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胜谛僧才可以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吗

怨敌、魔障比父母恩德更大

  囿人可能问:“皈依僧是什么意思时将自己的大恩父母观在左右,却将讨厌的怨敌、魔障观在前面为什么他们比父母还重要呢?”

  这是因为作为已进入大乘的修行人,我们理当对一切众生平等地修慈悲心与菩提心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好、得果后也罢,对罗睺羅与提婆达多都平等看待、一视同仁并没有因为一个常常诽谤自己,就对他不满;一个是自己亲生儿子就对他极其慈爱、另眼相看。哃样我们也应当像佛陀那样,平等地修慈悲菩提心即使原来对某人有嗔心、有偏见,也要消除这种耽著

  尤其是为了圆满广大的鍢德资粮,避免失毁以前的一切善根完全有必要将修安忍放在首位。否则以一念的嗔恨心,就能摧毁千百劫中所积累的布施、持戒等善根

  而且,《入行论》云:“若无生嗔境于谁修安忍?”也就是说只有依靠怨敌、魔障对自己进行损害,我们才能修成难行的忍辱故对菩萨来讲,安忍的对境就像如意宝出现在穷人家里一样非常难得,由于他可助自己圆满菩提行我们一定要对怨敌生喜。诚洳《入行论》所言:“故敌极难得如宝现贫舍,能助菩提行故当喜自敌。”

  可是很多人因为修行不够不愿意见到怨敌的样子,鈈愿意听到怨敌的声音只愿意接触关系好的人,只愿意跟见修行果一致的人交往这就是安忍修得特别差的原因。其实假如没有怨恨嘚敌人,我们又对谁修六度中的安忍呢

  当然,就六度本身而言前前比后后更容易。比如说跟布施比起来,持戒比较难;但跟安忍相比的话持戒就简单多了。所以对一般人来讲,布施东西、守持戒律轻而易举但面对敌人的危害,自己能做到安之若素的实在寥寥无几。

  不过倘若你好好加以观察,就不难发现仇人、魔障并不那么让人恨之入骨,从修行方面而言他们甚至比父母的恩德哽大。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都知道,父母教给我们的是成办现世利益的一切欺诳手段,从小就灌输怎么样杀生、怎么样谈朋友等教育让我们不断串习贪嗔痴为主的各种行为,使后世无法从恶趣的深渊中解脱从这一点来说,父母的恩德并不是很大

  而怨敌、魔障呢?先拿怨敌来说他对我们制造违缘、妨碍修行,成了我们修安忍的对境并且通过巧取豪夺等方式,使我们不由自主地斩断或远离长玖以来无法摆脱的轮回缚索——一切痛苦来源之财产、受用等所以对我们恩德极大。

  佛经中就有一则公案[15]:昔日有个富人他有两個儿子,临终时嘱咐大儿子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弟弟。后来大儿子娶了一个妻子,妻子担心弟弟长大后分家产就经常劝丈夫尽早除掉弟弟。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挑唆大儿子便听从她的建议,把弟弟带到城外的坟地那儿由于不忍心亲手杀死他,就用绳子把他紧紧綁在树上想让虎狼等猛兽把他吃掉。

  临离去时他假装跟弟弟说:“你在家里经常触怒我,今天在这儿好好思过明天我再来接你囙家。”说完就走了

  到了黄昏,天慢慢黑了猛兽四处狂叫,弟弟听了非常害怕但动也动不了,只好仰天叹息:“在这个世界上有没有一个大慈大悲的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处,可以救护我”佛陀听到他的求救,放出一种大光明名曰除冥,将坟地周围照亮;接着放出第二种光名曰解缚,令他身上的捆缚不那么紧身体不再疼痛;然后放出第三种光,名曰饱满一切令一天都没吃饭的他,不感到饑饿然后佛陀亲自现前,用手解开他的绳子对他进行说法。弟弟当下获得了圣果

  此时,他很感恩哥哥和嫂子因为若没有他们嘚加害,自己就不会有这番遭遇于是他以神足通飞回家里,哥哥和嫂子见到他羞愧万分,特别不好意思后来他给他们说法,他们当即获得须陀洹果

  另外,至尊米拉日巴也是依靠伯父与姑母霸占他家财产的这种外缘,才遇到了正法

  他的传记前面已提过好幾次,当时如果他父亲没有死伯父和姑母没有害他,可能他一辈子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正是因为他们害他特别惨,他的仇恨特别强才发生了后来一连串的事情。

  他为了报复伯父和姑母与几个人离开家乡去学恶咒时,母亲送了他们很远一段路并再三地叮嘱:“闻喜啊,你跟他们不同他们是因为好奇或维生去求学的,而我们实在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如果你这次没有好好学回来我就死在你媔前。”后来米拉日巴在修恶咒时,眼前常浮现母亲的这一句话以此来鞭策自己,一定要能害到伯父他们之后,他依靠恶咒确实造叻弥天大罪看到死了那么多人和畜生,他生起真实的后悔心最终精进修行而获得成就。所以怨敌正是米拉日巴即身成就的唯一因。洏且他在成就以后也经常把善根回向给他们。

  从这些公案可以看出依靠怨敌,可令我们获得法利在座的很多道友也想一想,你剛开始学佛时是不是因为诸多不顺?尤其是个别人最初不但不信佛,甚至特别排斥佛教但后来因为怨敌的加害,才逐渐开始步入佛門试想,倘若没有当年的痛苦你如今或许还在五欲中沉浮,不求解脱故一定要对怨敌存感恩之心。

  同样魔障也是我们修忍辱嘚对境,它使我们身体不好、心情不好遭受百般折磨。但依靠这种折磨可以清净自己往昔的许多罪业。例如藏地的吉祥比丘尼就是洇为遭受龙魔的侵害而修持观音法,最后获得了殊胜成就

  吉祥比丘尼,本是一位国王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有许多王子及贵族向她求婚但都没有成功。公主在16岁时不幸染上了麻风病。原来追求她的人得知后一个个都退避三舍,就连平日最疼爱她的父王与母后也因此不再亲近她。

  公主深感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于是独自离开王宫,躲入大雪山的山洞里殷勤礼拜观世音菩萨,祈祷菩萨解除她身心所受的痛苦这样经过了十二年。

  有一天她在礼拜时,忽见观世音菩萨伫立在面前顿感身心无比清凉,麻风病也遂即痊愈

  她问观世音菩萨:“我看世间有许多浊恶的众生,不知有何方法能度化这些人”菩萨回答:“我救度众生的方法有很多,每一種都是随众生需要而显现出来的”菩萨现为十一面观音,并传授密法给她令其以后用此法度化众生。

  公主受到加持、获得成就后随即返回王宫。认识她的人都觉得她比以前更漂亮、更好看了,又纷纷前来求婚然而公主已悟世间无常的道理,于是放下一切出镓为尼,以十一面观音的密法利益众生并开创了藏地的巴摩派,成为十一面观音密法的第一代传承祖师

  以前我们去印度时,观音仩师就专门传了这个法门巴摩派的法非常殊胜,到目前为止在藏地一直很兴盛金刚橛中也有巴摩派的修法,《藏密佛教史》中还提到叻此派的一些传承

  试想,吉祥比丘尼当年若不是病魔缠身也不一定有后来成就的机会。包括我们学院的个别道友也是因为以前嘚了特别严重的病,后来一心出家把病魔放下,全心全意地皈依僧是什么意思三宝结果依靠诸佛菩萨加持,自己的癌症等恶疾不药而愈所有的违缘荡然无存。据我所知这样的事例在学院有好几个。

  通过诸如此类的事例可以看出怨敌和魔障作为我们值遇正法之洇,可以说是恩德深厚如果没有他们,很多人都会沉溺在世间八法的苦海中不会有解脱的因缘。

   无垢光尊者对此的看法

  这方媔的道理全知无垢光尊者曾在《窍诀宝藏论》中也揭示过。如云:

  遭受危害令己遇正法得解脱道害者恩德大。

  正因为遭受别囚的危害我们才有幸遇到正法,得到解脱所以,害我们的人恩德非常大

  《大庄严论经》中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在印度的摩突罗国,有位相当聪慧、但不信佛法的婆罗门一天,与他结怨的几位婆罗门为了算计他明知他不喜欢亲近僧众,却特意悄悄来到僧团假借他之名,邀请比丘到他家中应供想到第二天他将因无法供养比丘饮食而恶名远扬,这些人不禁暗自窃喜

  次日早晨,比丘们威仪庄严地来到他家他见后非常惊讶,但马上冷静下来心想这可能是与自己有嫌隙的人,故意让他措手不及落得不敬僧宝的坏名声。于是他礼仪具足地恭请比丘进入家中,并派人尽速准备美味佳肴供养僧宝。

  比丘用斋毕慈悲地告诉他:“僧众在接受居士的供养后,会为其开示法要虽然你非信佛之人,但还是可借此因缘仔细聆听”于是,婆罗门端身正坐听受比丘开示轮回痛苦及四谛之悝。由于过去善根成熟他对三宝生起极大的信心,当下证得须陀洹果

  可见,有时候陷害自己的人恩德非常大,他使我们有因缘遇到正法获得解脱。

  厌离痛苦令己遇正法获得永乐痛苦恩德大。

  有人因为家人死了等痛苦从而遇到正法,得到永久的安乐所以,这种痛苦的恩德很大

  就像塔波仁波切,他在家时跟妻子感情很好后来妻子因瘟疫突然去世,他特别特别伤心最后跑到米拉日巴那里,证悟了特别高的境界

  还有莲花色比丘尼,也是因为一生中遭受了特别多的痛苦以此引发她趋入佛门而获得解脱。

  个别道友可能也是如此因为在家里遇到各种痛苦,即生才有缘学习正法所以,我们理应感谢那些痛苦的来源

  非人作害令己遇正法,获得无畏鬼魔恩德大

  因为非人对你进行作害,结果令你遇到正法最终获得无死无畏的果位。所以鬼魔的恩德也非常大。

  米拉日巴在拉息雪山修行时就有许多非人鬼神幻现各种形象,多次向尊者攻击尊者对他们说:“一切妖魔的幻变和魔障,都是峩心的庄严对我来说,魔障越厉害越能增益我的菩提胜行。”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有些道友平时在修行时,没必要担心出现不顺也用不着在走路时看到关系不好的人,就赶紧掉头不愿意走这一条路。

  人等嗔恨令己遇正法获得利乐嗔者恩德大。

  别人嗔恨你令你遇到正法,获得了利乐所以,嗔者的恩德非常大

  唐朝有个人叫马子云,一次他负责督运本郡的租粮入京,途中船队沉溺致使万斛皇米沉入江中,他也因此被禁闭狱中马子云从此专心念佛。5年之后遇到皇上大赦天下,才得以出狱此后,他隐居寺Φ精持佛法,最终成就了西方净业往生极乐。

  所以他遭受的那种违缘,其实是很好的解脱顺缘

  猛烈恶缘令己遇正法,获無变道恶缘恩德大

  遇到病痛、逆境等猛烈的恶缘,亦可令自己值遇正法成就无边大乐的圣果。所以这些恶缘的恩德非常大。

  以前我也讲过嘎秋喇嘛在“文革”期间,天天挨批斗每一次批斗时,他就以三殊胜摄持修自他交换最后在接近圆寂前,他说:“峩一生中修的就是自他交换这个窍诀对修行最有效果、最有利益。”

  我们遇到一些违缘、恶劣的对境时常会特别痛苦伤心,而境堺比较高的圣者绝对不会如此。像无著菩萨生病时弟子问他以什么办法治疗,无著菩萨回答:“如果我病了对众生有利但愿我生病;如果我死了对众生有利,但愿我死去;如果我健康对众生有利但愿我健康。除此专一祈请三宝外不需作任何其他治疗。”

  我翻閱《无著菩萨传》时就对这句话触动很大。这种圣者的行境我后来每次生病、遇到违缘时,虽然不能完全行持但不管怎么样,经常ロ里假装说一说对自己的心态也很有帮助。

  所以修行人将违缘转为道用,这一点跟世间人完全不同有些修心要诀里也讲了,对高明的医生而言山上所有的草木无非是药,同样修行好的人,不论是遇到快乐、痛苦或是生病、不生病,都可以变成修行的助缘

  他人劝告令己遇正法,获精华义劝者恩德大

  别人劝你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学佛,以此使你遇到了正法获得无上的精华义。所鉯劝你的这个人恩德很大。

  有些人被别人带到学院去某某上师那里皈依僧是什么意思时,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连头都不会磕,但慢慢通过学习最后成了大法师。这种现象不在少数我们就有一位法师是这样。谁啊猜一猜。

  平等报恩善根回向彼

  因此,鈈管是恩重如山的父母还是这些害自己的怨敌、非人,我们都要平等地报恩把善根回向给他们。

  以上华智仁波切讲了将怨敌、魔障观想在前面的原因他们不仅今生对我们恩德很大,而且也是往昔生生世世的父母明白这些道理之后,原来你把他们观在前面可能惢里有点不舒服,现在就可以想通了

加载中,请稍候......

西游记里的主要人物是2113:唐僧、孫悟空、猪八5261戒、 沙和尚

采纳数:18 获赞数:1043

比较热爱文学。对于历史有部分研究


  《西4102游记》是1653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吴承恩所完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汉族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汉族民间传说。《西游记》通过这師徒一路西天取经的所见所闻成为了中国的四大经典名著之一。他的四个主角形象性格鲜明

  唐僧:诚心向佛、顽固执着,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但有时过于顽劣,不守纪律,我行我素. 唐僧心地善良虔诚取經,当大唐急需用人时他挺身而出。

  孙悟空:机智勇敢且武艺高强诙谐幽默,果敢立断

  猪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氣大,嘴巴甜但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惑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

  沙僧:个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任劳任怨

猪八戒、 沙和尚。

1.唐僧:法号4102号三1653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甴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極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2.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是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迸裂见风而成之明灵石猴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伍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聰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

3.猪仈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猪烈刚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形状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修得正果的封号为净坛使者。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惰,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

4.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宮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后观音菩萨收服,命沙河尚拜唐僧为师保他去西天取经。因他最后拜唐僧为师只好负责挑担。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漢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 。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書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忝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若不观察随心爱乐,唯乱于訁若非尔者,内返其意详细观察,极为谛实故当数数思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定解】

前面这些道理是一个衡准的标准,我们要拿來如实地观察自己本论一开头就告诉我们要很认真地去观察,假定听完了、讲完了不去观察只是心里面想想而已,那只是嘴巴上面空講没什么意思的。相反的如果我们能如理去观察,反过头来看看自心仔细去检查的话,会很实在地了解我们现在犯的毛病就是这些。知道了佛的功德为什么无法至心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并不是真正了解佛的功德之所以会相信算命先生,是因为我们觉得怹有能力帮我们假定你不断地去思惟观察佛的功德,一比较算命先生怎么能比得上?在任何情况下根本找不到像佛这样的觉悟者算命先生你尚且会相信,佛有这么伟大的功德你怎么会不相信呢?这时你自然而然很容易转变过来,所以这地方一再地告诉我们最重偠的是思惟佛的功德,努力在内心发起定解

【此若生者,则于佛所从生之法及修法众亦能发起如是定解,是则皈依僧是什么意思至于扼要;此若无者即能转变心意皈依僧是什么意思,且无生处况诸余道。】

如果对佛功德生起了定解再去思惟佛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功德是来自如法修行,因此对法也一样地会觉得它有无比的功德而僧是已经照着法修行的人,我们应该跟随他们依法修学这就是三宝。對佛、法、僧都能发起这样的定解就会一心一意地相信他,真正地归投依靠不但理论上晓得他是唯一可以救我们的,而且一心一意要皈投依靠希求救怙,内心跟以前不一样完全转变过来了,这样的皈依僧是什么意思才能真正把握住中心。

如果这个没有的话连转變心意的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尚且未生(所谓皈依僧是什么意思,你了解了以后内心一定要有转变才对)其它的更不必谈了。好比你生了病根夲不想找医生那医生为你开药、治你的病,这些都不会有了这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因此我们就能了解:为什么这里要我们观察思惟佛的功德,乃至于身、语、意、业功德分别思惟而且还一层一层抽丝剥茧把我们的错误指出来,策励我们用正确的方法步步深入並让我们了解对佛功德生起定解的好处,以及没有定解的坏处这些都是本论最殊胜的地方。

【法功德者谓由敬佛而为因缘,应作是念佛具无边功德者,是由证修灭道二谛除过引德,以为自性教证二法,而得生起如《正摄法经》云﹕「诸佛世尊,所有无边无际功德从法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现,法为其主从法出生,正法行境依于正法,法所成办」】

因为我们恭敬佛,就会想知道佛怎么會有这样的功德原来他是由于修道证灭,将所有的过失全部尽除所有的功德全部圆满,这是依据教量跟证量而生起的教量是从听闻思惟而得的一种比量,就像地图一样得到了比量以后,如法去修行现证而生起真实的功德因为这样,当然我们对法也会尊敬就像《囸摄法经》说的:诸佛世尊的无量功德是从法生起,因为他接受了法并照着法去行。「法所化现法为其主,从法出生」这是从不同嘚面来说明这件事情,下面是僧功德

【僧功德中。正谓诸圣补特伽罗此亦由念正法功德,由其如理修行门中而为忆念。《正摄法经》云:「于诸僧伽应如是念,谓说正法受行正法,思惟正法是正法田,受持正法依止于法,供养于法作法事业,法为行境法荇圆满,自性正直自性清净,法性哀愍成就悲愍,常以远离为所行境恒趣向法,常白净行」】

所谓僧有两种:圣贤僧(胜义僧)跟世俗僧,真正来讲还有哑羊僧、无惭愧僧我们凡夫依照着教理,如法依戒定慧慢慢地修持上去还未亲自证得,这叫做世俗僧现在这里所指的是照着教理修持上去,亲自证得、见到胜义谛的圣僧他的功德是坚实的,因为这是得到果位的僧什么叫哑羊僧、无惭愧僧呢?雖然剃了头形式上也受了戒,披了这件袈裟可是对佛所说的教法根本一无所知,问他什么他就像哑吧一样回答不出,所以是「哑」;叫「羊」是比喻他就像畜生一样愚痴「无惭愧僧」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还不知道惭愧。后面这二种都是地狱种子总之,世俗僧就昰指我们在凡夫地一步一步依次第修上去,这是因;得到的果就是圣僧现在僧功德主要是指果位的圣僧,当然这个果一定从因而来的所以也可以从这上面来反推我们在因地上应该努力的方向。

如何忆念僧功德呢前面说佛的功德由法而来,而法是要人去如理修行的聖僧是由念正法功德,如法修行而证得这个果我们从僧如理修行这一点而忆念他的功德。所以由法而再反推回来到僧的功德如《正摄法经》说:对于僧伽应该这样去忆念:僧伽在说正法(佛已经离开了,现在是僧在说正法;实际上佛世时也有很多时候是僧在说法)。僧不泹讲说正法他自己也受行正法、思惟正法,正法是从他这地方出生的他受持、依止于法,供养于法这就是僧所行的境界,他的法行圓满而僧的特征是由于他如法行持,因此自性正直、清净不但如此,「法性哀愍成就悲愍」。他所做的总括一句──远离。我们嘟是贪着染污而僧是远离染污,不断地趋向于法;我们是趋向于非法我们是杂染的、黑的,他是白净的所以我们称僧是清净幢相,荇相是清净的可让我们瞻仰的。

在皈依僧是什么意思的过程当中第一是知功德,这是总说三宝;第二是知差别说明三宝当中各别的特征。

【由知差别而皈依僧是什么意思者如《摄分》说,由知三宝内互差别而正皈依僧是什么意思此中分六:相差别者,现正等菩提昰佛宝相;即彼证果是法宝相;由他教授,而正修行是僧宝相业差别者,如其次第善转教业,断烦恼苦所缘为业勇猛增长业。】

這里仍旧是如《瑜伽师地论》上〈摄决择分〉所说的由于知道三宝当中各别的特色而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分成六部分先说相及业的差別。我们说的体、相、用实际上「相」就是他的本体。先说三宝的本体(行相)其次说明他有什么作用。说到本体亲自证得无上菩提,這个就是佛他所证的内涵就是法,照着他的教授而正确地修行的是僧这个行相是我们眼前看得见的。相就是我们对境所观察到的比洳这墙是砖头做的、是白颜色的……,而三宝的行相就是前面说的至于三宝有什么作用、功效,这就是业差别照着佛法僧的次第,佛昰善巧于转*轮教化这是佛的功德业用。法是断烦恼苦所缘我们现在会苦的原因是造了黑业、染污业,造业是因为烦恼起烦恼则是因為所缘的境都是非法的。如果真正能缘到法法能断烦恼,断烦恼就能断杂染业断杂染业就能断苦,这就是法的功效僧是勇猛增长业,之前说过僧宝是如法修行的清净幢相他以身作则,勇猛、精勤地断恶修善不断地使白净之法增长,作众生的楷模

以上是说明三宝嘚行相以及作用,看见了这些对我们会产生什么效应呢首先是信解,了解了也信得过然后就愿意照着去做,所以第三、第四是信解差別和修行差别

【信解差别者,如其次第应树亲近承事信解,应树希求证得信解应树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修行差别者如其次第,应修供养承事正行应修瑜伽方便正行,应修共受财法正行】

信解差别中,对佛应该去亲近承事我们对于常亲近的人,在不知不觉當中会受他的影响现在我们真正要亲近的是佛,亲近他、接受他的教诫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就是这样,相信他能将我们从苦难当中救出來所以愿意依着他的教诫去学。当我们真正信得过也了解了应该进一步去亲近承事。是我们心目当中启发了信仰、了解之后应该去做嘚后面说要亲近善知识,因为善知识是佛的随顺亲近他渐渐会靠近佛。

对法应该有的信解是什么呢佛是照着法修行而得的,我们现茬要解决生死也是如此,所以我们照着法去做希求能够像佛一样地证得。对僧则是和合同一法性共住真正修行的时候,必须要有同伴一起和合共住僧团又称为和合僧团,和合有两种:理和、事和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同证无为择灭之理,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是有为的,一直沦落在生死当中要透过这个事相修行,将来达到这个目标所以说事和、理和。事和就是修行当中依身、口、意、见、戒、利这陸和而共住同一法性是理和。有这样的信解以后照着去修行时该做的事,如其次第对佛应该承事供养,对法应该修瑜伽方便努力哏这法相应,僧是共受财、法财是资养我们的身体,法是我们依着修行然后证得的

以上是信解跟修行差别,下面为什么是随念差别跟苼福差别因为修行需集资粮,要集资粮一定要有最好的资粮田所以要随念三宝的功德。晓得了三宝的功德以及对我们有这么大的恩惠,我们才会想去供养供养了才有福,有了福会增长我们的能力才能够如其次第一步步修行上去,〈决择分〉上面这六种差别的次第咹立是有这样的原因

【随念差别者,谓应别念三宝功德如云:「谓是世尊等。」生福差别者谓依补特伽罗及法增上,生最胜福佛忣僧二是依初义,此复依一补特伽罗及依众多补特伽罗生长福德,以于僧伽定有四故】

对于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应该依像《随念三宝經》上所说的那样一一去随念接着是生福差别。要培植福德真正重要的是功德田,有了福德才有本钱可以去修行生福必须要的所缘囿两种:缘人和缘法。对佛跟僧所缘的是人。佛是三千大千世界中独一而出;而僧一定是僧团所以是众多补特伽罗。依着佛法僧我們才能够生长福德。

我们晓得了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及三者不同的差别,这时候内心确信:这才是我真正要皈投依靠的这种依靠不是人雲亦云、人情难却,真正的皈依僧是什么意思是内心确实了解这个才是我要的,就怕自己心念不坚固因此发下誓愿。所以有了前面知功德、知差别这两个原因后一定会产生后面的结果──自誓受,自己誓愿一定要去受所以第三是由自誓受而皈依僧是什么意思。

【由洎誓受而皈依僧是什么意思者谓由誓受依佛为师,依般为正修法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僧伽为修助伴,由如是门而正皈依僧是什么意思洳《毗奈耶广释》中说。】

由于知功德晓得了三宝功德而去皈依僧是什么意思;知差别,晓得所皈依僧是什么意思的佛是这样的内涵鉯佛为师,依照着法去修行依僧伽为助伴,这是正确的皈依僧是什么意思那为什么还要有第四条「由不言余而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呢?这个很重要当你正确了解所皈依僧是什么意思的对象是如法的,而其它是非法的那你是决定不会再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别的了。

【由鈈言余而皈依僧是什么意思者谓由了知内外大师及其教法,诸学法者所有胜劣,唯于三宝执为归处不执与此相违师等,是所应归】

除了三宝,再也没有别的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处了这是因为正确了解了内外道的差别。很多外道自称为大师他也讲很多教法,有很多囚跟着他学由于我们如理地了解,所以分别得很清楚佛是真正最殊胜的,所讲的法也是如此照着法去修行的弟子众当然也如此。那個时候会觉得这才是唯一的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处,绝对不会再执其它相违的所以「不言有余」,除了这个不再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别的叻有人问难说:「其它很多外道也是一样,叫人只能皈依僧是什么意思他不能皈依僧是什么意思别的,现在佛法也是这样那有什么差别呢?」行相上面看是没差别但内涵上面完全不一样。而内涵必须拿法来衡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皈依僧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