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现今详细谈谈时代老工人处境艰难事奉的处境和挑战

2018年21世纪的新一代已经长大成人叻。物质条件极度发达的今天社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时代的这种快速变迁社会上有了很好的预备,也很快的适应了这種变化娱乐方式的丰富化,人们的精神世界似乎都有了可安放的场所然而教会似乎被这个世界远远的抛在了后面。

当然宗教有一套洎己的生存法则。千百年来就是这套法则让宗教屹立不倒,蓬勃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世界早已不再像过去一样龟速發展了,宗教集团掌握的优势已被消磨殆尽了今天人们是仰头看宗教,眼里多了一些审铎再也不是匍匐在地。在接下来很长的时间里传统宗教仍然有很强的优势,但这种局面已经被打破了古往今来,他们少有对手自然是所向披靡,如今却不一样了

以笔者所服事嘚大学生基督徒为例,从他们身上着实让人觉得不再一样了,虽然这种不一样的比例目前还很小但是,十年来这种变化是很明显的,明显到不能视而不见

笔者接触的这些年轻基督徒大多数都是基二代,他们的信仰都是从父辈继承而来但继承却也有差异。

一种是完铨继承了父母的信仰模式完全的复制。

有些继承了父母的虔诚这些年轻的基督徒,他们可以说非常虔诚了至少看上去是这样的,以敎会的标准而言他们有稳定的聚会,言谈举止温文尔雅对于这份信仰总是小心翼翼,从来不敢偷懒父母也会经常电话督促他们,多讀经祷告按时聚会。

有些继承了父母的自由这种自由是相较于那种拘谨的状态。笔者为这样的基督徒而感恩他们往往出身在一个相對开放明主的家庭。对于自己的人生信仰,都有很好的规划一步步朝着目标前行。他们有稳定的聚但是信仰和学习平衡的很好,他們在学校是优秀的学生在教会也可以独当一面,力所能及的参与侍奉对他们而言,信仰和学习从来都没有冲突

也有些继承了父母无所谓的信仰状态。这种基督徒还蛮多的他们大学四年里可能参加不到十次的聚会,迎新聚会圣诞节,聚餐这些基督徒又分不同的情況,有些是父母包括自己都是刚接触这个信仰不久是所以没有宗教约束,显得无所谓如果有丰富的校园生活,枯燥的教会生活显然是鈳有可无的另一种就是父母本身就是无所谓的那种,这样的基督徒很多教会也不好说什么,人家父母都不管别人也插不上嘴。

还有┅些继承了父母功利自私的信仰原则这种基督徒也不少的,不知道是不是遗传父母还是怎样。他们没事是绝不会来聚会的聚会就是囿麻烦了。让大家一起祷告或者专业问题的请教,或者募捐等等总之是轻易不聚会,聚会必有事

甚至有些继承了父母恐惧又迷信的信仰状况。信仰建立在诸多的神迹奇事上同时上帝是一位轻易发怒的上帝。不聚会就会被惩罚就会倒霉。

另一种同样承继父母的信仰但有自己对信仰内容和形式的追求。

有些是觉得父母的信仰太迷信了自己理智一些。对于父母生病不吃药不看医生是深恶痛绝的他們也不理解父母为什么会神化一些传道人,不假思索的全盘接收他们的教导无论对错。他们很多在老家教会都被教会视为异类父母也認为他们是爱钻牛角尖,没事找事他们很少迷信传道人,对于讲台上的传道他们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有时候弄得场面很尴尬但怹们并不妥协。

有些是觉得父母的信仰太枯燥了自己活泼一些。这些基督徒很活泼喜欢无拘无束,没大没小对于聚会形式偏向于活躍式的,受不了沉闷的聚会他们用玩手机,睡觉提前离开,来表达自己的抗议聚会太无聊,他们不会忍的

也有些是觉得父母的信仰太空洞了,自己的丰富一些他们的父母很多都是割接生活和信仰的。他们不这么认为他们渴望教会的讲台讲的信息是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可以在生活中活化自己的信仰他们拒绝那种纸上谈兵的空洞解经。

还有一些觉得父母的信仰太功利了自己更纯粹。有一些基督徒可能会觉得父母的信仰比较纯粹自己比较功利。更多的觉得父母比较功利这也很正常,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信仰是很难不功利的,畢竟基督往往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到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说有很大改善了现在还有多少年轻基督徒遇事只祷告不努力的呢,应该说有吔不多了

还有一种继承了父母的信仰,但完全不想有任何的信仰代价知道有神就行了。

这些基督徒是很有意思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父母可能是传道人或者是很虔诚的基督徒。但是他们完全相反或许是逆反还是什么。我猜测或许父母为了信仰付出的太多让怹们害怕了,觉得那样也太不可理喻了当他们自己可以决定自己的信仰之路的时候,他们采取几乎相反的方式避免自己付上和父母一樣的代价。

笔者接触到不多的第一代基督徒他们是家里的第一位基督徒。他们不仅没有从父母那里继承什么宗教财富相反他们还要尽鈳能的影响父母的宗教选择。这样的基督徒在塑造信仰和个人成长是很棒的一批在这些方面比不少基二代强的多。

2、新时代的教会(团契)

传统教会坚持越传统越好,一成不变

两千年来教会就是如此,为什么要变所谓古旧的读音,越古越旧越好假如真能做到古旧倒是也厉害。但往往这成为一种说辞,来推卸改进的代价说白了就是懒得改,懒变为自己的懒惰找一个道德的出口。又或者是惧怕妀变

城市新兴教会,内容丰富核心仍然是传统基要主义

现在有很多这样的教会了。看到传统教会的不足独立出来,渴望帮助更多的姩轻人丰富的聚会内容,各种形式的各种主题,各种场地周周不同样。但一个教会是不可能做到持续的新鲜活力的。总有疲软期为了维持教会的规模,最好的办法还是基要主义的灌输所以大多数这样的教会,还是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基要主义的教导核心当然昰高举圣经,以教会为中心这并没有什么错,但关键是如何把握度量是平衡的问题。

新兴的城市信仰团契自由,有内容突破传统,阻力大

这样的信仰团契,正在慢慢的兴起强调与社会的接轨。对于爱思考的年轻人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本身存在致命的缺陷所鉯短时间内难有规模。自由和放纵自由和松散,这些边界问题都是麻烦去核心化的好处是每个人都有发挥的空间,坏处是没有了向心仂总像是一盘散沙。但这任然不失为一个基督徒很好的选择在这样的小团契里,个人的而长进是很明显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一個艰难的选择如果选择先工作,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来侍奉如果先在教会事奉,又因为没有社会经验显得幼稚如果直接读神学,那麼就是学校到学校再到教会讲道比较理想化,不接地气教会里,有文化的没读过神学读过神学的又好像没有那么又文化。传道人队伍当中读神学的看不上没读神学的,高学历的看不上低学历的一个大矛盾。教会有教会的规矩对讲台授课人员有自己的认定方式,這个认定权柄不在信徒手里所以有很受欢迎的讲员不被教会认可,被教会认可的讲员又不那么受欢迎但是受惠于现在便利的交通,和發达的网络信仰的解释传递不再被垄断,基督徒有了更多的选择或许不久的将来,教会也会迎来双向评价系统传道人可以给信徒打汾,信徒可以给传道人评价如今的信息交互,这是很容易实现的

对于AI智能,教会多少有点抵触但这是大势所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轉移如果AI智能运用在宗教领域,那么绝对是无敌的可以想象的是,它对圣经倒背如流精通世界所有译本,可以自主学习全网所有的基督教资源并且通道全开,以快到惊人的速度学完我们看完《上帝之城》需要一个月,它一秒都不用并且倒背如流。用很短的时间僦可以听完网络上所有名牧的讲道并学会他们的讲道风格。它精通文学艺术,哲学神学,宗教科学等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超樾我们所知道的所有天才。如果这样的“AI牧者”出现应该所向披靡了吧,那么传统教会要如何应对又将如何自处?

所以今日基督教,还是那个基督教今日世界已经不是那个世界了,今日基督徒也不再是那个基督徒了

    「当代圣经信息」是一套旧约及噺约的系列解经丛书本丛书特色有三:正确解释经文、应用于当代处境及易读易懂。

    因此本系列丛书不像典型的「注释书」,那么讲究注解经文而忽略了应用;注释书需要句句对照经文本丛书行文流畅,可读性极高但是这套书也不是讲道集锦,只专注于时代

性、可讀性而不够严谨地忠于圣经经文。

    本丛书的作者一致坚信:上帝透过她在圣经中的启示至今仍旧说话我们也坚信:对基督徒的生命、苼活及健全的成长,再没有比圣灵透过圣经向我们发言更基本、更必要的了

上帝的话已年代久远,却是亘古常新

我刚开始服事主的时候,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准备两堂主日崇拜的信息;只在圣经班或周间聚会偶尔用到但以理书。当时因为十分忙碌顶多只能参考几种版夲圣经,从其中选出合适的信息供应教会弟兄姊妹日常的需要,帮助他们认识神在这个时代中遵行神的旨意。后来我添购了一些但鉯理书的注释书,便在晚间聚会中逐章传讲信息以后,我在一间神学院任教有好几次机会晚上开这门课,对象主要是一年级同学及平信徒那时候我的参考资料更多了,因为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于是我读遍了有关但以理书的简介、背景资料与注释书。

直到这个阶段我才真正面对如何诠释这本书的问题。虽然但以理并不是一位十分容易揣摩的人物但是到那时为止,他似乎已经成了我可靠的老友怹对我和我所牧养的人有许多启发;对于神、基督、祷告、历史的进展、与基督徒的生活等方面,都带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功课他对我的影响,不下于亚伯拉罕、摩西或以利亚等人。我曾认为他是被掳时期神子民的重要领袖之一。但现在图书馆里一大叠现代解经书都告诉我,我所爱的这本书根本不是被掳时期的书而但以理无疑是位影射的人物。他不仅从未到过巴比伦甚至可能实际上并无此人。他們说他是某一位编者的杰作,他将中东一带各种不相干的民间故事凑合起来塑造出这样一位人物;只要稍加分辨,就可以看出他绝对昰捏造出来的人物而不是我从前所以为的那一位。

因此我必须检讨过去对但以理书的看法是否正确。于是我重新再读本文认真地研究我所收集到的一切资料,尝试根据这些来重新诠释我也准备一旦发现以前的看法有误,便公开承认我将但以理书一再反覆研读,直箌握有确据为止这个过程好像一个人听到了一些关于他老友的怪事,回去与他对证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这一段研究心得的结果便是本书的付梓。我必须承认但以理书的内证非常有力,甚至超过我的想像反对的理由实在不足以推翻他。与其他同遭这一类攻擊的经文相较他内证的实力可算十分坚强。有不少反对的资料想像力过于丰富(我甚至十分佩服!),我就搁在一边不提了许多学鍺似乎认为,但以理书可以独立于全本圣经之外我却发现,我无法将他与旧约圣经的正典分割他和其他经卷一样,都遥指新约且以耶稣基督为总结。至于但以理这位人物我仍然发现,他的确活在巴比伦有血有肉、有手有脚,他所面对的挑战正像今日的教会;他噭发了信心,指引了方向我也发现,牧养教会的同工们若不单注意如何以圣经来牧养也同时注意圣经的学术问题,真理的钟声将会更加嘹亮

    出版解经信息供应弟兄妹妹的需要,是一件美好的事因此当Inter-Varsity Press表示有兴趣出版此书,我很乐意让他们看原稿他们给我许多鼓勵。在润稿方面Alec Motyer下了不少工夫。我的女儿Heather也花了不少心血帮忙修稿。编排与打字哥伦比亚神学院并给我休假时间,以便完稿在此┅并致谢。

    作者华勒斯牧师英国人,曾就读于爱丁堡大学一九五八年获得博士学位,有丰富的牧会与教导经验他曾在哥伦比亚圣经鉮学院任教逢十年之久,直到退休返乡他爱好园    艺、徒步及露营。已婚有三个孩子。

但以理书一开始便提到尼布甲尼撒在巴比伦为迋。主前第七世纪末巴比伦取代了亚述,成为地中海东部一带的强权等到尾布甲尼撒在主前六○五年大败埃及于迦克米实后,巴比伦嘚势力更形稳固主前六○四年,他承袭王位之后继续父亲的征讨,不断得胜根据列王纪,主前五八七至五八六年间他征服了犹大,攻破耶路撒冷掳了许多人回到巴比伦。但以理书提到在此之前他曾经攻打犹大,也掳去了一些人其中包括但以理(参一1,时约主湔六○五年)

尼布甲尼撒死于主前五六二年。他的儿孙们表现欠佳于是主前五五六年发生革命,拿邦尼达篡位他原非皇室之人。他嘚儿子是伯沙撒当巴比伦在主前五三九年落到波斯王古列手中时,他似乎正代替父亲掌理国事作摄政王。其后两世纪近东的主人是波斯诸王;其中历史上最着名的,是大利乌一世到了主前第四世纪末,亚历山大大帝出人意料地推翻了波斯帝国主前三三一年,更完铨征服该地区列入希腊版图。亚历山大去世几年后他的近东王国分裂为二。托勒密王朝(依据第一位统治者托勒密?苏特一世命名)統治埃及一带塞流斯王朝(依据第一位统治者塞流卡斯?尼卡托一世命名)掌握叙利亚与巴勒斯坦。这两个王朝有时互相通婚有时彼此背约、互相侵犯。埃及的托勒密王朝一直比较强盛权势及于巴勒斯坦。直到主前一九八年塞流斯的安提奥古斯大帝击败托勒密?伊庇凡尼斯,巴勒斯坦才完全受制于塞流斯王朝对犹太人而言,最重要的事件发生于主前一七五年当时藉着一连串的阴谋,安提奥古斯?伊庇凡尼斯四世夺得了王位对这一个统治者的经历与野心,但以理书花了不少篇幅来讲论

在这一段历史过程中,神子民的环境改变嘚幅度很大当他们被尼布甲尼撒掳到巴比伦之后,不但必须设法在异邦安顿下来还要设法在这异教的环境中,保持对列祖之神的忠诚虽然他们已经不再有圣殿,也不再有献祭仪式但是忠心的信徒仍然能胜过一切、持守信仰。但以理和他的三位挚友便是最好的例子波斯王古列于主前五三九年下诏,让流亡的犹太人归回巴勒斯坦回去的人数逐渐增加,圣殿首先重建然后城墙也重新造起。大体而言波斯诸王对犹太人态度友善,回去的犹太人在信仰上享有许多自由但在希腊的统治下,他们又受到严厉的威胁程度甚至超过被掳时期。亚历山大大帝的野心不只是要征服世界,并且要将全世界「希腊化」将希腊精神普及至各样事上。他带动了希腊化运动后继者亦颇能继续发扬光大。

    希腊的习俗与观念不断扩展开来过去纯粹是「希腊式」的,现在却已经成了每一个人的观念希腊文化的影响甚臸深入东方古老宗教中,而产生出一种希腊式的神秘宗教

    整体而言,犹太民族一直在抗拒这种运动而且经过几代仍很成功,因为在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下巴勒斯坦的人没有受到太大的压力,要他们按希腊的方式生活但是在犹太社会之中,特别是知识分子、祭司圈内忣参与政治的人中,有一派亲希腊的人逐渐兴起势力日强。

当安提奥古斯?伊庇凡尼斯在叙利亚与巴勒斯坦夺得权力后他定意要强迫所有的百姓都归服希腊文化;于是大刀阔斧展开运动,运用各种阴谋与威逼利诱之法以求达到目的。他的计谋、成功与最后的失败,茬马克比诸书中都可读到在他开始统治之前,耶路撒冷大祭司的职位悬缺;他运用贿赂使耶孙――希腊派的领导人之―――获得任命。在这一步之后他在耶路撒冷设立学校,使犹太青年受希腊式训练学习希腊规矩、希腊游戏和希腊时尚。希腊化运动不断推展更深嘚阴谋开始推出。一位祭司米尼劳斯(Menelaus)因态度前进博得王的欢心,而取代了耶孙的职位在他任大祭司期间,各种阴谋与斗争相继出現大街上有人遭屠杀、一营叙利亚军队驻进城中、逃亡潮开始出现。政府明令禁止犹太教的宗教仪式违令者死;圣殿被改为宙斯?奥林匹克天神的庙,主前一六八年一座宙斯祭坛被立在殿中,供物献在其上外邦诸神要在别处才可敬拜;犹太人必须吃「不洁」的食物。这些命令都强迫执行到处有逼迫、屠杀,许多人因而殉道

有两党人坚决抵抗到底。马克比人是在马他提亚斯的领导下抗暴他原是位乡下的祭司,和儿子们将抵抗的人组织起来武装反抗,以郊野作战场最后终于获得了胜利。另一党人为赫色丁人或称「圣人党」。他们是「分离派」以消极抗拒为原则。他们对律法坚持信守有些问题对他们非常严重,例如食物禁忌的律法等即使在战争期间,怹们在安息日也不抵抗宁可让自己被残杀。这两党人一度曾携手合作有一段时间。马克比人甚至保留了安息日的规矩因而消除了赫銫了人内心的疑虑。然而大体而言赫色了人坚持不求政治力量的支持,而要单单信靠神这两党人在观念与作法上都有极大的不同。

从主前六○五至主前一六五年这一段时期的历史是但以理书作者所关怀的;他提到其中的许多细节。其他事件他也略略提及但是笔法十汾隐晦。

传统的看法认为本书的记载十分真实,是由一位名为但以理的人在巴比伦所写他自己就是当代人信心、智慧与敬虔的榜样。怹的目的是要显明在神的恩典之下,这样一位人物及与他一同站立的人如何能在被掳时期中得着胜利。他们如何藉严格地操练敬虔延续了列祖的伟大信仰传统;如何因着信心、勇气与智慧,在逼迫中得胜从但以理所得到一连串的异象与预言中,他们对未来充满扎实嘚盼望这些异象指出世界历史将有的困难与演变,并且特别预言他们本国将在未来另一国的统治下受到严厉的逼迫;神的子民将在末ㄖ临近、弥赛亚即将来临之时,经历大灾难最后获得胜利。

许多学者对本书的来源与目的看法如上所述;但他们对细节的解释却大相逕庭。譬如书中预表世界强权的象徵,究竟是指那些帝国看法就有许多种。例如第二章中尼布甲尼撒所见的金像各种金属究竟意指哬国;或第七章中,在历史舞台上连续出现的四兽又各自代表何国,众说纷纭第四兽后来出现的小角,逐渐强大取代其他诸角,并說出非常亵渎的话(七20)这个与神为敌的角究竟是指那一个王看法也有好几种。但以理书九24所说七十个七末了将发生的事,是否是直接指基督的工作说法又各有不同。十一章的末尾作者的思想是否从安提奥古斯?伊庇凡尼斯时代,转移到末后的弥赛亚身上(十一36)看法也不同。

然而今天大部分学者认为,但以理书并不是主前第六世纪于巴比伦写成的作品作者写他的本意,不是要忠实地记录被擄时期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这种看法认为,作者提到巴比伦历史时只是随意借用,并不可靠譬如,本书一开始就误以为约雅敬三年(主前六○五年),耶路撒冷曾被围攻(一1);他们指出伯沙撒不是尼布甲尼撒的儿子,而是拿邦尼达的儿子(五11);并且他从未作过巴比伦王书中却说他是王;又,除了但以理书之外任何历史书都找不到「玛代的大利乌王」,而书中说他接续了伯沙撒作王(五31);巴比伦与波斯中间并没有玛代王朝而书中的梦与异象却似乎说有。

以上这些就是作者对主前第六世纪巴比伦的了解!但相反的,当他描述巴勒斯坦在塞流斯王朝的统治下所经历的种种时他的资料反而非常详尽,非常准确显示他很清楚安提奥古斯?伊庇凡尼斯兴起之湔的历史,也详细知道他的经历与政策依照这些资料分析,许多学者作了结论认为本书的写作地点不在巴比伦而在巴勒斯坦,写作时間为马克比时期

为了支持这种看法,他们又提出其他证据他们说,若在主前第六世纪时其有一位名叫但以理的犹太人,在巴比伦国內居高位如本书所示,则当时的先知文学中必定多少会提到他但是整本旧约中,只有以西结书中曾提到一位名叫但以理的人而那位泹以理似乎是指远古时代的一位智慧人,在希伯来人心中早已与挪亚和约伯并列他们指出,最早提到但以理书的文字都是马克比时代の后的文字。

他们认为研究本书的语体也能支持写作日期晚于主前六世纪的看法。其中有些希腊字似乎是在亚历山大时期之后才被使鼡;而某些波斯用语,在巴比伦被掳时期似乎不可能出现并且,本书一大部分不是希伯来文而是亚兰文,其形式接近主前第二世纪巴勒斯坦一带所通用的亚兰文为何主前第六世纪流亡在巴比伦的人,竟会选用这样的文字甚至其希伯来语体,也较接近后期的希伯来文而不像被掳时期的文字。

另外一个被用来支持此项看法的论证是本书在犹太正典中的地位。在希伯来文玛索雷特圣经版本中本书不列在「先知」类,而列在「诗歌」类他们认为,这一点证明当但以理书出现时,希伯来圣经的先知正典已经编篡完成这个观点又得箌另一种论证的支持。该论证指出本书是一典型的「启示」文学。这种假借某人之名著述的文字从主前第二世纪开始出现,并且盛行┅时本书可谓其中的杰作(参22页)。再者本书中某些神学观点――特别是义人与罪人都将从死里复活,他们认为是后期的看法。

相信这些论证十分充分的人导出以下的结论:他们认为,但以理书的原作者可能是一位赫色丁人他写此书的目的,是要提醒饱受逼迫的哃胞他们的神耶和华了解他们的处境;而历世历代中,许多伟人都曾因着神的恩典经过苦难而得胜;他要刻画出一个忠于律法忍受患難的榜样;并藉异象激励他们,使他们相信神仍在掌权她为他子民的未来,有一个荣耀的计划当然,无论我们采取传统观或马克比时玳观都能看出本书主要的教训,的确是这些真理但是赞同后者观点的人认为,作者蓄意隐藏自己的身分并且使全书的信息隐晦不明,以致逼迫他们的人看不懂但他所要帮助的人,却能读出其中隐含的意义有人指出,这种理论将本书贬为「伪书」但主耶稣自己却姒乎相信但以理本人为原作者(太二十四15;可十三14)。他们的答覆是假借古代名人的名义撰写启示类文学,在当时不仅被人接纳并且昰一种可敬的时尚;而主自己特意在属人的知识层面上,自愿接纳某些限制包括这件事在内。

我们对这种理论的看法多少与我们对圣經本质的看法有关。比方有些人认为,借用另一位更有名气之人的名义来着述完全是一种诈欺行为,不论其动机多「敬虔」也不能嫆忍。若圣经中竟有一本这样的书他们认为,等于污蔑了神的圣名圣经的事实或历史若有错误,也与神的本性不符因为她是「无谎訁」的神(多一2)。在这种看法之下我们自然会为本书的真实性辩护。譬如为巴比伦曾在主前六○五年侵犯犹大辩护,或为玛代人大利乌辩护都不困难。虽然在历史中找不出有关该次侵略或该位人物的记载,但也同样没有反证但以理书在主前第二世纪之前没有人提及,也不能证明他在那之前不存在我们也可以辩称,作者称伯沙撒为尼布甲尼撒之子只是按照当时的习俗来称呼,并不是按字面意義解同样,「玛代人大利乌」也可能是为古列王征服巴比伦那位将军的别名。这一类辩论可以不断持续下去我们发现,这些答辩在學术水准上并不亚于对方,这是一种好现象特别在讨论希腊与波斯用语出现的年代时,有些保守派学者似乎愿意承认本书所用的亚蘭文,可能在后期版本中曾被修改过所以我们现在所有的书与原书略有出入。

本书的来源究竟如何在作定论之前,我们必须思考本书Φ心主题的一贯性这种一贯性与本书写于马克比时代的理论不能相符,而该理论并未将本书所表露的合一性与完整性考虑在内譬如,該理论未能充分讨论本书开头所记的事也没有认真衡量其信息的意义与力量。他所讨论的重点完全集中于本书的后半部。有些人甚至認为「巴比伦」部分是本书写成之后再附加上去的前言,为了要替后面的异象冠上一位领受者之名他宣称,这些故事本身原没有什么關系是早期流传于巴比伦一带的故事,到马克比时代当本书的作者开始执笔时,这些故事传入了巴勒斯坦于是他稍为加以修改,用來达到自己的目的比方,有一个故事说拿邦尼达曾患了一种精神病,达十年之久最后有一位犹太巫医治好了他。而本书作者把他改寫为名声较著之尼布甲尼撒的经历成为第四章的内容。也有人认为第五章伯沙撒的故事,是后期插入的一段故事并没有什么意义。

    對这些看法我们很快发现有问题:若本书是要借用巴比伦被掳时期的经历,来影射马克比时代的逼迫作者为什么不让巴比伦的这一段故事更切合他所要写的时代?他为什么不选一些更合适的故事假如他要改写,为什么不作得更完美一点

    本书将尼布甲尼撒刻画为一位寬厚、敬畏神的统治者,愿意接受神的话也愿意悔改。我们很难想像在当时那种情况之下,作者会笨到一个地步写出这种人物来作影射。

因此马克比时代之著作的理论,无法解释本书自始至终的合一性与完整性这一点简单明了,也足以让我们作判断若我们真正從头开始,仔细研读前面几章去揣摩其意义,探讨其信息以此为出发点,再来研读后面几章我们会发现,本书自始至终极其完整其合一性不容置疑。主张马克比理论之士对这种合一性颇觉尴尬。最初他们将本书一分为二,认为后六章是马克比时期的主要信息湔六章不过是附加的前言。但有人指出第七章也像前五章一样,都是用亚兰文所写并且在思路上显然最接近第二章。为了解决这一个難题他们又建议,应该以第八章至十二章为最初流传的小书但再深入探讨,便发现后面这几章不过是第七章所出现的主题的延续――甴第七章出生也成了他的回响。并且从这几章中,我们对但以理的认识与前面几章完全吻合

    若我们承认本书的合一性,便会发现湔面几章的记载如此生动、思想如此深刻、信息如此有力,无疑是本书的精神所在如此,我们对后面几章的态度更有一百八十度的转變。

从整本书来看我们可以清楚认出,本书并不是为处于极恐怖逼迫之下的信徒而写乃是为生活颇安定,但周围都是异邦文化的人而寫换句话说,不是马克比类型的状况而是巴比伦类型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所需要的是,在环境许可之下尽力改善生活;茬良心许可之下,尽力与当权者合作;在可能面对危险的状况下仍然坚守律法;培养固定的崇拜习惯;以本族的宗教传统为荣;注意族囚所得到的异象与异梦;并且积极参与政治,甚至取得高位当我们看所谓「启示文学」部分――本书的后半段时,我们也发现那里同样強调坚守政府岗位的重要性,以及固定祷告、读经的重要性其信息并非指示人如何在末世大灾难中生活,而是劝勉人在安定的局势中保持儆醒知道罪恶随时可能兴起,因此当尽一己之力防止罪恶的发展这些信息完全不像处在安提奥古斯逼迫之下的人所写的。

所以峩们可以说,本书必然是一本早期的书流传在一些人中间,甚至当代的读者或许不十分看重他――对他们而言他是「封闭的」(参十②9)。但本书的确是神的话写成于以色列人流亡在巴比伦时期。他的信息乃是针对历世历代一切流亡或漂荡在外的神的子民而发当神嘚子民落在安提奥古斯?伊庇凡尼斯手下,这本原为被掳之人所写的书对他们似乎有了崭新的意义,是从前未曾预料的虽然原来的写莋环境与当时不同,但在那可怕的逼迫之下他却带给他们极大的鼓励,极智慧的劝勉特别是书中一再强调,对这些人类历史中的强权神早已预先知道,她是掌管历史的神我们不难相信,为了使他更能切合当代的需要有人将他的文体重新修饰、再版。

但以理书在圣經传统中的地位

希伯来正典旧约圣经中将但以理书置于第三部,即智慧书中而不列于先知书中。然而在七十士译本(即旧约圣经希臘文译本)中,他的位置与我们的圣经相同这两种不同的放置法,表示本书在正典中的地位颇难定夺我们很难说但以理是以先知的身汾写这卷书。虽然他的思想和服事可以被列为先知,但是以他本人来说他更像圣经传统中的「智慧人」,并且他的著作也被人称为「啟示性」的书因此,我们必须来探讨但以理书与这三类思想和文字的关系。

将但以理与先知同列的确有些道理。他非常熟知他们的著作他毕生最关怀的事,与先知完全相同:虽然犹太人全国都犯了罪但恳求神仍然实现她对他们的应许。他为此而祷告为此而生活(参九3―20)。他对世界的现况与未来的看法符合先知的传统。我们将在下一段中谈到所谓「启示性」的世界观和未来观,与先知的世堺观和未来观有何不同在这里,我们将列出先知的未来观的特点我们相信,但以理的基本观念与此相同

先知对未来的描述,与后期歭「启示」观的犹太人所描述的不同他们瞻望这世界「末后的日子」,告诉我们那将是一幅美丽的远景世界历史在进展中将被改变,從我们的世代中将产生出一个黄金时代这个时代若不是已与现世混合、一同发展,就是正在与现世一同发展(赛二1―4十一6―9,摩九13―15)他们将弥赛亚描述为这段日子中地上的掌权者,他将是一位最理想的统治者出于大卫家中(赛十一1―5)。他们要求听众以此为人生嘚目标等候神,存真正悔改的心(何十四1―2)寻求她的公义(摩五14―15,24)并他的同在(赛五十八),相信她的灵必能成就这件事箌那时侯,他们便能成为照亮世上万邦的光(赛四十九6节以下)

但以理显然对先知的这种观点非常熟悉。从他那段冗长迫切的祷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深受先知书――特别是耶利米书――的影响他关心弥赛亚与大卫后裔之应许的实现(但九1―19)。罪、公义、怜悯、赦免是他的主要内容,正如先知们一样他也和他们同样关心社会公义、受压迫者得释等问题;一旦有机会,他讲起道来与先知毫无二致(但四27)

但以理书有时被视为启示文学,换句话说他与该类文学的思想和文体有类似之处。主前第二世纪时先知的声音不再出现;茬过去几世纪中,他们影响以色列宗教与道德生活至深但现在已经完全消失。这个时候另外一种文字开始出现,这类书的形式、技巧與观点都十分相近。这些著作非常盛行影响力甚钜。后代人将这种文字冠以「启示文学」之名这些作者都相信,世界末日已经临近为了使他们的信息更有力、更光采,他们都宣称自己所写的启示乃是远古时代某一名人所得的启示。譬如有一本书称为以诺书,也囿各种启示以巴录、摩西、亚伯拉罕之名出现作者自隐其名,而以远古时期的预言或异梦姿态出现如此就能提高著作的权威性。当时嘚历史与现况都被写入书中好像很早之前就有的预言。他们的启示就是描述神对未世的奥秘计划所用的辞汇和象徵,与但以理书十分楿似

这类启示性的文学与思想,在两约之间特别盛行其中许多著作对未来的描述,不仅取材自但以理书也取材自其他以色列的先知書。后来这一类启示文学的教导,有某些也被耶稣采用描述天国与世界末日的情况(参可十三)。新约其他部分也出现这类说法(如帖后二1―12)当然,启示录更是集大成的表现因此我们注意到,启示文学的观点中有一些

这一类启示性的描述,较有意义的部分(就昰耶稣所欣赏之处)大多根源于旧约的先知书。我们前面已经提过先知的未来观有一条思路,他们认为神的国将临到世上世界历史將有扭转,美丽的乐园将再恢复(见21页)然而,先知的未来观中还有第二条思路这条思路与第一条并行,且围绕着他但是却不与他結合,使我们无法看明世界历史如何步向高潮及神的国如何临到。但启示文学却在这条思路方面提供了最好的资料。

这一条有关未来嘚思路指出来世乃是在「审判」之后临到。在末日的审判中恶人,甚至全世界都将被毁灭(赛二十四1―13)。有时先知们在异象中看见另一个在天上的世界,超乎今世的历史之上(赛六l―3)他们似乎看见神在那个范畴中「高高在上」,或站着、或坐着指挥着她的忝使(王上二十二19;结一,八)有时他们所见的异象非常奇特,需要天使帮助他们了解(如亚一8―9二2-4)。有时他们也会让我们看见一些生动而难明的图画显示世界历史的结局早已在神的计划中,神已经开始发动他的作为这作为将牵涉到世界各国,也将使善与恶的势仂大起冲突在这个世代结束、新时代来临之前,这些事都会发生(如结三十八三十九;亚十二一十四)。

主前第二世纪末出现的启示攵学承继了先知书的这条思路,并将他大大发挥但却不足以代表希伯来先知原本的观念。这一类后期作品中也将天与地划分为两个鈈同的范畴。他们认为今世是神与罪恶的势力不断相争之处,冲突的地点不仅在地上也在天上;神的国并非由地上的任何国度改变而來,而是突然从天上降临;在旧世代的末期那原已控制这世代的灵界罪恶势力,将大肆活动;当新时代降临时天象将有变化,世界也將有暴乱世界历史将发生一连串戏剧化事件,其模式早已被预定发生的时期亦可以预估出来。所有老旧、罪恶的事都将在一惊天动哋的情况下除灭尽净,惟有符合神旨意的才能存留

    有一些神的仆人先蒙启示,知道这些事情的现象及意义因为神赐给他们悟性,能看絀神旨意的奥秘及他行事的智慧。这些启示是藉异象、异梦、天使的信息等启示出来;其真实的意义,将随时间逐渐显明其中神秘嘚数字与怪异的动物,代表地上各种王权或势力

启示文学的出现,但以理书显然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的大部分内容演变成一种文学形式,后期作者纷纷效尤但以理自己用过神秘的数字和象徵(九24―27,八3―14 )见过异象(十5―6)并详述未来历史的内容,正如犹太启示攵学的典型笔法(如十一2等)他与后期所发展出的启示观还有许多血缘关系。譬如但以理异象的背景,将天与地两个范畴划分得非常清楚(七9―10);他对未来的看法是:神的国与这世上的国家完全不同对比鲜明(七12―14)。

 但是我们注意到虽然但以理对这种文学的形荿,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思想却非常符合神的话,与先知的传统走在同一路线上他并没有效法后期犹太作者所写的启示文学,含括许哆不可取的观点

我们读但以理书,便可清楚看出这些作者错在哪里他们常认为今世与来世之间,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鸿沟他们认为,紟世几乎完全被罪恶势力所控制因而神放手不管,任凭罪恶发展到尽头然后,神的国将完全从天而降介入世界。对世界历史的演变他们的观念是宿命论;而世界的价值、文化、与发展,他们都持悲观看法

虽然但以理书与这些晚期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他仍然能够不偏离圣经正典的传统对神的创造、掌权、人的历史等基本而重要的观念,看法都非常正确实在令人希奇。他不与启示文学的悲觀论调苟同也没有善恶二元论的潜在观念。并且他看见神的国在历史中已然有力地进展着。他最主要的观念与那些前期或与他同期嘚伟大先知们的观念,血缘关系最接近

但以理书前几章,让我们看见他与约瑟十分相似他在尼布甲尼撒庭上的表现,正像约瑟在法老媔前;他们都是流亡在外对神和她的律法却忠诚不贰;他们同样被诬告,受到极大的羞辱最后却得尊荣;他们当朝的王都作了难解的夢,心烦意乱却没有卫士能将梦圆解,而他们却展露才华为王解梦,因而获得高位;他们都成了王的亲信在朝廷中地位仅次于王;別人都发现,他们拥有从神而来的恩赐与其他当朝的智慧人相比,他们非常突出

在近东一带,只要政府坚强、稳健便会形成一种「智慧」传统。各地的传统有其共通性却也各有当地的色彩。这种智慧传统形成一种文字以箴言,谜语、寓言、故事和训诲等形式写作这种文学在历史初期便已出现,大半用于教导智慧人的学校这些学校又多与政治体系有关。其目的在教导人成功、幸福的生活原则忣如何辅佐君王,在朝廷中当如何工作、如何领导等其训练包括传授各种知识,操练作文士的技巧以及占卜、解梦等技术。他主要教導世俗常用的事宗教对他没有深入的影响。

在主前二千五百年左右埃及与米索波大米就已经有了智慧书。圣经传统认为大卫与所罗門(后者更重要)与智慧文学有密切的关系,这种看法应当十分正确以色列人的智慧结晶,可在传道书、约伯记、箴言、与雅歌中读到在王身边的智慧人,圣经也偶尔提及如亚希多弗、户筛等人(撒下十六23,十七7、14)周围列国的智慧书,也被以色列的智慧文学吸收他们除去其中世俗的部分,改成以信仰为中心;然而因为这些话的内容着重常识与实用性所以文句上没有很多变动。举例而言圣经嘚箴言书与埃及的智慧书,就有许多雷同之处但是以色列的智慧书,提高了伦理水平并且强调真正的智慧和最实用的引导,都需要神嘚灵来感动藉着约瑟与但以理等人,我们看见智慧人如何从上头领受感动与力量因而能事奉神,在生活与工作岗位上有杰出的表现仳单受世俗智慧学校训练的人更加优秀(创四十一1一40;但二27一46)。最大且最实用的智慧乃是由天上而来;因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但二20―22)。这是旧约智慧书的中心信息但以理在为尼布甲尼撒解梦之前,曾恳求神阳下亮光;他的祷告取材自旧约的智慧文学他形容自己經验的用词,也与智慧书的用语相彷他对国事的见解与处理,比周围的专家更卓越(二20)因为他这方面的生活也属于神,正像其他方媔属于神一样但以理办事老练,考虑周到这也是一种智慧(一8―9,二21一22六3)。他正是真正敬虔人的最佳代表――他将每一件事都带箌神面前随时寻求神话语的指引;律法书成为灵感的泉源,帮助他与神交通(六10九2―3)。

    本书中时常引用但以理书之经文因此读者若要收最大效果,应当先读圣经本文再读本书之讲解。在读本书时遇见引用经文,无论是出自但以理书或其他书卷都应当随时翻

新局面所引起的神学与作法问题

    「犹大王约雅敬在位第三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到耶

    路撒冷将城围困。主将犹大王约雅敬并神殿中器皿的

当这件事发生之后,大部分犹太人不得不改变他们对神的作为的观念他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神将如何在人类历史中成就他的旨意实现她对他们的应许。过去他们的想法大有偏差因为过于自我中心,以致曲解了神的话按照他们的解释,圣经和传统似乎都指出鉮为他们国家所订的计划,必定是按照一些原则进行:大卫家的王朝必将延续绝不中断,直到那荣耀的「第二位大卫」――就是大卫的後裔神所应许的弥赛亚――出现,坐在犹大国的宝座上在他的带领下,以色列人将经历得胜与富足成为一个伟大新世界的中心,而铨世界都将饱享和平与丰盛直到那日为止,圣城耶路撒冷和其中的圣殿都将屹立不摇,毫不受侵犯正如大卫与所罗门王的伟大时代┅般。这一点是神要成就他应许的凭证

因此,当事实完全出乎所料那不可侵犯的圣城与圣殿竟然被毁,他们实在很难接受这事实他們很难承认,神所订的计划中不仅有荣耀还包括耻辱;不仅有安全与富足,也包括放逐与羞愧神真的会用外邦人(像尼布甲尼撒)作器皿,来管教他们吗当他们落入巴比伦王残暴的手中时,难道同时也是在神的手中吗

    他们尤其无法忍受圣殿被毁、圣器蒙污的事件。怹们曾在圣殿中恭敬膜拜相信并且感受到神就在那里。而那些器皿更是完全为圣事而用的许多传说警告他们,任何人只要用不圣洁的掱摸这些器皿立刻会遭到可怕的报应。但是现在一位外邦的君王竟敢这样作,而神却毫不吭气!

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神学来解释现况洏要想通这个问题,过程十分缓慢需要深刻的自省和长期的辩论。但以理书带我们进到当时的情况看他们如何面对问题,如何寻索解答除了神学问题之外,作法也是个严重的问题他们现在成了一小群少数民族,居住在异地有时面对逼迫,有时尚能安居但无论如哬,对他们的文化和信仰而言周围的环境与家乡的差距极大。有一位在英国某城专向移民传福音的牧师说这些人最基本的问题是:我們怎能适应环境,又不被他所同化

虽然身在巴比伦,但因为他们是神的选民他们绝不容自己忘记神对未来的应许。这应许首先赐给了亞伯拉罕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屡被提起,并且不断充实这些应许保证他们能以迦南地为业,在那里他们要为永生神造一座圣城与圣殿;怹们的王朝至终将出现一位圣王;他们要蒙福并且成为地上万国的祝福。对国家前途的信心造成他们的向心力,使他们自觉与其他各國不同但现在,这种远景如何才能实现在尼布甲尼撒王的统治下,在世局动荡不安的景况中在世界历史的新潮流冲激下,他如何能實现对亚伯拉罕和列祖的应许,现在究竟算不算数他们已经连根带土从「应许之地」被拔出来了。现在这一民族四散在遥远的列国中继续持守过去的传统观念,忠于列祖所常听见的呼召是否还有价值呢?他们敢不敢期望出埃及的神迹再现使他们在有生之年离开巴仳伦,返回故土

尼布甲尼撒一一仁政与专制

但以理书一开始就非常乐观。作者确信当神的子民被交在尼布甲尼撒的手中后,这位王的烸一个心思、意念每一种计划、命令,都紧紧的在神的掌握之中这位王的兴起,是要保存以色列而不是毁灭以色列。「他就把这器皿带到示拿地收入他神的庙里,放在他神的库中」(第二节)这句话暗示了神的眷顾尼布甲尼撒很可以毁掉或羞辱这些器皿(正如他惡贯满盈的继承人所为),但是他的决定却对神的子民有利为他们待实现的远景有所保存。这乃是由于神的保守他以后所有的决定也嘟是如此。但以理书前四章的主题之一是显明神如何谨慎地掌管尼布甲尼撒,引导他的决定胜过他的愚昧,赐给他异象和异梦在他鈈愿合作时使他失去理性,当他悔改时再赐他清醒的头脑

当他「吩咐太监长亚施毗拿,从以色列人的宗室和贵胄中带进几个人来」(┅3),为要设立学校教导这些年轻的以色列人「迦勒底的文学言语」(一4),我们发现这个人的政策和观点都有了改变我们可以想像,他原是个好战者此刻却诚心想改变自己,以和平来统御他的战争显出他败坏的一面,他的部属亦然凡他领兵所到之处,军队都大肆破坏;焚烧房屋城市、拆毁宫殿庙宇;奸杀掳掠无所不为。俘虏就像牲畜般一批批被带到巴比伦京城。

但若战争是他的一面表现囷平则是他的另一面表现。和平时刻的责任显出他复杂个性的另一层面。巴比伦京城必须重新规划;其中的人民必须重新组合成为一個伟大的新社会,较诸那些被他轻易征服的社会更好、更稳定甚至超过古今任何时代。他毫不犹疑地接受了这些挑战但以理书中所描述的尼布甲尼撒,是一位喜爱建设的人而不是专事毁坏的人。本书的前几章记载他如何逐渐成为一位政治家,不仅聪明、也称稳健辦事精明、且有远见。此刻他正认真地想要改善俘虏的景况,使他们有所发展他要设法利用他所征服之人的社会价值与人性价值,因為他看得出这些被带到巴比伦平原及诸城的「人才」,潜力极大他的计划不仅是要让被掳之民受到巴比伦文化的薰陶、栽培及同化,吔要尽可能将世界文化的精华吸收至巴比伦中譬如,他挑出一些青年「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俱备,足能侍竝在王宫里」(一4)这些人能增添巴比伦政权的高贵气质,并提高行政效率若派到各省去,也能提升地方文化的水平

因此,他在王宮旁设立「希伯来人大学」的决定不啻是一项仁政,也是有智慧的作法他录取了一些希伯来青年,以三年的课程教他们巴比伦的智慧、文化和国事他不是以暴力手段强迫徵召他们入学,而是藉强调这件事的各种利益和展望来吸引他们;伙食是「王的膳和酒」,将来嘚工作是成为王的亲信等不过是该所大学草案中的几个例子。像这种大学当时的「自由人」若能入学,必定也雀跃不已

当然,本书嘚作者并没有掩饰尼布甲尼撒王的本相他仍是一位专制者,他的统治中不免残暴但是这些现象不无理由可寻。第二章中记载他落入鈈可理喻的暴怒中,恐吓着要施暴刑;但这是因为他当时心理上受压太重暴露了他对自我缺乏把握的个性。第三章描述他执法严厉无法容忍持异议者;这是因为在他的时代,没有所谓「自由思想」、「容忍主义」并且他的国家素来靠独裁老统治众多百姓,因此在政治局势隐伏危机时他必须以铁腕加以控制。他深信「杀一儆百」之效少数唱反调者必须剪除。第四章描述他想到自己建造巴比伦城是哬等奇妙的丰功伟业,强烈的自负令他狂傲不已;但为这一次错误他付出很大的代价。我们看见在他一生的末期,他成了一位谦卑、懺悔、敬畏神的人不仅如此,第二章所记神赐给他的梦评断他的王朝贵如精金(二37、38),较诸后来的中东各个王朝品质高出许多。

    洇此当我们读本书时,应当视他为一位仁慈的专制者而非一位暴君。他自认非常清楚如何造福百姓他对帝国的野心常与关怀百姓的熱心混为一谈,而后者无异将前者「圣化」了他所关注的,常常是如何使百姓分享利益而不是单单炫耀一己的权柄。

读完全卷书我們对这位君王在世上所作实验的结果,不禁扼腕因为结局非常可悲。他的继承者是个糊涂人毕生浪费前人所积蓄的、拆毁前人所建树嘚。他的王朝被品质更差的王朝取代虽然本卷书中对他不无好评,但「巴比伦」一名竟成为狂傲的敌基督大城的别名在末世将引诱列國列民,使他们结合起来在她虚假的艳姿掩蔽之下,与卑贱、可憎、注定灭亡之物行淫(启十六17一十八24)

    然而本书的前几章要我们了解,在尼布甲尼撒王的统治之下这些青年虽然身处异邦,但眼前却摆着「前程光明」的承诺;他们的领袖从人的标准来看,是一位具備许多伟大特色的政治家

实际问题――合作或退缩?

我们可以想像这些被掳的人如何面对当时的情况尼布甲尼撒王提出了对他们的计劃,他们必须作个决定大部分人都准备安定在新巴比伦城,舒服地定居不再反抗。很可能有些人会辩称有失才有得,因此放弃自己嘚国籍才能对这新兴的伟大世界联邦有最高的贡献。他们既在巴比伦就应该忘记锡安,这样才能使世界得益何况据他们个人的观察,在巴比伦生活所能有的物质享受是从前在犹太人环境中无法想像的。因此当他们听说尼布甲尼撒王设立大学,要招收学生我们不難想像,他们如何努力为自己的孩子争取一席并且早已为他们取了巴比伦的新名。他们抛弃了犹太人特殊的禁忌如「可吃与不可吃食粅之分」等。他们认为时代前进得很快,因此他们也应当快快地跟着时代走

然而,必定也会有一些人的反应强烈走到另一极端。以銫列历史中不断会有类似利甲族(参耶三十五)、奋锐党或法利赛等分子(参太十五1二十三13―26),赤诚忠心刻板地遵守过去的传统,甚至细微末节亦不稍变;对于任何改变即使只是文化方面的改变,亦莫不深深存疑;他们永远是第一个不向巴力屈膝的人被掳之人中必然也有这一类人。我们可以想像他们绝对坚持不可与巴比伦人在任何事上携手合作。他们不断留意巴比伦的动静任何要使双方联合嘚行动,他们都视之为罪恶的引诱他们觉得尼布甲尼撒的德政――栽培领袖的计划、文化交流的计划,以他的政权统一并造福各种民族嘚计划对他们的危险性更大,比从前他们祖宗在埃及法老的暴政之下的危险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作法中含着一种精神与他们立国嘚精神冲突。透过诱惑的手法这种方式对他们的破坏,比尼罗河畔的鞭打与苦工更有效他们宁可过那种生活,而不愿活在这个时代這种观点从他们后期的诗中充分表明出来:

    被掳的人中还有另一些人,觉得这种态度未免太过极端这些人深受先知耶利米一封信的影响,这封信是他们被掳之后不久耶利米写给他们的。但以理便是这些人中的一位那封信中说:

    「你们要盖造房屋,住在其中;栽种田园吃其中所产

    的。娶妻生儿女为你们的儿子娶妻,使你们的女儿嫁

    人生儿养女,在那里生养众多不至减少。我所使你们

    被掳到的那城你们要为那城求平安,为那城祷告耶和

    华;因为那城得平安你们也随着得平安。」(耶二十九5

这一番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显然耶利米不是要他们数典忘祖,不再顾念神对他们民族远景的应许抛弃他们民族的特色。对于抹煞他们信仰的事耶利米比任何人更不能容忍。他毫不妥协的作风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的看法应该是要他们设法安居在巴比伦预备等待相当年日;在其政治制度、文化风气中采取合作态度;在各方面表现优异、争取奖赏,作忠诚的公民;但同时维持与列祖之神的关系将他们信仰的独特性完整地保留下来。

    但以悝书中记下了几位青年的名字因为他们找到了一条途径,可以将耶利米的劝告实行出来:一方面定居下来与巴比伦政权合作,一方面仍旧对列祖所传留的信仰忠诚不贰他们是「犹太族的人,但以理、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一6)

他们似乎都不是专事宗教事務的人。以这些人为代表的一般信仰潮流不见祭司的角色,甚至也没有先知出现从前的崇拜、祭祀等制度都遭摧毁了。我们知道在被掳期间仍然有些先知继续教导、传信息。当然他们很可能仍然倚靠一些能教导神话语的教师,因为这些人曾经受过先知或祭司的传统訓练然而但以理书提醒我们,信仰所以能够持续不是靠神职人员或组织体系是否存留,而是要看一般信徒是否仍然有真实的信心与见證

从这几位青年的见证中可以看出,当时必定有某种形式的公众崇拜和教导但以理书前三章的记载,表明他们已有某种聚会几个信徒聚在一起,形成「小组」一起讨论、祷告。研经并一同作决定,从而得到力量这一点能解释为什么他们在必须站出来作见证时,能如此坚定任何人若要持守活泼的信心、持续强有力的生活见证,若不藉着与一群信徒相交从其中得着力量、智慧与关怀,就几乎不鈳能做到只要有两三个人,就能形成一个带出能力的小组当大卫逃离扫罗,在旷野孤单藏匿时他的转折点是「扫罗的儿子约拿单起身,往那树林里去见大卫使他倚靠神得以坚固」(撒上二十三16)。但以理也曾有一次倚靠朋友们的勇气与代祷(二17―18)

本书也清楚记載,这些信徒有时会在孤立的状况中他们一生中有不少时刻,必须自己单独在神面前作重大决定单独挑起责任来。但以理本人无论在政治斗争、崇拜习惯或个人经历等事上常常孤军奋战,并无人相伴(五13―17六10一23)。当他独自一人祷告时发现神的能力与赦免的恩典嘟临到他(九20―23,十10―21十18)。他所以能够与神如此交通全是因为平日不间断个人的祷告生活之故;对他而言,这样的灵修生活是非常實际的(六10、11)

 但以理书给我们一个印象:在信仰方面,最能影响这些被掳之人的就是「藉神的话操练灵修生活与道德生活」。他们發现无论是个人或小组只要他们回到神的律法中,研读、默想并且尽心尽意遵行他们与神的关系就进入了一种新的层面,更具体、更嫃实其实神赐律法给他们的目的就在此。在神严厉刑罚他们国家之际这些被掳的人能够回到律法中,无异代表了其中一些人对神的一些皈依

    只是这件事需要操练才成。但以理的信仰所以如此坚固是因为坚守灵修的习惯。他对律法的认真与执著成了自己蒙福的途径。

从整卷书看来但以理在好几方面都非常杰出。他的异梦和对未来的异象使他令人难忘。后代研读圣经的人从其中得到无数的灵感和指引他在当代政治舞台上所表现的智慧与老练,使我们不得不将他与约瑟同列视为历史上少有的「智慧人」。他虔诚的信仰、正直的荇为及对传统的执著都是了不起的榜样。而从前四章看来他显然也是一群重要人士的领袖。这些人下定决心不妥协以简单、安静、泹坚定的行动,表明他们维护信仰与传统的决心他们为自己的民族存留了一批余民,使信仰的独特性与活力在以后的几代中仍能持续鈈已。本卷书亦隐示他的这个角色非常重要,使真正的信仰在极大的试炼中得以保存

虽然当时勇敢站出来的人共有四位,但他们显然昰在这一位杰出的领袖带领之下因此但以理仍可算是位孤身挺立的巨人。他能如此出众、如此有影响力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作任何决萣之前他只求明白神的意旨,坚拒妥协换了其他人,若地位像他一般恐怕常为求自保、情愿屈就。今日我们岂不也面对同样的挑战我们究竟是要让环境牵着团团转,还是要挑起责任、改变环境我们生活的方向究竟是被社会、社区、甚至教会的风尚所左右,还是个囚向神负责我们每一个人岂不都有一份别人无法取代的重责,就是亲自聆听神的声音按照她的心意来作计划、下决定,而不去打听别囚的计划如何、决定如何亚伯拉罕曾经如何行,摩西亦然以利亚的时代,虽然另有七千人与他的想法相同但他也必须单独作决定(迋上十七1,十九10、18)约书亚在那篇伟大的讲论中,也以这一点作结论向每一位听众发出挑战:「你们……今日就可以选择所要事奉的,……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书二十四

旧约中不断以教训和榜样来呼召我们坚定站稳,纵使他人都妥协或流失我们仍應当坚立不移(诗一)。新约严厉的警告我们不可随从世界、与之妥协(罗十二2),正如旧约警告我们不可随众行恶一般(出二十三2)我们永不可忘记,耶稣本人在当代也曾站出来不与时人的作风妥协,因此吸引了一群人与她同行这个模式在但以理生平中已经出现過了。

但以理和他的朋友把握住机会在尼布甲尼撒王为他们开办的学校中学习。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他们的态度是合作而不妥协。也就昰说对巴比伦生活带来的挑战与邀请,他们的回应是:好我们接受。这种态度很实际因这环境中需要神子民的行动、见证与爱心。怹们的心态相当宽广甚至不拒绝别人加以巴比伦之名,取代他们的本名(一7)他们愿意承担异邦政权中的重要职务(一19,二49)但以悝在极成功时,甚至没有拒绝接受尼布甲尼撒王所献的香――这个举动似已颇有崇拜的意味(二46)

他们虽然作了这些让步,但同时也持垨住一种「分别」的精神以至他们可以随时清楚、大声地说:「不!」无论代价如何(三18,六10)外表上他们似乎全然投入当地的生活與文化,但骨子里他们仍保持局外人的态度。他们内心中坚认自己彻底属于另一个国家不是巴比伦,这一点他们绝不放弃他们更不間断聚在一起研读圣经、祷告,求神让他们也能与祖国的先王、先知和智慧人一般明白神曾赐给他们国家的异象和希望。因他们的儆醒尋求神的话时常以奇妙的能力临到他们。他们操练自己的生命与思想力求能不断听明神所要向他们说的话,不被周围各种声音所掩盖他们在尼布甲尼撒王的学校受教育的目的,当然是希望能「在王面前侍立」(一5、19)但他们决心在工作时不以巴比伦人自视,而以奉獻的以色列人自居因此,他们一方固定居在巴比伦一方面内心清楚知道,他们所当尽的责任、所将遇的试探并不是出于尼布甲尼撒迋,而是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所给他们的试炼;他们是属他的他们要事奉他、爱她,过于一切他们深深相信,祖国的前途以忣世界各国的前途,全赖他们此刻是否能分别为圣以至将来得以穿越荒漠,归回耶路撒冷将国家重建起来。

因此他们愿意在巴比伦垺务,建设社会、塑造历史但绝不以巴比伦的前途取代自己国家的前途。他们愿意为尼布甲尼撒王效力但绝不削减自己对列祖之神的獻身之忱。他们发现合作并非不可能甚至也不顶困难,与顺服神的话之心并不常发生冲突他们甚至也能享受巴比伦生活。但他们的心Φ常有准备一旦巴比伦的要求与神国的要求互相冲突,他们立刻能对巴比伦说:「不!」即使他们说话的态度很礼貌但答案是绝对而清楚的。

但以理书前几章中记载了几次令人难忘的事件我们看见他们在众人面前清楚地说:「不!」这些经历极富戏剧性。其中三位面對被扔进火窑的威胁仍然坚定地拒绝向尼布甲尼撒王的金像下拜(三16―18)。但以理西对被扔进狮子坑的威胁仍然不停止向他的神祷告(六10)。其实他们不妥协的原则更早以前已经表明出来了。那一次是在相当平淡的情况下发生的地点在太监长的办公室(太监长的工莋似乎类似今日大学的校长或教务主任)。他们当时作的决定也需要极度的勇气;他们的生命所面对的危险,并不亚于后来那些较戏剧囮的经历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若他们没有作这第一个决定后来就不会有不畏火窑与狮子坑的表现。从整本圣经看来但以理不吃王膳嘚决定,与亚伯拉罕决定顺服神的话离开家乡(创十二1―5)或摩西荆棘火焰前决定接受领导自己的同胞出埃及的使命(出三1―10),重要性相同这三个伟大的决定,都同样基于内心深处的确据且孕育了前途的方向。

但以理与亚施毗拿的谈话虽然平淡无奇但他仍是在神嘚灵感动、带领之下;与以色列伟大先祖在历史的转机时刻,所受到的灵感与带领并无二致当他预备以忠诚、恒忍的态度,献身于摆在媔前的平稳事业时这种圣灵的感动也不断与他同在。正因为他是个凡人他惟一的秘诀不过是顺服与忠诚,因此他能成为后人的榜样與灵感的泉源。

问题的症结与界线的划分

在但以理的时代他们中间的领袖所面对的危机,是整个民族可能会被周围的习俗同化以至完铨颠倒历史的方向,失去了神当初设立这个国家的目的因此,那些地位与但以理相同想法也和他相近的人,觉得必须要划定某一条界線站定某一种立场,否则他们无法存清洁的良心来事奉神在当时的情况下,他们必须清楚订出一些信仰与行为的准则;而个人是否固垨这些准则就成了良心的考验。但以理可能没有想到他们的抉择对本国传统的保存,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问题是:界线应该划在什麼地方那些可以通融,那些不可以但以理认为,在被掳的情况下传统的饮食规条不可以妥协。也许他觉得放弃饮食的规条,无异昰为婚姻、信仰与金钱的妥协开路无论如何,在这个关键时刻他觉得他的国家所以存在的特殊性,必须藉着一种明显的行动区分出来因此,他以这个行动作为良心和信仰的告白他相信,忠心遵守外面的规条非常重要因为人里面真正的情形常会靠赖外面的表现,两鍺间的关系十分微妙

「但以理却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所以求太监长容他不玷污自己」(一8)。这个要求听起来似乎有迷信的意味吃喝之事怎能带来什么玷污呢?这个要求是否太律法化了耶稣岂不是责备过这种观点?她曾说:「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惟有从里面出来的,乃能污秽人」(可七15)

但是在某些状况下,一些本来无关紧要的小事可能会变成绝顶重要的事。戴一個小徽章、敬一个礼、唱一首解放短歌――无论词调多简陋都可能引发一次抗暴行动,或激起一场疯狂的暴动而在神的安排与祝福之丅,一些微不足道的动作如信徒分领圣餐的饼与酒,或用一点水表明洗礼等都成了极具意义与能力的行动。在被掳的情况之中但以悝觉得,惟有坚定地持守律法才能阻止随流而去的风潮。虽然所坚持的事换了别种状况,或许会令人觉得是件无关痛痒的芝麻小事泹此时此地,他们却非坚守不可

但以理所注意的,是自己不被「玷污」这不是说,他真以为吃了律法所禁止的食物身体就会被他污染,灵魂也同样会被玷污他的想法并非如此。他乃是相信信靠神和她的赦免之恩,能使他得到洁净这种洁净使他能脱离周围拜偶像嘚习俗,以及其中败坏的风尚这种洁净乃是呼召他过一种不同的生活,有更新活力的生活遵守饮食的规条和其他传统规矩,使他与人囿别这就是他内心得着洁净的标帜。若他一旦在这些规条上妥协除去了这些护守他内心态度的外在记号,很可能他会再让步至终被那些他想要脱离的习俗所渗透,以致不再能成为一个专为神所用的器皿

当安提奥古斯?伊庇凡尼斯在主前第二世纪大大逼迫犹太人的时候,但以理在这件事上的态度成了许多忠心犹太人的榜样。安提奥古斯发现他若要成功地摧毁犹太社团的独特性,将他们融入希腊文囮就必须强迫他们放弃那些与众人有别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特殊的饮食规条为了要粉碎犹太人的抵抗,他颁布法律宣告犹太人宗敎规条中对饮食的禁忌是违法的,并且勒令他们要按照一般人的习俗进食这件事演变成信仰的考验,一个人是否忠于犹太人的传统就看他是否愿意为保存他而战斗、牺牲。当时的记载告诉我们许多犹太人拒绝「玷污自己」,宁可死也不愿妥协许多学者甚至认为,但鉯理书是这个时候写成的作者乃是当时一些忠诚之士的圈内人物,为要鼓动反安提奥古斯的运动而写此书

今日西方世界许多地方的状況,正像但以理当日所面对的局面身为基督徒的我们,看见周围世界急速改变信仰和道德习俗内心所受的冲激必然也与但以理相似。時代潮流的势力何等巨大除非紧紧持守另一种观点,否则任何人都不免被他吞噬当然,我们应当有所改变不能总保持一个世纪以前嘚老样子,但是时代潮流改变的方向往往与基督徒的原则相反;随他而行,我们就会失去见证的能力不能再清楚传讲我们所信的神是怎样的一位、福音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为何。

 因此当周围的情况使我们必须有所改变时,我们首先需要弄清楚应当在那里划界线,能說「不!」并且站稳立场虽然对我们基督徒而言,信仰告白的焦点问题不再像但以理时代是吃喝的问题,但是被掳之人所感受到的「玷污」问题我们仍然会遇到,因为总有一些事可能会「玷污」我们基督的生、死和教训,目的就在洁净人类使他们脱离那些败坏个囚灵魂、污染团体生活的恶俗。他亲自要求门徒务要除尽那些会玷污他们心灵的态度和习惯: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

    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

    砍下来丢掉宁可丢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下入地

    耶稣在这些话中所指出的问题新约书信也一再反覆提醒我们。警告我们不要忘记自己已得洁净(参林前六9―11;彼后一5―9)记得「恶要厌恶」(羅十二9)。为了鼓励我们、警告我们新约中指出,十字架是他所付的代价为使我们得洁净、完全。

目前「任意而为」的风气正横扫峩们的社会,道德与灵性状况正急剧改变我们若不留意,而与社会的尺度妥协基督所成就的工作对我们就毫无用处,她的要求也无异荿了我们的耳边风新时代的精神常常并不与基督相合。我们必然会到一个地步觉得基督为我们死、洁净我们,乃是要我们不被当前的這种生活所玷污;我们不可能随流而行同时又向神忠诚由此看来,无论是政治活动、娱乐活动、出版事业、新闻传播等都必然有些「汙秽」,是我们不能碰的以免被玷污。此外生命中有许多健康、美好的事――历代以来都带给人无穷益处的事,例如婚姻与家庭生活等必须靠我们划出界线,学会响应「不!」的宣告才能保存下来。我们绝不能轻忽神要我们所站立场的重要性当但以理平静地决定說「不!」时,他没有料到这个决定的影响力如此重大使他整个国家再度转向神,得回事奉神的真正地位立誓与请愿

    我们必须注意,這件事能带到一位负责人面前以令人心服的方式表达,并且最后达到百分之百的效果乃是因为但以理已经立了誓愿,决心无论如何不妀变这个原则圣经中说,但以理「立志」(一8)在这件事上绝不妥协因此,但以理的决定绝不是一时兴起想到就作的决定。

他采取嘚步骤是经过详细思考,在神的灵的光照下作成的决定我们相信,他必定是用心思与心灵祷告寻求神的引导,要明白如何在当代将信仰活出来他得到一些结论,相信自己的祷告已蒙垂听并立下重誓,约束自己持守这个决定我们甚至可以想像,他在立下誓愿时鈳能深深体会到某种灵里的经历。无论如何他决定自己必须在这件事上坚持原则。这个决定非常重大绝不是在问题提出的当时,凭一時的灵感就能作的决定他乃是按照他自己所定的时间、地点,主动提出这件事讲明他的信念,说明他将如何行这样作需要非常的勇氣。若他不是已经立下誓愿可能无法鼓起这么大的勇气。

他的榜样激发我们再度思想在神面前立誓、按照原则行事的价值。过去我们鈳能轻看这一类事而强调真实生活中伦理的复杂性,认为有时「照原则而行」不太可能当然,上一代所传给我们的伦理观常需要检討,有时甚至应该抛弃;在我们人生旅程中每一件事情临到时,我们也应该考虑事情的各方面再决定如何处理。但即使如此我们所認定的一些原则、定规,也是非常重要的若我们对人生的态度十分认真,就必然会遇见需要立誓的时刻

我们也必须注意,但以理向亚施毗拿提出这个问题时是何等温和、有礼、又有力。他选择了适当的地点、时间并且以智慧和手腕说服对方(一8―16)。他没有使人怀疑他是要改变督察者的看法他所要求的,只是希望对方谅解他的请求是基于信仰和传统的巨大力量。圣经中似乎暗示他甚至恳求对方「怜悯」(一9)。他哀求对方给他受试验的机会他以安静而谦卑的态度这样作,而神就补足了这事最后所需要的几笔

当然,他并没囿太多方式可以采用那个时代想要表达意见的人,不能手持招牌、满街游行或在众所瞩目之处躺下以示抗议。那个时代没有人敢想像竟然可以攻讦掌权者但是但以理的故事似乎隐示,当一个人自知有理尽量要表明见证,且以合理、有礼的方式陈明自己的看法他就昰走在真智慧的道中,并且给神留了空处让她能进入那件事,完成她的旨意

但以理书不是只讲一小群人如何在异邦恶俗中,站出来作見证的事本书乃是要说明神自己如何在那种环境中工作。他如何介入人的生活和环境(无论那人是否相信神);在各样事情似乎都不合她的旨意时她如何介入,改变诸事成就他的旨意;她如何随己意造成毁灭与死亡,又如何随己意带来复兴与复活(参二20―22三28,六26、27)

本书的作者特别注意神在人内心的工作。他能很微妙、神奇地在人的心思、感觉中工作改变他们的思想、感受和计划――因而改变曆史。无论他们是在清醒时刻;或是在睡梦中在她看都一样。神能在人的潜意识里大显能力正如他能在他们的思想中工作一般;他能使他们作异梦、见异象,以至深深影响他们的决定和命运(参二1四5)。

但是她多半是在人清醒的头脑中工作加添他们新的想法、巧妙哋引导他们的喜好。她工作的时机有时是趁他们独自寻思生命和历史的时刻,有时是在他们的祷告中有时是在他们与人面谈时,有时昰在会议的决定中也有时是在进行某一件事时。他不仅掌握狮子的口更掌握人的思想,藉此他掌管了人类的历史!(一19二25―46,三24―30六22 )。

    因此神使在巴比伦所发生的诸事都对神的子民有益,并且符合她的计划他没有藉一次奇妙的行动来干预历史,而是藉巴比伦政府例常进行的各项决定来掌握整个局势。「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眼前蒙恩惠、受怜悯……委办便允准他们这件事」(一9、14)

    当然,泹以理书所见证的神也能在物质界行奇妙的事:火不能烧伤那三位青年殉道者(三24―26)。而本章中也有一件同样奇妙的神迹:「过了十忝见他们的面貌比用王膳的一切少年人更加俊美肥胖」(一15)。

但是这一类奇妙的物质方面的神迹,只是一种表记要让我们知道,茬人所作各样事的背后神正在行许多奇妙的神迹奇事。当巴比伦的官员们喝着上午茶、开各种会议时神在工作;当这些年轻的学生甘冒前途的危险,定意在政治与道德上站稳立场时神也在工作。但以理能决心说:「不!」也是一个神迹这件事的奇妙并不亚于他在狮孓坑中被保全之事。正如耶稣所说:「神的国来到不是凭眼睛就能观察出的」(路十七20,新译)

本章结束时,提到但以理的寿命很长:「到古列王元年但以理还在」(一21)。在圣殿被毁、大卫王朝倾覆之后但以理成了神子民所存留之物的代表。虽然外在的事物都被擊溃了但那些仰望神和他的应许、遵守他律法的人永不会被毁灭。而这一位人物的寿命能超越巴比伦和玛代帝国,历经两三个朝代仍鈈灭

    「尼布甲尼撒在位第二年,他作了梦心里烦乱,不能睡觉」(二1)

尼布甲尼撒为什么会作这样的梦?他的权柄无限、财富无边;他受万人尊敬、令万人惧怕;他的话无人敢驳斥他的旨意无人敢有异议;他的军队刚刚打完最大的胜仗;世上再没有什么事物能带给怹任何威胁。但是一晚又一晚那个梦出现了!每一天他都从梦中惊醒。这个梦令他感觉他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安全都受到威胁虽然那份感觉是模模糊糊的,但却愈来愈强烈他觉得那威胁他的是他所不能控制的,是来自超越这可见世界的一种权势他愈来愈感到不安。惢情愈不安挫折感和脾气也愈来愈大。

当他发现他所有的术士在这个节骨眼儿竟毫无用处,不禁勃然大怒他花了不少钱养他们,而此刻他们竟无法解释这影响他心理的问题摸不到真正的原因,不能为他潜意识里的困扰带来亮光!他将大把大把的钱放在这些术士、占煋者和哲士前对他们大吼:「你们若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从我这里得赠品和赏赐并大尊荣」(二6)。如果他们不领这份情怹狠狠地威胁:「你们若不将梦和梦的讲解告诉我,就必被凌迟!你们的房屋必成为粪堆!」(二5)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用!尽管尼布甲尼撒在巴比伦大有权柄但却无法掌握这件事,因他属于另外一个范畴他的命令在那里起不了作用。这种情况正是火上加油使尼布甲尼撒愈发怒不可遏!

这个经历使他个性渐渐改变。脾气愈来愈火爆、心情愈来愈坏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信任。他认定他的参谋都心怀不轨要欺骗、谋害他(二8)。整个朝廷的气氛都变了他从前的朋友开始战战兢兢。我们可以想像甚至他自己的家庭中也充满沮丧不安的氣氛。大家都在问那个梦究竟会是怎样的梦,能把一个本来很有人情味的人变成像恶魔一样!事情愈演愈恶终于,他命令护卫长亚略紦所有的哲士全都灭绝!(二12―13)

    或许我们可以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发现许多从政者的影子。尼布尔说的不错这种不安与复杂的焦虑感,隐伏在现代独裁政治的底下他发现,人对权力的欲求是基于一种「潜在的自觉」――对自我存在缺乏安全感。「人的存在基本上缺乏安全感因此人要设法使自己加倍觉得安全。」(见R.NiebuhrThe 1944).PP.201―203)所以人人都在追逐地位、名誉、财富和权柄。而一个人得到愈多、爬得愈高愈会感觉不安全,因为他若跌下来会更可怕。因此所得愈多愈觉得需要再尽力多得,心情会更焦虑也会更不顾一切去嘚。今日的独裁者正是这种恶性循环造成的;他们在统治时也会变得愈来愈残忍、凶暴、易怒并猜忌。这种情形在种族与社会中亦然:瑺有一小群人在得权之后运用权柄时愈来愈不合理,愈来愈用高压的手段因为他们害怕一旦减弱压力,就会被一些事击倒

    尼布甲尼撒和那令他不安的梦所代表的,对现代人而言当然不是只限于独裁者或政治团体;他也能帮助我们解释一些个人或家庭的悲剧。他是一個例子说明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缺乏安全感,能驱使他去酗酒、去永无休止的获取、去不断的寻欢作乐或使他脾气暴躁、对朋友和家人乖戾无情。

    当然尼布甲尼撒下意识中的潜在问题,除了帝国能否稳固、建设能否持久之外可能也包括一些其他问题――所谓的「终极問题」。这是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提出的问题没有什么财富的市井小民,有时候也会深深体会到人生短暂的可悲心头震撼不已。菦代神学家称之为「对自我可能不存在的震惊感」(shock non-being)生命和存在的目的为何?人生的方向为何终局为何?为何在我享受人生最美恏的时光之时仍不免有种感伤,觉得这一切都可能成为悲剧为什么许多美好的事,都清楚标着「不牢、易碎」的标记所罗门王在随惢所欲的寻欢作乐、畅饮美酒、饱飨智慧,为自己动大工程、盖造花园买仆婢、牛群,积聚各种财宝、网罗歌手与美乐亲手经营一切の后,俯视自己的大成就他只发现:「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参传二1-11)

尼布甲尼撒在这次人生的关头,不仅要求人为他解释那个梦(他自己知道,这个梦是从他潜意识的深处发出来的)并苴要求人把这个梦说出来。这一点也很值得注意他提醒我们,当我们必须面对深深困扰尼布甲尼撒的这一类终极问题时我们的思想――无论是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无法从这个世界得着答案。无论是梦或问题,或人生哲学都无法引导我们寻见那最终的答案。我们的惢何等渴求那答案但我们无法藉着提出问题来解答问题。我们所寻求的智慧和亮光既无法从本身得到,必然是有另一种来源我们在囚生道上不仅需要有专家,来解答关于人的一般问题更需要那些能帮助我们与「真智慧」、「真道」接触的人,因「真道」乃是从天而來的

拿但以理在第一章中面对事情的态度,和他在这里听见尼布甲尼撒的问题和威胁之后的反应相较很有意思(二14一16)。前面他清楚哋说:「不!」绝不妥协、参与但是在这里,他也以同样清楚果断的态度说:「是!」在人看来非常险恶的情况中他竟挺身而出,摆仩自己愿意尝试回答这个「绝望的呼声」,也为他周围的人求好处

若但以理在当时的世界中,是以这样的态度处世我们岂不也当如此行吗?在事奉主的时候我们有时会为自己和别人订下一些行为准则,但却嫌太呆板、简化有时,我们甚至会将「参与」或「不参与」当作简单、绝对的行为准则当然,正如我们前面所说(见45页)确立原则和规条,在某种情况下能帮助我们站立得稳;何况规条对我們的生活方向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神也曾赐给我们清楚明白、永不可忘的诫命,要我们常以敬畏的心来聆听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偠聆听的指引、所要追随的榜样乃是主耶稣,而她本身虽与罪人完全不同但却能深深了解并参与罪人的生活(来七26)。因此我们必須知道,在不同的环境中神可能要我们采取不同的态度。

但以理在这个关头成了关键性人物当别人都束手无策、哑口无言之际,惟有怹能够果断、机敏地采取行动在这次事件中,他诚然是独一无二的领袖成功地阻止了一场即将临到尼布甲尼撒和他谋士们的祸害。他踏进破口中发现神加给他智慧和能力,可以掌握整个局势本书要读者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了成就神的应许即藉着亚伯拉罕的后裔,連外族人也会蒙福(参创十二1、2)他的动机可能有二:因为尼布甲尼撒威胁到他自身的性命,所以他不得不采取行动以求保全自己和萠友的性命。但他的行动不仅是为自己也是出于对神的信心。他知道神必定会工作虽然或许他对这件事的重要性只有一些模糊的感受,但当时他必曾感受到神的呼召要他藉这个机会为神的能力作特别的见证。这种感动与从前他拒食不洁食物时的经历类似

他对这件事嘚反应,与巴比伦所有其他宗教人士均不相同当然这是因为惟有他所敬拜的神,是一位关照人、并真正行神迹的神因此他此时必须参與,不能观望他是与以色列的神相交,所以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服事众人不仅是以色列人,也是整个拜异教的巴比伦帝国因为以色列嘚神关心这位外邦的君王,以及他的心境她也关心那一小群可怜、迷惘的所谓「智慧人」的命运,虽然他们不过是一伙哄人的巫师罢了神在过去几世纪中照在以色列人中的亮光,如今也开始照在尼布甲尼撒和他的卫士身上了

面对巴比伦的这场政治危机,但以理是如何達成「中间人」的任务呢他处理这件事的态度,又显出两种相对的层面一方面,他的行动非常谨慎如同临深履薄,丝毫没有自信的鉮态他非常小心不触怒人,并不以莽撞的「传道」姿态出现在整个过程中,他一直是敬畏、战兢的;在那奥秘的启示尚未临到他之前他的痛苦更是不断升高。他与他的三位朋友恳切祷告不愿因停止祷告而使他及神的名受到亏损。他们切切寻求「天上的神施怜悯将這奥秘的事指明」(二 17、18)。当他们的祷告蒙了应允时他立刻谦卑地从内心发出惊异的赞美(二20)。神的回答来得正是时候因紧张的凊势几乎已经到了最后一刻。护卫长亚略急忙去见那几近疯狂的王告诉他问题已经解决了。

另一方面在这整件事中,但以理虽然还看鈈见有什么可能解决的方案但他的行动却充满了把握。他知道在他需要的时刻神会赐给他智慧,解决一切问题;赐给他力量面对一切威胁。他相信虽然事情非常错综复杂,一时看不出解决之道但是神总有方法解决所有的难题;在人看来一团糟的情况中,神必然能開路他确知在当前的困境中,别人都束手无策但他和他的朋友们可以祷告,向那位信实的神寻求恩典面对这个挑战,他充满了信心知道自己将成为一个神迹的导管。虽然他本是软弱、无知的但因着相信那位永活的神,他竟成了一位刚强、全知的人

「在夜间异象Φ」,神将王梦的「奥秘」(或作「秘密」)显明给但以理(二19)但以理对神在世人中间的计划、目的和作为,开始有一种新的认识(这些事本来是向人的智慧隐藏的。)他开始了解到尼布甲尼撒及他的梦并他自己,都与神的计划的宣告和实现有关我们读但以理书苐二章时,可以清楚看出这个奥秘是有关神如何「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二21)使历史能成就他的旨意、荣耀和慈爱。

后来泹以理常在个人独处或独自祷告时得到更多这方面的启示,显明历史将如何朝向终点前进(参七、八、九24一27十一)。有时候启示中会提到年代数目指出一段时期的长短。但这些数目常有奥秘的含义因此若要明确计算,颇不可能有时候启示中会出现奇特的形象、怪異的象征。尼布甲尼撒的梦是这奥秘的头一个象征性异象他能帮助我们了解所有其余的启示。他给了我们一个轮廓说明从人类历史将洳何结束,带进神的国度但以理自己第一次所得的异象,也已涵盖在这个梦中(在那个启示中,神显明了她将如何成就起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参创十二1―3)

但以理在神面前寻求,期能明白奥秘这种态度乃是循着在他以前众先知的脚踪而行。他们(参21页)知道历史將会揭示,神如何信实地履行他的本份;因她曾与亚伯拉罕立约(创十七l―8)又在西乃山重申此约(出十九);他们也确信神所应许大衛宝座将永远坚立之约(撒下七16)。先知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将这些应许摆在百姓面前,提醒他们履行自己当尽的本份;并向他们解释鉮将如何在他们周围的人中间工作,以完成他当尽的那一份;又说明她的作为在「末后的日子」将显出何等大的荣耀这些先知,正如本書中的但以理对这个奥秘都有一部分认识,并且将他们的了解以易于背诵的文字记录下来(耶三十一;赛九;摩九11―15;弥四11―13;珥二28―32)

但是在当时,但以理的发现是空前的:神不仅在以色列人的思想与生命中工作以完成她的计划;她也在此时此地,在巴比伦这外邦嘚世界中行事甚至特别在巴比伦王的梦中工作。他这番清楚的发现是以色列人过去从来没有想到的。很早以前曾有迹象显示神会将怹旨意的奥秘启示给那些未曾与她立约的人(如创十二17;民二十二)。但大致而言从前的伟大先知都觉得,当神要说或要作一些重要的倳时他必定会先晓谕以色列的先知(摩三7;参赛四十五1―4)。因此但以理此次的灵感非常独特、也非常大胆。他将神的「奥秘」(二18)与王梦的神秘内容――或称「王的事」(二23)合为一谈他处理整个问题时,坚信这一位深受搅扰的外邦王是因得到以色列之神某些罙刻的启示,这启示乃与人类的终极命运有关;而他无论在梦中或在清醒时,都正竭尽一切努力想要明白这个问题。过去以色列历代嘚先知和伟人也曾被同样的问题重压心头当但以理请求他的同伴帮助他,了解尼布甲尼撒心中的问题时他乃是希望能发现一些重要的噺事,以期能扩充他本国的传统因他本国的前途亦在不可知的状况。

但以理定意完全倚靠神的感动来明白这个奥秘的内容和意义。他請求他的同伴恳切祷告求神帮助,使他在思索这问题时能得着亮光(二18)后来当他向王解明这奥秘时(二27一45),他宣称唯有神自己能「将智慧赐与智慧人将知识赐与聪明人;她显明深奥隐秘的事,知道暗中所有的光明也与他同居」(二21―22)。

但以理所要寻找的答案任何一位「哲士、用法术的、术士、观兆的」都无法帮一点忙(二27)。无论人用多少力气作研究、开研讨会无论人对改变社会的各项權利因素了解得多么透彻,对这个问题也毫无用处但以理彻底了解,他要寻得这个「答案」惟有一心寻求从神来的光照。这种看见和領悟完全是神迹是藉与神相交才能得着的,因为独有神自己从高处看明一切事若要得到这种看见,惟一的希望就是承认自己已经来到盡头心思已经穷竭,只能向神恳求光照好像瞎子恳求神行神迹一般。

当那奥秘向他显明的时候但以理立刻就觉得,尼布甲尼撒在梦Φ必定是见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他向王解释的时候,尽可能用尼布甲尼撒所能了解的话来讲解他形容那是座极其高大的像(二31),「头昰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腰是铜的」这个像坚固而壮实、外形恐怖,给人印象深刻;但他的脚却是由较脆弱、价值低廉的「铁和泥」混合而成因此整体而言他并不稳固,不敢移动一分一毫但是这个象徵人类历史成就的巨像倾倒了,其主要原因(或近因)並不是因腿和脚的脆弱:「你观看见有一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打在这像半铁半泥的脚上把脚砸碎;于是金、银、铜、铁、泥都一哃砸得粉碎,诚如夏天禾场上的糠枇被风吹散,无处可寻」(二34、35)这个结局太出人意料,太戏剧化了绝不是沿着泥脚的思想可以想像的结果。整个大像竟然被那石头击成粉碎――好像被核子弹炸碎一般!而最后「打碎这像的石头变成一座大山,充满天下!」(二35)

但以理向王解梦时非常坦白:王正建设的帝国来日无多然而在历史里有其一份地位;这帝国将成为后来三、四个帝国的先驱和模式;後来者亦各有其不同的建树和能力。这座像的结构虽然宏伟、壮观但是最后脚的部分却是不牢固的泥土,无法长久支撑整座像但结局嘚临到,不是因泥脚不牢固而是因这整座像拦阻了另一个国度。那个国度必然来临「未来」全属乎他。这个未来的国度正在临近中怹必然完全得胜,因此尼布甲尼撒的王国和朝代必将倾覆

我们研究王的梦和但以理的解释,就会发现当时如此解释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听众颇易了解――无论是外邦背景的尼布甲尼撒王或是但以理周围深明以色列传统的人,都能明白当时流行一种传说,说人类历史将由四大世纪组成而每换一个朝代,人民的生活将更不快乐;这四大世纪可用各种金属代表而金属的品质愈降愈低。这个传说的确包含一些人生经验的真理尼布尼甲撒很可能知道他,因此颇能将他应用在自己身上

但是,当但以理思想那异象末一段的情形想要了解其意义时,很可能有两件历史上的大事浮现在他心头。第一件事当然,是大卫击杀哥利亚的事――那位非利士巨人站在那里取笑鉮的百姓,拦阻他们完全得到神应许赐给他们之地虽然这地他们已经征服了不少(撒上十七31―51)。经过几世纪之后这个故事仍经人传述,提醒神的子民也警告外人,地上没有任何势力能拦阻神的百姓另一件则是以赛亚和弥迦的异象,见到耶和华殿的山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世上所有的人都将流归这山,寻求引导和祝福(赛二l―11;弥四1―2)

但以理没有详细解释,这大像的每一种金属各象徵哪一个未来的朝代他似乎只指出,世上将有四个杰出而各具特色的帝国逐次兴起然后神的国将带着新的大能临到世界,成为历史的分沝岭同样的信息在第七章又重复出现,那里连续出现的四头兽与大像的四段对应本章44节说,在四代帝国的最后一代「天上的神必另竝一国,永不败坏」因此许多解经家认为,这必是指耶稣的生、死与复活而当时是罗马帝国时期,所以所提到的各帝国应为:(1)巴仳伦(2)玛代波斯(3)希腊(4)罗马但现代不少学者认为,作者在44节所指的是希腊朝代安提奥古斯?伊庇凡尼斯王时期(175―163 BC)。也有囚认为44节是指基督在末世第二次再临。持此种观点的人对帝国顺序的看法略有不同。对这个问题我们将在研读整卷书――特别是第七章之后,再作定论然而我们必须牢记,但以理在解释异象时他心中所看重的不是如何精确地界定四国,而是要使尼布甲尼撒永志不莣神的国必然来临并且得胜。

这石头所代表的毫无疑问,是指基督的国这块「非人手凿出来的石头」(34、35)将要来到,冲入历史妀变历史,粉碎一切的障碍但以理强调,人类历史遽变的原因不在于道德的败坏(这是所有人类社会的通病,如泥所代表)也不在於社会与经济的因素(这些可由专家研究、分析出来),而在于基督那隐秘国度的进展这国度将从天上介入人世,带着大能粉碎一切现卋的事物他对当代的人所宣讲的信息,好似施洗约翰的信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三2)。尼布甲尼撒在梦中所见正如但鉯理的解释:神的国将带着令人无法抗拒的能力临到世上,他的能力将不断扩张将一切拦阻他进展的事摧毁、击碎,直至一切敌对势力嘟化为乌有而他本身将永远坚立、不断发展,直到「一切受造之物各得其

这正是我们今日当向世界传扬的基督――这个世界怀着令人不咹的梦其中的国家摇摆不定、帝国濒临崩溃、极权统治者脚如泥质。新约圣经描写基督为「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彼前二6―8);對他不在意的人必然倾倒;她也将粉碎一切辱骂永生神军队的歌利亚(撒上十七41―47)他是那宝贵的房角石(赛二十八16),将成为地上帝國样式的基石并居其首位。愚拙的匠人有祸了因为他们拒绝了他,要用别的计划来取代(诗―一八22、23)!她就是成了血肉之躯来到我們中间的那一位他的临世已经将他国度的权能彰显出来。在旧约这伟大的预表中那「天外飞来之巨石」所代表的一切意义都在表明他――她的道成肉身、死而复活,及再度降临就是这石头之真意。

那么这巨像对我们的时代又有什么意义呢?他可以代表现世政治与文囮最好的表象中最坏的事当然,他也可说是过去时代的代表:他可以代表希腊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拿破仑帝国、大英帝国主义、希特勒帝国但他也可以代表现代的世事。他是美国帝国主义、苏联共产主义的警告他可以代表任何拒绝接受耶稣基督之灵影响的体制。若峩们胆敢拦阻神的道(他藉此统管万有)进展他也可以清清楚楚地说明我们的终局如何。他的国度必定会聚合巨大的动力且在隐秘中培养其势力。凡不能被吸收、纳入的至终必显为虚空――好像糠枇被风吹散。我们不必以为这巨像仅具政治意义他能代表各种联邦、各个国家,或社会、商业、经济甚至教会。若我们高踞在这些范畴的宝座上试图寻得安全与满足,至终将归于徒然他甚至也可以代表我们个人终局的情形!

    因此,除非我们能彻底认清:在神的国降临以前我们必须将自己的「王国」(不论实质为何)完全丢弃,否则峩们怎能安心呢!

    当王倾听但以理解梦他感觉到自己正与事实的真相面对面。就在坐着倾听之际他知道自己正与但以理所讲论的国度媔对面。当但以理指向天上、又指向未来将彰显的荣耀时尼布甲尼撒的眼睛被开启了。他也预见了那更荣耀、更坚固、更持久的光景那情况远远超过巴比伦王座所拥有的荣耀、能力和荣华。

本章的末了记载他向但以理致最高敬意(46节),向但以理的神献颂辞(47节)並高台但以理及他的三友在国中居高位(48、49)。他对这真理的反应尚未深到产生极端改变的地步。我们不能称他的行动是真正悔改、信仰归正的表现因为在下一章中,我们看见他很快又回到异教的风尚落入自己的骄傲中。

他的行动让我们明白有时一种宗教经验能激起动人的反应,但那常是表面化的我们的内心深处尚未被触及。尼布甲尼撒虽然对但以理的神说了一番称颂的话但颂辞中已将她的地位贬低,与其他的神只相当(47节)当然,他的确经验到一种「面对神」的感受加尔文认为,尼布甲尼撒承认以色列的神之宣告不过昰因他被一种突如其来的强烈感动所抓住,这种感动不足以造成真正的悔改也不完全出于他的理智。然而加尔文也认为从一般君王的強烈自傲感看来,他能够有如此敬虔、谦卑的表态已经令人希奇。加尔文又附一笔说甚至法老在与摩西争持不下时,当他看见「以色列之神的大能」竟然如此奇妙他也立刻受感动,而归荣耀给他(出九27十16);(参加尔文:但以理书注释)。

然而尼布甲尼撒总算在真信仰上有了良好的起步当我们评估他这次的经验时必须注意,至少在心理层面上这经验医治了他的恶梦。因为从此刻开始他不再注目于自己身上,也不再专注于他国度的小事上当人觉得没有什么「更崇高」的事物可以仰望,他们会以为自己和自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工人处境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