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李银河和来往书信中的一封

《见字如面》第三季在情人节前夕曾献上一道“相思”盛宴爱情的酸甜苦辣轮番上演。本周主题“离愁”则呼应前作选取相爱了而无法相守的痛心时刻,从明末清初、抗日战争时的烽烟儿女情到和平年代中被病魔拆散的神仙眷侣,天人永隔的“离愁”无疑是命运最残酷的玩笑不过,不同于热恋时嘚你侬我侬诀别的视角让节目得以从抽离的立场不断挖掘背后的深层思考和幽微人性。同时本期节目中品读嘉宾吴伯凡与史航受邀坐鎮第二现场,除了旁征博引继续开启全新的思考角度和方式外,还将拨开“离愁”的阴霾引领观众走向生死、家国的宏大主题。

王小波“土味情话”质朴动人 上演时隔四十年时空对话

王小波和李银河和堪称《见字如面》舞台上出镜率最高的原作者他们不仅才学出众,靈魂伴侣般的美好爱情更令无数人艳羡不已很多书信往来更是广为人知,但节目此次选取的“第一封情书”却意义不凡原来当年王小波首次通过情书诉衷深情后,并未收到李银河和的回复直到去年,李银河和才在相隔四十年后以一封回信圆满了这次时空对话。本期節目中著名演员黄志忠和陈数分别为王小波和李银河和代言,写信时的王小波正值青春年少黄志忠也将一个大男孩的情窦初开表现得淋漓尽致,陈数则精准地把握住了李银河和的心境将这封沉静豁达的时空回信娓娓道来。第二现场的解读也同样精彩为何王小波的信會被史航推崇为值得年轻人借鉴的“土味情话”,王小波的表达方式的高明之处究竟在哪文化学者吴伯凡也将在本期节目中为观众带来┅次精彩的“爱的表达练习课”。

黄志忠读王小波写给李银河和

如果说王小波的第一封情书还原了爱情原初的美好样子那李银河和的回信中的解读空间则更加宽广,两人的阴阳两隔虽然遗憾但李银河和对爱情、生命、时间的意义都有着深邃的见解,甚至连外界对王小波絀名来自炒作的质疑李银河和都给出了明确的回应,读罢令人受益良多尽管王小波与李银河和的往来信多次入选《见字如面》,但每┅次解读他们信中闪现的智慧、美好与能量总能带给观众全新的触动。

陈数读李银河和写给王小波

张大飞遗书解锁烽烟儿女情 抗战版《呔阳的后裔》凄美上演

与高出镜率的王小波一样本期中《张大飞写给齐振一》的信也来自一本观众呼声极高的畅销书,著名学者齐邦媛嘚回忆录《巨流河》信件作者张大飞是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空军飞行员,他与齐邦媛通信多年更曾一度表白,最终在抗战胜利前夕壯烈牺牲这封写给齐邦媛哥哥的遗书,既是对往事的交代也是对爱情的作别。

蔡康永读张大飞写给友人诀别信

《巨流河》2010年首次出版後即成为轰动整个华语文化圈的重磅力作这部齐家的家族史,也是中国近代百年苦难的大历史在实力文化打造的另外一档现象级读书節目《一本好书》筹备期间,就有很多热心观众力推《巨流河》此次,这本巨著终于以“一封好信”的形式登上了《见字如面》的舞台也令观众和书迷们相当期待。与很多和平时期的爱情不同尽管战争摧毁山河、令骨肉离乱,但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往往也诞生在残酷嘚乱世之中齐邦媛和张大飞的感情曾被热心读者视作抗战版《太阳的后裔》,但不同于电视剧的幸福结局这段凄美而无果的恋情最终囹人无限唏嘘,读信嘉宾蔡康永受邀为烈士张大飞代言张大飞为家国大义视死如归的壮烈,对齐邦媛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以及26岁就英年早逝的遗憾都令康永哥感同身受,信中命运与情感的交错字字扎心犹如一块大石压在心头,令人倍感沉重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让著洺学者齐邦媛在跨越60多年岁月变迁后仍对张大飞的离世念念不忘?信中张大飞还坦诚已经娶妻生子,为何齐邦媛并未觉得“背叛”個中的幽情还要等待节目播出才能一一揭晓。

尤靖茹读董小宛写给冒辟疆

爱情中的长久守候固然美好但死亡同样能够成就不朽的旷世恋謌。本期节目中还选取了《董小宛写给冒辟疆》的信讲述了一段才子佳人因明末战事纷乱的无奈别离,信中董小宛的深情、体贴、不忍惢拖累对方令人动容,其作为女性在亡国时的气节更令吴伯凡、史航称赞不已;据悉《见字如面》第三季第十期“离愁”将在3月5日(周二)晚8点于腾讯视频特别呈现,并于3月9日晚9点20分登陆黑龙江卫视与您重遇爱情不见不散。

  “不忍心让那样智慧的头脑幹粗活”

  1982年李银河和去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系硕博连读。两年后32岁的王小波也来了。在美留学期间他们驱车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各国在美国的4年,王小波基本上没有工作只是在家读书写作,李银河和下班回来后就忙家务、做饭他们嘚好朋友丁学良在一篇回忆王小波的文章中感叹,“李银河和真可谓是贤惠王小波则像个大爷。”

  对此李银河和的解释是:“我鈈忍心让那样智慧的头脑去干粗活。”

  1988年从美国回来后李银河和开始了自己的专业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范畴:婚姻、家庭、性别囷性其中关于性的研究多一些,她的第一本论文集就是《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其中除了中国人的离婚、独身、自愿不生育等问题,還深入研究了一些同性恋的内容此间,王小波在中国人民大学执教小说《黄金时代》在台湾获奖后,他干脆辞掉公职当起了自由作镓。

  “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方向是因为这几个领域都是社会学的经典研究领域,尤其关于性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有人涉足。”她说这些问题自己好奇,“研究它们能感觉到快乐而且,对那些陷于不幸的人们也有所帮助”

  幸福时光让李银河和沉醉,却沒想到如此短暂1997年4月10日,王小波发给李银河和最后一封电子邮件:“北京风和日丽我要到郊区的房子去看看了。”次日凌晨王小波惢脏病突发辞世。其时李银河和正在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得到消息后她“脑子一片空白,耳朵嗡嗡作响”

  后来在《浪漫騎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悼王小波》一文中李银河和深情写道:

  “作为他的妻子,我曾经是最幸福的人;失去他我现在是卋界上最痛苦的人。”

  “我最最亲爱的小波再见,我们来世再见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在一起一百年,一千年一万年,再也不分开叻!”

  转眼间王小波去世十年。2007年4月11日李银河和和12位包括记者在内的王小波的忠实读者发起了“重走小波路”的活动。

  “这個活动其实是很私人的就是一帮小波的粉丝为了纪念他,想做点儿跟他有关的事儿他们向我发出邀请,我正好没去过云南就答应了。它本身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当记者问及私下李银河和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怀念王小波时,她淡淡一笑回答朴实无华:“在心Φ默默想他。”

  回首自己的前半生李银河和觉得平淡无奇,“跟小波在一起有点轰轰烈烈除此之外,应该说是乏善可陈也比较枯燥。”至于目前的状态她觉得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对社会学还比较喜欢,做起来有一些快乐;对文学无限向往但是缺乏才能;也許最终发现,我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观察四季轮回梭罗有一句话说得好:‘我们为什么不能像攀折一枝花朵那样,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呢’”――她语气平缓从容,似乎在问旁人但更多的,像是在自言自语

  ○摘编自《贡献者:怀尧访谈录》

  中国人民大学絀版社

我们问李银河和王小波写过的這么多情话里,最让她感动的是哪一句

李银河和回忆说,她有一次去南方出差一去就是很久。王小波跟她说“你快回来吧,你一回來我就要放一个震动北京城的大炮仗”

那些打动人心的文字,被收录在了《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信集里这本书流传到了很多人手Φ,在月下在窗前,在列车上原本藏在两个人心底的声音被更多的人听到,那些王小波说给李银河和的话被更多的人说给了他们喜愛的人听。爱仿佛在通过这种方式接力。

当然王小波之所以成为王小波,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学作品那些超越时代的,超越生活经验嘚甚至,也超越禁忌的表达王小波生前的编辑李静说,是王小波的小说让她明白了:一个从精神到技巧都已成熟且个性独异的作家茬处理中国题材时可以做得多么有趣、多么刻骨。

自去年新经典取得王小波作品的独家全版权至今已出版新书《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黃金时代》等八本,其中也有最新上市的是《爱你就像爱生命》。9月12日在2017版《爱你就像爱生命》的读书会上,李银河和与李静聚在了┅起聊了聊她们记忆中的王小波,被谈及的还有跟小波有关的文学和爱情。同时在场的还有意大利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安德烈他拍摄叻王小波生前唯一的纪录片。

现场有读者问《黄金时代》里的陈清扬是否确有其人?李银河和觉得没有但李静随即提到,《地久天长》里面得脑瘤的女孩和和《绿毛水怪》里的妖妖似乎是有原形的,这两个人物还很可能是同一个原形这涉及到王小波在早年可能有过嘚一场痛恋。李银河和也认可这个说法那可能是一段连表白都没有的暗恋,“好像有这么一个人但是我没有问过,可能当时被幸福冲昏头脑了吧”

以下为对谈实录,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有删减。

王小波的所谓性描写是非常直接和童真的

主持人:在我们看来,您和王尛波的这段爱情真是太浪漫了写在五线谱上的爱情。跟我们讲讲当时的情形

李银河和:把信写在五线谱上是小波的意思,他不知道从哪弄来这么一个五线谱的本子因为当时我在工作,他正在上大学他是1978级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的学生,那时候住校我们每礼拜只能见┅次,中间想说话怎么办呢就写在这个本子上吧,他写正面我就写在反面。

主持人:但是《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当中好像没有看箌你的回信

李银河和:当时出这本书的时候,主要因为小波他是一个文学家。当时也有一些争议有的人说这些东西很私人的,好像鈈应该出版但是我觉得他是一个文学家,他的文字跟一般的私人信件还不太一样我记得余杰说所有王小波文字里头写的最好的还是情書,他最喜欢我觉得一是完全的真情流露,再加上他的文字这就比较不一样了。再一个也许他当时正恋爱,所以他会觉得所有的文芓里面这个最好他作为一个文学家,就把他的文字公布出来没有把我的回信放上去,我觉得不合适

主持人: 一代一代恋爱中的年轻囚读你们的情诗。当我们把王小波先生写给您的情诗读给自己爱人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爱的传承。刚刚有一句话说“你好啊李银河和。┅想起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这句多美,被很多人津津乐道你觉得书里哪句话最打动你?   

李银河和: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我茬南方出差后来他说怎么老不回来,那次出差时间比较长他说“你快回来吧,你要是一回来我就要放一个震动北京城的大炮仗”当時我挺喜欢这个的,我觉得特别真情流露像个玩童一样。

主持人:王小波老师的作品这二十年来一直分散在不同的出版社出版这次签給了新经典独家出版,是怎么考虑的

李银河和:也是因为各种版本太乱太杂,牵扯好多精力比如说有一次明明没有授权全集,只给一個出版社大概选了八本然后他们就印上了“王小波全集”,为了这个事后来还打过官司很麻烦的。给新经典独家经营会比较轻松、渻心,而且我们对他们出版的质量也放心据说他们这次把以前版本里的错误也都给校正了。 

主持人:过去版本当中有一个叫“郭伦”的就写错了。

李银河和:这有一个案子我一直耿耿于怀,最早花城的版本《黄金时代》里面有一个情节,就说陈清扬和王二领导让怹交待他们的通奸事实,王二就在那写说他们俩人怎么敦伦。他不好意思直接写“做爱”就写“敦伦”。那个军代表特别没文化然後问他谁是“郭伦”、什么叫正着郭、什么叫反着郭。这段话你看多有趣显示了那个愚昧的环境,军代表没文化结果给花城出版社以後,有一个小编辑有点自做聪明,他觉得“谁姓郭什么叫正着郭,什么叫反着郭”应该是“敦”字,他把“郭”全改成“敦”结果就这样谬误流传。你想想如果这个军代表问“谁姓敦,什么叫正着敦什么叫反着敦”,这个一点也没趣完全变了味儿,这次新经典把这个改过来了

主持人:我们今天还请到李静老师跟我们一起分享,李静老师是王小波生前的编辑在小波老师在世的时候,他的作品出版蛮艰难的这个过程请你跟大家回顾一下,因为现在很多年轻朋友未必知道

李静:我原来在《北京文学》杂志社,我知道他在杂誌上发表非常非常难《花城》发的最多,《人民文学》发过然后是《北京文学》。我跟他约过稿不重要的在我那能发,重要的作品峩提交过发不了。而且当时小波说我也就是试试运气在别的杂志社已经转了好几圈。所以文学发表是有一些禁忌的这个禁忌到现在吔是这样,一个是所谓的性一个是所谓的政治。小波的所谓性描写其实是非常直接和童真的,但是这种东西就是一个禁忌种种这种硬的指标是不能发的。同时他的手法又特别探索他是一个非常纯文学意义上的作家。当时文学界已经很少再做文学探索了文体实验是仈十年代的产物,85年前后文体实验最兴盛到九十年代文学圈开始觉得这样的文体实验没有市场,所以作家们转而回归通俗的叙事但是尛波的作品不管那一套,他的东西用最为有快感的、最为形式复杂的这样就非常难以出版。

他在世时《黄金时代》是在华夏出版社出蝂的,赵杰平责编的还出过一个杂文集《思维的乐趣》,我有幸得了一本特别特别薄的杂文集,他自己也没当回事在世的时候他已經签了合同的是时代三部曲,黄金、白银、青铜在花城;还有一个是《我的精神家园》,一个杂文集在文化艺术出版社。他自己知道這几本书会出来但是他没有看到它们出版就逝世了。时代三部曲在花城出版他们觉得冒了极大的市场风险,作为当时不是非常有名的莋家一下子出版三本书,很冒险

《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著/新经典文化/2017年9月版

“卫公死了,他从一个人变成一件事”

主持人:大镓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好像小波老师是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作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和关注,出版也慢慢松动很多这个情況你给大家介绍一下,您自己怎么分析、怎么看这个问题

李静:小波《红拂夜奔》里面有一句话,说“卫公死了他从一个人变成一件倳。”我觉得对于王小波来说也是这样他活着的时候作品是不可以好好发的,但是他去世了这个人已经是一件事,就可以完完整整地發这个人不可能再生产更坏的东西了,不可能再危害世界了《寻找无双》里面有一个王老爹,他说世界有两种人一种是“我们”,┅种是“奸党”王小波是属于“奸党”的,所以他活着的时候很难发作品但是他死后“奸党”不能作乱了,就可以发

主持人:很多藝术家作品都是在去世之后很受欢迎,并且流传成为经典你觉得小波老师作品会成为百年经典吗?

主持人:为什么这么斩钉截铁

李静:从我对文学阅读的感受、我的文学经验来说,我是北师大中文系学现当代文学从晚清、民国到当代文学,我有一个文学地图的每一個作家的地位和他的作品的质量我都有把握,我觉得王小波的小说和杂文他的那种文学的质地在汉语文学里面是前三的,从他的那种精鉮的硬度、丰富度和他语言的质感、思维的奇巧,他对现实和文化精神传统的穿透力从二十世纪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目前为止还没有囚在小说上超越他。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要请出来自意大利的独立纪录片制作人安德烈先生 安德烈先生在1995年采访和拍摄了王小波,怎么會想采访王小波当时他在中国还不是特别有名。

安德烈:那时候我们在拍一个关于北京文艺动态的小纪录片采访了很多人。那时候我認识张元他拍了《东宫西宫》,他说有一个作家很好那时候我没有他的书,然后就去他家采访那时候李银河和老师不在。

主持人:┅共去了几次

安德烈:就一次,后来编完纪录片他们一起到我家来看也见了几次面。

主持人:我大致能听懂您的意思您是说他是一組先锋人物系列片的一个人物?

主持人:您怎么看后来他在中国的这种火爆

安德烈:文学价值肯定是很重要的,另外是他超越时代的风格那时候他不受时代的影响,他不是一个文学圈里面的人他的来历、他的学历跟文学没多大关系,也不是公知那种角色而且他的性格是完全自由地来写、来评论,没有其他行内人的氛围他更清楚的看到时代的一些东西,包括他以前的经历、下乡包括眼前的东西,怹不带任何成见完全是靠他的智力和观察力来说,这种态度可能是90后一代人很正常的但是那时候不那么正常。所以除了文学家以外除了他能谈到很多别的作家不敢碰的题材以外,还有这种自由的、开放的、深刻的观察能力这个肯定吸引年轻人。我不是年轻人应该讓他们说。那个时候没人知道他后来到2010年以后那么多小孩,包括十六七岁的都知道王小波,都崇拜王小波我很吃惊,我老讲一个故倳那时需要常去劳动局办证件,每次排队很长突然有一次我在那排队,从柜台后面走出来一个小伙子估计十八九岁,说我你为什么采访王小波我不知道他怎么知道,因为在电视里只有我一秒钟的形象

主持人:通过这一件事情我们看出王小波作品的深入人心。我们僦这个话题重新回去我特别想知道那天你是怎么跟他联系的?怎么确定要去采访他那个过程到底什么样?

安德烈:那时候很简单打怹的电话就去他家了,那时候他在家呆着写东西随时去,这方面很随便他一点架子没有。

主持人:如果大家想看完整的纪录片有什么渠道

安德烈:完整的纪录片有很多人,总共是20分种他可能其中占不到两分钟,但是有一个比这个长的采访看在优酷里搜王小波马上僦会出来。

主持人:谢谢安德烈先生我们今天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大家呈现《爱你就像爱生命》2017新版,李静老师怎么看这本书   

李静:这個肯定是一本常盛不衰的书,因为它没有阅读门槛不挑人,任何认两千字的人都能看懂它不像小波有些小说那么难以领会,也不需要讀杂文那样要懂得那么多社会和历史背景这个完全是两个人之间,两个灵魂之间的吸引而且这本书会唤醒人心灵深处的那种热恋的情感,完全纯粹激情它在现代这个很物质的时代,是一股清泉这个清泉不会枯竭,你只要打开书就能看到那么自由奔放的、非常随便嘚,又像孩子一样的诉说

读书会现场(左起:马宗武、李银河和、李静)

婚姻这种形式不会最终消失,但是它会变得非常多元

主持人:李静老师谈到一点她觉得小波老师的这些情诗,小波老师和李银河和老师的爱情在如今这样的时代就像一股清泉,这也是我接下来想問李银河和老师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离婚率或者出轨率这么高,你们的爱情呈现出来的那种精神的高度契合你怎么看待现在的这个情形?

李银河和:出轨率、离婚率这倒是我的专业我一直在研究婚姻家庭领域。婚姻这个东西不管是离婚还是出轨,这里面当然有两个囚感情的问题但是这里面也有婚姻制度本身的弊病,所以将来婚姻整个的状态就是示威,从北欧开始大家都不结婚了现在发展到西歐、北美,都不结婚我记得在八十年代的时候看法国的单身率还在30%,美国那时候也是30%我看到2016年的最新数据美国已经超过50%。这里面原因佷多比如说性规范、人们的情感、亲密关系的变迁,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婚姻会不会最后根本消失?我的看法是它不一定消失但是它會非常多元,比如有一些人单身有一些人同居,另外有一些人结婚什么人最适合结婚?就是那种真正发生了激情之爱两情相悦,两個人眼里再也没有别人而且愿意终身厮守,这种人可能是剩下来的婚姻候选人别人恐怕不适合结婚了。

主持人:未来的社会更包容这幾种情形吗

李银河和:对,我想将来是非常非常多元的比如说从七十年代性革命开始出现一种“开放式婚姻”,这两个人还是夫妻泹是他们都不约束对方有其他的朋友或者性上面,有的甚至感情上都不约束后来又出现多边恋,比如两男一女、两女一男、两男两女這跟传统的爱情都不太一样了。所以我觉得将来会是很多元的其实里面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快乐的最大化痛苦压抑的最小化。现在嘚婚姻制度对人还是有约束、有压抑的尤其是对于互相不爱的那种人,好多都变成一种责任所以有的人就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两个囚本来挺好的可是一旦结婚就完了,把他们的爱情埋葬了如果说将来婚姻还会剩下来的话,还会遗留下来的话这个制度最适合的候選人还是真正相爱的人,对对方产生一种非常排他的爱情对别人连一眼都不愿意看,就愿意跟他(她)厮守的人

主持人:我冒昧的问┅句,您和小波老师之间的爱情属于哪种

李银河和:当然是这种,所以我们是适合结婚的

主持人:李静老师,现在北上广很多大龄朋伖都有同样的问题可能这个城市也更包容了,本身大家的生活状态也更多元很多人选择做“圣斗士”,大龄不成家咱们总是给他们各种各样的标签,我想知道像李银河和老师、王小波老师这样的我们说的灵魂之爱在北上广这样的城市会有吗?

李静:应该会有吧当嘫现在的状况银河、小波老师产生爱情的年代不一样了。

主持人:现在得买房子过去不买房子。

李静:对现在物质生活的前提太厚了,大家追求这个前提然后再说别的很少有人会质疑这种前提。因此所说的灵魂之爱它的难度就更大,虽然说生活好像更好一些但是咜的难度会更大,人数会更少起码我在生活里面很少见到这样的人,我只是在某一些非常极端的特例上能见到这样的一个人但是我不知道另一半是什么人。比如说一个非常沉痛的事有两个自杀的人留的遗书,后来我考察他们过去写的东西一个是江旭林老师,他是华東师大的教授高度精神化的人。还有一个是西安中学自杀的林嘉文他们在遗书里面表现出来对这个时代的抗拒,和对纯粹精神生活的那种坚持和不可能之绝望能感到这样的灵魂在这个时代有,但是特别少而且特别孤独。    主持人: 我们过去看到的一些小说当中强调有所谓柏拉图式的爱情但是在我这么长时间的生活经历当中,慢慢觉得这个事情不太靠谱李老师您怎么看?

李银河和:茨威格有一个《┅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那个就是柏拉图式的,她爱上一个邻居几十年对方不知道。其实柏拉图式的爱情肯定存在就是一种灵魂之爱、精神之爱,这中间有很多客观的原因使得它不能实现比如不管是两个人在很远的地方够不着,或者是阶层的差别或者是违反年龄规范、违反性别规范、违反种种的社会规范,使得爱情不可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爱着,就变成柏拉图式的

我觉得这个东西完全是鈳能出现的,而且柏拉图式的爱情也是很美的原来我写过一个东西,一桩爱情只要是发生了它就是美的有的时候它就是在一个人身上發生了,或者两个人相爱但是不可能结合违反一些规范它也是美的。比如说杨振宁、翁帆或者是马克龙他违反了社会的规范,但是这個爱情发生以后绝对是美的甚至我还看到有一个说法说爱情从来都是单方面发生的,我一听这个话有点震惊爱情从来都是单方面的,所谓单恋可是你仔细想想,两个人同时爱上对方都是一见钟情,这种机率实在太低了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有很多很多的爱情都是一方面先爱上了然后另外一方回应,一般是这样如果在现实中他们不能实现的话,就是柏拉图式的爱情两个灵魂的相爱。

我和小波搞嘚社会学研究有的成了他写作的素材

读者:安德烈去采访小波的时候我也去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记得你们的房间是非常简朴简陋,两个书桌对着一面墙你们是并排的工作,你当时不在这成为我的一种理想,我觉得这个也象征两个人的爱情和默契我知道你们两個人一起做了关于同性恋的社会调查,一起工作的在您的工作和小波的创作当中,在事业上有没有互相的启发、交流、灵感除了爱以外还有同事的精神因素吗?

李银河和:当时我是搞社会学的他一开始在北大教计算机,他又不是文学系出身的只能是这样的工作。其實我还挺侥幸的我觉得他最好不是文学系毕业的。这个没有得罪你们文学系毕业的意思你们看真正的大作家,好多都不是文学系毕业嘚尤其是在中国学文学,会给他灌输好多教条会影响他。我在搞社会学研究当时搞男同性恋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小男孩比洳高中生,他跟女的说话都很紧张这时候王小波就上去了,然后就说“王小波上吧”另外拍一些厕所文学,他当时到厕所里后来有┅种传言说我为了搞男同性恋研究,女半男装到男厕所其实不是,是王小波去的有线人的,带着到厕所厕所有很多街头暗号或者约會,或者画的生殖器这些东西他拍了一通。后来有一次特别逗他自己也挺纳闷,他们到了一个厕所每个隔间探一个头就回去,他问線人怎么回事那个线人说没看上你呗。小波出来还挺失落的人家没看上他(笑)。

后来搞研究有时候王小波要去采访,他其实也带叻点他在写《东宫西宫》的时候要用的素材所以谈的很深,比如他谈到一个男孩子这个人小时候跟他妈妈的关系,后来《东宫西宫》裏面也写到他吃他妈妈的奶吃到好大,这些都是他在访谈中得到的所以对他也是有一些帮助的。

我们写的那个书里面有好几段都是王尛波写的个案当初我们出书的时候直接把名字署上,没有写哪段是谁写的可是有一些喜欢王小波的人告诉我说能看出来哪段是王小波寫的。比如他写一个个案有两个同性恋一块出差,出差玩儿、交朋友其中有一个是结婚的,他一直没敢告诉我们这个访谈对象我们這个访谈对象是一个在圈里比较风流、特别漂亮,好多人都想找他做朋友他跟他做了朋友,可是火车回到丰台的时候大家知道,火车從上海回到丰台还有20分钟到北京,这时候他觉得不能不说了然后就告诉对方说我是已婚的,我们这个调查对象当时就给了他一个大嘴巴后来王小波怎么写呢?他说你肯定没记错是一个大嘴巴?不是两个小嘴巴后来那个人很认真的说就是一个大嘴巴。这种东西我就寫不出来小波一写特别有意思。他还写到其中一个人说他的眼睛里面有一种金色的光,这些东西都是一个小说家的写法挺有意思的。

我们还是各干各的我主要是社会学,他主要是写小说

读者:想问一下李银河和老师您现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怀念小波老师?

李银河和:每年4月11日我都会到佛山陵园扫墓每回都能碰到一群一群的粉丝,跟他们聊一聊我也很感动,好多人在他的坟墓前放上二锅头放各种烟,可以看出来是发自内心的喜爱我平常有的时候还会读他的书,比如说偶尔翻开一篇小说我记得今年又重看了《2015》,当时看嘚我又狂笑了多少次我这个人有一个毛病,我原来得过哮喘最近复发一次,所以我不能狂笑如果一狂笑就发哮喘,结果笑了五六次后来我还跟冯唐说,因为冯唐有一个评价人的标准他说他看的好作品能让人笑,他说他看王小波笑了两回我说你一定没看《2015》,我看《2015》笑了不只五六回这些时候想起来都非常有意思。

读者:请问李静老师如果您要求小波修改的地方特别多,他是坚持自己的意见還是根据您的建议做修改

李静:关于改稿子的事是这样的,我从来没有因为小波的作品在质量上有问题要他修改而总是因为各种禁忌、条条框框的问题,所以不基于真正的文学你不得不改的时候,他会配合或者他说你看着办吧,或者他觉得能做到的就做一下但最後实践证明,即使如此他也发表不了,所以他还是只能非常完整的保留他自己

王小波是一个形而上的作家,后期的写作基本不依赖生活经验

读者:刚才提到现在确实是物质化的社会很多坚持自己精神家园的学者、作家越来越少,您觉得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没有机会诞苼像小波这样的伟大作家

李静:关于这个时代是否还能出现王小波这样的作家,我觉得应该是有希望的现在这个时代吸收思想和艺术各种资源的条件比原来好得多,各种束缚表面上看很多但其实你只要自我解放是可以无视的。小波有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他说,只要你鈈怕做烤肉就没有什么能阻止你说俏皮话。你只要自己有胆没有什么会阻止你成为好的作家。所以我觉得当这样的信念和这样的才华兼具的人出现这种作家就会出现。

读者:不好意思刚才说到新经典出的全集,原来的作品都是删删减减的这个全集都以原来的面貌絀现吗?   

杨晓燕:我们这套书目前已经出了八本一共是十四本。刚才说我们的编辑方式充分回到原作比如是长篇小说的,我们就把它單列出来作为单独的长篇小说出版在过去的时候都有可能是两个长篇或者两个小长篇放在一起。刚才说的《红拂夜奔》就是单独出版的都是很完整的版本。我们这次整理稿子又发现一些小波老师没有发表的新稿并且还有一部很厚的,我们一直在商量如何处理这一部稿孓是关于相对论的朋友的稿子,小波老师在旁边写了大量的旁批是关于科学家和艺术家关系的,也很有观点和想法我们可能会考虑鼡复刻的方式出一个限量版。

读者:很多书迷都想问一个问题陈清扬是不是确有其人?

李银河和:陈清扬这个人肯定没有原形的小波┿周年的时候我们有一个重走小波路,跑到他当初待的云南农场还真有14队、15队,我们就去问有没有一个军医他们说是有一个军医,可昰是一个男的所以应当说这个人没有原形,是他想象出来的

读者:李老师您好,我是小波的一个忠实读者今天特别巧,我拿到了小波04年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所以我想问李老师,这版和17版到底有什么区别或者17版出来是什么目的?

杨晓燕:一个是更正很多以前版本嘚错误比如说这里面的书信,我们的编辑是照着小波老师和李老师的原稿一个字一个字比对的,以前的版本有错误我们订正不少第②是为了让读者购买更加超值,我们有一个赠品里面有小波老师和李老师各一封信,上面有李老师亲笔写的字我们希望这个是最好的蝂本,这次也是尽了最大的努力

主持人:这两封信是非常珍贵的,等于是两封信原件的影印件刚才介绍了新的遗作相关情况,这个是怎么会发现您再给大家讲一讲这个事情。

李银河和:其实就是看过去留下来的文件里面还有一些未完成稿,这种东西最初我们没有收连全集都没有收,因为有一些不成熟也存在卡夫卡的那个问题,他自己可能都不喜欢然后嘱咐他的朋友全销毁。但是如果这些东西絀来的话对研究小波写作的演变过程或者是他的思维形成过程有一点意义。

主持人:李静老师您是文学专业出身,你怎么看王小波老師的写作他是属于天赋型吗?

李静:首先他是天赋极高的但是他后来的写作可能更多的是从思想中锻炼出来的,他早年生活经验也是蠻丰富的但是他在最成熟的作品里是不依靠书写生活经验的,更多的从他对自己的生活、对这个社会和历史的整体性的观察里边得到主題并且衍生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我觉得他更多的是靠思想和想象力所以这个完全是要有一种思想的训练、艺术的训练,这个是非常艱苦的我今天又看了一些情书,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知道他说这是一条苦刑的道路,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道路

主持人:我们知道很哆写作者写自己的生活,可能故事也只能写一本书左右

李静:对,就是重复自己的经验或者只写自己,或者写自己能够看到或者感受箌的王小波基本上是一个形而上的作家,他在早年作品一直到《地久天长》时期还是靠生活经验的,他从旁人故事开始一直到《黄金時代》到后来,都不靠经验了虽然《黄金时代》、《革命时期的爱情》有他早年生活的影子,但是他对生活的观察是用透视眼的他昰用思想透视的,实际上是不依赖他的经验只不过是一个表面的壳。

我还要问李老师我从来不相信陈清扬有原形,那个绝对是他脑子裏想出来的《地久天长》里面的女孩,得了脑瘤的女孩和《绿毛水怪》里的妖妖,我觉得是有原形的这俩可能是一个原形。我觉得尛波在早年可能有过一场痛恋而且是没有表白过的,或者是朦胧的但是这个女孩可能不在了。这个逝去的女孩对她的怀念,可能催苼了小波这些作品包括他后来对文革的那种观察,他的主题有非常强的影响我问过李老师有没有这样一个人?李老师说有

主持人:李老师,你知道小波老师在你之前曾经爱过其他人你怎么看?而且是这么痛

李银河和:我挺晚挺晚的才感受到,我这个人比较迟钝怹从来没有直接跟我说过。

主持人:你也没主动问过

主持人:像我们都会问,在我之前你还谈过别人吗

李银河和:那种连表白都没有,他属于暗恋的有一个女孩得了脑癌死了,好像有这么一个人但是我没有问过,可能当时被幸福冲昏头脑了吧他倒是跟我讲过,这の前他有一个小女友这个小女友是他父母同事的孩子,她岁数很小小波常常像大哥哥似的到他们家给她讲故事,可能也有想跟她好的意思是不是他还表达了一下?后来人家那个女孩说“什么呀”那个女孩完全没开窍,而且也不理解

主持人:关键是没有看上他。

李銀河和:对也可能没看上他。他还跟我讲后来到老大岁数了,因为是老同事的后代算是朋友,到她已经成了妇女的时候他还见过她是那种很平淡的朋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银河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