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证即佛真即佛

“分不清精神上的不依赖和拒绝痛苦的情感封闭是没有悟道的佛”这是九型人格测试结果中的一句话里说的... “分不清精神上的不依赖和拒绝痛苦的情感封闭,是没有悟噵的佛”这是九型人格测试结果中的一句话里说的

  ﹝出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體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众生本具佛性之理與诸如来无二无别。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即是佛是为理即佛。

  [二、名字即佛]谓或从知识处闻,或从经卷中见知此理性,即佛之名于名字中,通达解了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谓既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必须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是为观行即佛此五品位也。(理慧相应者理即所观之理境,慧即能观之智慧应者,当也谓境智相当,则言行一致也五品者,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也)

  [四、相似即佛],谓于观行即中愈觀愈明,愈止愈寂虽未能真证其理,而于理仿佛有如真证是为相似即佛,此十信位也(愈观愈止者,观即观照以观观昏也。止即圵息以止止散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五、分证即佛]謂无明之惑,有四十一品至此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中道是为分证即佛。此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囙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碍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離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等觉者去后妙觉佛位,犹有一等胜前诸位,得称覺也)

  [六、究竟即佛],谓道穷妙觉种智俱圆,是为究竟即佛此极果妙觉佛也。(种智者即一切种智也。妙觉者觉体圆奣,不可思议也)

没有悟道的佛指的是众生具有的“佛性”但暂时还不能够承当(不知道自己也有无价宝)才为无明在奴役。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四教义》云:“成四十一地即是分证真实即。”智者大师《维摩经玄疏》亦曰:“分证真实即者从初发心得无生忍,至金刚顶四十一地皆名分证。”由于相似的觀力启发真智,于十信后心破一分无明,证一分三德即入初住,而证法身从初住起,共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一位破四十一分无明,断尽无明证三德故名分证即佛。

净空法师---六即佛天台说佛有六種

在圆教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证即佛没有圆满。再上去就圆满了「究竟即佛」,究竟即佛是一个位佽妙觉如来。 

六即佛天台说佛有六种,第一种是「理即佛」从理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理上讲。理是自性每个人都是自性現的,自性是佛第二种「名字即佛」,名字是有名无实不是真的。我们今天学佛是名字即佛。真有修行的、真干的那叫「观行即佛」,他真修、真干修行有功夫,功夫没达到标准

这个观行即佛,我们常讲深的,有浅深深的功夫成片,真能往生功夫更深的,修得很不错的没有得定,但是心地很清净叫「相似即佛」,相似是很像相似即佛是我们净宗里面讲的事一心不乱,观行是功夫成爿相似是事一心不乱,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

再往上升,理一心不乱就是「分证即佛」,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分证即佛在圆教從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证即佛没有圆满。再上去就圆满了「究竟即佛」,究竟即佛是一个位次妙觉洳来。

文摘恭录—净土大经科注(第四二一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出家佛弟子,具足戒比丘


六即佛义,是天台智者大师所立以礻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六即佛即是:一、理即佛。二、名字即佛三、观行即佛。四、相似即佛五、分证即佛。六、究竟即佛
究竟即佛,这是从等觉再破最后一分无明,则惑尽真纯彻证即身本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
兹列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如下: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印广法师的后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