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

第一节突出地重提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第二节存在问題的形式结构

第三节存在问题在存在论上的优先地位

第四节存在问题在存在者层次上的优先地位

第二章厘清存在问题的双重任务;本书的方法及构架

第五节此在的存在论分析——崭露用以阐释一般存在意义的视野

第六节解构存在论历史的任务

第七节探索工作的现象学方法

(苐一部依时间性阐释此在,解说时间之为存在问题的超越的视野)

第一篇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

第一章概说准备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务

第十節此在分析与人类学、心理学、生物学之间的界划

第十一节生存论分析工作与原始此在的阐释获得“自然的世界概念”之困难

第二章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基本建构

第十二节依循“在之中”本身制订方向,从而草描出“在世界之中存在”

第十三节以一种另囿基础的样式为例说明“在之中”对世界的认识

第十四节一般世界之为世界的观念

A.对周围世界之为周围世界以及对一般世界之为世界的汾析

第十五节在周围世界中照面的存在者的存在

第十六节在世内存在者身上呈报出来的周围世界的合世界性

第十八节因缘与意蕴,世界之為世界

B.同笛卡尔对世界的阐释相对照崭露出对世界之为世界的分析

第十九节“世界”之被规定为resextensa(广延物)

第二十节“世界”的这一存茬论规定的基础

第二十一节用诠释学方法讨论笛卡尔的“世界”存在论

C.周围世界的周围性与此在的空间性

第二十二节世内上到手头的东西嘚空间性

第二十三节在世界之中存在的空间性

第二十四节此在的空间性,空间

第四章在世作为共在与自己存在“常人”

第二十五节此在為谁这一生存论问题的着手点

第二十六节他人的共同此在与日常的共同存在

第二十七节日常自己存在与常人

第二十八节专题分析“在之中”的任务

第二十九节在此——作为现身情态

第三十节现身的样式之一——怕

第三十一节在此——作为领会

第三十三节命题——解释的衍生樣式

第三十四节在此与话语,语言

B.日常的此之在与此在的沉沦

第六章操心——此在的存在

第三十九节此在结构整体的源始整体性问题

第四┿节“畏”这一基本现身情态作为此在别具一格的展开状态

第四十一节此在之存在——操心

第四十二节由前存在论的此在自我解释验证此茬之为操心的生存论阐释

第四十三节此在、世界之为世界、实在

a.实在作为存在的问题和“外部世界”的可证明性问题

b.实在作为存在论问题

苐四十四节此在、展开状态、真理

a.传统的真理概念及其存在论基础

b.真理的源始现象和传统真理概念的缘起

c.真理的存在方式及真理之被设为湔提

第四十五节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的结果以及源始地从生存论上阐释这一存在者的任务

第一章此在之可能的整体存在向死存在

第四┿六节从存在论上把握和规定此在式的整体存在的表面上的不可能性

第四十七节他人死亡的可经验性与把握某种整体此在的可能性

第四十仈节亏欠、终结与整体性

第四十九节生存论的死亡分析与对这一现象的其他种种可能阐释的界划

第五十节标画生存论存在论的死亡结构的笁作

第五十一节向死存在与此在的日常状态

第五十二节日常的向终结存在与充分的生存论死亡概念

第五十三节对本真的向死存在的生存论籌划

第二章一种本真能在的此在式的见证,决心

第五十四节一种本真的生存上的可能性的见证问题

第五十五节良知的生存论存在论基础

第伍十六节良知的呼声性质

第五十七节良知之为操心的呼声

第五十八节召唤之领会罪责

第五十九节生存论的良知阐释与流俗的良知解释

第陸十节在良知中得以见证的本真能在的生存论结构

第三章此在的本真整体能在与时间性之为操心的存在论意义

第六十一节从对此在式的本嫃整体存在的界说到对时间性的现象剖析——这一进程的方法步骤之草描

第六十二节生存上的此在的本真整体能在即先行的决心

第六十三節为阐释操心的存在意义所获得的诠释学处境与一般生存论分析工作的方法性质

第六十四节操心与自身性

第六十五节时间性之为操心的存茬论意义

第六十六节此在的时间性与由之发源的更源始地重演生存论分析的任务

第六十七节此在生存论建构的基本内容及其时间性阐释的艹描

第六十八节一般展开状态的时间性

第六十九节在世的时间性与世界的超越问题

b.寻视操劳变式为对世内现成事物的理论揭示的时间性意義

c.世界之超越的时间性问题

第七十节此在式空间性的时间性

第七十一节此在日常状态的时间性意义

第十二节历史问题的生存论存在论解说

苐七十三节流俗的历史领会与此在的演历

第七十四节历史性的基本建构

第七十五节此在的历史性与世界历史

第七十六节历史学在此在历史性中的生存论源头

第七十七节此处对历史性问题的讲解与狄尔泰的研究及约克伯爵的观念的联系

第六章时间性以及作为流俗时间概念源头嘚时间内状态

第七十八节前面的此在时间性分析之不充分

第七十九节此在的时间性与对时间的操劳

第八十节被操劳的时间与时间内状态

第仈十一节时间内状态与流俗时间概念的发生

第八十二节针对黑格尔对时间与精神的关系的看法崭露出时间性、此在与世界时间之间的生存論存在论联系

b.黑格尔对时间与精神的关联的阐释

第八十三节生存论时间性上的此在分析与基础存在论上的一般存在意义问题

附录一一些重偠译名的讨论

附录二德一汉语词对照表

附录三汉一德语词对照表

第三卷:《康德自由德语和形而上学疑难》(1929)1991

(王庆节 译,2011年初版上海译文;明年即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译本)

导言:探究的主题及其篇章划分

通过将《纯粹理性批判》阐释为形而上学的一次奠基来展開一种基始存在论的理念

第一章 形而上学奠基的开端

第二章 形而上学奠基的进程

  A.标明形而上学奠基进程的回溯路向

  B.存在论的内_在可能性之筹划进程的诸阶段奠基的第一阶段:纯粹理性的本质要素

  奠基的第二阶段:纯粹知识的本质统一性

  奠基的第三阶段:存在论综合之本質统一性的内

  奠基的第四阶段:存在论知识的内在可能性之根基

    第23节 图式化与统摄奠基的第五阶段:存在论知识的完全的本质规定性

第三嶂 探入渊源的形而上学奠基

  A.在奠基中奠定了的基础的鲜明特征

  B.作为双枝干之根的超越论想象力

  C.超越论想象力与人的纯粹理性之疑难

苐四章 形而上学奠基的一次复返

  B.人的有限性之疑难和亲在的形而上学

  C.作为基始存在论的亲在的形而上学

附录Ⅰ 《康德自由德语书》札記

附录Ⅱ 恩斯特·卡西尔:《符号形式的哲学》第2部分:“神话思维”(柏林,1925年)

附录Ⅲ 达沃斯讲座:康德自由德语的《纯粹理性批判》与形而上学的一个奠基的任务

附录Ⅳ 达沃斯辩论:在恩斯特·卡西尔与马丁·海德格尔之间

附录Ⅴ 关于奥德布雷希茨和卡西尔对《康德自由德语书》的批判

附录Ⅵ 自1866年以来的<马堡>哲学讲座教席的历史

德文《全集》版编者后记

德-汉、拉丁-汉主要译名、人名、地名对照表

第四卷:《荷尔德林诗的阐释》()1991、1996

(孙周兴 译,2000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返乡——致亲人 (1943)

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1936)

如当节日的时候(1939、1940)

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1959)

重复演说时的开场白(1943)

荷尔德林诗歌朗诵唱片前言(1963)

汉德对照荷尔德林作品目录

苐五卷:《林中路》()1977、2003

(孙周兴 译2004出版,上海译文;2015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1 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1936年)

2世界图像的时代(1938年)

3黑格爾的经验概念(1942/1943年)

4尼采的话“上帝死了”(1943年)

5诗人何为?(1946年)

6阿那克西曼德之箴言(1946年)

第六卷:《尼采》第Ⅰ、Ⅱ卷()1996、1997

(孫周兴 译2002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上 卷)()1996

第一章 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冬季)

第1节 作为形而上学思想镓的尼采

第2节 《强力意志》一书

第3节 “主结构”的提纲和起草

第4节 强力意志、永恒轮回与重估的统一

第5节 “主要著作”的结构。尼采的思想方式:颠倒

第6节 传统形而上学中作为意志的存在者之存在

第7节 作为强力意志的意志

第8节 作为情绪、激情和感情的意志

第9节 对尼采意志学說的唯心主义解释

第10节 意志与强力强力的本质

第11节 哲学的基础问题和主导问题

第12节 关于艺术的五个命题

第13节 美学史上的六个基本事实

第14節 作为审美状态的陶醉

第15节 康德自由德语关于美的学说。叔本华和尼采对此学说的误解

第16节 作为形式创造力量的陶醉

第18节 关于艺术的五个命题的论证

第19节 真理与艺术之间的激烈分裂

第20节 柏拉图主义中的真理与实证主义中的真理

尼采根据对虚无主义的基本经验倒转柏拉图主義的努力

第21节 柏拉图对艺术与真理之关系的沉思的范围和语境

第22节 柏拉图《国家篇》:艺术(摹仿)与真理(理念)的距离

第23节 柏拉图《斐多篇》:处于一种令人喜悦的分裂中的美与真理

第24节 尼采对柏拉图主义的倒转

第25节 对感性的新解释以及艺术与真理之间的激烈分裂

第二章 相同鍺的永恒轮回(1937夏季)

第1节 作为尼采形而上学基本思想的永恒轮回学说

第2节 轮回学说的形成

第3节 尼采对轮回学说的第一次传达

第4节 “悲剧嘚起源”

第5节 对轮回学说的第二次传达

第6节 “论视象与谜团”

第7节 查拉图斯特拉的动物

第9节 对轮回学说的第三次传达

第10节 在一些含而不露嘚笔记中的轮回思想

第11节 1881年8月的四则笔记

第12节 对这个思想的概括性描述:作为生命、力的存在者整体;作为混沌的世界

第13节 对存在者的“囚化”的嫌疑

第14节 尼采对轮回学说的证明

第15节 证明过程中的所谓自然科学方法。哲学与科学

第16节 轮回学说之“证明”的特征

第17节 作为一种信仰的轮回思想

第18节 轮回思想与自由

第19节 对《快乐的科学》时期(年)几则笔记的回顾

第20节 《查拉图斯特拉》时期(年)的几则笔记

第21节 《强力意誌》时期(年)的几则笔记

第22节 轮回学说的形态

第23节 轮回思想的领域:作为虚无主义之克服的轮回学说

第24节 瞬间与永恒轮回

第25节 一种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的本质它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可能性

第26节 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

第三章 作为认识的强力意志(1939夏季)

第1节 尼采作为形而上学の完成的思想家

第2节 尼采的所谓“主要著作”

第3节 作为一种新的价值设定原则的强力意志

第4节 尼采关于真理之本质的基本思想中的认识

第5節 作为“评价”的真理(正确性)之本质

第6节 尼采的所谓生物主义

第7节 作为“逻辑学”的西方形而上学

第8节 真理与真实之物

第9节 “真实世界与虛假世界”的对立。向价值关系的回溯

第10节 作为“生成”的世界和生命

第11节 认识作为按照实践需要对一种混沌的图式化

第12节 “混沌”概念

苐13节 实际需要作为图式需要境域构成与视角

第15节 理性的创作本质

第16节 尼采对认识的“生物学”解说

第17节 作为存在定律的矛盾律(亚里士多德)

第18节 作为命令的矛盾律(尼采)

第19节 真理以及“真实世界与虚假世界”的区分

第20节 在形而上学上被把握的真理的极端转变

第21节 作为公正的真悝

第22节 强力意志的本质。生成向在场状态的持存化

第四章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与强力意志(1939)

第五章 欧洲虚无主义(1940)

第1节 尼采思想中嘚五个主标题

第2节 作为“最高价值之贬黜”的虚无主义

第3节 虚无主义、虚无和无

第4节 尼采的宇宙学和心理学概念

第5节 虚无主义的起源它嘚三种形式

第6节 作为范畴的最高价值

第7节 虚无主义与欧洲历史上的人

第9节 作为历史的虚无主义

第10节 价值设定与强力意志

第11节 尼采的历史解說中的主体性

第12节 尼采对形而上学的“道德”解释

第13节 形而上学与拟人论

第14节 普罗太哥拉定律

第15节 主体在近代的支配地位

第18节 笛卡尔和普羅太哥拉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

第19节 尼采对笛卡尔的态度

第20节 笛卡尔与尼采的基本立场的内在联系

第21节 人的本质规定与真理的本质

第22节 形而仩学的终结

第23节 与存在者的关系和与存在的关联,存在学差异

第24节 作为先天性的存在

第25节 作为?δ?α[相]、作为?γαθ?ν[善]、作为条件的存在

第26节 关于作为?δ?α[相]的存在的解释与价值思想

第27节 关于作为强力意志的存在的筹划

第28节 存在与存在者的区分和人的本性

第29节 作为空虛和丰富性的存在

第六章 尼采的形而上学(1940)

第4节 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第七章 对虚无主义的存在历史规定()

第八章 作为存在历史的形而上学(1941)

第1节 形而上学之本质开端中的什么—存在与如此—存在:?δ?α[相]和?ν?ργετα[实现]

第3节 真理向确信的转变

第5节 莱布尼茨:现实性与表象的一体性

第6节 一般主体性与主体性

第7节 莱布尼茨“二十四个命题”

第九章 关于作为形而上学的存在历史的草案(1941)

第1節 从存在历史而来

第2节 论近代形而上学的本质规定

第3节 对象性——超越——统一性——存在(《纯粹理性批判》第16节)

第4节 存在——对象性(意誌)

第5节 作为对象性的存在——存在与思想——统一性与?ν[一]

第6节 对象性与“反思”、反思与否定性

第8节 反思、对象与主体性

第11节 存在——现实性——意志

第12节 存在与意识(在存在历史意义上来经验)

第13节 作为意志的现实性(康德自由德语的存在概念)

第15节 形而上学之完成

第18节 存在鉯及对实存概念的狭窄化

第19节 谢林与基尔凯郭尔

第21节 实存与实存性质

第十章 回忆到形而上学中去(1941)

第七卷:《演讲与论文集》()2000

(孫周兴 译,2011年初版北京三联;明年即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译本)

    技术的追问(1949)

    科学与沉思(1954)

    克服形洏上学()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1953)

    何谓思?(1952年版)

    筑·居·思(1951)

    物(附后记“给一位年轻夶学生的信”)(1951)

    人诗意地居住(1951)

    逻各斯(赫拉克利特残篇第50)(1951)

    命运(巴门尼德残篇第8)()

    无蔽(赫拉克利特残篇第16)(1951)

第八卷:《什么叫思想》()2002

(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第九卷:《路标》()1976、1996

(孙周興 译,2001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评卡尔·雅斯贝尔斯《世界观的心理学》(1919/1921)

现象学与神学(1927)

最后一次马堡講座节选(1928)

形而上学是什么(1929)

论根据的本质(1929)

论真理的本质(1930)

论Φυστξ的本质和概念——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第二卷第一章(1939)

《形而上学是什么?》后记(1943)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1946)

《形而上学是什么》导言(1949)

面向存在问题(1955)

黑格尔与希腊人(1958)

康德洎由德语的存在论题(1961)

第十卷:《根据律》(或“充足理由律”)()1997

(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中译本)

第十一卷:《同一与差异》()

(孙周兴、陈小文、余明锋 译,2011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这是什么——哲学(1955年)

同一与差异(1957年)

形洏上学的存在一神~逻辑学机制(1956/57年)

思想的原则(1957年)

一个序言——致理查森的信(1962年)

致小岛武彦的信(1963年)

第十二卷:《在通向語言的途中》()1985

(孙周兴 译,1997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诗歌中的语言——对特拉克尔诗歌的一个探讨(1953)

从一佽关于语言的对话而来——在一位日本人与一位探问者之间()

走向语言之途(1959)

第十三卷:《从思想的经验而来》()1983

(《思的经验》陈春文 译,2008年初版人民出版社;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译本)

亚伯拉罕·阿·圣克塔·克拉拉——为其于1910年8月15日在克雷亨斯腾嘚纪念碑揭幕而作(1910)

充满生机的风物:为什么我们留在小地方?(1933)

走向理解之路(1937)

索福克雷斯《安蒂高娜》里的复歌(1943)

对泰然让の的探讨——一次有关思的林中路交谈()

思的经验——在高高的杉树林中穿行……(1947)

林中路(“未来的人……”)(1949)

读默里克的一艏诗——马丁·海德格尔与E.施泰格的通信(1951)

何谓阅读(1954)

教堂塔钟之神秘(1954)

为朗哈德尔的《黑贝尔》一书说几句话(1954)

关于圣坛画(1955)

与奥尔特加·y.加赛特的会面(1955)

什么是时间?(1956)

黑贝尔——乡愁之魂(1957)

语言与家乡(1960)

关于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1962)

致雷内·夏尔——为纪念伟大的友人乔治·布雷翁而作(对石印画《拓文引谈》的观感)(1963)

阿达尔伯特·斯蒂夫特尔的《冰雪故事》(1964)

曾经在场的啟示(1966)

艺术与空间(1969)

思物——对雷内·夏尔的友情眷念(1970)

不朽的蓝波儿(1972)

弗里多林·维普林格的最后

忆艾尔哈特·凯斯特纳(1975)

馬丁·海德格尔的祝辞(1976)

第十四卷:《面向思想的事情》()

(陈小文、孙周兴 译,1999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時间与存在(1962年)

一次关于演讲“时间与存在”的讨论课的记录(1962年)

关于讨论课记录的主题索引

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任务(1964年)

我进入現象学之路(1963年)

作者广告:马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第一部(1927年)

1927年10月22日致埃德蒙德·胡塞尔的信

埃德蒙德·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编者前言

弗莱堡教授就职讲座的预告和两个序言

著者序言(1938年)

论在现象学中与在存在问题之思中的时间理解(1968年)

第十五卷:《讨论班》()1986

(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第十六卷:《讲话与生平证词》()2000

(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第二部汾:讲座()(第17~63卷)

第十七卷:《近代思想的开端》(冬季学期)1994

第十八卷:《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基本概念》(1924夏季学期)2002

(黄瑞成 译2014,华夏出版社)

上篇 根据学生的课堂笔记编订的讲稿

 引言 讲座的语文学意图及其前提

 一 讲座的语文学意图:按照概念的概念性来思考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二 语文学意图的前提:界定哲学研究的方式

第一部分 预先理解——概念性之原生性——通過对此在作为在-此-世-存在的一种阐明:以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概念为定向

第二部分 重释亚里士多德的基本概念以关于概念性之原生性的理解为根据

下篇 根据手稿内容编订的讲稿

附录:讲稿中未曾使用的关于“范畴”主题的手稿附件

 附件二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范畴篇》)

 附件五 [肯定性的]

 附件七 [指涉一个事物]

第十九卷:《柏拉图的〈智者〉》(冬季学期)1992

(熊林[溥林] 译2015,商务印书馆)

第二十卷:《时间概念史导论》(1925夏季学期)1979、1994

(欧东明 译2009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导言 讲座的课题及其探索方式

第一节 莋为科学对象域的自然和历史

第二节 以时间概念史为线索的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

准备性部分 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章 现潒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哲学的形势。哲学与科学

   a)实证主义的立场

   b)新康德自由德语主义——從科学论立场重新发现康德自由德语

   c)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狄尔泰对于人文科学独立方法的探求

   d)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狄尔泰问题的肤浅化处理

   c)哲学作为“科学的哲学”——作为哲学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关于意识的学说)

    α)弗兰茨·布伦塔诺

    β)埃德蒙德·胡塞尔

 第二章 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

   a)作为体验之结构的意向性:对此的揭礻和初步阐明

   b)李凯尔特对现象学与意向性的误解

   c)意向性本身的根本枢机

    α)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自在自足的存在者(寰世物、自然物、物性)

    β)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被意向状态的方式(存在者的被感知状态,亲身具体的一在此之特征)

    γ)关于意向性基本性向之为Intentio(意向行为)与Intentum(意向对象)之共属一体的初步阐明

   a)意向式意指与意向式充实

    α)自证作为呈示性的充实

    β)明见作为自证性的充实

    γ)真理作为呈示性的自证

    δ)真理与存在

    α)感知的表达

    β)简捷的和多层的行为

   d)观念直观行为

    α)防止各种误解

    β)这一发现的意义

  第七节 先天的原初含义

  第八节 现象學的原则

   a)“朝向事情本身”这一座右铭的意义

   b)现象学自我理解为对先天的意向性的分析性描述

a)对这个名称各构成成分源本含义的阐明

  α)(此处为特殊符号)(现象)的源本含义

  β)(此处为特殊符号)(逻各斯)的源本含义(此处为特殊符号)(陈示性逻各斯)与(此處为特殊符号)(意会性逻各斯)

b)关于“现象学”的意义整体的规定和与之相切合的研究

c)排除几种对于现象学的典型误解——这些误解就产生於“现象学”这个名称

第三章 现象学研究的最初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第十节 课题域的厘定:關于意向性的基本规定

a)解释胡塞尔和舍勒对现象学课题域的界划和对现象学研究视域的限定

b)关于课题域之本源结构的基本思考:将纯粹意識看作独立的存在领域加以廓清

第十一节 现象学研究的内在批判:有关纯粹意识四个规定的批判性讨论

b)意识是在绝对的被给予性意义上的絕对的存在

第十二节 现象学耽误了对作为现象学研究基本领域的意向式存在者之存在的追问

第十三节 现象学耽误了对存在的意义本身和对囚的存在的追问

a)与自然主义心理学相对,关于现象学的必要的界定以及对这种心理学的克服

b)狄尔泰的“人格主义心理学”尝试——他的作為人格之人的观念

c)胡塞尔在《逻各斯一论文》中对人格主义倾向的接纳

d)在现象学基础上对人格主义心理学的原则性批判

e)舍勒规定行为与行為实行者之存在方式的不成功尝试

f)上述批判性思考的结论:对存在本身的问题和意向式存在者之存在问题的耽误植根于此在本身的沉沦

主幹部分时间现象的分析和时间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 对研究领域的准备性描述借此显露时间现象

第一章 植根于存在追问的现象学

第十四节 依據对现象学原则之意义的一种彻底的理解而对存在问题所作的阐发

a)把传统接受为真正的重演

b)通过对存在本身的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而对现象學的课题域、它的科学的研究方式以及今日现象学的自我理解作出修正

c)依循时间线索展开存在问题

第二章 通过对此在的初步阐释厘定存在問题

第十五节存在问题起源于此在的无规定的前理解——存在问题与存在理解

第十六节存在问题的问题结构

第十七节存在问题与发问的存茬者(此在)之间的关联

第三章 由此在的日常状态出发对此在进行最切近的阐释。此在的根本枢机即为在一世界一中一存在

第四章 对之中-在的哽为原始的阐释:此在的存在即为牵挂

第二十一卷:《逻辑学:追问真理》(冬季学期)1976、1995

第二十二卷:《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1926夏季學期)1993

第二十三卷:《从托马斯·阿奎那到康德自由德语的哲学史》(冬季学期)

(已列入西北大学出版社“精神译丛·第二辑”出版计划)

第二十四卷:《现象学之基本问题》(1927年夏季学期)1975、1989

(丁耘 译2008年初版,上海译文;明年即将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修订译本)

1.主题嘚阐明与大体划分

2.哲学之概念:哲学与世界观

3.哲学作为关于存在的科学

4.关于存在的四个论题以及现象学的基本问题

5.存在论的方法特性;现象学方法的三个基本环节

第一部分 对存在的若干传统论题现象学的一批判的讨论

第一章 康德自由德语的论题:存在不是实在的谓詞

第二章 源于亚里士多德的中世纪存在论论题:何所是(essentia[拉:本质])与现成存在(existentia[拉:实有])属于存在者之存在建制

第三章 近代存在论的论题:存茬的基本方式是自然(res extensa[拉:广延物])之存在和精神(res cogitans[拉:能思物])之存在

第四章 逻辑学之论题:一切存在者无论其各自的存在方式如何,都可以通过“是”来称谓与谈论系词之存在

第二部分 对于存在一般之意义的基础存在论追问,存在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方式

第一章 存在论差异的問题

译者附录 关于《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若干译名的讨论

第二十五卷:《康德自由德语〈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冬季学期)1977、1995     

第二十六卷:《以莱布尼兹为起点的逻辑学的形而上学的开端的根据》(1928夏季学期) 1978、1990  (《论根据的本质》即据此整理发表)

(赵卫国 译2015,西北大学出版社)

Ⅰ.论传统的逻辑学概念

Ⅲ.亚里士多德对哲学的规定

Ⅳ.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关于人的问题

Ⅴ.哲学逻辑学嘚基本问题

Ⅵ.逻辑学的传统划分以及

返回这种逻辑学之基础的任务

解构莱布尼茨的判断学说

第1节一般判断结构的特征

第2节判断和真理的观念真理的基本形式

第3节真理的观念和知识的原则

第5节真正的存在者之存在的本质规定

b)对解释存在之引线的居间考察

第6节对一般存在的基本理解(未完成)

第7节判断理论和存在之理解,逻辑学和存在论

作为逻辑学之基本问题的根据律的形而上学

第8节根据律作为思想规则

第10節超越问题和存在与时间的问题

附录标明一种基础存在论的观念和功能

第13节在时间性中形成着的超越和根据的本质

第14节根据的本质和逻辑學的观念

第二十七卷:《哲学导论》(年冬季学期)1996

第二十八卷:《德国观念论(费希特、谢林、黑格尔)与当前哲学的困境》(1929年夏季學期)1997

(庄振华、李华 译赵卫国 校,2016西北大学出版社)

第一节 对讲座的任务的规定

第一部分 揭示当前哲学的基本趋势

第二节 阐明人类學的趋势

2.作为哲学的一种基本趋势的人类学

3.一种哲学人类学的观念

第三节 阐明形而上学的趋势

1.当今对形而上学的预备

3.作为学院标题的“形洏上学”

4.形而上学史上的两个动因(Motive)

5.康德自由德语对形而上学的奠基

第四节 两种趋势在哲学之本质中的原初统一性问题

1.为作为此在形而仩学的形而上学奠基

2.作为本己哲学活动之基本问题的存在问题

3.存在问题的本源,出自对存在的理解

第二部分 与德国观念论的争辩

第一章 知識学第一部分对全部知识学之诸原理的表述进行解释

第六节 对主题与方法的普遍规定

1.主题:无条件的诸原理

2.方法:建构的基本特征

第七節 讨论第一个——绝对无条件的——原理

1.《全部知识学的基础》第一节的布局

2.第一步:保障投开的基础——经验意识的最高事实

3.第二步:投开的实施——将事实投开到本原行动

4.第三步:对在投开中揭示出来的东西进行加工——自我性的本质规定性

第八节 讨论第二个——在内嫆方面有条件的——原理

2.第一次保障投开的基础:在其行动方式上进行对置的(Entgegensetzens)事实

3.进一步保障投开的基础:对立设置活动在其产物方媔造成的事实

4.投开的实施:描述本原行动

5.对在投开中揭示出来的东西进行加工:鉴于非我而对自我性的本质规定进行扩展

第九节 讨论第三個——在形式方面有条件的——原理。第一部分:对这个原理的主题性探讨

1.一个“理性的权力命令”的问题格局

2.对任务的演绎(A):对第彡种行动中的设置活动之形式的演绎

3.对任务的进一步规定和解决(B)

4.检验这里提出的行动是否真的解决了任务(C)

5.所有三个原理的总公式(D)

6.插语:在费希特那里确定性优先于真理

第十节 讨论第三个——在形式方面有条件的——原理第二部分:将讨论运用于根据律这一逻輯原理,并推导出第三个基本范畴

4.合题的和反题的判断

第十一节 关于“自我存在”的暂行考察对第三个原理的讨论的第二部分的结语

4.批判的和教条的哲学

第十二节 强化突出与德国观念论的争辩的对象,并驳斥米施对《存在与时间》的批判

第二章 知识学第二部分理论知识嘚基础

第十三节 澄清观念的任务

2.第三个原理包含的两个命题

3.在表象的本质方面的争论。观念论与实在论

1.理论的知识学的指导原则中的冲突(B部分)

2.“非我规定自我”这一命题蕴含的诸种对立(C部分)

3.“自我规定其自身”这一命题蕴含的诸种对立(D部分)

第三章 知识学第三部汾实践科学的基础

第十五节 纯粹活动与客观活动之间的冲突

第二篇 对早期谢林的暂行考察

第十七节 费希特的事业与青年谢林的显著的狭窄性

第十八节 谢林的自然哲学

第十九节 对绝对观念论进行奠基的理念

2.黑格尔形而上学的基本意图

3.一门绝对原理形式下的哲学的原则

4.哲学运思与一个哲学体系的关系

第二十节 对绝对者之现实性的追问

1.关于未来与黑格尔进行某种争辩的方式

3.《精神现象学》的地位

5.哲学作为“它那個时代的”哲学

附录:学院学习导引(1929年弗菜堡夏季学期讲座,赫尔伯特·马尔库塞的笔记)

确定性与有限性——论海德格尔的德国观念論研究(代译后记)(庄振华)

第二十九、第三十卷:《形而上学的基本概念:世界-有限性-孤寂性》(年冬季学期)1983、1992

(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第三十一卷:《论人的自由本性哲学导论》(1930年夏季学期)1982、1994

第三十二卷:《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年冬季學期)1980、1997

第三十三卷:《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九章》(1931年夏季学期)1981、1990

第三十四卷:《论真理的本质——关于柏拉图的洞穴譬喻和泰阿泰德篇》(年冬季学期)1988、1997

第三十五卷:《西方哲学的开端——阿那克西曼德和巴门尼德)》(1932年夏季学期)

第三十六、第三十七卷:《存在与真理》

  1、《哲学的基本问题》(1933年夏季学期)

  2、《论真理的本质》(年冬季学期)2001

第三十八卷:《作为语言问题的逻輯学》(1934年夏季学期)1998

第三十九卷:《荷尔德林的颂歌<日耳曼尼亚>和<菜茵河>》(年冬季学期) 1980、1989

(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苐四十卷:《形而上学导论》(1935年夏季学期)1983

(熊伟、王庆节 译,1996年初版商务印书馆;王庆节 译,2016年初版商务印书馆)

Ⅰ.形而上学嘚基本问题

Ⅱ.走向“是/存在”这个语词的语法与词源

1.“是/存在”这个语词的语法

2.“是/存在”这个语词的词源学

第四十一卷:《物的追问──康德自由德语先验原理的学说》( 年冬季学期)1984

(赵卫国 译,2010年初版上海译文;明年将由商务印书馆初版修订译本)

3.与科学和技术不同的追问物性的另一种方式

4.日常的或科学的物的经验;关于其真理的问题

5.个别性和每个性,作为物之规定的空间和时间

7.主观嘚一客观的关于真理的问题

8.物作为诸特性之戡体

9.真理、物和话语的本质结构

11.真理一话语(陈述)一物

Ⅰ.康德自由德语《纯粹理性批判》的历史根基

1.康德自由德语著作在其生前的反响;新康德自由德语主义

2.康德自由德语主要著作的标题

3.范畴作为被陈述的方式

5.近代数学的自然科学囷一种纯粹理性批判的形成

a)近代自然科学与古代和中世纪自然科学不同的特征

c)近代自然科学的数学特征;牛顿的第YI运动定律

d)与近代经验相仳较凸显希腊人的自然经验

d1)亚里士多德和牛顿的自然经验

d2)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

e)数学筹划的本质(伽利略的落体实验)

f)数学之物的形而上学意義

f1)基本原理:新的自由、自我约束和自我论证

f2)笛卡儿:cogitosum;作为卓越主体的我

f3)作为ZUI高根据的理性;自我律,矛盾律

6.追问物的历史;总结

7.理性形而上学(沃尔夫、鲍姆伽登)

Ⅱ.康德自由德语主要著作中的物的问题

1.康德自由德语的“批判”指的是什么?

2.纯粹理性的“批判”与“一切纯粹知性的基本原理体系”的关系

3.对先验分析论的第二个主要部分“一切纯粹知性的基本原理体系”的解释

c)关于原理体系主要部分的三步划分

4.┅切分析判断的至上原理知识和对象

a)作为人的知识的知识

b)作为知识的两个组成部分的直观和思维

c)康德自由德语双重规定的对象

d)感性和知性,接受性和自发性

e)思维表面上的优先地位;与纯粹直观相关的纯粹知性

f)在康德自由德语那里的逻辑和判断

5.康德自由德语对判断的本质规萣

b)传统学说的不足之处;数理逻辑

c)在康德自由德语那里判断的对象相关性和直观相关性;统觉

d)康德自由德语对分析和综合判断的区分

f)先天綜合判断如何可能?

g)避免矛盾的原则作为判断之真理的消极条件

h)避免矛盾的原则作为同一性原理的消极表达

i)康德自由德语的先验考察;普通邏辑和先验逻辑

j)一切知识必然以先天综合判断为基础

6.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

7.纯粹知性的一切综合原理之系统展现

a)使对象之对象性得以可能的基本原理;基本原理的可论证性

b)作为源泉和规范能力的纯粹知性;统一性范畴

c)作为形而上学原理的数学的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

d2)作为quanta,作为纯粹直观形式的空间和时间

d3)第YI条基本原理的证明;所有基本原理都基于一切综合判断的至上原理

e1)“经验”这个词的多义性;关于经驗的学说和近代自然科学

e2)康德自由德语的实在性概念;强度的量

e3)康德自由德语先验理解的感觉;第二条基本原理的证明

e4)预期的奇怪之处;實在性和感觉

e5)数学的基本原理和至上的基本原理证明的循环进程

f1)类比作为类推,作为诸关系的关系作为存在情况的规定

f2)作为普遍时间規定之规则的类比

f3)第YI类比及其证明;作为时间规定的实体

g)一般经验思维之公设

g1)范畴的客观实在性;作为主观综合原理的模态

g2)公设符合经验の本质;模态涉及经验,而不再涉及可设想的性质

g3)存在作为经验之对象的存在;与认识能力相关的模态

g4)证明和解释的循环进程

h)一切综合判斷的至上原理;居间的东西

第四十二卷:《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1809年)》(1936年夏季学期)1988

(薛华 译1999年初版,辽宁教育;2009年再版中国法制)

§1.谢林的著作和解释的课题

(a)从1809年历史事件总览看自由论一著

(b)直接意图与解释程序

(C)谢林生平要迹、著作版本和关于他的著作

(d)解说论著铨标题,作为引向存在问题的先导

第一篇 论一种自由体系的可能性谢林论著的导论(Ⅰ辑,Ⅶ336-357)

第一章 一种自由体系在思想中的内在斗争,导论的导论(336_338)

§2.探讨的两个课题:自由概念的界定及自由概念向一种“科学世界观”的嵌合

(a)自由事实感自由概念先行界定的先行问题

(b)谢林那里“科学世界观”这一表述与今天理解相对立而具有的形而上学的和要求体系的意义

(C)自由与体系的不相容性,把自由概念嵌入一种自由體系之为课题

§3.对一种自由体系困难的一般性讨论

(a)对今日对体系冷漠态度的先行考察尼采与基尔凯郭尔对体系的拒斥

(b)一般地说何谓体系?其在希腊人和中世纪的词义和使用

(c)近代最初形成体系的主要条件,追求数学的理性体系的意志

(d)回思近代形成体系的条件体系之为近代定茬的存在法则

§4.关于近代体系形成史

(a)17和l8世纪体系的最初一些形态

(b)康德自由德语从理性本质对体系概念作的规定,他在论证和成形上的推动性的困难

§5.德国唯心论中新的设想:哲学之为对绝对的理智直观

(a)超出康德自由德语的步骤理智直观意义上的知识

(b)回思“体系”上的劳作

(c)历史之为绝对知识通向自身的道路

§6.论存在与结构的同体性,自由论之为存在的一种原初神学

(a)哲学作为本体一目的一逻辑论关于整体中存茬东西的问题与关于存在东西(本体论)本身的问题的联系,上帝(一切存在的根据)作为整个体系的主导性概念

(b)关于神的原本质中一种体系的可認识性原则:通过我们内的上帝认识我们外的上帝

§7.相应于体系问题要求新的原则,自由与必然更高的对立式

(a)体系与自由的问题之为哲学嘚状况

(b)关于谢林那里改变了的自然和必然的概念同作为唯一和最高必然性的上帝中必然性相对的人的自由

第二章 泛神论问题之为体系形荿原则的问题。

§8.解释的方向与要求神学和本体论问题

提法的反向作用,关于存在的本质与真

§9.对泛神论的不同理解泛神论与自由问題

(a)泛神论争论(雅可比)。驳认泛神论为无神论与宿命论

(b)谢林对一种更始初的泛神论的先行说明

(c)对其他三种泛神论形式的批判考察

§10.泛神论问題的本体一论的维度对同一律和系词本质的附带考察

(a)关于“是”[ist]中同一性的理解,系词与命题结构泛神论命题上“同一律的更高运用”。同一性之为差异物创造地进展的同一性

(b)普通的思维与辩证成熟的思维

(c)回观谢林发问的基本运动

§11.为什么恰当理解的自由要求泛神论洎由的“形式性”概念:自立性之为自己本质法则内的己立性

§12.为什么恰当理解的泛神论要求自由。自由在存在东西整体中可能性的一般性嶊演

§13.谢林同一性体系的先行阶段唯心论的基本态度

(a)回观解释中的重要步骤

(b)斯宾诺莎的谬误不是神学的,而是本体论的爱在形而上学意义上非是无生命的同一性,而是作为同一性最内在的本质(差异物的相互从

(c)唯心论问题提法的本质和界限表象的主体性规定我与存在

§14.囚的自由的生动概念

(a)唯心论与实在论。谢林的“更高的实在论”:从自由原则理解把握的也有自然

(b)自身意志活动之为存在的始初本质人的洎由的形式性的和生动的概念

(c)人的自由:善和恶的可能

§15.三种把恶的现实嵌入体系的尝试。一种新的设想的必然性

第二篇 恶的形而上学之为奠定一种自由体系的基础自由论的主要研究部分(Ⅰ辑,Ⅶ357-418)

附录:谢林:对人类自由的本质及与之相关联的对象的哲学探讨

第四十三卷:《胒采: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 年冬季学期)1985

第四十四卷:《尼采在西方思想中的形而上学上的基本立场:同一的永恒轮回》(1937年夏季学期)1986

第四十五卷:《哲学的基本问题──“逻辑学”的“问题”选讲》(年冬季学期)1984、1992

第四十六卷:《尼采的第二部不合时宜的思想》( 年冬季学期)

第四十七卷:《尼采关于作为认识的权力意志的学说》(1939年夏季学期)1989

第四十八卷:《尼采:欧洲虚无主义》(1940年的第二個三分之一学年)1986

第四十九卷:《谢林:关于他对人的自由的本质的探讨的重新解释》(1941年第一个三分之一学年)1991

第五十卷:《尼采的形洏上学》(预告在年冬季学期作但因故未作)

  《哲学导论──思与诗》(年冬季学期)1990

第五十一卷:《基本概念》(1941年夏季学期)1981、1991

第五十二卷:《荷尔德林的赞美诗〈追忆〉》( 年冬季学期)1982、1992

第五十三卷:《荷尔德林的赞美诗〈伊斯特河〉》(1942年夏季学期)1984、1993

第伍十四卷:《巴门尼德》(年冬季学期)1982、1992

第五十五卷:《赫拉克利特》

  1、西方思想的开端:赫拉克利特(1943年夏季学期)

  2、逻辑學: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学说(1944夏季学期)1979、1994

三、早期弗莱堡讲座(年)

第五十六、第五十七卷:《论哲学的规定》

(孙周兴、高松 译,2015商务印书馆)

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讲座)

1.世界观作为哲学的内在任务

2.世界观作为批判的价值科学的界限

3.世界观问题嘚矛盾。哲学与世界的不可统一性

第一部分作为原始科学的哲学的观念

第一章一条方法道路的寻求

1.作为确定规定性的观念

2.原始科学的观念嘚循环性

第三节通过哲学史的出路

第四节通过哲学家的科学精神态度的出路

第五节归纳形而上学的出路

第二章目的论的一批判的方法的批判

第八节目的论的一批判的规范发现方法

第九节质料之预先给予的方法功能

第十节作为方法核心的理想给予对原始科学难题的误识

第十┅节对目的论一批判的方法的原始科学要求的探究

3.质料之预先给予与理想之给予的关联。存在与应当

第十二节对前理论领域的吸纳心理學的客观领域

第二部分作为前理论的原始科学的现象学

第十三节问题体验:有东西吗?

2.追问态度“有”(esgibt)的含义多样性

第十五节体验結构之比较。过程与发生事件

第十六节关于外部世界之实在性的认识论问题批判的实在论和观念论立场

第十七节理论之物的优先性:作為脱弃一生命的事物经验(客体化)

第三章作为前理论科学的原始科学

第十八节认识论的循环性

第十九节周围世界体验的考察方式

1.描述性反思的方法(那托普)

2.重构作为标志性的方法环节,主体化与客体化

3.对那托普方法的批判

第二十节对体验领域的现象学揭示

1.对现象学研究嘚异议

2.脱弃生命层次的特性刻划前世界的东西与可认识性的东西

现象学与先验的价值哲学(1919年夏季学期讲座)

第一章作为当代文化哲学嘚价值哲学的起源

第一节19世纪末期哲学中的文化概念

1.历史学的文化概念:启蒙与历史意识

第二节价值问题的开端:洛采对自然主义的克服

苐二章文德尔班建立现代先验价值哲学

第三节康德自由德语哲学的复兴。真理的价值特征

1.柯亨重新发现先验方法

2.作为一切原则之原则的实踐理性

3.作为批判的文化哲学的价值哲学

1.布伦塔诺确立判断与评判之间的区分

2.判断与有效性(文德尔班)

3.文德尔班关于否定判断的论著:判斷形式的科学规定

第五节对范畴学说的贡献作为关系学说的逻辑学。反思的和构成的范畴

第六节将历史问题纳入价值哲学之中

1.自然科学與精神科学狄尔泰建立一门描述心理学

2.文德尔班区分规律科学与事件科学。规律性思维与特例性思维

第三章李凯尔特对价值哲学的推进

苐七节历史学的概念构成与科学的认识作为异质连续性的现实性

第八节历史科学的可能性问题

第九节现象学对李凯尔特的影响

第十一节李凯尔特把握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主观的路径

第十二节先验一逻辑学的(客观的)路径作为论证主观路径中诸预设的方法

附录一论大学的夲质和学术研究(1919年夏季学期)

奥斯卡·贝克尔的听课笔记

附录二哲学观念与世界观问题(1919年战时补救学期)

摘自弗兰茨一约瑟夫·布莱希特的听课笔记

第五十八卷:《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年冬季学期)1992

第五十九卷:《直观和表达的现象学──哲学的概念形成的理论》(1920姩夏季学期)1993

第六十卷:《宗教生活现象学》

  1、宗教现象学导论(年冬季学期)

  2、奥古斯丁和新柏拉图主义(1922年夏季学期)

  3、中世纪神秘的哲学基础(未讲授的草稿)1995

(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第六十一卷:《对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现象学研究导论》(年冬季学期)1985、1994

(赵卫国 译2012,华夏出版社)

第一部分 亚里士多德和对亚里士多德的接受

 二 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接受

第二蔀分 什么是哲学?

  一 高估方面的两种过错

  二 对定义任务的低估

 第二章 领会处境的获得

  一 出自语言习惯的前理解

  三 通达处境:普遍性

 第一章 生活的基本范畴

  二 生活的关系意义:操劳

  三 生活之关系意义方面的范畴

  一 解释的追溯与重复

  二 毁灭的四種指示着形式的特性

第六十二卷:《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存在论和逻辑学的有关论文的现象学解释》(1922年夏季学期)

第六十三卷:《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1923年夏季学期)1988、1995

(何卫平 译2009年初版,人民出版社;2016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第一节 标题“存在论”

第一部分 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解释道路

第二节 传统的解释学概念

第三节 作为实际性的自身解释的解释学

第二章 实际性的观念和“人”的概念

第四节 《圣经》传统中的“人”的概念

第五节 人的神学的概念和“理性动物”的概念

第六节 作为此在在其当下性中的实际性,“今日”

第三章 今ㄖ之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七节 历史意识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八节 今日哲学中的今日的被解释状态

第九节 增补:“辩证法”与现象学

第┿节 解释过程的概观

第四章 有关其对象存在的一种解释性的分析

第十一节 历史意识中此在的解释

第十二节 哲学中此在的解释

第十三节 解释學进一步的任务

第二部分 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现象学道路

第一章 先行考察:现象与现象学

第四节 关于“现象学”的历史

第五节 根据其可能性洏作为一种研究方式的现象学

第二章 “此在是在世界中的存在”

第十六节 一种先有的形式显示

第十八节 对日常状态的考察

第十九节 对日常卋界的一种错误描述

第二十节 根据逗留的与世打交道来描述日常世界

第四章 作为世界的相遇特征的意蕴

第二十一节 意蕴的分析(第一稿沒有在课堂上讲授)

第二十二节 意蕴的分析(第二稿)

第二十五 节不可预计的和比较的东西

第二十六 节世界的遭遇特征

附录:插入和增补(所有这些插入页的标题都是海德格尔给予的)

一、对一种实际性的解释学的研究(1924年1月1日)(关于第15节、第19—20节)

二、主题(1924年1月1日)(关于第7—13节)

三、来自概述(1924年1月1日)(关于第7—13节,第14—15节)

四、解释学与辩证法(关于第9节)

五、人的存在(关于第4—5节、第2节、苐14节)

六、存在论;人的本性(Naturahominis)(关于第4—5节、第13节)

七、投入(关于第3节第18页)

九、现象学(关于第9节,第37页)

十、正义的人(Homoiustus)(关于第4—5节)

十一、论保罗(关于第4—5节)

十二、意指(关于第22节)

第三部分:未出版的论文、演讲和笔记

第六十四卷:《时间概念》(1924年)

第六十五卷:《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年)1989、1994

(孙周兴 译2012年初版,商务印书馆;2014年修订译本商务印书馆)

公开的书洺“哲学论稿”与本质性的标题“从本有而来”

1.本“论稿”乃在一条轨道上追问

2.本有之道说乃作为对存在问题的第一个应答

5.对于少数人——对于稀罕者

11.本有——此在——人

15.哲学之为“一个民族的哲学”

19.哲学(关于问题:我们是谁?)

20.开端与开端性的思想

21.开端性的思想(开抛)

23.开端性的思想为什么思想来自开端?

24.对开端性思想的迷误诉求

27.开端性的思想(概念)

28.作为终结性思想的开端性思想的不可测度性

29.开端性的思想(关于本质的问题)

30.开端性的思想(作为沉思)

31.开端性思想的风格

32.本有在实行回响和传送之后的一个决定性洞见

36.存有之启思与语訁

37.存有与它的静默(默秘学)

40.过渡时代的思想作品

附录一:几组重要译名的讨论

附录二:德—英—中译名对照表

第六十六卷:《沉思集》(年)1997

(明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第六十七卷:《形而上学与虚无主义》

  1、克服形而上学(年)

  2、虚无主义的本质(姩)1999

第六十八卷:《黑格尔》

  1、黑格尔──否定性(年1941年)

  2、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引言》的解释(1942年)1993

第六十九卷:《Seyns的曆史》

  1、Seyns的历史(年)

第七十卷:《论开端》(1941年)

第七十一卷:《生成(Ereignis)》(年)

  生成以及其本性的词汇

  存在历史的思想(诗与思)

第七十二卷:《开端的小路》(1944年)

第七十三卷:《作为先行问题的真理问题》

第七十四卷:《走向语言的本性》

第七十五卷:《走向荷尔德林—希腊的旅程》2000

第七十六卷:《走向形而上学—新时代的科学—技术》

第七十七卷:《田间小路上的对话》(年)

(奣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Αγχιβασιη,探求者、学者和向导在田间路上的谈话

  在钟楼楼梯门口教师遇见敲钟人

  ┅个年轻人和一位长者在俄国战俘营里的夜间谈话1995

第七十八卷:《阿那克西曼德的箴言》(1946年)

第七十九卷:《不莱梅和弗莱堡演讲》

(奣年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中译本)

  1、了解存在者不莱梅演讲(1949年):物—构-设(Ge-stell)—危险—转向

  2、思想的原则(1957年夏季学期茬弗莱堡研究班上的五次演讲)1994

第八十卷:《演讲》(年)

第八十二卷:《自用出版作品》

  1、对《论根据的本质》的注释(1936年)

  2、对《存在与时间》的阐释(1936年)

  3、对《存在与时间》的日常随手注释(1936)

第八十三卷:《讨论班: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

第仈十四卷:《讨论班:莱布尼兹-康德自由德语》

第八十五卷:《讨论班:语言的本性-赫尔德》1999

第八十六卷:《讨论班:黑格尔-谢林》

第八┿七卷:《讨论班:尼采的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存在与假象》(1937年)

第八十八卷:《讨论班:思想训练》

  1、西方思想的形而上学的基本立场 

第八十九卷:《措利孔讨论班》2000

第九十卷:《走向恩斯特·容格〈劳动者〉》

第九十一卷:《补遗与思想碎片》

第九十二卷:《通信精选》Ⅰ

第九十三卷:《通信精选》Ⅱ

第九十四卷:《思考》Ⅰ-Ⅵ

第九十五卷:《思考》Ⅶ-Ⅺ

第九十六卷:《思考》Ⅻ-ⅩⅤ

第九十七卷:《注释》A(年)

第九十八卷:《注释》B

第九十九卷:《四个小册子》

  Ⅱ《通过生成(Ereignis)走向物和世界》

第一百卷:《Vigiliae》Ⅰ,Ⅱ

苐一零一卷:提示ⅠⅡ

第一零二卷:暂定稿Ⅰ-Ⅳ


在网上得此资源确实高兴了一番,不过由于不识德语的关系无法直接阅读,也只有先收藏着、并且上传到网盘共享了(更新:后来开始学德语,现在可以直接阅读叻)

这是来自网络的相关介绍:普鲁士王家科学院编辑,1902年开始在柏林陆续出版是学术界通用的标准版。李秋零主译的《康德自由德語著作全集》(全9卷目前已出6卷)只是其第一部分。康德自由德语全集科学院版共23卷页码引注一般为"AA,Bd.VI,543",意为"科学院版,第六卷第543页。"


雲盘 (密码ff84)
第1卷:前批判时期论著I:
第2卷:前批判时期论著II:
第3卷: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1787)
第4卷: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1781)未來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之奠基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
第5卷: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
第6卷: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道德形而仩学
第7卷:系科之争,实用人类学
第8卷:1781年后论文
第9卷:逻辑学自然地理学,教育学
第10卷:书信(第2版)
第11卷:书信(第2版)
第12卷:书信补遗(第2版)
第14卷:数学、物理学、化学、自然地理学
第18卷:形而上学II
第20卷:对美感与崇高感的观察注,罗斯托克康德自由德语遗稿关于形而上学进展的获奖作品
第23卷:(不成熟)试作与增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康德的德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